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与蒙牛的绩效考核法PK

时间:2019-05-14 22:26: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伊利与蒙牛的绩效考核法PK》,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伊利与蒙牛的绩效考核法PK》。

第一篇:伊利与蒙牛的绩效考核法PK

伊利与蒙牛的绩效考核法PK

一.伊利

伊利商学院现在已经成为伊利集团内部知识交流和分享的平台。比如上非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课程时,主管财务的副总裁带领财务部门的各个负责人一起来参与讨 论,厂长、经理们会结合所学的知识对于自己工作中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发表一些建议,在交流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收获,并达成共识。建学习型组织,求员工全面发展

伊利致力于建设“学习型组织”,创造一个全员学习的环境,并制定有的放矢的培训制度,促使员工的有效成长。与此相得益彰的是,伊利为保障员工的成长不受任何因素的阻挠,创造了公开、透明、公正的工作环境。

通过网上学习交流、案例总结、出国学习考察报告会等形式,伊利鼓励员工进行学习成果的交流,以此实现内部知识的转移。同时,还鼓励公司内部各部门、各业务 单位之间进行经验交流,大家都要定期举行“现场经验交流会”,将自己在某个方面的先进经验向其他部门同事介绍和推广,以此实现资源共享和取长补短。另外,伊利强调基于问题解决的培训,各个部门以解决实际业务问题为目的设计培训课程,在培训中研究如何解决问题,既保证了培训与业务的统一,又使培训资源的投入 有的放矢。

伊利对培训体系的投入极大地促进了各级人才的发展。2005年,员工享受的培训时间平均在60小时以上。对于伊利来说,每年的培训费用是一笔巨大的开销,但从总裁潘刚到各个管理层成员,都对培训注入了巨大的热情,他们普遍认为,培训花费虽然有几百万,但因为学习而少犯一些错误,那么几千万甚至上亿的损失就 会避免。

伊利实行管理和技术双轨晋升制度,为专业技术人员建立了从见习级专员到资深级专家等十余个晋升阶梯,为管理人员建立了从主办到总经理等十余个晋升阶梯,使 员工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专长、个性、经验和兴趣,自主选择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并通过培训和个人努力不断晋升。伊利为员工提供没有玻璃天花板的发展空间,通过 岗位轮换、晋升、工作内容丰富化等措施使员工能够横向和纵向发展,既能培养涉猎广泛的多面手,又培养专业精深的专家型人才。

对于伊利的HR来说,他们现在的主要精力放在人才识别和培养上,通过绩效考核和培训,从优秀的员工里边筛选出关键员工,然后设计出相应的培养计划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

绩效与薪酬:从指标分解到人本投资 业绩指标,层层分解

伊利集团各级业绩指标的产生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互动的过程,总体业绩指标制定结束之后,最终会逐级分解到每个员工身上,员工的薪资、奖励及发展都跟业绩 挂钩。伊利集团的组织架构实行的是事业部制,业绩指标通过平衡记分卡的方式分解到事业部,除了财务指标还有经营管理指标等。对各层级的业绩指标都会有专门 的部门实施监控,以随时关注指标运行时是否健康,这样就可以确保企业各个部门在一年的经营方向和业务方向会跟最初的战略目标相吻合。伊利从管理体系上来说是分级管理,总部人力资源部、事业部人力资源部和销售大区/工厂人力资源部共同组成人力资源管理的三级管理体系。HR的直接上级是各 单位的行政管理人员,同时也要向上一级的人力资源部门虚线汇报,在专业上接受上一级HR的指导。同时,集团HR对下级HR有一定的考核权。

集团总部负责大的体系设定和制度、政策的出台,事业部再根据本部的实际情况和集团的总体管理方法,制定更具针对性的规则、流程和标准。集团人力资源部会对 集团下属各组织人力资源体系进行内部审计,定期派人到各个事业部和分公司进行检查,看其员工管理的情况以及在薪酬、福利、培训等方面的运行情况,发现问题 则给提出整改建议。伊利认为,“考核一定要跟切身利益和制约挂钩”。目前,在伊利“社会价值高于商业利润,安全与健康大于物质财富”的价值理念的指引下,其所坚持的“速度与厚度并重”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已使伊利在食品行业率先完成从业绩导向型向责任导向型的转变,食品质量管理、承担社会责任等考核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视薪酬福利为投资而非成本

伊利集团的薪酬体系设计基本上遵从结合市场、以岗定薪的原则。伊利提倡全面薪酬的概念,主要包括基本岗位薪资、月度绩效奖金、年终绩效奖金、各类福利、津 贴、股票、期权、良好的工作环境及其它非现金收入(如荣誉、培训、良好的运营平台)等。公司尊重员工合理的利益要求,建立了以业绩、能力为导向,以物质激 励、精神激励和个人发展空间为一体的综合激励体系,让真正为公司做出贡献的人得到合理的回报,充分体现个人的价值。销售人员、研发人员及生产一线人员实行 的是提成或计件计薪制,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伊利的大部分员工都是内部培养成长起来的,薪资定位一直处于市场上的中高水平,这样的薪资结构保证了伊利这些年的稳健发展。对此,宋金侠认为不能把薪资当成单纯的成本来看,而应该更多地把它看成投资,如果过多地倾向于成本概念,将不利于吸引并留住适合的人才。

为激励员工,伊利制定了比较完备的福利体系。在伊利,不仅有各类法定社会保险,还有带薪年休假、男员工护理假、外派人员探亲假、夏季高温防暑补贴、管理人 员交通补贴、班车、员工生日及婚礼祝福、员工子女营养关怀等福利,同时,还特别设立了总裁特别奖、技术进步奖、合理化建议奖、星级员工特别奖等奖项,每年 通过公开评选,使一批优秀的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得到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奖励。

