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场监管人员农贸市场巡查监管职责.
市场监管人员农贸市场巡查职责
第一条 为切实履行市场监管职能,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建立良好的市场交易秩序,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农贸市场巡查是指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农贸市场开办单位、经营主体、场内各种交易行为进行巡回检查,规范交易行为,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经营行为的管理方式。
第三条 农贸市场巡查以日常巡查为主,当在巡查中发现较大问题或根据上级要求,可组织针对性的专项检查。
第四条 农贸市场巡查对象为市场主办者、场内经营者及市场内交易行为。巡查的重点是市场主办者,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明确市场主办者管理责任,以巡查促管理,建立“市场管理、部门监管、经营自律、社会监督”的市场管理体系。
第五条 农贸市场巡查人员由基层市场监督管理所根据岗区划分确定,由该机构指派工作人员担任。有条件的分局(所)可以成立专门的巡查小组。
分管市场的分局(所)长为市场巡查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统筹本分局(所)农贸市场巡查方案的制定、组织实施、数据录入、材料归档、总结上报等工作。
岗区管理工作人员为执行岗区农贸市场巡查的直接责任人,在分管分局(所)长的指导下开展巡查。
第六条 各地应实行巡查人员信息公示制度。在农贸市场醒目位置公布巡查人照片、姓名、工号、岗位职责、联系电话、监管要点、监督电话等内容。
第七条 农贸市场巡查实行痕迹管理。巡查后应向被巡查单位反馈书式巡查意见,指出问题,限定整改期限,由被巡查单位签收确认。
第八条 农贸市场巡查内容按监管职责分为监管事项和抄告事项。
农贸市场巡查监管事项是指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应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管理、查处的行为。具体包括:
1、市场主办单位和场内经营者经营资格是否合法;
2、市场内经营者是否按规定亮照经营;
3、市场主办单位是否审查入场食品经营者的许可证,是否明确食品经营者安全管理责任,是否履行报告制度;
4、市场内食品经营者进货时是否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证明文件,是否建立进货台帐;
5、市场内自产自销食品经营者是否建立进销货台帐;
6、市场内食品经营者是否按食品安全法要求贮存、销售散装食品;
7、市场内销售的预包装食品标签是否标明法定事项;
8、市场内是否存在“三无”、过期、变质食品;
9、市场内是否存在国家明令禁止上市的物品和禁止性行为;
10、市场内是否存在乱堆乱放、占道经营现象;
11、市场内是否有不合格的计量器具及计量违法行为;
12、其他法律、法规赋予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事项。
第九条 农贸市场巡查抄告事项是指根据法律、法规规定,由其他相关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管理、查处的发生在农贸市场内的行为和事项。具体包括:
1、市场门前流动摊点、占道经营管理;
2、市场设施安全管理;
3、市场消防安全管理;
4、市场内商品明码标价管理;
5、市场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6、市场内肉类及其制品、禽类及其制品的检疫防疫;
7、市场内治安纠纷处置;
8、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事项。
第十条 农贸市场巡查应以监管事项为重点,巡查人员巡查时如发现市场内存在监管事项应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如发现存在抄告事项,则履行抄告义务,由市场监管局以市场监管抄告函的形式告知相应管理部门。如相应管理部门接到抄告函后
提出联合、综合、协助管理等配合请求,出函单位应按监管职能予以配合。第十一条 巡查人员巡查时应按规定着装和佩戴证件,履行职责时要依法行政、文明管理。
第十二条 巡查人员巡查时对违法事实确凿、具有法定依据、情节简单、轻微的违法违规行为,可当场告知当事人如何接受处理。
第十三条 市场巡查人员巡查时,对发现的须立案查处的,应立即向上级报告,及时处置。
第十四条 巡查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上级机关分别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整改、取消评优、调离巡查岗位等处理,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处分:
1、不按规定履行巡查职责,玩忽职守;
2、包庇纵容违法经营行为;
3、不遵守工作纪律,滥用职权,粗暴执法,有损队伍形象的;
4、不按规定程序实施强制措施、处罚,越权处罚;
5、因主观过失、监管不力造成安全事故的;
6、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时,不及时或者不履行应急职责,造成不良后果的。农贸市场日常经营管理制度
为积极引导市场经营户文明经营、规范经营,营造出“市场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的新环境。特制定农贸市场日常经营管理制度。
一、市场经营户经营行为管理标准
1、经营入市从事经营活动的经营户应当根据所经营的商品及服务的类别,取得相应证照方可入市经营。
