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

时间:2019-05-14 22:18: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转型期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转型期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

第一篇:转型期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

转型期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

尚珂

岳公正

摘要:

本文在分析公立医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指出医院应成为一个市场经营主体,取得法人地位,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实行股份制改革可以做到这一点。应当先选择一些县级以上卫生行政机构审批的社区医院或乡镇卫生院作为试点。通过对 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等末端医疗机构进行体制的改造,从中发现问题,并不断完善,最终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医院体制改革的路子。关键词:公立医院; 产权制度

医疗行业是一个专业性强、具有高度责任和风险的特殊服务行业,它能综合体现一个国家的国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其他行业进行体制改革,发展多样化的所有制形式已经非常普遍,但是医疗行业由于其职业功能的特殊性,医疗机构改革的进程比较缓慢,延续了半个多世纪的、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相适应的医疗体制至今仍然扮演者主要角色。医疗机构现行的体制要不要改革? 这个问题被广泛关注,回答应该是肯定的。作为医疗机构的主体—医院的管理制度改革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一、公立医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公立医院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各方面的影响也同样波及医疗行业。医疗机构呈现出各种问题。在一些大中型的医院,国家财政投入大,但是浪费大,管理水平及经济效益低,管理方面有很多的漏洞。很多医院处于粗放经营状态,没有成本核算,没有正常的激励机制,报酬机制,做不到奖罚分明。由于我国医院的管理者有很多是从医生--出色的医疗专家--成长起来的,他们在业务上精通,但是不具备行政、人事、政策等综合素质和管理知识,很难恰当的行使管理职能。重业务,轻管理现象在医疗机构中是普遍存在的。管理机制的不健全使得医院普遍缺少活力和竞争力。存在着一线人员与后勤人员的比例不合理,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低,服务不到位,服务质量差,人浮于事等现象。另外,政府对医院的拨款逐渐减少,医院仅依靠财政拨款和业务收入已经不能满足其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资金的缺乏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需要寻找新的融资渠道和经营方式。

在一些小医院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医疗资源不足,医疗设备落后、陈旧,留不住业务水平高的医生。资金不足,医院发展困难。尤其是农村、卫生事业投入不足、卫生机构设施条件比较差、医疗服务水平低,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服务得不到保证。乡镇卫生院是农村卫生服务网络的枢纽、是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集体经济力量削弱后,现在有很多已经名存实亡了。农村的医疗卫生机构落后、资源不足的问题比较普遍。

大医院和小医院虽然表现的问题不同,但是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一样的,主要是体制的问题,即医疗机构体制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医疗机构体制、卫生服务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利益格局没有突破,缺少调动人们积极性的因素。医院的管理体制陈旧,缺少科学的管理方法,从而造成医院发展困难。不进行全面的体制改革,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2、公立医院改革迟缓的原因

目前医疗机构的改革落后于其他行业,最主要的原因是认识上的问题。首先是要不要用市场机制对医疗机构进行改革,在认识上还不能统一。1 一般认为,我国的社会基本医疗的实现主要是靠公立医院,是非盈利性质。如果进行以市场机制为目标的改革,追求利润,虽然可以使医疗资源运用达到最大化,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的保障是否还能实现?基于这种认识,使得医疗机构的改革落后于其他国有企业的改革。但是从客观现实中已经看到,不将市场机制引入医疗体系,在管理体制上、在经营模式上,在利益关系上,树立新观念,破除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体制和做法,就不能解决现在医疗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要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展现新的面貌,增强医疗市场的活力,保证社会的多种医疗需求。就需要改革。

另外一个问题是如何维持医院的公有制性质。历史形成的状况是医疗卫生事业由国家办,医疗机构的资产是国家投资形成的。医院进行体制改革,容许其他经营主体的参与,如何保持它的公有制性质,如何保证医疗卫生机构基本满足人民大众的健康需求,这也是一方面的顾虑。现实已经看到,市场经济下,完全靠国家办医疗是不能满足市场需要的。对于公立医院,政府也不可能包办一切,不可能完全靠国家财政支持人民群众的全部医疗需求,单靠国家财政不可能满足所有公立医院发展所需资金的要求。因此,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吸引多种市场主体参与医疗事业,这是医院体制改革必将采取的方向。

二、关于公立医院改革模式的探讨

目前,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机构的主体,90%以上是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公立医院的搞活、创新,能够带动我国整个医疗事业的发展。

对庞大的国有医疗主体进行改革,怎么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把医疗体制改革这样一个对社会、群众影响很大的事情简单化处理则可能引起强烈的社会反映。但是延续旧的医疗体制,医疗行业与市场经济社会的反差会越来越大。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所有矛盾将在医疗行业充分体现。

在调查中发现,北京的职工医院走在了医疗机构改革的前列。例如,首钢医院采取了不涉及产权交由北京大学管理的改革方式,邮电总医院与北京协和医院合并重组、北京建工医院实行了股份制改造。职工医院能够率先尝试改革,分析原因主要是受企业体制改革的影响。计划经济下,企业办医院,作为对职工的福利,形成了企业办社会的局面。在市场经济下,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经营主体,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职工医院就成为沉重的包袱,成为企业体制改革中要解决的问题。医院必须从企业中剥离出去,不能再依靠企业的投入,必须寻找其他出路。在这种压力下,职工医院进入了市场,先“吃了螃蟹”。实行企业化运作。

公立医院也面临许多与职工医院同样的问题,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建立起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鉴于存在的问题,一些公立医院也在尝试着改革的可能性。已经进行的改革中,运营模式多种多样,较多采用了医院托管制、承包制、不动产租赁制、管理层收购、股份制等方式。这几种运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都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医院能实现企业化运作,达到自主经营。究竟哪一种更适合医疗机构的改革呢?

