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转型期纪检监察工作理念思路创新的路径选择20120105
转型期纪检监察工作理念思路创新的路径选择
当前,我国已进入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反腐倡廉建设面临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呈现出一系列体制性和阶段性特征。一是市场化改革进入攻坚期,越来越多地涉及权力调整和利益博弈,深化改革的任务十分艰巨、繁重。二是工业化、城市化进入加速期,土地出让街道至关重要 素市场腐败易发多发,直接影响反腐倡廉的整体成效。三是社会矛盾进入凸显期,腐败问题与社会矛盾交织,反腐倡廉的复杂性、风险性增强。四是民主法治建设进入新时期,群众民主政治诉求与网络传播发生强烈共振,已对政府的民主、公开、廉政形成倒逼机制。
我们必须主动适应转型期反腐倡廉建设的新特点、新趋势,着力推动工作理念思路要,在反腐倡廉政治效果、法纪效果和社会效果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
在路径取向上,主动适应改革深入发展的新要求,从单项、局部的体制制度改革向反腐倡廉制度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转变,着力解决滋生腐败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单项、局部的体制制度改革,我们实现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平稳较快发展,有效遏制了体制转变过程中腐败现象的蔓延势头。但由于新旧两种制度下不曾发生的腐败现
务体系建设仍相对滞后,给社会管理带来一系列新课题。
在经济社会转型期,要进一步发挥纪检监察职能作用,必须主动适应群众诉求多元化的新趋势,积极回应群众关切。一方面,要坚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全力推进便民服务机制建设。加快便民服务网络建设,确保群众诉求有人应、有人管、有结果、有反馈。另一方面,要坚持寓监督于服务之中,全力保障惠民利民政策的贯彻落实。近年来,各级政府将更多资金投向民生领域,更多优惠政策向基层倾斜。如何确保惠民利民资金安全、政策落实,是当前一项紧迫任务。要切实加强对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在监管模式上,主动适应防治腐败的新要求,从传统、粗放、平面的监管模式向现代、精细、立体的监管模式转变,着力增强工作的实效性
管理粗放、方法传统是当前制约反腐倡廉整体效果的重要因素。比如,个别地方仍习惯于传统的运动式、突击式的整治,缺乏事前预防、动态监督的意识和手段;反腐倡廉制度设计系统性、整体性不够强,容易出现“制度真空”和“管理真空”。
在经济社会转型期,要进一步提高纪检监察工作水平,必须主动适应防治腐败的新要求,大力推进监管模式创新。一要形成标准化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围绕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和关键环节,深入查找廉政风险,切实完善防控措施。今年以来,在各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全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有效降低了廉政风险。二要构筑立体式的廉情预警机制。按照事
腐倡廉工作,努力实现党风廉政建设全方位、全覆盖。
在力量整合上,主动适应新兴社会协和量发展的新情况,从侧重党政主导向党政主导、社会多元参与的工作体制转变,着力发挥社会力量在反腐倡廉中的积极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加快转型,以民间力量为主导,具有非政府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迅速发展起来。截至2010年底,我国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各类社会组织达43.9万个。各类社会组织的发展壮大,深刻改变了原有政治社会格局,并对反腐倡廉带来深刻影响。特别是随着博客、微博等网络媒介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日益成为重要外部监督力量。
在经济社会转型期,要进一步提高纪检监察工作水平,必须主动适应新兴社会力量发展的新情况,构筑反腐倡廉的全新平台,实现专门监督与群众监督的良性互动。一要积极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还权于市场、还权于社会,为各类社会组织成长营造空间。加快推进政社分开、管办分离,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规范市场行为、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作用。二要积极发挥新兴社会阶层的作用。积极找寻群众反腐倡廉建设的平台,重视发挥企业家、律师等专业人十,以及各类科技、管理精英等群体的作用,最大限度调动积极因素。三要积极发挥网络媒体监督的作用。坚持善学、善用、善管互联网,加强反腐倡廉网络舆情的收集、研判和处臵,引导网络舆论沿着理智、合法、建设性的轨道发展。
第二篇:以科学的理念思路创新纪检监察工作
以科学的理念思路创新纪检监察工作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从政治、历史、全局、战略的高度,深入总结了我们党90年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新课题,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五个必须坚持”的新要求。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做好新的形势下的反腐倡廉工作,纪检监察机关必须在观念上有新的转变,思路上有新的突破,要坚持用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观点分析形势,正确把握反腐倡廉工作的新任务、新部署、新要求,着力在创新理念和思路上下功夫,以科学的理念和思路谋划各项工作,以科学的举措和方法推动各项工作,抓重点求突破,抓创新求特色,抓落实求实效,努力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有力保证。一是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理念,在工作思路上勇于创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其本质要求是坚持科学发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是反腐倡廉建设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也是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的根本要求。纪检监察工作是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不能搞两张
