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密云镇创新“一二三四五”工作模式 加强流动党员服务管理
密云镇创新“一二三四五”工作模式
加强流动党员服务管理
密云镇位于密云县城规划区内,截至2010年底,该镇户籍人口10450人,流动人口12840人,是典型的人口倒挂镇。大量外来人口的流入为全镇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力量,但流动人口居住密度大,来源及构成相对复杂,也对镇域的社会服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课题。为全面加强流动人员服务管理,特别是针对流动党员脱离组织,缺失归属感,难以发挥模范作用等问题,大胆创新,通过建立组织、规范管理、抓好服务、搭建平台、开展活动等一系列措施,探索创新了加强流动党员服务管理的“一二三四五”工作模式,使广大流动党员“虽然常年离家在外,也能得到组织的关怀,找回党员的感觉,找到肩上的责任”,在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中积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有力促进镇域社会和谐稳定。
一、成立“一个支部”,强化流动党员组织建设 流动党员常年离家在外,流出地党组织难以对其开展有效的教育和管理;流动党员自身出于种种顾虑,很多人不愿亮出党员身份,或即便没有隐藏身份,也往往由于流入地缺乏有效的服务管理机制,不能使其充分发挥作用。针对这一问题,密云镇创新组织设臵形式,依托镇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成立了流动党员支部,通过广泛开展流动党员找党组织和党组织找流动党员“双找”活动,使长期游离在组织管理外的流动党员都能及时“回家”。并从中挑选思想政治坚定、能力较强、大家广泛认可的流动党员担任支部书记和委员,配强党组织班子,为加强流动党员服务管理提供了坚强的组织基础。
二、实施“两个建设”,规范流动党员管理
为了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给流动党员支部组织活动和自身发展创造动力、提供条件,镇党委积极抓好流动党员支部的机制建设和阵地建设。首先,制定流动党员管理制度、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建立流动党员台帐,详细列明每位党员的流出地党组织信息、个人基本情况等并随时更新,确保做到“来有登记、走有注销、查有明细、问有详情”。其次,为了给流动党员打造一个温馨的“党员之家”,镇党委专门设立流动党员活动站,为流动站配备了电视机、DVD、电脑、投影仪、桌椅、书柜等基础设施,为流动党员学习、交流提供了阵地保障。
三、抓好“三项服务”,增强流动党员归属感 为了让流动党员得到更多的关怀关爱,密云镇有针对性地抓好 “三个服务”。一是抓好普法维权服务。在镇司法所建立流动党员法律服务平台,举办流动党员法律知识讲座,重点宣传与之密切相关的《劳动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帮助其增强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自身权益。二是抓好技能培训服务。聘请高级技工举办电焊、修理、装潢等方面的专题培训,提高了流动党员的就业技能,增强了其增收致富的本领。三是抓好健康安全教育服务。不定期向其宣传防火、防盗等安全知识,宣传计划生育政策,每年两次免费为其提供生殖健康检查,定期向其发放避孕药具或药品。同时,镇党委还利用春节、“七一”等节日,走访慰问春节不能返乡或生活困难的流动党员家庭,给他们送去慰问品或补助款,使他们感受到组织的关怀,体会到身为组织一员的温暖。
四、搭建“四个平台”,发挥流动党员作用
流动党员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有效的载体和平台。一是 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组织流动党员成立党员服务队,利用每月8日的“党员服务日”开展专门针对流动人员的服务活动,内容涉及垃圾清理、政策宣传、困难帮扶等多个方面。二是建立流动党员与流动群众“一帮一”机制,每名流动党员与居住在其附近的生活最困难的一户群众建立长期联系,主动帮助其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解决不了的及时向党和政府反映。三是给予流动党员参政议政权。将流动党员培养为流动群众的代表,通过他们收集汇总流动人员中的民情民意。在做出一些与流动人员相关的决策之前,及时邀请流动党员进行座谈或参加会议,实现上通下达做决策。四是设立流动党员突出贡献奖,对为密云镇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流动党员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并将事迹及时进行总结和宣传,营造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通过以上四个平台,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例如,流动党员石连军通过自己的不断奋斗,开办了唐鑫煤场,至今已上缴利税十多万元,不仅在流动人员中实现了率先致富,还主动联系招募了20余名闲散劳动力,帮其解决了就业难题。流动党员李锦平是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负责人,在奥运和国庆期间,他主动带领自己管理的60多名员工参与巡逻执勤;在汶川地震发生后,他第一个捐款献爱心。
五、开展“五个一”活动,凝聚流动党员力量
在流动党员中开展“五个一”活动,调动他们开展学习、发挥作用的积极性、主动性。即:每月组织一次党员活动,通过召开党的会议、进行党的教育、举办知识竞赛、参加志愿服务形式,使党员了解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每季度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和工作情况,主动接 受党组织的监督;每年举行一次民主评议,对评出的优秀党员进行表彰,对不合格的党员以及无故不参加党组织生活的党员给予相应批评,并及时向流动党员流出地党组织反馈;鼓励流动党员每年至少读一本有意义的书,坚持记读书笔记,增强他们平时学习的积极性;举办“我为密云镇发展献一策”座谈会,积极引导他们为密云镇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从积极探索、成立组织,到建章立制、完善载体,再到发挥作用、提供服务,密云镇在流动党员服务与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推进了社会服务管理创新,进一步促进了镇域和谐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
第二篇: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
马村区非公有制企业基层党组织
流动党员管理办法
