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西壮族自治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草案(修改)
广西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草案第二稿)
(二00九年十二月十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防治饮用水水源污染,保障饮用水安全,确保人民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并结合本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域内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本自治区饮用水源保护管理工作应该实行“统一规划、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确保安全“的原则。
第四条 本条例所称饮用水水源地是指本自治区区行政区域内用于集中式和分散式供水的江河、湖泊、水库、溪潭、地下河(泉)、地下水井等生活饮用水地表、地下水源地。
集中式供水是指饮用水供水企业以公共供水系统向城乡居民提供生活用水和用水单位经批准依其自行建设的供水系统向本单位提供生活饮用水的供水方式。
分散式供水主要是农村地区以自己打井、引山泉水等方式的取水方式。
第五条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设臵应当纳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水污染防治规划;跨市县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设臵应当纳入有关流域、区域、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水污染防治规划。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内的饮用水水源环境质量负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跨行政区域的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由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水利建设、国土资源、卫生、交通、公安、农业、林业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做好生活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工作。
第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保护生活饮用水水源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生活饮用水水源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检举和控告。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生活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工作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因饮用水水源被污染而受到损失或损害的单位和个人,有权要求污染者排除危害和赔偿损失。饮用水水源污染者无力排除危害的,由当地人民政府组织实施饮用水水源污染修复工程,恢复饮用水水源的环境功能;饮用水水源严重污染、环境功能难以恢复的,由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开发新的水源。
实施饮用水水源污染修复工程、开发新水源及相应的给水供水体系建设所需费用由污染者承担。第八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生态补偿机制。生态补偿的具体办法由自治区发展改革、财政部门会同环境保护、建设等有关部门制定。
第二章 生活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区的划定
第九条 生活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区分为地表水源保护区和地下水源保护区。地表水源保护区又分为江河水源保护区和湖泊、水库水源保护区。根据保护要求,分别划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
第十条 江河(含人工渠道)生活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区一般划分为:
(一)一级保护区:自取水口上游500米至下游200米的水域及其两侧纵深各200米的陆域;
(二)二级保护区:自一级保护区上界起上溯3000米的水域及其两侧纵深各200米的陆域;
(三)准保护区:自二级保护区上界起上溯5000米的水域及其两侧纵深各200米的陆域。第十一条 湖泊、水库生活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区一般划分为:
(一)一级保护区:以取水点为中心,半径500米范围内的水域、陆域;
(二)二级保护区:包括一级保护区以外的水域和正常蓄水线以上200米内的陆域以及从流入湖泊、水库的河流的入口上溯3000米的水域及其两侧纵深各200米内的陆域;
(三)准保护区:从二级保护区河道上界起上溯5000米的水域及其两侧纵深各200米内的陆域。
第十二条 生活饮用水地下水源环境保护区一般划分为:
(一)一级保护区:以取水井为中心,半径70米范围内;
(二)二级保护区:以取水井为中心,半径70米以外有明显水位降落漏斗区140米范围内;
(三)准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外的主要补给区。
第十三条 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环境保护区的划定,由有关市、县人民政府根据本条例的规定提出方案,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环境保护区跨行政区域的,由有关市、县人民政府协商提出划定方案后,报自治区区人民政府批准;协商不成的,由自治区区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本级水、建设、国土资源、卫生、交通、农业、林业等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划定方案,报自治区区人民政府批准。
生活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会同同级水、建设、国土、卫生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划定方案,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四条 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根据具体情况,确需对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的范围进行调整的,应将调整方案报经自治区区人民政府批准。
对生活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区范围的划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对分散式饮用水水源,由县级人民政府组织划定适当的保护区域,并参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的规定进行管理,并报自治区人民政府进行备案。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划定的生活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区确定地理界线,设立警示牌,并在一级保护区设臵醒目的隔离标志。
