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对学生厌学心理成因的影响分析及对策

时间:2019-05-14 22:27: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家庭对学生厌学心理成因的影响分析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家庭对学生厌学心理成因的影响分析及对策》。

第一篇:家庭对学生厌学心理成因的影响分析及对策

家庭对学生厌学心理成因的影响分析及对策

一、背景

我校地区城乡结合部,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学生厌学现象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部分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爱做小动作,爱讲空话,课后不能主动完成作业,对作业拖拖拉拉。更有甚者的是个别学生上课故意捣乱,顶撞老师,逃学逃课现象也时有发生。面对当前学生的厌学现象,我们通过调查确定对象,并对他们的家庭进行了走访、了解,希望从中找出家庭方面的原因,提出解决的措施,以期帮助扭转学生厌学这一不良局面,配合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教育手段,促进学校教育的更好进行。本文将就这个角度对厌学现象的成因作一个初步的分析、探讨。

二、现状分析

(一)富裕家庭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市都市化、农村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城乡结合部中的大部分农民逐渐富裕起来了,生活条件好了,家庭存款多了。而这些富裕起来的农民家长信奉的是:再穷也要“富”孩子,更何况现在孩子不多。所以他们对子女往往是过分的溺爱、娇惯,对孩子言听计从,姑息迁就,尽量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包括合理的和不合理的。家里的各种家务劳动,也从来不让孩子沾手,更不用说让他们过艰苦的生活了。例:小陈同学,小学时的成绩一般以上,人比较聪明,学习也比较认真,但在家里,他俨然是个“小皇帝”,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父母对他,真是捧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一旦有个身热头痛、感冒的,父母一个电话打到学校,请假少则二三天,多则一星期,随着年级的升高,拉下的课很难补上,小陈就由此而逐渐产生了厌学情绪。

在走访中,我们还了解到有的富裕家庭,还聘请家庭教师,但由于没有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导致孩子在校不认真学习,完全依赖家庭教师,结果适得其反。有的家庭在孩子的卧室内摆放大彩电、电脑,为孩子配备手机等。这样一味地满足孩子物质生活的需求,而忽视了思想品德的教育,造成了孩子好吃懒做,追求享受,贪图安逸,怕吃苦,怕受累,学习缺乏动力,遇到一点点困难时,缺乏一定的意志和毅力。所以学习稍有难度,成绩略有滑坡,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而且在孩子畏难、退缩时,有的家长不是鼓励、帮助,而是一味的纵容。例如有一位家长知道孩子学习成绩明显退步,不肯做作业时,无可奈何地对我们说:“我们也不敢去逼他,万一有个三长二短的该怎么办呢?还不如随他去。”

产生学生厌学现象的另一原因是富裕起来的家庭给孩子的零用钱相对比较多。孩子有了较多的零用钱,在节假日会约上小伙伴外出进行本不属于他们的娱乐活动:上卡拉OK、下饭馆等。玩物丧志,最终沉迷于娱乐之中,抛弃书本,导致厌学、弃学。

(二)离异、单亲家庭近年来,随着离婚率的上升,离异、单亲家庭的子女越来越多,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也非常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主要原因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离异、单亲家庭的孩子,对不在身边的父亲或母亲有强烈的思恋情结,但由于相见的次数较少,父亲或母亲与子女的交流减少,父爱或母爱被剥夺,时间稍长,容易造成这些孩子冷漠、畏惧、抑郁、自卑、优柔寡断、多愁善感,不善于交际,缺少知心朋友,一旦遇到困难、挫折,只能自己解决,若自己解决不了的,则不了了之,日积月累,这些学生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离异、单亲家庭的父亲或母亲一般来说家务繁忙,无暇顾及子女,他们的子女多半由祖辈抚养,而祖辈对孙辈总是极为纵容、溺爱,家庭教育方法简单,不了解孩子,常以迁就为教育手段,寄希望于年龄大了以后会懂事。因此,平常重视生活上的呵护、爱惜,而缺少思想上的教育和学习上的关心,久而久之,造成孩子的厌学。

有些离异家庭再婚,后父或后母与子女之间由于没有血缘关系,又缺少交流与了解,容易产生摩擦,产生隔阂。有些后父或后母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误解,采取消极的态度,对子女不问不闻,出了事情也不过问。这些子女容易自卑,心理情感闭塞,也容易产生厌学。例小韩,后母对他的事情一律不管,父亲远在外地打工,一年中难得回来一次。于是,小韩便成了“游牧民族”,自由自在,没有人管,也没有人问,自制能力又不是很强,学习也就一落千丈。

离异、单亲家庭的子女,由于缺少家庭的关爱,且父亲或母亲又忙于工作,非常容易受社会上不良少年的引诱,从而导致逃学厌学。例如小丁同学,由于父亲忙于工作,而自身性格又比较内向,缺乏与别人的正常交流。于是他就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来往,慢慢地,他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了厌学情绪。

(三)家长自身因素

(1)家长教育方法不当

在走访中,我们还了解到为数不少的一些家长迫于当前的形势,急于无奈,在“棍棒之下出孝子”的古训误导下,便演绎成了粗鲁式的棍棒教育,给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了一定的伤害,使孩子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2)家庭不和

有些家庭,夫妻经常发生矛盾冲突,孩子在家庭环境中得到的体验是不知所措,无所适从,过早地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感到失望与不信任。夫妻吵架、打骂往往无暇顾及孩子的生活学习,这样的孩子整日提心吊胆,心事重重,上课时精神难以集中,在家又无法安心学习,容易造成成绩下降,产生厌学情绪。