医院实行承包制,是指在不触动医院所有权的前提下进行承包经营,它是在生产经营形式上发生变化。承包制改变的是分配关系,是把医院作为经营实体,并使全体职工的劳动报酬与医院经营成果直接挂钩。承包制下,医院产权仍是属于国家所有的单一产权结构。医院在经营上拥有一定的自主权,但是不能自负盈亏。在利益机制的作用下,医院只限于承担“收入风险”,只有多得少得的差别,而不承担财产风险。

托管制下,是医院的社会属性不变,实行经营权和所有权的适度分离,以实现医疗服务、资产经营委托管理目标责任的运行机制的改革。和承包制一样,它不能承担财产风险。

租赁制,即国家作为所有者将医院的经营权租给作为经营者的承租人,经营权归医院自主支配。国家不予干预。租赁制医院拥有完全的经营自主权。租赁制度下,只存在出租人占2 有生产资料的单一所有制结构。

从以上几种改革的方式中可以看到,其共同特点是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但是产权结构不发生改变,只是经营方式发生改变。这种改革使得医院有了一定的经营自主权,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医院面临的一些问题,如,医院内部的管理问题、收入的改善,并在一定程度上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等。但是,由于医院不承担经营资产损失的风险,不能自负盈亏,就不能形成市场主体必须具备的自我约束、自我调节、自我组合、自我改造的内在机制,由此产生企业行为短期化等现象。

市场经济条件下,首先要求医院应成为一个市场经营主体,取得法人地位,能够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医院必须自负盈亏,才能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无论是盈还是亏都是对所有者的要求,必须以拥有对资产的所有权为基础。因此要把医院放在所有者的位置上,实现法人制度,使医院在法人资产的基础上实现自负盈亏。实行股份制改革可以做到这一点。

三、公立医院的股份制改革

股份制改革是产权制度和产权结构的改变。它实现的是两个层次的两权分离,即第一层次的资产所有权和法人所有权的两权分离和第二层次的法人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两权分离。这与承包制和租赁制不同。股份制形成的是多元经济成分,多元产权结构。股份制可以容纳许多的所有者,把不同所有者的资金融为一体,实现投资和企业资产的社会化。在这种产权结构下,医院以法人所有者的身份出现,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承担资产经营风险。在管理体制上,实行董事会管理体制,真正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在两权分离和董事会制度的基础上,医院与政府的行政隶属关系宣告结束,医院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充满活力的经济实体,政府因其职能不同,转变为管理者和产权代表者,以不同的方式行使职权,形成新型的政企关系。

1、实行股份制改革的积极作用

第一、市场经济下,医疗需要的增加和多样化,仅靠国家的投入远远满足不了需要,造成医疗资源不足,医疗设备落后、陈旧,在许多医院,资金问题成为医院发展的阻力。通过股份制改革,引入多种投资主体,有利于筹集资金,开辟一条新的融资渠道。

第二、改制为股份医院,产权的约束成为一种切实的压力,实行现代企业管理方式,提高医院的运营效率,成为经营的目标。股份制改革有利于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

第三、实行股份制,建立以公有制经济成分为主体的多元产权结构,有利于协调利益关系,解决机构的调整和优化问题。在调动国家、医院、职工个人等方面的积极性、克服短期行为、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股份制有明显的优越性和巨大的生命力。

实行股份制,是使医疗机构实行产权结构改革的一种形式,不是改革的唯一形式。股份制和托管制、承包制、租赁制是可以同时并存、互相结合、互为补充的。股份制的作用是改变投入机制、明确产权关系,从而改进国有资产的运行机制。托管制、租赁制、承包制的作用是改进企业经营机制、管理机制,运行机制各有不同,互相补充,互相结合,做到机制互补。

2、股份制改革的实践

实行股份制,面临的较大困难是如何改组。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现在医院的普遍状况是固定资产规模比较大、资产评估难度高,增加了医院股份制改革的难度。

建议可以先选择一些县级以上卫生行政机构审批的社区医院或乡镇卫生院作为试点。通过对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等末端医疗机构进行体制的改造,从中发现问题,并不断完善,最终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医院体制改革的路子。在这类医院中存在着公有制医疗机构普遍性3 的问题,可以说具有“小而全”的特点,通过对这类医院“解刨麻雀”,从而为大中型医院的改革,寻找到更恰当的改制方式,降低改革成本,减少失误造成的损失。

日前,我们对北京市朝阳区孙和乡卫生院的体制改革进行了调查采访。孙和乡卫生院是北京市朝阳区卫生局所属的乡一级卫生院。其形成的背景是:由国家投资80多万元人民币,计划在孙和乡办一个卫生院。但是,这项投资一直未形成有效的资产,以至周围2万多农民没有可利用的医疗服务设施。2002年5月由筑美房地产公司投资400万元人民币,实行股份制改造。在原有的乡卫生院的土地上整理、重建,形成了现在的孙和乡卫生院。该医院为股份合作制,三方产权主体是朝阳区卫生局、孙和乡政府和筑美房地产公司。考虑到农村的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孙和乡卫生院在改革中,采取了非营利医疗机构的性质。卫生院实行法人制度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实行院长负责制,内部劳动制度和人事制度的改革采取多种用工形式,实行聘任制,合同制等。通过实行有效的管理措施,提高医护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卫生院现有职工40余人,自收自支,政府不再拨款。改革的第一年,卫生院实现了收支平衡,还准备投资办敬老院等公益事业。改革的结果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良好,群众、医院、政府三方受益。

