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认知视域下中职数学学困生学情诊断与转化的探究

时间:2019-05-14 22:39: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元认知视域下中职数学学困生学情诊断与转化的探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元认知视域下中职数学学困生学情诊断与转化的探究》。

第一篇:元认知视域下中职数学学困生学情诊断与转化的探究

元认知视域下中职数学学困生学情诊断与转化的探究

【摘要】数学学困生在中职学校尤为突出.本文以本校数学学困生为研究对象,依据元认知理论,对本校中职学困生基本学情进行了分析与诊断,提出要突出学生主体,加强有效引导与跟踪协助,提升学生对“元认知”的认识,能够科学诊断学情,并从宣扬学习典型、强化主体意识、建立互动平台、加强家校联系、突出检测检验、不断总结完善等方面提出转化策略,从而促进数学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效能,促进个人、班级和学校的共同成长.【关键词】元认知;数学学困生;学情诊断;转化探究

一、中职数学学困生基本现状

数学学困生的存在是一个普遍现象,遍及各类学校的各个年级、各个班级,在中职学校这一现象尤为突出.笔者?J为数学学困生是班级授课制的必然结果,一个数学教师同时面对几十名学生授课,而这些学生在家庭教育、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以及数学学习基础等方面均存在差异,从而必然会出现部分学生数学成绩优秀,也有部分学生数学成绩不够理想的情况.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学校是一所中等职业学校,共有3个年级,每个年级有5个班级,其中2个为对口单招班,3个为职高班.笔者对我校近两年学生中考数学成绩进行了统计,具体数据如下:(注:总分130分)

由表格可知,本校学生数学成绩普遍不够理想,而同一班级中学生数学成绩参差不齐.相对而言,单招班数学成绩要好于职高班,数学学困生普遍集中在职高班,但是单招班也存在少数学困生.针对本校数学学困生的现状,我进行了深入调查和个案研究,并归纳出以下几个特点:

1.学习期望值不高.客观上,数学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其在中职生的文化学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对于单招班学生来说,数学在高考总分中占15%,比例较高,一旦学生成为数学学困生,势必较大程度地影响高考总分,从而使得数学学困生对自己整体学习的期望值下降;另一方面,对于普通职高班学生来说,基于数学基础的薄弱,期望值不高已经成为常态,即便面临学业水平测试这一“难题”,数学学困生往往会选择顺其自然,考多少是多少.2.学习自信心不强.经过多年的学习,尤其是初中三年紧张的学习与竞争,中考成为分水岭,部分学生脱颖而出,进入普通高中或高职学校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却只能无奈地选择了职高.由于中考失败,加上社会和家庭等对中职学校的偏见,使得到职高就读的学生普遍承受了较大的压力.在进入职高后的数学学习中,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会再次出现分化,这也影响了部分学生的自信心.因此,对于这些数学学困生而言,其自信心不强便逐渐成为常态.3.学习目的性不明确.中职数学学困生普遍缺乏近、远期的数学学习计划,对数学教材各章节的内容、学习目标与重、难点都没有足够的关注.多数数学学困生的数学学习目的性不强,仅局限于课上被动地接受和课后任务式地完成作业,而缺乏课前探究性的预习和课后认真地巩固与反思,以及对错题的归纳总结,更不懂得举一反三,完全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以上三种现状客观反映了中职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困境,也制约着其数学学习成绩的进一步提升,以及今后的长远发展.二、元认知视域下中职数学学困生基本学情的准确诊断

科学、准确的学情诊断结果是有效转变学困生学习现状的基础.当前的专家学者多数从教师角度进行“学情诊断”,教师成为客观上的“学情诊断”主体.笔者认为,科学、准确的“学情诊断”需要突出学生主体,通过全方位、长时段地分析具体学情,从而得出准确的判断.为此,笔者以“元认知”理论为支撑,对本校中职学困生基本学情进行了诊断,旨在实现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提高”.1.加强有效引导,提升学生对“元认知”的认识.元认知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1976年提出来的,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关于自己思维活动和学习活动的认知和监控.元认知实质是描述了人类自我意识在认知、调节上的一种功能,活动对象是认知过程.所以说它的核心意义是对认知的认知.[1]国内外的学者对学生在阅读、记忆、写作以及解决问题等智力活动中的元认知作用的研究,都证明了元认知能力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业成绩有着密切的联系,其研究的一个重要意义即是解决学生“学会学习”的问题.[2]

为此,笔者认为,在元认知视域下,引导数学学困生寻求科学的“学情诊断”,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有效引导,通过宣传栏、校报、广播等途径,列举大量的成功案例,让学生认可、接受元认知理论,自觉培养元认知能力.尤其是要宣扬正能量,让数学学困生认识到,数学关系到学习成绩,更关系到未来的职业规划和发展,通过努力,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学习的主人,摆脱数学学习的困境,从而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依据元认知理论,我们要重点提升数学学困生对自身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

