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考研政治知识点:知行合一与知行统一

时间:2019-05-14 22:11: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6考研政治知识点:知行合一与知行统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6考研政治知识点:知行合一与知行统一》。

第一篇:2016考研政治知识点:知行合一与知行统一

http://www.xiexiebang.com/kaoyan 2016考研政治知识点:知行合一与知行统一

2016考研考生要想在考试中脱颖而出,除了掌握知识点之外,还需要足够细心,特别需要注意题中用词是否严谨。以“知行合一”与“知行统一”为例,二者是否能够等同呢?

一、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指客体顺应主体,即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的,其中“知”是指认识,“行”是指实践,它是中国古代哲学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知行合一”是由明代哲学家王守仁(王阳明)提出来的,包括“知中有行,行中有知”和“以知为行,知决定行”这两方面内容,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这一思想强调了对人的重视,是有一定进步性的,但它认为认识代替实践,认为人们的认识是主观自生的,把认识和实践混为一谈,是错误的。

二、知行统一:“知行统一”是毛泽东用中国哲学范畴对认识和实践统一理论的概括,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它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思想,是正确的观点。孙中山认为人类认识和实践的发展历程是从“不知而行”到“行而后知”再到“知而后行”这几个阶段,其与后期毛泽东对“知行统一”这一思想的理解基本一致。

三、试题解读:孙中山先生指出,人的认识过程是“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因其已知而更进于行”。这一思想表明了()

http://www.xiexiebang.com/kaoyan

A.知行不可分割 B.知行合一 C.知行相互促进 D.行先知后

【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认识论中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题干中“以行而求知”,“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这两句揭示了行先知后的思想;“因知以进行”,“因其已知而更进于行”这两句话表达了知行相互促进的思想;“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体现了知行不可分割的思想。因此,A、C、D三项是本题正确选项。而B项“知行合一”这一思想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故不选。

综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知行合一”与“知行统一”二者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其内涵却是迥然不同的。考生在做题过程中,除了要认真审题干之外,还需要认真推敲选项的表述,注意细节的表述是否正确。

【2016考研政治精华考点班】没复习好?找萌神任燕翔 带你10小时攻克马原、史纲,重点内容深入精讲,知识体系与做题技巧穿插讲授。全程直播,随时互动;快速掌握要点,就在11月2、3、4、5四天10小时一步到位;考研小白的福音,零起点全程无障碍!

第二篇:考研政治知识点

毛泽东著作

1.1926年前后,《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2.1928年10月和11月,《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3.1930年1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初步形成了以乡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4.1930年5月,《反对本本主义》,针对普遍存在的教条主义,指出“本本主义”是错误的,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阐述了作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思想。

5.1937年,《实践论》《矛盾论》,对党的思想路线做了系统的哲学论证,主要为了克服教条主义。

6.1938年5、6月,《论持久战》,阐明持久抗战的总方针。

7.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论新阶段》,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8.1938年11月,《战争和战略问题》,明确指出“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9.1939年,《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内容。

10.1939年,《<共产党人>发刊词》,提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标志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已经形成。总结了中国革命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首次明确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

11.1940年,《新民主主义论》,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纲领。

12.1941年5月至1942年2月,《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成为延安整风的指导性文献。

13.1941年5月,《改造我们的学习》,对“实事求是”做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

14.1945年,中共七大上《论联合政府》,进一步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与党的基本纲领联系起来,进行了具体阐述。

15.1947年12月,《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第一次将当前阶段的经济纲领概括为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16.1948年,《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作了完整的概括,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对土地改革的总路线作了完整的概括,即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17.抗战胜利后,《论人民民主专政》《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完整表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8.1949年,《论人民民主专政》,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作了集中概括。

19.1956年4月,《论十大关系》,深刻阐述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为

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

20.1957年2月,《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

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强调了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特别是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重要思想。

各种会议

1.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选举产生陈独秀、张国焘、李达

组成的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讨论实际工作计划时,决定首先集中精力组织工人。

2.1922年7月,中共二大,明确提出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

义、共产主义。当前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3.1923年6月,中共三大,提出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思想,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

