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钢跨越式发展模式浅探

时间:2019-05-14 22:57: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柳钢跨越式发展模式浅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柳钢跨越式发展模式浅探》。

第一篇:柳钢跨越式发展模式浅探

2010年专业论文

柳钢跨越式发展模式浅探

机动工程部 叶何文

【摘要】通过对柳钢近十年的发展模式探索论述,总结出柳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途径是以深化三项制度改革为基础,以四项重点工作为动力,抓住行业发展机遇集中力量以技改工程建设为突破不断使产能上台阶,形成了钢铁业必须的规模生产,并以培育柳钢文化为内涵,持续注入柳钢发展的动力。关键词:定位 改革 发展 模式前言

柳钢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钢厂,一跃发展成业内著名的上市公司的成功发展模式;从原来的年产几十万吨发展到现在产能千万吨的西南最大的钢铁联合集团,人均年收入从不足五千元,到现在超过4万元,有必要研究总结柳钢跨越式发展的实践经验。柳钢发展模式探讨

2.1深化改革夯实基础

深化三项制度改革:人事、劳动用工和分配制度改革。

人事制度改革:从1998年开始至2004年柳钢多次进行了机构精简、人员分流,从2万5千人左右,经过了7年深化改革,降到了目前的1万7千人。全公司共精简科室28.25%,中层干部从原来的279名精简为现在的146名,改革自上而下,全覆盖,动真格,求实效。目前基本上已建立起一支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干部职工队伍,例如党委工作部共6人,平均年龄36.8岁,全部大专以上学历。柳钢的人事制度改革提高了各环节的工作效率,对其他改革工作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使柳钢抓住了钢铁行业发展机遇,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每

年钢产量从三项制度改革前的几十万吨增长超过800万吨,达到1100万吨产能,人均产钢从不足30吨增长到470吨,是原来的15.67倍。

劳动用工制度改革:1999年开始实施工人岗位竞争上岗的管理办法,在公司范围内开展竞争上岗,末位淘汰。在管理人员中则建立与完善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新的用人机制。明确考评对象、考评形式与程序、考评要求。实行全员竞争上岗,进行专业理论考试,综合素质面试和德、能、勤、绩考核,聘任正、副科长。对技术人员和技师,进行职称评、聘分开,每年就德、能、勤、绩等采用评分的考核方法,并按技术高低和贡献大小享受不同等级的技术津贴。科级干部年终都要进行述职和接受民主评议;中层干部每季度考评,由总经理作点评,肯定成绩指出问题,年终工会组织进行总评:分年度述职、自评、正职交叉互评、职工代表参与民主评议等综合测评。近期中干公选共有178人报名、141人通过资格审查、139人参加笔试、49人进入面试、23人列为考察对象、16人被任用,被任用人数占考察人数的69.6%。

2010年专业论文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1999年,实行工效挂钩,固定岗薪由原来的75%下降到32%,68%为与绩效挂钩的效益工资,每月按技术高低、贡献大小考核分配。打破了过去工资分配中 “小差距、大平均”的分配格局。技术人员还实行职称聘任津贴,高级分三档400~600元/月;中级分三档300~420元/月。工人实行技师和高级技师津贴制度,160~360元/月。另外公司实行了技师带头人、学科带头人、技术专家激励政策,每月每人发放2000~5000元不等的特殊津贴,调动了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对中层干部实行年薪制考核,并集中公司发放,把能力、业绩、民主评议、岗位重要性、工作难易程度等方面的考核结果直接与薪金挂钩。

2.2四项重点工作定位企业发展方向

在三项制度改革基础上初步解决了工作效率问题,但没有解决企业发展方向的问题,柳钢发展还是较慢,员工待遇还较低。柳钢新的领导班子意识到了必须设法解决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在2001年的十届十次职代会上提出:“做优做强钢铁主业,拓宽搞活非钢产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职工生活水平”的四项重点工作,首次把提高职工生活水平作为柳钢的重要工作之一,贯彻企业的发展要给员工带来实惠,激活了柳钢发展的原动力。

在过去的9年里,职工的收入连年以百分比两位数递增,柳钢产能从不到100万吨发展为千万吨,也就是从一个原来的柳钢发展为现在的十个柳钢。公司领导当年提出产量100万吨,人均收入1万元,每提高100万吨,收

入提高1万元,极大调动了广大职工投身技改和生产的积极性。公司领导确实是为了提高职工的待遇而带领大伙发展生产,提高企业效益,努力做到“企业强、职工富、环境美、贡献大”。企业实现了靠工作环境留人、靠事业留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2.3注重文化建设提高企业价值

柳钢精神:求变、求进、求强。企业只有变才有发展机会,变就是创新;变化的目的是求进步、求发展,衡量企业发展的结果要达到富强,可持续发展。

文化决定企业的价值。公司领导、中层干部都非常重视公司、各单位文化建设,提出很多符合本单位特色具备价值的文化或行为内容,比如中板厂: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热轧厂:执行、诚实、敬业。

柳钢三大媒体电视、报纸和杂志都以企业经营目标为核心,开展多方位的企业文化建设宣传,宣传必须为企业发展服务,不断强化企业经营理念。

2.4实施低成本发展战略扭亏为盈

面对2008年下半年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柳钢高层目光敏锐,高瞻远瞩,率先提出再次创业,实施低成本发展战略,具体提出了“36字”方针:优化品种结构、优化操作水平、优化各项指标、提高产品质量、实现精细管理、降本降耗增效。

2009年1月份以来,柳钢通过深入开展转型创业活动和实施低成本战略应对危机,将

2010年专业论文

“千斤重担”的计划目标逐级分解到科室、车间、班组、工序、个人。全体职工围绕再次创业“36字”方针广泛开展对标挖潜工作,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取得了极大的进步。柳钢2009年从亏损9.7亿元,到年底盈利4.01亿元,实现了扭亏为盈,实现钢铁主业350亿元销售收入和完成800万吨钢产量的经营目标,职工人均到手收入超4万元。这都是落实“36字”方针所取得的效果。

推进“36字“方针的具体做法:

⑴各单位按照:“36字“方针结合本单位分解指标,制定落实措施。

⑵集中培训提高共识:公司领导亲自给中干及重要科室科长上课,如何分解指标、降本增效,将问题难点进行分解,和国内先进指标和平均水平比较,指明降成本的方向。

⑶创新管理,按指标考核各厂效益。例如设备管理考核总维修费用。

⑷组织检查:从管理部室抽40人分4个检查组,每个组由公司领导带队,制定详细检查内容,检查覆盖面广,涉及各厂领导和岗位员工。不打招呼直接到受检查单位按单位领导、科室、生产车间、岗位员工四个部分分头同时进行检查,检查小组并按规定时间集合汇总检查发现的问题,组长点评检查情况,提出改进的要求。

⑸再次检查整改情况:隔了两个月左右,原来的检查组再突然回到原来负责检查的单位,再次检查,对比两次检查的情况变化,核对上次整改要求落实程度。

⑹各厂在公司严格推进“36字”方针的再次创业、实现效益战略转型的工作中,各单位一把手亲自组织制定本单位各项细化管理制度,检查落实、整改要求,确实提升了管理的层次,转变了人的观念。简要经验总结

柳钢发展模式成功经验归结以下几点: ⑴解决发展制约的基础问题,持续开展面对核心问题的三项改革创新制度建设。

⑵定位柳钢发展方向,提出了四项重点工作并围绕四项工作核心加快了企业发展。

⑶领导班子团结务实创新,一心一意为柳钢谋发展和设法提高职工待遇,提高企业凝聚力,激活柳钢发展原动力。

⑷不断与时俱进规范制度建设和完善各环节执行力。以企业贯标工作为基础载体,将好的做法不断固化到文件和制度中,以便更好执行,规范行为和作业标准。

⑸弘扬柳钢精神大力提升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企业运营价值。

⑹抓住行业发展机遇,以“多、快、好、省”为原则推进柳钢技改建设,实现企业跨越发展,迅速壮大规模和抗风险经营实力。

⑺面对金融危机及时提出“再次创业,战略转型”的低成本发展战略,落实“36字”方针实现精细管理,推动柳钢可持续发展。

⑻积极应用新技术提升产品附加值持续挖掘发展潜力和开展信息化建设打造柳钢的现代化管理。

第二篇:浅探发展柳钢核心竞争力途径

浅探发展柳钢核心竞争力的途径问题

——党校培训结业论文浅谈“如何履行管理职责”

机动工程部叶何文

摘要:本文探讨企业管理层履行职责主要是通过做正确的事,制定企业愿景和措施,提升中层执行能力,迅速发展柳钢的核心竞争力来得到体现。

关键词:职责;正确的事;执行力;发展;途径;核心竞争力前言

不断的变化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表现形式。随着国家钢铁产业政策的出台,面对新的挑战,为了抓住发展机遇,按区政府的部署,迅速做大做强柳钢,把柳钢就地建成千万吨级专业型特大钢铁集团联合企业,成为推动柳州创造的强劲动力之一。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管理层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做正确的事”。因为“做正确的事”是比“正确地做事”更为基本的准则:前者提供努力的方向,后者则告诉可行的方法。方法只是让人走得更快、更稳,而方向则告诉我们该走向何方,关系到生存、发展和时间的最佳利用。

柳钢“十一五”期间柳州本部发展仍需继续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重点进行产品结构调整,面向城市化、道路和新农村建设用材,以及汽车用板和工程机械用板,迅速提升产能,由600万t增加到1200万t框架。在新区建设1550mm冷轧厂,建设2500立方米高炉、200t转炉和1780mm二热轧,并对一热轧进行技术改造达到400万t,长材稳定在250万t,中厚板160万t中高附加值产品,型材稳定在150万t,形成以板材为中心的大型钢铁业生产基地,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寻求“差别化”和“细分市场”,满足西南和华南地区市场需求,形成具有业内企业整合的相对优势,进入行业前十名。“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推进组建西南地区以柳钢股份公司为核心的企业集团,企业将通过高起点的改造、扩建以及采用兼并、联合等资本运营方式,按照市场竞争的需要,和武钢进行整合,接下来联合重组西南区域内的优势互补的钢铁厂,形成3500万t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内特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在产品质量、工艺技术、生产装备和劳动生产率等方面达到或接近世界水平。产品以市场需求量大、生产难度较高的板材,以及中高端建筑、路桥用材和高附加值品种为战略愿景规划

“做正确的事”,到底要做哪些事才能更好的履行管理职能?以下一些问题我们认为管理层应给以足够的关注。“正确的事”在企业层面上就是“正确的战略目标和角色定位”。对柳钢集团而言,“正确的战略目标”就是不断超越自我,成为中国最有价值的钢铁强企。至于“角色定位”,集团的角色定位围绕战略目标,充分发挥地域和区位优势,分阶段进行定位。

主。产品要在国内占有15%以上市场,在东南亚等海外市场占有一定份额。总之,对于管理层来讲,一切符合集团的利益、职工利益,一切有利于集团发展的事情都是“正确的事”。制订公司科学的计划,实际上就是寻找“正确的事”的过程,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做正确的事,就是为了就地迅速做大做强柳钢,具备千万吨级以上钢铁强企,具有自己核心专长的、综合竞争能力进入钢铁行业前五名的钢铁联合企业集团,成长为“环境美、职工富、贡献大”的“创新柳钢,和谐柳钢”。

面对钢铁业的巨大物流量,要适时抓住机遇,发展钢铁物流产业,从物流中要利润。随着世界物流理念朝着供应链方向转移,加快柳钢物流的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建设,使库存、装卸、运输、采购、订货、配送等各个环节都实现电子信息化,把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四流合一,努力营建包括信息业、配送业、仓储业、联运业等具备现代物流理念的营销系统,形成集约、集成的柳钢控股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以适应消费通过流通决定生产,市场决定一切的现代钢铁业物流。流通顺了,发展才能稳定可靠。

3.2 企业创新

知识创新:现代企业获得持续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是知识创新,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也是知识创新。企业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从知识经济的要求出发,从市场环境的变化出发,不断进行技术、管理、制度、市场、战略等诸多方面的创新,其中又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只有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企业才能不断向市场推出新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的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改进生产技术,降低成本,进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并适时开拓新的市场领域。当前要针对2032mm热轧板卷生产线特点,集中资源迅速形成1800mm规格产品国内著名品牌,占领这一市场20%以上的份额。投资建立西南地区最好的技术中心,积极和国内外著名钢铁研究院进行技术合作和共同开发新项目,2010年研究开发费用投入达销售总额的1%。促进技术进步和技术经提升执行力战略措施

