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术后肺部感染的分析及防控

时间:2019-05-14 22:27: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腹部术后肺部感染的分析及防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腹部术后肺部感染的分析及防控》。

第一篇:腹部术后肺部感染的分析及防控

腹部术后肺部感染的分析及防控

【摘要】 目的 降低腹部手术后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456例腹部大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8例肺部感染患者经积极治疗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效果满意;其他418例患者未发生肺部感染。结论 腹部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率与手术麻醉、术后切口的疼痛、环境和空气的污染等因素密切相关;术前正确的指导,有效的呼吸训练,积极减轻切口疼痛及制定严格的防控措施可有效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关键词】 腹部手术;肺部感染;防控

腹部外科术后感染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恢复,而腹部外科术后的感染又以肺部感染为主,其发生率高,尤其多见于老年、严重创伤、长期吸烟和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者[1]。笔者调查2010年1月――2012年1月的腹部术后患者456例,其中发生肺部感染38例,经采取有效的护理防控措施,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56例腹部术后患者中男294例,女162例;年龄30-72岁,平均年龄52.30岁。术后发生肺部感染38例,感染率8.33%。全部手术均采用静脉复合麻醉,占8.33%。不同手术方式,见表1。

1.2 病原菌分布 共分离出46株病原菌,分布最多的细菌为大肠埃希菌和屎肠球菌,分别占30.43%和19.57%。原因分析

2.1 调查发现,医院的某些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掌握不够,对医院感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缺乏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2]。不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医院规则制度不全,没有卫生处置制度。

2.2 腹部大手术均行全身麻醉,较其他麻醉更影响患者的生理状态,其对呼吸的影响常常延续到术后。而麻醉药物、镇静药的使用,使患者咳嗽反射中枢受到抑制,降低了排痰能力;挥发性麻醉药可刺激呼吸道,使分泌物增加。

2.3 由于腹部大手术后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如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及流感病毒等,易引起肺部感染。

2.4 患者术后因切口疼痛,惧怕深呼吸及咳嗽、咳痰,使分泌物均在气道积聚,易出现肺不张而致感染。防控措施

腹部术后肺部感染已成为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甚至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的护理尤为重要。

3.1 感染防控知识宣传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监控体系,做好医院感染的各项检测。提高对消毒隔离工作的高度责任感,人人严格执行各种消毒隔离制度。

3.2 术前护理

3.2.1 加强术前知识宣教 预防交叉感染,增加营养,提高对手术的耐受力。劝告患者术前两周戒烟,以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

3.2.2 呼吸功能训练 对腹部大手术的患者,要有针对性的制定呼吸功能锻炼计划,以便术前、特别是术后能够学会和应用,减少术后并发症。呼吸功能锻炼包括:深呼吸运动、有效咳嗽训练、束腹胸式呼吸训练。

3.3 术后护理 ①术后尽早拔出气管插管恢复自主呼吸。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全麻术后,呼吸道分泌物较多,患者清醒后无力咳嗽排痰,必须采用辅助的方法:辅助咳嗽法、手击震动法、刺激咳嗽法、雾化吸入。③预防感染: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预防感染知识的教育,使其主动配合医疗护理工作,减少感染机会[3]。保持病房空气清新,术后注意保暖,预防上呼吸道感染。④有效减轻疼痛,同时鼓励患者早期离床活动,减轻低位肺的张力,利于减轻肺底部充血,增加胸壁活动度。对于腹部大手术的患者,在做好基础护理的同时,应加强各项防控措施,对于减少肺部感染,提高腹部外科手术的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学增.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81.[2] 董桂珍.加强护理管理有效预防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3):5017-5018.[3] 肖西平,李娟,郭洪霞.普通外科病房医院感染的护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8):564.

第二篇:医院感染防控

l从宏观上看医院感染防控方面存在的问题

1.某些行政管理文件的严肃性不强,存在规范不统一的情况。比如尿路感染UTI规范执行过程中,部分分科室留置尿管尿道口护理每日清洁1~2次,一部分科室尿管尿道口护理每日用碘伏消毒1~2次。坚持“留置尿管尿道口护理每日清洁1~2次”观点的理由是执行感控科要求,坚持“尿管尿道口护理每日用碘伏消毒1~2次”观点的理由一是执行护理操作规范,二是某大医院进修学习也是这样执行。

国内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是2001年发行的,至今没有更新过,十多年过去了,对临床显然已没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如内镜室感染防控规范,参照卫生部2004年《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执行。《美国CDC/NHSN医疗保健相关感染的监测定义和急性医疗机构感染的分型标准(2009年版)》,对临床诊断很有实际指导意义,操作性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感染分类明确;感染诊断具体,但炎症指标有点少,并没有提及PCT、白介素、CRP等;该诊断标准是写给监测人员看得,并非临床医生;诊断较依赖微生物培养结果,并首先考虑临床医生做出的诊断。

美国的NHSN(National Healthcare Safety Network)监测系统所遵循的感染定义和诊断标准每年都有更新。其中把肺炎(包括VAP),BSI,UTI,SSI,VAE(呼吸机相关事件)等几个重要的感染部位单独发行了疾病定义和诊断标准,其他系统的感染另外独立发行,并对监测人员配套了非常详尽的监测指导手册,以保证NHSN诊断标准的一致性,尽量减少主观感染,提高数据的可靠程度。

2.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不同医院发展不平衡。目前,2015年各级医院绝大多数按照2006年卫生部发布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建立了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科。刘思娣、李春辉等的《中国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建设30年调查》结果显示,99.39%(164/165)的医院设立了医院感染管理科。但仍有极少数医院,主要是二级医院,床位数≥1000,仍未配置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人员数量不足,不能满足基本医院感染管理任务需要。

3.人才队伍参差不齐,继续教育还需加强。我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组织建设及人员配备仍存在的问题。专职人员数量的增加跟不上医院床位数增加的幅度;各地区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建设不平衡;专职人员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未设独立的学科,后备力量不足;专业知识涉及学科多、广,难以全部掌握;医院感染管理人员仍未受到重视,感染防控措施执行力不够;与国外医院感染管理建设仍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需要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与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的要求,配备合适数量的专职人员,满足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需要,切实开展医院感染监测与防控,以及更多感控人的努力,进一步推动中国感染控制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II从微观上谈医院感染防控的缺陷

1.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2.人为因素增加医院感染发生率。3.医院感染防控组织机构不健全

美国医院感染管理运行模式

1管理组织体系健全感染疾病科与国内部同,没有独立的病区,因为感染患者分散在全院各个病区,感染疾病医生也称为顾问医师,负责全院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会诊,制定诊疗方案及随访。有一名感染疾病医师担任医院流行病学感染控制主任。优化的人员配备和明确的岗位职责有的人员配备主要是根据医院规模、重症患者数确定,无硬性指标。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师主要的职责是负责全院感染性疾病会诊、感染疾病门诊及医院感染管理,要求有丰富的经验能够解决感染控制工作中的问题,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感染控制护士称为即流行病学护士,其职责主要是医院感染监测,观察和评估效果,职业暴露和暴发的调查,咨询和联络。部分医院护士有一项特别权利,她们有权利开护嘱,开始或停止感染患者的隔离,其他医院需要医师开医嘱;有权利在暴发调查时,采集医务人员的标本。

3高素质的医院感染控制护士医院感染控制护士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主力军,医院感染管理的常规工作主要由感染控制护士完成,如有特殊情况则上报主任协调解决。医院无强制规定感染控制护士必须获取美国感染控制者学会(APIC)的资质证书,但鼓励考取。因为感染控制护士入职时对学历、工作经历、工作能力会高于其他护士,所以薪酬待遇也是高于普通临床护士。在美国护士分6级,每级根据工作年限分13等,感染控制护士的起点为5级,最高级别为6级,即执业护士。

4全面科学的医院感染管理手册建立健全的制度是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制定了全面、科学、实用性和操作性强的医院感染管理手册。在医院内部网络发布并进行适时的更新。医院管理手册的内容包括JCI认证标准,患者安全目标、标准预防、常用物品的清洁、消毒、灭菌、环境清洁卫生、感染危险因素评估以及各种标准化操作指南等。

5充分发挥作用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席是医院流行病学感染控制科主任,组员为各相关科室负责人。委员会会议每月1次,1年>9次;会议有签到及记录;每次会议均会发上次会议纪要及本次会议主题;会议内容为当月的感染控制工作分析,及需要协调讨论的工作。委员会会议的特别之处不仅是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工作汇报,相关科室也需汇报自己在感染控制工作中的落实情况及数据分析。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每季度还需要参加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会议,患者安全会议及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委员会会议等。6完善的医院感染监测网络信息化管理系统,2008年开始全美所有医疗机构均可申请加入美国医疗安全网NHSN。该网络每年针对系统上报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发展趋势,以便对下一年进行指导。同时为了能从任何一所医院得到具有可比性的调查数据,NSHN对调查方法的指标进行了严格的定义,保证了数据的质量和可信度。医院自身也拥有非常系统、完整性、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电子病历系统,为感染控制护士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效果。医院感染监测包括流感监测,结核监测,多药耐药菌监测,ICU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监测,MRSA筛查。手卫生依从性调查,主要由指定一名临床管理人员完成,每月上报医院感染病例,感染统计分析,感染控制护士每季度在调查隔离执行情况时主动观察手卫生依从性。

医院感染监测方法,美国现在不做现患调查及全面综合性监测,主要是目标性监测。感染控制护士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路系统,以病区为单位,查阅患者的电子病历,微生物的具体结果,是否有隔离护嘱、病程记录、体温、检查结果、单间病房还是两人间、诊断、主管医师护士、已住院日、判断同一病区是否存在多种病例感染有相同细菌等。若有特殊感染时,感染控制护士将及时深入病区做现场调查。监测的结果按照规定上报各部门,如法定传染病上报州卫生管理局,医院感染病例上报NSHN系统,并通过NSHN系统统计分析,每月在院感委员会上报告监测结果,分析是否需要改进工作或评价结果;监测结果书面反馈给临床负责人,不反馈给具体医师,病房将某些结果张贴在宣传栏内供大家学习改进。

