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焦炭行业运行现状及发展方向

时间:2019-05-14 04:29: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焦炭行业运行现状及发展方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焦炭行业运行现状及发展方向》。

第一篇:我国焦炭行业运行现状及发展方向

我国焦炭行业运行现状及发展方向

焦化产业是为冶金产业服务的重要基础能源原材料产业,在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财政税收及稳定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11年,既是“十二五”规划初年,也是焦炭期货上市元年。在这样一个关键时间节点上,我们需要理顺近年焦化行业运行特征,并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和严峻挑战,积极把握资源和产品市场的主动权,着眼行业长远发展目标,在加快结构调整、推进产业升级方面继续努力。

一、当前国内焦炭行业基本运行状况

1.焦炭产销量持续稳定增长

中国经济持续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钢材需求持续增长,焦炭产量也呈逐渐递增之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4年到2010年我国焦化行业总产能由2.0亿吨增加到3.9亿吨。我国焦炭产品的主要消费行业是冶金业,其中高炉炼铁、铸造、铁合金是焦炭在冶金业中的主要消费领域,其中高炉炼铁为我国焦炭最重要的消费领域,目前国内高炉炼铁约占我国焦炭消费总量的70%左右,生铁的生产成为影响我国焦炭消费最重要的因素。2004年钢铁行业消费焦炭1.5亿吨,占全国焦炭消费总量的79%。直到2007年,我国生铁和铁合金的产量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这也直接带动了对焦炭的需求增长。但在2008年,国内外经济增速下滑,钢铁行业出现了较大变化。2009年国家出台4万亿投资计划,带动钢铁等行业继续高需求拉动,焦炭生产高增长,焦炭表观消费量继续增加。到了2010年,我国焦炭表观消费量约3.843亿吨,同比增加约2962万吨,增长8.35%,是我国焦炭消费历史上消费最多的一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1—4月份我国焦炭产量为1.3565亿吨,同比增加8.0%;1—4月份表观消费量约1.3397亿吨,同比增加约878万吨,增长7%;预计2011年全年我国焦炭产量将超过4亿吨。

2.上游炼焦煤产量稳步增长,仍面临较大缺口

焦煤作为焦炭的上游原材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焦炭的价格、产量和供应量。我国原煤产量波动较大,总体产量呈增长态势。2001年我国炼焦煤产量总计为5.5亿吨,自2006年以来,我国炼焦煤产量基本稳定在10亿吨/年左右。我国炼焦煤资源量约占全球炼焦煤总资源量的13%,可采储量约占16.5%,其中陕西省炼焦煤资源最多,占全国炼焦煤储量949亿吨的一半以上。我国炼焦煤及其洗精煤的生产,主要分布在山东、山西和河北等省。炼焦精煤产量以山西焦煤集团居全国首位,其次是兖州矿区。山西、山东、安徽、黑龙江、河南等省是我国的炼焦煤主产区,其中山西产量最大,2010年产量为3.4亿吨,约占全国总量的34%。山东、河南、黑龙江等省已经进入资源衰退期,炼焦煤产能提升空间有限。从增量上看,未来我国焦煤产量主要增加地区在山西、内蒙古和陕西等地区。陕晋蒙豫四地区的煤炭产量在全国的比重已经占到60%,增量贡献占到80%,未来5年陕晋蒙豫增量仍占主导。

从炼焦煤的进出口量分析,可以看出进口量越来越大而出口量越来越小的明显趋势。2000年我国炼焦煤进口量为33.9万吨,到2010年焦煤进口量已达4727万吨,增长了约138%,目前澳大利亚、蒙古、俄罗斯及印度尼西亚是我国主要焦煤进口国。与此同时,焦

煤的出口量却逐渐下降,从2003年的1313万吨下降到2009年的63.6万吨。2011年冶金煤进口量较去年同期基本变化不大,但出口量有明显增多,因此2011年1—4月份冶金煤整体的净进口量有所减少。伴随着中国对于炼焦煤的大量需求,炼焦煤价格水涨船高。

我国焦煤储量并不丰富且分布不均,尤其是肥煤和瘦煤储量很少,无法满足生产需要。2005年主焦煤和肥煤缺口达2000吨,2010年缺口达4000万吨。到2015年,全国炼焦煤需求量将新增1.8亿吨,山西省炼焦煤产量新增0.8亿吨,而其他省区炼焦煤增量有限,无法满足全部需求,因此届时全国炼焦煤约有1亿吨供需缺口。在上述背景下,国家相关部门提出,支持大型炼焦煤企业兼并重组小煤矿和整合小矿业权,鼓励大型企业强强联合,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以保障炼焦煤稳定供应。还有部门在考虑研究制订特殊和稀缺煤种管理办法,对炼焦煤等特殊和稀缺煤种实行保护性开发。

3.近年来我国焦炭出口放缓、进口增长

近几年我国焦炭出口大致经历了快速增长—平稳回落—出口低迷—恢复性回升等几个阶段,这一变化过程不但受到风云多变的国际形势影响,同时也与我国近几年频繁出台的出口政策密切相关。我国焦炭出口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200万—300万吨/年增至90年代末的1000万—1100万/年;到了2000年,我国焦炭总出口量增至1520万吨,成为全球第一焦炭大国;2001年以后,焦炭出口量有所减少,但仍达到1384万吨;2004年回升至1501万吨,到2005年又回落至1276万吨。2008年以前,我国焦炭出口量均在1400万吨/年左右,我国焦炭出口在世界焦炭出口贸易格局中举足轻重。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和中国调整焦炭出口关税,从2008年8月起,我国焦炭出口关税调整为40%,导致2009年焦炭出口大幅下降至54万吨,2010年出口恢复至335万吨,约占国内总产量的0.86%。受国际钢市需求拉动,2011年焦炭出口价量齐升,形势较前两年进一步好转。在国际焦炭价格上涨、国内焦炭价格低位徘徊的影响下,今年前4个月我国焦炭累计出口168万吨,同比大幅增长348%。

与此同时,我国焦炭进口也出现了大幅增长。由于国内炼焦煤价格高企,有时甚至煤炭、焦炭价格出现倒挂,一批大中型焦化企业充分利用沿海区位优势和国际市场需求萎缩以及较国内炼焦煤的价格差,积极扩大焦炭进口。据海关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累计进口焦炭9.69亿吨;2010年1—10月份,我国焦煤进口达到了3750.6万吨,较2009年同比增长33.6%,在全球焦煤贸易量中所占的比重也骤然升高到20%以上。然而,在中国增加焦煤进口的同时,也拉动炼焦煤价格不断走高,并间接推动焦炭生产成本大幅增长。

4.焦炭市场呈现“一主二辅”贸易格局

一般来说,大中型钢铁联合企业自产的焦炭基本上不能满足需求,每个企业均要从市场上采购一部分焦炭,其生产的焦炭总体上不会参与市场贸易,在市场上进行交易的基本上是独立焦化企业生产的焦炭。由于独立焦化企业大多位于山西、河北、山东等地,生产相对集中,尤其山西省是我国焦炭净流出最大省份,在全球焦炭领域有“世界焦炭看中国,中国焦炭看山西”一说。而钢铁企业则较为分散,因而焦炭的流通就显得较为分散。通过实地调研和资料分析发现,焦炭主要流向以下地区:一是河北省,该省有几百家冶金钢铁、有色金属冶炼和铸造企业,其中又以唐山地区的钢铁企业最为集中,唐山是全国焦炭流入的最大地区;二是江苏省,该省有着众多的冶金钢铁、铁合金、黑色金属企业;三是辽宁省,该省是我国

传统的老工业基地,是我国钢铁冶金、国防工业、航空机械、船舶制造和汽车制造的生产基地;四是山东、广西、甘肃、广东和福建,这几个省区大量采购焦炭用于本省的冶金钢铁工业和黑色、有色金属冶炼工业。

综合我国焦炭的供需格局以及内外贸贸易情况,可将我国焦炭的物流贸易区划分为“一主二辅”3个区域,其中包含山西、河北、天津、山东和江苏(苏北)在内的华北区,包含云、贵、川和两广在内的西南及华南区,以及包含内蒙古、辽宁、黑龙江在内的东北区。未来焦炭市场的供求关系主要取决于运输能力,铁路运输是我国煤炭运输主力,2005年到2009年铁路运煤量从10.7亿吨增加到13亿吨以上,在煤炭总产量中占比虽然略有下降,但仍维持在40%—50%。2010年上半年,国内铁路运煤量达到7.6亿吨,占煤炭总产量的比例约为50%。

