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天津市建设信用系统评价办法
天津市建筑市场主体信用奖惩办法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加快推进我市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奖惩机制,促进建筑市场主体诚信自律,强化建筑市场主体信用约束,提高建筑市场事中事后监管效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信用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信用奖惩,是指在本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活动中,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给予信用良好的建筑市场主体的奖励激励措施,以及对存在失信情形的建筑市场主体采取的惩戒措施。
本办法所称建筑市场主体,是指在本市从事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活动的施工、监理、招标代理、造价咨询等单位,以及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等注册执业人员。
第三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建筑市场主体信用奖惩管理工作。
市工程建设交易服务中心负责全市建筑市场主体信用奖惩信息管理的日常工作。
第四条
建筑市场主体信用奖惩工作应当遵循依法、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统一管理、分类实施。
第五条
市建委发布的建筑市场主体信用等级,纳入工程招投标活动资信评审内容。
第六条
对信用等级评定为A级的建筑市场主体,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给予以下奖励性政策支持:
(一)免予当年资质动态核查;
(二)减免农民工工资保证金;
(三)向其他行政管理部门进行诚信推介;
(四)其他奖励性政策支持。
第七条
对建筑市场主体违法违规行为的失信惩戒,应当在依法进行行政处罚后实施,不得以失信惩戒代替行政处罚。
第八条
对于存在以下失信情形的建筑市场主体,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将其列入“重点监管名单”:
(一)在企业、人员、业绩等信息入库时,存在弄虚作假行为的;
(二)被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取消在本市参加招投标活动资格的;
(三)造成一般或者较大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受到行政处罚的;
(四)因工程质量、拖欠劳务费等问题引发投诉、举报,不配合调查处理的;
(五)存在其他违法违规行为,应列入重点监管名单的。第九条
对列入“重点监管名单”的建筑市场主体,市建委可以采取以下重点监管措施:
(一)公开违法违规事实;
(二)约谈相关责任人,告知其被列入“重点监管名单”;
(三)撤销或建议相关部门撤销失信建筑市场主体及直接责任人获得的诚信类荣誉称号;
(四)市、区质量安全监管部门和建筑市场监察部门,增加对其所有在施项目的日常检查频次;
(五)注册在本市的,列入本年度资质动态核查范围;注册在外省(市)的,对其进津登记信息开展核查;
(六)参加信用等级评定时,最高评价等级为B级。第十条
“重点监管名单”的管理期限为自列入名单之日起一年。建筑市场主体修复失信行为,且在管理期限内未再次发生符合列入“重点监管名单”情形行为的,管理期满,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将其移出“重点监管名单”。
第十一条
对于存在以下严重失信情形的建筑市场主体,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将其列入“黑名单”:
(一)利用虚假材料、以欺骗手段取得企业资质的;
(二)因转包、出借资质受到行政处罚的,或者因其他违法违规行为被处以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资质证书行政处罚的;
(三)造成重大及以上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或者一年内累计发生两次以上较大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或者造成性质恶劣、危害性严重、社会影响大的较大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受到行政处罚的;
(四)通过人民法院司法程序被认定为失信被执行人的;
(五)年度信用等级评定为D级的;
(六)因拖欠劳务费等问题造成严重后果或者恶劣影响的;
(七)存在其他违法违规行为,应列入“黑名单”的。第十二条
对列入“黑名单”的建筑市场主体,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以采取以下监管措施:
(一)本办法第九条的第(一)、(二)、(三)、(四)项;
(二)注册在本市的,暂停受理资质升级、增项申请;
(三)注册在外省(市)的,不为其办理进津登记;已办理进津登记的,收回《进津建筑企业信息登记卡》,将其违法违规事实抄告注册地省级建设行政管理部门;
(四)参加信用等级评定时,最高评价等级为C级;
(五)依法向全国建筑市场监管服务公共服务平台推送;
(六)其他应依法采取的约束和失信惩戒措施。第十三条
“黑名单”的管理期限为自列入名单之日起一年。建筑市场主体修复失信行为,且在管理期内未再次发生符合列入“黑名单”情形行为的,管理期满,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将其移出“黑名单”。
第十四条
具有以下情形的建筑市场主体,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下调其信用等级:
(一)被列入“重点监管名单”的;
(二)被列入“黑名单”的;
(三)存在其他应予下调信用等级失信情形的。第十五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天津市建筑市场监管与信用信息平台建立曝光台,统一发布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市场主体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结果和采取的失信惩戒措施。
第十六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支持和鼓励有失信行为的建筑市场主体通过积极整改、提升质量、服务社会等方式修复信用。
