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煤炭矿区规划环评技术审核要点-2010-10-19
煤炭矿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审核要点
一、适用范围
本技术审核要点规定了煤炭矿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审核的重点和基本要求,适用于环境保护部委托评估中心进行的煤炭矿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技术审核,其他部门和单位委托中心进行的同类型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技术审核或咨询,可参照执行。
二、审核原则
(一)煤炭矿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技术审核应按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T 130)、《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煤炭工业矿区总体规划》(HJ/T 463-2009)、《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T192-2006)、《水资源评价导则》(SL/T238-1999)、《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426—2006)、《清洁生产标准 煤炭采选业》(HJ446-2008)等相关技术导则和标准的要求,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内容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给出报告书能否提交审查会议审议的明确结论。
(二)技术审核应重点从报告书所用资料、数据的有效性,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的全面性,评价方法选择的适当性,环境影响分析、预测和评价的科学性、针对性,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对策和措施的针对性、可行性、有效性,优化调整建议的合理性,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可信性等方面给出明确的审核结论,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改进与完善的技术咨询意见。
(三)规划本身有下列情形之一时,技术审核应明确要求报告书提出否定或调整规划方案:
1、规划建设项目与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相关规划(如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环境功能区划)、节能减排要求等不符;
2、规划布局和依法设立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基本农田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文物古迹所在地、地质遗迹保护区、地质灾害危险区以及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和国家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存在空间冲突或与其保护要求相抵触;
3、矿井(坑)水、煤矸石、煤泥、粉煤灰、废气等向外环境排放的污染物中含有某些特殊污染因子,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难以控制或尚无法预料其环境影响;
4、规划实施可能造成重大不良生态影响或地下水(包括水量、水质)影响,且无法提出成熟、可行的生态恢复技术和地下水保护措施;
5、煤炭开发导致区域逐步向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由此带来的间接影响、累积影响可能超出当地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四)当报告书有下列情形之一时,技术审核应明确提出报告书修改后再提交审查会议审议的建议:
1、采用的资料、数据缺乏时效性,失实,或者相互之间存在矛盾;
2、环境影响分析、预测方法选择不当;
3、对不良环境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不准确、不深入,需 要进一步论证;
4、预防或者减轻重大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存在严重缺陷;
5、优化调整建议和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不明确、不合理或者错误;
6、未附对公众意见采纳与不采纳情况及其理由的说明,或者不采纳公众意见的理由明显不合理;
7、评价内容有重大缺陷或者遗漏。
三、审核内容和要求
以下为报告书需要重点阐明或分析的内容,在审核时应重点关注。如果存在缺项、漏项、资料不足、分析不充分、结论不明确等问题时,应在审核意见中明确指出。
(一)规划概述 【基本内容】