5.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

自2005年《焦化行业准入条件》实施以来,焦化行业不断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和技术改造力度,努力实现焦炉建设和改造的大型化、自动化、清洁环保化,促进了焦化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加快结构调整的过程中,焦化行业全面推进企业兼并重组,进一步提升了产业集中度。2010年,云南、山西、陕西、贵州、山东、新疆、河北等14个省区淘汰落后和北京首钢搬迁等淘汰关停焦炭产能约2759.5万吨,超额完成了工信部要求各省区市2010年淘汰落后焦炉产能的任务,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焦化行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2010年,我国重点统计焦化企业炼焦工序能耗下降17.42kg标准煤/吨焦,水循环二次利用率达96.06%,同比提高1.19个百分点,吨焦耗新水下降0.17m3/吨焦,为我国焦化行业优化产业结构和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环保治理、扭亏增盈、提高经济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使我国焦化行业高消耗、高排放情况进一步明显改观。

二、国内焦化行业存在的问题

1.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状况暂时无法改变

近年来,我国消费结构的升级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带动焦炭行业快速发展,国内焦炭产能迅猛扩张。产能的盲目扩张使我国焦炭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多数焦化企业陷入经营窘境。从数据方面来看,2004年年底我国焦炭产能为2.5亿吨,2004年我国焦炭产量为1.75亿吨,当年焦炭产能就已过剩0.75亿吨;到了2009年年底,国内焦炭产能约4.2亿吨。以2009年为例,全国焦炭产能为4.2亿吨,产量3.45亿吨,而焦炭实际消费量为3亿吨,产能过剩1.2亿吨,产能利用率约71%。当年焦炭库存高达0.45亿吨,以2009年每月平均产量0.29亿吨计算,库存量比全国1个半月的焦炭产量还多。总体来说,2010年焦炭行业仍呈供大于求格局,但存在结构性特点,即钢铁企业自产焦炭供不应求,独立焦化企业产焦是供大于求,但全国总量产能供大于求的局面暂时无法改变。

2.产业集中度低,需加快推进兼并重组

近年来,一批大型钢铁企业和独立焦化企业加快了联合重组步伐,鞍钢、宝钢、武钢、河北钢铁(000709)以及旭阳煤化工、山东焦化等大型焦化集团形成,焦化产业集中度有了

进一步提升,但我国焦化行业集中度总体仍然偏低,相当一批独立焦化企业产业链建设滞后,焦化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2011年年初,温家宝总理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研究部署了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对钢铁、焦炭等重点行业近期淘汰落后产能提出了具体目标任务,提出淘汰焦炭落后产能1870万吨。工信部、发改委等部门专门发出文件,要求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检查考核,确保完成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这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焦化行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企业的兼并重组,打造煤—焦(化)—钢等上下游行业合作共赢的坚实产业链,提升焦化行业的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

3.产业技术落后,需加快焦化行业绿色转型

我国焦炭生产与消费规模巨大,不仅消耗巨额的煤炭资源和能源,也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污染物,承载着巨大的资源(能源)和环保压力,因此,促进加快焦化产品生产和消费的绿色转型刻不容缓。据中国炼焦行业协会初步测算,2010年我国生产和消费焦炭3.8亿多吨,约占全球焦炭生产和消费总量的65%左右。生产这些焦炭,需要消耗炼焦洗精煤约5.4亿吨,而生产这些炼焦洗精煤则需要炼焦原煤8亿—9亿吨,其原煤需求量约占全国原煤总产量的27%。因此,节约使用焦炭,进而节约使用炼焦煤潜力巨大。

4.焦炭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不合理

当今发达国家95%的焦炭生产能力布局在钢铁企业内部。焦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煤气、余热等能够在钢铁生产过程中得到充分利用。而我国钢铁企业用焦量虽占焦炭产量的80%左右,但只有33%的焦炭生产能力布局在钢铁联合企业内部,67%的焦炭生产能力为独立的焦化企业所有,这使得我国焦炭工业综合利用水平较低,未来应通过发展化工产品来提高综合利用水平。由于我国焦化行业缺乏控制上游焦煤资源的能力,下游钢铁企业在遇到市场需求下降时,首先就会减少外部焦炭采购,国内独立的焦化企业因此处于“两头受压”状态,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特别是在经济周期向下波动时,这些独立焦化企业受到的直接冲击最为明显。

5.“两面夹击”,企业经济效益不容乐观

由于焦化行业产能较为分散,产业集中度低,产能优势并没有转化为价格优势,尤其近几年受上游高价焦煤和下游强势钢企夹击的焦炭企业经济效益不容乐观。一般焦炭的原料成本占到焦炭总成本的90%以上,我们以吕梁离石焦精煤(45%)、临汾霍州肥精煤(15%)、长治郊区的廋精煤(30%)以及忻州宁武的气精煤(10%)来计算焦炭的原料成本。从下图可以知道,焦炭的原料成本基本接近焦炭的现货价格,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现实中焦化企业采购的炼焦煤价格往往比市场价格低,如果除去这部分差价,应该说焦炭的原料成本低于现货100—200元的价差。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焦炭价格从当时最高的3000元/吨急速下滑至1250元/吨,国内焦炭企业集体限产、停产,国内焦化行业深陷泥潭。时至今日,国内焦炭价格也未能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2009年,我国A股市场5家焦炭上市公司中有4家出现亏损。从近两年焦化企业的盈利来看,去年焦化企业普遍处于亏损状态,今年焦化企业盈利状况有所好转,基本处于盈亏平衡状态。今年上半年,上游炼焦煤价格大幅上扬。另外,下游钢铁行业受制于高企的铁矿石价格,现已进入微利时代,材料成本控制更趋严格,焦炭价格受到

明显压制。

三、焦化行业发展形势与展望

1.焦炭期货上市,实现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结合经营

2011年4月15日,焦炭期货上市。上市焦炭期货,既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需要,也是我国煤焦市场体系发展改革的需要。金融危机以来,焦炭价格的急速涨跌让大家意识到焦炭行业与金融系统的紧密联系。此时推出焦炭期货,为业内企业提供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结合经营的手段,对于改善焦炭行业经营方式,提高行业抗风险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期货市场的价格平缓功能有助于保持产业投资者信心,改善投资环境,套期保值功能可以帮助焦炭企业“御冬”,同时实现煤、焦资源的优化配置。

2.受“十二五”保障房建设推动,焦炭需求稳步增长

自1998年房地产改革以来,房地产业有力地支撑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快速上涨的房价也令民众苦不堪言。为实现中低收入者住有所居,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两会”前夕向民众承诺,今后5年将新建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并将在“十二五”期间投入资金4.8万亿元进一步保证保障房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将在2011年、2012年间集中释放,大量增加的钢材需求将进一步刺激焦炭需求。此外,“十二五”期间西部开发及联通各个城市间快速轨道建设带来的钢材需求以及水利工程等其他基础建设对于钢材的需求,也将进一步刺激焦炭需求。

3.淘汰落后,兼并重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加快

我国焦化行业集中度仍然偏低,尤其相当一批独立的焦化企业产业链尚未实现延伸目标,市场竞争力不强。近几年,针对淘汰“二高一低”行业的措施不断出台,“十二五”期间焦化行业整合力度更是空前,行业集中度将得到大幅提升。工信部下达了2011年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其中焦炭要求减少1870万吨,远大于生铁减少2653万吨对焦炭的需求减少量。以国内最大的产焦地山西为例,根据山西焦化(600740)行业兼并重组指导意见:“十二五”期间,通过兼并重组,到2011年年底独立焦化企业保存150户摆布,总产能控制在1.4亿吨,淘汰落后产能2000万吨,独立焦化企业户均产能要达到90万吨以上,其中兼并重组主体60户摆布。到2015年年底,独立焦化企业保存60户摆布(已通过行业准入的热回收焦炉企业和城市气源、热源企业除外),淘汰落后产能4000万吨,产能控制在1.2亿吨,独立焦化企业户均产能要达到每年200万吨以上。这必将进一步加快我国焦化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和企业的兼并重组,打造煤—焦(化)—钢等上下游行业合作共赢的坚实产业链,促进增强焦化行业的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有利于改善焦化行业的过剩局面。

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焦化行业需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努力推进行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和技术进步,并积极运用焦炭期货为企业规避风险,努力促进行业平稳高效运行。