义加入国民党。

4.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对三民主义作出新的解释,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

治基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国民党一大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5.1925年1月,中共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

6.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选出了以

瞿秋白为书记的中央临时政治局,毛泽东作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7.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

8.1935年1月,遵义会议,解决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

地位,开始从理论上系统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从幼年达到了成熟。

9.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阐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10.1937年8月,洛川会议,指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是全面抗战路线的具体体现,强

调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

11.1938年9月至11月,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作《论新阶段》报告,最先提出“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12.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成立“防共委员会”,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标志国民党从片面抗战转变为消极抗战。

13.1945年4月,中共七大,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进一步从理论上阐述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思想,通过的党章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正式命名为“毛泽东思想”,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4.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明确提出执政党建设的思想,即“两个务必”的思想: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15.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会议共同纲领》,在当时是全国人民的大宪章,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七届二中全会的决议和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构成了《共同纲领》的基础。

16.1950年6月,七届三中全会,确定当时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是要在三年左右的时间内,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会议制订了党在建国初期的战略策略方针,就是不要四面出击。着重抓了四方面的工作: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领导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17.1956年9月,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

任务。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经济建设上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

18.1958年11月到1959年4月,第一次郑州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武昌会议)、八

届六中全会、第二次郑州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海会议)、八届七中全会等,主要是纠正围绕生产关系方面的急于过渡和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急于求成的问题,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但是在坚持“三面红旗”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带有局限性。

19.1959年7月2日至8月1日,庐山会议,出发点是统一全党认识,巩固纠“左”成果。

20.1959年8月2日至16日,八届八中全会,全党范围展开反右倾斗争。

21.1961年1月,八届九中全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

针。

22.1962年1、2月,“七千人大会”,毛泽东带头做自我批评,恢复和发扬了党内的民主精

神和自我批评精神,在三年调整时期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23.1964年底到1965年初,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24.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文化大革命”

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批判“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25.1979年4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新八字方针。

26.1979年9月,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

27.1981年6月,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

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做出了科学客观的评价。标志着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并且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的阶段。

28.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

29.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中心任务是加快和深化改革,概括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

党的基本路线的理论,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

30.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南方谈话,主要内容: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

段,阐明了社会主义本质,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强调加强党的建设,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前途。

31.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中共十四大,明确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我国经

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概括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南方谈话和十四大为标志,邓小平理论形成体系,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32.1993年11月,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33.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三项内容:一是抓住机遇,开拓进取。二是指出马列主义

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称为邓小

34.35.36.37.38.39.40.41.42.43.平理论,正式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三是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1998年10月,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999年9月,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0年2月,江泽民广东考察,第一次提出“三个代表”的要求。2001年7月,江泽民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讲话,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并在2004年写入宪法。大会从十个方面总结概括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大会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003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正式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2004年9月,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主要内容。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强调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进一步阐述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

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了概括。

其他各种标志、第一次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毛泽东思想的精髓都是: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中国近代史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武装斗争:广东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图谋达到高潮:中日甲午战争以后。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第一次喊出“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孙中山。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李大钊。中国旧式农民运动的最高峰:太平天国。中国近代化肇端于:洋务运动时期。洋务运动失败标志: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第一次登上政治舞台:戊戌维新。孙中山由改良转向革命的转折点:1894年上书李鸿章失败。标志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护法运动的失败。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1925-1927大革命高潮的起点:五卅运动。大革命最终失败的标志:七一五政变。

19.20.21.22.标志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一二九运动。标志日本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开始:九一八事变。标志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卢沟桥事变。标志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9月22日《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

言》,9月23日蒋介石发表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

23.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第一次重大胜利:平型关大捷。

24.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首次大捷:台儿庄战役。

25.全国内战爆发的标志:1946年6月底国民党军进攻中原解放区。

第三篇:第七课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doc

第七课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第一课时

在实践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内容的地位】

本课时是第七课《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的重点内容。就全书来说,坚持实践和认识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认识与实践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提高人生发展能力要坚持认识与实践相统一,既要重视书本科学知识,又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才能不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逻辑线索】