1皮,不能认为纪检监察工作就是为了单纯的查办案件,与经济建设联系不大,为反腐败而反腐败,而更重要的是为经济建设服务。要把纪检监察工作放到经济建设这个大局中来定位、谋划和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特别是今明两年,要充分运用全省开展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和灾后恢复重建监督检查工作经验,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放在重要位置,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抓紧抓好,确保政令畅通。要创新工作方式,健全长效机制,把全面检查和重点检查、经常性检查和专项检查、传统检查方式和现代科技手段结合起来,切实提高监督检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主动深入到改革开放前沿和经济建设主战场,对省、市、县委政府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重大活动及时跟进,找准结合点、选准突破口,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增强服务效果,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努力实现反腐倡廉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协调促进。
二是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改革创新、重在建设的理念,在思想观念上勇于创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要自觉地摆脱那些束缚我们工作的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针对形势的发展和变化,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着眼于
建设性的思路、举措、方法创新性地推进反腐倡廉工作。要注重研究思想文化建设、体制机制建设和法规制度建设,努力形成有利于反腐倡廉的思想观念、文化氛围、防制条件、法制保证。如当前在研究思想文化建设方面,要引入廉政文化新理念,抓紧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有利宣传契机,通过感恩廉政歌曲传唱、廉政书画摄影展览、廉政知识竞赛、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法规纪律宣讲等活动,充分发挥廉政文化教育的渗透、教育、感染和激励作用,以增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思想性、教育性和实效性,深入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营造良好的反腐倡廉氛围。
三是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必须牢固树立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理念,在工作方式方法上勇于创新。着眼于增强反腐倡廉建设的整体性、协调性、系统性和实效性,坚持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整体推进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治等各项工作,更好地把改革的推动力、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监督的制衡力、惩治的威慑力结合起来,把阶段性任务和战略性目标结合起来,使反腐倡廉工作呈现出系统推进、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要推进反腐倡廉教育工作创新,积极整合教育资源和力量,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和载体,创新教育形式和手段,善于运用正反两方面典型开展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增强教育的说服
力和感染力,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推进查办案件工作创新,注重通过各种渠道发掘案件线索,注重运用各种手段查办案件,注重加强对重大典型案件的剖析研究,切实提高依法突破案件的能力和有效发挥查办案件治本功能的能力。要推进监督工作创新,健全和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实现关口前移、预防在先,坚持把对权力的科学配置与对权力运行的有效监督结合起来,把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结合起来,把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专门机关监督与群众监督结合起来,把加强对干部的监督与发挥干部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切实增强监督的实效性。
四是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理念,在工作体制机制上勇于创新。反腐倡廉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工作合力。要正确把握党委、政府、纪委和各职能部门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责任,妥善处理认真履行纪委职责与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发挥各部门作用的关系,进一步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坚持在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双重领导下开展工作,健全完善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的运行机制。加强各地区各部门纪检监察机构之间的协调配合,建立信息共享、资源共用平台,完善跨区域协作办案及防逃、追逃、追赃机制。加强纪检监察机关与各职能部门的联系沟通,建立健全督促检查机制,引导和督促各部门结合业务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治理和预防腐败的政策措施。健全保障群众民主权利的制度,进一步完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的工作机制,把发挥专门机关的职能作用与依靠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参与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一步巩固和发展齐抓共管反腐倡廉建设的良好局面。
2011.8.19
第三篇:关于纪检监察工作理念思路
关于纪检监察工作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
式方法创新的调研
俗话说:“防病胜于治病”、“未雨绸缪”、“居安思危”……意思是说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之前,都要统筹规划,通盘考虑,事先做好预防工作,不打无准备之仗。同样,在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加强腐败的预防工作.减少腐败行为的发生机会,比单纯治理腐败和惩治腐败分子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要做到预防在先,就必须做好监督工作。
