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预防制粉系统爆炸事故
如何预防制粉系统爆炸事故
由于燃用煤种的变化,使实际燃用煤种常常不同于设计燃用煤种,煤种成分的不同,特别是挥发成分的提高,可导制制粉系统爆炸事故的发生率有所增加。
由于煤炭市场的变化,火电厂用煤有日益复杂的倾向,特别是部分电厂由于燃料供应机制的改变,导致锅炉实际燃用煤种与设计煤种发生较大的变化,当实际燃用煤质状况好于设计煤质,挥发份较高,由此导致制粉系统爆炸事故的发生率有所增加。因此如何根据制粉系统运行状况的改变及时调整设备及操作管理,降低制粉系统爆炸事故的发生率,需要认真细致地开展工作。制粉系统爆炸的定义
制粉系统爆炸就是煤粉的爆炸,是一种压力急剧上升的燃烧过程,此时压力上升速度比正常燃烧要快得多。煤粉以一定的浓度分散在空气中,一旦遇到适当的点燃能,就会发生燃烧并迅速传播,导致连续不同控制的燃烧,这就是煤粉的爆炸。制粉系统爆炸的原理
当煤粉在空气中的浓度很低或很高时,一般不会发生爆炸,同时爆炸又是燃烧的一个特例,所在爆炸过程中氧是不可缺少的,另外发生爆炸还需要有足够的点燃能,所以只有当可燃物浓度、氧浓度和点燃能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时,才有可能发生爆炸,而且这三个条件又是互相联系的。
2.1 制粉系统爆炸的三要素
(1)可燃物浓度(煤粉的浓度);煤粉的爆炸浓度有一个范围,即存在上限浓度和下降浓度。煤粉爆炸的浓度范围与很多因素有关,如煤种、初温、初压等,对于烟煤而言,气粉混合物浓度只有在0.32-4kg/m范围内才会发生爆炸,而浓度在1.2-2kg/m范围时爆炸危险性最大.在现有电站锅炉制粉系统的运行过程中此条件是很容易达到的,特别是制粉系统启动或停止的过程中,煤粉浓度变化较大,存在爆炸危险性最大状况。
(2)点燃能(点火能源):点燃能是爆炸的一个重要条件。点燃能的大小不仅对发生爆炸起重要的作用,而且决定了爆炸时产生的压力等级和爆炸的强度。煤粉混合物的最小、最低可爆的点燃能与很多因素有关,但主要决定煤粉爆炸反应本身活化能的大小。煤粉中掺入少量的可燃气体,会降低它的最小、最低点燃能。能量较小的火花通常不能点燃可爆性煤粉与空气的混合物,但却可以引起掺入不量可燃气体的煤粉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初温和初压对点燃能的影响较明显,初温、初压越高,发生爆炸所需的点燃能就越小。在现有电站锅炉制粉系统运行中,如果某些原因导致局部存在积粉,条件合适势必会引发自燃,由于制粉系统正常运行工况的风量和煤量较大,积粉
33自燃的能量被携带释放,不足以形成制粉系统爆炸的点燃能,但如果工况发生变化,尤其是风量减少,会造成积粉自燃能量的聚集,形成制粉系统爆炸的点燃能。另外,如果制粉系统内部进入外来的火源,也会形成制粉系统爆炸的点燃能。
(3)氧气的浓度:制粉系统中氧气来自多方面,作干燥剂的热风、冷风、烟气以及漏风、输送煤粉的气体都含有一定量的氧气。如果煤粉混合物中氧的含量不足,即使有很强的点燃源,并且可燃混合物的浓度在最佳爆炸浓度范围,也不会发生爆炸。但对于在部分电厂而言,除了燃烧褐煤的锅炉由于采用炉烟干燥,其他采用空气干燥的锅炉制粉系统的氧量都能达到爆炸的条件。
2.2 影响自然和爆炸的主要因素
根据煤粉爆炸的三要素,可分析出电站锅炉制粉系统中影响制粉系统爆炸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挥发分:当燃料的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10%时,一般没有自然和爆炸的危险。当Vdaf>20%时,属于反应能力强的煤,其挥发分析出温度和着火温度较低,易自燃。因此,燃用烟煤和褐煤的锅炉制粉系统发生爆炸可能性较大,对此应特别予以注意。
(2)灰分:燃料中的灰分越小,制粉系统爆炸的可能性越大。
(3)气粉混合物浓度:气粉混合物浓度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内才有爆炸的危险。如烟煤,气粉混合物浓度只有在0.32-4kg/m范围内才会发生爆炸,而在1.2-2kg/m时,发生爆炸的危险性最大。
(4)干燥剂的种类:向系统的干燥剂中掺入惰性气体(如烟气、CO2、N2、水蒸汽等),爆炸危险性就会减少。
根据不同国家标准推荐的制粉系统防爆的数据,燃烧烟煤时,氧量低于14%是肯定不会发生爆炸的。
美国NFPA69中规定,烟煤的爆炸氧量最低值为15.8%。(5)煤粉细度:细度愈细愈易发生爆炸。即使是易于爆炸的煤种,当粉的粒径较大通常不易发生爆炸。如:烟煤,当当量直径大于100μm时一般没有爆炸危险。
