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混凝土行业运行现状及“十三五”发展趋势展望
混凝土行业运行现状及“十三五”发展趋势展望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调整逐渐深入以及供给侧改革的加码,水泥等基础建材行业首当其冲,2015年全国水泥需求出现下降走势,官方统计的规模以上企业的商品混凝土产量同比仍有2.14%的增长,其他渠道统计的整体预拌混凝土产量均出现明显下滑。2016年以来,尽管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延续下降走势,但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投资增速出现明显回复,混凝土的需求也因此得到明显提升。
一、混凝土行业经济运行现状
1.1需求端:基建与房地产投资加速,有力拉动混凝土需求
2016年前三个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7万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较去年同期下滑2.1个百分点,较去年全年下滑1.7个百分点;其中与拉动混凝土需求有关的建筑安装工程完成30万亿元,同比增长9.7%,增速较去年同期下滑2个百分点,较去年全年下滑1.6个百分点。
图1:2016年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及与历史情况比较(万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尽管整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呈现下滑态势,但从拉动混凝土需求的细分行业来看,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两大重点需求终端投资增速与去年相比却出现上升走势。前三季度基础设施建设中占比47%左右的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同比增长23.6%,增速较去年同期上涨3.6个百分点;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近30%的道路运输业前三季度投资同比增长15%,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3个百分点,较去年全年下降1.7个百分点;另外占比较大的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速明显上涨,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速略有下滑。
图2:2016年前三季度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长情况(万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在2015年下半年全国房地产销售市场逐渐升温,今年更是出现火爆行情,在去库存及火热销售行情的双面刺激下房地产投资升温,前三季度投资增速为5.8%,较去年同期上涨3.2个百分点;新开工面积在去年持续负增长的情况下呈现快速上涨局面,上半年累计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长近15%,后期开始回落,前三季度降至6.8%。
图3:2016年前三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情况(万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房地产投资升温和基建投资的较快增长是保障混凝土需求增长的重要支撑,在商品混凝土消耗量增长的同时,混凝土电杆、混凝土预制桩等制品产量也出现明显上升,较去年全年增长率有明显好转。
1.2供给端:产量增速上涨,价格低位回升
2015年,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官方统计商品混凝土产量16.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跌至2.14%;其他统计渠道统计的整体预拌混凝土产量不一,且走势也出现差异:中国建
18.1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37%;中国散装水泥推广发展协会统计数据为18.34亿立方米,同比减少7.7%;中国混凝土网的统计数据是22.23亿立方米,同比减少6.24%。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官方数据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商品混凝土产量为12.7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6%,增速较去年全年有所回升。
图4:商品混凝土产量及增速走势(万立方米,%)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
从市场行情来看,上半年价格与去年和前年同期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下半年开始混凝土原材料端出现了大幅价格上涨,从而带动商混价格跟随上涨,8月份开始突破去年同期水平。
图5:商品混凝土价格走势(C30,元/立方米)
数据来源:中国水泥网
下半年以来,水泥价格全国大面积大幅上涨,砂石骨料价格也出现大幅上涨,部分地区也相应出台了混凝土指导价格或最低限价,从各省市涨价情况来看,部分省市如河南、山西因环保问题因搅拌站停工价格大幅上涨,金隅、冀东重组后大幅调高京津冀区域水泥售价混凝土价格相应明显提升,有一些地区如贵州、江西、河北等地水泥价格的大幅上涨并未传导至商混端。
9.21货运新政出台后,运费大涨,这将直接对混凝土终端客户产生影响,提供运输服务的混凝土生产企业在运输成本增加后必然也将降成本转嫁至商品价格。
从行业盈利情况来看,1-8月份,整个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主营业务收入7254.4亿元,同比增长6%;实现利润总额384.5亿元,同比增长6.5%;行业整体应收账款较去年同期上涨7.5%,8月末应收账款净额为2734.2亿元。
二、行业热点事件点评及痛点、难点剖析
2016年以来,混凝土行业及上下游相关行业内出现了很多热点事件,对混凝土行业影响重大,行业存在一些老生常谈的痛点与难点,同时也出现了新的挑战。
热点事件1:水泥企业联合大幅、多轮涨价,混凝土行业成本压力大增
2016年春节淡季之后水泥价格并未像前两年一样继续疲软下行,而是触底反弹开始了上涨行情,此轮上涨维持了两个月,是需求快速上涨、前期错峰生产停窑多轮因素叠加导致;随着后续需求的释放速度有所放缓,水泥价格出现回落,然而从5月份国务院办公厅34号文出台后,各地组织开展了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动员大会,于是统一限产提价成为重要且普遍的手段迅速传遍全国,价格一轮又一轮大幅上涨,令混凝土企业措手不及,成本压力大增。
事件点评:水泥价格的大幅上涨一方面是价格低谷反弹,显示了水泥企业较高的议价地位;另一方面也显示出集中度较高的行业可以有较快、较好的反应能力去应对突发事件,或一致响应涨价“号召”。混凝土行业集中度偏低,混凝土企业作为议价能力较弱且的一方,应对水泥企业的大幅涨价最终仍是无可奈何。有地方协会指导混凝土企业进行相关法律追究,但水泥企业端则认为混凝土企业抵抗的方向不正确。混凝土作为原材料--建筑的中间环节已成为“弱势群体”,在长远来看混凝土企业需要努力改变自身的行业地位,而迫在眉睫的是如何尽快化解成本端价格的不断上涨带来的压力。
热点事件2:环保严查,一些地区现搅拌站“强拆”
每年媒体都有混凝土搅拌站遭遇关停的报道出现,一方面是无资质企业关停,另一方面是环保不达标企业进行整改、处罚,今年出现的河南省混凝土搅拌站“强拆”、大面积关停的情况却是不多见。7月下半月中央环保督查巡视组进驻河南,于是迎来了河南史上最严环保月,90%的商混站停产,郑州中牟县商混站强拆力度最大,原因是无资质经营、环保不过关。郑州市对有资质的混凝土搅拌站开展全面验收,验收一个复工一个,不达标的坚决不允
土地许可证、生产许可证、企业营业执照等证件不全的列入首批强拆项目。
事件点评:河南省此次环保督查影响之大、涉及面之广可以说是史无前例,并且在环保的大旗下揭露了众多无资质、证件不全的搅拌站。混凝土行业进入门槛低,对于资质是否取消业内仍有很多不同看法,然而在资质作为一个经营前提仍无法保障的现状下,资质是否取消是否需要与进入门槛的重新设置并行考虑?在未来中国社会发展中环保因素将引起越来越高的重视,企业经营的外部成本也将逐步内部化,但愿这次河南的环保严查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其他地区的混凝土企业需要尽快自查自省!
热点事件3:装配式建筑占比30%,是否会对商混企业有冲击?