2、经营户不得转让、出租、出借、出卖、涂改营业执照和行政许可证等相关证照,不得擅自改变营业执照和许可证等相关证照的核定内容。
3、经营户经营的商品应符合核定的经营范围。经营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应明示相关证书,并保留(出示)肉食品、绿色食品、有时效方便食品等相关产品的进货凭证、检验检疫证明等,以备查验。
4、经营户应采取措施,对进货商品进行检查验收,保证所销售商品质量合格。不得销售失效、变质、过期的商品;不得掺杂作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得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
5、经营的商品应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不得经营国家明令禁止出售的商品。
6、应使用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计量器具,不得短斤少两、短尺少寸;销售商品应明码标价。
7、不得欺行霸市、强买强卖、哄抬物价、骗买骗卖。
8、经营者应自觉遵守农贸市场的各项管理制度,自觉做好店铺前、摊位前卫生“三包”工作,保持店内、摊位内整洁卫生。
二、市场经营秩序管理标准
1、市场内划行规市,实行按蔬菜、肉食品、水果、干杂、水产、家禽、熟食等类别分区设立标志牌,进行分类管理。
2、市场内商品上台、上架、进盆、进池,不得触地销售,摆放整齐有序。
3、市场内店铺(商家)不得出摊占道,禁止跨门摊经营。
4、市场内不得摆地摊,不得以自行车、三轮车作为商品交易台架进行交易,禁止在市场流动叫卖。
三、市场环境卫生管理标准
1、市场主办方必须做好场内经常性保洁工作。保洁人员做好市场内公共部分的保洁卫生,摊位内部卫生由各经营户自行打扫,并达到文明规范的管理标准。
2、经营户应当保持所经营的店面、摊位卫生状况良好,定期做好清洁工作。店面、摊位及其附近必须做到无积水、无垃圾。
3、经营户产生的垃圾或剥弃的菜渣、果皮等应放入专门的废物容器内。
4、经营户应当做好防虫、防蝇、防蚊、防鼠等病媒防治工作。
5、经营户应当对门前实行“三包”,不得随意将垃圾扔到过道等市场公共场所。
6、市场内宰杀家禽和剐剖水产品应符合相关标准。
四、市场车辆管理规范
1、经营户及消费者应当服从市场管理人员管理,根据市场管理人员的安排,在规定的场所有序停放车辆。
2、经营户每天用于进出货的车辆应当在规定的时间、通过规定的进出货通道进入市场,不得拥挤、抢道,以确保进出货有序进行。
3、经营户及消费者的车辆在营业时间内不得以任何理由进入市场,如有特殊情况需事先征得市场管理人员的许可,并听从指挥。
市场交易大厅内肉制品区、蔬菜区摊位隔板 上方需张贴的创建宣传标语内容
一、文明始于足下,创建从我做起;
二、文明创建共参与,文明成果同受益;
三、文明源于一点一滴,和谐始于一言一行;
四、亮证经营、明码标价、严厉打击价格欺诈
五、管住脏、乱、差,留下真、善、美
六、树文明新风,创文明市场,建文明城市
七、守法诚信经营共创文明市场
八、市场是我家,文明建设靠大家
九、你我多一份自觉,市场多一份亮丽
十、细微之处见公德 举手之间显文明 十一、一点一滴文明心 一言一行和谐情
十二、把文明留下 把垃圾带走
十三、废物不乱扔 举止显文明
十四、墙上不留痕 心中不留憾
十五、经商之道信为本 顾客满意我受益
第二篇:加强市场监管 规范巡查 提高监管效能
加强市场监管 规范巡查 提高监管效能
为进一步强化市场管理工作,实现职能到位,县局对市场巡查工作采取了每月通报制,由市场局牵头与经检局、企业监督股、消保股、食品股、商广股对全县工商所市场巡查打传、清无、农资、食品、商标广告、消费维权工作情况及巡查记录内容进行评审,进一步规范巡查人员填写市场巡查记录,使市场巡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市场局同时每天通过网格化监管系统对各所市场巡查情况进行网上督查,查看各所对系统监管数据责任人分配、市场主体行业划分、数据录入内容和实际情况、以及数据录入完的完整性、巡查处理意见和结果等内容。对记录缺项、内容不完整或有逻辑性错误的的及时告知巡查人员提出补充、修正、删除,指导巡查人员如何记录一份完整有效的巡查记录。通过指导、督查、整改等各种措施,促使得工商所运用系统数据统计自动提示与实地检查有效的结合提高市场监管效能。带动了执法办案工作较好开展。截至目前,全局通过市场巡查查办案件680件,
第三篇:农贸市场监管巡查管理办法.
宝鸡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办法
(草拟稿)
(陈仓分局供稿)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切实履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市场监管职能,规范市场行为,全面加强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督工作,促进农贸市场“综合监管、日常监管、有效监管”落实到位,建立良好的市场交易秩序,依据《食品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宝鸡市境内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领取《营业执照》,有固定经营场所,相应设施及管理服务机构或人员,有若干经营者入场,实行集中交易的以农副产品为主的市场。
第三条 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是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照国务院赋予的职能,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及派出机构(基层工商分局、工商所)依据《食品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巡查的方式对农贸市场开办单位、经营主体、场内各种交易行为进行巡回检查,规范交易行为,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经营行为的管理方式。
