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糖果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成都喜相逢食品有限公司为例” 课题调研报告
关于“糖果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成都喜相逢食品有限公司为例” 课题调研报告
调研时间:2011年2月 调研地点:成都市双流县
调研对象:成都喜相逢食品有限公司
一、开展专题调研的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糖果企业异军突起,并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不断地壮大,创业者以个人出资或多人合伙,通过贷款集资,吸引高素质、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很快通过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滚动发展迅速成长壮大起来。然而,由于薪酬管理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它关系到每位员工的切身利益,并且几乎是企业老板一个人的特权。因此,人力资本的合理安排和运营管理对于糖果企业来说具有比其他企业更为重要、更为特殊、更有战略决定性的意义。由于历史等复杂原因,糖果企业大都会存在如下的问题:企业给员工的薪酬和福利待遇较单一化,而且没有任何激励作用;对生产车间员工和行政人员薪酬管理的区别不是很明显,差异性不大;企业薪酬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相脱节,员工对自己的薪酬和职位的晋升没有明确的预期;企业员工的职位价值没有量化、薪酬的内部公平性不足这些已经成为阻滞糖果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没有能够处理得当,甚至会引发人力资本运营危机。
成都喜相逢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是一家集设计、研发、生产、包装、储存、销售为一体的、综合型的糖果企业。在整个西南地区,喜相逢食品有限公有着很好的前景,该企业现拥有车间员工和行政人员共250人左右,并且这个数字会随着企业不断地壮大逐步提高,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会逐步地增强。现在随着该企业不断地改革、创新和发展,喜相逢食品有限公司将会在整个西南地区拥有更强的竞争力和更大是产品市场。但喜相逢食品有限公司在企业战略和员工薪酬管理等上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
二、糖果企业薪酬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糖果企业给员工的薪酬和福利待遇较单一化,而且没有任何激励作用
广义的薪酬可分为内在薪酬与外在薪酬两部分。内在薪酬是员工从工作本身中得到的满足,它一般是无须企业耗费什么经济资源。外在薪酬则是企业支付给员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实质性的东西,它需要企业在经济资源方面付出相应的代价。成都喜相逢公司的经营者对薪酬的理解在我看来就是我所提出的“外在薪酬”,而忽视了“内在薪酬”。他们仍然抱着保守、短视的观念给员工支付薪酬,以为只要支付给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薪酬就足够吸引、留住人才了。马斯洛需求理论说明了一个人在满足了生理和安全的需求后,就会不断地追求个人情感、他人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然而,经营者往往对员工人格的尊重不够,企业管理者常常会因为一些小事而扣掉员工的血汗钱,甚至根本没有注意到“内在薪酬”的存在,导致员工内在薪酬为负数,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极低,劳资关系紧张。很多糖果企业经营者在员工不满、业绩下落时,第一个想起的激励方法就是鼓吹以金钱作推动力的计划,其实员工想要的往往是企业的认同感和他人的尊重。
同时喜相逢食品公司经营者也忽视了员工的各种福利待遇。由于该企业正在处于资金积累的成长期,资金实力相对薄弱,抵抗风险能力差等原因,所以对员工的福利投入相对于同种类企业来说还是较少的。该公司的员工除了每月的工资,很难享受到社会要求的社会保障医疗保健、失业保险、带薪休假、意外补偿金、离退休公积金等。即使有,只要该企业遇到业绩不景气的情况,该经营者首先想到的就是削减员工的福利来降低成本,而该企业的员工对此举的反应则很是激烈。这是因为福利并不与员工的工作绩效挂钩,因而福利就成为了员工薪酬中的保障因素。所以各种福利待遇对该企业的稳定和吸引人才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企业对生产车间员工和行政人员薪酬管理的区别不明显,且缺乏弹性
在大多数管理基础薄弱的糖果企业,员工的薪酬和绩效没有很强的关联,员工的薪酬变得极具刚性,没有较好地体现出薪酬的激励作用。在薪酬管理中,实行动态薪酬的目的,就是让员工的薪酬与企业的经营业绩、团队业绩或者个人业绩相关联,以实现企业与员工之间风险共担、利润共享的一种制度安排。在科学的薪酬管理中,一般会通过调整工资的等差、职位等级的级差、薪酬总额的计划比例、薪点值的调整、考核系数的调整来让薪酬“动”起来。然而造成薪酬静态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的绩效管理水平较低,没有科学的依据来让薪酬“动”起来。动态薪酬静态化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是绩效工资和奖金的发放没有和绩效考核结果挂钩,导致“干多干少一个样”、“出工不出力”现象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另外一种常见的现象是动态薪酬的发放虽然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但是绩效考核结果不是实际绩效的真实反映,使得动态薪酬的发放流于形式,无法有效发挥激励作用。
在成都喜相逢公司里,生产车间的一线工人实行的薪酬管理就是刚性的管理,每个员工每月的薪酬都是固定的,没有任何的动态性,这样就会导致生产员工没有任何的工作积极性,最终会使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生产效率下降,企业别说能够盈利了,就连生存下来都很困难;企业行政人员的薪酬管理也大同小异,行政人员每月领着固定的工资,没有任何的绩效考核,对工作的负责或马虎都是一个样,以至于公司在对员工的生产管理上的放松,行政人员对自身工作的放松。
(三)企业薪酬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相脱节
目前,越来越多的糖果企业意识到了薪酬的设计事关人才的保留和吸引。但是,却很少有企业将薪酬体系的构建与企业发展战略有机的结合起来。薪酬体系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如果薪酬体系与组织的战略规划相脱节,就不能使员工把他们的努力和行为集中到帮助企业在市场中竞争和生存的方向上去,不能使员工和企业确立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如果员工对所在企业组织中什么是最有价值的都没有能够清楚的认识到,那么该员工就会产生就薪论薪的价值观,把薪酬本身当成是一种目的。那么当其他企业拿出更高的薪酬时,人才的流失就不可避免了。
