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怎样通过纪检监督职能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怎样通过纪检监督职能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摘要:党风廉政建设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发挥纪检监督职能以促进企业的党风廉政建设。
关键词:纪检监督职能 党风廉政建设 途径
一、加强对领导层的监督
(一)加强事前监督防范
施工单位的党委要重视对领导层的日常监督工作,加快廉洁自律建设,将领导干部个人廉洁从业承诺、收入申报、重大事项报告三项制度落到实处,同时还要有效实行“三重一大”、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等相关具体制度,预防并解决源头上的腐败问题,做到关口转移,提前防范。[1]在实际的事前监督工作中,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领导干部有职务升迁、岗位调动、乔迁新居等特殊情况,要利用一系列的有效方式对其进行提示和警醒,例如一对一谈话、发送短息和倡廉卡、开展家庭助廉等等,以日常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常态行动,从实际上防患未然,确保将事前监督工作实行到位。
(二)强化事中监督管理
施工单位党委要重视、支持纪委监督工作。围绕中心任务,尽量多召开党委会、惩防体系建设工作会、反腐倡廉工作部署会等,针对领导干部实行“一岗双责”的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分析、部署安排;利用任中审计、专项检查、企务党务公开等各种监督手段进行有效监督、有力约束,加大力度来查找并研究施工单位在业务与经营管理的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对领导干部尤其是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履职任职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同时对于群众揭露出来的关于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要高度重视,并要做到及时查处,严格查办,以查肃纪,保护并提高群众参与监督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
(三)重视事后监督处理
合理利用查办信访件、离任审计等方式来加强事后监督。关于基层单位的财务收支合规性、经营绩效真实性和内部控制有效性,纪检监察部门目前都加强了对其的监督检查力度。施工单位纪委部门要借助审计工作信息平台,全面梳理单位的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找出单位中存在的风险点,并制定出相应的防控措施,使监督成果能够实现共享和运用。此外还可以运用财务状况分析、典型案件分析、经营审计问题整改等方式,加强对领导干部的作风教育。
二、加强对关键环节及关键领域的监督管理
(一)加强对重大决策事项、制度执行、成本费用管理控制等关键环节的监督管理
把握关键环节,强化内控制度,规范权力运作。首先,针对提高制度执行力的工作展开全面的效能监察,对单位管理决策以及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严格监督。其次,针对优化资源配置和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过程进行效能监察,对于单位制定的机构调整、资源配置等重大方案要加强监督,使单位组织机构得到优化,管理职能更加明确,从而才能更好地在单位中展开党风廉政建设。同时还要对财务审批环节实行严格监督,将财务审计检查工作落实到位。
(二)加强对物资采购、设备租赁、劳务队伍使用等许多关键领域的监督
施工单位的纪检部门要要结合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工程建设、物资采购、资产处置、设备维修、财务管理、安全管理、干部任用和维护稳定等重点领域的重要监督点,并规定相应的监督方式和程序。不断加大对施工工程招标、大宗物资设备采购招标等方面的监督,提高单位的管理效益,在重点领域促进党风廉洁建设,实现单位的科学经营。[3]尤其是要加强企业物资采购和废旧资产处置的监督,督促相关部门,严格按规定、程序进行采购和处置。
另外,也应关注人、财、物管理部门重点岗位人员的监督管理。企业管理部门的手中握着一定权力,是易滋生腐败的“敏感区域”,应重点关注,加大对干部任用的监督力度,严格防范带病提拔,坚决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充分利用廉政风险分析会议、述职述廉、民主生活会、廉洁从业民主测评等方式,掌握存在的问题及群众对岗位人员的评价。定期开展岗位自查、检查、互查等工作,有效监控重点岗位人员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
三、健全机制,使监督效能提高
(一)建立起全面的监督监察机制,充分发挥监督的作用
纪检监察部门要从加强内控规范建设和建立惩防体系出发,对各个系统的监督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纪检监察、财务、审计及工会监督的全方位监督模式,使监督的质量与效率得到提升。
(二)建立起分级防控制约机制,完善监督网络
将单位人员分为领导、中层管理及敏感岗位三类,梳理业务流程,找出单位在监督管理工作规程中的薄弱点,并制定出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解决。强化对单位业务流程的监督与制约,利用领导述职述廉、企务公开栏、民主生活会意见征集等多种形式,主动接受来自于群众的多方位监督。
(三)建立起风险预警处理与问责机制,做到严肃监督效力
丰富监督渠道,运用监督电话、设立岗位廉政风险举报栏等方式,广泛收集风险信息。[4]一旦发现根源上出现问题,就马上予以提醒警示,并及时采取责令整改、提醒谈话的方式进行纠正,同时跟踪检查预警措施实行后的整改情况,得到反馈报告。此外,要深入贯彻责任意识,将问责机制全面落实,对于一切阻碍了党风廉政建设的人员要严肃问责,有力震慑。
四、结语
通过纪检监督职能促进党风廉政建设,要突出一个重点,即对领导干部加强监督;抓住两个关键,即关键领域与关键环节的监督;健全三个机制,分别为监督检查机制、分级防控制约机制、风险预警处理及问责机制。把握住这三点,强化纪检监督职能,才能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参考文献:
[1]亓玉华.立足纪检监察职能 促进企业党风廉政建设[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5).[2]陈平.强化纪检“教育”职能 促进党风廉政建设[J].南平师专学报,1998,(03).[3]周秀峰.聚焦中心抓主业,有力促进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工作深入开展――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监督责任推进会上的讲话[J].内蒙古水利,2014,(04).[4]董亚明,安梅等.党风廉政建设中党委“主体责任”和纪检“监督责任”的落实[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4,(04).(作者单位:中铁十一局集团桥梁(物资贸易)有限公司)
第二篇:加强部队纪检监督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几点思考
