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独领风骚——诗人毛泽东》20集解说词
《犬猫静脉输液操作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根据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关于下达2014年第一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标委综合(2014)67号文),2015年全国伴侣动物(宠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立项起草《犬猫静脉输液操作技术规范》的行业标准制定计划,由吉林大学承担了《犬猫静脉输液操作技术规范》国家标准制定任务。并确定由吉林大学、中国兽医协会动物卫生服务与福利分会、北京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小动物诊疗行业协会、北京动物园、北京市密云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北京观赏动物医院等单位组成标准起草组,根据制标规则共同完成《犬猫静脉输液操作技术规范》国家标准制定任务。
二、制定标准的目的和原则
本标准的制定目的是为了在从事犬猫诊疗机构的行业中,提出犬猫静脉输液操作技术要求,以此规范动物诊疗机构的实践操作,要求其遵循犬猫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和技术方法,继而使犬猫在医疗救治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安全保障。
本次标准的制定原则是,遵守国家的相关法规要求,结合我国相关行业的实际情况开展标准的制定工作。
三、起草的过程简述
本次标准的制定工作从2015年4月16日开始,自接到全国伴侣 动物(宠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关于制定标准的通知后,并由标委会秘书处组织召开标准制定的启动会,邀请有关单位专家为标准制定提出起草意见,并成立了标准起草小组,确定了标准的主体框架、起草单位和人员。
2015年5月19日,起草组完成了标准讨论稿,并邀请专家对讨论稿进行研究,最终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
四、标准主要条款说明和参考依据
(一)标准条款说明
本标准参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其主要内容包括标准的范围、术语和定义、准备工作、输液器安装与排气、静脉部位选择、犬猫保定、静脉输液部位的准备及消毒、装置静脉输液针、输液、取针、注意事项等十一节内容。
本标准的主要条款说明,参照了国家卫生计生委法制司发布的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WS/T 433-2013“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以及国内外的兽医临床小动物诊疗的部分教材中论述的学术观点,作为引用的参考依据。从医学的基本原理来说,人医与兽医是没有区别的。
(二)主要条款确定的参考依据
1.1 静脉输液Vein infusion 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使用灭菌医疗器具将无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由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
参考国家卫生计生委法制司发布的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WS/T 433-2013,“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原文:静脉治疗(infusion therapy):将各种药物(包括血液制品)以及血液,通过静脉注入血液循环的治疗方法,包括静脉注射、静脉输液和静脉输血;常用工具包括: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外周静脉留置针、中心静脉导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输液港以及输液辅助装置等。
1.2 无菌操作技术 Aseptic technique 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操作技术。
参考吴玉芬、彭文涛、罗斌主编《静脉输液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2012年12月第一版,第84页。
原文: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静脉输液治疗是一种侵入性操作,患者在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同时,输液风险也客观存在,经常会出现感染、静脉炎、药物外渗等静脉输液不良反应,给患者增加了不必要的痛苦,还增加医疗费用,有的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常与细菌污染有关,所以静脉输液治疗的各个环节均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选用适宜的消毒剂,采用正确的消毒方法,加强消毒措施,重视标准预防,以减少静脉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国家卫生计生委法制司发布的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WS/T 433-2013,“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原文:无菌技术(aseptic technique):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技术。
1.3 保定Restraint 用人为的方法来限制犬猫的挣扎与反抗,使其易于接受保健、免疫、诊治及繁殖管理,从而保障人与犬猫的安全所采取的保护性措施。
参考由何英、叶俊华主编《宠物医生手册》,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第1页。
原文:犬的性格和行为表现一般可分为三种:与人友善型、胆怯型和攻击型。第一种类型的犬性格温顺,易于与人接近,临床上也易于捕捉和保定。第二种类型的犬胆小、怕生,当陌牛人接近时,主要表现为自我防范行为。第三种类型的犬,性格暴烈,具有强烈的攻击欲望,不易被人控制,临床上也难于接近和捕捉。临床上,在对犬进行临床检查和治疗时,为防止犬伤及人员,常采取一些保定和捕捉的方法。
1.4 药物外渗 Extravasation 静脉输液过程中,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引用国家卫生计生委法制司发布的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WS/T 433-2013,“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原文: 药物外渗(extravasation):静脉输液过程中,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
1.5 药物渗出 Infiltration of drug 静脉输液过程中,非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引用国家卫生计生委法制司发布的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WS/T 433-2013,“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原文:药物渗出(infiltration):静脉输液过程中,非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
1.6 药物外溢 Spill of drug 在药物配置及使用过程中,药物意外溢出暴露于环境中,如皮肤表面、台面、地面等。
引用国家卫生计生委法制司发布的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WS/T 433-2013,“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原文:药物外溢(spill)在药物配置及使用过程中,药物意外溢出暴露于环境中,如皮肤表面、台面、地面等。
1.7 一次性输液器 Disposable infusion 一种主要用于静脉输液并经过无菌处理的、建立静脉与药液之间通道的一次性医疗耗材。主要由静脉针、护帽、输液软管、药液过滤器、流速调节器、滴壶、瓶塞穿刺器、进气管空气过滤器连接组成。
静脉留置针 Intravenous catheter 1.8 5 是可以留置在血管内进行输液的一种输液工具,又称静脉套管针。主要由柔软导管/套管,以及不锈钢穿刺引导针芯组成。
参考吴玉芬、彭文涛、罗斌主编《静脉输液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2012年12月第一版,第38页。
原文:留置针的特点 留置针(vein detained needle)又称为外周静脉短导管或套管针,属于外周静脉短导管,由先进生物材料制成,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广泛应用于临床。留置针的主要特点是:套管材质柔软、不易对血管造成伤害和发生外渗,具有一定血管保护作用;对血管刺激性小,可较长时间留置于血管中,减少因反复穿刺对患者造成的血管损失与痛苦,减轻护士工作量。但留置针成本较高,而且每日输液前需要冲管,输液后需要予以封管,以免发生堵管。
1.9 输液泵 Infusion pump 输液泵是一种能够准确控制输液滴数或输液流速,保证药物能够速度均匀,药量准确并且安全地进入体内发挥作用的一种仪器。
参考吴玉芬、彭文涛、罗斌主编《静脉输液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2012年12月第一版,第47页。
原文:输液泵是在微机系统的控制下,由泵挤推,将液体按设定的流速输入患者体内。输液泵主要由控制系统,泵,检测、报警系统和输入及显示系统4个部分组成。输液泵利用正压作用原理来控制滴速,通过调节压力来控制液体速度,并且可以同时或交替输注不同种 6 类的药品。现在临床常用的输液泵具有电子输注指示和电子流速观察系统。输液泵主要应用于院内治疗,目前已开始用于家庭病床。基本要求
静脉药物的配置和使用应在独立的输液室中完成。
实施犬猫静脉输液操作技术的人员,应具有执业兽医师、助理兽2 2.1 2.2 医师或乡村兽医师的资质。