第十七条
信用奖惩工作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信用奖惩结果有异议的,可向市建委申诉。申诉应属实名,并提供真实有效的证据。
第十八条
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当认真履行职责,对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追究相应的责任。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8年3月15日起施行,有效期五年,《市建委关于印发天津市建筑市场主体信用奖惩办法的通知》(津建筑﹝2016﹞511号)同时废止。
第二篇:信用评价新旧办法比较分析
附件2
信用评价新旧办法比较分析
2014年5月12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印发了《铁路建设项目施工企业信用评价办法》(铁总建设〔2014〕129号),自2014年5月12日起施行,原《铁路建设工程施工企业信用评价暂行办法》(铁建设〔2011〕183号)、《关于调整施工企业信用评价办法及评价结果使用规则的通知》(铁建设〔2013〕51号)和《关于铁路建设项目施工及监理考核的指导意见》(铁建设〔2008〕247号)同时停止执行。
本次新办法整合了《铁路建设工程施工企业信用评价暂行办法》(铁建设〔2011〕183号)、《关于调整施工企业信用评价办法及评价结果使用规则的通知》(铁建设〔2013〕51号)和《关于深化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铁总建设〔2013〕193号)的管理要求,并针对原办法在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弊病进行了调整和改动,较原办法比有了巨大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实了信用评价内容。原办法中信用评价综合考虑施工企业在铁路建设中的合同履约、管理行为、质量行为、实体质量、安全行为,以及参加既有线抢险、艰难项目等因素;新办法第九-1-条中对信用评价内容进行了进一步充实,明确信用评价综合考虑施工企业在铁路建设中的质量、安全、工期、投资、环保、稳定、标准化管理等合同履约情况,以及参加抢险救灾、特殊项目施工等因素。较原办法比,明确增加了稳定和标准化管理的评价内容。
二、局部微调了施工企业参评范围。在《关于调整施工企业信用评价办法及评价结果使用规则的通知》(铁建设〔2013〕51号)中规定,仅在一个建设单位(铁路局、铁路公司)承担施工任务的,或在2个建设单位承担施工任务但各项目合同额均小于2亿元的,施工单位不参与全路信用评价计分。新办法中取消了在2个建设单位承担施工任务但各项目合同额均小于2亿元的,施工单位不参与全路信用评价计分的规定。
三、调整了信用评价基础分值。将原办法中的基础分值300分调整为290分,另增加了标准化管理绩效考评分10分。
四、明确了信用评价标准化管理考评的方法。新办法第十二条增加了标准化管理绩效考评的内容和方法,将其分为达标考评和创优考评。达标考评在建设队伍上场后半年内组织,考核内容包括体系建设、资源配置、设施保障、过程管理等方面,考评指标采用合格制,合格者在当期信用评价中加5分。创优考评在项目实施阶段达标考评合格后每半年组织一次,以达标考评指标为基础,对达标考评合格的施工企业标准化体系运行情况、管理绩效进行量化打分,综合考评优秀的在当期信用评价中加10分。
同时明确了评价期内发生重大不良行为或3件及以上较大-2-不良行为的,标准化管理达标考评不得评为合格,创优考评不得评为优秀。将重大、较大不良行为与标准化考评进行了挂钩。
五、重新界定不良行为。在原办法一般、较大、重大不良行为三类不良行为的标准中,进一步细化和增加了认定内容。
在一般不良行为中新增加了6条(附件1第5、7、8、9、10、11条),主要对投标承诺的人员和机械设备到位情况,静态、动态、初步验收和安全评估中发现的影响行车的工程质量问题,建设项目实物工作量、投资计划、重点控制工程进度滞后,施工企业负有一定责任的情况,以及发生一般D类铁路交通事故情况增加了认定条款。
在较大不良行为中,新增加了7条(附件3、6、19、20、21、22、23条),主要对违反质量、安全管理红线的,隐蔽工程弄虚作假的,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使用乡村道路损坏、损毁民房、损毁水系等地方问题未按要求处理到位的,施工取弃土(砟)未及时清理、临时用地未复垦、江河河道未按环水保要求整治到位的,建设项目实物工作量、投资计划、重点控制工程进度滞后,施工企业负有重要责任的情况增加了认定内容。同时对原办法中有关一般、较大安全、质量事故和一般A、B、C类铁路交通事故的不良行为扣分标准进行了大幅提高,以强化安全质量和交通事故的管理。
在重大不良行为中,增加了施工企业对建设项目未完成投资计划任务或在建项目重点控制工程进度滞后负有主要责任的不-3-良行为内容,强化了对工期、投资的考核。
此外,新办法还对静态、动态、初步验收和安全评估中发现的影响行车的工程质量问题的不良行为认定在第十七条进行了专门的明确,并规定在初步验收和安全评估中发现的工程实体质量方面影响行车的问题(含静态验收、动态验收中发现的问题未完成整改的)要加倍扣分。
六、部分调整了不良行为的认定方式和上报时限。在不良行为认定方面,原办法中铁路局和建设单位均有认定不良行为的责任,但铁道部有关部门和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检查发现的问题,属于不良行为的由建设单位按程序进行不良行为认定。新办法中进行了调整,第二十条规定,铁路局检查发现的不良行为应在认定后将认定结果书面通知项目管理机构和施工企业;第二十一条规定,区域监督站对符合一般、较大不良行为的应及时认定,认定结果书面通知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对符合重大不良行为的质量安全问题报工程监督总站认定,认定结果通知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工程监督总站对发现问题符合不良行为的,直接认定并将认定结果书面通知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建设单位和区域监督站认定结果不一致的,由工程监督总站认定;建设单位和工程监督总站认定不一致的,由总公司建设管理部认定。第二十二条规定,总公司有关部门和单位对建设项目检查发现问题符合不良行为的,提报书面认定建议通报工程监督总站,由监督总站确认;国家有关部委对建设项目的各类检查发现的问-4-题转给总公司后,由总公司有关部门对符合不良行为的问题转工程监督总站,由监督总站按规定纳入不良行为。
在不良行为上报方面,原办法规定建设单位每月向铁路局上报不良行为情况,铁路局、公司每月向区域监督站上报不良行为情况。新办法第二十四、二十五条规定,建设单位每月向铁路局上报不良行为情况,铁路局每两个月向区域监督站上报不良行为情况,同时第三十五条规定,建设单位每两个月向铁路局上报施工企业不良行为扣分情况,铁路局、公司每两个月向工程监督总站上报不良行为扣分汇总情况。