(6)煤粉中水分:实践证明,煤粉中的水分也是发生煤粉自燃和爆炸的重要因素。磨制煤粉最终水分的确定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水分会影响制粉系统安全、出力、燃烧、输粉等,水分高不易自燃爆炸。
(7)通风量:通风条件良好时,制粉系统爆炸的危险等级会降低,当通风不良时,爆炸的危险程度会增大。
(8)制粉系统末端的气粉混合物温度:气粉混合物温度只有达到着火温度时才能燃烧,而制粉系统内混合物温度远低于着火温度,因此,着火危险只有遇到火源引发才能发生。当燃混合物温度高,易导致沉积煤粉自然,从这一角度看是易发生自然燃爆。在火电厂煤粉锅炉燃烧室防爆规程
33《DL435-91》中规定了磨煤机出口允许的最高温度限额(见表1)
表1 规程中对磨煤机出口允许的最高温度限额 C
磨煤机类型 用空气作干燥剂 用烟气空气混合物
作干燥剂
风扇磨 贫煤:150(直吹式制粉系统,在 烟煤:130 烟煤、褐煤、页岩: 粗粉分离器后的温度)褐煤和页岩:100 180-200 钢球磨(中储式制粉
系统,在磨煤机 贫煤:130 烟煤:120 出口的温度)烟煤、褐煤:70 褐煤:90
中速磨(直吹式制 当干燥无灰基挥发分 粉系统,在分离器 Vdaf=12%-40%时; 后的温度)120-70 3 如何防止制粉系统爆炸
通过对制粉系统爆炸定义及爆炸三要素的分析,如果要预防制粉系统爆炸就应从爆炸三要素入手,确保爆炸三要素不同时产生就能有效预防制粉系统爆炸的发生。
具体防止爆炸的方式可以从管理、运行、维护、定期制度等多方面入手。下面就各个方面分别说明。
3.1 管理方面
细致到位的管理是防止制粉系统爆炸事故发生的最有效手段,每当制粉系统发生爆炸时,事故的分析往往是从运行和设备的角度开始,而实际上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一环,起关键作用。日常管理的到位,制定合理的制度,采取正确的决策才能从根本上杜绝事故的发生。
管理应如何下手?对设备及运行的技术问题应及时定期组织人员进行研讨,确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完善操作的合理性,避免人为事故,应充分进行事故预想,设备维护人员应职责到位。
管理是丝毫不能松懈的,要防止事故的发生必须加强管理。
3.2 运行控制
运行管理部门应根据制粉系统的实际运行状况,总结经验教训,制定完善的运行规程。
制粉系统的启停应严格按照相关运行规程进行。并根据实际出现的问题及时改进修订运行规程。制粉系统的联锁及保护应使制粉系统的启动与停止的运行操作按规定的程序进行,防止误操作发生。
具体操作时应特别注意的事项:磨煤机出口温度的控制和通风量的控制,还包括适时的充惰。
磨煤机出口温度是十分重要的参数,具体控制的温度应根据煤种按《火电厂煤粉锅炉燃烧室防爆规程DL435—91》规定及锅炉与磨煤机厂家要求执行。磨煤机启动时,在保证达到启磨要求的温度下,控制磨煤机出口温度在相对较低的水平;运行中,控制磨煤机的出口温度在合理的范围内;正常停止磨煤机时,应控制磨煤机的出口温度降至较低水平,一般情况下应低于允许启磨温度。
磨煤机通风的控制对于防范制粉系统爆炸起关键性作用,合理地控制风量,可以有效降低爆炸三要素中点燃能的形成,合适充足的风量可以降低点火能量的聚集。制粉系统启动时,应首先用冷风进行吹扫,然后适当开启热风门调节磨煤机出口温度,控制升温速率,直至达到启磨要求的温度,并维持合适的风量,保证合理的风速,启磨允许条件中应对磨煤机的通风量有一定要求,可根据磨煤机的型式确定最低的通风量定值;磨煤机正常运行中,风量控制应根据锅炉与磨煤机厂家要求按照风煤比曲线执行;停磨时,停止给煤机后应全关热风门,维持一定的冷风量进行吹扫,风量的控制应高于启磨允许的风量定值,当磨煤机温度降至合适温度后停磨。
充惰系统的合理使用,对于防范制粉系统爆炸和处理制粉系统异常十分有效。制粉系统启动与停止时的及时充惰,可以有效地防止爆炸产生;正常运行中磨煤机出现异常,有爆炸隐患时,及时充惰可以避免事故的扩大和发生。
事故处理决策,当制粉系统运行出现异常或事故时,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合理有效的操作十分重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这一问题,首先是控制系统逻辑与保护的合理设臵,如果逻辑与保护选择设臵合理,可以在最短时间最有效地防止事故的扩大,保护人身与设备安全,其次是靠运行人员的操作,这要建立在知识与经验基础之上,而如何让所有的运行人员具备这种能力,需要有效地开展学习,讨论及事故预想。当制粉系统发生爆炸事故后,要找到制粉系统爆炸的原因,采取措施完善系统,防止类似状况的再次发生;对由于积粉自燃的爆炸,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消除积粉,并根据情况对系统做出适当修改。运行中如果发现制粉系统内存在着火点,应在不降低通风量的前提下,采取合理的措施,消除着火点,杜绝紧急停磨或降低通风量等操作,防止着火处能量积聚造成制粉系统爆炸。