3.1 物流供应链

钢铁的基础是铁矿石,而目前柳钢铁矿石有65%依靠进口,将来的进口量还要进一步增加。钢铁行业的规模经济性很强,波动大,在产业链纵深方面积极采取措施参股或投资等和澳矿、巴矿建立长期合作战略联盟,和防城港、湛江港、中远物流企业形成战略伙伴,构建面向未来的战略合作关系,双方的强强合作,打造了强有力的产业供应链,使彼此成为行业最有竞争力的企业。港口、铁路、公路物流,全力保障柳钢进口矿石和出口钢材的运输,并努力实现低成本、高效率服务,柳钢将成为物流公司长期稳定的货源客户,并向战略合作伙伴提供钢材原材料保障。更多覆盖产业链的上下游,追求规模经济效益,提高抵御风险能力。

济指标的提高;组织开发符合实际的新工艺、新技术和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新产品;以产品为龙头,带动相关技术、工艺、装备和材料的研究,尤其是对引进技术、成果或自行开发技术、成果进行消化、吸收并积极推广;以钢铁领域为主,同时抓好与钢铁有关的环保、节能以及新材料等其他技术的开发研究。根据市场需求,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专有技术和关键技术进行预研究、研究、攻关、开发、改造,并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以形成自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2015年技术中心实力进入同行业排名前五名。

管理创新:建立和完善扎实的管理基础工作、加强实物资源和有形资产管理的同时,不断采用适应市场需求的新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持续增长,都与管理不断创新有关,管理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美国企业制胜的法宝,以至于美国人自己也认为,“美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前列,是靠三分技术七分管理”。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出现经济发展的奇迹,主要得益于“技术引进”和“管理发展”两大法宝。

用人机制创新:著名管理学畅销书《从优秀到卓越》的作者吉姆•柯林斯从其精心筛选出的11家卓越公司得出结论:那些成功实现从优秀到卓越转变的人士心里十分清楚,任何卓越公司的最终飞跃,靠的不是市场,不是技术,不是竞争,也不是产品。有一件比任何事都举足轻重:那就是招聘并留住好的员工。不断创新用人机制,在管理、技术

和操作三个领域分别锻炼出一支职业型管理人才队伍,锻炼出一支以博士后为主技术带头人的新型科技型研究开发队伍和造就一支坚实的操作型技师队伍。

建设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力量源泉。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内部资源、知识、技术等不断积累、整合和完善的过程。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背景下,社会变化如此迅速,企业必须培育全新的学习能力来适应市场。什么时候企业停止了学习,什么时候企业核心竞争力就会衰减。努力建成学习型的柳钢,知识创新的柳钢。

3.3企业信息化建设

信息就像企业内流动的“血液”,是决定资金投向的基本决策条件之一,信息化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加速器。经济发展到今天,以互联网为主导的信息技术加速发展,使得企业面临更加复杂的生存环境。企业作为信息化的主体地位,在企业发展战略上,内部运营机制上,继续不断强化信息化意识,加快信息化步伐,提高信息化成效。

3.4 企业文化建设

柳钢文化是孕育柳钢核心竞争力的土壤,“求变、求进、求强”是柳钢精神,也是柳钢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创新的企业文化不断地对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发展方向、发展水平、发展速度等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在制定企业文化建设总体目标时,突出了企业文化的管理属性和竞争力属性。一是

紧紧围绕建设对社会最有价值的、国际水平的现代化钢铁企业集团这个战略目标,确立柳钢文化的建设方向,用文化的创新与推进,为柳钢战略目标的实现而服务。二是把“人本为基,成本为纲”作为管理核心。把“人”做为一切管理工作的基础,以人为本,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管理的目标;把成本作为一切管理工作之“纲”,实施低成本战略,发挥低成本优势,纲举目张,创新管理,全面提高经济效益。三是以打造“创新柳钢,和谐柳钢”为文化追求。所谓“创新柳钢”,就是装备不断精良,管理不断创新,技术不断进步,产品不断升级,服务不断完美,队伍不断超越,生活不断发展。“和谐柳钢”,就是全力实现人、钢铁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四是健全符合现代化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集团要求的管理体系和机制,逐步形成符合柳钢实际的文化力。

3.5 战略管理

企业战略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艾戈•安索夫(Igor Ansolf)在其1965年提出并做出科学的概念界定。企业管理过程中的资本、人才、市场、技术等外在资源的竞争已迈向知识管理、战略管理等全方位竞争,未雨绸缪是目前衡量企业能否永续经营,长青不衰的重要标竿。柳钢的战略管理,就是决定柳

钢的基本的长期目标与目的,选择达到这些目标所遵循的途径,并为实现这些目标和途径而对柳钢重要资源进行分配。使柳钢的管理职能旨在确保适当的事情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顺序和适当的速度开展,进而达到适当的效果。要实现这一系列“适当”,就必须通过战略管理加强柳钢的规划与控制,服务于一个简单、清晰、连贯并且已经被深刻理解的概念,尽快发挥专长做大做强柳钢,成为千万吨级钢铁强企,成为中国五强钢铁企业集团之一。结语

企业管理层履行职责、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途径归纳起来主要就是:一是制订企业战略愿景;二是建立现代企业组织架构;三是优化管理及业务流程,提升执行力,包括战略规划、技术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等管理流程,以及研发、采供、制造、营销、物流、设备和能源等多个环节的业务流程;四是建设信息系统。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信息化为动力,以争创名牌为手段,以企业文化为后盾,全面升级企业管理,提升核心竞争力,集中优势资源,迅速做大做强柳钢钢铁主业,柳钢才能在知识经济时代有所作为,拥有核心竞争力的钢铁联合企业集团,发展为“创新柳钢,和谐柳钢”。

第三篇: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浅探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浅探

现代教学理论特别强调“教会学生学习”。一种教学理论只有构建起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才能普及、推广,转化为教学实践。1994年上半年,笔者受STS教育[1]的启示,萌发了问题导学的教学法。下半年,开始在自己所任教的中师一年级《哲学常识》课中进行实验,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两年多来,经过不断总结、改进和提高,初步形成和确立了“提出问题—自学教材—反馈讲解—知识‘周转’”为基本程序的教学模式。现概述于后,以求教正和共同研讨。