2016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发展新型建造方式: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减少建筑垃圾和扬尘污染,缩短建造工期,提升工程质量。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积极稳妥推广钢结构建筑;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倡导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
国务院办公厅9月份再次发布《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提出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重点推进地区,常住人口超过300万的其他城市为积极推进地区,其余城市为鼓励推进地区,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等装配式建筑。此举对于预制混凝土行业是一大利好,而对预拌混凝土行业却似乎有不小的冲击。
事件点评:装配式建筑、建筑部品化、住宅产业化,这些相似的概念似乎都是建筑领域的改革与进步,而作为建筑材料提供方的预制混凝土与预拌混凝土行业则需要紧跟需求终端的变化,不仅有可能要改变自己的产品,还有可能要改变自己的经营模式与经营范围。国家大力推动装配式建筑,各地也都出台了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相关政策和鼓励标准,在建筑业变革风起云涌的同时,预拌混凝土行业看着这种变化也忧心忡忡。如果建筑端建筑型式发生变化,预拌混凝土企业未来的终端客户是否将发生巨变?有条件的混凝土企业是否也继续考虑产品链的延伸?一系列问题有可能彻底颠覆当前的混凝土行业格局。然而建筑领域对于当前涌现的装配式建筑热潮也有一些冷思考,从技术到市场似乎仍有一些不适合大力推广的理由。但是混凝土企业需要看到建筑端的改革动向,进而思考自身的发展方向。
热点事件4:暴雨倒逼“海绵城市”加速推进
2015年8月和10月,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发布了《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顶层设计上支持地下管廊和海绵城市的建设。城市内涝反复发作刺激“海绵城市”建设加速,2016年南方湖北、福建、江苏、浙江、上海等地普降大于,部分地区内涝严重,成了名副其实的“泽国”。武汉作为第一批海绵城市试点,将“海绵城市”这一话题再次推上了风口浪尖。
事件点评:海绵城市与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在城市功能出现较多问题的时候越来越受到重视,今年3月份住建部印发了《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行规定》,要求2016年10月底前
按程序报批。然而在建设资金问题上政府资金补贴却杯水车薪,为了拉动社会资本进入,国家对用PPP模式达到一定比例的城市给予补贴,但与所与PPP面临的问题相同,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同时一线从业者认识不一,对于海绵城市的详细规划仍需要系统化思考。
热点事件5:某些地方行业协会为商混“定价”,是否有“违法”嫌疑?
6月,北京市混凝土协会在行业会员大会上通过了《关于执行质量控制价的决定》,决定自7月1日起,新签订的预拌混凝土合同供应预拌混凝土的价格不得低于市住建委和协会网站5月5日发布的质量控制价(例如C30质量控制价为320元/立方米),一时间引起业内热议,业内相关人士在自媒体上发表了对质量控制价的不同看法,有人对此提出是否涉嫌违反《反垄断法》规定,以及是否有定价权的质疑,有人认为协会发布的执行质量控制价的决定打开了预拌混凝土行业自我救赎之门。
事件点评:且不论行业监管部门是否有定价权,单就纸面公告出台最低限价的事情来讲,不单单是北京市混凝土协会一件案例,今年3月份辽宁省水泥协会针对不同区域水泥熟料进行最低售价限制。在2013、2014年有新闻报道混凝土和水泥行业的价格垄断案例,例如2013年江苏省物价局根据举报依法对南京混凝土协会及部分混凝土生产企业开展反价格垄断调查,根据《反垄断法》对实施价格垄断的南京混凝土协会及37家涉案企业做出共计罚款3900万元的裁决;2014年东北三家水泥企业实施价格垄断被罚款1.1亿元。那么上述质量控制价的做法是否也涉及到垄断呢?除此之外,市场原则下产品质量决定价格,混凝土质量要通过“控制价”来保驾护航是否也有些偏颇?
新的热点的出现为混凝土行业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同时行业中仍有一些由来已久的痛点与难点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1、质量问题 混凝土产品的质量越来越难以控制,一方面原材料越来越复杂,另一方面人员素质整体仍比较低,再次混凝土装备也没有围绕行业来进行设计,最后,下游需求越来越细化、复杂化。混凝土行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跟不上下游需求的变化,同时质量管理、质量监管环节太薄弱,缺少质量体系构建,造成混凝土质量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2、缺乏有效政策引导 混凝土行业散且乱的现状与缺乏普遍的有效政策指导有关,企业对政策的研究偏少,对行业发展趋势的把握不够准确和具体,因此也无法获得相关政府部门的有效支持。有企业认为混凝土当前的乱象与缺乏有效布局规划有关,应该结合城市规划对混凝土搅拌站的布局提出详细量化指标,并提出较具体的专项规划。
3、环保问题 商品混凝土在二十年前对城市环境保护做出了很大贡献,但这个行业、企业自身的环保工作却太少,粉尘污染、对道路的破坏等破坏了企业与行业形象,是的企业不被社会认同。同时由于税收贡献不大,难以得到政府重视,在政府进行环保排查、治超治限的时候,混凝土企业总是首当其冲遭遇重点治理。
4、议价地位低 混凝土作为原材料与建筑之间的加工环节长期以来形成的销售方式、订单方式及付款方式令企业在产业链中只有较低的议价能力,造成巨额应收账款成为挥之不去的痛点。
三、“十三五”发展趋势
3.1 宏观经济发展趋势为混凝土行业指明方向
国家“十三五”规划中对于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出的目标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保证经济中高速增涨、深入创新驱动战略、提高经济与社会发展质量。与混凝土行业相关且对行业能够起到指导作用的细节有:投资方面要提高投资效率,更好发挥社会投资主力军的作用;传统制造业鼓励企业并购,形成以大企业集团为核心,集中度高、分工细化、协作高效的产业组织形态,支持专业化中小企业发展;发展现代互联网产业体系,加快多领域互联网融合发展;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加快城市群建设发展,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镇棚户区和危房改造;加快改善生态环境,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发展绿色环保产业。
上述各方面为混凝土行业未来五年的发展指明方向:
1、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2、互联网+混凝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3、需求端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4、绿色生产与环保意识将进一步加强
这些方向与宏观经济发展政策方向一致,将成为引领行业“十三五”各项政策和指导意见制定的基本方向。
3.2 需求端发展趋势为混凝土行业指路
住建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一些定量化发展指标,为混凝土行业发展指出了发展空间,同时建筑业的发展趋势也将成为混凝土行业的指路明灯。
住建部“十三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中提出城镇市政基础设施要更加完善,到2020年,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地下综合管廊并投入运营;城市建成区平均路网密度提高到8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面积率达到15%,轨道交通路线长度达到6000公里以上;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十三五”时期,全国开工改造包括城市危房、城中村在内的各类棚户区住房2000万套,力争到2020年基本完成现有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潍坊改造;城镇新建住房面积累计达53亿平方米左右,到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35平米。