3.3 定期制度
建立合理的定期检查工作制度,有助于及早发现问题。具体的制度制定应综合考虑,根据设备的情况选择合理的定期制度。
一般来讲,应定期对煤粉细度进行测量,保证合理的煤粉细度,防止煤粉过细;对于直吹式制粉系统中有石子煤箱的中速磨系统,应加强对石子煤箱的检查,并定期程控或手动清理,防止石子煤着火。
另外,煤质的定期化验,对来煤的煤质监督也应有完善的制度。消防灭火设施应保持完好,按期进行试验。应定期对制粉系统中可能存在积粉的设备及管道进行检查,并及时处理及改进,防止积粉的产生。制粉系统的所有风压、风量及温度测点应定期检查校验,要求表盘指示准确,确保提供真实可靠的运行监控数据。
3.4 检修维护
设备的检修维护得当,可使设备维持良好的状态,降低事故的发生率。
要注意的是当对制粉系统进行检修工作时,应防止系统隔绝不善、措施不到位,导致检修时外来火源进入制粉系统。禁止在磨煤机运行时进行动火工作,在磨煤机停运时若进行动火工作,应作好可靠的安全措施。
制粉系统风门挡板的操作灵活性和可靠性也是检修维护工作所必须保证的重要方面,要求风门挡板动作灵活,开度指示准确,特别是磨煤机的热风门,关闭时应不漏风。
3.5 设备方面
新建电厂的设备选型十分关键。制粉系统的设计要与煤种的特性相适应,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制粉系统防爆的问题,必须采取有利于防止爆炸的制粉系统型式,并采取防爆的措施。所采用的制粉系统直吹式,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制粉系统方式,应尽可能采用直吹式制粉系统。制粉系统必须有防爆和灭火措施。对煤粉仓、磨煤机及制粉系统,应设有通惰化介质和灭火介质的设施。煤粉仓、制粉系统和输煤系统附近应有消防设施,并备有专用的灭火器材,消防系统水源应充足、水压符合要求。直吹式制粉系统应在磨煤机出口配有快速隔断阀。制粉系统的制造要求其结构强度能满足防爆规程规定的抗爆强度要求。防爆门的设计和选型、组合应充分考虑防爆要求。制粉系统的风道与粉管的布臵,应尽量避免煤粉在管道内沉积,不能存在死角,含粉气流风速的设计应高于18m/s(对于直吹式制粉系统)。制粉系统的热风门必须设计为可以确保严密关闭的阀门或挡板。
控制逻辑的设计,即BMS(燃烧管理系统)中有关磨煤机启动、停止的考虑应全面,必须考虑磨煤机的安全问题。制粉系统的逻辑和控制方式必须可靠,安全性应是最重要的因素。磨煤机的启停条件中除本身的油系统、轴承温度等条件外,有关磨煤机出口温度、磨煤机通风量及风门挡板状态的条件应在充分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满足锅炉的运行要求。合理充分的逻辑设臵,要以杜绝误操作导致的事故发生。
应注意疏堵结合的问题。对一旦发生事故时的处理,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制粉系统爆炸事故发生时,如果防爆门二类防爆装臵的设臵合理可以有效释放爆炸产生的能量,由此保护人身及设备安全。但是,防爆门的设计必须考虑到其动作后,所喷出的火焰和高温气体应排向安全区域,防止因防爆门动作而导致人身伤害和其它设备被损坏。
增加监视设备也是一种手段。现在部分电厂的制粉系统安装有制粉系统的防爆报警系统,主要是对制粉系统内一氧化碳进行监测,来防止事故的发生。制粉系统内一氧化碳的含量基本可以代表爆炸的可能性,由此通过对CO含量的实时监测,可以提早采取处理措施,防止制粉系统爆炸或降低其危害。
第二篇:制粉系统爆炸和煤尘爆炸事故的预防
制粉系统爆炸和煤尘爆炸事故的预防
1.2根据煤种控制磨煤机的出口温度,制粉系统停止运行后,对输输粉管道要充分进行抽粉;有条件的,停用时宜对煤粉仓实行充氮或二氧化碳保护。
1.3加强燃用煤种的煤质分析和配煤管理,对燃用易自燃的煤种应及早通知运行人员,以便加强监视和巡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1.4当发现粉仓内温度异常升高或确认粉仓内有自燃现象时,应及时投入灭火系统,防止因自燃引起粉仓爆炸。
1.5根据粉仓的结构特点,应设置足够的粉仓温度测点和温度报警装置,并定期进行校验。