另外,建工集团的职工医院—北京建工医院由国有企业医院改制为股份制医院也是一个成功的改革事例。

北京建工医院的改革是采取向社会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合作伙伴。由辽宁机械进出口公司和凤凰医院参与,对医院实行股份制改造。改革协议确定医院的性质为营利性,由辽宁机械进出口公司和凤凰医院联合控股,对医院的资产进行股权划分,进行企业化管理,医院的领导层由董事会和监事会组成,实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化医院管理运作模式。改革后,医院的注册资金由原来的2800万元增加到8000万元,实行控股经营,法人治理。合并重叠机构,减裁了80多名富余人员,引入竞争机制,树立现代服务意识,将以往的等病人上门转变为主动找病人。在分配制度上拉开档次,将职工贡献大小与收入多少直接挂钩。改变职工不分贡献吃大锅饭的现象,真正实现了多劳多得,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医院的活力。

改革要因地制宜,鼓励创新,不求单一的模式。医院机构的情况差异较大,在推进医院改革中,不可能搞成一种模式,即使是股份制也有多种形式的。要鼓励试点和探索,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总结成败得失,走出医疗机构的改革之路。

四、医院股份制改革应注意的相关方面

1、医院内部配套制度的改革

股份制固然为医院转换经营机制打下了基础,但并非一改就灵。股份制医院多元的资金关系,形成了多元的利益关系。新的复杂的利益关系要求在领导制度、组织形式、分配制度、劳动制度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必须建立适应股份制企业的资金制度、财产制度、和经营管理制度、监控等相关配套制度;对股份制医院的组织和运作进行规范化管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益。

2、正确处理政府主管部门与医疗机构关系的变化

在医院的股份制改造中,主管卫生医疗的政府部门地位发生了变化。它既是管理者,也是所有权的代表。要严格区分管理职能和产权职能。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的行政职能,与作为所有者代表的产权职能,必须彻底分开,并要以不同的方式来行使。

作为社会管理者,追求的目标是社会的安定和有序。要保证公共卫生、基本医疗保障的投入;并通过法律、行政、财政、税收和价格等手段,从宏观上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管理,制定市场准入条件,加强监管措施,规范医疗服务行为。4 作为产权代表,其职能主要是管理和经营国有资产,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通过控制产权、以股东的身份从内部去影响企业的决策,贯彻自己的意图。

3、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

股份制改造中,要严格对医院的资产进行产权界定、资产评估,划分股权,并合理的处置剩余资产,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国有资产的产权代表者应正确行使股东的权利,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真正实现通过改制达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的目的。

4、医疗行业的特殊性

医院实行分类管理,分为营利和非营利医院两大类。因此在医院产权制度的改革中,不能完全照搬企业的改革模式,要考虑医院的特殊性质,将医院产权制度的改革与医院的分类管理结合起来。摸索医院改革的新路。

另外,国家明确规定卫生事业是具有一定福利性的公益事业,改革中应坚持医院的社会功能,继续承担基础医疗、预防、保健和公共卫生管理等各项社会任务。改制的目的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效率和效益,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因此在公共卫生、基础医疗、突发事件的应对等方面的工作不能削弱。

医疗机构由非经济化向事业化与经济化结合的转变,由单一国有制向多种所有制并存的转变;资金投入由国家单一供给向多方共同出资模式转变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借鉴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教训,结合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寻找新的突破口,努力创造医疗事业的新局面。

作者简介

尚珂:北京物资学院法学副教授,硕士学位。

岳公正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

通讯地址: 北京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伍舜德楼)110办公室

邮政编码:100084 TEL:

*** 5

第二篇: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路径

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路径 史啸虎: 中国“三农”问题的症结主要是农村土地制度问题。因此,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应该是整个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中之重。

由于农村现有的集体土地类型较多,用途各异,与农户的产权关系也亲疏不同,稍有不慎,指导政策上就会出现失误。比如,现有农村集体土地按照大类区分,一般可被分为耕地(含养殖水面)、山林(含草场)、四荒地、农业建设用地(主要指农牧渔场用地以及已修建或规划中拟修建的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和永久性晒场等常年性工程设施用地等)、非农建设用地(主要指已建设或规划中拟建设的乡(镇)村公益事业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以及工商业开发用地)和宅基地等六大类。

我们在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并进行产权股份化分置时,应解放思想,总结国企改制的经验,根据集体土地的不同类型及其所具有的不同独占性和排他性以及根据这些土地资产历史和现实上被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农户所占有、使用和收益的状况,进行分门别类而不是大呼隆的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

据此,我们拟将农村非农集体建设用地与四荒地以及规划中可作为农牧渔场开发的农业建设用土地划为一类(以下统称农村经营性土地),而耕地和部分农业建设用地(即那些已建或拟建的服务于耕地、养殖水面、山林和草场的水利设施、山塘、农作道路和公共晒场等)则可作为另一类(以下统称农村农业土地)。宅基地因其与农户房产权利密不可分的特性而另行单独划为一类(以下统称农村住宅土地)。可针对这三大类集体土地进行分门别类的产权制度改革。