党章规定,党员必须参加党的组织生活,自觉接受党的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在党纪面前,所有党员一律平等。我们都生活在现实世界中,没有人是“不锈钢”,没有人能够“终身免疫”。这些年我们查处的陈良宇案、陈克杰案、胡长清案……无一表明,干部在有效监督中成长,在缺乏监督中倒下。有的人进了牢门铁窗之后才后悔地说,要是当时组织上对自己多一些监督严一些监督该多好。对腐败分子我们当然要坚决惩治,但是反腐败也不是查的人越多越好。重要的是事先预防教育和保护干部,使干部少犯或不犯错误。这才是我们的目的。因此,各级干部不要厌烦监督,不要认为监督就是跟自己过不去,而是要把监督当作一种对自己的爱护,监督就是保健,监督就是预防,它能够帮助我们提高“免疫”力,防止错误的发生,有人监督是好事,而不是坏事。我们要养成在监督之下工作和生活的习惯,学会在监督中干好工作。
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委政府专门监督机关,肩负着重要监督职能,必须努力适应反腐倡廉建设新形势,研究新特点、新问题,更新监督理念,积极探索创新实施有效监督的方式方法,为全面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有效管用的制度保障
一、纪检监察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问题:
1、开拓创新的工作意识待强化。
纪检监察工作要提高工作水平,就要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是要把本单位工作经验系统化。要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不断研究、总结本单位工作经验,形成新的较为完善的工作思路、措施和方法,并不断总结提高,创造出更加系统、更高层次的新经验。二是要把上级精神具体化。贯彻上级精神不能简单照搬照抄,当传声筒、收发室,要吃透上级精神,将上级要求与本单位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在贯彻落实中创新。三是要把外地经验本地化。现代信息的快捷,使我们足不出户就能看到、学到很多外地和外单位的新思路、新方法,但我们要结合实际,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在学习的基础上树立新观念、开辟新领域、提炼新方法。四是要使本单位工作特色化。抓创新就是抓特色,要善于思考,积极探索,形成独具特色和优势的工作经验和风格。
2、与时俱进的工作理念待树立。
要努力用时代的标准、宏观的眼光、辩证的思维来认识、研究和处理纪检监察工作所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善于把具体工作放在大局中去认识、思考和把握。积极围绕创新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去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为此,要求纪检监察机关必须要率先牢固树立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大局意识,牢固树立监督与保护并重的公正意识,牢固树立严格依法依纪办事的法制意识,牢固树立注重时效和效果的效能意识。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只有更新观念,牢固树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执纪执法思想和观念,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发挥好职能作用,与时俱进开创工作新局面。
3、因循守旧的工作方式待改进。
反腐倡廉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任务十分繁重,必须党组统一领导、部门协调配合。因此,纪检监察部门要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通过组织协调,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反腐败的强大合力。当前,尤其要在三方面下工夫:一是当好参谋助手。纪检监察部门要主动向党委汇报工作,争取领导的重视与支持。要主动想全局,对上级指示精神提出符合本单位实际的贯彻意见,对每个时期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行总结分析,提出意见和建议,经党委研究后搞好部署;对工作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出主意、想办法。二是搞好任务分解。把反腐任务分解到各有关部门,明确职责,提出要求,并加强检查指导,才能确保责任制落到实处。三是加强监督检查。对反腐倡廉任务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是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职责。我们要加强监督检查和责任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对领导干部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强化责任制的权威性。总之,我们要适应新的形势和变化,注重研究新的方式、方法,更好地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努力扩大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的社会效果。
二、对策和建议
1、创新工作理念思路
建立严密的制度体系,狠抓制度的贯彻执行,是反腐败斗争实现“从被动防御为主转向主动进攻为主”、“从权力反腐为主转向制度反腐为主”、“从事后监督为主转向事前监督为主”、“从惩治腐败为主转向预防腐败为主”的重要保证。我们要站在事关党的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认真研究腐败滋生蔓延的制度根源,总结监督工作的经验教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加强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提高制度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做到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推进党的建设和党内生活制度化、规范化。要着力提高制度的科学性,坚持从实际出发,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总结我们党历史上的成功经验,借鉴国外其他政党的有益做法,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措施,尤其要注意把那些经过实践检验的成功做法上升为法规制度,把那些通过查处和解剖案例得出的规律性认识运用于法规制度,保证制定的各项法规制度行得通、做得到。要着力加强制度的系统性,加强整体规划和统筹协调,既重视基本的法规制度又重视具体实施细则,既重视单项制度的建设又重视基本制度与具体制度、实体制度与程序性制度的配套,既重视党内法规制度的建立健全又注意与国家法律法规的协调配合,真正发挥法规制度的整体合力。