(1)对数学本质特征的认识.引导学生从宏观上认识数学的本质特征.数学,其英文是mathematics,这是一个复数名词,“数学曾经是四门学科:算术、几何、天文学和音乐的组合,处于一种比语法、修辞和辩证法这三门学科更高的地位”.自古以来,多数人把数学看成一种知识体系,是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而形成的系统化的理论知识综合,它既反映了人们对“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认识,又反映了人们对“可能的量的关系和形式”的认识.其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并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3]这样的认识可以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亲近感.(2)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家庭是栖息的场所,更是爱的港湾.家人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成长影响巨大.学生健全的人格、优良的品质、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来自身边亲人的垂范.然而,调查数据表明,很多中职数学学困生的家庭却存在一些不利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现象,例如,父母离异、监管不当、亲人溺爱等等.而因学生年龄、能力等限制,其缺乏对家庭问题的客观判断,更缺乏取舍的能力.通过元认知理论的学习实践,引导部分学生客观认识家庭带来的不良影响,为自己学习习惯、困境的改变明确方向.(3)对学习态度的认识.良好的学习态度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前提.周恩来总理年少时就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抱负,60后、70后的学生长大了想当科学家、当人民教师等等.而不可回避的是,现在的少数学生受到“我爸是李刚”“王宝强事件”等不良思潮的影响,认为“学习不是唯一的出路”“早上班、早挣钱、早积累经验”“没有理想抱负,快乐一天是一天”等的不在少数.要引导学生客观认识、查找自身学习态度方面存在的问题.(4)对学习方法的认识.不得不承认,客观上,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端正的学习态度,但依然成为数学学困生的学生也客观存在.笔者认为,这一类情形多数是因为不科学的学习方法所致.数学学科有其自身特点,不能简单等同于语文、英语等课程,学习方法科学了,事半功倍;学习方法不科学,则事倍功半.比如,扎实的预习、复习和认真听课都很重要,而有的学生在没有完全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搞题海战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5)对文化基础的认识.一方面,不扎实的初中数学基础制约了中职阶段的数学学习.另一方面,生活常识的缺乏、文字理解能力的不足等也会对数学学习造成较大影响.2.加强跟踪协助,引导学生科学诊断学情.数学教师是转变数学学困生的推动者和引导者,数学学困生是实现积极转变的第一责任人,在进一步的学情诊断中,仍然需要教师的跟踪协助.(1)学生自我诊断,列出清单.在与学生充分沟通,并争取其积极配合的前提下,要求数学学困生立足个人实际,进一步本着对当前学业负责、对未来事业负责的态度,综合社会、家庭、学校、个人学习态度、方法等各方面因素,分析一段时期内数学学习情况,深入查找出数学学习困境的根本原因,并逐项列出清单,形成档案,明确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2)教师逐条对照,论证核实.相对而言,教师在教育教学、生活实践中有更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为此,任课数学教师要与数学学困生一道,对照学困生列出的问题清单,逐项逐条认真加以分析,尤其是要参考其一段时期内的学习情况,甚至对一个知识点的学前、学中、学后学习掌握情况,逐条进行论证核实.(3)深入教学实践,不断完善.事物总是动态发展的.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会不断遇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加上数学学困生在元认知领域下的自我认识、整改措施计划的局限性,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加强自身学习,提升综合能力,并充分结合教学实践,不断完善学困生的“学情诊断”成果,为逐步有效整改提供明确的方向.三、元认知视域下中职数学学困生积极转化的方法探究

在中职数学学困生能够接受、学习掌握并灵活运用“元认知”理论、科学诊?嘌?情的基础上,加强针对性措施的制订落实,积极做好学困生转化,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正面引导,宣扬学习典型.在学校、班级,通过宣传栏、校报、广播等信息平台大力宣扬学习典型,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2.强化主体意识,挖掘个人潜能.任课教师尤其是数学教师要针对数学学困生,灵活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知识,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教学机会,教导数学学困生进一步强化主体意识,让他们时刻、充分地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理应通过提升学习能力,争取学习进步来把握好人生方向.同时,有了相对科学、准确的学情诊断成果和整改措施,其完全有理由再次提升学习自信,明确学习目的,最大限度地挖掘个人学习潜能.3.建立互动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充分利用“江阴教育”APP、学校微信群等新媒体,实现任课教师间信息实时共享、家校信息实时互通,为配合数学学困生的积极转变提供有效的交流平台.及时反馈数学学困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尤其是突出每个章节、知识点阶段性学习情况.要求相关参与者积极投入的同时,谨言慎行,注重尊重学困生,保密学困生的个人隐私,让学困生充分感受到信息平台的可靠和温暖,并积极参与进来.4.加强家校联系,形成整体合力.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成长中格外重要,为此,在学校教育的同时,我们要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首先,要引导家长和学生一起树立起对学困转化的信心;其次,要争取家长与学生的同步成长;最后,共同见证学生的成长,尤其是“学情诊断”后的整改措施落实,用实际行动当好学生转变的支持者和守护者.5.突出检测检验,注重成果转化.学困生自主科学的“学情诊断”、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及具体的目标计划,根本目的还是落实到数学成绩的提升上,体现在具体章节内容掌握情况的检测检验上.教师要用好检验检测手段,用心看到“学困生”的积极转化,学困生也要坚守目标,坚持计划,坚持到“转化”开花结果.6.不断总结完善,促进全面发展.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数学成绩的不断提高,数学学困生的“学情诊断”水平必将有所增长,其综合学习能力也必将不断提升.教师在对数学学困生的帮扶中,必然能够汲取营养,不断总结成功案例,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优化方式方法,提升教学效能,促进全体学生的整体进步.我们坚信,借助、应用元认知理论,在中职数学学困生及其家庭、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学困生必然能够实现自我学习困境的有效转变,从而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参考文献】

