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6年高考备考写作(第六讲)
2006年高考备考写作(第六讲)
第6讲
什么是“符合文体要求”
1、考点解说
符合文体要求有两层含义:
首先是指符合试题规定的文体要求。高考作文要求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四大类文体。具体到每一年的试题,或是指定写某种文体,如“写一篇议论文”、“写一封回信”;或是排除写某种文体,如“不可写成诗歌、小说、戏剧”。如果是指定文体,考生不能随意更改。例如1994年高考,要求以“尝试”为题,明确要求写一篇记叙文。有一个省超过3%的考生写成议论文;1995年根据《鸟的评说》,明确写一篇议论文,又有不少同学写成其它文体。有多少学生在文体问题上摔跟头。如果是排除式的,比如“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考生可写的文体种类就很多,即使写散文、小说等文学体裁,也可看成是记叙文的扩大和延伸。
二是符合考生自己选定的文体的要求。2002年高考作文由2001年“文体不限”改为“文体自选”,给了考生灵活创新的主动权,意味着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施展写作才能。
既然“淡化文体”,为什么还要重视文体?
所谓的“淡化文体”,有几个意思:第一,动笔前有选择文体的充分自由;第二,写作中,有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自由;第三,评判时,不对文体苛求。但仅仅了解这些还不够,还要明确三条:第一,选定什么文体,就要写得像什么文体,总不能什么也不像吧?文体一旦选定,就要避免文体杂糅的毛病,而不是写成多种文体杂交的不伦不类的“四不像”。是小说就要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就要以叙述和描写为主;是议论文就要有引论、本论和结论,就要以议论为主;是散文就要有线索,有画面,就要以描写为主,兼用抒情和议论„„。第二,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但是总得以某种表达方式为主吧?不能是大杂烩。第三,阅卷教师不在文体上苛求,但是你自己的文章总得符合文体要求,符合该文体的写作规律吧?阅卷老师也就用这种文体的基本写法来审视你的文章。所以,不但不能“淡化文体意识”,相反还要“强化文体意识”。绝不能写成各种文体一锅炒的“大杂烩”。“文体自选”是要我们以自己的强项去取胜,你擅长何种文体就写何种文体,如长于想象的可写科幻,善抒情的可写散文,爱抬杠的可写议论文等。同学们,一定不要放弃“自选”“文体”的权利,要把命题者给我们的“优惠政策”用足。
究竟选择哪一种文体才能在作文考试中拿高分?写记叙文吃香还是写议论文吃香?
其实文体本身无高下,但在高考中有两类文体容易得高分,这就是叙事写人的记叙文和言理的议论文。因为考场作文最容易“撞车”,拿高分的叙事写人的记叙文作文应当是亲身亲历,有真情实感,事例典型而非大众化。为什么纯叙事类文章不容易得高分?它容易入套子,尤其把以前报刊上的文章改头换面、袭用,缺乏真情实感,容易被视为抄袭类文章。在议论文的写作上,有不少学生走程式化道路,写成了议论“八股文”,缺乏新意。而得高分的议论文是对某事有真知灼见,开口虽小,挖掘颇深,思路清晰,见解深刻。总之,叙事要翔实生动,如历历在目,言理鞭辟入里,抒情情真意切,这样的文体容易得高分。另外,抒情散文、诗歌、虽然情感充沛,但容易空洞、空泛,也不容易得高分。如“心灵的选择”可以写记叙文,所写内容必须是触动心灵并做出抉择的事,叙事的过程要有选择的心理活动和波澜。也可写议论文,可以设置情景,就此展开议论,也可以不设置情景,就选择的原因、结果、标准等方面有侧重地加以议论。还可以写散文,注意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把各种表达方式灵活地结合在一起,以心灵的选择作为线索串起几个片断,抒发情感。不管用那种表现方法写,都不乏优秀之作。
2、作文题点击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2000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
在一次鼓励创新的报告会上,有位学者出了一道题:
四个图形符号中,哪一个与其他三个类型不同?有人说圆形,因为圆形是惟一没有角的图形;也有人说三角形,它是惟一由直线构成的;又有人说半圆形也正确,它是惟一由直线和曲线组成的;最后有人说,第四个图形也可以,因为它是惟一非对称性的图形。看来,由于标准和角度的不同,这四个图形都可以作为正确答案。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分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
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分析]该年作文卷中有一篇很特别的“文章”:
已知有如下几种图形“ ”、“•”、“ ”、“○”,请根据这几种图形另组成一种完整图形,得出结论。
解:由所给图形分析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一弯似蹙非蹙笼烟眉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 ”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
嫩柳不胜垂,瘦怯那禁舞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见一片,水天之外,渔火两三星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四眼圆瞪,怒目相向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看乱云急雨,倒立江湖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对好景良辰,皱着眉儿,成甚滋味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各种不同图形,例如„„从中可知生活中除去某些只有惟一答案的问题,大多数问题答案是不尽相同的,思维只有跳出了一个定向的局限性,才能碰撞出更多创造性的火花。也只有用这样一种“映射”思维,在古人创造的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摆脱“从众效应”,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与创造力。
从题意来讲,本篇与话题的求是吻合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一结论在作者的演绎下获得了特别、另类的表现。但这篇东西算什么?
首先,这是不是一篇文章?
本篇前面主体部分运用的是几何证明的格局,来展现关于五种不同图形引发的联想,这些联想都是有关古代诗文的。五种图形的联想之间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不仅从内容上看没有联系,语言形式上也不像一般文章那样注意其衔接和勾连;只是结尾部分的文字表述代替了一般证明题的“结论”,显示出一点议论性文字的形迹,但毕竟已是强弩之末,颓势难挽。
其次,即使承认它是“文章”,这“文章”又应归入哪一类?
虽说文章形式也该创新,但一般文章基本的格局和规范还是应该具备的。所谓“文体不限”,“不限”的是你喜欢运用的任意一种文体,你可以写成议论文,可以写成散文,可以是议论与文学联姻写成杂感,可以是记叙与议论相融写成随笔。这些毕竟是文章体裁。假如用一幅画来代替散文,假如用一个证明过程来代替议论,这文章世界、这文体世界岂不要天下大乱?