要着力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加强对制度的学习和宣传教育,抓好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增强法规制度的约束力,加大对违反法规制度行为检查的力度,做到令行禁止、违者必究,真正使党内法规制度成为全党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要更加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和创新,形成完善有效的监督机制制度。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纪委第五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进一步加强监督制度建设,认真执行和不断完善各项监督制度,改革和完善党内监督体制,健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拓宽监督渠道,增强监督合力,加大监督制度创新力度,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为此,我们要把积极推进监督制度创新作为破解监督难的重要途径。
2、创新工作体制机制
一是改革现有监督体制。各级纪委作为实施党内监督的专门职能机构,与同级党委,既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又是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的关系,不符合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存在有许多弊端。如,在对地方各级纪委的双重领导中,上级纪委的领导主要体现在业务指导上,而纪委工作人员的办公经费、物资保障、福利待遇以及升迁调动,则都由同级党委决定,导致纪委难于超脱所处的工作生活环境,常常受到各方面的干扰而在行使职权时困难重重。因此,要加强新形势下的反腐倡廉工作,必须改革现有监督体制,实行中央以下党的各级纪委直接受上一级纪委领导并对上一级纪委负责的垂直领导体制,在人事、经费、财物等方面不受同级党委的制约,有利于解决对同级党委及其成员监督不力问题。目前实行的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改革是有益的探索,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巩固完善。
二是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必须进一步规范信访制度、案件检查、案件审理、纠风和执法监察等项工作的程序,完善业务流程,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对容易滋生腐败现象的部位和环节,要进行权力适度分解,合理配置。对重要岗位的人员,要完善和实行纪检机关内部谈话制度、诫勉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严格执行办案回避、公务回避制度。要通过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严肃工作纪律尤其是办案纪律,保证纪检干部正确履行职责,当好自觉接受监督的模范。
三是改革权力运行机制。深入查找在对权力制约、资金监控和干部任用监督上可能或容易滋生腐败的问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财政制度、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对权力的制约、资金的监控和干部任用的监督上。规范事权,构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行政审批体制和运行机制。规范人事权,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坚决铲除滋生腐败条件和土壤,建立起高效、规范的权力运作机制。
四是积极探索委派方式。纪委干部要由上级委派,其成长进步不受同级党委左右,直接受上级党委或纪委定夺,只有这样,纪委一班人才能放开手脚干,从而有效履行其监督职责。
五是实行交流轮岗制度。人是社会的一员,他的社会属性就决定了人必然会受社会和周围环境的左右和影响,同样,纪检干部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也不是真正的铜墙铁壁,时间一长,要做到“出污泥而不染”并不是一件容易之事,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因此,对在一个单位、一个岗位任期达到法定或规定年限的纪检干部也必须及时进行轮岗交流,以期尽量避免和减少权力腐败现象的发生。
3、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一要突出监督重点。着重加强对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监督,加强对腐败多发易发部位和领域的监督,尤其要加大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监督的力度,强化对干部选拔任用、财政资金使用、国有资产运营、金融资本运作、土地使用权出让、行政审批运用等方面的监督,确保权力正确行使。
二要完善监督机制。科学合理地配置权力,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最大程度地减少权力“寻租”的机会。尤其要尊重和保障群众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凡是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能公开的都要依照法律和规定向群众公开,听取群众意见,让这些事项在阳光下运作。
三要前移监督关口。加强事前和事中监督,发现党员、干部有犯错误的苗头,要及时通过打招呼、诫勉谈话、召开民主生活会等形式,早作提醒,严肃批评,责令改正,做到防微杜渐,千万不要等到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后再去查处。
四要形成监督合力。把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政府专门机关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结合起来,发挥各方面监督的积极作用,不断拓宽监督渠道,使各种监督形式紧密配合,各方面监督力量有效配合,以加大监督力度,提高监督效果。
第四篇:转型期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
转型期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
尚珂
岳公正
摘要:
本文在分析公立医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指出医院应成为一个市场经营主体,取得法人地位,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实行股份制改革可以做到这一点。应当先选择一些县级以上卫生行政机构审批的社区医院或乡镇卫生院作为试点。通过对 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等末端医疗机构进行体制的改造,从中发现问题,并不断完善,最终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医院体制改革的路子。关键词:公立医院; 产权制度