本课时的核心是在实践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先是点明人生发展的各种能力只能从社会实践中产生,进而阐述实践对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作用,即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正确的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最后强调中职学生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既要重视书本科学知识,又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才能不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

本目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实践和认识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而有些学生对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存在一些片面看法。一讲实践,往往认为就是单纯的行动;一谈认识,往往又认为是单纯的认知;对于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实践和认识哪个重要,往往有非此即彼或者无法统一的认识和做法。所以,引导学生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做到把实践和认识相结合,做到真正的知行统一,提高人生发展能力,有一定的难度。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正确处理好读书与实践的关系。本目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课时的落脚点。主要引导中职生明确实践在提高人生发展能力中的决定作用,人的认识、人生发展的各种能力,只能从社 会实践中产生。引导学生理解读书是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必备的,但又不能仅限于读书,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取得人生的成功。

●学情简要分析

1.从知识基础上说,中职生对本课时有关能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等知识,有一些了解。但他们的文化课基础比较薄弱,理论知识面相对较窄,对这些知识了解较浅,尤其是对于实践和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存在理解上的难度。

2.从身心特点上说,中职生具有好奇心,但缺乏主动思考探究的精神,因而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习惯于接受,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都比较弱。

3.从生活经验上说,中职生长期处于家庭和学校的生活之中,与社会接触较少,社会经验严重不足,对社会经济政治科技生活方面的了解较少,对理解人生发展能力和必须在实践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缺乏全面和深刻的社会生活方面的体验和认识。

●教学目标分析

1.认知

了解实践和认识的含义;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理解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2.情感态度观念

通过教学,增强对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道理的认同,初步形成知行统一观,注重实践,善于总结,努力学习,崇尚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3.运用

列举生活实例,阐明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学会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为指导,不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课堂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

播放视频《“蓝领专家”孔祥瑞》,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2页“蓝领专家” 孔祥瑞的事例,思考下列问题:

审视“蓝领专家”孔祥瑞的成长历程,说一说他的各种技能是从哪里来的,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设置的问题是引导学生从“蓝领专家”孔祥瑞的成长历程得出,人生发展能力是从社会实践中来的。因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引思明理】

让学生思考或讨论上述问题,并回答。采用对话教学,生生对话、师生对话。教师总结一:

每个人的能力不同,从而影响了人生的发展。人生发展的各种能力都不是先天形成的,只能从社会实践中产生。“蓝领专家”的人生历程告诉我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能力、锻炼成才。

课件展示:

一、在实践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1.能力和才干不是天生就有的

(1)每个人的能力不同,从而影响了人生的发展。(2)人生发展的各种能力只能从社会实践中产生。

(3)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能力、锻炼成才。教师总结二:

1.“蓝领专家”孔祥瑞把工作岗位作为课堂,把生产实践作为教材,把设备故障作为课题,把身边拥有一技之长的工友作为老师,勤奋学习、不断钻研。他所掌握的与设备有关的机械原理、液压、电工、材料等方面的知识和各种技能都是来源于生产实践,都是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摸索增长的,充分反映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出真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孔祥瑞把在生产实践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生产中,指导自己的工作,在实践中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逐渐成长为一名专家。这充分反映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3.“蓝领专家”的人生历程告诉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我们要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就必须既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又要在实践 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坚持认识与实践相统一。

课件展示: 2.实践出真知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唯一源泉,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出真知。

(2)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3)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4)既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又要在实践中提高认识水平。【体验导行】

让学生联系教材第82页“蓝领专家”孔祥瑞的成长历程和第85页的事例,结合自己的专业和未来人生发展,谈谈自己如何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事例,审视自己,采用对话教学、风暴式教学,通过师生共同讨论设置的问题,使学生理解不能割裂实践和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的基本原则要求我们,提高自己的人生发展能力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既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又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提高认识水平。

