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内部审计监督的创新实践与探讨
国有大型企业内部审计监督的创新实践与探讨
中内协网 www.xiexiebang.com 点击次数:1581
摘要 随着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事业的蓬勃发展,内部审计机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管理审计、效益审计、内部控制审计逐步开展,内部审计地位得到提高,内部审计影响力不断提升,推动了内部审计工作实现“两个转型”。笔者结合近年在大型国有炼化企业的审计工作实践,从论述目前国有企业内审工作的现状、企业的治理环境以及内审工作的局限性入手,以内部审计职能及审计领域的拓展、审计项目创新实践的典型案例,进一步探索和论述内部审计事业的职能定位、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内部审计的创新与发展,以及内部审计的风险防范,推动大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全面转型,实现“两个促进”:促进内部审计监督职责的有效履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近年来,大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事业蓬勃发展,内部审计机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管理审计、效益审计、内部控制审计逐步开展,内部审计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影响力不断提升,推动了内部审计工作实现从以真实性、合规性为导向的财务审计为主,向以真实性、合规性为导向的财务审计和以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效益审计并重的全面转型与发展。笔者结合近年在大型国有炼化企业的审计工作实践,探索内部审计事业的职能定位、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内部审计的创新与发展,以及内部审计的风险防范,推动内部审计的全面转型,实现“两个促进”:促进内部审计监督职责的有效履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一、集团直属企业的组织结构现状与内部审计的局限性
国资委2004年以来先后下发了《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央企业要建立内部审计定期报告制度及重大事项、重要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制度,强化了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督导和管理。
1、直属企业的组织结构。集团的下属直属企业,均按非法人的分公司设立。各炼化分公司设立炼油化工生产、技术、机动、安全环保、计划、财务、审计、企业管理等组织机构,下辖若干个二级单位。公司实行集中的财务统一核算体系,二级单位负责本单位生产成本核算,笔者所在的直属企业资产总额300多亿,年销售收入达600多亿元,为国有特大型企业。
2、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和企业治理环境。
作为国有特大型企业集团的直属企业,集团总部设有隶属于董事会的审计委员会、设有完善的审计监督机构——审计局(包括区域分局),大型直属企业设立的审计机构直接对总经理负责(部分企业由副经理或总会计师分管),在总经理的领导下独立履行内部审计监督职责。全系统审计部门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改革创新、监督服务”的工作思路,认真履行内部审计的监督与服务职能,不断拓展审计领域、加大审计力度、提高服务水平,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集团公司按照“改革、调整、管理、创新、发展”的十字方针,规范企业治理结构,通过开展长期投资、多种经营的清理整顿、企业委托理财和银行账户清理等不断加大治散治乱力度,企业治理环境得到根本改善。近几年集团公司全面推行ERP,即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系统,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手段和管理平台,实现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企业资金流、物资流、信息流的三流合一,集团的控制力不断加强。
3、内部审计的局限性。
集团系统内,内部审计的环境逐年得到改善,但受诸多因素制约,内部审计仍有较多的局限性。一是部分单位领导对审计工作重视不够,对审计的作用认识不足,审计机构人员配备不到位、结构不合理,要求审计部门参与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会议偏少,审计人员应有的知情权得不到落实,内审地位低下,独立性不足;二是部分内审机构不能围绕企业的中心开展审计工作,内部审计的作用不突出,由于无为而无位;一些内审机构执行审计制度不严格,审计行为不规范,查问题不深不透,审计建议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三是由于一定的技术门槛限制,审计部门尚未履行ERP系统运行过程的在线审计监督,目前总部推广使用ERP系统审计软件(AIS系统),能够掌握的内审人员偏少,难以开展审计;四是部分单位对审计部门提出的审计建议,落实整改不及时,责任追究不到位,在处理上存在失之于宽、失之于轻的现象,导致有些问题屡查屡犯,屡禁不止。五是部分审计人员思想观念落后、创新意识不强、推广应用现代审计技术和手段的力度不够,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的需要。这些问题制约了内部审计在企业治理中的作用。
二、内部审计职能及审计领域的拓展和创新实践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的内部审计新定义强调内部审计人员应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洞察企业风险、帮助企业实现目标。李金华审计长也指出:“内部审计机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为你所在的部门、单位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建立良好的秩序方面发挥作用,这就是内部审计的主要目标”“我们要把内部审计作为一个控制系统,而不是一个检查系统”。由此可见,内部审计必须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中心工作,注意选择单位领导重视、员工关心和对企业效益影响较大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审计,选准审计项目和重点。
1、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实践与探索。
为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笔者所在的内审部门“以风险为导向,以增值为目标”努力拓宽审计领域,发展“服务导向型”内部审计。着力开展了管理效益审计,去年通过管理效益、改制分流单位损益清算等项目审计,直接促进企业增加效益达7800多万元,审计查出的问题得到公司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支持。管理效益审计成果成为公司教育广大干部遵纪守法、促进企业“强化管理,提高效益”的重要抓手,对完善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1)开展计量审计,切实为企业降本增效服务。
大型炼化企业外销产品数量大,年度外销产品达1000多万吨,产品及原料计量管理环节多,多数产品通过管道流量计计量统计。由于产品计量涉及几十个生产车间、班组的管道流量计量管理、也涉及计划、销售、财务多个部门的过程管理,涉及上万笔计量数据的核实,以及计量数据与对应的统计、销售、财务及生产等管理部门的出厂量和销售量的对比分析。因此大型炼化企业的内部审计监督从未进入产品计量领域,是监督的盲区。
为保证审计质量,内审部门仔细设计并严格实施了固体产品和液体产品两大类审计流程。一是根据审计对象特点编制个性化的审计实施方案,找准审计重点和范围。在炼油产品计量管理审计方案中,每套生产装置产出的产品品种、产品流向、管道所安装的计量仪表型号和具体位置等,均在方案中具体细化描述,而且通过计量网络图方式,将每种管输产品从源头至终点、途经地等都直观地反映出来,使审计人员能一目了然地按照既定的审计程序开展工作,避免遗漏重要审计事项。二是做好审计试点,为铺开审计获取经验。重点选取外输油品种类多、外供量大的加氢裂化装置作为审计试点,审计组人员针对试点过程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总结试点经验,检验审计方案的可操作性,理顺操作步骤,完善审计方案。三是进行装置现场的生产流程察看和车间班组的计量数据检查,对产品销售数据、计量协议等进行核实、对比、归纳、分析,敏锐捕捉疑点信息,从细节中发掘问题;四是抓住外供碱渣重点问题,步步攻关突破审计难点。采用现场分层抽样技术做产品品质鉴定和检测,准确地判定“碱渣”品质;五是抓住关键问题,查深查透。采用借鉴同行业生产企业做法,解决审计查出的丁二烯装置副产品燃料油被作为有毒有害物资付费进行无害化处理的疑点问题,做出准确的审计定性。审计查出炼油系统存在管输计量及数据传递失误导致漏销售成品油1200多吨;外销碱渣存在含油率较高、采样点不合理,中转产品被降低等级销售等导致企业效益流失;部分产品结算管理业务流程不规范,存在内控缺陷等七个方面27项问题。化工系统存在粗三乙二醇价格未能按品质及时调价,丁二烯抽提副产品燃料油付费无害化处理导致企业效益流失,按收料方流量计确认销售结算量,不符合计量管理制度,外销产品的汽车衡电子数据保存不完整等五个方面17项问题。通过采取整改措施,堵住效益流失的“出血点”,直接为企业增加效益5000多万元。(2)开展原油采购审计,促进原油采购的优化。
