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浸泡式孕育 阶段式主题
浸泡式孕育 阶段式主题
2010年“国十条”出台距今已经八年了,这个阶段应该是我国幼儿教育大发展的“黄金期”,最突出的特点是全社会对幼儿教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视了。各级政府明确了发展学前教育的职责和任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坚持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最大限度地给孩子们创造舒适、快乐、生动、有趣的学习生活环境,把幼儿园可能涉及的每一个角落都赋予一定的教育意义,形成自己的办园特色,我们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笔者想就我们的环境创设(以下简称“环创”)实践说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无奈的选择――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我们的幼儿园坐落在一个小学校园里,办园条件先天不足,困难不言而喻。把一所小学校园变成幼儿园,我们认为必须从环境创设着手。幼儿园首先得像个幼儿园,不能是小学校园,孩子们、家长们才能接受,这是我们多次开会讨论、研究达成的共同认识。选择环创立园、兴园,虽是无奈,实是必须。
古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陶冶人,这是先哲们早就有的定论。现代教育家陈鹤琴指出:“儿童教育要取得较大的效益,必须优化环境。”这个基本认识既符合我们的园所实际,又符合幼儿教育规律,也就是?f环创兴园是我们最好的选择。思路有了,路子对了,全园教职工也就有了干劲,有了热情,有了信心。酝酿选择阶段,我们深有体会,决策正确,是办好一所幼儿园、凝聚人心的关键环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是幼儿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为:环境创设是幼儿教育必须具备的一个“硬性”条件,没有环创的幼儿教育,肯定是不完整的教育。四面光墙,几张桌子,几十个凳子的“幼儿园”,应该随着教育的全面发展结束了。必须指出,环创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在环创实践中才能体会认识到:这种隐性教育的功效是课堂教育很难达到的。把孩子放在生动的环境里“浸泡”,这是我们在实践中探索的一种有效教育方式。
二、环创是一篇大文章,怎么写,关键靠自己
因地制宜是做好环创的原则。场地大小,室内室外;园所不同,做法不同。我们去重庆参观学习,看到重庆主城区的园所空间都很小,寸金寸土里办园,难度比我们大得多。精致、地尽其用是重庆幼儿园环创的突出特点。我们的校园空间和重庆相比太大了。在室外环创上,我们做得比较开阔。校内绿化,高杆树木较多,兼顾绿地面积合理;在功能分区上,尽量配套,满足幼儿活动发展的不同需求。做得“全”,是我们校园空间充裕的优势特点。室内环创,我们基本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公共区域的廊道、楼梯,按设计内容,给孩子提供科技、人文、传统文化、民俗、成语故事等方面的实物组合、标本创意、形象搭建等,对所有区块都赋予一定的教育意义。墙面重点是通过挂、吊、粘等手工工艺,装饰、美化空间,附加教育意义。二是室内区域环创,以游戏为原则,分区设置,每个班级最少五个区块,加室内空间组合,创出班级特色。诸如青花系列、黏土手工、海洋板块等,深受孩子们欢迎,赢得了家长的高度评价。
环创如何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的出发点是“浸泡孕育”,就是让孩子始终处在预设的特定环境里、氛围中,熏陶他,影响他,时间长了,潜移默化,水滴石穿,“浸泡”的效果就有了,孩子们收获的都是好习惯、好行为、好意识。我们的策略是“阶段式”主题。任何地方的环创,都不能一成不变,必须根据总体设想,不断更新。我们强调“预设”,就是“主题”先行,选好主题做预设。孩子是一张白纸,我们在他们的心灵上、意识里画最美的图画,播种最美的种子。“正能量”“美能量”包围着孩子们,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环创是一篇大文章,就是说环创的内涵太丰富了,在幼儿园里,我们可以为孩子提供的环创空间是千变万化的,在环创的基础上做出园本课程,形成本园的教育特色。在环创实践中,我们亲身体会到,越做越想做,越做越有思路,越做越对幼儿园有感情,越做越和孩子们亲近,越做越和家长们融洽。环创兴园适合绝大多数幼儿园。只要你把环创做到孩子、家长的心里,你的幼儿园就成功了。
三、环创是一项集智力、能力于一体的综合工程,看着赏心悦目,做起来费心费力
不管是新开园还是改造园,真想做好环创,绝对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首先选择是特色,其次是总体设计,三是具体施工。任何一个方面,都能把你逼疯。必须指出,装修绝对不是环创,最多算是主体工程的后期工程,它跟幼儿园环创不能混为一谈。