7医务人员培训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主要分为在职人员、新员工、保洁人员3类。在职人员的主要培训方式是充分利用内部网培训及考核,查看其浏览量及时间,并在网上答题考核,针对特殊问题开展讲座培训。新员工由感染控制护士培训,每2周一次,主要内容是标准预防,培训方式是看视频,做题约40分钟。保洁人员的培训根据需要安排,1天培训3场,主要内容是环境清洁的重要性,如何防护,清洁方法及要求。培训有签到、发放资料、考核;培训后,颁发培训证书,一式三份,一份医院感染管理科留存,一份培训者留存,一份交部门领导。新员工及进修人员,岗前培训后均收到各部门的培训证书,经考核合格后,将收齐的培训证书交给相关部门,方可进入临床。

匈牙利医院感染的防控情况

1医院感染管理部门高度重视医院感染的防控工作

(1)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制定了医院隔离计划、政策、无菌技术标准、使用抗生素的规定、医疗垃圾处理的规定.医院还制作了各部门消毒隔离措施的小册子发给每个医护人员,以便在工作之余随时学习.(2)建立了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实行医院感染管理分级监控网络.各级组织明确职责,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反馈,层层把关.每半年组织重点部门讨论医院感染发生情况1次,对有感染症状的患者,认真做好记录并做环境卫生学监测、细菌培养(包括病室空气管道培养),由医院感染质控组和医生一起分析原因,制定控制感染的方案措施,一旦出现感染流行立即隔离患者,并上报卫生部以及流行病中心.流行病中心有一个专门记录感染发生率的数据库,以备医院组织医院感染讨论会时比较医院感染发生率.(3)医院重视医院感染控制培训,医院设有专门负责医院感染培训的医护人员,主要负责感染控制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培训对象包括医护人员、实习人员、工勤人员.每年组织重点部门进行流行病学培训2次,每月组织医护人员感染控制培训1次,每周组织手卫生培训2次.(4)医院感染管理人员每天到各个部门检查院感防控工作, 查看消毒隔离工作是否到位、手卫生依从性、医疗废弃物处理是否合理,发现问题及时改进.1.2医院洗手设施完善医院所有洗手设施(包括患者洗手间)的水龙头都是感应式的,都配备消毒洗手液及一次性干手纸巾.病房走廊以及 ICU 每位患者床前的墙壁上都安放快速手消毒剂,以便医护人员及患者随时洗手,避免了交叉感染.1.3医院感染防控工作非常程序化、标准化医院设有专职的消毒人员,每天对各部门的所有工具进行消毒,消毒后做卫生学检测.对出院、转科、病死患者的终末消毒,也是由这些专职人员来完成的.医院每个病房都有通风系统,每日定时进行空气消毒.1.4医疗废弃物处理更合理和环保医院除了在治疗室设置医疗垃圾桶外,而且每个病房也分别设置了医疗垃圾桶,每个垃圾桶上面都有明显的警示标志.承装损伤性医疗废弃物的利器盒是由瓦楞纸材质制作的,既环保又节约了成本.1.5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布局合理、宽敞明亮,消毒灭菌过程井然有序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是由人工清洗区、器械包装区、高温消毒灭菌区、低温消毒区、消毒物品存放区组成.每个区域都有独立的房间, 宽敞、明亮、干净、整洁.无菌物品存放区设有温、湿度计,保证室温在18 ~ 22℃,相对湿度小于70%.各种物品分类清楚,标志明确,并按物品的属性、材质和用途有序存放,用标签标明物品的名称、规格、和失效期,便于查找和出库,每一类物品的数量都有明确记录.对清洗干燥后的器械粘贴各种带颜色的标志,每一种颜色都代表一个部门,以免造成各部门的器械混用.消毒灭菌后的器械装载在机器人专用柜子内,由机器人经专门的电梯和通道送往医院各个部门.1.6医院环境卫生非常干净整洁匈牙利建筑大多是古老的欧式建筑,我们参观的5所医院也不例外.虽然建筑有些老旧,但是每所医院的环境都非常安静整洁,看不到一丝尘土,没有死角,到处窗明几净.医院的保洁员每天定时对所管辖的区域进行清洁、清扫,清洁车上备有清洁和污染的水桶,擦拭巾、拖把按照擦拭区域也都有明显标志.1.7外科手术患者术前及术后的消毒隔离工作非常讲究以心脏移植术患者为例,术前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消毒隔离重要性的宣教,并且指导患者如何进行消毒隔离.新入院患者洗手必须用消毒洗手液,做清洁时戴手套,必须吃熟食,不能喝自来水(欧洲的自来水是可以直接饮用的),只能喝瓶装水,建议患者及家属进行疫苗接种.入院后直至出院3 ~ 4个月内,患者全部改变生活方式,严格规律生活, 单间隔离,家属看患者时必须戴口罩,一些小物品如书、花朵、小动物都不能进入房间,每天对房间及卫生间都要进行消毒,经常换洗床单、被罩、毛巾,患者不能到公共场所去.在2010年该医院实施了263例心脏移植术,其中有10例患者发生感染,发生率为3.8%;2011年该医院实施了417例心脏手术,其中有2例患者感染,发生率为0.47%.感染发生率是呈逐年下降趋势,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做得比较好.国内有些医院(偏远地区以及一些民营小医院)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深度远没有达到先进国家的水平,还停留在表面上,医护人员医院感染意识淡薄,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不够健全,医院没有设立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科,缺乏对医院感染专职人员的师资培训及所有医护人员的教育培训,甚至无医院感染防控专职人员.今后应健全组织管理,加强医院感染防控培训,对于专业知识缺乏、管理能力低的人员,采取外出进修、参观交流、参加学术年会等方式,提高院内感染防控意识.目前,国内有些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重视不够.在预防医院感染的众多措施中,做好手卫生应视为最重要、最简单易行的措施之一.今后应加强对医护人员手卫生的培训,手部皮肤无肉眼可见污染时,可使用快速手消毒剂作为洗手方法.有研究指出,医护人员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比使用肥皂、流动水有更高的依从性.此外还存在无菌物品的管理和使用不当的现象.无菌物品的管理及使用关系到医院感染控制的成败.今后应完善各项监测,通过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医院感染的隐患,加强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的管理,减少医院感染的危险.此外,医院环境卫生及消毒隔离不到位,手术器械清洗不彻底,医疗废弃物处理不当.今后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正确处理并管理医疗废弃物,加强检查监督,杜绝流于形式的检查.美国手术部位感染防控指南(2014版)

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美国医疗保健流行病学学会(SHEA)等组织中专门从事传染病的Anderson等11名专家,联合对《急诊医院手术部位感染预防策略》2008版进行了更新。此前公布的指南版本已为及时发现并预防医疗保健相关感染(HAI)提出了综合性推荐方案。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Infection,SSI)指南发表在2014年6月Infection Control and Hospital Epidemiology杂志上。

1、SSI理论基础及相关流行病学情况

SSI在急诊医疗机构中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SSI在住院接受手术的患者中发病率为2%-5%;在美国每年约有160000-300000例SSI病例;目前SSI是HAI中最常见的、经济花费最高的感染。

据估计有高达60%的SSI可通过循证医学指南操作进行避免;SSI在住院患者所有HAI中占20%;每例SSI的发生与大约7-11天术后额外住院日有关;SSI患者相较没有发生SSI的患者而言,死亡风险高出2-11倍。

其中,发生SSI的患者中有77%者直接死于SSI;SSI所造成的经济花费因手术类型、感染病原体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据估计,SSI每年消耗医疗保健相关经济支出约为$35亿-$100亿。

2、SSI发现策略研究背景 2.1 监测内容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下属的国家医疗保健安全网(NHSN)所定义的SSI,为目前广泛应用在公共卫生上报、医疗机构数据对比以及按业绩支付酬劳等方面的标准定义。

SSI分为以下几类:

1、浅表切口SSI(只涉及皮肤或皮下组织的切口);

2、深部切口SSI(涉及筋膜和/或肌层):主要深部切口(DIP)-SSI是指接受手术患者出现1处或多处主要切口SSI,次要深部切口(DIS)-SSI是指接受手术患者出现1处以上次要切口SSI;

3、器官/间隙SSI(包括手术操作过程中打开的任何身体部位,除外皮肤、筋膜或肌层切口)。

CDC及NHSN对手术部位感染定义示意图

2.2 监测SSI的方法

直接法:术后24-48小时开始由医生、注册护士或感染控制与预防(IPC)专家每天对手术创口进行监察,是SSI监测方法中最准确一种方法。虽然直接法可作为相关研究的金标准,但是临床实践中因可行性受限而很少使用。

间接法:回顾微生物学报告和患者病历、外科医生和/或患者调查、筛查再入院和/或二次手术情况、利用其它信息如诊断编码、操作编码、手术报告或抗生素使用记录。该间接法优点在于耗时少并且可由IPC人员通过巡查开展。

间接法相较于直接法金标准,其结果既可靠(灵敏度84-89%)又具体(特异性99.8%)。间接法所包含的内容中敏感性最高的几项指标包括:回顾护理记录、国际疾病分类、第九版编码系统以及抗生素使用情况。但SSI间接监测法在监测浅表切口感染方面结果并不十分可靠,尤其是对于那些出院后的患者而言。