七、细化了信用评价加分和扣分。
在信用评价加分方面,将原办法的抢险加分和项目加分进一步细化,变为营业线抢险加分、新线抢险加分和特殊建设项目加分三项内容。营业线抢险加分、新线抢险加分的申报流程和时间仍然维持原办法,但在营业线抢险加分证明材料中增加了现场抢险照片和联系人方式的内容,并进一步细化了营业线抢险的加分标准(附件5),由原办法的4类2档细化为5类4档。同时,为减少加分对信用评价最终结果的影响,新办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一个评价期内,一个铁路局或铁路公司为同一个施工企业申请加分不超过2分;同一施工企业的全路汇总加分不超过4分。
在信用评价扣分方面,新办法首次明确了已运营线路因工程质量原因影响行车或造成铁路交通事故、质量事故的扣分标准(附件7),明确了已运营线路因工程质量原因影响行车或造成-5-铁路交通事故、质量事故的扣分时限为通过初步验收5年内,扣分标准除直接定为C级外,最高扣5分。扣分由铁路局上报问题、事故情况及扣分建议,由总公司建设管理部会同运输局、安全监督管理局、监察局、工管中心、工程监督总站等部门和单位确认。同时,为强化严重质量问题、重大稳定问题和违约行为的考核,新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施工企业在评价期内因在建项目发生严重质量问题、重大稳定问题或其他重大违约行为被总公司通报的,直接在总公司汇总得分基础上进行扣分。
八、调整了信用评价结果与招投标挂钩的部分要求。在信用评价A级企业在招投标中的挂钩方面,基本维持了《关于调整施工企业信用评价办法及评价结果使用规则的通知》(铁建设〔2013〕51号)的有关规定,但取消了综合评估法、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以及有关合同额的有关规定;在信用评价C级企业的处罚方面,调整了施工企业的整改期,由原来的1个月变为2个月,同时,建设单位不得向信用评价C级施工企业发售铁路施工招标文件的时间也从原来的1个月调增为2个月。
九、增加了信用评价结果与激励约束考核费的挂钩内容。新办法第四十五条对激励约束考核费的结算与信用评价结果的挂钩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根据合同额明确了考核费的额度,并根据标准化管理考评结果和重大、较大不良行为情况,将激励约束考核费的发放分为100%、50%和0三类。
十、增加了项目进度与招投标的挂钩内容。新办法第四十六
-6-条明确规定,建设项目未完成投资计划任务或重点控制工程进度严重滞后的,建设单位确认施工企业负有主要责任的,经建设单位约谈后施工企业仍未采取有效措施的,建设单位可以向总公司工管中心提出暂行施工企业1~3个月投标资格的建议,总公司工管中心初审后提出建议报总公司建设管理部,由总公司研究确定。
十一、修改了得分计算规则。
在得分计算方面,原办法在建设单位(铁道部)汇总得分计算时,仅按施工企业实际评价得分和参评项目(建设单位)数进行计算,但是原办法实行以来,由于各路局、公司扣分标准不一而同,水平层次不齐,得分相同的施工企业较多,最终造成了施工企业间得分差距小,而个别施工企业参评项目数极少,而得分偏高,极易进入A类企业,无法科学、客观评判各施工企业综合管理水平。
为此,在《关于调整施工企业信用评价办法及评价结果使用规则的通知》(铁建设〔2013〕51号)中,增加了仅在一个建设单位(铁路局、铁路公司)承担施工任务的,或在2个建设单位承担施工任务但各项目合同额均小于2亿元的,施工单位不参与全路信用评价计分的规定。但仍未能解决各建设项目中各施工企业得分相同、差距较小的实际问题。
本次新办法针对这一情况,在第四十三条中要求建设单位严格按照标准评分,不得对发现的问题视而不见,上报的评价结果-7-应拉开档次,并不得出现满分。同时对得分计算规则在原办法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在建设单位(铁路局、铁路公司)计算得分时,根据施工企业在建设单位的排名,取名次居中的施工企业调整系数为1.0,总体上按照每相差一个名次增减0.01的方法确定调整系数,进一步拉大了各施工企业的最终得分。这将使得下一步在信用评价中各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更趋激烈。
二〇一四年六月十六日
第三篇:试验检测信用评价办法
江苏省交通厅
苏交质〔2009〕43号
关于转发《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信用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市交通局,省交通工程建设局,省大桥指,厅公路局、航道局、港口局,江苏交通
控股有限公司,有关单位:
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信用评价办法(试行)》已经发布,现予以转发。我省将对全省试验检测机构和人员的试验检测活动开展信用评价工作,现将有
关事项通知如下:
1、省交通厅负责全省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和人员信用评价工作的统一管理,省厅质监站负责我省信用评价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各市交通局质监站协助省厅
质监站做好本辖区内信用评价工作。
2、信用评价周期为1年,试验检测机构、工地试验室、现场检测项目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自评,填写《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信用评价办法》附件5、6表,试验检测人员实行随机检查累计扣分制,工地试验室授权负责人实行定期检查累计扣分制。
甲级及专项试验检测机构填写的《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信用评价办法》附件5表直接报省厅质监站,乙、丙级试验检测机构填写的《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信用评价办法》附件5表报辖区市质监站初审,工地试验室、现场检测项目填写的《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信用评价办法》附件6表报项目建设单位审核。
3、各建设单位要做好对工地试验室、现场检测项目的信用评价工作。根据工地试验室及现场检测项目的检查考核情况审核《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信用评价办法》附件6表,对试验室主任和存在不良信息的检测人员填写《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信用评价办法》附件7表,并在每年规定的期限内报项目质量监督机构。