二.蒙牛的纵横双向考核

纵横双向考核是针对公司管理人员的考核方法。管理人员是一个公司的中坚力量,能否有效的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关键。对管理人员进行考核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励管理人员按照公司的战略和目标积极工作。1.纵向考核

蒙牛管理人员的纵向考核指标,由其上级领导依据其岗位职责和企业战略、部门战略的分解情况来设定。每年蒙牛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都会商讨制定蒙牛下一年的销 售目标以及为了达成销售目标必须实现的生产目标、人力资源目标、财务目标;等等。然后将目标分解到各个相关部门,形成各个部门负责人的关键业绩考核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ion,简称kpi)。在这个过程中,蒙牛的每个中层干部还要签订责任状即绩效协议,接下来一年当中,中层管理人员的业绩要求、考核指标以 及奖惩标准都明确的显示在这张绩效协议上。例如,2004年蒙牛的销售目标是90亿,当制定完这个公司的整体目标后,第一件事,就是由人力资源部门按照总体目标设计各个部门的kpi考核指标。以当时的液态奶事业部杨文俊为例,他的主要考核有:

经营业绩指标:经营业绩指标占到整年考核的60%,它包括销售收入、利润总额以及货款回收率三个指标。每一个指标的达成情况都与奖惩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以 销售收入指标为例,2004年,液态奶事业部的销售收入指标是63亿8500万。若液态奶事业部每超额完成3000万,当时的负责人杨文俊加1%的年薪,每降低3000万,扣除2%的年薪。蒙牛一直提倡的叫“奖一罚二”,奖一份,罚两份。完成销售额不足55个亿的时候,只拿生活费,不享受年薪;超过65个 亿的时候,除了要享受年薪之外,还要享受“总裁特别奖”。

另外,蒙牛还规定年度考核兑现总数不超过总额的120%,任何一个指标都必须在上面封一个顶。因为蒙牛液态奶2003年的销量是37亿,2004年要做到 63亿已经很难了,如果杨文俊能做到这个目标的120%以上,蒙牛则认为销售额激增的原因可能是市场突变,如竞争对手的突然倒闭造成的,所以蒙牛在考核指 标上都要封一个顶。

产品指标:产品指标占到整年考核的15%,包括产品合格率、产品出成率。质量指标:对于乳品这样的入口产品而言,质量是重中之重,因此若消费者投诉,市场发生抽检不合格,负责人就要受到严厉的惩罚。在蒙牛,因市场或产品销售服务而被媒体曝光,每发生国家级媒体曝光一次,扣50%年薪,省一级曝光一次扣40%年薪,市一级曝光一次扣30%。2.横向指标 横向指标则由各职能型“闸门部门”设定,主要用于考核管理人员在制度执行、领导力、团队建设、接班人培养等方面的绩效表现。

最终,各种考核要素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成的表格,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考核的标准并不是上级一个人说了算,被考核者往往会和上级讨价还价,最终双方在考核表上签字。

各事业部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有权依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多干多得、少干少得、不干不得”的精神始终不变,这便保证了蒙牛在快速发展中的系统灵活性,也可以充分激发各业务单位的活力和自主性。

第二篇:案例学习-蒙牛与伊利的绩效考核法PK

案例学习-蒙牛与伊利的绩效考核法PK 蒙牛, 伊利, 绩效, 考核, 学习

蒙牛的纵横双向考核★★★本文由海天出版社授权,节选自《蒙牛的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一书,转载请务必注明本书及本站。纵横双向考核是针对公司管理人员的考核方法。管理人员是一个公司的中坚力量,能否有效的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关键。对管理人员进行考核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励管理人员按照公司的战略和目标积极工作。1.纵向考核

蒙牛管理人员的纵向考核指标,由其上级领导依据其岗位职责和企业战略、部门战略的分解情况来设定。每年蒙牛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都会商讨制定蒙牛下一年的销售目标以及为了达成销售目标必须实现的生产目标、人力资源目标、财务目标;等等。然后将目标分解到各个相关部门,形成各个部门负责人的关键业绩考核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ion,简称kpi)。在这个过程中,蒙牛的每个中层干部还要签订责任状即绩效协议,接下来一年当中,中层管理人员的业绩要求、考核指标以及奖惩标准都明确的显示在这张绩效协议上。例如,2004年蒙牛的销售目标是90亿,当制定完这个公司的整体目标后,第一件事,就是由人力资源部门按照总体目标设计各个部门的kpi考核指标。以当时的液态奶事业部杨文俊为例,他的主要考核有:

经营业绩指标:经营业绩指标占到整年考核的60%,它包括销售收入、利润总额以及货款回收率三个指标。每一个指标的达成情况都与奖惩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以销售收入指标为例,2004年,液态奶事业部的销售收入指标是63亿8500万。若液态奶事业部每超额完成3000万,当时的负责人杨文俊加1%的年薪,每降低3000万,扣除2%的年薪。蒙牛一直提倡的叫“奖一罚二”,奖一份,罚两份。完成销售额不足55个亿的时候,只拿生活费,不享受年薪;超过65个亿的时候,除了要享受年薪之外,还要享受“总裁特别奖”。

另外,蒙牛还规定考核兑现总数不超过总额的120%,任何一个指标都必须在上面封一个顶。因为蒙牛液态奶2003年的销量是37亿,2004年要做到63亿已经很难了,如果杨文俊能做到这个目标的120%以上,蒙牛则认为销售额激增的原因可能是市场突变,如竞争对手的突然倒闭造成的,所以蒙牛在考核指标上都要封一个顶。