加强部队纪检监督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几点思考
抓好纪检监督工作,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是关系到党生死存亡的大事,也是加强队伍建设和部队全面建设的客观要求。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一些官兵,尤其是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在金钱、美色、灯红酒绿中迷失了方向,纷纷下马,严重影响了我们党和部队的形象,影响了部队建设的健康发展。为此,必须真正将党风廉政建设寄予各项重要政策措施之中,坚持不懈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建立健全各项监督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的发生,夯实新形势下部队党风廉政建设的根基。
一、当前部队纪检监督和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部队各级党委十分重视纪检监督和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力度,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官兵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但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受社会不良风气和腐朽文化思想的影响和侵蚀,当前部队纪检监督和党风廉政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廉政教育上还存在一些不足。“物必先自腐而后虫生”,“舟必漏而后水入”,“土必湿而后苔生”,充分说明了通过廉政教育切实增强干部自身免疫能力的重要性。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警营也带来了较大冲击,一些领导干部受到各种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思想免疫能力也开始出现一些退化,突出表现为精神不振奋,开拓创新意识差,缺乏艰苦奋斗、奋发进取的劲头。有的领导干部工作标准低,沉不下、蹲不住,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高;有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想严重,乱花钱、滥交往,不注意自身形象,给部队带来了不良影响。虽然每年也都在开展一些廉政教育,但从开展的情况和实际效果来看,教育形式比较单
一、内容空洞、措施不力、效果不佳的问题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空洞说教多,特色教育少;流于形式多、触及思想少;领导讲得多、群众参与少;正面教育多,警示教育少。这样,必然使教育的内容大打折扣,难以真正使人入脑、入耳、入心。
(二)组织建设上还存在一些不足。纪检监督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职责就是对党员领导干部和执勤执法人员进行有效监督,确保领导干部行使职权的公平、公正,纪检监督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的保障上。一个全面完善的纪检工作机构是加强纪检监督、确保反腐败工作高效开展的重要前提。但从目前来看,虽然各级都建立了相应的纪检组织机构,但大多数纪检人员属于兼职。可想而知,纪委的人员一边应对日常工作,一边又顾及纪检工作,这是十分矛盾的,工作开展的效果是不尽人意的。另外,各级对提高纪检干部队伍素质重视不够,一些纪检干部对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要求和规定的掌握不准、理解不透,不愿监督,使纪检监督工作工作流于形式,缺乏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机制建设上还存在一些不足。邓小平同志说过:“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从当前的监督机制来看,还存在许多问题:一是现行的监督机制和制度不到位,同级纪委是在同级党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纪检部门处于服从地位,对同级进行监督难以到位,且监督多受领导意志的左右,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容易出现用人不公、权钱交易、滋生腐败现象。二是监督运行机制不到位,特别是对权力行使前和行使中的监督不够。由于纪检机构对各级党委的决策和业务部门执法工作缺少参与权和建议权,因此对一些决策和执法工作在事前和运行过程中掌握不够,理解不深,缺乏对决策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往往形成决策在执行中出现偏差才监督,有亡羊补牢的现象。
三是在对行政执法权的普遍监督不到位,特别是欠缺多种监督手段并用的合力。
二、加强纪检监督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抓好廉政教育,筑牢官兵的思想根基。要通过加强教育打牢思想根基,强化官兵政治理论学习,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武装官兵头脑,从思想认识上遏制官兵违法违纪苗头的出现。一是通过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解决一些官兵理想信念淡化,人生观、价值观偏移和精神空虚的问题,积极引导官兵树立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思想道德意识,纠正部队内部极个别官兵宗旨意识淡化、思想工作作风不正和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不良思想倾向。二是开展好以“立警为公、执法为民”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党员干部要带头学习掌握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党的政策纪律,做到自觉遵纪守法。“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对于党员干部来讲,就是要做到职责范围内的事积极办、主动办,职责范围外的事协助办,在执勤执法活动中,一方面要严格执法,敢于同各种侵害人民合法权益的行为作斗争,另一方面要树立牢固的法律意识和服务意识,正确行使职权,廉洁奉公,决不乱用手中的权力为个人谋取私利,时时处处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三是加强拒腐防变教育,正确引导官兵抵御“金钱观、权力观、美色关”的诱惑。形式上,要把反腐倡廉教育渗透到党委中心学习组、党员民主生活会和政治学习中去,形成制度。内容上,要坚持因人施教原则,要在提高干部的免疫力和自控能力上下功夫,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四是加强警示教育,通过典型案例和现身说法,做到警钟长鸣。一方面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典型,另一方面要注重用反面典型教育各级领导干部不要触“高压线”,要不失时机地提要求、亮红灯、有效防止违法违纪事件的发生。五是要把教育贯穿于党员干部的培养、选拔、管理、奖惩各个环节,抓住入党培