第二章 职责
第四条 市局负责建立健全全市统一的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制度,督促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县(区)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辖区内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指导、督促、检查,适时组织效能督查。基层工商所负责辖区内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组织实施,承担监管责任。
第三章 监管内容
第五条
农贸市场监管巡查内容按监管职责分为监管事项和抄告事项。
第六条
农贸市场监管巡查事项是指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应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管理、查处的行为。具体包括:
1、市场主办单位和场内经营者经营资格是否合法;
2、市场内经营者是否按规定亮照经营、悬挂整齐;
3、市场主办单位是否审查入场食品经营者的资格,是否明确食品经营者安全管理责任,是否履行报告制度;
4、市场内食品经营者进货时是否严把进货关,是否落实了“两项制度”,是否严格执行了“票证通”及台账粘贴、记录制度。
5、对初级农产品是否实行了备案登记制度。
6、市场内食品经营者是否按食品安全法要求贮存、销售食品;
7、市场内销售的预包装食品标签是否标明法定事项;
8、市场内或食品包装上是否存在虚假宣传等违法《广告法》及《商标法》等相关规定。
9、市场内是否存在“三无”、过期、变质食品;
10、市场内是否存在国家明令禁止上市的物品和禁止性行为;
11、其他法律、法规赋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事项。第七条
农贸市场监管巡查抄告事项是指根据法律、法规规定,由其他相关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管理、查处的发生在农贸市场内的行为和事项。具体包括:
1、市场门前流动摊点、占道经营管理;
2、市场设施安全管理;
3、市场消防安全管理;
4、市场内商品明码标价管理;
5、市场公平秤的设立与管理;
6、市场内计量器具及计量行为的管理;
7、市场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8、市场内肉类及其制品、禽类及其制品的检疫防疫;
9、市场内治安纠纷处置;
10、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事项。
第八条
农贸市场监管巡查应以监管事项为重点,巡查人员巡查时如发现市场内存在监管事项应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如发现存在抄告事项,则应及时履行抄告义务,由监管巡查人员所在县(区)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以市场监管抄告函的形式告知同级食品药品管理部门(食安委)。
第九条
监管 巡查人员监管巡查时应按规定着装和佩戴
证件,按程序执法。
第十条
巡查人员巡查时对违法事实确凿、具有法定依据、情节简单、轻微的违法违章行为,可当场告知当事人如何接受处理。
第十一条
市场巡查人员巡查时,对发现的须立案查处的,应立即向上级报告,及时处置。
第四章 监管方式及范围
第十二条 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巡查应与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相结合。
各县(区)工商局应根据市场信用等级和实际管理需要综合确定市场的监管巡查频率,原则上A级市场一年不少于2次;B级市场一年不少于4次;C级市场一年不少于12次;D级市场每周一次。
市场监管巡查数据应在巡查后2个工作日录入监管网络系统。发现问题应生成行政提示书,送达市场主办单位。第十三条 农贸市场监管巡查以日常巡查为主,当在巡查中发现较大问题或根据上级要求或指示,可组织针对性的专项检查。
第十四条 对重点、热点、易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或连续两年信用为D的农贸市场可实施重点监管,必要时可实施驻场管理。重、热点市场由市局认定。具体驻场管理方案由县(区)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制定,报市局备案。
第十五条 农贸市场监管巡查对象为市场主办者、场内经营者及市场内交易行为。监管巡查的重点是市场主办者,市场开办者是市场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明确市场主办者的管理责任,以巡查促管理,建立“市场管理、部门监
管、经营自律、社会监督”的市场管理体系。
第十六条 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实行网格化监管体系,责任到人,各工商所根据市场情况合理安排监管巡查人员,明确岗位和职责,监管巡查人员必须由正式工作人员担任,有条件的工商所可以成立专门的监管巡查小组。
各工商所长为落实市场监管巡查职责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统筹安排本分所辖区内农贸市场监管巡查方案的制定、政策的宣传、工作的实施、情况的处置、汇总及上报等工作。
岗区管理干部为执行岗区农贸市场食品监管巡查的直接责任人,在所长或分管所长的指导下开展监管巡查工作。
第十七条 全市实行监管巡查人员信息公示制度。在农贸市场醒目位置公布监管巡查人员照片、姓名、工号、岗位职责、联系电话、监督电话等内容。