大幅提高绿色建筑比例,到2020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推广比例超过50%,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超过40%,新建建筑执行标准能效要求比“十二五”期末提高20%。装配式建筑面积占城镇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15%以上。
改善措施中再次强调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的推进,同时稳步提高建筑节能水平、全面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以及推广应用绿色建材。
从目前发展现状来看,截止到2015年底,中国城市建成区平均路网密度为7公里/平方公里左右,道路面积率为13.78%,城市轨道交通路线长度为3069公里,从近几年发展来看,中国城市建设与道路长度(面积)共同增长,但道路长度增长速度低于城区建成面积,而道路面积增长速度高于城区建成面积增长速度。
图6:城镇基础设施发展情况
数据来源:住建部,中国水泥研究院
“十二五”末城镇基础设施现状及住房情况与“十三五”规划发展目标存在一定差距:
表1:住建部“十三五”规划城镇基础设施发展目标
数据来源:住建部
在城市道路交通建设上还存在较大空间,轨道交通目前仍有近4000公里在建里程,从过去五年的建设速度来看,如果未来五年能够按照过去五年建成里程年均增长速度来建设,到2020年完全可以超额完成目标。
结合上表可以看出,“十三五”城市基础设施及房屋建设仍有较大建设空间,从而为混凝土需求提供了一定的拉动空间。
同时绿色建筑的发展为混凝土行业指明未来发展道路,绿色、环保、节能建材产品成为建筑市场需求主流,因此,混凝土企业需要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提升。
3.3建材工业发展规划及混凝土行业“十三五”规划提出具体发展任务
2016年8月和10月,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与工信部分别发布了《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建材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为混凝土行业的发展指出了具体发展思路。
工信部的《建材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涉及到混凝土行业的未来五年发展方向有:
水泥基材料主营业务收入在水泥及制品行业中占比超过60%(2015年为53%)
推广清水混凝土装饰装修部件。完善混凝土预制构配件的通用体系,推进叠合楼板、内外墙板、楼梯阳台、厨卫装饰等工厂化生产。
关键技术培育:水泥基复合材料设计及智能制造成套技术与装备
标准规范推进:制修订混凝土、砂浆、掺合料等产品标准。
发展循环经济:在保证产品质量和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在水泥、混凝土、墙体材料和机制砂石等产品中提高消纳产业废弃物能力,逐步增加可消纳固废的品种。
“互联网+”推进:在水泥制品、墙体材料、石材等行业,推广基于互联网的财务、采购、销售、库存、生产等单项业务环节应用。
上述《发展规划》中混凝土的发展方向与目标基本全部是归拢到水泥行业当中的,可以看出在整个大的建材工业中,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只是一个中间行业的存在,除了一部分创新产品受到国家鼓励,大部分同质化的产品是需要依附于建筑端需求而变的。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了更为明确的发展目标,例如到2020年80%的搅拌站达到绿色生产一星级及以上水平,其中50%达到二星级及以上水平。并提出了预拌、预制领域的发展重点,预拌混凝土领域的发展重点是:推广应用高性能混凝土,包括推广应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和普通强度混凝土的高性能化;通过技术手段,积极推进消纳固废,减少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保护环境,使混凝土产业成为“资源的再生器”。
混凝土“十三五”规划提出了行业“十三五”时期的主要任务,包括材料、技术(包括应用技术)、设备、产品以及商业模式、绿色低碳发展、智能化发展等方面,对行业作出了全面的指导,指出了具体的发展思路。
材料:加快水泥基材料的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重点研发低热型通用性水泥基材料,突破材料高性能化和绿色低碳化的关键共性、前瞻性、战略性技术,以满足高性能混凝土的要求。
技术:采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在线监控设备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实现混凝土性能的精准设计,提高混凝土生产的质量控制水平和生产效率;研究开发超大体积、超深地下空间、超深水下工程、超复杂环境条件下的混凝土应用技术。
产品:如研究开发C80及以上结构混凝土材料体系和生产技术、超高泵送技术,实现生产与施工技术的标准化和常规化;研究开发C30及以上高承载力、高透水性混凝土材料体系,满足海绵城市建设的不同需求;研究开发C60及以上轻骨料混凝土及泵送施工技术,满足超高、超长混凝土结构的轻质高强要求;
设备:研究开发智能监测和调整混凝土工作性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确保预拌混凝土的质量;研究开发绿色混凝土工厂的工艺与成套装备,特别是粉体工艺与装备技术,大幅提高混凝土性能的质量控制水平;研究开发现代化建筑垃圾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绿色工厂,形成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成套装备,生产以粉体、骨料、预拌混凝土、陶粒为主的再生材料产品。
商业模式:走产业融合发展之路;打造产业发展生态体系;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第二篇:中国装饰混凝土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机会
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
一、行业现状 1.1行业发展历程
装饰混凝土在国外的应用具有较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代的建筑,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国外的装饰混凝土技术得到长足发展,并逐渐细分为室内装饰和室外装饰两个分支,室内装饰主要体现各种各样水磨石的应用,室外装饰则主要表现在外墙、景观地面及各种造型的装饰构配件等。在欧美发达国家非常注重装饰混凝土的设计和施工技术研究,工程应用非常普及。
我国的装饰混凝土应用较晚,上世纪50年代,我国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建设项目较多,鉴于减少成本的原因,建筑物的装饰通常采用施工手法去实现,如水刷石、水磨石、对混凝土表面作拉毛或弹涂处理。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借鉴欧美国家的经验,开始探索研究装饰混凝土的应用,最初主要是做水磨石制品,逐渐过渡到做GRC造型制品,装饰混凝土的产品也多集中在装饰混凝土砌块和装饰混凝土地砖等建材制品,装饰混凝土产品的质量和应用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花色品种少,装饰效果差。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开始引进国外装饰混凝土艺术地面和装饰混凝土外墙挂板技术,极大提升我国装饰混凝土产品的生产和应用技术,燕莎友谊中心是比较典型的大面积采用装饰混凝土板作外墙的建筑。
玻璃纤维增强水泥(GRC)曾经是中国装饰混凝土最有影响,应用最为广泛的产品。低碱水泥、耐碱玻纤的材料技术成果成就了GRC在装饰混凝土行业的一度辉煌。然而,装饰混凝土真正的发展转折点出现在装饰混凝土质感面层与GRC增强基材的复合,这种复合实现了材料性能的优势互补,近年来引领了中国装饰混凝土产业和建筑应用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设计要求的不断提高,建筑创作水平也不断提高,装饰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广大建筑师的亲睐。特别是一些本土文化情怀的设计师,不仅强调形状,而且在材料表面肌理上都需要表达传统文化的要素,使得装饰混凝土在表面肌理的表现手法上有了长足的进步。