[1]姜英杰.元认知的理论与实证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张雅明.元认知的发展与教学(学习中的自我监控与调节)[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2.[3]章建跃,张翼.对数学本质特征的若干认识[J].数学通报,2001(6):3-5.

第二篇:六年级数学(下)学困生转化工作总结

新桥小学六年级(1)班数学学困生转化工作总结

(2012---2013学第二学期)

教 师:李 毅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因而从面向少数优生的应试教育到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为此,在学校党政领导的关心与支持和密切配合下,我根据这些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有的放矢地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采取措施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为了总结经验,更好地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现对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首先,和需要帮助的学生交朋友,多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指出前进的方向。告诉他们生活中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能够战胜他们的人才是生活中的强者,鼓励他们敢于正视现实,扬起理想的风帆,发挥自身潜能,战胜困难和挫折,找回自尊和自信,做一个快乐的人,一个自强不息的人。然后,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也能享受成功的快乐,找回自信和自尊,激起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力争上游。接着,我们要多宽容需要帮助的学生,允许他们有失误、有反复。学习本身就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需要帮助的学生由于基础差、能力弱等原因,学习好就更不容易。他们对于较浅显的、比较容易掌握的知识,学习兴趣更浓一点,学习效果也搞好一点。反之就会又产生畏难情绪,导致作业错误多,或者停滞不前。这时,最需要老师真诚的关心和体贴,实践证明,谁能在需要帮助的学生心田上种下自尊、自信的种子,谁就能找到开启需要帮助的学生心灵的钥匙,谁就能为他们铺设一条通向成功的道路。

其次,我们要改进教法,指导学法,提高需要帮助的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代杰出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回答教师“怎样教”这个问题时提出:“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要使学生对一个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是使这个学科值得学习”。教师启发引导他们自悟明理,尝试成功,感受乐趣,给他们注入学活知识的灵丹妙药,从而充分发挥脑力功能。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1、联系实际,讲述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讲课时注意增强趣味性,重视课堂练习的教学。

2、借用有关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意境,提出有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

3、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需要帮助的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

4、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吸引需要帮助的学生的注意力,注意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用顺口溜、故事等引导需要帮助的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

5、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需要帮助的学生合理定标,分层分组,加强辅导。平时布置作业、考查区别对待,平时布置作业、考查区别对待。

6、许多需要帮助的学生不愿动脑思考,一遇问题就问老师和同学。例如我班的 同学,意志力较差,平时做题在学习上遇到难题总不能认真思考,只想从老师和学生或家长那里寻求帮助。为培养该生良好的意志力,我平时就注重对该生单独进行训练,例如,出两道难题,即比平时学的知识稍难一点的题,给该生一定的时间,让他攻克。在给题的同时首先给他讲出题的目的和锻炼要求,让该生能独立地克服困难完成。通过训练不仅激发了该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体验到克服困难取胜的喜悦。

总之,通过自己的努力,我班的需要帮助的学生都有了明显的进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育、教学方法、手段还有些粗糙,还有待改进。我坚信只要我能晓之以理,持之以恒,教学得法,自己不丧失信心,相信需要帮助的学生会越少。我会继续努力,争取把工作做得更好。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转化的策略探究---市级一等奖

小学数学教学中转化学困生的策略探究

黔江区城西中心校陈敬平

【摘要】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中常常表现为:数学概念的理解比较肤浅;缺乏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学习中缺乏上进心和竞争意识。针对这一现象,本文总结探究出转化学困生的几条策略:首先是要抓住学困生的第一次错误并及时纠正;其次是利用他的优点来帮扶改正缺点发扬长处,实施兴趣教学;第三应重视情感教育,实施优点扩大化策略;第四是降低目标,树立信心;最后要掌握方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 数学教学;转化;学困生;策略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应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俗话说:十个手指不一样齐。我们的教师都有同感:每个班学生的学习成绩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久而久之有的同学在学习上就落伍了,形成一个特殊的群体——学困生。他们厌恶学习、厌恶教师,甚至与教师对着干,既影响教学成绩的提升又影响班级的管理。学困生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也有社会的,还有学校教师的。在教学中,对学困生的转化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必须要求教师用爱心去呵护,用真心去关爱,用耐心去教育,使其从劣转优。现从教育教学的角度对转化学困生的教学策略作粗浅的探究。