一、提出问题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习和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因而提出问题理所当然地应成为教学的逻辑起点。

作为教学过程起始环节提出问题,不同于教学过程中常见的一问一答或半问接答式的的随口而问,也不同于程序教学的程序作业,而是围绕教材的基本结构[2]、重点难点而提出的引导和激发学生认真读书,钻研教材,正确思维,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导学问题。这种问题,实质上就是把教材中贮存状态的信息转化为传输状态的信息,用外部控制的手段,使学生通过“自奋其力”达到“自致其知”,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师拟定和提出的问题,一般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要求学生把握教材轮廓,重点难点“是什么”的问题。例如,教学一章时,导入新课后提出:本章主要研究哪些问题?教学一个框题时提出:某一概念的含义是什么?某一原理的内容是什么?等等。第二个层次是围绕理解重点难点而设置的问题。例如,教学物质概念时提出如下一些问题:1.物质概念定义中“客观实在”是什么意思?“不依赖人的意识”又“能被意识所反映”是什么意思?2.物质概念的外延是怎样的?3.物质概念是怎样抽象出来的?4.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和自然科学上的物质观念有何区别和联系?这些问题都是围绕弄清“为什么”而提出来的。从《哲学常识》教材的特点来看,提出第一个层次的问题是比较容易的。提出第二个层次的问题则需要认真思考、精心设计。在设计这一层次的问题时,必须抓住理解教材链条的中心环节,并围绕中心环节找出学生困惑和易混的问题。如上述所提出的问题中,“物质概念是怎样抽象出来的?”便是理解物质概念的中心环节,其他问题则是围绕这一中心环节而提出来的学生困惑或易混的问题。在教学中向学生呈现问题,要分层次有步骤地进行,不可“毕其功于一役”,把所有问题一古脑儿都提到学生面前。这样,有利于学生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提高自学和思维效果。

二、自学教材

有了问题,学生自学教材就有了明确的目的性,他们的思维活动就具有一种解决任务的性质,从而他们的智慧力量便能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这种活动中去。学生自学钻研教材的过程,就是尝试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同化”教材的过程,也是发现“知识障碍”的过程。但课堂时间有限,要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必须提高读书效率和效果。因此,就要根据不同的问题要求,指导学生采取不同的读书方法。

对于第一个层次的问题,一般只需要限定时间(3—5分钟)进行扫描阅读。即不详细阅读具体内容,只扫读标题和教材中黑体字所标示的主要内容以观其大意,把握轮廓,撷取精华,初步感知教材。所以要限定时间,是为了让学生有一种紧迫感,集中注意,提高效率。对于第二个层次的问题,要指导学生采取一些精读理解的方法。例如,概念定义语法结构分析法,即从分析概念定义的语法结构入手,去理解概念含义。“因枝振叶”法,即抓住一段中概括性的领句理解全段内容。“沿波讨源”法,即根据教材所提供的事实、现象去理解本质、规律。“内容加工”法,即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处理,或概括要点,把长书读短,或展开说明,把短书读长,以增强理解和记忆。如此有详有略,有精有粗,详略结合,精粗结合,才有利于理解教材,提高读书效率和效果,并逐渐掌握自学的方法。在学生自学教材过程中,要指导学生运用生成学习的技术,如勾划重点,列小标题,写节段概括等。这有助于指引注意和信息加工,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新知识之间的联系。久而久之,便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渐而达到“教为了不教”的境界。

三、反馈讲解

学生通过自学能够吸收很大一部分知识,基本上能够回答导学问题,但也会有一些疑难困惑的问题。因而需要根据导学问题(主要是第二个层次的问题)进行反馈。

反馈的方式一般应采取讨论式。即由一个学生作主要发言,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或纠正,不同的观点可以争论。这样可以增强探究和研究的气氛,引发多角度思维,拓宽思路,使正确的理解得到巩固和深化,不理解的地方暴露得更加充分。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逻辑水准。

学生通过自学和反馈讨论,是否还需要教师进行讲解呢?回答是肯定的。这不仅是因为讨论中会暴露出一些不正确、不完善、不深刻的理解,而且,即使完全正确的理解,学生也期待着老师进行肯定。那么怎样进行讲解呢?从头再讲一遍是没有必要了,一般来说,教师应根据反馈讨论的情况进行一些评述性讲解,即肯定正确,补充不完善,纠正错误,完整准确地归纳概括知识要点即可。在学生反馈讨论中,常常有回答问题照本宣科的情况,这表明他们的理解还处在感性阶段,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引导的方法通常有如下两种:一是抓住问题的关键反问学生。例如,教学量变和质变的相互渗透时提出:“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和质变有什么不同?”“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这个‘量’是指什么?”经这一问,犹如一石投水,激起学生思维的层层涟漪,从而把对问题的理解引向深入,转化为理性认识。二是举出一些事实、现象让学生辨析。例如,教学规律这一概念时,可让学生辨析:“苹果落地”、“水往低处流”、“四季更替”、“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等,是现象,还是规律?在学生辨析基础上,教师再相机诱导进行评述讲解,就能使学生理解什么是规律,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四、知识“周转”

所谓知识“周转”,就是让学生运用刚刚掌握的理论去独立地思考分析一些事实、现象或事件,说明一些问题,使学到的知识成为继续获取新知识的手段,在运用中得到巩固和发展。例如,在学了意识的能动性后让学生谈谈为什么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等。当然,让学生分析的问题中,也应包括密切

联系他们学习、生活、和思想的问题。例如,在学了量变质变相互关系的原理后,让学生分析一下为什么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要防微杜渐?