参考国家卫生计生委法制司发布的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WS/T 433-2013,“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原文:
1、静脉药物的配置和使用应在洁净的环境中完成。
2、实施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医务人员应为注册护士、医师和乡村医生,并应定期进行静脉治疗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准备工作 器械物品的准备
操作盘、电剪(剪毛剪)、留置针、一次性输液器、一次性注射器、肝素帽、肝素、75%酒精、碘伏、2%-3%碘酊、镊子、抗生素软膏、棉签、消毒干棉球、止血带、止血钳、医用胶布、弹力绷带、输液泵。3 3.1 关于此条款器械物品的准备,起草组专家根据实践操作经验,总结出动物在静脉输液的时候所需要的具体物品。3.2 输注药物的准备
在输液前,操作人员依据处方要求配制输液成分和输液量,保证输注液体的类型和剂量准确无误。
核对犬猫信息
在输液前,操作人员应核对犬猫信息,确认无误。
参考国家卫生计生委法制司发布的自2014年5月1日起施行的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WS/T 433-2013,“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原文:所有操作应执行查对制度并对患者进行两种以上的身份识别,询问过敏史。输液器安装、排气
首先检查一次性输液器是否合格,在有效期内、无破损、无漏气,然后关紧输液器流速调节器,将输液器的瓶塞穿刺器自瓶盖中心部插入输液瓶内;将输液瓶挂至输液架上,右手持滴壶使其倒置并挤压滴壶使溶液流至滴壶1/3-1/2时,左手打开调节器,同时右手迅速将滴壶直立,使液体顺输液管流下直至排尽输液软管和针头内的空气。
参考吴玉芬、彭文涛、罗斌主编《静脉输液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2012年12月第一版,第14页。
原文:静脉输液排气方法:传统排气方法是将墨菲滴管倒置,打开调速器,待液平面达1/2-1/3处时,将滴管倒转180°,慢慢放下输 3.3 4 液器,使液平面缓慢下降,直至排尽导管和针头内的空气,再关上调速器。
静脉部位选择
通常选用头静脉,也可选择隐静脉、股静脉、指(趾)背侧静脉以及颈静脉。
参考林政毅、翁伯源、谭大伦专业编著,罗倩怡翻译的《小动物输液学》第68页
原文:静脉输液:这个输液的途径是需要建立一个血管通道,通常选择的血管有头静脉、颈静脉、外侧隐静脉和股静脉。犬猫保定
确认犬猫已被保定,并完全暴露需要进行静脉输液的部位。静脉输液部位的准备及消毒 静脉输液部位的准备
操作部位用电剪剃毛后,在准备穿刺处的静脉近心端系上止血带。
消毒
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 5 6 7 7.1 7.2 7.2.1 碘酊和乙醇消毒:先用2.5%的碘酊消毒一次,再用75%乙醇脱碘二次。
络合碘(碘伏)消毒:直接使用络合碘消毒皮肤,不用脱碘; 参考吴玉芬、彭文涛、罗斌主编《静脉输液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2012年12月第一版,第84页。
原文:做好皮肤消毒:皮肤微生物是静脉输液治疗相关病原体感染的主要来源,穿刺部位微生物定植使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升高,还可能造成静脉血流感染。因此,在穿刺和输液治疗期间,做好皮肤消毒是降低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的有效途径。合理的皮肤消毒能够消除皮肤上的暂居菌和常驻菌,达到几乎无菌状态。美国INS《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2006版)中规定,可用于穿刺部位皮肤消毒的有:75%酒精、2%葡萄糖酸氯已定、络合碘、碘酊、可以是单方或复方制剂,可单独使用或合并使用,包含酒精、氯已定和络合碘的配方消毒剂为优先选择;我国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中对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使用,建议用碘伏、碘酊和70%-80%酒精、2%葡萄糖酸氯已定。
7.2.2 消毒范围
以外周静脉穿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螺旋涂擦消毒,具体消毒范围应视输液犬猫体型大小确定。
参考吴玉芬、彭文涛、罗斌主编《静脉输液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2012年12月第一版,第85页。
原文:合理选择消毒液:静脉输液治疗中输液前的皮肤消毒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程序,也是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至关重要的一步。皮肤消毒时应保持清洁,必要时可用肥皂水或无菌生理盐水清洗局部皮肤,穿刺部位不能使用抗生素药膏。消毒时应以穿刺点为中心,环形消毒,顺时针、逆时针交替摩擦消毒。用络合碘消毒后不能再用75%酒精消毒,因酒精可减弱络合碘的作用,而使用2.5%碘酒需待干燥后约2分钟才能使用75%酒精脱碘,如果患者对碘过敏,直接选用75%酒精消毒时,局部皮肤涂擦至少30秒。装置静脉输液针 装置一次性输液钢针 进针、回血 8 8.1 8.1.1 确认静脉位置,针头斜面朝上与皮肤成15-30°刺入静脉中,观察到血液回流即穿刺成功,再沿进针静脉方向顺针0.5-2cm,松开止血带,打开流速调节器。
参考黄利权主编的《宠物医生实用新技术》,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第31页。
原文:将宠物侧卧、俯卧、站立保定,助手从宠物后侧抓握其前肢肘部,使之前臂头的静脉怒张,也可以用止血带结扎使静脉怒张。在前臂近腕关节1/3处将针头刺入皮肤,针头与静脉呈15°角进针入静脉,进入静脉时有阻力一下就消失的感觉,同时针头连接处有回血产生,即能确定针头在静脉管内,再少许进针,助手放开前臂头静脉上的手指或止血带,放开输液器上开关,调节给药速度,然后用胶布将注射针头固定好。
8.1.2 固定
使用医用胶布将针柄与肢体固定,保障输液通畅。装置静脉留置针 进针、回血 8.2 8.2.1 确认静脉位置,针头斜面朝上与皮肤成15-30°刺入静脉中,观察到血液回流即穿刺成功,沿进针静脉方向推入外套管,退出针芯,松开止血带,并把注有肝素的肝素帽装在留置针上,旋紧保证不渗漏。
固定 8.2.2 在针眼处涂抹适量抗生素软膏,用消毒干棉球覆盖针孔后,使用医用胶布将外套管与犬猫肢体环绕固定,再用弹力绷带包裹整个留置针,只露出肝素帽。操作完毕用肝素冲洗封管,并签上操作者的姓名和操作日期。
参考吴玉芬、彭文涛、罗斌主编《静脉输液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2012年12月第一版,第87页。原文:留置针:穿此时,左手拇指绷紧皮肤,右手拇指与食指握住留置针回血室两侧,使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成15°-30°直刺血管进行穿刺,同时观察回血室,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至5°-10°,再进0.2cm,退针芯,左手固定针芯,右手轻柔的将导管全部送入。
8.2.3 连接输液器
连接输液器与静脉留置针,用等渗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输液针,如遇阻力或者抽吸无回血,应进一步确认导管的通畅性,不应强行冲洗导管。
参考吴玉芬、彭文涛、罗斌主编《静脉输液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2012年12月第一版,第87页。
原文;冲管是应用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防止两种不相溶药物和液体混合,减少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应用于两种药物之间或封管前。输液
调整输液速度
按照兽医处方规定的输液速度要求,根据输液器规定的滴数和毫升数,手动调节输液管的流速调节器;也可应用输液泵来控制输液速度(输液泵的使用参考各类型输液泵的使用说明书)。
给药顺序 9 9.1 9.2 13 按照兽医处方规定的顺序依次给药。输液停止与封管
使用一次性输液钢针输液时,输液完毕后,手动关闭流速调节9.3 9.3.1 器。
9.3.2 若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完毕后,手动关闭流速调节器,取出与静脉留置针连接的输液器,将静脉留置针用肝素盐水正压封管,再用消毒干棉球将肝素帽覆盖,并用医用胶布固定好。
参考吴玉芬、彭文涛、罗斌主编《静脉输液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2012年12月第一版,第87页。
原文:封管是输液完毕,将肝素稀释盐水注入导管内,防止血液回流、凝结堵管,从而保持导管的通畅。取出输液针 止血
用消毒的干棉球或棉签按压刺点,取出针头充分止血。局部消毒
用抗生素软膏或碘伏对刺点涂擦消毒。注意事项 10 10.1 10.2 11 14 11.1 在输液前,应检查一次性输液器、留置针是否完好配套。在输液前,操作者应用肥皂及消毒液对手进行消毒,并佩戴口11.2 罩。
参考国家卫生计生委法制司发布的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WS/T 433-2013,“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原文:操作前后应执行WS/T 313规定,不应以戴手套取代手卫 生。置入PVC时宜使用清洁手套。
注:关于此条款,起草组专家根据实践操作经验,结合上述参考文件,总结出犬猫静脉输液时操作者需进行的相关准备。
11.3 用药前核对药剂名称、数量、用法、配伍禁忌、有效期等信息,禁止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要求的药物。
参考:于2004年3月24日国务院第45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4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04号《兽药管理条例》第38、39条。
原文:兽药使用单位,应当遵守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兽药安全使用规定,并建立用药记录。禁止使用假、劣兽药以及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药品和其他化合物。
