中国2010年财政收入

时间:2019-05-12 08:38: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2010年财政收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2010年财政收入》。

第一篇:中国2010年财政收入

中国2010年财政收入突破8万亿 增长21.3%

个人所得税4837亿元,比上年增加888亿元,增长22.5%。企业所得税12843亿元,比上年增加1306亿元,增长11.3%

【《财经》综合报道】中国财政部1月20日发布2010年财政收支数据,1-12月全国财政收入83080亿元,比上年增加14562亿元,增长21.3%。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73202亿元,增长23%;非税收入9878亿元,增长9.8%。个人所得税4837亿元,比上年增加888亿元,增长22.5%。企业所得税12843亿元,比上年增加1306亿元,增长11.3%。2010年中国财政支出89575亿元,比上年增加13275亿元,增长17.4%。

2010年中国财政收入情况详细数据为:

1-12月累计,全国财政收入83080亿元,比上年增加14562亿元,增长21.3%。其中:中央本级收入42470亿元,比上年增加6554亿元,增长18.3%;地方本级收入40610亿元,比上年增加8008亿元,增长24.6%。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73202亿元,增长23%;非税收入9878亿元,增长9.8%。

全国财政收入主要项目情况如下:

1.国内增值税21092亿元,比上年增加2611亿元,增长14.1%。主要是受工业生产增长较快和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带动。

2.国内消费税6072亿元,比上年增加1310亿元,增长27.5%。增长较快,主要是2009年成品油税费改革和提高烟产品消费税税率,2010年前几个月有翘尾增收因素,以及汽车销量大幅增长带动消费税增加。

3.营业税11158亿元,比上年增加2144亿元,增长23.8%。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较快增长等因素带动相关行业营业税增长。

4.企业所得税12843亿元,比上年增加1306亿元,增长11.3%。主要是受企业利润恢复性增长等因素的影响。

5.个人所得税4837亿元,比上年增加888亿元,增长22.5%。主要是受居民收入增加以及加强征管等因素的影响。

6.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10487亿元,比上年增加2758亿元,增长35.7%;关税2027亿元,比上年增加544亿元,增长36.6%。增幅高,主要受2009年一般贸易进口基数较低(下降6.7%),2010年一般贸易进口快速恢复(增长43.7%)的影响。

7.出口退税7327亿元,比上年多退841亿元,增长13%,账务上相应冲减财政收入。

8.车辆购置税1792亿元,比上年增加628亿元,增长54%。增幅高,主要是受全年汽车销量大幅增长32.4%,以及对1.6升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车由减按5%调至减按7.5%征收车辆购置税的影响。

9.非税收入9878亿元,比上年增加881亿元,增长9.8%。主要是按有关规定,将部分原实行预算外专户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纳入预算管理。

对于全国财政收入增长较快的原因,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分析道:

一是经济较快增长为财政收入增长奠定了税源基础。特别是与税收关联度较高的经济指标增长较快,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4%、进出口总额增长34.7%。

二是价格水平上涨。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上涨3.3%和

5.5%,带动以现价计算的相关税收增长。

三是全年汽车旺销带动车辆购置税、汽车消费税等大幅增长。2010年,汽车销量大幅增长32.4%,加上对1.6升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车由减按5%调至减按7.5%征收,带动车辆购置税收入1792亿元,比上年增加628亿元,增长54%。

四是2009年全国财政收入增长11.7%,基数相对较低,相应抬高了2010年收入增幅。从全年走势看,全国财政收入呈前高后低走势:上半年增长27.6%,下半年增长15%。全年财政收入与2008年相比增长35.5%,折算到两年中年均增长16.4%,其中中央本级收入年均增长14%。

此外,非税收入9878亿元,比上年增加881亿元,增长9.8%。主要是按有关规定,将部分原实行预算外专户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纳入预算管理。

各项收入中,增长较快、比预算超收较多的主要是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关税、国内消费税、车辆购置税等。与年初全国人大批准的预算相比,中央财政收入超过预算数4410亿元,主要是年初收入预算安排是根据相关经济预期指标测算的,执行中一些指标超过预期较多,相应地收入超过预算。主要体现在:一是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和关税超收2865亿元,主要是2010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4.7%(其中进口增长38.7%),远超年初8%的增长预期。二是国内消费税和车辆购置税超收1285亿元,主要是2010年汽车销售量增长32.4%超过年初预计较多等因素的影响。这两方面的超收数合计占超收额的94.1%。其他各项收入略有超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中央财政超收收入除按法定增长要求增加教育、科学等支出,按现行财政体制增加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以及适当用于削减中央财政赤字等外,其余部分都转入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以后年度经全国人大批准后再安排使用。2010年中国财政支出情况详细数据为:

1-12月累计,全国财政支出89575亿元,比上年增加13275亿元,增长17.4%。分中央地方看,中央财政支出48323亿元,其中,中央本级支出15973亿元,比上年增加717亿元,增长4.7%;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32350亿元,比上年增加3786亿元,增长13.3%。地方财政用地方本级收入以及中央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资金安排的地方本级支出73602亿元,比上年增加12558亿元,增长20.6%。

