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制度

时间:2019-05-14 22:56: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风险制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风险制度》。

第一篇:风险制度

1.目的

建立并维持程序以鉴别与评估所有作业或活动的安全卫生风险,并对鉴别出的安全卫生风险以登录和区分,列出重点和优先次序,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对风险加以控制。2.范围

一切具安全卫生风险的作业或活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尘毒、噪声、触电、腐蚀、燃烧、爆炸、打击、坠落、碰撞、铰辗、刺割等危险因素,以及可能的对供应商/承包商的要求。3.权责

3.1由安全主任会同各部门安全负责人定期对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并针对性地制定预防整改措施;

3.2各部门相关人员给予协助、配合;

3.3相关部门负责落实预防整改措施;

3.4安全主任对各项预防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实施监督、检查,并评核其有效性;

3.5社会责任委员会进行稽查,并对不符项提出整改要求。4.程序

4.1成立鉴别与评估小组

4.1.1安全卫生风险的鉴别与评估由社会责任及安全卫生管理代理人负责。

4.1.2成立由社委会、该作业或活动的部门主管、直接参加人或代表组成的安全卫生风险鉴别与评估小组。

4.1.3小组成员需对该作业或活动有深入的认识或经验,以及具备对风险和作业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4.1.4对具重大风险和影响者,如公司内部缺乏合适的分析评估人员时,需聘请或咨询外部有关专业人士。

4.2确定鉴别与评估风险的准则

4.2.1根据公司生产经营实际情况,确定适宜的鉴别与评估风险的准则。4.2.2安全卫生风险不仅针对人员健康伤害,也包括造成生产、财产损失及环境冲击。

4.2.3在鉴别与评估安全卫生风险的过程中,须考量下列各相关项:

a.化学性危害,包括吸入、皮肤吸收、误食或错误注射有毒害之烟雾、蒸气、液体、粘液等。

b.物理及机械性危害包括噪声、振动、辐射、温度、压力、雷射、微波、紫外线、坠落、撞击、机具切割、夹、卷等。

c.生物性危害,包括病毒、细菌、原生虫、昆虫等。

d.人体工学性危害,包括疲劳、作息周期的影响、超时工作的负荷、单调重复性的工作、在固定的速率中工作、精神性和其他的压力。

4.2.4在执行鉴别与评估安全卫生风险时,必须考虑下列事项所导致的不利情况:

a.正常操作条件。

b.异常操作条件,包括停、开车的情形。

c.突发事件、意外事件以及潜在的紧急状况。

d.过去、现在以及规划的活动。

4.3先期安全卫生审查

4.3.1审查的目的,在于涵盖所有的安全卫生风险,了解公司安全卫生状况,以做为建立安全卫生管理系统的基础,同时提供明确的数据与结果,作为日后持续改善安全卫生绩效的基准。

4.3.2审查必须涵盖五类关键课题:

a.法令规章之要求事项。

b.重大安全卫生风险之鉴别。

c.所有现行社会责任及安全卫生管理措施与程序之检视。

d.以往突发事件调查结果回馈之评估。e.利害相关者(员工、工会等)之观点。

4.4鉴别与评估的方法

4.4.1按照“物(不安全状态)—人(不安全行为)—环境—管理”进行分类,采用查核表、访谈、直接的检查与量测、以往的稽核结果、危害与可操作分析、假设状况分析、失误模式与影响分析等方法来进行分析与审查。识别生产过程中存在或潜在的危险因素,包括危险设备、危险物质和危险工种;

4.4.2 将存在危险因素的工作分成若干顺序的步骤,并对每个步骤进行安全分析, 识别出每一个工作步骤的危险源、危险部位、起因物和致害物;4.4.3对这些潜在危险可能造成人员受伤、财产受损和生产延误的风险程度进行深入的分析、评估;通过审查,对各类作业或活动进行筛选和分类,对鉴别出的风险予以登录,并列出重点和优先次序。

4.4.4 根据公司阶段性政策、作业或活动特性、成本/效益分析和技术面的取舍,对具安全卫生风险(尤其是具显著风险者)的作业或活动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以控制或降低其风险,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整改措施;

4.4.5找出受到或可能受到危险因素伤害的人员,对这些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以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并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相关部门按照整改预防措施认真落实整改,以消除、减少和限制潜在的危害。4.4.6注重对相关资讯、文献和案例的搜集、整理和分析,为后续设计、改造、控制及鉴别与评估安全卫生风险提供借鉴与指引。

4.5鉴别评估的频率

4.5.1对已经鉴别与评估出的具重大安全卫生风险(高于某一特定程度,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生产停顿、超过一定金额的财产损失或对环境产生重大危害)的作业或活动,每半年重新评估一次;如在日常运作或检查中发现风险有增加的趋势,则应适时进行重新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4.5.2引入新的具危害性的作业或活动,或者作业或活动重要构成要素发生变更,有关责任人应及时将情况报社委会,由社委会组织鉴别与评估小组适时进行风险鉴别与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措施。

4.5.3每年对中度及以上风险重新鉴别与评估一次。

4.5.4根据重新鉴别与评估结果,维持对重大安全卫生风险登录表之更新。

4.6社委会负责本程序的制订、审查和修订。5.参考文件

略 6.支持文件

6.1《安全与卫生评估记录》 附:安全卫生风险评分准则

第二篇:风险评估制度

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全市煤矿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决定实行安全风险评估制度,进行分类监管,分类指导。为此,特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意义

进行煤矿安全风险评估,是对煤矿的自然条件、装备、管理水平进行细化和量化,全面分析掌握煤矿的安全状况,及时发现煤矿安全生产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重大隐患,实现分类监管、分类指导。对安全责任意识强、管理水平高、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好、多年未发生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合法矿井给予鼓励、支持、帮助;对存在安全事故隐患、安全保障水平较低的矿井实行停产整顿,重点监管,变事后处理为事前预防,逐步建立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二、组织领导

煤矿安全风险评估、分类监管、分类指导工作由矿、井两级统一领导,两级牵头组织,安监科、调度室、生产科、评估科、机电科等部门参加,坚持分工负责,公开、公平、公正、廉洁高效的原则组织进行。

三、安全管理要求

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七部委《关于加强国有重点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全面提高煤矿安全基础管理水平。

1、配置高素质的煤矿安全管理人员

矿长(井长),分管生产、机电、安全的副矿长(副井长),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必须具有煤矿安全生产相关专业大专(含大专)以上学历、从事煤矿安全生产相关工作3年以上经历;矿长(井长)还必须具备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岗位2年以上的工作经历。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负责人必须具有煤矿安全生产相关专业中专(含中专)以上学历和从事煤矿安全生产相关工作2年以上的经历。

2、配备合格的生产安全技术人员

必须按照主要生产环节和安全管理需求,配备采、掘、机、运、通、地质测量等专业技术人员,以上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相应专业中专以上学历。

3、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必须明确企业业主、法人代表、矿长、分管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职能机构和各岗位人员承担的安全生产责任,把安全生产责任逐级逐项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和各岗位人员,形成健全完善的安全生产体系。建立健全安全监督检查制度,矿井设立专职安全管理机构,配备足够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落实安全办公会议制度,矿井每周至少由煤矿企业法人代表矿长主持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办公会议,专门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建立健全“群众安全监督网络”,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在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中的作用。各煤矿企业要成立专门的煤矿企业安全群众监督委员会,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以企业、区队、班组三位一体的群众安全监督网络,要在煤矿的采掘班组聘任煤矿安全

群众监督员,监督员人数根据煤矿生产情况需要确定,原则上每个采掘班组和采掘工作面必须配备一名监督员。

4、加强劳动用工管理,落实全员安全培训,稳定职工队伍

要严格依法进行劳动用工管理,规范劳动用工管理培训,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通过“联合招聘、先培后用、择优上岗、相对稳定、统一管理、适当储备”的管理办法,建立劳动用工管理培训新机制。在登记备案、合同签订、人员培训、参加工伤保险四个方面达到百分之百,并按规定办理井下职工意外伤害保险。