为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探索新形势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的有效途径和办法,更好地发挥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于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永葆党的先进性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组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等要求,结合企业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实际,马村区工信局党委特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从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党组织管理、有利于流动党员发挥作用出发,按照党员动态管理机制的要求,创新管理方式,落实管理责任,努力使流动党员都能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始终保持先进性。
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要遵循以下原则:
1、双向管理、共同教育。坚持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管理,构建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密切配合、有机衔接、双向互动、共同负责的流动党员管
理机制。
2、分类指导、动态管理。根据流动党员的分布状况、从业特点和居住地点,在尊重流动党员意愿的前提下,采取单位管理方式,随时掌握流动党员的情况,强化跟踪管理,把每一名流动党员都纳入党组织的经常性管理之中。
3、以人为本、强化服务。坚持教育、管理与服务并重,切实维护流动党员的合法权益,搭建流动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加强教育、管理,增强流动党员的党性观念、组织观念和光荣感、归属感与责任感。
二、工作要求
1、严格落实《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流动党员凭《流动党员活动证》参加组织活动、缴纳党费。流动党员要按时对《流动党员活动证》进行送交审核,无故不送交审核《流动党员活动证》或审核不合格的,将按照《党章》和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组织处理。
2、建立流动党员登记管理制度。流动党员外出前(流入后)要主动向党支部申报,填写《外出(来)流动党员申报登记卡》。党支部要建立《外出(来)流动党员登记簿》,详细记录其基本情况、流动原因、流动去向、联系方式、流动时间等情况,实行定期登记和动态登记相结合,确保资料
准确无误。党委要设立《流动党员管理台帐》,按要求组织所属支部开展外出、流入党员排查,全面掌握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详细登记在册,做到“六清”:即,流动原因清,流出(入)时间清,所从事的行业清,暂住地址清,联系办法清,党费交纳情况清,及时有效地将游离于党组织之外的流动党员纳入党组织管理中来。
3、建立党组织双向联系制度。要建立联系人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定期、不定期了解流动党员的思想动态、工作情况、意见建议等。党支部在接收流入流动党员后,要主动与流出地党组织联系,查验党员身份,并就日常管理进行联系,做到“三沟通”,即:由于流入党员不负责任致使生产和工作出现重大事故或重大问题的要进行沟通;在流入地出现违法违纪事实的要进行沟通;不发挥党员作用、甚至在群众中散布错误言论造成恶劣影响的要进行沟通,沟通情况作为党性分析和民主评议的重要依据。
4、建立关爱流动党员制度。党支部要把关爱流动党员纳入企业集团的关爱党员工作计划,真心关爱、真情帮扶流动党员中的困难群体。流动党员外出期间,党支部要帮助解决其家庭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做好服务,让流动党员在外工作生活“安心”;在流动党员务工经商期间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或较大的矛盾纠纷时,党支部要主动与流入地党组织沟通
联系,提供援助和支持,必要时要到流入地帮助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使流动党员在外工作生活“顺心”。同时,党支部也要将困难外来流动党员纳入救助范围,开展本地党员与外来流动党员结对帮扶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要为外来流动党员开通维权通道,为他们提供劳动纠纷调解、司法援助、社会保障等方面服务。
5、在流动党员中开展“共产党员示范岗”、“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等活动,引导流动党员在生产生活中主动发挥作用,为身边的党员和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作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表率;在身边党员或群众发生重大事故或其它问题时,流动党员要主动向党组织汇报,做好矛盾化解工作,作构筑和谐、维护稳定的表率。
马村区工信局党委
2012年2月18日
第三篇: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自查报告
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自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12年7月底,全区共有流动党员106名,其中省外流动32名,省内跨县(市)流动23名,本市内流动51名,主要流出地为东部沿海等地区,大部分从事建筑、经商、服务等行业。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存在问题:一是流动党员的去向很难掌握。部分流动党员组织观念不强,外出前不向党组织报告,外出后不与原支部和所在地党组织保持联系。有一些流动党员在外出前所留联系方式与实际不符,党组织很难掌握他们的工作情况及思想状况。二是流动党员的组织活动很难开展。各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重视程度不同,个别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入的党员也是不闻不问,甚至不愿接收,由此造成很多外出党员不能参加流入地党组织生活。三是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很难落实。由于流动党员在外地从事的行业不同,返乡时间不统一,培训学习很难集中,另外,有一些流动党员,自我约束力不强,即使返乡,对支部组织的教育培训也不重视,找借口回避培训学习。四是外来流动党员的身份很难确认。在摸底调查过程中,有的流动党员党性观念淡薄,只为打工挣钱,对组织上调查采集信息时不愿暴露自己的党员身份。五是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很难发挥。部分流动党员外出期间对原党支部的工作不闻不问,对家乡建设关心不够、支持不够,不能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有些党员外出期间求职与一般群众相同,1有的求职本领甚至不如群众,党员不能用言行带动群众,先锋模范作用发挥难。
