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流的综合治理与开发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必修3《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田纳西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分析该流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2、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
3、了解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一般方法、过程和卓有成效可供借鉴的经验。
4、学会通过案例分析,评价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的对策和措施。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田纳西河流域治理前后的地理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差异的分析,学会以辨证河发展的观点来分析地理问题。
2、能借鉴田纳西河流域整治的经验对某流域综合开发和治理提出合理化建议,关注我国流域的开发与综合治理,培养了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河可持续发展观念,培养学生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的责任感,促使学生养成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行为规范。
2、通过学生整理和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的地理资料,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流域开发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的措施、流域开发建设和综合治理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流域开发建设和综合治理的一般方法
【教学方法】:案例探究法、自学辅导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大多出现在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区,既使是今天,河流两岸依然是世界上人口稠密、城市集中和经济发达的区域。沿河而居,享受着河流带来的 1 优越自然条件的同时人们的生命和财产也都面临着频繁的洪涝灾害的威胁。那么,让我们先去看看田纳西河的情况。
一、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与开发
(一)分析治理前田纳西河流域的地理条件
学生活动1:将全班分成4组,给出美国地形图,资源分布图
探究:(1)、根据课文的相关知识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的位置、气候、地形和资源等自然条件和人文地理条件。
(2)、分析治理前田纳西河流域的优势条件及存在的相关问题。
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深入小组,及时了解学生的活动进程,并给予必要的启发、引导和鼓励。最后由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本组的探究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修正,得出师生一致的结论。教师总结,并屏幕展示结论
(1)位置:中低纬度、距墨西哥湾不远、美国东南部、密西西比河的支流俄亥俄河的最大支流;
(2)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丰富;冬春多雨,夏秋降水较少,降水量不稳定;
(3)地形:上游山地丘陵、中游丘陵、下游冲积平原,地势低平。上中游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中下游水土流失严重、排水不畅、洪水泛滥;(4)自然资源丰富:水能、煤、石油、金属矿;
(5)人口激增再加上掠夺式开发导致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经济贫困落后、许多地方没有电力、交通航运条件差。
过渡:早期对田纳西河的开发仅限于航运,但该地区仍然是美国最落后的地区之一。那么同学们考虑考虑该如何科学地开发与治理田纳西河?
(二)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与开发措施
学生活动2:分成的4组学生分别扮演水利开发商、当地农民、工业企业代表、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人员(简称TVA特派员),参考课文P48——P49页的相关内容探究:田纳西河综合治理与开发的可行性方案。
课前教师可布置学生收集、整理相关的资料,或提供相关的资料作好课堂上的讨论准备。教师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活动。问题设计如下:
1、分析田纳西河流域治理洪涝灾害的措施有哪些?这些措施能获得哪些效益?
2、大坝除了防洪还有什么作用?与此相关的经济部门有哪些?
3、从长远看,田纳西河流域的工业类型该作如何调整?
4、田纳西河流域的土地资源丰富,既有坡地,又有平原、水域,你认为开发利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5、总结田纳西地区是如何全面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
6、田纳西地区是怎样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的?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与辩论,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最后由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本组的方案,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修正,经过全班的辩论得出师生一致的结论。
教师总结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措施,并屏幕展示:
1、从防洪入手,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是治理流域的核心:①实行梯级开发、修建大坝;②疏通河道;③兼顾航运;④扩大就业机会。梯级开发——防洪:减少了洪水带来的经济损失
修建水坝——航运:航运畅通、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机会
2、电力先行,发展高耗能工业,如有色冶金工业、化学工业等,同时不断进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发展第三产业和技术密集型工业。
梯级开发——发电——高耗能工业(有色金属冶炼),电力能源基地
3、利用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渔业
(1)种植业: A、坡地:果树、蔬菜B、平原:玉米、棉花、大豆等。C、发电厂附近: 3 利用电厂余热,发展温室蔬菜生产
(2)林业:(覆盖率>85%)具有生态效益(平衡生态、美化环境、保持水土、改善气候)、经济效益(解决劳动就业、稳定农业生产)(3)渔业(4)畜牧业
4、重视环境保护、提高环境质量、促进旅游发展。综合利用一系列的设施和优势条件,发展旅游业(如公园、水上旅游、钓鱼场、避暑别墅等)。
过渡:田纳西河的治理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其对我国的河流治理与开发有何借鉴呢?