薪酬管理与人力资源战略脱节的结果只能是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留下人才的效果甚差,而且又不能补充和增强人力资源系统中其他子系统的作用。薪酬晋升渠道不畅,不利于员工的有效激励,该糖果企业的员工薪资都是固定的,是否能加薪,多数仅凭老板的意愿,并且在加薪的过程中,又有很大的局限性,对人不对岗现象严重。同样在该糖果企业中,由于实行的是家族式的管理体系和方法,没有规范的薪资和职位晋升机制,员工对自己薪资增长和职位晋升的预期不明确,打击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不利于员工个人职业生涯的总体规划,从而致使员工缺乏工作动力,生产积极性不高。
(四)企业员工的职位价值没有量化、薪酬的内部公平性不足
在很多管理基础薄弱的糖果企业中,薪酬的内部不公平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薪酬的外部竞争性方面存在的问题更为严重。亚当斯公平理论指出:人的工作积极性不仅与个人实际报酬多少有关,而且与人们对报酬的分配是否感到公平更为密切。通常来讲,企业经营者们会注意到薪酬管理中公平的各层次——各生产车间员工所得的公平、同等级员工薪酬的横向公平、不同等级员工的纵向公平等,但他们往往只注重了薪酬管理结果的公平,而忽视了对薪酬管理过程公平的关注。在这类企业经营者们看来,只要使员工得到的薪酬与他们的相对工作价值或企业的贡献相当,薪酬框架的设计与管理是公开或隐蔽并不重要。因此相当一部分企业选择了黑箱操作的薪酬管理方法,这在糖果企业规模较小的情况下,也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但是当糖果企业规模一旦大起来了,就会出现问题。
在我的咨询实践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这样的问题:“职能部门与业务部门人员的待遇如何平衡?”、“销售人员与技术人员的待遇应如何平衡?”、“同一行政级别,如主任、经理的待遇都应该是一样的吗?”。这些问题的本质上都是:在企业中职位的相对价值问题。从企业价值链的角度来说,对基于价值创造的薪酬体系,如果价值评估这个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的话,会极大地影响价值创造,进而会影响到可分配的价值,价值链的传导作用会得到极大的削弱。如果职位价值的大小不进行清楚地界定的话,就会造成评价不公、分配不公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影响员工士气和组织的凝聚力,从而造成公司关键人才的流失。随着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的提高,管理基础薄弱的企业需要进入到精益管理的阶段,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管理的时候,要按定量的科学的思维习惯来对决策内容进行分析。
三、糖果企业薪酬管理的改进对策
(一)提升企业员工的内在报酬以及福利多元化
将内在报酬作为需要创新的领域是民营企业薪酬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应该要重视“工作的报酬就是工作本身”的理念,使员工通过自己的晋升、表现实现人生的成就感、责任感,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成长,并促使员工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具体操作如下:构建学习型组织,该糖果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及时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积极防止人力资源的贬值;重视精神激励,在企业中实行“先进工作者”、“技术能手”、“革新奖”、“节约奖”等奖励是一条简单可行的办法;重视工作的挑战性与兴趣的匹配性,有挑战性的工作可以激发人的潜力和热情。
福利待遇是企业薪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员工提供了生活保障,并增强员工的保障心理,对增强该糖果企业的凝聚力起到了巨大的基础性作用。该糖果企业的福利待遇不可能与大型国营企业的福利相匹配,但是他们又必须同这些企业竞争以吸引优秀人才。因此管理者应该可以考虑创新福利体系的设计,在为员工提供一份与其贡献相匹配报酬的同时,还应该为他们提供一定的福利待遇,以使得员工的生活更有保障,从而提高其满意度和忠诚度,并且还可以留住优秀员工。
(二)让员工的薪酬真正的“动”起来,使薪酬和绩效紧密相连
首先,一个员工的工作表现是好是差,对企业的贡献是多是少,应该直接反映到他的薪酬上面,不能 “干多干少一个样”,那样会严重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其次,随着市场竞争的深化,人才的市场竞争也日夜激烈,企业的薪酬只有在市场上具有足够的竞争力,才能留住既有的人才,并有足够的吸引力吸引外面的人才加盟。最后,当企业赢利表现良好时,通过薪酬调整,将企业的经营成果与大家分享,员工才能保持高昂的士气;当企业赢利欠佳时,也可以通过薪酬调整将企业的赢利欠佳的现状传达至每一位升员工,由此激发员工的斗志,同心同德,共同奋斗,企业才可能有所转机。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对生产车间的员工实行计件工资,这样干多干少都是由员工个人的能力决定的,这样一来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生产效率;对企业的行政人员实行固定工资+绩效奖金,这样一来行政人员既能够很好的完成自身的本职工作,又能够以公司的发展目标来严格的要求自己,公司的管理水平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加大了,车间的生产效率提高了,企业当然能够有一个更高,更长远的发展。
(三)建立科学的薪酬体系和晋升机制
不断完善薪酬制度和晋升机制,使企业成员随公司的成长及对公司的贡献能获得公平合理的职位升迁,或是创造新事业的机会,使每一个正直及卓越的成员都有公平得到发展的机会,而不需要受到其他因素影响而扭曲最后的结果。同时,可以建立员工培训的激励机制,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为企业和社会做出更多贡献。在建立薪酬体系时应考虑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让员工看到未来,帮助员工开发各种知识和技能,提供实现个人专长的机会,使员工在了解自己所拥有的技能、兴趣、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尽量使其所长与公司所需一致,使员工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如果企业能了解员工的个人职业规划,并努力配合员工实现该职业规划,就必然使员工产生成就感和归属感。
(四)科学测评岗位价值,设计具有内部公平性的薪资标准