1.2主要产品及应用市场
装饰混凝土作为混凝土水泥制品家族中较新的产品体系,产品的涉及面较宽泛。从建筑内外装饰,城市景观和创意户外建筑空间到家居和工艺品均有其身影。因此,除建筑市场外,装饰混凝土的市场的可开拓空间非常大。
按表面装饰效果来划分装饰混凝土有清水混凝土、彩色混凝土、露骨料混凝土、表面造型混凝土等种类。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咨询平台
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
按照应用领域来划分装饰混凝土有,建筑用装饰混凝土、道路装饰混凝土、城市景观装饰混凝土、家居和工艺品类装饰混凝土。
进入本世纪以来,在建筑师的设计引领下,装饰混凝土产品不仅在技术上,还是在产品装饰表现力上都有了十分大的进步。着名建筑大师张锦秋院士设计的西安大明宫丹凤门、何镜堂院士设计的钱学森图书馆、崔恺院士设计的北京谷泉会议中心等项目均使用装饰混凝土外墙板作为其建筑的文化内涵的外在表现形式极具感染力,受到业界赞誉。世界级建筑大师扎哈.哈迪德设计的南京青奥中心,由装饰混凝土作了完美的诠释。大师级的建筑师率先选用装饰混凝土,使得越来越多的城市地标性建筑留下装饰混凝土的身影。
在与建筑大师的对话中,培育了我国装饰混凝土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自信心,产生了在行业内有一定引领能力的优势企业。
近年来装饰混凝土行业完成的有影响的项目:延庆县葡萄大会葡萄博物馆主场馆、南京青奥中心、九江文化艺术中心、玉树州博物馆、邯郸文化艺术中心、北京林业大学学研中心、世纪花园、谷泉会议中心、唐山第三空间、凤凰国际传媒中心、桐城文化博物馆、鱼莲山主体餐厅、成都双流机场T2航站楼站前广场及道路综合工程。
以上工程极大地提高了装饰混凝土的影响力,进一步拓展了装饰混凝土的应用市场,提升了装饰混凝土品质和产品档次。
1.3技术与装备现状
现阶段装饰混凝土产品主要是依据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通过产品的再设计,形成特别订制的产品系列,个性化特性显着,较难形成标准化通用化产品。
正因为如此,装饰混凝土企业在产品设计,模具设计与制作水平与其它水泥制品企业相比,有独特优势。由于产品的标准化水平低,很难形成系列化,流水线作业的装备体系,因此,行业的手工作业偏多,机械化水平偏低,劳动生产率低,装备落后于其它水泥制品行业。
1.4存在的主要问题
1.4.1装备水平落后,劳动生产率低,难以形成规模化经营。
1.4.2行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较小,难以形成有影响的生产技术中心。
1.4.3行业主导产品薄璧外墙挂板,由于在制作、产品构造设计、安装等环节存在质量控制缺陷,导致已应用的工程多有裂缝产生,对产品的质量声誉产生极不利影响。
1.4.4行业标准化工作极待加强。
二、行业发展趋势及机会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咨询平台
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
2.1产品多样化
装饰混凝土产品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借力下述因素:
装饰混凝土对于建筑师多样化的形状、肌理、色彩、尺寸等方面的要求给了非常好的应答,使得更多的跨界设计师参与对于混凝土的再创造。
现代工艺手段对于人造材料的完美再造,加之天然装修材料的资源逐步短缺,使得装饰混凝土不断取代天然装修材料成为可能。
传统市政用水泥制品已不再局限满足使用要求,更多会提出使用功能与美化环境相一致的选题,必然带动装饰混凝土新的需求市场(城市管道艺术井盖就是一例)。
装饰混凝土的模塑优势、良好的耐久性、经济性和免维护,必将在城市园林景观、休闲空间等场所有更多作为。
2.2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技术将引导装饰混凝土提升产品档次和拓展应用空间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技术的发展为装饰混凝土下一步的应用拓展提供了较好的技术支持。UHPC的高密实性与良好的工作性能使其与模板相接触的表面具有很高的光洁度,外界的有害介质很难侵入到UHPC中去,而且UHPC中的着色剂等组分也不易向外析出,利用这些特点可把UHPC用于装饰混凝土更多的产品中,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产品档次。
UHPC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使其能做到结构装饰一体化,更加有利于拓展装饰混凝土的应用领域。
UHPC良好的工作性,可以通过混凝土自流平技术成型,为流水线生产装饰混凝土制品提供可能。
在研究UHPC在装饰混凝土中应用的过程中开展的GRC与UHPC之间的成本比较,UHPC成本略高,差异不大。可以预言,UHPC技术将对装饰混凝土行业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2.3建筑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为装饰混凝土提供了进入的机会
随着建筑工业化,特别是住宅产业化的发展,从成本节约、质量保证、清洁生产等指标考虑,建筑部品将装修集成于部品的建造过程中会更为有利。这将为装饰混凝土进入住宅部品,提高装饰混凝土工业化生产水平提供机会。
2.4国家建设海绵城市的布局,为兼具装饰与透水功能的道路装饰混凝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2.5借力石材机械的装备技术,加速装饰混凝土规格板材的发展。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咨询平台
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
2.6新的模具技术使装饰混凝土更加丰富其表现力
作为模塑材料,模具对于装饰混凝土有根本性的影响。通过引进和学习国外先进的模具技术,快速提高装饰混凝土的模具技术水平。
3D打印技术对装饰混凝土的模具制作技术将产生巨大影响。
2.7国家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导向,引导装饰混凝土与设计单位和设计师深度融合
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具有高知识性、高增值性和低消耗、低污染等特征。依靠创新,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新型、高端服务业发展,促进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改善产品和服务品质、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也可以催生新业态、带动就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长期以来装饰混凝土就是在设计的引领下不断的发展、进步。在国家推进文化创意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高度融合的政策的指导下,装饰混凝土行业与设计服务资源的合作将变得更加紧密,两种资源高度融合和互动,必定会推动装饰混凝土行业繁荣发展。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咨询平台
第三篇:化妆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化妆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当今,化妆品中的各种护理、保养、彩妆等新型产品层出不穷,以此紧随国际化妆品市场的新方向。“绿色、自然与环保”已成为全球日化、食品等非耐用消费品业的主流呼声。因此,安全、无毒副作用的叶醇及其酯类香料将成为我国化妆品界的新宠;另外,人们越来越认可果蔬美容作用,从日常食用的瓜果蔬菜中摄取人体所需要的天然微量元素,抗衰老、润肌肤、美容美体、经济又实惠成为了时尚。
全国有几千个化妆品品牌,其中,外资合资企业的名牌产品占据该市场的主要地位,它们总共的市场份额约70%。而国有中小型化妆品企业在数量上占据了中国化妆品市场企业的绝大多数,其加总的市场份额却很少,只有羽西、大宝、丁家宜、奇士美这几个国内品牌在市场占有率上小有成就。
中国纯化妆类用品的市场远未饱和,虽然城市中越来越多的中青年女性追逐着浓妆淡抹的时尚,但国内大部分人口还是素面朝天。27.2%(来自《2002CCB中国品牌评价报告》数据)的渗透率意味着我国纯化妆类用品市场的发展空间还是很广阔的。从这一点来看,化妆品OEM代工的前景还是非常好的。
作为专业化妆品OEM加工生产厂家,源康医药(ykyykg.com)承接化妆品ODM、化妆品代工、化妆品贴牌、保健品OEM、保健品ODM,并面向全国诚邀化妆品加盟、化妆品批发、化妆品代理,并提供一站式服务,携手共赢!