原因分析:一是思想认识不够。流出地党组织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认识还有差距,表现出不重视或忽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工作中还存在畏难情绪,把流动党员管理视为额外负担,缺乏主动性。流入地党组织担心流动党员不稳定,不好管理,一般不太愿意接转组织关系,对流入党员情况不闻不问,很少组织他们参加组织生活。二是党员的党性观念比较淡薄。部分流动党员忽视党组织生活,平时既不参加所在地的党组织生活,也不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和工作情况,把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看作是一种负担。还有少数下岗职工流动党员,由于对机构改革不理解,对单位和党组织有怨言,逐步淡化了组织观念。三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还不够完善。流动党员绝大多数在个体私营企业工作,但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中党的组织建设还不够健全,适应不了党员流动性增强的需要,在非公企业打工的流动党员,有的企业没有党组织,党组织关系无法接转,党的组织活动不能参加,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能发挥。四是教育培训工作的内容形式落后。外出流动党员走南闯北,接受新鲜事物多,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呈多元化趋势,教育需求多种多样。而目前对于外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都是采用传统的集中教育管理的办法,教育内容比较单
一、教育手段比较陈旧,缺乏行之有效的活动载体。五是管理措施得不到强化。在流动党员管理方式上多数以流出地
党组织管理为主,管理措施主要采取电话、书信、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或开具《党员证明信》等办法,管理上很难协调统一,双管齐下。六是对党章政策执行不到位。个别党组织负责人碍于情面,认为党员外出后不与组织联系,多数都是有客观原因,主观上还是不想脱离党员队伍,如果予以除名在感情上过不去。个别党组织负责人害怕管理太严,得罪人,不愿意采取有力措施,从而造成了“三不”党员数量的增多,形成了流动党员管理难的局面。
三、措施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责任意识。要进一步在全区各级党组织中提高认识,把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督促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暂行规定》,克服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无关紧要的错误认识,以及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畏难情绪。努力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寻求破解流动党员管理难题的办法,树立流动党员是本地人才资源的思想意识,摒弃淡漠流动党员、视流动党员为包袱的观念,加强党员与党组织的联系,充分发挥好他们在外务工或回家带头致富的作用。要强化领导联系责任制。以党委为单位明确一把手负责制,根据系统内流动党员的数量进行分工负责联系,领导干部要带头参加联系流动党员工作。进一步落实县处级领导干部包扶流动党员工作。负责联系的党员干部通过适当方式与党员所在单位、地区的党组织联系,了
解党员外出后的思想、工作情况,及时向外出党员通报党组织的重要活动和工作部署。
(二)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转变教育管理观念,变硬性管理为教育引导和耐心服务,多些人文关怀,少些硬性要求,主动为流动党员排忧解难,使流动党员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感受到党组织是自己的后盾,使其思想深处更加依赖党组织,需要党组织,靠近党组织,从而增强流动党员自我管理的意识。一是开展“三服务”活动。确立基层党委为流动党组织服务,流动党组织为流动党员服务,流动党员为外出务工群众服务的三级服务体系。明确“三服务”的内容、形式和标准,每年评选出“三服务”先进单位和个人,年终进行大张旗鼓表彰。二是完善登门走访制度。在外出党员回家期间,党组织要到党员家中走访,做一次认真谈话,交流思想,沟通情况,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提出要求、交待任务,把党的关怀和党的要求“走访”到流动党员心中,使流动党员铭记党员身份,牢记党员的责任和义务,时刻遵守党的各项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党员作用。三是帮助流动党员解决后顾之忧。各党支部要把关心和解决流动党员家庭困难的事当作一件大事来抓,要真正抓实落靠,为流动党员在外安心工作,解决后顾之忧。有联系流动党员任务的党员干部要主动负起责任来,主动了解外出党员的工作及其家庭生活情况,协调党组织帮助解决他们遇到的各种困难,使流动党员感受到“党员之家”的温暖。四是为流动党员致富提供信息服务。针对流动党员的各自情
况,各级党组织要将流动党员反馈的信息和党组织自身掌握的信息进行综合汇总,及时了解流动党员想了解什么,有什么需求,然后认真研究,寻找解决的办法,要为他们找一些致富信息,找到流动党员需求的兴奋点,使他们更加愿意与党组织沟通联系,以期望得到更好地发展。
(三)夯实基础,强化管理意识。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形成工作同干、两地共管、责任共担的“双向互动”协作机制,搭起流动党员管理框架。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流入地建立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把思想素质好、自律意识强、热心帮助他人和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党员选配成为负责人,协助原所在地党组织教育管理流动党员。要认真做好组织关系接转工作,及时掌握流动党员流向和基本情况,以强化流动党员的组织管理。要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利用“十一”、春节和其它节假日,抓住流动党员返乡的机会,对他们进行分类、对型培训,集中培训要与“周五大课堂”相结合。要以基层党组织为单位,不断完善教育培训制度,制定好培训计划,优选培训内容,灵活活动载体形式,充分利用好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教育手段,对流动党员进行党性意识、思想情操、道德法制、实用技术等方面的教育,通过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流动党员的思想素质,不断增强组织观念,不断提高自我管理意识。坚持“持证”管理。要坚持党员外出前,必须向原党组织报告,对外出时间6个月以内,或外出时间较长,但暂时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必须办理使用《流动党员
