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网络谣言治理问题的思考

时间:2019-05-14 22:06: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网络谣言治理问题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网络谣言治理问题的思考》。

第一篇:关于网络谣言治理问题的思考

关于网络谣言治理问题的思考

摘 要:近年来政府和社会都加大对网络谣言的治理,针对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应从健全法律法规,保障信息公开,加大技术投入,提升网民素质等多方面完善措施,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在网络舆论环境。

关键词:网络谣言;问题;治理;

中图分类号:TN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2-00-0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传播的方式也在发生着改变,人们足不出户便可以通过一台电子设备接收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这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给人们日常生活的有序进行埋下了隐患,网络谣言便是其中之一。

谣言作为社会舆论的一种正常现象,自有人类社会开始便一直存在。互联网的虚拟性和便捷性则为谣言的传播带来了“蝴蝶效应”。无不危及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如何有效防治谣言成为全球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

关于网络谣言的治理,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防治措施,取得了一定的防治成效,然而也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为此笔者根据我国的国情,并结合国外的治理经验,就如何治理网络谣言问题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健全法律法规,为网络谣言治理提供法律上的充分保障

为有效治理网络谣言,世界各国纷纷制定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美国先后颁布了《电脑犯罪法》、《通讯正当行为法》等约130项对网络传播内容加以规制的相关法律法规。日本政府制定了《个人信息保护法》、《电子契约法》等专门法规来处置包括谣言在内网络违法行为。韩国印度等国家也为治理网络谣言,颁布了严厉的惩罚措施。

对于我国来说,虽然刑法内已有关于惩治网络谣言的相关内容,而且还出台了一系列专门法规。但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法律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体系不够完善,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求。二是相关法律法规缺乏相应认定标准和处罚施,一些条文规定的原则性较强,无法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三是我国对造谣者的惩处力度较轻,刑法中明确规定以刑事犯罪的方式定罪,然而现实中多采用警告、罚款、拘留等较轻处罚。

针对以上问题,第一要在现有法律的基础上,根据互联网现实发展的变化对现有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增强法律规范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制定更加具体的法规及实施细则完善相应的法律责任追究制度,第二,要明确执法主体,确定相关部门的执法权限、执法资格和执法范围,避免令出多家产生权力交叉,造成不能及时执法甚至产生监管盲区。第三,建立完善的程序机制,加强互联网管理,提高执法力度,确保对造谣者能够有效追究。同时,根据实际的危害后果确定相关责任人的罪行,并采取相适应处罚标准。

二、建立健全辟谣机制,确保正确信息充分及时公开

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应对谣言的最好办法就是及时辟谣,及时提供充分正确的信息。在一个民主社会中,知情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一个有公信力的政府,面对谣言应当敢于公开信息,敢于在第一时间内告诉公民具体发生了什么。只有这样才能对谣言的传播起到有效的遏制,才不至于造成更大的社会危害。然而,从当前我国政府处理谣言问题的现状来看,存在着行动迟缓、方式单

一、内容晦涩等问题。给人造成政府当局刻意隐瞒事实真相的错觉,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甚至进一步促进了谣言的传播。因此,我们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辟谣机制,确保正确信息及时发布,拓宽信息发布渠道,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

对此,可以采取如下具体措施:一是针对谣言问题建立专门的应急小组,充分利用各方资源透明、快捷、权威的发布信息,使广大群众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得准确信息;二是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信息传播渠道,例如微博、微信及时推送各种可靠信息,对谣言起到有效的遏制作用。三是改变以往辟谣信息简单、呆板、官方化的公文方式,采用广大群众所熟知的语言,有理有据的破除谣言。

三、加大技术投入,提升监管能力

近年来网络媒体借助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不再依靠于传统的报纸、广播等权威媒体,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某一事件的发布者,传播者和评论者。同时,一些新闻网站和电视台,为了追求点击率和收视率,求新求快对一些信息不加核实便向大众随意发布。甚至为吸引眼球,一些断章取义、恶意捏造的事件也时有发生,这在某些程度又上极大促进了谣言的传播。

为此,应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对一些网络传媒要做到严格审查和有效控制,建立相应的信息监管机机构,通过技术手段对网络载体上的各种舆情信息进行筛选、过滤和防堵,及时调查、发现并删除各类有害的网络信息定。同时,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一些因发布误导信息而对社会产生严重危害的媒体要严加惩处,必要时可予以取缔。其次,针对网络谣言的整治工作,要加大资金投入,改进技术手段,培养专业人才,提升监管水平。要运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对各种网络谣言进行全面、实时监控和跟踪,及时查找出造谣源头。最后,实行网络实名制,加快实名制立法建设,确保实名制有效落实建立。

四、开展网民素质教育,提升自律意识

网络谣言的传播一方面是由于传播者恶意心理,但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广大民缺乏自律意识和专业知识,自身素养有待提高。俗话说谣言止于智者,如果广大网民都对“传谣”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那我们的网络谣言治理工作将会取得很大进展。因此,进行网络谣言的治理工作中,我们还要重视官大网民媒介素养教育,从源头上铲除孕育谣言的土壤。