新录用的井下作业人员,必须经过煤矿或煤矿委托培训机构参加的不少于72学时的安全教育培训和就业准入培训。安全培训的主要内容是《煤矿安全规程》,反“三违”和重大事故案例教育,煤矿安全生产基本应知应会,瓦斯、水害、顶板等事故的预兆、预防措施和自救办法等知识。培训结束后,主管部门要认真组织考试,培训合格按隶属关系在煤炭主管部门备案后方可上岗。对于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有资质的培训机构的培训,培训合格并取得资格证后方可上岗工作。

要不断提高煤矿职工的工资和生活福利待遇,各矿要制定具体的稳定职工队伍的措施和方法。

5、加强生产技术资料管理

必须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并按照要求编制《作业规程》、《操作规程》、《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和《应急救援预案》等安全生产规章。要按规定编制矿井采掘计划。矿井每半个月至少实测一次

并填绘《采掘工程平面图》,每月与所属主管部门交换相关图纸。对矿井地质情况、开采情况、周边矿井采空区情况等要由相关技术人员定期进行分析,针对性地采取安全技术措施,并形成完整的技术基础资料。

6、严格正规开采

生产和建设要严格执行“一矿一井一采两掘”规定,采用壁式采煤方法,严禁乱采滥挖、以掘代采、多头掘进。严禁超层越界开采,严禁擅自开采保安煤柱。

矿井要积极使用先进的支护方式(设备),加强采掘工作面的支护管理。现有生产矿井巷道支护应推广使用锚杆、锚网、锚索、锚喷、或金属支架等方式,采煤工作面取消木支护、金属摩擦支柱,采用悬移顶梁液压支架或综采液压支架等稳定性和可靠性高的支护。

7、加强“一通三防”管理,完善瓦斯监控系统

必须设立“一通三防”(通风和防治瓦斯、火灾、煤尘)管理机构,按规定配备足够的通风管理和瓦斯管理、检查人员,严格落实通风管理和瓦斯管理、检查制度。掘进工作面实现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高瓦斯矿井掘进工作面必须有效实现三专(专用变压器、专用开关、专用线路)两闭锁(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达到《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瓦斯抽放标准的矿井必须实现“先抽后采”,经抽放达瓦斯抽采基本指标后方可继续生产。严格盲巷管理,防止瓦斯积聚;严格执行瓦斯超限,停电撤人制度;加强瓦斯监测监控系统的管理,对探头数量不够、探头位置不符合规定、探头校验超期、系统未

联网运行的煤矿要全面进行整改,监控系统必须有效实现超限报警和断电功能。

8、落实现场管理制度

严格落实井口检身制度,严禁人员酒后或带火种等下井。要建立各生产、辅助单位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和班组长必须坚持作业现场带班,加强现场检查和安全管理,严格按照安全规程、作业规程、操作规程组织生产,从严查处“三违”现象。现场存在安全重大隐患时要立即停止作业,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存在险情时必须立即将人员撤出到安全地点。对贯通巷道、排放瓦斯、处理自然发火、采掘过程中遇到地质构造、探水出现异常等情况,煤矿矿长、安全副矿长和技术负责人要到现场指挥和管理。加强现场顶板管理,严禁无支护从事采掘活动。加强矿井机电管理,建立设备定期查验、检测、维护、保养和检修制度,保证设备完好;杜绝电气设备失爆,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机电设备。加强爆破材料和放炮作业管理,建立健全爆破材料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第三篇:风险代理制度评析

风险代理制度制度评析

内容摘要:

风险代理制度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逐渐成为我国诉讼代理重要的计费模式。风险代理一方面有效地提高了律师工作的积极性,为无力负担律师费用的当事人提供了获得高水平的法律支持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道德风险,暴露了许多制度缺陷。本文将围绕风险代理制度的发展特点和利弊进行探讨,结合国内外立法例评析风险代理制度。

风险代理制度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代理收费制度,即“胜诉取酬”。风险代理是基于当事人与诉讼代理人之间的委托协议,律师附条件地获得报酬。与其他的代理收费制度不同的是,当胜诉条件成就后,律师可就诉讼标的金额的相当一部分获得分羹,其实际获得的报酬要远远高于其他收费方式。因此,风险代理制度在代理人和当事人之间建立了一种十分微妙的关系:表面上律师与当事人之间建立了利益的共同体,双方在诉讼过程中目标一致,为当事人争取最大的利益,律师的诉讼积极性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同时这种关系却可能也会因为金钱利益而存在破裂的风险,尤其是在诚信和职业规范不健全的体制下,存在更大的道德风险。因此风险代理制度也被人称之为“合法的赌博”和“律师职业的潘多拉魔盒”。

风险代理制度将商业风险收益引入到诉讼代理中,是律师职业商事化市场化的标志。于此同时风险代理的合法性也一直饱受争议,在世界各国的立法中对风险代理的态度也是迥异的。对于这种新型的律师收费制度,即使是在律师制度十分完善的国家也遭到了完全反对和禁止。在英国、加拿大部分地区以及世界其他大部分地区和国家,风险代理都被禁止或者曾经被禁止。

英国对风险代理持完全否定的态度。在英国《1974年律师法》中明确规定在律师与当事人订立书面协议时,律师不得将只在胜诉时才向当事人收取酬金。如果律师在为当事人办理诉讼事务时,约定从胜诉取得的财产中取得提成、抽取佣金、按比例收取酬金,或者从中提取一定数额的款项,即使是当事人在诉讼结束后转移财产,只要有关协议是在诉讼结束之前达成的,这些协议都是非法的。如果律师在为当事人办理非诉讼的法律事务时约定按有关事务涉及的财产金额的一定比例确定酬金是合法的,但是如果约定以返还财产的一定比例确定酬金会受到法院的严格审查。英国对于风险代理的否定是基于律师职业道德的考量,胜诉酬金会助长律师助诉图利的思想,有可能使部分律师偏离律师职业道德,在利益的诱惑面前不择手段地获得胜诉,从而不惜抛弃社会责任,甚至极有可能影响到裁判的公正。因此法院对于律师酬金的审查格外严格,对此可以设立专门的审查机构,如承袭英国法律体制的香港地区法院就设立“诉费评定官”来审查律师酬金。

风险代理在美国则是经历了由完全反对到有条件承认的发展过程。在20世纪以前,美国大多数州法院根据普通法中对助诉图利行为的禁止而对风险代理持 熊英.论律师风险代理制度立法及完善[J].中国司法, 2002(9):41-43.完全否定的态度,认为收取附条件的律师费是一种帮诉行为,会激发不必要的诉讼,同时造成潜在的道德风险。到了19世纪末期,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风险代理可以有助于解决一些诉讼过程中的显著问题,而与风险代理相关联的问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加以管理和解决。1908年美国律师协会开始允许律师收取胜诉酬金,1965年缅因州最后一个取消了律师风险代理的禁止规定。但是美国立法对于风险代理的承认是附有条件的,对于风险代理有以下两个原则性禁止:(1)在家庭关系中,以保证离婚或者获取生活费、赡养费的多少为条件收取诉讼费用的;(2)在刑事案件中代理被告的律师不得收取附条件的费用。2同时在胜诉费的最高比例上立法也加以限制,各州根据不同的情况对胜诉费加以35%-50%的最高比例限额。