所以,上述“文章”作为一种尝试性的自娱之作,偶一为之未尝不可;但作为公众产品的形象,尤其进入高考作文的行列,万万不可。
(2)2003年(上海卷)作文题“杂”
“杂”的含义很多,有褒有贬。请联系生活或科学、文化、艺术等方面,以“杂”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不要写成诗歌)。
[分析]“杂”这个话题很有个性,个性体现在命题者的独特视角。考生初看题目可能无从下手,心理准备可能不怎么充分,但仔细分析后却还是有话可说,有理可说的。同时这个话题还体现了三个有利于。
一是有利于考生巧妙地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角度写,写出自己想说的话。因为“杂”的话题取材面十分广,思维角度很多。
二是有利于考察考生的立意能力。“杂”有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广度,也有情感上的褒贬之分,更有科学立意的高下之分。考生所写的“杂”的事物,可以是杂而有序,杂而不乱的,有规律的事物,从而写出事物的真、善、美来;也可以反过来,写杂而无序的事物给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从而写出人们求真、求善、求美的毅力和精神来。
三是有利于引导素质教育向注重基础方向发展。这个话题虽出人意料,却十分有利于引导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多实践。“杂”的文章,其实就是天下事皆文章,书里面的事是文章,社会上的事也是文章,平日注重积累,考试的时候就自然有话可说。
可是,与命题意图大相径庭的是,思想有深度、思维有层次、思路严谨、思考辩证的作文不算很多,许多学生不会写规范的议论文,而套题的现象更是屡禁不止。进入四类卷的作文,其表现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将说“杂”误以为写“杂说”,如“非典杂说”、“考试杂说”,不少考生写成既不像议论文、也不像散文的“四不像”作文,随随便便、文体感不强的文章不在少数;一种是通篇与杂字有关,也力图表现杂义,但对杂义的理解牵强附会,譬如像“老虎是杂”、“茶叶的沉浮是杂”等主观臆断的观点,可归为“似杂非杂”;还有一种套题的作文,是开头和结尾谈杂,文章主体却与杂字、杂义均无关的套题文章,去掉头尾就成了另一主题的作文,可归为“戴杂帽,穿杂鞋”。
3、误区扫描
(1)思路不清,文不成“体”。
许多考生的文体意识较弱。记叙文,缺少矛盾冲突,叙述事情没有跌宕起伏;议论文,材料不典型,观点与材料“水是水,油是油”;散文,内容空泛,单纯追求框架式的排比。
有考生由于平时训练不扎实或由于考场时间紧迫,对作文思路缺少通盘考虑,写到哪儿是哪儿,有的全文结构不完整,有的上下段之间缺乏逻辑联系,有的段内思路不清。《父母应为计深远》是极为典型的一篇:
甲方:我方观点认为家人应怀疑邻居,而不是家里人,因为最亲的人,莫过于妻子和子女了,不相信他们那还有谁可信?
乙方:俗话说:“日防夜防,家贼难防!”我方观点认为应先从身边最亲的人开始怀疑。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儿子刚好处在这种最危险而又最安全的地方。
你们说,上述的文章该属于何种文体?可见,缺乏文体意识和文章结构混乱是相互关联的两个问题。
(2)非牛非马,文体模糊。
近几年来,严格意义上的议论文越来越少,倒是叙议不分、文体不明或夹叙夹议、分不清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的文章呈越来越多的趋势。有的考生本想写夹叙夹议的文章,可叙与议不能有机结合;有的写记叙文时处理不好记叙与议论的关系,议论偏多,成了混乱的文体;有的考生写写散文、随笔还可以,规范的议论性文章却写不好。不能处理好论据与论点的关系,不知道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而在论据上花费大量的笔墨,甚至为了将事实论据写得生动形象,而大段的记叙,让人搞不清写的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例如,讲一个故事,有非常细腻的行动、语言、心理描写,已成小小说模样,突然笔头一转,开始谈古论今,大发议论,围绕一个中心论证,又成了议论文。有的作文前面看起来,纯粹是在说理,后半部分,陡然一转,说我想起这样一个故事,于是就开始详详细细地讲故事,看起来又的的确确是记叙文的写法。文章前后两张皮,且不说在文体上“似驴似马”,“非驴非马”,“四不像”,内容上,说理也说不透,记叙也记不清。有的考生因为下笔前缺乏整体构思,就记叙不够议论补,议论不够记叙补,凑足字数。有考生不管写记叙文还是写议论文,先把材料一字不漏地抄下来,用这两百来字垫底,对文体根本不加考虑。且不说这样写的创新因素能有多少,这样写本身,记叙难以展开,议论说不充分,算什么文体呢?
(3)照搬套用,投机抄袭。
话题作文将作文题的限制作了大幅度的降低,看似给考生的写作提供了广阔的发挥空间,但如此宽泛的题目,很容易让某些考生照搬、套用事前已做好充分准备的范文,既不公平,又助长投机取巧之恶习,阅卷教师戏言道:“话题作文是个筐,什么都能装”。例如,某报刊登的1999年高考作文《豆角月亮》,就是“克隆”了当年3月号的《故事会》杂志上的《弯弯的月亮》一文;2001年就更“热闹”了,由于一些地区在高三模拟考试中用过一篇名为《高等教育》(选自《微型小说选刊》1996.9)的文章,就是述说“诚信”的故事,于是,被相当数量的考生驾轻就熟地请上了考卷。2004年重庆的《我是一只想死的老鼠》,也被认为是抄袭之作。
(4)花样翻新,文体怪异。
越来越开放的作文文体的选择让人目不暇接。考生所选文体既有常规训练的记叙文、议论文,也有文学意义上的小说、抒情散文、散文诗、诗歌、戏剧小品,还有杂文、故事、童话,以及书信、日记、招标书、诊断书、甚至试卷等应用文,真可谓各展其能,使高考作文一下子变得丰富多彩。在形式上煞费苦心,实在是助长了一种形式主义的文风。近几年我们的少数评卷老师激情大于理智,一见到一些大放异彩的文章、特别是标新立异的文体,就被表层的华彩闪花了眼,顾不得深究细抠,便拍案叫绝、激情赋分。这种激情势必让更多的后来者悟出应试的诀窍:文体要特别、文章要备好,关键是精美的、能出彩的框架和外装。这样下去,考生当然会在文体上绞尽脑汁求新求异,把文体当作“敲门砖”,真知灼见反而不能充分表现。要求这样的文章,何异于买椟还珠?当考生挖空心思满街找新文体时,放眼世界,又有哪篇传世名篇有什么怪异的文体呢?倘若作文与做人脱节,思想与生活剥离,内容必然空泛虚假。
(5)不文不白,语言“返祖”。
有些同学在写作时,往往觉得如用上某“文言”,就会“雅”些,于是就出现“不文不白”的现象,像“夹生饭”一样,看起来似乎“紧凑精干”,其实还不熟。2001年江苏省一篇写“赤兔之死”的满分作文轰动一时,由此兴起了一阵考生跟着去用文言写作的文风。诚然,会使用典雅精练的文言语汇是语文功底扎实的一种体现,但只是华丽的外衣就成了优秀,这合适吗?新文化运动不是已经过了近一个世纪了么,难道我们又返祖了?要显示文言水平高么?鲁迅先生比考生文言水平精湛何止百倍,难道也要写些什么“传云阿Q者,其名之所来弗详知矣”之类的东西?对于文言文写作的评判标准,应该是建筑在两个基础上的:一是文章反映出的学生的文言文功底如何;二是用现代文议论文标准来衡量,文章实质内容如何。如2003年北京卷《转折》和甘肃省的《吊赋屈原》这两篇文言文作文,无论从文言文写作还是文章的思想性角度来看,都可以说是佳作,获得满分也是理所当然的。如果有《赤兔之死》的文言功底,还是很可以一用的。——虽然,《赤》文据某大学的古文学家看来,也还是有些不通的。但对于文言文功底并不扎实的学生来说,涉足进去只会令自己徒增失分。
4、专家下水
纯——同而不和
杂——和而不同(2003年上海高考作文)
上海大学教授
李白坚
现在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时代。科学上,百家争鸣;艺术上,百花齐放;吃的,是红、黄、蓝、白、黑,五色杂陈;穿的,是西装、牛仔、露脐,时尚杂现;住的,是高楼、洋房、别墅,异彩杂呈;连娱乐,也是攀岩、蹦极、露营,纷至沓来。贵族玩的高尔夫,都“飞入寻常百姓家”了!
怎一个“杂”字了得!