学生在独立分析这些问题的过程中,由于要反复用到刚刚学过的理论,因而,虽然没有机械地去背诵它,但却能够比较牢固地掌握它而且还可以增长分析问题的能力。这就是让知识进入“周转”的实质所在。

应当指出,教学模式只是教学过程抽象化了的范型。它源于教学过程的原型,但又不是教学过程原型表象的复制,而是经过思维的加工制作,从整体和本质上把握教学过程和运作机制的一种认识样式。明确了这一点,就懂得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既要遵循它的基本程序,又不能机械照搬,而必须根据实际灵活运用。两年多的教学实践,我体会到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具有如下一些优点和特点: 第一、它实现了教学重心的转移。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来组织教学过程,它不是由教师先讲,而是让学生在问题导引下先进行自学和探索,然后教师再进行评述性讲解。这就把以教为重心转移到以学为重心,把单纯传授知识转移到打好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轨道上来。

第二,它实现了教学过程“两主”作用的有机结合。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教学质量。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把教师的主导作用置于引导和教会学生学习的基础上,以问题为杠杆来启动学生自学和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自学过程中教之以学法,根据学情采取教法,这就把“两主”作用有机结合起来,把学法和教法融为一体。

第三、它是开放的教学模式。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是综合目标教学,STS教育、发现法教学等的优点,结合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际而提出来的。其实质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因而它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在实践中它将不断地吸收古今中外一切有利于培养学生这些能力的教法和学法,不断完善、充实和提高。

第四,它是由他律向自律发展的教学模式。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养,必然要经历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由教师的外部控制向学生的自我控制转变的过程,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过程。他律和自律是两个不同质的阶段,但又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不可分割。他律是自律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自律是他律的必然结果和归宿。在他律阶段也要做一些自律的训练,如有些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学后,自拟问题,自问自答等。在自律阶段,教师也免不了要作一些必要的读书指导和问题解答。只有经过迂回曲折的途径,才能使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发生质的飞跃 〔注释〕

[1]STS(science technology society三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即科学、技术、社会)教育,是近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开始采用的一种教育方式,它强调从问题出发进行学习。

[2]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我们不论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他所说的基本结构就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或规律性,就是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第四篇:十年柳钢

十年柳钢,一路开拓奋进,一路求变创新,一路跨越发展。

从164.5万吨到1001万吨,从36.4亿元到549亿元,在十个春夏秋冬的轮回中,绣着镰刀和铁锤的鲜红党旗,引领着柳钢在新时代的轨道上奔驰向前。

十年来,沿着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先进性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学习型政党建设的脉络足迹。柳钢党委坚持按照“融入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要求谋划党建工作,把“党建引领、人才支撑、机制保障”作为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重点,全面提高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水平,把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竞争优势,为柳钢实现跨越式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党建引领,为柳钢科学发展把舵领航

这十年,是柳钢思想大解放的十年;这十年,是柳钢各级党组织在企业波澜壮阔的改革征途上,锐意进取、坚持理论与实践创新,实现科学发展的十年。柳钢党委坚持党建引领,科学发展,把党的思想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相融合,把“求变、求进、求强”的企业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

十年来,柳钢彻底摒弃“有效益的100万吨钢”发展模式束缚,思想大解放的潮流一波又一波地袭来。“转型升级、再次创业”、“36字”方针、“优质增效”等战略决策,犹如盏盏明灯,引领着柳钢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创先争优”“四无一好”“四强四优”“结对共建”“承诺联评”等成为经常性工作;“红焦红、心连心”“创标杆、树旗帜”“三区联动党旗红”等品牌创建亮点频现;“求真务实,少说多干”“坚持发展,超越自我”“追求结果,享受过程”“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等价值理念深入人心。党的队伍也不断发展壮大,柳钢现有二级党组织37个,基层党支部254个,党小组477个,党员总数达5186人,无党员班组比例由2004年的6.47%下降到当前的0.43%;党的基础建设日趋科学化。

回想十年前,柳钢坐在“全国倒数”的冷板凳上,规模小、技术落后,感受着落后就要被淘汰的巨大危机。

回想十年间,柳钢披荆斩棘,风雨兼程,砥砺奋进,由弱到强,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稳步前进。

十年华丽转身,可谓惊心动魄,柳钢留下了太多动人故事。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保住了全年不亏损和资金链不断的两条“底线”;在2011年“钢铁危机”的寒潮中,完成钢产量956万吨,实现8亿元利润,把力促发展的“柳钢形象”和攻坚克难的“柳钢信心”完美呈现在世人面前。

这十年,柳钢三次蝉联“全国文明单位”,先后被评为全国学习型组织先进单位、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和广西先进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示范点、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

人才支撑,为柳钢持续发展续航

人才是“第一资源”。十年间,柳钢党委坚持党管人才,与时俱进,开放包容,坚持拓宽渠道出人才、搭建平台育人才、盘活资源用人才的原则,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选人用人观念和方式。

公开选拔、公推直选、竞聘上岗……这些过去十分陌生的词汇,如今却在全柳钢变成选人用人的常态办法。

2009年,柳钢拿出了13个中层副职岗位进行公开选拔,共有178人报名,49人参加了面试角逐。这一举措把选人用人由过去的“伯乐相马”变为“赛场选马”,成为柳钢人事制度改革,强化领导班子力量的一个经典缩影。

2011年,柳钢再次拿出20个中层副职名额在全柳钢公开选拔,名额创下历史最多纪录。当时多达248人报名,竞争比例超过12比1,几乎所有的单位、部室都有职工参与。此次公选更凸显阳光透明,更凸显风清气正,打破了用人常规,迈出了人事改革的一大步。

同年,柳钢党委提出“公推直选”要求,并率先在运天运公司、焦化厂、中轧厂3个单位的基层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中试点实施“公推直选”制度。2012年,柳钢全面推行“公推直选”制度,从此一种把“公开推荐”和“直接选举”有机组合的多主体参与的组合式民主形态诞生,人事改革走向深入。

柳钢三级后备干部梯队建设和源头管理也不断完善。目前,柳钢共有二级后备干部132人,三级后备干部300多人。企业三级后备干部梯队的建设与壮大,为柳钢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动力。机制保障,为柳钢稳健发展保驾护航 十年来,柳钢党委一步一步探索,一步一步完善,逐步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

柳钢党委通过将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纳入专业责任制考核范围,将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紧密挂钩考核,并不断对各项考核指标进行细化和收严,形成了科学、量化的考评体系,推动了党建工作由“虚”向“实”的转变。

近年来,随着《柳钢中层干部模拟年薪考核细则》《柳钢干部选拔任用若干规定》《柳钢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一报告两评议”实施办法》等文件相继出台,柳钢建立了“无功即过、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干部管理机制,在中层干部管理上形成了“360度”民主评议干部和末位淘汰制度,进一步强化了对中层干部的动态管理。