活动证》。流动党员外出后,应及时将《流动党员活动证》交给外出所在地党组织,接受外出所在地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外出党员返乡后,要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所记载的有关内容。对持有《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外来党员,经党组织验证后,按照区位或行业归口、便于管理的原则,将其编入党支部、党小组,同时报上级党组织备案,同时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和其它应该参加的党内活动。
第四篇: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专刊
【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专刊】
编者按:自去年9月份以来,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部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广大流动党员的生产生活受到一定影响,引起了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2008年12月19日和12月21日,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同志两次就流动党员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级党组织要大力支持流动党员创业带就业,为保发展、保就业、保稳定做贡献。今年1月4日,省委副书记、组织部长王国生作出批示,要求切实抓好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市、区委组织部先后召开会议,对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为进一步加强我区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现将有关单位在这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编成专刊,供大家学习借鉴。
江宁开发区三个平台拓展流动党员服务新渠道
一是依托流动党员服务站。在开发区行政服务中心设立流动党员服务站,主要职责是宣传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流动党员身份的确认和《流动党员证》的发放;为流动党员提供就业、培训和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服务和咨询,帮助流动党员解决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方面的具体困难。二是依托园区网站和报刊媒体。在江宁开发区党建网站和江宁开发园区报上开辟流动党员服务专栏,设置管理教育、法律咨询、就业信息、困难帮扶、意见征求等服务之窗,建立与流动党员之间沟通的桥梁,尽量的为他们提供各方面的服务。三是依托劳动力就业中心。印制一批流动党员服务指南,发放到开发区劳动力就业中心。利用劳动力就业中心每周六组织园区企业招聘,向前来应聘的流动党员发放流动党员服务指南;同时,让劳动力就业中心工作人员引导非公企业招收流动党员,重点引导有个别党员或没有党员的非公企业招收流动党员。
江宁组工
2009年第4期
科学园三措并举做好流入党员管理服务工作
一是关口前移,摸清流入党员底数。在园区工商分局、派出所、劳动力就业中心等一线窗口单位,设立服务站点,建立流入党员登记报告制度,及时掌握流入党员基本情况。同时,采取将流入党员直接编入企业党支部、成立流入党员独立支部等方式,及时将流入党员纳入党组织管理。二是贴心服务,营造良好氛围。在做好接收工作的同时,实施“跟踪式、主动性”服务,采取定人、定期、定内容的方式,主动上门了解流入党员的工作和家属子女等情况,建立流入党员组织活动记录卡、思想和工作反馈卡等,了解他们的所想、所思、所需,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三是创新手段,增强教育管理实效。根据流动党员的特点和不同需求,结合其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按照“方便、实用、有效”的原则,在保证流入党员能够定期参加组织生活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流动党员QQ群,党建博客、MSN、电子邮件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加强流动党员的联系与沟通。
滨江开发区倾力把党员服务中心
打造成“流动党员”之家
滨江开发区党员服务中心自2008年成立以来,以“企业服务”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倾情为流动党员服务。一是强化服务保障。为党员服务中心配备了7名工作人员,明确1名党务干部具体负责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公布了中心对外服务电话、办公场所、接待时间。添置电脑、传真机、复印机等设备,建立了工作台帐。二是健全工作制度。制定了党员
江宁组工
2009年第4期
服务中心工作制度,明确工作目标、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建立了“一课一会”制度,以流动党员的需求为内容,采取专家授课、“微型党课”等多种形式,为流动党员搭建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激发非公企业党员参与教育讨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三是真情提供服务。党员服务中心成立以来,积极为流动党员提供接转党组织关系、政策咨询、党员求助、党组织活动协助等服务,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入园企业统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职工叶爱国,主动找到党员服务中心,出示了流动党员活动证,缴纳了30元党费,党员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及时给他发放了学习资料,并希望他能够参加服务中心组织的各项活动。
东山街道中前社区坚持“两手抓”
让流入党员成为流动红旗
东山街道中前社区党委坚持一手抓服务,一手抓作用发挥,努力使每一位流入党员成为一名服务社区建设的流动红旗。一方面,社区党委把流入党员作为党委建设的一分子、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并与本社区党员在政治上同等对待,定期为他们发放党报党刊等学习资料,召开座谈会,经常听取他们对社区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使他们感受到“他乡”党组织的温暖。另一方面,根据流入党员实际情况,分别为他们提供发挥作用的平台,号召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建设。流入党员蒋天富,在得知社区成立了党员爱心服务小分队时,主动找到社区党委,要求编入小分队。在他的带动下,其余4名流入党员也请求参加爱心服务活动。半年来,他们已参加各
