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党员常态化教育的创新路径探索

时间:2019-05-14 22:00: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党员常态化教育的创新路径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党员常态化教育的创新路径探索》。

第一篇:大学生党员常态化教育的创新路径探索

大学生党员常态化教育的创新路径探索

摘 要: 大学生成长档案是以成长手册的形式,分层分类记录大学生党员从递交入党申请书起全面发展的过程。立足大学生党员常态化教育存在的机制不完善、形式不丰富、载体较单一等问题,成长档案制度的建立不仅有利于记录学生党员的成长全程,而且有利于实现基层党组织对学生党员的动态管理与科学评价。基层学生党组织应在上级党委领导下,广泛征集意见,分层分类实施,健全档案制度,促进过程管理,强化动态指导,真正实现大学生党员的常态化、全程化教育。

关键词: 学生党员 常态化教育 创新路径 成长档案

常态化教育是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其实施成效直接关系大学生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先进性,有力影响高校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党建水平的大局。“成长档案作为一种课程评价方法,最早使用于画家、摄影师等艺术工作者”[1]。他们通过收集艺术生涯的代表性作品,记录艺术生涯的发展过程。后来成长档案被中小学广泛应用,作为过程性评价载体全面反映学生的素质发展历程。大学生成长档案即是以成长手册的形式,分层分类记录大学生党员从递交入党申请书起全面发展的过程,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有机结合,力求实现对大学生党员发展、培养、教育、考核全程化、动态化跟踪,从而提升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一、大学生党员常态化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骨干分子,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关系到高校党建工作的基础。长期以来,高校高度重视党员队伍建设,在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上取得可喜的成绩。但不容忽视的是,部分高校在学生党员的常态化教育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如体制机制上还不够系统规范,教育形式和内容的针对性、实效性还不强。

1.常态化教育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常态化教育是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核心任务,但囿于各方面体制机制的因素,部分高校缺乏对常态化教育的顶层设计,教育培养规划还不够系统健全,常态化教育的制度化水平还有待提高。在部分高校的党建制度体系中,常态化教育还未真正在基层学生党组织盖边沉底,尤其是缺少具体的、可操作的制度模式作为参照,这就使得部分高校在大学生党员常态化教育方面的缺位,大学生党建工作易于出现“重前期选拔,轻后期培养”、“重发展结果,轻教育过程”的问题,从而影响基层学生党组织先进性的发挥。

2.常态化教育的形式内容有待进一步丰富。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直接导致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缺乏常态性与科学性。如今,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主要是以党校的分级培训、递交思想汇报、组织生活会、集中性的主题教育为主,缺少有特色、有品牌影响力的常态化平台,大学生党员的自我学习、自我净化、自我提高缺乏载体支撑。尤其在信息网络化的背景下,如何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常态化教育,成为大学生党建工作必须面临的问题。单一的教育形式不仅不利于激发大学生党员自我发展的内驱性,而且无法保障党员教育培养的实效性,党员的主体参与意识较低。

3.常态化教育的评价载体有待进一步补充。优化评价机制是推进党员常态化教育的重要动力,在传统的党建工作模式中,党员教育培养的评价载体比较单一,主要是以程序性的档案记录为主,如入党积极分子教育考察登记表,预备党员教育考察登记表,团组织推优表,群众座谈会会议记录等,更偏重于对党员教育培养的结果评价与定性评价,在定量与过程评价方面有所欠缺。对正式党员而言,甚至缺乏程序性的档案记录,正式党员的再教育严重缺乏评价载体,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影响正式党员的常态化教育质量,不利于保持学生党员的纯洁性与先进性。

二、大学生党员成长档案对常态化教育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党员成长档案是一种“科学的、规范的、动态地记录高校大学生在党员发展、教育与管理等综合内容的资料的综合”[2]。它不仅全面反映了大学生党员的成长过程,而且为党员的常态化教育提供了集记录、管理与评价于一体的载体。

1.有利于全面记录党员常态化教育的过程。成长档案以学校党委、党支部对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要求为指导,力求从基本信息、思想学习、学风帮扶、素质能力培养、服务实践等多方面、全程化记录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接受教育的过程与自我提高的收获。其中不仅注重教育过程的记录,而且突出收获体会的总结,比如在基本信息部分,既包括学分绩点、素质能力培养学分等数字的记录,又包括思想汇报、党团学习等内容的总结,大大丰富了传统的党员教育档案模式,能够使常态化教育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有记录有查,更加立体化、过程化。党员记录成长档案的过程,也是自我审视、自我剖析、自我提升的过程,有利于明确发展方向,增强永葆先进性的自觉意识。

2.有利于实现对党员教育的跟踪动态管理。成长档案伴随党员教育的始终,能够全面反映党员受教育的全过程。比如在思想学习模块,成长档案即会从党团教育、思想学习、思想汇报等三个层次记录党员的思想成长过程。入党介绍人或入党联系人通过定期对预备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成长档案的考察,党支委及党建辅导员通过对正式党员成长档案的评价,能够及时掌握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在思想政治、专业学习、服务师生等方面的情况,并及时针对他们在思想与行动的不足,提出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可行化建议,为他们发展自我提供有力指导。尤其是对入党积极分子成长档案的定期考察,有利于增强党员发展工作的科学性与全面性,提高党员发展质量。

3.有利于为党员教育培养提供常态化评价载体。常态化评价载体有利于及时对大学生党员教育进行实效性评估,有利于大学生党员时时、处处总结学习成果,记录成长过程,有利于入党介绍人或入党联系人全面了解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的受教育情况,从而增强党员教育培养的针对性、个性化。成长档案作为党员教育培养的常态化评价载体,有效补充了以程序性档案为主的档案体系、翔实的过程记录、生动的体会总结,使党员教育更全程化、科学化、生动化,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党员质量,督促学生党员始终保持先进性意识,发挥服务师生的积极作用。

三、大学生党员成长档案的主要内容及实施步骤

大学生党员成长档案应紧密围绕高校的人才目标,因校制宜,结合各高校、院系的人才培养实际,科学制定成长档案的主要内容及实施细则,充分发挥成长档案对党员常态化教育的积极作用。

1.广泛征集意见,分层分类实施。党员成长档案应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在广泛征集支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及普通同学意见的基础上,对照正式党员、预备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的不同教育培养要求,分层分类设计档案内容,在统一的设计框架下应更加凸显成长档案的个性化,发挥成长档案对党员个体发展的指导意义。在入党积极分子成长档案方面,应包括积极分子在思想学习、党团教育、党校培训、公益实践、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成长记录;相较入党积极分子成长档案而言,党员成长档案应在其基础上,增添党员示范服务岗、党员岗位实习、党员联系宿舍记录情况表等内容,体现出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养的不同要求。