第二篇:我国保障房现状及发展方向探讨

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现状及发展方向

摘 要:按照计划,今年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必须在10月底前全部开工,不过,住建部部长姜伟新日前表态,将此节点延至11月末。从之前公布的部分城市今年以来保障房开工情况来看,开工率不甚理想,一些城市开工率不到三成。预计下半年各地将逐渐迎来开工高峰期,但资金难题依然是制约保障房建设的一大障碍。而现实的建设速度既没能赶上年初时制定的目标,同时又因建筑工期短、成本低,多地保障房出现了质量问题,从而让人不免又要呼吁放慢建设的脚步。保障房建设速度面临的“两难”折射出计划与现实的差距,让人不得不去回想,当初豪迈地写下规划时,是否考虑到实际操作的能力。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土地财政;多渠道融资;住房质量;保障房监管

一、我国保障性住房政策概述

保障性住房, 是与商品性住房(简称商品房)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由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政策性租赁住房构成。

(一)经济适用房保障政策

1991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确立了“建立以中低收入家庭为对象,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经济适用房供应体系”的住房制度改革思路,标志着中国住房保障政策的开始。建设部、财政部等部门将经济适用房定义为:由相关部门向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户提供按照国家住房建设标准而建设的价格低于市场价的普通型住房。经济适用房由行政划拨土地,享受政府优惠政策,以保本微利为原则,面向中低收入职工家庭。对经济适用住房的要求是,一般中低收入家庭买得起,功能齐全,有超前性。它具有一般商品住房的属性,但在价格上给购房者予以优惠,与同类商品房比较,其价格要低得多,使中低收入家庭买得起。

(二)廉租住房保障政策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为解决辖区内流动人口日趋增多、居住困难的问题,深圳市建成了全国第一个为城市低收入家庭和打工者居住的廉租房住宅小区。1998年,国务院正式提出建立廉租房供应体系,向最低收入家庭出租政府或单位提供的廉租房。2004年建设部、财政部等部门发布《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房住房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保障标准、保障方式和保障对象。具体来说,廉租住房制度是指由政府起主导作用,采取租金补贴、实物配租等不同形式,给城镇居民中的弱势群体等解决住房困难问题而建立的住房生产、供应、管理体系,运作程序和原则。廉租住房制度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供应方式的固定性。因弱势群体家庭无力购买商品房或经济适用房,只有采用租赁的方式解决住房困难。二是供给对象的确定性。政府对申请租住的弱势群体对象进行资格确定,只有经过有关单位认定符合条件的家庭或个人才能租住。三是运作过程的封闭性。租户经严格资格确认后才能入住,并且不得转让、转租,并随家庭经济状况的变化而改变。

(三)政策性租赁房

指通过政府或政府委托的机构,按照市场租价向中低收入的住房困难家庭提供可租赁的住房,同时,政府对承租家庭按月支付相应标准的租房补贴。其目的是解决家庭收入高于享受廉租房标准而又无力购买经济适用房的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这个概念正好被定格在新出炉的“租赁型经济适用房”。经济适用房以租代售,可以说是将经济适用房变成“扩大版的廉租房”。

(四)2011年保障房建设目标

根据住建部规划,未来五年,我国计划新建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到“十二五”末,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率将从目前的7%到8%提高到20%以上,基本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其中温家宝总理的目标是到2011年年末,竣工1000万套保障房。温家宝总理定下的今年1000万套保障房的目标指的是“竣工”,但最近已经被住建部打折成为“开工”。住建部日前已经将目标调整为11月前全面开工。

二、保障房建设现状及问题

(一)开工率不足,建设进度缓慢

今年全国计划新开工建设保障房1000万套,这是我国有史以来保障房建设规模最大的一年。力度前所未有,规模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据官方发布的消息,全国开工率34%,六省区不足20%。截至5月底,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开工340万套,占计划的34%。

截至5月底,天津已新开工保障房项目14个,面积394万平方米、7.26万套,占当年计划的31.6%,千余户家庭通过公开摇号,签约入住公租房。今年天津市保障性住房计划新开工1560万平方米、23万套。其中,公共租赁住房480万平方米、10万套,预计至8月底,今年公租房项目全部进入建设阶段,配套设施同步兴建、同步投入使用。

重庆方面,截至5月底已新开工公租房14.06万套,廉租住房3.88万套,实施城市、工矿和煤矿棚户区改造等2.74万户,全市共计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20.68万套,占保障性住房建设总量的42%。其他未开工项目,正抓紧做前期准备工作,预计9月底前将全部开工建设,完成国家下达的建设目标。

2011年1~5月,上海市经济适用住房已开工124万平方米(约2万套),为计划的1/4;动迁安置房(限价商品住房)已开工461万平方米(约5.8万套),超过计划的一半。

湖北今年建设32.86万套保障房任务中,截至5月底,全省开工率为49.67%。

(二)地方政府资金不足,融资吃紧 保障房建设临社会资金筹措困难,地方财政保障房资金压力空前。据住建部估算,今年计划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所需资金约1.3万亿到1.4万亿元。虽然,中央补助保障房建设的1030亿元财政资金将陆续下拨,也有少数民营企业家表态愿意出资参与保障房建设,然而,保障房资金缺口依然庞大。要求政策支持意味着地方财政要为参与保障房建设的社会资金的投资回报作出贡献。九九归一,社会资金即便如大家所愿争相参与了保障房建设,但保障房所需保障资金的最终来源,从本质上讲,最后依然还得有赖于地方财政,而地方财政当前是名副其实的土地财政。据媒体报道,去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达到29109亿元,相当于全国财政收入的35%,相当于地方财政收入的71.68%,占到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的89.3%,在沿海一些城市甚至超过了政府财政收入。在土地财政的背景下,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土地就是资金,资金就是土地,土地与资金,不过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政府划拨出了多少土地,其实也就等于划拨出了多少资金,或者也可说相当于少收了多少土地出让金。

其次,民营企业对待保障房热心不足,紧靠地方政府财政难以满足保障房建设资金需求。这是因为保障房建设属微利,开发商不愿涉及。对于经济适用房,国家相关部门规定利润率不得高于3%。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 《中国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报告》。显示,房地产企业参建保障房的整体情况并不乐观。百强名单中仅有30家在2007年至2010年间参与保障房建设,排名前十的企业全部参与,其他70家房企未参建。

(三)保障房建设资金监管有待加强 只有资金支持而无监管到位的保障房建设,极有可能成为地方政府向国家伸手要钱要政策的“敛财”良机,乃至贪污腐败的触发点。一方面固然与今年保障房建设突然提速,相关的政策准备和制度建设尚未来得及跟进密不可分,但另一方面,恐怕也不能排除这可能是因为各级政府之间为了政绩所达成的某种心照不宣的默契。

国家对保障性住房投入大量资金,但有的地方在拿到国家下拨的资金后,廉租房建设却严重缩水。据央视报道,陕西商洛市商州区政府向上级申报计划建设廉租房600套房,但在约定期限内却一套未建,实际只利用商品房改出72套,而该计划的1600万元国家专款已经拨付到位。(《新京报》5月30日)在房价已经突破绝大多数民众承受极限的当下,以经适房、廉租房为代表的保障房建设承担着“居者有其屋”的民生重任。如果说房价是个政治问题,那么保障房建设的成败,则可以说关系到社会稳定。意义如此重大,保障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尤须引发警惕。

(四)保障房使用价值不够理想 影响保障房使用价值的因素有多个,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包括房屋建设质量、房屋设计、住房区位以及住房小区环境等。

1.保障房质量问题始终被关注。内蒙古包头市最大的棚户区改造项目“民馨家园”大部分新楼房成“墙脆脆”,让好端端的“民心工程”变成了“闹心工程”。这成为继去年10月北京“明悦湾”8栋保障房被责令拆除以来的又一起典型事件。此外,南京、武汉、广州、深圳等多城市也都出现过保障房质量问题。住建部近期发布《关于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地把加强质量管理摆在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首位,努力提高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管理效能,切实履行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建设程序,严格执行工程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全面落实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责任。同时,要把工程质量管理纳入住房保障工作考核、约谈和问责范围,要加大监督检查和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力度,依法严肃查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过程中各种违法违规行为。