主要支出项目情况有:教育支出12450亿元,比上年增加2012亿元,增长19.3%;医疗卫生支出4745亿元,比上年增加751亿元,增长18.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081亿元,比上年增加1475亿元,增长19.4%;住房保障支出2358亿元,比上年增加553亿元,增长30.7%;农林水事务支出8052亿元,比上年增加1331亿元,增长19.8%;交通运输支出5488亿元,比上年增加840亿元,增长18.1%;环境保护支出2426亿元,比上年增加492亿元,增长25.4%;城乡社区事务支出5980亿元,比上年增加1046亿元,增长21.2%;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3497亿元,比上年增加617亿元,增长21.4%;公共安全支出5486亿元,比上年增加742亿元,增长15.6%;科学技术支出3227亿元,比上年增加482亿元,增长17.6%;一般公共服务支出9353亿元,比上年增加1191亿元,增长14.6%;国债付息支出1845亿元,比上年增加354亿元,增长23.7%。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院长马海涛说,从总体上看,中国宏观税负水平只有25%左右,低于发展中国家35%的平均水平,更低于工业化国家45%的平均水平。2007年以来,中国公共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约为20%左右,也明显低于国外平均水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还有不少薄弱环节,民生领域欠账很多,亟需增加财力投入。因此,继续保持财政收入的适度较快增长是必要的。

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表示,从某种意义上讲,一定时期的财政收入适度增长有助于防范风险,保持财政运行的安全稳健。

财政部表示,2011年中央财政将进一步加大投入,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养老保障方面,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继续扩大,全国40%的县将纳入试点范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在六连增的基础上,今年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水平再增加140元。在医疗保障方面,“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年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120元提高到200元,90%以上的城乡居民都将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在住房保障方面,大幅度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大力支持

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今年全国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将达1000万套。

【作者:《财经》综合报道 】(责任编辑:吕

第二篇: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财政收入表现为政府部门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个财政)所取得的货币收入。财政收入是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范围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财政收入的充裕状况。

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G D P 和财政收入同为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指标,两者常常被用来比较。观察历年数据,财政收入增速似乎总是跑在GDP增速前面,财政收入和GDP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

一、构成内容不同

GDP总量中部分不能计入财政收入,如职工薪资和福利、营业盈余和固定资产折旧、农民自产自用收入、自有住房的虚拟服务等;部分财政收入与生产过程无关,按照国民经济核算原则不能计入GDP,主要是个人缴纳的契税、房产税、车船购置税以及部分非税收入。

二、覆盖范围不同

现阶段,关税、海关代征税(含出口退税)和证券交易印花税等少数税种存在跨地区纳税,造成纳税行为和生产经营活动分离。GDP核算则遵循“在地口径”,跨地区缴纳的税收收入应计入生产经营活动发生地的GDP;各地税务部门按照本地实征入库的税款进行统计,不论该部分税收收入是由本地还是外地常住单位缴纳。由此可见,对于开放程度越高的地区,GDP和财政收入的口径差异就会越大。

三、核算周期不同

GDP核算的是当期生产经营活动,半成品以及成品(不论是否销售)都应计入GDP总量。财政收入的差异表现在:其

一、半成品和未售成品并不产生当期税收收入;其

二、由于纳税期限和方式的规定,已售产品纳(退)税环节存在时滞,部分纳(退)税行为可能推迟到下一个核算期。

四、增长不同步

GDP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初次分配所得,其中,国家得到生产税净额、企业得到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个人得到劳动者报酬。国家所得和财政收入有密切相关,但又有根本区别。此外,企业所得主要参考折旧和盈余等指标,个人所得主要参考工资和福利等指标。可见,GDP增长不仅仅和财政收入有关,还和其他要素的增长有关。此外,计入GDP的税收收入和GDP相关程度不一。

营业税和增值税与生产经营活动直接相关,与GDP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而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等属于对收入再次分配,不直接计入GDP中,与GDP核算没有直接关系。

五、计算方法不同 首先,GDP是核算数,财政收入是征收入库数;其次,财政收

入增速是现价计算的,而GDP增速则是用可比价格计算的。由于价 格因素的影响,往往会使得财政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作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好坏的经济指标地区GDP与地区财政收入往往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两者的发展变化保持较高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地区GDP的大幅增长必然带动财政收入的同比例或高于GDP增幅的增长,反之则会同比例或快于GDP增幅的下降。

财政收入说白了就是税收,税收的加大当然也说明了经济的增长,不过,由于统计口径的影响,财政收入与GDP在统计口径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财政收入中属于国民经济二次分配范围内的收入如所得税和非税收入是不计入GDP核算的。近年来,随着国家税收体系的不断变化,所得税在税收总额中的比重呈不断扩大的趋势,但这部分收入并不计入GDP。因此,在进行比较时应考虑到这种口径上的差异。