4、各市质监站要加强对辖区内试验检测信用评价管理。加强对试验检测机构、工地试验室、现场检测项目及试验检测人员的监督检查,每年在规定期限内将试验检测机构、工地试验室及试验室主任、现场检测项目的信用评价情况以及抽查中存在不良信息的检测人员情况报省厅质监站(审核《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信用评价办法》附件5、6、7表,其中附件5在评价情况栏需增加市级质监机构初评扣分一列,表后增
加市级质监机构盖章)。
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信用评价是一项长效管理工作,请相关单位严格按照文件精神执行,不断规范全省交通工程试验检测市场。
附件:《关于印发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信用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交质
监发[2009]318号)。
二OO九年
八月七日
主题词:公路 水运 试验 检测 通知
抄送:各市质监站。
江苏省交通厅办公室 2009年8月13日印发
下载相关附件
第四篇: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办法(试行)
发布日期:2014-01-08
浏览次数: 5
来源:
作
者: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快建立环境保护“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机制,督促企业持续改进环境行为,自觉履行环境保护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并引导公众参与环境监督,促进有关部门协同配合,推进环境信用体系建设,根据《环境保护法》的有关规定,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7〕17 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 号)关于建立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制度的有关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的信息收集、信用等级评定、评价结果公开与应用,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是指环保部门根据企业环境行为信息,按照规定的指标、方法和程序,对企业环境行为进行信用评价,确定信用等级,并向社会公开,供公众监督和有关部门、机构及组织应用的环境管理手段。
本办法所称企业环境行为,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遵守环保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环境标准和履行环保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表现。企业通过合同等方式委托其他机构或者组织实施的具有环境影响的行为,视为该企业的环境行为。
第三条 污染物排放总量大、环境风险高、生态环境影响大的企业,应当纳入环境信用评价范围。
下列企业应当纳入环境信用评价范围:
(一)环境保护部公布的国家重点监控企业;
(二)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保部门公布的重点监控企业;
(三)重污染行业内的企业,重污染行业包括:火电、钢铁、水泥、电解铝、煤炭、冶金、化工、石化、建材、造纸、酿造、制药、发酵、纺织、制革和采矿业16 类行业,以及国家确定的其他污染严重的行业;
(四)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内的企业;
(五)从事能源、自然资源开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其他开发建设活动,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的企业;
(六)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企业,或者超过经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核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企业;
(七)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的企业,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
(八)上一发生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的企业;
(九)上一被处以5 万元以上罚款、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责令停产整顿、挂牌督办的企业;
(十)省级以上环保部门确定的应当纳入环境信用评价范围的其他企业。
第四条 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工作实行分级管理。
省级环保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国家重点监控企业的环境信用评价工作。
其他参评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的管理职责,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部门规定。
第五条 环保部门应当明确机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工作。
第六条 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应当公开、透明,实行强制与自愿相结合的原则。
列入本办法第三条规定范围内的企业,应当参加环境信用评价。
鼓励未纳入本办法第三条规定范围内的企业,自愿申请参加环境信用评价。
参加环境信用评价的企业,以下简称“参评企业”。
第七条 环保部门和发展改革、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管机构及其他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共同构建环境保护“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