2.住房区位、房屋设计以及小区环境影响保障房价值提升。在全国大多数保障房建设 过程中,位偏质差配套少是当前不少地方建设保障房的通病。一方面,相比日进斗金的商品房,获利很少甚至会赔本的保障房很难引起一些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不仅建设进度一拖再拖,建筑质量更是堪忧。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在保障房建设上只满足于解决有无的问题,并未考虑住户居住的舒适度,使得保障房的居住和生活成本比有的商品房还高,使许多好不容易中签购得保障房的中低收入家庭被迫放弃。保障房在很多地方已经成为“贫民区”的代名词。由于城中心很难找到土地,拆迁成本比较高,所以保障性住房很多情况都建在城外或是郊区。基于区位的遥远,周边配套都不健全是个客观存在的情况。

三、发展方向和建议

(一)多元化解决资金缺口

不同城市有不同的情况。各个城市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应该留下一定比例的财政资金用作建设保障性住房的资金来源。政府财政在“地”上面还是应该做些文章。一般来说,各个城市都在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开发,政府要把因为开发而带高的价格和原来价格之间价差的一部分用于造福老百姓,这其实就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如何吸纳社会资金参与、为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充足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是保障性住房制度长期有效运转的关键,特别是保险资金具有规模大、周期长、资金来源稳定等特点,非常适合参与保障性住房的投资和建设。为此,建议保监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委牵头,尽快出台保险资金参与保障性住房投资及管理的相关细则,并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

(二)加大保障房资金监管力度 只有资金支持而无监管到位的保障房建设,极有可能成为地方政府向国家伸手要钱要政策的“敛财”良机,乃至贪污腐败的触发点,等于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保障房建设并不是各级政府需要层层应付的政绩工程,而是为了让民众享受到国家福利的民生工程,其建设的成败也决不仅仅取决于给政策给资金这么简单,还必须要有完善的制度体系和严密的监管措施。分析原因,一方面固然与今年保障房建设突然提速,相关的政策准备和制度建设尚未来得及跟进密不可分,但另一方面,恐怕也不能排除这可能是因为各级政府之间为了政绩所达成的某种心照不宣的默契。今年的保障房建设任务重,时间紧,完成起来有相当的难度。但同时这又是不能不完成的政治任务,直接关系到官员的政绩考核。两害相较取其轻,降低监督门槛,甚至有意无意地无视违规操作,或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最后的结果是,民众得到的并非实实在在的保障房,而只是一堆华丽的数据和一张虚构的民生蓝图。

(三)加强保障房建设质量监督,提高保障房使用价值

严格执行工程招标投标、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质量监督、工程监理、竣工验收备案等建设程序,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规定,依法取得土地使用、规划、施工等许可文件。严格执行施工公示牌制度和永久性标牌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全面实行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制度,未进行分户验收或分户验收不达标的,建设单位不得组织工程竣工验收。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实施保修。

参考文献

[1]高波:《现代房地产经济学》,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8 [2]姚玲珍:《中国公共住房政策模式研究》,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3]陈伯庚:《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第三篇:我国仓储业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我国仓储业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物流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商品流通的时间缩短,达到快速送达目的地,保证商品质量完好无损,节省流通费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商品在流通中的成本,达到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合理统一。归纳起来一句话就是在物流活动中要千方百计使物流里程少、环节少、库存少、时间少、费用少、服务好;做到“及时、准确、经 济、安全”为客户提供满意的高质量的服务,仓储业是物流的一个重要纽带,物流系统的迅速发展要求有完善的仓储作业水平为保障,而目前我国仓储业的发展还无法满足需要。

一 我国仓储业的现状

(1)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仓储业形成了以部门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

各部门、地方出于自己的利益与方便,各建属于自己的仓库,形成什么“工业仓库”、“农业仓库”、“铁路仓库”、“交通仓库”、“商业仓库”、“物资仓库”、“外贸仓库”、“军工仓库”等,长期形成的这种部门分割、地区分割、自备仓库自己用,相互封闭、重复建设的局面至今尚未完全改变,仓储业社会化程度低。由于这种分散的各自为政的管理体制,造成资金分散,管理落后、设备陈旧,仓库利用率低。据了解全国仓库面积利用率平均不到40%,有的仓库长期闲置,但有的不够用还在继续投资建新库,由于盲目乱建、乱设仓库,使得市场竞争过度,仓储价格无序。一些城市近年来出现大量的农民仓库、部队仓库,不景气的工厂 将闲置厂房做仓库低价出,吸引客户,使这些市的仓储价格偏低,背离了价值规律,后果是仓库管理水平低、储存条件差、服务质量低,致使储存物资损坏变质、失 窃等,使国家和企业遭受不应有的损失。

(2)现有仓库的功能单一,很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现有仓库大都是平房库,其功能就是单纯为储存产品,加上现在仓储市场不规范,竞争不平等,绝大多数国有仓库经济效益不好,不少长期亏损,不仅缺乏发展后劲,甚至连生存都成问题。(3)大部分仓库设备陈旧落后

不少仍处在人工作业为主的原始状态,人抬肩扛,工作效率低。不少仓库处在“货物进不来出不去”,商品在库滞留时间过长,或保管不善而破损、霉变,损失严重,加大了物流成本。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不断扩大开放和对外贸易的发展,要求物流应有一个高速发展,尤其仓储业更要 有一个快速发展,以适应这一新形势的需要。

二 我国仓储发展的方向

充分利用已有的仓储资源的仓储社会化,提高仓储效率和仓储业分工发展的专业化功能,加速满足社会生产发展和促进物流效率提高的仓储标准化,提高仓储自身效率,实现仓储管理的现代化。

(1)仓储业社会化、功能化

我国仓储业目前的效率低、利用率不高、作业条件差、缺乏自身发展能力,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任何社会资源只有在市场中自由交换才能充分体现其价值,也只有 在自由交换体制的激励之下,才回更好地发挥其创造性。仓储业需要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整齐分开、管理科学”为原则惊醒现代化改造,建立科学西那金的企 业治理结构,成为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市场竞争的主体,才能彻底改变我国仓储业的不良状况,真正成为市场资源,向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

社会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又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我国仓储业的技术水平和功能重复的现状,只有通过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才能得以改变。社会对仓储的 需要也同对其他啊社会资

源的需要一样,向着专业化、特殊化、功能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仓储业内部在市场竞争中也只有通过专业化的发展,提高产品个性 化的优势。

(2)仓储机械化、自动化

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生产机械化已是现代企业生产的基本要求。机械具有承重能力强、效率高、工作时间久、损害低等多种特点。仓储作业大都负荷中,作业两 大,作业环境恶劣,时间紧,存在着众多系统性不安全隐患,因而仓储机械化是仓储业发展的必然。仓储企业应通过机械化实现最低的人力作业,加大企业集成度,减少人身伤害和货物损害,提高作业效率的目标,随着货物运输包装向着大型化,托盘化的发展,仓储也必然要向机械化过渡。

仓储自动化是指由计算机管理控制仓库的仓储。在自动化仓库中货物仓储管理、环境管理、作业控制等仓储工作,通过住处管理、扫描技术、条形码、射频通信、数 据处理等技术,指挥仓库堆垛机、传送带、自动导引车、自动分拣等设备自动完成仓储作业;自动控制空调、监控设备、制冷设备进行环境管理;向运输设备下达运 输指令安排运输等;并同时完成单证、报表的制作和传递。对于危险品、冷库暖库、粮食等特殊仓储,都有必要采取自动化控制的仓储。

(3)仓储信息化、信息网络化

对于存货品种繁多、存量巨大的物流与配送中心,要提高仓库利用率,保持高效率的存货流转,实施景区的存货控制,没有计算机的信息管理和处理是不可能实现 的。仓储信息化管理包括:对账目处理、结算处理,提供实时的查询;进行货位管理、制作个中单证和报告表,进行存粮控制,甚至与进行自动控制等。可以说,仓 储要实现提高效率、降低损耗,从而降低成本就必须实现信息化。

仓储是物流的节点,是企业存货管理的核心环节。企业生产、经营的决策需要仓储及时地把存货信息反馈给管理部门,在充分掌握物品的存粮、储备、存放地点、消费速度的情况下,才恩能够惊醒准确的生产和经营决策。高效的物流管理是建立在对物流进行控制和组织,要想实现高效的物流管理就需要仓库、厂商、物流管 理者、物流需求者、运输工具之间建立有效的信息网络,实现仓储信息共享,通过信息网络控制物流,做到仓储信息网络化。

(4)科学管理

仓储管理包括仓储的管理体制、治理结构、管理组织、管理方法和管理目标几个方面。根据不同的管理体制,仓储活动可以分为向社会提供仓储服务的商业仓储和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的的企业自营仓储。无论管理体制如何,仓储管理都需要进行科学化管理,是高效率的仓储。