第四篇:我国电梯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
电
梯
行
业
现
状
及
发
展
趋
势
我国电梯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电梯行业发展历程,相对于西方工业化国家来说,我国电梯行业起步较晚,回顾我国电梯行业50年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
1)计划经济时期
从1949年到1978年的30年间,我国的电梯工业发展十分缓慢,电梯生产
企业基本为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建设部定点生产的八大电梯生产企业,即北京电梯厂、上海电梯厂、沈阳电梯厂、苏州电梯厂、天津电梯厂、西安电梯厂、广州电梯厂、上海长城电梯厂。八大电梯生产企业30年总共生产了各种电梯万部左右,平均每家电梯企业每年只能生产40部左右,中国电梯行业面临资金和技术双重匮乏的局面。作为中国对外开放最早的行业,中国电梯业受到外资各种“蚕食”措施影响,原有的八大国企电梯品牌全军覆没,外资品牌垄断的市场份额曾经高达95%以上。近年来,一批民族电梯企业苦练内功,绝地反击,出现四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电梯劲旅竞争的主战场,中国电梯业目前面临行业的重新“洗牌”,民族自主品牌应利用国家政策支持、资本市场支持等多方面有利因素,逐鹿天下,加快赢得更多市场。
2)改革开放以后引进外资
改革开放初期,鉴于当时我国资金和技术双重匮乏的情况,国家决定引进外资,电梯业成为我国最早引进外资的行业。自1980年起,天津电梯厂、上海电梯厂、沈阳电梯厂等国内较大的电梯企业,全部与美国奥的斯、瑞士迅达、日本三菱等外资品牌合资合作,外资或合资品牌由此全面进入我国市场。
外资品牌在初期进入的时候,确实有其自身的技术、品牌优势和在我国所享有的税收优惠等超国民待遇,迅速垄断了国内市场,在合资初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民族品牌的发展。但外资品牌的进入对于促进我国电梯业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也加速了民族品牌企业的发展。比如在整机生产企业中,外资品牌的技术与管理理念让民族品牌提速发展;在电梯配套件企业中,从为外资品牌配套的过程中,也提高了配套水平。由于整机和配套技术的全面发展,使得电梯自主品牌全面发展。
业内人士也认为,电梯行业的特性,也形成一定的进入壁垒。整机制造商需要掌握的行业技术众多,对产品设计和制造、机电集成技术以及产品的售后安装维保的要求高。进入电梯行业特别是整机制造领域,对产品开发、设计、管理和安装维保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都较高,需要一定时间的技术积累,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进入该行业的技术和人才壁垒。
同时,电梯作为终端消费品,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明显。品牌往往成为人们在选择电梯产品时的重要考虑因素,电梯生产企业要想建立良好的品牌并获得
市场的认可,也必须经过市场一定时间的不断检验。
3)中国成为全球电梯制造中心和最大的电梯市场
近年来,我国电梯的出口年均增长率将保持在35%以上,电梯行业也逐步成为国内比较重要的行业。中国电梯协会预测,未来五年内我国垂直电梯和扶梯市场国内市场和出口市场将分别占整个全球市场的1/2和1/3,我国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是全球最大的电梯市场,年产值超千亿元,电梯市场可谓前景广阔。2008年,我国电梯产量超过21万台,年增幅超过20%,产量超过了全世界电梯年产量的50%。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特种设备的强制报废制度也为我国电梯改造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按国外电梯使用寿命惯例,一般日本系列电梯设计寿命为15年,欧美电梯设计寿命为25年,中国电梯的保有量已经超过100万台,专家预计今后每年大修改造以及已有建筑加装电梯的市场容量将保持在12万台以上。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城镇化建设的加速和房地产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机场、大型商场等城市建设投入的增加,电梯市场需求量因多方面需求得到迅速增长。目前市场份额中,外资品牌占国内电梯市场的75%左右的份额,民族自主品牌约占25%的市场份额。但我国民族自主品牌与外资品牌在资金和品牌上仍存在一定差距,自主品牌企业的发展还任重道远。
产业集群效应初显 自主品牌加速崛起
自上世纪90年代起,大量民营企业开始介入电梯行业,从为外资企业做配套或者与外资企业合资开始,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消化技术,借鉴外资企业带来的国际化技术标准、安装维保体系、管理模式等,自主品牌电梯在技术、质量、管理、服务上快速步入了国际化行列,逐步发展到目前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开始打破了外资品牌的垄断地位,涌现出如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江南嘉捷电梯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市申龙电梯有限公司等自主品牌企业。从产业布局上看,我国电梯整机及零部件的制造基本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其中长三角地区电梯生产总量占全国的60%以上。
江苏省吴江市地处沪、苏、浙交汇中心,是我国电梯生产的重要核心区域,全市拥有电梯整机生产企业30家、配件企业150家,形成了一个以吴江汾湖经济开发区为中心的电梯、扶梯及零部件产业集群,该产业集群已经列入江苏省100
个重点培育产业集群。
康力电梯是汾湖产业集群中具有代表性的品牌之一,公司从初期为外资品牌做配套开始,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了从研发、设计、制造到安装、维保等完整的业务链条,具备了自主研发能力,拥有成本、技术、网络、人才和国家政策支持等五大相对优势。2005年至2008连续四年成为自主品牌销售额第一,成为为数不多可以与外资品牌在电梯市场进行竞争的民营企业,被中国电梯协会誉为“中国电梯业的希望和骄傲”。
政府支持力度的加大,为民族自主品牌电梯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2008年,国家公布了《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首购和订购管理办法》,明确了政府优先采购国内自主创新产品;2009年,国家出台了装备制造业的振兴计划,强调要“依靠区域优势,发挥产业聚集效应,形成若干具有特色和知名品牌的装备制造集中地”。这些政策的出台,都促进了民族电梯业的发展。如康力电梯中标苏州市轨道交通一号线全线车站199台自动扶梯工程,成为我国自主品牌中第一家中标城市轨道交通全线扶梯工程的企业。2009年6月,康力电梯中标南昌昌北机场自动扶梯项目,也是自主品牌中第一家中标省会以上机场工程的企业。
伴随民族自主品牌技术水平的提升,客户对电梯产品认知的增加,以及国内采购者提高对电梯品牌的理性消费,电梯产品将如白色家电等一样,市场将会逐步倾向于价廉物美的自主品牌,未来十年内将能够占据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届时,我国振兴民族电梯产业的步伐才算是迈上新的台阶。
行业市场竞争格局
目前国际电梯市场基本由美国奥的斯、芬兰通力、瑞士迅达、德国蒂森、日本三菱、东芝、日立、富士达等八大名牌垄断,他们的销售服务网点遍布世界各地广大中心城市,合计销量占到全球总销量的90%以上。我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电梯消费市场,巨大的需求吸引了全世界所有知名电梯企业来华投资,我国电梯市场也给这些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电梯企业提供了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外资电梯知名品牌或者挑选国内知名的电梯企业作为合作伙伴,或者独资建设世界一流的工厂,配置顶尖的设备,引进最新的技术,培训一流的管理人才,纷纷把自己的生产重心和研发中心转移到了中国。这些国外电梯知名企业因此长期以来垄断了中国市场70%以上份额,我国电梯行业也成为了引
进的外资先进技术最多最全的行业之一。据中国电梯协会统计,截至2010年,以奥的斯、上海三菱为代表的大型外商独资或合资企业占据了我国电梯市场70%的市场份额,进口电梯占据了1%的市场份额,民族企业占据了29%的市场份额。电梯业未来几年相对乐观
我们先来看看电梯和扶梯的产量,2002年电梯产量只有5万台,去年达到45.7万台,增长了8倍,电梯的产量也反映了房地产行业的发展。