1.6设计制粉系统时,要尽量减少制粉系统的水平管段,煤粉仓要做到严密、内壁光滑、无积粉死角,抗爆能力应符合规程要求。
1.7热风道与制粉系统连接部位,以及排粉机出入口风箱的连接,应达到防爆规程规定的抗爆强度。
1.8加强防爆门的检查和管理工作,防爆薄膜应有足够的防爆面积和规定的强度。防爆门动作后喷出的火焰和高温气体,要改变排放方向或采取其他隔离措施。以避免危及人身安全、损坏设备和烧损电缆。
1.9定期检查仓壁内衬钢板,严防补板磨漏、夹层积粉自燃。每次大修煤粉仓应清仓,并检查粉仓的严密性及有无死角,特别要注意仓顶板KK大梁搁置部位有无积粉死角。
1.10粉仓、绞龙的吸潮管应完好,管内通畅无阻,运行中粉仓要保持适当负压。
1.11制粉系统煤粉爆炸事故后,要找到积粉着火点,采取针对性措施消除和积粉。必要时可改造管路。
2防止煤尘爆炸
2.1消除制粉系统和输煤系统的粉尘泄漏点,降低煤粉浓度。大量放粉或清理煤粉时,应杜绝明火,防止煤尘爆炸。
2.2煤粉仓、制粉系统和输煤系统附近应有消防设施,并备有专用的灭火器材,消防系统水源应充足、水压符合要求。消防灭火设施应保持完好,按期进行试验(试验时灭火剂不进入粉仓)。
2.3煤粉仓投运前应做严密性试验。凡基建投产时未作过严密性试验的要补做漏风试验,如发策有漏风、漏粉现象要及时消除。
第三篇:七、防止制粉系统爆炸和煤尘爆炸事故
七、防止制粉系统爆炸和煤尘爆炸事故
为防止制粉系统爆炸和煤尘爆炸事故的发生,应严格执行《火电厂煤粉锅炉燃烧室防爆规程》(DL-435-91)、《电业安全工作规定》(等有关要求以及其它有关规定,并重点要求如下: 1 日常管理,1.1制定防止制粉系统爆炸和煤尘爆炸事故的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1.1 加强运行管理,严格执行《运行操作规程》,作好事故预想。1.2 加强燃用煤种的煤质分析和配煤管理。
1.3 严格按照《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DL5027-1993)的要求,消防设备配备齐全,定期试验合格,值班人员懂得灭火常识。
1.4加强缺陷管理,及时消除制粉系统漏点,并将漏粉清理。
1.5严格按照我厂《文明生产管理办法》定期清理制粉系统、输煤系统及有积煤粉部位的积粉,不留死角。
1.6加强考核管理,杜绝各级、各类人员职责不到位。2 运行管理方面 2.1防止制粉系统爆炸
2.1.1输煤运行严把原煤质量,防止混入油类、木材、爆炸物等。
2.1.2运行中的制粉系统磨煤机出口温度应保持在100-120℃,发现不正常升高时应分析原因及时进行调整,调整降不下来,且保护未动,应手动紧急停止磨煤机运行,发现低于70℃以下,应及时调整,防止煤粉管堵塞。2.1.3制定防止给煤机断煤的措施。
2.1.4运行操作中,特别是在磨煤机启动暖磨和停止过程中,吹扫抽粉应严格按规程的规定来进行。
2.1.5加强对锁气器的巡检工作。
2.1.6输煤系统要加强三块的管理,保证三块不进入磨煤机。加钢球时应在磨煤机稳定运行时进行。
2.1.7启动制粉系统前,要保护、传动、连锁试验正常,且正常投入。2.1.8定期对煤粉细度进行测量,保证合理细度。
2.1.9制粉系统发生停运后,应关闭热风门,开大冷风门,经充分吹扫后再关闭。
热力和机械部分)2.1.10重新启磨前应进行冷风吹扫;启磨前和停磨后都应按运行规程要求开启。蒸汽消防门通汽消防,防止磨内积粉自燃。
2.1.11磨煤机、煤闸板要按规定定期进行切换运行,防止因长期停运导致原煤仓积煤自燃。
2.1.12完善磨煤机蒸汽消防系统,确保可靠备用。2.2防止粉尘爆炸
2.2.1加强制粉系统及输煤系统巡回检查,发现泄漏点及时通知设备人员处理。3 设备管理方面 3.1从设计上消除事故隐患
3.1.1设计或改造制粉系统时,要尽量减少制粉系统的水平管段和死弯地方,内壁光滑无积粉死角,并且有一定的抗爆能力。
3.1.2制粉系统附近应配有消防设施,并有专用的灭火器材,随时保持消防水源充足,水压符合要求。消防灭火设施保持完好,按期进行试验。
3.1.3制粉系统的热风门必须设计成可以确保严密关闭的阀门或挡板,直吹式制粉系统应在磨煤机出口配有快速关断阀。
3.1.4热风道与制粉系统连接部位及制粉系统入口风箱的连接,应达到防爆规程规定的抗爆强度。3.2设备维护工作
3.2.1每次大小修应对灭火装置进行检修。
3.2.2要加强检查热风道与制粉系统连接部位及伸缩节的强度问题,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2.3定期对制粉系统中可能存在积粉的设备及管道进行检查,并及时处理及改进,防止积粉的产生。
3.2.4制粉设备及管道磨损后检修中,应采用挖补钢板全焊接工艺措施;严禁采用贴补方法,以防止夹层积粉自燃。