教师总结:

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1)中职学生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2)中职生要积极投身实践,努力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增长才干。(3)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就要同劳动群众相结合。

【课后拓展】

依据自己的人生目标,结合自己的生活和专业,制定一个读书和实践相结合的计划,并按计划实施。

第二课时

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快乐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内容的地位】

本课时在上一课时学习实践和认识的统一观点的基础上,进而学习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认识是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的,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从生活中讲,在上一课时懂得了只有坚持认识与实践相统一才能不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进而明确人生发展的各种能力是在实践和认识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升华的,只有努力做到知行统一,才能不断追寻成功、真正实现人生的成功。

本课时的核心是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快乐。先是指出成功与失败伴随着人生的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然后阐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决定了人生发展的各种能力是在实践和认识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升华的。最后强调追寻人生成功必须努力做到知行统一。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1)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这是本课时的哲学观点,中职生受年龄阅历和知识面相对狭窄的影响,往往只会看到过去或者现在人们对事物的实践和认识,不清楚其中的曲折过程。而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发展着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又会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表现为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所以,引导学生理解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是个难点,结合人生发展进行理解也有难度。这是教学难点。

(2)追求人生成功必须努力做到知行统一。这是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也是本课的落脚点。把马克思主义知行统一观与解决人生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掌握此问题,不仅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学习哲学的作用,更能自觉运用哲学指导行动。同时,如何帮助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失败与成功、如何把知行统一观真正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有一定难度。

●学情简要分析

1.从知识基础上说,中职生的知识面比较窄,对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缺乏足够的理解能力,在认知上比较片面浅显。

2.从身心特点上说,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虽然学习基础较弱,但具有较高的情商,具备一定的人际沟通意识和能力,兴趣点较广,在某些领域上的知识面也比较开阔,不拘泥于形式。

3.从生活经验上说,学生对失败与成功既有一些了解,也在自己的生活、学习中有所体验,大多数人只是缺乏正确的态度和深刻的认识。另外,对所学的专业有一定的了解和认可,基本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对未来的人生选择有了一定的思考。

(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特点分析略)

●教学目标分析

1.认知:理解成功与失败的关系,领会用知行统一的观点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理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

2.情感态度观念:明白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决定了不断提高人生发展各种能力是在实践和认识循环往复中不断总结升华的;深化成功的内涵,鼓起追求成功的勇气。明确在学习与生活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及时总结人生发展过程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的重要作用,树立在知行统一的过程中追寻人生成功的观念。

3.运用:列举生活实例,运用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的道理,阐明失败与成功是相互转化的;学会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探索、及时总结人生发展过程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追求成功、实现成功。

●课堂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调查搜集。学生阅读教材,搜集资料、调查、访谈。可以从三类人物来调查搜集,体现全面性。

①根据班级人数,或议题内容的需要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组长一人。组长负责小组内同学的分工与活动的开展和管理。

②搜集:各组通过网络、报刊等媒介搜集古今中外成功人士包括自己专业领域成功人士在取得成功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如何面对困难、克服困难,最终取得成功的,并分析其中失败转化为成功的原因和方法。

③访谈:访谈自己的父母、亲戚、朋友。请他们谈谈自己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如何面对困难、克服困难,最终取得成功的,并分析其中失败转化为成 功的原因和方法。

④调查:围绕教材有关在知行统一中追寻人生成功的内容制成调查表,到自己或学校所在的社区、村或者父母、亲戚所在的企业,也可以到街头或者本班及其他班级,进行调查,然后进行统计并分析其中失败转化为成功的原因和方法。【课堂过程】

设计意图:采用“成果展示-----合作研讨----体验践行”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相结合,在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中,引导学生通过体验、探究、讨论,提升思想认识。

导入新课:人生发展不可能时时处处都顺心如意,当遭遇失败挫折或陷入低谷时,我们应该客观看待成败,认真总结得失,努力做到知行统一、勇于实践,就一定会取得人生道路上的成功。