笔者所在的大型炼化企业年度原油加工量达1400多万吨,去年采购一般贸易原油到岸均价62.37美元/桶,原油采购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95.71%,除少量加工国产海洋原油,主要从国外采购。由于是国际市场采购,涉及复杂的国际原油采购交易惯例和通行的国际准则,且涉及国外代理公司、国际金融衍生市场交易等多重复杂的技术程序和专业知识,在企业内审部门面前,这是一片神秘的未知领域,国外原油采购的每一个专有技术名词和环节,审计人员均缺乏基本的了解。国内大型炼化直属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均无从进入该领域。
针对单位领导重视、对企业效益影响大的原油采购,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经过反复研究和探讨,下决心做一次“吃螃蟹”的人,抓住企业效益的源头,对原油采购进行学习式的专项审计调查,进行一项创新性尝试,为审计人员创造一次技术练兵的机会。审计人员以原油采购内控流程执行情况检查为切入点,一是围绕原油采购的中心环节,对进口原油采购合同、提单、发票、采购价格确认单、租船确认单、海洋原油驳运合同、商检报告、报关资料、原油装卸记录以及原油来料加工协议、加工贸易手册进行审计;二是抽查核对原油收发存平衡报表、原油库存盘点记录、原油交接记录;三是实地跟踪审计原油在港口码头、单点系泊的卸船、输送、交接入库等。通过审计,查出原油采购存在价格控制不完善,个别原油采购价格偏高,原油拼装运费分摊不合理;原油短量索赔不及时、手续不完备;原油库存控制不到位等问题,以及来料加工高价油出口、低价油转内销优化不到位等影响效益的因素。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审计整改意见和建议,对促进企业强化原油采购的优化管理,完善采购价格确认程序,降低原油采购成本,控制原油库存发挥了积极作用。(3)开展生产装置投入产出审计,促进降本减费增效。
以生产计划优化为切入点,对生产装置的年度生产物料投入、辅助材料投入(含各类助剂),进行投入和产出的成本及收益计算分析,进行产品的边际效益分析,装置开工率分析和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分析,以及行业内同类装置技术经济指标对比分析,检查装置能耗及物耗管理,修理成本及修理材料的管理等。通过审计,发现影响企业效益的因素和基层车间管理的薄弱环节,寻找降本减费的途径,促进基层车间优化生产操作,严格成本费用控制,提高产品效益。
(4)以经济活动分析为基础,开展财务收支真实性、合规性审计。将财务收支审计与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有机的融为一体,进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分析,挖掘影响企业效益的原因,进行财务及生产经营数据与石化系统内企业同类先进装置、同行业的先进效益指标、技术经济指标的横向对比,进行效益分析评价,提升了财务审计的效果和作用。
2、介入生产经营过程的事前、事中监督,前移审计关口,充分发挥控制和服务作用。(1)物资采购的过程监督。一是对重要物资采购进行事前监督。主要对招标采购程序的合规性、是否推行多轮竞价和网上动态竞价采购,通过独立的参与事前采购监督,把握好标底价格并推动多轮竞价,降低采购成本;二是积极推行比价审计,重点关注采购价格是否与总部指导价、同行业采购价及概算价格实行动态联控,生产厂商直采比例、是否独家供货等,进行采购过程的事中控制。三是对物资采购部门执行内控制度进行检查评价。四是对非重要物资(以一定的金额为限)采购、检验及供应管理过程进行不定期的抽查监督。
(2)工程结算付款前审计复核。以制度规定工程结算必须经内审部门确认,财务才可予以付款。进行工程结算的审计三审抽核,其目的是在工程项目结算这个容易产生腐败的高风险领域增加一个控制环节,是对管理控制的再控制。主要是对固定资产投资工程、技术改造措施工程、设备检维修工程结算实行付款前的审计复核、工程包干价审核,重点关注工程结算的合规性问题,工程结算是否符合现行政策、规定及定额、标准,有无挤占项目建设资金或擅自扩大建设内容、提高建设标准、虚列工程支出等。
三、内部审计的定位思考和进一步改进内部审计的建议
上述大型国有炼化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创新实践表明,尽管存在诸多的内部审计局限,内部审计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积极努力克服局限性,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控制和服务作用,实现内部审计增值。内部审计要着力摆脱审计局限,就要在现有的环境下找准内部审计的目标定位,实现内部审计向以真实性、合规性为导向的财务审计和以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效益审计并重的全面转型与发展。
1、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
作为国有企业出资人的国资委和直属企业领导,二者对内部审计在保障企业国有资产安全有效运作、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方面的目标定位是一致的,都希望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加强内部控制、防范经营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方面的作用。而有效发挥内部审计作用的同时,也要求企业主要负责人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在企业营造“尊重审计、支持审计、自觉接受审计”的工作环境。内部审计必须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中心工作确定审计工作思路,突出重点,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审计在增强公司决策执行力和控制力方面的积极作用,建议完善和确立直属企业“监督、控制、服务职能并重”的内部审计职能定位。
2、发展“服务导向型”内部审计。
“服务导向型”内部审计是指审计工作立足于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为企业管理效益服务,将监督寓于服务之中的审计模式。“服务导向型”内部审计以管理效益审计为主导,以审计和评价经济活动的效益性、风险性为重点,以评价内控制度的健全有效为核心,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必然发展要求。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职能部门,一方面不具备完全的独立性,审计结果也不具有强制性,如果一味地强调监督,强调查错防弊,强调事后算帐,就会使内部审计的路子越走越窄;另一方面“服务导向型”内部审计,强调服务职能,并未否定监督职能,审计的本质是监督,监督是内部审计永恒的基本职能,“服务导向型”内部审计并不削弱监督职能;再一方面企业财务部门定期开展的财务稽核也具有财务审计的功能,如果不从生产经营过程以服务为导向拓宽审计领域,内部审计将失去存在的地位。
3、进行审计人员的结构性调整和优化。
目前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参差不齐,多数人只能从事财务收支审计,缺乏胜任管理效益审计的技术复合型人才,缺乏对企业经营活动全局的审计能力,缺乏与职业相适应的敏锐洞察力和判断力,熟悉计算机技术知识并能在审计中加以应用的能力明显不足,业务水平不高的现象较为普遍。这种现状必须加以改变。一是结合企业的改革改制和机构调整对审计人员进行结构性调整和优化,合理配备审计人员,增加熟悉炼化工艺的工程技术人才、熟悉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二是要强化审计岗位培训,积极创造条件对现有审计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鼓励和支持岗位自学,倡导通过“自学”成为复合型人才。
4、独立的内部控制执行评价,增强内控执行力。
IIA在《改善公司治理的建议》中强调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发挥内部审计两个方面的基本功能:风险监控和控制确认。在风险监控方面内审的职责是运用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控制措施,对风险管理过程进行充分性和有效性评价;在控制确认方面的职责主要是保证控制措施处于正确的位置,以及在关键控制位置建立有效的控制点。内部控制执行的审计评价,其目的就是对企业管理过程进行全面的风险监控和控制确认,是内审部门首要的工作。要突出内控执行力的审计监督,从评价各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入手,深入到企业管理极细微的环节上,在生产、采购、销售、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领域查找管理漏洞,以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为依据,做出相关的评价,防范风险的发生。