我倒是经历过不“杂”而极“纯”的年代---人们几乎快要遗忘了的文革十年。那时,一切都是“纯”得“纤尘不染”。整个社会都要求纯,提倡纯,什么都要一致、一律、一元、一统。
穿的一律:全体都是式样相同、颜色相似的中山装和军便装;
吃的一致:由于生产力低下,每个人的粮食、油盐、豆制品,甚至年货,都是连品种带数量一模一样配给的;住的一样:房屋的结构、颜色、过道、房间,都出奇地相似,连抽水马桶、电灯罩、电灯开关也是一个模子;审美娱乐一统:全国人民十年中共享样板戏大餐;最糟糕或者说最可怕的是思想也要求一元:几亿人口,不允许有独立的思考。一切问题的正确和错误,也只能有一个结论。哪位有自己的思想,而且还要发表出来和别人交流,那就完了。不是被割喉杀害,就是被整得神经病兮兮!
孔夫子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叫做“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文革时代,实在是太追求“同”了,所以也就“不和”了。大家都穿中山装,你穿了格子衬衫、牛仔裤,完全是个异类,能容你吗?
大家讲的是皇帝穿了件漂亮的新衣,惟独你说皇帝赤膊,完全是个异端,能由你吗?
太追求同一了!致使人与人之间多嫉妒、少宽容,多斗争、少和睦。
太追求同一了!致使人们习惯于多因循、少创造,多保守、少进取。
改革开放以后,国门大开,宣传求异求新,鼓吹思维逆向,抨击从众心理,反对思维定势。于是人人创意,个个进取。“杂”的思想、“杂”的改革、“杂”的开拓、“杂”的创造,欢聚一堂,交相辉映,形成了一个百花争艳的大好局面!
这个“杂”字,表现的就是不同,就是新鲜!有趣的是,在这种“不同”状况下,人们反倒“和”而不“斗”了。
你做服装生了财,我就另辟新路搞玩具,交错了相同的利益竞争,利润既丰厚,关系也和睦;你研究文学出了名,我就舍弃了“巴(金)老(舍)曹(禺)”去搞第三产业,开垦肥沃处女地,自有丰收果实来!
“不同”而“和”的结果,不“纯”而“杂”的结果,就是大家就都成了谦谦君子!
今天,我们对“杂”的意义应该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学得“杂”一点:因为只有“杂”,才能出现各门学科之间的交融和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维裂变;交友“杂”一点,多交朋友,“转益多师”,宽容待人,也就会有更多的朋友和情趣;生活“杂”一点,何妨跨越一个新的领域,学习一些新的玩意,就不会“窝里斗”,愁眉苦脸,也不会“内耗”频仍,“形容枯槁”了。
对!杂,原来就是大自然的本色。杂,也应该是人类回归自然的精神追求!
5、针对性训练
(1)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我们所生活着的世界上,有无数的生命。有人说:“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生机竟是这样的不可遏制。”还有人说:“生命就是这样的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也有人认为生命是丑陋的、残暴的,全在于你从什么样的观点出发去看待生命。生命,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也是一个宽泛的话题。
请以“生命”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指导]“生命”是一个令人关注的重要话题,因为对每一个人来说,它只有一次,失去了就永不再来。无论你多么有钱,怎样有权,都得一律接受这无情的事实。
尽管“生命”是一次性的,而且这么短暂,但是,由于人们对它持有的态度不同,所以“生命”又往往显得多姿多彩。
有的人的“生命”像一条河,一泻千里,奔腾不息;有的人的“生命”则可能似一条小溪,慢慢流淌,无声无息。
有的人的“生命”像参天大树,挺挺而立;有的人的“生命”则可能似小草,随风而倒。
有的人的“生命”像一首诗,浪漫、潇洒;有的人的“生命”则似一支歌,如泣如诉。
有的人的“生命”像一道虹,美丽动人;有的人的“生命”则似一颗流星,一晃而过。
既然生命如此可贵而又多彩,那么,我们就应倍加珍惜,格外善待。
“生命”这个话题确有广阔的空间供我们联想、发挥。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长处任意发挥。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还可以写小说,编故事等。无论写那一种文体,都要符合文体自身的基本要求。
(2)皎洁的明月,能引起人们无穷无尽的情思:思故乡,思亲人,思过去,思未来。古今中外,有多少文人墨客吟咏明月,赞颂明月,将美好的情感、高洁的志趣寄托于明月。
请以“明月”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写成记叙文、散文、议论文,不要写成诗歌。不少于800字。
[指导]首先根据自己的写作特长选定文体。
①如果写记叙文,可这样命题立意:
题目:《忘不了那一轮明月》;主旨:记叙一个或几个发生在月夜中的事情,或描述几个月光下的动人情景,赞颂伟大的母爱。所记之事要与明月有关,以扣住话题。
②如果写散文,可这样命题立意:
题目:《月下心语》;主旨:借月抒情,托月言志,对月倾诉心声,抒写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憧憬。
③如果写议论文,可这样命题立意:
题目:《明月与诗词》;主旨:从不同的侧面论述明月与诗词的关系。
第二篇:第六讲 观察 思考 写作(之一)
学习成就梦想,教育问鼎未来!
第六讲 观察 思考 写作(之一)
要写好作文,除了要坚持多读有字的书、找出书的“眼睛”、记录书的精华、总结读书的感想、模仿书的写作技巧之外,还要多读无字的书——就是要善于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从生活中寻找作文的源泉(观点、材料、语言等)。这个话题,看似老生常谈,其实很重要。下面,我们首先来读一篇例文。
今天,我和父亲去看爷爷。出发时,天有点热,一会儿就布满了乌云,看样子快要下雨了。我骑上车,父亲依然让我在里道,他在我的左边。我们开始骑得很慢,父亲边骑边唠叨。我心里有些烦,想父亲是不是“更年期”了。我不自觉地加快了速度,父亲在后面紧紧地跟着,嘴里还不时地喊着什么。我“撒欢”地骑。
一会儿,掉雨点了。雨不算大,父亲说要找个地方避雨。我不愿意,因为我倒喜欢那种在小雨中的轻松感。前面是一个下坡拐弯处,我任凭车子向下滑,做自由加速运动,可真得劲。正在我得意之时,下面突然之间冒出了一辆大卡车,它犹如一头奔驰的野牛,飞快地向我冲来。此时我正在大道中间,眼看着那“野牛”快速地向我逼近,耳边想起了响亮的鸣笛声,我手忙脚乱地把车向里道猛拐,自行车也不像平时那样听话了。正在我不知所措之时,一只大手从我的左边把我向里道猛地一推,我被推倒了很远。我眼前一阵漆黑,脑海中一片空白。过了一会儿,跌地的痛楚使我猛地睁开眼,一看,原来是父亲。我惭愧了,看看自己倒在泥水中,真是无话可说。
在回家的路上,雨停了。我不再骑那么快,而是和父亲一起徜徉在路上。边骑边聊中,我和父亲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了。父亲还是习惯地在我的左边。
这是一篇构思精巧的记叙文,在选材上,以父子行车,父亲一向在左边这样的小事入笔,即把父子情深这样的老话题,写得清新而悦目。这篇文章的生活气息很浓,反映出作者很善于观察生活。以前我们已经介绍了许多好的作文,有不少像这一篇一样,生活气息很浓,读起来生动形象、含义深刻。这些例文告诉我们,生活确实是写好作文的重要源泉。
然而,是不是可以在生活和好作文之间简单地画一个等号呢?不是的。如果是这样,大家都会成为作家了。在生活和作文之间,必须加上“观察”、“思考”两个词。
什么是观察?鲁迅先生说过:“要留心各种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鲁迅先生所说的“留心”、“多看看”就是观察。观察解决的是“是什么”的问题。一个人、一种事物、一个过程是什么样的,只有仔细观察才能掌握。
什么是思考?毛泽东同志在谈到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时说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这十六个字就是我们所说的思考。它要解决“为什么”的问题。为什么事情会是我们所观察的那样?它反映了什么道理?它的实质是什么?等等。
我们想一想,如果真正解决了要写的对象“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那记叙文也
学习成就梦想,教育问鼎未来!