由于企业效益、人民收入水平和房地产价格上涨,适用税率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这些税收相对更快地增长。

话得说回来,如果税收持续增速大于GDP,可能会导致某些行业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打击,发展将会扼制与消极,GDP增幅将会下降。

从财政收入总量的结构来看,税收收入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在经济高增长的背景下,财政收入的持续高速增长,特别是税收收入增长持续高于同期GDP增长,成为推动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目前在我国税收当中,占比重最大的是增值税,由于现阶段我国依然依靠投资来拉动经济,这也带来了目前我国财政收入增长比较快的结果。

第三篇: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益、国债收入、收费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之间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无偿性是税收这一特殊分配形式的本质体现,强制性是实现税收无偿征收的强有力的保证,固定性是税收无偿性和强制性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

中国的税收是公元前495年春秋时期鲁宣公实施的“初税亩”从而确立土地私有制时而出现的。———我国最早的田税.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车船税—算商车汉代:轻徭薄赋唐代:租庸调制 清朝摊丁入亩:

税率

1.比例税率:(1)统一比例税率

(2)差别比例税率(产品差别比例税率、行业差别比例税率、地区差别比例税率)

(3)幅度比例税率(营业税中的“娱乐业”税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在5%~20%幅度内具体规定)

2、累进税率

超额累进税率

工资、薪金所得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自2011年9月1日起,以纳税人每月取得的工资、薪金收入扣除3500元(或48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7级超额累进税率。

超率累进税率

以征税对象数额的相对率划分若干级距,分别规定相应的差别税率,相对率每超过一个级距的,对超过的部分就按高一级的税率计算征税。

目前采用这种税率的是土地增值税。

例2:某房地产开发公司转让商品房一栋,取得收入总额为1000万元,应扣除的购买土地的金额、开发费用的金额、相关税金的金额、其他扣除金额合计400万元。

1.增值额=1000-400=600万元

2.增值额与扣除项目金额的比率为:600÷400=150% 因此适用税率为50%,数算扣除系数为15% 3.应纳土地增值税=600×50%—400×15%=240万元 3.定额税率—从量征收

应纳税额=销售数量×定额税率

复合计税:从价定率与从量定额 卷烟(不包括批发环节)、白酒

应纳税额=销售额×比例税率+销售数量×定额税率

例3:某酒厂生产粮食白酒和黄酒,2014年6月销售自产的粮食白酒200吨,其中50吨售价为20000元/吨,另150吨售价为20100元/吨;销售自产黄酒100吨,售价2000元/吨(以上均为不含增值税单价)。粮食白酒适用复合税率,比例税率为20%,定额税率为0.5元/斤,黄酒适用定额税率240元 /吨,根据上述条件,计算该厂当月应纳的消费税税额。

1)白酒销售额= 20000×50+20100×150=4015000元

销售白酒应纳消费税税额

=4015000×20%+200 ×2000 ×0.5=1003000元(2)销售黄酒应纳消费税税额=100 ×240=24000元

卷烟

每标准条(200支)卷烟的价格≥70元人民币的,适用比例税率56%;每标准条卷烟的价格<70元人民币的,适用比例税率36%;

卷烟的消费税定额税率为每标准条0.6元。卷烟批发环节适用5%比例税率每标准箱为50000支,共250条。

例4:某卷烟厂8月销售A牌卷烟80箱(标准箱),取得不含税销售额400万元,请计算该卷烟厂当月应缴纳的消费税。应纳税额=4000000×56%+80×250×0.6 =2252000元

税收加征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即个人一次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万元,但不足5万元的部分,依税法规定计算应纳税额后再按照应纳税额加征五成,超过5万元的部分,加征十成。

1.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800 2.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1-20%)劳务报酬所得适用速算扣除数表级数 除数

每次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速算扣1 不超过20000元的部分 20 0 2 超过20000元到50000元的部分 3 超过50000元的部分 2000

7000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014年1月,某歌星孙某应邀参加C公司庆典活动的演出。按照协议的规定,孙某演出四场,每场出场费15000元,请问孙某这笔演出收入应缴纳多少个人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15000×4×(1-20%)=48000元 应纳税额=48000×30%-2000=12400元 税务处罚 1.滞纳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能按规定的期限缴纳或解缴税款的,税务机关除责令限期缴纳外,还要从滞纳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2.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条:纳税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申报办理税务登记、变更或者注销登记的;

(二)未按照规定设置、保管账簿或者保管记账凭证和有关资料的;

(三)未按照规定将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报送税务机关备查的;

(四)未按照规定将其全部银行账号向税务机关报告的; 罚款的具体形式

一、按一定数量罚款

二、按应纳税额的倍数罚款

税务代理人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造成纳税人少缴或者未缴税款的,除由纳税人缴纳或者补缴税款、滞纳金外,对税务代理人处纳税人未缴或少缴税款50%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欠税欠税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逾期未缴纳税款的行为。