四、目前体制下规避内部审计风险的措施
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一是内部审计机构作为不足,效果不突出,独立性不强,影响审计的权威性;二是企业内部审计对象的复杂化,生产工艺的专业化,以及审计过程的信息化;三是内部审计所选用的审计程序和方法的不确定性,审计方法的不断拓展;四是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对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从体制及管理机制上有效保证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实质独立。内审机构应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对其负责并报告工作。内审应独立于其他职能部门,并对其进行监督。
2、建立良好的内部审计运行机制,完善内审质量控制制度,是控制审计风险的有利保障。要加强审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建立审理制度,明确审理职责,严格审计实施方案、审计底稿、审计报告、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书的分级审核,减少或消除人为误差,降低审计风险。
3、运用现代审计技术和工具,提高审计质量。审计人员要牢固树立风险意识,从思想观念上深入理解审计风险,改进审计方法,规范审计程序,统筹运用各种检查测试方法,综合各种审计证据,以控制审计风险。
4、完善审计机构建设,提高内审人员素质。高质量的审计结论,来自高素质的审计队伍。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审计人才,是推动企业内部审计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防范审计风险的有效措施。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企业监察办法(试行)
2003年5月21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企业管理,促进廉政建设,规范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系统企业监察工作,根据《监察部关于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监察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结合集团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集团公司系统各级监察部门是集团公司系统各单位行使监察职能的专门机构,是各单位内部管理的职能部门。
第三条 集团公司系统各级监察部门在各单位行政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下,依照本办法对本单位委任、聘用的工作人员实施监察,对各部门和下属单位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以及集团公司的规章和命令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条 企业监察工作必须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积极有效地开展廉政监察和效能监察,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
第五条 企业监察工作应当实行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监督检查与改进工作相结合的原则。
第六条 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应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保护和支持监察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提供履行职责所必需的设备和经费。相关部门应予积极配合。
第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阻碍监察人员依法履行职务,不得打击报复监察人员。
第二章 监察机构和人员
第八条 集团公司监察与审计部主管集团公司系统的企业监察工作。第九条 集团公司所属单位应设立监察机构,配备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监察人员,配备必要的计算机、录音、照相、传真等办公设备。
第十条 监察部门对本单位主要负责人和上一级监察部门负责并报告工作。监察业务接受上级监察部门的指导。
第十一条 集团公司可根据工作需要,经总经理批准,向所属上级单位派出巡视人员或临时派驻监察人员。
派出巡视人员或派驻监察人员,对集团公司负责并报告工作。
第十二条 监察人员必须遵纪守法,忠于职守,秉公执纪,清正廉洁,保守秘密。
第十三条 监察人员必须熟悉企业监察业务,熟知本单位生产管理流程,具备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和一定的生产、财务、法律、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第十四条 监察人员实行岗位资格和后续教育制度,本单位应当予以支持和保障。
第十五条 各级监察部门负责人的聘用或解聘,提请决定前必须征求上级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十六条 各级监察部门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应实行岗位轮换和交流制度。一般工作人员,在同一岗位的工作时间超过5年的,应该轮岗或交流;监察部门负责人,在同一岗位上任职满8年的,应予交流,其岗位交流应事前征求上级主管部门意见。
第十七条 企业监察人员办理的监察事项与本人或者其亲属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三章 监察部门的职责
第十八条 集团公司监察与审计部对下列监察对象实施监察:(1)集团公司本部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
(2)集团公司直接管理的单位及其由集团公司任命和管理的单位负责人;(3)参股公司中由集团公司委派的工作人员;
(4)其他按照于部管理权限,由集团公司任命或管理的工作人员。第十九条 集团公司派出的巡视人员或派驻的监察人员对第十八条(2)(3)(4)项内容所列监察对象实施监察。
第二十条 集团公司所属单位监察部门对下列监察对象实施监察:(1)本单位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2)本单位管理和任命的下属企业及其负责人:(3)其他由本单位任命或管理的工作人员。
第二十一条 上级监察部门可以办理下一级监察部门
管辖范围内的监察事项;必要时也可以办理所辖各级监察部门管辖范围内的监察事项。
第二十二条 集团公司各级监察部门的主要职责是:
(1)监督检查监察对象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及本单位的计划、决定、命令、规章制度的情况,保证企业政令畅通;
(2)受理监察对象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规定的控告、检举;(3)会同纪检部门,调查处理监察对象的违纪行为;(4)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组织开展工程招投标、物资采购、燃料管理、大修技改、基建工程、多经管理、资金管理以及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效能监察,提出完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意见和整改措施,并督促检查落实;
(5)参与集团公司系统人身死亡责任事故和重大设备损坏事故的调查,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对事故责任的追究意见;
(6)建立监察对象廉政档案,参与对监察对象的考核、评议;
(7)协助工会做好厂务公开工作,对厂务公开内容,程序进行监督检查;(8)参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考核:
(9)参与本单位内部监督管理等方面的重要制度建设,并监督其实施;(10)负责所属单位监察人员的培训工作,对所属单位的监察业务进行指导。
第四章 监察部门的权限
第二十三条 监察部门履行监察职责,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1)要求被监察的单位、部门和人员提供与监察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财务账目及其他有关的材料,进行查阅或者予以复制;
(2)要求被监察的单位、的问题做出解释和说明;
(3)责令被监察的单位、部门和人员就监察事项涉及部门和人员停止违纪违规行为;