好,议论文也好,说明文也好,写起来不就都会文思泉涌、得心应手了吗?
那么,为了写好作文,我们怎样观察和思考呢?
一、要细致入微、全面观察
观察不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粗枝大叶。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验,当你和一个生人办完事匆匆分手的时候,有人问你“那个人长什么样啊”?你回答起来会很困难,为什么?你还来不及仔细观察他的长相,就已经分手了。为什么有的同学描写人笑或者哭时,写几句就没词儿了,因为他平时很少仔细观察各种各样的人的各种各样的表情。就拿笑来说吧,性格不同的人笑起来不一样,同一个人在不同场合下笑起来也不一样,不仔细观察,写起作文来不是没词儿就是前人一面。这两个例子都告诉我们:观察一定要细致入微,一定要全面。
我们还记得前面的例文《试卷发下来了》吧,作者描写试卷发下来之后班级同学有各种各样的表现:“有的人洋洋自得,腿不停地上下摆动,有一种飘飘然的感觉”,“有的人把头埋在桌子上,不用问就知:一定没考好”,“有的则拿着得分不高不低的卷子叽叽喳喳地谈着”,“我的同桌。他一手拍着试卷,一手拍着大腿,不住地嚷嚷着„„”写得多么生动、形象。考试、发卷这样的事,中学生屡见不鲜了,为什么要的人写起来没词儿?有的人写起来这样生动?原因也在于平时观察细致不细致。
观察还要全面,避免片面。同是一个劳动场面,我们不仅要观察那些干得好的同学,还要观察那些干的一般的、不好的同学的一举一动,也要观察极个别老师在时干得好、老师走了就不干的同学的举动;对于同一件事情,不仅看它的“来龙”,也看它的“去脉”。这样才有利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当然全面观察,还要突出重点,重点写正面的事情就重点观察表现好的人的举动,重点批评不良现象就重点观察表现差的人的举动。
下面是一篇一名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写“差生”的作文,你读了以后,恐怕对观察会有新的认识吧,如果观察不细致,这名同学怎么会把别人写得活灵活现呢?
心
愿
教室的后门又轻轻地开了,一位同学从她身边过去,走出教室。她真羡慕那些同学:每次考试之后,老师就找他们去谈话。现在,老师已没有心思放在像她这样的学生身上,这真使她很孤独,也很沮丧。自己平时很刻苦,可就是学不上去;可她还是希望老师有一天能给她面授机宜,使自己愚顽的脑袋开窍。
有一次,她去办公室想请老师帮助自己分析分析学习现状。老师正和两位同学谈笑风生。只见那两位同学眉舒颜开,一脸的自信。她悄悄地立一旁,老师似乎看到了她。
一会儿,上课铃响了,她揣着未了的心愿直奔教室。一路上,心里特难过。来到班级,她觉得同学们都用鄙夷的目光看着自己。她这时的心愿,不是希望老师给她点石成金之法,而是真想地上有个洞,能让自己一头钻下去。
她用书遮着脸,悄悄地哭了。哭得很伤心,哭得思维有些乱。她希望老师给自己一块手帕,然后温和地对自己说一句:快把眼泪擦干,扬起风帆搏一搏。忽然间,又埋怨起父
学习成就梦想,教育问鼎未来!
母,为什么不赐给我一颗聪明的脑袋,也让老师、同学都来注视我。
又一个晚自习,她正在看那一道道深奥的题目。忽然,她的余光里出现了一个影子,正向她走来,她把眼睛悄悄地斜了斜,是老师!她的心怦怦直跳:老师找我谈话了,老师找我谈话了!果然,老师走到最后一排,在她身边停住了。然后轻轻地敲敲她面前正在看的书。她忽然从座位上弹了起来。老师一惊,然后示意她坐下,又敲敲她旁边的位置说:“××怎么没来上课?”啊!老师原来不是找自己的。她顿时要晕过去了,又羞又恼的泪水唰唰地往肚里流:什么时候您能留心一下像我这样的学生,天哪!
写作训练:
1、观察两只小乌龟,写一篇400字左右的短文。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参考这一讲讲义,写一篇谈观察和作文的文章。
3、观察有交通警察站岗的十字路口的场面,为下次作文做准备。
第三篇:阅读与写作第六讲(精选)
第六讲
一、诗歌积累:
己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jiàng)人才。
二、小故事
“南柯一梦”
三、阅读与赏析:
藏羚羊跪拜
跑藏北的人总能看见一个肩披长发,留着浓密大胡子,脚蹬长统藏靴的老猎人在青藏公路附近活动。猎获的那些皮张自然会卖来一些钱,他除了自己消费一部分外,更多地用来救济别人。
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促使他放下是猎枪的是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以后----应该说那天是他很有福气的日子。大清早,他看见两步之遥对面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他立即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肥壮的藏羚羊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从它眼里流了出来。老猎人扣扳枪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俗语说: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此时藏羚羊给他下跪自然是求他饶命了。他是个猎手,不被藏羚羊的怜悯打动是情理之中的事。枪声响起,藏羚羊便应声栽倒。它倒地后仍是跪卧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地留着。
那天夜里,老猎人久久难以入眠,藏羚羊为什么要下跪?这可是打猎生涯中唯
一见到的依次情景。老猎人双手一直颤抖着......次日,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对那只藏羚羊开膛扒皮,他的手仍在颤抖。腹腔在刀刃下打开了,他吃惊得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咣当一声掉在地上……原来在藏羚羊的子宫里,静静卧着一只小羚羊,它已经成形,自然是死了。这时候,老猎人才明白为什么藏羚羊的身体肥肥壮壮,也才明白为什么要弯下笨重的身子为自己下跪:它是求猎人留下自己孩子的一条命呀。
老猎人在山坡上挖了个坑,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没有出世的孩子掩埋了。同时埋掉的还有他的那把猎枪。
1.用画出描写藏羚羊跪拜的句子。
2.藏羚羊为什么向老猎人跪拜?
3.短文最后写了老猎人把藏羚羊连同它没有出世的孩子掩埋了,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教诲
巨象集团总部位于纽约曼哈顿,一天下午,大厦楼下的花园里,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在聚精会神地修剪低矮的灌木。
突然,一团卫生纸抛落在刚剪过的灌木上。白花花的卫生纸在青翠的灌木上显得特别刺眼。老人抬眼望去,是坐在花园边一张长椅上的一位中年妇女扔过来的。中年女人一边嘴里对身边的孩子说着什么,一边满不在乎地看着老人。老人什么也没说,捡起那团纸丢进了旁边的垃圾筒。
这时,又一团纸飞了过来。“妈妈,你要干什么?”儿子奇怪地问。中年女人只朝老人摆了摆手,示意他不要吱声。这次,老人仍然没说什么,走过去将那团纸放进了垃圾筒。可是,老人刚拿起剪刀,第三团纸又落在了他眼前的灌木上。如此这般,老人一连捡起了中年女人扔的六团纸,但他始终没有流露出不满和厌烦的神色。
“我希望你明白,如果你现在不努力学习,将来只能跟这老园工一样没有出息,只能干低贱、卑微的工作!”中年女人指着老人在教育儿子。
这时,老人才明白,中年女人生气是因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她要让孩子明白学习的重要性,而自己则成了她“现身说法”的“活教材”。
老人听到中年女人的话,放下剪刀走过去说:“夫人,这是巨象集团的私家花园,按规定,只有巨象集团员工才能进来。”
中年女人掏出一张证件朝老人晃了晃,趾高气扬地说:“我是巨象集团的部门经理,就在这座大厦里工作!”