对业绩考核不达标、连续两年排名末位的干部实行降职或解聘职务。尤其在2008年、2009年的经济危机中,就有14名中层干部因不适应形势要求、工作业绩较差或无作为受到降职或解聘职务。十多年来,尽管柳钢的产能扩大了10倍,但中层干部人数始终保持在140名至150名的精干高效状态,干部执行力显著提高。

同时,柳钢党委还大力推进企业廉洁文化建设,认真落实《国有企业领导人廉洁从业若干规定》、柳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信访处理和案件查办力度,全面清理整顿“小金库”、账外账,实行中层以上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报告上网公示制度等,职工群众对领导班子和各级干部满意度显著提高,干部队伍风清气正,为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年柳钢奋进路,十年党建促征程,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如今,面对钢铁“寒冬”的侵袭,柳钢这艘钢铁巨舰定会在党旗的引领下像傲雪的梅花一样,迎来山花烂漫的好季节。(数据来源:党工部,制图:韦锦,本系列完)

作者:见习记者 李小周 通讯员 杨柳毅 来源:柳钢报

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根之所系、脉之所维,是其精神和智慧的长期积累和凝聚。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支柱,建设优秀企业文化是保持基业长青的必然选择。

柳钢创造了历史的辉煌,柳钢文化支撑了柳钢的辉煌。党的十六大以来,柳钢秉承“报效国家,奉献社会,服务客户,造福员工”的企业宗旨,以“以人为本,客户至上,品质成就未来”为企业价值观,以“人人皆是人才,人人皆可成才”为人才理念,致力打造改革创新的特色柳钢文化,铸就柳钢发展之魂。

10年来,在“求变、求进、求强”的企业精神的引领下,柳钢不断深化改革,优化产业结构,企业运行质量明显提高,一跃发展成为年产1000万吨钢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企业资产总额由2000年的54.23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361.78亿元,成为支撑华南、西南地区钢铁工业的“擎天柱”。

软硬兼施,筑牢文化发展阵地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作出重大战略决策。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之间最高层次的竞争已经不再是人、财、物的竞争,而是文化的竞争。”话语背后体现的是柳钢领导“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深度觉悟。

战略是纲,纲举目张。时代的指针指向新世纪,《柳钢企业文化建设五年规划》出台下发,明确了柳钢企业文化建设的五年目标——创建一流的企业文化;随之,出台的《关于推进柳钢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柳钢企业文化建设的任务、要求、步骤。

《柳钢企业文化手册》《柳钢员工行为规范》《柳钢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管理办法》等文件、手册的制订和实施,成为柳钢“文化强企”核心战略的强力推手。

员工文化体育活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的有效载体。

党的十六大以来,柳钢文化广场、训练馆、体育馆、游泳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老年活动中心、柳州工业博物馆柳钢展厅等一大批文化基础设施,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国际女子乒乓球对抗赛、斯坦科维奇杯洲际篮球赛、全国冶金职工羽毛球赛、职工文化艺术节等高规格、高品位的文体大餐,如盛日夏花、缤纷毕现,在丰富员工文化体育活动的同时,极大地激发了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为满足员工文化需求,增强化企业文化渗透力,近年来,《柳钢报》、柳钢有线电视台、《柳钢文化》等媒体呈现出一年迈上一个新台阶的可喜局面:2008年《柳钢报》由四开四版半彩小报扩成了对开全彩大报,2009年《柳钢报》又把“周二刊”变成了“周三刊”;2009年柳钢有线电视台的“柳钢新闻”也由每周制作播出二期增加到了三期、由一个频道增加到了两个频道,并开辟了《我们》《视线》等专题栏目;2011年柳钢电视台全面完成数字化改造,在柳州市率先基本实现“三网融合”;2009年《柳钢文化》进行全新改版并增加发行量;2010年“柳钢新闻在线”推出了《柳钢报》和《柳钢文化》全新的数字刊物、柳钢电视新闻网络版,实现了全媒体互动、多层次覆盖;2012年5月,新锐文化传媒公司揭牌运营,柳钢高速宽带等日臻完善的文化传播平台和文化服务,既满足了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又大大提升柳钢企业文化建设水平。

2011年,柳钢把“培育优秀企业文化,不断提升软实力”写进第八次党代会报告,作为“十二五”期四大目标之一。在新的起点上柳钢正以荣获“广西企业文化示范基地”以及推荐申报“全国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为契机,继续推进文化强企战略,引领柳钢走向新辉煌。

以人为本,铸就柳钢核心竞争力

企业发展的根本在员工,关键靠人才;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要提升员工队伍整体素质,打造一支职业化素养好、技能高、行为优的优秀职业化员工队伍,切实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职业化的号角一吹响,柳钢党政工团联合发力,通过三大媒体以及职工培训中心、党校等阵地,以会议、读书、征文、座谈、竞赛等形式,促使职业化文化深入人心。

继《请给我结果》《细节决定成败》《工作就是责任》《职业化——21世纪第一竞争力》等相应的读书活动和文化大讨论活动后,2011年柳钢又订购了15900册《把事情做到最好》一书并发给每位员工,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全员读书活动,不断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把“把事情做到最好”的优秀文化逐渐扎根在员工心底。

时代光华网络教育等集系统性、长期性、针对性、实用性为一体的培训平台、培训机制以及技术竞赛、师带徒、劳模座谈会等培训活动,为员工提升职业技能,构建了良好的平台,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员工“比、学、赶、超”的优质增效热情。

企业文化之树,根深才能叶茂。在柳钢的跨越发展、逆势发展过程中,柳钢善于总结提炼自身独具特色的文化理念,使先进的文化理念渗透融入到每一名员工的工作中,切实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求变、求进、求强”的柳钢精神,为柳钢营造了敢于摆脱束缚、跨越障碍、破旧立新的氛围,使解放思想、观念突破、改革创新成为柳钢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2011年,钢和钢材产量超过1000万吨,主营业务收入549亿元,毅然挺起了广西工业脊梁。

“人人皆是人才,人人皆可成才”的良好氛围,锻造了一支“来之能战,战则必胜”的队伍,在战胜“金融海啸”的同时实现了企业的跨越发展、逆势发展,并在搏击30年不遇的“钢铁危机”道路上信心满满。