2012年的情况,根据国家政策预计完成700万套商品房,完工500万套保障房,完工住宅套数增加25%,两项合计总建筑面积增加10%。行业第一季度订单同比增长16%,综合宏观调控政策等多种因素,预计今年市场只增长10%的量。
大家一定不要悲观,除非调控死,这样全世界就会出现烂尾楼,那样就太可怕了,在失业严重的情况下,出现这种可能性我认为不是很大,如果出现了,那肯定是中国的灾难。我对中国电梯行业未来几年还是比较乐观的。
行业的困难与挑战
我们要建立社会周期的概念,从产品的生产到最后的回收,整个花费的总成本考虑的问题,比如说节能灯用电的时候使用的成本很低,因为耗电减少,但是节能灯有很多有毒的元素。整个寿命周期短,如果在制造环节省了10块钱,那么在整个生命周期要多花200块钱维护,因为要增加维保次数;同理,如果大家一开始多花点钱买好一点的电梯,更好一些。
产品的控制化太重要了,到底为什么客户选择你的产品,主要是因为价格和品牌。营销模式方面,买一个电梯有时候几百万,上千万,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做很多工作,现在销售正在走向电子商务,而现在我们的营销手段还非常靠关系,这种营销模式是非常落后的。同时从技术上也要解决,怎样解决安装和维保,怎么用更长的维保周期,这是我们长远的目标。
目前住宅地产有点过剩,但是商业地产兴起了,像一些城市综合体,万达广场这样的商业地产将来会在中国大量涌现,对电梯需求会非常大。现在还比较流行旅游和养老地产,将来中国要可持续发展,必须少工作,多休息,多娱乐,多
消费。我们工作的目的不是为了发展经济,目的是改善生活品质,使我们更好的享受,更好的生活。
第五篇:中国铝型材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铝型材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20111020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作为现代经济和高新技术发展支柱性原材料的铝材需求旺盛,建筑幕墙、交通运输业、化工业、电力设备业、国防军工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将使铝型材消费断地增长,同时,新产品、新工艺、新用途的铝型材将不断出现,从而推动技术进步和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世界铝型材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1.世界铝型材行业发展现状(1)全球铝型材产量及产能分布 2001-2007 年,全球铝型材产量逐年增长,由2001 年的880 万吨增长至2007 年的1470 万吨,年复合增长率约为9.01%。2009 年全球可生产铝型材的国家和地区约95 个,生产企业约2200 余家,其中中国的产能占世界总产能的比重超过50%,位列第一。(2)全球铝型材产量(3)全球铝型材消费量 随着全球经济增长及铝型材用途不断扩展,全球铝型材的消耗量由2001 年的869 万吨增长至2009 年的1550 万吨,年复合增长率约为7.5%。预计2012 年,全球铝型材消费量将达1669 万吨。从地区来看,2001-2009 年全球主要地区消费量呈现出不同走势,中国消费量比例迅速上升,而欧洲和北美洲呈现出下降趋势。2009 年,中国消费量占全球消费量比达到47%,而欧洲、北美洲和日本分别仅占21%、8%、6%,中国已经发展为铝型材的消费大国。从应用领域来看,建筑行业仍然是铝型材应用的主要领域,远远超过其他领域消费量,消费量逐年上涨,2009 年占总消费量的63%以上。分地区看,北美、欧洲等发达地区2009 年铝型材在工业领域的消费平均比重已经超过50%,而中国铝型材在工业领域的消费量仅32%,工业领域的消费比例相对较低。2.国际铝型材行业竞争格局 从国际铝型材行业的竞争情况来看,中国、美国和日本三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从产量分布来看,全球铝型材材约60%的产量集中于中、美、日三国,多年来中国的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超过1/3。与美、日等国产量基本保持稳定不同,中国的产量增长一直保持较高水平。据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统计,2000-2008 年,国内铝型材产量复合增长率超过35%。2008 年中国铝型材产量占全球的45.2%。以美、日、德等铝加工发达国家为代表,铝加工业在20 世纪末已基本完成了优胜劣汰、兼并重组的整合进程,建立了跨国集团公司,并进行全球化生产和经营,如美铝、加铝和海德鲁公司等;其中最典型的是美铝公司,几乎囊括了全部铝加工材品种,在全世界各主要地区都设有分支机构,年铝加工材能力近200 万吨;而以日本、德国铝加工企业为代表,继续引导世界铝加工向着高精尖方向发展,在饮料罐板和高档PS 版基材等研发和生产上处于世界领先水平。3.国际铝型材行业发展趋势 未来几年世界铝型材加工业的发展趋势是:企业数量和规模不会有太大变化,产能和产量也不会有太大增长,而产品品种会不断增加,产品质量会更加精益求精,产品附加值更高,更加节能环保。具体来讲就是:在铝加工工艺上,向着更精细化方向发展;在铝加工装备上,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在企业建设上,向着大而强和专而精方向发展。4.国际铝型材行业发展前景 铝型材因其具有质轻、价格低、可回收性的特点,广泛应用于交通、家电、电子及机械设备等行业。在目前全球强调节能环保的前提下,铝型材在交通、家电、电子及机械设备等领域的未来市场十分巨大,市场需求前景广阔。近年来,全球新能源环保产业增长速度较快,铝型材由于具有导热好、自重轻等优点,在太阳能和LED 等产业中将得到大量应用,发展前景看好。
二、中国铝型材行业发展现状 1.中国铝型材产量与消费量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金属门窗、建筑幕墙、铁路运输设备、汽车和城市轨道交通等行业发展迅速,推动了铝型材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铝型材行业销售收入从2003 年的275.45 亿元上升到2010 年的4131.83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47.24%;铝型材产量从2000 年的156.5 万吨增长到2009 年的860.00 万吨,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0.84%;消费量从2000 年的161 万吨增长到2009 年的816 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9.76%,预计到2012年中国铝型材消费量将达到1440 万吨。中国已成为铝
型材行业发展较快的国家之一。表1: 2001-2009年中国铝型材产量及表观消费量(万吨)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产量 156.5 186.2 216.1 252.0 303.6 372.5 489.0 633.0 755.0 860.0 表观消费量 161 185 214 243 286 342 430 546 707 816 2010 年,中国铝型材行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行业内企业对成本费用的管理控制能力较高,盈利能力较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0 年底,中国规模以上铝型材企业有824 家,资产总额达到2181.40 亿元,同比增长31.62%。2010 年,中国铝型材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138.41 亿元,同比增长44.31%;销售收入4131.83 亿元,同比增长47.46%;实现利润总额142.05 亿元,同比增长54.10%。图表1: 2006-2010 年铝型材行业工业总产值及增长率走势(单位:亿元,%)从不同性质企业竞争情况来看,中国铝型材行业私营企业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具备较强的竞争实力。2010 年,私营企业销售收入、资产总额、利润总额和企业数量分别占行业的38.67%、28.95%、37.40%和63.2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企业销售收入、资产总额、利润总额和企业数量分别占行业的19.82%、25.36%、24.11%和11.65%。随着中国金属门窗、建筑幕墙、交通运输业、化工业、电力设备业、国防军工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铝型材的需求将会不断增长,同时,新产品、新工艺、新用途的铝型材将不断出现,从而推动技术进步和行业持续健康发展,2011-2013 年铝型材行业仍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2005-2010 年,中国铝型材行业销售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35.20%。