“我能借你的手机用一下吗?”老人沉思了一会儿说。
中年女人极不情愿地把手机递给老人。老人拔了一个号码,简单地说了几句话。中年女人又乘机教育儿子:“你看这些穷人,这么大年纪了,连只手机也买不起。你今后千万要努力啊!”
这时,中年女人突然看到巨象集团人力资源部的负责人急匆匆地走过来,满脸堆笑地迎向老人,毕恭毕敬地站好。老人指着中年女人对来人说:“我现在提议免去这位女士在巨象集团的职务!”“是!总裁先生,我立刻按您的指示去办!”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应声答道。
老人走到男孩面前,抚摸着他的头,意味深长地说:“孩子,我希望你明白,虽然你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但你首先要学会尊重每一个人。”
1.以下是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是对老人心理活动的描写,是老人对中年女人教子意图和方式方法的觉察。
B.“现身说法”是指中年女人的教子方式,她以自己为例证对儿子进行了教育。
C.“活教材”是指老人,中年女人认为这老人是不努力学习因而没有出息的典型。
D.作者有意在“现身说法”“活教材”上加引号,使它们带有了明显的否定意味。
2.你认为,这位母亲在教育儿子时有哪些失误?(4分)
3.文中的巨象集团总裁给你怎样的印象?(3分)
4.综观全文,对标题“教诲”应作怎样的理解?(3分)
默写诗歌
第四篇:初中语文写作第六讲开头结尾
初中语文写作第六讲——开头结尾
三秒钟定等级
首尾标准:
开头:简洁明了点题,新颖别致创意,响亮夺目诱人,秀气悬念神秘。
结尾:卒章显志扣题,呼应开头严密,神秘含蓄隽永,启智耐思神奇。
开头误区:云山雾罩,不知所云。故弄玄虚,弄巧成拙。堆砌辞藻,华而不实。万能格式,呆板乏味。对号入座:
1、2011年河北省中考作文《陪伴》,就有考生这样开篇:有人说,每个人都害怕孤单,惧怕寂寞。我也不例外,但我的意志可能比常人更坚强,我知道人生在世,总会有一个人的时候,当独处在一个小小的空间里,什么才是我„„
2、《校园里的记忆》有考生这样开头:校园里会有记忆吗?是☆☆●●(星星点点),还是※※○○(斑斑驳驳),抑或是潮水般涌动?
3、“天上的星星多又多,最亮的只有你一颗”“打开记忆的闸门„„”
4、看苍茫世间,美景无数,感谢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精雕细琢,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敬仰、敬畏的心情,走进大自然吧!你一定会被它琳琅满目、五彩缤纷、形色各异、应接不暇的美景所陶醉„„
一、开门见山,亮明观点。
开门见山,即不拐弯抹角,直截了当点明与题目有关的人、事、物,揭示主题的方法。好处:文章一开头就紧扣题目,用此方法入题快,符合读者心理,节省篇幅。
那么我们怎样来点题呢?
第一,点题的句子应在开头一段的后半部分。为什么强调这一点呢?我们有些同学在点了题后,又扯到不相干的话题上去了,这样不但未达到点题的目的,而且还容易成为废话。这是大家要注意的。第二,最好直接运用文章题目里的字来点题。这样不容易使主体部分的内容偏离题目。
例:
(1)老师高兴地拿着一张证书给我,此时我知道我成功了。老师给我竖起了大拇指。我拿着证书,欣喜地流下高兴的泪水,我为自己竖起了大拇指。(《为自己竖起大拇指》)
(2)朱自清《背影》一文开头。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3)《生活需要笑声》的开头。
“笑一笑,十年少”,生活需要欢乐,生活需要笑声„„
请你用“开门见山法”,为《一件让我感动的事》写一个开头。
二、广泛引用,突出主题
所谓“引用开头”,就是巧妙地引用与文章相关的诗词、歌词、名人警句、格言、俗语等作为自己文章的开头。
1、好处:能使文章生动活泼,富有文采,读来令人感到亲切,能够吸引读者。
2、例子。
(1)《人生需要挫折》的开头。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不是一帆风顺的,磨难挫折必不可少。
(2)《草》开头引用白居易《草》作开头“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3、训练题目。
请你用“引用开头法”,为《我的妈妈》写一个开头。
三、巧用修辞,展示文采
运用修辞是使开头生动形象的最好方法。最常用的是比喻、排比和引用。
例子。
(1)《拥有答案的幸福》的开头。
是什么,来得悄无声息,走得不留痕迹,却激起所有色彩的轻舞飞扬?
是什么,走得不留痕迹,来得悄无声息,可留下穿越一季的倾情歌唱?
是什么,轻轻地来了,又悄悄地走了,在收获的季节留下飘垂的金黄?
是什么,悄悄地走了,又轻轻地来了,为沉寂的大地纺出洁白的梦想?