(一)农村经营性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路径

将农村非农集体建设用地与四荒地中以及部分可作农牧渔场开发的农业建设用地划为一类,统称为农村经营性土地,是因为这几种集体土地都属于经营性土地资产,其独占性和排他性都比较弱,而其作为公益性甚至工商业性开发的市场价值或潜在市场价值则都比较高,易于推行集体产权按人均等化按份共有产权制度改革,也更有利于进行专业化经营管理以获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农村现有的土地资源中,农村集体经营性土地的开发利用能给农民带去的比较利益显然是最大的。这类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搞得越好,越符合市场经济规则,就越能合理配置当地的土地资源,吸引中小企业投资或联营办厂,促进当地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的良性流动,获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我们发展城镇化,特别是发展中小城镇,倘不从法律和政策上彻底解放农村集体经营性土地这个生产力,也是不可能的。在股权分配上,我们认为,这类以规划内村集体经营性土地资产为基础组建专门的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股权,在实行按份共有产权制度改革时,可以考虑参考前些年各地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一般做法,即按照至少70%农民个人股和最多30%合作社法人股比例进行安排,以体现对农民土地权益的一种尊重。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有三点:

1.这类土地合作社的股权应按该村所有成年农民人头而不是农户(无论男女和婚否,也无论其有无未成年子女或有几个子女)进行分配,也叫个人股。这里体现的是按份共有原则下农民个人的权益,等同于国企改制中的职工股。2.这类经营性土地合作社的股权分配是一次性的,仅在这次集体产权改制时将所有个人股权按当时每个成年农民公民身份作一次性分配。今后无论该村人口如何增减,都不再进行股权分配。因为集体产权改革中的农民个人股权已经包含了该持股人未成年子女或未来子女的财产权利。3.这次集体产权改革必须允许农民个人股权与工商业企业的完全股权一样可以买卖、抵押和继承。这一条很重要,因为农民个人股权能否买卖、抵押和继承是衡量这次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农村农业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路径

农村农业土地主要是指承包耕地(养殖水面)、草场、山林以及为其服务的部分农业建设用地,如原属集体所有的水利设施、田间道路和公共晒场等类型土地。与经营性土地不同的是,这一类土地因早已被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农户所承包或为特定承包农户服务,在产权关系上与承包农户十分紧密,具有十分突出的独占性和排他性。再因农村农业土地产权制度改革还涉及农业现代化和国家粮食安全等国家产业政策问题,因此将其作为一个单独的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体系不仅是成立的,也是必要的。

我们认为,农村农业土地的所有权应该在组建专门的农用土地合作社基础上同时按份确认给承包它的农户和农用土地合作社。

1.自集体化以来,承包农户的户主虽然是自然人,但根据《土地管理法》和《土地承包法》,农户本身一直是农村集体经济中的一个最小经营单元,通称“家庭经营”,承包了该集体范围内的一块耕地并经许可获得了一块宅基地在此建房长期居住,因此农户完全可被视作集体经济组织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也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2.产权是财产所有权关系的法律表现形式,而财产所有权就是指所有权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根据《土地承包法》,承包农户在承包期间对所承包土地一直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而且很多地方政府均已颁发相关法规确认农户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这都表明在法理层面上,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农户实际上是享有该土地资产所有权的。

3.《物权法》第九十四条规定,对不动产按份共有是指“按份共有人对共有的财产按照其份额享有所有权。”这是承包农户对其所承包土地享受所有权的最明确法律解释。由此可见,无论是从现有的法律规定上,还是从这几十年来承包农户通过对所承包土地的长期占有、使用和收益的实践,承包农户实际上已经具有了对所承包的土地“享有所有权”的全部要件。我们现在将承包土地的所有权确认给承包农户显然是成立的,也是顺理成章的,绝不能将其简单等同于土地私有化。

但由于农村农业土地中除承包土地之外的那些农业建设用地,包括那些公用的农业服务设施,则没有也无法细分确权到农户,所以有必要将这类土地确权给一种专门组建的农业土地合作社。这类土地合作社可被叫做土地利用合作社或土地发展合作社,非营利性合作经济组织。农户与土地利用合作社按份对合作社共有土地享有按份共有所有权。可将那些为农业服务的农业建设土地和按照规划拟作为农业建设使用的土地所有权按份确认给土地利用合作社,而将那些早已被农户承包,即占有、使用和收益的农业土地、养殖水面和山林所有权按份确认给承包它们的农户。合作社股权分为合作社法人股和合作社成员农户股。两者土地确权证书均注明土地产权份额的各项特性,如面积、位置、地形以及土地类型和用途等,产权属性一栏则注明“按份共有所有权”。就其性质而言,这类农业土地合作社也叫土地利用合作社,属于一种公用合作社。这种合作社在世界各国都是普遍存在的,是指那些主要兴建和置办各种与生产有关的水利等农业服务公共设施以及公用设备,如添置大型农业机械和电气灌溉设备,培养种畜和良种,修建仓库和必要的农用道路等,以供合作社社员分别使用的一种公用合作社,其对今后农业的发展和逐步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十分重要,所起到的促进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作用几乎无可替代。我们利用这次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时机,鼓励和促进组建这类土地利用合作社必将有力促进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可以颁行相关法律对农户出售自己份额下农业土地产权并退出土地利用合作社的条件、程序和税后所得分成以及受让这份土地产权的合作社新成员的权益等可能会引发法律纠纷的地方进行规范。这对保障这类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成功是非常必要的。我们每一类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都需要在法律修订和颁行上先行一步。

(三)农村住宅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路径

农村的住宅土地其实就是指农村宅基地。由于农村宅基地与农户的房产财产权密不可分,再加上其不属于生产资料而属于生活资料的属性,农村的宅基地与农村其它集体土地相比,显然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土地产权。