第三章 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的环境保护
第十六条 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环境保护区内的水质,适用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二级环境保护区的水质,适用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
第十七条 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各级环境保护区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破坏水源涵养林、护岸林以及与水源保护有关的植被;在水源林区域内,禁止种植速生桉等破坏性树种,确保阔叶林等树种。
(二)不得毁林开垦或者采石、采砂、取土;
(三)不得排放、倾倒工业废渣、城市垃圾及其他废弃物;
(四)不得使用炸药、毒药捕杀水生动物;
(五)不得新建、扩建化学制纸浆、印染、染料、制革、电镀、炼油、农药、化肥和其他污染生活饮用水水源的企业;《未处罚》没有找到依据
(六)不得利用渗井、渗坑、裂隙、溶洞排放、倾倒工业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含放射性物质的污水以及其他废弃物;
(七)不得利用储水层孔隙、裂隙、溶洞及废弃矿坑储存石油、放射性物质、有毒化学品、农药等;
(八)装载有毒有害物质的船舶和车辆通过保护区必须有防渗、防溢设施。
(九)违反法律、法规对饮用水水源保护规定的其他行为。(尚未规定处罚措施)第十八条 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二级环境保护区内,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禁止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必须消减污染物排放量;
(二)禁止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污染物,已有的排污口必须必须消减污染物排放总量,保证保护区内水质符合地面水三类环境质量标准;
(三)禁止设立装卸垃圾、油类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的码头;
(四)禁止船舶排放含油污水、生活污水;
(五)根据水质水量,严格控制网箱养殖规模。
第十九条 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环境保护区内,禁止从事下列活动:
(一)向水体排放污水;
(二)从事旅游、游泳、水上训练、人工养殖和其他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动。
(三)新建、扩建、改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
(四)停靠机动船舶。
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已设臵的排污口,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责令限期 拆除或者限期治理。
第四章 生活饮用水地下水源的环境保护
第二十条 生活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内的水质,适用国家《地下水质标准》Ⅱ类标准。第二十一条 在生活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人工回灌补给地下饮用水的水质,应当符合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
(二)农田灌溉水的水质,应当符合国家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三)科学施用农药、化肥,递减农药、化肥用量,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
(四)兴建地下工程设施或者进行地下勘探、采矿等活动,应当采取防止地下水污染的措施。第二十二条 在生活饮用水地下水源一级保护区内,除遵守第十七条第(一)、(五)、(六)、(七)项规定外,不得从事下列活动:
(一)利用含有毒污染物的污泥作肥料;
(二)设臵垃圾、粪便和易溶、有毒有害废弃物集中堆放场或者转运站。第二十三条 地下水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新建造纸、印染、化工、制革、电镀、屠宰、选矿等严重污染水源的项目;
(二)不得擅自凿井取水;
(三)不得集中堆放工业废渣、生活垃圾、粪便和其他废弃物。
第二十四条 地下水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内,对已建成的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应当责令转产或搬迁。
第二十五条 对矿区生活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规定
(一)采矿区的矿产开采活动应当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列入对饮用水水源的影响的内容;
(二)采矿企业应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证周边居民饮用水水源的安全充足的供应;
(三)采矿活动产生的废水应进行无害化处理。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工作进行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环保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饮用水水源的环境保护工作。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方面的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拟定管辖区域内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规划,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监督实施;
(二)组织有关部门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三)依法监督执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和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
(四)组织对饮用水水源的水质及有关排污单位进行环境监测,并定期发布有关信息;
(五)会同有关部门做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和监督工作;
(六)监督、检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的执行;
(七)制定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组织各相关单位协调处理污染事故。
第二十八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法行使环境监督管理的部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管辖范围内的排污单位的排污情况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单位必须如实反映情况,提供资料,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或者妨碍检查人员执行公务。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为被检查单位保守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