3.2.5制定及时清除煤中雷管等外来火源的措施,并认真贯彻执行。
3.2.6消除制粉系统的粉尘泄漏点,降低环境粉尘浓度,大量放粉和清理煤粉时要杜绝明火,防止煤尘爆炸。
3.2.7进入制粉系统工作时,要做好各项安全措施和良好通风设施,需明火作业时办理动火工作票,做好各项防止粉尘爆炸的措施,动火工作结束后清理现场,检查是否留有可燃物。
第四篇:防止制粉系统着火、爆炸事故运行措施
防止制粉系统着火、爆炸事故运行措施(暂行)
一、制粉系统启动
1、正常启磨前先打开冷一次风门保持风量不低于36t/h对磨煤机及粉管进行吹扫5分钟以上,再逐渐打开热风门进行暖磨,控制暖磨速度,控制暖磨期间磨入口风温不超过80度。严禁为提高启磨速度,全开热风门进行暖磨。在磨煤机运行正常前,严格控制磨煤机入口风温不超过180度(磨煤机启动后,观察磨运行稳定,逐渐提高出力)。磨煤机暖磨前,符合以下规定时先进行磨煤机惰化。2.1 紧急停磨2小时后启动。
2.2 磨制褐煤磨煤机停运6小时后启动。2.3 磨制其他煤种磨煤机停运24小时后启动 2.4 磨煤机内部有着火迹象等。
3、磨煤机惰化操作步骤
3.1 检查磨煤机冷、热风门关闭。
3.2 检查磨煤机密封风门开启,压力正常。3.3 开启磨煤机任一出口门。
3.4 开启磨煤机消防蒸汽门,对磨煤机进行惰化。
3.5 磨煤机充消防蒸汽时间大于5分钟后,方可进入下步操作。4
启动磨煤机3分钟后必须对磨煤机排渣一次。
二、制粉系统停运
1、正常停运磨煤机时,要控制停磨时间,从开始到磨煤机停止保持在15分钟左右,逐步减少给煤量,尽量减少磨煤机内存煤。
2、启动给煤机刮板机连续运行。
3、在停磨操作过程中,减少给煤量时,应及时开大冷一次风门、逐步关闭热一次风门,将磨出口温度控制≤60度,如果出口温度高可关热风关断门(个别磨热风调门漏流大)且应保持足够的一次风量;在停止给煤机前应先关其上插板门,待皮带上的煤走空后再停给煤机。给煤机停运后立即开大冷一次风门80%以上、且全关热一次门及其关断门,控制磨出口温度逐渐下降。停运给煤机1分钟后,磨煤机电流下降至27A左右,磨煤机略有振动时抬起磨辊,继续用不低于36t/h的冷风吹扫磨煤机10分钟后方可停磨。
4、磨停运后必须立即对磨煤机排渣一次。
5、停运后的磨煤机,在确认其热一次风门关闭严密后,轮流开启磨分离器出口闸板用密封风吹扫各粉管10分钟(根据磨煤机任一出口门打开后磨入口一次风压是否到零判断粉管是否堵塞,延长吹管时间,直至疏通)。
6、如磨煤机需停运超过3天及以上(仓内为褐煤的停运超过1天及以上),须将该原煤仓的余煤烧空。
7、如制粉系统故障跳闸不能恢复启动时,应关闭给煤机上闸板,启动磨煤机或人工将积煤排尽,期间加强磨煤机排渣(防止将积煤排入磨入口一次风道),避免积煤自燃。
8、机组降出力时,合理调节,尽量让磨制褐煤的制粉系统保持运行,安排磨制其他煤种制粉系统停运。9、1A制粉系统大修,原煤仓应采取可靠隔离措施,防止皮带余煤落入原煤仓。(可将1B原煤仓犁煤器在1A制粉检修期间放下。)
10、故障停运转检修的制粉系统原煤仓应采取可靠防火措施:定期检查仓内情况,必要时充入惰性气体防止煤自燃。
三、制粉系统运行中
1、制粉系统正常运行时,磨制褐煤时,出口温度控制在60度左右,最大不超过65度;磨制其他烟煤时,出口温度控制在75度左右,最大不超过80度;磨煤机出口温度最低不小于55度,避免粉管结露,煤粉粘壁。
2、磨煤机运行中应定期进行排渣,规定4小时/次,如渣量较多,还应适当缩短间隔时间。运行中注意测量渣箱温度,发现温度偏高,及时进行排渣,防止渣箱煤渣自燃。
3、维持各粉管合理的风速,风速不低于25m/s,如粉管风速低于20 m/s,应降低给煤量,提高一次风压进行吹扫,防止制粉系统粉管堵塞。
4、定期对出口粉管进行测温,发现粉管温度异常降低的及时进行降出力吹扫。
5、定期检查给煤机内部是否因为皮带和刮板机原因导致底部积粉,及时联系检修检查和清理。注意定期检查给煤机外壳温度是否正常。
6、制粉系统的漏粉,运行人员应积极创造条件联系检修处理,漏粉应及时清理;因为保温铝皮损坏,导致煤粉渗入保温棉时,应及时更换保温及恢复铝皮。
7、定期检查和清理磨煤机平台、磨分离器顶部、一次风管道顶部的积煤积粉。
8、运行中要关注磨煤机排渣情况,发现渣量不正常减少或没有、渣箱处有焦味时,应及时联系检修检查,必要时停磨检查处理。
9、运行中应定期在煤仓间检查各原煤仓内部是否自燃、异味,检查确认各原煤仓锁气器自由灵活,不上煤期间关闭严密。
10、制粉系统断煤时,应立即开大冷风,关小热风,控制磨煤机出口温度在允许范围;制粉系统运行时,将冷风门投入自动控制方式;制粉系统因为原煤仓煤粉贴壁导致断煤时,严禁采用非常规方法保持制粉系统在处理断煤期间长时间运行,避免因为原煤仓“打洞”导致原煤仓着火、爆炸。
11、原煤仓每月进行一次降仓位,时间为每月(18~27日白班,依次进行)仓位降至2米及以下,观察仓壁无粘煤后方可继续上煤。