江宁组工
2009年第4期
种爱心志愿服务活动30余次。流入党员王远昆,年近7旬,除积极参加爱心服务活动外,还自觉担任居住小区义务巡逻员,每天早中晚都要在小区巡视一下,赢得社区群众的交口称赞。
秣陵街道实行“网络+课堂”流动党员管理模式
一是因地制宜,创办流动党员课堂。街道党工委投入5万多元,在原百家湖科技产业园建立了固定的流动党员活动室,课堂内配备了空调、电视机、VCD、课桌椅等基本设施以及各类报刊杂志200多册,结合流动党员的需要,定期组织流入党员开展情况通报、理论学习和交流联谊活动。每次活动,请一些外来务工经商的成功人士为大家讲述个人创业史和奋斗史,请街道领导为党员们介绍秣陵的基本情况,描述秣陵未来发展的良好机遇和前景。二是与时俱进,建立“流动党员QQ群”。结合大部分流动党员年龄较轻,文化层次较高,能熟练操作电脑的特点,新建了街道“流动党员QQ群”,为广大流动党员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交流平台。定期组织街道工商所、招商中心、劳保所、民政办、合疗办等相关工作人员在论坛上发布用工信息、最新市场需求和相关优惠政策等,及时解答流动党员提出的相关问题。三是树立典型,鼓励流动党员创业发展。街道党工委不定期到流动党员工作单位、经营地实地了解情况,谈心交流,鼓励他们在岗位上争当先进,在行业中争创佳绩。在考诺尔(南京)文具有限公司已经工作5 年了的年轻女党员陈红霞,凭着自身过硬的技术和良好的素质,成为公司中层主管,近年来,义务为东南社区推荐就业12人,2008年被街道党工
江宁组工
2009年第4期
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来自扬州的流动党员杨京兵,参加了流动党员课堂学习后,他在自己经营的快餐店面写上了“讲党性重质量”的承诺。与此同时,街道党工委还鼓励流出党员争当带头创业、带领流动人员创业的“双带”标兵。火炬村流出党员孙长根在外面创办了运输公司,主动吸收本村有驾驶技术却找不到工作的青年到他的公司上班,目前共解决本村13名青年就业,人均年收入达2万元。
汤山街道对流动党员实行跟踪教育
一是临行谈话。流动党员外出前,所在党支部负责人及时找党员谈话,了解外出的目的打算和大概去向,帮助党员一起分析外出期间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有重点地对他们进行党性党纪教育,提醒流出党员尽快到流入地党组织报到,并按规定参加流入地党组织的活动,外出期间保持与组织上的联系。二是短信课堂。为解决流动党员集中教育难的问题,街道党工委建立了“流动党员短信党课”,不定期发送短信为流动党员提供形势教育、政策法规宣传和实用技术等信息服务,并通过“移动”连“流动”的形式,及时掌握流动党员的生活、工作以及居住地址变化等情况。对于无法接收短信的,由支部联系人负责落实教育内容,确保教育全覆盖。三是激励争先。开展流动党员“争当三员”教育活动,要求流动党员带领外出务工人员勤奋工作,以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汤山人的形象,争当汤山形象的宣传员;要致富不忘乡邻,经常向家乡提供致富信息,争当群众致富的信息员;要主动担当起
江宁组工
2009年第4期
家乡招商引资的桥梁和纽带,争当招商引资的联络员。四是返乡慰问。抓住清明节、中秋节、春节等重大节日外出流动党员返乡的有利时机,通过上门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开展慰问返乡党员活动。同时,利用街道党校等教育阵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市场经济、法律、现代科学技术等知识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流动党员的思想素质和就业能力。
淳化街道开展服务外出流动党员“三个一”活动
一是开展一次联系走访。为掌握流动党员思想、工作和生活方面的情况,每年春节后,街道党工委都会派人到街道流出党员最为集中的上海市开展联系走访。2008年3月,街道党工委派出的组织干事在上海市长宁区了解到明创铝合金材料厂拖欠滨淮村柏兵、秦己柏两名外出党员2个月工资后,立即与淳化司法所进行了联系,淳化司法所及时致电柏兵、秦己柏两位党员,答应为其提供法律援助。通过协调,柏兵、秦己柏两位党员的拖欠工资已得以足额发放。二是召开一次座谈会。抓住春节期间流动党员集中返乡的有利时机,主动与他们取得联系,召开座谈会,让他们流汇报一年来思想、工作相关情况,听取他们的建议、想法和存在的困难,引导外出务工党员“在外不忘家乡,富了不忘乡亲”,关心家乡建设,为家乡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三是安排一次慰问帮扶活动。定期走访流动党员家属,对生活困难的流动党员家庭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以情感人,以关怀激励人。在上海打工的茶岗村外出党员陶园,家中父母吃低保,孩子还在上学,生活极其困难。街道党工委得知后,江宁组工
2009年第4期
及时在春节前夕将两桶食用油、两袋面粉以及200元慰问金送至陶园父母手家中,让流动党员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
禄口街道“四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服务
一是加强组织管理。2008年在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设立了流动党员服务站,由组织干事专门负责流动党员的咨询服务工作,并设立了专用流动党员咨询服务电话。各社区也相应成立了服务点,设立了专用咨询服务电话,指定专人负责,并及时向社会公开了流动党员服务办公地点、工作时间和咨询服务电话。二是加强信息管理。抓住春节、十一期间流动党员集中返乡的有利时机,对流出党员详细进行排查摸底登记,对外出3个月以上的党员及时发放了《流动党员活动证》。以成立个体工商户联合党支部为契机,积极协调公安、工商、税务、企业管理等部门,采取进门店、进工地、进楼宇等多种方式对流入街道的流动党员进行了“拉网式”摸底,全面掌握了流动党员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信息管理台帐,并实行月报告制度。三是加强沟通联系。充分运用流动党员咨询服务公开电话,为流动党员提供全天候服务。同时,采取“一对一”的方式,明确一名村(社区)干部联系一名外出流动党员,经常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思想情况。四是加强教育培训。抓住农村党员“冬训”有利时机,及时为冬季返乡的外出务工党员发放学习资料,组织他们参加组织生活,有针对性地对他们开展政策教育、农业科技、劳务输出等方面的培训。
江宁街道建立流动党员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江宁组工
2009年第4期
街道党工委坚持每半年召开一次流动党员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建立了由街道组织部门牵头,街道纪检、宣传、公安、工商、劳动和社会保障、综治、计生等部门共同参与的流动党员管理服务联动机制。落实了各部门的工作日常职责,街道公安、工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在流动人员登记、职业信息申报、年检等工作中注意采集流动党员动态信息,互相通报流动党员有关情况;街道计生所通过流动党员的家属、邻居等了解流动党员的动态;街道宣传部门着重宣传流动党员的先进典型。通过建立流动党员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街道的流动党员纳入党组织管理达100%,参与组织生活达100%。