医疗行业是一个专业性强、具有高度责任和风险的特殊服务行业,它能综合体现一个国家的国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其他行业进行体制改革,发展多样化的所有制形式已经非常普遍,但是医疗行业由于其职业功能的特殊性,医疗机构改革的进程比较缓慢,延续了半个多世纪的、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相适应的医疗体制至今仍然扮演者主要角色。医疗机构现行的体制要不要改革? 这个问题被广泛关注,回答应该是肯定的。作为医疗机构的主体—医院的管理制度改革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一、公立医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公立医院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各方面的影响也同样波及医疗行业。医疗机构呈现出各种问题。在一些大中型的医院,国家财政投入大,但是浪费大,管理水平及经济效益低,管理方面有很多的漏洞。很多医院处于粗放经营状态,没有成本核算,没有正常的激励机制,报酬机制,做不到奖罚分明。由于我国医院的管理者有很多是从医生--出色的医疗专家--成长起来的,他们在业务上精通,但是不具备行政、人事、政策等综合素质和管理知识,很难恰当的行使管理职能。重业务,轻管理现象在医疗机构中是普遍存在的。管理机制的不健全使得医院普遍缺少活力和竞争力。存在着一线人员与后勤人员的比例不合理,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低,服务不到位,服务质量差,人浮于事等现象。另外,政府对医院的拨款逐渐减少,医院仅依靠财政拨款和业务收入已经不能满足其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资金的缺乏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需要寻找新的融资渠道和经营方式。
在一些小医院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医疗资源不足,医疗设备落后、陈旧,留不住业务水平高的医生。资金不足,医院发展困难。尤其是农村、卫生事业投入不足、卫生机构设施条件比较差、医疗服务水平低,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服务得不到保证。乡镇卫生院是农村卫生服务网络的枢纽、是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集体经济力量削弱后,现在有很多已经名存实亡了。农村的医疗卫生机构落后、资源不足的问题比较普遍。
大医院和小医院虽然表现的问题不同,但是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一样的,主要是体制的问题,即医疗机构体制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医疗机构体制、卫生服务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利益格局没有突破,缺少调动人们积极性的因素。医院的管理体制陈旧,缺少科学的管理方法,从而造成医院发展困难。不进行全面的体制改革,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2、公立医院改革迟缓的原因
目前医疗机构的改革落后于其他行业,最主要的原因是认识上的问题。首先是要不要用市场机制对医疗机构进行改革,在认识上还不能统一。1 一般认为,我国的社会基本医疗的实现主要是靠公立医院,是非盈利性质。如果进行以市场机制为目标的改革,追求利润,虽然可以使医疗资源运用达到最大化,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的保障是否还能实现?基于这种认识,使得医疗机构的改革落后于其他国有企业的改革。但是从客观现实中已经看到,不将市场机制引入医疗体系,在管理体制上、在经营模式上,在利益关系上,树立新观念,破除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体制和做法,就不能解决现在医疗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要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展现新的面貌,增强医疗市场的活力,保证社会的多种医疗需求。就需要改革。
另外一个问题是如何维持医院的公有制性质。历史形成的状况是医疗卫生事业由国家办,医疗机构的资产是国家投资形成的。医院进行体制改革,容许其他经营主体的参与,如何保持它的公有制性质,如何保证医疗卫生机构基本满足人民大众的健康需求,这也是一方面的顾虑。现实已经看到,市场经济下,完全靠国家办医疗是不能满足市场需要的。对于公立医院,政府也不可能包办一切,不可能完全靠国家财政支持人民群众的全部医疗需求,单靠国家财政不可能满足所有公立医院发展所需资金的要求。因此,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吸引多种市场主体参与医疗事业,这是医院体制改革必将采取的方向。
二、关于公立医院改革模式的探讨
目前,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机构的主体,90%以上是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公立医院的搞活、创新,能够带动我国整个医疗事业的发展。
对庞大的国有医疗主体进行改革,怎么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把医疗体制改革这样一个对社会、群众影响很大的事情简单化处理则可能引起强烈的社会反映。但是延续旧的医疗体制,医疗行业与市场经济社会的反差会越来越大。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所有矛盾将在医疗行业充分体现。
在调查中发现,北京的职工医院走在了医疗机构改革的前列。例如,首钢医院采取了不涉及产权交由北京大学管理的改革方式,邮电总医院与北京协和医院合并重组、北京建工医院实行了股份制改造。职工医院能够率先尝试改革,分析原因主要是受企业体制改革的影响。计划经济下,企业办医院,作为对职工的福利,形成了企业办社会的局面。在市场经济下,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经营主体,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职工医院就成为沉重的包袱,成为企业体制改革中要解决的问题。医院必须从企业中剥离出去,不能再依靠企业的投入,必须寻找其他出路。在这种压力下,职工医院进入了市场,先“吃了螃蟹”。实行企业化运作。
公立医院也面临许多与职工医院同样的问题,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建立起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鉴于存在的问题,一些公立医院也在尝试着改革的可能性。已经进行的改革中,运营模式多种多样,较多采用了医院托管制、承包制、不动产租赁制、管理层收购、股份制等方式。这几种运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都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医院能实现企业化运作,达到自主经营。究竟哪一种更适合医疗机构的改革呢?