训和任前培训的契机,集中打好“防疫针”,进行廉政谈话、提醒教育,使教育的针对性序列化、系统化,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二)突出责任重点,发挥纪委职能作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要按照《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要求,建立健全党内监督制约机制,把有效监督作为关键环节,真正将目标、任务、要求、责任落到实处,要结合实际,突出工作重点。从消防工作实际来看,消防监督检查、建筑工程的审核验收、财务、装备、干部等岗位往往是诱发权钱交易的危险区,是监督过程中必须把好的重要关口,一定要按照职能权限,严格责任分工,重点突出各部门“一把手”的责任,坚持以“权、钱、人”为监督重点,进一步强化纪检监督,明确纪委在重大决策出台,重要人事任免,重大工程项目,大额度资金使用等方面的监督权力,充分发挥其监督检查职能,定期检查消防执法情况,适时对单位的遵纪情况进行评比。要通过下发《廉政调查问卷》等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执法人员和执法情况的意见,认真解决执法过程中存在的执法不公、执法不严、执法违法等问题。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只有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把监督工作纳入法制化和制度化轨道,实行惩治与预防并举,做到监督关口前移,由事后监督逐渐转变为事中、事前监督,使集权者无计可施,玩权者无空可钻,从而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到标本兼治,防患于未然,真正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
(三)强化内外联动,构建全方位的监督网络。从各类违法违纪案件来看,大多数违法违纪问题发生在八小时以外,对官兵“生活圈”和“社交圈”的管理仍存在一定漏洞和盲点,为此,必须切实加强社会、家庭、部队“三位一体”的管理教育网络。一是要借助外力,增强自警意识。要注重社会监督,进一步扩大监督视野,拓宽监督范围,形成强有力的外部监督体系。要借助家庭的力量实施有效监督,八小时以外家庭监督应该是主要力量,要对官兵的爱人、子女、长辈以及来往密切的亲朋、邻居进行走访。并结合实际,开展“贤内助”、“廉内助”活动。时刻掌握官兵在哪里,干什么,想什么,有什么思想问题。使家属真正当好官兵八小时以外的监督员和抵制不良风气的“守门员”,彻底改变八小时以外监督苍白无力的状态。二是要全面掌握官兵的“生活圈”、“社交圈”。要把对官兵的“生活圈”、“社交圈”的考察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要注意拓展考察的时空,通过三种形式掌握真实情况,即:群众走访。可深入到官兵的生活居住区域,以非正式的方式走访一些干部、群众,从方方面面听取群众的口碑与心声;家访。到干部家中走一走,看看家庭关系,生活习惯,业余爱好等;随机访谈。可随机访谈一些与他们平时交往较多的人员,以了解他们交往行为。包括时间、场所、内容、方式等。通过考察官兵的“生活圈”、“社交圈”从中发现问题,采取对策。三是要营造健康和谐的环境。要做到谈心在前,家访在前,工作在前,形成对官兵全方位的警示与约束。要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爱护官兵,千方百计了解官兵及家属的后顾之忧。建立温暖工程,创造一个健康、温馨、快乐、向上的良好环境,与当前倡导的构建和谐社会同步,构建健康警营,构建和谐家庭,从而激发官兵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四)提高能力素质,切实加强纪检队伍建设。首先,要认真学习党内监督理论,提高理论素质。增强监督意识,是加强党内监督的前提和基础,而认真学习党内监督理论是增强监督意识、提高监督素质的重要途径。要通过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党内监督理论、社会监督理论,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监督理论成果,全面理解党内监督的意义、实质、原则、内容、方法、途径,从深层次上掌握党内监督的科学内涵和实践经验,不断强化勇于进行党内监督的意识,提高搞好党内监督的自觉性。其次,要加强党性修养,不断增强政治免疫力和抵抗力,提高思想境界。作为纪检干部,既要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更要处理好他律和自律的关系。自觉地做到以党纪国法、政策规定为准绳,经常检查自己、反省自己、约束自己,过好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以自身的良好形象促进部队形成勤政
廉洁的良好氛围。再次,要认真学习关于党内监督和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条令、条例、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做到学法、知法、用法,提高法律素质。当前,部分同志对有关法规和文件包含的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理解还比较肤浅,还有一些疑惑和“扣子”没有完全解开,对一些规定和要求不大了解,这是影响党内监督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必须认真组织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和《军队党委工作条例》等重要法规,提高依法监督意识。
第三篇: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监督职能的思考
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监督职能的思考
一、强化自身建设,夯实执纪监督基础
“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提高纪检监督职责效果,还应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促进其履职能力的不断提升。因此,为充分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作用,应当建立一支作风过硬、业绩能力突出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对于纪检监察干部来说,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与业务水平,既要熟悉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也要成为纪检监察工作的能手。
首先,要重视开门纳谏,实行阳光纪检。纪检监察部门应当加强对纪检监察监督职责与成效宣传,提高广大职工干部对纪检监察工作的了解与认识。其次,纪检监察部门并非绝对保险,纪检干部也不是天生就有免疫力,因此,要想打造一支强有力的执纪监督“钢军”,不仅要加强对别人的监督,同时也要避免纪检监察队伍内部存在的“灯下黑”问题。最后,强化培训,促进技能水平提升。必须将纪检干部的培训工作摆在日常工作的重点位置上,不断加强,采取多种教育培训方式,如组织集中培训、大讲堂交流培训、到优秀部门学习取经、以老带新等,让纪检干部及时得到“充电”,最终建立一支意志坚定、纪律严明、作风端正、业务能力突出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为更好地行使监督执纪问责职责奠定基础。