2.健全档案制度,促进过程管理。基层党组织应加强制度化管理,起草出台《大学生成长档案管理办法》,明确各类成长档案的填写要求与管理规范,建构制度完善、分层分类的成长档案体系。档案填写人员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认真记录个人在思想学习、学风帮扶、专题实践、志愿公益等方面的活动记录与收获体验,科学总结自己在党员教育培养过程中的思想认识历程。入党介绍人与入党联系人应以党小组会为组织载体,定期收集、评估教育培养对象成长档案的填写质量,对填写态度不认真、填写内容不真实的个体提出改正的意见,督促其限期整改,确保成长档案制度能够真正得到落实。

3.强化动态指导,实现常态教育。党支部应充分发挥成长档案在党员考核评价中的作用。在成长档案考察意见模块中,入党介绍人或入党联系人应通过定期谈话与非正式沟通的方式,系统了解教育培养对象的成长档案内容与实际行动表现,客观、公正、全面地对教育培养对象进行发展评价,在充分肯定教育培养对象积极进步的基础上,及时指出其在思想学习、学风帮扶、服务师生、素质培养等方面的改进方向,引导他们更加坚定理想信仰,增强服务师生的本领。成长档案的记录情况应作为发展对象确立、预备党员转正、正式党员考核的重要依据。

党员成长档案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党员常态化教育的重要抓手与载体,对提高党员的党性修养,确保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先进性无疑具有创新性意义。作为学生党员程序性档案的有益补充,它以“记录思想成长,促进常态教育”为主旨,既是一部学生党员不断追求思想进步、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发展记录册,又是一份激励学生党员永葆先进性,彰显模范作用的考核表。基层学生党组织应结合自身实际,建立与完善大学生党员成长档案制度,努力为提高大学生党建工作水平、永葆学生党员先进性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鹏飞.信息化背景下的学生党员“成长档案”构建[J].山东档案,2015(5):38.[2]邓寿群.高校大学生党员“成长档案”构建初探[J].兰台世界,2012(35):103.课题项目:2015年江苏省教育系统党建研究会课题《校企协同视域下高校实践育人的常态化机制与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5JYDJ-YB0056;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基层党建创新项目“大学生党员全过程、常态化教育管理的实践探索”,项目编号:DJSJ2015B05;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项目“全员育人视角下思政教育方法与路径创新性研究”,项目编号:DJYJ2015B01。

第二篇:创先争优常态化长效化探索

推动创先争优常态化长效化探索

创先争优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延续和深化,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只有使创先争优活动深入持久开展下去,才能源源不断地调动党组织和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开展创先争优常态化长效化研究,对于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党组织,引导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激发广大党员增强光荣感和责任感、保持先进性内在动力具有重要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将“老课题”做出新文章,研究创先争优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尤为重要。

中航工业宝成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展的“两先一优”活动到九十年代初坚持每年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活动持续开展二十多年来,在长期的探索实践中初步实现了活动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为公司党建工作融入企业价值链发挥了积极作用。如今,创先争优理念已融入宝成党员干部的思想、融入工作、融入使命,成为了一种精神状态、一种价值导向、一种行为习惯、一种永续动力,真正内化为价值观念、外化为先锋形象、实化为自觉行动、固化为科学机制。

一、中航工业宝成创先争优的实践特色(一)明确主题

持续开展

自2006年起至今,中航工业宝成党委每年根据形势任务需要和公司科研生产经营中心工作的实际,分别以“创新谋发展,党员比贡献”、“企业跨越发展,党员争创佳绩”、“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克难攻坚党员做表率”、争创“四强”争做“四优”、“立足岗位做贡献 创先争优立新功”为主题,持续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公司党委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和提炼老军工企业党建工作的做法和经验,创新党建工作思路和方法,通过有形活动,将党建工作融入企业“产业链”,使党组织活力进入企业价值链的相关环节,通过激发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使党员把创先争优融入个人的价值观、成长观,变被动为主动,在“创”中求新,“先”中求实,“争”中求进,“优”中求好。充分激发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的内在动力,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想参与、参与好。通过开展党委中心组学习、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等强化领导的学习力和执行力。通过网络、报刊、电视、专题片、图片展、座谈会、报告会等形式,积极宣传活动中涌现出的一些先进典型、优秀成果。重视先进典型的推广和优秀成果的转化运用,广泛营造活动氛围,吸引带动更多的党员效仿追随、见贤思齐,营造浓厚的创先争优良好氛围。使每个党员在组织中找到自身的价值所在,从而以“有为”求得在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的“有位”,最大限度地做到先进基层党组织“五个好”、优秀共产党员“五带头”,从而在增强企业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同时,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创新载体

大胆实践

结合实际、精选载体、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是增强创先争优活动吸引力和感召力的最好方法。实践证明,形式新颖、有感召力和凝聚力的载体是激励广大党员投入创先争优活动重要手段。中航工业宝成近年来在创先争优活动中重点坚持了“八大载体”:

1.“亮出身份”作表率

2010年以来,公司党委在1000多名在职党员中,开展了“亮身份、树形象、作表率”百分百 党员公开承诺活动,形成了“支部百分百参加、党员百分百参与”的良好局面。

2.“攻关立项”克难题

近年来,公司党委先后开展了创先争优主题立项活动,结合企业科研生产经营、重组、改制、发展中的难点、热点和关键点,开展党员攻关立项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党员攻关立项共计1084项,促进了公司各项任务的完成,真正使创先争优活动成为推动企业各项工作的有效载体。

3.“双培养、双关注”同提高

“双培养”即把党员培养成骨干,通过给党员压担子,锻炼提升党员业务技能,展现党员才华和业绩;把骨干培养成党员,为党组织注入鲜活的血液。2010至2013年,党委培养对象近300人,制定培养措施800余条,培养并发展各类骨干新党员百余人。“双关注”即党员关注群众思想动态,群众关注党员的表率示范作用。通过“双关注”,密切了党员同群众的关系,提升了党员的党性意识。

4.“七一”主题活动鼓干劲

公司每年把党的生日作为党员的节日,确定不同的主题精心策划,使其成为激发党员创造价值热情的契机。每年“七一”,党委专门下发文件,对“七一”活动精心策划部署,以此为契机,不 断提升党员干部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光荣感。