(4)对问题严重的,要及时向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汇报,必要时也可直接向集团公司报告。
第二十四条 监察部门在调查违纪行为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采取下列措施:
(1)查证或暂予扣留、封存可以证明监察对象违纪行为的文件、资料、财务账目及其他有关的材料;
(2)责令案件涉嫌单位和涉嫌人员在调查期间不得变卖、转移与案件有关的财物;
(3)向本单位领导建议暂停有严重违纪嫌疑的人员执行职务。第二十五条 监察部门据检查、调查结果,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提出监察建议:
(1)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企业规章以及本单位的决定、命令,应当予以纠正的;
(2)本单位所属部门和下级单位做出的决定、指示违反集团公司规章、命令,侵害集团公司利益,应当予以纠正或者撤销的;
(3)录用、任免、奖惩决定明显不适当,应当予以纠正的;(4)效能监察中发现的有关问题,应当予以整改的;
(5)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的规定,应当给予处罚的;(6)其他需要提出监察建议的。
第二十六条 监察部门根据检查、调查结果,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做出监察决定或提出监察建议:
(1)发生违纪行为,按照企业规章应当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处分的;
(2)发生违纪行为,应当并处或单处经济处罚的;(3)违纪取得的财物,依法应当追缴或者责令退赔的。
对前款第(1)项所列情形,应当会同纪检部门提出监察建议,经党、政有关会议讨论通过后做出监察决定,按照集团公司有关劳动人事管理权限和处理程序的规定办理。
第二十七条 监察决定、监察建议应当以书面形式送达有关单位或者有关人员。
第二十八条 监察部门依法做出的监察决定,有关部门和人员必须执行;监察部门依法提出的监察建议,有关部门无正当理由的,应当采纳。
第二十九条 监察部门负责人应参加本单位生产、安全、经营管理等有关会议,可列席本单位的厂务会(总经理办公会)、党政联席会议:监察人员可以列席被监察部门与监察事项有关的会议。
第五章 监察程序 第三十条 监察部门按照下列程序开展监察工作:(1)对需要检查的事项予以立项;(2)制定检查方案并组织实施:
(3)依据检查结果,做出监察决定或者提出监察建议;
(4)重要检查事项的立项及检查报告,应当报本单位和集团公司监察与审计部备案。
第三十一条 监察部门对涉嫌违纪的行为,要会同纪检部门,按照下列程序进行调查处理:
(1)对需要调查处理的事项进行初步核实,认为有违纪的事实,需要追究违纪责任的,予以立案;涉及副厂级以上干部需向集团公司纪检组备案;
(2)组织实施调查,收集有关证据:
(3)有证据证明存在违纪事实,需要给予处分或者做出其他处理的,进行审理;
(4)做出监察决定或者提出监察建议;
(5)需要立案审查的重大案件,应当立即向集团公司纪检组汇报。第三十二条 监察部门对于立案调查的案件,经调查认定不存在违纪事实的,或者不需要追究行政纪律责任的,应当于以撤销,并告知被调查人、被调查单位及其上级部门。
重大案件的撤销,应当报本单位主要领导批准和上一级监察部门备案。第三十三条 监察部门会同纪检部门立案调查的案件,应当自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结案;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办案期限的,可以适当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1年,并报集团公司纪检组备案。
第三十四条 监察部门在检查、调查中应当听取被监察单位和人员的陈述和申辩。
第三十五条 监察决定、监察建议应当以书面形式下发;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自收到监察决定或者监察建议之日起30日内,将执行监察决定或者采纳监察建议的情况通报监察部门。第三十六条 监察部门对受理的不服主管部门行政处分决定的申诉,经复查认为原决定不适当的,可以建议原决定部门予以变更或者撤销;监察部门在职权范围内,也可以直接做出变更或者撤销的决定。
复查、复核期间,不停止原处分决定的执行。
第三十七条 对监察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监察决定之日起30日内向做出决定的监察部门申请复审,监察部门应当目收到复审中请之日起30日内做出复审决定;对复申决定仍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复审决定之日起30日内向上一级监察部门申请复核,上一级监察部门应当自收到复核申请之日起60日内做出复核决定。
复审、复核期间,不停止原决定的执行。
第三十八条 上一级监察部门认为下一级监察部门的监察决定不适当的,可以责成下一级监察部门予以变更或者撤销,必要时也可以直接做出变更或者撤销的决定。
第三十九条 集团公司监察与审计部的复查决定或复审决定为最终决定。第四十条 对监察建议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监察建议之日起30日内向做出监察建议的监察部门提出,监察部门应当自收到异议之日起30日内回复;对回复仍有异议的,由监察部门提请本单位或者上一级监察部门裁决。
第四十一条 监察部门在办理监察事项中,发现所调查的事项不属于监察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应当移送有处理权的部门或单位处理;涉嫌犯罪的,应当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六章 奖励与责任追究
第四十二条 企业监察工作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部门和人员,监察部门可以报本单位或上一级监察部门核准,本单位应依照集团公司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1)揭露,控告、检举重大违法违纪行为,有突出贡献的;(2)敢于同违纪违法行为作斗争,有显著成绩的;
(3)主动开展效能监察,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成效显著的,或获得集团公司效能监察优秀成果奖的;(4)企业监察工作成绩突出,受到集团公司表彰的。
第四十三条 被监察的单位、部门和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上级单位或者本单位监察部门责令改正,对单位、部门给予通报批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并给予相应处分;
(1)隐瞒事实真相,出具伪证或者隐匿、转移,篡改、毁灭证据的;(2)故意拖延或者拒绝提供与监察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财务账目及其他有关材料和其他必要情况的:
(3)在调查期间变卖、转移涉嫌财物的;(4)拒绝就监察部门所提问题做出解释和说明的;
(5)拒不执行监察决定或者无正当理由拒不采纳监察建议的;(6)有其他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情节严重的。
第四十四条 对申诉人、控告人、检举人或者监察人员进行报复陷害的,依照企业规章给予处分;构成违法、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四十五条 监察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泄露秘密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由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负责解释 第四十七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内部控制监督与审计
内部控制监督与审计
一、内控监督的主体
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机构主要包括三大主体:
1.审计委员会
企业中内部控制监督的第一大主体是企业董事会所属的审计委员会。
2.内部审计机构
企业中内部控制监督的第二大主体是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其是一种常设状态,即企业是否有审计部或审计科。例如,有些企业没有审计组,但有稽查组;有些食品饮料公司有市场监察部,实际上也承担了一部分审计功能。
3.外部监督机构
企业中内部控制监督的第三大主体是企业外部的监督机构,实际履行内部控制监督职责的其他有关机构应当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求和企业授权,企业外部的很多监督机构,如会计事务所等,肩负着外审功能。
除了上述三大主体外,企业中的上级主管人员也是内控监督的主体,称为自控的主体,如企业中的上级管理层监督下级员工。
二、内部审计的定义与目的1.内部审计的定义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企业中的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的一个独立机构,其中的“独立”成分决定了内部审计的效果和质量,也决定了审计的目标。