对违反法律规定的程序的检查行为,排污单位有权拒绝。
第二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保障管辖区域内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治理经费,环境保护、发展改革委、建设、水利、国土资源、农牧、林业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相关建设项目中应当优先考虑安排城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治理项目。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生活饮用水水源的环境质量状况监测,并定期公布监测结果。设区的市生活饮用水水源的环境质量状况应当至少每月公布一次监测结果,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一般每季度公布一次监测结果。第三十一条 城市自来水公司负责城区的自来水供应工作,水利部门负责农村、城镇饮用水工作,并做好水利设施的及时维护。
第三十二条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农药、化肥施用和禽畜粪便处理加强管理。
乡镇企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乡镇企业废水、废渣的监督管理。
第三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生活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区内水源涵养林及相关植被的保护和管理,改善生活环境,提高水体自净能力。负责做好水源地生态林的生态补偿的工作。
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一级环境保护区内生活饮用水水源的水质卫生监测和卫生监督管理,参与保护区的划定和水污染防治规划的制定等工作。
第三十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地下水水资源的检测、评价和保护,防止地下水水源污染,地面沉降,岩溶塌陷、水质恶化等现象的发生。
第六章 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应急处理
第三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有关部门编制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专项应急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发布。
可能发生水污染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制定处理水污染事故的应急方案,报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并做好应急准备,定期进行演练;企事业单位附近的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应作为应急方案及应急演练的重要内容。
第三十七条 按照事故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分为特别重大水污染事故、重大水污染事故、较大水污染事故和一般水污染事故四级;具体分级方法参照《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
第三十八条 发生一般或者较大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时,有关县级和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应当成立水污染事故应急指挥机构。发生重大或者特别重大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时,自治区人民政府应当成立水污染事故应急指挥机构。
水污染事故应急指挥机构由政府领导负责、有关部门组成,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统一指挥和组织水污染事故的应急工作。
第三十九条 企业事业单位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发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水污染事故的,应当立即启动本单位的应急方案,采取应急措施,排除或者减轻污染危害,及时告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个人,并在2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抄送有关部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调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并消除事故影响,防止污染饮用水水源,同时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关于环境事故分级报告的规定,向上级人民政府和上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并通告可能受到危害的相关地区的人民政府和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特殊情况下,可以直接向自治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
渔业船舶造成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的,应当同时向事故发生地的渔业主管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其他船舶造成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的,应当同时向事故发生地的海事管理机构报告,接受调查处理。
第四十条 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发生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启动并组织实施相应的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并及时向受影响地区居民发布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警报。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的分工,做好相应的应急工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水行政、卫生、交通、渔业、建设等部门做好水污染事故地区及相关饮用水水源的环境应急监测工作,根据监测结果预测事态发展情况,提出科学合理的应急对策和防护措施,防止污染事故危害的扩大。
因处臵水污染事故需要紧急调水的,有关流域管理机构应当做好调水工作。
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导致饮用水供应停止的,停止供水地区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组织启动备用水源,或者采用其他的饮用水应急供应措施。
第四十一条 自治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饮用水水源突发污染事件应急处臵技术库。