二、黄河流域的科学治理与开发
我国的黄河干流上已建有龙羊峡、青铜峡、刘家峡、万家寨、三门峡和小浪底等多座水库,实现了黄河中上游的梯级开发,但电力资源仍不能满足需求,水电开发持续“高温”,并且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黄河下游频频出现断流,中游水量不足,黄河及其支流水质污染严重等现象。
学生活动3:
1、根据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方法与过程,借鉴其治理和开发的经验,探讨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2、归纳田纳西河治理和开发的经验给我们的启示。
3、总结研究河流综合治理与开发的一般方法。
教师给出有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黄河流域人口增长和农作物分布等的资料 在探究中,教师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最后由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本组的方案,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修正,经过全班的辩论得出师生一致认可的合理结论。
教师总结,并屏幕展示:
1、由于黄河的复杂性,单一的治理方法不能解决问题,必须采取水土保持和工程建设等多方面措施,实行综合治理。
(1)在中游大力植树种草,保持水土,是治理黄河的关键
4(2)统一规划、管理、协调开发黄河水资源,兼顾各地情况,充分发挥大型水利工程枢纽作用,拦蓄洪水调节径流。
(3)中上游适度开发水电和火电,发展高耗能工业,如有色冶金工业、化学工业等,同时不断进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发展第三产业和技术密集型工业,并提高电的利用率。(4)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增强公民自觉地保护环境和适度开发水电意识。(5)调整流域内的农业结构,在流域内大力培育推广耐旱作物,减少用水量。(6)科学种田,提高灌溉节水技术、污水净化处理技术,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2、启示:
(1)提高我国水电开发和利用的程度。
(2)流域开发要从整个流域综合开发的角度去考虑。(3)因地制宜,河流的不同区域开发和保护的重点不同。(4)人类的发展必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3、研究河流综合治理与开发的一般方法:分析流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包括位置、气候、地形和资源等,和人文条件,如人口、经济基础等。并进一步分析得出流域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最后根据其有利条件探寻流域的发展方向,根据其制约因素探究流域的综合治理对策。
课堂总结:流域的开发治理是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具体治理措施应该因地而异,注重综合开发利用。
【板书设计】
一、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与开发
(一)分析治理前田纳西河流域的地理条件
自然条件:位置、气候、地形、资源 人文条件:人口、经济基础
(二)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与开发措施
二、黄河流域的科学治理与开发
【作业设计】:练习册中的同步练习
【参考资料】:
1、朱翔等:《地理必修Ⅲ教师教学手册》,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09——113页。教学反思:
我觉得本节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每个组根据所学习和了解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做出正的判断,从而有利于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发挥其主体作用。问题和不足:作为老师的我的方面:
一、对学生的回答如何正确评价,既能让学生获得正确的信息,又能对下一轮的思考起到鼓励激发作用,同时在坐的同学也能受到感染。我在这方面做的不好,正在学习思考中。
二、上课时如果能带着感情去上,语音语调充满激情,那会收获很多,不论是学生还是自己。
三、虽然是高一的新课,但是如果能多一点方法学法方面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效率会更高。
第二篇: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教学设计)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教学设计)讲课人:何敏 课标要求:
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课标解读:
首先应该从以下方面了解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包括流域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和社会经济基础。根据该流域的地理条件,规划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具体包括防洪、航运、发电、土地利用、矿产资源的开发、旅游、渔业、灌溉等方面。针对开发过程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综合治理的对策。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
2.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及综合治理的对策与措施。
3.学会运用图表与资料,分析大坝建设的意义,培养运用地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分析、思考、交流,尝试用已学知识整理、分析,提高处理资料与信息的能力。
2.创设多种问题情境,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感受知识的发生与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在活动中提高探究知识的能力,亲身感受知识发生与发展的过程和规律,逐步领悟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人地协调的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同时由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联系周边地区河流的开发利用,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为地区的国土整治出谋划策。教学重点: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教学难点: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对策。教学方式: 1.课前印发导学案,课堂上确定预习答案。