产品指标:产品指标占到整年考核的15%,包括产品合格率、产品出成率。质量指标:对于乳品这样的入口产品而言,质量是重中之重,因此若消费者投诉,市场发生抽检不合格,负责人就要受到严厉的惩罚。在蒙牛,因市场或产品销售服务而被媒体曝光,每发生国家级媒体曝光一次,扣50%年薪,省一级曝光一次扣40%年薪,市一级曝光一次扣30%。

2.横向指标

横向指标则由各职能型“闸门部门”设定,主要用于考核管理人员在制度执行、领导力、团队建设、接班人培养等方面的绩效表现。

最终,各种考核要素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成的表格,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考核的标准并不是上级一个人说了算,被考核者往往会和上级讨价还价,最终双方在考核表上签字。

各事业部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有权依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多干多

得、少干少得、不干不得”的精神始终不变,这便保证了蒙牛在快速发展中的系统灵活性,也可以充分激发各业务单位的活力和自主性。

伊利商学院现在已经成为伊利集团内部知识交流和分享的平台。比如上非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课程时,主管财务的副总裁带领财务部门的各个负责人一起来参与讨论,厂长、经理们会结合所学的知识对于自己工作中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发表一些建议,在交流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收获,并达成共识。

建学习型组织,求员工全面发展

伊利致力于建设“学习型组织”,创造一个全员学习的环境,并制定有的放矢的培训制度,促使员工的有效成长。与此相得益彰的是,伊利为保障员工的成长不受任何因素的阻挠,创造了公开、透明、公正的工作环境。

通过网上学习交流、案例总结、出国学习考察报告会等形式,伊利鼓励员工进行学习成果的交流,以此实现内部知识的转移。同时,还鼓励公司内部各部门、各业务单位之间进行经验交流,大家都要定期举行“现场经验交流会”,将自己在某个方面的先进经验向其他部门同事介绍和推广,以此实现资源共享和取长补短。另外,伊利强调基于问题解决的培训,各个部门以解决实际业务问题为目的设计培训课程,在培训中研究如何解决问题,既保证了培训与业务的统一,又使培训资源的投入有的放矢。

伊利对培训体系的投入极大地促进了各级人才的发展。2005年,员工享受的培训时间平均在60小时以上。对于伊利来说,每年的培训费用是一笔巨大的开销,但从总裁潘刚到各个管理层成员,都对培训注入了巨大的热情,他们普遍认为,培训花费虽然有几百万,但因为学习而少犯一些错误,那么几千万甚至上亿的损失就会避免。

伊利实行管理和技术双轨晋升制度,为专业技术人员建立了从见习级专员到资深级专家等十余个晋升阶梯,为管理人员建立了从主办到总经理等十余个晋升阶梯,使员工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专长、个性、经验和兴趣,自主选择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并通过培训和个人努力不断晋升。伊利为员工提供没有玻璃天花板的发展空间,通过岗位轮换、晋升、工作内容丰富化等措施使员工能够横向和纵向发展,既能培养涉猎广泛的多面手,又培养专业精深的专家型人才。

对于伊利的HR来说,他们现在的主要精力放在人才识别和培养上,通过绩效考核和培训,从优秀的员工里边筛选出关键员工,然后设计出相应的培养计划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

绩效与薪酬:从指标分解到人本投资

业绩指标,层层分解

伊利集团各级业绩指标的产生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互动的过程,总体业绩指标制定结束之后,最终会逐级分解到每个员工身上,员工的薪资、奖励及发展都跟业绩挂钩。伊利集团的组织架构实行的是事业部制,业绩指标通过平衡记分卡的方式分解到事业部,除了财务指标还有经营管理指标等。对各层级的业绩指标都会有专门的部门实施监控,以随时关注指标运行时是否健康,这样就可以确保企业各个部门在一年的经营方向和业务方向会跟最初的战略目标相吻合。伊利从管理体系上来说是分级管理,总部人力资源部、事业部人力资源部和销售大区/工厂人力资源部共同组成人力资源管理的三级管理体系。HR的直接上级是各单位的行政管理人员,同时也要向上一级的人力资源部门虚线汇报,在专业上接受上一级HR的指导。同时,集团HR对下级HR有一定的考核权。

集团总部负责大的体系设定和制度、政策的出台,事业部再根据本部的实际情况和集团的总体管理方法,制定更具针对性的规则、流程和标准。集团人力资源部会对集团下属各组织人力资源体系进行内部审计,定期派人到各个事业部和分公司进行检查,看其员工管理的情况以及在薪酬、福利、培训等方面的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则给提出整改建议。伊利认为,“考核一定要跟切身利益和制约挂钩”。

目前,在伊利“社会价值高于商业利润,安全与健康大于物质财富”的价值理念的指引下,其所坚持的“速度与厚度并重”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已使伊利在食品行业率先完成从业绩导向型向责任导向型的转变,食品质量管理、承担社会责任等考核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视薪酬福利为投资而非成本

伊利集团的薪酬体系设计基本上遵从结合市场、以岗定薪的原则。伊利提倡全面薪酬的概念,主要包括基本岗位薪资、月度绩效奖金、年终绩效奖金、各类福利、津贴、股票、期权、良好的工作环境及其它非现金收入(如荣誉、培训、良好的运营平台)等。公司尊重员工合理的利益要求,建立了以业绩、能力为导向,以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和个人发展空间为一体的综合激励体系,让真正为公司做出贡献的人得到合理的回报,充分体现个人的价值。销售人员、研发人员及生产一线人员实行的是提成或计件计薪制,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伊利的大部分员工都是内部培养成长起来的,薪资定位一直处于市场上的中高水平,这样的薪资结构保证了伊利这些年的稳健发展。对此,宋金侠认为不能把薪资当成单纯的成本来看,而应该更多地把它看成投资,如果过多地倾向于成本概念,将不利于吸引并留住适合的人才。