公平是薪酬管理系统的基础,一般来说,只有员工认为薪酬的支付是公平的,才会产生激励作用。公平理论认为,个体对自己收入的感受与对自己投入的感受之比和个体对比较对象收入的感受与对比较对象投入的感受之比相比较,只有当比值相等时,才会感到公平。企业应对职位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工作的复杂程度、职位涉及人际关系的难度与频度、职位对组织目标的影响程度、工作中的责任与压力大小等诸多要素进行科学的测评,准确衡量各岗位的价值来确定付酬的标准,以保证薪酬的内部公平性。为减少企业内部测评人员感情等因素的影响,可邀请外部薪酬管理顾问参与测评,或委托薪酬管理咨询公司,以增强测评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公平性。
四、结论
在对糖果企业薪酬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了以后,我个人对糖果企业的前景做出了一个情景设想:糖果企业在建立科学的薪酬体系和晋升机制的基础上,不断地提升企业员工的内在报酬以及福利多元化,对每位员工的岗位价值进行科学的测评,并设计出具有弹性和内部公平性的薪酬标准,糖果企业也通过自身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不断地壮大糖果企业队伍,增强市场竞争力,在企业战略的指导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企业中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企业薪酬管理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一、引言
我们正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21世纪,在市场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深入的大背景下,企业界均认可这样一个难题:如何保持人才的竞争优势。面对愈演愈烈的人力资源竞争,建立完善的企业薪酬制度,是当前企业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但是目前企业中在薪酬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分析了薪酬管理中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了一些分析,并就此提出一些对策。
二、薪酬相关概念
薪酬是指员工在从事劳动、履行职责并完成任务之后所获得的经济上的酬劳或回报。
所谓薪酬管理就是企业管理者对企业员工报酬的支付标准、发放水平、要素结构进行 确定、分配和调整的过程。
三、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职位价值没有量化、薪酬的内部公平性不足
很多企业老总们会注意到薪酬管理中公平的各层次——各生产要素所有者所得的公平、同等级员工薪酬的横向公平、不同等级员工的纵向公平等,但他们往往只注重了薪酬设计结果的公平,而忽视了对薪酬界定的程序公平的关注。
(二)薪酬制度不完善
首先只有在基本薪酬方面建立了考核,而在辅助薪酬方面却没有一整套完善的考核机制,而且既有考核也是偏资历而轻能力的工作业绩。其次考核过程和机构也没有做到透明化.从而使得许多人员靠拉帮结派或者走关系上了较高的领导职务。
(三)薪酬体系不健全
现有的薪酬体系主要是以岗位为基础,没有和能力及个人的业绩连在一起,造成的结果是很多人为了获得相对较高的收人,注意力放在如何谋取更高的职务上,从而使自己的工作精力分散。
(四)薪酬的激励作用难以发挥
现行的岗位工资标准起点低,而绝对差额小。岗位之间的差距小,使得责任大、贡献大的关键岗位不能多得,不利于关键岗位人才的确定。
(五)薪酬设计缺乏战略思考 薪酬设计上的战略导向原则,是将企业薪酬体系构建与企业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使企业薪酬体系或薪酬计划成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杠杆。
(六)绩效评估方面的问题 首先,绩效指标效度较低。企业绩效评估指标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 直接关系到评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其次,绩效评估方式陈旧、单一。再次,评估人的非专业化和评估过程的形式化。最后,绩效管理功能严重缺失。
四、薪酬管理中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项目薪酬分配体系 许多员工,尤其是对企业薪酬分配起决定性作用的人员对薪酬的理解仍然停留在按劳取酬,不能够理解和接受重要岗位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薪酬能根据实际作用的大小提高到合理的水平,这给薪酬改革带来了巨大的阻力,这样的结果使一些贡献比较大的员工、核心员工失去了积极性。
(二)薪酬管理理念滞后
一些管理者认识不到现代薪酬管理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员工薪酬水平提升与员工素质提高互动的良性循环,而这也是企业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
(三)现代薪酬管理方法与技术导入不足
在企业创业阶段,规模小、人员少、结构简单,薪酬单一,随着企业的逐步壮大和外界竞争的加剧,管理者们要管理、监督成倍的员工,面对瞬息万变、难以琢磨的复杂市场,加上他们平日事物缠身及对管理培训的偏见,自身素质已经明显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尤其在现代薪酬管理方法和技术的把握上更显无奈,急需专业人士为其出谋划策,提供系统的现代薪酬设计方案。
(四)绩效考核的缺失
通过绩效评估可实现企业对员工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又可通过双向沟通找出企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管理缺陷,从而有效地确定企业管理改进的方向和措施,进一步规范企业管理行为,还可以提升员工工作能力,推动员工职业生涯重新规划,促进员工个人事业的全面发展。
五、薪酬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建立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薪酬管理制度,有利于企业各部门和岗位分清职责和权限,各种制度有章可循。奖惩分明,制定公开透明的业绩评价制度,工作评价要科学合理,由此建立起来的报酬制度才能公平合理。
(二)增加薪酬的透明度 公开的薪资信息,不仅使员工了解薪酬制度和计薪标准等内容,更利于他们判断自身绩效与所获薪酬之间的关系。这种开放式的制度将更容易获得员工的支持和信任。
(三)充分重视薪酬激励的重要作用 应根据企业内外的特点,建立完善的薪酬管理制度和富有竟争力的薪酬体系,使其逐步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真正起到调动企业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作用。
(四)导入动态的战略导向原则 薪酬上的战略导向,是将企业薪酬体系构建与企业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此原则强调薪酬体系为企业发展提供战略理性、前瞻性的支撑。
(五)建立“以人为本”薪酬体系
领导者必须对下属进行认真分析、找出差异,从而实施不同的领导方式,才能取得最佳的领导效果。对薪酬系统的设计也是如此,员工需求是有差异的,不同的员工或同一员工在不同时候需求都可能不同。