可利用医院的自动数据系统扩大SSI的监视范围,该系统数据库包括医嘱数据、抗生素使用持续时间、再入院情况以及二次手术,并且可将微生物培养结果数据、手术操作数据以及患者基本信息情况导入一个独立的监测数据库。这些方法可改善间接法监测SSI发生率、减少感染预防人员所花费的人力。另外,其中医疗保险索赔数据可以用来增强传统SSI监测法的监测力度,用来发现医院所发生的异常高或较低的SSI发生率;使用行政管理数据可以提高SSI报告和验证的效率。2.3 出院后SSI监测 在过去的三十年,医疗技术的改进和支付形式的变化使得越来越多的外科手术从急诊医院转移到了门诊(独立机构或附属于医院)医疗机构。与此同时,术后住院时间也逐渐缩短。这种趋势突出了出院后疾病监测的重要性,若没有后续跟踪监测,就可能低估了SSI发生率,以及错失了改善医疗服务、加强患者安全和预防SSI发生的机会。

SSI发生率可随出院后监测方法、手术医院、SSI类型或手术操作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目前还没有建立可靠的或标准的出院后监测方法,而基于外科医生和患者问卷调查结果的出院后监测法,其敏感性及特异性都并不尽如人意。

对门诊这样的流动护理医疗机构而言,在常规监测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或管理并发症方面都面临了巨大的挑战,因为患者术后可能并不一定按规定复诊。因此需要开展相关研究,以便更好地针对急症住院手术患者过渡到门诊流动复查而制定出院后监测方案。门诊处理的最常见的手术相关感染就是浅表切口SSI;而深部切口和器官/间隙感染则需要再入院接受进一步处理。

在荷兰,术后出院发生深部SSI比例范围,从结肠切除术的SSI发生率6%到膝关节置换术的SSI发生率88%。解释这两项手术操作发生SSI比例差异如此之大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这两种手术操作伤口污染分类不同和出院后监测持续时长有关(前者与后者植入物相关操作监测时间分别为30天vs 1年)。一项普外预实验显示,结肠术后SSI中有10.5%是在患者出院后发生的。

通过提高相关报告的完整性,利用各种方法开始完善出院监测以后,整体医疗机构SSI发现率显著增高。为改善医院间SSI的可比性、尽量减少不同出院监测方法所带来的潜在偏移,全国报告致力于统计并公开患者住院期间所发生的非浅表切口SSI发现率、出院后SSI发生率以及需再入院接受二次处理的比例。

3、SSI预防策略研究背景

3.1 现有指南、推荐及规定情况汇总

CDC与医疗护理感染控制措施咨询委员会(HICPAC)指南:其中最近一版预防SSI的指南是1999年由Mangram等发布的;而CDC和HICPAC如今正在致力于对该版指南进行更新修订中,并将于2014年中期发布最新版指南。

英国国家健康与临床卓越研究所(NICE)指南:该版指南是2008年发布,用以防治SSI而制定;手术感染预防项目(SIP):该计划是由医疗保险和补助服务中心(CMS)创建于2002年。

SIP经过对既往发布的指南进回顾审阅,专家组明确3种有关抗生素预防用药的改善措施:

1、手术切开操作前1小时内给予静脉抗生素预防用药(万古霉素和氟喹诺酮类药物允许术前2小时内给药);

2、按照既往公布的指南规定给予相应抗生素药物类型;

3、术后24小时中断预防性抗生素用药(对于成年患者行心胸手术可延长至术后48小时中断给药)

SIP项目主要针对7种手术操作:经腹子宫切除术、阴式子宫切除术、髋关节置换术、膝关节置换术、心脏手术、血管手术以及结直肠手术。有研究显示,许多按照SIP计划推荐措施规范操作的医院,其SSI发生率有所降低。

除采取SIP中推荐的3种措施外,2003创建的多中心协作手术护理改进计划(SCIP),为预防SSI及扩展所涉及的手术类型范围,也同样推荐了另外3种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改进措施:

(1)正确地清理毛发:虽然可以使用推剪等方法清理毛发,但认为不清理毛发也是可以的;使用剃须刀脱毛是不合理的,除非特殊部位如阴囊区或头部创伤后对头发进行清理。

(2)心脏手术术后短期内要控制血糖水平,控制标准掌握在术后当天、第1天、第2天早6点血糖为≤200mg/dl或更低。2014年对心脏手术血糖控制标准修订为麻醉清醒后18-24小时内血糖水平维持在≤180mg/dl。

(3)对于麻醉时间60分钟以上患者,围手术期要维持常温。

医疗保健改善研究所(IHI)旨在全国范围开展医疗质量改进计划,用来改善住院患者预后结局。IHI同样提出了SCIP所推荐6个预防措施,并将其纳入10万和500万生命倡议活动中;此外,还有联合委员会关于全国患者安全目标07.05.01也包含了几项具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SSI预防措施。

CMS相关联邦规定,依照2005年赤字削减法案,所有由医疗保险支付、急诊住院前瞻性支付系统下的医院,只有向CMS按规定提交质量改善措施相关信息,每年才可获得医疗保险的全额支付。CMS现在要求医院将7项SCIP预防措施作为医院住院治疗报告(IQR)系统的一部分,并提交相关数据。其中3项措施致力于预防SSI(包括切开1小时内抗生素预防用药、抗生素用药类型选择、心脏围手术期血糖控制)。此外,CMS现在还要求医院对通过NHSN接受经腹子宫切除术和结直肠手术的患者统计上报SSI发生率。3.2基础要求

预防感染专业人员必须是经过SSI监测专门训练过的,具备前瞻性使用CDC/NHSN定义识别SSI的知识和能力,具备计算机和数学基本技能,善于在合适时机向医疗机构反馈有关经验教训。

对外科医生和手术相关医务人员定期提供接受医学再教育机会,教导医务人员按照推荐方案操作,尽量减少围手术期SSI发生风险。教育内容可整合成简明、有效、实用而易懂易记的推荐方案。

除对医务人员进行教育外,还要对所有患者、家属等宣教有关SSI发生风险的知识,该方法可有效降低与患者本身有关的风险因素导致的SSI。

一些先进的医疗机构已经成功采用了计算机辅助决策的方法,用来改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合理用药率(包括对延长用药时间者再次给药)。然而,计算机辅助决策支持价格昂贵、耗时较多,且有一个研究报告称该方法可能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率。因此,医疗机构必须在推广应用前理性验证该自动化系统。

4、SSI预防策略推荐

推荐方案划分为两类:(1)所有急症护理医院都应该采纳的基本做法;(2)对局部地区和/或特定人群住院期间采用基本方法不能有效控制HAI时,应考虑采取的特殊方法。

前者所包括的推荐方案应为降低HIA风险获益显著超过可能带来的潜在不良后果;后者推荐方案是指干预措施可能减少HIA发生风险,但存在发生相应不良后果的风险、相关证据不足或有证据表明在特定情况、特定人群中有效。

医院最初工作重点可以优先放在基础预防方法上。如果HAI监测或其他风险评估显示,医院应考虑采取一些其他预防措施,则将这些措施列为特殊预防方法。4.1 预防SSI基本方法

(1)依据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的标准及指南,对患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I级证据):切皮前1小时内开始用药,以最大限度的增加组织部位药物浓度;开始给药时间接近1小时也是有效的,有研究对比切皮前0-30min给药与30-60min给药,结果显示前者效果比较好。

对于万古霉素和氟喹诺酮类药物可以于切皮前2小时给药。许多专家认为,应在给止血带充气阻断血流前给予抗生素,但相关数据资料还不足以支持这一推荐。

基于具体手术操作、最常见引起SSI的病原体以及发布的指南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在术后24小时内停药。虽然指南建议如此,但是目前还没有证据支持停药后再次给药对疗效有影响,而却有证据表明继续用药会增加耐药性和感染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的风险。

基于患者体重调整药量,例如头孢唑林给予患儿应按30mg/kg给药,体重80kg左右成人给药2g,而体重120kg以上成年患者给药3g;万古霉素按15mg/kg给药;庆大霉素对成人和儿童分别按照5mg/kg和2.5mg/kg给药,对病态肥胖患者计算体重给药时应分别以理想体重+额外体重计量。

对于手术时间较长以及因手术操作失血过多而需要再次补充给药者,应在2个半衰期间隔时间再次给予预防性抗生素用药(从术前给药时刻开始计时)。

结直肠手术可使用口服联合肠外抗生素给药,以减少发生SSI的风险。目前还没有对机械性肠道准备可获得额外减少SSI风险的研究,但却有数据支持口服抗生素联合肠道准备有效,而单纯机械性肠道准备并不降低SSI的发生风险。

(2)不要剃除手术部位的毛发,除非毛发干扰到手术操作;不要使用剃须刀剃除毛发(II级证据)。如果剃除毛发势在必行,请在手术室外使用推剪或脱毛剂移除毛发。

(3)接受心脏手术(I级证据)和非心脏手术患者(II级证据)术后要立刻控制血糖;术后血糖水平应维持在≤180mg/dl。

旧版指南中有关维持术后1、2天早6点血糖低于200mg/dl的推荐,在2014 SCIP新版指南中进行了修订,改为心脏手术患者麻醉结束后18-24小时时间窗内控制血糖水平≤180mg/dl。一些组织、专家和国家质量论坛都支持这一新的修订意见。

没有证据表明术后强化血糖控制(目标水平低于110mg/dl)可减少SSI发生风险,这样做有可能导致更高比例的不良预后出现,如中风和死亡。(4)围手术期维持体温在常温(≥35.5℃)(I级证据)。

即使是轻度低温也会增加SSI发生率。低体温可能直接影响中性粒细胞功能,或通过刺激皮下血管收缩及继发性组织缺氧间接损伤中性粒细胞功能。此外,低体温可能会增加血液流失,导致伤口血肿或需要输血,这两个因素都会增加SSI的发生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术前和术中维持温暖体温利于降低SSI发生率和减少术中血液流失。