为激励员工,伊利制定了比较完备的福利体系。在伊利,不仅有各类法定社会保险,还有带薪年休假、男员工护理假、外派人员探亲假、夏季高温防暑补贴、管理人员交通补贴、班车、员工生日及婚礼祝福、员工子女营养关怀等福利,同时,还特别设立了总裁特别奖、技术进步奖、合理化建议奖、星级员工特别奖等奖项,每年通过公开评选,使一批优秀的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得到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奖励。(转)

第三篇:伊利和蒙牛公司绩效考核方法对比

伊利和蒙牛公司绩效考核方法对比

蒙牛的纵横双向考核

纵横双向考核是针对公司管理人员的考核方法。管理人员是一个公司的中坚力量,能否有效的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关键。对管理人员进行考核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励管理人员按照公司的战略和目标积极工作。

1.纵向考核

蒙牛管理人员的纵向考核指标,由其上级领导依据其岗位职责和企业战略、部门战略的分解情况来设定。每年蒙牛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都会商讨制定蒙牛下一年的销售目标以及为了达成销售目标必须实现的生产目标、人力资源目标、财务目标;等等。然后将目标分解到各个相关部门,形成各个部门负责人的关键业绩考核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ion,简称kpi)。在这个过程中,蒙牛的每个中层干部还要签订责任状即绩效协议,接下来一年当中,中层管理人员的业绩要求、考核指标以及奖惩标准都明确的显示在这张绩效协议上。

例如,2004年蒙牛的销售目标是90亿,当制定完这个公司的整体目标后,第一件事,就是由人力资源部门按照总体目标设计各个部门的kpi考核指标。以当时的液态奶事业部杨文俊为例,他的主要考核有:

经营业绩指标:经营业绩指标占到整年考核的60%,它包括销售收入、利润总额以及货款回收率三个指标。每一个指标的达成情况都与奖惩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以销售收入指标为例,2004年,液态奶事业部的销售收入指标是63亿8500万。若液态奶事业部每超额完成3000万,当时的负责人杨文俊加1%的年薪,每降低3000万,扣除2%的年薪。蒙牛一直提倡的叫“奖一罚二”,奖一份,罚两份。完成销售额不足55个亿的时候,只拿生活费,不享受年薪;超过65个亿的时候,除了要享受年薪之外,还要享受“总裁特别奖”。

另外,蒙牛还规定考核兑现总数不超过总额的120%,任何一个指标都必须在上面封一个顶。因为蒙牛液态奶2003年的销量是37亿,2004年要做到63亿已经很难了,如果杨文俊能做到这个目标的120%以上,蒙牛则认为销售额激增的原因可能是市场突变,如竞争对手的突然倒闭造成的,所以蒙牛在考核指标上都要封一个顶。

产品指标:产品指标占到整年考核的15%,包括产品合格率、产品出成率。质量指标:对于乳品这样的入口产品而言,质量是重中之重,因此若消费者投诉,市场发生抽检不合格,负责人就要受到严厉的惩罚。在蒙牛,因市场或产品销售服务而被媒体曝光,每发生国家级媒体曝光一次,扣50%年薪,省一级曝光一次扣40%年薪,市一级曝光一次扣30%。

2.横向指标

横向指标则由各职能型“闸门部门”设定,主要用于考核管理人员在制度执行、领导力、团队建设、接班人培养等方面的绩效表现。

最终,各种考核要素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成的表格,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考核的标准并不是上级一个人说了算,被考核者往往会和上级讨价还价,最终双方在考核表上签字。

各事业部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有权依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多干多得、少干少得、不干不得”的精神始终不变,这便保证了蒙牛在快速发展中的系统灵活性,也可以充分激发各业务单位的活力和自主性。

伊利商学院现在已经成为伊利集团内部知识交流和分享的平台。比如上非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课程时,主管财务的副总裁带领财务部门的各个负责人一起来参与讨论,厂长、经理们会结合所学的知识对于自己工作中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发表一些建议,在交流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收获,并达成共识。

建学习型组织,求员工全面发展

伊利致力于建设“学习型组织”,创造一个全员学习的环境,并制定有的放矢的培训制度,促使员工的有效成长。与此相得益彰的是,伊利为保障员工的成长不受任何因素的阻挠,创造了公开、透明、公正的工作环境。

通过网上学习交流、案例总结、出国学习考察报告会等形式,伊利鼓励员工进行学习成果的交流,以此实现内部知识的转移。同时,还鼓励公司内部各部门、各业务单位之间进行经验交流,大家都要定期举行“现场经验交流会”,将自己在某个方面的先进经验向其他部门同事介绍和推广,以此实现资源共享和取长补短。另外,伊利强调基于问题解决的培训,各个部门以解决实际业务问题为目的设计培训课程,在培训中研究如何解决问题,既保证了培训与业务的统一,又使培训资源的投入有的放矢。

伊利对培训体系的投入极大地促进了各级人才的发展。2005年,员工享受的培训时间平均在60小时以上。对于伊利来说,每年的培训费用是一笔巨大的开销,但从总裁潘刚到各个管理层成员,都对培训注入了巨大的热情,他们普遍认为,培训花费虽然有几百万,但因为学习而少犯一些错误,那么几千万甚至上亿的损失就会避免。

伊利实行管理和技术双轨晋升制度,为专业技术人员建立了从见习级专员到资深级专家等十余个晋升阶梯,为管理人员建立了从主办到总经理等十余个晋升阶梯,使员工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专长、个性、经验和兴趣,自主选择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并通过培训和个人努力不断晋升。伊利为员工提供没有玻璃天花板的发展空间,通过岗位轮换、晋升、工作内容丰富化等措施使员工能够横向和纵向发展,既能培养涉猎广泛的多面手,又培养专业精深的专家型人才。