二、着力推进“三转”,保障纪检监察监督职责有效履行
对于纪检监察部门而言,要切实履行自身监督执纪问责职责,就必须着力推进“三转”,即加快职能转变、方式转变以及作风转变。既要按照《党章》与《监察法》的要求保障自身职责的有效履行性,也要正确进行工作定位,合理行使法律赋予的监督执纪问责权力,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不越位、不缺位。
(一)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明晰监督主体责任。
纪检监察部门应围绕中心,从服务大局的理念出发,为党委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谋和帮助,要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纪检监察工作进行合理的关系划分。要正确认识到党风廉政建设主体是各级党组织的负责人,并不断强化一把手责任意识,加快思想观念转变,实现从“要我抓”向“我要抓”的顺利过渡,要加强对“一把手”的正确引导,让其形成正确的政绩观与发展观,在抓业务工作的同时加强党风廉政工作建设,形成党风廉政与业务工作“两手抓”的共赢局面。(二)明确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发挥“一把手”的主体作用。
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对各单位及部门的指导,让各级党组织及领导干部明确自身在党风廉政建设过程中必须承担的责任。重视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并将其作为重要议事日程,加强考核,部署周密,保障落实。要将其摆在和业务工作同等位置上,一同检查,一同考核。同时,要充分发挥“一把手”的主体作用。“一把手”是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必须发挥自身主体作用,主动承担其领导与组织的责任,每年年初都应参与到党风廉政建设任务的分解中,并负责主持召开党风廉政建设专题例会,做好党风廉政建设的部署工作,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并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成效的考核。(三)加强过程与结果监督,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在纪检监察工作中,要把握好方式方法,加强过程与结果的监督,不仅要将党风廉政建设、反腐倡廉等工作进行有机结合,通盘考虑,合理部署,同时对业务工作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行部署、检查和考核。同时还要端正思想,充分认识到信任不能代替监督,业务工作成效也不能替代党风廉政建设,对于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应当定期向上级纪委汇报,即便“一把手”业务工作业绩突出,但不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严重的失职,纪检人员应始终树立这种责任意识。(四)突出监督重点,及时加强岗位风险排查。
作为纪检监察部门,应加快职能转变、作风转变与方式转变,要抓好主责主业,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工作成效。第一,加强作风纪律监督,特别是在节假日等重要节点。纪检监察部门应当树立关心爱护干部的理念,对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其有关人员进行廉洁提醒,提高他们的廉洁意识,并筑起一道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第二,加强对重点部门及相关岗位的监督。对企业单位而言,如何保障资金安全,防止案件发生一直是纪检监察工作的重点内容,所以,应当密切关注重点部门和关键性岗位,对于苗头性或倾向性问题,应当及时给予预警提醒,做好监督检查工作,提高案件风险的防范意识。第三,及时排查岗位风险。为了有效加强岗位风险防范,应当做好业务风险排查工作,按照风险等级的不同建立相应的风险档案。一般情况,重点岗位和相关负责人员的风险级别都比较高,应当对其实行重点监控。第四,实行关键岗位人员备案审查制度,对于一些要害岗位人员,应当对其加强思想政治政教育以及反腐倡廉教育,对其工作时间以外的行为不断强化管理,实行岗位定期轮换制度。三、完善制度、创新载体,突出监督效果
(一)完善制度建设,规范权力行使。
机制与制度问题能否解决,不仅会对反腐败成效产生重要影响,同时还直接关系到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职能的发挥。因此,我们既要全面推进双重领导体制程序化与制度化建设,也要强化法规制度监督,利用制度的强制性与约束性实现对人、事、权的有效管理。同时,还要针对单位负责人建立具体的权力行使制度、权力、制度以及管理公开制度,构建完善的保障机制,提高权力行使的规范性,杜绝专权滥权现象的发生。(二)加强对各种监督资源的整合。
要把握监督工作全局,加强纪检监察与审计、组织人事等部门的联合,建立完善的监督检查体系,合理采取各种有效地监督手段,促进彼此间的协调与配合,将重合的职能部门进行有机合并,提高各种监督资源的整合与利用能力,使监督工作效果得到提升。(三)灵活转变监督手段,提高监督成效。
第一,采取上级查下级以及异地交叉检查的监督方式,摒弃过去同级监督的做法,帮助纪检监察人员消除后顾之忧,这样有助于监督效果的提升。第二,要加强教育监督,注重教育预防,建立第一道防线,让广大干部职工在思想认识上自觉接受监督。第三,加强考核监督。在采取考核问责手段的同时,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进行细化分解,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督促,让其切实履行好“一岗双责”机制。(四)构建再监督与再检查机制。
为了维护执纪监督的权威与独立性,还应加快构建再监督与再检查机制,建立一套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的工作机制。一方面,要着力解决因地域范围小,纪检干部受到“人情”与“亲情”等人际关系的困扰,进而影响监督检查效能的发挥问题。另一方面,要防止纪检监察干部长期呆在同一地方,建立一定的关系圈,导致纪检工作受人际关系情面的影响。实行审计监督,尤其是加强对离任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做到离任必审。推行监督公开制度,及时向广大员工公开党委决策、干部选拔与任用、“三公”经费去向以及大额资金使用决策等,保障权利运行透明,实现阳光监督。第四篇:学校纪检监察处发挥监督职能 助推学校发展
学校纪检监察处发挥监督职能
助推学校发展
春季开学以来,纪检监察处认真履职尽责,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加强对学院各部门落实重点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助推了学院高质量发展。
一是细化部门监督措施,指导各部门结合实际列出部门廉政风险监督清单,明确监督重点,细化监督要点、制定监督措施。完善了各部门《廉政风险点及防范措施》,做到监督精准精细,学院纪检监察部门不定期综合分析监督检查结果,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将各部门廉洁风险降到最低。