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商业仓储也正如其他经济活动主体一样,只有在充分市场化的条件下,才能充分发展其经济价值。也就是说,商业仓储必须发 展成为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按照独立市场经济主体的要求进行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造和开展科学化的现代企业管理,使仓储企业产权独立,给予企业有充分的经营自 主权,按照满足社会需要的原则向社会提供服务。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的自营仓储,应该在以企业的整体发展为目标的基础上确定仓储的地位,高度重视他仓储的作用和强化对仓储的管理,合理地调配企业资源,使企业仓储部门成为企业生产和经营发展的可靠保障。

仓储企业(部门)内部应实施现代企业科学管理,建立高效的组织机构,实行规章化的岗位负责制,建立有利提高生产率的动态和奖励分配制度,实施有效和系统的职工教育培训制度,采取科学化的和管理方法,培养积极向上的优秀企业文化。

(5)重视对人才的培训

要重视现代化仓储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实现仓储业现代化的关键在于科学技术,而发展科学技术的关键又在于人,没有知识,没有人才,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要 实现仓储人员的知识化、专业化,必须按现代化管理的要求,根据不同类型的仓库和工作岗位制订和实施人才培训计划,加强对仓储人员的培养、教育和提高,尽快 培养出一批具有现代科学知识和管理技术、责任心强、素质高的专门从事仓储管理的干部队伍。这是实现我国仓储业乃至物流业的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第四篇:浅谈汽车维修行业现状及发展方向

浅谈汽车维修行业现状及发展方向

一、汽车维修行业的现状

(一)汽车4S 店建设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目前,在汽车维修行业中都是不分经销品牌的档次、强弱,不管其投资何时能回收,只追求、豪华、一流,一哄而上地建 4S 店,有悖于市场规律,其结果是除了社会资源的大量浪费外,还将使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背上沉重的包袱,近年普通国产轿车利润由上万元向数百元转移的情况下,不少4S店的投资商已直接面临着生存危机。

2.汽车4S店营销观念更新服务理念的全员深化认识还需要一定时日,企业内部类似问题还没有提升到与汽车维修技术同等的地位。

3.汽车4S店软件服务跟不上硬件建设的步伐,营销人员缺乏技术知识,维修服务队伍对新技术新装备的认知度匮乏。

4.维修企业高级管理软件及网络化技术在企业信息管理与企业经营管理中应用的深度与广度不足。

(二)综合维修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1.采取传统的维修方式对待现代汽车技术 由于轿车从结构到控制技术已经高科技化,再采用传统手艺修车的方式已行不通,所谓“手艺修车”指的是以经验来指导修车,经验通常指感性经验,即感性认识,是通过对总成的解体寻找故障得来的,适用于维修传统的以机械传动,机械控制为主的汽车,不适用于现代高度机电一体化的汽车。

2.维修技术工人文化素质普遍较低 目前,在维修企业从业的技术工人中具备中等职业学校学历以上或具备中级以上职业资格的人员比例较低 由于工人文化素质较低,也不容易将这些经反复拆检实践得来的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也就始终脱离不了要大拆大卸,由于文化底子较弱,这些工人面对现代汽车新工艺 新技术的自我学习提高的能力有限,而许多企业经营者或企业管理者对提高工人技术水平,加强工人新技术、新理论知识培训兴趣不高,从而导致从业人员专业技术能力跟不上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

3.维修技术更新受生产厂家技术封闭的制约

我国汽车生产厂家所生产的汽车都有相应的4S店经营同一类品牌的汽车,这些新车的维修手册及专用的检测诊断仪器对综合维修企业来说很难取得,对这些新车型,综合维修企业只能依靠参照维修资料市场上提供的相关维修资料对车辆进维修,只能使用汽车保修设备市场提供的通用检测设备对这些车辆进行检测诊断,因此,其技术相对于专营店落后,很难做到与现代汽车技术发展同步,是制约综合维修企业发展的重大因素。

(三)同行恶性竞争 1.跨范围经营国标

对汽车维修企业开业条件、经营范围都有明确的规定,但是许多经营业主都不能按国标要求开展业务工作,汽车专项维修业户(三类企业)经常跨范围经营,对整车维修企业(一、二、类企业)产生很大的冲击。2.无序价格竞争

目前,维修行业没有统一的汽车维修收费标准,各企业维修项目价格是依据企业自身利益及发展需要制定后报当地的物价管理部门审批的,收费标准是上限控制,因此很多经营业主为了企业眼前的利益尽可能地将维修费压低,以增加自己的业务量及短期利润,而不考虑企业的长远规划与发展。

3.无视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

汽车维修行业,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行业,为保证维修质量,国家行业管理部门为规范行业行为,颁布了许多相应的维修生产技术标准及维修质量检验标准,但部分维修企业在具体实施中常利用车主与维修企业间对维修技术及维修项目信息严重不对称的现实,在维修工作实施过程中不按标准要求施工,不按标准检验,甚至随意减少维修项目、减少检测内容或只换不修,延长工时,从中牟取暴利。

二、汽车维修行业现存的问题

(一)汽修市场布局不合理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车维修网点也不断增加,出现了盲目投资设点的情况。维修网点过于集中,分布不均,维修市场较为混乱,虽然行业管理部门加大了清理整顿的力度,但与建立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维修市场还存在着一定差距。

(二)汽车维修行业专业技术人员不足

工人队伍素质低,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现时汽车维修工人的素质普遍偏低,工人队伍中有不少人对电喷发动机、自动变速器、ABS防抱死制动装置、空调、汽车音响及防盗器等维修知识知之甚少,甚至有部分人连在维修中应注意的基本常识也不懂。另一方面,按照交通运输部的要求,一、二类汽车维修企业要配备 1—2名专业技术人员,而实际上在维修企业中真正受过汽车维修专业教育的人很少,或者专业技术人员所学专业与汽车维修不对口(大多学的是机械类专业),即使对口了,也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的差距,这无疑也制约了汽车维修业的发展。

(三)汽车维修行业整体科技含量不高 信息化程度低,行业准入和从业资格准入的政策标准偏低。虽然按开业条件配备了检测设备、通用仪器,但使用效率低,甚至有的维修人员不会使用,造成资源浪费。

(四)汽车配件销售没有纳入正规的管理渠道

汽配供应规模小、市场乱,劣质产品冲击市场,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成为运营部门行业管理的盲点。汽车配件销售中以次充好的现象普通存在,严重影响汽车维修质量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尤其是与汽车安全性能有关配件,如转向操纵部位、制动部位的配件质量、轮胎质量等直接影响着汽车的安全行驶。

(五)汽车维修行业市场开发意识不强

对市场研究不够,开发意识不强。如今汽车维修市场可谓“竞争激烈,强手如林”,修车难的问题已成为历史,“眼看、手摸、耳听”的检验方式已被电脑诊断所取代。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修理业想要有立足之地,就必须重视市场研究,在企业中设专门机构、人员去调查,研究分析市场,跟踪技术,为提高技术水平做好超前准备,为企业的发展铺平道路。

三、汽车维修市场的划分

(一)汽车维修市场的细分 1. 4S营销模式

4S是指将新车整车销售(asel)、零配件供应(sPare part)、售后服务(service)、信息反馈(slu,ey)等四项功能集于一体的汽车整体服务方式。它是一种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模式,从售前服务到售后跟踪服务的一条龙服务模式。该模式的优点是,有厂家支持、有客户索赔、有配件店供应保障。其缺点是,投资大、价格高、顾客承受能力有限、汽车产品品牌问题。现有的品牌车型业绩好,如奥迪、别克、本田,而一些非品牌车型,如华普、猎豹、依维柯等,在4S店销售业绩差。

4S专卖店模式渐渐地成了大多数经销商首选的营销模式。然而,经销商和制造商并没有将全部的精力放在如何提高服务水平上,而是把精力白白浪费在专卖店建设的硬件设施与投资规模上,有些经销商在4S专卖店建设与硬件方面的投资甚至超过了国外的4S专卖店,投资规模非常大,这就使得4S专卖店运营成本非常高。过高的运营成本,直接导致了普遍偏高的维修和其他服务费用。相反,多数4S专卖店的服务水平根本达不到应有的标准,进而导致4S专卖店的许多服务功能基本上处于闲置状态,再加上制造商和经销商很少将精力放在提高45专卖店的整体服务水平上,最终导致国内许多4S专卖店“名不副实”。2.“大3S”营销模式