六年多来,我园全体教职员工和班子成员,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幼儿园的四期环创做出了自己的特色,取得了初步成效。物质环境相对于精神环境可能要容易一些,我们已经观察到,环境创设已经对幼儿的感知、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动手能力起到了极大的积极影响,对幼儿的认知、智力和社会性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做好环创,从预设到实施,再到效果检测,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譬如收集材料,就涉及到形状、大小、材质、性质、色彩、储存、保管等,后期的去污、加工、整形、着色、立竖、悬吊、粘贴等,工序、工艺繁杂,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会带来整体效果的遗憾。我说的是“做好”,如果是一般要求,可能不需要费那么大的劲。我园很多老师,为了追求环创的完美,带着自己孩子做到凌晨一点不离园;有的一家人全上,老公、父母都来帮着干。只有爱孩子的幼师才会有这样的事业心、责任感。在环创实践中,我们真正地看到了“爱自己的孩子,也爱别人的孩子”的伟大幼师!我们为拥有这样的幼师队伍而骄傲!
尽管我们的环创兴园实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困难需要解决,但我们一定会奋力前行,我们会用自己的探索实践不断地丰富幼儿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2017年8月,我园的环创课题“有效的环境创设对幼儿成长的影响因素研究”已经被立为市级课题,2017年9月开题,现已经做到中段。我们相信,坚持初心,必有始终。
第二篇:语文资料:崔鸾老师的阶段式学习方案
崔鸾老师的“阶段式”学习方案
——摘录至《都市快报》2014年2月
一年级:
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能将课内阅读产生的兴趣延伸到课外阅读中。了解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能准确说出句子的完整成分。能够按照一定顺序观察多幅图,并能按照观察顺序写简单的句子,学会儿童诗。
二年级:
掌握部分常用词语的构词方式,巩固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敢于大胆自由表达,联系生活实际,写出简短通顺的语言。
三年级:
学会写总分段式、概括具体段式、顺承段式、因果段式,学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学会写想象文,逐步形成素材积累的习惯和能力。
四年级:
掌握五种表达方式,了解文章的不同写作手法,并能进行辨析;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事情,在叙事中突出重点;学会选择材料。
五年级:
了解说明文的六种说明方法等;学习做题思路和规范答题的方法。学会用过渡、照应、叙述描写结合的方法写游记;学会写演讲稿以及材料作文的基本方法。六年级:
会使用侧面描写、环境烘托的手法描写人物,会用点面结合的方式描写众多人物;掌握基本的说明方法,会写调查报告、建议书等。
第三篇:主题式家长会
主题式家长会
如何帮助孩子做好入小学准备
各位家长:大家好!
首先,感谢大家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参加今天的家长会,今天的家长会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先请家长集中在这里,由我代表大班的老师来讲一讲如何帮助孩子做好入小学准备的问题,第二部分请家长回到自己教室,听班级老师讲一讲本学期的教育目标和需要配合的工作。
临近毕业,经常会碰到家长们问:“我们的孩子整天想着玩,怎么办?”还有的家长会问:“我的孩子学习没有长性,怎么办?……” 家长们一方面对自己的子女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一方面对孩子即将入小学又无所适从,往往为子女入学投入相当可观的精力和财力,结果却事与愿违,所以,这时和家长们一起探讨如何帮助孩子做好入小学前的准备,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下面,我从两大方面来谈一谈这个问题。
第一方面,我觉得入小学学习是幼儿生活中的一个重大的转折。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幼儿园和小学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表现出了很大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4各方面:
1、学习任务不同。
2、生活制度不同。
3、师生关系不同。
4、同学关系不同。
第一点,学习任务不同在什么地方呢?