首先,我们要把媒介素养教育作为公民日常行为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新闻媒体和社区街道的宣传,或通过开交流会,发放宣传单的形式,在最广范围和最大深度上,使群众深刻认识到谣言对于社会的危害,并做到自觉抵制谣言,自觉反对传谣行为。同时,严厉打击社会上大传谣行为,并将其中的典型案例,进行警示示范教育,树立起使“不传谣、不信谣”的社会风气。其次,树立终身教育理念,构建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长效机制。媒介素养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仅依赖政府部门,还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参与。为此,联合各方机构,建立媒介素养教育的长效机制,根据不同群体的实际需求,定期开展相应的宣传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严键.新加坡铁腕管控网络谣言[N].人民日报,2012-04-26.[2]张慧中,孙天仁.各国多管齐下严打网络谣言,严厉打击,决不手软[N].人民日报,2012-04-17.[3]白龙,张洋.整治网络谣言是人心所向、法治要求[N].人民日报,2012-04-8.作者简介:

1、刘禹甫,(1994-),男,汉族,河南省商丘市,中国刑警学院,本科,侦查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资助。

2、潘少科,1992,男,汉族,河南省平顶山市,中国刑警学院,本科,侦查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资助。

第二篇:网络谣言治理调查报告

网络谣言治理调查报告

8月20日,公安部启动集中打击网络有组织制造谣言的专项行动。9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简称“两高”)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两高司法解释”)。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舆情调查实验室对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武汉等5个城市进行了关于此次整治网络谣言舆情的专项调查,并发布《合力构建聚民心尚理性的网络舆论空间》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九成以上受访者认为有必要整治网络谣言。

主要数据

1.多数受访者认为网络谣言已成公害。

调查显示,超过七成受访者(71.4%)表示自己接触过网络谣言;超过八成受访者(80.4%)认为目前我国网络谣言传播情况比较严重或非常严重。在关于谣言危害性的认识上,80.4%的受访者表示网络谣言具有危害性。多数受访者认为“社会治安类谣言”和“灾难类谣言”的危害性最大。其次是食品类、民生类和金融财经类的谣言。其他列举的谣言类别,如“娱乐类谣言”“历史文化类谣言”等,被认为危害性较小。从年龄段来看,接触网络谣言比例最高的是18—29岁年龄段的群体,为80.3%。从接触渠道来看,通过微博、社交网站、微信等社交媒体接触网络谣言的比例,18—29岁年龄段的群体在各年龄段中都是最高的。

2.九成以上受访者认为有必要整治网络谣言。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受访者(93.6%)认为有必要整治网络谣言。认为“非常有必要”的比例超过半数,达到54.4%。而认为“没必要”和“完全没必要”的比例仅为4.6%。调查显示,76.0%的受访者认为此次整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比较及时。有24.0%的受访者认为整治不够及时或严重滞后。近七成受访者认为此次网络谣言专项治理行动会取得较好效果。六成受访者认为整治网络谣言不影响民意表达。调查显示,48.8%的受访者认为整治网络谣言“不影响民意表达”,是各选项中比例最高的;另有13.0%的受访者认为整治网络谣言能“促进民意表达”;两项相加,即累计61.8%的受访者认为整治网络谣言对民意表达有益无害。

3.多数受访者认可“两高司法解释”。

八成受访者认为该解释对于网络谣言治理比较重要,且各年龄段对解释的知晓度都超过70%。近八成受访者对“两高”出台司法解释的作用持肯定态度,认为该解释对于整治网络谣言和网络诽谤“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

“两高司法解释”第二条第一项规定,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即可以视为诽谤罪。调查显示,七成以上的受访者(72.2%)认为该量刑标准比较合适。

问题分析

1.网络谣言的传播渠道极其多样,论坛和微博是主渠道,微信正在成为谣言传播的新渠道。

调查发现,公众接触网络谣言的最主要渠道是网络论坛(70.2%)和微博(63%),其次是QQ聊天(45.2%)、微信(35.8%)、人人网等社交网络(33.8%)、手机短信(33.8%)、海外网络(13%)。这说明,网络谣言传播渠道极为多样,论坛和微博是网络谣言传播的主渠道。不可忽视的是,微信正在成为一种新的谣言传播渠道,且有后来居上之势。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有13%的受访者接触到的是海外网站的谣言。

2.对于什么是“网络谣言”多数人并不清楚。

调查发现,自认为对网络谣言清楚的受访者仅占14.6%,“比较清楚”的占48.2%,而

“不太清楚”的则占37.2%(“不太清楚”29.2%,“不清楚”2.6%,“不好说”5.4%)。由此可见,尽管公众对网络谣言深恶痛绝,但由于关于网络谣言一直缺乏科学清晰的界定,造成公众对于网络谣言的认知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性。这无疑会给治理网络谣言带来一定的难度。