二是强化项目监督,对学院重大项目全程参与,注重过程监督,对学院38个项目招标、项目的申报程序、资金的拨付等进行监督。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定期对项目工作进度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并跟踪问效。在项目工程完工后,纪检监察部门参与核查验收,并将部门自行组织验收的结果报纪检监察部门备案,保证了整个项目规范实施,有效地预防了项目工作中腐败行为的发生。
三是严格财务纪律监督。监督检查财务纪律的执行情况,纪检监察处于3月17日至27日对全院的收费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对出现问题的部门及时提出整改要求,进一步完善了财务内控管理制度,防范财务风险。
四是紧盯学院疫情防控工作部署落实情况,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学院纪检监察部门及时成立了专门疫情督查组,制定并下发了《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督查方案的通知》和《关于严明疫情防控工作纪律》的通知,协助院党委督促各部门把学院疫情防控工作部署落地落实。深入学院疫情防控各点督促检查24次,对发现问题及时督促进行了整改,并监督各支部、各处室、系部对学院疫情防控工作部署落实到位,全力维护师生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营造健康有序的校园环境。
五是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监督,对学院资产入库、出库登记、账物相符等进行了监督检查,促进了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和安全。另外,原我校英才公司资产通过委托会计事务所对资产进行清查核资,现将设备设施划拨学院汽车工程专业实训基地使用。阳光驾校资产通过委托会计事务所进行了资产清查核资和评估,现已与学院脱钩划转至海西州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统一经营管理。
通过强化日常监督,细化监督措施,落实工作责任,提高了各部门的工作执行力,增强了工作监督的实效性,为学院高质量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第五篇:新农村建设讲稿:怎样通过深化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怎样通过深化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现在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大的热门,和财富有密切的关系,我就把我们自己的体会跟大家探讨一下。去年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到今年的3月份两会都提出来,新农村建设作为全党重大历史任务,大家的压力一定很大,我们回答,恰恰相反,我们的压力小多了,为什么呢?因为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国的共识,在两会期间几千名代表委员从不同的角度和专业、不同的领域谈新农村建设,从报上、电视上、文章很多,几千名中国的高层专家都在谈新农村建设和不同的角度,而且谈得非常具体和深入翔实,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搞农村研究压力就小多了,有这么多同志在提。
新农村建设在很多情况下,似乎社会主义新农村好像在一个晚上一个早晨就会出现似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长期的、艰苦的、伟大的历史任务,它需要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艰苦努力。对社会主义建设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农村工作一号文件经常在谈,农村工作“三农”问题已经取得很大的成绩,但是深层次的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的矛盾并没有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还是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是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而且有一些制约农业农村发展深层次的矛盾或没有得到解决。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怎样通过深化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应该提到2005年是中国的改革年,有的同志说可以说中国改革回顾年或者中国改革反思年。在2005年我们有一个重大的改革措施,在农村领域取消了农业税。温家宝总理在两会上讲,2006年开始在全国彻底取消农业税,标志着在我国实行长达2600年的古老税种从此退出历史舞台,这是具有划时代重大意义的改革,这个改革确确实实是一个重大的改革。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取消农业税只是税费改革迈出的第一步,取消农业税之后面临的任务更重,挑战更严峻,取消农业税之后,以农村税费改革委中心的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否则的话,取消农业税的成果很可能付之东流。
取消农业税确实惠农利农的巨大筹措,由此引发和凸现一些问题和矛盾,有些新的问题新的矛盾引发,原来不明显的问题矛盾凸现出来。农业税一共三四百亿,占整个税收里边占很小的收入,但是农业税本身的取消标志着什么呢?关键的问题不是农业税,而是和农业税联系在一起的搭车收费村提留、乡统筹加在农民上的负担,这部分负担到底有多少呢?一是国家税务总局曾经做了一个估算,财政部门有关一个估算,最保守的估算,连农业税加上村提留乡统筹加起来最保守1500到1700亿,取消农业税本关键和农业税捆绑在一起村提留乡统筹搭车收费是大头。把这个都取消了,就取消了我们现在所说的搭车收费的平台,有些矛盾就凸现出来了。温总理在今年两会讲,2006年中央取消农业税之后,中央对地方的财税支付780亿,地方配套的转移支付250亿,加起来1030亿,需小农业税本身如果说农业税加上搭车收费远远超过1500亿甚至到1700,这样的话1030亿的转移支付和最保守估计1500亿还有一个缺口,这部分钱怎么办?如果说这个缺口不通过深化改革,不通过其他措施弥补的话,存在很多的问题。
另外,取消农业税之前,乡镇和村这几级有很沉重的债务负担,退养这个数字也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农民的负担是多少,究竟有多少,谁也说不清楚,农民负担是一个无底洞。农民负担现在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农村到乡镇到村的债务也同样没有一个非常准确的数字,有的说三千多亿,有的说现在已经六千多亿甚至七千多亿等等,这部分债务怎么来的呢?都是多少年积累下来的。包括九十年代之后我们搞的乡镇企业,村村点火、乡乡冒烟,不换思想就换人,当时盲目决策的情况下,有很多的乡镇企业搞起来,搞完经营部善,负债累累。消灭土牌子,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很多地方借钱搞农村的校舍,校舍搞起来有的学校合并,很多是欠的债。前几年在农村清理整顿又欠下一笔债,包括地方干部,基层干部为了完成上层的税收和摊派的任务,借钱完成税收和债务,这些债务也是非常沉重的负担。取消农业税之后,债务摆在这儿,怎么办?