幼儿园比较注重于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教与养的双重认务。孩子在幼儿园中主要是学会一定的生活技能,知识的学习则注重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进行智力训练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知识的掌握要求不高。因此,幼儿的学习常常渗透在各种感兴趣的生动形象的活动之中,孩子不会感到压抑、厌倦、紧张。比如:生活技能的培养,要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很重要,我以前带过的班级中,有个家长不重视这个问题,妈妈晚上打麻将晚了,第二天要么迟到,要么不来了,还有下雨天是不来幼儿园的。孩子经常迟到,以致于来不及吃早饭,经常胃疼。还有的家长由于工作的关系,上一天班休息一天,休息天会睡得晚一些,送孩子上幼儿园也经常会迟到。这些家长认为,现在迟到没什么关系,只要上小学不迟到就可以了,同样,学习习惯也不是几天就能养成的,也是日积月累的结果。无论什么事,不要等到了时间再说,也不要指望等到了时间自然会好的,就象机会是人人平等的,只不过就看你准备好了没有,如果准备好了,你就会抓住机会,如果你没准备好,即使它来到你的身边,也会悄悄地溜走一样。在这里,我要举一个“孟母三迁”的例子,不知家长们是否能引以为鉴?孟子的母亲为了孩子能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三次搬家,最后,在专门培养宫廷礼仪的官府学院旁边居住,古代的家长就那么重视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何况我们现在的家长呢?如果你的孩子生活技能还没有培养好,穿衣、吃饭到现在还要家长包办,那么,到了小学,肯定就适应不了小学的生活。因为你经常迟到,流动红旗就会被别的班级拿走,同学就会因此而责怪你。还有吃饭的问题,平时在家大人喂的话,到了小学吃饭肯定很慢,下午要上课了,人家都已经做好上厕所或者休息的准备,而你却饭还没有吃好,下午第一节课又要开始了,长此以往,他会有自卑感。所以,不要小看生活技能的培养。
还有,幼儿园的学习注重兴趣的激发。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幼儿学习起来就比较专注。一般我们在教孩子绘画前会运用一些谜语,或者小故事来吸引孩子。比如;画小兔子的时候,会用猜谜语的形式导入主题,先进行提问:“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小动物,你们猜猜是谁?听仔细了,红眼睛,长耳朵,短尾巴,走起路来一蹦又一跳,爱吃青菜和萝卜。小朋友猜出来后情绪比较高,那么,这时老师再拿出范例,请小朋友观察,小白兔的头,身体是什么形状的,那么根据形状进行画画,幼儿就比较容易掌握。同样是小白兔的活动,我们会根据不同的年龄制定不同的要求,小班我们以涂色为主,学习画基本的线条、各种几何图形的技能,中班要求幼儿根据图形进行组合,学习深浅颜色的搭配,大班要求孩子会根据故事情节画故事画。因为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够完善,他们非常愿意借助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由于我们安排的活动是由浅入深的,形式又是具体形象的,所以幼儿是比较感兴趣的。而小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责任,他们必须系统的掌握自然的和社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无论是感兴趣的还是不感兴趣的内容都要学习,这些都会增加小学生的压力,就会引起孩子情绪上的紧张。
第二点,生活制度上有什么不同呢?
幼儿园的各项活动是动静交替的,每天上课时间不超过1小时,其他时间以游戏为主,并且有2个小时的午睡,从时间的安排上可以看出幼儿园的生活是十分轻松的,小学生呢?他们是以上课为主,课间休息和游戏时间很短,午睡得不到保证。幼儿园在对幼儿的吃穿睡等方面是照顾得比较周到的,比如:从小班开始,无论是运动还是午睡,我们都要求孩子自己穿脱衣服,在运动中,孩子肚子露出来了,老师会提醒他们把肚子保护好,嘴巴干了,老师会提醒他们去喝水。而小学则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幼儿园的活动室一般布置得颜色比较鲜艳,桌椅可以移动,有玩具柜,自然角,图书架等可供幼儿娱乐活动,小学低年级的教室大多数只有桌椅,座位固定,对孩子缺乏吸引力。
第三点:师生关系有哪些不同呢?