(5)术中或术后立即给氧(包括机械通气)优化组织氧合(I级证据)。

补充氧气是联合其他策略如维持正常体温和适当循环血量中,改善组织氧合度最有效的措施。现已公布了7个随机临床试验,对全麻手术患者术中进行机械通气及术后通过非再呼吸性面罩吸氧2-6小时,对其中5项临床试验进行荟萃分析显示,围手术期补充氧气可降低SSI相对危险度(RR)25%。(6)若无禁忌症,术前使用含酒精消毒液进行备皮(I级证据)。

酒精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杀菌剂,可用来进行术前皮肤消毒,但单独使用不能持久维持抗菌活性。将洗必泰或碘伏混合酒精可获得快速、持久的叠加消毒作用。酒精对某些特殊手术操作、特定手术部位是禁忌使用的,如可能引起火灾的风险操作以及黏膜、角膜或耳部的手术等。最有效的酒精消毒组合搭配目前还不清楚。最近一项临床试验显示,对849名接受污染手术的患者使用洗必泰-酒精或聚维酮碘进行皮肤消毒,洗必泰-酒精消毒组总体SSI发生率比聚维酮碘组显著降低(9.5% vs 16%[P=0.004];RR=0.59[95%CI=0.41-0.85])。

相反,一项单中心研究对聚维酮碘后用酒精、洗必泰-酒精、碘酒的消毒效果进行对比发现,分别使用上述消毒方法后接受普外手术的患者中,SSI发生率由低到高依次为碘酒组(3.9/100个手术)、聚维酮碘后用酒精组(6.4/100个手术)、洗必泰-酒精(7.1/100个手术)。

没有酒精,洗必泰葡萄糖酸盐消毒效果可能优于聚维酮碘;上述消毒剂不能互换混搭,应按照说明书确保使用步骤正确。

(7)胃肠道和胆道手术中可使用创面防水保护膜(I级证据)。这种塑料保护套可沿创面牵引手术切口,从而无需额外的机械拉钩进行牵引。最近一项荟萃研究对6项随机临床试验进行分析,有1008例患者使用了塑料创面保护膜,结果显示有效降低SSI的发生率达45%。

(8)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清单确保符合最佳手术操作过程,以提高手术病人的安全性(I级证据)。9个国家多中心研究显示,按照19项WHO手术安全清单进行操作,可降低手术并发症、SSI和死亡的发生率。

(9)对SSI实时监测(II级证据)。建立数据库,对SSI发生情况进行常规回顾分析,及时发现SSI发生率显著增加或爆发的地区,做出相应应急措施。

(10)通过自动化数据处理系统,加强SSI监控效率(II级证据)。

(11)向外科科室和围手术期工作人员及时反馈SSI发生率(II级证据)。(12)向围手术期工作人员及时反馈目标措施的实施情况(III级证据)。(13)向外科手术人员进行SSI预防相关知识的教育(II级证据),包括手术风险因素、SSI不良结局、当地流行病学情况(如SSI发生率、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MRSA]感染率等)、基本预防措施等。(14)对患者本人及其家属术前进行SSI预防宣教(III级证据)。

(15)参考有循证医学证据的预防SSI实践标准和规程实施(如CDC、围手术期注册护士及专业组织指南;II级证据)。

SSI致病机制和发病可能性与以下因素具有复杂的因果关联:微生物因素(如污染程度、病原体毒力)、患者因素(如免疫状态、合并症情况)、手术因素(如手术类型、假体植入、组织损伤范围等)。影响SSI发生率的风险因素可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使用一些规程措施可以避免一些可修正风险因素:如对手术部位和参加手术人员双手进行标准消毒、手术室非手术人员双手保持清洁、减少手术室间不必要的走动穿梭、对手术室空气环境和器械进行彻底杀菌消毒等。4.2预防SSI特殊方法

对实施基本方法后SSI发生率仍居高不下的地区或人群,可参考下列预防措施:

(1)筛查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情况,对高危手术如骨科和心脏手术围手术期使用抗葡萄球菌药物去细菌定植化(II级证据)。

(2)对伤口进行无菌灌洗(II级证据)。2010年一项对24个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进行荟萃分析显示,稀释的聚维酮碘灌洗创面可降低SSI发生风险(RR=0.64,95%CI=0.51-0.82)。(3)进行SSI风险评估(III级证据)。组织多学科团队(如外科人员、医院管理人员、质检部门和感染控制人员)对临床实践操作进行风险评估、制订干预措施、回顾反馈信息。(4)对手术室环境和相关人员进行审查及检讨(III级证据)。评价手术室操作流程(预防性抗生素用药选择、时机和使用时长、移除毛发等)、明确感染监控失误、手术人员双手消毒、患者备皮、手术技术、手术衣、手术室交通水平。

(5)对麻醉后护理室、外科ICU和/或外科病房操作规程进行审查及检讨(II级证据)。包括检查所有直接与患者接触的工作人员手部卫生情况、伤口护理评估、环境清洁度等。4.3 不推荐作为预防SSI常规的做法

(1)不常规使用万古霉素作为预防性抗生素用药(II级证据)。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考虑选用,如经证实的MRSA引起的SSI爆发、目标高危人群(包括接受心胸手术患者和老年糖尿病人群)MRSA感染性SSI、假体植入高危手术等。

(2)不常规推迟手术并提供肠外营养(I级证据)。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术前全肠外营养并没有降低SSI的发生风险,有可能增加SSI的发生风险;个案试验显示,术前或术后给予患者含谷氨酰胺和/或精氨酸的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相比没有显著差异,并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3)不要经常使用消毒液浸泡过的缝线缝合作为预防SSI发生的策略(II级证据)。有一项对7个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荟萃分析的研究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SSI发生率或伤口裂开率都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此外,一项小型试验还担忧使用这些缝线有增加伤口裂开率的风险;至于使用这种缝线对机体抗生素耐药性的影响尚不清楚。

(4)不要常规使用无菌巾作为预防SSI的策略(I级证据)。

切口无菌巾是指切口部位覆盖一层无菌单,用来尽量减少创口内源性细菌污染,这种无菌巾可能是经过如碘伏这样的消毒液浸泡过的。

而2007年Cochrane对5项临床试验进行回顾分析发现,切口覆盖无菌巾组与没有无菌巾组相比,前者SSI发生率更高(RR 1.23)。另有一项非随机回顾性研究得到了相似的结论,认为消毒液浸泡过的无菌巾并没有发挥预防疝修补术后SSI发生的作用。4.4 尚未定论的几个话题(1)有人认为术前用含洗必泰的产品沐浴可减少皮肤细菌定植。已有几项研究对该问题进行了试验,但都还未得出这种做法有助于降低SSI发生风险的结论。

(2)接受心胸手术患者术前使用洗必泰预处理鼻咽部问题:尽管有数据显示洗必泰鼻膏联合0.12%洗必泰葡萄糖酸盐漱口液预防效果不错,但是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尚没有批准洗必泰鼻膏的使用。(3)有研究认为使用庆大霉素胶原海绵可以用来减低结直肠和心脏手术的SSI发生率,但尚存争议。几个单中心试验已证实,庆大霉素胶原海绵可有效降低结直肠手术的SSI风险,但最近一项大型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结果则显示,该做法会使SSI发生率增高;另外,FDA目前还没有批准该产品在美国市场流通。(4)利用成套强制规定确保临床按照最佳实践指南进行操作。但是这样的强制措施用来预防SSI时,不同的成文规定可导致多种结果。因此,目前还没有对有效预防SSI的规定内容达成共识。

5、临床规程落实程度评估

分别采用内部报告制和外部报告制。内部报告是指对各项SSI预防措施落实程度进行医院内部评审,生成报告提交各医院高层领导、护理部领导及关注患者SSI发生情况的临床医师;外部报告是指向患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公开HAI报告,但同时要注意避免意想不到的不良后果,推荐参考HICPAC、国家质控论坛及CMS等组织公布的HAI报告内容。

6、落实策略参考措施

问责制是防止发生HAI的一项重要原则,该制度是将科学策略向现实成果转化的基础桥梁。如果没有明确的问责制,那么再多的科学战略计划都只是空架子,而没有降低HAI发生率的切实作用。责任相关医院高层应为预防HAI计划提供有关的足够资源,这些资源包括必要的人员(临床和非临床人员)、教育和设备。具体落实策略要围绕以下4个理念开展:责任分工(engage)、教育(educate)、执行(execute)和评估(evaluate)。

责任分工(engage)阶段,将具体分工职责落实到具体人员,如医院领导、优秀医生团队带头人、感染科专家和多学科团队等协作完成降低SSI发生率的计划。

相关操作应得到医院领导的批准支持,由优秀医生作为学科带头人对其他医务人员开展预防SSI相关知识宣教,由医生、护士、药剂师等多学科人员组成团队协作,开展对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管理。具体实施预防策略时按照具备相关循证医学证据的指南和规定进行,教育(educate)阶段,将SSI预防理念贯彻到医务人员、患者及其家属当中。这个过程中要协调并统一不同医疗机构中SSI相关认知,当发生SSI爆发事件或不按规范操作时,要对责任医师进行一对一教育。执行(execute)阶段,要克服实际执行障碍并加强对指南的遵从性,降低SSI发生率,包括标准化操作规程、加强协作、对已发生SSI事件及时发现并处理、查找原因、构建术前检测规程等。评估(evaluate)阶段重点关注预防SSI策略实施情况,可使用多种评估工具帮助比较分析,如板报、记分卡、直方图等展示统计数据,将数据结果及时反馈给一线临床医生等。

国外医院对感控专员的要求

工作职责/分类............................................................................................感染控制专员 部门.............................................................................................................感染控制部

关系报告...................................................................................................感控经理及副院长