根据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结合2005-2010 年中国铝型材行业销售收入数据及中国经济增长数据,粗略估计2011-2013年中国铝型材行业销售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28%,2013 年,中国铝型材行业销售收入将达到8749亿元。2.中国铝型材行业发展主要特点(1)行业规模不断扩大 2005-2010 年,铝型材行业资产规模不断扩大,资产总额年复合增长率为29.20%。2010 年,铝型材行业资产总额为2181.40 亿元,同比增长31.62%。2005-2010 年,铝型材行业的销售规模也不断扩大,销售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35.20%。2010 年,铝型材行业销售收入为4131.83 亿元,同比增长47.46%。图表2:2005-2010 年中国铝型材行业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变化趋势(单位:亿元,%)(2)私营企业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具备较强的竞争实力 不论是销售收入、资产总额,还是利润总额和企业数量,私营企业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都占据了中国铝型材行业11%以上的份额。2010 年,私营企业销售收入、资产总额、利润总额和企业数量分别占行业的38.67%、28.95%、37.40%和63.2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企业销售收入、资产总额、利润总额和企业数量分别占行业的19.82%、25.36%、24.11%和11.65%,说明私营企业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在中国铝型材行业具备较强的竞争实力。(3)市场区域化分割非常明显 以建筑铝型材为例,行业地域性特征较为明显,一方面,产能分布不均衡,目前60%以上的建筑铝型材生产企业集中于东南沿海及环渤海湾地区,而中西部地区的生产企业数量较少、规模较小;另一方面,受运输成本影响,建筑铝型材存在通常的行业销售半径,约为500 公里左右。产能分布的不均衡和销售半径的限制,决定了建筑铝型材市场竞争的地域特点较为明显。
3.中国铝型材行业工艺技术(1)行业技术水平特点 经过近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国内铝型材行业技术水平已经相对成熟,产业化程度也相对较高,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铝型材工业的技术,主要表现在熔铸技术、挤压技术和铝型材表面处理技术。而以上三个环节的技术又体现在设备的技术装备水平。近年来,中国引进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铝型材工业装备,包括同水平热顶铸造机(引进美国17 台)、内导式液压铸造机(引进英国5 台),各铝型材企业非常重视熔炼工序合金化、熔化、净化与均匀化处理,已基本上掌握了圆锭的铸造工艺。目前,国内铝型材行业挤压机装备呈现出三个特点:数量众多(约3100 台)、规格丰富(世界上所有的铝挤压机品牌都有,型号从1.5MN-125MN 都有)、小挤压机比重高(小于13.5MN 的挤压机占95%以上)。随着市场需求结构的不断变化以及行业竞争的不断深化,目前部分企业已陆续引入国外先进挤压机生产线,与发达国家的技术
装备差距正在日益缩小。铝型材工艺技术也在不断提高,穿孔挤压、润滑挤压、等温等速挤压、扁挤压、宽展挤压、分流组合模挤压、变断面挤压、水冷模挤压、快速连续挤压以及静液挤压等新挤压方法在一些企业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得到一定的应用。目前国内约有700 条铝型材表面生产线,其中引进或关键设备引进的表面处理生产线有200 条左右,种类齐全,可以生产300 多种颜色的铝型材。阳极氧化着色、静电粉末喷涂、氟碳喷涂、电泳涂漆、化学着色、木纹处理等表面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行业内企业日益重视客户需求变化,表面处理能力在不断提高。生产所需模具的自主开发能力提高也使得研发成果得以充分应用。目前挤压仿真技术开始应用于铝型材生产中的模具制造工序,大幅提高了试模成功的比率,从而间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2)新产品、新款式的研发和应用能力不断提升 首先,注胶、插条等隔热节能技术从无到有,逐步得到应用,有效提升了铝型材产品的节能、环保效果;其次,在提升性能的同时,品种和款式不断推出,满足了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及偏好。3)研究和开发方面的投入不足,创新能力受到限制,在汽车、轨道车辆、航空、船舶和电子等领域的铝型材产品质量和品种还不能完全满足市场要求。同时,后续加工能力普遍不强,对铝型材的后续加工率不足25%,且主要以铝门窗为主,铝材进一步加工的技术和设备都需要加强,以不断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价值,拓展产品应用领域。(2)铝型材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中国已成为世界铝合金型材生产大国,但还不是铝合金型材生产强国。国内铝合金型材加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等级不高的现状还没有得到彻底改变,还需要继续加快和深化行业结构调整,以提高行业整体的技术水平和产业竞争能力。近几年,中国陆续从国外引进了一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铝合金型材生产线和工艺技术(包括大吨位的挤压生产线和先进的表面处理技术),并通过消化吸收,基本掌握了其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操作技术,所生产的各种铝合金型材不仅在内在质量,如合金成分、强度、延伸率、几何形状等方面,而且在表面处理,如色彩、光泽、表面硬度、平滑性、耐光、耐候、耐腐蚀等方面都已有了很大的提高,产品已逐渐进入国际市场。资料显示,建筑耗能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5%-40%,而在民用建筑的门窗、墙体、屋面和地面四大能耗部分中,门窗的能耗又占到约50%。因此,世界各国都把门窗、幕墙作为实现节能的关键所在,从而对作为门窗主要材料的铝合金型材提出了新的要求,未来各种隔热铝型材(包括浇注式、灌注式和插条式等)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将成为本行业重要的发展方向。当前,国内铝合金型材产品超过80%的产量应用于建筑门窗产业。近年来,中国大力推广建筑节能技术,这必然对建筑门窗用铝型材的节能功能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此外,随着国内中、高档建筑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门窗产品向多功能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更加明显,从而要求不断提高铝合金型材的耐腐蚀、耐候性能以及装饰效果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也是行业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4.中国铝型材加工的装备 随着我国铝加工业的迅速发展,我国铝加工装备的科研、设计和制造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经过近十几年的艰苦奋斗,我国铝加工装备的科研、设计、制造已完成了从辅机到主机、从单体设备到整条生产线,从仿制到创新等过程的重大转变。而且在这一重大转变过程中,形成了一批我国著名的铝加工装备科研、设计和制造的著名企业,如洛阳有色金属设计研究院、上海捷如重工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等。到目前为止,所有铝型材加工装备,从熔铸、挤压、热处理系列装备到在线分析、检测装备,国内都能设计制造。国产铝型材加工装备由于具有优良的性价比,在保证基本功能优良的情况下,可以显著降低项目投资,已为铝型材加工企业广泛采用,铝型材加工完全依靠引进国外技术装备的局面已经被基本改变,但部分高端装备还依赖于国外进口。
三、我国铝型材行业存在的问题近些年来,中国铝加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不仅是产量快速持续增长、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而且装备技术水平提升、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实现了产品从净进口到净出口的转变。但在这种持续快速发展中,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不足与问题,这对铝加工行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发展的机遇。1.行业发展存在结构性矛盾