11.4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涂擦的消毒液应自然风干后(不能吹干或抹干),方可进行穿刺;皮肤消毒后不能触摸,否则须再次消毒。
参考吴玉芬、彭文涛、罗斌主编《静脉输液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2012年12月第一版,第85页。原文:消毒剂消毒后,不能用手再接触或跨越消毒区域,等消毒剂干后才能进行穿刺。
11.5 埋置静脉输液针后,若出现药物外渗或皮下水肿的情况,须更换注射部位。
参考黄利权主编《宠物医生实用新技术》,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第31页。
原文:静脉注射前应注意输液管内是否有空气,将空气排尽,观察药液,防止有杂质和沉淀。静脉注射时应注意针头是否滑出血管而引起皮下臌包,如有包则应重新注射。其他部位的方法雷同。
11.6 输液针的固定应松紧适度,避免过松滑脱或过紧导致肢端肿胀。使用静脉留置针时,若不能立即进行静脉输注,应及时进行肝11.7 素封管,防止出现凝血。
参考见本文9.3.2所述。
11.8 输液开始后,应密切观察犬猫状态,若发现动物不适、过敏反应、药物渗出、药物外渗、药物外溢等情况,须暂停输液,立即告知主治医生和犬猫主人。
参考国家卫生计生委法制司发布的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WS/T 433-2013,“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原文:发生输液反应时,应停止输液,更换药液及输液器,通知医师,给予对症处理,并保留原有药液及输液器。输液过程中,应定 16 时巡视,观察患者有无输液反应,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热、痛、渗出等表现。
11.9 若外界温度过低或犬猫体温过低时,应适当将待输药液加温至正常体温范围。
11.10 输液过程中若发现液体变色、混浊、沉淀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输液,并查明原因。
11.11 留置针的保留不应超过72-96小时,若需继续输液,应更换新的留置针。
参考国家卫生计生委法制司发布的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WS/T 433-2013,“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原文:外周静脉留置针应72h~96h更换一次。
第二篇:浅谈诗人毛泽东
浅谈诗人毛泽东
毛泽东本色是诗人,诗人而兼一国之尊。中国帝王史上真正堪称大诗人的,只有两位,魏武帝曹操和南唐后主李煜,其余种种,不过雅喜涂鸦而已。曹操雄才大略,故世人对他敬佩有加,李煜则昏聩懦弱,天天以泪洗面。别说摆帝王的谱,质之以普通男人的标准,也难说够格。他如乾隆虽被称为历史上产诗量最多的人,但能却没有足以流传千古之作,喜涂鸦而已。
诗歌是表达一个人所思所想的有效途径,所以通过诗歌往往可以剖析出诗人的性格及所处环境。毛泽东虽生在了清王朝的最后时期,赶上了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在那个时代新诗歌蓬勃发展,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写新体材诗的诗人,但纵观毛泽东的一生,毛泽东走的几乎都是古诗路线。这与毛泽东喜欢读古书十分不开的。也可见毛泽东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从古书中汲取的知识在潜移默化的形成了他思想的一部分,也直接影响了他的诗歌风格。诗人于诗人的气象有天差地壤之别,如曹操“登高必赋”,就有可能使诗章别生出雄杰超霸之气,令只知牢骚满腹的寻常骚客气为之夺。曹阿瞒诗境之豪迈,诗情之沉郁,诗语之通脱,向为世人称道。开辟新中国红色江山的毛泽东,其气度、胸襟较之魏武帝自当仁不让,或也当作如是观。这是那些悲悯人生遭遇的文人骚客所不能及的。从毛泽东的诗歌可以看出毛泽东必是人中奇杰这与古代帝王的生命气象也是天差地别。多数帝王不过赖先祖荫庇,黄袍加身匹似现代社会高中六合彩,所以除了有数几位中兴之主外,多不足挂齿。而前者,无论“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的曹孟德,“一条杆棒等身齐,打四百座军州都姓赵”的赵匡胤,还是“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的毛泽东,都属人中奇杰,都能赖一己之力令江山变色。
1936年毛泽东从陕北到山西,正值大雪纷飞,高原雪景激发了毛泽东英雄主义的浪漫情怀,毛泽东写下了一生最为快意、最为得意的神来之作——《沁园春·雪》。这首诗前面的几句诗描绘了雪中祖国的美景,表现了毛泽东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及爱国情操。脍炙人口的“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可以看出毛泽东年轻的雄心大志。这首千古绝唱十年后在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时公开发表,激起了强烈的反响。国民党看到这首气势磅礴、气吞山河的诗的时候极为恼火,蒋介石曾寻找多为写诗“高手”围剿毛泽东的诗。虽然征得不少词作,但都是平庸之作,没有一首能超过毛泽东的。
同是写梅花,陆游笔下的梅花-寂寞凄凉、饱受摧残,而毛泽东却反其意而行,看做作为春的使者傲立于寒冬之中。“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浪漫时,她在丛中笑”。《卜算子·咏梅》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是比较复杂的。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际上的反华势力也十分猖獗。新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1961年12月,毛泽东在广州筹划即将召开的中共中央扩大会议,闲暇时,他读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词,受到启发,联系国际政治斗争风云,“反其义而用之”,创作出这首词,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对此,郭沫若曾经说过:“主席的词写成于1961年11月,当时是美帝国主义和他的伙伴们进行反华大合唱最嚣张的时候,主席写出了这首词鼓励大家,首先是在党内传阅的,意思是希望党员同志们要擎得住,首先成为毫不动摇、毫不怕寒冷的梅花,为中国人民做出好榜样。斗争了两年多,情况好转了,冰雪的威严减弱了,主席的词才公布了出来。不用说还是希望我们继续奋斗,使冰雪彻底解冻,使山花遍地烂漫,使地上永远都是春天。”写一首词,应该是有感而发的,毛泽东在读了陆游的词之后,就是反陆游原词的消极悲观,格调低沉,而为积极乐观,充满希望和信心,敢于斗争,正视胜利;反陆游原词的孤芳自赏,自命清高,而为谦逊虚心,不计名利,完全彻底为人民、为革命的精神,从而塑造出全新的梅花形象。这首诗虽然出现的很晚,但是这种梅花精神确是出现的很早,并且相伴毛泽东的一生。正是这是这种积极乐观不屈不挠的精神才使他能够成功的领导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推翻了压在人们身上的三座大山,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
通过毛泽东的诗词可以看出毛泽东称为中国的领袖并不是偶然。他有雄心壮志,同时他具有乐观自信、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高尚的爱国情操,是历史选择了毛泽东。姑且不谈毛泽东的是非功过,我很庆幸历史给了我们一位诗人领袖。
第三篇:《将改革进行到底》10集解说词
《将改革进行到底》10集解说词汇编
2017-07-28 藏涩楼 文章来源 阅 53 :
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播出后,在全国各界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本片充分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整体谋划部署党的各项改革任务,带领全国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截止到今天,十集已全部播出,中国农业新闻网现将十集解说词汇编。
时代之问
——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解说词(第一集)
【解说词】
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孕育、滋养的国度。
翻读她厚重的历史,似乎每一页,都在求索与抗争、奋斗与崛起的交织辉映中坚韧前行,磅礴不息。
有人曾盛赞:凝视中国,如同欣赏一幅精心创作的画卷,无论局部还是整体,总有着升腾不屈的气势。
30多年来,改革开放,使中国迅速成长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极大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然而,粗放的发展方式,也伴生着巨大的风险与挑战,积累了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经济结构不合理,区域、城乡发展失衡;7000万人口渴望脱贫,老龄化社会已经到来;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资源环境的承载已近极限。
新的历史时期,中国,不仅要破解当下难题,更要着眼长远,不断促进社会 1 / 18 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努力实现一个现代化国家的长治久安。
放眼世界,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未消散,经济增长持续乏力,全球治理困局凸显。地区冲突、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甚嚣尘上……
世界,面临百年不遇的大变局。
中国,该如何走向未来?中国,怎么办?
这,是历史之问,是人民之问,也是——时代之问!
【字幕】北京 人民大会堂
【解说词】
中国的伟大变革,总是在直面问题中展开波澜壮阔的画卷。而历史,透过一个个重要时刻,为其标注下鲜明的印记。
【字幕】北京 2012年11月15日 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外记者见面会