5.“三项工程”添活力

创新开展“强基、提质、榜样”三项工程:通过科学划分党小组,选配骨干担任党小组长,使党小组实现“强基”;通过组织开展各种主题活动、举办党校等,不断提升党员素质,使党员“提质”;通过选树先进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

6.“基层组织建设年”夯基础

2012年,公司党委以“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契机,通过“六项措施”不断夯实党支部工作基础。通过对党支部工作进行调研指导、举办党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培训班、重新设置和划分基层党支部等,使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更加突出。

7.干部360°考核成机制

坚持“四好”领导班子创建工作有计划、有落实、有考核以“考核可量化,业绩看数字”为原则,通过听取个人述职述廉、职工代表评议、考核组评议、单位互评、主管领导评议、查阅资料和考核谈话等多个环节,对公司中层领导班子和全体中层管理者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360°考核,促进了基层领导班子整体功能的有效发挥。

8.结对共建增活力 结对共建活动是宝成公司加强党建工作的一个原创抓手和特色做法。通过党群机关、职能部门与基层党支部结成对子,签订责任书,制定共建方案,细化共建措施,量化考核责任,形成了上下互动、互学互促的共建网络,有效地促进了党群部门和基层单位的双向融入、共谋发展,彻底打破了党建工作依靠党群部门在“小舞台”唱“独角戏”的传统模式,使党建工作更加贴近基层、服务一线。

二、创先争优长效机制的探索思考

(一)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是保证创先争优长效化的前提条件

1.建立常设机构,组织保障到位。一是要常设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认真履行对创先争优活动的组织领导和指导职责,做到日常工作和创先争优活动统筹兼顾、同步推进。二是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群部门牵头、各部门积极配合,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创先争优活动常态化工作格局;三是要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构建“党建带群建、群建促党建”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政、工、团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的合力共创作用。

2.建立责任机制,落实领导责任。创先争 优活动领导小组要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履行好对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组织指导。党组织书记要增强“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意识,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把创先争优活动列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内容,细化到各项工作中,落实到每个党员和干部头上,使创先争优活动由“软指标”变成“硬任务”。建立分层部署、逐级落实的工作机制,形成“党委书记亲自抓,党群部门配合抓,支部书记经常抓”的分层部署、逐级落实的良好格局。要认真研究,积极谋划,科学确定本单位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定位和突破口,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扎实开展。

3.建立激励机制,引领价值取向。研究制定与党组织职能和党员岗位职责相适应的奖励措施;制定争创“五个好”先进党组织和争当“五带头”优秀党员的具体奖励办法。在综合日常督查、半年检查和年终考核的基础上评先定级;进行经验交流会、现场观摩会、典型事迹报告会、“七一”表彰会、总结表彰会以及通报表扬等多种形式的精神和物质奖励等;通过大力倡导和多形式开展比学习、比工作、比服务、比奉献,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实践活动,大力倡导“星文化”建设,2011年 选树了陕西省国防科工办党委评为“科技之星”的全国技术能手、集团公司首席技能专家、公司“技能之星”王惜平等25位“五星党员”。在公司内部设立“星光大道”,对先进加大奖励力度,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广泛营造创先争优浓厚氛围,激发职工敬业奉献,争创一流的工作热情和自觉行动,使创先争优成为每个党员干部、每个职工群众乃至全社会的价值取向。

4.建立督促机制,全程跟踪问效。采取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等方式对创先争优活动进行全过程跟踪督查问效和情况通报。一是深入基层督查,及时发现、协调和解决遇到的问题,认真总结好做法、推广好经验;二是依据督查、抽查或明察暗访形成月评价、季通报、半年检查和年终考核结果的情况通报;三是跟踪问效,对创先争优活动不重视、活动开展不扎实、效果不明显,或者存在偏差需要改进的,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并对整改之后的情况进行复验,以确保创先争优活动环环相扣、扎实推进,不搞形式、不走过场。

(二)构建有效的运行机制是确保创先争优长效化的必要手段

1.科学确定争创目标,确保争创活动规范有序 创先争优活动的目标制定要结合企业党建发展规划,制定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创先争优长期目标要与落实企业“十二五”规划和党的“十八大”任务相结合。创先争优具体标准要依据争创“五个好”先进党组织和争当“五带头”优秀党员的共性标准来分别制定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的具体标准;要对照党组织职能和每个党员岗位职责任务进行细化、量化、具体化,使之便于记忆、便于操作、便于考核和评价;要紧扣党组织职能和党员岗位职责,做到党员“以岗定责”,切实把党组织履职和党员岗位职责任务落实到创先争优活动的具体行动中。

2.规范建立各项制度,以落实制度体现机制效能

一是建立逐级承诺制。建立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活动逐级公开承诺制,明确党组织、党员的承诺目标、承诺内容、践诺措施、检查考评等。重点要围绕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承诺;围绕如何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做出承诺,并采取适当方式向群众公开承诺,并对践诺情况接受群众监督和评议。

二是建立联系点制。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领导干部每人联系若干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建工 作暨创先争优活动的联系点,适时深入联系点了解开展党建工作和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进行现场指导和检查。建立联系点信息沟通与工作协调制度,帮助解决实际问题。领导干部每年联系点工作开展情况要纳入述职报告之中。

三是建立分级点评制。建立并认真落实领导分级点评制度,通过召开创先争优活动点评专题会、集中汇报会、现场检查等方式,对党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等情况进行点评。专题点评可与落实党建工作专项述职评议相结合,原则上每半年或一年召开一次,也可根据创先争优活动进展情况适时进行不定期点评,以点评促改进、促提高。

四是建立群众评议制。采取述职测评、设置意见箱、开通热线电话、进行网络评议、发放调查问卷、召开群众评议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党员和社会各界干部群众的意见;或根据实际情况组织部分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行评议;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专栏等各种形式向群众公布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有关情况;认真梳理汇总评议情况,提出整改措施,以整改的实际成效提升群众满意度,真正把创先争优活动打造成“群众满意工 程”。

(三)完善考评监督机制是确保创先争优长效化的坚强保证

1.成立常设考评机构,确保考评科学公正。一是常设创先争优活动考核评价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认真履行考核工作职责,落实考核工作责任;二是建立层层抓落实的考核评价机制,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考一级;三是建立考核评价档案,将考评结果录入考核档案。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认真负责地及时将汇领导分级点评,日常抽查、月小结、季度专评、半年检查和年终考核以及群众评议和满意度测评结果录入考核档案备用。