医院实行承包制,是指在不触动医院所有权的前提下进行承包经营,它是在生产经营形式上发生变化。承包制改变的是分配关系,是把医院作为经营实体,并使全体职工的劳动报酬与医院经营成果直接挂钩。承包制下,医院产权仍是属于国家所有的单一产权结构。医院在经营上拥有一定的自主权,但是不能自负盈亏。在利益机制的作用下,医院只限于承担“收入风险”,只有多得少得的差别,而不承担财产风险。
托管制下,是医院的社会属性不变,实行经营权和所有权的适度分离,以实现医疗服务、资产经营委托管理目标责任的运行机制的改革。和承包制一样,它不能承担财产风险。
租赁制,即国家作为所有者将医院的经营权租给作为经营者的承租人,经营权归医院自主支配。国家不予干预。租赁制医院拥有完全的经营自主权。租赁制度下,只存在出租人占2 有生产资料的单一所有制结构。
从以上几种改革的方式中可以看到,其共同特点是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但是产权结构不发生改变,只是经营方式发生改变。这种改革使得医院有了一定的经营自主权,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医院面临的一些问题,如,医院内部的管理问题、收入的改善,并在一定程度上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等。但是,由于医院不承担经营资产损失的风险,不能自负盈亏,就不能形成市场主体必须具备的自我约束、自我调节、自我组合、自我改造的内在机制,由此产生企业行为短期化等现象。
市场经济条件下,首先要求医院应成为一个市场经营主体,取得法人地位,能够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医院必须自负盈亏,才能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无论是盈还是亏都是对所有者的要求,必须以拥有对资产的所有权为基础。因此要把医院放在所有者的位置上,实现法人制度,使医院在法人资产的基础上实现自负盈亏。实行股份制改革可以做到这一点。
三、公立医院的股份制改革
股份制改革是产权制度和产权结构的改变。它实现的是两个层次的两权分离,即第一层次的资产所有权和法人所有权的两权分离和第二层次的法人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两权分离。这与承包制和租赁制不同。股份制形成的是多元经济成分,多元产权结构。股份制可以容纳许多的所有者,把不同所有者的资金融为一体,实现投资和企业资产的社会化。在这种产权结构下,医院以法人所有者的身份出现,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承担资产经营风险。在管理体制上,实行董事会管理体制,真正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在两权分离和董事会制度的基础上,医院与政府的行政隶属关系宣告结束,医院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充满活力的经济实体,政府因其职能不同,转变为管理者和产权代表者,以不同的方式行使职权,形成新型的政企关系。
1、实行股份制改革的积极作用
第一、市场经济下,医疗需要的增加和多样化,仅靠国家的投入远远满足不了需要,造成医疗资源不足,医疗设备落后、陈旧,在许多医院,资金问题成为医院发展的阻力。通过股份制改革,引入多种投资主体,有利于筹集资金,开辟一条新的融资渠道。
第二、改制为股份医院,产权的约束成为一种切实的压力,实行现代企业管理方式,提高医院的运营效率,成为经营的目标。股份制改革有利于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
第三、实行股份制,建立以公有制经济成分为主体的多元产权结构,有利于协调利益关系,解决机构的调整和优化问题。在调动国家、医院、职工个人等方面的积极性、克服短期行为、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股份制有明显的优越性和巨大的生命力。
实行股份制,是使医疗机构实行产权结构改革的一种形式,不是改革的唯一形式。股份制和托管制、承包制、租赁制是可以同时并存、互相结合、互为补充的。股份制的作用是改变投入机制、明确产权关系,从而改进国有资产的运行机制。托管制、租赁制、承包制的作用是改进企业经营机制、管理机制,运行机制各有不同,互相补充,互相结合,做到机制互补。
2、股份制改革的实践
实行股份制,面临的较大困难是如何改组。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现在医院的普遍状况是固定资产规模比较大、资产评估难度高,增加了医院股份制改革的难度。
建议可以先选择一些县级以上卫生行政机构审批的社区医院或乡镇卫生院作为试点。通过对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等末端医疗机构进行体制的改造,从中发现问题,并不断完善,最终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医院体制改革的路子。在这类医院中存在着公有制医疗机构普遍性3 的问题,可以说具有“小而全”的特点,通过对这类医院“解刨麻雀”,从而为大中型医院的改革,寻找到更恰当的改制方式,降低改革成本,减少失误造成的损失。