综合各国立法对于风险代理的态度,我们不难发现出风险代理在解决一系列实际的诉讼问题中所承担的重要角色,同时风险代理也存在着值得人们注意和防范的潜在风险。首先毋庸置疑的是风险代理将管理学中的激励模型成功地植入到代理制度中去,将律师的收入与当事人的利益挂钩,可以极大地提高律师的工作积极性,这使得一些疑难诉讼得到了解决的可能性。由于风险代理允许当事人在诉讼结束后以取得的财产支付诉讼费,这也就允许那些无力负担法律服务费的人能够通过这种方法追求其合法主张的财物。但是由于职业律师与被代理人之间存在的知识水平差异和信息不对称,使得当事人在代理关系中往往处于弱势的地位,这就对代理律师的道德高度和职业操守有极高的要求。

我国自建国以来,对于律师代理收费一直缺乏有效的制度规范。在1996年《律师法》颁布以前,在律师收费问题上先后发布了三个文件,1956年司法部颁发的《律师收费暂行办法》,1981年司法部、财政部颁发的《律师收费试行办法》,1990年司法部、财务部、财政部颁发的《律师业务收费管理办法》,但是这些文件都具有十分鲜明的计划经济色彩,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时代的需求。1996年《律师法》尽管对于律师收费制度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对于风险代理却没有提及。直到2006年国家发改委、司法部联合颁布的《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才第一次对风险代理做了如下规定:

第十一条 办理涉及财产关系的民事案件时,委托人被告知政府指导价后仍要求实行风险代理的,律师事务所可以实行风险代理收费,但下列情形除外:

(一)婚姻、继承案件;

(二)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抚恤金、救济金、工伤赔偿的;

(四)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等。

第十二条 禁止刑事诉讼案件、行政诉讼案件、国家赔偿案件以及群体性诉讼案件实行风险代理收费。

第十三条 实行风险代理收费,律师事务所应当与委托人签订风险代理收费合同,约定双方应承担的风险责任、收费方式、收费数额或比例。

实行风险代理收费,最高收费金额不得高于收费合同约定标的额的30%。

这一规定平息了对于风险代理在我国合法性的争议,但是在《办法》颁布前后,风险代理制度在我国实行一直问题不断。首先风险代理的“风险”应该指的是当事人胜诉还是败诉的风险,但是同时风险代理给我国法治进程带来的更多的是律师队伍的道德风险。风险代理理应是将代理人和被代理人牢牢联系在一起的 2 王进喜.风险代理收费:制度理论与在中国的实践[J].中国司法, 2005(11):54-58.一条保险绳,在实践中却成了一道隔在代理人与被代理人之间的一道墙。风险代理一度将律师职业推向风口浪尖,一些律师凭借自己在代理关系中的绝对信息优势,故意将一些简单的诉讼复杂化,“忽悠”当事人签订风险代理,引发一些不必要的诉讼,赚取高额酬金;更有在风险代理合同中“下功夫”,一些关键的格式条款不予提示,使得当事人的误解,使得不同诉讼程序重复收费,造成当事人的重大损失。但是“风险”不仅仅停留在被代理人头上,随着风险代理日益被人所了解,风险代理被一些具有优势的被代理人所利用。山东一家化妆品企业在石家庄南三条市场做代理销售,一家欠其10多万元的代理商突然将店面转让后不知去向。眼看欠款无望追回,这家公司主动要求律师签订风险代理协议,约定如追回欠款,按收回欠款额的50%作为律师费。有了利益的驱动,律师多方调查后,查到这位代理商在另一个城市重新开了一个更大的店铺,于是将其告上法庭。然而就在律师稳操胜券的时候,原告与被告在庭下却达成了和解,原告撤诉协议自然解除。3这样律师成为“杨白劳”的案例也越来越常见,这让我们在感叹诚信缺失的同时不得不考虑风险代理的制度该何去何从。

首先胜诉酬金的限制可以预防律师事务所之间的攀比之风,避免为了获得高比例的胜诉酬金,而导致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出现。对此《办法》已经做出了30%的明确规定,这一最高限额比较其他国家35%-50%的限额来说较少,对此有不少人诟病其不能有效地提高律师在风险代理中的积极性,从而使得风险代理的代理模式逐渐式微。另外尽管《办法》明确规定了的胜诉酬金的上限,却没有规定具体的实施监管办法,没有强制力的法规如同一纸空文,并不能起到预期的作用。因此将诉讼酬金审查列入庭前审查事项中是制度的必然要求。同时,在风险代理模式中可以借鉴引入国外的许多做法。例如美国除了有“风险代理费”和“额外奖励费4”之外,普遍推崇所谓的“反向”(reverse)风险代理费,即律师计费计算的是律师为委托人节省下来的钱,这种计费方式使得律师能更为当事人的利5益着想。关于风险代理的合同纠纷,我国一直缺少诉讼代理合同纠纷的解决机制。因风险代理引发的合同纠纷的争议点往往集中于诉讼酬金上。我国香港地区规定任何人不得就律师收费合约提起诉讼,如果当事人就诉讼费争议一般都是通过“诉费评定官”来进行评定。我国对于诉费纠纷的解决途径都是以一般委托合同的诉讼进行解决。在风险代理中,律师已经承担了相当的风险,如果还得为自己的诉讼费再去打官司,会极大的打击律师的积极性,对被代理人来说也是时间和精力的损失。因此在诉讼代理关系中,我国还缺乏一系列的监管和仲裁机制,只有解决了这些制度上的遗留问题,才能使得风险代理合法规范地存在下去。

镡立勇.风险代理由热转冷 缺乏规范踌躇难前[N.河北经济日报, 2010.12.9:B01.律师在案件取得有利结果后会得到一定数量的额外奖励,但该奖赏与判决决定的数额无直接关系。5 王进喜.风险代理收费:制度理论与在中国的实践[J].中国司法, 2005(11):54-58.

第四篇:风险监控制度

XX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风险监控制度

第一章

第一条

为了增强XX市XX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防范和控制风险的能力,加强风险管理的组织建设、机制建设和制度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本公司章程的规定,制定本风险监控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

第二条

风险管理的基本任务是:贯彻执行国家关于防范和处置金融风险的各项政策措施,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健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改进风险管理监控方法,强化风险全程管理,增强识别、计量、预警、防范和处置风险能力,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确保风险在可控目标之内,确保安全经营稳健发展,确保风险收益的优化。

第三条

风险管理遵循全面管理、制度优先、预防为主、职责分明的原则。

(一)全面管理原则。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支出、损益以及人员、薪酬、奖惩等经营管理的各项事务和每个环节,都全面地进行风险管理,涉及风险控制人人参与、各司其职。

(二)制度优先原则。开展各项事务先制定相应制度,尽可能使制订的制度科学、合理并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并对制度执行效力和结果实行全程监控。

(三)预防为主原则。各类风险应防范于未然,以预防预警为主,出现问题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处置化解。

(四)职责分明原则。防范和处置风险明确各职能部门和责任人,明确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对因渎职、失职或营私舞弊造成风险和损失的行为,依法追究相应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章

风险管理的目标和要素

第四条

风险是指对目标产生不利(负面)影响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风险类型包括:战略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合规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

战略风险,是指由重大事项的决策失误或战略规划的严重偏差所造成的风险。

声誉风险,是指由内部管理与服务的问题引起自身外部社会名声、信誉和公众信任度下降所造成的风险。

法律风险,是指由不当的法律文书、制度或违约行为或怠于行使自身的法律权利等所造成的风险。

合规风险,是指因没有遵循法律、规则和准则造成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失的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由借款人或市场交易对手违约所造成的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由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所造成的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员工操作不当或不完善、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及系统或外部事件(如自然灾害)所造成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由资金流动性状况出现不足及其波动性所造成的风险。

第五条

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董事会(包括监事会,下同)、经营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战略制定并贯穿于本公司的各项活动之中,旨在用于识别可能会影响的潜在事件,管理风险以使其在本公司的风险承受能力或风险偏好之内,并为既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第六条