2.案例教学法。以田纳西河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流域的背景、以及开发情况。
3.小组讨论。
4.角色扮演、学生展。
5.补充了田纳西河流域的人口、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关于流域开发的相关图片资料。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综合效益
归纳小结
以实例导入新课
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分析
展示美国地形图、田纳西河流域矿产资源分布图及文字资料
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特征等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及人口、社会经济条件。
使学生掌握流域开发地理条件的分析思路与方法,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表的能力。
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
展示图片、资料,把学生分成小组谈论、引导学生讨论、和学生一起探讨。
小组讨论、扮演角色,谈谈你要投资开发的项目及原因或者应注意的问题和治理措施。
使学生掌握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自我表现的能力。
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的成效
展示图片、资料,并进行小结。
思考田纳西流域综合开发的成功经验。
以成功的效果,激励学生,要善于探究、解决流域问题。
思维建模
教师总结
完成学案的框图
思维拓展与提升,便于知识和方法的迁移应用。
课堂检测
指导学生完成学案课堂检测
学生完成检测
巩固知识,检测效果
知识迁移
布置课后任务:1.探讨我国长江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2.辩论: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
课后探究,写出结果
学以致用,知识迁移。
第三篇:河流的综合开发教学设计
河流的综合开发
——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观察地图,建立流域和水系的概念,2.掌握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3.分析流域综合开发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提高读图能力,掌握河流开发的分析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科学发展观念,坚持可持续发展。教学重点:
1.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及开发的现状 2.分析流域综合开发的措施
三、教学难点:
根据流域的自然背景,分析流域综合开发的措施及意义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启发讲述法、读图分析法等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课本
七、教学过程:
过程
教学意图
导入
看图,古代世界有四大文明,分别是古代中国、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巴比伦。古代四大文明都是农业文明,它们有什么分布特点?原因是什么呢?
生:大多分布在大河流域,古代中国在长江—黄河流域,古代埃及在尼罗河流域,流域古代印度在印度—恒河流域,古代巴比伦在两河流域。靠近河流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和、交通便利)师:既然在大河流域,就可能会出现一些河流问题,如中国的大禹治水,埃及的尼罗河洪水,出现了这些问题,我们该如何治理呢?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
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四大文明古国导入,引起学生的注意。
知识回顾
师:今天这节课的主体是河流,那么我们先回顾一些有关河流的知识。我们来看一下流域和水系,以及河流开发的自然背景状况。PPT展示 回顾相关概念,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过渡
流域的地形、气候、水文特征以及矿产资源的蕴藏状况,决定了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田纳西河流域这些地理条件怎样呢?
自然背景
流域的地形、气候、水文特征以及矿产资源的蕴藏状况,决定了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田纳西河流域这些地理条件怎样呢?少。
师: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田纳西河的水文情况是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并通过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师:那么流域内的矿产资源又是怎样的呢?
生: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铜、磷、锌、云母等。
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的基本状况及自然背景
过渡
流域内的条件这么好,人们是如何开发的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
早期开发
师:18世纪下半叶,该地区发展着农业,由于人口较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大,整个流域山青水秀,森林繁茂。但是,19世纪后期,流域内人口激增,开始对对其进行掠夺式开发,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主要问题有哪些? 生: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 师:这些问题是如何形成的呢?
看课本,由于长期高强度种植棉花、扩大耕地和获取炼铜用的木炭、炼铜企业大量排放SO2形成酸雨,造成生态破坏。那么最后对人们的影响是怎样的呢? 生:导致20世纪30年代初,该地成为美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了解早期开发的后果及原因
过渡 既然出现了问题就要找解决措施,所以下面来学习流域的综合开发。
综合开发
师:针对早期开发的问题,美国政府结合流域的具体特征,以利用和治理为核心,促进流域资源的综合开发。而利用和治理的核心为梯级开发。师:流域梯级开发的措施有哪些呢?起到了什么效果? 生:修建大坝,防洪、航运、发电,师:回答的非常好,但还有提高水质、发展旅游业、土地利用。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和PPT,了解流域开发的具体情况。
师:经过不断的治理与实施,具体的效果又如何呢?
