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创新素质缺失的原因探析[定稿]

时间:2019-05-14 22:54: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创新素质缺失的原因探析[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创新素质缺失的原因探析[定稿]》。

第一篇:教师创新素质缺失的原因探析[定稿]

教师创新素质缺失的原因探析

马正霞

摘 要: 许多中小学教师缺乏创新素质,主要表现在敬业精神不高、知识结构有缺陷和创新能力匮乏三个方面。导致教师创新素质缺失的原因是:顽固的应试教育,不力的师德教育,偏低的教师工资,僵化的教学管理,残缺的教师培训,失当的高师教学。提高教师创新素质的根本措施是:彻底扭转应试教育,建立师德教育机制,提高和落实教师的待遇,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完善教师培训体系,深化高师教学改革。

2l世纪需要创新型的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的教育,而创新的教育离不开具有创新素质的教师,因为教师是创新教育的实施者。不具备创新素质,教师就难以实施创新教育,也就谈不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然而,通过调查、走访和分析,我们发现,许多教师恰恰缺乏创新素质,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如果我们不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改变这种状况,提高教师的创新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就是一句空话。那么,教师创新素质的缺失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我们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本文拟对此加以探讨。

一、教师创新素质缺失的具体表现

我们认为,教师的创新素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敬业精神,它是教师创新素质的动力因素;其二是合理的知识结构,它是教师创新素质的基础因素;其三是创新能力,它是教师创新素质的核心因素。这三个方面紧密联系,缺一不可。教师创新素质的缺失主要表现在这三个方面。

(一)创新素质的动力因素——敬业精神不高

“敬业”是教师对 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崇敬。高度的敬业精神,体现为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对所教学科的热爱。可以说,对教育事业爱得越深,为之献身的动力就越大,从而表现出的创造才能也就越充分。高度的敬业精神是发挥创造力的不竭动力。魏书生老师之所以能够创立独特的语文教学风格,在中学语文教学上独树一帜,成为全国闻名的教育改革家,首先就在于他 1 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特级教师钱梦龙之所以能够创立独特的教学模式,拥有高超的教学艺术,首先还是在于他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之爱。然而,有关的调查表明,当前我国相当一部分教师,就缺乏这种高度的敬业精神。他们并不是因为热爱教育事业而选择教师职业的,若有其他更好的职业,他们会毫不犹豫地离开学校。许多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精力投入不够,把教师工作仅 当作一种稳定的旱涝保收的谋生之道。他们常常 是人在曹营心在汉,在精力上隐性流失严重。有些教师热衷于有偿家教,没有将身心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无心钻研业务,缺乏对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的探索和研究,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有些教师备课不认真,教案陈旧。上课缺乏新东西,没有激情,教法单调。课堂沉闷或照本宣科,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创新素质的基础因素——知识结构有缺陷

教师的知识结构主要是指教师知 识的数量、质量和知识的构成体系。虽然知识并不具有创新的涵义,但知识可以为创新做准备。教师创新活动有赖于以知识为基础。实践表明,每一种新知识、新成果、新发明的产生都来源于多方面感知信息和整合后的创造。教师丰富的知识结构能够为知识的迁移、联想和创新提供广泛的基础。在科学发展日益综合化 的今天,新的 发现往往在交叉学科、边缘科学之间产生,只有具备多学科的知识、找到多种事物的交叉点,才能产生新的思路,提出新的观点。因此,可以说,教师的知识越渊博,知识跨度越大,驾驭的学科部门越多,就越能开阔思路,总揽全局,洞察关系,突破障碍,触类旁通,进而越有利于进行创新活动。相反,因为狭窄的知识面,单一的知识结构以及知识的老化,就谈不上创新活动,就难 以超越常规。然而,现实中的中小学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呢? 除了少数教师外,多数教师在知识结构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广博的有关科技、文学等方面的文化科学知识,有关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方面的知识较薄弱。有调查表明,45.9%的教师认为自己工作中最缺乏的是广博的知识,他们感到哲学、历史、文秘写作、入 际关系、美术音乐欣赏、各种体育技能没有学到手,计算机、多媒体方面的知识特别欠缺;二是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虽然掌握得较扎实和牢固,但对学科发展的历史、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及推动学科发展的因素缺乏了解;三是缺乏现代教育理论和心理科学方面的知识,有一部分教师连读大学期间所学的仅有的一点教育理论知识也忘得一干二净,以至于屡屡 出现违反 2 教育教学规律的行为;四是有关创造学、思维科学和科学方法论方面的知识较为薄弱。