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从不同的侧面关注和管理风险,并力求实现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合规目标4个目标,以此促进可持续发展。

战略目标,是指高层次目标,与使命相关联并支撑其使命。

经营目标,是指有效和高效率地利用其资源。

报告目标,是指报告的可靠性。

合规目标,是指符合适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第七条

为服务并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的4个目标,全面风险管理应具备以下相互关联的8个构成要素:

(一)内部环境。即:

董事会批准检查经营决策和重要政策,了解经营中的风险,明确可接受的风险程度,确保经营管理层采取必要的步骤,识别、计量、检测和控制这些风险。

监事会负责监督董事会、经营管理层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履行以下职责:监督董事会、经营管理层风险管理的履行情况;监督风险制度的实施,确保被认定的风险薄弱环节得到及时整改。

经营管理层实施董事会通过的经营策略和方针;制定和完善有关的制度和程序,用以识别、计量和监测业务中的风险;建立和完善内部组织结构,明确相互的权利和责任,确保赋予各支部的任务能得到有效执行;执行适当的内控政策,对内控制度执行的有效性和是否完善进行监测。

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要促进内部员工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在内部建立一种控制文化,向内部各层级员工强调和宣传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所有员工都要了解各自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全面投入内控制度建设。

(二)目标设定。即:内控制度要与本公司经营规模、业务范围和风险特点相适应,以合理的成本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设定风险容忍度目标,合理确保发展战略与风险偏好相一致,增长、风险与回报相联系,促进董事会、经营管理层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

(三)事件识别。即:设立履行风险管理职能的专门部门,负责组织制定并实施识别、计量、监测和管理风险的制度、程序和办法,以确保既定目标的实现。建立涵盖各项业务、所有范围的风险管理系统,开发和运用风险量化评价的方法和模型,对目标产生负面影响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识别和持续的监控。负责组织建立明确的内部制衡机构和实行双签有效制度,涉及资产、负债、财务和人员等重要事项变动,都不得由一人独自决定。

(四)风险评估。即:为建立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必须有效识别和持续评价面临的各类风险,特别是对经营目标有负面影响的重要风险。内控制度还必须随时加以修改和完善,对新的或者以前没有控制的风险进行控制。风险管理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高质量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高素质的风险分析人员。

(五)风险对策。即:指定不同的机构或部门分别负责内部控制的建设、执行和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总行负责组织设计内部控制体系,组织、督促各业务部门、各支部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审计等监督部门负责组织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督促经营管理层纠正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建立内部控制问题和缺陷的处理纠正机制,经营管理层根据内部控制的检查情况和评价结果,提出整改意见和纠正措施,并督促业务部门和各支部落实。建立内部控制的风险责任制:董事会、经营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负责,并对内部控制失效造成的重大损失承担责任;内部审计部门对检查发现问题隐瞒不报、上报虚假情况或检查监督不力,承担相应的责任;业务部门和各支部及时纠正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对出现的风险和损失承担相应的责任;经营管理层的监察部门对违反内部控制的员工,依据法律规定、内部管理制度追究责任和予以处分,并承担处理不力的责任。

(六)控制活动。即:内部控制要成为日常业务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一个有效的内控制度应建立一套适当的内控结构,在业务的每一层级都有明确的内控措施,包括:高层审核、不同部门采取的内控措施;对是否遵守风险头寸进行检查,并在出现违规情况时进行监督;建立审批、授权及核实制度。为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必须建立适应的责任分离制度,员工不能承担有利益冲突的工作;对于潜在的利益冲突,必须加以识别,尽可能降低到最低限度,且进行仔细、独立地监督。

(七)信息与沟通。即:有效的内部控制同时也是一个有效的信息数据系统,掌握全面的内部财务、经营、监测信息,以及对内部决策有关的、反映重大事件和条件变化的外部市场信息;信息本身应该是及时可靠的,随时可以获得,并且前后一致。有效的内部控制要求必须建立可靠的信息系统,反映所有重大业务的情况;所有信息,包括以电子方式持有和使用的信息,必须保密,独立监测,并且在意外事件发生时,有完善的措施作为备用手段。有效的内部控制必须有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保证所有员工充分了解和遵守涉及其责任和义务的所有政策和程序,保证其他有关信息能够向恰当的人员沟通。

(八)监控。即:对内部控制是否有效进行持续的监测,对主要风险进行监测成为日常业务活动的组成部分,同时还由业务部门、合规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对其进行定期评价。合规部门强调的是对合规风险持续的识别、评估与监测,重视对法律、法规、准则最新发展的持续跟踪、准确理解与研究消化,使之落实于本公司的内部制度、工作手册、操作指引当中,并在日常运营中随时发现、提示可能的风险点,同时参与改进、优化业务流程,以有效防范风险的发生。内部控制还包括完善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由独立的、经过良好训练的合格员工从事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制度监测工作的一部分,直接向董事会或其审计委员会报告,向经营管理层报告。对于内部控制中的缺陷,无论由业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或者其他员工发现,都要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加以及时处理。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直接向经营管理层和董事会报告。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同业务性质、复杂性以及表内和表外业务中潜在风险相适应,并且随着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完善。

第八条

认定全面风险管理是否有效,是在对8个构成要素是否存在和有效运行进行评估的基础之上所作的判断。因此,构成要素也是判定全面风险管理有效性的标准。构成要素如果存在并且正常运行,那么就可能没有重大缺陷,而风险则可能已经被控制在本公司的风险容忍度之内。

如果确定全面风险管理在所有4个目标上都是有效的,那么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就可以合理保证他们了解本公司,在实现其战略和经营目标、企业的报告可靠以及符合适用的法律和法规的程度。

第三章

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

第九条

风险管理层级包括整个董事会、经营管理层、各职能部门、各支部。各个层级都要坚持同样的4个目标;每个层次都必须从8个全面风险管理要素方面实行全程风险管理。

第十条

规范、完善的法人治理机制通过合理划分股东、董事(包括监事,下同)、经营管理层之间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内部监督的有效性和激励约束的合理性。

第十一条

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是指由受董事会直接领导,以董事会、贷审会为核心,以董事会、贷审会办公室实施操作,以各职能部门的风险控制人员为主要参与人员组成的组织结构体系。

风险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垂直管理,分级负责。

第十二条

本公司董事会下设立贷审会,贷审会会对董事会负责,对辖内风险管理实行统一领导。

贷审会设立办公室,根据贷审会制定的政策,对辖内风险进行垂直管理。贷审会办公室作为日常部门开展工作。

各职能部门均设立风险控制人员。各职能部门的风险控制人员对本级负责人只承担风险报告任务;下一级风险控制人员对上一级风险控制人员负责,直到对贷审会负责。

委派主办会计、委派信贷主管是派驻单位风险控制的关键人员之一,委派主办会计、委派信贷主管和合规联络员对于内部控制中的缺陷以及存在的重大风险隐患,应在第一时间向其所在单位负责人报告的同时,及时报告相关职能部门。在特别紧急情况下,可直接向董事会和贷审会办公室报告。

贷审会办公室和风险控制人员对管辖内的整个风险控制过程和结果分级负责。董事会对辖内的风险管理负最终责任。

第十三条

贷审会的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经济金融方针政策,并结合我行实际,对市场定位、信贷投向及资产运作方向、方式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

(二)对信贷、投资和其他资产运作中风险分类管理的重要规定、政策和措施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

(三)对预防经营和管理中的全局性、突发性、倾向性重大风险问题进行战略研究并提出防范建议;

(四)对风险管理的工作目标进行前瞻性分析并提出建议;

(五)拟定系统突发性支付风险应急预案和重大风险问题解决方案;

(六)对须经董事会批准的相关重大事项进行研究和提出建议;

(七)对以上事项的实施进行督查,并向董事会报告;