谷里街道为流动党员提供温情服务
一是因材施教。街道党工委将流入到谷里的外来党员编入街道的一个支部进行管理,并经常组织他们参加支部活动。同时,针对流入党员的实际需要,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教育内容。陈明和陈俊生两名外来党员在街道的企业上班,企业党支部专门给他们发放了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等学习资料,业余时间组织他们观看适合企业经营特点的电教片和远程教育相关内容。二是引导创业。对于没有落实工作岗位的流入党员,所在村(社区)党支部帮助其分析自身的优势,共同寻找致富路子。来自四川的党员黄国顺震后到谷里谋生,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生活来源紧张。周村党支部知道黄国顺有丰富的养猪经验,鼓励他搞生猪养殖,如今,黄国顺养猪已经出栏30头,存栏20多头,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了,周村党支部成了他十分信赖的组织家园。三是组织关怀。各村(社区)安排了党员干部与流动
江宁组工
2009年第4期
党员结成帮带对子,保持日常的沟通联系,及时了解并协调解决流动党员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每逢重要节日,社区党员干部都要开展走访慰问活动。
湖熟街道建立流动党员管理服务“三必访”机制
一是重大节日必访。在中秋节、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时,街道所属各党支部对辖区内的流动党员进行走访,做到“三到”,即:“腿走到、口问到、温暖送到”。节日期间在外的,支部要与流动党员取得联系,向他们致以温馨问候,并提醒他们时刻不忘党员身份,牢记党的宗旨。同时,将困难流动党员的走访慰问工作纳入春节前走访慰问困难党员和老党员工作总体安排,让广大流动党员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二是外出返乡必访。流动党员外出返乡后,支部领导登门造访,了解其在外出期间的工作、学习和思想情况,通报党组织近期活动开展情况,送去有关学习资料,帮助流动党员解决实际困难。尚桥社区一名流动党员节前返乡后,社区通过家访了解到其住房困难后,主动帮其申请了危房改造补助。三是外出行前必访。流动党员出行前,支部及时对其进行约谈,了解其外出去向、从业内容以及组织关系的管理等有关情况,并对流动党员外出的基本情况进行认真登记。今年春节后,双新社区在对流动党员出行前登记时,通过流动党员了解到在外的用工需求信息后,介绍了当地两名群众外出打工,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
横溪街道创新流动党员管理服务举措
一是明确责任,专人管理。街道党工委对流动党员进行统
江宁组工
2009年第4期
一管理,各有关党支部具体负责流动党员日常事宜,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流动党员管理出现漏登、资料不完善、服务不到位情形的,相关责任人不纳入年内评先、评优范围,并将相关工作情况纳入当年党建考核。二是经常摸底,动态管理。组织办定期、不定期对各党支部会议记录、工作手册、签到簿进行检查,对三次未签到人员进行追查,个人或支部出具情况说明;对所在支部党员集体活动的相关照片进行检查,对3次未出席人员进行追查,防止出现流动党员漏登现象。三是定期联系,双向管理。街道组织办工作人员每月至少与其本人联系一次,了解其个人工作、学习、生活以及组织生活情况,并通报街道有关党组织情况,作出相关谈话记录留存。同时也与其所在单位联系,对其个人表现和组织生活情况进行了解,确保对流出党员情况清楚。四是做好服务,和谐管理。对流动党员所提出的困难,如土地流转、建房、突发性生活困难等,组织办牵头联系相关职能部门,对照政策,尽最大努力给予帮助,使其安心工作。
发改局认真做好企业流出党员管理服务工作
一是排查摸底,掌握流动党员动态。发动基层党组织“找党员”,使流向社会的党员重新被“定位”,并与企业党组织取得联系。同时,对每位党员进行重新登记造册,包括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工作去向,逐个调查清楚。二是建立沟通机制,防止党员“真空”现象。对于外出打工企业人员,建立年报制度,加强企业不间断地与其沟通,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逐一编号管理,江宁组工
2009年第4期
并督促其报到,正常参加组织生活。三是因地制宜,设立流入地临时党小组。对集中在外打工或相对集中的流动党员,成立临时党小组进行统一管理。对集中到包头市打工的南京创新公司(原三钢)的29名党员,经过与创新党总支沟通协商,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区域划分,成立了3个临时党小组,并推举出3名党小组长。党小组长定期与创新公司党组织联系,并利用节日或出差回宁机会进行汇报。
建工局在建筑工地建立“民工党员联络站”
建工局党委利用建筑工地民工学校这个平台,通过在建筑工地建立“民工” 党员联络站,及时了解到12名“民工” 党员的情况,通过向他们发放调查表、测评表,公开局党委的联系电话,到工地主动找党员,走访和召开部分座谈会,发放书籍,提供政策咨询等服务,起到很好的效果。一是实现了“民工”党员的双向管理。通过建立联络站,使“民工” 党员能够参加联络站组织的各项活动,又能够加强与党员所在党组织的联系与沟通,互通相关情况。二是提升了“民工”党员的荣誉感、自豪感。通过主动到建筑工地找党员谈心,互留联系电话,召开党员座谈会,肯定他们为城市建设所做的贡献。同时,通过为他们发放书籍,在工地项目部主动宣传他们,提高他们的知名度,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民工”党员普遍感到了党组织的温暖。三是发挥“民工”党员在“双清”中的作用。“民工” 党员能够主动通报情况,把企业欠薪情况及时上报,使“双清”工作得到及时处理。
报:省、市委组织部,区委各常委,本部各部长
江宁组工
2009年第4期
发:各街道党工委,区各直属单位党委(工委、总支),本部各科室 中共南京市江宁区委组织部办公室(调研科)2009年3月9日印发
共印90份
江宁组工
2009年第4期
第五篇: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报告
关于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的报告
随着经济发展,许多党员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频繁流动,流动党员的数量增多、范围增大、频率加快。如何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充分发挥流动党员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已成为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和紧迫的课题。
一、我区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的主要做法