日前,我们对北京市朝阳区孙和乡卫生院的体制改革进行了调查采访。孙和乡卫生院是北京市朝阳区卫生局所属的乡一级卫生院。其形成的背景是:由国家投资80多万元人民币,计划在孙和乡办一个卫生院。但是,这项投资一直未形成有效的资产,以至周围2万多农民没有可利用的医疗服务设施。2002年5月由筑美房地产公司投资400万元人民币,实行股份制改造。在原有的乡卫生院的土地上整理、重建,形成了现在的孙和乡卫生院。该医院为股份合作制,三方产权主体是朝阳区卫生局、孙和乡政府和筑美房地产公司。考虑到农村的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孙和乡卫生院在改革中,采取了非营利医疗机构的性质。卫生院实行法人制度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实行院长负责制,内部劳动制度和人事制度的改革采取多种用工形式,实行聘任制,合同制等。通过实行有效的管理措施,提高医护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卫生院现有职工40余人,自收自支,政府不再拨款。改革的第一年,卫生院实现了收支平衡,还准备投资办敬老院等公益事业。改革的结果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良好,群众、医院、政府三方受益。
另外,建工集团的职工医院—北京建工医院由国有企业医院改制为股份制医院也是一个成功的改革事例。
北京建工医院的改革是采取向社会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合作伙伴。由辽宁机械进出口公司和凤凰医院参与,对医院实行股份制改造。改革协议确定医院的性质为营利性,由辽宁机械进出口公司和凤凰医院联合控股,对医院的资产进行股权划分,进行企业化管理,医院的领导层由董事会和监事会组成,实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化医院管理运作模式。改革后,医院的注册资金由原来的2800万元增加到8000万元,实行控股经营,法人治理。合并重叠机构,减裁了80多名富余人员,引入竞争机制,树立现代服务意识,将以往的等病人上门转变为主动找病人。在分配制度上拉开档次,将职工贡献大小与收入多少直接挂钩。改变职工不分贡献吃大锅饭的现象,真正实现了多劳多得,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医院的活力。
改革要因地制宜,鼓励创新,不求单一的模式。医院机构的情况差异较大,在推进医院改革中,不可能搞成一种模式,即使是股份制也有多种形式的。要鼓励试点和探索,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总结成败得失,走出医疗机构的改革之路。
四、医院股份制改革应注意的相关方面
1、医院内部配套制度的改革
股份制固然为医院转换经营机制打下了基础,但并非一改就灵。股份制医院多元的资金关系,形成了多元的利益关系。新的复杂的利益关系要求在领导制度、组织形式、分配制度、劳动制度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必须建立适应股份制企业的资金制度、财产制度、和经营管理制度、监控等相关配套制度;对股份制医院的组织和运作进行规范化管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益。
2、正确处理政府主管部门与医疗机构关系的变化
在医院的股份制改造中,主管卫生医疗的政府部门地位发生了变化。它既是管理者,也是所有权的代表。要严格区分管理职能和产权职能。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的行政职能,与作为所有者代表的产权职能,必须彻底分开,并要以不同的方式来行使。
作为社会管理者,追求的目标是社会的安定和有序。要保证公共卫生、基本医疗保障的投入;并通过法律、行政、财政、税收和价格等手段,从宏观上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管理,制定市场准入条件,加强监管措施,规范医疗服务行为。4 作为产权代表,其职能主要是管理和经营国有资产,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通过控制产权、以股东的身份从内部去影响企业的决策,贯彻自己的意图。
3、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
股份制改造中,要严格对医院的资产进行产权界定、资产评估,划分股权,并合理的处置剩余资产,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国有资产的产权代表者应正确行使股东的权利,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真正实现通过改制达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的目的。
4、医疗行业的特殊性
医院实行分类管理,分为营利和非营利医院两大类。因此在医院产权制度的改革中,不能完全照搬企业的改革模式,要考虑医院的特殊性质,将医院产权制度的改革与医院的分类管理结合起来。摸索医院改革的新路。
另外,国家明确规定卫生事业是具有一定福利性的公益事业,改革中应坚持医院的社会功能,继续承担基础医疗、预防、保健和公共卫生管理等各项社会任务。改制的目的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效率和效益,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因此在公共卫生、基础医疗、突发事件的应对等方面的工作不能削弱。