第八条 环保部门应当记录企业的环境行为信息,建设企业环境行为信息管理系统,对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工作实施信息化管理。
第九条 环保部门开展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不得向参评企业收取任何费用。
第十条 环保部门工作人员在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章 评价指标和等级
第十一条 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内容,包括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环境管理、社会监督四个方面。
《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指标及评分方法(试行)》附后。
第十二条 企业的环境信用,分为环保诚信企业、环保良好企业、环保警示企业、环保不良企业四个等级,依次以绿牌、蓝牌、黄牌、红牌表示。
第十三条 企业环境信用评价,采取评分方式。
环保部门根据参评企业的环境行为信息,按照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指标及评分方法,得出参评企业的评分结果,确定参评企业的环境信用等级。
评定环保诚信企业,按照前款和本办法第十四条的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环保部门根据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指标及评分方法,对遵守环保法规标准并且各项评价指标均获得满分,同时还自愿开展下列两种以上活动,积极履行环保社会责任的参评企业,可以评定为“环保诚信企业”:
(一)在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与总量控制指标的基础上,自愿与环保部门签订进一步削减污染物排放量的协议,并取得协议约定的减排效果的;
(二)自愿申请清洁生产审核并通过验收的;
(三)自愿申请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并通过认证的;
(四)根据环境保护部为规范企业环境信息公开行为而制定的国家标准,即《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导则》(HJ 617—2011),全面、完整地主动公开企业环境信息的;
(五)主动加强与所在社区和相关环保组织的联系与沟通,就企业的建设项目和经营活动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听取意见和建议,积极改善企业环境行为,并取得良好环境效益和社会效果的;
(六)自愿选择遵守环保法规标准的原材料供货商,优先选购环境友好产品和服务,积极构建绿色供应链,倡导绿色采购的;
(七)主动举办或者积极参与环保知识宣传等环保公益活动的;
(八)主动采用国际组织或者其他国家先进的环境标准与环保实践惯例的;
(九)自愿实施履行环保社会责任的其他活动的。
第十五条 在上一,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实行“一票否决”,直接评定为“环保不良企业”:
(一)因为环境违法构成环境犯罪的;
(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按规定通过审批,擅自开工建设的;
(三)建设项目环保设施未建成、环保措施未落实、未通过竣工环保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主体工程正式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
(四)建设项目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未重新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擅自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
(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控制指标的;
(六)私设暗管或者利用渗井、渗坑、裂隙、溶洞等排放、倾倒、处置水污染物,或者通过私设旁路排放大气污染物的;
(七)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或者向无经营许可证或者超出经营许可范围的单位或个人提供或者委托其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
(八)环境违法行为造成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取水中断的;
(九)环境违法行为对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风景名胜区、居住功能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造成重大不利影响的;
(十)违法从事自然资源开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其他开发建设活动,造成严重生态破坏的;
(十一)发生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的;
(十二)被环保部门挂牌督办,整改逾期未完成的;
(十三)以暴力、威胁等方式拒绝、阻挠环保部门工作人员现场检查的;
(十四)违反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有关规定,对重污染天气响应不力的。
第十六条 被评定为环保不良企业,或者连续两年被评定为环保警示企业的,两年之内不得被评定为环保诚信企业。
第三章 评价信息来源
第十七条 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应当以环保部门通过现场检查、监督性监测、重点污染物总量控制核查,以及履行监管职责的其他活动制作或者获取的企业环境行为信息为基础。
省级环保部门可以对用于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的数据来源和采集频次等事项,做出具体规定。
第十八条环保部门在评价企业环境信用过程中,可以综合考虑企业自行监测数据、排污申报登记数据。
公众、社会组织以及媒体提供的企业环境行为信息,经核实后可以作为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的依据。
环保部门可以要求参评企业协助提供有关企业环境管理规章制度、企业环保机构和人员配置等企业内部环境管理方面的信息,该信息经核实后可以作为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的依据。