12、磨煤机消防蒸汽系统保持热备用状态,定期检查自动疏水器是否正常,消防蒸汽参数:压力0.4~0.6MPa,温度160~250度左右。每月对磨煤机消防蒸汽气动门进行活动试验,时间为每月11日白班。
13、对运行中或备用磨煤机出口粉管在锅炉四角可能积粉的部位:水平段与上升段之间的膨胀节处定期测温。
四、制粉系统备用中
1、磨制烟煤的制粉系统停运超过48小时或磨制褐煤的制粉系统停运超过12小时,应及时启动运行,保证运行时间不小于10小时。
2、定期监视和检查停运磨煤机和给煤机参数和状态,发现磨入口温度不正常升高和给煤机外壳温度高,按着火进行处理。
3、考虑停运后磨煤机中心盘总是有少量积煤,如果热风门不严,将导致积粉自燃。要求停运磨如果热风不严,每三小时开启消防蒸汽1次,时间1分钟,磨出口门关闭。
五、制粉系统着火处理
1、发现磨煤机入口温度或出口温度迅速升高,应立即将制粉系统打闸,按以下程序处理: 1.1 关闭冷、热风门,磨出口门。1.2 关闭给煤机下闸板。
1.3 开启磨煤机消防蒸汽进行灭火。
2、确认磨煤机内部着火已扑灭,就地检查无着火迹象时,方可逐一开启磨出口门吹扫;正常后转入磨煤机正常启动程序,适当延长磨煤机冷风吹扫时间。
3、原煤仓着火:
3.1 原煤仓轻微冒烟时,应加大改制粉系统出力,尽快烧尽存煤,原煤仓上煤压制原煤自燃。
3.2 原煤仓发生火灾时(明显有着火点,烟雾较大时),应停止制粉系统运行,关闭给煤机下闸板,关闭给煤机密封风,打开给煤机前后检修孔,原煤仓喷入消防水灭火,严禁通过上煤的方法灭火,避免原煤仓落煤产生的扬尘发生爆炸。
六、制粉系统爆炸
1、制粉系统发生爆炸,按紧急停磨进行处理,确认制粉系统可靠隔绝。
2、立即组织人员消除制粉系统引起的火灾事故,清理因为爆炸溅出的煤粉。
广州华润热电有限公司发电部
2011年9月9日
第五篇:如何预防煤尘爆炸事故
如何预防煤尘爆炸事故
煤尘爆炸属于矿井中的重大灾害事故。因此,预防煤尘爆炸的发生尤为重要。
从煤的自身来分析,煤是可燃物质,当它破碎成细小颗粒后,表面积大大增加,氧化能力显著增强。受热时单位时间内能够吸收更多的热量,在较低的温度(300~400℃)时,就能放出大量的可燃性气体味(可见其有很高的挥发份),聚集于尘粒的周围。这类可燃性气体一经与空气混合便在高温作用下吸收能量,形成一定数量的活化中心。如果这时氧化反应放出的热量能够有效地传播给附近的煤尘,这些煤尘也就迅速变热分解,跟着燃烧起来。此种过程连续不断地进行,氧化反应越来越快,温度越来越高,活化中心越来越多,达到一定程度时,便能发展为剧烈的爆炸。
从煤尘爆炸条件来分析,煤尘爆炸必须具备下列三个条件:(1)煤尘本身具有爆炸性。煤尘的爆炸性与挥发分含量有关,同样情况下,挥发分含量高的煤,爆炸性强。(2)煤尘必须悬浮于空气中并达到一定浓度。根据试验,我国煤尘的爆炸下限浓度:褐煤为45~55克/立方米;烟煤为110~335克/立方米。上限浓度一般为1500~2000克/立方米。(3)有一个能点燃煤尘爆炸的高温热源。其引燃温度变化范围较大,一般为700~800℃,有时达1100℃。
通过对煤尘爆炸作出以上的分析了解后,预防煤尘爆炸就可以从阻止煤尘爆炸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出发,(一)防尘措施:
减少煤尘发生量和浮尘量是防尘措施中最积极的办法,具体措施有通风除尘;消除落尘;湿式作业;喷雾洒水;个体防护;净化风流;煤层及采空区注水湿润煤体等。采掘工作面是粉尘的主要产生地,又是煤尘事故的多发点,据统计有80%的煤尘事故发生在采掘工作面。因此,搞好采掘工作面防尘是防尘工作的重点。采掘工作面防尘包括贯穿于生产全过程的综合防尘措施。
采煤工作面的防尘措施有:煤层注水、湿式打眼、水炮泥、放炮前后洒水、转载点喷雾、风流静化和巷道冲洗等。机采工作面防尘还有:采煤机内外喷雾、架下水幕和架间冲洗等。
掘进工作面的防尘措施有:湿式打眼(湿式凿岩)、水炮泥、放炮喷雾、扒装洒水、冲洗巷壁、净化风流、转载点喷雾、巷道冲洗等。机掘工作面还要采用综掘机内外喷雾和除尘风机等。锚喷巷道掘进还要采用湿式拌料和潮喷及个人防护等措施。
防止与隔绝煤尘爆炸的措施
(二)防爆措施:
防止煤尘引燃和爆炸消除井下引爆火源,放炮产生的火源、电气火花、局部地点的火灾或沼气爆炸、金属摩擦热或碰撞火花等,都可以引起煤尘爆炸事故。引起煤尘爆炸的最常见的原因有:使用非煤矿安全炸药在煤层中放炮,放炮的火焰把爆破后扬起的煤尘点燃引爆。放炮时违章操作如不掏净炮眼内的煤粉、不填或少填炮泥、用炮纸和煤粉代替炮泥、放炮前不洒水等),出现明火,将煤尘引爆。不适当地使用毫秒雷管(如毫秒雷管最后一段延期超过130毫秒等),或在煤层中使用段发雷管,使后起爆的炸药产生的火焰点燃先前起爆形成的高浓度煤尘和沼气。在煤层中放连珠炮,用多根放炮导线连续放炮。在有煤尘沉积的地方放明炮,或在煤仓中放炮处理堵仓。倾斜井巷中跑车,矿车和轨道的摩擦热或碰撞火花点燃被扬起的煤尘。局部火灾或沼气爆炸点燃被扬起的煤尘等。总之,防止煤尘引燃与沼气引燃的措施基本是一致的,特别要防止沼气爆炸和放炮作业引燃煤尘。