内部审计在不同的位置所扮演的角色也不同,如果内部审计在财务部下面,其职能是帮助财务总监或者财务经理实现财务监控目标;如果内部审计在总经理部门,其职能是帮助总经理实现监控目标;如果内部审计在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上面,其职能是帮助决策层实现监控目标。所以,内部审计机构放在哪个部门并没有对错之分,也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根据企业的现状执行内部审计。
2.内部审计的目的内部审计的目的主要包括:
评估各项活动的效果和效率
内部审计通过检查、评估组织内部的各项活动,评估其效果和效率,并判断其是否符合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流程。
进行原因分析,提供咨询建议
进行原因分析,并提供咨询建议是对内审的新层次要求。一般来说,审计人员做到一定程度会成为出色的管理人员。
现代企业对于审计人员不是要求专才突出,而是要求成为复合型人才。因为专才看问题有些偏颇,容易只从一个层面、一个维度看问题。例如,财务人员如果只把自己定位于做报表、算账,那么未来的职业发展会非常有压力,需要从传统的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也就是要加强控制,加强决策知识,加强预警。
此外,员工在审计部工作,可以知道企业的业务流程,容易制定出相应的管控措施,并把企业风险降到最低;在审计部工作,可以知道部门与部门、流程与流程之间的衔接关系。所以,企业要加强内审部门的人才培养非常关键,实际上来讲,优秀的内部审计人员就是一位优秀的咨询师。
三、内部审计存在的原因
内部审计存在的原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上市公司规模的日益扩大
随着上市公司规模的日益扩大,企业必须借助其他人员达到监控目的。很多情况下,企业失控的原因是企业发展太快,但缺乏监督,如果企业只有职能部门而没有监督部门,那么企业的漏洞会很快显现,所以随着企业规模的日益扩大,需要进行内部审计。
2.机构和其业务的日益复杂
随着企业机构和业务的日益复杂,企业的形态也会发生改变,面临很多挑战: 第一,小批量,交期短;
第二,业务形态的复杂度上升,不知道政策执行在市场的反馈度。
3.协助管理层更有效履行其责任
因为审计部门的存在,管理层在做决策的时候会更加谨慎。审计人员的职责是审计人,当某个人出现问题时,审计员会一直盯住这个人,直到存在的问题有所改善。
审计的类型包括初次审计、二次审计和终审计。
4.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并增强其活动的附加值
审计的过程也是业务流程调整的过程,能够把企业中不合理的部分审计出来,进而完善制度。
通常而言,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会经过以下阶段:
解决制度是否存在的问题
制度体系的建立不能追求完美,首先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也就是有制度比没有制度好,有制度至少能够让管理层知道哪些业务环节存在问题,并让员工有制度可依。
解决制度是否合理的问题
审计部门通过直接查询业务形态或者沟通,可以发现审计问题,并告诉相关人员哪些流程合理,哪些流程不合理,并提出改进建议和专业判断,从而形成管理改善审计报告。
审计的价值不仅是对成本部门而言,好的审计体系还可以为企业营造健康、廉政的气场环境。企业审计有效资源时,会涉及众多审计人员,所以要保证审计人员够多并且审计得够细,因为审计和人才培养是目的。
四、内部审计人员的标准
审计人员如果选择不当,会严重影响审计效果。
一般来说,内部审计人员要具备以下标准:
1.精通业务知识
审计人员必须精通业务知识,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审计业务流程有很多方面,审计人员要关注自己的审计范围。例如,当审计人员做财务审计时,需要熟悉企业的财务制度流程,否则只会增加审计成本。
2.人品正直
审计人员一定要人品正直,做到公平公正。从一定程度上,审计就是挖掘企业的痛苦,所以审计人员要讲真话,不能只讲好话和假话。通用电气的前CEO杰克·韦尔奇曾说:“审计就是吹毛求疵,鸡蛋里面挑骨头,如果没有这种精神就不能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
通常而言,审计周期越长,企业本身会越来越规范,但是世界上再优秀的企业也会存在问题。
3.文笔好
审计人员的文笔功底要好,撰写的企业的审计报告和财务分析报告需要抓住核心思想,客观、公正,并实事求是地写出发现的问题。
管理人员需要加强文笔功底,写文章和报告要有中心思想,通常一个好的分析报告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方面:
呈现事实
审计的第一阶段是呈现事实,指出企业存在的问题。
解释变化
审计的第二阶段是解释发生的变化,指出企业中的问题是向好的方向发展还是向坏的方向发展,并分析到位、列出要点。
调适未来
审计的第三阶段是调适未来,列出改善措施和建议方案。通过前面两步的调查分析和信息收集以及评估整理,审计人员需要给出最终的解决建议,不能把这个责任推给老板。
五、内部审计的角色
内部审计在企业中主要扮演以下角色:
1.企业内部活动的监督者
审计人员主要是做监督工作,与企业中的财务部门一样,在企业中很少受其他部门的欢迎,所以做监督工作需要具有魄力和胆识,如果发现问题就要当面指出与企业制度流程不相符的地方。
2.防错纠弊的检察员
审计人员是防错纠弊的检察员,需要检查公司员工是否违反公司制度、是否徇私舞弊、是否犯错误。好的审计人员必须具有怀疑精神,把握风险,思维方式要既怀疑又保守。在企业中,可以通过岗位轮换的方式消除审计人员和财务人员的弊病,既让这类员工得到业务培养,又让他们不感觉工作枯燥乏味。
3.经营绩效的审计
审计人员要监控企业的运营绩效,企业中具有绩效审计,当财务部门将销售部门的销售提成计算出来后,需要经过审计部门审计,保证计算的质量。此外,审计部门还要审计企业实现的利润是否真实有效等企业经营绩效方面的内容。
4.协助外部的审计人员
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要协助外部审计人员做好审计工作,内部审计人员要起到衔接外部审
计的作用,将审计报告、审计底稿等拿给外部审计人员审计,有时能够简化外部审计的流程,减少外部审计的工作量。
5.风险管理的咨询
审计人员要能够做到发现企业未来的风险和陷阱,知道企业中业务流程的风险点、风险信息和发生概率,以及对企业产生的影响。做好审计工作为企业创造的价值不可估量,所以,企业的管理部门需要与内部审计部门保持高度的协调,让沟通更顺畅。
如果企业审计部门发现了问题,但无法得到及时反馈或者反馈后无法得到及时执行,会给企业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例如,在对某销售企业的审计中发现,业务员结款回来之后,没有人员进行后续跟踪,有可能导致业务员挪用货款。所以,企业应该设置追踪程序,如果业务员没有收到货款,那么财务部门要看到单据;如果业务员收到货款,那么财务部门要看到钱,防止业务员有意或无意地不上交货款。很多企业曾发生业务员携款潜逃事件,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并且为防止企业不改进,审计部门需要提醒企业注意,需要审计、再审计,直到企业的问题改善。
此外,在审计报告后面部分,会有后续跟踪事项,要记录好跟踪内容。
六、内部审计的基本流程
内部审计的基本流程包括:选择审计对象、制订审计计划、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形成审计结论和建议、审计报告、后续跟进。
1.选择审计对象
内部审计的第一步是选择审计对象。
审计对象的分类
审计对象可以按照分子公司选择,也可以按照审计的业务事项选择,例如应收账款审计、存货审计、固定资产审计等。所以,审计的对象可以按照被审计单位来做,也可以按照审计的项目来做,需要根据企业自身性质决定。
审计分类
审计分为两类:常规性审计、临时性审计(或称为突击审计),究竟采用哪一类审计需要提前做好计划。
常规性审计。一般而言,常规性审计的效果不太好,很多企业规定每年进行两次常规性审计,第一次在年中,第二次在年末。这些时候,被审计对象的相关人员通常已将工作准备妥当,提前将工作做到位,这样审计人员不容易发现问题所在,起不到监督审查的作用。
临时性审计。临时性审计的效果非常好,建议企业搞突击检查,审计人员可以悄无声息地到达目的地,并且不与高层碰面,这样才有可能发现真实的问题。
2.制订审计计划
在进行审计前,企业需要制定审计计划,确定实施步骤,将审计人员进行分工。只有计划越周全,审计效果才会越好。
3.审计准备
审计人员准备审计中需要用到的表格、提纲等。
4.审计实施
内部审计的审计实施,是到现场进行审计实施。
现场的审计方法多种多样,如盘点法、抽查法、反弹法等,具体采用哪种方法需要结合具体的审计事项做规定。
5.形成审计结论和建议
根据审计情况或结论,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建议。
6.编写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分为常规性审计报告和专项审计报告。
专项审计报告包括应收账款、库存商品、固定资产、招待费用和差旅费用等改善审计报告,每一个项目都可以做一个专项的审计报告。
7.后续跟进
根据被审计对象是否执行审计建议、是否改善业务流程、是否将工作做到位等,企业需要进行后续跟踪。如果内部审计做得好,则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实施和间接完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篇:《内部控制监督与审计》网络学院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 学会进行内部控制监督与审计; ● 了解内部控制监督的主体;