(三)创新素质的核心因素——创新能力匮乏

教师的创新能力是教师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运用创新知识和原理,提出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新问题,提出独特的思想观点和探索有效教育教学方法所具备的能力。教师的创新能力由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创新个性等基本要素组成。创新能力是教师创新素质的核心因素,是教师进行创新活动的执行系统。由于教学创新没有现成的答案可参考,更没有现成的模式可效仿,所 以,从教学观念的创新到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等方面的创新,都需要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探索和开拓创新,做到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科研探索中寻找有效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所有这些都离不开教师的创新能力。否则,纵然是有了高度的敬业精神和优良的知识结构,教学创新也寸步难行。然而,我们的许多教师恰恰是在这方面最为薄弱。一项调查发现,27%的教师不喜欢对新的教育问题进行探索,认为自己不具备一定 的创造力,6o%的教师对此表示模糊;31%的教师缺乏对周围的教育现象和自己的教育实践的审视和反思习惯。具体地说,教师创新能力的不足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在创新意识方面,他们缺乏强烈的求知欲、创造欲和激情,缺乏独立的见解,唯书本是对,唯权威是对,唯标准答案是对,缺乏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的理智;在创新思维能力方面,缺乏求异思维能力,墨守成规,不善于提出多种 方案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更不善于变换思维的角度或思维线路灵活解决问题。他们不敢怀疑和批判权威,不能对自己的教学经验不断扬弃,推陈出新;在创新实践能力方面,他们缺乏对自己教学活动的反思意识和能力,对已有知识进行重新组合、加工、灵活运用的能力不强,设计新颖独特的、高效的教学方案的能力不强,吸取新知识并将其付诸实践的能力较弱;在创新个性方面,许多教师 自信心不足,迷信权威;对人缺乏宽容和关心;强调惟一,排斥多样性 ;不敢冒险,害怕失败。

二、教师创新索质缺失的原因

导致教师创新素质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 的,既有教师所在学校的原因,又有高师院校的原因,还有教育体制和教师待遇方面的原因。具体地说,教师创新素质缺失的成因有:

(一)顽固的应试教育

导致教师创新素质缺失的因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应试教育的大环境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尽管素质教育已经喊了多年,创新教育也是大势所趋,但是,许多教育并没有实现真正的转轨,嘴巴上说的是素质教育,而行动上做的却是应试教育。这种顽固的应试教育直接或间接扼制了教师的创新素质。如,应试教育使教师忙于题海战术,加班加点,剥夺了教师更新知识和创新活动的时间;应试教育导致课堂教学管理制度的异化,使教师不敢超越常规,求异创新,束缚了教师创新的手脚;应试教育导致教师工作评价制度的片面性,把升学率或平均分作为惟一的评价指标,从而压抑了教师创新活动的意识和欲望等等。

(二)不力的师德教育

当前,各学校虽然通过各种形式抓了一些师德教育方面的工作,如,学校例会中校领导有时会针对师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 ;年度考核时把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作为一个考核指标等。但由于没有建立师德教育的完 整机制,加之缺乏其他方面的配套措施,致使师德教育缺乏系统性、规范性,考核流于形式,所以效果往往不理想。这是教师创新的动力素质一敬业精神不高的重要原因。

(三)偏低的教师待遇

教师敬业精神不高的另一个原因,是教师的待遇偏低。这主要从教师的工资上反映出来。虽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级领导 “重视教育,提高教师待遇”、“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呼声和表态不绝于耳,工资水平也确实提高了一些,但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水平与其他职业相比,依然是较低的。更为严重的是,地方政府还通过各种名义拖欠、克扣教 师 的工 资。有些地区甚至常年给教师 “打白条”,教师成了任人宰割的对象,这是毫不夸张的。其结果,教师的生存都难以维持。在这种形势下,怎么可能要求教师长时期保持高度的职业热情 呢? 更何况我们这个时代是市场经济时代,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讲究付出与回报的基本平衡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虽然我们要一如既往地倡导教师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的牺牲精神,但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丝毫也不能忽视。二者的结合才更有利于教师敬业精神的生成。

(四)僵化的教学管理

教师创新素质,尤其是创新的基础素质与核心素质的缺失与教学管理的陈旧、僵化有直接的关系。当前许多学校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严重阻碍了教师创新素质的发展和提高。比如把传统的“五段式教学”作为检查、评价教师备课、上课的标准。要求教师上课时按部就班地执行教学方案,强调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其实际就是一刀切,不允许教师越雷池一步,要求教师统一进度,统一教案,统一作业,统一辅导,统一检查„„总之,要求不同的教师统一思想、统一教学行为,达到整齐划一。这些与创新的理念背道而驰的管理模式,无不抑制着教师的求异思维与教学个性,若不加以清理和改革,教师创新的手脚就无法摆脱束缚,创新素质就难以提高。

(五)残缺的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是导致教师创新素质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如许多领导没有采取得力的措施引导教师自学提高,扩大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没有为教师提供足够的书籍;没有定期邀请专家搞讲座;更没有派教师出去参加相关的学术会议等。另一方面作为培训单位的师范院校或教育学院,在培训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培训的实践性差,没有高度重视对教师教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六)失当的高师教学

在教师创新素质缺失的成因中,高师教学也难辞其咎。多年以来,高师教学没有给学生的创新素质以应有的重视,在许多方面都存在不利于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因素。教学目标片面,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实践环节薄弱,考试制度有缺陷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三、提高教师创新素质的根本措施

根据上述教师创新素质缺失的成因,我们认为,提高教师创新素质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取得实效,必须同时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彻底扭转应试教育。各级党政机关和教育行政部门,紧密配合,寻找应试教育存在的根基,加大教育执法力度,从根本上扭转应试教育的局面,真正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这样才能为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环境和现实基础。建立师德教育机制。建立行之有效的师德教育机制是确保教师创新的动力素质的重要手段。为此要建立以下三种机制,一是师德教育的学习培训机制,二是考评监督机制,三是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和落实教师工资。改革教学管理制度。鼓励帮助教师进行创造性的教学,为教师提供较为宽松的教学环境。完善教师培训体系。一手抓教师所在学校的教师培训,一手抓高师的教师培训。深化高师教学改革,更新教学目标,把创新素质的培养纳入教学目标之中,调整课程设置,增设创造学、创新教育学、创造心理学等课程,删除陈旧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加强实践环节活动和科研活动,完善考试制度。