第四十二条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附近的工业企业、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填埋场、固体废物、危险废物集中贮存、处臵单位、化学品仓库等单位以及各自来水公司实施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建立重点应急物资储备库,保障饮用水水源突发污染事件应急工作的实施。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予以处罚;对有关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由所在单位或者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一)向水体排放、倾倒工业废渣、城市生活垃圾的,可以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张:建议改成两万以上二十万以下罚款
(二)向水体排放、倾倒含有高、中放射性物质的废水的,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张:建议改为五万到五十万;增加低放射性物质可以处一万以上十万以下罚款,增加倾倒含病原体的污水
(三)企事业单位利用溶洞排放、倾倒含病原体的污水或者其他废弃物的,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张:建议改为一到十万元
(四)利用储水层孔隙、裂隙、溶洞及废弃矿坑储存石油、放射性物质、有毒化学品、农药的,责令改正,可以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张:建议改为二到二十万
(五)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设立装卸垃圾、油类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的码 头的,责令限期拆除,可以处十万元以下罚款;
(六)在生活饮用水地下水源环境保护区内,设臵垃圾、粪便、易溶、有毒有害废弃物集中堆放场或者转运站的,予以取缔,并可处以五千元以下罚款;
(七)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从事水上训练、人工养殖的,责令停止,并可处以五千元以下罚款。
(八)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饮用水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并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拆除或者关闭;
(九)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从事捕捞活动、放养禽畜和网箱养殖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十)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组织进行旅游、垂钓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个人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游泳、垂钓或者从事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处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十一)破坏、擅自改变保护区标志牌或者标志桩的,由环保部门(已改)责令其限期改正,对个人并处一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并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行为的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罚款:
(一)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淘金、采砂、开山采石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当事人在接受处理期间,继续实施上述违法行为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可暂扣其淘金、采砂船只和设备。当事人履行行政处罚决定或者接受相关处理后,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退还暂扣的船只和设备。
(二)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土地、建(构)筑物及其他设施出租给他人从事本条例禁止的生产经营活动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出租人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的,由农业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罚款:
(一)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围水造田和五度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的,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或者造成饮用水水源重大污染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二)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种植农作物的,停止违法行为,并可处以一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六条 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停靠船舶的,由海事管理部门责令其立即驶离,并可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被处罚的单位和个人,不免除其消除污染、排除危害和赔偿损失的责任。
第四十八条 依照本条例规定,责令停产停业、关闭企业或者罚款数额超过三万元以上的,当事人有权要求举行听证。
第四十九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五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未依法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
(二)未经批准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
(三)辖区内饮用水水源水质不达标导致或有可能导致严重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事件发生的;
(四)对水源保护区内的不能确定责任人的污染源,不采取措施及时处理的;
(五)发生饮用水水源突发污染事故时,不及时采取应急措施的;
(六)发生饮用水水源突发污染事故时,不及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和上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的;
(七)发生饮用水水源突发污染事故时,不及时通告可能受到危害的相关地区的人民政府和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的;
(八)发生饮用水水源突发污染事故时,不及时向受影响地区居民发布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警报的。
第五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企事业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处两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不制定水污染事故应急方案,或者所制应急方案不符合相关规定的;