哲人对着蓝天微笑地说:“是时间。”
孩童握着风筝纵声呼喊:“是风。”
流浪者却摇摇头说:“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梦。”
(2)看看《童年》的开头。
童年是一首歌,唱出欢乐纯真的乐章;童年是一只船,承载父母无数的心愿;童年是一座博物馆,展出天真稚嫩的作品;童年是一个故事,讲述单纯生动的片段。
(3)生活是什么?我常常这样问自己。可久而久之,我竟发现生活是一个伴随我成长的老师。
训练题目。
请你用“修辞开头法”,为《我的老师》写一个开头。
四、描写环境,烘托背景
它是指用与文章的人物或内容有关的景物描写来开头的一种开头方法。
1、好处: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有的可以渲染气氛;有的可衬托人物的心情或性格;有的可推动情节的发展;有的可以作为铺垫或伏笔,引出下文。
2、例子。
(1)请看《心中筑起一堵墙》的开头。
教室外,呼啸着的北风挟着密集的雨点扑打在墙上,“嚓、嚓”地响,教室内,一场全能竞赛考试进
行到了白热化的阶段。
【赏析】写一场急雨的降临,为的是为教室内的考试烘托背景,并制造一种紧张的气氛。
(2)《把黎明的美丽带给曾失落的我》的开头。
紫红色的云霞充满着整片天空,其中还有一轮血似的夕阳,如此暖意的画面显现出“最美不过夕阳红”的温馨与从容之感,暖得让人沉醉,暖得让人迷恋。
【赏析】写夕阳西下的情景,主要是为下文写自己的人生感悟打基础,是一个情思的触发点。
(3)《曾经拥有》的开头。
晚风吹过河面上最后一波涟漪,夕阳收起它最后一首余晖,秋霜目送去最后一只归雁。我们默默地站
着,目光游离在那若即若离的记忆之门上。当许许多多都已凋尽,我们起码还可以对自己说:“别伤心,我已体验过那种感觉,虽然只是曾经拥有。”
【赏析】通过“晚风”“夕阳”“秋霜”的描写衬托出此时人物的心情。
3、训练题目。
请用“景物描写开头法”,为《那一次,我真的好伤心》写一个开头。
五、设计悬念,吸引读者
它是指在文章的开头提出问题,摆出矛盾,或者设置疑团,引起读者的关注。
1、好处:制造悬念,吊读者的胃口,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例子。
(1)《蒲柳人家》(节选)的开头。
七月天,中伏大晌午,热得像天上下火,何满子被爷爷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系的是栓贼扣儿。
【赏析】这么热的天气,爷爷为什么要把何满子栓在立柱上?为什么系的是栓贼的扣?何满子究竟犯了什么错误?这样,就设置了疑团,制造了悬念,一下子就把读者的阅读兴趣激发了出来。
(2)《感受生活之美》的开头。
我快要死了——
我躺在病床上,四周黑漆漆的一片,十分寂静,偌大的房间里,只能听得见我微弱的呼吸声。护士只
有到吃药是、打针的时候才会进来,而且很少和我说话。我已经习惯了,我不会有太多的报怨,因为我知道我快死了。我凝视着窗外,告诉自己要坦然面对死亡。
【赏析】这个开头设置了一个悬念:“我”快要死了。于是读者不由得被吸引住了,会想,他怎么会快要死了死了呢?他得了什么病?后来会怎样?这一连串的问题自然而然地把你的目光带到了下文,使你迫不及待想知道下文。这种开头方法,抓住了人们阅读时的好奇心理,精心设计吸引读者阅读,效果很好。
3、训练题目。
请用“悬念开头法”,为《怪人怪事》写一个开头。
六、题记开头法。
所谓“题记”,就是指写在文章题目下面、正文之前的文字。(注:此法的题记内容千万不要太直白,要较为含蓄,最好是富含生活或人生哲理的语句。)
1、好处:作文中巧妙地设置题记,既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又能提示文章内容,揭示文章主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常常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2、例子。
(1)《那一次,我读懂了坦然》的题记。
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炼,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泰戈尔
【赏析】引用泰戈尔的诗歌,表达了只有经历了磨炼,才能走向成功的内涵。言辞优美,有警醒世人的效果,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2)《感谢父亲》的题记。
年幼时,父亲是一道港湾;年轻时,父亲是一尊偶像;中年时,父亲是一段岁月;年暮时,父亲是一
部史书。——题记
【赏析】题记中把对父亲的敬爱抒写得情味悠长,赞美了人世间这份平凡而又高尚的亲情。
文章的开头和主体内容写得好,还需要有一个完美的结尾。好的结尾,会让读者感到意味无穷。下面,针对中考考场的需要,特别介绍几种引人注目又简单易学的结尾方法。期望对诸位有一点小小的帮助。
一、结尾的盲区:盲目扣题,态度生硬。拖泥带水,画蛇添足。泛泛而谈,空喊口号。点睛错笔,偏
离主题。
对号入座:
1、《走一步,再走一步》结尾: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坚持地走一步,再
走一步,再走一步,直到抵达你所要到的地方。其实,坚持,不是谁特别拥有的品质。只要愿意,任何人都可坚持到底,称为胜利者。这时,你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2、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紧紧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了伟大的祖国更加繁
荣、昌盛努力奋斗!
3、《走一步,再走一步》结尾:满载着对未来的希冀启程吧!相信,你一定会乘着自信的风帆劈波斩
浪,一路高歌!
二、结尾的原则:
1、结尾要照应开头。
“开头点题,主体叙事,结尾呼应开头”,这是应试作文最基本的结构。不过,照应开头也要讲究方法,它不应是开头的简单重复,而应是主旨的深化,情感的升华。
2、结尾要突出主旨。
在主体叙事的基础上,结尾进行由事及理的感悟,突出全文的主旨,这是可取的。需要注意的是:点明题旨要自然。“因为有了这样的事,自然有了这样的理。”这样才不给人突兀之感。如果事与理脱节,或者完全是两回事,那就不行了。
点明题旨要少讲空话、俗话、套话。
如何才能打造出精妙的结尾,实现“后发制人”的功效呢?
一、前呼后应,首尾圆合。
示例一:
(首)我总感到父亲用沉默铸造起他的威严,让我无法接近。直到那一刻,我的世界终于春暖花开。(尾)父爱的阳光照进我心里,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
(2011年江苏南通中考满分作文《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
示例二:
(首)在紫色的风铃的丁零脆响中,在那美丽的一瞬间,我双手托腮进行享受!
(尾)哦!美丽一瞬间,如梦!如画!如诗!
(2011年浙江金华中考满分作文《美丽一瞬间》)
二、画龙点睛,卒章显志。
示例:望着眼前墙壁上的吊兰,那旺盛的绿—我忽然领悟到:妈妈的希望是走一步、再走一步,这样慢慢实现的;这吊兰是走一步、再走一步,这样渐渐长大的;我的学业呢?我的人生呢?不正需要这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勇气和精神吗?从点滴开始,从一小步开始,我坚信,我会在自己漫漫人生长途上走出自己的精彩!
(2011年福建福州中考满分作文《走一步,再走一步》)
三、名言警句,升华主旨。
示例一:“不论是黄昏,还是晨曦初露,茉莉花,总是洁白的。”正如希腊诗人乔治赛福斯的这首小诗所说,我们青少年要想有所成就,就一定要坚守住自己的洁白,坚守住自己的芬香的人生路。
(2011年贵州遵义中考满分作文《坚守的路》)
示例二:“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泪光中您深情地朗读,我们知道,三年同床情,全在这首词中。
(2011年河南中考满分作文《怀念同窗的日子》)
四、总结述评,誓言警策。
示例一:合上日记,我的心里有一份坚定和信心渐渐升起。我知道,当叶落的时候,我悟出了生命的真谛:那就是,人要认真活着,努力给这个世界留点什么。
(2011年四川眉山中考满分作文《也为自己点亮一盏灯》)
示例二:只有心灵的守望,才能书写一个灵魂的永恒。
(2011年山东德州中考满分作文《风筝》)
五、无疑而问,启人深思。
示例一:在黑夜中静静地品读、感受烛光,不也是一堂语文课吗?
(2011年江苏南京中考满分作文《也是一堂语文课》)
示例二:面对曾经被我无意伤害过的人,我要用百分之一百的真心说一声:对不起!不知你是否能听见?(2011年山东青岛中考满分作文《好想说声对不起》)
六、以景结情,感人至深。
示例一:望着窗外,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小鸟成群结队,呼朋引伴地鸣啭自己清脆的歌声,望着这窗外多彩的世界,我会心的笑了„„
(2011年重庆中考满分作文《我改变了挫折的颜色》)
示例二:眼前的大海无边无际。我就地抓起一捧白沙,轻轻地扬起,细沙随风飘落,瞬间融入银色沙滩。
我举步而过,平整的沙滩上留下了我那深深的脚印。身后的浪花翻滚着,跳跃着,追逐着我的脚步。(2011年新疆中考满分作文《看海的感觉,真好》)
七、活用手法,言尽义丰。
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表现手法:如象征、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等
示例一:升起心中的太阳,友情变得像舞蹈那样婀娜动人;升起心中的太阳,生活变得像鲜花那样美丽芬芳;升起心中的太阳,世界变得像油画那样多姿多彩。
(2011年山东潍坊中考满分作文《升起心中的太阳》)
示例二:历经雷霆,穿过风雨,小花蕾终于长大了,盛开了!阳光下,她摇曳着明媚艳丽的花朵,分外妖娆!