(3)家长观念错误 有的家长受“金钱热”的影响,错误地认为“知识不值钱,只要孩子爱劳动,活动能力强,将来能赚钱就行。因此,他们对孩子的学习放松要求,任其自然,成绩好坏一个样,导致孩子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一旦成绩出现滑坡,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三、建议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将对孩子产生极其巨大的影响。就此,我们提出一些建议供家长们参考。1.转变观念

把再穷也要“富”孩子变为再富也要“穷”孩子。因为娇惯了的孩子缺乏自制力和独立生活能力。所有的孩子长大以后早晚是要离开父母去独自闯一片天地的,与其到那时面对困难挫折困惑无助,不如让他们摔摔打打,“摔”出勇气,“打”出能力。

父母亲要创造“条件”让孩子经受磨练,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公益劳动,树立以劳动为光荣,以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为可耻的思想。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劳动是精神振奋和手的技巧相结合的活动,劳动反映了人对他人、集体和祖国的态度”。让孩子参与劳动,参与公益活动,能使孩子从中体验艰辛、体验快乐,也从中培养了做人的高尚品格。2.言传身教

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家庭教育对父母来说,首先是自我教育”。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起着很大的影响。有的孩子暴露出来的不良行为、不良习惯是从哪里来的呢?不用质疑,是从父母那里学得的,而且,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即使通过学校的再教育,也很难更改。英国著名的小说家萨克雷说:“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所以做家长的,在孩子面前,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做孩子的表率。家长在工作之余进行正常的适当的娱乐活动,是不容置疑的,但首先得保证子女有安静的学习环境这一前提条件,同时对子女的学习情况也必须予以关心。家长一味地随心所欲,对孩子的学业冷漠处置,必定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情绪。

在一个家庭中,矛盾是无法避免的,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个家庭都有矛盾,或多或少,或大或小。但家庭中的孩子却是无辜的,他们不应该成为家庭矛盾激化的受害者、牺牲品。所以大人们不管是吵闹也好,打架也罢,静下心来,为孩子想一想,尽可能减少对孩子的伤害。

3.关注子女,学会沟通

作为家长,不管工作繁忙,也应抽空关心子女的生活、学习,关注子女的各种情况,及时解决问题。当孩子情绪上有波动,思想上有疙瘩时,家长应主动与其沟通,好好地加以引导。一旦父母平等地和子女交流,就没有什么不可以沟通的了。不容置疑民主型的家庭氛围对子女的成长的非常有利的。综观各种成功的家教个案,无不说明了:尊重孩子,信任孩子,把孩子当作朋友看待,平等地与孩子交流,在孩子进步时提醒孩子要戒骄戒躁,在孩子遇到挫折时鼓励孩子继续努力。这样的做法比那些命令式的、棍棒式的教育要有效得多。

以上的分析,我们仅从家庭方面来探讨中学生的厌学原因,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沃土,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好、成绩好,那么请让我们的家长们从自身做起,焕发精神,为培养孩子而不断努力。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引起学生厌学的原因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家庭、学校、社会等三方面的综合力量)多方面地分析、了解,提高认识,真正关心孩子,热爱孩子。让所有的孩子都能热爱学习,乐于学习,从小学好知识,将来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之材。

第二篇:家庭对学生厌学心理成因的影响分析及对策

家庭对学生厌学心理成因的影响分析及对策

一、背景

我校地区城乡结合部的经济开发区,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学生厌学现象较为严重,主要表现为:部分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爱做小动作,爱讲空话,课后不完成作业,不爱参加班级或学校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自由散漫,喜欢自由自在,不受约束。更有甚者的是个别学生上课故意捣乱,顶撞老师,师生矛盾激化,学生逃学现象也时有发生,逃学后与社会上不良青年混在一起,萌生辍学的念头。面对当前学生的厌学现象,我们通过调查确定对象,并对他们的家庭进行了走访、了解,希望从中找出家庭方面的原因,提出解决的措施,以期帮助扭转学生厌学这一不良局面,配合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教育手段,促进学校教育的更好进行。本文就这个角度对厌学现象的成因作一个初步的分析、探讨。

二、现状分析

(一)富裕家庭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进行,城市都市化、农村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城乡结合部中的大部分农民逐渐富裕起来了,生活条件好了,家庭存款多了。而这些富裕起来的农民家长信奉的是:再穷也要“富”孩子,更何况现在孩子不多。所以他们对子女往往是过分的溺爱、娇惯,对孩子言听计从,姑息迁就,尽量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包括合理的和不合理的。家里的各种家务劳动,也从来不让孩子沾手,更不用说让他们过艰苦的生活了。例:小陈同学,小学时成绩一般以上,人比较聪明,学习也比较认真,但在家里,他俨然是个“小皇帝”,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父母对他,真是捧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嘴里怕熔了,一旦有个身热头痛、感冒的,父母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围着他团团转,一个电话打到学校,请假少则一星期,多则十天、半月的,随着年级的升高,拉下的课很难补上,小陈就由此而逐渐产生了厌学情绪。