生:通过综合开发和整治,田纳西河流域根治了洪灾,农林牧渔业、工业和旅游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结合流域内的自然背景以及早期开发中出现的问题,对流域进行开发治理,分析梯级开发的具体措施
小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背景,早期开发中的问题以及最后对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与开发,收获颇丰。
对今天的学习进行一个总结
八:板书
一、地形 气候 水文 矿产
二、早期开发中的问题: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
三、流域的综合开发: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发展旅游业、土地利用。
第四篇:河流的综合开发教学设计
河流的综合开发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河流的综合开发是每个国家和地区都要面对的课题,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堪称成功典范。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1)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2)流域早期开发及其后果;(3)流域的综合开发措施。另外,教材增加了阅读材料:墨累―达令河流域和伏尔加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使学生对流域的综合开发有了进一步理解。由于我校地处陕南汉水流域,加上汉水流域和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十分相似,田纳西河的成功开发对汉水流域的整治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因此,在教材介绍田纳西河的同时,可加入汉水流域相关内容进行比较学习,归纳出二者的异同。
二、教学方法
1.主要采取多媒体辅助教学,如“汉水流域的相关材料”、图片、归纳小结、思考练习等。
2.采取比较法:通过田纳西河和汉水两大流域的比较,归纳二者之间的异同?
3.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课前对田纳西河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地图和材料阅读,分析归纳出流域的自然背景。
(2)通过了解田纳西河流域和汉水流域早期开发中的不利影响及后果,分析流域综合开发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加强阅读理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学会读图表、读材料,培养学生分析地图与材料的能力,归纳提炼出相关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地观。
(2)培养学生关爱家乡、保护家乡的情感,树立科学开发家乡流域的雄心壮志。
4.重点。
(1)流域的自然背景。
(2)流域的环境问题及开发措施。
5.难点。
田纳西河的气候特征成因。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投影展示世界四大文明发祥地流域和这些流域的自然景观图片。
【思考提问】从景观图片中看到四大文明发祥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发生了变化,为什么?
(略)
【过渡】由于人口的猛增,导致四大文明发祥地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许多地区变成了荒漠。因此世界许多国家都在注重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发流域,其中田纳西河堪称“世界典范”。
【板书】田纳西河。
【投影展示】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
1.让学生指出田纳西河所在位置及流向。
2.结合示意图和材料,对田纳西河的自然背景进行“自主学习”。
(1)气候类型及特征:?摇?摇?摇?摇?摇?摇 ?摇?摇
(2)地形特征:?摇?摇?摇?摇?摇?摇 ?摇?摇
(3)水文、水系特征:?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4)植被、矿产特征:?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小结】引导学生归纳以上自然特征的有利及不利影响?
①多山地丘陵有利:落差大,水能丰富,不利:交通不便。
②降水丰富,但冬春多,夏秋少有利:水源充足,不利:夏季易发生旱灾。
③水系发达有利:水力资源丰富,不利:水运不便,有洪涝灾害。
④矿产丰富,植被茂盛有利:资源充足,不利: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加重。
【投影展示】我国汉水流域分布图及相关材料,让学生比较二者之间的异同。
(1)相同点:气候类型;流经地形;水文水系特征;植被类型及矿产。
(2)不同点:流向;降水的季节分配;支流级别;矿产种类。
【投影展示】田纳西河早期和后期不同时间的景观图片,进行问题思考。
(1)田纳西河后期开发形成的不良后果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人口激增,对资源掠夺式的开发。)
(2)田纳西河后期开发带来的不良后果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土地退化。
②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③环境污染,形成酸雨。
【投影展示】我国汉水流域分布图,让学生讨论中上游和中下游近在几十年中,存在哪些主要环境问题?
【学生讨论】(略)
【老师归纳总结】
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中下游:围湖造田。
【布置课后预习作业】针对田纳西河流域早期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美国采取了哪些措施?这对我国开发汉水流域有何借鉴意义?