第一个环节:成果展示

各小组展示自己课前分配的搜集、调查或访谈的成果。第二个环节:合作研讨

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究成果,引导学生合作研讨: 1.为什么人生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失败和挫折呢? 2.我们应该怎样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实现人生成功呢? 通过师生探讨,教师最后总结: 1.正确对待失败与成功

(1)成功与失败伴随着人生的发展。(2)成功与失败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1)人们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认识,是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2)实践发展永无止境,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也永无止境。

(3)人生发展的各种能力是在实践和认识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升华的。

3.追寻人生成功必须努力做到知行统一

(1)正确对待人生发展道路上出现的失败,学会让失败变为成功之母。(2)必须终身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3)必须在实践与认识相互作用和统一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快乐。

第三个环节:体验践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教材的案例,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引导学生能够从贴近自己的事例中取得经验与教训。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等七部委决定:在全国开展学习10名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先进事迹活动,他们分别是:“铁人式好工人”王为民、“工人专家”李斌、“模具新秀”李凯军、“金牌工人”许振超、“油井女杰”束滨霞、“创新尖兵”罗东元、“焊接巧匠”高凤林、“采机神医”栗俊平、“精准操作手”唐建平、“革新高手”鲁宏勋。

搜集整理他们的事迹,摘录他们的成才感言;选取其中一个写出自己的推介意见和感悟,说明如何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开一次主题班会,并将上述内容呈现在班级板报上。

【课后拓展】

参考本节课所学内容,查找自身在知行统一方面的不足,制定一份合理可行的学习与行动计划并付诸实施。

第四篇:《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设计方案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内容]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的第七课。《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把哲学与人生结合起来,用哲学的基本观点来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第三单元的核心内容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为指导不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这节课侧重点是“如何在知行统一中提高人生发展的各种能力”,着重阐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引导学生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因此,本课在本章节和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学习本课为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理解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必须做到知行统一。

情感态度观念目标: 增强学生对知行统一哲学原理的认同,使得中职学生注重实践,善于总结,努力学习,崇尚在知行统一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运用目标: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及时总结人生发展过程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学会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为指导,不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重点:1.辩证唯物主义知行统一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2.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难点和关键点:1.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

2.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基本上具备了一定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好本课奠定了理论基础。

从学生自身情况来看,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中考成绩不够理想,基础知识薄弱,但同学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爱游戏,爱玩爱唱,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能做到勇敢地去面对。本课的教学对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事物,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勇于实践,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很有帮助。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学习动力。[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的重点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坚持德育课“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采用启发式学习模式,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手段,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多种资源,采取合作探究、情境讨论、案例教学、漫画分析、设问启发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学环境设计及资源准备] 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3分钟)播放歌曲: 《真心英雄》

在我心中 曾经有一个梦,要用歌声让你忘了所有的痛,灿烂星空 谁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再没有恨 也没有了痛,但愿人间处处都有爱的影踪 用我们的歌 换你真心笑容,祝福你的人生从此与众不同 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 不经历风雨 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设问:“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人生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失败和挫折,我们应该怎样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实现人生的成功呢?

以歌曲为切入点,设置感人情境,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引导学生在欣赏之余思考歌曲的内涵并讨论问题,归纳出:人生发展不可能时时处处都顺心如意,当遭遇失败挫折或陷入低谷时,我们应该像歌曲中表达的那样,客观看待成败,认真总结得失,在此基础上知行统一、勇于实践,就一定会取得人生道路上的成功。以此导入新课的学习。

(二)新课教学:(30分钟)

一、坚持实践和认识的统一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出真知

以小学课本中学过的一个故事引入:某寺庙重修,众僧人划船打捞被洪水冲走的庙门石兽。在庙前的河里找了半天没找到,于是又顺流而下寻出十余里,仍未果。当地一位颇受尊敬的“老学究”恰好经过,他见众僧忙活半天徒劳无获,笑道:石兽掉在河中一定会陷于泥沙之中,而且越陷越深,不可能顺流而下。众僧听后颇为折服,准备下河挖泥。一老河工闻之却不以为然,他建议众僧应该顺流而上再找找,众人皆笑。老河工解释说:流水冲击石兽,会慢慢地在石兽迎水的一面形成沙坑,并逐渐使石兽“倒掷其中”,如此日复一日的反复,必定引导石兽“逆水而上”!众人听了老河工的话,将信将疑,但最后还是按照老河工的方法顺流向上寻找,果不然,僧侣们在河的上游处找到了石兽。