【解说词】
2012年11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的第二天,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再次锁定全世界的目光。
【同期】总书记
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这个重大的责任,就是对人民的责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解说词】
这,是新一届中央最高领导层的首次公开集体亮相。这,是一份满载承诺的政治宣言。殷殷话语背后,一个惊艳世界的“中国故事”,正悄然萌动,徐徐开 2 / 18 启……
【字幕】北京 国家博物馆
【解说词】
2012年11月29日上午,几辆中巴车缓缓驶入巍峨矗立的国家博物馆。总书记率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参观“复兴之路”展览,首次正式提出了中国梦。
【同期】总书记
何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因为这个梦想,它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它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一种共同的期盼。
【解说词】
饱含深情的梦想诠释,点燃了中华儿女的澎湃激情,汇聚起万众同心的磅礴力量。有海外媒体称,习近平定义的中国梦,重新唤醒一个国家的梦想能力,让整个民族找到了未来感。
【字幕】深圳 莲花山公园
【解说词】
2012年12月8日,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20多天的习近平,在温暖的深圳,开启了他履新后的第一次国内调研。
【同期】总书记
邓小平同志不愧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不愧为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现在我们也看到了,党中央做出的改革开放的决定是正确的,我们今后仍然要走这条正确的道路。富国之路、富民之路,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3 / 18 而且要有新开拓,要上新水平。
【解说词】
75岁的陈开枝,1992年曾以广东省委副秘书长的身份陪同邓小平同志南方视察。整整20年后,他再次见证了一个特殊的历史时刻。
【同期】陈开枝
一上来先跟群众握手,握完手来这里站好,过去给小平同志敬献花篮。敬完花篮以后,就在这里看深圳的变化发展,也跟我们做了交谈,也了解了当年小平南巡的基本情况。这个时候我们就沿着这里走过去,种一棵树,也是小平同志当年种的高山榕。
【解说词】
时隔20年,历史经典瞬间的重现,看似巧合,却意味深长。
离开深圳,总书记又赶赴珠海、佛山和广州。这,也正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视察时所走过的路线。
调研路上,总书记反复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从广东返回北京20天后,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的主题,就聚焦“改革”。
总书记在这次学习中明确指出,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的改革,是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张。在中国“往哪儿改”的问题上,不能有丝毫含糊。
【字幕】北京 2012年12月31日 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
/ 18
【同期】总书记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解说词】
这是一位大国领袖远见卓识的清醒判断,更是关乎国家命运的伟大抉择。
影响历史的重大思考与行动,往往源于经年累月沉淀的精华。
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习近平就曾提出,要“做改革的拥护者,做改革的实践者,做改革的清醒者,做改革的保护者”。这是一位扎根基层泥土的县委书记对于改革的深刻感悟。
这之后,他在厦门这一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经受历练;在宁德开创党政干部“四下基层”新模式;在福州倡导服务型、高效能政府;主政福建,他成功推动“晋江模式”和“闽台合作”。
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于《之江新语》一书中写到,改革开放走过的道路,就是一条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前进的改革创新之路,就是一段“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的历程。
在上海工作期间,习近平以“开明睿智,大气谦和”八个大字拓展“城市精神”,让上海奋力站在改革潮头。
而就任总书记后,他将地方治理的成功经验,丰富升华为国家治理战略,与13亿中国人民一起,回应着世界和时代的深切询问。
2013年4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起草组经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正式成立,总书记亲任组长。
【同期】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 郑新立
/ 18
各个地方、各个部门很踊跃,提出了上万条的改革建议。那么重点集中在什么地方呢?既要体现全面深化这样一个精神,又不是面面俱到。最后总书记出了个高招,集中解决制度性的问题,集中解决社会矛盾比较尖锐的问题,集中解决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
【解说词】
文件起草期间,许多人提出,新一轮改革涉及的部门和领域更多、推进难度更大、触及利益更深,必须有一个更高层级、更强有力的领导“中枢”来加强顶层设计。
大家的提议,与总书记的构想不谋而合。他最终拍板决定,将建立更高层级的领导机制,负责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监督落实。
【字幕】湖北 武汉新港
【解说词】
2013年7月,总书记冒雨在湖北武汉考察,并就改革相关情况进行深度调研。
就是在这间会议室里,习近平与湖北省领导干部座谈时,首次提出了改革的五大关系,即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他说,“改革的几个关系,在湖北讲,实际也是对全国讲”。
【同期】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 王满传
总书记讲要处理好这五大关系,讲的是要认识和把握改革的规律,这既是改革的认识论,也是改革的方法论。我觉得它反映了总书记在全面系统总结我们国家过去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经验的基础上,对进一步深化改革,系统、深邃的战略 6 / 18 思考。
【解说词】
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注定是一场史无前例的伟大实践和深刻变革。
每一步,都需精心布局、运筹帷幄。每一步,都需谋定后动、蹄疾步稳。每一步,都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为了走好这坚实的一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奔波调研的足迹,生动地镌刻于中华大地的山水之间,体察世情民意、触问基层所需。人们透过这一幕幕,读解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锐意改革、带领国家走向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与奋斗情怀。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正式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立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字幕】北京 2014年9月5日 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
【同期】总书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两句话组成的一个整体,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前一句规定了根本方向,我们的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其它什么道路。后一句规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指向。两句话都讲,才是完整的。
【解说词】
由前后两句话组成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首次围绕改革设立的宏大目标。这一次全会作出的决定,共启动了60条、300 7 / 18 多项改革举措,涉及的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均前所未有。而《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同)明确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更是中国共产党改革理论的又一重大突破。
【同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 朱民
我们当时看到这个概念,我就是很振奋的。因为在我们的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一直是有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关系的问题。特别是过去20年全球化以来,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和范围越来越广,中国走市场化道路的改革发展,也是变成必然的趋势。所以在这个关键的时点,来定义市场化起到更关键的资源配置作用,我觉得是一个重大的政治和经济决策。