(1)矿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和修编历史,其间规划定位和内容的主要变化,上一轮规划的实施情况;本次规划的编制背景和进展,本次矿区规划的发展定位、总体目标、规划时段;矿区开发现状。
(2)矿区煤炭资源赋存条件、勘探程度、资源量、煤质特征。(3)矿区规划生产规模;井(矿)田划分(面积、范围等)及开拓方式;煤炭洗选、加工与利用;矿区开发时序及下游产业发展规划(特别应明确规划草案中是否包括此内容)。
(4)给排水、运输、供电、供热、行政等配套设施的建设规 划。
(5)伴生资源(如瓦斯、铝土矿等)、矿井(坑)水、煤矸石等的利用规划;规划草案中提出的环境保护规划、移民安臵地规划等。
【基本图件】
矿区地理位臵图,矿区井(矿)田划分图,典型矿井开拓方式剖面图,矿区地面总平面布臵图(包括各矿工业场地、井口、公路、铁路、输电线路、输水管线等)等。
【基本表格】
矿区主要规划项目表,本次规划与上一轮规划项目的对比表,可采煤层特征表,煤质分析表(必须有各煤层的含硫量、灰份、热值等数据),主要经济技术、环境指标一览表,煤炭储量汇总表,矿区煤炭平衡表。
(二)规划分析 【基本内容】
(1)分析矿区总体规划与相关政策、法规、规划的符合性和协调性,初步确定备选的评价方案。其中:政策符合性分析中至少应包括:《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8号)、《煤炭产业政策》(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告(2007年第80号)、《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5]109号)、《煤炭工业节能减排工作意见》(发改能源[2007]1456号)、《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2]26号)《关于进一步做好煤矿整顿关闭工作意见的通知》、(国 办发〔2006〕82号)。规划协调性分析至少要包括:《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全国和地方生态功能区划、环境保护规划(包含环境功能区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若矿区总体规划存在不止一个规划方案,应逐一对各规划方案进行政策符合性和规划协调性分析。
(2)分析影响规划实施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如运输条件,下游产业发展,水资源保障、与敏感区域的冲突等,提出不同情景下的环保对策建议。
(3)估算备选规划方案实施的主要污染物源强,明确污染物产生量、去除量(利用量)、排放量;明确生态影响的途径、强度。
(4)分析规划草案中环境保护规划的不足,并提出总体改进目标。
【基本图件】
根据备选规划方案绘制的水平衡图、煤矸石平衡图、COD平衡图、SO2平衡图,产污及生态影响途径示意图。
【基本表格】
规划实施的污染物源强及生态影响强度一览表,规划项目用水量估算表,政策、法规、规划协调性分析一览表。
(三)区域环境现状评价 【基本内容】
(1)评价所使用的监测资料应能全面反映矿区地表水、地下水、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及生态环境状况。在现有数据无法体现现状环境状况的情况下,一般应开展矿区环境现状监测。地表水环 境质量数据必须有pH值、悬浮物、COD、BOD5、溶解氧、石油类、硫化物数据;根据矿(坑)井水水质及区域地表水水质特点可适当增加总铁、总锰、总汞、总镉、总铬、六价铬、总铅、总砷、总锌、氟化物、挥发酚、细菌总数、粪大肠菌群等指标;地下水现状评价除说明取样点井深、对应的含水层及其水质状况外,应重点阐明地下水(重点是第四系潜水)的补、径、排关系。大气环境质量数据必须有SO2、NOx、TSP、PM10日均浓度数据。
(2)生态现状评价要结合相应图件,给出评价区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等)、植被类型(阔叶林、灌丛、草丛等)、不同侵蚀强度土地及不同土壤类型的面积、主要分布区域及其比例。使用多个指标综合评价矿区的生态敏感性,具体方法应符合《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192—2006)的要求。
(3)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基本农田等敏感保护目标进行重点描述,明确其性质、保护级别、保护要求,说明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4)回顾性评价要分析矿区开发对生态环境、地下水、地表水、大气环境的总体影响及其发展演变规律。对于老矿区,要提供两期以上遥感影像图对比矿区的总体生态变化;分析矿区土地利用变化,煤炭开发对地下水的影响,矿区环境质量变化,主要污染源及其治理情况;系统总结矿区目前存在的主要资源环境问题。
【基本图件】 矿区遥感影像图,区域地貌图,矿区土地利用类型图,矿区植被类型分布图,矿区土壤侵蚀图,矿区土壤类型分布图,矿区珍稀物种分布图,生态功能区划图,地质构造图,地层综合柱状图,区域水文地质图,地表水水系图,水环境功能区划图,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图,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布点图,项目区有关照片。