第十八条 农贸市场监管巡查实行痕迹管理。在巡查过程中要做好巡查记录,落实“双签字”,发现问题可根据情况向市场开办者及经营户发放限期改正通知书,当场处罚或立案查处。第十九条
日常巡查或专项检查必须由两人以上正式巡查人员担任,巡查记录由所长或分管所长补签确认。
第二十条 所长应定期对市场开办者、食品经营户及监管巡查人员进行检查。
第五章 责任追究
第二十一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加强对农贸市场监管巡查的督查,严明监管巡查纪律。
监管巡查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所在县(区)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分别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整改、取消评优评先资
格、调离巡查岗位、停职待岗的处理,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处分:
1、不按规定履行巡查职责,玩忽职守;
2、包庇纵容违法经营行为;
3、不遵守工作纪律,滥用职权,粗暴执法,有损工商队伍形象的;
4、不按规定程序实施强制措施、处罚,越权处罚;
5、因主观过失、监管不力造成安全事故的;
6、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时,不履行、不及时或者不履行应急职责,造成不良后果的。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市局原下发的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有关文件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市局食品科负责解释。未尽之处,由市食品监管领导小组研究决定。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实施。
第四篇:农贸市场监管巡查管理办法
宝鸡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办法
(草拟稿)(陈仓分局供稿)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切实履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市场监管职能,规范市场行为,全面加强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督工作,促进农贸市场“综合监管、日常监管、有效监管”落实到位,建立良好的市场交易秩序,依据《食品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宝鸡市境内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领取《营业执照》,有固定经营场所,相应设施及管理服务机构或人员,有若干经营者入场,实行集中交易的以农副产品为主的市场。
第三条 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是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照国务院赋予的职能,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及派出机构(基层工商分局、工商所)依据《食品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巡查的方式对农贸市场开办单位、经营主体、场内各种交易行为进行巡回检查,规范交易行为,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经营行为的管理方式。
第二章 职责
第四条 市局负责建立健全全市统一的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制度,督促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县(区)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辖区内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 1 管工作的指导、督促、检查,适时组织效能督查。基层工商所负责辖区内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组织实施,承担监管责任。
第三章 监管内容
第五条 农贸市场监管巡查内容按监管职责分为监管事项和抄告事项。第六条 农贸市场监管巡查事项是指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应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管理、查处的行为。具体包括:
1、市场主办单位和场内经营者经营资格是否合法;
2、市场内经营者是否按规定亮照经营、悬挂整齐;
3、市场主办单位是否审查入场食品经营者的资格,是否明确食品经营者安全管理责任,是否履行报告制度;
4、市场内食品经营者进货时是否严把进货关,是否落实了“两项制度”,是否严格执行了“票证通”及台账粘贴、记录制度。
5、对初级农产品是否实行了备案登记制度。
6、市场内食品经营者是否按食品安全法要求贮存、销售食品;
7、市场内销售的预包装食品标签是否标明法定事项;
8、市场内或食品包装上是否存在虚假宣传等违法《广告法》及《商标法》等相关规定。
9、市场内是否存在“三无”、过期、变质食品;
10、市场内是否存在国家明令禁止上市的物品和禁止性行为;
11、其他法律、法规赋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事项。