● 明白内部审计的定义、目的及存在的原因; ● 知道内部审计的各种角色; ● 掌握内部审计的基本流程。
内部控制监督与审计
一、内控监督的主体
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机构主要包括三大主体:
1.审计委员会
企业中内部控制监督的第一大主体是企业董事会所属的审计委员会。
2.内部审计机构
企业中内部控制监督的第二大主体是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其是一种常设状态,即企业是否有审计部或审计科。例如,有些企业没有审计组,但有稽查组;有些食品饮料公司有市场监察部,实际上也承担了一部分审计功能。
3.外部监督机构
企业中内部控制监督的第三大主体是企业外部的监督机构,实际履行内部控制监督职责的其他有关机构应当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求和企业授权,企业外部的很多监督机构,如会计事务所等,肩负着外审功能。
除了上述三大主体外,企业中的上级主管人员也是内控监督的主体,称为自控的主体,如企业中的上级管理层监督下级员工。
二、内部审计的定义与目的
1.内部审计的定义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企业中的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的一个独立机构,其中的“独立”成分决定了内部审计的效果和质量,也决定了审计的目标。
内部审计在不同的位置所扮演的角色也不同,如果内部审计在财务部下面,其职能是帮助财务总监或者财务经理实现财务监控目标;如果内部审计在总经理部门,其职能是帮助总经理实现监控目标;如果内部审计在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上面,其职能是帮助决策层实现监控目标。所以,内部审计机构放在哪个部门并没有对错之分,也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根据企业的现状执行内部审计。
2.内部审计的目的
内部审计的目的主要包括:
评估各项活动的效果和效率
内部审计通过检查、评估组织内部的各项活动,评估其效果和效率,并判断其是否符合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流程。
进行原因分析,提供咨询建议
进行原因分析,并提供咨询建议是对内审的新层次要求。一般来说,审计人员做到一定程度会成为出色的管理人员。
现代企业对于审计人员不是要求专才突出,而是要求成为复合型人才。因为专才看问题有些偏颇,容易只从一个层面、一个维度看问题。例如,财务人员如果只把自己定位于做报表、算账,那么未来的职业发展会非常有压力,需要从传统的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也就是要加强控制,加强决策知识,加强预警。
此外,员工在审计部工作,可以知道企业的业务流程,容易制定出相应的管控措施,并把企业风险降到最低;在审计部工作,可以知道部门与部门、流程与流程之间的衔接关系。所以,企业要加强内审部门的人才培养非常关键,实际上来讲,优秀的内部审计人员就是一位优秀的咨询师。
三、内部审计存在的原因
内部审计存在的原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上市公司规模的日益扩大
随着上市公司规模的日益扩大,企业必须借助其他人员达到监控目的。很多情况下,企业失控的原因是企业发展太快,但缺乏监督,如果企业只有职能部门而没有监督部门,那么企业的漏洞会很快显现,所以随着企业规模的日益扩大,需要进行内部审计。
2.机构和其业务的日益复杂
随着企业机构和业务的日益复杂,企业的形态也会发生改变,面临很多挑战: 第一,小批量,交期短; 第二,业务形态的复杂度上升,不知道政策执行在市场的反馈度。
3.协助管理层更有效履行其责任
因为审计部门的存在,管理层在做决策的时候会更加谨慎。审计人员的职责是审计人,当某个人出现问题时,审计员会一直盯住这个人,直到存在的问题有所改善。
审计的类型包括初次审计、二次审计和终审计。
要点提示
审计的类型包括: ①初次审计; ②二次审计; ③终审计。
4.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并增强其活动的附加值
审计的过程也是业务流程调整的过程,能够把企业中不合理的部分审计出来,进而完善制度。
通常而言,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会经过以下阶段:
解决制度是否存在的问题
制度体系的建立不能追求完美,首先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也就是有制度比没有制度好,有制度至少能够让管理层知道哪些业务环节存在问题,并让员工有制度可依。
解决制度是否合理的问题
审计部门通过直接查询业务形态或者沟通,可以发现审计问题,并告诉相关人员哪些流程合理,哪些流程不合理,并提出改进建议和专业判断,从而形成管理改善审计报告。
审计的价值不仅是对成本部门而言,好的审计体系还可以为企业营造健康、廉政的气场环境。企业审计有效资源时,会涉及众多审计人员,所以要保证审计人员够多并且审计得够细,因为审计和人才培养是目的。
四、内部审计人员的标准
审计人员如果选择不当,会严重影响审计效果。一般来说,内部审计人员要具备以下标准:
1.精通业务知识 审计人员必须精通业务知识,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审计业务流程有很多方面,审计人员要关注自己的审计范围。例如,当审计人员做财务审计时,需要熟悉企业的财务制度流程,否则只会增加审计成本。
2.人品正直
审计人员一定要人品正直,做到公平公正。从一定程度上,审计就是挖掘企业的痛苦,所以审计人员要讲真话,不能只讲好话和假话。通用电气的前CEO杰克·韦尔奇曾说:“审计就是吹毛求疵,鸡蛋里面挑骨头,如果没有这种精神就不能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
通常而言,审计周期越长,企业本身会越来越规范,但是世界上再优秀的企业也会存在问题。
3.文笔好
审计人员的文笔功底要好,撰写的企业的审计报告和财务分析报告需要抓住核心思想,客观、公正,并实事求是地写出发现的问题。
管理人员需要加强文笔功底,写文章和报告要有中心思想,通常一个好的分析报告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方面:
呈现事实
审计的第一阶段是呈现事实,指出企业存在的问题。
解释变化
审计的第二阶段是解释发生的变化,指出企业中的问题是向好的方向发展还是向坏的方向发展,并分析到位、列出要点。
调适未来
审计的第三阶段是调适未来,列出改善措施和建议方案。通过前面两步的调查分析和信息收集以及评估整理,审计人员需要给出最终的解决建议,不能把这个责任推给老板。
五、内部审计的角色
内部审计在企业中主要扮演以下角色:
1.企业内部活动的监督者
审计人员主要是做监督工作,与企业中的财务部门一样,在企业中很少受其他部门的欢迎,所以做监督工作需要具有魄力和胆识,如果发现问题就要当面指出与企业制度流程不相符的地方。
2.防错纠弊的检察员
审计人员是防错纠弊的检察员,需要检查公司员工是否违反公司制度、是否徇私舞弊、是否犯错误。好的审计人员必须具有怀疑精神,把握风险,思维方式要既怀疑又保守。在企业中,可以通过岗位轮换的方式消除审计人员和财务人员的弊病,既让这类员工得到业务培养,又让他们不感觉工作枯燥乏味。3.经营绩效的审计
审计人员要监控企业的运营绩效,企业中具有绩效审计,当财务部门将销售部门的销售提成计算出来后,需要经过审计部门审计,保证计算的质量。此外,审计部门还要审计企业实现的利润是否真实有效等企业经营绩效方面的内容。
4.协助外部的审计人员
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要协助外部审计人员做好审计工作,内部审计人员要起到衔接外部审计的作用,将审计报告、审计底稿等拿给外部审计人员审计,有时能够简化外部审计的流程,减少外部审计的工作量。
5.风险管理的咨询
审计人员要能够做到发现企业未来的风险和陷阱,知道企业中业务流程的风险点、风险信息和发生概率,以及对企业产生的影响。做好审计工作为企业创造的价值不可估量,所以,企业的管理部门需要与内部审计部门保持高度的协调,让沟通更顺畅。
如果企业审计部门发现了问题,但无法得到及时反馈或者反馈后无法得到及时执行,会给企业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例如,在对某销售企业的审计中发现,业务员结款回来之后,没有人员进行后续跟踪,有可能导致业务员挪用货款。所以,企业应该设置追踪程序,如果业务员没有收到货款,那么财务部门要看到单据;如果业务员收到货款,那么财务部门要看到钱,防止业务员有意或无意地不上交货款。很多企业曾发生业务员携款潜逃事件,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并且为防止企业不改进,审计部门需要提醒企业注意,需要审计、再审计,直到企业的问题改善。
此外,在审计报告后面部分,会有后续跟踪事项,要记录好跟踪内容。
六、内部审计的基本流程
内部审计的基本流程包括:选择审计对象、制订审计计划、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形成审计结论和建议、审计报告、后续跟进。
1.选择审计对象
内部审计的第一步是选择审计对象。
审计对象的分类
审计对象可以按照分子公司选择,也可以按照审计的业务事项选择,例如应收账款审计、存货审计、固定资产审计等。所以,审计的对象可以按照被审计单位来做,也可以按照审计的项目来做,需要根据企业自身性质决定。