【解说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中国改革“再出发”的一次总宣示、总部署、总动员。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中国人民,正用深入思考和丰富实践,作答着新一轮改革“全面”和“深化”这四个字的深刻内涵。
总书记曾这样阐释:“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就需要有管总的目标,也要回答推进各领域改革最终是为了什么、要取得什么样的整体结果这个问题。”
强调“全面”,就是强调必须构建起丰富全面的改革目标体系。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统领下,中央明确了各领域的分目标,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特征凸显。
强调“全面”,就是强调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的重要性。各领域改革紧密联系、相互交融,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动其它领域,同时也需要其它领域改革密 8 / 18 切配合。唯有强有力的顶层设计,才能开辟改革新局面。
强调“全面”,就是强调要构建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全面,体现在各领域改革的联动和集成里,体现在改革的总体效应、总体效果里。
全面深化改革,新在全面,难在深化。
总书记曾做过这样的比喻: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一比喻,生动诠释了全面深化改革其“深化”二字的含义。
强调“深化”,就是强调改革不能浮于表面,必须向纵深推进。必须在以往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再上层楼、再进一步、再深一层。
强调“深化”,就是强调要具备攻坚克难的坚定意志。改革越入纵深,各种矛盾问题越交织叠加、错综复杂。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
强调“深化”,就是强调改革者要敢于触碰深层利益,敢于改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割自己的肉、动一些人的奶酪。改革者要敢闯敢试,能尽责,敢担当。
【同期】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 郑永年
改革先易后难,先吃肉后啃骨头。还有就是说你改革,早期改革的话我觉得比较容易一点,因为那个时候大家都很穷,中国人所说的穷则思变,因为很穷,大家互相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但是改革到后面的话,我觉得不是处于饥饿状态了,很多人已经吃饱了,甚至有的人吃胖了,他不想动了,那你怎么办呢?我们就通俗地说,有既得利益产生了。早期既得利益少,后来既得利益庞大了,那你要克服既得利益,怎么办呢?
【解说词】
/ 18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再高的山,再长的路,只要锲而不舍前进,就有达到目的的那一天。改革面对的矛盾越多、难度越大,越要坚定与时俱进、攻坚克难的信心,越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
2013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成立由习近平任组长,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任副组长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亲自挂帅,再次引发海内外高度关注。
【同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张卓元
中央成立这个小组,我们大家都觉得是非常有针对性,而且都寄很大的希望。因为我们改革越是进入深水区,到攻坚克难的阶段了,没有自上而下的推动,越来越难。
【解说词】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深改领导小组成立为标志,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恢弘巨幕,壮丽开启!
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以问题为导向,统筹推进、重点突破的持久战。
总书记多次强调,“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能否有效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是衡量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
全面深化改革三年多来,坚持“问题导向”是其鲜明特征。坚持问题导向,要善于抓主要矛盾,让全面深化改革既形成统筹推进之势,又展现重点突破之力。在一些重大改革领域,中央既作出整体推进的部署,又选准重点,鲜明提出改革的先手棋是什么、当头炮打哪里。在一些复杂的改革难题面前,中央引导大家去准确判断问题的主与次、轻与重、急与缓,用符合实际情况、符合改革内在规律 10 / 18 的时间表、路线图,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攻坚克难。
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统筹推进、重点突破,极大地提升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针对性、突破性和有效性,增加了改革的深度、锐度和整体力度。
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注重法治引领、强化制度创新的根本性变革。
总书记多次指出,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这一论断,鲜明定义了“改革”与“法治”的辩证关系,即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据,立法要主动适应改革发展需要。
【同期】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许安标
在改革进程中来完善法治,我们改革实践中有些制度、有些实践探索、有一些成功的经验上升到法律层面,那么就是完善法治。同时改革也要在法治的轨道上进行,这样就增强我们改革的这种权威性。
【解说词】
全面深化改革三年多来,制度设计、制度安排、制度完善、制度保障、制度衔接,始终是总书记论及改革时的“高频词”。而一大批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制度改革,正在为我国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夯实基础。
以制度创新来推动改革,更能越过事物的表象,击中改革的要害,抓住改革的根本;更能使改革态势跃出局部,延展到全局;更能使改革力度穿透表面,抵达矛盾汇聚的深处和利益交错的枢纽。
以制度创新来推动改革,更能体现国家长治久安的现实需要,有利于在改革的破与立之间,在此项改革与彼项改革之间,在改革与法治之间,构建起稳定的 11 / 18 连接体系。
在法治引领下的制度创新,极大地提升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制度含量,让改革中的“破”更有分量,让改革中的“立”更加稳固。
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既注重顶层设计也注重基层探索,既抓方案出台也抓效果落地,彰显着睿智严谨的改革理念与务实担当。
总书记曾反复强调,“无论改革推进到什么阶段,人民首创精神都不能忽视”。
全面深化改革,始终将“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二者有机结合。
俗话说,撼山易、治水难。曾经,“九龙治水、各管一段”。为破解分割管理这一老大难问题,近年来,我国多省市试点推行“河长制”,将河流水域由“河长们”分段管护、包片负责,河流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总结基层探索的成功经验,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二十八次会议正式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河长”,从此遍及全国。
【同期】经济学家 刘世锦
现在我们强调是要顶层设计,同时要有基层的实验,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相辅相成。作为顶层设计,我的理解就是解决两个问题,第一就是指方向,第二就是要划底线。方向搞清楚了、底线划清楚了,剩下就是到底一种什么样的体制机制是管用的,是符合实际的。这个还是要让我们各级地方政府、我们的企业、我们的人民群众大胆地去试。
【解说词】
全面深化改革改到深处,没有轻松愉快,没有现成答案,没有后退余地,没有徘徊理由。
/ 18
如今,“改革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要聚焦、聚神、聚力抓落实”……总书记的许多改革“金句”,人们早已耳熟能详。
针对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懒改、慢改、假改和不会改的现象,总书记多次指出,广大党员干部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必须要尽责担当,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做改革实干家;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是抓改革的关键,要亲自抓、带头干,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
中央深改领导小组也不断围绕建立全过程、高效率、可核实的改革落实机制,开展改革督察,抓好改革试点等工作作出部署。
“胜利不会向我走来,我必须自己走向胜利。”
美国诗人穆尔的这句话,常被总书记提及和引用。三年多来,高度重视顶层设计,充分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坚定不移抓改革举措的落准、落细、落实,已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鲜明特征。
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的宏大布局。“获得感”一词,诠释着改革永恒不变的价值底色。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中,“人民是改革的主体”这一论断,格外醒目。