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欠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以欠缴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扣缴义务人应扣未扣、应收未收的,由税务机关向纳税人追缴税款,对扣缴义务人处应扣未扣、应收未收税款50%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逃避缴纳税款行为

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藏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申报的手段,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抗税、骗税情节轻微,未构成犯罪的,除由税务机关追缴其拒缴的税款、滞纳金外,处拒缴税款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3.税收保全

一、税务机关有根据认为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有逃避纳税义务的行为;

二、责令纳税人在规定的纳税期之前限期缴纳;

三、限期内发现纳税人有明显的转移、隐匿其应纳税的商品、货物以及其他财产或者应纳税的收入的迹象;

四、税务机关责成纳税人提供纳税担保;

五、不能提供纳税担保,采取税收保全;

税收保全措施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暂停支付纳税人的金额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存款。

扣押、查封纳税人的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采取税收保全措施需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由两名以上税务人员执行,并通知被执行人。

个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维持生活必需的住房和用品,以及单价5000元以下的其他生活用品,不在税收保全措施的范围之内。

纳税人在规定的限期内缴纳税款的,税务机关必须立即解除税收保全措施,限期期满仍未缴纳税款的,转入强制执行程序。

例8:税务机关实施保全措施时,下列属于税收保全措施之内的物品有()A.市场价格为300元的自行车 B.单价5000元以上的生活用品

C.被执行人抚养的亲属所拥有的金银饰品 D.被执行人抚养的亲属维持生活的必需品 E.被执行人家中唯一的别墅

强制执行从事生产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缴纳或者解缴税款,纳税担保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缴纳所担保的税款,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未缴纳的,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强制执行措施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从其存款中扣缴税款;

扣押、查封、依法拍卖或者变卖其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以拍卖或者变卖所得抵缴税款。税收行政复议税务行政复议是指当事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及其他税务当事人)不服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作出的税务具体行政行为,依法向上一级税务机关(复议机关)提出申请,复议机关经审理对原税务机关具体行政行为依法作出维持、变更、撤销等决定的活动。例9:对于税务机关作出的如下()行为,纳税人及扣缴义务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A.罚款 B.加收滞纳金 C.行政审批 D.税收保全行为E.代开发票

征税行为确认纳税主体、征税对象、征税范围、减税、免税、退税、抵扣税款、适用税率、计税依据、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税款征税方式、征收税款、加收滞纳金

申请人对税务机关作出的具体征税行为不服的,应当先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申请人对税务机关作出的除具体征税行为之外的税务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对国家税务总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国家税务总局申请行政复议。对国家税务总局作出的复议决定不服,申请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向国务院申请裁决,国务院的裁决为终局裁决。申请人应当在知道税务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法定申请期限的,申请期限自障碍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

因征税问题引起的税务争议,当事人应先解缴税款及滞纳金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在实际缴清税款和滞纳金或者所提供的担保得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税务机关确认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申请人申请税务行政复议,可以采取当面递交、邮寄或者传真、电子邮件等形式递送申请书。

行政复议机构应当自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之日起7日内,将行政复议申请书副本发送给被申请人;被申请人自收到之日起10日内提出书面答复,并提交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及其他材料。

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情况复杂,不能在规定期限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经复议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并告知申请人和被申请人;但延长期限最多不超过30日。

申请人对行政复议的决定不服的,自收到行政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申请人对不予受理的决定不服的,除可以向上级机关反映以外,还可以自收到不予受理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亚当·斯密的税收四原则:平等原则、确定原则、便利原则、节约原则平等原则“一国国民,都必须在可能范围内,按照各自能力的比例,即按照各自在国家保护下享得的收入的比例,缴纳国赋,维持政府”。指国民应按其在国家保护下所获收入的多少来确定纳税的数额。

确定原则“各国民应当完纳的赋税,必须是明确的,不得随意变更。完纳的日期、完纳的方式、完纳的数额,都应当让一切纳税者及其他人了解得十分清楚明白”。指国民应纳税额及缴纳方式(时间、地点、手续等),都应清楚明确,不要轻易变动。

便利原则各种赋税完纳的日期及完纳的方法,须予纳税者以最大便利”。指政府征税的时间、地点、方法等应尽量从简,让纳税人感到便利。

节约原则一切赋税的征收,须设法使人民所付出的,尽可能等于国家所得的收入”。即最小征收费用原则,指税务部门征税时所消耗的费用应减少到最低程度,使国家的收入额与纳税人所缴纳的数额之间的差额最小。

阿道夫·瓦格纳在此背景下,提出了著名的“四项九端”税收原则。

财政收入原则财政收入原则包括充分原则和弹性原则。必须有充分的税收收入来保证国家财政支出的需要,这就是充分原则;如果政府的支出需要增加或者政府除税收以外的收入减少时,赋税应能依据法律或自然增加,即要有一定的弹性,以适应政府的收支变化,这就是弹性原则。

国民经济原则 慎选税源原则。税源是税收课征的经济源泉,不要损害税基,影响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税源的选择应将不损害经济、收入充裕的税源作为主要税源。