3. 网络谣言是一个难以杜绝的长期性复杂问题。

调查中,认为网络谣言“有可能被杜绝”的受访者仅占一成(10.4%),认为“也许有可能”的占三成(33.2%),而认为“不太可能的”占四成(40%),认为“不可能”的占一成多(14.6%)。这表明,多数人认为,网络谣言不可能被杜绝,网络谣言治理将是一个需要长期应对的复杂工作。

4.一部分人对集中整治网络谣言是否会影响民意表达心存担忧。

对于此次集中整治网络谣言行动,有超过六成的人认为整治网络谣言不影响而且会促进民意表达。但同时,也有一部分人表示了担忧,担心整治网络谣言会在执行中存在扩大化,尤其是可能会影响民意表达。因此应当及时解疑释惑,消除群众疑虑,回应部分网民的关切,让他们意识到网络谣言和自由表达观点的区别,让网络谣言整治的效果落到实处。意见建议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网络谣言治理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难以毕其功于一役,需要政府与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广大网民互动,合力构建聚民心尚理性的网络舆论空间。

1.进一步完善网络管理的法制化建设,健全常规化的管理机制。

整治网络谣言要做好顶层设计,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即以法制和常规管理为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和违法必究。这样的网络谣言治理成本低,也可以减少舆论阻力,有利于网络善治的可持续性。此次“两高”出台的《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标志着我国在网络法规建设方面迈出了一大步,符合依法治网的原则性要求。

2.进一步加强信息公开,挤压谣言滋生的空间。

在诸多重大时政事件和突发事件中,相关信息的不公开或公开不及时、不充分,不仅是谣言产生并泛滥的主要原因,也容易导致党和政府公信力的降低,给谣言传播提供土壤和时间。10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要尽快出台贯彻这一意见的执行细则,对各级政府机构落实该意见提出刚性要求。尽快做到最大程度的信息公开,这是治理网络谣言的关键。

3.针对不同类型谣言,应采取不同措施消除其危害。

网络谣言多种多样,谣言治理应该分级、分层、分类。一般而言,运用科学知识能够澄清的谣言,是最易净化的谣言;涉及食品安全、医疗健康及环境污染等与百姓生活和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谣言,虽流传快、传播广,但辟谣信息也传播快,容易被接受和认可,属“可控型谣言”;与政府部门、权力机构、一些利益阶层相关的谣言,属于“顽固型谣言”,比较难以净化,需要尽可能透明、公开地处置,并着力解决现实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涉及自然灾害、交通事故、刑事犯罪、教育问题、违反常伦、民族宗教冲突的谣言,很容易被某些人与政府失误、官员腐败等联系起来,对于此类“潜伏式谣言”,更应侧重即时追踪判别,防患于未然。

4.加快行业规范化进程,鼓励社会化媒体“阳光营销”。

社会化媒体营销是新媒体时代市场竞争的新形式,这是一种发展趋势。由于社会化媒体营销还处于初级阶段,各方面的规范和管理还很不到位,通过社会化媒体营销手段传播谣言和诽谤信息的行为确实时有发生,也给一些企业带来不良后果。在整治网络谣言中,应避免把网络谣言传播与社会化媒体营销混为一谈。建议由相关机构或媒体牵头,主要互联网企业、社会化媒体营销企业通过共同签署“社会化媒体阳光营销共识”等方式,对现阶段的社会化媒体营销进行自律。从长远来看,社会化媒体营销还应有相应的法规出台来规范。

5.转变观念,对于网络谣言治理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要有充分认识。

一是转变认为能用“堵”和“删”的办法控制网络谣言的观念;二是转变网络谣言只是网络管理的问题的观念。我国的网络谣言泛滥现象发生在社会转型关键期和互联网快速发展期,有着特殊的社会土壤和传媒发展背景。因此治理网络谣言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单一的网络治理只能治标于一时,难以达到治本于长远。因此,既要对网络谣言进行整治,也要关注解决现实中的各种问题,消解谣言滋生的土壤。

6. 研究构建网络谣言治理与防范的社会化管理体系,把政府管理网络的这只“看得见的手”变成“看不见的手”。

互联网管理应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的作用,让主流媒体、新闻网站和门户网站的协同作战,巩固网络辟谣的阵地。同时,培养和鼓励一批各行业的专业人士参与到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来,通过他们的专业知识及时发现和揭露虚假不实信息,帮助网民正确辨识谣言,增强网络的自净化功能。2012年4月,在北京网媒协会“抵制网络谣言共建网络诚信”的呼吁下,新浪、搜狐、网易等7家开设微博客的网站,组织自律专员参与举报网络谣言,一些政府网站和法人微博也积极建立辟谣平台,一些网民也自觉成立了辟谣网站和辟谣小组,这些都是社会协同抗击网络谣言的积极尝试。

第三篇:网络谣言的危害及治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用户的普及,我们很大的一部分生活融入到网络中,我们在网上购物、获取信息、咨询、娱乐等。网络同时也成为影响巨大的新媒体平台,网络迅捷、及时、简易等方面的特点快速促进社会信息的流通;但同时也导致网络成为滋生各种谣言的放大镜,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引起巨大的负面效应与危害。