第二篇:感恩缺失原因

青少年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由一场感恩教育专场报告会引发的思考

岳阳市君山区第一中学 樊卧龙 副校长 中教高级

2007年11月29日下午二点半,镇影剧院座无虚席。台下是本校一、二年级近千名学生与老师,还有一百多名家长自备凳子坐在过道中间。在这里将要举行的是一场由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赏识教育研究所、周弘赏识教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带给学生的感恩教育专场报告会。报告会随着《感恩的心》主旋律的响起拉开帷幕,在教育推广师李觅老师“感恩老师、感恩父母”的演讲里,师生互动、父母与子女互动的环节中,将报告会一次次推向高潮,在主持人慷慨激昂的言辞中而结束。整个报告会只听到李觅老师充满感情的演讲,只听到学生哭泣的声音。报告催人泪下,令人感动,给学生从心灵深处以震憾。

报告会后,备受感动的家长一次次地说,这样的活动要是每个月能组织一次该多好啊!是的,要是经常能对学生进行这样的感恩教育该有多好!至少时常给学生以感动,而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但青少年感恩的道德品质仅凭一次或几次的感恩教育就能形成的吗?我在反思。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道德律,然而当今感恩意识的缺失已是普遍现象,应引起广泛的关注。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现实竟争的残酷及商业原则引入生活领域,人们的行为越来越功利化了。特别是独生子女的娇生惯养,以及随着打工族的出现,留守的青少年越来越多,他们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溺爱下成长,这样使当代青少年普遍缺少感恩的道德品质。因此,笔者试图从青少年缺少感恩的原因及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和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掌握青少年思想发展动态,便于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

一、青少年感恩意识缺少的原因

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形成主要来自学校的道德与行为教育及家庭和社会的影响。理想信念教育被忽视,父母无原则的溺爱、迁就子女,现实社会中的腐败现象、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因素造成青少年缺乏社会公德、缺少感恩之心。

1、学校道德教育乏力。

在两会期间曾有许多委员、代表呼吁:千万不要让孩子成为“冷漠的一代”,否则,我们的社会可能会失去起码的良心。

追溯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历史可以发现,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遵循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的途径,其中以学校教育为主。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各级各类中小学仍然围绕高考、中考的指挥棒转,造成德育课时无法保证,德育教师不到位,明显背离了学校的职责和功能。

德育方面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重视德育的理论灌输,轻视道德的实践教育,重视道德规范教育,忽视道德信仰教育,德育成为了单纯的理论说教,而未转化成为学生的行为习惯。道德教育的理论、内容只有通过实践内化为青少年的心理需求,才能推动青少年道德素质的提高,而道德实践活动恰恰是我国青少年所缺乏的。

近年来道德教育的现实使我们在道德目标的定位上节节后退,甚至将一些文明习惯也上升为道德规范,而忽视了道德教育中信仰的地位与价值,从而导致道德建设上的“无根性”。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人们越来越关注利益,在多元化文化的冲击下,理想信念教育被忽视,使行为规范教育逐渐取代了理想信念教育。

正因为道德教育的乏力及单纯的理论说教与德育的“无根性”,才使当代青少年道德滑坡,缺乏感恩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学校教育大多是“填鸭”式的知识教育,而德育往往拿一些“高、大、全”的人物来给孩子做榜样,青少年养成的是茫然的英雄主义与理想主义,对身边的生活与小事情缺乏感受,体验不到“感恩”的情绪。因此我们的学校教育及其德育没能在青少年的心中播下对身边的人与事感恩的种子,自然不懂得如何去感恩了。

2、家庭教育方式不健康阻碍了感恩意识的萌生。

如果说学校教育是忽视了对青少年感恩意识的培养,那么一些不健康的家庭教育方式则阻碍了孩子感恩意识的萌生。

青少年人生的成功与失败,与家庭特别是父母的言行、教育方法、责任心密切相关。现在许多孩子的父辈们年轻时都受过苦,他们希望孩子比自己当年过得好,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尽一切努力为子女争取优越条件,宁愿苦自己而不苦孩子。实际上,如此成长起来的孩子感受的不是爱,而更多的是利益关怀。这些孩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不懂得如何关心他人,不能与人为善,只知被爱,而不知回报;只知索取,不懂得奉献;只知受惠,而不知感恩;只知接受,而不知责任„„

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许多父母及祖辈无原则的溺爱,无原则地迁就子女,使孩子自然成为家人关注的中心,权利无限,义务为零。如此给孩子“爱”的泛滥,家庭小环境促成了孩子们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目中无人的心态与习惯。而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紧紧盯着的只是孩子的学习,一切围着智能转,视上重点、读名牌、成大业为头等大事,却忽略了最基本的道德和感恩教育,忘记了如何教孩子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同时,一些父母思想观念、知识结构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其在教育方法上简单粗暴,而缺乏与子女的沟通;由于当代社会工作和生活压力增大,而丧失了对子女教育的良机。