2.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促进考核成果转化。一是认真研究制定《党内创先争优评比表彰办法》,并将考核评价办法纳入党建工作和综合目标考核评价体系,加大考核分值权重。二是在实践中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在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科学设置考核内容,完善考核方式和程序,强化成果运用及考核监督。三是注重评价考核成果的转化运用,将考核成果与党员民主评议相结合,通过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优秀党员逐级表彰,对不合格党员进行通报批评。

3.强化监督评价机制,推动创先争优民主 化。一是做好党内民主监督,重点围绕党员民主权利、党务公开、党员廉政行为、履诺践诺情况进行党内评议;二是做好党外群众监督,通过群众满意度调查、行风评议,督查通报等监督评价方式,把创先争优活动的履诺践诺情况置于群众监督之下,引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三是推动创先争优践诺监督的社会化,通过向报纸、电视、网站、服务对象等公开党组织承诺履诺情况,使创先争优活动向全社会透明,接受社会公众的全方位监督;通过典型宣传和辐射作用,广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使创先争优活动成为全员的自觉意识和积极行动,为推动企业“十二五”发展服务。

三、创先争优常态化长效化的实践成效

(一)增强了企业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公司各级党支部始终围绕企业发展目标,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积极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始终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急难险重任务来制订计划、开展活动,团结带领职工群众特别是党员干部立足岗位,为企业发展多作贡献。党支部、党员以自身的先进性和爱岗敬业的示范行为,引导广大员工积极向上,以企业为家,为促进企业的发展做贡献,使企业的凝聚力显著增强。对事关企业发展方向和 企业、职工利益的问题以及企业生产经营的重大问题,发挥党的组织优势,认真听取并集中广大党员和职工群众的意见建议,积极向企业建言献策;在急难险重任务或突发事件面前,党员冲锋在前,做到了“建得牢”、“拉得出”、“打得赢”。

(二)推动了企业科学发展

公司党委坚持把创先争优同企业发展紧密结合,把党内创优与企业创优紧密结合。各党(总)支部以本单位本年生产经营任务为目标,按照“双向融入”的工作思路,围绕本单位新品研发、技术攻关、生产过程中的瓶颈和难点,以及质量管理、市场开拓的重点和关键点,针对流程梳理后本单位运行中的新要求、新问题进行立项,确保立项活动解决科研、生产经营实际问题。2010—2013年,各单位共组织上报攻关立项课题600余项。创先争优主题活动进入企业经营管理的全流程,在融入中心中发挥作用,在助推发展中彰显价值。公司销售收入连年增长,实现了党建与经济发展的有机对接。

(三)促进了和谐宝成建设

公司党政认真践行“聚精会神抓发展、认认真真做企业、全心全意为员工”的经营理念,坚持每年以集体合同的形式明确为职工办实事 的具体内容,并将合同履行情况向职代会报告。2010年以来,为员工新建了6栋高层住宅楼,新建了老年活动中心,建成了社区新集贸市场,坚持每年为员工进行健康体检等,重视员工培训,提升员工技能,改善员工工作和生活环境,为企业和谐发展创造了条件。

创先争优常态化长效化探索的实践告诉我们,积极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在工作中既要总结规律、借鉴经验,又要创新突破、与时俱进,以崭新的理念、方法、活动、载体,形成创先争优长效化的运行机制,通过创先争优拓宽国企“三型”党组织建设的途径,不断提高国企党建科学化水平。

第三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创新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创新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各种新型产业纷纷出现,很多都是以互联网为核心技术的产业,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发展以及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当下的主要趋势了。自媒体的出现更是丰富着我们的生活,自媒体的应用逐渐走进高校教育中,高校教育中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建设是重要的部分,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自己和高校教育都有重要意义,自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索开辟新的路径。

关键词:自媒体环境;

大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路径

自媒体是一种交流技术平台,信息传播者可以通过自媒体途径来传递和发布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发布的信息可以和大众分享。有些使用者的内心你真实想法是不愿意和他人进行交流的,在自媒体平台上可以充分地发泄出来,数据显示,使用自媒体最多的就是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以及业余生活的丰富都可以通过自媒体平台实现。但是,网络的使用必然是利弊相伴的,网络环境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明显的,高效必须要构建自媒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平台,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一、自媒体环境下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一)个性十足,人格彰显。

在心理学上,把人格类型进行分类,认为人类人格可以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这三个层面,其中,本我的个性是与生俱来的我,在行为实践中遵循快乐原则,追求个体生物性需要;

自我个性是在社会行为处事中遵循现实的原则,在与他人的相处中注重个体和社会之间的平衡;

超我的个性是一种理想状态,在自我个性和社会行为中表现出偏向理想性的趋势,与他人的交往和对于自己从事的活动追求尽善尽美,同样的个体,在不同的环境中所表现的性格也是不同的。当代大学生的很多群体都是拥有多种的人格,自媒体的广泛应用,其特有的隐蔽性和虚拟性特征,使得大学生可以用匿名的方式在自媒体平台进行交流,平时同学眼中的那个他,在自媒体平台上所展现出来的可能是有很大差别的,在自媒体环境中,大学生可以把很多的负面情绪发泄出来,有时候更是肆意妄为的表达,这不是好的发展趋势,反而会起到助推个性发展的负面作用。同时,也削弱了部分大学生规范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高度依赖网络,缺少现实人际交往。

在我国的现在的社会中,尤其是高校校园中,走在路上,几乎都是满屏的低头族,一人一部手机,就是最现实的大学生生活现状,在自媒体平台上,在虚拟的世界中,大学生可以完全不受自

身家庭和能力、周围环境的干扰,即使是自己的先天条件不够优越,他们仍然可以自由、自信的发表言论,与人交流,大大满足了人际交往的需求。所以,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越来越依赖于网络了,自媒体平台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了。缺少现实的人际交往已经成为大学生性格培养的明显短板了,自媒体的使用的却可以拓展人际交往范围,还可以突破时空局限,快速获取信息资源。虽然网络人际交往的优势很有多,也符合大学生所需,但是,不可避免的缺陷就是会降低大学生现实交往的能力和欲望,很多的学生完全沉迷网络世界,最后就是失去社交能力,这并不是一个健康的大学生该有的人格。

(三)受网络影响大,缺乏独立思考意识。

自媒体的优势是自由,任何的人都可以对事件发表自己的言论,不受束缚,自媒体平台发布的各种新闻资讯,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大家都可以平等、开放的获取,很多的大学生在进入大学生活后,其生活的重心不再是对学业的学习,而是用更多的业余生活来丰富自己的状态。其中,自媒体信息传播可以大大满足大学生获取信息和参与舆论的心理需要,网络对大学生的生活影响可以说是体现在每个方面,在网络世界,学生们逐渐地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事件几乎没有自己的看法,完全受到网络评语的影响,造成部分大学生自我认知出现偏差。