审计分类
审计分为两类:常规性审计、临时性审计(或称为突击审计),究竟采用哪一类审计需要提前做好计划。常规性审计。一般而言,常规性审计的效果不太好,很多企业规定每年进行两次常规性审计,第一次在年中,第二次在年末。这些时候,被审计对象的相关人员通常已将工作准备妥当,提前将工作做到位,这样审计人员不容易发现问题所在,起不到监督审查的作用。
临时性审计。临时性审计的效果非常好,建议企业搞突击检查,审计人员可以悄无声息地到达目的地,并且不与高层碰面,这样才有可能发现真实的问题。
2.制订审计计划
在进行审计前,企业需要制定审计计划,确定实施步骤,将审计人员进行分工。只有计划越周全,审计效果才会越好。
3.审计准备
审计人员准备审计中需要用到的表格、提纲等。
4.审计实施
内部审计的审计实施,是到现场进行审计实施。
现场的审计方法多种多样,如盘点法、抽查法、反弹法等,具体采用哪种方法需要结合具体的审计事项做规定。
5.形成审计结论和建议
根据审计情况或结论,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建议。
6.编写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分为常规性审计报告和专项审计报告。
专项审计报告包括应收账款、库存商品、固定资产、招待费用和差旅费用等改善审计报告,每一个项目都可以做一个专项的审计报告。
7.后续跟进
根据被审计对象是否执行审计建议、是否改善业务流程、是否将工作做到位等,企业需要进行后续跟踪。如果内部审计做得好,则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实施和间接完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四篇:财政局内部审计、监督工作总结
财政局内部审计、监督工作总结 范文
财政局内部审计、监督工作总结--范文2010年10月10日星期日07:38财政内部审计是财政机关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活动,通过检查和评价财政机关内各业务处室及所属单位财政政策执行、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和会计管理等活动的真实、合法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适当性、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促进财政机关内部加强财政和财务管理,以及各项目标的全面实现,同时,也是财政机关加强内部控制,加强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重要手段。近几年来,我们财政监督检查局按照《预算法》、《会计法》、《审计法》、《财政检查工作办法》、《财政部门内部监督检查暂行办法》、《内部审计条例》、《内部审计准则》、《财政监督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在做好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政策执行、财务和会计管理监督的同时狠抓内部审计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管理和队伍建设,逐步建立起“领导重视,机构健全,上下协调,内控严密”的内审工作新机制,并注重将内审工作与提高全体财政人员的监督和制度意识结合起来、与完善各项制度结合起来、与提高财政机关内部管理水平结合起来,使内部审计监督力度不断加大,在财务管理、权力监督制约、促进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对局机关9个业务科室、5个中心财政所和局属4个单位2009财务收支、财政资金拨付及会计基础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内部审计。通过财务内审,对财政局下属二级单位、业务科室、五个中心财政所在执行财政局的各项规章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如实反映,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并限其各单位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整改。
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在全系统内部全面推行了“以德养廉,以章保廉,以俭促廉”的“三廉”新举措,先后出台了岗位目标责任制、“八个不准”“八个必须做到”等四十五项、四百多条款项规章制度,坚持每年年中、年终两次集中内部审计检查,做到有约束制度、有监督渠道、有检查程序、有处理机构。组织专门力量对七个镇街农税分局近三年财务收支、债权债务、任务目标完成等情况以及局机关今年以来的财务收支情况分别进行了内部审计,这次审计采取一听二看三查方式,即主动听取呼镇街党委、政府领导对工作的意见;
详细查看各项财务制度是否建立、健全,会计档案凭证保管是否完整,翻阅帐簿、记帐凭证;逐一整理核实,填写“内部审计报告”,汇总情况,查摆问题,提出建议。通过扎实有效的内部审计监督,有力促进了内部财务制度、财务纪律、财务规范建设,提高了依法理财水平。
狠抓财政内审工作提高内部管理水平
一、领导重视,确保内审工作正确方向
财政内部监督与财政收入监督、支出监督和会计监督共同作为财政大监督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们在开展以内部检查为主要内容的内审工作中,始终得到局党组、局长室的关心和支持,作为全局工作和每年监督检查的重点之一,列入了重要工作日程。一是局领导经常听取财政监督部门内审工作汇报,亲自审定内审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并对如何做好财政内审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要求监督部门要全面加强内审工作,提出了实施“高频率、高强度、高效果”的财政内部检查的指导方针,把开展内部审计作为加强内部建设,提高财政内部人员的制度意识、安全意识和服务效能意识的重要举措,极大地激发了财政监督部门开展内审工作的信心和热情;二是局主要领导在全局许多重要会议上,对财政机关内各部门提出了要求,明确了财政监督部门可以对局机关和下属单位执行财政政策和财务管理的任何部门、任何工作、任何时候都可以实施检查,各业务处室和有关单位必须认真配合,自觉接受监督;三是局领导非常关心财政监督检查队伍建设,明确提出了要建立一支“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财政机关队伍,先后精选了一批思想作风好,责任意识强,又具备专业知识的干部充实到财监队伍,平时不断加强业务培训,使其既熟悉内审业务,又是内部审计工作的行家,有效地加强了对全局内部的审计监督和服务;四是局领导坚持把加强内部监督作为提高财政机关执行力和作风建设的重要抓手,对内审中提出的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及时研究解决处理和改进方法,支持和鼓励内审人员大胆履行职责,极大地促进了财政机关内审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为全面构建“安全、高效、和谐”财政机关的目标作出了努力。
二、制度先行,确保内审工作有序推进
近年来,我们按照内查内审,制度先行的理念,认真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和不断完善各项监督检查制度,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
行。一是加强了对现有制度的贯彻落实,采取举办业务培训班、专题研讨会、业务学习会、检查前的业务培训和政策讲解,以及个人平时经常性的学习等形式,认真抓好《预算法》、《会计法》、《审计法》、《内部审计条例》、《财政检查工作办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江苏省财政监督办法》等制度的贯彻落实,坚持把制度学习列入全年财政监督工作计划内容,严格按制度检查,实施依法行政,确保了内审工作在政策法规的框架下开展;二是制定了内部管理制度,先后制定了《财政机关内部控制制度》、《财政监督检查管理控制制度》、《关于完善财政监督工作体系的意见》、《关于财政政策制定、执行和完善循环监督机制》、《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三位一体工作机制》、《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同时,为进一步推进我局财政大监督工作机制的建设,强化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下发了《关于贯彻财政部〈财政部门内部监督检查暂行办法〉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内审监督的职能和工作安排,保证内部监督的质量,提高内部监督的效率,制定并实施了以对内部处室日常监督考核为主要内容的《无锡市财政监督管理工作考核办法》,明确了考核的目的、对象、内容以及方法,对财政监督管理制度的建立、组织保障、工作开展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为全面提升我局的财政内审工作水平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强化检查,确保内审工作落到实处