(八)董事会授权的其他事项。

第十四条

贷审会由本公司部分董事、经营管理层、相关职能部门若干名委员组成。

第十五条

贷审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风险管理职能部门,风险管理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

各支部设立风险管理小组,总经理担任组长,由部门经营班子、主办会计、部分信贷人员(或内勤人员)组成,对贷审会负责。

第十六条

本公司贷审会对全行的风险管理工作进行统一指导和协调。

第四章

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文化

第十七条

风险管理是全方位与全员参与的管理。风险管理涉及业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因此需要对风险进行全方位的管理。风险存在于业务的每个环节之中,风险管理需要全员参与,全体员工必须营造“全员重视、积极参与、献计献策、齐抓共管”的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和文化。

第十八条

产生风险的各业务部门和交易领域,应将风险信息及时准确向风险管理部门报告,使风险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保持密切有效联系;同时建立清晰的风险报告路线,除了纵向层级之间的报告,还应包括横向之间的交流,实现信息共享,建立一套具体的风险报告模式,规范风险报告的格式和传递路径,使风险政策能得到很好贯彻。

第十九条

通过加强对员工风险管理理念和文化的灌输、培养和提高,有效增强员工风险管理工作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

第五章

风险管理的范围和过程

第二十条

风险管理的范围涵盖各个层级的业务单位和各类型的风险。要实行通盘管理,将战略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合规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不同类型的风险纳入到统一的风险管理范围,并针对每一类风险的特征采取相应的管理流程和办法。

第二十一条

风险管理需要实行全程管理。对风险识别、风险计量、风险评价、风险接受、风险转移、风险补偿等各个环节划清职责、分别把关、风险落实、管理到位。完善业务流程各环节的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评价方法,保证所有环节的各类风险都能得到有效控制,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加强操作风险、道德风险的防范。

第六章

风险管理的计量和方法

第二十二条

风险管理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方法。主要有:

(一)既重视审贷分离,又重视全程管理;

(二)既重视单一信用风险管理,又重视信用、市场、操作、流动性多种类型风险管理;

(三)既重视审批授信管理,又重视问题授信管理;

(四)既重视单笔交易单一风险,又重视所有信用敞口总体风险;

(五)事前主动引导和事后被动督导并重管理;

(六)惩戒功能和激励功能并重管理;

(七)单一行业和资产组合并重管理;

(八)表内风险和表外风险并重管理;

(九)源头控制管理和末端治理管理相结合;

(十)定性分析管理和定量分析管理相结合。

第二十三条

通过定性和定量方法,归集、分析在不同时期、不同客户、不同部门、不同业务以及每个环节的各类风险,全面衡量自身总体风险承受能力。通过对资本、收益、风险的衡量,判断局部风险对整体风险的影响程度以及是否可接受,理性处理风险管理和业务发展的关系。

收集历史资料和数据,设立历史数据库,逐步开发适应本公司自身特点的风险分析和控制模型。

定量分析主要结合以下指标进行。

(一)资本充足指标

1、资本充足率=资本净额/(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100%。(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10%)

2、核心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净额/(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100%。(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6%)

(二)信用风险指标

1、不良资产率=不良信用风险资产/信用风险资产×100%。(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2%;按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口径,指标值≤4%)

2、不良贷款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各项贷款×100%。(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3%;按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口径,指标值≤5%)。

3、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信用风险资产实际计提准备/信用风险资产应提准备×100%。(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120﹪;按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口径,指标值≥100﹪)。

4、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贷款实际计提准备/贷款应提准备×100%。(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120﹪;按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口径,指标值≥100﹪)。

5、拨备覆盖率=(贷款损失专项准备金+贷款损失特种准备金+贷款损失一般准备金)/(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100%。(指标值≥100﹪)。

6、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最大一家集团客户授信总额/资本净额×100%。(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10﹪;按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口径,指标值≤15﹪)。

7、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最大一家客户贷款总额/资本净额×100%。(按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口径,指标值≤10﹪)。

8、授信集中度=最大十家集团客户授信总额/资本净额×100%。(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100﹪)。

9、单一客户关联度=最大一家关联方授信余额/资本净额×100%。(按商业银行与内部人和股东关联交易管理办法,指标值≤10﹪)

10、集团客户关联度=最大一家关联方所在集团授信余额/资本净额×100%。(按商业银行与内部人和股东关联交易管理办法,指标值≤15﹪)

11、全部关联度=全部关联方授信总额/资本净额×100%。(按商业银行与内部人和股东关联交易管理办法,指标值≤50﹪;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10﹪)

12、正常贷款迁徙率=(期初正常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期初正常类贷款余额-期初正常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余额-期初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要低于行业平均值50﹪以上)

13、次级类贷款迁徙率=期初次级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期初次级类贷款余额-期初次级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要低于行业平均值50﹪以上)

14、可疑类贷款迁徙率=期初可疑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期初可疑类贷款余额-期初可疑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要低于行业平均值50﹪以上)

(三)流动性风险指标

1、流动性比例=流动性资产/流动性负债×100%。(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35﹪;按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口径,指标值≥25﹪)

2、流动性缺口率=流动性缺口/90天内到期表内外资产×100%。(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0﹪;按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口径,指标值≥-10﹪)

3、核心负债依存度=核心负债/总负债×100%。(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75﹪,以“1104工程”口径;按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口径,指标值≥60﹪。两口径计算方法不同)

(四)市场风险指标

1、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累计外汇敞口头寸/资本净额×100%。(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5﹪;按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口径,指标值≤20﹪)

(五)盈利性指标

1、资产利润率=税后利润/资产平均余额×100%×折年系数。(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1﹪;按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口径,指标值≥0.6﹪)

2、资本利润率=税后利润/(所有者权益+少数股东权益)平均余额×100%×折年系数。(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20﹪;按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口径,指标值≥11﹪)

3、风险资产利润率=税后利润/平均加权风险资产×100%×折年系数。(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1.8﹪)

4、成本收入比率=(营业支出-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净收入×100%。(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40﹪;按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口径,指标值≤35﹪)

注:①平均余额=(年初+年末)/2

②折年系数=12/N,其中12指一年的总月份,N是指指标数据日期的月份数。

③前述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的指标值均为评级得分为100分时的指标值。

④前述指标如有新的体系或标准值,按新标准执行。

第七章

风险管理的重点

第二十四条

政策。本公司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和经营方向,以“流动、小额、分散、效益”为信贷策略。要重视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和产业政策调整的分析和研究,降低因政策面或宏观经济变化对各产业(贷款客户的行业、发展对象)的负面影响。

第二十五条

法律。法律风险是本公司面临的一种商业风险,法律风险可能造成经济损失。法律风险的原因通常包括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合同违约、侵权(例如知识产权)、怠于行使自身法律权利等。法律风险会给自身带来严重的后果;法律风险在事前是可防可控的。法律顾问注重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而律师则是事后诉讼。法律风险可以通过强化法人法律治理来控制。具备充足的内部和外部法律专业人员以及其他法律资源的法律部门是法律风险防御系统的心脏。本公司采取预防性法律措施来应对法律风险环境,针对自身面对的风险做出一些防范性工作。分配给预防性法律措施一定的资源并与面临的风险成正比。

第二十六条

授权。本公司对高级经营管理层、各职能部门、各支部和业务岗位授权开展业务的品种、审批的限额都要明确、清楚和适度;授权有权审批人员或组织审批品种和审批限额要与其控制和管理信用风险的能力相适应;既要管好授权,又要严格控制转授权。

第二十七条

授信。本公司实行统一授信管理,健全客户信用风险识别与监测体系,完善授信决策与审批机制,根据审贷分离原则,授信审批部门与授信执行部门相互独立,形成健全的内部制约机制,不得合二为一;防止对单一客户、关联客户和集团客户风险的高度集中;防止违反信贷原则发放人情贷款和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防止信贷资金违规投向高风险领域(包括国家产业政策淘汰类、限制类行业)和用于违法活动。实行最高授信额度管理,对同一客户实施最高额度授信,在最高额授信额度下对中长期授信实行单笔授权管理。