(二)水污染事故发生后,未及时启动水污染事故的应急方案并采取有关应急措施的;
(三)缓报、漏报、谎报、瞒报或者授意他人缓报、漏报、谎报、瞒报水污染事故的。第五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造成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处以罚款,责令立即采取治理措施,消除污染,或者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指定有能力的单位代为治理,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造成一般或者较大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的,按照事故造成的直接损失的20%计算罚款;对造成重大或者特大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的,按照事故造成的直接损失的30%计算罚款,并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关闭。
第五十三条 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人员和其他有关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其他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五十五条 本条例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第八章 附则
第二篇:商丘市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商丘市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护和改善地表水饮用水源水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河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等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是指经省政府批准的、位于我市行政区域内的黄河地表水饮用水源地保护区。
第三条 梁园区政府、民权县政府分别对辖区内地表水饮用水源地水质负责,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管理细则,确保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
第四条 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坚持全面规划,统一管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坚决杜绝工业污染、生活污染,预防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第五条 市政府实行地表水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将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民权县政府、梁园区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饮用水水源地的义务,有权对污染和损害饮用水源地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检举。
第二章 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和保护
第七条 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
一级保护区主要包括:黄河取水口上游1000米,下游100米的水域及距河岸50米的陆域;郑阁水库、吴屯水库、林七水库全部水域及正常水位线以上取水口一侧距岸边200米的陆域;总干渠、商丘总干渠、东分干渠、沉砂条渠、民商干渠的水域及两侧50米的陆域。
二级保护区主要包括:黄河取水口一级保护区上游1000米,下游100米的水域及距河岸50米的陆域;郑阁水库、吴屯水库、林七水库一级保护区外距岸边2000米的陆域;总干渠、商丘总干渠、东分干渠、沉砂条渠、民商干渠两侧1000米的陆域。
第八条 市政府对划定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设立明确的地理界标和警示标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移动和损害。
第九条 地表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水质标准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标准。水质不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标准时,环境保护部门
要立即启动地表水饮用水源地应急预案,并开展专项整治,及时消除污染。
第十条 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禁止设置一切排污口,已有的污水排放口由当地县级政府限期拆除。
(二)禁止使用剧毒农药和高残留农药、除草剂,合理施用化肥农药,严格控制面源污染。
(三)禁止一切破坏水源林、护岸林以及与水源保护相关植被的活动。
(四)禁止向水域倾倒工业废渣、城市垃圾、粪便及其它废弃物。
(五)运输有毒有害物质、油类、粪便的车辆一般不准进入保护区,必须进入者应事先申请并经有关部门批准、登记并设置防渗、防溢、防漏设施。
第十一条 在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除遵守本办法第十条的规定外,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禁止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饮用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已建成的与供水设施和保护饮用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由当地县级政府责令拆除或关闭。
(二)禁止从事种植、放养禽畜活动,现有种植、放养畜禽活动必须取缔。
(三)禁止一切围堰养殖、网箱养殖、畜禽养殖活动。
现有的养殖项目必须限期搬迁或关闭,逾期未搬迁或关闭的,由当地县级政府依法关闭。
(四)禁止投饵、投药及使用炸药、毒品捕杀鱼类等活动。
(五)禁止堆肥、堆放秸秆、建设简易厕所等污染水体的活动。
(六)禁止从事旅游、游泳、垂钓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
第十二条 地表水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除遵守本办法第十条的规定外,还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禁止新建一切工业项目。
(二)禁止新建、改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餐饮、旅游等建设项目,现有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由当地县级政府依法关闭。
(三)禁止建设规模以上的围堰养殖、网箱养殖等水产养殖项目和畜禽养殖项目。现有规模以上的围堰养殖、网箱养殖等水产养殖项目必须限期搬迁或关闭,逾期未搬迁或关闭的,由当地县级政府依法取缔。
第十三条 禁止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利用渗坑、渗井以及其他不正当方式排放污染物。