(六)完善绩效评估体系
绩效评估考核的结果与员工所得的报酬是直接挂钩的,绩效评估的客观性、公平性也就直接影响到薪酬体系的合理性所以要建立公开民主的多重评估体制。
六、结束语
薪酬对我们来讲永远捉摸不定,正因如此,在中国大地上经营的企业,不论是民营、国企,还是外资企业,没有哪家的薪酬体系是完美无缺的。在如今变化莫测的时代,企业只有不断创新和完善,才能迎接面临的不断挑战。本文通过探讨我国国有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提出了改革和完善我国国有企业薪酬管理的观点和看法, 希望能对我国国有企业薪酬管理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做出有益的指导。
第三篇:纪检监察课题调研报告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对策建议
纪检监察课题调研报告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对策建议
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提出,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要整体把握地区、部门、单位的政治生态状况,注重动态分析判断,聚焦政治立场、政治原则、政治担当和政治纪律,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协助党委(党组)有针对性地、与时俱进地加强政治生态建设。
x课题调研组,从政治意识、选人用人、党内政治生活、廉洁程度、政治文化等方面,对全县政治生态现状梳理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剖析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存在问题
少数干部“四个意识”树得不够牢。一些被调查者认为“政治意识不强,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到位”是当前政治生态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政治站位不高,缺乏必要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工作中存在着监管失察、责任缺失等问题。
有的单位“两个责任”落实不到位。多数被调查者认为“管党治党责任传导不到位”是影响或破坏一个地方政治生态最主要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少数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嘴上说得多,实际做得少。一些基层党员干部对管党治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仍存在“重发展、轻党建”“重业务、轻党务”的思想;一些基层单位党组织召开民主生活会“红脸出汗”不激烈,仅仅依靠纪委通报形成震慑,没有真正将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担当起来。
选人用人导向存在一定错位。部分被调查者认为当前存在“选人用人导向不正确”问题。此次调研了解到,选人用人环境还不够公开、透明,论资排辈、超配干部、“潜规则”等情况不同程度存在;一把手违反规定程序提拔使用干部仍有发生;乡镇干部缺乏岗位交流,工作激情退化,干部“能上能下”激励机制作用发挥还不明显。
少数单位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不严肃。部分被调查者认为所在单位或地区“党内政治生活随意化、平淡化”;个别被调查者表示所在单位“执行党内生活各项制度不严”。有的单位领导重业务轻党建,用班子会议代替党委会议,把履行党建工作职责等同于开会讲个话、发文签个字、活动露个脸,“一岗双责”没有落到实处;有的对党内政治生活的涵义认识肤浅,把党内政治生活片面地理解为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和“三会一课”,以为开了会就是抓了党内政治生活;有的单位党员领导干部没有按规定参加双重组织生活,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开的较少、质量不高。
一些干部不收敛不收手,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少数被调查者认为“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今年1至9月,全县收到群众信访举报同比增长70.5%,立案同比增长65%。这说明,不收敛不收手的违纪违法行为仍然存在,特别是扶贫领域贪污挪用、截留私分、虚报冒领、抢占掠夺以及基层干部吃拿卡要、盘剥克扣、优亲厚友等问题时有发生。
“四风”问题仍存回潮复燃之势。一些被调查者认为“违规发放津补贴、同城吃请、私车公养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依然表现突出。调研中了解到一些单位和干部仍存在不吃公款吃老板、躲进单位食堂和农家乐大吃大喝、超标准公务接待、午间饮酒、同城吃请、违规出入私人会所、“一桌餐”接受吃请等隐形变异“四风”问题。
原因分析
少数干部对党的政治建设认识不够。有的党员领导干部把经济建设、业务工作与政治割裂开来;有的党员干部认为自己就是普通基层干部,职务上没有奔头,政治离自己很远。上述这些问题,归根到底还是政治站位不高,没有从政治高度认识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和落实“两个维护”的重要性,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树得不牢。
少数单位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压得不紧不实。一些单位和部门主要领导对全面从严治党还存在片面认识,认为是“软任务”,是成效不显的务虚工作,对如何落实从严治党要求主动思考不多,仍然把全部精力放在业务工作上。有的党组织书记履行主体责任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签订责任书代替责任落实,层层传导压力变成层层推卸责任。
人情社会干扰客观存在。部分基层干部仍然热衷于通过亲戚、朋友、同学、老乡、战友等各种“圈子”走访交流、沟通联系、维系感情。调研显示,一些领导干部通过多种途径编织的关系网,或明或暗地影响着本地本部门本单位的政治生态。
对策建议
切实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落实“两个维护”作为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保持政治定力,把牢政治方向,增强政治自觉,要善于从政治角度审视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政治建设的根本要求,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持之以恒抓好党性教育,不断强化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把严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政治建设的重要保障,加强对党纪党规和相关法律的学习宣传,坚决查处违背党的政治路线、破坏党内政治生态、搞“七个有之”等问题。