在幼儿园,孩子们往往把老师看成是妈妈、阿姨、外婆,老师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活动、游戏、散步,师生之间容易形成亲密的关系。在小学,教师的精力主要放在教学上,重视完成各科教学大纲,注意教材进度,作业批改,以及课堂纪律,对学生生活的关心相对较少。
第四点:同学关系不同在什么地方呢?
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之间的关系比较单纯,松散,基本上是游戏玩伴,有时发生小摩擦会来告诉老师,刚刚转身却又一起玩了起来,也没有竞争的意识。进入小学则不然,同学之间的关系开始有点复杂了,但起决定因素的有两点:一是学习成绩,二是活动能力。一般来说,学习好,能力强的小朋友,在班级中具有一定的号召力,但在优秀学生中,往往会展开竞争。并且常常会产生嫉妒的情绪。
由此可见,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很可能会出现一些不适应,如:对学习感到紧张,学习负担加重,睡眠不足成了一年级小学生遇到的又一个尖锐的矛盾,久而久之,人消瘦了,体重减轻了,性格也由活泼变得沉默,有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或接受能力较慢,以至于跟不上集体生活的节奏,也就会感到自己不如别人,产生自卑的心理,影响正常的学习。因此,家长们一定要在入学前的一段时间里,帮助孩子做好入小学准备。
第二方面我要讲的是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做好入小学的准备呢? 下面从五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
1、帮助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心理准备。
一般来说,儿童到了入学的年龄都盼望上小学读书,期待着戴绿领巾,红领巾,有的孩子还向往过节一样盼望上小学,上学以后,如果感到心情愉快,学习轻松,这样的孩子就能很快适应小学生活。
生活中不乏有这样的例子:孩子还在幼儿园的时候家长常常对他说:“现在让你多玩玩,以后上小学就没时间玩了。”这样,在孩子的心理上会形成上学很苦的想法,也有的孩子目睹邻居家的孩子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而受到父母的责难,如果家长不积极疏导,孩子就会流露出畏惧上学的紧张情绪。
比如: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会开展一些培养孩子自信心,增强责任感的活动,如开学安排的大带小的活动,中班的时候经常会把弟弟妹妹弄丢,到了大班这种现象就不会出现,在玩海洋球时,看着大班哥哥姐姐帮弟弟妹妹穿脱鞋子,他们觉得自己真的长大了。还有大班每年在六月份都要开展“我要上小学”的主题活动,与小学老师联系参观小学的事宜,观看小学生升旗仪式,看小学生上课,初步了解小学生生活,模拟做小学生,整理学习用品,还要每天背书包上幼儿园,这些都是为孩子入小学作的心理准备。
2、如何帮助孩子做好入小学的物质准备呢?