1982年以前上溯几千年,我国农村宅基地归农民私人所有,宅基地及地上房屋可自由买卖、出租、赠与、典当及继承等。即便是1956年我国确定走社会主义道路,在农村强力推行土地集体化时,农民仍然拥有农村宅基地的所有权。到了1982年,《宪法》才首次规定“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集体所有”。1998年第二次修订后颁行的《土地管理法》开始对农村宅基地进行了严格的管理和约束。后来,因可能对政府垄断商品房开发市场产生威胁,各地政府又颁行了一系列法规对农村宅基地进行了严密的控制。但是,这种集体产权不明的农村宅基地制度和政策显然是错误和扭曲的,不仅在全国造成了数十亿平方米产权残缺的所谓小产权房,也使得农村宅基地成为各方蚕食集体利益的重灾区。随着大量农民进城打工,各地农村宅基地及其房屋空置率极高,而现有制度又阻碍了农村宅基地及其房产产权的市场流动,造成了很大的土地浪费。宅基地产权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1.以村现有农户宅基地资产以及农地发展规划中确定的潜在宅基地块资产为基础,组建农村住宅合作社。农户与合作社按照按份共有原则分别享有村所有宅基地的所有权。住房合作社所有的规划中宅基地以及村社住宅区内道路、绿化和其它辅助性居住设施用地与农户现有宅基地产权,根据按份共有原则,分别确权给住房合作社和农户。具体确权登记方式可同农业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2.住房合作社可以在村社内部自筹资金或者通过获得政府对农村住房事业的财政支持或用自有资产抵押获取外部金融支持等方式来经营运作。而住房合作社社员,即农户则因对自住房屋及其宅基地享有按份共有的所有权、居住权、收益权和处置权,也有了根据自由意愿和市场获利需要经营自有宅基地及其房屋产权的自由选择权。住房合作社的建立还将为农村新增居民买房或买地建房提供了获得低价高质房屋的可能。

3.根据《物权法》第101条“按份共有人可以转让其享有的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份额。其他共有人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购买的权利”的规定,农户有权按照市场价值自行卖掉和处置自己享有所有权的自住房屋及其宅基地产权。这是农村宅基地可以作为商品进入市场交易提供了法律依据,也为计划迁居城镇的农户的自由迁徙提供了经济物质上的条件保障。农村宅基地的市场化自由流动将促进农村房地产业发展。

住房合作社在我国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制度。1992年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建设部、国家税务局曾颁发了《城镇住宅合作社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专门强调“组织住宅合作社,合作建房,是一项有重大意义的改革。充分体现了国家、集体、个人共同负担解决住房问题的原则,有利于吸收个人资金,加快住宅建设。”在这项政策激励下,到上世纪末全国最多时曾涌现了5000多个住房合作社。后因各地政府卷入了城市土地市场,这项利国利民的好政策便无疾而终。但这个经验发生在城市,建政以来广大农村从未有过这方面的实践。现在是到了通过宅基地产权制度改革来发展农村住房合作社的时候了。

综上所述,我们在设计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方案时概无例外地提出了组建三种合作社作为集体土地产权改革的按份共有所有权载体。我们还根据不同类型土地资产的属性和产权关系,依托合作社这一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形式,提出了根据《物权法》确认广大农民按份享有共有土地所有权的法律依据和改革模式。这种改革路径设计不仅符合中央关于“建立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改革原则,也符合现有法律有关不动产(土地)财产权的规定。更重要的是,这种全新的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建立可最终将一直埋藏在不合理的产权制度下的那些市场价值高达数以百万亿元人民币计的集体土地资源资本化和财富化,必将促使农村市场经济进入一个大发展时期。而广大农民土地产权的确认和明晰化又可在保障其土地权益的基础上,有力地造福农民,促进农村市场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从制度根本上弥合一直在不断增大的城乡和贫富之间的差距。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三种不同类型的合作社,都属于社区型合作社。我国现只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现有法律还没有对社区合作社的约定。这种法律滞后的状况显然不利于这次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为此,我们建议中央政府尽快出台政府规章《社区合作社暂行条例》,让即将大量出现的各种类型的社区型合作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为这次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

(作者系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研究员、安徽大学兼职教授)

第三篇: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完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是我国当前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是企业产权制度。本文首先分析了产权及产权制度的涵义,在此基础上,探讨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字:国有企业

产权制度

改革

一、研究背景

企业产权制度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赖以存在的基础,没有良好的产权制度,企业就不可能充满活力和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产权结构变迁的主线是国家与企业的关系变化,其改革的过程经历了放权让利、利改税、承包制、股份制等几个阶段,其核心的制度安排就是对国家与企业的关系不断进行调整。从80年代的放权让利,到90年代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取得了很大进展,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体制框架初步形成,大中型国有企业在集团化改组和劣势企业退出方面迈出了较大步子,国有企业的总体实力和主导作用有所增强。通过股份制改革,国有企业实行产权结构创新,由原来单一的产权结构向多元产权结构过渡,有利于建立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便于国有企业转换机制、改善管理。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国有企业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效益大幅增加。

但应该看到这些改革仅局限于经济性层面的放权让利,并未从根本上打破传统的政企不分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没有真正形成产权清晰、结构多元、自由流动的产权制度。国有企业改革的任务还很艰巨,特别是建立符合市场竞争条件的产权制度这一核心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由于己改制国有大中型企业相当一部分没有实质性地触动产权,未从根本上改变国有机制,不仅影响了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也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的产权流动,限制了企业间的出售、并购、增资扩股等产权交易的进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近30年,从扩权让利到承包制再到股份制,改革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是,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依然有问题需要解决。因此,进一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对壮大国有企业的生产规模、提高运营效率,至关重要。