取消农业税之后,很多地方原来落后地区和中部地区包括农业主产区或者农业税比较大的产区,取消之后财政很多完全是要靠上级的转移支付,有的地方讲,原来是吃饭财政,到现在到要饭财政,在整个的财政收入当中,从上级转移支付80%甚至90%完全从上面下来的。
取消农业税之后,可能有些搞企业的同志不知道,在底下的工作很多都是围绕中心工作转,什么呢?是什么就是什么工作,原来讲叫催粮催款,要钱要粮要命都是底下敢不敢的活,但是活里边有一个重要的活儿就是税收和各种负担,各种负担不是靠乡镇财政所来收,靠乡村两级干部收,如果原来把乡村两级干部上去的话,中国油世界上最庞大的一支收费队伍,几百万,甚至更大的队伍。取消农业税之后,搭车收费的平台也拆了,任务也就没有了,乡镇和村转换职能为老百姓服务就提供了依据。原来我们也这么写文章的,现在也不能过于乐观。
如果在底下真正吃饭揭不开饭的话,即使把农业税取消,会出现新的办法,有各种其他的收费,包括超生子女社会事业费的收入,包括原来应该火葬土葬的罚没收入,现在把学生的义务教育免交学杂费但是有一些自愿性的交费收入,建房的注册费、耕地费等等,在收入当中显示出来,并没有真正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但是这里边我们讲,免税兴费,税免了,也可能有新的费,为什么讲温家宝总理一再讲,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有能力走出怪圈,历朝历代每次减免税隔一段时间反弹,变本加厉恶性循环,把所有税免了,过一段时候又加码了,我们应该有能力走出这个怪圈。
取消农业税之后,很多地方最后饭都揭不开锅,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应该有严格的用处和监督的,有的镇长讲,我们实在经济运转不开,最后没有办法,只好斗胆挤占挪用专项资金,不用斗胆,这个事情在很多地方都是这样做的,这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这本身是犯错误的。
在这个前提下,取消农业税之后,实际上给乡镇包括县各方面带来一些新的问题,我们的治理结构怎么改革?县乡财政体制怎么改革?如果不改革的话,取消农业税支付的成果很可能付之东流,取消农业税之后乡镇这一级基本上没有财政,一级政府没有财政收入,政府存在的依据在哪里?有财才有政,没有财怎么回有政呢?老百姓讲,取消农业税,拿收费收费卡我们,原创文秘材料,尽在网络网络.com网。现在不用交费交税,我们现在不怕你了,干部就讲,原来拿收费收费作为筹码,取消之后老百姓不怕我们,我们也没事干了,老百姓讲,如果在这个前提下,该你做的事不做,水库漏了不修,该做的事不做,我要你政府干什么?这样的话,如果说我们取消农业税之后,乡镇或者村,包括县各级政府的转换职能,为农民提供公共服务,这个功能的话,不能履行的话,显然取消农业税的初衷也是相违背的。凸现和引发的问题,我认为它是现实深层次矛盾的反映,为什么这么呢?这几点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否能够顺利进行,伟大的历史任务是否能够顺利完成有明确的关系。到目前为止,国民收入格局没有根本的改观。两个趋向,工业范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更加自觉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到目前为止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有序的格局没有根本的改观。现在的条条和块块的关系实际上是严重失衡的,条条是各级部门,块块是地方的,条条和块块的矛盾是永远存在的,一对矛盾本身有一个相对均衡的状况,我个人感到,现在条条和块块的关系本身是一种失衡的状况。1994年的时候,当时搞分税制,分税制的目的想集中财力,中央财力太弱,但是从1994年分税之后中央的财力得到了加强,但是分税制之后,当时造成很大的情况就是说,财权上手,事权下放,在基层财权和事权严重不对称,包括到乡镇和县都可以讲,我们的责任是无限的,但是乡系的财力是有限的,有限的财力,无限的责任,为什么摊派问题那么严重,因为很多的从上面布置的任务和工作都是往下布置作为政策布置下来的,但是光给政策不
给钱,人民的学校人民建,人民的道路人民建,人民的厕所人民建,光有任务没有钱,怎么办?只好从老百姓这儿摊派,造成老百姓负担的加重。
另外作为公共产品并不是老百姓所需要的,比如到乡镇、村,摊派各种报纸报刊,完全就是垂直体系布置下来的,有的时候到下班根本没人看,搁在那儿,就成为农民和干部的各级政府的负担。这样财权事权农区的局面在94年分税制凸现出来。到02年几个主体税种省市县共享,进一步降低县一级的税比例,县级政府从国税得到的比例从25%降到20%,从地税得到的分成比例营业税从百分之百降到50%,个人所得税从50%降到15%,企业所得税从50%降到15%,给一个人的感觉,凡是有些潜力的,有发展的税种或者上划或者比例往上更高,留给地方没有什么潜力没有什么油水的税种,从基层到县到乡镇财政方面税收基础更加薄弱。