“大 3 S”是指汽车的销售、服务及养护模式朝专业化方向发展的一种营销模式。“大3S”营销模式的优势有:第一,强化主业,更好地发挥各自优势,把主业做好、做大;第二,资金使用合理,减少制造商投资,把有限的资金用足、用好;第三,强化经营、管理,有利于专业化建设,便于经营、管理。3.“4S+2S”营销模式

所谓“ 4S+2S”营销模式,就是在大城市或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经销商要严格按照制 造商的要求,兴建符合标准的具有整车销售、配件供应、汽车维修和技术信息咨询的“4S” 功能的汽车专卖店,而在不发达的中等城市或县级市,建立具有整车销售和维修服务功能的 “2S”店。这些“2S”店原则上由“4S店”独资或控股建立,当一个地方的保有量达到一定规模时,“2S”可以升格为“4S”店。.“5S”营销模式

欧洲的汽车销售体系的建立是以生产制造商为中心的,无论哪种销售体制,经销商、代理商和零售商的一切经营活动都是为生产制造商服务,它们之间的关系一般通过合作或产权等为纽带,依靠合同把销售活动与双方的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大多零售商都具备新车销售、二手乘用车回收式销售、零配件供应、维修服务和信息反馈等功能,简称为“5S”功能。它的缺点有:第一市场价格竞争激烈,会造成无序竞争,存在一定的生存压力,变动性较大;第二,由于场地因素,无法给消费者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第三,容易导致消费者在购车前后产生众多不信任因素;第四,利润空间较低。

(二)专业化经营和综合化经营

在汽车厂家提供越来越周到的售后服务的同时,汽车的保修行业也出现专业化经营的趋 势,如专营玻璃、轮胎、润滑油、美容品、音响、空调等。专业化经营的独特优势是专业技术水平高,产品规格全,价格相对比较低。与此同时,综合化(一站式)经营发展也很快.如加油站同时提供洗车、小修、一般保养和配件供应等服务,这当然是为了增加经营收人。维修方面,目前美国通用公司卖出的汽车中,有74% 不是由特约经销商提供维修服务的。

(三)综合性维修企业现状

综合性汽车修理企业通常是由原来的集体或国营汽车维修企业发展而来,也包括较早进人汽车维修行业的部分个体企业。这样的汽车修理厂不管大修小修,也不论是什么品牌什么类型的汽车,只要是汽车就可以维修。其优点是,车型维修覆盖面大,关系企业较多,以单位车辆的维修为主,业务相对稳定,能为公用车提供一条龙维修服务。其缺点是,由于车型较多,服务质量、配件质量得不到保证,关系客户多,遇到单位人事变动,客户流动性大;另外,由于单位拖欠修车款,结账困难,造成现金流短缺,财务风险较大。

(四)汽车维修市场潜在竞争者.国内外大型维修企业的进入

汽车市场的繁荣,带动了汽车维修市场的发展。通用汽车旗下的售后市场品牌ACDelco 宣布,进军中国的汽车快修市场,紧接着的是世界汽修界的元老德国BOSCH 也开始它的“博世汽车专业维修”网络发展计划。还有日本最大的独立汽车服务商Atr0BACS,汽车用品商黄帽子相继在上海或其他地方登陆。而其他准备投资该领域的国内商家也在增加。到目前为止,正在积极从事汽车连锁服务发展的国外品牌有:德国BOSCH(博世)、美国通用人CDe】co(AC德科)、美国杰菲快速换油(Jl下YLUBE)、日本AUTOBACS(澳德巴克斯)、日本YLL()WHAT(黄帽子)、百援、美国NAPA(蓝霸)、米其林以及各种油品公司如BP、美孚、埃索所辖的连锁换油中心。国内(包括台湾)品牌有:中车集团、威力狮、新焦点、强生快车手、新奇特、华星集团豪多迪、华麟一路行等,以及各种地方性品牌。在大多数投资人的眼光中,汽车行业是国民经济增长的主体,因此将大量的资金投人到汽车维修行业,国内外的大型企业纷纷抢占中国汽车维修市场。4S店动则投资数千万元,这样造成了僧多粥少的局面。国内外维修企业的加人和45店的兴旺,抢占了大量市场份额,而综合性维修企业的生存空间日益狭小。.国外汽车快修连锁服务业的发展

以美国和日本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为例,由于两国汽车售后服务市场的环境截然不同,因此汽车快修服务业在这两个国家里出现了两个不同的发展轨迹。从美国NAPA(我国译为蓝霸)的历史可以了解美国汽车快修业的发展。在美国,NAPA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它随着美国汽车业的蓬勃发展应运而生,许多人把它形象地比作汽车售后服务行业中的“麦当劳”,NAPA以先进的汽车零件配送系统和专业化汽车维修保养在美国汽车售后市场中享有极高的声誉。NAPA是“全国汽车配件联盟”的缩写,成立于1925年。NAPA最早是以经营汽车配件起家,后来在丰厚利润的吸引下投入汽修业。在公司运作至今的大半个世纪里,它不断抓住机遇,奠定了自己在汽车售后服务行业中的龙头地位。20世纪50年代,可以说是NAPA迅猛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当时,传统的汽修业兴起,汽车“以养代修”、“三分修,七分养”的观念开始流行。一些汽车维修厂先后关门,快修养护连锁企业逐渐占到了整个汽车维修行业的80%以上,一举取代了传统汽车维修业的霸主地位。和 NAPA 类似,1947年诞生的AUTOBACS是日本最大的汽车用品超市,拥有50多家连锁店,分布在高速公路两侧、居民社区周围以及大型购物中心附近。在AUTOBACS的连锁店里,从汽车的日常维护、维修、快修、美容,到各种品牌零配件的销售,甚至对车辆进行改造等服务一应俱全,能够一次性满足车主的全部要求。这样,快修服务连锁体系有了大规模发展的市场空间和资源空间闲。

(五)国内维修企业中存在的问题.经营者对顾客期望认知不足,顾客满意度低 经营管理层往往十分强调维修服务的价格,以为顾客最关心的是价格,这种判断来自于许多顾客对修理厂的高价服务的抱怨。顾客对服务价格是敏感的,这种抱怨现象的背后是顾客认为自己的消费是被欺骗的,也就是说顾客认为修理厂的价格背离了价值,在顾客身上赚取了超高额利润,而相关的调查报告似乎也佐证了顾客的这种猜疑。顾客并不会在乎修理厂真实的定价政策是什么,是否受到汽车配件供应的约束。顾客对价格的抱怨仅仅是表面现象,真正担心是被欺骗,真实的需求是希望能够享受到透明的服务,希望知道快修服务企业所收 取的服务费和零件费是真实的、必需的。

在维修过程中,客户抱怨最多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返修率高;价格不合理;维修时间长;维修工态度差;随车物品的遗失;修理工内部沟通和员工横向沟通不够,造成项目漏修;工种问题协调不好。修理工个人素质低,且维修工未经过专门的服务培训,服务意识淡薄,服务水平低,时常与顾客发生争执,维修工对客户的服务态度成为影响顾客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之一。维修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低,致使车辆返修率高,这也是影响顾客满意度的因素。目前,金鹰汽修厂从事车辆维修的技术工人,初中文化的占43.5%,高中文化的占51.5%,大专及以上的占5%,由于文化水平较低,导致工人的技术水平偏低。

配件质量问题也对顾客满意度影响较大。当前,配件市场混乱,乡镇企业生产的配件、仿制配件和假冒伪劣配件一同流人市场。比如,桑塔纳的后减震器,有18个品种,18种价位。配件质量参差不齐,配件价格相差很大,严重影响维修质量和收费取向。2.顾客对企业的忠诚度下降

目前汽修厂的顾客仅仅属于关系熟客,新客户群体不多,特别是私车客户往往对4S店以外的维修企业存在不信任心理。面对顾客的需求不能及时给予相应的调整,致使顾客流失率高,不能形成相对稳定的顾客群体,无法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如何增加客户对汽修厂的忠诚度是必须重视的问题之一。3.利润率下降,私车占有比例不高

附表某汽修厂2001年-2006年财务分析

年份 收入|万元 成本|万元 利润率|% 私车占有比例|% 公车占有比例|% 2001 400 240 40.00 28.5 71.5 2002 450 320 28.9 19.6 80.4 2003 620 470 24.20 22.0 78.0 2004 655 530 19.10 23.0 77.0 2005 720 655 9.00 26.0 74.0 2006 850 745 12.35 29.0 71.0