截止2012年上半年,区现有流动党员242人,流出党员113人,流入党员129人,流动党员人数占全区党员人数的1.2%。在实际工作中,我区坚持以人为本,按照“流动有序、异地有家、管理有章、永葆先进”的要求,积极探索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切实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
一是摸清底数,做到流动党员情况“底子清”。区委根据流动党员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严格按照省、市委精神要求,本着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党组织教育管理,有利于流动党员发挥作用的原则,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初步形成了区委组织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区、街道、社区党组织三级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每半年开展一次“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活动,对党员所在位臵、联系方式、基本情况、思想状况、愿望需求做到“五个清楚”,依托服务机构、商务楼宇、居民楼栋、产业链条等因地制宜建立党组织,努力把每名党员都纳入有效管理和服务之中。特别是,在全市开展的“两新”组织“大排查,大组建,大提升”活动中,通过开展“党员找组织,组织找党员”活动,共排查出“隐型党员”139名,全区规模以上非公企业、有3名以上党员的非公企业,全部单独建立了党组织。在做好党组织组建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将外地流入的党员编入党的基层组织,安排其参加组织生活。
二是注重教育,提高流动党员自身素质。全区各级党组织积极引导辖区流动党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按照政治觉悟高、发展能力强、文化素养高、社会形象好的总体目标,制定了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的内容和形式。针对不同类型的流动党员,各级党组织坚持“实用实效、灵活便捷”的原则,在学习内容和教育形式上大胆创新。充分利用“清明”“国庆”、“春节”等流动党员返乡时节,采取集中补课、上门辅导、分组学习、看电教片、结对互学等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他们学党章、学法律、了解全区的发展情况和战略目标,畅谈对党的认识和对我区发展的意见建议,听取他们外出期间思想工作学习情况的汇报。为增强流动党员的归属感,采取“一对一”、“多对一”的形式,将本地党员与外来流动党员结成了47个联谊“对子”,在培训党员、发放党员学习材料等工作中,把流动党员考虑在内,进行党内表彰时,为流动党员分配适当的名额,同时积极为流动党员维护合法权益、参加就业培训、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提供帮助。手机报、先锋网等平台,定期向流动党员发送信息,及时向他们传递党的声音,通报党建动态,加强经常性教育,流动党员可以随时随地回复读取手机报的体会和感受,反映实际困难及意见建议,实现党组织与党员的良性互动。三是搭建平台,提高流动党员服务质量。我区从服务关爱入手,建设流动党员精神家园和政治归宿,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生机与活力。一是切实保障政治权利。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的规定,切实保障流动党员参加选举、参与党内事务等权利。流出地党内选举提前通知未转出正式组织关系的流动党员参加;流动党员数量较多的基层党组织,召开党员代表大会或上级党组织召开党的代表大会时,按规定要求和程序在流动党员中产生代表或邀请列席代表,今年许多流动党员不远千里回到社区参加“两委”换届选举。二是开展广泛的精神文化活动。注重创新活动载体,以流动党员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活动和党内主题活动,增强党内活动的吸引力,使流动党员与党组织一起共同来打造精神家园。三是实施温暖工程。依托社区服务中心积极开展流动党员就业指导、技术培训、信息咨询等多样化服务,切实帮助协调解决其家庭、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困难,力所能及地帮助流动党员解决后顾之忧。
二、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目前,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转型发展速度加快,社区流动党员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如何开展好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已成为新时期党员管理的一个难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是关系转接不严肃,管理出现空白。近些年,有的外地党员虽然到了辖区内工作或务工,但没有按规定持党员介绍信及时把组织关系转至社区党支部;有的甚至与原单位党组织长期失去联系,原单位党组织无法管理,居住地所在社区党支部又不知其 党员身份,管理不到位;久而久之,造成这些流动党员长期游离于党组织之外,失管、脱管的现象比较严重。
二是党员身份意识淡化,组织纪律观念松弛。流动党员多从事个体或在私企就业务工,流动性大;并且受利益驱动,一些流动党员不愿表明自己的身份,不重视自己的政治身份。有的流动党员认为,党员称号只是个政治荣誉,在现在市场经济社会中主要是靠本事挣钱致富,党员身份给自己带不来什么好处,公开与不公开党员身份无所谓;甚至有的流动党员还认为,公开了党员身份,在个体经营活动中反而束缚了手脚,致使有的流动党员为了经济利益,规避党组织的监督、约束和管理,长时间隐瞒自己的党员身份,不参加党组织的各类活动,甚至个别党员还不愿缴纳党费。
三是教育管理难到位,受教育效果不明显。由于流动党员外出的时间长短不
一、地点远近不同,从事的行业千差万别,客观上要求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要有的放矢、灵活多样地进行。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方法比较简单,缺乏教育的针对性和层次性,因而也缺乏对党员的吸引力。许多流动党员就认为参加组织生活无非就是读读报纸、学学文件,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对党组织教育管理的积极性不高。
四是模范作用难发挥,参与组织活动积极性不高。一是部分流动党员迫于生存压力,一心打工挣钱,无心他顾。二是一些流动党员有的想报效家乡,但苦于渠道不畅,缺少发挥作用的平台。三是一些流动党员长时间脱离组织,对自己放松了要求。
三、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的对策建议 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应按照“有利于促进有序流动,有利于加强教育管理,有利于发挥模范作用”的总体思路,与时俱进,勇于进取,用改革的精神和创新的举措解决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是从增强责任感入手,让各级党组织深刻认识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重大意义。