二、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创新的必要性

(一)自媒体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中的重要意义。

在我国传统的媒体中,例如,报纸、电视、电台等,人们只能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取新闻信息,但是并不能自由的平等的发表言论,参与到媒体事件中,自媒体的出现完全弥补了这些不足,自媒体传播行为具有显著的个体化、自主性、圈群化等特征。在自媒体环境中,大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内心感受、对于不和他人进行现实交流的想法都可以发表出来,在自媒体平台,他们可以是一个新的、自主的个体,分享个人生活。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者要充分认识到自媒体的特点,明确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学生可以将烦恼、困惑、难言之隐等自如地表达出来,这样可以大大的缓解学生心理压力。

(二)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大学时期,是学生的心理和价值观由初步形成走向成熟的一个过程,所以,高校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大学生是非常关键的,好的人格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在进行专业提升的同时用更加健康的心理来为自己的生活增加色彩。如果学生拥有不健康的人格,那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就会表

现出一些过激的、不同寻常的行为,其结果不仅仅是伤害学生自己,可能还会影响他人,所以,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行为是进行其他学习行为的重要基础。在当今的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可进行资源共享,无论是知识的获取还是对于自己人际交往的需要,在自媒体平台上都可以实现,逐渐的,大学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行为习惯和认知,面对网络的不良诱惑没有足够的控制能力。这样的现状使得高校心理健康教师的工作开展起来有难度,传统的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内容面临着巨大挑战,高校心理健康教师必须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才能提高教学的有趣性与有效性。

三、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路径

(一)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针对性。

自媒体平台的应用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主要部分了,其专业学习和心理健康发展、人格培养都是被网络方式影响的。但是,大学生自己通过自媒体所获得的信息和养成的行为习惯、认知能力并不是完全正确的,因为网络的诱惑,大学上的心理健康发展可能会存在偏差,所以,健康心里的形成仍然依赖于高校教师的教育。为此,高校心理健康教师要针对自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突出的心理问题进行引导,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例如,高校中可以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开展网上心理测评,传授心理健康知识,提供心理援助,帮助学生消

除心理困扰,提高心理维护能力。

(二)利用自媒体,关注大学生心理动态。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形成必须要从实际出发,做到每个学上的心理动态都可以被了解,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帮助,自媒体平台中的微信、qq空间、微博等平台是使用量做多的,在这些平台上,大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充分展现自己的个人兴趣、思想、情感等。这些日常生活的点滴记录,就是学生心理的表现,可以通过这些信息更好地了解学生、走近学生,针对学生心理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探讨,班级心理委员要定期通过同学的社交平台掌握班级同学的心理动态,对于潜在的不健康心理或者有问题的学生要进行疏导,严重者报告给老师,避免酿成大祸。

(三)充分运用自媒体,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自媒体的优势源于网络的使用,网络的便捷可以为高校创设心理健康教育平台,为的是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工作。例如,可以建立校园心理健康微信公众号,每天定期发送推文;

学校可以以专业为单位组织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相关的心理话题讨论,充分利用自媒体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四、结束语

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自媒体平台的应用都是当今社会的焦点,两者可以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结合起来,相互推动工作的进行。为了让自媒体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行为,高校要优化网络资源,打造高校自媒体平台,以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

第四篇:“展教合一”常态化的实践探索

“展教合一”常态化的实践探索

——以上海儿童博物馆依托常设展开展教育活动为例

郑瑛

上海儿童博物馆,上海200336

摘要

常设展是各类博物馆的立身之本,然其相对固定的特征,使得它们培育忠诚受众的向心力不足。而依托常设展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如设置在常设展氛围中的“动手做”工作坊、在可控环境下的触摸示展示体验、博物馆环境下的学习游戏、博物馆剧院、博物馆教学“工具包”等,都是展与教有机结合的形式,也是本文所指的“展教合一”。上述“展教合一”的模式,不但拓宽了常设展的内容,更极大地丰富了受众的参观体验,成为博物馆吸引回头客的有效方式。相对临展的不确定性,依托常设展的“展教合一”服务形式理应成为常设展的有机构成,实现常态化。

就每家科学博物馆而言,努力使“展教合一”常态化,并彰显常设展独一无二的特征,才不辱其向民众传播科学的社会使命。

关键词

常设展 教育活动 展教合一

前言

国际博协对博物馆的定义有如下描述:“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研究、教育、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国际博协章程,2007年版)第三条第1款),而美国博协在1906年成立时就宣言“博物馆应成为民众的大学”(段勇,2003)。教育是博物馆服务公众的核心职能,作为一类非正规的教育机构,博物馆区别于其他非正规教育机构的核心特征应该是展览,包括常设展和临时展。常设展通常代表某类博物馆的基本特色,主题相对固定,而临时展则是吸引受众反复来博物馆参观的有效途径。

常设展相对固定的特征,制约了受众“求鲜、求新”的心理需求,缺乏吸引忠诚受众的向心力。本文旨在结合个人在上海儿童博物馆的实践积累,着力围绕科学类博物馆如何立足常设展开展常态化的教育活动,以培育忠诚受众这一终极目标,作初步的理性探讨。

一、“展教合一”是博物馆的“本份”

相对于临展的灵活性和短期的热效应,常设展以其相对固定的内容和陈展时间的长久,成为每一家博物馆馆彰显其个性特征的立身之本。无论是展览主题的确立、展品的遴选、展览效果的设计都是围绕既定的建馆目标和宗旨的。如同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一家博物馆的常设展都不是也不应是其他馆的简单复制,常设展的独特性或唯一性,是建馆必要性的核心体现,也是它吸引受众的法宝。

如何使“绞尽脑汁”的常设展达到策展时的定向和期望的目标呢?传统方式是通过观看实物辅以人工讲解(波士顿美术博物馆是世界上首家设立讲解员的博物馆)及说明牌等形式来实现基本的目标(段勇,2003)。随着教育理念由“单向传授”向“双向交流”的更新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展品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成为策展必须关注的形式。各类电子导览设备亦成为理解展品内涵的辅助手段。

无论常设展的内容和形式如何抓住受众的心,其相对的稳定性仍无法满足受众求新、求变的需求。特别对立足社区的中、小型博物馆而言,忠诚受众应是其主要的服务对象,而“粉丝”们的这一需求更为迫切。