第二课时
【引入新课】展示上节课“板书”,简要复习上节课的基本内容。
【检查预习作业】抽查部分学生作业预习情况。
(学生讨论略)
【老师引导归纳】田纳西河整治措施:
(1)时间:1933年
(2)背景:罗斯福新政
(3)具体措施:
①成立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负责统一开发和管理;
②以“梯级开发”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
③修建了35座防洪水库和大小水坝,改善了水运条件;
④利用水电、火电和核电,发展低耗能工业,在田纳西河两岸形成一条“工业走廊”;
⑤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水质;
⑥发展旅游业;
⑦做好土地规划,加强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恢复。
【思考提问】你认为对汉水流域的开发有何借鉴意义?
【学生讨论】(略)
【老师引导】归纳:
(1)加强统一管理:进行梯级开发,改善航运条件,建立防洪、发电、灌溉及水利设施系统。
(2)加强土地规划,实施退耕还林,建设汉水流域生态环保带。
(3)发展以汽车、农副产品、食品、化工、纺织等为主的制造业。
(4)保护水质,保证南水北调工程的顺利进行。
(5)发展山水休闲和历史文化旅游业。
(6)发展“现代农业”。
【问题探究】河流上该不该修建大坝?
【投影展示】材料一:尼罗河上的阿斯旺大坝。
【学生回答】(略)
【作业】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以后对下游有何影响?
第五篇:《河流与湖泊》教学设计
《河流与湖泊》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河流和湖泊》一节的课标要求是“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在把握课标,分析和处理教材时,我把本节的教学内容概括三个部分:
(1)、在地图上找出流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主要河流和湖泊以及内流区的主要河湖。
(2)、内、外流区的划分,内、外流区河流的水文特征。(3)、外流区内部南方和北方河流的差异。
2、教学活动设计:
针对课程标准的不同要求,根据本节三部分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活动:
活动1:在中国河流的空白图上,用彩色笔勾画出我国主要内、外流河,勾画出内、外流区的界线。设计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会运用地图查找相关的地理事物,动手填绘地图,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并为学生运用地图探究内、外流区河流特征做好铺垫。为了区别河流、流域和水系的概念,我用树叶的叶脉做比喻,既形象又直观,同时也体现出不同学科之间的课程资源的开发。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树叶,既能引起学生兴趣,也是学生对学习资料及素材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
活动2:分组探讨内、外流区河流的主要特征,并分角色扮演内、外流区河流。设计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读图、,运用教材当中和师生共同准备的相关资料,自主探究内、外流区河流的特征,通过探究活动掌握运用比较法分析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的方法。活动3:运用图表、资料分析外流区内南方和北方河流的差异。设计活动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利用地理图表、资料的分析能力。通过南、北方河流特征,鼓励学生去探索它们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有利和不利,突出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个基本理念。同时。培养学生对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发生、防御有正确认识,并能提出保护和改善的措施。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绘图知道我国主要河湖的分布,并能勾 出内外流区的界限;结合地形图理解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 地形区和所属气候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会利用收集到的资料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 运用生活实例探究河流的开发与利用,以培养综合应用能力与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综合的观点去看待河流 的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增强学生对河流及其周围的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
1、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2、南北方河流特征的比较。
(三)、教学难点:运用生活实例,探究河流的开发与利用。
(四)、课 型:新授课。
(五)、教学准备:
1、教学挂图;
2、学生收集资料;
3、多媒体课件制作;
4、补充课程资源。
(六)、教学过程设计:
1、情境导入:(1)、创设情境,用歌曲《长江之歌》烘托课堂气氛,展开祖国地图,用生动的语言导入:“同学们,听到这激昂的乐曲,站在祖国地图前,看到流淌在祖国大地上的条条动脉和一颗颗明珠,你们会想到什么”,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资料导入:大屏幕展示资料,学生阅读资料。教师提出问题:“从资料当中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学生自己得出我国河湖众多的结论,并举例说出河流和湖泊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2、探究新课:
(1)、内流区与外流区的概念:
〔过渡〕:“我国的河流和湖泊分布在哪儿呢?”
教师在教学挂图上示范,教给学生在地图上勾画河流和湖泊的方法。学生分别用不同颜色的笔在手中的空白地图上勾画出我国主要的外流河和内流河,初步学会运用地图认识我国内、外流区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并能依据河流的流动方向,区分内、外流河,概括出内、外流区的概念。
学生展示自己所绘地图,互相交流,评选出绘得最好的、最科学的地图。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2)、水系和流域的概念:
教师提出问题:长江和长江流域是一回事吗?