一、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主要表现

(一)数学概念理解肤浅。

1.学困生对教材中出现的各个概念,有的根本不知道;有的虽然能背,但是没有理解它的真正含义,对它的内涵和外延不能明确的表达。老师在要求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概念的含义时,他们都是把这个概念背诵出来,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概念的含义。如果遇到要求举例说明时,更是一脸的茫然。

2.孤立概念的联系。学困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是孤立的、单个的,不能将概念与概念之间联系起来。

(二)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心思不放在学习上,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上课东张西望、交头接耳时有发生;只顾玩自己的玩具,对教师的教学以及活动的开展置若罔闻也是累见不鲜;身在曹营心再汉,思想开小差欺骗老师的把戏经常玩弄。

2.作业质量不高。无论是课堂作业还是家庭作业正确率低,书写马虎、潦草;遇到难题不动脑筋,抄袭了事,敷衍塞责。对数学概念和公式的运用生搬硬套、缺乏灵活性。

3.缺乏竞争意识,凡事无所谓。在上课、作业和测试中,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上课发言不积极主动,被老师抽到发言时,来个沉默是金;作业中的对错无关痛痒,等候老师讲评时把答案抄来就行;测试时就临场发挥,我落后我甘愿。

总的来看,学困生学习缺乏独立性、自主性和主动性,没有自信心和学习的奋斗目标。长时间下来,自暴自弃、厌恶学习,就严重阻碍了他们的学习和进步。因此转化学困生就成为我们教学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教学中时刻关注学困生

教师要作好心理准备。无论是你从一年级开始教的还是在中途接手的班级,从一开始就要关注、研究、转化学困生。

1.注意发现学困生。发现学困生不是难事,只要细心观察,认真记录就能发现。在课堂教学时,注意观察学生的听课、发言、活动参与度以及课堂作业的完成情况就可以发现;作业批阅中看看学生的作业书写、对公式的运用以及正确率等也可以发现;从教学检测更能发现学困生。

2.研究分析学困生。一是研究不同的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二是研究分析每个学困生的具体表现。这样才能在转化中做到对症下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学困生转化的教学策略

(一)矫正“第一次”。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第一次犯错误时希望得到改正的心理愿望是最强烈的,面对第一次接受批评的心理承受力是最小的。作为教师就要仔细地观察,及时地抓住学困生的第一次错误,数学课上不专心听讲、不完成作业以及等等,及时的给予批评教育和合适的处罚,让他下定决心改正自己的错误,达到惩前毖后的作用。在教学西师版教材小学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的意义“时,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乘法,对它的意义理解不深刻,不少同学对444×7和7×两个算式的意义区分不开,都写成7个是多少。我针对同学999

们这一情况,及时地讲解:一个整数乘以一个分数可以看成是求这个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一个分数乘以一个整数可以看成是求相同几个分数的和是多少。这样一来,学生都理解了分数乘法的意义。

(二)以优扶缺,实施兴趣教学。

1.以优扶缺,帮助学困生克服不足。

学困生身上也有优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去关注每一个学生,仔细地去发现他们的长处。对他们的优缺点了然于胸,以便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失,利用学生的长处来引导、纠正缺点和不足之处,效果比较明显。

在教学中,发现一个同学的作业正确率很低,但每次轮到他做值日的时候都比较好。经研究分析发现他的错误大多属于计算失误,根据他的这个特点,我便问他:“想想你是怎样把值日工作做好的?”他思索了一会儿说“我在打扫卫生时,注意到教室的每一个地方,特别是不易被人发觉的地方必须打扫干净。”我说:“这样很好,那你在完成练习题的时候也应该这样啊,注意到每一个细节,特别是看看计算有没有问题。”这样利用他的优点来帮扶他的缺点,经过一段时间耐心地帮助,这个学生在完成练习题时正确率提高了许多。

2.注重兴趣培养,激发学困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数学理论教学形象化、具体化,培养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是一门具有严密科学性和抽象性的学科,教学时应加强数学知识的形象化和直观化,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具体地展现出来,不但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掌握,更能激发学困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西师版教材小学六年级下册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时,利用课件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形象生动地演示出来,并一边演示一边讲解。这堂课气氛活跃,尤其是一些学困生兴趣极高。对公式的推导过程清楚明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由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来的,由此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2)数学教学应生活化。《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所以利用学困生已有的实际生活经验作为教学基础,是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的最好途径。在教学“近似值“时,有一练习题 “一养猪场购买500头猪,计划每个猪栏关猪6头,这个养猪场至少需要多少个猪栏?”在检查时发现有几个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计算很认真,结果为83.33个猪栏。下课后我问这几个学生:“你们在那个地方看见0.33个猪栏呢?有没有0.33个猪栏这种说法?”他们听后齐声“喔”,我知道哪里错了。明白了这题的结果应该保留整数,而且要采用“进一法”来取近似值,结果是84个猪栏。这样利用生活知识来转化学困生既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又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重视情感教育,优点扩大化。