慎选税种原则。尽量选择难于转嫁或转嫁方向明确的税种,因为它关系到国民收入的分配和税收负担的公平。社会公平原则

普遍原则:税负应遍及每一个社会成员,人人有纳税义务,不能因为身份不同,地位特殊而例外。

平等原则:所谓平等,并非指每个人应缴纳一样多的税,而是应该按照各个人的能力大小来缴税,并实行累进税制,做到收入多的多缴税,收入少的少缴税,对处于最低收入以下的免税,这样才能达到社会公平正义的目标。税收行政原则确定原则,纳税的时间、方式和数额等应预先规定清楚。便利原则,纳税手续尽量简便,以方便纳税人。最少征收费用原则。

现代税收原则财政原则

税收应有助于保障国家财政的基本需要 公平原则税收应有助于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 效率原则税收应有助于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财政原则一国税收政策的确定及税收制度的构建与变革,应保证国家财政的基本需要。

主体税种的选择,应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税收管理能力相适应,使既定的税制能产生足够的收入并具有一定的弹性。

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商品税税基宽而稳定,能够充分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同时征管要求不高,因此,商品税成为税制中的主体税种。

在发达国家,纳税人的收入水平较高,政府的税收管理能力也较强,因而所得税成为税制中的主体税种。公平原则税收公平

收益标准要求纳税人按其从政府提供的公共商品中获得的收益大小来纳税,将公共商品的成本费用分摊与社会成员从其获得的收益联系起来。

缺陷:由于公共商品具有联合消费和公共受益的性质,在实践中往往难以度量具体纳税人的受益程度。

纳税能力标准

纳税能力的测度可以采用所得、财产和支出三种尺度。

这三种尺度可以同时作为课税依据体现在一定的税制中,如所得税是以所得为标准课征的,财产税是以财产为标准课征的,消费税是以支出为标准课征的。纵向公平一)累进所得税与公平分配

对个人收入征收累进所得税,可以缩小税后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之间的收入差异,达到均等收入的公平分配目标。(二)选择性商品税与公平分配

选择非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征税,或对非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按高税率征收,可以减少税后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之间的收入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公平收入分配目标。

三、效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税收的行政效率原则

税收的行政效率是指税收征纳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最小化,即税收运行成本最低,包括税务当局执行税收法令的成本和纳税人遵照税收法令纳税的成本。

税务当局的管理效率和税务人员的素质要高,税制简明确实,纳税手续应简便,社会成员依法纳税的自觉性较强。率原则税收的经济效率是指政府在以课税方式将经济资源从私人部门转移至公共部门过程中,所产生的额外负担最小和额外收益最大。

税收的中性——市场“有效”时 税收的调节作用——市场“失效”时

税收中性

①国家征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以税款为限,尽可能不给纳税人或社会带来其他额外损失或负担。

②国家征税应避免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干扰,特别是不能使税收成为超越市场机制而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

税收的收入效应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税收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中,使得纳税人的收入水平下降,从而降低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

因征税使纳税人的购买力减少,但不改变商品的相对价格而产生的效应。主要体现在所得税的征收上。

税收的替代效应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国家实行选择性征税政策而对纳税人的经济行为的影响。

当政府对一部分商品课税,而对另一部分商品不课税,或者对一部分商品课重税,对另一部分商品课轻税。

在市场决定的资源配置已经达到最优状况的情况下,为取得一定的税收收入,使征税只产生收入效应而不产生替代效应是最佳选择。

在考虑以税收弥补市场缺陷的情况下,选择具有替代效应的税收政策是有利的。税收的劳动供给效应现代经济学认为,个人福利水平的提高不仅表现在人们通过劳动而获得的物质收入,而且还包括人们通过闲暇所获得的精神享受。

研究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主要是分析税收如何干扰个人在工作与闲暇间的决策,并使人们在满意的闲暇基础上提供最大的劳动供给,而非简单地使人们的劳动供给最大化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收入效应:当政府对工资收入课税时,劳动者实际可支配收入减少,为了维持税前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必须减少闲暇时间,更加积极努力地工作。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替代效应:由于政府对劳动收入课税,降低了实际工资率,降低了工作对纳税人的吸引力,使劳动者以更多的闲暇来替代劳动,从而减少劳动力的供给。

税收对劳动力供给的两种效应的影响方向是相反的,收入效应激励纳税人为增加收入而努力工作,替代效应则抑制纳税人的工作积极性。两种效应相抵后的净效应状况,取决于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从纯经济的角度分析,就纳税人的经济状况不同和税制因素税收在劳动力供给上的净效应也不同。

税收的投资效应投资指的是用某种有价值的资产,其中包括资金、人力、知识产权等投入到某个企业、项目或经济活动,以获取经济回报的商业行为或过程。影响投资人投资行为的直接因素有:投资的预期收益和投资的风险因素 主要分析税收对私人投资行为的影响。

1、影响投资收益通过企业所得税的课征,降低了纳税人的投资收益率,产生两种方向相反的效应: 因税收减少纳税人可支配收入,使纳税人为了实现既定的收益目标而增加投资,即发生收入效应;