孩子上学了,家长们一定会为孩子选购图案美丽,富有童趣的书包,文具盒及必须的学习用品,这不仅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并且能让孩子意识到自己长大了,是一名小学生了肩负着努力学习的责任。良好的学习愿望与适度的物质条件相结合,可以增加孩子对学习的责任感
第四篇:主题式教学案例
走进童诗,感受诗歌的魅力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主题式教学案例
城关镇刘湾小学 王宝珍
童诗文本是学生最好的语言启蒙教材;童诗教学是学生最好的思维发展的捷径;童诗创作是学生最好的语言实践活动。把童诗引入小学语文课堂不仅可以使语文课堂变得有趣、生动,充满诗情画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种语言的积累,文化的积淀,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思想情感等,更重要的是诗是人类言的升华、智慧与精神的结晶。本文仅以《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为课例,带孩子们去感受诗,想象诗,吟诗诵诗作诗,感受诗歌的魅力。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
1、教案背景:
面向学生:小学二年级学生 学科:语文 教学时数:一课时
2、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儿童诗,作者以优美的语言和流畅的音韵,娓娓的向我们述说着雷锋叔叔的感人事迹,轻轻地拨动着我们的心弦。雷锋的名字经常被人们挂在嘴边,我们都拾到雷锋是一名解放军战士,是一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解放军战士。雷锋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我们的身边还是有无数的活雷锋,读完这首诗歌,我们会明白,人们寻找雷锋、呼唤雷锋,其实就是寻找雷锋精神,呼唤我们要向雷锋同志学习。学习课文,是让学生在感情的朗读中去触摸昨天雷锋的足迹,去寻找今天的活雷锋,去沿着雷锋的足迹,伸出热情的双手,捧出春天般的爱心。
3、教学方法:
本文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为了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我把读、想象、演贯穿全文的教学中。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演中体会,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感受雷锋的助人为乐的精神。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4、教学目标:
(1)知识: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情感: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
5、教学重点:
认识课文中的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读表达对雷锋叔叔的崇敬之情。并读出诗歌的节奏感。
6、教学难点:
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并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运用。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表达对雷锋叔叔的敬爱之情。
7、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收集雷锋的资料
教师:《学习雷锋好榜样》磁带、课外书《雷锋的故事》 学生:生字卡片、课前搜集的雷锋资料。
(二)、教学过程设计
1、走近雷锋,了解雷锋。
(1)播放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电影《雷锋》片断 板书:6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2、自主发现,合作诵读。(1)初读诗歌,了解体裁。(2)再读课文,理解内容。(3)小组朗读,读出诗情。
3、自主表达,深悟诗情。(1)自主朗读,表达收获。(2)教师范读,感受人物形象。
4、补充故事,深化认识。
你还知道哪些雷锋的故事?能讲给大家听吗?
5、内化拓展,情感升华。
(1)听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并学唱。(2)我们要学习雷锋叔叔的哪些方面?
二、教学实施过程与反思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是写的前提,也是最直接简单又是最有效的方法。读诗是一种语言的凝集,古人也就是在不断的读、背中理解其含义并为我所用,创作了无数精华之作的。我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按照这样的设计思路进了课堂。一节课下来,觉得诗歌短短的。孩子们读的也很整齐,很流利。对课文内容也有了详细的了解。可我总觉的,这不是一节诗歌的学习课,课堂上没有诗歌的韵味,缺少了诗歌的灵气,学完了课文,孩子们对诗歌的了解还很肤浅。于是我又拿起《课程标准》,拿起《教学论坛》;反复钻研教材之后对教学方法和思路进行了调整,重新进入课堂,执教如下
<教学实录> <一>、走近雷锋,了解雷锋。
1、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歌曲吗?(放课件:《学习雷锋好榜样》歌曲)你们知道为什么把雷锋当成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吗?(读读课文后面的小资料《我知道》)
2、雷锋叔叔已经离开我们了,我们到哪里寻找他呢?(板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认识生字:雷、锋
【反思】
设计时,我给大家提供了3月5日纪念日、革命家微冷夫同志的题词等内容,看似丰富没实际上学生觉得很遥远,很生疏,丝毫不起为下文学习的奠基作用。而后边的交流雷锋资料也都是雷锋做好事,助人为乐这些方面的泛泛而谈,花费大量的时间,收效颇低。作调整后吗,由学生喜爱的音乐入手,直接从学生的感官入手介入新课的学习,把雷锋的榜样作用直接展现给孩子们,直入正题,低时高效。
<二>、自主发现,合作诵读。
1、初读诗歌,了解体裁
师: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认真读一读,仔细比一比,看看本科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
生:我发现这篇课文每一句话都单独成为一行!生:我发现几个句子排列在一起就成为一段(节)!
生:我发现这一课跟以往的课文有不同的地方,他们中间有空行。师:空行分开的地方,前边是一个小节,后边是一个小节。生:我发现这些句子很好读。
师:那你在比较一下每行最后一个字的读音,有什么发现? 生:小溪、足迹、哪里、这里、汗滴……他们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是字母i.师: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押韵”。押韵的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音乐感是不是?