第十九条 组织实施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的环保部门,可以向有关发展改革部门查询和调取参评企业项目投资管理方面的信息,也可以向有关银行业监管机构查询和调取参评企业申请和获取信贷资金方面的信息。
第四章 评价程序
第二十条 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周期原则上为一年,评价期间原则上为上一。评价结果反映企业上一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的环境信用状况。
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工作原则上应当在每年4 月底前完成。
省级环保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评价周期、评价期间和完成时限作出调整。
第二十一条 组织实施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的环保部门,应当在每年1月底前,确定纳入本环境信用评价范围的企业名单,并通过本部门政府网站公布,同时报送上级环保部门备案。
第二十二条 环保部门应当于每年2月底前,根据规定的评价指标及评分方法,对企业环境行为进行信用评价,就企业的环境信用等级,提出初评意见。
初评意见应当及时反馈参评企业,并通过政府网站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得少于15天。
第二十三条 有关企业对初评意见有异议的,应当在初评意见公示期满前,向发布公示的环保部门提出异议,并提供相关资料或证据;逾期未反馈意见的,视为无异议。
第二十四条 公众、环保团体或者其他社会组织,对初评意见有异议的,可以在公示期满前,向发布公示的环保部门提出异议,并提供相关资料或证据。
第二十五条 环保部门应当在收到对初评意见的异议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进行复核,并将复核意见告知异议人。
复核需要现场核查、监测或者鉴定的,所需时间不计入复核期间。
第二十六条 企业、公众、环保团体或者其他社会组织对初评意见提出异议,环保部门对异议人的告知,可以采用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等书面方式。
第五章 评价结果公开与共享
第二十七条 环保部门应当在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确定后5个工作日内,通过政府网站、报纸等媒体或者新闻发布会等方式,公开发布评价结果。
第二十八条 环保诚信企业、环保良好企业或者环保警示企业发生一般突发环境事件的,环保部门应当将其信用等级下调一级,并向社会公布。
环保诚信企业、环保良好企业或者环保警示企业出现第十五条所列“一票否决”情形的,环保部门应当将其信用等级直接降为环保不良企业,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九条 在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公布后,环保警示企业或者环保不良企业主动改善环境行为、实施有效整改的,可向环保部门提交申请及相关证明材料,要求在其环境行为信息记录中,补充其整改信息。
环保部门应当在收到企业申请及相关证明材料之日起一个月内进行核实。
对经核实的整改信息,环保部门应当将其记录在企业环境行为信息管理系统中,并在核实后的三个月内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条 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在环保部门和发展改革、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管机构及其他有关部门之间,实现信息共享。
具备条件的地区,应当将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纳入本地区社会信用信息公共平台。
第三十一条 组织实施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的环保部门,应当将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通报给以下部门或者机构:
(一)同级发展改革、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商务、人民银行等有关主管部门;
(二)银行、证券、保险监管机构;
(三)监察机关及其他有关机构;
(四)有关工会组织、有关行业协会。
前款所列部门或者机构,可以结合工作职责,在行政许可、公共采购、评先创优、金融支持、资质等级评定、安排和拨付有关财政补贴专项资金中,充分应用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并向环保部门及时反馈评价结果的应用情况。
第六章 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
第三十二条 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守信激励机制。
对环保诚信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激励性措施:
(一)对其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进口许可证以及其他行政许可申请事项,予以积极支持;
(二)优先安排环保专项资金或者其他资金补助;
(三)优先安排环保科技项目立项;
(四)新建项目需要新增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时,纳入调剂顺序并予以优先安排;
(五)建议财政等有关部门在确定和调整政府采购名录时,将其产品或者服务优先纳入名录;
(六)环保部门在组织有关评优评奖活动中,优先授予其有关荣誉称号;
(七)建议银行业金融机构予以积极的信贷支持;
(八)建议保险机构予以优惠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费率;
(九)将环保诚信企业名单推荐给有关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有关工会组织、有关行业协会以及其他有关机构,并建议授予环保诚信企业及其负责人有关荣誉称号;
(十)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其他激励性措施。
第三十三条 引导环保良好企业持续改进环境行为。
环保良好企业应当保持其良好环境行为,并逐步改进其内部环境管理。
各级环保部门应当鼓励环保良好企业改进其环境行为,引导其积极开展本办法第十四条所列履行环保社会责任的活动,推动其向环保诚信企业目标努力。