在走访中,我们还了解到有的富裕家庭,还不惜重金,聘请家庭教师,但由于没有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导致孩子在校不认真学习,完全依靠家庭教师,结果适得其反。有的家庭在孩子的卧室内,摆设大彩电、电脑,为孩子配备复读机、手机、赛车等等,甚至到穿着打扮都是名牌,几百元钱的一件衬衣不在话下。这样一味地满足孩子物质生活的需求,而忽视了思想品德的教育,造成了孩子好吃懒做,追求享受,贪图安逸,怕吃苦,怕受累,学习缺乏动力,遇到一点点困难时,缺乏一定的意志和毅力。所以学习稍有难度,成绩略有滑坡,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而且在孩子畏难、退缩时,有的家长不是鼓励、帮助,而是一味地纵容、容忍。例如有一位家长知道孩子学习成绩明显退步,不肯做作业时,无可奈何地对老师说:“我们也不敢去逼他,万一有个三长两短该怎么办?还不如随他去。”原来,这位家长的儿子曾扬言,父母若是逼他做作业,不给他看电视,他情愿从他们所住的五楼上跳下去。这样的学生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下在学习过程中不产生厌学情绪才怪呢?

产生学生厌学现象的另一原因是,富裕起来的家庭,往往环境较好,这本来应该是有利于孩子的学习,但由于有的家长把工作之余的时间,安排了各种娱乐活动,过年过节更甚,他们通晓达旦地打牌、搓麻将等等,对孩子不问不闻,一方面影响孩子的学习和休息,另一方面,也使孩子耳濡目染了这些不良习气,使他们小小年纪就爱上了这些本不属于他们的娱乐。有的孩子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玩物丧志,最终沉迷于娱乐之中,而抛弃了书本,导致厌学、弃学。

(二)离异、单亲家庭

近年来,随着离婚率的上升,离异、单亲家庭的子女越来越多,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也非常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主要原因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离异、单亲家庭孩子,对不在身边的父亲或母亲有强烈的思恋情感,但是由于相见的次数极少,大多数通过电话交流,三言两语就说完了。父亲或母亲与子女的交流减少,父爱或母爱的被剥夺,时间稍长,容易造成这些孩子冷漠、畏惧、抑郁、自卑、优柔寡断、多愁善感,不善于交际,缺少知心朋友,一旦遇到困难、挫折,只能自己解决,若自己解决不了的,则不了了之,日积月累,这些学生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2)离异、单亲家庭的父亲或母亲一般来说事务繁忙,无暇顾及子女,他们的子女多半由祖辈抚养,而祖辈对孙辈总是极为纵容、溺爱,家庭教育方法简单,不了解孩子,常以迁就为最佳教育方式,寄希望于年龄大了以后会懂事、讲道理。因此,平常重视生活上的呵护、爱惜,而缺少思想上的教育和学习上的关心,久而久之,造成厌学。

(3)有些离异家庭再婚,后父或后母与子女之间由于没有血缘关系,又缺少交流与了解,容易产生摩擦,产生隔阂。有些后父或后母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误解,采取消极态度,对子女不问不闻,出了事情也不过问。这些子女容易自卑,心理情感闭塞,也容易产生厌学。例小韩同学,后母对他的事情一例不管,父亲远在外地打工,一年中难得回来一次。于是,小韩便成了“游牧民族”,自由自在,没有人管,也没有人问,自制能力又不是很强,学习也就一落千丈了。(4)离异、单亲家庭的子女,由于缺少家庭的关爱,且父亲或母亲又忙于工作,非常容易受社会上不良少年的引诱,从而导致逃学厌学。例如小丁同学,由于父亲忙于工作,而自身性格又比较内向,缺乏与别人的正常交流。于是他就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来往,偷东西、打群架等等。慢慢地,他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产生了弃学念头。

(三)家长自身因素(1)家长教育方法不当

在走访中,我们还了解到为数不少的一些家长迫于当前的形势,急于无奈,在“棍棒之下出孝子”的古训误导下,便演绎成了粗鲁式的教育给孩子的生理或心理造成了一定的伤害,使孩子容易产生厌学情绪。(2)家庭不和

有些家庭夫妻经常发生矛盾冲突,孩子在家庭环境中得到的体验是不知所措,无所适从,过早地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感到失望与不信任。夫妻吵架、打骂往往无暇顾及孩子的生活学习,这样的孩子整日提心吊胆,心事重重,上课时精神难以集中,在家又无法安心学习,容易造成成绩下降,产生厌学情绪。

(3)家长观念错误

有的家长受“金钱热”的影响,错误地认为“知识不值钱,只要孩子将来能赚钱,就能立足于社会”,因此,他们对孩子放松要求,任其自然,成绩好坏一个样,导致孩子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一旦成绩出现滑坡,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4)家长本身原因

由于农村城市化。原本比较分散的农村,现在比较集中了,但农民中的一些陋习(尤其是赌博)也由此而越演越烈,父母成天沉醉于此,做子女的能不受影响吗?这种家庭的子女也容易产生厌学。

三、建议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将对孩子产生极其巨大的影响。就此,我们提出一些建议供家长们参考。

1、转变观念

把再穷也要“富”孩子变为再富也要“穷”孩子。因为娇惯了的孩子缺乏自制力和独立生活能力。所有的孩子长大以后早晚是要离开父母去独自闯一片天地的,与其到那时面对困难挫折惶惑无助,不如让他们摔摔打打,“摔”出勇气,“打”出能力。父母亲要创造“条件”让孩子经受磨练,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公益劳动,树立以劳动为光荣,以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为可耻的思想。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劳动是精神振奋和手的技巧相结合的活动,劳动反映了人对他人、集体和祖国的态度”。他又说:“对劳动永远保持崇敬之情,这是儿童和青少年最重要的幸福源泉”。让孩子参与劳动,参与公益活动,能使孩子从中体验艰辛、体验快乐,也从中培养了做人的高尚品格。