许多国外媒体和政要也撰文写道:强调人民性,以人民为中心,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服务人民,这是习近平一以贯之的民本情怀。
【字幕】美国 2015年9月22日 西雅图市欢迎宴会上的演讲
【同期】总书记
上世纪60年代末,我才十几岁,就从北京到中国陕西延安市一个叫梁家河的小村子,我到那儿去当了农民,在那里度过了七年的时光。那时候我和乡亲们 13 / 18 都住在土窑洞里,睡的是土炕,乡亲们的生活十分的困苦,经常是几个月吃不到一块肉。我了解乡亲们最需要什么。
【字幕】陕西延安 梁家河村
【解说词】
七年的农村生活、七年的甘苦与共。那段与黄土高原的纯朴乡亲同吃、同住、同劳动的艰辛岁月,让习近平和当地百姓结下了深厚情谊,也使他更深切了解到什么是中国的农村、什么是百姓的喜怒哀乐、什么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他对人民的深情和对脚下这片土地的担当,已深深融入他的执政理念和人生追求中。
2017年新年前夕,人们透过电视屏幕,再一次感受到国家最高领袖那份深沉而温暖的牵挂。
【字幕】北京 2017年新年贺词
【同期】总书记
新年之际,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他们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能不能过好新年、过好春节。
【解说词】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透过这殷殷话语循此回望,从习近平就任总书记仅一个月,就冒雪赶赴河北阜平“看真贫、扶真贫”,到给独龙族乡亲复信嘱托“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从在湖南苗寨首次提出“精准扶贫”,到遍及大江南北的坚实足迹,带领几千万贫困人口整体脱贫的庄严承诺,正被中国共产党人以实际行动,赋予着最丰厚的内涵。
【同期】江西省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村民 彭水生
你是我们的好领导,那么远到我们这个穷山沟里来,这是我们全山沟的福气,14 / 18 是我们中国人的福气。你呀,不错嘞!好书记呀,我们代表这些群众大家一起都欢迎你。现在中央的政策好,对我们老百姓关心都很好!
【解说词】
焕发改革热情、投身改革实践、分享改革成果,人民始终是改革的主体。
全面深化改革因为紧紧扣住人民所愿,紧紧依靠人民智慧,而充满生机活力。
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又一次伟大觉醒。
正是这一伟大觉醒,孕育了她在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一个个伟大创造。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十八大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三中全会吹响全面深化改革集结号;从四中全会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到五中全会以新发展理念布局“十三五”,再到六中全会全面从严治党的新部署……一幕幕宏大布局渐次展开。
今天的神州大地,正发生着数不清的改变。亿万中华儿女的力量汇聚,延展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最为璀璨的特殊单元,笃定决绝,豪迈而清晰。
总书记曾经这样阐述:如果把全面深化改革比作建造大厦的话,头三年是夯基垒台、选材备料、立柱架梁的三年,这个重要的阶段性目标达到了,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就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放眼今日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各主要领域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已基本确立。
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经济的发展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
/ 18
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人民民主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
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中华民族复兴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关照百姓冷暖,提高、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和纪律检查体制改革,永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紧紧围绕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浓墨重彩,舒展画卷。健全产权保护制度,回应了亿万公众“有恒产者有恒心”的期待;全面二孩政策落地,促进了人口均衡发展;户籍制度改革,让更多人享有均等化的公共服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努力补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起了向“以药养医”的总攻;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龙头,教育改革力促均衡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时,海外舆论对中国确定的几百项改革任务曾不乏怀疑之声。如今,面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已基本确立的“四梁八柱”和一项项重大成果,他们纷纷作出这样的评价:“环顾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像当今中国这样,以一种说到做到、只争朝夕的方式推进改革”。
【字幕】
2014年,中央深改组确定的80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各方面共出台370个改革方案。
/ 18
2015年,中央深改组确定的101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各方面共出台415个改革方案。
2016年,中央深改组确定的97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各方面共出台419个改革方案。
2017年上半年,中央深改组已审议60多个重点改革文件。
【解说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已成为当今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它让全体中国人民受益,也为全球治理提供着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信心。
【同期】世界经济论坛主席 施瓦布
如今中国拥有强大的声音。为了世界经济可持续的、强劲的、包容性的增长,我们需要进行国际合作,而中国可以承担起引领性的角色。
【解说词】
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了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一个更加坚强有力的中国共产党,正稳健地领导着改革的恢弘进程。
【字幕】北京 2016年7月1日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
【同期】总书记
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在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总书记已亲自主持召开了36次中央深改领导小组会议,共审议、通过重点改革文件340多个。
/ 18
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循前人改革之伟业,立足今天,面向未来,始终在路上,永远在路上。
回首全面深化改革大幕开启后的1200多个日日夜夜,一个个熠熠生辉的瞬间,正在为梦想中国的改革征程注入无穷动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而今天的长征路,就是必须将改革进行到底!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实践。总书记基于对历史经验和现实挑战的深刻洞察,以战略思维谋全局,以辩证思维解矛盾,以法治思维图善治,以系统思维聚合力,以底线思维定边界,以创新思维增活力,以开放思维拓视野……这些新的改革思想,夯筑着一个国家治国理政的基石,并正在成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这些改革思想,塑造着一个更具实力、引领时代发展的社会主义中国,也开辟了中国改革开放道路的全新境界。
全面深化改革,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它透过一个个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回应了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改”“往哪儿改”“为谁改”“怎么改”“如何改到位”等时代关切,也深刻作答着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走好中国道路,如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一系列重大课题。
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强大动力,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路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擎改革旗帜,带领全体中华儿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历史的时空坐标里,谱写着最雄浑壮美、豪迈空前的时代乐章!