第三十四条 对环保警示企业实行严格管理。
对环保警示企业,可以采取以下约束性措施:
(一)责令企业按季度向组织实施环境信用评价工作和直接对该企业实施日常环境监管的环保部门,书面报告信用评价中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二)从严审查其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进口许可证以及其他行政许可申请事项;
(三)加大执法监察频次;
(四)从严审批各类环保专项资金补助申请;
(五)环保部门在组织有关评优评奖活动中,暂停授予其有关荣誉称号;
(六)建议银行业金融机构严格贷款条件;
(七)建议保险机构适度提高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费率;
(八)将环保警示企业名单通报有关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有关工会组织、有关行业协会以及其他有关机构,建议对环保警示企业及其负责人暂停授予先进企业或者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九)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其他约束性措施。
第三十五条 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失信惩戒机制。
对环保不良企业,应当采取以下惩戒性措施:
(一)责令其向社会公布改善环境行为的计划或者承诺,按季度向实施环境信用评价管理和直接对该企业实施日常环境监管的环保部门,书面报告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中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改善环境行为的计划或者承诺的内容,应当包括加强内部环境管理,整改失信行为,增加自行监测频次,加大环保投资,落实环保责任人等具体措施及完成时限。
(二)结合其环境失信行为的类别和具体情节,从严审查其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进口许可证以及其他行政许可申请事项;
(三)加大执法监察频次;
(四)暂停各类环保专项资金补助;
(五)建议财政等有关部门在确定和调整政府采购名录时,取消其产品或者服务;
(六)环保部门在组织有关评优评奖活动中,不得授予其有关荣誉称号;
(七)建议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其审慎授信,在其环境信用等级提升之前,不予新增贷款,并视情况逐步压缩贷款,直至退出贷款;
(八)建议保险机构提高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费率;
(九)将环保不良企业名单通报有关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有关工会组织、有关行业协会以及其他有关机构,建议对环保不良企业及其负责人不得授予先进企业或者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十)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其他惩戒性措施。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有关地方环保部门已经制定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管理规范性文件的,可以继续适用。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 2014年3月1日起实施。
第五篇:天津信用系统建设方案
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市人民政府同意市计委拟定的《天津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现转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二OO三年四月九日
天津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为推动全市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把天津市建成全国信用最好的城市之一,现就加快天津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出如下工作方案。
一、意义和作用
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意义,一是有利于市场经济秩序的规范和完善。良好的社会信用是建立规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保证,是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条件,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根基。信用体系的建立,将促进各行为主体自觉遵守市场规则,有利于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二是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信用体系的建立,将进一步强化信用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有利于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社会风气。三是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市与国际市场的交往更加密切。信用是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信用的好坏,不仅影响我市的国际形象,而且是国外合作者衡量我市投资环境的重要标准。因此,信用体系的建立,将有利于改善经济环境,加快我市经济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步伐。四是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信用体系的建立,可以使银行充分了解借款方的资信情况,有助于提高贷款投放的安全性,对促进银行资产优化,防范金融风险,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建立信用体系,也是防范担保机构和银行的风险,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一项重要举措。五是有利于促进我市经济中心城市功能的完善。天津建设北方经济中心,既要有一定的经济规模,也要有完善的经济体系和活跃的经济要素,这些都需要良好的信用环境做基础。我市在为其他地区提供服务时,自身必须讲究诚信。良好的信用环境有利于增强我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有利于加快北方经济中心建设的步伐。