2、言传身教

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家庭教育对父母来说,首先是自我教育”。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起着很大的影响。有的孩子暴露出来的不良行为、不良习惯是从哪里来的呢?不用质疑,是从父母那里学得的。而且,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即使通过学校的再教育,也很难更改。英国著名的小说家萨克雷说:“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所以做家长的,在孩子面前,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做孩子的表率。家长在工作之余进行正常的适当的娱乐活动,是不容置疑的,但首先得保证子女有安静的学习环境这一前提条件,同时对子女的学习情况也必须予以关心。家长一味地随心所欲,对孩子的学业冷漠处置,必定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情绪。

在一个家庭中,矛盾是无法避免的,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个家庭都有矛盾,或多或少,或大或小。但家庭中的孩子却是无辜的,他们不应该成为家庭矛盾激化的受害者、牺牲品。所以大人们不管是吵闹也好,打架也罢,静下心来,为孩子想一想,尽可能减少对孩子的伤害。

3、关注子女,学会沟通

作为家长,不管工作繁忙,也应抽空关心子女的生活、学习,关注子女的交友情况,及时了解情况,及时解决问题。当孩子情绪上有波动,思想上有疙瘩时,家长应主动与其沟通,好好加以引导。一旦父母平等地和子女交流,就没有什么不可以沟通的了。不容置疑,民主型的家庭氛围对子女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综观各种成功的家教各案,无不说明了:尊重孩子,信任孩子,把孩子当作朋友看待,平等地与孩子交流,在孩子进步时提醒孩子要戒骄戒躁,在孩子遇到挫折时鼓励孩子继续努力比那些命令式的、棍棒式的教育要有效得多。

以上的分析,我们仅从家庭方面来探讨中学生的厌学原因,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沃土,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好、成绩好,那么请让我们的家长们从自身做起,焕发精神,为培养孩子而不断努力。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引起中学生厌学的原因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家庭、学校、社会等三方面的综合力量)多方面地分析、了解,提高认识,全方位地关心孩子,热爱孩子。让所有的孩子都能热爱学习,乐于学习,从小学好本领,将来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之材。

第三篇:家庭对学生厌学心理成因的影响分析及对策

家庭对学生厌学心理成因的影响分析及对策

目前,厌学现象是诸多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里疾病之一。我校是农村九年制学校,处于城乡结合部,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学生厌学现象较为严重。中学阶段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也是他们人生观、世界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刻。对于厌学学生,如果不加以正确的纠正和引导,就会给学生的成长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

造成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原因、学校原因,又有家庭原因,往往家庭原因最易被忽视。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父母是创照未来的“雕塑家”。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心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重要。

面对当前学生的厌学现象,我们通过调查确定对象,并对他们的家庭进行了走访、了解,希望从中找出家庭方面的原因,提出解决的措施,以期帮助扭转学生厌学这一不良局面,配合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教育手段,促进学校教育的更好进行。本文就家庭教育这个角度对厌学现象的成因作一个初步的分析、探讨。

一、家庭因素造成初中学生厌学的主要表现

1、优越的家庭环境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进行,尤其是国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给我们这里带来了很多的机遇,经济发展蒸蒸日上,城镇化建设进一步加快,大部分农民逐渐富裕起来了。而这些富裕起来的农民家长信奉的是:再穷也要“富”孩子,更何况现在孩子不多。所以他们对子女往往是过分的溺爱、娇惯,对孩子言听计从,姑息迁就,尽量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包括合理的和不合理的。家里的各种家务劳动,也从来不让孩子沾手,更不用说让他们过艰苦的生活了。这样孩子就没有上进的动力,不知道确立自己的目标,也就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在走访中,我们还了解到有的富裕家庭,一味地满足孩子物质生活的需求,而忽视了思想品德的教育,造成了孩子好吃懒做,追求享受,贪图安逸,怕吃苦,怕受累,学习缺乏动力,遇到一点点困难时,缺乏一定的意志和毅力。所以学习稍有难度,成绩略有滑坡,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而且在孩子畏难、退缩时,有的家长不是鼓励、帮助,而是一味地纵容、容忍。例如有一位家长知道孩子学习成绩明显退步,不肯做作业时,无可奈何地对老师说:“我们也不敢去逼他,万一有个三长两短该怎么办?还不如随他去。”家长这样态度,学生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下在学习过程中不产生厌学情绪才怪呢?