生:我发现文中有些句子很相似„„
师:你们真是细心的孩子。像这样的一句话写一行,几句话为一个小节,每句话基本上押韵的文章,我们叫他“诗歌”。你们喜欢读诗歌吗?那么,这首诗歌究竟告诉大家一些什么事情,相信大家再去细细地读一读,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反思】:
这一环节在设计时,学生一个个交流完自己跌发现后,我们有针4 对重点进行强调和介绍,忽略了诗歌在表达形式上的特征,导致诗歌这个概念在孩子们头脑中印象不够深刻。调整后,我突出强调了诗歌“改段为节,单句成行,句尾押韵,结构相似”这些特点,让学生很快了解像这样的文本可以称为“诗歌”,印象深刻。
2、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学生再次读文,用笔画出诗歌里讲到的事情。)生:我读懂了作者在四处寻找雷锋的足迹。生:我读懂了雷锋叔叔在下雨天送迷路的孩子回家。生:我读懂了雷锋叔叔背着年迈的老大娘很累。
生:我们找到了雷锋叔叔,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3、引导朗读,读出诗情
师:第一小节里为什么用两个“你在哪里?”你觉得这李英爱怎么读?(读出着急的语气)
师:第二小节朗读中,“蒙蒙、泥泞、足迹”你想怎么朗读? 学生练习朗读,并说出感受
师:第四小节中,你为啥把“背着、踏着“读的那么重呢? 生:因为雷锋叔叔背着大娘,路上有很多荆棘,他很累,洒下了许多汗滴,所以要读得慢,读的重。
师:最后一个小节中,为啥又把“四处“读的那么慢那么重呢? 生:四处就是到处,我们找了很多地方很多地方,找到了很多雷锋叔叔,所以要这样读。
师:随后一句话你想怎么读呢?
生:我要读的很高兴。因为我们找到了雷锋,我们知道了“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师:我们班上有没有需要献出爱心的时候呀?你们在我们班里找到活雷锋了吗?在社区里,你找到活雷锋了吗?在生活中,你找到活 5 雷锋了吗?快来夸夸他们吧!
生:讨论交流并汇报,【反思】
这个环节在设计的时候,我采取了分小组朗读,学生在小组内反复朗读,读的很流利,课时没有细细品味语句中包含的情感,华而不实。调整之后,我从学生的朗读入手,引导他们抓住关键的字词,体会其中的含义,再用朗读表达出来。既读出了内容,也读出了情感,还感受到诗歌的节奏美、韵味美。
4、自主表达,深悟诗情。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默读全诗,找一找自己最喜欢的小节,然后高声朗读几遍,想一想你要用怎样的方式跟同学们交流,可以同伴合作。
(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形式交流感受。)学生交流阅读感受:
生:我喜欢第一小节,我想用朗诵的方式给大家汇报我的感受!(诵读第一小节)
生:我喜欢第二小节,我想给大家讲故事来汇报我们的阅读收获!(声情并茂地讲了雷锋送迷路孩子的故事。)
生:我喜欢第四小节,我画了一张画来汇报我的阅读感受。生:我喜欢第五小节,我先给大家朗诵这一小节,再给大家讲一则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
[反思] 这个环节在设计时,我分为第三个大环节单独处理了。但是同样是朗读,感悟、表达的环节,我认为还是整合在一起比较科学。而且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在上个环节学生充分的朗读之后,让他们在意自己最喜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朗读感悟,不6 仅形式多样,而且收获颇多。
<三>、补充故事,深化认识。
师:雷锋叔叔做了那么多的好事,在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点学生读课后“我知道”)
师:在学习课文前我布置大家摘抄雷锋的日记和故事,下面请大家分组比一比,展示展示你找到的内容,看哪个组的同学找到的故事和日记最精彩!我们现在来开展“雷锋叔叔知多少”交流活动。
(各小组分别派出代表上台讲故事或读雷锋日记。)评出最佳演讲者和最佳小故事。
【反思】
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要深化学生对雷锋这一英雄人物的认识,光靠课文中原有的内容或教师的说教,是远远不够的。针对低年级儿童喜欢听故事的特点,让孩子们自己讲故事,识英雄。
<四>、内化拓展,情感升华。
1、孩子们,雷锋叔叔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永在,我们不光要学习他助人为乐的精神,还可以学习他的哪些方面?