医疗机构由非经济化向事业化与经济化结合的转变,由单一国有制向多种所有制并存的转变;资金投入由国家单一供给向多方共同出资模式转变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借鉴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教训,结合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寻找新的突破口,努力创造医疗事业的新局面。
作者简介
尚珂:北京物资学院法学副教授,硕士学位。
岳公正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
通讯地址: 北京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伍舜德楼)110办公室
邮政编码:100084 TEL:
*** 5
第五篇:创新理念,拓展思路
创新理念,拓展思路,加强卫生监督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为进一步推进卫生监督事业发展,推进卫生监督工作“三项强化”“三项整治”“三项开展”工作中心,开展卫生监督法制宣传教育要创新理念,拓展思路,发挥卫生监督教育知识完全适用于平时健康预防的优势,坚持以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以及在校大、中、小学生为主体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社会性。形成整套卫生监督宣传普法教育的有效机制,不断扩大卫生监督宣传教育的范围,从被监督单位逐步发展到“五进”,即卫生监督宣传进学校、进社区、进党校、进机关、进网络,通过这些教育形式提高民众卫生监督的意识。
一、创新宣传方式,扩大卫生监督工作的社会影响
借助有效载体,在“五项建设、四个转变”上做文章,在卫生监督宣传教育工作上取得新的突破。
一是要把广泛宣传和重点宣传、专题宣传相结合,在宣传方式创新上做文章。通过宣传教育方式的创新,不断挖掘新的资源,运用新的方式,力求做到电视里有形象、广播里有声音、报刊上有文章、社区里有专栏,积极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卫生监督法规宣传活动,扩大卫生监督工作的社会影响。利用电视、广播电台、报刊等传播媒介,播放卫生监督专题片、领导讲话、发表专题文章,对社会群众进行广泛宣传。利用世界无烟日、食品安全周、职业病防
治法宣传周、“12〃4”法制宣传日等活动开展进行法规和卫生知识的专题宣传。
二是要把卫生监督法规教育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相结合,在机制创新上做文章。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街道、社区常年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创建活动内容多,居民参与面广。要以社区创建活动为载体,把卫生监督法规教育、卫生监督知识教育纳入其中,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卫生监督宣传栏、卫生监督宣传手册、卫生监督宣传展板等形式,对社区市民进行以卫生预防为核心的健康观念教育和卫生监督知识教育,将卫生监督宣传教育做到市民身边。在卫生监督宣传教育机制创新上,做到“四到位”:领导认识到位、组织措施到位、财力投入到位、检查落实到位。
三是要把卫生监督法规教育与“六五”普法教育相结合,在内容创新上做文章。“六五”普法教育是我国开展的系统的规范性的法律知识普及教育活动,也是进行卫生监督法律法规教育的最有效载体。做到卫生监督法律法规与其他法律教育同时部署,同步实施,一起检查。
四是要把卫生监督法规教育与社区文化活动相结合,在载体创新上做文章。创新卫生监督宣传教育载体是做好卫生监督宣传教育的基础。文化娱乐活动是广大市民喜闻乐见、容易引发兴趣的有效方式。一方面要注重区、县卫生监督组织群众的载体,充分发挥区、县卫生监督的作用,建立起覆盖全社会的教育网络,把卫生监督宣传教育工作的触角延伸到社区的每一个角落。另一方面,利用好群众文化的载体,把卫生监督教育与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广场文化结合起来,寓教于娱乐中,营造浓厚的卫生监督宣传教育氛围。
二、建立长效机制,营造卫生监督发展的良好环境
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式宣传,建立卫生监督法制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初步形成全社会关心卫生监督、支持卫生监督、参与卫生监督的良好社会氛围。
一是把卫生监督法制教育纳入学校学生素质教育计划,建立在学校开展卫生监督法制教育的长效机制;二是把卫生监督法制教育纳入全社会“六五”普法计划、建立在全社会开展人民防空法制教育的长效机制;三是把卫生监督法制教育纳入社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计划,建立在社区中开展卫生监督法制教育的长效机制。四是把卫生监督法制教育纳入企业员工培训计划,建立在工业园区、开发区、高新区等开展卫生监督法制教育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