第二十八条

资金业务。本公司对资金业务对象和产品实行统一授信,实行严格的前后台职责分离(做到前台交易与后台结算分离、自营业务与代理业务分离、业务操作与风险监控分离),建立中台风险监控和管理制度,防止资金交易员从事越权交易,防止欺诈行为,防止因违规操作和风险识别不足导致的重大损失。

第二十九条 各部门业务。本公司对营业网点、要害部门和重点岗位实施有效监控,严格执行账户管理、会计核算制度和各项操作规程,防止内部操作风险和违规经营行为,防止内部挪用、侵占以及洗钱、金融诈骗、逃汇、骗贷等非法活动,确保本公司资金安全。

第三十条

中间业务。本公司开展中间业务首先要取得有关主管部门核准的机构资质、人员从业资格和内部的业务授权,建立并落实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按委托人指令办理业务,防范或有负债风险。

第三十一条

会计。本公司实行会计工作的统一管理,严格执行会计制度和会计操作规程,运用计算机技术实施会计内部控制。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和合法,严禁设置账外账、设立小金库,严禁乱用会计科目,严禁编制和报送虚假会计信息(报表)。

第三十二条

计算机信息系统。本公司严格划分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部门和应用部门的职责,建立和健全计算机信息系统风险防范的制度,确保计算机信息系统设备、数据、系统运行、系统环境和信息备份的安全。

第三十三条

资本充足与损失拨备。本公司不断提高资产风险五级分类的真实性、规范性和准确性,揭示资产内在损失和资产质量;严格执行审慎的损失准备金制度,及时足额提取各类损失准备,加大损失资产核销力度;建立资本约束机制和资本充足率管理制度、程序和责任制,增强资本管理的主动性,确保风险损失拨备充足,确保资本充足率符合审慎经营要求。

第八章

第三十四条

本制度自本公司颁布之日起实施。

第三十五条

本制度未尽事宜,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规定执行。本制度施行前有关规定与本制度相抵触的,以本制度为准,原规定停止执行。

第三十六条

本制度由本公司董事会负责修订解释。

XX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

2009-02-28

第五篇:风险控制制度

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增强义马鑫源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防范和控制风险的能力,加强风险管理的组织建设、机制建设和制度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本公司章程的规定,制定本风险监控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

第二条 风险管理的基本任务是:贯彻执行国家关于防范和处置金融风险的各项政策措施,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健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改进风险管理监控方法,强化风险全程管理,增强识别、计量、预警、防范和处置风险能力,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确保风险在可控目标之内,严格执行贷出款项单户金额不得超过实收资本的5%等规定。确保安全经营稳健发展,确保风险收益的优化。

第三条 风险管理遵循全面管理、制度优先、预防为主、职责分明的原则。

(一)全面管理原则。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支出、损益以及人员、薪酬、奖惩等经营管理的各项事务和每个坏节,都全面的进行风险管理,涉及风险控制人人参与、各司其职。

(二)制度优先原则。开展各项事务先制定相应制度,尽可能使制订的制度科学、合理并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并对制度执行效力和结果实行全程监控。

(三)预防为主原则。各类风险应防范于未然,以预防预警为主,出现问题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处置化解。

(四)职责分明原则。防范和处置风险明确各职能部门和责任人,明确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对因渎职、失职或营私舞弊造成风险和损失的行为,依法追究相应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章 风险管理的目标和要素

第四条 风险是指对目标产生不利(负面)影响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风险类包括:战略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合规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

战略风险,是指由内部管理与服务的问题引起自身外部社会名声、信誉和公众信任度下降所造成的风险。

法律风险,是指由不当的法律文书、制度或违约行为或怠于行使自身的法律权利等所造成的风险。

合规风险,是指因没有遵循法律、规则和准则造成遭受法律制 裁、监管处罚、重大财物损失和声誉损失的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由借款人或市场交易对手违约所造成的风险。市场风险,是指由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所造成的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员工操作不当或不完善、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及系统或外部事件(如自然灾害)所造成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由资金流动性状况出现不足及其波动性所造成的风险。

第五条 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董事会(包括监事会,下同)、经营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战略制定并贯穿于本公司的各项活动之中,旨在用于识别可能会影响的潜在事件,管理风险以使其在本公司的风险承受能力或风险偏好之内,并为既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第六条 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从不同的侧面关注和管理风险,并力求实现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合规目标4个目标,以此促进可持续发展。

战略目标,是指高层次目标,与使命相关联并支撑其使命。经营目标,是指有效和高效率地利用其资源。报告目标,是指报告的可靠性。

合规目标,是指符合适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第七条 为服务并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的4个目标,全面风险管理应具备以下相互关联的8个构成要素:

(一)内部环境。即:

董事会批准检查经营决策和重要政策,了解经营中的风险,明 确可接受的风险程度,确保经营管理层采取必要的步骤,识别、计量、检测和控制这些风险。

监事会负责监督董事会、经营管理层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履行以下职责:监督董事会、经营管理层风险管理的履行情况;监督风险制度的实施,确保被认定的风险薄弱环节得到及时整改。

经营管理层实施董事会通过的经营策略和方针;制定和完善有关的制度和程序,用以识别、计量和监测业务中的风险;建立和完善内部组织结构,明确相互的权利和责任,确保赋予各支部的有效性和是否完善进行监测。

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要促进内部员工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在内部建立一种控制文化,向内部各层级员工强调和宣传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所有员工都要了解各自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全面投入内控制度建设。

(二)目标设定。即:内控制度要与本公司经营规模、业务范围和风险特点相适应,以合理的成本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设定风险容忍度目标,合理确保发展战略与风险偏好相一致,增长、风险与回报相联系,促进董事会、经营管理层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

(三)事件识别。即:设立履行风险管理职能的专门部门,负责组织制定并实施识别、计量、监测和管理风险的制度、程序和办法,以确保既定目标的实现。建立涵盖各项业务、所有范围的风险管理系 统,开发和运用风险量化评价的方法和模型,对目标产生负面影响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识别和持续的监控。负责组织建立明确的内部制衡机构和实行双签的有效制度,涉及资产、负债、财务和人民等重要事项变动,都不得由一人独自决定。

(四)风险评估。即:未建立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必须有效识别和持续评价面临的各类风险,特别是对经营目标有负面影响的重要风险。内控制度还必须随时加以修改和完善,对新的或者以前没有控制的风险进行控制。风险管理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高质量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高素质的风险分析人员。

(五)风险对策。即:指定不同的机构或部门分别负责内部控制体系,组织、督促各业务部门、各支部建立和健全内部内部控制;审计等监督部门负责组织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督促经营管理层纠正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建立内部控制问题和缺陷的处理纠正机制,经营管理层根据内部控制的检查情况和评价结果,提出整改意见和纠正措施,董事会、经营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负责,并对出现的风险和损失承担相应的责任;经营管理层的监察部门对违反内部控制的员工,依据法律规定、内部管理制度追究责任和予以处分,并承担处理不力的责任。

(六)控制活动。即:内部控制要成为日常业务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一个有效的内控制度应建立一套适当的内控结构,在业务的每一层级都有明确的内控措施,包括:高层审核、不同部门采取的内控措施;对是否遵守风险头寸进行检查,并在出现违规情况时进行监 督;建立审批、授权及核实制度。为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必须建立适应的责任分离制度,员工不能承担有利益冲突的工作;必须加以识别,尽可能降低到最低限度,且进行仔细、独立地监督。