全面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强化责任担当,各级党委要认真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和“一岗双责”,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各级纪委(纪检组)要全面履行监督责任,积极协助党委(党组)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加强对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党组织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情况的监督检查。用好问责利器,对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维护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失责、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力、选人用人问题突出、腐败问题严重、不担当不负责的,坚决查处,严肃问责。
严格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集体讨论、按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公开决策。严格党的组织生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各项组织生活制度,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打消党员干部自我批评怕丢面子、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丢选票的思想顾虑。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抓常抓长抓严,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持续整治“四风”,把监督检查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的执行情况作为重点任务和经常性工作,继续紧盯重要时间节点,持续形成震慑。巩固深化发展,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进一步纠正“四风”、加强作风建设重要指示精神,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紧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四个方面12类突出问题,持续深化作风建设,对不担当不作为不负责的党员干部坚决查处、严肃问责。
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持续加大审查调查力度,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重点查处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领导干部,以及选人用人、审批监管、资源开发、金融信贷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腐败问题,有力削减存量、有效遏制增量。坚决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严肃查处扶贫资金、教育医疗、环境保护等领域的违纪违法行为,以及行政审批、窗口服务部门“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问题,把基层反腐“拍蝇”同扫黑除恶结合起来,既抓涉黑组织,又抓后面的“保护伞”。
第四篇:企业薪酬管理现状及问题与对策的调研报告
企业薪酬管理现状及问题与对策的调研报告
【摘 要】: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的“知本”时代,人力资源已真正成为企业的第一资源,是企业价值创造的最重要驱动者。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薪酬管理是核心,是企业重塑自我、高效管理的有效途径。通过薪酬体系的改革和设计,有助于清除一些无效甚至阻碍企业正常有效运行的环节,提高员工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保证企业能够获得最大程度的价值增值,为企业带来利润,为顾客创造价值。薪酬管理的科学、合理、有效也有助于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使企业能够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从而具备更大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管理;薪酬体系
薪酬是指员工向其所在单位所需要的劳动而获得的各种形式的补偿,是单位支付给员工的劳动报酬,薪酬包括经济性薪酬和非经济性薪酬两大类,经济性薪酬分为直接经济性薪酬和间接经济性薪酬。直接经济性薪酬是单位按照一定的标准以货币形式向员工支付的薪酬。间接经济性薪酬不直接以货币形式发给员工,但通常可以给员工带来生活上的便利,减少员工额外开支或者免除员工后顾之忧。非经济性薪酬是指无法用货币等手段来衡量,但会给员工带来心理愉悦效用的一些因素。
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我国大部分企业员工对薪酬表示满意;大部分企业在薪酬管理上实行分类管理,技术、销售薪酬结构各不相同;长期激励的主要形式是虚拟股票;多数企业人均月收入在800~2500元之间,多数企业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在30%以下;企业一般参照同类企业经验数据和本企业历史水平确定工资标准。本次调查涉及不同企业的员工薪酬满意度、薪酬结构、长期激励形式、人均月收入以及制定工资标准依据等方面。
一、企业目前薪酬管理的现状调查:
(一)、不同背景公司员工对薪酬的满意度:
从调查的总体情况看,我国大部分企业员工对目前的薪酬表示满意。回答“基本满意”、“很满意”或“非常满意”的占72.7%,回答“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的占27.3%。
从不同性质企业看,集体企业的满意度最高,回答“基本满意”、“很满意”或“非常满意”的比例为82.1%,高出总体水平9.4个百分点。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私营企业的薪酬满意度较低,外资、港澳台资企业薪酬的满意度与其他性质企业差别不明显,回答“基本满意”、“很满意”或“非常满意”的为73.9%,比总体水平仅高出1.3个百分点。
(二)、企业薪酬管理模式:
大部分实行分类管理从调查的总体情况看,大部分企业在薪酬管理上实行分类管理,即对不同类别员工采取不同的薪酬结构形式。
从不同性质企业看,集体企业、非国有股份和有限责任公司、私营企业采取薪酬分类管理比例较高,分别为82.1%、80.7%和78.6%。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采取薪酬分类管理的比例相对较低,这可能是由于部分国企仍然维持传统工资体制。
(三)、技术人员的薪酬结构 :