第七条 农贸市场监管巡查抄告事项是指根据法律、法规规定,由其他相关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管理、查处的发生在农贸市场内的行为和事项。具体包括:
1、市场门前流动摊点、占道经营管理;
2、市场设施安全管理;
3、市场消防安全管理;
4、市场内商品明码标价管理;
5、市场公平秤的设立与管理;
6、市场内计量器具及计量行为的管理;
7、市场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8、市场内肉类及其制品、禽类及其制品的检疫防疫;
9、市场内治安纠纷处置;
10、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事项。
第八条 农贸市场监管巡查应以监管事项为重点,巡查人员巡查时如发现市场内存在监管事项应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如发现存在抄告事项,则应及时履行抄告义务,由监管巡查人员所在县(区)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以市场监管抄告函的形式告知同级食品药品管理部门(食安委)。
第九条 监管 巡查人员监管巡查时应按规定着装和佩戴证件,按程序执法。第十条 巡查人员巡查时对违法事实确凿、具有法定依据、情节简单、轻微的违法违章行为,可当场告知当事人如何接受处理。
第十一条 市场巡查人员巡查时,对发现的须立案查处的,应立即向上级报告,及时处置。
第四章 监管方式及范围
第十二条 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巡查应与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相结合。
各县(区)工商局应根据市场信用等级和实际管理需要综合确定市场的监管巡查频率,原则上A级市场一年不少于2次;B级市场一年不少于4次;C级市场一年不少于12次;D级市场每周一次。
市场监管巡查数据应在巡查后2个工作日录入监管网络系统。发现问题应生成行政提示书,送达市场主办单位。
第十三条 农贸市场监管巡查以日常巡查为主,当在巡查中发现较大问题或根据上级要求或指示,可组织针对性的专项检查。
第十四条 对重点、热点、易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或连续两年信用为D的农贸市场可实施重点监管,必要时可实施驻场管理。重、热点市场由市局认定。具体驻场管理方案由县(区)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制定,报市局备案。
第十五条 农贸市场监管巡查对象为市场主办者、场内经营者及市场内交易行为。监管巡查的重点是市场主办者,市场开办者是市场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各级工 商行政管理机关应明确市场主办者的管理责任,以巡查促管理,建立“市场管理、部门监管、经营自律、社会监督”的市场管理体系。
第十六条 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实行网格化监管体系,责任到人,各工商所根据市场情况合理安排监管巡查人员,明确岗位和职责,监管巡查人员必须由正式工作人员担任,有条件的工商所可以成立专门的监管巡查小组。
各工商所长为落实市场监管巡查职责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统筹安排本分所辖区内农贸市场监管巡查方案的制定、政策的宣传、工作的实施、情况的处置、汇总及上报等工作。
岗区管理干部为执行岗区农贸市场食品监管巡查的直接责任人,在所长或分管所长的指导下开展监管巡查工作。
第十七条 全市实行监管巡查人员信息公示制度。在农贸市场醒目位置公布监管巡查人员照片、姓名、工号、岗位职责、联系电话、监督电话等内容。
第十八条 农贸市场监管巡查实行痕迹管理。在巡查过程中要做好巡查记录,落实“双签字”,发现问题可根据情况向市场开办者及经营户发放限期改正通知书,当场处罚或立案查处。
第十九条 日常巡查或专项检查必须由两人以上正式巡查人员担任,巡查记录由所长或分管所长补签确认。
第二十条 所长应定期对市场开办者、食品经营户及监管巡查人员进行检查。
第五章 责任追究
第二十一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加强对农贸市场监管巡查的督查,严明 监管巡查纪律。
监管巡查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所在县(区)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分别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整改、取消评优评先资格、调离巡查岗位、停职待岗的处理,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处分:
1、不按规定履行巡查职责,玩忽职守;
2、包庇纵容违法经营行为;
3、不遵守工作纪律,滥用职权,粗暴执法,有损工商队伍形象的;
4、不按规定程序实施强制措施、处罚,越权处罚;
5、因主观过失、监管不力造成安全事故的;
6、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时,不履行、不及时或者不履行应急职责,造成不良后果的。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市局原下发的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有关文件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市局食品科负责解释。未尽之处,由市食品监管领导小组研究决定。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实施。
第五篇: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履行市场监管职责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履行市场监管职责