同时,网络谣言还会损害公众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近日,甘肃兰州出现食盐“涨价停产”等谣言,引发了新一轮抢盐**。部分市民轻信谣言,开始大量购买食盐,很多商场、商铺的食盐被抢购一空。抢购到盐的人短期吃不完造成浪费,而真正需要盐的,尤其是一些餐饮机构,又因抢购买不到盐。陈柏峰说,“与事实偏差较大或完全相左的谣言谎话,借助网络和个别不负责任媒体的传播,很容易误导不明真相的网民,损害许多公众的利益。”

网络谣言之所以能够传播,很大程度上是谣言的制造者利用了一些人的心理弱点。中国社会学学会副会长、天津社会科学院首席专家潘允康表示,有些人喜欢求新、求奇,常常抱着“别人不知道的我知道”的心态,以寻求刺激;有些人则是从众心理,“别人知道的,我也应该知道”;当然还有一些人的素质不高,缺乏基本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即使有些谣言毫无逻辑、漏洞百出也信以为真。

潘允康进一步表示,有些网络谣言可称得上是“妖言”,极具蛊惑性和危害性。它利用人们的心理弱点,如同引诱人们吸食毒品一样,慢慢地让人“上瘾”,麻醉人的神经,扰乱人的生理功能,让人的心理也变得越来越不正常、不健康,进而破坏家庭、诱发犯罪,败坏社会风气,危害社会正常秩序。造谣传谣不是言论自由

中央党校社会学教授吴忠民认为,公民享有言论自由,政府应该以宽容、包容、虚心的态度,畅通社会公众正常的意见表达渠道,保障公民言论自由,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但是,社会公众在享受言论自由这一基本权利的同时,也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履行公民义务,自觉抵制网络谣言,维护舆论环境,根除网络谣言存在的土壤。

夏学銮表示,网络虽然为人们的交流提供了载体和工具,但网络聊天还是要从人们的嘴里说出去,网页留言也要靠人们在键盘上敲打进去,一言一语都是人们思想的反映。虚拟社会依托现实社会而存在,虚拟社会的行为主体仍然是现实社会中真实存在的每一个人。因此,每个人在现实社会中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并不会因为自己存在方式的变化而改变或消失。

针对“网络谣言也是言论自由的表现”这一观点,潘允康表示,首先,自由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自由应该是符合国情、有益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自由,即使是在西方社会,如果有言论、谣言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也会受到制裁。因此,网络谣言并不属于自由的范围。其次,自由应该是在既有的法律制度框架内,享受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权利。人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人的社会化以及取得公民资格的最起码条件,就是要遵守法律规范,正确处理社会关系,遵守道德底线、法治底线和事实底线。谣言往往都是有所指向的,无论是针对人还是事件的谣言,都难免会侵害他人的正当权益,危害社会公共秩序,因此,这不仅仅是违反社会道德的,也是违反法律的,不仅应该坚决抵制,而且应该受到相应的制裁。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支振锋认为,网络谣言不仅在我国出现,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一个亟待治理的问题,几乎没有哪个国家能对网络谣言免疫。他举例说,韩国数名艺人不堪网络谣言的压力而轻生;大地震后的日本,谣言90%来自网络。支振锋表示,“言论自由”不应该是网络谣言得以豁免的保护伞。从国际上来看,韩国和日本纷纷表示要出台相关法律来治理网络谣言,英国也试图以隐私等相关法律来揭开匿名这一“互联网斗篷”,美国则宣布“数字世界将不再是一个没有法律约束的疆域 铲除网络谣言需要全民行动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这是一个常识。随着互联网与经济社会联系的日益密切,网络不再是虚拟空间,而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是现实生活的延伸。在互联网中活动的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能一一找到对应。恶意编造传播网络谣言,对现实生活造成的冲击真实可感,一点也不虚拟。

为此,吴忠民指出,应将遏制网络谣言在内的社会舆论监管纳入法治轨道,形成常态化的监管机制,依法加强互联网管理,依法追究网络谣言制造者和传播者的法律责任。

南开大学法学院讲师向波表示,从法制建设角度来说,铲除网络谣言首先要界定网络谣言的概念、由谁来认定;其次,要健全法律,使得互联网信息相关的法律与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规定相衔接,完善法律责任追究制度,遏制网络谣言的滋生与传播。另一方面,也要加快征信体系建设,在互联网上倡导诚信意识。徒法无以自行。支振锋表示,消除网络谣言,更要遵循法治的要求办事,尤其是当公民个人或者组织受到谣言的伤害时,应该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而如果造谣诽谤,网络谣言的始作俑者也要承担相应的民事、刑事责任,或者接受治安管理处罚。