税收使投资收益减少,降低了投资对纳税人的吸引力,造成纳税人以消费代替投资,即发生替代效应。

在企业所得税的征收中,往往也有投资税收抵免等方面的税收优惠规定,这也会影响企业的投资收益。

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以上的,可以按照其投资额的70%在股权持有满2年的当年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当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后纳税结转抵扣。

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该专用设备的投资额的10%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结转抵免。影响投资风险税收对纳税人投资风险因素的影响取决于所得税的征收是否允许纳税人用投资亏损抵消投资收益,即是否允许纳税人用一个时期或一种资产项目发生的投资亏损冲减另一个时期或另一种资产项目取得的应税投资收益。

在不允许抵消的状况下,税收会抑制纳税人的风险投资行为,相反,则对风险投资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税收负担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考察。从不同的经济层面看,有宏观税收负担和微观税收负担;从具体的表现形式来看,有名义税收负担和实际税收负担。

(一)宏观税收负担宏观税收负担反映一个国家的总体税负水平,一般通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政府所取得的税收收入总量占同期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反映。

GDP(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国内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的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和。

影响和拉动宏观税负上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税制相对稳定的条件下,主要是经济和税收征管两大因素。

经济因素对宏观税负的影响是最主要的,经济的发展速度以及运行质量是关键因素。

税收征管是影响宏观税负水平的重要因素。征管水平高,征收率就高,宏观税负也就相应提高。

宏观税负水平既是税收与经济互相作用的结果,又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变化和政府掌控资源的规模,进而影响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因此,确定适度合理的宏观税负水平,是我国政府通过税收筹集财政资金的立足点,也是调控经济和调节分配的出发点

微观税收负担微观税收负担是从纳税人个体看的税收负担水平,反映具体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作出的牺牲。

微观税收负担按负税主体可分为企业税收负担和个人税收负担。宏观税收负担与微观税收负担具有内在联系,微观税收负担是基础,宏观税收负担是微观税收负担的综合反映。在一定的税制结构中,微观税收负担的增加或减少,必然引起宏观税收负担的相应变化。

名义税收负担是从税制规定看的纳税人应承担的税收负担水平,表现为纳税人依据税法应向国家缴纳的税款与课税对象的比值。

我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所得税的法定税率为25%,因此25%即为企业所得税的名义税收负担。

实际税收负担是在税收征管过程中考虑影响纳税人向政府实际缴纳税款的各种因素后,纳税人实际承受的税负水平。

合法因素:税收扣除、减免、退税、加成等;不合法因素:税收逃避、骗税、抗税等

税负转嫁的概念税负转嫁,是指在商品价格自由波动的情况下,纳税人通过某些途径和方式将税收部分或全部转嫁给他人的过程。

典型的税负转嫁与商品交易具有内在联系,即表现为纳税人通过操作商品交易价格将其税收负担转移出去,因而一般认为商品交换是税负转嫁的基础。税负前转

即税负随着经济活动顺序或经济运行方向转嫁。例如以生产厂家为纳税人 税负前转是税负转嫁的最主要形式。税负后转

是相对于税负前转而言。其税负转嫁的运动方向同经济活动或经济运行的顺序或方向相反,即税负逆向转嫁。例如以生产者为纳税人 税负后转是税负转嫁的重要形式。

税负混转在实际的税收经济活动中,税收负担的转嫁不可能是纯粹的前转或后转,而可能是同一税额一部分通过前转形式转嫁出去,另一部分通过后转形式转嫁出去,这种税负转嫁形式就叫做混转。税负消转

消转指纳税人对其所应缴纳的税款,既不向前转嫁,也不向后转嫁,而是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改进生产技术等方法补偿其纳税损失,使税后的利润水平与税前大体相同,从而使税负在生产发展和收入增长中自行消化。

生产者与消费者负担税额的比例是由各自的价格弹性决定的,用公式表示为: Ts / Td =Ed / Es Ts、Td分别代表生产者与消费者负担的税负 Es、Ed 分别是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

需求弹性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作出的反映程度,可以用需求弹性系数来表示,即用需求量的变动比率与价格变动比率的百分比来衡量。供给弹性是指供给量对价格变动作出的反映程度。

商品的供求弹性

1、需求弹性越大,税负越趋向由生产者负担;需求弹性越小,税负越趋向由消费者负担。

2、供给弹性越大,税负越趋向由消费者负担;供给弹性越小,税负越趋向由生产者负担。

税负转嫁最终取决于供求之间的弹性关系。在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的情况下,税负更多地趋向由生产者负担;在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的情况下,税负更多地趋向由消费者负担。

税负转嫁与商品价格变动存在直接关系,因此,对于课税对象与商品价格的联系较为紧密的税种,其税负较容易转嫁,如:消费税、关税而与商品价格的联系不密切的税种,其税负则较难转嫁。

中国有权制定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国家机关主要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务院、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等。