1、主要形式:从不同性质企业看,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非国有股份和有限责任公司对技术人员采取最多的薪酬形式是“岗位工资”、“奖金”和“各种津贴”,私营企业、外资、港澳台资企业是“岗位工资”、“奖金”和“职务工
资”,集体企业是“职务工资”、“岗位工资”和“奖金”。
2、工资收入构成:从不同性质企业看,技术人员固定工资占其收入比例60%以上的,外资、港澳台资企业比例最高(56.1%),以下依次为非国有股份和有限责任公司(53.5%)、私营企业(47.5%)、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43.4%)、集体企业(25%)。固定工资比例占其收入40%以下的,集体企业比例最高(37.5%),其它依次为私营企业(26.9%)、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25.8%)、外资、港澳台资企业(21.2%)、非国有股份和有限责任公司(19.8%)。
(四)、长期激励的主要形式:
从不同性质企业看,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非国有股份和有限责任公司、私营企业首选是“虚拟股票”,集体企业则是“股票”,外资、港澳台资企业是“股票期权”。
(五)、人工成本
大多数行业企业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在10~30% 之间。采掘业企业人工成本最低,其半数以上企业人工成本在10% 以下;人工成本明显高于总体平均水平的行业有通讯与信息技术业、社会服务业。
(六)、工资水平:
从不同性质企业看,除了集体企业以外,其他性质企业人均月工资水平接近,70%左右的企业集中在“800~1200元”、“1200~1800元”或“1800~2500元”水平上。月平均收入在5000元以上比例最大的是外资、港澳台资企业,其他依次为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非国有股份和有限责任公司、私营企业。
二、当前企业的薪酬管理问题主要体现:
1、薪酬管理与企业战略脱节,缺乏战略思考。很多企业没有从企业的总体战略和人力资源战略高度出发来设计薪酬管理系统,而是就薪酬论薪酬,把薪酬本身当成一种目的,而不是关注什么样的薪酬最有利于实现企业战略。在企业进行薪酬设计的过程中,企业较多考虑的是公平原则、补偿性原则、激励原则等,而对整个薪酬的界定缺乏战略思考。薪酬设计上的战略导向原则,是将企业薪酬体系构建与企业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使企业薪酬体系或薪酬计划成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杠杆。
2、忽视薪酬体系中的“内在薪酬”。内在薪酬是员工从工作本身中得到的满足,对员工的激励作用不可小忽视。大多数企业内在薪酬较低,主要表现在:①员工的工作大都不具有挑战性,企业中除了部分掌握核心技术的战略员工外,其他员工一般从事较为机械性的工作,往往很乏味;②员工接受培训的机会较少,企业在人力资本上的投入(主要是培训等)很少,没有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本投资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③员工发展的渠道不畅,导致有些员工对前途信心不足;④ 企业在尊重员工、服务员工上做得不够,突出表现在企业对员工的日常生活、休假安排等方面考虑甚少。
3、薪酬制度的激励作用不够明显。在薪酬分配体系上流于形式化和程序化,在薪酬结构中死的东西较多,活的东西较少。工资部分基本上与企业经营业绩、员工个人绩效脱钩,成为保健性因素。大部分企业没有实行对核心员工的长期激励,如股票期权计划等。
4、薪酬体系透明度差,员工对公司缺乏信任。保密的薪酬制度给管理者在薪酬管理中带来很大的自由度,因为他们不必对所有的薪酬差异做出解释,还可以减少员工与企业、员工与员工之间的矛盾。但保密的薪酬制度不仅割开了薪酬与绩效的直接联系,也难以避免管理者在薪酬分配中用个人好恶来替代绩效标准,这
为小道消息的产生和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正是由于保密的薪酬制度,公司员工才互相猜疑,对管理层失去信任。所以,薪酬制度越公开越好,不但结果要公开,过程也要公开。企业不仅要告诉员工薪酬数字的多少,更要告诉员工企业选择该种薪酬制度的背景与导向。
三、改革的思路与对策分析
1、做好薪酬管理的战略规划
企业战略是企业在外部环境和内部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的长远计划和行动方案,企业的一切管理活动都应服从和服务于企业战略。因此,薪酬管理也应服从于企业的经营战略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即薪酬管理必须能够支持企业的经营战略与企业文化。
2、重视薪酬市场调查,为设计合理的薪酬结构奠定基础
薪酬的市场调查分为内部市场调查和外部市场调查。内部市场调查主要是对企业的工作目标、与业绩的关联程度、人才定位、经济承受能力、员工群体、关键部门及关键岗位、以及内部薪酬结构、等级、差距、公平程度、满意水平的分析与调查。外部市场调查是对本行业、本地区的薪酬支付文化、类型、结构、组成、水平等的分析与调查。只有通过有效的市场调查才能为薪酬方案的制定、可靠的决策提供依据。
3、深化对薪酬管理的认识,建立全面薪酬制度
一般而言,报酬是由两种不同性质的内容构成的:金钱报酬和非金钱奖励。金钱报酬属于有形的外在报酬,主要包括直接报酬和福利。直接报酬由工资和奖金构成。福利由生活福利、有偿假期、个人福利和公共福利等内容构成。非金钱奖励属于内在的附加报酬,是基于工作本身但不能直接获得的报酬,也称为隐性酬劳,分为职业性奖励和社会性奖励。职业性奖励又可分为:职业安全、自我发展、和谐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晋升机会等;社会性奖励由地位象征、表扬肯定、荣誉感、成就感等构成。
4、从人本管理转变为能本管理
在当今的社会,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人在管理中作用的认识更加深刻和全面。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已成为人性中最为突出的方面。能本管理理念强调包括薪酬分配在内的一切管理活动都要有利于体现和发展人的能力。这就要求企业应该认识到,在现代薪酬管理体系中,工资体系的成本不仅取决于支出,而且更取决于基于能力的效率,“最贵的劳动力往往最便宜”。薪酬不应仅仅被看作是一种成本支出,更应被看作是一种投入,一种能带来价值回报的投资,企业支付给知识员工的薪酬应该是一种人力资本而非人力成本。同时,企业要弘扬能本管理的薪酬文化,真正做到人才为本,通过建立基于素质的薪酬体系和科学的薪酬制度安排来激励员工更好地工作。
5、推行股票期权激励机制
员工流失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流失给中小企业带来的无形损失是相当惊人的。而实行期权制度就是为了留住优秀人才和高层次的人才,稳定员工队伍。
期权计划指的是给予员工(主要是高级管理人员)在规定时间内(3~1O年)以一个固定价格购买所在公司一定数量股票权利的激励方式。期权激励制度主要包括:股票激励、延期股票发行和员工持股计划等。实行期权计划是为了设计出良好的薪酬和福利系统,增加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力,从而减少员工的流失,这已经成为很多企业的共识。如微软公司,为了更深入地考验员工的决心,公司一般支付给员工较低的工资,但是有奖金和给员工配股。一个员工在公司工作18