产生学生厌学现象的另一原因是,富裕起来的家庭,往往环境较好,这本来应该是有利于孩子的学习,但由于有的家长把工作之余的时间,安排了各种娱乐活动,过年过节更甚,他们通晓达旦地打牌、搓麻将等等,对孩子不问不闻,一方面影响孩子的学习和休息,另一方面,也使孩子耳濡目染了这些不良习气,使他们小小年纪就爱上了这些本不属于他们的娱乐。有的孩子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玩物丧志,最终沉迷于娱乐之中,而抛弃了书本,导致厌学、弃学。

2、离异、单亲家庭

近年来,随着离婚率的上升,离异、单亲家庭的子女越来越多,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也非常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主要原因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离异、单亲家庭孩子,对不在身边的父亲或母亲有强烈的思恋情感,但是由于相见的次数极少,大多数通过电话交流,三言两语就说完了。父亲或母亲与子女的交流减少,父爱或母爱的被剥夺,时间稍长,容易造成这些孩子冷漠、畏惧、抑郁、自卑、优柔寡断、多愁善感,不善于交际,缺少知心朋友,一旦遇到困难、挫折,只能自己解决,若自己解决不了的,则不了了之,日积月累,这些学生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2)离异、单亲家庭的父亲或母亲一般来说事务繁忙,无暇顾及子女,他们的子女多半由祖辈抚养,而祖辈对孙辈总是极为纵容、溺爱,家庭教育方法简单,不了解孩子,常以迁就为最佳教育方式,寄希望于年龄大了以后会懂事、讲道理。因此,平常重视生活上的呵护、爱惜,而缺少思想上的教育和学习上的关心,久而久之,造成厌学。

3)有些离异家庭再婚,后父或后母与子女之间由于没有血缘关系,又缺少交流与了解,容易产生摩擦,产生隔阂。有些后父或后母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误解,采取消极态度,对子女不问不闻,出了事情也不过问。这些子女容易自卑,心理情感闭塞,也容易产生厌学。由于缺少家庭的关爱,且父亲或母亲又忙于工作,非常容易受社会上不良少年的引诱,从而导致逃学厌学。

3、家长观念错误,教育方法不当

有的家长受“金钱热”的影响,错误地认为“知识不值钱,只要孩子将来能赚钱,就能立足于社会”,因此,他们对孩子放松要求,任其自然,成绩好坏一个样,导致孩子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一旦成绩出现滑坡,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在走访中,我们还了解到为数不少的一些家长迫于当前的形势,急于无奈,在“棍棒之下出孝子”的古训误导下,便演绎成了粗鲁式的教育给孩子的生理或心理造成了一定的伤害,使孩子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3、家庭不和

家庭问题会使孩子心事重重而无力顾及功课,有些家庭夫妻经常发生矛盾冲突,孩子在家庭环境中得到的体验是不知所措,无所适从,是学生情感孤独,缺乏温暖,孩子就会去寻求情感补偿,这样孩子就无心顾及学习,过早地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感到失望与不信任。夫妻吵架、打骂往往无暇顾及孩子的生活学习,这样的孩子整日提心吊胆,心事重重,上课时精神难以集中,在家又无法安心学习,容易造成成绩下降,产生厌学情绪。

4、家长的期望值过高

现在独生子女比较多,许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有出息,他们往往不考虑孩子的天赋条件,对待孩子的学习提出过高的要求,尤其是到了初中阶段,学习内容增多,难度加大,考试分数自然会降低一些,于是我们经常听到有家长抱怨,小学时每次考试成绩多少多少,你看你现在才考多少。这时家长就会大发雷霆,或者一天抱怨,让孩子的压力无形增大。当孩子意识到自己无法达到家长的要求时,就会懈怠,放弃努力,久而久之,学生的成绩就会下降,厌学情绪就回随之而来。

二、预防初中学生厌学的方法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将对孩子产生极其巨大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预防子女厌学的重要保障。面对孩子的厌学,我们如何预防呢?

1、转变观念

把再穷也要“富”孩子变为再富也要“穷”孩子。因为娇惯了的孩子缺乏自制力和独立生活能力。所有的孩子长大以后早晚是要离开父母去独自闯一片天地的,与其到那时面对困难挫折惶惑无助,不如让他们摔摔打打,“摔”出勇气,“打”出能力。父母亲要创造“条件”让孩子经受磨练,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公益劳动,树立以劳动为光荣,以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为可耻的思想。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劳动是精神振奋和手的技巧相结合的活动,劳动反映了人对他人、集体和祖国的态度”。他又说:“对劳动永远保持崇敬之情,这是儿童和青少年最重要的幸福源泉”。让孩子参与劳动,参与公益活动,能使孩子从中体验艰辛、体验快乐,也从中培养了做人的高尚品格。

2、家长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

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家庭教育对父母来说,首先是自我教育”。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起着很大的影响。据调查显示,孩子不爱学习与家长的不爱求知有关。有的孩子暴露出来的不良行为、不良习惯是从哪里来的呢?不用质疑,是从父母那里学得的。而且,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即使通过学校的再教育,也很难更改。英国著名的小说家萨克雷说:“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所以做家长的,在孩子面前,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做孩子的表率。家长在工作之余进行正常的适当的娱乐活动,是不容置疑的,但首先得保证子女有安静的学习环境这一前提条件,同时对子女的学习情况也必须予以关心。家长一味地随心所欲,对孩子的学业冷漠处置,必定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情绪。

在一个家庭中,矛盾是无法避免的,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个家庭都有矛盾,或多或少,或大或小。但家庭中的孩子却是无辜的,他们不应该成为家庭矛盾激化的受害者、牺牲品。所以大人们不管是吵闹也好,打架也罢,静下心来,为孩子想一想,尽可能减少对孩子的伤害。为子女营造和睦、温馨的家庭环境,平时主动与学校联系,交流子女在校情况,让子女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增添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3、关注子女,学会沟通 作为家长,不管工作繁忙,也应抽空关心子女的生活、学习,关注子女的交友情况,及时了解情况,及时解决问题。当孩子情绪上有波动,思想上有疙瘩时,家长应主动与其沟通,好好加以引导。一旦父母平等地和子女交流,就没有什么不可以沟通的了。不容置疑,民主型的家庭氛围对子女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综观各种成功的家教各案,无不说明了:尊重孩子,信任孩子,把孩子当作朋友看待,平等地与孩子交流,在孩子进步时提醒孩子要戒骄戒躁,在孩子遇到挫折时鼓励孩子继续努力比那些命令式的、棍棒式的教育要有效得多。