1、提高思想认识。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人员流动日益频繁快速和广泛,其中流动党员所占比例迅速提高。流动大军能否和谐稳定,能否和谐融入当地,流动党员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怎样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已是当前全党面临的严峻课题。各级各地党组织必须消除认识误区,克服畏难情绪,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深刻理解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将其作为党建重要内容切实抓紧抓实抓好。
2、明确教育管理职责。对于流动党员,流出地、流入地“两不管”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使不少流动党员从思想到行为放任自流。应尽快界定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责任归属。建议省市组织部门从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问题关涉流入地、流出地的特点,科学划责,明确归责,建立流出、流入两地党组织沟通协调机制,确保各主体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中职责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3、加强督查考核。完善的督查考核机制是确保责任落实的有效手段。各级党委应当研究建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指标,纳入党建综合目标考核考评指标体系。切实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检查、督促、指导,定期分析研究流动党员管理中遇到的新情 况、新问题,真正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的教育管理大格局。
二是以创新精神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探索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新途径。
1、在管理机制上创新。一要强化职能部门协作。联合工商、税务、公安等单位统一印发流动党员登记表,协调劳动、工会等部门结合企业职工情况调查,对流动党员情况全面普查,及时摸清流动党员的情况,建立专门台帐和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二要建立双向互动管理机制。对流出党员发放流动党员管理卡,实行“一人一卡、一季一访、一年一评”,及时记录流出党员在外期间活动情况;对流入党员反馈流动党员信息卡,把流入党员在当地参加民主评议等情况,及时寄送党员流出地党组织,实现信息互动交流。
2、在组织设臵上创新。要从有利于党组织管理、有利于流动党员发挥作用出发,在按照地域、单位为主设臵党组织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组建新模式,努力做到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的管理就覆盖到哪里。实际工作中,可将加强流动党员管理与行业党建、区域党建紧密结合起来,依托工商、税务部门在各类大型批发、零售市场中成立市场党支部,努力使流动党员都能找到“家”。
3、在服务方式上创新。要强化服务意识,把为流动党员服务放在第一位,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通过服务增强流动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在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对流动党员积极倡导人性化服务。比如,设立社区流动党员服务站、网上流动党员之家,开通求助热线,经常性为流动党员开展技能培训、维权 服务、扶贫帮困等关怀服务活动,让流动党员随时接受组织教育,感受组织的温暖和关怀。建立流出党员培训制度,利用他们春节回乡、忙季返乡等时机,采取多种方式对他们进行教育培训,切实提高流动党员的能力和素质。
4、在组织关系转接上创新。要在县(市、区)级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明确管理责任,做到基层组织一盘棋。明确各党支部对流动党员的管理职责,建立起一个以党委为中心、党支部和党小组共同负责的责任体系,以保证流动党员流出流入都在党支部的管理监督之下。应适当减少转移环节,下放转移权限。流动党员在一个省范围内转移组织关系,直接通过党组织对党组织相互转移。在全国范围内转移组织关系,可结合党内统计系统推行联网管理等现代化手段,利用现代科技管理手段实行数字印章,及时为流动党员转接组织关系。
三是在流动党员作用发挥上下功夫,引导他们永葆先进性,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切实改变流动党员作用难发挥的问题,必须以搭建流动党员发挥作用的舞台为切入点,建立健全流动党员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方面要建立健全便于流动党员发挥作用的制度。要结合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发挥流动党员能力强、信息灵通的优势,为流动党员设定传递致富信息、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等岗位;在此基础上,在流动党员中广泛开展“党员承诺制”、“我为家乡发展做贡献”等活动,引导流动党员在帮带群众,为群众提供就业信息、销售信息、致富信息等方面提出承诺事项,充分调动流动党员服务群众 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广泛征求流动党员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组织流动党员为家乡发展收集信息,动员外出务工经商的流动党员回乡兴办企业。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激励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机制。要进一步加大党内宣传表彰的力度,要对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措施有力、成效显著的党组织的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进行表彰奖励;定期对为党的工作做出贡献,以及在本职岗位上做出贡献的流动党员进行表彰奖励;认真总结和宣传优秀流动党员的事迹,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宣传媒体进行大张旗鼓地宣传,形成关心、关注流动党员的良好氛围;加强对流动党员中优秀分子的培养和使用,及时把政治素质好、事业心强、群众拥护的流动党员选拔到农村、社区和企业党组织领导班子或干部队伍中来,激发流动党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