除了法制建设外,政府的信息公开也是必要举措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莫纪宏表示,治理网络谣言,最有效的办法是让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真正有效地运转起来,让信息公开的速度大于谣言传播的速度,让谣言消失在“阳光信息”下,形成政府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防范网络谣言的制度壁垒。莫纪宏建议,首先,政府应当与主流媒体协作,建立防范网络谣言扩散的预防机制,建立专门机构,配备专门人员,建立防范谣言扩散的预警机制;其次,应及时掌握网络舆情的发展动向,对可能成为谣言的虚假信息加以重点筛选,尽早采取措施来掌控网络舆情的发展趋势;最后,当谣言在网络上泛滥,具有快速传播的特性时,政府应当及时有效地公开各种对澄清谣言具有重要作用的信息,让“信息公开”遏止“谣言扩散”。专家们认为,网络世界是一种公共空间,治理网络谣言理应是一种公共行动,彻底净化网络空间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对待网络谣言,全社会应该同仇敌忾,达成零容忍的共识。”莫纪宏表示,谣言是社会公害,与每个人有关。一方面,要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民素质,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造谣可耻、信谣可悲”的共识,每一个公民都要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都要敢于辟谣,和造谣者针锋相对,不让造谣者兴风作浪、蛊惑人心。

许多专家表示,网站与媒体应该自觉承担铲除网络谣言的责任与义务。“为吸引眼球、抢占卖点,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是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但因此而忽视对信息发布的掌控,对虚假信息视而不见,对造谣传谣听之任之,那就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上官酒瑞认为,“为了治理网络谣言,洁净网络空间,网站和媒体不能回避公共使命,应当积极担当责任,成为良好网络环境的守护者。这需要加强对各类信息的甄别和监测,尽最大努力对违法信息进行审核,对虚假信息有效过滤,对网络谣言及时删除。而且在谣言出现的情况下,必须积极发布辟谣消息,遏制谣言的放大和传播。”

现如今,网络谣言一词已经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们也基本都知道网络谣言将带来无法估量的社会危害,但是如何去辨别网络文章的真实性与否依然是很困难的,这就需要通过各种办法去避免网络谣言的出现,减小网络谣言带来的危害。

网络谣言的出现将会带来一些很严重的危害:

1、网络谣言将会使和谐社会变得不和谐。当下,国家大力提倡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全社会范围内也掀起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潮,但是网络谣言的出现却会将这一切打破,人们在谣言的影响下会对国家和社会产生负面情绪,从而使和谐社会的建设变得艰难重重,和谐社会也将变得不和谐。

2、将会扭曲网络的真正用途。网络在现代可以说是舆论传播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它应该是和谐健康言论出现和传播的重要平台,但是网络谣言的出现,使网络变成了谣言的滋生地和传播平台,这就从本质上扭曲了网络平台的真实用途。

3、不利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甚至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动荡。一些比较偏激的网络言论将会使人们得到一些错误的信号,产生一些反国家反民族的激进思想。国家的发展和进步是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这些网络言论将会造成社会环境的不稳定,不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更有甚者将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动荡。既然网络谣言会出现如此严重的危害,那么我们就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去将这些谣言扼杀在摇篮之中,将谣言产生的危害降到最低:

1、在全社会范围为开展打击“网络谣言”的系列宣传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宣传让广大的人民群众了解网络谣言的危害以及如何辨别网络谣言和事实真相。

2、政府在各大主要的媒体及时的将社会上一些主要事件的真相进行公布。人们受到网络谣言的影响主要就是没有能够及时的了解到事实的真相,如果政府能够及时的将事实真相公布于众,必将使网络谣言没有立足之地。

3、各网站要建立严格的审核程序。网络谣言的出现也是由于各网站没有严格的审核程序,正因为审核程序的缺失,那些反动、消极的言论才能够出现在网络上。相信只要各大网站建立严格的网络审核机制,谣言必将会被扼杀在摇篮里。

4、国家要完善网络立法机制。现如今,法律就是一切行动的准绳,网络在现代是飞速的发展,但是网络立法却几乎没有,国家要尽快完善立法机制,约束网络上的一些不法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够使网络谣言的出现变成不可能。

网络谣言的出现产生了许多危害,相信只要大家能够立足于事件的真相,谣言必将不攻自破

要有效地遏制网络谣言的编造、接受和传播,首先要求网民要有自觉抵制的决心,要保持清醒头脑,充分认清网络谣言的违法性和社会危害性。自己要自觉做到既不造谣、又不信谣、更不传谣。要把抵制编造和传播网络谣言提高到政治觉悟的高度上去认识,把它作为做人的基本素质。其次,要在立法上完善网络行为的法律制度。法律是避免人们走上违法犯罪的重要手段,当然也是遏制网络谣言编造和传播的重要手段。虽然我国目前已有网络方面的立法,但是,由于立法往往落后于实践和其他种种原因的存在,网络立法还存在不少缺陷,还远远不能适应实践需要,所有,完善这方面的法律制度势在必行。三是政府要以新闻专业主义为准则,及时对错误的网络言行进辟谣。要针对虚假的突发事件言论、焦点问题、热点问题、敏感问题及时调查处理和发布更正信息,用正确的信息抵制谣言,让广大群众即刻明确事件真相。四是加大网络监管力度,净化网络环境秩序,规范对网络服务提供者的监督和管理,严惩网络管理者玩忽职守行为。同时,加强网站自我教育、自觉管理、阳光服务的能力,提高网站识别、管理、惩戒网络谣言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将网络谣言消灭在萌芽状态。最后,应加强互联网技术应用管理的创新。网络的最大特点是它的虚拟性,这就增加了网络谣言防控的难度,所以,建立网络筛选确认制度、评估制度、和信息处理后反馈等制度,对及时发现网络谣言、及时处置网络谣言作用非同小可。一 加大舆情监督引导力度,快速反应,避免不良谣言传播。