如何提高常设展的吸引力乃至培育忠诚受众?依托常设展开展受众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是有效手段,我们称之为“展教合一”。如设置在常设展氛围中的“动手做”工作坊,在可控环境下的触摸示展示体验,博物馆环境下的学习游戏,博物馆剧院、博物馆教学“工具包”等都是展与教有机结合的形式。与其他类似的有开展教育活动条件的机构相比,各家科学博物馆常设的展览环境是别家无法复制的“脸庞”,也是我们为实现预期教育目标而策划内容独特、形式各异的教育活动的依托。这样的“展教合一”应是各馆的看家本领。

二、“展教合一”需要常态化

得益于技术进步,电子导览等辅助讲解已在不少馆成为常态。而“展教合一”似乎还未成为国内科学博物馆日常的教育服务形式之一,它更多以客串的形态临时推出。这显然与我们重要的服务对象——儿童的学习需求不相符。相对于有限的正规教育年份,儿童接受非正规教育时间占其成长中的大部分,科学博物馆理应成为儿童健康成长的学习场所。

今天,在各类科学博物馆中,除了将儿童作为中心的儿童博物馆,综合性的科技馆都有类似“儿童中心”的馆中馆,并开始在策展中特别关注儿童这一群体的认知需要。1964年在波士顿儿童博物馆举办的首次“互动展览”,颠覆了传统博物馆的展示模式,鼓励受众成为博物馆展览的参与者,馆方工作人员亦不仅是展览的解说者,也是鼓励受众与其一起“动手”的参与者。这也是“动手”这一儿童心理学理论在博物馆界的最早实践。

互动展览应是科学博物馆的普遍特征,这一互动性不但指向展品本身的互动,还指向与展览相关的教育活动。不论是临展还是常设展,附设类似“互动学习站”这样的活动空间及形式都应成为展览不可或缺的组成部份。相对临展的不确定性,依托常设展的“互动学习站”可以是各馆日常教育服务的形式之一,是常设展的有机构成,“展教合一”应该常态化。

三、上海儿童博物馆“展教合一”常态化的实践与探索

基于儿童的学习认知特点,儿童博物馆自诞生之日起就将展览和活动的有机结合视为其全部工作的基础。各类实验室、活动室等“互动学习站”随同常设展同步开放,是如今全球300余家儿童博物馆的共性。以笔者在职的上海儿童博物馆(简称儿博馆)为例,在“一座试图影响孩子一生的博物馆”终极目标的引领下,营造“鼓励学习”的展览环境,策划“激励好奇”的展教活动是上海儿童博物馆的基本使命。

由于学习环境即常设展的相对固定,要持久激励儿童的兴趣和好奇,培育馆的忠诚受众和好口碑,展教活动的品牌化、常态化变得无可选择。于是以“动手做课堂”为核心品牌的教育活动平台于两年前在儿博馆诞生了。

建立在常设展参观体验基础上的临时性教育活动,每年组织若干次可能不难,难在把教育活动作为一种服务承诺向受众常态化推出。这里不仅涉及到办馆理念的更新,也涉及到办馆方式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在常态化的基础上如何保障教育活动的实施方和受益方两大主体双赢?这是教育活动常态化可持续的保障。为此我们从活动的宗旨、选题、对象、机制、目标5个角度作了如下探索,以期达成“教学相长”的双赢目标。

1、宗旨——“受众体验至上”的教育活动

教育活动的策划组织需遵循客观教育规律,因为其本质是一种教育行为,而教育需要因材施教,必须分析受众的类别和需求,并将“受众体验至上”作为活动策划的宗旨。观众调查是了解受众活动需求和体验的主要方式。这类调查包括针对活动内容和形式的需求调查,针对活动效果评估的体验调查等。这样的调查每月各一次,样本30——50不等,它是儿博馆不断调整活动内容、方式和频率的主要依据。

2、选题——拓展常设展内容的教育活动

收集并读透受众对常设展的参观体验是一项日常工作,在此基础上将受众意犹未尽的兴趣点作为教育活动的主题选择的主要依据,它主要来自一线导览员的信息反馈,辅以不定期的“博物馆之友”交流会,抓住这些兴趣点就能激发受众对未知的探究热情。受众就一次参观之旅的信息获取是有限的,而引导并保持他们无限探究的兴趣才是非正规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以儿博馆首套“动手做课堂”课件——“探索空气的力量” 为例,在选题前置阶段,我们分别召集了专职导览员及志愿导览员的恳谈会,由他们例举在导览过程中感受到的“受众最好奇的展品”名录,在此基础上设计、发放并回收观众问卷——“你最想了解背后故事的展品是哪些?”50份,其中74%的受众选择与航天技术有关的展品,在随后召集的“博物馆之友”交流会上,受众对此类主题展品以静态实物陈列为主的陈展特点,提出了“说明牌太笼统,解说过于抽象„”等意见。,综合上述反馈结果,我们的活动策划团队最终将活动主题聚焦到“空气力量无处不在”这一概念上,依托馆内3件静态航天科技实物、1个火箭发射模拟演示展项及1个风动力演示展项,通过互动授课、实地参观、PPT演示及手工制作等四种形式,拟让6-9岁儿童在利用吸管制作大象并吹气球的实践中“直观了解空气的客观存在”,通过制作简易降落伞环节拟引导他们 “有兴趣去主动认识和探究身边关于空气力量的实例”。为了让活动名称更上口和达意,最后将活动名确定为“探索空气的力量”。

首次活动有42户入馆受众家庭参与,如果说孩子们在前三个环节的神态还是懵懵懂懂的话,到了用吸管制作大象并让大象顶气球的环节,则大部分孩子有了强烈的参与欲。通过吸管吹气球,他们竞相比谁的力气大。而在活动专员的引导下,充当象鼻子的吸管内卡入了硬物,此时有孩子说:“大象鼻子被老鼠塞住没气了。”也有孩子说:“不就是一颗鼻屎吗?挖掉它就通气了。”而在简易降落伞制作及下落环节,孩子们问的最多的是:“怎么才能让降落伞在空中多飘一会呢?”类似这样的对话和提问,正说明活动过程中伴随着孩子们的联想和好奇。在活动的尾声,孩子们手捧“杰作”意犹未尽,而在大部分家长们“回家做更好看好玩的!”承诺下,活动才逐渐“散席”。