4、正确估计孩子的学习能力

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值往往会产生负面影响。家长要正确估量子女的天赋和能力,家长要从全方位去培养孩子,不能眼睛里只有分数,要让孩子爱上学习,帮助他们确立阶段性目标,正确把握成长规律,揠苗助长只能适得其反。着眼实际,一步一个脚印,让孩子在快乐中进步。

我们仅从家庭方面来探讨中学生的厌学原因,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沃土,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好、成绩好,那么请让我们的家长们从自身做起,多与孩子沟通、交流,站在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全方位地关心孩子,热爱孩子,给他们更多的信心,让所有的孩子都能热爱学习,乐于学习,在兴趣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第四篇:初中生厌学心理成因的家庭原因分析及对策

初中生厌学心理的危害分析及对策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厌学现象成增长之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对全国20多个省市1万余名小学生的调研表明:我国四成小学生有厌学倾向;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关于“天津市中小学生厌学情况调查”显示,27.7%的中小学生存在厌学问题;新华网报道北京中小学有三成学生厌学;中国青年报报道,近年来部分农村初中学生厌学人数呈增长趋势,显性和隐性辍学率平均超过30%。可见,“中小学生厌学现象严重”之说不是空穴来风。如此高比例的学生厌学影响着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应引起社会高度重视。

1998年参加工作以来,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由于计算机操作性强,课程内容较为有趣,课堂上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都很高,只是操作的能力有所差异。自2005年成为一名德育处工作人员之后,更多的接触的是问题学生,这些学生有的是影响班级课堂纪律,有的是上花课或逃课,有的是向家长撒谎多要钱用于去网吧、买零食吃、甚至发展为吸烟、打架等行为。通过与班主任用家长的沟通了解,发现这些学生的问题虽然表现不同,但基本上都存在严重的厌学现象。

一、厌学的危害分析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地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厌学问题已成为阻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

厌学表现为很多种形式,如:孩子变得不爱上学,不愿见老师,甚至每到上学前,孩子就喊“肚子疼”、“头痛”等;有的孩子不愿做作业,一看书就犯困;即使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注意力也常常不能集中;有的孩子虽然也在看书,却“看不进去”;不愿大人过问学习上的事情,对父母的询问常保持沉默,或者表现烦躁,或者转移话题;上课时常打不起精神,课后却十分活跃,表现为“玩不够”。

长此以往,这些学生与在校生逐渐脱离,厌学情续更加严重,对学校、老师越发心理排斥,造成恶性循环,这种情况下极容易与校外不良人员接触,以至于最后辍学,提早进入社会。而又由于这些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形成,判断能力差,极容易受到不良的引诱,或因一点点蝇头小利的诱惑,进而走上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道路。

在我所接触过的问题学生中,有一位王同学,单亲家庭,跟随母亲生活,而母亲由于到外地做生意,把他寄养在姥姥家,姥姥身体不好,姥爷又管不了他,从小学起这个孩子就是学校的有名的问题学生,学校老师拿他没有办法。进入中学后,在校行为习惯极其不好,不仅课堂上影响班级纪律,班主任和科任管不了,而且经常影响学校的秩序,更为严重的是在校内多次强抢强借、打架、吸烟,给学校和班级的教育教学秩序都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初二下学期,这名同学开始经常逃课与校外人员混在一起,打架斗殴成了常事。

因此厌学情绪是学生向问题学生转变的起始,又是问题学生越滑越深的加速剂。在学生出现厌学情绪的开始不及时消灭这种不良的情绪,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无法逆转的伤害。

二、中小学生厌学现象解析 个体行为仅仅是个体现象而不是一种社会现象;当某个体行为较为普遍存在时,该行为就不仅仅是一种个体行为,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同样,个别学生厌学也仅仅属于一种个体行为,而不是一种社会现象。当厌学较为普遍存在时,厌学就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在充满竞争的时代,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要求越来越高,中小学生承受极大学习压力。尽管国家一再“减负”,但实际上学生“课业负担”越减越重。中小学生难以承受,又不能公开反对。部分学生就采取消极学习方式,对成人所掌控、认可的世界以批判、逃避和抵抗。由于青年亚文化代表青少年群体的利益,对成年人社会秩序往往采取一种颠覆的态度,其突出特点是边缘性、颠覆性和批判性。

三、学生厌学心理产生的家庭原因及对策

要想避免学生的厌学心理的产生,我们要大致分析一下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造成初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有家庭原因、社会原因、学校原因、学生自己的原因等等。我们主要从家庭原因进行分析及寻找对策,以期通过我们的微薄之力,对学生的厌学心理有所帮助。

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就是自己的父母,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父母不只是孩子生命的创造者,同样也是孩子心灵的塑造者。家庭环境是造成学生厌学心理的重要原因,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父母是创造未来的“雕塑家”。因此,孩子厌学是对家长某些不恰当行为的一种反应。

现在的初中生的家长大多是七零后,他们经历或感悟到知识对改变命运的重要性,所以当自己的孩子刚刚学会学习的时候,就灌输他们“知识改变命运”的思想:从他们呀呀学语开始就把他们困于方寸之室,学拼音颂古诗;入学以后,今天补英语,明天攻理化,节假日学钢琴,寒暑假练字;进入初中以后,因为要面临着考取重点高中的压力,孩子们每天都在学、学、学……,使孩子失去了玩的天性,当孩子到了逆反期,就开始与父母对抗,以不学习做为一种反抗方式,就像弹簧压的越狠反弹的就越高,这样就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壮,才能枝叶茂盛,开花结果。”尽管社会和学校已经为防治厌学现象做了很大的努力,但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防治子女厌学情绪的重要保证。面对孩子的厌学,家长们该如何防治呢?