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强化“先照后证”改革后的事中事后监管,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国发〔2015〕62号),明确了“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为市场监管的基础性原则。该意见提出市场监管部门要按照“四个谁”的原则,切实履行市场监管职责,对在行政审批中事中事后监管的内容要求、措施方法、责任分工、责任追究等进行了明确。要求市场监管部门在实际工作中要转变观念、转变重心、转变方式、转变作风,推动市场监管部门管理重心由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要把落实“四个谁”原则与审批和行业主管部门事中事后监管结合起来。
长期以来,在由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思维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管理思维转变过程当中,出现了一些行政审批部门以批代管、只批不管现象,主动监管的意识不强,发现问题的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特别是近几年在大量行政审批项取消后,一些行政机关不清楚管什么、不知道怎么管的问题普遍存在,出现了监管迷茫。过去传统的市场监管手段与现在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早已不相适应。
该意见中提到改革后的“先照后证”是指从事后置许可经营项目的市场主体,先申请办理营业执照,再到许可审批部门办理许可审批手续。“先照后证“改革是商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使市场主体可以更加便利,更加快捷地进入市场,有利于激发民众创业热情,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
《国务院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已经实施几年了,从以往几年的工作实践中看,在落实“四个谁”原则,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力度上还不够,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监管理念滞后。“先照后证”改革后,大多数审批部门对于后续监管存在着“谁批谁管、不批不管”“无照无证经营市场监管部门兜底”的模糊认识。基层市场监管部门仍然在履行应由审批、监管部门履行的监管职责,很多行政审批部门习惯性的认为市场监管部门,作为市场主体的登记机关就应该负责监管市场的一切,未能正确理解“四个谁”原则,出现职责划分不清,推诿扯皮现象。
二、监管职责不清,执法协作机制不健全。“四个谁”原则确立后,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基层监管执法协作机制尚不健全,对审批、主管部门的履职情况督查不办,一些地方党委、政府在重视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忽视了基础性保障。
三、审批、主管部门之间存在较大的监管依赖性。在“四个谁”原则的贯彻落实过程中,各部门之间协作存在误解,认为协作监管就是联合执法,对市场监管部门存在较大的监管依赖性,在各部门间分工负责、各尽其职、相互协作方面欠缺。
四、基层监管压力大。基层市场监管部门因人员退休、年龄偏大、知识更新慢等客观因素,导致执法队伍不断萎缩、人员少、任务重,执法力量严重不足。更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及检验场所、设备设施、检验检测能力弱,不能满足监管需要。
五、解决具体问题方案不明确。就目前在推行“先照后证”的改革中出现了一些具体问题需要引起重视,比如企业先领取了营业执照后办不到后置许可如何处理。市场监管部门按照“先照后证”改革措施为企业办理了营业执照,但企业在办理相关后置许可时自身并不符合从事该经营范围的条件,无法获得审批许可,按照规定企业就不能从事经营活动。企业为了减少投资损失,在领取执照后,往往会选择擅自开展经营活动,从而构成违法行为,增加了后续监管难度,这就成了一个难题。
“先照后证”改革后,市场主体数量大幅增加,监管压力日益加大。由于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使市场主体快速增加,良莠不齐的市场主体有意无意的违法行为将会不断增加。市场监管部门主要停留在过去的通过日常巡查模式开展监管工作,而人员少、任务重的现状导致了基层监管部门处于长期严重超负荷运转状态。对此市场监管部门要理顺职能事权关系,建立监管清单,只有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规定,贯彻落实好“四个谁”原则,才能保障市场监管部门履职尽责。
一、严格按照“四个谁”原则加大对各类市场主体的监督检查力度。对照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监管部门和监管职责的“先照后证”改革相关审批项目,对号入座,对有审批、主管部门的及时移送相关部门处理,落实好“四个谁”原则,切实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二、转变执法观念,调整监管执法方向,细化政策规定。《国务院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明确规定市场监管部门负责查处无照经营行为,并配合审批部门查处无证经营行为;审批部门负责查处无证经营行为;对无证无照经营行为,按照优先适用上位法和特别法的原则,由审批部门负责查处(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行业主管部门依法对规定的行业、领域的违反行业秩序法律、法规行为进行查处;法律、法规没有明确监管职责或规定不明确的,应由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推进统一市场监管,加强综合执法的要求,明确监管部门和监管职责。