【职位描述】

感控专员具有医院流行病学原理的知识,并负责协调医院范围的感染控制计划,包括: l 医院感染的监测,分析和报告;

l 在医院开展各层级的感控教育/培训;

l 制定本院感控的相关政策和程序,确保符合国家相关部委制定的感染控制标准要求; l 与感染控制经理合作,对管理人员、医务人员和所有医院里的服务人员提供感控支持。

【基本职责】 A.感染监测:

1.对院内感染进行识别和监测,完成目标监测、疫情调查和感控委员会、医院流行病学家和董事会定义的特别感控项目。

2.参与医院内传染病和新出现的病原体相关的感控工作改进。

3.通过计算机系统收集、监测和保存与医院感染监测有关的记录和数据。

4.向医院行政管理人员和相关部门主管/经理报告上述监督、调查和项目的执行情况,并上报管理当局。

5.对特殊(可能感染)病例,制定控制感染的监控措施以及与病人护理相关的策略/方法 6.必要时,协助医院流行病学家做好以下工作,例如:

a.调查医疗保健工作者,患者和/或访客中可能的传染病暴露 b.追踪医院内可能的微生物感染或传播源

c.对群体感染、感染爆发或病毒定殖等进行调查 B.问题识别:

1.定期与医院流行病学家就医院所有相关问题进行会谈。

2.了解感染的传播情况,并帮助患者、工作人员、访客降低感染的风险。

3.协助感染控制委员会、医院流行病学家、董事会和行政部门确定流行病学的重要问题,以便制定适当的行动计划,包括监测、疫情调查和感控工作改进。

4.根据国家和地方卫生当局的要求,确定和报告传染病,例如结核病、艾滋病和其他当前的公共卫生问题。

5.监督医院关于感染控制问题的规章程序要符合地方和国家的法规,如医疗废物、劳动保护、工作场所的化学品、传染病暴露、与血源性病原体和呼吸道病原体相关的法规标准。C.政策和程序:

1.根据需要,每两年或更短时间草拟、审查和评估与感染控制相关的感染控制政策或措施。

2.与感染控制总监合作,利用风险评估草拟医院的感染控制计划,并根据监测数据结果每年审查,评估和更新计划。

3.使用监管和认证机构的专业技术指南(如:全国性的感控组织),对本院的感控工作提出建议,更新已有的感控策略、措施和感染控制计划,使本院的感控工作处于全国前沿。

4.参加感染控制委员会的所有会议,并参加副院长指派的其他委员会,例如安全、病人护理服务。D.工作协调:

1.作为感染控制的部门联络人,为感染控制活动进行协调。

2.协助与其他部门和人员进行规划,以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改善感染控制措施。

3.与有关患者服务的其他学科和机构的代表合作,为患者提供协调服务,以改善整体患者护理。E.教育培训:

1.对所有新入职的员工、进修人员提供感染控制技术和政策和程序的培训与服务。2.为担任感染控制专家的救援人员提供指导和培训。【其他职责】

完成分管副院长分配的其他与工作相关的职责 【任职资格】 资质:

注册护士/护师 教育:

护理或微生物学理学士优先

接受过相关感染控制和流行病学专业人员的培训课程(需提交学时和学分证明)经验:

两年以上注册护士执业 技能:

l 理解医院感染的定义、图表审查,对灭菌、消毒和卫生各功能的理解。

l 能基本了解和使用微生物学和流行病学原理、统计、疫情调查技术和计算机使用。l 成人教学技巧,口头和书面沟通能力,项目管理和政策管理。l 熟悉本地和国家相关的传染控制标准规范法规 l 能够有效、独立地组织和开展工作

相关概念

概念一7-day Infection Window Period 7天感染窗口期 是指可以满足任何一个感染诊断条件的7天时间,即第一次诊断检测阳性或无诊断检测方法时即为第一次描述有阳性的症状和体征(如腹泻)那一天的前后三天,见表2。

诊断检测仅指一下五种: 1标本采集和微生物培养;2影像学检查;3体检;4医生诊断;5开始治疗。

概念二 Date of Event(DOE)感染日期 在感染窗口期内,第一次满足某项感染的诊断标准的时间即为感染日期。感染日期一定在7天感染窗口期内。

概念三 present on admission(POA)入院时存在的感染

如果感染发生在入院前两天或入院后两天内,这种感染称为POA。鉴于对重复感染期的考虑,如果感染发生在入院前两天的任何一天,它的感染日期都认为是入院第一天。概念四 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HAI)医疗相关感染 如果感染发生在入院第三天及之后,这种感染称之为HAI。(这跟国内的定义一样)。见表3,4。

注意:对于新生儿而言,如果感染发生在入院后2两天内,那么则是POA,如果是在第3天或之后,那么则认为是HAI,包括经胎盘获得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风疹,巨细胞病毒或梅毒)或通过产道获得的感染(如B组链球菌)(这个跟我国的定义不一致)。潜在感染被激活(例如,带状疱疹,单纯疱疹,梅毒或肺结核)则不被认为HAI(这个跟我国的定义也不一致)。概念五 Repeat Infection Timeframe(RIT)重复感染期

从感染第一天起至之后的14天内不会有新的相同类型的感染重复出现,期间即使同一感染部位有不同病原体检出也不应认为是新的感染,而是应该属于同一次感染。RIT经常用于血流感染,尿路感染和肺部感染中。如表5所示:

从表5的案例可知:该患者入院后第4天诊断为尿路感染(属于HAI),14天RIT即为住院第4-17天。在入院第12天,也就是在RIT内,尿培养菌落计数>10×104cfu/ml,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这次的培养结果应该归入发生在入院第4天的第一次感染,而不能认为是新的感染,所以正确的诊断是尿路感染,病原体为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注意:&在RIT内,培养阴性不影响重复感染期的长短。

&在RIT内,不要将原有的感染改变成导管相关性感染。例如:有一个非导管相关的尿路感染,在RIT内,留置导尿并持续了2天,仍旧在RIT内,尿标本被再一次采集,菌落计数>10×104cfu/ml,检出另一种不同的病原体。那么这个新的病原体应该并入原来的尿路感染,而不能将非导管相关的尿路感染更改为导管相关尿路感染。

概念六 Secondary Bloodstream Infection Attribution Period 继发性血流感染归因期 是指阳性的血培养是由于原发感染灶病原体入血导致继发血流感染的时间段,这个时间段是感染窗口期和RIT的累加。根据感染发生日期的不同,继发性血流感染归因期从14天到17天不等,见表6

。要考虑是继发性血流感染,那么血标本应该在继发性血流感染归因期内采集并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血标本中检出的病原体至少有一个跟原发灶的致病菌一致。2.血培养阳性必须是原发灶感染的判定标准之一。

从表6的案例可知,感染发生在入院后第4天,那么感染窗口期始于第1天,RIT结束于第17天,这个患者的继发性血流感染归因期为17天。在入院第10天时采集血标本培养,结果为大肠埃希菌,与原发尿路感染的致病菌一致,可认为此次血培养阳性为尿路感染入血血导致。概念七 14-day Repeat Infection Timeframe(RIT)14天无重复感染期

从感染第一天起至之后的14天内不会有新的相同部位的感染出现,期间即使同一部位标本中有不同病原体检出也不应认为是新的感染,而是应该归入上一次感染。如下图所示:入院后第四天诊断为尿路感染(属于HAI),病原体是大肠埃希菌,RIT即为入院第4-17天。第12天时,尿液又培养到金葡菌,这次的培养结果应该归入上一次感染,而不能认为是新的感染,所以正确的诊断是尿路感染,病原体大肠和金葡。

第三篇: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

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处理分析及预防

摘要: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腹部切口感染的有效处理方法。方法

将2004年1月—2009年2月20例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例,采用腹部感染伤口清创后行缝合术的方法;对照组10例,采用局部换药、清创等伤口新鲜后用胶布固定,隔日换药的方法。两组病例感染伤口长度、深度、感染程度差异无显著性。结果 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为12±4天,再缝合伤口一次性愈合率为100%;对照组伤口愈合时间为25±7天,伤口愈合率为100%。结论 及时发现腹部伤口感染,及早处理,拆除腹部切口感染部位缝线,采用清创后行缝合术对治愈剖宫产术腹部切口感染治愈率高,住院天数短,减少病人痛苦,住院费用低,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清创;缝合术

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处理分析及预防

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是产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伤口感染是伤口有炎性浸润,局部红肿热痛,伤口处有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裂开是因子宫切口缺血坏死或感染致组织坏死,缝线脱落,切口裂开,引起产褥期大出血,可危及患者生命,是剖宫产术后严重的并发症。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腹部切口感染的有效处理方法。方法 将2004年1月—2009年2月20例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例,采用腹部感染伤口清创后行缝合术的方法;对照组10例,采用局部换药、清创等伤口新鲜后用胶布固定,隔日换药的方法。两组病例感染伤口长度、深度、感染程度差异无显著性。结果 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为12±4天,再缝合伤口一次性愈合率为100%;对照组伤口愈合时间为25±7天,伤口愈合率为100%。结论 及时发现腹部伤口感染,及早处理,拆除腹部切口感染部位缝线,采用清创后行缝合术对治愈剖宫产术腹部切口感染治愈率高,住院天数短,减少病人痛苦,住院费用低,值得推广使用。近年来,剖宫产率不断上升,除了高危因素增加及围产监护工作开展外,社会因素起着重要作用,虽然剖宫产手术技巧、麻醉学及相关技术不断提高,剖宫产已成为解决难产、快速结束产程、挽救胎儿生命的有效措施及常规手术,常用而且安全,但仍存在一定并发症,术后腹部切口感染不仅给产妇带来痛苦,也会影响医疗工作,且如不及时解除,会导致严重后果。现将我院2004年1月—2009年2月我院行剖宫产术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产妇20例病例的处理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4年1月—2009年2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产妇20例,其中18例为腹部横切口,2例为腹部纵切口,孕周均足月,无合并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无重要器官功能不全等疾病病例。