/ 18
第四篇:诗朗诵:诗人毛泽东
诗人毛泽东
你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的一行。常于马背沉思,便有战略家的目光。
战地黄花,如血残阳,成了最美的意象。
有时潇洒地抽烟,抬头望断南飞雁,宽阔的脑际却有大江流淌。雪天更善畅想,神思飞扬起来,飘成梅花漫天的北国风光。
轻易不吟诗,天安门城楼上只那一句,便成了世界的诗眼,嘹亮了东方!
长征是华夏大地上气吞山河的英雄壮举,也是人类历史上的唯一。每每重温毛泽东长征诗词,徜徉在平仄长短的字里行间,内心的感觉总能超越惨烈、苍凉和悲壮。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又何尝不是一种意境呢?
作为战略家兼诗人,无论环境和个人际遇如何,毛泽东总是敏锐地预见和捕捉光明。以创作于长征前的《清平乐·会昌》为例:当时,由于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排斥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在国民党军队第五次反革命大“围剿”中,中央红军严重受挫。后来毛泽东为自己作品作注时回忆到,当时形势危急,准备长征,心情郁闷。尽管如此,被“安排”在会昌调研的他仍然对革命事业抱定坚定的信念,在他眼中,不仅革命根据地“风景这边独好”,“更加郁郁葱葱”的远方同样孕育着希望,因此,他以跋涉者的豪迈,抒发着“踏遍青山人未老”的情怀。
而长征中的毛泽东的确在“踏遍青山”。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出发的毛泽东一路穿行在崇山峻岭之中。山,是对手,是朋友,也是诗人毛泽东的灵感之源。在差不多一年的时间里,他眼中之山、脚下之山、胸中之山,终而成为笔下之山: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三首以“山”为题的《十六字令》,没有具体写哪一座山,着意于对山的总体感觉。通篇不见一人,但处处皆人。山,成了宏大的喻体和象征物。不正是勇往直前的红军,成为中国革命赖以支撑的擎天巨柱吗?
为庆祝娄山关战斗胜利而作的《忆秦娥·娄山关》,是毛泽东的得意之笔。娄山关之战发生在二渡赤水、再占遵义的途中,是毛泽东沉寂三年重掌兵权后的重要一役。战斗于拂晓打响,经过反复冲锋、肉搏,直到傍晚才占领了娄山关关口。这时太阳还没有落山,战场也未及打扫,登上娄山关的毛泽东心情依然沉重:“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在毛泽东的视野中,茫茫山海和血红的落日形成强烈的刺激,似乎在警示:从会昌城外高峰到娄山之巅的“雄关漫道”,红军虽已跨过生死线,但前面的路也许更长、更险。然而,挫折和困难从来动摇不了毛泽东必胜的决心和信心,他已做好了“从头越”的心理准备。
经过雪山、草地,克服重重困难,长征出发一年后的1935年10月,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在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毛泽东沉浸在胜利的喜悦和喷薄而出的诗兴之中,《清平乐·六盘山》、《念奴娇·昆仑》和《七律·长征》呼之欲出。
六盘山是长征途中的最后一道天险。敌人布下重兵,妄图围歼长征红军于此。在毛泽东指挥下,红军避实击虚,歼灭阻截、尾追之敌,于10月7日翻越六盘山,化险为夷。“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望断南飞雁”的毛泽东此时在想什么呢?也许是眷恋着曾经“风景这边独好”的苏区根据地、牵挂着留在苏区坚持斗争的同志和战友;也许是在怀念那些倒在北上途中的烈士;也许是期待着依然在长征途中奋力前行的另外两支红军主力„„当然,毛泽东更加欣喜的是,“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他敏锐地预感到,六盘山是一座里程碑,突破了它,就意味着长征的胜利。于是迫不及待地发出了“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的追问。
当万里长征在那首著名的七律里得以全景式的再现时,我们分明觉得,长征并非因为在诗里获得了诗意,长征本身就是诗。再回首,山已不再那么凶险,巨龙一样的五条大岭不过是微波细浪,气势磅礴的乌蒙山脉更像是滚动的泥丸。金沙江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的感觉只是一种“暖”热,被敌人抽去桥板的大渡河上高悬的铁索,也仅仅有点“寒”意。连眼前岷山的千里风雪,也已变成让人欣喜的美景。虽只有56个字和一年的跨度,其真正的时空内涵却有着世界历史上最罕见的沉重和遥远。
单从字面看,《念奴娇·昆仑》和《沁园春·雪》并没有直接表现长征,但若离开长征背景解析文本或者不能透过文本体悟长征,未免肤浅。1935年9月,中央红军翻越岷山,作为南方人的毛泽东在山顶上极目四望,第一次看见了雪峰如海的世界,视觉乃至内心的震撼是不言而喻的。《念奴娇·昆仑》或许就是在此时此地获得的灵感。在对莽莽昆仑雄姿和功过的纵横评说中,毛泽东笔锋一转,直奔反帝国主义的宏大主题,他想象着把昆仑分而享之,为人类造福,让世界平等和谐、冷暖与共。被誉为旷古绝今之作的《沁园春·雪》,确因1936年2月的一场大雪而触发诗兴。然而,长征途中雪的印象太深刻了,常常积多年景物观察于笔端的毛泽东把此雪景与彼雪景融为一体,并且作为由头,极尽铺排渲染,而后由物及人,谈论古今,评说功过,并于篇末亮出点睛之笔:“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不是吗?今朝的红军,经历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才是历史真正的主人。
毛泽东长征诗词的价值首先在于给我们提供了以审美角度回眸长征的范例,有助于提升对长征历史事件本质精神的深刻认识和理性把握。让我们知道,长征不仅仅诞生英雄和悲壮,也诞生诗人和艺术。
然而,长征终归是一个历史事件,历史则意味着远去与消逝,更重要的是,毛泽东长征诗词给我们提供了深刻的现代启示。无论是微观个体还是宏观意义上的集体、民族或国家,总是处于“长征”或“新长征”之中,总是会遇到这样那样、可预见或不可预见的困难,在战略上,最需要的是乐观、豁达、大无畏的思维和态度,需要以超然、超现实的眼光看人生、看挫折,看潮起潮落和云卷云舒。这是一种生存、发展的智慧和生存、发展的美学。当然,这并不排斥把困难看得大些,把征途看得艰险些,把问题看得复杂些。恰恰是在战略与战术、现实性与超现实性乃至于审美性的结合上,毛泽东以他出神入化的军事指挥艺术和恢弘壮美的长征诗词为我们树立了典范。
第五篇:读《独领风骚—毛泽东心路解读》有感
独领风骚,传奇人生
——读《独领风骚—毛泽东心路解读》有感
他的传奇人生,在陈晋的笔下绽放。
陈晋笔下的他,脚步匆匆,四处寻觅。匆匆的行走,任重而道远。
肩负着民族与国家的使命,他五味遍尝。
就是他,一代伟人毛泽东,一路前行,终于走出别样人生,走出辽阔的一片天地。