学生观察课前收集到的树叶,教师用形象的比喻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联系以前所学过的生物知识,找出树叶叶脉和流域、水系的共同点,理解流域、水系的概念。
(3)、小反馈:学生根据内、外流区的特征区别内流湖和外流湖,巩固所学的内、外流区的知识。
(4)、内流区和外流区河流的水文特征:
〔过渡〕:内流区和外流区的河流各有什么特征呢? 教师创设问题的情境,大屏幕展示分组讨论的主要内容: ①、内、外流河的数量、长度、水量; ②、河流的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③、河流的水量与气候的关系。教师提供给学生相关的资料:
①、松花江、黄河、长江、珠江四条河流长度、流经的地形区及注入的海洋;
②、松花江、黄河、长江、珠江四条河流的流量曲线图。
学生运用资料分组讨论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教师参与到学生讨论当中。
学生分角色扮演内流区河流和外流区河流,分别讲述内流河和外流河的水文特征,交流讨论成果。
(5)、外流区内部南方和北方河流特征的比较: 教师提供给学生资料:
①、东部河流的汛期和枯水期比较表; ②、、西江、黄河的流量曲线图。
教师提出问题:观察这两个图表,从中能发现什么地理问题,找到什么地理规律,并分析这个规律与什么有关。
学生运用资料,通过观察南北方河流的水量、汛期起止日期、汛期水量与总水量的百分比、流量曲线图,对比分析外流区内南方河流与北方河流的不同特征。
学生依据南方和北方河流的不同特点去探讨这种不同可能会给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
师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学生讲述自己的见闻,自己展示收集到的图片、资料,用生活实例说明河流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正面的和负面的影响。(例如:近期重庆万州区的洪水灾害、北方河流冬、春季枯水给北方地区带来的旱灾等。
师生共同探讨如何利用南方和北方河流的这种特点,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6)、京杭运河: 教师展示京杭运河图。
学生联系所学过的历史知识介绍京杭运河以及它对人类的贡献。(7)、家乡的河:
师生交流:共同欣赏阜新细河美景,学生描述细河的变化及这种变化带给阜新人民生活的变化,增强学生爱我家乡、保护家乡的环境保护意识。
3、课内小结:学生总结本节主要内容,师生共同交流学习心得。
4、课内反馈:
智力大比拼
1、辩别真伪:
(1)、我国最大的湖泊是青海湖,最长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
(2)、我国的外流河大多分布在东南部季风区内。
(3)、内流河沿途多沙漠、戈壁,所以很多河道成为季节性河流。(4)、黑龙江冬季没有结冰现象。2、选对朋友:
(1)、下列河流中属于内流河是:
()A、塔里木河 B、长江 C、黄河 D、淮河
(2)、下列河湖中全部属于外流区的是:
()A、黑龙江 青海湖 辽河
B、辽河 长江 珠江 C、弱水 塔里木河 青海湖 D、淮河 珠江 塔里木河
阜新地区水系图
3、观察阜新地区水系图回答:(1)、阜新地区主要有哪些河流?(2)、细河属于内流河还是外流河?
4、资料分析:
资料1:辽河全长1345千米,流域面积21.96平方千米。千百年来,辽河以其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众多的北方少数民族以及当今重要的东北工农业基地,成为科尔沁草原及辽东半岛的母亲河。但令人遗憾的是,如今的辽河河水连年断流,地下水严重超采。辽河已成“沙河”,过去牧草繁茂的草场已经被风沙吞噬,生态严重恶化。
资料2:2000年以来,辽河流域遇到了持续干旱,降水量偏少,径流量明显减少,出现了连续枯水年,造成河水干枯。
资料3:造成辽河断流及生态恶化的主要原因是辽河中上游截流工程过多,水资源开发利用严重“透支”。
读资料,试分析:
(1)、造成辽河水干枯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辽河水干枯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哪些变化?(3)、我们在开发利用河流的时候应注意哪些问题?
(七)、板书设计:
河流与湖泊
一、众多的河湖
二、外流区与内流区
《河流与湖泊》 教学设计
阜新市第二十七中学
戴 丹
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