对于网络中的热点问题,可利用网站的论坛、新闻、评论等及时披露信息,加强与公众的互动,正面引导网民的讨论,及时批驳带有恶意的造谣、攻击和污蔑,充分发挥网络监督的导向作用,有效地管制网络公共空间。

政府、专家、媒体等公信力群体对谣言的快速反应和舆论引导对消除谣言解决问题显得至关重要,必须及时辟谣,将事实真相公布于众,以科学的、权威的声音,让没有任何事实根据的谣言消弭。信息公开的程度与公民对公信力群体的信任程度成正比。一些谣言之所以能够得逞,或者在极短时间里演化成现实灾难,一定程度上与平素发布的信息信任度不足不无关系。假如这些媒体平素的做法常失信于民,在遇上重大危机或灾难时,社会人心必然轻易浮动。

二 健全网络法制规范,培养公民的科学素养、科学精神和法制意识。

制定必要的网络法制规范,将有关违背道德底线、侵犯基本人权、恶意扰乱社会的非法行为,纳入法律追究范围,明确法律责任和追究程序,让现实社会的法律规范和道德准则在虚拟的网络中得以延伸和遵守。现代法治社会,无论是在现实生活还是虚拟世界,负责任的公民都应有科学精神和法制意识,因为尽管网络是虚拟的,但责任却如影随形,是实实在在的。

第四篇:有效治理网络谣言 正确引导网络舆情

有效治理网络谣言 正确引导网络舆情

舆情监测 http://www.xiexiebang.com

当今,互联网在我国已成为经济社会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影响巨大的新型媒体,它使普通民众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表达意见和愿望的话语权, 网络舆情给党和政府了解社情民意、实行民主化科学化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但必须看到,网络舆情失真问题,特别是网络谣言问题日益突出,影响社会群体心态、侵蚀社会主流价值观、激化社会矛盾,不利于维持社会和谐稳定。有效治理网络谣言,正确引导网络舆情,是一个必须解决好的现实课题。

坚持信息透明原则保持信息畅通

信息透明是引导防止和治理网络谣言的前提,否则将形成信息反复博弈,造成虚假信息蔓延,增加治理的难度。所以,有效治理网络谣言,首先应当坚持信息透明原则,在保持信息畅通和信息公开的情况下,多做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

树立信息源权威及时公布准确信息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网上的信息更是浩如烟海。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网民往往无所适从,难以鉴别真伪。政府是社会各界中最大的信息资源占有者,各级党组织和政府掌握着大量的社会、经济、文化信息以及全部的政策和法律信息。要树立信息源权威,针对网络中刚刚出现的网络谣言苗头,准确、及时、详细地在网上公布所掌握的信息,抑制网络谣言的影响和泛滥,确保公众掌握信息的客观性真实性。

提高网民素质增强信息鉴别能力

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网民只有通过更多掌握基本的政治知识,才能对各种网络信息进行正确的政治判断。因此,要引导广大网民提高媒介认知力、信息鉴别能力,使网络谣言失去生存空间。当公民个人或者企业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要勇敢地站出来,理直气壮地与网络谣言作斗争。

规范网络公关行为加强行业自律

大力培育具有社会责任感、经营规范的网络公关龙头企业,树立行业标杆,引领行业发展。着手对网络公关公司采取一定措施,比如:加强对网站的管理,要求网站、博客、搜索引擎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并建议逐步实现实名制,防止同一用户注册不同身份恶意炒作;明确一些重点监管对象,加强预警;开展网站人员备案工作,等等。网络公司行业协会要切实履行职责,不能形同虚设;网络公司行业内部要互相监督和约束,提高行业的整体水平。

加快网络立法严惩网络谣言

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才能在网络谣言损害到公民个人和企业的合法权益时,做到有法可依。要通过不断完善相关法律和制度,使网络谣言制造者付出更大的代价,承担更多的责任,最大限度地保证网络安全。对那些散布网络谣言、丑化攻击诽谤党和政府的行为,要坚决采取法律的手段,严惩不贷,从而维护好网络舆情表达的正常秩序,还广大网民一个清净、真实的网络虚拟空间。

第五篇:国外是如何治理网络谣言的

原标题:国外如何对付网络谣言?