中国铝型材企业规模结构不合理,平均规模偏小,现代化铝型材制造企业与大批小企业并存,多数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粗放,生产工艺和装备落后,生产集约化程度不高,抗风险能力较弱;同时,国内铝型材行业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低端产品产能过剩,竞争激烈,而部分高性能、高精度产品尚不能完全国产化,需要进口;另外,国内铝型材行业的产能地区分布也不尽合理,较大部分产能远离原料产地,部分地区产能严重过剩依赖外销。上述结构性矛盾的存在,容易引发企业间低端产品的过度竞争,行业整体难以获得生产和研发上的规模效益,增加了整个社会的物流压力,不利于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2.企业素养偏低,行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企业素养偏低表现在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低,而员工素质偏低则主要表现在操作水平低、创新能力弱,提高企业素养与员工素质是铝型材加工业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中国铝型材加工行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主要表现在:一是技术创新机构不健全,科技活动层次较低;二是科技开发与创新的投入明显不足;三是缺乏自主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四是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五是高级科技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严重不足。中国铝型材行业是伴随着国外先进技术、设备的引进和消化吸收发展起来的,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在面对轨道交通、汽车、航空、电子、电力、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提出新要求的环境下显得相对不足。近几年来,中国的铝型材总产量迅速上升,但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产品比例仍然偏低,许多还得从国外大量进口,行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高。3.节能减速排任务繁重,技术经济指标达标任重道远 2007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铝行业准入条件》,不仅进一步提高了铝加工行业的准入门槛,而且要求现有铝加工企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综合能耗、金属消耗和成品率等达到规定门槛。在未来不足3年内,使我国铝加工企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达到门槛水平的难度是相当大的,充满了挑战。我国铝加工行业2004-2007年技术经济指标与门槛水平的对照见表8,从表8中比较可知,除熔铸成品率已达标外,其他各项指标均有较大差距,尤其是综合能耗,要达标十分艰巨。表2:中国铝加工企业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与门槛水平比较4.一般产品多,高档产品少,缺乏世界品牌和著名企业 2005年我国铝材已经是出口大于进口,但是我们出口的多是一般中低档产品,而进口的多是高科技产品。而且我国多是仿制国外的合金和品种,自己创新的合金和独特的品种很少,直到2007年3月7日,佛山凤铝铝业有限公司“无铅6020合金”才以“中国研制”的身份在国际变形铝及铝合金国际牌号注册表中注册成功。据统计,铝及铝合金共有300多个国际牌号,中国直到2007年3月份才只有一个,也是中国唯一一个国际牌号。实际上,至今除中国铝业公司外,中国缺少国内外公认的著名企业,也还没有一个国内外公认的铝材世界品牌。
四、中国铝型材行业发展趋势 2011 年是中国“十二五”期间的第一年,改革开放至今30 多年,中国的铝型材产业一直蓬勃发展。产品结构一直以建筑用材为主,随着中国工业水平和规模的不断提高,工业用材产量也逐年攀升。在汽车制造、轨道交通、电力、机械装备制造业、家电等行业,对铝型材的需求迅速增加,新产品、新工艺、新用途的铝型材不断出现,推动了技术进步和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近几年中国铝型材总产量和总消费上位居全球第一,2010 年铝型材出口70 万吨,“十二五”期间中国出口将会保持平稳发展的趋势。“十二五”期间中国铝型材工行业发展趋势为: 1.铝型材行业规模化外延式增长趋势走弱 中国铝型材工业仍处于规模化外延式增长后期阶段,从在建项目规模看,尤其在2011-2013 年,铝挤压产能仍有不小的增加。这是因为目前产品的同质化导致市场激烈竞争造成的。为了以低价手段进行市场竞争,企业往往采取规模化生产,目的是摊薄成本,为此,企业纷纷上设备、增产能。这种没有差异性的竞争手段,对处于成熟期的铝挤压工业来说,奏效不会太明显,所以,这种规模化外延式增长趋势在“十二五”规划后期应体现趋弱走向。2.铝型材产品结构将出现明显调整 在工业领域,目前,我国工业铝型材占铝型材总应用量约30%,主要应用于交通运输业(包括汽车制造业、轨道交通业)、装备和机械设备制造业、耐用消费品业(含轻工业)等,分别在我国铝型材应用中占比约10%、10%和12%。而同期的欧洲、北美和日本的铝型材消费结构中,工业耗用比例分别达到为60%、55%和40%,远高于我国。消费结构的差异反映出我国铝型材在工业领域的生产、开发和应用方面不足,同时还预示着我国工业铝型材消费具有巨大的增长空间。虽然在“十二五”规划期,国家仍要继续进行西部大开发,仍要加快城镇建设,但铝型材增量市场要比以前全国性的以房屋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市场小的多,从这个方面讲,建筑铝型材处于绝对供过于求的状况。目前有70%以上的铝挤压在建项目的产品定位是工业用铝型材,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在建工业用铝型材项目更是接近100%,铝挤压业界的实践也足以说明铝挤压产品结构调整的趋势。预计在未来5~10年,我国工业铝型材的消费量将持续增长,在铝型材产品中的比例将由目前的约30%上升到2015年的45~50%左右。而根据我国政府的相关规划,未来10年内,工业材占铝型材总应用量的比重将接近70%。3.立足技术创新、大力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源泉。近几年来,通过国家重视技术创新政策的引导,我国铝加工工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今后不论是已有企业还是在建、新建企业,都将会关注、重视和立足于技术创新,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壮大和市场竞争之本,并且将会下大力气进行创新技术的产业化,通过产业化的不断完善和提高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有专利技术,以此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4.拥有自主技术的国产设备将逐步取代进口设备 我国铝型材加工设备和工艺技术发展很快,在不断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基础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制造铝型材加工装备和工艺技术将越来越多,水平也越来越高,突出的优点是性价比高,在国内外市场上将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可以预见,在今后不长的一段时期内,拥有自主技术的国产设备将基本取代进口设备,只有少量特殊要求的高精尖设备还将由国外进口。与此同时,我国铝型材加工工艺将积极向短流程、连续化、自动化方向发展,以达到高效率、高品质、节能、降耗、环保的目的;而在铝型材产品方面,将进一步推进品牌战略,努力向多品种、高精尖方向发展,既能满足国民经济现代化和高新科技发展的需要,也将不断增强其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5.各类型大、中、小铝型材加工企业和谐发展 我国铝型材加工企业在所有制上将继续多样化发展,国企、民企、合营、外资等齐头并进,在发展规模上将是大而强和专而精并存,共同组成中国的现代化铝加工工业。而且,现有企业都将努力改善和提高技术经济指标,增加产品品种,重在提高产品质量;在建企业都将选择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装备,力求降低投资,尽快投产达产;新建企业都将慎之又慎,防止铝加工由投资偏热走向过热,即使必须新建,产品定位一定要选择高精尖,走向高端市场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