【基本表格】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统计表,各类型土地面积统计表,各类型植被面积统计表,各类型土壤侵蚀面积统计表,各类型土壤面积统计表,主要社会、经济数据统计表。
(四)环境影响识别及评价指标体系 【基本内容】
识别矿区开发主要的资源、环境制约因素和矿区规划实施可能造成的资源、环境问题;识别规划实施可能影响的环境敏感目标,明确其保护要求;确定区域环境目标,明确评价的指标体系,给出指标值;确定评价范围和评价重点;简要分析规划实施的主要制约因素。
【基本图件】
环境保护目标分布图,环境敏感区规划图件。【基本表格】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规划环境影响识别表,评价指标体系表。
(五)规划环境影响分析
1、生态影响 【基本内容】
(1)分析矿区开发对环境敏感目标、土地利用方式、植被类型、景观格局、生物多样性及区域生态完整性的影响。井工矿应给出矿区煤层开采后的地表最大下沉值、最大倾斜值、最大曲率值、最大水平移动值、最大水平变形值、最大影响半径、地表最大下沉速度等参数;说明沉陷、变形的时空分布特点。露天矿应重点分析土地挖损造成的生物量损失、景观变化、土壤侵蚀等。
(2)根据评价区域受影响房屋、文物古迹、道路、水利设施等的类型、等级等特点,分别提出有针对性的沉陷防护措施。根据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沉陷破坏程度等特点,分别提出有针对性的生态恢复或重建方案。针对重点保护目标,应单独提出明确的防护措施。根据当地实际,提出生态补偿机制建议。
【基本图件】
不同阶段的矿区地表沉陷等值线图,或能够反映土地利用变化及地形、地貌变化趋势的其它图件,保护煤柱留设图,生态综合整治分区规划图。
【基本表格】
重点保护目标基本情况及防护措施一览表,各类型土地(林地、草地、耕地等)受影响的面积表,每种类型土地中按破坏程度(如划分为轻度破坏、中度破坏和重度破坏)统计的面积表。
2、地下水影响 【基本内容】
(1)明确冒落带、导水裂隙带计算公式及参数选取;通过防 水煤岩柱与导水裂隙带高度的对比,分析煤炭开采对各含水层的影响情况。露天矿应分析疏干影响半径、对地表水系的影响及对区域水循环系统的影响。
(2)通过本区域或相邻区域已生产煤矿的类比调查,说明矿区煤炭开采是否会对饮用水源、农灌水源等产生影响。对于可能受到影响的水源,结合当地实际,提出可行的补偿措施。
(3)从保护地下水资源的角度出发,提出矿井(田)开发顺序调整建议,说明应该禁止或限制开采的区域以及需要留设防水煤岩柱的大体范围。
【基本图件】
区域水文地质图,典型水文地质剖面图,含水层、隔水层及导水裂隙带分布示意图;若对浅层地下水产生影响,应在平面图上标明影响的区域。
3、地表水影响 【基本内容】
(1)鉴于同一矿区的矿(坑)井水水质一般相差不大,在规划环评中应提出针对本矿区的矿井(坑)水处理工艺和设施建议。在处理工艺和设施的选择上,要特别注意矿化度和特殊污染物。提出矿井(坑)水处理设施的规模及项目的选址建议。
(2)预测污水排放对地表水体水质的影响。如果涉及到湖泊、水库、水源地等重要地表水保护目标,要分析采煤沉陷及矿区取水对上述水体及其汇水区域的影响,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
【基本图件】 环评建议的矿井(坑)水和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基本表格】
处理前后的矿井(坑)水及生活污水水质对照表,应特别注意特殊污染因子。
4、声环境影响
应重点分析规划实施对铁路、公路等线性工程两侧声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提出防护措施或线路调整建议。
5、大气影响
结合矿区自然、气候条件,给出煤炭储、装、运等各个主要产污环节的扬尘污染治理措施建议;结合当地煤质特点,给出燃煤锅炉的烟气治理措施建议;给出煤矸石堆场抑制扬尘污染的措施建议;预测锅炉房、煤矸石电厂、矸石砖厂及其他规划工业项目大气污染物排放对评价区域的总体影响。
6、社会影响 【基本内容】
结合当地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规划,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居民搬迁安臵点的选址建议和保障搬迁安臵工作顺利实施的政策、机制、组织等方面的建议,供政府决策参考。分析因矿区开发活动诱发人口集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城市化速度加快等产生的资源环境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基本图件】
受沉陷或露天挖损影响的村庄分布图,移民搬迁安臵点分布图,大规模搬迁安臵点的规划图。【基本表格】
受沉陷或挖损影响的村庄一览表(包括村庄名称、人口规模、沉陷破坏等级、保护措施等)。
(六)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 【基本内容】
(1)采用供需平衡法,分析在满足生态用水的前提下,区域剩余可利用水资源量与矿区需水量之间的平衡关系。
(2)对比矿区大气环境容量及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对比水环境容量及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分析污染物排放是否能够满足当地总量控制指标要求。