1.2 方法 将20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例一经诊断为腹部切口感染立即拆除感染部位伤口缝线,在全身应用广谱抗生素的同时,行清创术,局部用抗生素液及双氧水冲洗,彻底剪除感染腐败组织,每天换药,直到无异常分泌物后,行切口二次缝合,方法为:患者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于裂开切口周围皮肤及脂肪层用2%的利多卡因做局部麻醉,切除裂开切口上下缘约1cm皮肤,向下切除脂肪层直到筋膜层,露出新鲜脂肪,切除原感染组织,用2-0华利康可吸收线做间断全层缝合,缝合时缝线穿过伤口底部筋膜层,以避免留无效腔。对照组 10例病例同样一经诊断为腹部切口感染后立即拆除感染部位伤口缝线,使用抗生素及换药、清创等处理同观察组,待伤口组织新鲜后用胶布固定腹部伤口,隔日换药,直到伤口愈合。

病例介绍: 例1,32岁,以“停经9+个月,阴道流液2天”为主诉,于2001年6月24日入院。入院诊断:(1)胎膜早破;(2)宫内孕39+4周;(3)孕3产1;(4)LOA。入院后根据家属要求在口服抗生素的情况下给予小剂量缩宫素诱导宫缩,因缩宫素引产失败于2001年6月25日3 am在连硬外麻下行新式剖宫产术,手术顺利,术中子宫切口无延伸,术后联合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于术后第2天患者体温39℃,术后3天腹部切口红、肿,血常规示:WBC 16×109/L,给予腹部切口理疗,于术后第4天,切口左侧角有脓性分泌物溢出,阴道为血性分泌物,有臭味,遂给予腹部切口拆线、换药加宫腔灌洗,于术后14天患者切口愈合,病愈出院。例2,35岁,G2P1,宫内孕39+6周。因胎膜早破试产失败,于2003年6月 www.xiexiebang.com 5日2 pm在连硬外麻下行新式剖宫产术,手术顺利,术中子宫切口无延伸。术后给予联合抗生素应用。于术后第1天下午体温38.6℃,术后第3天查体:腹部切口无渗出、红肿、硬结,恶露量少,色暗红,无异味,宫底脐下2指,宫缩好,无压痛。血常规示:WBC 15.0×109/L。术后第7天腹部切口拆线,愈合好,但患者体温一直波动在37.6℃~39℃,术后第9天盆腔B超示:子宫体长径9.9 cm,后径5.6 cm,横径8.7 cm,轮廓清,宫腔显示清晰,宫内回声欠均,子宫前壁下段见一2.0 cm×1.3 cm等回声向子宫表面突出。术后第11天患者自动出院。于2003年6月24日以“剖宫产术后19天,腹部切口裂开30 min”为主诉入院。查体:精神差,腹壁切口裂开达前鞘,内有大量脓性分泌物溢出,子宫如孕3个月大小,宫口松弛,恶露脓性,有臭味。经过氧化氢及抗生素宫腔灌洗、腹壁切口清创换药及抗生素应用,经28天治疗,切口愈合出院。例3,22岁,G1P0,于2004年12月6日因胎膜已破,活跃期停滞于11 pm行新式剖宫产术,术中因胎头深嵌,由助手经阴道上推胎头,子宫切口无延伸,术后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第1天体温38.8℃,术后第3天腹部切口红肿,给予理疗,血常规示:WBC 14.0×109/L。术后第5天腹部切口两侧角均有脓性分泌物溢出,遂拆除缝线,腹部切口裂开达前鞘,内有大量脓性分泌物。妇科检查:宫颈口内有少量脓血性分泌物排出。遂腹部切口清创换药加宫腔灌洗,经26天治疗,腹部切口愈合,病愈出院。

2、结果

两组病例切口痊愈率均为100%,观察组感染切口自换药开始至伤口痊愈总时间为12±4天,对照组自换药开始至伤口痊愈总时间为25±7天,明显长于观察组。

3、讨论 :

近年来,由于剖宫产手术操作技术的提高,麻醉方法的改进,抗生素应用以及围生医学优生学等方面的影响,使剖宫产广泛用于产科临床,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率,但是剖宫产术后感染率较阴道分娩者高5~10倍[1],故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以及手术前后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腹部切口感染不外乎医源性高危因素与病人本身不利因素所致,切口感染原因有:(1)产程长,胎膜早破者,产程中多次肛查,阴道检查,易造成上行感染。(2)手术时间长,手术操作时间长短能明显影响切口感染率,空气中的细菌及切口附近毛囊内的细菌随排汗而污染切口的机会增加,加之长时间的牵拉,使切口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加重组织的损伤,降低组织的抵御力[1],手术时间过长,切口暴露,术中钳夹、挤压等机械因素易发生脂肪层氧化分解,引起无菌性炎症而液化影响切口愈合。(3)术后咳嗽,切口反应弛张影响愈合。(4)营养状况不佳或贫血,营养差的患者术后因禁食及手术创伤反应使其不能或不愿摄入食物,手术创伤后,体内蛋白分解,营养需要量明显增加,再加上术中、术后出血,使原本营养状况更加恶化,当机体缺乏某些营养素时,术后免疫力下降,易发生切口感染。(5)肥胖,肥胖患者切口部位脂肪层厚,缝线增多,切口处血管被横断,相对不肥胖者术后血供差,易于发生脂肪液化,并残留无效腔。高体质量,术后需要营养素相对较多,早期肠外营养很难达到机体所需元素,诸多因素使肥胖者术后切口感染几率明显增加。(6)手术切口的缝合技巧,在切口感染过程中,如残留无效腔易于导致腔内积血、积液、异物存留及切缘对和不良,为感染提供有利机会,皮下组织内残留线结过多,易发生线结反应,致局部炎症,并增加了缝线感染几率,缝合时缝合过密导致局部供应不良,组织坏死,影响切口愈合。(7)糖尿病,因其本身的病理生理变化,如白细胞趋化性(改变伤口愈合过程中细胞功能而致伤口延迟愈合)和末梢循环功能衰竭可导致伤口不愈合或感染,其感染率可高达10.7%[2]。

因此,在产前应做好检查工作,加强营养,及时治疗糖尿病等并发症,增强机体免疫力,对上呼吸道感染、咳嗽等患者积极治疗,进入产程的孕妇,减少不必要的阴道检查,严密监测产程,避免产程延长,对于阴道分娩有困难者,及时行剖宫产,术中选择腹部切口不宜过小,手术人员技术熟练,配合密切,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术中严密止血,大血管进行缝扎止血,避免血管回缩,形成血肿,如有羊水粪染,产程长,胎膜早破,宫口已开大,或多次进行阴道检查,肛查病人,术中常规活力碘擦拭子宫腔及子宫下段,用甲硝唑液冲洗宫腔,腹部伤口所有缝线均提倡使用可吸收线,易于吸收,不留线结,缝合脂肪层前,甲硝唑冲洗脂肪,如手术时间长,脂肪厚,术中挤压拉扯者,或胎粪可能污染伤口者,用剪刀去除暴露于空气中的脂肪层,并严密止血,脂肪层一般缝合5~6针,缝线要穿过筋膜层,不留无效腔,使脂肪之间能贴拢,起压迫止血作用,另外,脂肪层缝合几针,即使伤口局部积液、积血、感染等,不易蔓延至整个伤口。我院自2003年开始用可吸收线缝合脂肪层后,无1例发生伤口全层裂开,即使有伤口感染,仅局限于局部。缝合皮肤前常规消毒,缝合皮肤要对合好,避免皮肤错位,术后合理使用抗生素,如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对预防切口感染疗效确切。术后伤口的护理同样重要,术后48h常规伤口换药,如出现硬结、红、肿、痛、波动感,伴或不伴体温升高,均要提高警惕。

腹部切口感染一旦确诊,立即拆除感染部位伤口缝线,局部引流,避免感染扩散,每天行清创术,局部用双氧水及抗生素液冲洗,根据我院经验,彻底清创后,一旦腹部切口无异常分泌物后,立即行二次缝合术,伤口愈合时间短,病人痛苦相对减少,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值得推广使用。

4、剖宫产术后感染的原因:

多为综合性因素。妊娠晚期及临产后,生殖道原有的自然防御功能如阴道自净作用、宫颈黏液栓等均被破坏。胎膜早破,产程中多次肛查、阴道检查以及手术感染、组织损伤和大量出血,存在于周围环境或产妇阴道内的条件致病菌,羊膜腔中的病原菌大量繁殖,并从生殖道各创面侵入,引起局部或全身炎症改变。本文3例腹部切口合并宫腔感染患者均为胎膜早破、试产失败。其中1例又因胎头深嵌经阴道上推胎头,均明显增加感染机会。

5、临床表现

腹壁切口蜂窝织炎常在术后24 h出现。患者的症状有体温升高,腹部切口皮肤颜色减退。腹部切口脓肿形成常于术后第4天出现局部组织红肿热痛。子宫切口感染裂开,常于剖宫产术后2~4周突然阴道大出血,子宫复旧不良,宫颈口松弛,可有脓性分泌物。本文报道的3例均表现为体温升高,子宫复旧不良,宫颈口松弛,恶露脓性。2例于术后4天出现局部组织红肿热痛及脓性分泌物溢出,1例术后19天腹部切口裂开,内有脓性分泌物溢出。