税收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具有仅次于宪法的法律效力;

税收的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

税收的部门规章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等部门制定。

法律目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税收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行政法规现行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车辆购置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契税、资源税、船舶吨税、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烟叶税、关税等诸多税种,都是国务院制定的税收条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个人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法》、《车船税法》、《税收征管法》,由国务院制定相应的实施条例或实施细则。部门规章

一是根据行政法规的授权,制定行政法规实施细则。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是在税收法律或者行政法规具体适用过程中,为进一步明确界限或者补充内容而作出的具体规定。

海关总署在2013年底发布了《2014年关税实施方案》,自2014年1月1日起实施。主要包括税则税目调整、进口关税调整和出口关税调整三个方面。海关、财政部门和税务机关三大税收管理机构;

关税、船舶吨位税和海关代征的增值税、消费税由海关来履行管理职责; 牧业税、耕地占有税和契税由财政部门来履行管理职责;

税务登记管理税务设立登记: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办理。

变更税务登记:自有关部门批准之日起30日内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变更税务登记。

注销税务登记:自宣告终止之日起15日内,向原税务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

改变经营住所和经营地点,仍由同一主管税务机关管辖的,办理税务变更登记; 改变经营住所和经营地点,涉及不同主管税务机关管辖的,办理税务注销登记,再到新址所属的税务机关办理设立税务登记。

发票的领购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在办理《税务登记证》后可以申请领购发票;如果纳税人办理变更或注销税务登记,则应同时办理发票和发票领购簿的变更、撤销手续。

不需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可以申请税务机关代开发票。

值税专用发票是纳税人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原始凭证,是兼记销货方纳税义务和购货方进项税额的合法证明,对增值税的计算和管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具范围

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除农产品外,目前发票和可抵扣票种都要求先由税务机关认证后抵扣。

纳税申报纳税人即使在纳税期内没有应纳税款,也应当按照规定办理纳税申报。享受减税、免税待遇的,在减税、免税期间应当按照规定办理纳税申报。自行申报、邮寄申报、电子申报或者代理申报 纳税期限

税务检查税务机关依法对纳税人履行缴纳税款义务和扣缴义务人履行代扣、代收税款义务的状况所进行的监督检查。

检查人员应当2人以上 税务检查证、税务检查通知书

第四篇:中国财政收入增长分析--回归分析

中国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金靓

中国财政收入增长分析

一、案例:中国财政收入增长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各项指标节节攀升,其中财政收入更是以持续两位数的高增长让人刮目相看,为了分析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原因,我从国家统计局网站收集了包括GDP、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以及房地产投资等可能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近十五年的数据建立模型进行分析。

二、回归模型建立

Y=+1X1+2X2+3X3 其中:Y=财政收入X1=GDP

X2=居民储蓄存款余额X3=房地产投资

三、统计数据:(单位:亿元)

年份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财政收入 ***611444***89042***649387605***518

GDP 6079471***0289677992***333***8******0507

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73762869111036***05116******

房地产投资 3149 3216 3178 3614 4103 4984 6344 7791 10154 13158 15909 19423 25289 31203 36242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四、使用EXCEL回归结果检验结果如下:

第1页

回归统计

Multiple R R Square

0.998878772 0.997758802

SS 5.71E+09 12821362 5.72E+09

Adjusted R Square 0.997147566 标准误差 观测值方差分析

回归分析 残差 总计

df 3 11 14 1079.619537

Coefficients 标准误差

MS F Significance F

1.9E+09 1632.363 7.5474E-1

51165578

t Stat P-value Lower 95% Upper 95%

-5798.111236 2045.92279 0.020105687

0.1530528

Intercept GDP

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房地产投资

-1876.09422 1781.937-1.05284 0.314993 0.086579244 0.030202 2.866698 0.015332 0.01352142 0.025319 0.534034 0.603943 1.060447108 0.290672 3.648262 0.003832

-0.042206241 0.06924908 0.420682626 1.70021159

五、模型的回归分析解释 根据上述结果,可把模型描写为:

Y=-1876+0.0866X1+0.0135 X2+1.0604 X3 统计中:

相关系数,-1R1,正为正相关,负为负相关,越接近1相关性越高。式中R=0.9989,表示模型的表现出非常高的正相关。

判定系数(决定系数),为相关系数的平方,在判定相关性时通常用判定系数R2,越接近1相关性越高,本模型R2=0.9977,同样表示相关性很高。

R2,是对R2进行修正后的统计量,结合了样本量和模型中解释变量的个数。在与另一个加入其他解释变量的模型比较时常用。

标准误差:样本统计量的标准差,指任何一个统计值的误差有约68.3%的可能性在一个标准误差内。这里误差值为1079.62亿。

观测值:即样本量。这里我选取了近15年的数据,故观测值为15。

: degree of freedom自由度,自变量的个数。这里回归分析的自由度为3,残差自由度为15-3-1=11,总自由度为15-1=14

样本数据平方和。

第2页

样本数据平均平方和。

: 方差分析统计量,H0:0(回归模型中所有自变量不是因变量的主因);H1:0(回归模型中有自变量是因变量的主因)。建立方差分析统计量F=

SSR/1,回归模型所有变

SSE/(n2)