第十四条 在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从事开发建设、生产经营和其他活动,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和水体
污染,做好饮用水源保护工作。
第十五条 强化地表水饮用水源地生态保护,严格控制水生植物、动物的生长。饮用水水源地当地县级政府和有管理权限的水利部门要定期开展水库环境整治,及时疏通河道,清挖淤泥,清理水生植物等可能污染水体的有机物质。
第十六条 建立健全饮用水源地水质预警制度和监测制度,全面掌控饮用水源地水质变化。环境质量监测、供水管理、卫生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技术规范要求进行监测,定期互通水质监测情况,共享信息,发现异常,及时预警。
第十七条 环保部门要制定饮用水源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并报政府批准实施。在饮用水源受到污染,危及供水安全时,及时发出公告,启动应急预案。
第十八条 单位和个人对已造成或可能造成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的,要立即采取应急措施,通知有关取水单位和当地居民,同时报告当地政府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
第三章 监督和管理
第十九条 市政府实行地表水饮用水源地保护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制定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的规划、开发、建设,研究、协调、决策有关重大事项。
第二十条 环境保护部门对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统一
监督管理,负责水源保护区划分、环境监管与污染防治、水质监测监管,监督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贯彻落实。
第二十一条 城乡规划部门负责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在核发选址意见书(农民建房除外)前应征求水利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的意见。
第二十二条 水利部门负责水资源的统一规划、管理和监督工作,合理配置水资源,在确保饮用水功能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负责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水土保持工作,防治水土流失。
第二十三条 环卫管理部门负责监督管理水源保护区内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和无害化处理。
第二十四条 林业部门负责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生态公益林建设和划定水源涵养林保护区;负责指导、监督饮用水源涵养林等植被的保护和管理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第二十五条 农业部门负责汇水区范围内的农业开发利用项目、种植业项目的面源污染控制和监管工作;负责做好饮用水源保护区水产养殖业的规范许可及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 畜牧部门负责做好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畜禽养殖活动的管理工作。
第二十七条 卫生部门负责生活饮用水卫生质量的监督、监测工作,防止和控制因生活饮用水水源污染引起的疾
病发生和蔓延。
第二十八条 公安、农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剧毒、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使用、储存的安全管理。
第二十九条 发改、财政、旅游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根据饮用水源保护的要求,调整产业结构和项目规划布局,安排饮用水源保护资金和落实各项政策。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等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 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应当忠于职守、秉公执法,对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主题词:环保 治理 办法 通知
抄送:市委各部门,市人大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军分区,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
商丘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0年11月30日印发
第三篇:饮用水源保护区防护措施
饮用水源保护区防护措施
一、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和防护
1、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包括一定的水域和陆域,其范围应按照不同水域特点进行水质定量预测并考虑当地具体条件加以确定,保证在规划设计的水文条件和污染负荷下,供应规划水量时,保护区的水质能满足相应的标准。
2、在饮用水地表水源取水口附近划定一定的水域和陆域作为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的水质标准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GB3838—8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并须符合国家规定的《GB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
3、在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外划定一定水域和陆域作为饮用水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的水质标准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GB3838—8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应保证一级保护区的水质能满足规定的标准。
4、根据需要可在饮用水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外划定一定的水域及陆域作为饮用水地表水源准保护区。准保护区的水质标准应保证二级保护区的水质能满足规定的标准。
5、饮用水地表水源各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内均必须遵守下列规定:禁止一切破坏水环境生态平衡的活动以及破坏水源林、护岸林、与水源保护相关植被的活动;禁止向水域倾倒工业废渣、城市垃圾、粪便及其它废弃物;运输有毒有害物质、油类、粪便的船舶和车辆一般不准进入保护区,必须进入者应事先申请并经有关部门批准、登记并设置防渗、防溢、防漏设施;禁止使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不得滥用化肥,不得使用炸药、毒品捕杀鱼类。
6、饮用水地表水源各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内必须分别遵守下列规定:(1)一级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