(3)采用综合评价法、生态足迹法、自然植被净生产力估测法等方法综合评价矿区的生态承载能力。
(4)采用适当的方法评价土地资源承载力。【基本图件】 矿区水平衡图。
(七)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评价 【基本内容】
参照《清洁生产标准 煤炭采选业》(HJ446-2008)和《煤炭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评价矿区总体清洁生产水平。循环经济分析应结合矿区煤矸石、矿井(坑)水、瓦斯的成分、分布、可利用量等指标,提出具有指导意义的综合利用方案,包括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的布局、规模、工艺等。
【基本图件】 矿区循环经济产业链构建示意图,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分布图,经环评调整后的煤矸石平衡图和污(废)水平衡图。
(八)公众参与 【基本内容】
对公众参与方式、参与过程进行说明,对比较集中的意见进行分析、归纳,提出采纳与否的说明。公众参与提倡早期介入,采用听证会、论证会等方式,尽量邀请专家和政府人员。
【基本表格】 公众意见统计表。
(九)对规划草案的调整和优化建议 【基本内容】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规划草案提出的矿区井(矿)田划分、井(矿)田范围、开发时序以及电力、化工、建材等下游和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的规模、结构、布局、工艺、环境治理措施等提出具有指导性的调整和优化建议。提出线性工程如铁路专用线、矿区公路、输水管线、输电线路等的线路调整建议。
【基本图件】
矿区规划布局调整图。【基本表格】
矿区总体规划调整建议一览表。
(十)监测与跟踪评价
结合矿区主要工程设施的布局及其环境影响,提出环境监测计划,包括监测机构、监测内容、监测布点等内容;提出矿区环 境影响跟踪评价计划。
【基本图件】 矿区跟踪监测布点图。
四、技术审核报告的编写要求
编写的技术审核报告应结构合理,重点突出,层次清晰,语句通顺,文字简练、用词准确,结论明确,提出的改进与完善意见应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对报告书的总体审核意见应与对报告书各部分具体内容的审核意见在逻辑关系上保持一致,避免措辞前后矛盾。
五、对报告书编制质量的总体审核意见
按照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评价报告书编制质量。包括基础资料是否有效,图表是否规范,评价范围、评价重点、评价方法等是否正确,评价内容是否全面、评价深度是否适当,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以及规划的优化调整建议是否明确、合理并具有针对性和技术经济可行性,评价结论是否可信等,最后给出报告书能否提交审查会议审议的总体技术审核结论。
第二篇:工业园区规划环评审查要点
一、重点审查园区产业定位、产业布局和发展规模
园区规划环评中必须明确园区产业的发展方向及主导产业,产业布局符合环保规定,园区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所能承受的最大发展规模。从而避免园区盲目发展、交叉污染、产业发展无序化和恶性竞争。
二、重点审查环境容量、污染物排放总量
园区规划环评中必须明确在特定的产业结构和污染源分布条件下,园区所能承受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并确定一定的环境目标值下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从而避免在园区发展中单个建设项目符合环保要求,摆放到一起污染物排放超出总量,逐步形成重污染区域。
三、重点审查园区内的水源、气源、热源、余热利用和中水回用、工业废水排放去向
园区规划环评中必须明确统一规划建设水源、气源、热源,充分考虑余热综合利用、中水回用,并且明确要求园区企业安装中水回用设施、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企业生产废水内部处理后的去向、园区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去向。从而避免园区过度开采地下水,上一个项目建一个锅炉房,污水无序排放,实现节能和能源的综合利用。
四、重点审查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及园区环境监测能力
园区规划环评中必须明确园区污水处理厂、排渣场等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地点、处理工艺和能力,并保证园区或园区所在地具备相应的环境监测能力。从而避免污水处理厂不能稳定运行,废渣无序堆放,园区企业污染物排放无法监测的问题。
五、重点审查园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链延伸
园区规划环评中必须明确园区内产业的关联度、产业链延伸空间和产业发展水平。从而避免园区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产品的附加值低,不符合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