个月后,就可以获得认股权中的25%股票,此后每6个月可以获得认股权12.5%的股票,1O年内的任何时间可以兑现全部认股权;每2年还配发新的认股权;员工还可以用不超过10%的工资以8.5折的优惠价格购买公司股票。这种报酬制度对公司员工具有长久的吸引力。因此,在微软公司工作5年以上的员工,很少有离开的。同时,对企业的经营者推行股票期权制,具有激励、吸引和留住经营者三大功能。经营者不再为了短期利益采取损害企业长期发展的做法,经营者只有在企业长期得到持续发展的情况下,他们的利益才能得到实现,使得经营者个人利益与企业经营目标相一致,有利于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6、建立宽带薪酬结构
所谓宽带薪酬,指对多个薪酬等级以及薪酬变动范围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变成只有少数的薪酬等级以及相应的较宽薪酬变动范围。它将工资等级融入到工资变化范围更大、更宽的工资带之中。宽带薪酬制度最大的特点是压缩级别,将原来十几甚至二三十个级别压缩到几个级别,并将每个级别对应的薪酬范围拉大,从而形成一个新的薪酬管理系统和操作流程,以便适应新的竞争形势和业务发展需要。其主要特征包括:一是加大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和领导者的工资差距;二是工资标准在某一工资类别的不同等级中差距比较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等级间的差距更大,一般最高档与最低档相差1倍以上;三是职务和工资等级主要取决于员工的专业水平。随技能水平上升,职位和工资上升,实际上是加大工资中知识技能因素的含量。宽带型薪酬结构可以说是为配合组织扁平化而量身定做的,它打破了传统薪酬结构所维护的等级制度,有利于企业引导员工将注意力从职位晋升或薪酬等级的晋升转移到个人技能的增长和能力的提高上来,给予绩效优秀者较大的薪酬上升空间;有利于增强员工的创造性,促进其全面发展,给员工以更大的发挥能力的空间,产生良好的工作绩效,同时也使企业在员工薪酬管理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7、重视团队绩效薪酬
目前,许多企业都实行个人绩效工资制,把对员工的绩效考核作为决定劳动报酬的最主要依据,将个人收入与其努力程度联系起来。但是个人绩效工资制需要对员工的业绩和工作努力程度进行全面的评价,而现代企业事业的成功更多地是依赖团队的合作,而不仅仅是个人有限的作用。一项工作的完成通常是许多人共同协作的结果,各人的工作业绩和努力程度有时是很难精确衡量的。所以有必要建立基于团队的奖励而非个人的奖励机制。当然,以团队为对象的奖励是否有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团队规模的大小。如果团队规模过大,员工就会认为他们个人的努力对整个团队工作业绩的影响微不足道,因而对作为结果的最终奖励的作用也必定是微乎其微的。因此,我们所说的团队奖励一般是针对小规模团队设计的奖励方案。例如百度公司,公司对于一些以团队为单位的项目,采取团队奖励计划。对于团队完成的每一个项目,公司都依据团队成员的贡献大小,给予团队奖励,或为团队成员普遍加薪。
8、增加薪酬的透明度
公开的薪资信息,不仅使员工了解薪酬制度和计薪标准等内容,更利于他们判断自身绩效与所获薪酬之间的关系。这种开放式的制度将更容易获得员工的支持和信任。公开的薪酬制度可以使管理层与员工相互交流意图,员工对于薪酬的设想和期望能被政策制订者了解,从而真正成为薪酬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相应地,员工会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企业出台的政策,促进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相互信任。企业与员工之间建立了充分的沟通渠道,万一薪酬制度出现问题,也可
以较快地得到反馈并及时得到解决。一种相对公开、透明的薪酬制度能传递出一种积极信息,表明这个制度是公平的,这个组织对人是信任的,这样它才能获得广大员工的信任与支持。
比尔·盖茨曾说过“微软公司最大的财富就是公司的员工”谁能更有效地发挥企业员工的力量,谁就拥有更大的市场竞争力。因而,中小企业应努力改进薪酬管理水平,从而使企业竞争实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企业薪酬管理必须坚持以科学的薪酬管理理论为指导,并从本企业的特点和实践情况出发,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产生作用。好的薪酬管理体制可以在保证企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上,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反过来,人才又能进一步发展和壮大企业,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可能去提高薪酬吸引人才。薪酬管理,既需要科学管理,又需要艺术管理。只有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地创新和完善,薪酬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中才能发挥更大作用,充分体现薪酬管理是为公司战略目标服务的工具和手段的功能。
第五篇:浅谈城市商业银行薪酬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某城市商业银行为例(写写帮整理)
浅谈城市商业银行薪酬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某城市商业银行为例
摘要:近年来某城市商业银行人才流失较重,究其原因是其薪酬管理制度不合理,难以留住人才。某城市商业银行要想发展壮大,在激烈的金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提高其薪酬管理水平,以提升其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吸引和留住人才。
近年来某城市商业银行人才流失较重,究其原因是其薪酬管理制度不合理,难以留住人才。银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银行间的竟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某城市商业银行要想发展壮大,在激烈的金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提高其薪酬管理水平,以提升其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吸引和留住人才。
一、某城市商业银行薪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员工激励方式较单一
目前,某城市商业银行的激励机制的一大缺陷就是过分倚重于物质奖励,忽视了精神奖励的作用。绝大多数人认为银行对员工的激励措施主要还是停留在发放年终奖金,激励方式比较单一。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员工不同层次的需要。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个方面。两者不可偏废。仅有物质激励,没有精神激励,还是达不到激励效果。尤其是在人们基本的生活需要得到满足以后,物质激励的边际效率是呈下降趋势的,为了达到相同的激励效果,就必需使用更多的物质资源。