对于伊利的HR来说,他们现在的主要精力放在人才识别和培养上,通过绩效考核和培训,从优秀的员工里边筛选出关键员工,然后设计出相应的培养计划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

绩效与薪酬:从指标分解到人本投资

业绩指标,层层分解

伊利集团各级业绩指标的产生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互动的过程,总体业绩指标制定结束之后,最终会逐级分解到每个员工身上,员工的薪资、奖励及发展都跟业绩挂钩。伊利集团的组织架构实行的是事业部制,业绩指标通过平衡记分卡的方式分解到事业部,除了财务指标还有经营管理指标等。对各层级的业绩指标都会有专门的部门实施监控,以随时关注指标运行时是否健康,这样就可以确保企业各个部门在一年的经营方向和业务方向会跟最初的战略目标相吻合。伊利从管理体系上来说是分级管理,总部人力资源部、事业部人力资源部和销售大区/工厂人力资源部共同组成人力资源管理的三级管理体系。HR的直接上级是各单位的行政管理人员,同时也要向上一级的人力资源部门虚线汇报,在专业上接受上一级HR的指导。同时,集团HR对下级HR有一定的考核权。

集团总部负责大的体系设定和制度、政策的出台,事业部再根据本部的实际情况和集团的总体管理方法,制定更具针对性的规则、流程和标准。集团人力资源部会对集团下属各组织人力资源体系进行内部审计,定期派人到各个事业部和分公司进行检查,看其员工管理的情况以及在薪酬、福利、培训等方面的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则给提出整改建议。伊利认为,“考核一定要跟切身利益和制约挂钩”。

目前,在伊利“社会价值高于商业利润,安全与健康大于物质财富”的价值理念的指引下,其所坚持的“速度与厚度并重”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已使伊利在食品行业率先完成从业绩导向型向责任导向型的转变,食品质量管理、承担社会责任等考核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视薪酬福利为投资而非成本

伊利集团的薪酬体系设计基本上遵从结合市场、以岗定薪的原则。伊利提倡全面薪酬的概念,主要包括基本岗位薪资、月度绩效奖金、年终绩效奖金、各类福利、津贴、股票、期权、良好的工作环境及其它非现金收入(如荣誉、培训、良好的运营平台)等。公司尊重员工合理的利益要求,建立了以业绩、能力为导向,以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和个人发展空间为一体的综合激励体系,让真正为公司做出贡献的人得到合理的回报,充分体现个人的价值。销售人员、研发人员及生产一线人员实行的是提成或计件计薪制,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伊利的大部分员工都是内部培养成长起来的,薪资定位一直处于市场上的中高水平,这样的薪资结构保证了伊利这些年的稳健发展。对此,宋金侠认为不能把薪资当成单纯的成本来看,而应该更多地把它看成投资,如果过多地倾向于成本概念,将不利于吸引并留住适合的人才。

为激励员工,伊利制定了比较完备的福利体系。在伊利,不仅有各类法定社会保险,还有带薪年休假、男员工护理假、外派人员探亲假、夏季高温防暑补贴、管理人员交通补贴、班车、员工生日及婚礼祝福、员工子女营养关怀等福利,同时,还特别设立了总裁特别奖、技术进步奖、合理化建议奖、星级员工特别奖等

奖项,每年通过公开评选,使一批优秀的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得到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奖励。

第四篇:伊利蒙牛调查报告

伊利蒙牛调查报告

内蒙古的“伊利”和“蒙牛”是全国乳品业快速发展企业中的主要企业,“伊利”和“蒙牛”在北京市场占据着半壁江山。本项目组从乳品流通角度对“伊利”和“蒙牛”进行了实地调研,认为对伊利和蒙牛乳品流通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有资源驱动、品牌塑造、供应链改进和集群效应。

一、资源驱动

本质上讲,乳业是资源型的。奶牛业的发展受土地、气候、饲料、饲养管理等条件影响。除管理作为智力范畴外,其它的影响因素都涉及到地域,地域不可转移也不可复制。伊利和蒙牛就拥有奶源优势。

伊利和蒙牛以占有更多奶源为起点进而形成规模化生产,再转化成更高的相对市场份额,当占有更高的相对市场份额之后,可以进一步扩大采购与生产活动,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加明显的价格优势。

从产业特性看,中国乳业体现出了明显的规模效应特点。伊利、蒙牛等大企业的成本收益率平均在48.98%左右,而小企业则只有7.97%,前者是后者的6.15倍。这种成本收益率的巨大差异主要来源于大企业在原奶收购价格、设备与包装材料价格、分销成本与广告费用分摊等方面的优势。以广告费用为例,广告费用与企业的市场份额高度相关当企业达不到一定的销售量时广告费用将会侵蚀企业的利润。据介绍,伊利、蒙牛企业的广告费用占销售收入比例分别是8.7%、8.9%,而资料显示,作为中等规模企业的福建长富公司达到了30%,相比之下,长富这种规模较小的企业不得不忍受高昂的广告成本。从产品上看,在目前中国乳品市场上产品同质化程度高,容易复制。由此带来了价格竞争,尤其是销售价格竞争。规模化企业由于具有成本优势所以在价格战中仍然可以获得比行业平均水平高的利润。企业对规模经济的追求必然会发展为以提高市场占有率为重要目标,因为追求更高的市场份额是保证企业能够长久获得规模经济的关键,任何资源优势也必须在转化为现实的市场占有率之后才具有意义。为了实现提高市场占有率的目标,在销售收入与利润之间采取资源驱动型战略的企业将会更倾向于前者。因此,为了扩大市场份额,这些企业将会更多地在市场竞争中采取攻击性定价策略,用降价来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伊利和蒙牛在北京市场的实践也验证了这一点。