六、重点审查园区清洁生产和入园产业的工艺水平
园区规划环评中必须明确新上项目符合清洁生产要求,而且属于国家鼓励或支持的项目,生产工艺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或填补区内产业空白,其污染防治工艺成熟。从而避免清洁生产水平低的项目,落后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进入园区。
七、重点审查园区环境风险预案和环境突发事件处置预案
园区规划环评中必须明确园区环境风险预案,确定主要环境风险来源,环境保护的重点目标,有效的应急救援处置体系。避免潜在的环境风险隐患演变成恶性环境污染事故和突发环境事件,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
八、重点审查园区资源环境保障能力
园区规划环评中必须明确土地资源、大气环境、水环境等的承载力水平,找准影响园区发展的关键性环境要素,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而避免因资源环境不足制约园区进一步发展。
九、重点审查园区环保基础设施完成时限
园区规划环评中必须明确环保基础设施完成的时限,无法确定的也要预留建设空间,并按照发展的阶段及时建设完成。从而避免园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批而不建、久拖不建的问题,造成园区环境污染。
十、重点审查园区规划优化调整意见和建议
园区规划环评中必须针对园区规划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章节提出规划优化调整的意见和建议。从而避免园区规划不按照环评意见和建议进行优化调整的现象。
第三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审核报告编制要点 冀环办发[2010]250号(范文模版)
河北省环境保护厅
办公室
冀环办发[2010]250号
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技术审核报告编制要点》的通知
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各有关单位:
根据我厅“三定”实施方案(冀环〔2010〕6号)要求,经研究,现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审核报告编制要点》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主题词:建设项目 环评
编制要点
抄送:各设区市环保局,各环评单位。
河北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
2010年12月24日印发 附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审核报告编制要点
一、概述建设项目情况
1、项目概述:项目名称、建设性质(新、扩、改建)、建设规模、建设期、工程投资和环保投资、生产天数、职工总数。
2、项目选址:项目所在行政区及工业区(产业聚集区)位置、地理位置(中心坐标)、周边环境敏感点情况。
3、建设内容:工程建设内容概述(主体生产设施、配套设施及数量、规模等情况、产品方案、副产品规模、产量等);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附相关证明)。
4、项目衔接:供水、供热(冷)、排水去向等配套情况(如果在原有项目基础上建设,须阐明原有项目是否按完成环保验收)。
5、原有项目是否存在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内容。
二、环境质量现状和区域主要环境问题
1、概述监测数据承担(提供)单位资质情况及数据有效期等情况。
2、根据相关功能区及环保部门批复标准执行情况说明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环境等质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各环境要素是否达标、是否满足相应环境功能区划和生态功能区划标准要求。
3、概述评价区域内污染源情况,按照等标污染负荷列出区域重点污染源及概述各排污单位履行“三同时”情况。
4、指出项目周围环境敏感点或与项目关联的重要污染源、风险源达标情况。
5、审核评价文件及评估报告所列区域主要环境问题和本项目环境保护目标合理性。
三、可行性分析
1、选址可行性:从符合法律法规、区域规划、环境容量、环境敏感区(各类保护区、生态敏感区、社会关注区等)、卫生防护距离、环境风险、公众参与调查结果、景观协调性等方面提出项目选址可行性审核意见,提出存在问题,审核是否可行。
2、布局可行性:从区域主导风向、周边敏感点、行业特征等方面,提出空间布局是否可行。
3、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分别就废气、废水、固废(特别是危险废物)、噪声等治理措施技术、经济可行性及可操作性等方面审核其是否可以做到稳定达标或满足规定要求,指出存在问题,明确是否可行。
4、总量削减措施可行性:审核项目排污总量是否合理、总量削减措施(主要)是否可行,审核是否能达到总量削减相关要求。
5、配套措施可行性:审核工程固废及危废处理、居民搬迁、敏感点保护、排水管网衔接、集中供热等措施可行性及有效性。