(二)对银行主要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激励不足
近年来某城市商业银行流失的人才大部分是在40岁甚至是35岁以下的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业务骨干和管理人员。许多银行主要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认为他们的发展机会小,前途渺茫。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薪酬不高,发展机会少。那些业务骨干和主要管理人员认为,他们为社会和银行创造的价值与银行给他们的薪酬相比是不对等的,没有体现出他们的价值。其次激励方式主要是发放年终奖金。发放年终奖金虽然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是那些业务骨干和主要管理人员更需要的是能得到自我实现的满足感和自豪感,希望得到社会和外界的承认。所以目前某城市商业银行的激励方式对主要的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的激励作用不明显。
(三)员工收人分配缺乏内部公平性
某城市商业银行员工收人分配缺乏内部公平性。首先现有收人差别对不同类别岗位的员工区分不具体。现行的岗位等级工资收人分配制度,虽然拉开了不同级别之间员工的收人差距,但同一职务序列和同一工作年限时段的员工收人基本一样,不同职务不同岗位之间的工资收人差别较小,没有将岗位难易程度、员工贡献大小考虑进去,造成内部收人分配在新的平台上的“平均主义”,抹杀了个人人力资本及其价值的区别。其次,在员上考核上资收人部分,基本上都是以员工及其所在部门上一的业绩考核结果决定其本的考核工资。这种做法,很容易使员工追求短期效应,可能与银行长远发展要求背道而驰。例如,为了追求短期的“业绩”,有的员工不计成本拉存款;有的员工则在年终考核之前,临时凑存款,导致考核前后存款在各商业银行间穿梭流动和大搬家。
(四)福利被忽视
目前某城市商业银行的福利费用较大,但是发挥的激励功效却有限。主要福利且与工资总额挂钩的有:基本养老保险为工资总额的20%,住房公积金为工资总额的30%,基本医疗保险为工资总额的7%,工伤保险0.5%,失业保险2%,生育保险1%,工会经费2%,培训经费
1.5%,职工福利费为工资总额的14%,此几项总计达到工资总额的78%。另外,银行还为员工提供补充养老保险、货币分房等福利。然而,银行和员工都低估了这部分高昂的福利费用;现有的福利计划没有根据不同岗位、不同绩效进行设计,对于整个银行而言是统一的,因此对内缺乏公平性、激励性,对外缺乏竞争力。如:对于年轻的银行员工来讲,他们并不重视长期的补充医疗保险、补充养老保险等。他们更需要的是眼前的现金激励。而银行却没有考虑到他们的需求。
二、完善某城市商业银行薪酬管理的建议
(一)不同类别的员工采用不同的薪酬激励方式
对不同的员工要用不同的激励措施。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说明,人的需求是分层次的,只有满足了低层次的需求之后,才能考虑高层次的需求。工资作为满足低层次需求的保障条件,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仍是个硬道理。对于职位较低、技能要求不是很高的一般业务操作人员,职业安全保障和工资是他们的第一需要,激励的重点就应放在合理的工资报酬和及时肯定他们的工作成绩。例如与他们签订相对稳定的期限较长的用工合同,让他们对银行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在适当的时候为他们提供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提高他们对银行的组织承诺度。而管理和技术人员,他们属于银行需要稳住的人才,因为他们本身拥有较为丰富的人力资本,较高的业务水平。他们的第一需要已经不再是生存和工作的稳定性。他们更注重的是未来的发展前景、工作的环境、个人才能施展的空间、个人成就能否实现等。因而对这部分员工,银行要充分考虑到其发展成就和成长需要,将未来的长远激励和眼前的短期激励结合起来,采取以发展前景为基础的物质激励,在个体激励和群体激励中找到平杨点,建立一整套的尽可能照顾到其各个层次的多方面需要的激励机制。而不能停留于简单的加薪,虽然薪水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其对工作的投入程度。
(二)厚待银行主要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
银行为了发展,在薪酬有限的情况下,要有重点地保留重点员工。例如某美国银行在遇到业绩下滑后,在工资调整上的思路是:80%的业绩是由20%的精英来完成的,少数业务员工决定了银行的发展。因此采取这样的策略:对高层员工采用高于市场平均值的增长率,对中层员工采取平均市场增长率,对一般员工则保持工资不变。银行主要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千的薪酬管理是一个甚为敏感的问题。他们在数量上只占到银行员工总数的很小一部分,但银行对他们的薪酬支付往往要占到银行薪酬总额的大部分。银行里的各种决策,包括薪酬决策,都是由管理层一手作出的,他们必须让员工相信自己没有以权谋私。因此给这部分高层员工制定出合适的薪酬很重要。除了设计合理的基本薪酬,还应注意各种奖金和福利政策的使用。一般来说,年终奖应是其基本薪酬的1.5-2.5倍。长期奖金在总报酬中所占比例也越
来越大,其中土要是各种各样的股票选择权计划。此外,不能忽视福利和服务对业务骨于和主要管理人员的激励作用,他们的福利应比大多数其他员工要高。
(三)通过工作评价完善员工收入分配的内部公平性
根据职位分析的结果,形成职位说明书,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然后再进行职位评估,形成各个岗位的相对价值或系数,以岗定薪,实现薪酬与岗位价值挂钩,逐步实现分配的内部公平。
(四)不同类别的员工业绩考核侧重点不同
对员工进行业绩考核应根据员工类别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指标。对一般的业务操作人员,考核应结合其工作业绩,重在基本的工作技能、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而不是以学历高低和职称高低论工资高低。对管理和技术人员则应结合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重在考核其工作业绩,以激励他们不断开发自身的人力资本为银行的事业服务。
(五)实施弹性福利计划
全面根据员工的需求改进或设计福利。随着时代的发展,银行员工的需求和爱好会有不同而且多元化,统一的福利形式已不能满足需要,无锡市商业银行就要提供多样化的福利项目,使福利的效用最大化,最终实现激励功能。银行可以采取“自助餐式福利”,来满足员工不同的物质与精神需要,让员工感觉受到尊重与重视,从而提升其对银行的忠诚度。需要注意的是,为更好的发挥福利对培养忠诚度的作用,银行应让员工了解福利的全部内容。银行应该告诉员工到底为他们付出了多少,这可以反映银行对员工的忠诚程度。如果银行确信福利计划具有竞争力,则可以把福利方面的调查结果公开,让员工切身感受到自己银行福利计划的竞争性。这种通过比较得出外部公平而培养的忠诚度会比单纯的发放福利形成的因物质待遇得到满足而培养的忠诚度高得多。总之,福利是薪酬体系的必要补充,能有效缓冲员工对固定薪酬和业绩薪酬的相对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