该次活动的气场让我们感受到活动选题抓兴趣点的重要性,而家长们的“被动”承诺亦让我们感受到引导孩子们无限探究的可能性。

3、对象——有教无类的教育活动

科教活动不设参与门槛,让所有的入馆受众(散客)按需选择参加与否是我们始终坚持的一条原则,切实体现“让每个孩子接受公平和快乐的教育”总则。受制于场地、人员的限制,目前我们只能按“先到先得”的游戏规则,有序组织开展各类常态科教活动。

为了缓解活动需大于供的状况,2011年我们在常态活动的单日场次上增加了密度,由原来的每日2场,受益面为当日入馆观众的12%上下,增加到每日3场,受益面为当日入馆观众的17%左右,并将原来的仅在节假日提供服务延伸至寒暑假全覆盖。近阶段,我们还尝试了将这一服务从仅面向散客延伸至平日的学生团队(学校自行组织,120人以内,预先有深入的需求沟通),通过活动频率的增加和活动对象的扩大提高常态活动的受益面。

4、机制——常态化的教育活动

把科教活动常态化,需要运行机制的保障和具体举措。从机制上说,首先是建立专属的策划组织团队,包括活动部主任1名,专司全馆活动规划及目标的制定、推进及管理控制;活动专员3名,专司活动具体策划、教案撰写、教具准备及现场组织执行、文教专员1名(兼职),负责观众调查项目的实施及员工业务培训;信息专员1名(兼职),负责活动信息的美术设计及运用不同载体预告活动信息、传播活动效果等。其次是明确活动参与主体是所有入馆受众并配套相应的活动专项经费,再次是将此列入场馆的固定服务项目并对外公示。目前固定的公示载体包括馆网、官方微博、馆内视频及宣传折页。

在此基础上的具体举措有,包括专属场地在内的活动硬件配置,目前共有三间不同环境、设施及大小的活动室,定时活动表的排定及预告,每月更新一次,通过固定载体发布,活动组织流程的合理规划,不同团队的组织流程因留驻时间差异而不同,活动教案的定时更新等,目前已累积“动手做”教案93套,“科学小讲堂”教案35套。

5、目标——培育忠诚受众的教育活动

作为向公众开放的科普场馆,教育活动的终极目标是培育忠诚受众,这是一个双赢的目标。对受众而言,科普场馆是他体验愉悦的经常性场所,对场馆而言,忠诚受众是场馆良好口碑的传播者,而不断壮大的“粉丝“更是场馆价值的最高褒赏。

令人欣喜的是,儿博馆近两年来,虽未能有常设展的大面积更新,却保持了入馆观众每年超10%的递增。而在今年上半年,一项关于“常态活动观众参与频率的调查”中,在收取的615份有效样本中,有10.8%的受众参加过3次以上活动,19.1%受众参与过2次活动,表示还有意愿参加活动的比例为25%。而在官方微博的粉丝评论中,对常态活动有“期待中”、“这个要转”、“特别喜欢”、“这是个亲子活动的好去处”等褒赏性留言数百条。而开通不足半年的儿博官方微博的粉丝数已过25000人。

尽管,关于儿博馆的重复参观率尚无可信的数据支撑,但入馆观众的逐年递增、常态活动的“供不应求”,活动预告的受关注度提升都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满足受众科普胃口的常态教育活动的确是一条培育受众忠诚度的有效途径,结语

在两年的常态活动实践过程中,我们感受到儿博馆人气的逐步提升,但我们也深感缺乏与同行间的有效互动与借鉴,也鲜有教育学、博物馆学专业人士的现场指导和指向性研究支撑。这使得我们在活动主题、形式的多样性上,活动组织的有效性方面难以找到改进的坐标和和提高的方向。而缺乏拥有科学思维、艺术修养、人文内涵、教育学背景等综合素养且具备活动组织能力、热爱孩子的活动专员亦是摆在我们面前更大的一道难题。我们期待着在科教文制度顶层设计上能搭建正规教育及非正规教育的资源共享平台,形成资源信息互动的经常性渠道,也期待着教育活动专门人才的培育能纳入相应的职业能力鉴定体系中,以引导有相关知识背景的有志之士接受正规的能力实训,输送到相应的非正规教育机构。

目前,我们正试水在坚持非营利性的前提下获取民间公益力量乃至专业机构的智慧支持,加入到我们的“展教合一”常态化的活动阵营,使我们预期的双赢目标在小有收获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拓展。

以上仅为一家之言。每一家科普场馆都有其独特的资源和适合自身的运行方式,但“展教合一”常态化,的确是身为科普场馆应当履行之“本分”事。

致谢

感谢上海儿童博物馆志愿者,来自香港理科技大学的慧诗同学对本文英语部分的翻译支持,感谢《上海科技馆》馆刊编辑部对本文的悉心指导。

参考文献

段勇,2003.当代美国博物馆.北京:科学出版社,77-106.总页码167.帕特里克.博伊兰著,中国博物馆学会译.2010.经营博物馆.江苏:译林出版社,175-193.庄素珍,赵桂琴,2011.吸引青少年走进博物馆的新举措,上海科技馆,3(4):

34-38.国际博协章程,2007年版:http://wenku.baidu.com/view/dd0c1a659b6648d7c1c746d8.html

作者简介

郑瑛,女,文博馆员,现任职于上海儿童博物馆。电子邮箱:zhengying61@hotmail.com。

The practice on taking educational program as a part of permanent exhibition

ZHENG Ying

Shanghai Kids Museum,Shanghai 200336

Abstract

Permanent exhibitions are the root of all the museums.However, due to its static features nature the attraction towards the public has been reduced.To counteract this a variety of scientific educational programs are held in these permanent exhibitions, such as DIY workshops, touchscreen exhibition, museum theatre, and museum teaching kits.All these are examples incorporating educational programs into the permanent exhibition.This enriches the content of the exhibitions and broadens the horizons of the visitors, acting as a magnet to attract visitors.Compared to the instability of temporary exhibitions, incorporating educational programs into culture.As a science museum the incorporation of educational programs and distinguishing our permanent exhibition are indicators to the degree that we fulfill our responsibility to educate the public about science.Key words

permanent exhibition, educational program, combine education with exhibiton

第五篇:大学生党员“创先争优”的路径探讨

右江民族医学院 韦耀东 罗艳红 林之源 赵超群 梁开才 陈瑞玲 刘大志

【摘 要】以右江民族医学院为例,提出大学生党员“创先争优”的三条路径: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鼓励开展创先争优实践活动;挖掘先进,树立典范。【关键词】大学生党员 创先争优 路径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C-0096-02 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在大学生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可以提升学校党组织的建设活力,鼓励先进,提高中间,鞭策后进,激发大学生党员的进取精神。当前,大学生党员创先争优活动在各大高校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就该实践活动展开深入研究对加强党的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本文立足右江民族医学院学生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实际,结合在校学生党员自身的特点,延伸思考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理论基础、主要任务、重要内容、有效途径和方法手段,促进高校培养出更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右江民族医学院是一所位于广西百色革命老区的医学院校,是我国唯一的一所培养少数民族高级医学人才的摇篮,在校生中54.5%是少数民族。一直以来,右江民族医学院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任务来抓。近年来,学校通过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不断得到加强和改进,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持续增强,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形成了党组织履职尽责创先进、党员立足岗位争优秀的浓厚氛围,学校党建工作全面提高一个新的台阶。