与此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大量劳动力向城镇与沿海转移,出现了相当大一部分的留守青少年。这些青少年大都是寄居在祖父、外祖父等亲戚家或学校里,替代监管的亲人因为年龄悬殊或责任心不强,只知道在物质生活上给予关照,而缺乏与孩子的心灵沟通,使孩子缺失亲情,丧失责任,不利于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形成。

3、社会现实中的不良影响,导致青少年思想行为功利化。

除了学校德育教育缺失、家庭环境的影响,现实社会中的腐败现象、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因素也严重腐蚀青少年的思想,导致青少年思想行为功利化现象明显。

当代中国社会伦理生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物欲化倾向明显,为了追求物质利益,国家工作人员滥用权力,企业以追逐利益最大化为目的,个人则奉行金钱至上。在社会大环境下,人人自危,更多的强调自我利益。受经济利益驱动,部分青少年是非善恶观念模糊,而在享乐主义思想影响下,使他们追求高消费的生活而又不愿意付出艰辛的劳动。

社会上一些人追求西方的所谓“个性”和“自由”,认为人的自由就是单纯的个体化,将“张扬个性”扩大化,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信奉自由自在、无牵无挂,以为孝顺父母是文化糟粕的体现。道德滑坡与感恩意识的缺失从根本上讲就是优秀传统文化被遗弃的结果。

二、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构建和谐社会首先应当是人际关系的和谐,人与人之间自觉做到明礼诚信,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情同手足,爱意融融。“一个人活着不只是在为自己而活着,由于一些千丝万缕的情愫,使得人在某种程度上乐意为别人而活着,不得不为别人而活着。”这情中之一便是恩情。由于恩情的存在,你不能只为自己考虑,“恩情是连结人与人之间的一个良好的纽带,更是连结大到国与国、地区与地区,小到家庭与家庭、人与人,进而支撑起一个社会。”所以,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心存感恩。感恩作为和谐社会的基本道德价值取向,是道德价值的源泉,家庭、社会和谐的根基。所以开展“感恩教育”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培养青少年良好道德品质、增强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关键环节。因此,对当代青少年进行感恩教育很有必要。

三、感恩教育应对措施

感恩并非生而知之、与生俱来的,需要教育的导引和环境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质和责任,进而外显为感恩的行为。心理过程决定着人的行为,这一过程可以分解为认知过程、情感过程,进而外化为人的实践行为。

1、从认知层面点拨学生识恩、知恩。

道德认知是对外部规则的建构,感恩意识前提是要让学生了解“恩”,体会“恩”,要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大而言之,大自然的赐予、社会的氛围、祖国的培养;小而言之,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导、大众朋友的帮助和付出,点点滴滴都是不求回报的给予。教育者可以通过品德与社会、语文等教材,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挖掘教材里蕴涵的感恩思想,利用传统美德教育,把感恩教育融入到教材中去;通过情境再现、故事讲述、踏访遗迹、查阅资料、唤醒记忆、换位思考等途径,点拨学生知恩,引导学生去捕捉日常生活中受到的恩惠。

2、从情感层面培养学生感恩意识。

“情感使人的道德认识处于动力状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活动,实施感恩教育要做到以情动情、以情感人,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感受他人恩惠和欲求报恩是一个人道德行为发生的重要情感基础”,可以通过开展发表感恩宣言、感恩演讲、写感恩家书、感恩征文等一系列活动,引发学生的认同共鸣,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培养学生树立感恩意识,从个人而言,会使其心胸恬淡,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从社会而言,会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和谐。

3、从实践层面引导学生感恩于行。

“道德行为是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具有道德意义并能进行道德评价的利他行为或亲社会行为。”实施感恩教育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感恩的道德意识,让学生知恩于心,感恩于行,能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回报师长,报效祖国,回馈社会。要引导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报恩,不能越过社会道德和法律许可的范围。要知恩图报,又要施恩不图报。教育者要注意言传身教,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教育影响学生。王阳明曾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教育者要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将感恩意识化为行动,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譬如开展感恩活动进家庭、进学校、进社区活动,具体可以设计“为父母洗一次脚”、“为老师敬一杯茶”、“为长者让座”、“扮靓自然”等活动,使学生懂得感恩是做人之本,是快乐生活之源,使感恩之行成为自然之举。

4、建立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跟踪评价体系。

一是爱国主义与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爱国主义是人的社会责任感、民族认同感、道德良知感的集中体现,也是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与归宿,能够准确反映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和教育成果。

二是公德与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公德是道德教育主体在接受道德教育后的一种行动表达,反映了道德教育的内化程度,是道德教育实际效果的重要体现。

三是青少年犯罪与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法律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青少年犯罪说明青少年的行为已经突破了道德要求的最底线,表现为行为的非道德化,它能够反映出一个社会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的最低限度要求和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的底线状态。

四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会产生不同的道德信仰、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具体表现反映了青少年对主流社会价值观的认可程度,同时也是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重要体现。

社会转型对学校德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西方的价值观和“自我”思想冲击着优良的传统意识,感恩教育既要继承优良的传统文化,又要超越传统,要反对儒家感恩意识的扩大化,又要重视中西文化的优化融和。值得宽慰的是,社会舆论已经开始注意到感恩意识缺失的严重性,感恩教育已经受到社会的关注。许多专家学者和理论工作者对感恩教育也做了一些有益的研究和探讨,一些学校也在积极开展感恩教育。2005年8月,上海市教委正式颁发了第三次修改后的中小学学生守则,首次将“学会感恩”列入《中学生守则》第六条。相信这些做法对公民增强感恩意识,改善社会风气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感恩教育是一个社会工程,家庭、社会要全力构建德育环境,让感恩教育走进生活,愿感恩之花常开,感恩之树常青。

第三篇:教师工作热情缺失的原因与对策

教师工作热情缺失的原因与对策

曾几何时,我们的热情“像一团火,燃烧着整个沙漠”;而如今,当桃李满天下的梦想不再,当教师仅仅成了养家糊口的职业,我们陷入了深深的困惑: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教师的工作热情,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呢?