二、产权理论的内涵

产权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而出现的经济范畴。《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认为,“产权是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中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国内外学者对产权从不同角度有多种定义和解释。一般认为,产权主要是指财产权或财产权利,是以财产所有权为主体的一系列财产权利的总和,包括所有权极其衍生的占有权、使用、经营权、让渡权等权利。现代意义上的财产,既包括土地、房屋、设备及存款、现金等不动产和动产,也包括股票、债券等证券资产,还包括由专利、商标、名誉、商业秘密等无形资产。因此,现代意义的产权,是指自然人、法人对各类财产的所有权及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权利,包括物权(对物的所有权及相关权利)、债权(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权利)、股权(对股份、股票等财产的所有权及相关权利)和知识产权及其他无形财产权等。

产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一是独立性,产权主体拥有自主运用产权的权利;二是排他性,产权受到法律保护不可侵犯;三是流动性,产权主体可以通过产权流动、重组,谋取产权收益最大化;四是可分性,产权所包含的一组权利可分割组合使用。近代股份制产生以后,就形成了财产所有权与财产实际占有、使用权相分离的状况,并衍生出“法人财产权”,即非财产所有者由于实际上经营属于财产所有者的财产而对其享有的占有、使用及在一定限度内依法享有的收益和处置的权利。因此,在现代产权的基本内涵中,不仅包括法律上的财产所有权,实际上还包括企业“法人财产权”。

产权制度是关于产权界定、运行、保护等的一系列体制安排和法律规定的总称。而现代产权制度则是与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产权制度。其主要特征,一是归属清晰,各类财产所有权的具体所有者为法律规定所清晰界定; 二是权责明确,产权具体实现过程中各相关主体权利到位,责任落实;三是保护 严格,保护产权的法律制度完备,各种经济类型、各种形式的产权一律受到法律 的严格保护,四是流转顺畅,各类产权可以通过产权交易市场自由流动,以实现 产权的最大收益。所有制是生产资料等归个人、阶级、集团或社会所有的制度。所有制关系决定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马克思说,私有制不是一种简单的关系,而是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总和。

三、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变革存在的问题:

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初步改革大多是绕开产权来进行,导致产权虚化的问题普遍存在,因而也就不可能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1、产权界定不清。国有产权关系模糊,尽管国家对国有资产拥有的各种权利在法律上已被明确界定,而且权力具有明显的排他性规定。但是国家在国有资产上的各种权利得不到切实有效的保护以及明确界定的产权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从而导致国有企业的低效率和国有资产流失,后者更是国有产权模糊的集中体现。

2、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法律制度基础不完善。

在我国的国企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国务院及其下属各部委,颁布了众多涉及产权制度调整的法规。其中包括《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安置规定》、《国有企业及其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及其控股企业深入实行厂务公开制度的通知》和《国资委关于推进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重组指导意见的通知》等等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涉及到了国企改革中的产权交易、公司制度、职工安置、资产重组等各个层面。但是这些法律体系存在一些缺陷:时效性差、覆盖不全、口径不一和权责失衡等问题。首先,国有资产产权主体的法律地位问题,改革后的国有产权归属于全体公民,每个公民都能拥有国企产权的一部分,但作为不可无限分割的产权份额,国家无法找出一个法律主体与产权所有人相对应。产权的主体实则模糊了,没有明确界定。其次,各股权产权管理监督部门的法律界定问题。这集中体现在各职能部门的权责利的分配问题。再次,改制过程中法律颁布的滞后性,我国的国企改革独创性,没有教科书可以参考的改革,同样注定了会留下很多的体制和程序漏洞,有些法律颁布滞后,适应不了发展需要。

3、缺乏完善企业“委托一代理”权责利的均衡配置。“委托一代理”制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完善的任用体制,从而影响了企业产权改革中管理人才的选聘。在公司治理制度下,股权权重成为衡量出资人在一个企业中控制力大小的关键因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有企业改革总体布局决定了,关乎国计民生、对社会经济有重大影响力的企业还是由国有控股的。于是,一些领域的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之后保持了原班人马,产权改革却又很难深入关键领域的部门。“一股独大”使得公司董事会由国家资本绝对把持,管理人员的选用时由行政认命或者上级指派的,公司经管人员很难向社会选聘的,完全局限在内部提拔或行政聘用的老方法里。

“委托一代理”制下聘用管理人才的激励机制问题。委托人追求的是自己的财富最大化,而代理人追求自己的工资津贴收入和闲暇时间最大化,这必然导致两者的利益冲突。在没有有效的制度安排下双方可能造成严重的利益冲突。国有公司经营者激励机制的存续与股权结构紧密相连,结构中的缺陷使得我国在积极探索年薪制、经理股票期权试点的情况下,仍然存在国有企业对经营者的激励不足的问题,总体上激励形成的实际效果距离有效激励机制的要求相去甚远。国企经营者的收入水平虽然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相比较发达国家大型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仍然处于较低水平。高水平经营管理者不愿意进入到国有股份制企业中任职。“委托一代理”制下公司监管机制薄弱影响了产权改革的真实效果。按照我国《公司法》的规定,监事会成员由股东代表和职工代表组成,负有对公司董事和经理人员进行监督的职责。但是,缺乏实施细则,使得监事会职能空置,形同虚设。个别国有企业,甚至将监事会作为公司富余人员的安排场所,党政干部和老干部在监事会中占据很大比例。职工主张无人倾听、意见无法上达的现象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企业职工对公司决策更是产生不了影响。