三、建立健全信息互联共享机制。按照《国务院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规定,要做到登记注册、行政审批、行业主管部门及其他部门之间的信息实时传递和无障碍交换。将证照衔接、监管联动、执法协作等方面的制度措施有机贯通,支撑事中事后监管。各部门要建立健全与同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等司法机关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调合作相互衔接的市场监管机制。各级党委、政府应按照“四个谁”原则的基本要求,建立健全部门协作机制,就举报受理、移交、调查、情况反馈、纪检监察、社会公开等方面作出明确细致的规定。特别是对“四个谁”原则履行不到位的部门,要加强督查通报和责任追究,逐步在所有审批、主管部门养成及时监管的习惯,防止不作为和乱作为情况发生。
四、做好统筹协调和督查工作。《国务院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明确规定,市场监管总局会同有关部门对该意见落实工作的统筹协调、跟踪了解、督促检查,确保改革各项工作平稳有序。根据当前商事制度改革的需要,市场监管部门应发挥好市场监管牵头作用,加强对“四个谁”原则贯彻落实情况的督查,通过严厉的督查以确保“四个谁”原则真正落到实处,进而有效推动各监管部门执法观念转型,防止出现监管真空,着力构建一个各职能部门通力合作,共同构建社会共治的格局。
随着商事制度改革的深化,“四个谁”原则贯彻的不断深入,市场监管工作的重心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将从主体资格监管转移到经营行为监管上来,对市场监管方式和监管执法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市场监管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要切实担当时代使命,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市场监管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履行市场监管职责,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激发广大市场主体的创业热情。
一、抓好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工作
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是市场监管工作的组织保障。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当作首要的政治任务,把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放在首位。抓住机遇、凝聚人心、统一思想、统一步调、确保市场监管系统干部职工政治上讲忠诚、组织上讲负责、行动上讲纪律。
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抓好常态化作风建设,以强烈的责任感和过硬的工作作风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全力打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
二
改革创新,优化服务,为群众提供便利服务
坚持创新发展理念,以商事制度改革为切入点,简化审批程序,寓服务于监管之中,提升服务价值。职能随着形势的变化而转变,监管范围到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要把服务融进学校、厂矿、社区,切实加强对学校、幼儿园食堂和机关企业食堂的监督检查,防止食品安全事故发生。要紧盯民生难点和薄弱点,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保护弱势群体,市场主体的切身利益。
服务企业、服务民生、服务发展,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落实“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让群众“不跑路”或“只跑一次路”,最大限度地为群众提供便利,方便企业和群众登记注册,使市场主体更加快捷地获得市场“入场券”,营造一个良好的亲商爱商环境。
三、规范监管秩序,为市场主体创造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
改革创新,以规范执法、严格监管来确保市场交易秩序的公平、公正。坚持市场监管工作重心转移,将市场监管工作由传统的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在激发市场活力的同时,把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公平竞争作为市场监管的着力点,逐步构建与商事制度改革相适应的市场监管机制。
积极探索食品安全、药品安全、质量、计量、标准化、特种设备监管等新办法、新措施,取得新成效。统筹执法力量,整合检验检测机构,将原食药监、质监、工商检验测试整合,提高检验检测能力,更好地为行政执法提供依据。