一、教师工作热情丧失的原因(一)客观原因:

1、为“光环”所累。长期以来,教师的职业承载了太多的社会期冀,教师应怎么怎么,不该如何如何,一言一行备受社会关注,社会各方面以近乎苛刻的标准来要求教师、约束教师,须知教师也是“人”啊!就拿“安贫乐教”这个词来讲,虽有种田园牧歌式的意境,但现实中有多少人能做到“贫”而“安”且“乐”,而这是对教师的要求;况且现在已在建设小康社会,让教师“安贫”也不合时宜。社会重压之下,教师精神之累可以想见。

2、工作量过大。由于农村小学多是规模较小,多数教师要兼任两个班的语数教学,并担任班主任。情况好一点的要包班,或一个人要教跨年段的两个班数学或语文,还要担任班主任,每周平均课时数超过18节。许多教师除了要任教一门主学科(语文、数学等)外,还要兼教两三门副科(科学、音乐、美术等)。但有的学科教师是难以胜任,为此,教师常常为了应付深感困惑,总感到我们教师都是被“折腾”中过渡。

3、学校管理因素。学校管理的条条框框过多。如业务学习、政治学习、教学研究、作业教案、专题探讨、心得体会,以及各种教案。除了教案之外还有学生各种各样的作业,这些作业都要求教师全批全改并做好批改记录,还有课后反思、教学计划、教学工作总结、教学论文、家访记录、学生成长记录袋、备课组教研记录、每学期上两节公开课等。每一项教师都要问津,每一件都要求教师有书面文字,加上教案书写,教师一天到晚都要埋头在刻板的书面文字抄写上,机械地重复着形式上任务的完成。否则领导的批评、惩罚就会接踵而来。不同学校都有花样繁多、不断创新的各种检查规定,有些学校校长还根据自己对教育的“独特”理解和行事习惯规定“有本校特色”的检查。

4.学生参差不齐。大多数教师认为所教学生参差不齐,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压力。学生参差不齐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如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习惯不良、学习纪律较差等。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独生子女、单亲家庭、留守学生等社会现象是造成学生普遍娇纵、放任的主要原因。为此,这给教师带来了较繁重的工作压力。

5.被学生安全所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问题,警钟长鸣,学校已到了比教学还重视的程度,天天讲、日日查,我们教师还是提心吊胆、如履薄冰。由于小学生自制能力较差,课间玩闹时磕磕碰碰,很容易发生意外事故。另外还有可能出现离校出走和被人贩子拐走、擅自离校游泳溺水死亡、上下学途中被车撞、流行疾病、打架斗殴、运动摔伤、心机梗塞等疾病引起的突发性死亡、歹徒进校滋事行凶等等,叫人防不胜防。一旦学生在学校出了大的安全事故,我们教师承受不起。

6、被教师本身职业所压。当今社会,教师承担的职业压力明显高于其他行业。教学成绩的排队,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行,评聘分开竞聘上岗,教师聘用制,趋于复杂的师生关系、同事关系,学校内部竞争激烈,教师之间勾心斗角加剧,矛盾激化,难免加重教师的精神负担。在教师评聘机制的冲击下,传统的“同行是对头”等自私狭隘观念和“业务封闭、专业保守”等不良现象在教育领域内不断滋生。从而导致教师表现出身心疲惫、沮丧、压抑和对工作、生活悲观冷漠,表现出失去工作热情,以消极、否定甚至麻木不仁的态度来对待学生。

另外,有些媒体盯住教师一些失误,过分炒作,惟恐学校不乱。不去理解教师所做工作以及教师的心理伤害,出现“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报道片面,造成“老师怕学生、不敢管和不敢教”的现象,给教师带来严重的心灵伤害。(二)主观原因:

1.不注意调适,身心处于“亚健康状态”。教师快节奏、高强度的工作带来了身体的疲劳,也造成了心理的疲惫,如果不注意加以调整,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适当进行锻炼,培养良好的业余爱好,势必会使情感、情绪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带来工作热情的衰退。2.追求的目标没了。有一个追求的目标,才会不断地努力。如今许多教师一旦评上高级职称,就完成了自己的人生目标,缺少了奋斗的方向,放任自己内心的“惰性”滋长,久之在教育改革大潮中显得无所适从,只好得过且过。不读书、不研究、不反思,拿着教科书,靠经验混日子。

3.课改的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使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观念远不能适应教育教学的要求,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对所从事的工作渐渐失去兴趣。