4、国企职工权益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工人是企业的主人,国家贯彻的是一种主人翁意识。但是在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往往因为相应保护职工权益的法律法规缺失或者配套制度不完善,导致相对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而言处于弱势地位的职工群体成为被侵犯的对象。部分企业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改革成果分享权并未受到应有的尊重,相反,企业改制过程中的成本很可能大部分转嫁到他们的头上。国企改革过程中职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职工的权益没有得到合法的和应有的保障。

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对策

本文主要从以下4个小的方面说说改革的对策:

1、进一步明确产权主体。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国家和企业的产权划分,维护各种不同形式的国有企业的法人财产权,真正实现政企分开。政府和企业在职能上要各司其职,政府部门不能凭借行政权力对企业进行干预。当前尤其要解决政府职能转变的问题,具体措施包括:结合政治体制改革,合理划分政府有关机构的职责、权能,禁止越权干预企业;强化市场经济思想教育,改变干部的思想观念,改变“放权不放手”的心态,注重用政策、法律和经济手段对企业进行宏观调控,增强为企业服务的意识。

2、完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法律体系

国家应该专门颁布一部《国有企业产权法》,《产权法》应当就国有资本的所有权主体、所有者权益、运营权限、监督体制和保障措施进行详尽的规定,鉴于目前我国国有资本的管理基本转交国资委负责,对于国资委的权利与职责,在本法律中也应该予以详细的表述。

加强产权管理监督部门的权责利的法律监督及完善,不局限于明确界定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等职能部门的具体职责,而是制定出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具体的问题具体对待,针对不同的问题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法律体系关于产权改革的完备性。

3、重构国有产权委托代理机制,实现“所有者到位”

将政府化的国有资产管理局从政府部门中独立出来,将现由政府各部门掌握的国有资产管理权真正转向国有资产管理局,使之成为经济化、市场化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该机构主要行使国有资产所有者职权,负责国有资产管理的日常工作和事务。它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角度,对授权的资本运营机构的领导班子和董事会、监事会成员的考核、奖惩、任免提出建议,负责其日常管理和考核,并对资本运营机构派出的产权代表通过备案制度加以确认,以达到管人与管资产紧密结合起来。

而且企业干部人选的范围局限于相关部委的领导人员,企业干部任免权也基本上由上级党组织掌握。要破除旧人事体制的束缚,就要改变国有企业高层的行政体制编制。建立国有企业自身的人事管理制度,参照公司治理结构设定企业领导岗位性质。不依照机关制度进行考核,评级和升级,解决好自身职责和干部身份的不衔接问题。

对于国企的人员任聘面向社会招聘,不局限于行政任命和上级任命,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同时,对国企的经营者设立合理的激励机制,留住人才,激发管理经营者的积极性。

2、树立正确的国企改革观念

对国有企业“有进有退”的新理解。有进有退,不是指原来的国有企业一部分改制而“退”,一部不改而“进”:而是指除极少数需要国有独资外,其他的国有企业都要退出单一国有体制(重要的由国家控股),实现以退为进,退中求进,即在国有股权和比重上退,在国有经济的总体实力和控制力、影响力上进。

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从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调整上抓国企改制。特别是对全国同行业的优势国有大企业,要通过引进跨国公司和民营资本,重组上下游和同行业企业,迅速做大做强。对需要放开搞活和整体退出的国有企业,要通过资本运营机构,统一策划改制重组,统一筹措改制成本。

突破“产权交易和企业重组是市场行为,政府无所作为”的认识误区。政府作为国有企业的出资人,理当按市场规律组织推进其产权交易和重组;并且只有政府才能解决交易重组中的条块分割、债务处理、人员安置、分离办社会职能等诸多难题,才能协调多个部门参与改制的行动、审批权限的行使和各自利益的调整。样。

4、充分保障改制企业职工对改革的参与权

要充分发挥改制企业中职工的各种力量,确保改革中工人阶层的利益不受损害,明确改革中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方向。发扬民主集中制,维护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中职工的发言权。职工是企业真正的主人,要做到企业产权改革中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得到体现,要做到在事前、事中和事后都要维护好职工的发言权。在进行改制之前,要充分听取职工对于当前企业的改革意见,不仅要创造意见积极发表的通道,还要在收集意见的基础上,做好部分职工的思想工作,力争做到“全体接受、多数满意”的标准。针对企业改革所采取的改制、破产、兼并等选择,要在尊重组织安排、符合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大多数职工的意见,听取职工对于企业改制的建议;在改制过程中,对于职工反映的问题,及时向当地企业改制办公室或上级机构反映,并及时的解决。当然,在改制结束之后,面对公司治理结构的新型体制,无论是对于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安排,还是对新聘用职工的就业要求,都要听取群众的意见,为人民办事,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参考文献:

[1]魏杰:《现代产权制度辨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 年版 [2]杨瑞龙等:《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国人民出版社,1999 年版 [3]肖耿:《产权与中国的经济改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年版

1997

第四篇:产权制度改革形式

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形式

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可以采取社区股份合作制、企业型股份合作制、(企业型社区股份合作制即全体在职社员在集体企业持有股份。如石景山区古城和八角两个村均采取集体配股和社员现金入股相结合的方式,让全体在职社员在集体企业持有股份。)土地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大兴区产权改革工作起始于2002年,已经改制完成村社采用过两种产权改革模式,一种是土地股份制,一种是社区型股份制。全市提倡的是社区型的产权改革模式。采取何种形式,由村全体干部群众依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村实际,经民主协商决定。