通过师生共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出真知,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实践的发展推动认识的发展。

由于该问题理论性较强,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该部分内容以老师讲解为主,充分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

2.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永动机是一类想象中的不需外界输入能源、能量或在仅有一个热源的条件下便能够不断运动并且对外做功的机械。历史上人们曾经热衷于研制各种类型的永动机,其中包括达芬奇、焦耳这样的学术大家,另外包括一些希望以永动机出名和获利的骗子。在热力学体系建立后,人们通过严谨的逻辑证明了永动机是违反热力学基本原理的设想,从此之后就少有永动机的研究者了。

通过典型事例,帮助学生理解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又要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有效地指导实践。说明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以此帮助学生明确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同时强调反对两种片面看法,坚持知行统一。3.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反复、不断深化的过程

利用教材第66页毛泽东的名言及“从输羊血到输人血”事例引导学生认识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老师从事例出发,通过对材料的分析、讲解,引发推动学生思考、归纳出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从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过程,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同时利用图片形象显示认识发展的过程,加深印象。

4.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的统一,认识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 以教材第67页漫画及渔夫的故事为背景,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得出结论。

材料1:教材第67页漫画 问题:你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

材料2:有个渔夫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被人们称为“渔王”。可是当他年老时却十分苦恼,因为他三个儿子的捕鱼技术都很糟糕。老渔夫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从孩子小时侯起就手把手地、一点一滴地将所有自己常年积累的经验教给了儿子,可是最终他们的捕鱼技术竟然比不上技术比自己差的那些渔夫的儿子。

问题:渔夫的儿子们为什么技术反而比不上别人?

通过这一组材料,师生共同讨论设置问题,说明不能割裂实践和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的基本原则要求我们,既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又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提高认识水平。

二、在知行统一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1.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对实现成功人生具有重要作用

联系学生专业拓展关于能力的知识,引发学生兴趣。

2.人生发展的各种能力是在实践和认识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不断锻炼提高的结合教材第69页“蓝领专家”孔祥瑞事例,阅读材料,思考、讨论。

问题:说说孔祥瑞是如何在知行统一中不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

结论:人生发展的各种能力是在实践和认识循环往复中不断锻炼提高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做到知行统一,才能不断提高,走向成功。

(三)课堂小结:(2分钟)

让学生自己总结这节课所学的内容,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反思能力。

(四)课堂探究:(10分钟)

结合课本76页材料大学生“回炉”材料和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近几年,在我国南方某些职业技术学校悄然出现了一些大学生回炉的现象,学有所成的大学生也要回炉,这是为什么?让我们来关注思考:大学生回炉的原因?

在大学生们掀起回炉高潮的同时,各大学校却在积极的搭建平台,鼓励学生融入社会,参与实践,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你有类似的经历吗?

结论: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真正理解书本知识;如果只读书不实践,就有可能出现眼高手低的理想化,片面化的;就会成为死读书,读死书的书呆子。名言:所以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不仅要采蜜,更要学会酿蜜。

(五)布置作业:

每个中职学生几乎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我们看到的通常是这些名人、明星成功时的辉煌,但未必了解他们艰苦奋斗的过去。请认真查找你的偶像的成长资料,了解他们的成长历程,并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分析他或她取得成功的原因,并说一说从中受到的启发。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做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大部分学生积极参与,努力思考,能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并且通过评价激励学生,帮助他们自信地投入学习,进而自信地步入社会。