2、再说一说我们身边的雷锋或自己准备以怎样的实际行动向雷锋叔叔学习。
3、播放《学习雷锋好榜样》歌曲,让学生跟着唱一唱。【反思】
(由于有了前面的对雷锋叔叔的充分认识、对课文的深度理解,学生都乐于把自己知道的身边的雷锋或自己的真实想法跟大家交流。最后在《学习雷锋好榜样》歌曲的跟唱中结束本课的学习,学生)
【全课反思】:
在对诗歌体裁的初步接触中,我抓住了读一读、比一比、想一想、7 说一说这条思路,让学生自己去朗读、比较、发现、交流,教室最后进行总结,把诗歌的特点简洁清晰地展现给学生。不仅是学生喜闻乐见,而且初步感受到诗歌语言的魅力、内容的感染力、情感的深沉美。
但是课后我还有很多思考:
本课的学习,我只是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了诗歌的魅力,尽情了情感的熏陶和感染,透过文本去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
如果把诗歌教学延伸到实践活动中去,继续加深、加强学生对诗歌的学习,搭建起一座从读到写的桥梁,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模仿创作、实验创作,更深一步感知诗歌的魅力,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美,用自己的小手表达对美的欣赏和追求,不是更好吗?经过进一步的思考我对教学设计做了改进如下:
三、教学改进设计
1、走近雷锋,了解雷锋。(1)播放电影《雷锋》片断(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板书课题:6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2、自主发现,合作诵读。(1)初读诗歌,了解体裁。(2)再读课文,理解内容。(3)小组朗读,读出诗情。
3、补充故事,深化认识。
你还知道哪些雷锋的故事?能讲给大家听吗?
4、交流雷锋资料,拓宽学生思维
(1)大屏出示学生搜集的雷锋资料,从雷锋爱学习、珍惜时间、热心助人、勤俭节约、无私奉献、关爱他人等方面进行交流。
5、课外延伸,学习创作。(1)校园内、社区中、生活中你发现活雷锋了吗?(2)仿写课文,学习创作诗歌。
6、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听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并学唱。(2)我们要学习雷锋叔叔的哪些方面? 四、二次实施过程
五、再次反思、存疑、困惑过程
第五篇:主题式研讨通讯稿
展现青春风采—记语文学科主题式研讨活动
为积极创设教师的成长平台,展青年教师风采,扬青年教师特色,促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加强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学校开展了一年一度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
通过这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可以欣喜地看到我校青年教师正在教学研究的沃土上耕耘,如一轮闪烁光芒的朝阳,在新课改的云天中喷薄欲出。
本次学科主题式研讨活动,学科带头人杨老师就语文学科参加教学大比武活动的情况,从上课、听课、备课、说课、反思、课件这六个方面作了详细的总结。首先杨老师对本次比赛教师们的付出表示肯定。其次,杨老师结合说课和教学反思进行有效性地指导,给予青年教师很大的帮助。引导青年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艺,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
随后,杨老师又对“教学比武”提出了详尽而细致的建议,主要围绕“课前准备、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评价及教态”这六个方面展开。尤其在教学方法选择方面,杨老师向我们青年教师传授经验,提出“问题让学生提,疑惑让学生解,思路让学生悟,方法让学生找,错误让学生听,规律让学生理”。这一精辟的教学理念,形成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尊重个性、体验成功的课堂教学局面。
这次活动,为青年教师提供了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平台,同时也使每位青年教师对自己有了全新的认识,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此活动的开展,让青年教师们懂得:传承五四精神,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师德、丰富的知识、高尚的人格、高雅的情操,勇敢地承担起教书育人的历史重任。青年教师的风采在课堂,青年教师的责任在课堂,青年教师的成熟在课堂。相信,今后所有年轻教师一定会怀揣崇高的理想、充满奋斗激情,更好地传承五四精神,更好地秀出青春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