一、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

(一)以先进思想引导前进方向

通过党课培训、开展讲座、观看党员先进事迹报告等途径进行教育。右江民族医学院定期召开入党积极分子党课培训,多次邀请优秀党员代表开展讲座,利用形式多样的授课方式,使理论学习和党性锻炼同步进行、相互促进,增强党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认同感,提高教育效果。观看党员先进事迹报告是右江民族医学院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的具体活动载体之一。右江民族医学院以党支部为单位,先后观看学习了蓝云、韦寿增、杨善洲等的先进事迹报告会实况录像,并组织广大党员以小组讨论的形式交流观后感,在各党支部的党组织建设中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二)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为进一步调动广大学生学习理论的积极性,巩固和扩大学习成果,组织相关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竞赛和论文征集评比活动是一种有效的做法。例如,右江民族医学院举办的“红五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知识”竞赛,其内容包括中国共产党党史知识,参考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材,并结合了广西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史知识竞赛试题等。

(三)利用爱国主义基地,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广西百色市是著名的百色起义的发源地。在这片红土地上,有着十分丰富的德育资源,如百色起义纪念碑、百色起义纪念馆、红七军军部旧址、右江民族博物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大学生党员到爱国主义基地参观学习,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拓展青年学生的知识面。

二、鼓励开展创先争优实践活动

(一)志愿服务

多年来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实践充分说明,志愿服务本来就是教育人、引导人、培养人、塑造人的过程,不仅有利于大学生从实践中优化知识结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还有利于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更好地服务社会。在响应号召与体现特色的前提下,右江民族医学院学生党员多次到百色市各社区、敬老院、特殊学校开展党员志愿者义诊活动,为当地群众提供诊治疾病、按摩、常规检查等服务,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活动在初见成效之际,学校将进一步探索志愿者服务的有效途径,完善服务体系,形成长效机制,将志愿者服务活动作为右江民族医学院的一项基本服务,长期、全面、广泛开展下去。

(二)“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

在新形势下,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形式,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大学生只有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实际,才能真正坚持学习书本知识和投身社会实践相统一。近年来,右江民族医学院连续开展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校团委的精心组织和学校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重点结合右江民族医学院十二五期间的扶贫计划项目开展暑期“三下乡”服务活动,由学校领导、指导老师带领学生,利用医学院校的优势资源,深入农村、企业、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2013年右江民族医学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高举团旗跟党走,右医学子服务富民强桂新跨越”为主题,共组建了30个社会实践服务队,奔赴全区各地开展创先争优实践活动。

(三)党建结对共建

在全国开展创先争优的活动浪潮中,右江民族医学院各党支部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充分发挥高校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通过与基层卫生院、乡村等党支部开展结队共建帮扶活动,切实发挥校内各支部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探索了高校服务新广西、构建“校乡党建结对共建”的有效途径,系列活动的开展收效显著,走出了一条富有医疗与教育专业特色的新路子。

右江民族医学院各党支部积极组织开展“结对共建,先锋同行”活动,先后到百色市田阳县百育镇、坡洪镇,百色市田林县利周瑶族乡,百色市德保县马隘镇,百色市平果县黎明乡等地开展党员义诊、捐赠设备、选派“科技特派员”下乡技术帮扶等活动,掀起了校乡共建的活动高潮。系列活动开展至今,与各县区结对党支部共同学习了党的先进理论和思想路线,并结合医学知识,传授消化道防治知识、开展义诊活动等,为群众送温暖送知识送健康。各院系党支部结对共建活动的深入推进,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共建交流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力地推动了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

三、挖掘先进,树立典范

为确保大学生党员数量不断增长的同时加强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主旋律。建立评价激励机制,是学生党员保持蓬勃生机与旺盛活力的有力保证。右江民族医学院制定大学生党员评价指标体系,从提高自身素质和发挥榜样带动作用两方面,按照自评、支部评议、总支评议三个层次对学生党员进行考评。综合运用行为激励、榜样激励、精神激励、物质激励等多种激励手段,评选出“优秀共产党员”、“积极分子”等优秀学生党员,建立大学生党员创先争优激励机制,营造浓厚的争创氛围,达到以评促改,以评促新,以评促进,以评促优的目的。

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存在差异,对大学生党员创先争优的实践研究也有所不同,高校应在坚持自我的同时,借鉴参考其他学校的可行对策,不断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不断加强学生党员建设,培养未来高素质人才。

下载大学生党员常态化教育的创新路径探索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党员常态化教育的创新路径探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物业管理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路径探索

    物业管理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路径探索 摘要:作为服务类型行业,物业管理企业优质的服务质量对于保证其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对员工思想进行转变,有利于优质......

    ”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工作汇报

    青铜峡市地方税务局党总支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情况汇报 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是坚持思想建党、组织建党、制度治党紧密结合的有力抓手,是......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的思考与创新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的思考与创新 2016年在全体党员中开展的“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扩展,取得显著成效,......

    基层党组织对大学生党员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创新路径实证研究(共5篇)

    基层党组织对大学生党员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创新路径实证研究 【摘要】加强高校基层党员组织建设,抓好大学生入党动机教育,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帮助大学生党员坚定共产......

    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关于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新路径的思考与探索

    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关于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新路径的思考与探索为解决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难题,××××县积极探索创新,把准流动党员流动规律,于20××年在××城区设立××县流动党员......

    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共五篇)

    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三篇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是坚持思想建党、组织建党、制度治党紧密结合的有力抓手,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性、基础性工程。主......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5篇模版)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 自从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的通知后,第三支部不等不靠,及时安排部署“两......

    “两学一做”常态化学习教育实施方案

    **卫生院“两学一做”专题教育 常态化制度化实施方案 为推动我院“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开展,根据**单位《关于印发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现就推进我院“两学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