“总统遇刺”谣言出现后,美国相关部门马上发布奥巴马活动图片,让谣言不攻自破。不乏粉丝和追随者的网络红人“秦火火”“立二拆四”等人因涉嫌犯罪被依法刑拘。在互联网环境更为成熟的美国,网络谣言是否也能够兴风作浪?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在社交网站推特上,谣言可能更易被转发或受到关注。“网络谣言”的危害对于包括互联网在内的许多行业来说几乎是致命性的,对此,各国都在加紧制定法律法规,想办法制止网络谣言的传播。

美国相关法律法规130项,监督机构繁多

在大多数国家,宪法赋予公民言论自由的权利,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的言论无所约束。一旦影响他人正常生活,谣言制造者和传播者就应受到法律严惩。在治理网络谣言问题上,美国毫不手软。

美国治理网络谣言的措施可分为立法、管理和技术三个层面。在立法方面,美国先后通过《联邦禁止利用电脑犯罪法》等130项法律法规,规范互联网传播内容,并逐渐加大法律监管力度,对包括传播网络谣言危害国家核心利益、煽动诱导犯罪、损毁他人名誉、侵犯隐私、色情侵扰等行为追究责任,严加惩治。

美国国防部、国土安全部、联邦调查局等部门均设有网络安全监管机构。奥巴马担任总统后,成立了白宫网络安全办公室。美国联邦政府多个部门则通过设立社交网络监控中心等措施,对网络论坛、博客、留言板等进行常规监控。据《北京晚报》报道

日本匿名不等于放任

日本政府目前虽然没有实行网络实名制,但对于网上各种有害信息并没有放任不管。

日本2002年就开始实施《提供商责任限制法》。根据这部法律,若网页或BBS上传播的信息对他人名誉等造成了侵害,受害者有权要求网络服务提供商公开信息发布者的名称、住址、电子邮件地址及相关IP地址。根据日本2004年10月

修订的一部法律,如果网上传播的信息造成重大人权侵害,法务省相关机构有权要求网络服务提供商删除这些信息。

针对如何处理BBS等刊登的集体自杀信息,日本4个电气通信业团体2005年10月也通过了一项行动指南,规定了网络服务提供商在警方要求公开自杀预告信息发布者的姓名、住址等资料时应遵循的原则和应履行的手续。

正是因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日本网络上虽然匿名用户占主流,但网络空间仍然比较有序。据新华社

韩国定期进行集中治理

随着网络的高度普及以及社交网站的风靡,网络谣言成为困扰韩国政府的一大难题。

从2008年开始,韩国警方开始对网络传闻和恶意回帖定期进行集中治理,对经常性、恶意性回帖发布者实施拘捕调查。调查对象为以下几类:曾经针对个人或集体散布谣言者,恶意回帖者,通过通知栏、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进行胁迫、造成恐慌和不安的网民等等。

欧洲设立举报热线,法律更具体

据西班牙媒体报道,近年该国“互联网观察”网站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西班牙是世界上第一大网络谣言生产国。在报告所分析的100个谣言中,有70%出自西班牙,谣言大多是通过电子邮件传播。

面对来势汹汹的网上谣言,欧盟采取的是对网络和内容分别监管的原则。在对内容的监管上,欧盟设立了“欧盟网络热线”。公众可以通过热线举报非法内容,热线再将收集的信息报告给各主管部门进行处理。目前,“欧盟网络热线”已经覆盖了24个欧盟国家,并实现了资源数据的共享。

在此基础上,欧洲国家大都通过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惩治网络谣言。德国法律规定,在网上传播恶意言论、谣言等都属于非法。瑞典相关法律规定,互联网服

务提供商和论坛版主必须监测、封存并消除涉及造谣、诽谤、煽动的内容,否则要负刑事责任。在英国,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在法律上要对托管服务器上的内容负责。法国在打击网络谣言的同时,广泛开展网络文明教育。法国教育部向教育系统推荐使用含有内容过滤功能的服务器,免费提供内容过滤软件,设立专人监控的校园网。据《世界新闻报》报道

案例解析1.网络谣言逼死15岁少女

对策:力推实名制加强网络管理

2010年,年仅15岁的美国马里兰州少女菲比·普林斯因遭受网络谣言中伤而自杀身亡。此前,普林斯的同学曾在脸谱等社交网站上散布大量谣言,并对她进行了长达数月的人身攻击。

事件发生后,散布谣言的学生受到处罚,脸谱也开始力推实名制加强网络管理。

2.“奥巴马遇刺有生命危险”

对策:不迷信删帖子,尽快破解流言

“奥巴马遇刺,两处枪伤,足以致命。”2008年7月4日凌晨2时左右,一个名为“福克斯政治新闻”的微博账号发布了这条惊人的消息。据悉,福克斯新闻网通常经由名为“福克斯政治新闻”的微博账号发布政治类新闻,在网络上具有一定的号召力和权威性。因此这条总统遇刺的爆炸性新闻迅速引来上千名网友围观。

谣言产生后,美国有关部门迅速行动。两小时后,美国特勤处清理了消息源,福克斯新闻台当天夺回了被黑客入侵的“舆论阵地”。白宫迅速作出了回应,发布了关于奥巴马的一系列即时报道。消息迅速出现在各网站首页,谣言不攻自破。