二、总体思路
天津市社会信用体系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科学的技术标准、健全的法律和政策体系为保证的社会化、网络化的服务体系。该体系可以为政府各部门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提供依据,为社会各界查询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提供服务。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经过两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成符合国际惯例、适合中国国情、体现天津特色的社会信用体系,把天津建设成为全国信用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面广、影响面大、冲击力强,要统一组织,慎重推行。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初期,先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待各方面条件具备后再逐步扩大覆盖面,做到有限系统,逐步扩展。要先易后难,系统建立初期只反映实际信息,不做评估,信息的使用要严格限定范围,不向社会扩散,做到信息闭锁,内部使用。
鉴于我市的实际工作情况,我市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先从企业信用建设做起。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只记录企业银行信贷以外的信用信息,与金融系统已经建成的企业信贷登记系统的内容不重复,二者之间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对于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将按照国家出台的方案组织实施,初步设想以个人信贷信息的记载为基础,逐步扩大信息征集范围,完善个人信用体系。
三、涵盖内容
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内容包括:
(一)制定有关法律、法规,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法律保障。包括制定企业征信的统一标准和办法;规定信用信息的采集方式、范围;明确企业信用信息的披露、分析、使用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承担,以及信用中介机构的业务范围和经营规则。
(二)建立安全、有效、快捷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和网络操作平台,建立数据信息在各部门之间的传输、共享机制。
(三)建立科学、完善的企业信用指标体系。企业信用信息包括:由工商部门提供的企业注册、年检信息及查处罚没信息,由税务部门提供的纳税信用信息,由海关提供的走私违规信息,由质监部门提供的质量监督及产品代码信息,由公安、司法部门提供的违法、犯罪方面信息。
四、实施步骤
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企业基本信用信息征集阶段,时间从2003年4月至2004年6月底。
第一步,以市工商部门掌握的企业主体资格及其市场行为等综合信息为基础,建立我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的初步框架,在2003年6月底前开始试运行。
第二步,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天津海关等单位为首批进入该系统的试点单位,实现与该系统的信息互联,并向系统实时提供有关信息。此工作于2003年9月底前完成。
第三步,在前两步工作的基础上,实现与司法机关、商检、质监、卫生等部门信息互联,逐步扩大企业信用信息互联的范围,将企业信贷信息及各有关部门、各级司法机关掌握的企业不良行为信息纳入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此项工作于2003年12月底前完成。
第四步,建设企业法定代表人信用信息系统,形成对各类市场主体负责人信用情况的记录,使企业信用体系的信息更加完善。此项工作于2004年6月底前完成。
此阶段具体工作由市工商局牵头组织实施。
第二阶段为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建设。时间从2004年6月到2004年12月底。
五、工作要求
(一)市各有关部门按照工作方案的要求,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尽快制定本部门具体的工作方案,并相应成立本部门日常办事机构,指定专人、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保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市各有关部门负责对本部门录入及移送的各类信用信息进行审核把关,保证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三)市工商局负责建立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操作平台,在市信息化办的指导下,进行系统建设总体技术方案的制定、论证、审定,研究制定系统所涉及的数据标准、安全加密措施及数据共享方案,并进一步组织实施,为各部门整合数据及对信息查询提供操作平台。
(四)市政府法制办负责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抓紧起草天津市企业信用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天津市企业信用信息采集管理办法,同时研究制定天津市个人信用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和天津市个人信用信息采集管理办法,为开展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的搜集、保存、评价、服务等业务提供基本的法律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