(七)信息与沟通。即:有效的内部控制同事也是一个有效的信息数据系统,掌握全面的内部财务、经营、监测信息,以及对内部决策有关的、反映重大事件和条件变化的外部市场信息;信息本身应该是及时可靠的,随时可以获得,并且前后一致。有效的内部控制要求必须建立可靠的信息系统,反映所有重大业务的情况;所有信息,包括以电子方式持有和使用的信息,必须保密,独立监测,并且在意外事件发生时,有完善的措施作为备用手段。有效的内部控制必须有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保证所有员工充分了解和遵守涉及其责任和义务的所有政策和程序,保证其他有关信息能够向恰当的人员沟通。

(八)监控。即:对内部控制是否有效进行持续的监测,对主要风险进行检测成为日常业务活动的组成部分,同时还由业务部门、合规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对其进行定期评价。合规部门强调的是对合规风险持续的识别、评估与监测,重视对法律、法规、准则最新发展的持续跟踪、准时理解与研究消化,使之落实于本公司的内部制度、工作手册、操作指引当中,并在日常运营中随时发现、提示可能的风险点、同时参与改进、优化业务流程,以有效防范风险发生。内部控制还包括完善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由独立的、经过良好训练的合格员工从事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制度监测工作的一部分,直接向董事会或其审计委员报告,向经营管理层报告。对于内部 控制中的缺陷,无论由业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或者其他员工发现,都要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加以及时的处理。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直接向经营管理层和董事会报告。建立有效的内部系统,同业务性质、复杂性以及表外业务中潜在风险相适应,并且随着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完善。

第八条 认定全面风险管理是否有效,实在对8个构成要素是否存在和有运行,进行评估飞基础上所做的判断。因此,构成要素也是判定全面风险管理有效的标准。构成要素如果存在并且正常运行,那么就可能没有重大缺陷,而风险则可能已经被控制在本公司的风险容忍度之内。如果确定全面风险管理所在所有4个目标都是有效的,那么董事会和就可以合理保证他们了解本公司,在实现其战略和经营目标、企业的报告可靠以及符合适用的法律和法规的程度。

第三章 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

第九条 风险管理层包括整个董事会、经都必须、各职能部门、各支部。各个层级都要坚持同样的4个标准;每个层次都必须从8个全面风险管理要素方面实行全程风险管理。

第十条 规范、完善的法人治理机构通过合理划分股东、董事(包括监视,下同)、经营管理层之间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内部监督的有效性和激励约束的合理性。

第十一条 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是指由受董事会直接领导,以董事会、待审会为核心,以董事会、待审会办公室实时操作,以各职 能部门的风险控制人员为主要参与人员组成的组织结构体系。

风险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垂直管理,分级负责。

第十二条 本公司董事会下设立贷审会,待审会会对董事会负责,对辖内风险管理实行统一领导。

贷审会设立办公室,根据贷审会制定的政策,对辖内风险进行垂直管理。贷审会办公室作为日常部门开展工作。

各职能部门均设立风险控制人员。各职能部门的风险控制人员对本级负责人员负责,直到对贷审会负责。

委派主办会计、委员信贷主管和合规联络员对于内部控制中的缺陷以及存在的重大风险隐患,应在第一时间向其所在单位负责人报告的同时,以及报告相关职能部门。在特别紧急情况下,可直接向董事会和贷审会办公室报告。

贷审会办公室和风险控制人员对辖内的整个风险控制过程和结果分别负责。董事会对辖内的风险关管理负最终责任。

第十三条 贷审会的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经济金融方针政策,并结合我行实际,对市场定位、信贷投向及资产运作方向、方式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

(二)对信贷、投资和其他资产运作中风险分类管理的重要规定、政策并提出建议;

(三)对预防经营和管理中的全局性、突发性、倾向性重大风险问题进行战略研究并提出防范建议;

(四)对风险管理的工作目标进行前 行分析提出建议;

(五)拟定系统突发性支付风险应急预案和重大风险问题解决方案;

(六)对须经董事会批准的相关重大事项进行研究和提出建议;

(七)对以上事项的实施进行督察,并向董事会报告;

(八)董事会授权的其他事项。

第十四条 贷审会由本公司部分董事、经营管理层、相关职能部门若干名委员组成。

第十五条 贷审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风险管理职能部门,风险管理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各支部设立风险管理小组,总经理担任组长,由部门经营班子、主办会计部分信贷人员(或内勤人员)组成,对贷审会负责。

第十六条 本公司贷审会对全行的风险管理工作进行统一 指导和协调。

第十四章 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文化

第十七条 风险管理是全方位与全员参与的管理。风险管理涉及业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因此需要对风险进行全方位的管理。风险存在于业务的每个环节之中,风险管理需要全员参与,全体员工必须营造“全员重视、积极参与、献计献策、齐抓共管”的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和文化。

第十八条 产生风险的各业务部门和交易领域,应将风险信息及时准确向风险管理部门报告,使风险管理部门和业务管理部门保持密 切有效联系;同时建立清晰的风险报告路线,除了纵向层级之间的报告,还应包括横向之间单的交流,实现信息共享,建立一套具体的风险报告模式,规范风险报告的格式和传递路径,使风险政策能得到很好贯彻。

第十九条 通过加强对员工风险管理理念和文化的灌输、培养和提高,有效增强员工风险管理工作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

第五章 风险管理的范围和过程

第二十条 风险管理的范围涵盖各个层级的业务单位和各类风险。要实行通盘管理,将战略风声、声誉风险、法律风险、合规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不同类的风险纳入到统一的风险管理范围,并针对每一类风险的特征采取相应的流程和办法。

第二十一条 风险管理需要实行全程管理。对风险识别、风险计量、风险评价、风险接收、风险转移、风险补偿等各个环节划清职责、分别把关、风险落实、管理到位。完善业务流程各环节的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评价方法,保证所有环节的各类风险都能得到有效控制,加强操作风险、道德风险的防范。

第六章 风险管理的计量和方法

第二十二条 风险管理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方法。主要有:

(一)即重视审贷分离,又重视全程管理;

(二)即重视单一信用风险管理,又重视信用、市场、操作 流动性多种类型风险管理;

(三)即重视审批授信管理,又重视问题授信管理;

(四)即重视单笔交易单一风险,又重视所有信用敞口总体险;

(五)事前主动引导和事后被动督导并重视管理;

(六)惩戒功能和激励功能并重管理;

(七)单一行业和资产组合并重管理;

(八)表内风险和表外风险并重管理;

(九)源头控制管理和末端治理管理相结合;

(十)定性分析管理和定量分析管理相结合。

第二十三条 通过定性和定量方法,归集、分析在不同时期、不同客户、不同部门、不同业务以及每个环节的各类风险,全面衡量自身总体风险承受能力。通过对资本、收益、风险的衡量,判断局部风险对整体风险的影响程度以及是否可接受,理性处理风险管理和业务发展的关系。

收集历史资料和数据,设立历史数据库,涿步开发适应本公司自身特点的风险分析和控制模型。

定量分析主要结合以下指标进行。

(一)资本充足指标

1、资本充足率=资本净额/(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100%。(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10%)

2、核心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净额/(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资本)×100%。(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6%)

(二)信用风险指标

1、不良资产率=不良信用风险资产/信用风险资产×100%。(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2%;按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口径,指标值≤4%)

2、不良贷款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各项贷款×100%。(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3%;按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口径,指标值≤5%)

3、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信用风险资产实际计提 准备/信用风险资产应提准备×100%。(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120%;按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口径,指标值≥100%)。

4、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贷款实际计提准备/贷款应提准备×100%。(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120%;按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口径,指标值≥100%)。

5、拨被覆盖率=(贷款损失专项准备金额+贷款损失特种准备金+贷款损失一般准备金)/(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100%。(指标值≥100%)。

6、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最大一家集团客户授信总额/资本净额×100%。(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10%;按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口径,指标值≤15%)。