提高市场占有率能有效降低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随着乳品市场竞争加剧,乳业的平均利润水平也在逐渐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理想的净利润率,通常可以采取两种措施:一种是控制成本费用,包括减少广告投入。另一种是保持销售收入的增长超过广告投入的增长,逐渐降低广告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第二种措施更为两个企业所重视。因为保持较高水平的广告投放更有利于其快速实现市场占有率领先的目标。而当市场占有率达到一定量时,就能有效降低广告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从而实现净利润增长的目标。因而,如何提高市场占有率至关重要。

二、品牌塑造

近年来,内蒙古的奶业得到了超常规发展,伊利和蒙牛无论发展速度还是效益,都实现了惊人地增长。其中,“伊利”2006年实现70%多的收入增长,排名也上升至全国行业第一位,“伊利”正努力争做中国乳业最有价值的品牌,力争2012年进入世界乳业二十强。“蒙牛”则打算用5年-10年时间,实现“内蒙牛、中国牛、世界牛”的设想,成为世界乳业的领先品牌。呼和浩特市作为国务院确定的历史文化名城,又打起了“中国乳都”这个“金字招牌”。

随着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基本的生活需要,而是更注重品牌化的产品和服务。人们对质量放心的食品、健康食品、生态食品的日益追求,使乳制品行业内的企业更迫切地需要建立品牌优势。“伊利”品牌优势表现在企业的知名度、认同度和人们对企业的信赖程度都比较高。2004年中国市场优势企业品牌“人气指数”调查报告显示,“伊利”的品牌“人气指数”超过百事可乐、柯达、摩托罗拉等国际知名品牌,跻身品牌“人气指数”第七名。在“品牌”因素上,成功地塑造了绿色品牌,成为“驰名商标”,构建了其在整个产业链条中不可动摇的品牌地位。

蒙牛在品牌定位和诉求中,制造了一系列轰动效应,使“蒙牛”迅速成长为国际知名品牌。然而,调查中我们通过对企业员工和呼和浩特市消费者的交谈中意识到:轰动效应常常给市场和消费者传递不合实际的信息,对产品本身的流通而言可能收效不大。

三、供应链改进

随着伊利产品的畅销,伊利初期形成的以伊利公司为核心的供应链已不适应发展的需要,暴露出诸多问题。主要有:1.我国乳制品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东南经济发达的大城市,而伊利上游供应链位于偏远北方且经济不发达的呼和浩特市,不仅在信息、地域上处于相对劣势,而且产品经过长途跋涉到达我国东南地区目标市场运输成本高、保质期缩短,产品的竞争力弱;2.由于产销地距离远,伊利产品的交货期难以保证,供应链下游销售单元断货、压货和窜货现象严重,不能有效满足消费者需求,严重影响商业信誉;3.随着消费者对乳制品消费认识的提高,鲜奶、酸奶市场发展较快,这种保质期短的产品需要快速到达消费者手中,而伊利原有的奶源基地!生产地与目标市场距离远,以生产为中心的分销网络的设计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4.随着产品进入现代零售业相当发达的地区,以批发价做零售的现代零售业要求生产厂家提供更为低廉的供货价格。这种情况下,要求伊利原有供应链中的经销商去做大卖场和连锁超市的营销工作已不现实。

伊利通过近年来对供应链的重新设计与不断优化改进,形成了以伊利集团为核心的新型供应链结构,主要改进之处在于:1.为了缩短产销地距离,降低成本,有效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伊利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地收购建厂,将生产基地建到全国主要消费城市,并与当地的奶农、政府共同投资建设奶源园区基地,最大限度缩短产品投放市场的空间距离,减少运输周转时间。目前,伊利已经在全国十多个销售大区都设立了现代化乳业生产基地,弥补了伊利奶源基地远离主要消费城市、产地市场容量有限的竞争劣势,并有效解决了当地原料奶资源短缺的问题,为满足消费者更高的需求奠定了基础。2.进行内部组织改革,由过

去相互独立但生产同一类产品的若干个企业划为一个事业部,统一管理、统一营销,共分为冷饮事业部、液态奶事业部、奶粉事业部、原奶事业部,各个事业部在各地区市场设立办事处、分公司、配送中心,形成直接将产品送达各个零售终端的营销网络,推行扁平化管理方式,减少中间环节,建立起了快速反应机制。3.伊利根据不同产品、不同地区整合营销通路,将伊利的产品在最短的时间内送到消费者手中。部分地区伊利冰淇淋销售已经全部由直销代替了代理制是一种尝试。

四、集群效应

蒙牛的成长是通过追求产业聚集,进而形成了规模性专业化的生产和服务。集群为企业的高成长带来社会资本、设施同享的外部规模经济,快捷获取技术、信息和服务的便利条件,集群内企业专业化的分工与协作使企业灵活机动,反应迅速,在获得创新能力的同时更具有竞争优势。“集群效应”带给蒙牛这一高成长企业明显的竞争优势。

产业集群中,集中在一起的厂商比单个孤立的厂商更有效率。蒙牛在集群当中产生了外部经济效应。1.同行业的企业利用地理接近性,通过合资、合作或建立联盟等方式共同进行生产、销售等活动,如大批量购买原材料,不仅使原材料价格降低,也节约了单位运输成本;集聚带来的外部效应增加了投入资料或中间产品的可获得性,市场容量越大,分工越细,并具有正反馈效应,具有累积循环的过程;建立共同销售中心,如呼和浩特铁路局通过降低乳品企业成品的运输和库存成本,使平均成本明显降低,从而有利于价格竞争。3.蒙牛和伊利在地理上的集中促进了专业化供应商队伍的形成,使得一些关键的设备与服务变得易于取得;如利乐包装公司就常驻当地进行商业活动。