对于学困生,最忌讳的是“放弃”和“歧视”。他们自暴自弃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我们教师必须用心去呵护他们,倾注更多的感情去关爱、温暖他们。让学困生们感觉到老师没有抛弃他们,老师才是他们最真心的、值得信任的朋友。所以在教学中,当学困生有一丁点的进步,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和肯定,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去主动学习。

(四)目标分类,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1.向学困生开辟第二课堂。利用课余时间,把学困生组织起来,开展第二课堂教学、开设各种兴趣活动小组,有效地进行补缺补差,提高学业成绩,从而提升学困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长期坚持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效果明显。

2.降低作业的难度,提高作业的正确率。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意识地降低作业的要求,让他们完成一些简易的题目。长期坚持,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也知道自己是可以学好的。

3.降低测评的目标。在每一次教学测评之前,向他们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对知识的弱点进行个别辅导,让他们有机会得到较高的测试分数,使其产生学习成就感。借此激励他们,争取向上,达到转化的目的。

(五)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学习成绩。

1.掌握预习的方法,养成预习的习惯。

(1)提前预习教学内容。上课前,要求对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做简要的预习,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预习时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向家长或哥、姐请教,仍然不懂得问题要做好记号,以便在课堂上多留心、带着目的地去学习。

2.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课堂是学习和掌握书本知识的主要场所。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更应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消化、理解所学的内容。

(1)认真听讲,积极参与探究讨论,集中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如有不懂,及时发问,虚心听取同学的发言。合作学习,共同提高。

3.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1)书写工整,不在作业本上乱涂乱画,保持作业本的清洁和完整。

(2)写完作业必须认真仔细地检查,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3)当天的作业要当天完成,养成自主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关注学困生,利用以上教学策略对于学困生的转化和大面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均有极大的帮助。古人曰:“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河无以成大江。”只有时刻关注学困生,坚持不懈努力才能将其转变成优生,学到必需的数学和有用的数学。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览》学科部分

(二)课标解读及教材研究小学卷

《小学数学参考书》

联系电话:***

邮箱E-mail : ch123j45p6@163.com

第四篇:《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与方法》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与方法》

课题研究方案

泰华学校1—6年级数学教研组

一、课题的提出:

1、从本校学生数学学习的实情来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学生家长外出打工,很多孩子成了“留守学生”,家庭教育、辅导成为空白,加上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缺乏动手、动脑的机会,出现了一部分学生跟不上正常的教学进度,从而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他们上课无精打采,厌倦作业,害怕考试,更缺乏独立思考和钻研的精神和能力。本课题以四至六年级各班数学学困生为实验样本,运用观察、调查、统计、实践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分析具体原因,因材施教,恢复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的潜力,有力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为在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形式下提高学困学生数学学习效率进行有益的探讨。

2、从本校学生数学学习发展来看

从小学四至六年级学生参加期末考试成绩中看出,学生的整体素质,特别是数学素质有所下降。出现了较多的低分,一些学生对学习数学失去了信心。学习数学是一项长期的工 程,它需要不断的积累、沉淀。出现低分不是“一日之寒”,是对数学学习逐渐放弃的过程。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其原因,在教学中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防止和努力控制学困生的产生,有力地做好转化学困生的工作,如在中、高年级数学学习学困生转化取得突破并得以推广,这对于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科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发展意义。

3、从数学观的角度来看

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主要课程,其重要性已被绝大多数学生所认识,但对于小学生来说,他对数学学习真正的价值和意义还很不正确和到位,他仅仅认识到数学基础对于记数、算帐有用,不了解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有一定的关系;看到了数学工具性浅显的一面,而数学工具性更深层次的一面,以及数学的人文性,学生的认识十分肤浅。一个人的数学观支配着他从事数学活动的方式,极大地影响着他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动机和动力,决定着他用数学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了解学生的数学观,并积极地引导他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从而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获得学习数学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真正学到应该学到的东西,是数学教师应该做好的具有深远意义的一项工作。

4、从新课标来看 新课标要求“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素养”,“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本课题从中、高年级数学学困生入手,以一切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好良好基础,符合课标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标:

1、课题研究目标

(1)在数学学困生成困基础上,搞清学困生的类型及特点。

(2)根据数学学困生成因,寻求转化方法策略。(3)争取转化成功,使其在学习、能力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课题界定:

学困,指学习上有障碍,进步比较慢,水平比较低的人或集体。

数学学习学困生,指在正常的教学要求下,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计算较慢正确率低,记忆力较弱,成绩较差的学生(以下简称“学困生”),学困生中较为严重的是连续得低分的学生。

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即是在数学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学生,在一定形式的辅导下,学习上有了好的改变。

四、课题研究内容:

1、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研究; 学困生转化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特别需要老师有信心、恒心和爱心。积极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

2、因材施教的应用;

为了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益,考虑到学困生客观上存在较大的个性差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这里包括从近期学习目标、认真听课、独立完成作业入手,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并及时反馈信息,了解他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查清主要症结,对症下药,避免再次分化。对于学习主动、积极进步的表现应有不失时机的加以鼓励,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学困生转化。

3、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的培养的研究;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宝贵的心理因素,在这种情绪下,大脑异常活跃、神经细胞处于兴奋状态,必然会提高学习效率,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对于学困生来说,教师更应该加强学法指导。当他在学习中遭受挫折和失败时,需要老师耐心的心理疏导和方法点拔,“开小灶”进行知识上的查漏补缺;当他在学习上或行为中出现“闪光点”时,哪怕是课堂上专心听讲,我们都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可以让他体会到信赖、满意、亲切的情感,从而树立他的学习信心,以满腔热情投身到学习中来,增强向优生转化的勇气。

4、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的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动手动脑相结合,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变紧张压抑的被动接受为轻松愉快的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投身到教学过程中来。

5、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对学困生的影响的研究;

家庭教育是学生的启蒙教育,对学生的前期思想起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气氛和健康的社会文化可以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使学生从小远离不良风气的侵袭。

五、研究方法及对象:

1、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从多学科角度开展对学习困难学生教育转化研究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把握研究发展趋势。

(2)调查研究法。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对比研究,使转化学困生的措施更有效。

(3)行动研究法。不断实践,不断修正,不断完善转化学困生方法,以形成一套转化学困的理论框架。(4)个案研究法。主要是通过对学困生的跟踪分析,摸清他学习困难的成因,及转化效果,为研究提供最直接的材料。

2、研究对象: 本校一至六年级学生。

六、研究步骤:

研究起止时间:2013年2月—2014年12月

1、准备与试点阶段:(2013年2月——2012年3月)A、确定课题。

B、学习有关理论,筛选教学改进经验,做好理论准备。C、制定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2012年4月——2014年10月)A、实施课题研究方案,进行个人情况分析,家庭情况分析。对其学习数学动机和兴趣了解,行为、智力及周围其他因素了解分析。分析造成其学困的主要原因。

B、探索并阶段性总结转化学困生策略。

C、对自我教学上进行反思,对教材难点进行深入分析,课堂上加以改进,使学困生乐学、爱学。

D、积累、收集、分析和整理研究数据、案例。

3、总结阶段(2014年11月——2014年12月)A、系统分析、整理实验资料、研究数据,总结经验 B、成果交流与推广。

七、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1、问卷调查表及分析

2、观察记录以及跟踪记录表

3、学生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的培养(论文)

4、课堂转化学困生的案例(或课堂研讨课)

5、结题报告和有关论文

6、学生实绩展览等

2013年3月

第五篇:大班额环境下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的实践研究

《大班额环境下小学三年级数学学困生转化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高效课堂的大力推广,对学生学习知识的要求、能力不断提高。在我校大班额的教学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学习态度消极,兴趣淡薄,信心缺乏,从而导致了“学困生”的产生。但是,“学困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具有相对性、暂时性、可变性。“学困生”面对学习问题,当现有知识的水平与问题解决所需要的水平距离比较大,在一定时间内不能解决,需要他人的帮助而解决,在问题解决之后,“学困生”解决问题的水平也会相应地提高。面对这种情况,小学教师在教学中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转化已有的“学困生”,使“学困生”和普通生公平地学习,这对于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提高数学学科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关于“学困生”,国内外有很多相关研究。国外最早研究“学困生”这一问题的专家是摩根,他是英国的一位眼科医生,源于他在工作中发现了“词盲现象”;赞科夫从情感、意志等特点分析差等生,布德威克、韦纳等人研究“学困生”的失败归因特征;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学困生”的实质是学习个体自信心缺乏与自我概念的消极,布鲁姆信为“学困生”学业成绩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教师不正确的学生观及不恰当的教学方法造成的等等。

在国内,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开始重视对“学困生”的研究,真正引起重视是在1978年以后。戴湘华,吴祥帧,王铁军,徐仁德等人对差生的心理特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经验型或分析型研究。钟启泉从国外差生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为依据,从原因诊断的角度、治疗的角度、教学论和性格学分析的角度以及预防教育的角度,综合地考察差生问题,揭示现代差生概念的内涵,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方略。近年来,我国在“学困生”领域的研究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研究的重点已从探讨学习困难儿童的特点及原因,转变到如何通过教育干预切实改善他们落后的学习状况,以便大面积提高我国义务教育质量上来,同时也在更加深入地探讨如何指导帮助学习困难儿童成功地迈入社会。为此,我国教育工作者从家庭教育、教育教学、学科教育、认知心理学等多领域入手,做了大量的干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迄今为止在各级、各类书刊上发表的文章大约有千余篇。前人的这些研究,为我们课题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三、本课题研究在我校开展的必要性:

我校是一所城区学校,学生生源比较复杂,有本市区招收范围内的,也有外地务工子女,还有部分学生为外地搬迁学生,一家有三到四名学生,父母忙于打工,无暇顾及,他们中相当部分学生学习基础差,适应能力不强,学业水平差异性大。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因为父母离异,无人照管,养成习惯比较差,学习态度消极。如学校不加

以重视,会影响整个学校教育的整体水平。因此,如何结合我校小学教学实际,更好地有效发挥我校的教育、教学功能,整合学校教育科研的成果,协调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的教育观念以形成教育合力,探寻学困生的成因,采取切实有效的转化策略,以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位学生都能有所进步与发展,是我校深化教育改革、求得更大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不容回避又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教育学理论:教育活动是有目的的活动,这种活动的最高目的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成员,使人得到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从个性养成开始,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入一个自主的、积极的、充满创造性的学习过程。充分调动包括“学困生”在内的每一个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他们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2、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理论认为人的智能具有多元性,某一智能的高度发展,是对人的才智的一种发现和提升,而对于自身不太发达的某一智能,可以通过后天的开发使其得到发展。

3、心理学观点:认识过程是指人们获得知识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在“需要、诱因与动机”的关系中,需要是人对某种客观要求的反映,这种要求可以来自有机体的内部(内环境),也可以来自个体周围的环境;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这表明教师在课堂上调动“学困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得到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是可行的。

4、哲学观点:“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让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收益。这一点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观念是相融与统一的。

5、现代课堂教学理论:现代课堂教学是以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的,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作为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过程各要素的及其优化组合为特征的教学实践活动。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A、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所谓“学困生”是指在一个班级中由于教师的偏见或由于家庭及学生自身等原因造成的、被其他学生所轻视的学生个体或群体。他们表现为态度不端正、缺乏自信、学习方法欠妥、学习被动、学习习惯较差,在正常的教学要求下,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对完成学习数学任务有一定的困难(以下简称“学困生”)。他们上课无精打采,厌倦作业,害怕考试,更缺乏独立思考和钻研的精神和能力,学习成绩越

来越差。是什么造成“学困生”产生的呢?(一)学生方面原因:

1、基础差或接受能力差。造成他们听不懂、学不会而成绩差。

2、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大多数学困生自控能力差,上课不愿听讲,甚至违反纪律,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照抄作业,平时贪玩,经不起诱惑,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考试屡考屡败,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缺乏学习信心,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导致对学好数学缺乏自信心。

4、学习方法策略运用不当。学困生往往是课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了事,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遇到探索性问题时,经常不知所措,分析综合的能力较差。

5、自觉性和自制力差。难以约束自己的行为和克服自己的习惯,课堂学习效率很低。

6、习惯差。通常学困生上课只能坚持几分钟或十多分钟,就自觉或不自觉的不听课,作业不是先完成再玩,而是玩够了再做作业,作业做不了就抄或不做,教师批评多了也就习惯了。(二)教师方面原因:

1、教师疏于感情投入,忽视学生感情需要,使学生个人情感方面出现障碍,自我感觉学习常常失败,有强烈的挫折感,所以不愿学习,在心理上对学习产生惧怕、回避。

2、强大的学习压力让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感觉学习枯燥无味,学习无目的,不主动,只关心作业完成与否,而不关心学习效果如何。

3、把对老师的好恶迁移到学科学习上,一上该老师的课就从心理上抵触,讨厌学习,导致严重偏科。

4、教师有形或无形的歧视。有些教师遇到学生出现问题时不善于正面引导,而是采用讽刺挖苦等方式处理。不大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有时会有意无意地伤害到他们的自尊。(三)家庭方面原因:

1、家长教育方法不当,包括对孩子无原则地溺爱;或者只顾自己的生活而忽视对孩子的管教。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的小学生,有的由于从小溺爱到大、任由发展,小时宠爱、长大不服管教,粗暴教育如棍棒教育下造成的逆反性格,或出于对父母的不满而故意以学习成绩差来报复父母;有的则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以致影响他们专心致志地学习等。

2、家庭变故因素,单亲、父母离异、父母双亡、隔代抚养等致使学生学习中断及心灵可能遭受重创,使学生出现心理偏差,造成学生的突然学习困难.3、父母管教方式不一致。如一方溺爱,一方严厉;或对待孩子的许多具体问题上父母双方意见不一致。发生这种情况有时会使孩子感到无所适从,有时又使他们有机可乘。这种矛盾的家庭、矛盾的管教,会使孩子产生矛盾的心理,以致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绩。B“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小学生“学困生”的数量随着年级的升高会不断增加,因此,有效转化数学“学困生”,已成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