选取有说服力又通俗易懂的材料,从分析材料入手,提升哲学理论,再从理论回归到生活实践,指导学生在理解理论的基础上找出与生活的契合点,从而掌握知行统一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个别内容的节奏把握不到位,可以多留一些空间给学生。还应加大课堂内

容与学生专业的契合度,进一步引起学生们的共鸣。

[板书设计]

一、坚持实践和认识的统一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认识指导实践

3.认识不断反复、不断深化 4.实践和认识辩证的统一

二、在知行统一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1.对实现成功人生具有重要作用

2.在实践和认识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不

断提高的

3.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需要做到知行统一

第五篇:2013考研政治精华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精华知识点总结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综合各家之后,得出:否定之否定规律,必然和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矛盾对立统一,实践,认识,真理与价值的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综合历年真题:实践和认识考过,矛盾分析法考过,原因和结果、现象和本质考过,真题与谬误考过!

结合欧债危机和G20国峰会,分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以及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2】毛中特

综合各家之后,得出:党的建设、对外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建设中的社会管理!

综合历年真题:民生问题考过,政党制度考过,基本经济制度考过,新农村考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考过,社会保障考过,53年改造考过,抗日中的土地政策考过!其中,党的建设包括思想、制度、作风等内容,结合七一讲话,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可以结合入世和亚太经合组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结合十七届六中全会,社会管理为2012变动内容,内容丰富,多家涉及此点!

【3】史纲

综合各家之后,得出: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的几次革命战争(太、洋务、戊戌、辛亥、五

四)特点、失败的原因,国共合作,延安整风!

综合历年真题:10年考过建国,11年考过建党!

其中,辛亥革命结合辛亥革命100年大会,国共合作为2012修订内容,党结合七一讲话!

【4】思修

综合各家之后,得出:促进民族团结,人生观与人生环境,社会主义道德,社会公德,网络秩序,择业与创业,社会主义法治!

综合历年真题:10年考过公共生活秩序,11年考过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其中,促进民族团结为2012唯一修订内容,还有就是大学生择业与创业应该不会涉及,毕竟研究生考试是面向社会的,不可能只对大学生出个题目!

【形势与世政】

综合各家之后,得出:综合国力的软实力竞争,中非,非传统安全,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和谐世界!

综合历年真题:2011考过了中国威胁论(应该包括了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和和谐世界 的点),所以这个不敢妄作结论!

下载2016考研政治知识点:知行合一与知行统一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6考研政治知识点:知行合一与知行统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考研政治:认识论知识点

    考研政治:认识论知识点 认识论可以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中的具体应用部分,在奠定了科学的物质世界观后,认识了整个物质世界的变化与发展,需要我们人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

    2014考研政治新增知识点

    从最新发布的2014年考研政治大纲来看,今年的政治大纲变动较大,马原、毛中特、史纲等部分都有新增考点。其中,马原部分有5个新增知识点。在此,文都名师就针对其中第二个新增考点......

    立德树人 知行统一

    “立德树人 知行合一” ——厦门市人民小学班级管理、沟通协调、危机处理案例分析 姓名: 1.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叶圣陶 用班级管理中的一个取......

    论述知行统一原则

    论述知行统一原则。★★★★☆ 答: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伦理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 炼,将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

    正视问题 知行统一

    正视问题 知行统一 着力形成“五大优良作风” ——全县教育系统管理干部思想作风整顿活动个人剖析材料 新店小学 侯宇祥 根据县教育局工作部署,7月10日开始将利用今后一段时......

    知行统一 勇于担当

    知行统一 勇于担当 (面对面·核心价值观·校训) 校训是一所大学传统与精神的集中体现和凝练表达,是大学文化的支柱与灵魂,也是培育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载体。记者对话......

    知行统一——《实践论》读书笔记

    知行统一 ——《实践论》读书笔记 知与行,是中国哲学重要的一对范畴。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的观点,认为客体要顺应主体,知是科学知识,行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

    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重在知行统一(精选五篇)

    “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重在知行统一当下正在进行的“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学习教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说是前一个时期思想作风建设的继续,是深入推进思想作风建设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