集群有利于信息的交流与沟通。集群除正式合作外,非正式信息交流出现的频率更高,内容广泛的各类市场、技术、竞争信息在集群内集聚,更容易了解市场和技术的变化,寻求和把握市场机会和空隙。比如蒙牛公司的“酸酸乳”产品很快就成为2005年红遍全国的知名品牌,其相应带来的流通效率的提高不可估量。

第五篇:蒙牛与伊利的相关报道

据伊利有关人士介绍,伊利在奶源基地的建设上,实行了四种模式。第一种是实施“公司 农户”的发展模式,发展战略是:“分散饲养、集中挤奶、优质优价、全面服务”。第二种是实施“公司 牧场小区 奶户”的发展模式,发展战略是:“集中饲养、集中挤奶、科学管理、统一防疫”。第三种是“公司 规范化牧场园区”的发展模式,发展战略是:“人畜分离、科学饲养、统一管理、统一挤奶、统一防疫”。第四种是建立由奶牛养殖户、政府职能部门、奶站经营者等组成的奶牛合作社,发展战略是:“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民主管理、自主经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现在关键是要构建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其中包括紧密利益的连接机制,也就是说,需要奶农奶站和加工企业建立一个紧密的利益连接关系,合同收奶或者是参考入股等。”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认为。伊利方面表示,以后将会重点放在建设奶牛合作社。“奶牛合作社跟着企业是有保障的,供求关系有保障,也不用担心抢奶,这样有一个稳定持续的发展。对奶农来讲,免除那么多繁重的劳动,效率提高了,可以做更多对社会有贡献的事情。”伊利集团副总裁靳彪称。伊利品牌价值飙升至167.29亿元 2007年6月28日

2007-6-28 10:05:18

来源:中国食品质量报

本报讯(记者 李国梁)日前,国际权威品牌评估机构——世界品牌实验室公布了“2007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的评选结果。数据显示,乳品行业内,伊利集团的品牌价值年内大幅增长15亿元,从去年的152.36亿元飙升至167.29亿元,与第二名品牌价值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世界品牌实验室的专家指出:品牌价值是企业综合实力的完整体现。消费者的忠诚度、企业发展的健康程度和企业的公信力、影响力是考量品牌价值的重要因素。专家认为,伊利的品牌价值在近两年得到了迅猛的提升,最关键的原因是伊利在经济影响力、技术影响力、文化影响力、社会责任体系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表现已经展示出一个行业领导者的绝对优势。

伊利通过产品不断创新,有效地带动了产业升级。其着力打造的“伊利金典有机奶”得到了俄罗斯总统普京的盛赞;历时4年研发,解决大多数中国人饮奶不适问题的“伊利营养舒化奶”,不仅获得了国际“最佳创新液态奶产品高度推荐奖”,而且得到世界贸易组织(WTO)总干事拉米先生的高度褒奖。这些对伊利产品的极高肯定,为中国和内蒙古赢得了至高的荣誉。

更值得一提的是,伊利在稳健发展的同时,积极诚信纳税。截至2006年,伊利集团已累计纳税60亿元,相当于伊利现有的总资产规模,而且在伊利的带动下,内蒙古其他乳品企业共同为“中国乳都”的可持续发展贡献着力量。

在通过全球最高标准检验牵手奥运后,伊利集团继续不断地践行着支持奥运、推广奥运的责任,其大力宣传、支持奥运的实际行动,得到了专家和消费者的普遍认可。例如伊利集团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伊利奥运健康中国行”大型公益活动,是由企业开展的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最贴近社区的奥运主题活动。该活动不但让全国消费者能够共享奥运带来的快乐,掀起全民健身的热潮,更为伊利带来了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平台。

持续的努力和稳健的发展最终带来了良好的回报,从152.36亿元到167.29亿元,伊利集团品牌价值的迅速飙升,标志着作为我国乳品行业的大型民族品牌,伊利的综合实力优势不断加大,为民族乳业在与合资、外资乳品企业的持久竞争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返回] | [关闭]

PE:市盈率

市盈率=股价/每股年收益

市盈率数字越小越好

PB:市净率!市净率=股价/每股净资产

市净率数字越小越好 PEG是指市盈率与股票业绩增长率的比值

国外一般用1来衡量是否合理,大于1不适合投资,小于1适合投资

伊利“世博牛奶”势头强劲爆发中国乳业市场最强音

[ 录入:DAIRY

信息来源:中国食品科技网

浏览人数:306

更新时间:2010-3-24 ]

1月21日,上海世博会倒计时一百天的历史性时刻来临。作为世博标志符号的吉祥物“海宝”和伊利“世博牛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轰动热潮,世博企业也因此获益良多。近日,伊利发布了乳业唯一一份2009业绩预告,不仅提升了业界对乳品企业的发展预期,更以带头前行的劲足号召力再次彰显了“世博牛奶”的强势实力。

据上海世博局相关领导表示,随着上海世博会宣传周在全国范围内的深入推广,一路与“海宝”形影相随的伊利“世博牛奶”已经成为消费者非常喜爱的世博标志符号之一,有望在“世博年”爆发出中国乳品市场的最强音。

据悉,上海世博会宣传周自2007年8月5日启动,已经在全国超过数十个省市区和港澳台地区成功举办。期间,伊利“世博牛奶”陪同“海报”走进内蒙、山东、海南、山西、湖北等大半个中国,是大众最喜爱的世博元素之一。

业内人士指出,伊利“世博牛奶”备受热捧,势头超越蒙牛等竞品,除与时下盛行的“世博热”直接相关外,与其高标准的“世博品质”更是密不可分。近年来,中国乳品消费日趋理性,乳品品质才是助力乳企赢得市场的核心竞争力。而“世博牛奶”代表的高科技生产工艺和环保生产理念亦将引领乳业新的发展风潮,带动整个行业向着更环保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行。