1、建立“学困生”档案,给学困生分类,针对不同成因分别与各学生交流,分析各人需要注意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2、.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如果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地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很多,如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创设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发挥趣味教学的激趣作用;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水平等。

3、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学困生普遍存在压抑感,深感前途渺茫,具有厌学情绪。教师应该主动地关爱他们,多站在他们的立场考虑问题,利用课堂,多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做到优先交流、优先批改、优先表扬,同时帮助他们寻找失败的原因,消除恐惧心理,远离学困。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凡是学困生几乎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不良习惯,一定要严格训练,言必行,行必果。从日常的点滴小节做起,根除危害儿童成长的不良习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5、教师要关心、热爱、尊重学困生。对于学困生,教师不仅要关注学困生的学习、生活,还要关注学困生的心理。学困生和其他学生一样,有特长和闪光点,教师要捕捉学困生的光闪点,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其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6、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心理学表明,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互联系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活动。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是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的。他们往往不是认为某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而常常是因为不喜欢某任课教师而放弃该科的学习,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对学困生热情辅导、真诚帮助,从精神上多鼓励、学法上多指导,多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旦建立起来了,学生就会愿意学习,他们的学习能力也会逐渐得到提高。

7、建立新的评价体系,对学困生进行鼓励性评价,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避免用一把尺子衡量,只从分数高低对所有学生进行分等。对学困生,应按他们的实际,进行激励性评价,使评价有利于他们的发展进步,有利于发展学困生的某些长处。

8、加强学法指导,使他们会学。有些学困生虽然学习也有积极性,但成绩却总是上不去。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缺乏学习策略,不会调控自己的认知过程与方法。因此,对这样的学困生应尽可能让他们掌握较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培养善于灵活应用各种方法的能力。

9、加强学困生的个别辅导。辅导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尤其是对于

学困生的辅导,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解决他们在堂上存在的困难。使他们保质保量完成作业,争取今天的内容今天过关,并另外做一些巩固练习,弥补知识的缺陷。

10、开展'结对子'活动。为了便于辅导学困生,可安排班上的优等生与学困生进行结队子,这样也可减轻老师的负担。

11、教师上课要想到学困生,一是课堂提问教师要把较难较大较深的问题分解成较小较易较浅的问题,让学困生也有回答的机会,而不是将他们放在角落里无人问津。二是操作时要想到后进生,要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贵在参与,不准再将他们搁置起来,置之不理。三控制学困生课堂违纪的问题。

12、布置作业时,要想到学困生,要让学困生“吃小灶”,一是从数量上照顾,只求准确度,不求数量多,他们的作业可减半,对特别学困生甚至可以用课堂笔记来替代作业的办法;二是从难易程度上来照顾,学困生只需作基础题,对难度大的题目可以不做。

13、家庭的配合是转化学困生的外部条件。父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也是极为重要的。教师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议、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

六、研究方式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以下几种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课题相关文献、论文、论著,并请相关领导专家到校作理论专题讲座,为课题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调查法:运用调查表、个别访谈等学生了解学困生的形成原因,便于教师对症下药进行转化。

3、个案研究法:针对不同的学生个案,明确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形成针对的转化策略。

4、观察法:通过随堂听课、教学巡查等对学困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观察,针对其特点进行转化。

5.经验总结法:定期总结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体会和经验,并寻求理论支撑,及时撰写相关论文,不断提高课题研究的理性价值,及时建立并完善对学困生成长及进步的评价体系,充分体现本课题研究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性。本课题研究采取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的研究方式。

七、预期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的实验报告

2、课题研究的相关过程资料

3、课题研究的相关案例与反思

4、课题研究的相关论文

八、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2年11月-2012年12月),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订、申报工作,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调查分析,收集资料,起草开题报告及“实施方案”及实施执行计划。对课题组教师进行理论培训,做好课题研究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研究阶段(2013年2月-2013年4月)分为选定试验对象、试验对象个体成因分析、学困生课堂教学的有效引导及课外延伸跟踪指导。(三)总结阶段(2013年5月-2013年6月)对本课题研究的过程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形成课题总结报告,并将各种材料整理汇编成册,为做好推广工作和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九、课题研究内容任务分工及课题的经费筹措与管理

肖媛:负责课题研究的统一管理和指导。拟定课题实验方案、开题报告及开题的准备活动安排等工作。

杨娅:负责进行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指导。

马稀蕾、石芷铭:负责进行课题研究各阶段的研究计划与总结。李秀琼、王莎莎:负责进行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2012年10月

东城小学三年级数学教研组

下载元认知视域下中职数学学困生学情诊断与转化的探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元认知视域下中职数学学困生学情诊断与转化的探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