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禁止向水域排放污水,已设置的排污口必须拆除;不得设置与供水需要无关的码头,禁止停靠船舶;禁止堆置和存放工业废渣、城市垃圾、粪便和其他废弃物;禁止设置油库;禁止从事种植、放养禽畜,严格控制网箱养殖活动;禁止可能污染水源的旅游活动和其他活动。(2)二级保护区内 :不准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改建项目必须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原有排污口必须削减污水排放量,保证保护区内水质满足规定的水质标准;禁止设立装卸垃圾、粪便、油类和有毒物品的码头。(3)准保护区内 :直接或间接向水域排放废水,必须符合国家及地方规定的废水排放标准。当排放总量不能保证保护区内水质满足规定的标准时,必须削减排污负荷。
二、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和防护
1、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应根据饮用水水源地所处的地理位置、水文地质条件、供水的数量、开采方式和污染源的分布划定。
2、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的水质均应达到国家规定的《GB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各级地下水源保护区的范围应根据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确定,并保证开采规划水量时能达到所要求的水质标准。
3、饮用水地下水源一级保护区位于开采井的周围,其作用是保证集水有一定滞后时间,以防止一般病原菌的污染。直接影响开采井水质的补给区地段,必要时也可划为一级保护区。
4、饮用水地下水源二级保护区位于饮用水地下水源一级保护区外,其作用是保证集水有足够的滞后时间,以防止病原菌以外的其它污染。
5、饮用水地下水源准保护区位于饮用水地下水源二级保护区外的主要补给区,其作用是保护水源地的补给水源水量和水质。
6、饮用水地下水源各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内均必须遵守下列规定:禁止利用渗坑、渗井、裂隙、溶洞等排放污水和其它有害废弃物;禁止利用透水层孔隙、裂隙、溶洞及废弃矿坑储存石油、天然气、放射性物质、有毒有害化工原料、农药等;实行人工回灌地下水时不得污染当地地下水源。
7、饮用水地下水源各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内必须遵守下列规定:(1)一级保护区内:禁止建设与取水设施无关的建筑物;禁止从事农牧业活动;禁止倾倒、堆放工业废渣及城市垃圾、粪便和其它有害废弃物;禁止输送污水的渠道、管道及输油管道通过本区;禁止建设油库;禁止建立墓地。(2)二级保护区内:对于潜水含水层地下水水源地,禁止建设化工、电镀、皮革、造纸、制浆、冶炼、放射性、印染、染料、炼焦、炼油及其它有严重污染的企业,已建成的要限期治理,转产或搬迁;禁止设置城市垃圾、粪便和易溶、有毒有害废弃物堆放场和转运站,已有的上述场站要限期搬迁;禁止利用未经净化的污水灌溉农田,已有的污灌农田要限期改用清水灌溉;化工原料、矿物油类及有毒有害矿产品的堆放场所必须有防雨、防渗措施。对于承压含水层地下水水源地,禁止承压水和潜水的混合开采,作好潜水的止水措施。(3)准保护区内:禁止建设城市垃圾、粪便和易溶、有毒有害废弃物的堆放场站,因特殊需要设立转运站的,必须经有关部门批准,并采取防渗漏措施;当补给源为地表水体时,该地表水体水质不应低于《GB3838—8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不得使用不符合《GB5084—8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污水进行灌溉,合理使用化肥;保护水源林,禁止毁林开荒,禁止非更新砍伐水源林。
三、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
1、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作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污染防治工作并根据当地人民政府的要求制定和颁布地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 防治管理规定。
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由地方环境部门会同水利、地质矿产、卫生、建设等有关部门共同划定,报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跨省、市、县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其位置划定和管理办法,由保护区范围内的各级人民政府共同商定并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
3、环境保护、水利、地质矿产、卫生、建设等部门应结合各自的职责,对饮用水 水源保护区污染 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4、因突发性事故造成或可能造成饮用水水源污染时,事故责任者应立即采取措施消除污染并报告当地城市供水、卫生防疫、环境保护、水利、地质矿产等部门和本单位主管部门。由环境保护部门根据当地人民政府的要求组织有关部门调查处理,必要时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后采取强制性措施以减轻损失。
第四篇:**乡饮用水源保护区保护方案
**乡饮用水源保护区保护方案
饮用水安全是公共安全的重要内容,为确保我乡饮用水安全,保障全乡人民的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省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我县饮用水源保护区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府办发[2005]126号)的要求,结合我乡实际,使保护区饮用水安全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特制订本方案。
一、成立饮用水源保护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乡长)
副组长:****(副乡长)
****(副乡长)
成员:****(宣传文化中心主任)
****(农业服务中心主任)
****(水厂厂长)
领导小组负责饮用水保护工作的统一指挥,宣传保护饮用水的政策和法规,宣传保护饮用水的知识,处理危害安全饮用水的人或事件,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安全饮用水保护的执行情况。
二、饮用水源保护区域
确立*****至****为****乡饮用水源保护区。
三、保护措施
1、禁止向保护区投放、倾倒垃圾。
2、禁止在保护区内放牧。
3、禁止向保护区投放动物死尸。
4、禁止向保护区排放生活污水、医疗废水。
5、禁止在保护区内喷撒有毒物质。
四、具体责任人
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由**水厂厂长***具体负责,定期检查水源保护情况和向水质检查部门提供水样监测,并及时上报情况。
五、保障措施
1、饮用水源保护人员,必须服从领导,认真负责,经常检查水域的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即刻报告到领导小组或政府。
2、对危害水域的人和事要现场制止,或者报告处理,以杜绝危害饮用水安全的事发生,确保人民生命安全。
3、若发现保护区内野生动物不正常死亡时,要立即停止供水,并报告卫生防疫部门检验。
4、若因工作不尽责任,造成保护区水域污染事故,处500元责任费,情节严重,造成重大后果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五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工作汇报