6、处理: 目前,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已引起临床普遍重视,即在剖宫产术前30 min~1 h给药,最迟在手术切开皮肤之前应用抗生素,以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切口感染一经诊断即应拆除伤口缝线,在全身应用广谱抗生素的同时行清创术。局部用过氧化氢及抗菌药水冲洗,若合并有宫腔感染,可用一次性导尿管经宫颈口进入宫腔达宫底部,经导尿管推入过氧化氢及抗菌药灌洗宫腔,每天坚持换药,清创要彻底,观察腹部切口清创情况及宫腔分泌物的颜色和气味,酌情推迟换药时间。待宫腔分泌物为淡红色血性分泌物后可停止宫腔灌洗,仅做腹壁切口的清创换药,一旦腹壁切口无异常分泌物,即可在脂肪层撒入食用白糖,蝶形胶布固定腹壁切口,隔日换药,一般7天切口即可愈合。本文的3例病例,均忽略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在一定程度上给患者造成了精神和经济损失,但经有经验的医师及时换药而使患者痊愈出院,未造成子宫切口裂开、大出血等严重后果。

7、结论

我们应该即使发现和术前提前预防可能性的感染.即使发现处理,拆除缝线,局部清创.每天更换敷料,全省及切口应用抗生素,可有效治愈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

第四篇:肺部感染-出院小结

肺部感染-出院小结

江 西 省 安 远 县 天 心 医 院

出 院 记 录

姓名:钟振有 性别:男性 年龄:2岁 科别: 内科 床号:1 床 住院号:19051

入院时间: 2016年5月20日 出院时间: 2016 年5月23日 住院:3天 入院情况(简要病史、体格检查及主要辅助检查):因“反复咳嗽3天” 于2016年5月20日入院〃急性病容〃步入病房〃双肺呼吸音增粗〃闻及少量干湿性啰音〃心率80次/分〃律齐〃心音稍低钝〃未闻及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阴性。辅助检查:ct示:肺气肿

入院诊断:

1、肺部感染

诊疗经过(包括手术日期和手术名称):

1、按内科常规Ⅱ级护理〃完善相关检查。

2、抗感染。

3、对症支持等。

出院诊断:

1、肺部感染

出院时情况:

咳嗽好转〃精神、睡眠、食欲一般。大小便正常〃体温36.5°C、脉搏75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30/70mmHg〃双肺可〃心率76次/分〃律齐〃心音可。腹部无异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阴性〃双下肢无消肿。

出院医嘱:

1、休息〃注意保暖

2、加强体质〃预防感冒。

上级医师签名: 经治医师签名:钟宪胜

2016年5月23日 2016年5月23日 注:出院小结一式两份、一份留病历存档〃一份交病人保存复诊时参考。

江 西 省 安 远 县 天 心 医 院 姓名:钟振有 性别:男性 年龄:2岁 科别: 内科 床号:1 床 住院号:19051 2016-5-20 9Am 患者钟振有〃男〃2岁〃汉族〃未婚〃家住安远县天心镇〃因“反复咳嗽伴发热1天” 2016年5月2日9:00时入院〃患者于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并伴发热。咳嗽以晨起时明显〃感恶心〃无呕吐〃无发热、气紧〃无头痛、抽搐〃在当地诊所肌注及口服药物治疗(具体不说)无明显好转。今为求诊治〃遂至我院〃门诊拟“肺部感染”收入住院。患者起病来〃精神、睡眠一般〃饮食较差;大便小便如常。体力、体重无明显改变。入院查体:体温36.8°C、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70mmHg〃急性面容〃发育正常〃营养好〃体形中等〃神志清楚〃步入病房〃自动体位〃体检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出血点及淤斑〃无肝掌及蜘蛛痣〃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无畸形〃眼睑无浮肿〃巩膜无黄染〃结膜无充血〃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外耳道无流脓〃无鼻翼扇动〃口唇无紫绀〃咽稍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颈项无强直〃无畸形〃无肿块〃颈静脉无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侧呼吸运动对称〃语颤对称无减弱〃稍增强〃叩诊呈清音〃呼吸音增清。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位于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外侧0.5cm〃无弥散〃无抬举性心尖搏动〃无震颤〃心率80次/分〃律齐〃心音稍低钝〃未闻及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正常〃双肾区无叩击痛〃肛门及外生殖器未查。脊柱呈生理性弯曲。四肢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阴性。辅助检查:暂缺。

初步诊断:肺部感染

诊断依据:

1、患者钟振有〃男 〃2岁〃因“反复咳嗽伴发热1天” 2016年5月20日9:00时入院。

2、入院查体:体温36.8°C、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70mmHg 〃急性面容〃步入病房〃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明显湿性啰音〃心率80次/分〃律齐〃心音稍可〃未闻及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阴性.3、辅助检查: 鉴别诊断:

1、支气管炎:有低~中度发热〃肺部有中等度中湿罗音〃胸片检查等不难签别。

2、支气管异物:多见于婴幼儿〃无重要过敏史〃无吸入抗原实验或抗原皮试阳性〃大多无发热〃肺部体征:异物在气管或大气管内〃可有阵发性咳嗽〃呼气性喘鸣和呼气困难;喘息特点:夜间呛咳重等。

诊疗计划:

1、完善相关检查。2抗感染。

3、对症支持治疗。

江 西 省 安 远 县 天 心 医 院 姓名:钟振有 性别:男性 年龄:2岁 科别: 内科 床号:1 床 住院号:19051

钟振有 姓 名: 出 生 地: 江西省安远县 性 别: 年 龄: 婚 姻: 职 业: 工作单位:

反复咳嗽伴发热1天

患者于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并伴发热。咳嗽以晨起时明显〃感恶心〃无呕吐〃无气紧〃无头痛、抽搐〃在当地诊所肌注及口服药物治疗(具体不说)无明显好转。今为求诊治〃遂至我院〃门诊拟“肺部感染”收入住院。患者起病来〃精神、睡眠一般〃饮食较差;大便小便如常。体力、体重无明显改变。

既往史:既往体质较好〃否认呼吸、循环、消化、泌尿、血液、内分泌、风湿、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否认有结核、肝炎、伤寒等传染病史〃无输血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祥。

个人史:患者出生于本地〃否认疫水接触史及疫区长期居住史〃无矿区居住史〃无工业毒物、粉尘、放射性物质接触史〃无烟、酒等特殊不良嗜好及特殊药品接触史。婚育史。家族史:否认有家族性遗传性疾病史。家人均体健。体温36.8°C、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

急性面容〃发育正常〃营养稍好〃体形中等〃神志清楚〃呼吸平稳〃步入病房〃自动体位〃体检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出血点及淤斑〃无肝掌及蜘蛛痣〃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无畸形〃五官端正〃眼睑无浮肿〃巩膜无黄染〃结膜无充血〃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5mm〃对光反射灵敏。眼球运动正常。乳突无压痛〃外耳道无流脓〃无鼻翼扇动〃鼻唇沟对称〃口角无歪斜〃伸舌居中。口唇无紫绀〃咽部无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咽部无白色斑点。颈项无强直〃无畸形〃无肿块〃颈静脉无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侧肋间隙无增宽〃双侧呼

男 2岁 未婚 无 无

住 址: 天心镇 民 族: 汉 入院日期: 记录日期: 2016年5月21 9Am 2016年5月21 10Pm 病史陈述者: 患者本人及家属

吸运动对称〃语颤对称无减弱〃稍增强〃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明显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位于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外侧0.5cm〃无弥散〃无抬举性心尖搏动〃无震颤〃心率80次/分〃律齐〃心音稍低钝〃未闻及杂音。腹部平坦柔软〃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肝脾肋下未触及〃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正常〃墨菲氏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双肾区无叩击痛〃肛门及外生殖器未查。脊柱呈生理性弯曲〃四肢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阴性。

辅助检查: 暂缺 2016-5-21 初步诊断: 肺部感染

第五篇:脑外科ICU患者肺部感染分析与护理.

脑外科ICU 患者肺部感染分析与护理

核心提示:【摘要】目的探讨脑外科ICU患者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脑外科ICU16

【摘要】

目的 探讨脑外科ICU 患者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脑外科ICU 168例患者肺部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肺部感染发生率51.2%。年龄≥60岁、昏迷≥3天、气管切开、频繁吸痰和雾化吸入、机械通气、吸烟史、营养状态、空间面积使用不足为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结论 强化ICU工作人员培训教育;正确认识肺部感染,护士发挥多重角色作用;加强ICU病房管理和感染监测,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和操作程序;加强呼吸道管理措施,减少不必要的吸痰、雾化吸入,合理吸痰;合理使用床位空间面积预防交叉感染,教育和指导患者的健康行为。重视ICU患者肺部感染的易患因素,避免和控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加强病房管理、改善ICU工作环境是降低肺部感染行之有效的措施。【关键词】

肺部感染;相关因素;护理对策

Pulmonary infection in neurosurgery department ICU and clinical nursing strategy

XU Yan-hua, YU Mei-ding.Department of cerebral surgery, Shanghai Changzhe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econd Military Surgeon University, Shanghai 201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Objective To explore causative factors of pulmonary infection in neurosurgery department ICU and clinical nursing strategy.Methods 168 consecutive neurosurgery department ICU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infection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pulmonary infection was 51.2%.Age, lost of conscious, tracheal incision and tracheal intubation, mechanical ventilation, sputum aspiration frequently and atomization inhalation, smoking history, nutritional status and insufficient space were the main causes of pulmonary infection in neurosurgery ICU.Conclusion Strengthening the education of working staffs in neurosurgery ICU, management of ICU and respiratory tract, regime of degermation and isolation and operational procedure of aseptic technique and correcting the recognition about pulmonary infection could degrade the incidence of pulmonary infection.[Key words] Pulmonary infection;correlation factor;nursing strategy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现代危重病医学发展较为完善的治疗核心场所,是医院观察、收治危重患者,集中而有效维持生命活动,进行强大生命支持的治疗单位。我院脑外科ICU 是以收治急性脑血管病、颅脑外伤(损伤)、脑外科手术为主的护理单元。肺部感染是医院获得性感染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尤其是在ICU 患者中,因病情危重,神志不清,各项侵入性操作多,其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患者。因此,开展ICU 患者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了解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护理对策,达到有效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的发生有重要意义。笔者对ICU收治的168例患者可能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了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了预防的护理对策,结果如下。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7年3~7月脑外科ICU患者168例,男102例,女66例;年龄9~81岁,年龄≥60岁为116例。住院天数2~88天,ICU天数2~10天。昏迷者106例,气管插管56例,气管切开52例,机械通气22例。有吸烟史76例,有鼻饲营养90例。病床使用面积不足者42例。为解决呼吸道清理无效护理诊断,每日行雾化吸入、及时吸痰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