7、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最大一家客户贷款总额/资本净额×100%。(按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口径,指标值≤10%)。

8、授信集中度=最大十家集团客户授信总额/资本净额×100%。(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100%)

9、单一客户关联度=最大一家关联方授信余额/资本净额×100%。(按商业银行与内部人和股东关联交易管理办法,指标值≤10%)。

10、集团客户关联度=最大一家关联方所在集团授信越/资本净额×100%。(按商业银行与内部人和股东关联交易管理办法,指标值≤10%)。

11、全部关联度=全部关联方授信总额/资本净额×100%。(按商业银行与内部人和股东关联交易管理办法,指标值≤50%;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10%)

12、正常贷款迁徒率=(初期正常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初期关注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期初正常类贷款余额-初期正常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初期关注类贷款余额-期初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要低于行业平均值50%以上)

13、次级类贷款迁徒率=期初次级类贷款向下迁徒金额/(期初次级类贷款余额-初次级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要低于行业平均值50%以上)

14、可疑类贷款迁徒率=期初次级类贷款向下迁徒金额/(期初可疑类贷款余额-期初可疑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要低于行业平均值50%以上)

(三)流动性风险指标

1、流动性比例=流动性资产/流动性负债×100%。(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35%;按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口径,指标值 ≥25%)。

2、流动性缺口率=流动性缺口/90天内到期表内外资产×100%。(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0%;按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口径,指标值≥-10%)。

3、核心负债依存度=核心负债/总负债×100%。(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75%,以“1104工程”口径;按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口径,指标值≥60%。两口经计算方法不同)

(四)市场风险指标

1、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累计外汇敞口头寸/资本净额×100%。(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5%;按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口径,指标值≤20%)

(五)盈利性指标

1、资产利润率=税后利润/资产平均余额×100%×折年系数。(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1%;按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口径,指标值≥0.6%)

2、资本利润率=税后利润/(所有者权益+少数股东权益)平均余额×100%×折年系数。(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20%;按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口径,指标值≥11%)

3、风险资产利润率=税后利润/平均加权风险资产×100%×折年系数。(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1.8%)

4、成本收入比率=(营业支出-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净收入×100%。(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40%;按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 心指标口径,指标值≤35%)

注:①平均余额=(年初+年末)/2 ②折年系数=12/N,其中12指一年的总月份,N是指指标数据日期的月份数。

③前述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的指标值均为评级得分为100分时的指标值。

④前述指标如有新的体系或标准值,按新标准执行。

第七章 风险管理的特点

第二十四条 政策。本公司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和经营方向,以“流动、小额、分散、效益”为信贷策略。要重视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和产业政策调整的分析和研究,降低因政策面或宏观经济变化对各产业(贷款客户的行业、发展对象)的负面影响。

第二十五条 法律。法律风险是本公司面临的一种商业风险,法律风险可能造成经理损失。法律风险的原因通常包括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合同违约、侵权(例如知识产权)、怠于行使自身法律权益等。法律风险会给自身带来严重的后果;法律风险在事前是可防可控的。法律顾问注重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而律师则是时候诉讼。法律风险可以通过强化法人法律 治理来控制。具备充足的内部和外部法律专业人员以及其他法律资源的法律部门是法规风险防御系统的心脏。本公司采取预防性法律措施来应对法律风险环境,针对自身面对的风险做出一些防范性工作。分配给预防性法律措施一定的资源并与面临的风险成正比。

第二十六条 授权。本公司对高级经营管理层、各职能部门、各支部和业务岗位授权开展业务的品种、审批的限额都要明确、清除和适度;授权有权审批人员或组织审批品种和审批限额要与其控制和管理信用风险的能力相适应;既要管好授权,又要严格控制转授权。

第二十七条 授信。本公司实行统一授信管理,健全客户信用风险识别与监测体系,完善授信决策与审批机制,根据审贷分离原则,授信审批部门与授信执行部门相互对立,形成健全的内部制约机构,不得合二为一;防止对单一客户、关联客户和集团客户风险的高度集中;防止违反信贷原则发放人情贷款和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防止信贷资金违规投向高度风险领域(包括国家产业政策淘汰类、限制类行业)和用于违法活动。实行最高授信额度管理,对统一客户实施最高额度授信,在最高额授信额度下对中长期授信实行单笔授信管理。

第二十八条 资金业务。本公司对资金业务对象和产品实行统一授信,实行严格的前后台职责分离(做到前台交易与后台结算分离、自营业务与代理业务分离、业务资金交易员从事越权交易,防止欺诈行为,防止因违法操作和风险识别不足导致的重大损失。

第二十九条 各部门业务。本公司对营业网点、要害部门和重点岗位实施有效监控,严格执行行账户管理、会计核算制度和各项操作规程,防止内部操作风险和违规经营行为,防止内部挪用、侵占以及洗钱、金融诈骗、逃汇、骗贷等非法活动,确保本公司资金安全。

第三十条 中间业务。本公司开展中间业务首先要取得有关主管部门核准的机构资质、人员从业资格和内部的业务授权,建立并落实 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按委托人指令办理业务,防范或有负债风险。

第三十一条 会计。本公司实行会计工作的统一管理,严格执行会计制度和会计操作规程,运用计算机技术实施会计内部控制。确保会计休息的真实、完整和合法,严谨设置账外账、设立小金库,严禁乱用会计科目、严禁编制和报送虚假会计信息(报表)。

第三十二条 计算机信息系统。本公司严格划分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部门和应用部门的职责,建立和健全计算机信息系统风险防范的制度,确保计算机信息系统设备。数据、系统运行、系统环境和信息备份的安全。第三十三条 资本充足与损失拨备。本公司不断提高资产风险五级分类的真实性、规范性和准确性,揭示资产内在损失和资产质量;严格执行审慎的损失准备金制度,及时足额提取各类损失准备,加大损失资产核销力度;建立资本约束机制和资本充足率管理制度、程序和责任制,增强资本管理的主动性,确保风险损失拨备充足,确保资本充足率符合审慎经营要求。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本制度自本公司颁布之日起实施。

第三十五条 本制度未尽事宜,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规定执行。本制度实行前有关规定与本制度相抵触的,以本制度为准,原规定停止执行。

第三十六条 本制度由本公司董事会负责修订解释。

下载风险制度word格式文档
下载风险制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风险控制制度-

    风险控制制度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 1 第二章 风险控制目标和原则 ............................... 2 第三章 风险控制的机构......

    风险控制制度

    山东至能投资担保有限公司 风险控制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维护投资者利益,规范山东至能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担保行为,控制公司资产运营风险,促进公司健康稳......

    风险告知制度

    风险告知制度 编制: 审核: 批准: 1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全面贯彻《安全生产法》,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控制......

    担保公司风险制度

    ⅩⅩ担保有限公司 风险控制绩效考核办法 为进一步推动担保贷款风险控制工作,有效降低风险,提高公司效益,公司在坚持统一政策、分级管理、强化归集,考核到人,奖罚兑现的原则,对各......

    《仓库风险控制制度》

    仓库风险控制制度一、目的为对仓库风险进行识别、分析与衡量,并采取损失控制措施,以最少的成本使风险引起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降到风险成本,在保证食品存储安全的原则下,实现企业......

    安全风险告知制度

    湖北省谷竹高速公路GZTJ-34合同段安全风险告知制度编制:审核:批准:湖北省谷竹高速公路GZTJ34合同段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部2010年8月湖北省谷竹高速公路34合同段安全风......

    《公司风险预警制度》

    公司风险预警制度一目的风险预警制度是通过公司运营和资本管理过后检查,发现资金管理、投资、风险的早期的预警信号,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办法,尽早的识别风险的类别、程......

    信访风险评估制度

    信访风险评估制度 第一 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切实从源头上预防、减少和消除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制定本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