四、严格执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突出市场监管重点,加大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侵权违法行为,严查虚假违法广告,打击各种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严厉打击限制竞争和垄断行为,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规范和维护市场秩序。针对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要商品和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戒力度,让失信主体“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通过加强市场主体行为监督,规范市场行为,牢固树立消费者至上的理念,加大消费维权工作力度,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用得放心、吃得放心。建立消费者维权体系,畅通诉求渠道。实行首问制度和赔偿先付制度,主动调解消费纠纷,为老百姓的生产生活保驾护航,确保良好的市场消费环境,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
五、坚持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制度
“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是国务院部署的深化“放管服”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市场监管部门的重点工作,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双随机”监管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
简政放权以来,审批事项不断减少,监管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双随机、一公开”成为市场监管的主要模式。“双随机”抽查作为一项全新的工作,是对企业日常监管方式的根本性改变,有利于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推进公平公正执法。
市场监管部门要建立由主要负责同志牵头的工作机制,将各业务和职能机构全部纳入进来,形成工作合力,切实改变只由一个部门、一个业务条线“单打独斗”的现状,注重加强内部各业务条线的融合,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理念渗透到日常监管的各项工作中。
六、加强信用体系建设,落实市场主体责任
市场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市场主体信用信息运用,规范市场主体信息公示,营造“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处处受限”的社会信用环境。同时要严格落实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制度,依据各自职责分工,做好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列入、移出工作,切实履行法定职责。
要强化行业自律管理,加强部门和地区间执法协作与信息共享,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做好企业信息归集、信息公示、双随机抽查和联合惩戒工作,利用登记注册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畅通举报投诉维权渠道,发挥媒体监督作用,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构建企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市场管理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完善市场监管体制”“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等一系列与市场监管工作直接相关的新要求。新要求就是要市场监管部门更新监管理念,调整监管思路,创新监管手段,最大限度地为投资主体松绑,释放其投资创业活力。
总之,《国务院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之“先照后证”目的就是要建立商事主体资格与经营资格相分离制度,实施“先照后证”后商事主体资格登记与经营许可申请各自独立运行,需要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协同监管、社会共治。
落实“四个谁”原则,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履行市场监管职责任重道远。在新形势下我们市场监管部门要做到坚持权责法定、依法行政,做到监管有标准,执法有依据,逐步走向市场监管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轨道。要加强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意识,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和机制建设,让监管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服务大局意识扎根于每个市场监管人的心中,真正做到让党和政府放心,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市场新秩序,以新思路、新举措、新担当、新作为推动市场监管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