(2011年山东烟台中考满分作文《敬畏生命》)
训练题目:简单构思《童年事》的主体内容,然后为它写一个结尾。
文章结尾:
训练题目:请你用“首尾呼应法”,为《我的初中生活》写一个开头和结尾。
(1)开头:
(2)结尾:
训练题目:请你用“景物烘托法”,为《夕阳下的父亲》写一个结尾。
第五篇:高考议论文写作讲义(第六讲):佳构文章顺理成(之二)
2013届高考议论文写作讲义
第六讲
佳构文章顺理成(之二)
——谈议论文的结构形式
第四种:“启感式”
启是指启示类,感是指感想类。共同特点是先叙材料,后发感想。感想类可以先叙材料后发感想,也可以边读边感,如文学评论。
这里主要谈先叙材料后发感想的写法,因为这是根据材料写议论文的基本写法。这种写法由“引”、“议”、“联”、“结”四步构成,当然也可以采取“联”“引”“议”“结”或“引”“联”“议”“结”的步骤。
【例文借鉴】
有用者,即是“材”
同样的一根怪状树根,木匠认为它一无是处,弃之一旁;雕塑家却视为至宝并加以雕刻,成为艺术品。大相径庭的结果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什么才是真正的“材”?衡量“材”与“非材”的标准又是什么?我认为:有用者,即是“材”。“有用”是衡量“材”的标准。
(“引”,引出材料,并提出论点。)
对于人,同样如此。每个人都不可能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有才之人,但每个人都在一个特定的领域中能够发挥他的作用。何谓人才?有用的人就是人才。喜剧演员潘长江有一句话讲得好:“个子小怎么了?浓缩的都是精华,小有小用,大有大用呗!”不错,实际正是如此,在舞台上需要潘长江这类搞笑丑角而不需要姚明那样的九尺男儿。可以这样讲,舞台上的潘长江要比姚明有用,而球场上的姚明却要比潘长江有用,这也正是“笑星”与“球星”的区别。
商业巨子宗庆后说得好:“有用的人为我所用,有用的人各施其用,那企业就活了。”也正是这句话成为“娃哈哈集团”的用人标准。宗庆后的“娃哈哈集团”是第一个在全国推行“只看本事,不看学历”的用人标准的公司。的确,作为一个明智的决策者,作为一个精干的领导者应该做到“唯才是用”。
(“议”,证明论点,用了两段。)
古往今来,善于用人的例子不胜枚举。曹操曾不顾关羽为敌邦之将而施以厚恩。对于谋士们的反对,曹操坦言:“虎勇之将,仁义之将,关云长有大用矣。”华容道解围证明了这一点。信陵君曾不顾侯公身份低微而屈身与其交游并以礼相待,他的理由很简单——“侯公,有用。”果然,献计,然后“面北自刎向我主”,印证了信陵君的判断。
(“联”,联系引申,上文用了今人事例,此则用古人事例,进一步证明观点。)有用,即是“材”;有用者,即是“人才”。随着时代的进步,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清晰化,判断“材与非材”的标准应该走向专业化。与其“样样通”不如“一样精”。一个人在自己特定的发展空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创造出了社会价值,那么他一定是有用的,那么他一定是位专业人才。
朋友,请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请相信自己就是晴空中美丽彩虹上的一条色柱,纵然你只会现出一种色彩,但你是有用的,彩虹因你而美丽。
有用者,即是“材”。愿我们都成为一个有用之人,服务社会,造福社会!(“结”,有结论,回答了“怎么样”,并作抒情式号召。)
本文为典型的“引一议一联一结”的结构形式。引材料,简明扼要;明观点,要言不繁;发议论,情理相生;联现实,有的放矢;作结论,善于照应。观点鲜明,结构严谨,语言准确,都是本文的闪光点。
第五种:“六定式” “六定式”也叫六字联珠式,本式是中学老师根据高考优秀作文总结出来的一种议论文入门的结构样式。它的特点是:全文分为六个层次,纵横结合,层层深入。具体结构为:点、正、反、深、联、总。
“点”——开门见山,点明中心论点(或论题);
略写(简洁,醒目,4行,可用两段开头法)
“正”——正面举例论述;
较详(排比列举事例,段的首尾要勾联论点)
“反”——反面举例论述;
较略(举例有三种形式:举实例,概括举例,假设举例)
“深”——对中心和事例进行深入分析、开掘;
最详(方法:辨是非,挖原因,引哲理,换论证,提办法,用驳论等)“联”——紧密联系现实,展开议论;
较略(一般联系现实)
“总”——总收全文,呼应中心。
略写(或重申论点,或发出号召„„)
这种模式可以适用于多种议论文题型,且好学好记,初学者可以由此入门,迅速提高自己的作文等级,又可依此有多种变化,如内容的增减,顺序适当调整等。
“六段式”模式,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六步模式,环环相扣,一气呵成,无啰唆拖沓之嫌,使阅卷老师一看即明;论据充实,论证充分,有效地克服了写议论文内容空乏的毛病。这种结构易于掌握,可操作性强,非常适合考场作文。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段:提出论点,准确鲜明。或引用,或比喻,或排比,或比兴,总之,三两句话直奔主题,切忌故弄玄虚,拖泥带水。
第二段:详例剖析,叙议结合。事实胜于雄辩,一个精当的事实论据,往往能够有力地证明论点。只是要写好详例剖析殊为不易,不少学生忘记了议论文的体裁特点,叙事过于详尽,变成了记叙文的写法,这是应该尽力避免的。笔者在指导往届学生时,就让他们学会“三明治”式的结构,即首尾是议论评价性文字,中间是高度概括性的叙述(一般不超过120字)。
第三段:略例排比,形成气势。如果说详例是点的勾勒,那么略例就是面的铺展。点面结合能够形成立体感,略例以三四个为佳,若能形成古今中外的格局,则更有全面的代表性了。
第四段:正反对比,凸现中心。即在上面详例剖析、略例排比的基础上,再从反面切入,正反结合,对比鲜明,从而更加突出中心。
第五段:辨证分析,立论周全。任何理论都不过是一种假设,绝对的结论容易产生偏颇,因而一段辨证的分析能使立论更为严密周全。
第六段:联系实际,结尾升华。这一段是为了突出文章的现实针对性,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从而使主题得到进一步升华。
【精品导航】
借忧患之风,扬理想之帆
①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欧阳修有言:“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些古训,无一不是在警示我们:不要沉迷享乐,要在忧患中求发展。(引用名言,提出论点)
②古人云:“贫贱忧戚,玉汝于成。”贫穷的生活、卑贱的地位、失意的忧伤,有时像一阵烈风,它会熄灭弱者的生活激情,但也会扬起强者的希望之帆。越王勾践,由一国之君沦为吴王的马前卒,何等的卑贱!由锦衣玉食而食人粪便,又是多么的屈辱!然而,数年之后,他却能实现三千越甲终吞吴国的抱负,雪洗耻辱,光复越国。是什么使他得以东山再起,创造历史神话?是忧患。卧薪尝胆,警醒他毋忘国耻,时刻清醒;亲身劳作,促使他体恤民生,吊忧贺喜;仇雠在前,激发他忍辱负重,苦觅良机。(详例剖析,叙议结合)