“精干高效、效率优先”的管理文化,使柳钢走出了一条“多、快、好、省”科学发展之路。2000年至2011年,柳钢人均劳动生产率从11.8万元增至378万元,在岗职工人数却从2万多人锐减到近15000人。

“诚信合作、共创共赢”的营销文化,减少了人际交往成本,提高了企业运作效率,实现了柳钢与合作伙伴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追求结果、享受过程”的工作理念,使员工们积极转变观念,把自己的工作当做一项事业来经营,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努力实现与柳钢的共同发展。

……

“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强大综合竞争的现代化钢铁集团”在企业远期目标的指引下,柳钢,正带着优秀文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数据来源:企划部、人资部 制图:韦锦)

作者:记者 罗熔军 来源:柳钢报

说起钢铁企业,人们印象中总认为是耗能排污大户,而坐落在山环水绕之间的柳钢,不仅实现了负能炼钢,而且处理后的工业废水还可以养金鱼,徜徉在绿树摇曳、花草芬芳的柳钢,仿佛置身于绿色的海洋。

让花园走进企业,让绿色布满厂区!

党的十六大以来,柳钢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和实现绿色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倾力打造“绿色柳钢”,先后投入30多亿元建成工业废水集中处理站、烧结机烟气脱硫系统、强实水泥超细粉项目、冶炼废渣综合利用项目等一大批环保工程,工业“三废”在柳钢得到有效综合治理,极大改善周边环境质量。

2009年12月,柳钢获得“中国节能减排二十佳企业”荣誉称号;2011年9月,柳钢被自治区工信委授予“清洁生产企业”称号;2011年10月,柳钢被国家环境保护部主管的《环境保护》杂志授予“环保优秀企业”称号……十年探索,十年发展,柳钢的环保工作取得了累累硕果。

从“黑”到“绿”,华丽转身 “十场雨,八场酸。”这是多年前柳州恶劣环境的真实写照。

曾记否,随着企业的发展,柳钢的工业“三废”逐年上升,不仅严重影响环境质量,而且也牵制了企业竞争力提升。高污染、高耗能、低产出的生产经营模式使柳钢不堪重负。如何早日摆脱这种粗放式增长模式,走上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摆在柳钢人面前的重要课题。党的十六大以来,柳钢以坚持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为指导,为构建“环境和谐的新柳钢”而不懈努力,在完成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同时,将节能减排工作贯穿于企业规划决策、生产经营、成本控制等全面管理过程中。

十年来,柳钢不断加大对工业“三废”的治理力度,组织实施和完成了一大批环保项目建设。截至2011年,柳钢共建成大型废水处理设施99套、大型废气处理设施90套。

随着工业废水集中处理站、自主研发的烧结烟气氨法脱硫系统等环保项目的成功投产以及钢渣、水渣的综合利用率的持续提高,柳钢环保工作取得巨大成效。2011年,柳钢吨钢工业废水中的COD含量仅为0.069千克,比2002年降低了91.1%,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为95.3%,比2002年提高了25.3%。

2012年9月18日,随着柳州市和柳钢重点节能减排项目,柳钢2×360㎡烧结机烟气脱硫工程竣工投产,柳钢在国内钢铁企业中率先实现了烧结机烟气全脱硫。该工程设计二氧化硫脱除率可达90%以上,氮氧化物脱除率达30%、烟尘脱除率大于40%,实现了脱硫脱硝一体化。工程投用后,每年可以减少粉尘排放约500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10000多吨,柳钢在推进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和建设“绿色柳钢”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此外,柳钢根据生产发展及环保管理需要,于2006年正式启用厂区环境污染视频监控系统,运用先进的摄像、数字录像技术对厂区环境污染源进行全方位的实时监控。同时,持续完善环境污染在线监测系统,并与柳州市环保局在线联网监测,切实加强环保监测工作。

据统计,2008年至2011年,柳州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均达到97.3%以上;2011年酸雨率仅为17.9%;2012年前三季度,酸雨率降至12.8%。这些闪光的数据印证了柳钢这十年来为柳州市环保建设作出的不懈努力,同时柳钢也实现了企业经营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丰收,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称赞。

变废为宝,全面开花

新世纪以来,柳钢领导高瞻远瞩,果断提出了“既要柳钢的快速发展,也要柳州的碧水蓝天”的发展思路。在“安全稳定,清洁环保”企业生产理念的指导下,柳钢坚持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为支撑,大力倡导节约、环保的生产方式,全面发展循环经济,持续改善现场环境,实现清洁生产、低碳生产,建设“绿色柳钢”。

为实现内部资源循环利用,柳钢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探索资源综合利用新路子,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现代企业,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006年3月1日,柳钢废水集中处理站工程竣工投产,经处理后的废水全部泵入柳钢现有工业供水管网,循环使用,标志着柳钢迈入节水型钢铁企业先进行列。

——2006年4月25日,柳钢转炉煤气回收工程正式投用,该系统回收转炉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煤气,用于转炉自身炼钢以及发电等,实现了转炉能源的“再造”,打破了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模式,而代之以“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能源循环利用的模式,实现节能和环保效益双赢。

——2010年8月2日,总投资4亿元,可年产矿渣微粉120万吨、水泥200万吨的强实矿渣超细粉项目一期工程正式竣工投产。该工程主要利用立磨将高炉矿渣磨成矿渣微粉,产品应用于水泥生产及混凝土生产当中,可取代约50万吨熟料,由此每年可减少消耗石灰石60万吨、粘土15万吨、烟煤15万吨。

——2012年9月19日,柳钢“十二五”重点循环经济项目120万吨冶炼废渣综合利用工程竣工投产。该工程在淘汰旧钢渣处理线的基础上采用了目前国内先进的热焖处理工艺,具有资源再利用、处理过程环保、处理工艺节能等特点,投入运行后可将95%以上的液态钢渣加工回收,变废为宝,使之成为炼铁、转炉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进一步优化了柳钢循环经济产业结构。

多年来,柳钢人锐意进取,改革创新,不仅实现了生产经营的跨越式发展,并且以强烈的使命感和忧患意识,在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及企业和环境、人和社会和谐共处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柳钢实现了从“黑”到“绿”的华丽蜕变,真正走出了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祖国南疆。(数据来源:企划部、技术中心 制图:王明鉴)