每个家庭的特定历史与文化对学生成长影响深远。作为孩子首任教师的父母应注重合理性家庭文化氛围的营造,培育学生优良品德与良好的阅读、学习、作息等习惯。

首先,家长要正确处理“学而优则仕”传统文化观念和“读书无用论”现代思想观念的矛盾。受前者文化观念影响,家长对子女学习要求极为严格,易使子女对学习心生厌烦。后者则会影响子女学习积极性,使子女对学习失去兴趣。因此,家长应树立科学教育观,对教育功能有合理性认识与定位,既不过分渴求,也不抵制。

其次,家长要着手营造良好家庭文化氛围。

第一,要创设良好家庭学习环境,营造书香家庭氛围。家长带头并鼓励子女多读书、读好书;给子女独立的学习空间,允许子女阅读个人偏好书籍、订阅自己喜欢的读物,以养成子女好读、乐读、随时随地读书的习惯;低年级学生喜欢玩耍,自控能力较低,家长应帮助子女养成先学习后玩耍的学习生活习惯和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

第二,家长要以身作则,构建进取家庭氛围。家长的口头说教对子女的教育影响效果甚微,应注重言传身教,多给子女讲述励志奋斗的故事,同时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事业、学习要积极进取,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如此子女尚能效仿,养成学习努力、积极进取的意识。

第三,撒播爱心,打造和谐家庭氛围。“家和万事兴”。否则身心疲惫影响工作与学习。和谐、理智家庭中的子女没有压力只有温馨,其精力将集中于学习。因此,家长应尽量克制个人情绪,不暴力训斥子女,注重温馨家庭氛围的营造。

第四,平等对话,筑造民主家庭氛围。父母在子女面前要相互尊重,与子女平等对话。在子女产生问题行为时,应循循善诱以化解,切忌打骂严惩。

第五,家长要注意子女良好品德和顽强意志力的培养。家长要从自身言行、生活点滴做起,培养子女尊老爱幼、诚实谦虚的可贵品质;家长在关爱子女同时,一定要关爱、孝敬自己父母;同时要注重子女的受挫教育,在人生风浪中磨炼子女的韧性、耐力。

学生厌学心理的产生是内外共同作用的结果,必须依靠学生、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互相配合,综合治理。家长不要再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而应多与孩子交流、沟通,站在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给他们以更多的信心,这样才是一名优秀的“雕塑家”。

第五篇:初中生厌学心理成因分析

学困生厌学心理成因分析

在进入新世纪的今天,作为跨世纪一代初中生却存在着严重的厌学心理,这是一个值得许多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同时,也值得社会和家长关注。这一心理的主要表现是讨厌学习,对学习任务有抵触情绪,对学校、教师心怀不满,学习缺乏主动性,被动地或者根本不愿意接受教师的课程,上课不注意听讲,走神、捣乱、睡觉……对一切学习活动如练习、作业、考试等漠然臵之,甚至由不学混学到辍学。如强迫其学习,则会有痛苦、紧张、焦躁的情绪出现或者言行的对抗及无所谓态度。是什么原因使之厌学呢?

1.缺少理想抱负,“混”字当头。理想是一个人奋斗的动力,但有些初中生对目前升学乃至就业产生困惑和迷惘,看不到求学的出路,认为上学也无用,最大理想便是混三年,拿个初中毕业证。有的学生本身不愿意上学,是迫于父母的压力,不得已来学校混日子。在校不学习,到家骗父母。还有的学生上学只是为了在学校有伴,能满足自己对伙伴友情的需要,同时又可躲避父母的唠叨,家中的劳动,把学校看作避难所,而不是求知的地方。学生张某如是说:“上大学?也考不上,考上啥用,还不如早挣点钱呢?要不是怕挨打,早不上学了。”

2.成绩差,失落了应有的自信心。中学生成人感很强,他们极要自尊,极要“面子”,却没有足够的自信心,而自信是自尊的前提。有些学生因为成绩不理想,跟不上课,随着老师授课内容的不断加深,他的负积累也越来越多,因此而苦恼,伤心落泪。认为学习不能给自己带来喜悦,只有失败后的烦恼和自卑,很要“面子”而不能找回“面子”的他们上学只能使自己“丢人现眼”,几次失败后,信心丧失了,于是开始厌学。女生万某,只因自己成绩不好,觉得自己各方面都不错,无论是外表还是家庭,但学习哪科也不行,太丢“面子”