读完从陈晋的对毛泽东的心路解读,我看到的,渲染在书页上的,灵动着的,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对一代伟人的崇敬,更多让人震撼的,是毛泽东的智慧,雄情和诗意。
人生的抉择
他的传奇从小就开始了。历史虽然不会求证于假设,但历史常常可以假设。如果没有毛泽东在人生岔路口的坚定抉择,有可能未来就没有一代伟人毛泽东。小小年纪的毛泽东,在1910年坚持外出求学,从他走出韶山的那一刻起,他的人生就开始发生了转变。“孩儿立志出山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是年仅17岁的毛泽东改写的叫月性的日本和尚的言志诗。夹在他父亲的帐簿中。仔细想一下,当今时代的我们,17岁还在父母和学校的温床中,享受先人为我们创造的幸福生活。有些孩子每日都在看日本动漫。这样一对比,17岁的毛泽东给我们带来的震撼就不止一星半点。那么他后来会有此番雄壮的事业那也不足为奇了。就像现在我们所说的:“有多少的付出,才会有多少的收获。”
奇士的青春
1915年9月,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的毛泽东,做了一件非常奇特的事。他根据“毛泽东”三个字的繁体笔画数,用“二十八画生”的名字,在长沙一些学校贴出了好几百字的征友启事。最后出现的愿意和他成为朋友的三人中其中一位就是“纵宇一郎”罗章龙。这时的毛泽东,总与罗章龙观览名胜古迹。我想,毛泽东后来留下的诗集中的诗之所以充盈着诗文意气。就是因为青春的心比天空更为广阔。是因为拥有比天空更广阔的期盼,追寻,想象和情感。青年毛泽东的志向也是远大奇特的。他说无论与天、与地、与人斗都是其乐无穷的。他还说“丈夫要一天下奇,即立奇志、交奇友、读奇书、创奇志。同学们都感叹毛泽东的行为,胆识,志向之奇。所以,就是这样的奇士毛泽东,吸引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成为了一群生活在浓烈的精神氛围中只讨论人的性质,中国的性质,世界,宇宙的青年。看看当今的我们,缺少的就是一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好奇心和求知心理。那种敢于提出疑问,为了某种问题争论不休的场景,对我们来说,已经太久违了。大部分的人都只沉溺在现有的书本知识中。所停留的也只在网络世界中。没有所少人愿意走遍千山万水,览大好河山,读千本好书。后来不久,25岁的毛泽东就从湖南师范学校毕业了。青春的聚散,犹如人生的云朵,这一朵云和那一朵云,尽管在时代之风的支使下分开,但各自都带着远大抱负。志之大笑,总是决定作为的大小。所以即便毕业之后他再也没有回到学校读书。但是学生时代的青春意气,豪情壮志。早已经成为毛泽东的心中最绚烂的一笔。
月亮下的爱情
初恋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人生最为珍贵,也是最富有诗意的情感经历。在爱情的世界里,垂柳下总是生长着如诗如画的花草。1918年,25岁的毛泽东第一次到北京萌发的爱情,也充满着诗情画意。他在北京爱上的是他老师的女儿杨开慧。在建党伟业的电影里面,我们也看到,毛泽东迎娶杨开慧的时候是没有任何大型的仪式的。没有花轿,没有嫁妆,甚至没有媒约之言。但是为了拥护革命的太阳,1927年8月下旬,毛泽东留下了杨开慧和三个孩子离开了。他们甚至不曾想过,这一月亮下的告别,竟成了永别。1930年湖南军阀把杨开慧抓了起来。当时军阀对杨开慧说,只要你宣布和毛泽东断绝关系,就可以放她一条生路。但是这位外表柔弱的女子却无比坚定的拒绝了这条生路。她就这样被敌人杀害了,只有29岁。甚至在临死前还所:“死不足惜,但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毛泽东在听到杨开慧的死讯时,引用诗经里的一句话:“开慧之死,百身莫赎。”即使后来毛泽东后来又再婚了三次,但是在他的心里,始终是忘却不了杨开慧。毛泽东三首爱情之歌的最强音符其中就有三首是写给杨开慧的,都寄情于月亮。“一钩残月向西流”,“照横塘半天残月”,“嫦娥舒广袖”。
月是恋人心,月是故人情,这些写给杨开慧的诗句里,我觉得毛泽东都为他的初恋,都抛撒了眼泪,留下了如月光般唏嘘寂寞的忧伤。月亮下的爱情,虽不圆满,但是那份情意,将永远笼罩在月辉之下。
战地黄花,雨后斜阳
在毛泽东后来的革命生活中,毛泽东也曾遇到过许多的困难。比如在秋收暴动之后,中央责怪他没有坚持攻打长沙,撤了他的政治局候补委员之职。离开井冈山后,红四军七大又落选。失去了前委书记之职。但是毛泽东虽然内心苦闷,却依旧保持乐观自信的心态。“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我觉得,在这里,毛泽东传达给我们的是战地人生分外美的深情礼赞。后来,在大柏地,红四军打了自离开井冈山第一个胜仗后。占领宁都,毛泽东来到了昔日的战场上,酝酿了这首《菩萨蛮—大柏地》。“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麾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我觉得,古人一般会到昔日的战场,都会感慨抱怨现实中的不平境遇,发出无奈惆怅的抱怨。可是毛泽东却用自己的诗情画意渲染了天空的五颜六色,誓要万丈长缨缚鲲鹏的毛泽东,早就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应对不是一马平川的人生道路。于是才会有战地黄花的人生观,雨后斜阳,彩虹划空的审美观。这才有了接下来,万里长征,解放战争的胜利。才有我们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鬓上秋白
晚年的毛泽东的内心是非常孤独的,也许是因为他已经被人民的浪潮和感谢推到了神一样的地位。几乎都没有人能够敢于和他在平等的位置上的交流。我想,毛泽东当时心中的那份寂寞,那份苦涩,该是多么的深沉。他想象着文化大革命这场运动能够改变现状。但是或许毛泽东晚年的想象有了一些滞涩。他晚年的吟唱有了一些错杂。才会做出错误的决策。但是我想,晚年的毛泽东是因为对中国的前途表现出来极大的忧虑,而自己已经时日不多,才会做出错误的抉择。
才会发出“业未竟,鬓先白,江山靠谁守?”这样的感慨。也许晚年的他之所以会孤独,是因为他的位置太高了。高处不胜寒,即使无限风景在险峰,但他的位置是在太过飘渺绝顶了。即使文化大革命就像列宁后来所说:“历史走错了房间”。但是,就毛泽东一生的成就而言,文化大革命并不能遮掩他生命的光辉。他始终是新中国的一轮红日,他的光辉笼罩全中国。
伟人谢幕
1976年,伟大的毛泽东与世长辞,躺在水晶棺内,可后人却永远瞻仰他。直至今日,社会发展,时势迁变。纵横数十载的英雄故事仍然没有被遗忘,引领历史的伟人风采完全没有失去光泽。毛泽东就这样沉睡在历史中,他的事迹会被我们一代一代的传唱。我觉得,读完了这一本书,我似乎读懂了中国的过去,并且加深了对现在和未来的理解。我读懂了我们今日少年需努力的原因,因为历史不会因为伟人谢幕而随风而去,滚滚向前的时代也不会凭空而来。我们在缅怀先人的同事,每个人都应该承起我们自己应有的责任,去推动中国的进步与发展!
一代伟人毛泽东,独领风骚数十载,但我相信:“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