量联合显著性检验,在数值足够大时可拒绝原假设,本题中F=1632,足够大,拒绝原假设H0,H1成立。

F检验的显著性检验,其值为F检验的p值,比如取95%的置信水平,则Significance F<0.05时可拒绝原假设,总体样本回归模型的有效性显著。本题中Significance F=7.5474107,足够小,所以F检验的显著性极高,本回归模型有效。

截距,当所有自变量为0时自变量的值。这里指当GDP、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和房地产投资为0时,财政收入为-1876.09亿(理论值)

系数,这里指、

1、

2、3各值,可直接代入假设模型。标准误差 : 这里是指以上、

1、

2、3各值的标准差。

t Stat : 样本(系数)检验,建立假设:H0:0(该自变量Xi为因变量Y的主因);,然后建立t检验统计量:H1:0(该自变量Xi不是因变量Y变化的主因)

t=



sYX/(XiX)2

i1n

=

sYX/(XiX)2

i1n

,根据自变量的t 检验可以确定自变量对于因变量的影

响程度。本题中对于X1、X2、X3的t Stat分别为2.87、0.53、3.65,根据t分布,X1、X3对Y

影响足够大,而X2的影响很小。

上述t检验的p值,指自变量t检验的置信水平。如果取95%置信水平,则当p0.05时拒

绝原假设,t检验的有效性超过95%,此自变量对因变量有显著影响。此题中GDP和房地产投资的p值分别是0.015和0.004,对因变量财政收入的影响较大,而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p值为0.604,显然对因变量财政收入没有大的影响。

:下限95%,上限95%。自变量95%可信区间的上下限。

六,案例分析结果

根据上述分析,国家财政收入受GDP和房地产投资的影响比较大,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性。即随着GDP的增长和房地产投资的增长,国家的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其中房地产投资对财政收入的带动效应尤为明显。而作为居民财富标志的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对国家财政收入影响较小,说明财政收入并不是随着人们的财富水平的增长而相关增长的,说明国家的财税政策可能存在某种层面的不合理性。而近期房地产投资热的部分原因可能来自于对财政收入的追求。

第3页

第五篇:财政收入收缴

财政收入收缴

一、收缴方式

财政收入的收缴分为直接缴库和集中汇缴两种方式。

1.直接缴库,是指由缴款单位或缴款人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直接将应缴收入缴人国库单一账户或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

2.集中汇缴,是指由征收机关(有关法定单位)按有关法律规定,将所收的应缴收入汇总缴人国库单一账户或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

二、收缴程序

1.直接缴库程序。直接缴库的税收收入,由纳税人或税务代理人提出纳税申报,经征收机关审核无误后,由纳税人通过开户银行将税款缴人国库单一账户。直接缴库的其他收人,比照上述程序缴人国库单一账户或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

2.集中汇缴程序。小额零散税收和法律另有规定的应缴收入,由征收机关于收缴收入的当日汇总缴人国库单一账户。非税收人中的现金缴款,比照本程序缴入国库单一账户或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

下载中国2010年财政收入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2010年财政收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提高我国财政收入

    如何提高我国财政收入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

    什么是财政收入(精选5篇)

    什么是财政收入?什么是全口径财政收入、预算收入、预算外收入?财政收入: 即政府为履行其职能的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货币资金的总和。 全口径财政收入: 根据分税制财政体制,地方政府......

    财政收入分配(推荐五篇)

    1 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实现方案设计 一.我国收入分配现状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很多突出问题,如国民收入不平衡,人力资本投入不足,土地开发冲动与调控目标相互矛盾,居民收入占G......

    财政收入调研报告

    财政收支情况调研报告根据市局要求,我局立即组织财政局相关业务股室并取得国地税部门配合,对今年一季度财政经济运行基本情况、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财政增减收及......

    经济基础-财政收入(xiexiebang推荐)

    第十三章 财政收入 本章重点: (一)财政收入及其分类,财政集中度与宏观税负。 (二)税收的基本含义与特征,税制要素,税收分类,托弗曲线与征税的限度。 (三)税负转嫁的方式,影响税负......

    2015年大理州财政收入情况

    2015年大理州财政收入情况 2015年,全州各级财政1至12月,全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81015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00.7%,增长3.7%;全州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774670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08......

    解读财政收入通报

    解读《财政收入通报》 邓志勇2010年上半年《财政收入通报》(总第138期)已于7月份制发完成,已经发至地税局班子成员、各税费管理科、税费服务科和办公室。《2010年元至6月份全县......

    2010年财政收入预算

    2010年中央财政收入预算表2009年 2010年 预算数 35983.00 15350.00 5241.00 8070.00 -7070.00 190.00 8061.00 2542.00 140.00 516.00 516.00 25.00 1338.00 1580.00单位: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