6、非工业类建设项目(生态类)要重点审核施工期、运营期、恢复期对生态破坏的影响及恢复措施可行性。
7、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可行性:审核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及措施、生态保护(恢复)等措施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及有效性,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审核是否可行。
四、从污染物全过程控制、节能、降耗、减排等角度,依据相关标准和条件论述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水平。
五、审核项目实施后环境质量变化情况
审核项目实施后各环境要素是否达标,是否满足相应环境功能区划和生态功能区划标准和要求。
六、公众参与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强化建设项目环评公众参与工作的通知》,审核公众参与调查方法是否正确,结果是否可信。
七、环评文件总体质量水平
1、指出环评文件存在的主要问题,专题设置、评价深度、结论是否合理、明确、准确可行。
2、相关附件是否齐全、有效。
3、“三同时”一览表内容是否齐全等。
八、环评机构情况
审核环评文件编制单位资质范围,编写人员持证情况,确定是否存在借证、租证、人员挂靠等行为。
十、审核结论
环评文件及相关附件内容是否支持环评结论,从技术角度审核项目是否可行。
十一、附件、审核人员名单
第四篇:提供规划环评资料
关于提供池州港总体规划(修订)环评 所需资料的通知
局属各单位:
市局已委托中南安全环境技术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编制《池州港总体规划(修订)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现根据编制单位需求请你们协调辖区有关企业提供相关资料(详见附件)。请于 8 月 4 日(本周五)前完成资料汇总,并于当天上午下班前将电子版通过局内网发送至市局规划建设科刘能锋办公邮箱。
2017 年 7 月 31 日
附件:
《池州港总体规划(修订)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资料清单
1.提供已建及在建港区、作业区码头环保手续履行情况,是否进行了环评,是否进行了环保验收,如果有的话提供环评批复文件及环保验收批复文件。
2.提供辖区长江段危化码头风险应急预案及备案手续。
第五篇:孝义规划环评通过论证
山西省环境保护厅主持召开了《孝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孝义市重点产业园区优化布局和承载力评估》专家论证会,认为这一规划环评和承载力评估作为一项重要成果,总体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专家组提出,作为山西省加快推进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工作的先行先试示范区,孝义市基于重点产业园区布局优化和承载力评估开展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评价以服务和推动绿色转型为指导原则,从全市发展目标和定位、城镇和重点产业发展规模和空间布局、产业资源利用效率和节能减排、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等多个方面对发展规划提出了建议和措施,有效地发挥了环评对发展规划和综合决策的指导作用。这项工作为孝义在新一轮转型发展中站在生态文明高度总揽全局、科学决策提供了充分依据,对通过完善规划加快绿色转型具有重大促进作用。
专家组认为,这一规划环评在城市发展资源环境回顾性评价和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和评价了重点工业园区的布局合理性及其分阶段承载能力,对规划的城市发展目标和定位、产业园区空间布局、重点产业发展规模和结构等的环境合理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论证,全面识别和分析了孝义市转型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制定了“以水量定产业”、“以容量定规模”、“以安全优布局”的面向绿色转型的重点产业发展原则,并从协调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以及加快绿色转型的角度,提出了规划优化调整建议和不良环境影响的防治措施。
专家组肯定,评价工作指导思想正确、技术路线合理、评价内容全面、重点突出,评价结论总体可信,提出的重点产业园区布局优化和不良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基本可行,从环保方面为规划的进一步完善及有效实施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指导意见,并在碳排放预测、污染损失评估和人群健康风险分析等方面开展了创新性工作,是“推进孝义市绿色转型示范区建设重大战略与实施计划研究项目”的一项重要成果,总体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