从基层反映,现在的垂直管理是越来越厉害,很多的部门被条条框到上面,国土、工商、供电等等,凡是有些权力的部门,省对县的垂直管理,部门垂直上去了,但是这些部门的工资从县里来发,部门都上去了,工资还是我这儿发,作为地方的自助行,从垂直部门来讲有它的考虑,我为了防止地方保护主义,我为了执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等等,用垂直体系和垂直管理把东西都框上去了,对整个经济的发展来讲,到底利大还是弊大,这个问题我现在还没有考虑清楚,我只提出来跟大家一块商讨。
现在很多地方县里头讲我们是吃饭财政和要饭财政是讨饭财政的情况。未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该说县域经济的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各主战场和平台,县域经济的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发展枢纽和连接点。
新农村建设也好,五个统筹也好,县这一块是一个关键点。我们讲两个反哺,城市支持农村,工业支持农业,这一块主要在县这一块体现出来,一个县一两千平方公里,几百万人,相当于欧洲的小国,卢森堡2500多平方公里,44多万人,这跟我们一个县的规模差不多,卢森堡2000年GDp是189亿美元,相当于1600多人民币,最好的县,2003年GDp500多人民币,相当于卢森堡的三分之一,中国有10%的县达到卢森堡的水平,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包括中国经济的发展有非常稳固的基础和底蕴,现在看来县域经济本身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滞后,不能既得利益划分更进一步加强。从底下把钱收上去,钱都到那儿去了呢,新农村建设基本建设重点向农村倾斜,新农村建设是两头热,中央热、老百姓热,我们这头夹在中间,老百姓讲,中央也说了,我们也看报纸了,看了电视了,有3000多亿用于三农,你们不见动静,要到这个钱,这个钱来了之后都贪污挪用了,县委书记说,五中全会开完一个月带着我们县的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到发改委去了,我们是第一个跑到那儿去的,到那儿就说没有什么具体的步骤,两会期间又去了,3月1号到15号,呆了15天,把我们的规划报到发改委,这个问题还没有统一,老百姓一说中央给了那么多钱到哪儿去了,三个高于,2006年国家财政增量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比重要高于上年,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逐步形成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这三个高于本身是有很大的余地,这种政策语言本身设计得是非常好的,本身就有很大的空间,为什么呢?用于三农的2005年2975亿,2006年是3397亿,比重从04年到05面逐步降低的,04年用于三农支出的资金占整个财政支出比重是9.2%,到05年是降到8.8%,用于三农资金确实增加了,财政支出增长幅度比三农资金增长幅度更快,比重是下降的。政策语言有一定的弹性。
我们讲三农支出,本身口径是非常含混的,到底什么真正用于农业、农村、农民的支出,包括一部分事业费、人头费等其它的费用,有的专家说,真正直接用于三农的不到40%。老百姓说几千亿,第三个问题,实际上中央提出在新农资金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从现在的分析来看,存量调整是调不动的,增量重点倾斜,到目前来看也没有重点倾斜,因为增长幅度并没有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快,3000多亿,实际上从中央十几个部门,每一个部门一道一道把的,现在涉及到支农一共有16、7个部门,财政部到农业部、科技部、文化部、民政部等都涉及到一块资金,16各部门把着三千多亿,从中央到省市到县到到镇到村到农户,这样的资金下来之后,真正的农户能得到多少,很大程度靠专项资金解决农业农村的问题。
专项资金有挪用的问题,专项资金实际转移支付中,专项资金2004年只占57%,一般性的财力性转移支付占43%,在财力性转移支付中,完全是制度性的转移支付不到750亿,只占财力性转移支付29%,占实际转移支付的12%,六千多亿的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占了50%。专项转移支付里边又分16、7个部门,通过这么多渠道往下走。另外一点,在以前很大程度上由一些专项转移支付本身存在一些问题,不透明性、随意性、不确定性。给哪个地区也很大程度上,决策并不是很确定的。所以,我们为什么说,底下的同志深有感触讲,现在干部从下往上调,项目从上往下跑,一到年底北京外地车牌特别多,交通特别挤,很多外地进京跑部公关要项目,专项转移支付很大程度上成为寻租的根源,造成很多地方和中央寻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腐败的原因。有的地方县委书记讲话是很沉重的,跑项目学问太大了,但是不跑又不行。我们去跑项目,我们是个贫困县,跑项目的力度不够,力度是什么呢?我们也很清楚,贫困地区就这么点力度,都使也不行。有时候跟我们的同志讲,我们只有把眼睛盯着项目我们才能活,没有项目就得死,跑不过来项目我们连犯错误的资格都没有。如果新农村建设都去跑项目专项资金,出现这样情况的话,显然我们的钱最后能不能真正用在老百姓身上,是不是真给老百姓带来实惠,这又是一个问题。