省环境保护局: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的通知》、“云环发[2005]374号”《云南省2005年整治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和全省整治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结合昭通市实际,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的专项行动领导组,按照国家、省的文件要求,我市各县区由政府组织,环保、水利、建设以及其他相关单位和人员,集中力量对全市十一县区辖区内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进行了专项检查和整治,现将我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专项检查和整治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情况:经检查,全市十一县区中,巧家、彝良两县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为地下饮用水源,属县政府批准划定的保护区;鲁甸、大关、两县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为地下饮用水源,未划定为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昭阳、永善、水富、镇雄、绥江、威信、盐津七县区的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为地表水源,除昭阳区渔洞水库水源保护区为省政府批准划定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外,其余均属县区政府批准划定的保护区。
(二)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状况:巧家、彝良、威信三县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为Ⅰ类水质。昭阳、永善、水富三县区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为Ⅱ类水质。镇雄、绥江两县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为Ⅲ类水质。鲁甸、大关、盐津三县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状况没有监测,监测数据无法统计。
(三)检查整治情况:整治前,全市部分县区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通过这次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专项检查整治,一是查清了十一县区辖区内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定情况和水质情况。二是查清了各县区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是否存在超标问题和影响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的主要原因。三是加大力度,重点排查了向饮用水源保护区排放废水的各类污染源和建设项目。四是对未进行水质监测的三个县,市环保局已要求尽快监测并将监测数据上报市局。通过清查、整治,各县区增强了对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的意识,水质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和饮用水安全有了一定的保护措施。
二、具体做法
(一)领导重视。在这次环保专项整治行动中,市、县区根据上级相关文件精神,相应成立了环保专项行动整治领导组。由政府部门组织召开了各成员单位会议,为搞好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的专题检查和整治工作进行了动员和部署,强调了专项检查和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专项检查和整治工作的时间、内容和目的。同时要求各职能部门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上级相关要求,尽职尽责地完成这次专项检查和整治工作。
(二)健全措施。各县区根据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存在的实际情况,为保护和改善饮用水源生态环境,防止饮用水源受到污染,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城镇饮用水安全,根据《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相应制定了各项管理规定,健全和规范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污染事故预案和应急措施。目前,昭阳区渔洞水库水源保护区由省人大正在进行立法保护,对我市十一县区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和城镇饮用水安全提供了相应的措施保障。
(三)效果明显。在这次专项检查整治行动中,各县区结合辖区内存在的实际情况,由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对全市辖区内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定情况和水质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重点排查了向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排放废水的各类污染源和建设项目。昭阳、巧家、永善、绥江、彝良等县区分别对辖区内饮用水源进行了清理整治,集中整治了集镇垃圾随意堆放,生活污水乱排等污染源,收到了明显的效果。通过开展对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进行专题检查整治,使我市的生态环境和水源污染防治有了进一步的改善,确保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水土流失严重。各县区水源径流区森林覆盖率比较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全市现有水库库容在不同程度上逐年减少。昭阳区每年就有108万吨泥沙进入渔洞水库,水土流失已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其原因:一是各县区水源保护径流区森林覆盖率低,加之气候寒冷,冰雪冻融作用于地表,导致土质疏松极易流失。二是各县区水源保护径流区人口增长过快,资源匮乏,毁林现象比较严重。
(二)水体水质有恶化趋势。各县区水源保护区受径流区生态恶化的影响,部分县区的水质受到一定的污染,水质已由原来的I类水质变为II类水质,水体中磷、氮两项严重超标。其原因:一是集镇垃圾随意堆放,生产及生活污水乱排,致使大量污水进入(渗漏)水源保护径流区。二是由于人类对现有土地的过度开发利用,农民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水体氮、磷指标超标,加快了水体富营养化。
四、下步工作思路
一是要进一步加大对《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素质。二是要进一步加大环境监察执法检查力度,加强对各类污染源进行严格控制,对影响饮用水源的建设项目实行严格把关。三是督促所有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加强制度建设,落实管理责任制。四是加强对集中式水源保护区的生态环境管理,确保饮用水源水质能够保持现状或有所改善,以利于昭通全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