4.没有上升机会。被分配到农村任教的教师,早已被定性为教书匠,没有上进的机会,也没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由于市级公开课或汇报课多由城区教师来承担,参加赛课和汇报课的也多是城区教师,许多有进取心的农村优秀教师没有这个机会,也没有得到推荐与培养。随着岁月的流逝,他们就麻木不仁了。而且教师的培训与深造,农村学校教师往往不敢问津。这样,农村教师就很难产生工作的积极性与成就感,难免产生悲观、失落的情绪与难以作为的现象。

5、人事机制因素。人事制度改革推行教师聘用制,学校内部竞争激烈,教师之间勾心斗角加剧,矛盾激化,加重了教师的精神负担。在教师评聘机制的冲击下,传统的“同行是对头”等自私狭隘观念和“业务封闭、专业保守”等不良现象在教育领域内不断滋生。从而导致不少教师身心疲惫、沮丧、压抑,对工作、生活悲观冷漠,失去工作热情。

6、固定的工作环境。由于长期在一个学校工作,教师的底子人家都很清楚,他的威望与影响力将会锐减;到了新的学校,教师就会尽力亮出他们的亮点,展现他们的才华,充分发挥他的影响力。但现在有的教师呆在一个学校就是一辈子,有的教师十几年没有调换过一个学校,教师没有进行轮换,工作热情也逐渐丧失。

二、激发教师工作热情的对策

倘若教师不能很好地卸下这些重负,压力长期郁结在心,得不到释放,势必会影响教师的工作热情以及教育教学的效率,会给教师自身、学生和学校带来负面影响。所以,教师的这种现状应该引起学校领导的高度注意,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缓解教师的压力。

一、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首先,学校领导要积极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充分理解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的艰辛,不断给教师关怀和鼓励。在这样的氛围中,教师往往能以平和的心态、愉悦的心情、昂扬的热情进行工作,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也会得到极大的调动。如果教师在学校中能充分感受到被信任、被尊重、被理解,他对学生自然会生发出爱心与尊重。其次,教师自身要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工作中与同事进行友好的合作,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教师排除工作中的各种烦恼。

二、参与课余活动。丰富的课余活动可以极大地改善一个人的心态,调节一个人的情绪。无论工作多么忙,都应该善于忙里偷闲,参与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在多彩的生活中增强自己的生活乐趣。生活的情趣可以对职业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善于自我调节。教师在从事教学工作时,难免有工作压力。当压力构成个人身心伤害和效能降低时,教师应学会自我调节,正视生活和工作中的挫折和困难,调整好心态和情绪,学会自我减压。只有这样,心态调整好了,才能以积极的情绪进入课堂,以饱满的热情调动学生激情。

四、不断自我充电。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对教师的职业精神及专业能力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工作中的压力,有一部分来源于自身能力的不足,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时代的要求,必须不断学习,牢固地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意识,将学校视为自己不断学习的场所,将教育教学改革视为提升专业能力的机会,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解决自身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有效地促成专业潜能的发挥,缓解工作压力。在注重业务学习的同时,掌握一些心理保健方面的知识,通过放松训练、转移注意、与人交谈等方法来减轻工作压力。教师要不断提高个人修养,磨练自己的意志品质,增强感受及抵抗工作压力的能力。

五、变换工作环境。这样有助于保持教师对工作环境的新鲜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潜能。

六、坚持身体锻炼。一位教师没有好的身体,怎能以饱满的热情去教学。只有在身体正常的情况下,才可能搞好切工作。常说身体是干革命的本钱,教师要注重自己的身体锻炼,培养健康的体魄。而现实生活中,教师的身体一般都比较差,在一定因素上由于工作时间长,另外一个因素是由于缺乏锻炼。

第四篇: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原因初探

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原因初探

孟子说过“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人生的三大乐事之一,按照这种说法,教师从事的应该是让人快乐的工作。而事实真的如此吗?现在的教育受到了社会的空前重视,在每个家庭,孩子的教育被放在压到一切的头等位置,由此也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近乎苛刻的要求。这种要求化成巨大的精神压力、教学压力、职称压力、继续教育压力、等,幻化出繁重琐细而无多少实际意义的工作,你不做也得做,做也做不完,做得你汗流浃背,枯燥乏味,做得你身心憔悴,直到无力教学。教师的工作很多时候就像是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不停地往山上推石头,滚下来推上去。如此循环往复,教师的幸福感一点点被偷了去。正如有越来越多的学生体验不到学习的快乐一样,越来越多的教师也忧心忡忡。

自古以来,教师职业在我国一直受到格外尊重,有“天地君亲师”之说。在当代,教师更是被贴上了诸多令人肃然起敬的“标签”——“蜡烛”“春蚕”“灵魂工程师”。无论是作为一种职业符号还是文化标志,教师都被社会附加了太多额外的荣耀与绚烂。承载起社会太高的期待、太多的要求。

不仅如此,教师往往扮演的都是悲情诉苦的道德楷模,尤其是带有悲剧色彩的“蜡炬”“春蚕”,都要像类似于宗教祭品那样以牺牲自己为前提来谋他人之幸福,却鲜有教师自身美丽人生的幸福体验,其人性界面上的本真生活遭受前所未有的压抑和排挤。社会大众一味要求教师奉献、付出,却漠视教师的生活情感需求,这种强烈的、单向度的索取必然导致教师职业角色的断裂与失衡,以及教师自我认知的偏差,其劳动付出与实际地位、物质报酬间的矛盾在所难免。