新农村建设如果说几千亿倾斜,最后出现国家出钱,部门分肥,老百姓得不到实惠或者很少得到实惠,出现这样的局面显然是和新农村建设的初衷相违背,解决这个问题不在于农村,这是深化改革的问题,为什么存量调整,为什么增量重点倾斜不了,因为我们想调整收入分配格局背后调整现有既得利益格局,从各个部门也好各个集团也好,谁都愿意自己兜里钱越多越好,所以这种调整很难,新农村建设资金捆绑使用,各司其职,各尽其工,共同使用,这个钱归你,我们用,但是大家共同整合资源,最后功劳是你的,在目前解决问题的权宜之计,因为更深层次的矛盾还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才能解决。
第三个问题,新农村建设广泛农村群众需求导向型的重大战略举措。最后给人民群众带来实惠,满足人民迅速最紧迫的需求,现在新农村建设本身,包括这些年取消农业税之后,转换政府职能,政府更多从直接干预经济活动退出来,尊重农民的住体地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政府应该从原来通知型管理型的政府转项服务型的政府,从全能的政府转向有限责任的政府,现在很多事布置下来还是自上而下的传统的管理模式,我们把任务布置下来,分解、定指标、下任务,指标层层分解,一票否决,把这些作为指标的权重,还是从上到下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一有新农村建设,把所有的任务分解了,达标评比,满分140分,120以上是优,80以下是差,当年能够见成效,能够极早见成效的村,新农村试点首先在公路边,沿着公路沿线比较方便的,为什么呢?这是以往搞下来,任何地方有一个样板,重点倾斜,交通比较便捷的地方,领导和所谓专家到那儿一看,马上很方便地看到,欣欣向荣,欢欣鼓舞,看完以后警车一开道又回去了,新农村建成几个样板是好办的,全国65万多个行政村,使广大的农村地区都能够实现中央提出来20个字是几十年的努力,现在要出成效,报样板,和中央原来的意图和新农村建设也是相违背的。原创文秘材料,尽在网络网络.com网。县里同志跟我谈,如果我们没有一个指标体系,不考核,不布置任务,这样的话,我们怎么监督和检查呢?但是你只要有一些指标,必然围着指标转。县委书记跟我讲,一个月不开会,下面没事情干,思想就反掉了。“五要五不要”,讲得非常好,本身系良好的愿望,但是背后取决于体制,传统的管理模式、政绩观和干部考核机制不改变的话,我们所说的“五要五不要”很难落实的,五要五不要最后是五不要的东西最后就成了五要,这个事情也是涉及到整个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干部考核机制的改革。
我刚才讲的这几个方面的问题,深化改革本身光靠深化农村改革是解决不了的问题,我谈的问题都不是的问题,光靠农村解决不了,要靠深化整个宏观体制改革才能解决的,要跳出三农看三农,农业靠发展非工产业发展,农村靠工业化城镇化解决,农民靠转移剩余劳动力解决,真正所说跳出三农看三农,三农深层次的矛盾,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重中之重的问题,最终靠深化整个宏观体制的改革才能最终解决,只有深化宏观体制改革,深化农村改革才有一个坚实的基础。
第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业和农村农民,多予少取放活。新农村建设五句话20个字,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基础设施,光搞村不行,必须要和整个县的整体规划结合,而且现在目前为止,经济发展快,社会事业发展落后,我们的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经济事业发展又落后于城市,但是县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也落后于其它的大城市、中城市,为什么这么说呢?有的村一看挺好,村里说村里垃圾遍地都是垃圾,现在我们搞垃圾集中,乡镇处理,现在我们村比较大,弄了三个保洁员,垃圾到底哪儿,到乡镇,我问镇长,垃圾怎么办呢?垃圾就地掩埋,我们没有别的办法,问县里,县里也只能填埋,不能干别的吗?上一套现代化的垃圾处理设施几千万,上几千万的设施每年搞垃圾发电几百吨垃圾,一个县没有那么大的量,要把周围弄上的话涉及到运输成本、管理协调的问题,县本身没有这个力量,老百姓就说,垃圾收完之后,最后填埋,闹不好要二次污染。改厕所,搞污水处理,有的地方,离乡镇比较近的村,搞抽水马桶,化粪池、楼房,搞楼房怎么样,化粪池有两三层过滤,过滤完之后,水还是不行,旁边只要盖了楼之后,水晶的水不好吃,有怪味。县的管道透到乡镇、通到村怎么弄,好像新农村建设改厕也好、垃圾处理也好,没有整个的系统,没有整个的规划,没有整个的投入,最后搞出来很难持续,调整收入分配收入格局,重点倾斜,很重要发展县域自身的经济活力,把蛋糕做它,使它自己成为实现两个反哺,真正为新农村建设作为一个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