作者:见习记者 覃远旺 来源:柳钢报

第五篇:新时期道路运输发展策略浅探

新时期道路运输发展策略浅探

新时期道路运输的健康发展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努力建立能力充分、组织协调、运行高效、服务优质、安全环保的道路运输系统,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一、调整道路运输结构,完善市场机制,增强企业竞争力,引导道路运输业实行战略性改组,完善国有资本有退有进、以退为主和合理流动的机制,积极推进国有道路运输企业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道路运输业投资主体多元化。以资本为纽带,组建一批跨区域、跨行业,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道路运输企业集团。行业协会负责道路运输企业经营资质的评定工作,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可以按照企业的经营资质等级核定或调整经营范围。

建立健全道路运输“诚实信用、普遍公正”的服务体系和企业诚实信用管理制度,定期发布道路运输企业诚实信用的有关信息。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加强信用监督,根据企业的诚实信用情况进行奖惩。

改革道路客运班线行政许可方式,建立和健全客运班线招投标制度,以及客运班线和客运运力投放评价制度。取消客运班线招投标的地域限制,鼓励具有经营资质的客运企业异地参加招投标。对拟向社会招投标的客运班线和在营客运班线新增运力,由行业协会进行事前评价、科学论证,并将论证结果向社会公布。对于不采用招投标形式做出行政许可的,应建立许可前听证和公

示制度,确保行政许可的公正、透明。

改革现行通行费征管体制,取消不符合规定的收费项目,调整规费征收标准和征收方式。对多数大型车辆和大型高级客车给予费收优惠;对适合农村客运市场需求的兼具适用性、安全性的客车和农村公交班车,适当减免交通运输税费;对专门接送小学生上下学的农村客运班车免征交通运输税费。鼓励发展大型高级客车、大型货车、拖挂车、特种货物专用车等技术先进、性能良好、高效低耗的车型,加速淘汰能耗高、性能差的老旧车辆。

二、强化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供“更安全、更便捷、更经济、更可靠”的运输服务。建立健全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严格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预警制和重大安全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落实“三把关一监督”,对达不到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道路运输企业、营运车辆和从业人员,实行一票否决制。

道路运输企业是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要按照道路运输企业承担安全的责任能力,划定企业的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严禁没有安全保障和达不到安全条件的企业进入道路运输市场。客运企业和客运站要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充实安全管理人员,明确安全管理责任,消除运输安全事故隐患。特别要加强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严格实行危险货物运输岗位责任制。鼓励危险货物的社会化运输,扩展危货运输企业的服务能力。

积极推进道路运输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进一步提高能源利

用水平,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增强道路运输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开发智能交通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出行信息服务系统、车辆调度系统,实现道路运输的智能化、信息化。

三、推行节点运输,提高市场组织化程度,实现城乡道路运输一体化,构建全国性的道路客货运输网络。建设以等级客运站为节点,城乡客运相互衔接的多层次客运网络。依托高速公路,在中心城市和中等城市之间建立以高档客车为主的快速客运网络;依托干线公路,在中小城市之间建立以中档以上客车为主的干线客运网络;依托县乡公路,建立以普通客车为主的农村客运网络;依托风景名胜区和旅游景点,建立以中高档客车为主的旅游客运网络。

加强道路客运与其他运输方式的紧密衔接与配合,减少中间换乘距离和次数,提高道路客运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统筹规划公路建设与道路运输协调发展,从偏重基础设施建设转向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与道路运输服务全面发展,强调运输系统的整体性、功能性和协调性,增强道路运输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四、以法规授权为契机,转变管理职能,创新管理机制,推动行业自律。以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重点,加快职能转变,彻底实行政企分开。加强经费开支预控,严格“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按精简效能的原则,控制道路运输管理人员的编制,统一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名称,明确事权分工。

在定岗定编的基础上,制定道路运输管理人员的基本条件和标准,实行公开招聘、择优录用。加强对道路运输管理人员的法制和业务技术培训考核,实行道路运输管理人员执法资格管理和持证上岗制度。提高道路运输管理队伍的政治和业务技术素质,创建“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的道路运输管理队伍,严肃查处道路运输管理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道路运输行业协会是道路运输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沟通、协调和服务功能,当好参谋助手。引导道路运输经营者守法经营、合理投资、正当竞争、提高服务质量,为会员单位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反映会员的愿望需求。做好政府委托的课题研究、经营资质评定、客运班线招投标、从业人员岗前培训、服务质量信誉考核等工作,制定行规行约,发挥行业自律职能。

下载柳钢跨越式发展模式浅探word格式文档
下载柳钢跨越式发展模式浅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探学校档案工作的发展(本站推荐)

    浅探学校档案工作的发展 连南大坪中心学校邓迎春学校档案工作,很多人在认识上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可有可无,对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其实,......

    词语释义浅探

    词语释义浅探 袁州区竹亭中学 李根元 说明: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纯属个人观点,不全甚至不妥之处可能很多,目的既是希望对学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授之......

    网络诗歌浅探

    齐 齐 哈 尔 大 学 毕业设计(论文) 题 目 学 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成 绩 2015年6月25日 I 摘 要 网络诗歌的出现,打破了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诗坛沉寂如死水的画面,逐......

    中学生法制教育浅探

    中学生法制教育浅探邓小平同志早在1986年就指出:“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

    中美企业文化浅探

    中美企业文化浅探作者:邢小丽编辑:studa090420论文关键词:中美企业;企业文化论文摘要:本文分别通过对中美两国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现状和特点的比较,探讨在不同国家文化背景......

    高校德育浅探

    高校德育浅探摘要:本文从高校失位的道德教育、“两课”教材教法及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等三个方面来阐述高校德育的现状;同时从质量标准、德育工作队伍、课堂教学、网络教育、课......

    高中物理教学浅探

    高中物理教学浅探 高中物理教育,是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高一层次的基础教育,高中物理的教学宗旨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科学知识、审美情趣和身体心理素质,......

    跨越式教学模式

    青龙县第二实验小学“携手并进 同舟共济”校本资源库建设 “跨越式”五大教学环节具体实施流程如下: ①创设情景,综合复习: 1)以图片、动画等创设情境,揭示学习的主题并把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