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是以土地为主要纽带联系起来的一定社区(乡或者村)范围内的农民群众,按照合作制的原则,采取股份的形式,实行劳动联合与资本联合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集体经济产权制度。其主要特点:一是集体资产由社员共同共有变为社员按份共有,明晰了每个社员在集体经济组织中的产权份额。二是分配制度由单一的按劳分配变为按劳分配与按股分红相结合。三是治理结构上,农民群众真正成为集体经济的投资主体、决策主体和受益主体,成为集体经济名符其实的主人。四是劳动用工制度由过去集体安排工作变为社员自主择业、竞争上岗。

社区型股份制的主要做法和关键环节是:首先通过开展清产核资,摸清村集体资产家底,掌握村集体净资产真实存量情况;其次是对原成员的劳龄贡献实行现金全额一次性兑现;第三是对现成员设置个人股,包括户籍股、劳龄股、土地承包经营权股等。特别是劳龄股,使现成员的股份份额有了差异性,一般是老人有,小孩没有,彰显了老年人的价值和对集体的劳动贡献。年底按股份享受分红。

产权改革制度创新是按份享有,分权不分产,不进行实物资产的分割,不是分光吃净,只是进行分权,按股份享有集体资产收益权的分配。资产收益权可能来源于村集体土地对外出租款(土地经营收入)、征地款资本运营的收入、其他经营收入形成的利润等,只有收入高出负债,形成利润后才能进行分配,资不抵债不能进行分配。

第五篇:产权制度改革年终总结

产权制度改革全年总结

按照中共唐山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唐发[2010]28号文件精神,为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农村产权制度,切实推动农村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市场化,增加农民资产性收入,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为统筹城乡发展创造条件、探索路径、积累经验。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农工委领导的高度重视与精心指导下,我处结合唐山实际情况,将产权制度改革的各项工作按照时间、步骤实现了整体推进、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现将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1、基本情况:

全市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完成53%;林地、林木确权登记颁证山区完成67%、平原完成9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完成97%;农村房屋所有权确权颁证完成35%;建立村级集体财富积累机制的村完成85%,2011年农村各项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任务顺利完成。各县(市)区具体数据详见附表。

二、主要实施办法和步骤

1、权责明确,领导带队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各县(市)区专门成立了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全县(市)区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开展。农口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明确了责任分工,并建立健全了联系会议、定期通报及督导工作进度,形成了协调配合,合力推进的工作局面。切实发挥好组织领导、统筹协调、督促落实的作用,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同时,农工委政策法规处在王晓峰书记带领下,采用走基层访农户,实地查看,随机抽查等形式检验检察各县(市)区实际完成情况,查找工作中的亮点与不足,为下一步工作总结经验。

2、方案细化,联系实际

各县(市)区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制定了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或指导意见,对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做了周密细致的安排部署。工作中各县(市)区,理论联系实际,听取基层干部意见,认真研究破解制约工作顺利开展的困难和问题,对基层工作均形成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工作方式、方法,也为其他县(市)区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案例和经验。

3、宣传培训,统一要求

为解决好农村承包地、村级集体资产、资源、林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房屋确权、流转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维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针对各县(市)区的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各类问题进行了岗前培训,统一工作要求,按要求保质保量完成数据收集整理工作,仔细认真完成发证前的调查统计工作,发证中的手续履行工作,及发证后的调查回访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为方便全市各县(市)区上报数据能够统一整理,政策法规处制作了相应的表格和填报注意事项,但在接收个各县(市)区上报数据时发现有些县(市)区未按要求填报,各村、镇格式不统一,数据不完整,应填报项目未填报等情况,这样不仅增加了统计、整理工作难度,也给自身带来了相当繁重的工作量,同时也埋下了工作隐患。

随着时间的推移,产权制度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各种产权证书陆续颁发到农户手中。收集和登记的信息做到及时录入、整理,开展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回头看”,确保工作中已登统数据信息正确无误、未登统数据做好情况说明,为明年的登统工作打好扎实基础。

下载转型期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word格式文档
下载转型期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业产权制度改革(推荐)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走向何方 一、 防止多数人侵犯少数人权益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将实现何种目标?具体措施将有哪些?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具体目标是探索集体经济在市......

    经济产权制度改革

    朝阳区分类明确2012年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目标2个重点乡及8个重点村:完成改革任务。按照乡村联动的模式,推进黑庄户、豆各庄2个乡28个村,以及王四营乡官庄村、高碑店乡半......

    公立医院融资不是产权多元化

    公立医院融资不是产权多元化 2009-09-02 16:39:17 来源:健康报 浏览字体:【大、中、小】 公立医院融资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目前各方对于此问题的认识大都集中于产权多元化这样......

    转型期纪检监察工作理念思路创新的路径选择20120105

    转型期纪检监察工作理念思路创新的路径选择 当前,我国已进入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反腐倡廉建设面临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呈现出一系列体制性和阶段性特征。一是市场化改......

    社会转型期城市社区组织管理改革的路径选择

    社会转型期城市社区组织管理改革的路径选择 摘 要:长期以来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采用“议行合一”的模式,议事权、决策权和执行权都集中于作为居民自治组织的社区居委会。居委......

    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先进经验

    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先进经验执政能力的提高来自于尊重民意**县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作为**省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之一,**从*年*月开始,认真扎实地开展了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以下......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报告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报告根据县委、县府领导要求和4月16日召开的全县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进会精神,我乡村列为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试点村,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于4月18日立即召......

    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总结(五篇模版)

    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总结一镇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总结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我镇积极开展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