我是一名中学教师,和我一样的大多数教师一天的工作是这样的:从早晨走出家门开始,一直到晚上带着疲惫的身心走进家门,时间是早6点到晚10点。在这16个小时中,教师找个别学生谈话、召集全体学生讲话,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参加各项教学活动等等一系列事务后面那奔波不停的身影。似乎越认真负责的教师,其生活和工作的状态越逼真于这份札记的描述,从这不堪重负的疲惫中,读出了教师们职业倦怠的征兆。更需重视的是,在现实中,出现职业倦怠的教师已不再是少数,而且呈现日趋上升的趋势。

目前,大多数中小学教师的生活重复而又繁杂。沉重的教学任务、不停的调研测试、过度的社会期待,再加上职评、考核等现实问题,造成了当下教师身心疲惫。这种忽略了生命意义的、单调机械的生存方式,也必然带来信仰的荒芜和价值的偏转,使广大教师失去了对自身价值的热切拥抱,失去了对教育目的的终极追求,失去了专业成长的能力创造。这种失去幸福源泉滋润的机械化、低端化的现实角色定位,不仅会带来内心自我质疑拷问的痛苦感,更可能产生毫无依附的漂浮感。

尤其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的过程中,席卷我省“打造高效课堂”的活动又在如火如荼的燃烧。无论新老教师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新矛盾、新压力,如果不能正视和积极应对,则必然会产生对新课程的抵触情绪,甚至可能形成职业反叛。

教师职业幸福的多元化、表象化的个体认同。如何理解“幸福”,这也影响幸福感的获得。有的教师认为,升学率高、奖金待遇高是一种幸福;有的教师认为社会认可、领导赏识是一种幸福;也有教师认为学生成长、师生感情融洽就是一种幸福。对幸福的不同理解,导致了现实生活中职业幸福感的获得方面也是不同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发达地区,有丰厚的待遇、较高的社会地位和优越的工作环境的情况下,一些教师没有或少有幸福感;而另外一些贫困落后的乡村教师,却能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体验到幸福的原因。

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获得离不开外部条件支持,这就不仅要有敏锐的感受幸福的能力,而且要具有用心来传递幸福的能力。有的教师是为了生存而从事教育,教育只是他们生存的工具,而不具有本体意义。这样的教师看到的只是教师工作的繁琐与重复,看到的只是教师生活清苦与劳累。因而,他们无法从繁杂的工作中感受到成长进取的乐趣,无法从师生交往中联想到青春的蓬勃,无法从淡静校园香樟树里嗅到春的气息。一个能够发现与把握教育幸福的教师,他的心不应在教育现象上滑行,他需捧着自己的心,进人心灵世界,进入教育的人文层面,在心灵与心灵的交流与对话中,发现教育这种生命事业所蕴含的人性美好。

第五篇:浅谈师德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师德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师德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所谓的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必备的道德品质。师德是全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青少年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之一。师德是教育事业的灵魂,是教师工作的精髓。教师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之前,首先要塑造好自己的灵魂。教师教育学生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而身教又重于言教,所以教师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才具有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从而才能塑造好学生的灵魂。但是,当今社会却时而出现师德缺失的现象,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

一、师德师风失范的原因:

(一)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事业的不断进步,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改革的主流是好的,但改革也不免泥沙俱下,负面的、消极的社会沉渣泛起,在一些领域中道德失范、诚信丧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问题也日益突出;封建迷信、邪教、黄赌毒、卖淫嫖娼等社会丑恶现象卷土重来;一些人价值观念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膨胀,西方没落腐朽的生活方式通过网络、碟片、电影等各种途径对我国公民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在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下,少数教师免疫力差,导致自己精神空虚,欲念扩张。

(二)学校管理出现盲区,其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

1.重智轻德。有的学校仍然只重教学质量,轻思想道德建设;只重考试成绩,轻素质教育。忽视了师德师风管理工作,少数学校对这项工作认识不够,管理不到位,存在热一阵冷一阵的问题,造成管理环节不衔接,监控过程出现疏漏,甚至出现盲点,导致师德失范的苗头有滋生的土壤。

2.不能坚持师德师风管理制度

学校的管理制度,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教师什么样的行为是违规行为,没有经常性地公示给学生、家长和社会,学生缺乏对教师行为的有效监督,有的学校学生被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教师习以为常,学生也习以为常了,从而滋长了少部分师德败坏的教师。各校购臵的师德师风举报箱,有的锁都锈死了,劳命伤财,根本没有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对违纪教师姑息迁就

有的学校明知个别教师存在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等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而再、再而三的迁就教师,不及时批评教育,不严格按师德师风管理制度进行处罚,这种作法实际上是对违纪教师的一种放纵,是对学校教育的极大不负责任。

4.师德评议弄虚作假

个别学校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进行评议时,不一针见血,不真枪实弹,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人人满意,个个满分。不深入学生、家长、社会中详细调查,胡编乱造,以假当真。

(三)教职工忽视了学习、反思、修身

有些教师鼠目寸光,以为自己的水平和能力十分了得,先进学不进,后进不改正,看不清教育发展形势,思想信仰开始动摇,教育教学行为开始滑坡,甚至出现师德失范的违法违纪法规的人和事。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心理失衡