(三)隔爆措施:
为了限制煤尘爆炸范围扩大,必须采取隔绝煤尘爆炸的措施,隔爆措施有以下两种:
1.岩粉棚
将岩粉装在岩粉棚上,设臵于巷道之中。煤尘爆炸时,冲击波吹翻岩粉棚,造成岩粉飞扬,形成一段浓厚的岩粉云,截住爆炸火焰,从而混在飞扬的煤尘中降低煤尘浓度,以达到防止爆炸蔓延扩大的目的。在矿井的两翼,相邻采区和相邻的煤层都必须用岩粉棚隔开。岩粉受潮不易飞扬时需更换,落入的煤尘要经常检查和清除。
2.水棚
近年来我们多利用水棚代替岩粉棚来隔绝煤尘爆炸。水棚是由水槽组成,与岩粉棚相似,爆炸冲击波使水棚翻转或破碎,将水于瞬间洒布在巷道空间,形成一段水雾,降低煤尘飞扬的浓度,从而阻止爆炸火焰的传播。
总之,预防煤尘爆炸只要从阻止其爆炸所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出发,使其爆炸条件不足,就可以达到防爆的目的。
如何预防瓦斯灾害的发生
瓦斯是开采煤炭过程中释放出来的无色、无味、无臭气体,有很大的危害:一是可以燃烧,引起火灾;二是会爆炸,导致矿毁人亡;三是浓度过高时会导致人员缺氧窒息、甚至死亡。《煤矿安全规程》第133条规定:一个矿井中,只要有一个煤(岩)层发现瓦斯,该矿即为瓦斯矿井。瓦斯矿井必须依照矿井瓦斯等级进行管理。矿井瓦斯等级,根据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和瓦斯涌出形式划分为:低瓦斯矿井: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小于或等于10m3/t,且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小于或等于40m3/min;高瓦斯矿井: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大于10m3/t或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大于40m3/min;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另外瓦斯爆炸的条件是:一定浓度的瓦斯、高温火源的存在和充足的氧气。(1)瓦斯浓度:瓦斯爆炸有一定的浓度范围,我们把在空气中瓦斯遇火后能引起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为瓦斯爆炸界限。瓦斯爆炸界限为5%~16%。(2)引火温度:瓦斯的引火温度,即点燃瓦斯的最低温度。一般认为,瓦斯的引火温度为650℃~750℃。(3)氧的浓度:实践证明,如果有新鲜空气进入,氧气浓度达到12%以上,就可能发生爆炸。
由于瓦斯受地质赋存、井工开采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煤矿瓦斯灾害比较严重,但瓦斯事故并不是天灾,也不是防不胜防,通过以往的事故分析,98.5%的瓦斯事故是因疏于管理,违反瓦斯管理制度等造成的,是完全可以预防和避免的,只要认真贯彻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和有关规章制度,防止瓦斯积聚和出现火源就可以预防瓦斯事故的发生。
由以上论述可知从理论上预防瓦斯事故是切实可行的,但从供氧条件看,进入井下的空气中氧气浓度为21%,由于流入井下后瓦斯、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混入,井下煤炭、设备、有机物的氧化和人员呼吸消耗,风流中的氧气含量会逐渐下降,但到达工作地点的风流中氧气含量一般都在20%以上。因此,在瓦斯积聚的地点,氧气浓度往往大于12%。所以,靠隔绝供氧来达到防止瓦斯爆炸的目的,在生产过程中是不可能的,所以在这里就不做多分析,我们只从控制火源和瓦斯方面作出阐述:
一、防止瓦斯积聚是预防瓦斯事故的根本措施
防止瓦斯事故,根本措施是防止瓦斯积聚。由于矿井通风系统复杂多变,矿井地质条件和开采条件多种多样,加上矿井的管理因素,井下瓦斯积聚是经常发生的,造成瓦斯积聚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风量供应不足,通风系统不合理或通风设施遭到破坏,停电停风、循环风等,很容易形成瓦斯爆炸的第一个基本条件。矿井所有瓦斯爆炸皆系瓦斯积聚因起的。因此,发生瓦斯积聚必须及时处理,以保证瓦斯浓度在规定允许的范围。