作为财政部门,我们始终坚持将内部检查作为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和方式方法,我们开展的内部监督检查时,主要是由财监局组织对财政部门内设各职能机构的财政财务会计管理、预算编审执行、内部制约制度以及直属单位的财务收支和会计信息质量情况实施的监督检查。通过内部监督检查,总结财政内部管理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客观、公正、真实地反映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处理意见和改进管理的建议。进一步规范内部管理,推进依法理财,保证财政政策和重大决策的落实执行,保证财政资金和人员的两个“安全”,促进建立健全监督权力运行、强化内控管理的制衡机制,以达到严格财经纪律,促进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紧密衔接、相互制衡的财政管理运行机制。
(一)以财务收支审计为重点,加强对基层单位财务的监督、管理和整改。近年来,财监局会同办公室、人事、纪检等部门每年组织对局机关行政、食堂、基建、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建设发展投资公司、函校、注协等下属单位的财务
收支、财经纪律执行情况、资金使用等进行重点内审。通过内审,要求各单位对审计出的一些共性问题(如核算方式不够一致,原始凭证不够规范,工资收入不统一,固定资产管理不到位等)及时进行整改,针对审计查出的具体问题,在落实上下功夫,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结果。特别是严格控制业务招待费支出,对不符合规定的支出坚决不予报销;严格按照财经制度管理现金,加大货币资金管理力度,降低财务风险;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对不符合会计制度规定的核算业务逐一进行更正;对固定资产进行彻底清查,做到账卡相符,账实相符。为了防范各单位违规设置“小金库”,通过建立健全内部约束机制,强化内部控制,从源头上杜绝“小金库”、账外账问题的发生;通过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基本上做到靠制度管人,靠制度管钱,按制度办事,为我们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开展审计工作铺平了道路。
(二)组织对相关业务处室进行内审。一是每年组织对部门预算的编制情况进行内审,特别是对专项资金的编制和使用管理作为对部门预算的重点监督内容,通过内审,使各项财政政策得到很好落实,各项资金编制更加规范,确保了资金管理的合规性、合法性;二是重点对由国库处负责核算的市本级预算外资金的所有账套,主要围绕预算外资金管理政策落实情况、指标管理情况、预算收支执行情况、资金拨付审核风险控制情况以及财务核算的规范性、准确性等方面,采取审阅报表和账簿、抽查凭证、向相关人员了解核实情况等检查方法进行检查。通过检查,相关处室能够履行各自的职责,严格对照内部控制制度的各项规定,确保了业务核算的规范性、正确性,为全市预算外资金顺利运转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性保障作用;三是通过对各业务处室日常监督再监督的机会,对各业务处室在日常管理和对下指导的情况进行认真的监督检查,确保各业务处室能够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开展工作。
(三)组织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的专项检查。我们财政监督局每年与纪检组、监察室、办公室、人教处等部门联合开展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以及内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专项检查,重点对各个岗位职责履行情况、各风险控制点的把关情况、各个环节的有关衔接情况、落实效果情况等进行全过程的监
督检查,通过检查,进一步提高全体人员的制度观念,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四)组织对业务台账的专项检查。我们财政监督局每年与会计、办公室、人教处等部门合作,对各业务处台账的建设情况进行了检查,我们按照《会计
档案管理办法》、无锡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局基础台账管理的实施意见》和《基础台账管理控制制度》等制度规定。组织对业务基础台账的专项检查,重点检查了各处室台账的设立、借阅、移交、销毁和保管与归档情况,使台账管理逐步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促进了财政科学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五)组织对离任人员的审计工作。近几年来,我们财监局根据局党组、局长室的安排,以离任审计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制度、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先后对所属单位负责人进行了离任经济责任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主要发挥了以下作用:一是对任期内的财务收支情况、经济效益实现情况、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经济责任制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评价,通过内审摸清了被审计单位的家底,分清了责任,使交接双方交的清楚,接的明白;二是对领导干部任期和任期中的经济责任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将审计结果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依据,存入本人档案,为干部管理部门考核和任用干部提供了重要依据;三是通过审计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和廉洁自律意识,促进了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四是进一步规范了管理,进一步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有力地加强了对权力运行的制约与监督。
总之,通过几年的内审工作实践,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内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责任重大的一项综合性工作,也是财政监督的重要内容,在当前构建财政大监督机制建设中,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内审的功能,继续围绕全局中心工作,认真履行监督、内审职责,进一步强化内审服务监督功能,提高内审工作水平。
第五篇:内部审计职能重监督
(1)内部审计职能重监督,轻服务。内部审计机构是适应企业的内在需要设立的,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在于它能为企业加强内部治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而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企业对内审在促进企业发展、实现风险防范的作用认识不足,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职责和功能的认识仍然停留在查错纠弊的层次上,而这种内部监督不力,内部审计部门职能弱化的现象,在现代经济发展形式下,单纯依靠政府审计或民间审计来促进企业合法经营、保证财务信息的可靠性、提高经营效率,已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性质和作用不甚理解。有些企业管理人员经常将“内审监督”与“会计稽核”混淆不清,或者将审计工作与纪检监察工作等同起来或相混淆,有的甚至将企业自主经营与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对立起来,由于有些内部审计人员由于指导思想上存在误区,未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内部审计应该开展的工作没有认真开展,未能发挥内部审计应有作用。有些内审人员则由于工作不好开展而心灰意冷或充当好人,使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
2.责权不对等
权利、义务与责任对等是责权控制的基本原则之一。而目前《会计法》要求会计既代表国家执行行政监督职责,又要为企业领导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提供服务。这种理论上的双向服务机制将会计的经济责任和义务确定得大于其实际的功能和拥有的权力,只能把会计置于一个两难的境地。同时,会计人员执业规范尚未出台,会计人员的责权没有细化的标准可资参考。会计人员应对谁负责,拥有哪些权力,承担何种义务,理论上并未明确。实践中,会计人员目标不明,制约着会计职能的发挥;身份不清,摆不正自己的位置;责、权、利严重背离,导致会计执法者受打击报复而得不到保护,善于根据管理者意图搞假帐者却倍受重视,且屡禁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