由于缺乏学习,抵制不住市场经济带来的不良因素的诱惑,整天心术不正,恨天怨命。看到自己的同龄人当了大官,发了横财,盖了洋楼,就按奈不住教师职业的清贫、寂寞,心理上出现了严重扭曲和失衡,价值观和事业观被抛得九霄云外。

浅谈师德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2.小视小节

有的教师存在说得多、做得少,计划多、落实少,讲客观困难多、谈主观原因少,讲宏观问题多、谈具体细节少等现象。片面地认为课堂上接打手机、酒后上课、课外打打麻将等等,都是生活小节,不损形象,无伤大雅。这样必然会导致少部分教师仪表不整,举止不文明,出言不逊或肮脏,与为人师表的要求相差甚远。

3.工作不敬业

有的教师“身在学校心在商”,搞第二职业时全身心投入,干教育工作时马马虎虎,无精打采;有的教师学新教材、新教法、新课程标准一再畏缩,学歪门邪道跃跃欲试;有的老师知识贫乏,教法陈旧,教学成绩年年倒数,误人子弟。四是法律意识淡溥。有的教师不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要求,不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权,恶语伤害学生,甚至采取罚跪罚站,反复抄写作业和打手掌、屁股等手段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搞负面宣传,管不住自己的嘴,胡说八道;有的老师参与社会赌博,在社会上臭名远扬,被学生及学生家长看不起,严重损害了教师队伍的形象。

二、教师提高自身师德修养的途径

(一)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师德认识。

要想使自己的思想适应社会需要,就要有知识,这就要学习。同样,人们的观念需要更新,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也更要学习。加强理论学习,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方法。

1.加强政治理论水平学习

教师认真学习政治理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学习理论,就不可能科学地、全面地、深刻地认识社会,认识人与人之间的正确关系,因而就不可能形成正确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不能矢志教育,义无反顾,以坚毅不拔的精神,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为人民教育事业而努力奋斗。

2.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教师要学习教育科学理论,丰富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掌握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更好的完成教书育人的职责,这本身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一个要求。同时,通过专业知识学习,教师能进一步明确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重要作用,这就更能使教师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3.加强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学习

教师还应学习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只有广泛地学习有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才能使教师从各种关系和联系中来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任务,认识社会和人生。才能将正确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不致于误人子弟。教师必须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倘若学生给你提出的问题你总是不能很快准确地回答,在学生心中的威信也就完全丧失了。学生对你没有信心,极有可能对这门课也没有了信心,你这门课还怎么教。在现代社会中,每个社会个体都有不同于他人的长处和优点,学生在某方面超越教师的可能性甚大,所以,教师完全没有资格在学生面前高居支配地位,而应该对学生的人格、思想、情感、意志给予充分的尊重。笔者认为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仍是自己要努力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在教书育人。

(二)加强自我修养,提高思想认识

教师职业道德的培育离不开自我提高认识,自我加强修养,充分发挥内因的作用。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臵。教师的思想感情,处事哲理、人生观点、道德境界、品德修养甚至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做到言教、身教的统一,并且要认识到身教重于言教的重要性。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被学生

浅谈师德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模仿在行动上。我们的人格影响,不仅对学生在校起作用,甚至以后在社会上还会长时间起作用。所以,我们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处处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综上所述,师德是教师的立师之本,是教师事业成功的保障,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师德不仅影响一个人的学生时代,而且影响他们的一生,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前途和未来。师德的修养,不仅关乎个人,更是关系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因此,提高师德修养水平,是势在必行。

下载教师创新素质缺失的原因探析[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创新素质缺失的原因探析[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用缺失的原因及其对策

    信用缺失的原因及其对策信用是指债权人和债务人对资金、商品或服务的暂时的、有条件的让渡。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是信用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是等价交换......

    浅谈教师幸福感缺失

    论文关键词:教师 幸福感 职业价值 论文摘要:社会普遍认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是很幸福的,但是当代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却存在着幸福感缺失的现象,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探讨。......

    当前幼儿教师创新素质缺失的现状研究教育理论

    当前幼儿教师创新素质缺失的现状研究教育理论 创新教育向传统幼儿教育的挑战,归根到底是对教师的素质提出要求和挑战。幼儿创新教育呼唤创新型的幼儿教师。然而大量文献和国......

    创新素质

    创新素质的内涵 所谓创新素质,是指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创造出某种新颖的、独特的、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基本品质或素质,这种产品可以是一种新思想、新概念、新方法,也可以......

    大学生自我认同感缺失的原因

    大学生自我认同感缺失的原因 大学对于一个人思维能力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阶段更是一个人思维活跃的高度发达时期。如果在大学中你知道自己想要得到什么,必须做什么,......

    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缺失原因的思考

    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缺失原因的思考 幸福即人本质的实现。所以,人生的主题就是追求幸福,而幸福本身就是一种成就,是一种状态,带有非常私人的主观色彩。人是用哭声证明他来到这世上,......

    政府公信力缺失的原因分析

    政府公信力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政府自身因素是公信力缺失的主要根源 1.行政管理理念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受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历史影响,浓厚的官本位的传统思想一直贯穿历......

    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经 济 管 理 论坛 中国科技信息 2005 年第 9 期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May.2005糜 婷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萧山学院311201 摘要: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文明的基石,它关系着个人的生存与国家的发展,但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