1.2 诊断标准

参考2000年制订的院内获得性支气管-肺部感染诊断标准[1]。

1.3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选择可能与肺部感染有关的11项相关因素:年龄、吸烟史、营养状态、神志状态、误吸窒息、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氧气和雾化吸入、频繁吸痰、病床空间面积,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168例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的有86例,占51.2%,其中昏迷患者占37.7%,且与昏迷持续时间呈正相关,与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8分者呈负相关现象。误吸窒息为肺部感染的极高危因素;有吸烟史、年龄≥60岁、营养状态(鼻饲营养、未鼻饲营养)为肺部感染的易患因素;侵入性操作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雾化吸入和频繁吸痰为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病床空间面积不足造成交叉感染是肺部感染的重要因素。各种类型患者在86例肺部感染患者中占百分比见表1。表1 86例肺部感染患者相关因素分析

讨论

脑外科ICU患者由于病情危重,神志不清或颅脑外伤,病情进展迅速,存在护理诊断——呼吸型态的改变、呼吸道清理无效,并且各项侵入性操作较多,氧气和雾化吸入,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使气道与外环境直接相通,特别是在易患因素年老多病、营养不良、机体抵抗力降低情况下,细菌很容易进入并存留下呼吸道引起肺部感染[2]。因此,强化脑外科ICU工作人员培训教育;加强病房管理和感染监测,严格无菌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呼吸道管理措施;重视肺部感染的易患因素,避免和控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改善ICU工作环境对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极为重要。

3.1 相关因素分析

上述资料结果表明。

3.1.1 年龄≥60岁,营养不良,昏迷≥3天,吸烟史均为肺部感染的易患因素

患者年老多病各器官功能呈进行性、退行性变化特点,机体活动力减低、对外界环境适应力减退;营养不良不能满足机体正常生理需要,使免疫能力下降,机体抵抗力明显下降;神志不清或昏迷状态使各种生理反射减退或消失,如吞咽和咳嗽反射,不能有效清除呼吸道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长期吸烟史改变了呼吸道黏膜、肺泡、肺内环境,造成长期慢性不显性损害。

3.1.2 侵入性操作如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均为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上述侵入性操作呼吸道正常防御机制被破坏,使气道与外环境直接相通,造成了致病微生物或条件致病菌很容易进入并存留下呼吸道引起肺部感染。

3.1.3 误吸窒息为肺部感染的极高危因素

胃内容物返流、口咽部分泌物等误吸入肺,胃内容物的化学刺激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破坏;定居在口咽部细菌下移入肺等均造成致病菌及条件致病菌侵袭肺泡引起肺部感染。

3.1.4 ICU工作环境和病床所占空间面积不足同样是肺部感染的重要因素

病房环境的严格管理和消毒隔离制度落实,护理人员配置、病床所占空间面积不足,增加了院内交叉感染机会,使病原微生物从病人到病人、或工作人员到病人的直接感染以及通过空气、物品间接感染。

3.2 护理对策

3.2.1 强化ICU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正确认识和重视院内感染,发挥护士多重角色作用[3]

护士在医院感染预防中角色分别为教育者、管理者、执行者、监控者、研究者、学习者。强化护士的培训教育,不断加强护士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护士职业素质教育,主动学习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掌握预防院内感染的新知识、新技术,提高院内感染预防水平。

3.2.2 加强 ICU病房管理,保持工作环境洁净

工作人员进入ICU要更衣、换鞋、戴口罩、洗手。每日定时开窗通风,室温20℃~24℃,湿度50%~60%,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有效的空气消毒,紫外线灯照射每日2h以上,同时紫外线灯管定期检测其输出强度。地面和患者物品使用0.5% 过氧乙酸消毒液喷洒或擦拭2次/d以上。对患者分泌物和排泄物进行随时消毒,转出ICU患者进行终末消毒制度。合理使用ICU空间面积,除必要抢救器械和用具外,保持环境宽敞洁净,病床使用面积达15m2 以上,ICU 病室1~2人为宜。合理调配护理人员数量,护士:床位为3~3.5:1,避免护理操作中的交叉感染发生。行政护士要坚持每周2次作空气细菌培养,治疗桌面的细菌检测并登记。真正做到专人负责,定期消毒,定期检查,定期监测。

3.2.3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强化消毒隔离制度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护理,吸痰技术及静脉输液严格在无菌技术操作下进行并按操作规程执行;各种呼吸治疗装置超声雾化机、吸痰器、吸氧装置应严格消毒、灭菌处理;人工呼吸机回路每48h消毒1次;雾化器、湿化瓶每次用后消毒,吸氧管每日更换。一次性导管、吸痰管、换药盒用物不能重复使用,及时销毁处理。

3.2.4 加强呼吸道管理,减少不必要雾化、吸痰,合理吸痰

首先正确掌握抽吸的方法及技巧[4]。气道分泌物的抽吸不作为常规操作,当患者出现气道分泌物潴留的表现时,才有指征抽吸。对神志清楚患者,护士要教会病人有效的咳嗽、咳痰清除呼吸道异物痰液;如遇确实无力咳出或无法排除或昏迷患者可抽吸痰液。抽吸时应特别注意选择合适吸痰管和患者体位。对气管切开患者以听诊为依据确定痰液位置适时吸痰,根据痰液的性质选择恰当方式吸痰[5]。对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密闭式吸痰办法,使用密闭吸痰三通管在密闭环境下不间断机械通气进行吸痰,避免了气管插管与呼吸机的断开增加的污染机会。

3.2.5 加强基础护理

对于危重症患者尤其是GCS昏迷评分≤8分、机械通气病人加强基础护理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有效措施。一般脑外科病人取头高15°~30°卧位,头偏向一侧,有利于口腔分泌物排除;吞咽困难、昏迷者行口腔护理,减少定居口咽部的菌群数量,防止细菌下移种植;根据病情变换体位、翻身、拍背有利于痰液的吸引和排出。经鼻腔吸痰后用生理盐水棉签搽洗清理鼻腔。气管切开护理应及时更换无菌敷料,行气管切开护理。床单位保持清洁干燥无皱折污染,及时清理皮肤分泌物和排泄物,保持皮肤清洁防止压疮的发生。

3.2.6 医护人员有效洗手消毒,切断医源性传播途径

大量流行性病学调查证实,工作人员的手是医院交叉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因此,医护人员进入ICU时必须洗手,进行各项操作前后均要洗手,无菌技术操作中注意手的消毒,护理每位患者前后要洗手,不可前后对不同病人实施同项操作,或进行不同部位技术操作。同时要对ICU医护人员的手进行经常性细菌监测,2次/周进行登记,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控制方法,以切断传播途径控制肺部感染的发生。

3.2.7 合理抗生素应用和营养支持

根据临床分析及细菌培养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进行静脉及胃肠营养支持治疗,是控制致病菌,改善肺部生理,提高机体免疫力的重要有效措施。【参考文献】 1 张小妹.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5):58-59.2 顾克敏.重症监护室获得性感染的监测与预防.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48-49.3 李蔌芬.脑出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预见性护理.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3):50.4 吕淑华.气道管理的护理.实用护理杂志,2001,17(2):38-39.5 缪争.气管切开病人适时吸痰的护理体会.实用护理杂志,2001,17(2):37.

下载腹部术后肺部感染的分析及防控word格式文档
下载腹部术后肺部感染的分析及防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感染防控分级管理制度

    感染防控分级管理制度一、目的规范医院建立感染防控分级管理组织,有效开展落实感染防控工作。二、适用范围全院重点部门、临床科室、门诊医技科室、感染防控办三、依据[1]中......

    感染防控领导致辞

    “感染防控,守护健康”感控知识竞赛领导致辞 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代表医院向前来参加此次“感染防控,守护健康”感控知识竞赛的各个科室、各位选手表示热烈的欢迎!对这次......

    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处理的20例分析

    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处理的20例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的处理方法。方法:对我院近来3年收治的20例例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复习相关的参考文献后,进......

    重症患者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病原学及耐药性分析

    重症患者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病原学及耐药性分析重症患者一般情况较差且长期卧床,行气管切开术后气道开放增加通气的同时也增加了病原体直接进人肺部的几率,另外反复吸痰导致呼......

    肺部感染病人的护理查房

    肺部感染病人的护理查房 病史概述: 患者,1床余良云,男性,76岁,退休,因发热、咳嗽、咳痰、神志障碍10余天,再发加重伴气促4天入院。入院体查:T38℃,P99次/分,R42次/分Bp170/86mmHg,神志......

    ICU肺部真菌感染治疗策略

    肺部真菌感染很常见, 但是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在临床上都很困难。随着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人数的增加,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长。 因此需要提高对肺部真菌感染的认识,对......

    腹部外科术后疼痛的护理体会.

    腹部外科术后疼痛的护理体会 腹部外科术后疼痛的护理体会 术后疼痛是机体对疾病和手术造成组织损伤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术后疼痛控制不佳,可导致呼吸和心血管系统并发......

    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处理的20例分析(大全五篇)

    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处理的20例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的处理方法。方法:对我院近来3年收治的20例例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复习相关的参考文献后,进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