井下防止瓦斯积聚的措施很多,但最常用、最可靠的是加强通风,加强检查,加强局部瓦斯积聚处理,消除微风或无风区,构筑科学、合理、可靠的通风设施,树立 “微风作业就是事故”的安全理念。分析历年来发生的瓦斯爆炸事故,都是由于不重视通风这一基础工作导致瓦斯积聚,最后引发爆炸,所以要杜绝瓦斯积聚就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保证通风系统的稳定性。井下的风筒、风门、风窗、风桥、等通风设施是为矿工提供新鲜空气和防止瓦斯积聚、预防瓦斯事故的最重要的基础设施,这些通风设施一旦被破坏,风流就可能紊乱、导致瓦斯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所以,要自觉爱护井下通风设施,通过风门时要立即随手关好,不能将两道门同时打开,以免造成风流短路。发现通风设施破坏损、工作不正常或风量不足时,要及时报告,做修复处理。
二是增强通风设施时效性。所谓时效性,就是指及时有效。因为井下通风系统经常变动。风量、风压随时波动,瓦斯涌出异常变化。因此,当通风异常时,通风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必须立即作出正确判断,采取措施及时处理。否则,就会造成通风系统紊乱,瓦斯积聚,引起事故。
三是加强对通风管理工作的认识。主要表现在对通风工作的指导思想上一些煤矿管理者加强科学的认识,不要认为通风工作简单,只要能往工作区域送风就可以了,即使通风系统有了问题也不会马上发生瓦斯事故。我们一定要看到通风工作的重要性、科学性、严密性。
四是对通风管理的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首先,保持矿井正常通风是防止瓦斯灾害的主要方法,矿井主要通风机正常运转和完好的矿井通风系统是保持矿井正常通风的主要环节。一旦主要通风机停止运转或矿井通风系统遭到破坏,势必造成全圹井各采掘工作面或通风系统破坏,影响区域的采掘工作面瓦斯大量积聚。为了防止瓦斯灾害事故,必须制定恢复通风、排除瓦斯和送电的安全措施。
从以上原因分析不难看出,瓦斯爆炸事故无一不与瓦斯积聚、通风异常有关。血的教训证明,微风作业、无风作业导致了瓦斯积聚是所有瓦斯事故的根源。要想根治瓦斯事故,必须加强瓦斯管理,利用科学的监测手段,严格的管理制度,强硬的法律体系,瓦斯事故是完全可以预防和避免的。最可怕的不是“瓦斯”,可怕的是监测手段不执行,管理制度不落实,法律体系不完善。利益的驱动,导致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冒险、蛮干是瓦斯治理和预防的拦路虎。只有端正了心态,形成了共识,在国家的政策引导和支持下,瓦斯防范和治理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二、杜绝火源是预防瓦斯事故的重要手段
瓦斯与空气混合气体的最低点燃温度,绝热压缩时565℃,其它情况下650℃,最小点燃能量为0.28mj。在煤矿井下能引爆瓦斯的火源很多,矿井井下的明火(1000℃以上)、煤炭自燃、电弧(平均4000℃)、电火花、赤热的金属表面(可达1500℃)以及撞击和磨擦火花,都能点燃瓦斯。
井下主要热源主要通过人的行为控制,如使用防爆设备、杜绝明火作业、放炮使用安全炸药等。然而,仍有部分自然因素引起的火源无法控制。如磨擦火花、碰撞火花等都能产生足以引爆瓦斯的能量。分析历年来所发生的瓦斯爆炸,由于磨擦火花、碰撞火花引起的瓦斯爆炸仅占1.5%;而爆破引起的瓦斯爆炸占39%,成为瓦斯爆炸的第一火源;电气失爆引起的瓦斯爆炸占34.1%,是瓦斯爆炸的第二火源。其它原因引起的瓦斯爆炸占25.4%。由此可见绝大多数瓦斯爆炸是由明火或电气火花引起的。爆破引起的瓦斯事故,归根结底是由于人为不严格执行爆破管理制度,不实行“一炮三检”和“三人联锁放炮”;不使用水炮泥;不实行爆破前后洒水制度等造成的。
对以往的事故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所有的瓦斯事故都有一个不可缺少的热源条件,而往往存在的热源条件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如电气失爆,违章拆卸矿灯等。由于电器失爆造成瓦斯的瓦斯爆炸占到了三分之一。因此,加强煤矿井下的电器管理,杜绝电器失爆,严格爆破管理工作。是预防瓦斯爆炸的又一可靠途径。
三、“以人为本”是预防瓦斯事故重要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