由附表可以看出,随着收人的增加,成本增加得更快,企业利润率在下降,如何控制内部成本,压缩一切不必要的开支,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在业务量中,公车的份额可达70%以上,私车的业务量虽然在逐步增长,但仍未达到30%。随着事业单位的车辆改革,公车私有化,公务用车数量必将呈下降趋势,而私车的日益增多将成为维修企业争抢市场市额的主要来源,所以必须有针对性的提高汽修厂在私车市场中的占有率。只有抓住日益壮大的私车客户群体,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

四、汽车维修业的发展方向

中国汽车维修业今后将走向何方? 在上海、深圳、北京、沈阳等大中城市,一批装修统一、颜色醒目、标识新颖的汽车快修连锁店悄然出现在社区、街道等居民、商业聚集区,成为汽修业一道新的风景。连锁经营1858年诞生于西方发达国家,是大工业生产流通领域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由于其实现了经营过程的标准化、集中化、专业化和简单化,所以自问世以来就发展迅猛。把连锁经营模式嫁接到汽车维修业也开始于西方,快速发展时期是在2O世纪80年代,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作为美国大型的汽车配件经销商,以特许加盟的方式发展了汽车养护连锁店 1.05万家,星罗棋布地分布在全国5O个州,顾客为自己的爱车做维修保养和去快餐店一样方便,所以 NAPA、ACDELCO等汽车快修连锁在美国被称作汽修行业的“肯德基”、“麦当劳”。

(一)我国“快修连锁”经营模式的发展状况

中国是在 1998年出现“快修连锁”经营模式的随后,德国博世、美国 ACDELCO等快修连锁品牌纷纷人驻中国。从 2001年开始,国内有一定行业背景和经济实力的的企业也先后涉足“快修连锁”,短短几年时间,就涌现出了“中车快修”、“强生快车手”、“新焦点”、“百援”等几家颇有名气的汽车快修连锁集团比如上海、北京市场目前就涌现出不少汽车快修连锁品牌,体现了其一定的发展优势。

(二)“快修连锁”具有经营模式上的先天优势

汽修业自20世纪 80年代末期被纳入行业管理以来,大致经历了市场混乱一政府强控一渐人正轨一逐步放开这四个阶段。目前,汽修企业开业已由过去的控制性审批制改为开放式审批或备案制,使得整个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利润空间迅速缩小,普通维修企业的经营模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市场大战,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在体制观念上求新、求变,以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竞争理论指出:在竞争格局下,可以通过实行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专一化战略来确立企业优势。在汽修行业领域,快修连锁恰好可以满足这些要求。由于快修连锁投资少,市场应有份额多,配件和维修技术可以由总部统一供应和指导,资金周转快,昂贵的检测诊断设备可以共享等原因,快修连锁店经营成本必然降低,这就保证可以从客户的立场出发,坚持“以客户服务为中心,以顾客满意为焦点”,吸引更多客户。另外,由于各分店在总部统一管理下按照分散自主经营,集中统一管理、统一采购配选物品方式经营运作,拥有维修技术资料、技术人员的保障,配件来源相对稳定畅通,业务量充足,加之统一收费标准,统一形象、统一管理,必将增强企业的诚信度和社会认知度,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三)“快修连锁”能适应市场的需求

当前车主对车辆维修保养的需求已集中在“快捷、方便、便宜”三个方面。在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一些大型维修厂动辄一天,甚至数天的维修保养时间已不能满足大多数车主的要求,而多数快修连锁店实行一对一的专项服务,并对单个项目作业时间做出了严格承诺,不会耽搁车主过多时间。另据测算,一辆新车从购人到汽车报废全部花费中,购车费用只达到 35%左右。“买车容易养车难”,不少车主从拥有爱车的那一天起,就不得不算计一笔不菲的保养、维修费用。看着特约维修店昂贵的配件价格和工时定额,大部分车主过了保修期就不再到特约店。

(四)“快修连锁”有利于汽修行业的宏观调控

我国汽修业长期以来形成的“特约店 +大型综合维修厂 +低档路边店”为主的产业格局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市场的需求,市场供求出现了尖锐的矛盾。汽车快修连锁的出现正好符合政府主管部门对汽修行业宏观调控的需求,因此各地纷纷加大对快修连锁的扶持力度,积极引导企业走专业化连锁经营道路,以此来提高维修企业的品牌化和集中化。由此可见,快修连锁在我国发展较快,既有其先天优势的原因,又因为其符合市场和政府宏观调控的需求,因此快修连锁是今后我国汽车维修业的发展方向,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作为一种先进经营模式的代表,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汽修业正向正规化、专业化的方向前进。

五、发展策略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学投资、合理经营

1.理性投资 汽车维修企业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或产能扩大建设前,不能凭空想象,抱着现在汽车维修行业是朝阳产业,这么大的蛋糕不能都给别人分了,自己必须赶快进入市场的心态,投资者要对投资地区及工厂周边的市场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在不了解投资周边(15 里范围内)汽车拥有量及本行业其他企业在本地区的企业规模经营模式,经营状况等商业信息的前提下不应盲目地投资或扩大生产规模。

2.科学决策 汽车维修企业经营者在正常的经营活动过程中,必须随时关心企业周边市场需求状况,了解本地区同行业其他企业经营状况经营模式、核心项目、核心竞争力等信息,依据所获得的信息结合本企业当年或当时的状况作出决策,找出自身的优势,创造自身优势,在维修服务项目上要与同地区、同类企业有一定的差异性,并在实施过程中能充分体现,制定企业近期发展规划及长期发展目标,制定企业经营策略应急方案应对周边市场对企业经营不利的变故,决不能盲目决策。

(二)以人为本,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1.企业技术人员的合理化配置 无论是四位一体的汽车维修企业还是一般的维修企业,人的技术素质与业务素质是最重要的,特别是现代汽车的高科技含量和实施维修工艺规程化的今天。首先,维修企业的领导层应该懂得一些现代轿车维修知识,从根本上认识采用工艺规范化修车的重要性,这是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维修,建立现代汽车维修企业的关键。其次,参与维修的人员,必须是工程师、技师、技术工人三位一体,工程师和技师是技术指导也是班长 组长,技术工人在工程师和技师的指导下,根据工艺规程进行操作,工程师必须熟悉现代汽车的结构原理,掌握现代传感技术、液压控制和自动控制技术,能熟练操作电脑、从车辆进厂诊断、确定维修范围、编制维修工艺,参与和指导修车直到竣工验收,签发合格证的全过程,维修工程师应自始至终都参与活动,维修技师应能熟练掌握和使用智能化的仪器设备来检测诊断和维修现代轿车出现的故障,能组织指导维修技术工人实施维修工作 技术工人必须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能胜任相应的工作岗位。再次,接待、营销人员必须熟悉现代汽车的结构原理,能熟练操作电脑,以形成多位一体的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2.员工培训定期化 现代汽车技术,汽车检测诊断设备,维修工艺技术日新月异技术更新及产品换代很快,同时企业管理模式理念也在不断地更新,所以,员工的技术、管理理念、服务意识等相关知识都需要定期更新与提高。因此,员工培训定期化应成为维修企业经常性工作,可通过外培与内培相结合的方式实施,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储备人才。

3.营造企业文化、完善分配制度 企业的员工是企业的细胞,企业的生命力是由作为细胞的广大员工来共同维持的,细胞的生命力依赖企业环境的养育,良好的企业文化,合理的分配制度是企业环境的营养液,一旦营养液变味变质,细胞的生命力将受到伤害,企业环境就会恶化直到瘫痪。因此,制定合理的、公平的、具有激励性的分配制度,经常性地开展有利于员工身心健康、团队凝聚力的活动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必要之举

(三)维修工艺组织标准化

汽车虽然是一种复杂的高度机电一体化的机器,但是它作为一种交通工具有其不可替代的结构特点及组成规律,再高级再先进的汽车都是由动力系统、电气系统、行驶系统、安全系统、舒适系统所构成,虽然各系统因车型不同其技术含量也不同,其控制系统的复杂程度也不一样,但是,任何系统都有其技术标准,都有相类似的检测维修方法,维修企业应根据技术标准结合自己所经营的汽车品种间存在的共同点制定出适合于本企业维修组织工作的维修工艺规程并严格实施,这样既有利于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也有利于企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四)设备更新换代及时化