一般情况下,对于满天飞的谣言,美国网络安保部门不会用简单的“删帖”来解决。因为“删帖”不仅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同时也没有那个必要。从“总统遇刺”谣言可见,美国对网络谣言的管理是“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击退网络谣言,尽快披露真相似乎效果更好。据《世界新闻报》、《北京晚报》报道

专家观点

法律莫成为治理网络谣言的短腿

近年来,微博的悄然走红,给谣言的制造和传播插上了“加速器”,穿上了“隐形的外衣”。当下决心动用法律手段来惩治愈演愈烈的网络造谣行为时,却发现存在着一些司法障碍,诸如制裁谣言的罪名体系滞后、网络造谣的入罪标准、刑事制裁与行政防控的结合难题等。正在参与一个治理网络谣言课题的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龙凤钊认为,治理网络谣言一方面要强调法律,另一方面也要网民言行自律,提高网民和网络运营者的法律意识和文明素质。

治理网络谣言,龙凤钊用防、禁、管、导四个字进行了概括。他说,预防、禁止、管理、引导是治理网络谣言的重要方面,由于目前造谣、传谣的违法成本过低,并且大量网络造谣行为在事后没有能够进入到司法程序中进行查处和制裁,无法对网络造谣、传谣者形成有力的威慑。

网络谣言具有很大的迷惑性,除了引发社会恐慌、扰乱社会秩序,还有可能对特定群体或者特定行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即使辟谣之后仍然难以解除危害。龙凤钊说,在网络谣言治理过程当中,首先面临刑法规定上的问题,我国刑法规定危害公共安全罪多指实体行为,对于网络谣言这一虚拟行为,应出台相关法律规定予以界定。据新华社

数字

32%

32%的美国青少年曾有过被人在网上散布谣言、未经允许公布私人电子邮件、收到威胁性信息、未经允许上传令人难堪的照片等经历。

1130万

2006年美国一女子因在网上被另一名女子称为“骗子”、“行骗大师”且持续时

间达十个月之久,于是起诉对方诽谤罪,获赔1130万美元。

130

美国国会及政府各部门先后通过130项相关法律法规,对包括谣言在内的网络传播内容加以规制。

70%

据西班牙的调查,西班牙是世界上第一大网络谣言生产国。在报告所分析的100个谣言中,有70%出自西班牙。

各国要点

●新加坡

媒体发展管理局适时查处谣言,直至以诽谤罪起诉。

●美国

130项法律、法规规制网络传播内容。

●印度

散布虚假、欺诈信息最高可判3年有期徒刑。

●英国

在社区设立谣言控制中心或咨询中心,破解流言。

●西班牙

培训“抵制谣言代理人”,向社区邻里传播真相。

●韩国

《电子通讯基本法》严惩危害公共利益的虚假信息散播者。

●日本

总务省通过行业协会发布防止谣言传播指令。

●澳大利亚

网络服务提供商签署协议,保证不传播谣言。

●法国

网民和记者成立辟谣网站,提供真实信息。据《人民日报》报道

下载关于网络谣言治理问题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网络谣言治理问题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庭审报告- 论网络谣言及其治理

    更多法律课件,论文报告,请关注 朱林青青 新浪微博,或加QQ 1170297334 获取更多 庭审报告 题目:论网络谣言及其治理 姓名:朱林青青 学号: 联系方式: 更多法律课件,论文报告,......

    专家学者谈网络谣言的危害及其治理

    专家学者谈网络谣言的危害及其治理 网络谣言是为害甚广的社会“毒瘤” “网络谣言具有隐蔽性、炒作性、攻击性、报复性、宣泄性、诱惑性、强迫性等特点,已成社会‘毒瘤’。......

    抵制网络谣言倡议书

    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倡议 抵制网络谣言依法文明 办网 4月8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出倡议,呼吁互联网行业履行社会责任,加强行业自律,自觉抵制网络谣言传播。倡议书说,网络谣言的传播成为......

    网络谣言[范文大全]

    三人成虎,指鹿为马;众口烁金,积毁销骨。古今中外,屡见不鲜。而今,随着现代网络传媒业的迅速发展,给谣言的制造与传播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因为,“在网上谁也不知道你是一只狗。”......

    网络谣言 英语作文

    互联网谣言 1.近年来网络上谣言盛行 2.这种现象造成的危害 3.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Online Rumors No one can have failed to notice the fact that Internet rumors have been......

    网络谣言的危害与治理(优秀范文五篇)

    每年的4月1日,西方人会过愚人节。在这个特定的节日,人们可以说平时不能说或者不好说的话。这一天人们可以骗人,可以造谣,可以开善意的玩笑,可以恶作剧。平时的谣言在多样信息互动......

    高中作文认清网络谣言

    高中作文认清网络谣言 篇一:话题作文“网络谣言”范文示例 话题作文“网络谣言”范文示例 话题作文“网络谣言”范文示例太子头上的 话题作文“网络谣言”范文示例 话题......

    打击网络谣言与网络言论自由

    打击网络谣言与网络言论自由 当今,互联网的开放性、时效性、信息的共享性极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但与此同时,互联网也成为某些造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