③忧患可以光复一个国家,同样道理,忧患可以使一个生命创造奇迹,也可以让一个企业处于不败之地。是忧患,使司马迁忍辱负重,创造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 记》,丰富了中华史学文化的宝库;是忧患,让邓亚萍悬梁刺股,发奋苦读,取得了人生的另一块沉甸甸的金牌;是忧患,让张智慧春研发出第四代洗衣机,让海尔集团在新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略例排比,形成气势)
④也许有人会说:安乐的生活,谁不向往?殊不知,安乐,是一张温床,可以成就幸福的美梦,更容易滋生堕落的细菌;安乐,是火,可以温暖疲惫的心灵,更可以熔化斗志的宝剑;安乐是麻醉剂,可以缓解肉体的疼痛,更可以损害你健全的器官。商纣王沉迷美色,酒池肉林,终于断送商朝江山,成为百姓的罪人;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伶人,沉湎于度曲作词,荒废朝政,导致身死国灭,给后人留下笑柄;吸毒者,陶醉于一时快乐,害己害人,酿成个人悲剧,毁弃家庭快乐,给社会留下。(正反对比,凸现中心)
⑤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处在生存的巨大压力中的我们,也面对许许多多得响了诱惑,这就要求我们,无论身处忧患,还是享有快乐,都要拥有一支镇静剂——“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的辩证思想:忧患中,乐观进取,化压力为动力;成功时,站到生命的更高层,不被安乐遮望眼,放远目光,且莫贪恋一时的快乐,重蹈蜗牛的覆辙——强大得令许多天敌都无可奈何,却惨死在小巧柔弱蠢笨的萤火虫手中!(联系现实,立论周全)
⑥忧患是风,推动生命之舟。让我们借忧患之风,扬起理想的风帆,驶向幸福的彼岸。(巧用比喻,结尾升华)
第六种:联想式定位
这类文章的基本模式为“概括——联想——析理”三步定位。第一步,概括——这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即首先略述与论题有关联的感性材料,并通过分析提炼,挖掘材料的蕴含,概括出理性判断,确定文章的论点。
第二步,联想——这是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即在确定论点的基础上,展开联想,联想到与第一步中的感性材料相关的另一类或几类感性材料;这样,实际上是为文章的论点提供了论据,从而使第一步所概括的理性判断获得更明晰的认识。
第三步,析理——这是一个由具体再到抽象的过程。即在联想之后,对感性材料进行深入的剖析,作出总体性阐释和必要的鲜明揭示,指出最后的结论。
如议论文《从罗思举驱猴所想到的》,其第一步定位是:
我国清代笔记《清稗类钞》中,曾讲过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四川某地多猴,不断糟害庄稼而久赶不去,青年罗思举就自告奋勇为民驱猴。他首先网住一只大猴,然后捆住脚爪,把猴毛剃了个一干二净,又将猴身涂上五颜六色的漆,并在尾部捆了一串鞭炮。次日猴群再来时,点燃鞭炮,放开了大猴。大猴急于归队,向着同伙狂奔,群猴却以为是什么妖怪追来,刹那间逃得无影无踪,再不敢来此骚扰。
这个故事在宋人洪迈的《夷坚志》中就有记述,罗思举或许只是照搬罢了。但毕竟告诉我们,人在处理问题时,一定要勤于思考,聪明运筹,学会用点儿智谋。
(第一步定位中所述罗思举的故事就是与论题有关的感性材料,后面则是从感性材料中概括的理性判断,明确提出的立论观点。)其第二步定位是:
类似驱猴的故事,在历史和现实中都是很多的,宋人沈括《梦溪笔谈补》中记叙的丁谓修宫就是一例。
北宋真宗时皇宫失火被毁,大臣丁谓受命重建。当时,建筑材料只能由水路运到汴河,距皇宫尚远,而建筑用土也要从很远处拉来,烧毁的瓦砾又须拉到郊外。针对此种情况,丁谓首先下令顺着皇宫前的大道开了一条长渠,将开渠的土用于建筑;而这条长渠又把汴河一直引到工地,运料船只就可以直接到达;皇宫修好后,再把瓦砾等回填到渠中,恢复了原来的大道,如此“一举而三役济,计省费以亿万计”。
(第二步定位中丁谓的事例,就是在确定观点的基础上,所联想到的另一类相关感性材料,为所概括的理性判断提供事实依据。) 其第三步定位是:
一个善待动物的趣话,一件巧妙策划的绝招,难道不是很能给人一些启迪吗 ? 如今的社会,是一个五光十色的多彩世界。面对难以回避的一系列人生课题,光凭勇显然是不够的。就是说,有勇还必须有智,有谋。
智谋,是人成为高素质人才的首要条件,是竞争角逐中获胜求强的心灵财富。智谋,常常意味着对常规认识的突破,思维定势的超越;意味着视野的多向,探究的别致,遭遇困难,面临险境时的变通应对,灵活决策,异类求解和出人意料的奇招巧思。
所以,运用智谋,常常能够以弱制强,以少胜多,事半而功倍;运用智谋,常常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牺牲损耗,少碰钉子少走弯路,迅速化不利为有利,变被动为主动,更顺利地达到目标。
我国古代的“兵圣”孙武子说过:“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法国怪杰拿破仑说过:“世上只有两种威力,剑与智慧;从长远看,剑总是被智慧制服。”
让我们通过不懈努力,多学会点运用智谋,为自己的美好人生开辟一片新天吧!(第三步定位中的文字,就是在联想之后,对前面两组感性材料进行的评说与剖析,阐发了更深层的要旨,揭示了话题的意义所在,也就是为什么要运用点智谋的道理。)
考场如何快速成文
构思指导
(一)、考场作文构思流程(整个过程10分钟拿下!)1.快速审题:注意材料(题目)的限定性。最好的方法是把材料压缩成一句话以帮助审题。2.选定角度:注意化大为小,以小见大。3.选定文体:扬长避短。
4.确定立意:体现自己的思想观点、情感态度。
5.选定材料:注意材料的典型性(最有说服力)和新颖性(最有特点)6.结构安排:注意将材料按由浅入深、由小到大排列以突出主旨。7.确定题目:题好文一半!注意言简意赅。
8、语言表达:注意漂亮语言形式的灵活运用。
(二)、攻克构思难关
议论文如何快速确定三个分论点?
1、快捷思路:从材料下手!
2、快捷方法:同中求异,比较三个材料(以三个为主)的不同点,从而找到确定分论点或中心句的三个角度。
3、下面以“苦难”话题为例: A、我的文体:议论文;
B、我的观点:苦难成就人生;
C、我的材料:贝多芬,霍金,日本姑娘典子;
D、比较异同:三个人都经受了苦难的磨砺,三个人的人生都大放异彩。不同的是贝多芬是世界音乐巨匠,经受失聪折磨;霍金被誉为继爱因斯坦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身体只有三个手指头能活动;典子,一个普通的日本小姑娘,失去双臂,以脚绘画的残疾画家。贝多芬带给我们美的音乐;霍金让我们看到聪明的极致;典子的坚强令人叹服。E、我的安排:由浅入深,由普通到特殊。
F、我的分论点:苦难锻造人生的坚强、苦难绽放人生的奇花、苦难使人生更纯粹。由三个分论点引出三个主体段,分别阐释典子之所以超越平凡是因为她拥有超越苦难的坚强意志;阐释贝多芬音乐的丰富与伟大来自苦难的浇灌;阐释苦难使霍金的物质存在微不足道,却使他的、更是人类的精神智慧得以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