了,多次想不上学,老师家长几经补救,仍没留住,早早地结束了学业。她说:“不上学了,在心理上对自己是一种解脱”。

3.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差。初中生当初带着喜悦走入中学的大门,然而面对他们的是比小学紧张得多的学习,严格得多的纪律,五花八门的课程,一张张陌生的面孔……尤其是住校生,乍一离开父母,独立生活,饮食起居很不适应。愁闷、紧张、失望、思乡百感交集,感到的是苦是累,是不如意,于是心理上不堪“重负”,只有用弃学回家来解决,即使不弃学,也总是在消沉中学习。如学生何某,入学只一周,就“打道回府”了,原因很简单——中学太苦,庄严,不如小学松闲,自在。

4.兴趣和好奇心没有集中在学业上。花季少年的好奇心最强烈。他们当中一部分家庭富有,拥有高科技现代化的游戏玩具及影视设备,这些学生将好奇心及兴趣放在了这些上面,有的虽家庭不具备,但他们去个人游戏厅、录像厅中寻求乐趣,以满足好奇心。与此对比,学校里似乎显得贫穷,没有或很少电化教学手段,加上学校注意抓教学,却缺乏丰富多彩的活动,致使吸引力和凝聚力不足。因此,学生的兴趣在学业上发生偏转。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课程没了兴趣,对学业不感兴趣,怎能不厌学。学生吴某,家中有高档摩托车,家电一应俱全。若问其父年龄不知道,但问他摩托车的品牌及驾驶,游戏机的玩试,无一不懂,然而功课呢?作业不做,上课不听,任你苦口婆心教谢,开导,就是不开窍,关键是不感兴趣,名符其实的心不在焉。

5.逆反心理作怪。初中生比小学生更追求人格上的独立与平等,不仅要求学生之间平等,也要求老师对他们平等相待,渴望受到老师的新生与理解,这是第一个青春期学生的共同愿望。然而有的教师在育人过程中,往往忽略这一点,驿学习差或者犯错误的学生,轻则训之,重则罚之,致使学生产生逆反心

理,有针对性对抗训他的老师。只要这位老师上课,消极的产生头痛、心烦、气不顺,甚至想离开教室的心理:“积极”的就故意捣乱,气老师或干脆不上课,以示反抗。试想,不能亲其师,安能信其道。这是老师教育方法的失误给学生造成的心理负担和压力产生的结果,学生走向了我们教育希望的反面。这种情况下厌学的学生因为有敌意,所以有时会酿成不良后果,如负气出走,离校返家等等。

6.抵挡不住诱惑。初中生模仿能力很强,从众心理普遍,渴望且现自己,而又难辩正误,抵挡不住社会中的各种诱惑。为了“显摆”自己,爱慕虚荣,攀比,穿金戴银讲时髦,崇尚服饰华丽讲派头,吸烟、酗酒、赌博、比“酷”、追星,唯独不讲学习,把对学习的精神都转称到了不正当情趣,缺乏高雅生活情趣,这样的学生又怎能有心思学习呢?女学生高某自入中学就表现出对“美”的追求,每天注重的是服饰打扮,为了一个“美”字,竟向商店赊账购物,平时出入照相馆,学习一天不如一天,最后在其父亲的怒骂下,辍学而归。

此外,造成厌学心理现象的还有家庭变故,家庭经济拮据,同学间的磨擦,早恋,以及心理偏差如自卑、自负、忌妒、孤僻、脆弱等等。

鉴于此,笔者认为为了预防和“治疗”学生厌学心理,家庭和社会应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同时学校应加强自身的教育能力,重视心理教育方面的课程的开设,对学生多进行理想教育,提高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高雅的生活情趣。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落实素质教育,让中学生一路走好,以良好心态,积极主动地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二十一世纪新人。

下载家庭对学生厌学心理成因的影响分析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家庭对学生厌学心理成因的影响分析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厌学心理的成因

    厌学心理的成因 (1)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的不完善往往是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重要原因。首先,有些老师的道德素质并不高不能公平的对待每个孩子且也没有很好的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

    中学生厌学心理成因及对策研究研究报告

    《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课题研究报告 泗洪县临淮中学魏运梅 摘要:本文从学生心理、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角度出发,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中学生厌学问题进行研究。通过采用文献......

    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对策3

    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对策3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农村初中学生厌学比例有所上升,本文从心理学角度粗浅地分析了学生厌学的原因:知识欠账引发的自暴自弃心理,家庭......

    初中学生厌学心理案例分析与对策

    初中学生厌学心理案例分析与对策发布日期:08月06日 浏览次数:61"我是一位初二学生的家长。昨天,孩子的班主任又打电话来了,说是我儿子现在不光上课睡觉,不交作业,甚至逃学,去网吧玩......

    小学生厌学心理案例分析和对策

    小学生厌学心理案例分析和对策 塘溪镇上城小学 胡永菊 “人之初,本爱学。” 人从呱呱坠地后,他就不断模仿大人的表情、声音、动作,因此他学会了说话,学会了走路,学会了吃饭„„......

    中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解决对策初探

    中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解决对策初探 作者:管理员 | 访问:230 | 发布日期:2010-12-31关注与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在中学生学习活动中,不仅是学习......

    中学生厌学心理分析与对策

    中学生厌学心理分析与对策摘要:厌学是学生诸多学习障碍中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也是青少年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本文剖析了中学生的主观心理状况,从社会、家庭、学校等客观因素......

    中学生厌学现象成因及相应对策分析

    中学生厌学现象成因及相应对策分析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曾在全国做过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大型调查,结果表明 中国学生普遍厌学,尤其是中学生;北京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