现代汽车企业必须具备先进的、快捷的、准确的检测诊断设备,以保证正常维修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高度机电一体化的复杂机器,没有高精尖的检测诊断设备,维修人员很难对待修车辆进行静态、动态的检测与诊断,更难以正确地寻找出故障及产生故障的原因,制定出排除故障的方案。因此,维修企业必须及时更新自身的检测设备才能适应汽车新技术的发展,不要因高新技术检测设备价格偏高,或维修人员不会使用,就不添置或不更换,这样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如:对轿车发生碰撞事故后,车身变形的检修与校正,现在有些企业还是采用凭眼睛看或用尺子量的人工方法(包括敲打 拉 氧焊加热等)很不适用于现代企业的汽车维修技术规范如使用现代微机控制的轿车车身整形设备,它通过车身上的 14 个对称点,用激光扫描并确定事故碰撞后车身的变形量,再通过配套的施力装置,进行拉伸或压缩校正,则可确保维修质量。

(五)维修资料收集及维修企业管理软件升级专门化

汽车维修企业应设立专门的技术人员,对现有车型的相关维修技术资料进行收集分类,为企业整体技术提高保驾护航。如:全球汽车互联网的维修资料数据库汇集了几百种车型的维修资料,国内也有很多专门的汽车维修技术服务或咨询公司同样也具备多种车型的技术服务支持,维修企业应充分地加以利用。完善的汽车维修企业管理软件,是完成全面质量管理,客户全方位跟踪服务的必要条件,维修企业管理及时地升级会加快企业的现代化发展步伐,是提升企业竞争力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

(六)以行业协会为平台加强企业间协同合作

1.构建维修救护网络 汽车故障的产生是随机的,维修企业是定点的,汽车出现了故障就像人生病一样,人生病了要上医院,汽车生病了要进入修理厂,医疗行业有120红十字救护网络,维修行业也应该有一个相类似的维修救护网络,汽车无论在何时何地出现故障或不能行驶了,只要驾驶员打一个地区性或全国统一施救电话,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专业维修人员的帮助。目前,各大型的汽车维修企业都有自己专门的维修救护电话及相关的人员设备,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满足客户的救护请求,但是费用很高,等待施救的时间太长,多数客户无法接受,更做不到就近施救,维修企业应以维修协会为平台共同为行业的发展,以服务于每一位客户的宗旨,构建维修协作网络,实现共赢。

2.构建维修技术合作平台 目前,同一地区的各维修企业在维修技术上是相对封闭的,这不利于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更加剧了企业间恶性的竞争 应本着服务于客户与社会的宗旨,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依托维修协会这一平台经常性地进行维修技术、新技术知识交流,成立维修技术高手联盟,为各企业合理地提供有偿技术支持。

3.构建配件物流体系 各维修企业采购配件的渠道各不相同,进货的成本,配件的质量也不相同,而维修成本的控制与维修质量的保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配件的质量。目前,汽车配件市场鱼目混珠,假冒配件、三无配件普遍存在,维修企业应本着为客户负责,清理汽车售后服务市场为己任,以行业协会为平台,按集团公司构建模式共同构建地区性汽车配件采购 物流配送集团,集团股东是志愿加入的各维修企业,由职业经理人担任执行总裁为各股东企业负责,集团设立专门的汽车配件检测检验部门,清理不合格配件,各股东企业在这一体系框架内开展经营活动能减少配件库量,降低配件进货成本达成共赢;同时可为行业清理不良商家,使汽车售后服务市场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美)菲利蒲科特勒.营销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 出版 社,1999.2、卫越男服务营销中的服务质量管理和顾客满意研究 〔D 工 昆明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云南:昆明理 工 大 学,201,()3:3.3、羊粉浅析汽车维修业面临的主要问题〔J].汽车工业 研 究,2的3,()6:2_

4、朱敏慧.维修行业面临新竞争格局〔J〕.汽车与配件,20 3,(2):12一1+3

5、陈士伟.国际流行的10类营销形式【M〕‘北京:中国 广 播 出版社,1996.6、雷蒙德P菲斯克等〔美〕,张金成译.互动服务营销M 〕.北 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X)

第五篇:印刷包装行业现状及发展方向

经济全球化的当今,企业的国际化已成为潮流,中国的经济已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要想“独善其身”根本是不可能的,跨国集团在世界各地的经济活动中的突出作用已日益明显,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新的经济特征已形成。

1、从“制造中心”到“智造中心”的转变

国际化的道路并不是接些订单,分些国际市场份额那么简单,我认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本质是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做全球知名品牌企业,从而将中国目前的“制造中心”逐渐变成世界的“智造中心”。与一些国际企业相比,我们的经营思路和运作模式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服务加工企业阶段,战略发展不够明确,管理体制相对落后,与做成国际化的知名企业距离相当大,我们的资本、智慧积累还需要耐心和时间。

2、国际市场的外单是我们的生存之道

对于我们包装印刷业乃至整个印刷业来讲,国际市场还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市场,尽管我国政府一再强调要扩大内需以保持经济的增长,但内需虽然会有一定的增长,但恐怕是有限的,还不足以支撑包装印刷的高速发展。

由于内需增幅有限以及行内几年来过度的投资,我们必须要思考一个问题:溢出的产能如何消化?答案无疑是还得从国际市场中去抢得份额。据有关权威机构预测,全球印刷市场将从2008年的6100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7210亿美元,美国目前占35.5%,欧洲31.1%,亚洲27.6%,所以欧美还是全球印刷市场的聚集地区,可见,外单的取得确是我们的生存之道。

3、多语种支持的国际电子商务

从操作好国际订单到成长为国际型印刷企业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构建区域性的订单中心可以大大地缩短这个过程。在目前阶段,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在政策、资金方面支持协会去建立多语种支持的国际电子商务网站,鼓励其与国外电器协会、食品、药品协会、出版商协会等印刷行业目标客户的行业协会建立联系,定期开展活动,推荐优秀的国内印刷企业给他们。

由于我们许多印刷企业整体的质量意识与国际标准相差甚远,在此中心可培养、联络专业的印刷管理咨询机构和专家,协助印刷企业制定工作计划,完善管理流程,对订单的原材料采购、检验,生产技术标准、规范的制定,甚至国际物流等整个流程进行全程辅导和监理。

4、在竞争中学习

打造国际化企业,需要经历品牌塑造、技术储备、科学管理、人才储备等一系列符合国际化企业运作模式的改造和对接,需要熟悉国际竞争规则,而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学习,我们不仅可以在国外设点、投资、布局中学习,同时我们也可以在自家门口所遇到的国际竞争中学习,了解跨国公司的营销方法、职业素养、商业道德,学会国际贸易的一些基础、实用的做法。

下载我国焦炭行业运行现状及发展方向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焦炭行业运行现状及发展方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测绘行业的发展方向

    浅谈我国测绘行业的的发展方向 国内,国际测绘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本世纪是数字化和信息化的世纪,地理信息产业在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和日益激增的市场需求这两大主......

    浅谈我国测绘行业的发展方向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专业论文 浅谈我国测绘行业的发展方向 浅谈我国测绘行业的发展方向 摘要:测绘是我国利用科学技术获取地理空间信息的手段,也是国民经济建设的一......

    浅谈我国测绘行业的发展方向[范文模版]

    浅谈我国测绘行业的发展方向 一、 国内、国际测绘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本世纪是数字化和信息化的世纪,地理信息产业在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和日益激增的市场需求这两......

    我国制药分离工程现状及发展方向

    我国制药分离纯化技术现状和发展方向 引言:制药分离过程主要利用待分离的物质中的有效活性成分与共存杂质之间在物理、化学及生物学性质上的差异进行分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我国的绿色施工现状及发展方向

    我国的绿色施工现状及发展方向 【摘 要】同中国国民经济领域所有其他行业一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绿色施工行业经历了缓慢发展的过程,绿色施工全行业始终处于持续增长状态,资金和......

    我国水产品加工业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我国水产品加工业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孙智昕 (食工1401 学号:0611140119) 摘要: 在我国,水产加工业不仅关系到国计民生,而且与对我国渔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密切关系。由于加工能力较......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现状及发展方向范文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现状及发展方向来源: 《农业科技与装备》.-2009(1).-71-72转75 作者:邱玉杰 阅读次数: 73改革开放20a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主要农产品的......

    我国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现状及发展方向

    聚丙烯酰胺 www.xiexiebang.com 我国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现状及发展方向 在当今环保产业技术领域中,水处理药剂与材料是当前水工业、污染治理与节水回用净化处理工程技术领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