据了解,自2009年5月25日,上海世博局正式宣布伊利集团成为唯一一家符合世博标准、为上海世博会提供乳制品的企业,伊利即在全公司上下推行“世博标准”工程,全面升级精确管理体系,全面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在严苛标准下锻造的伊利“世博牛奶”,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已经成为独特的乳品品类,成就了中国乳业市场的全新格局。伊利阜新建新厂推动东北乳业复兴

[ 录入:DAIRY

信息来源:千龙网

浏览人数:209

更新时间:2010-3-25 ]

两会期间,作为唯一一家符合世博标准、为上海世博会提供乳制品的企业中国乳企龙头伊利集团在京正式签约投建辽宁省阜新奶源基地及乳品生产项目。该项目是伊利集团去年连续投资新建乳品基地后的又一次重大投资。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辽宁地区最大的现代牧业示范生产基地,对带动东北乳业的复兴、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据悉,阜新地处内蒙古高原和辽河平原之间,逼近东北核心城市沈阳,是整个东北地区面向华北、华东市场的重要门户。阜新项目所在地阜蒙县是辽宁省唯一一个蒙古族自治县,当地居民大多从内蒙古迁徙而来,熟谙奶牛养殖技巧。作为整个辽宁省最适宜奶牛养殖的黄金奶源地,阜蒙地区水草丰饶非常适合乳业发展。这一区域特点与黑龙江的杜尔伯特极其相似,作为黑龙江省唯一的蒙古族自治县——杜尔伯特依托不可替代的奶源优势,引入伊利现代化的乳业管理经验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最优秀的奶源基地。如今,伊利有望再次复制杜尔伯特的成功,最大化的带动阜新地区奶源建设的规范化、现代化,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良性发展和广大农民增收,推动辽宁成为继内蒙古和黑龙江之后的北方第三大奶源基地。

目前,伊利已拥有牧场800余家。2006年至2008年,伊利已投资27亿元用于自建或合建牧场。去年9月,伊利在呼和浩特土左旗兵州亥乡的1.5万头奶牛示范园区已经投入使用。20家“奶联社”也在去年年底如期投入使用。未来5年。伊利集团将在此基础上再建800家不同规模的牧场。这意味着5年后,伊利自有牧场数量将翻番,并将为伊利集团提供充足的自有奶源,切实保证原奶供应的质量安全。

此外,自有牧场的大幅增加更有利于发挥伊利所独具额“黄金奶源优势”。据悉,伊利在新疆伊犁、内蒙古呼伦贝尔、锡林郭勒三大黄金奶源带建立的牧场拥有上佳的地理位置,占据北纬30度到50度的先天优势,拥有充足的阳光、肥沃的土壤以及优良的水资源及气候。

伊利阜新项目将和伊利集团锡林郭勒的年产15万吨液态奶项目以及伊利天津奶粉生产基地一起构成了伊利发挥奶源优势,将优质乳品输送华北、辐射全国的产业链。这一从养殖、生产到物流、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的建立和运作不仅会增强伊利的生产能力和市场优势,同时还将有效的推动东北乳业的复兴与发展

对此,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此次投建的辽宁阜新项目是继黑龙江杜尔伯特之后,伊利集团振兴东北地区发展的又一重要部署。“作为西部走出来的乳业领军者,伊利不仅致力于建设呼和浩特一个‘乳都’,更力求带动更多传统乳制品生产地走向共同富裕。作为与东北地区水土相依的内蒙企业,伊利将积极响应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策,推进东北乳品基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以自身的良好经营、与环境的和谐共处,走出一条行业发展、地方经济腾飞、广大奶农致富的多赢之路。”

下载伊利与蒙牛的绩效考核法PK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伊利与蒙牛的绩效考核法PK.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蒙牛与伊利的市场竞争分析

    蒙牛与伊利的市场分析报告 一、蒙牛与伊利公司的基本资料 蒙牛公司的简介:蒙牛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内蒙古的乳制品生产企业,蒙牛是中国大陆生产牛奶、酸奶和乳制品的领头企业......

    蒙牛与伊利的竞争(五篇范文)

    蒙牛与伊利的竞争 作为中国乳业的第一梯队成员,伊利与蒙牛都位于内蒙古,仅凭这两家企业,内蒙古乳制品的市场份额就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强,其中液态奶更是占到了全国一半以......

    蒙牛伊利危机公关

    对于企业的公关危机处理,三鹿已经没有了太多的讨论价值,毕竟一个企业的决策层将问题隐瞒了42天,直得9月11号问题曝光,三鹿已经在公众的心目中烙下了不道德、没人性的印记。事情......

    蒙牛伊利营销案例比较

    蒙牛伊利营销案例比较一 、企业发展历程 (一)伊利发展历程 1982年公司创建,原为呼市牧工商联合企业公司; 1996年为全国乳品行业唯一一家上市公司; 1997年公司名称由‚内蒙古伊利......

    蒙牛和伊利品牌策略比较分析

    蒙牛和伊利品牌策略比较分析近些年来,我国的乳制品业飞速发展。伴随快速增长的乳业需求,伊利、蒙牛、光明和三元等乳品企业迅速崛起,成为中国乳业市场的巨头。但是经过08年的......

    蒙牛和伊利品牌策略比较分析

    课堂序号:109 期末考查论文 论文名称蒙牛和伊利品牌策略比较分析 学生学院 轻工化工学院 学 号 3110002187 学生姓名 周政忠 指导教师 张丽平2011年11月3 日 目前伊利和蒙......

    伊利蒙牛集团认识实习

    一、 认识实习时间 2010年7月17日至2010年7月19日 二、 实习地点 1、内蒙古伊利集团 2、内蒙古蒙牛集团 三、 实习目的与内容 实习目的: 通过本次实习,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拓宽我......

    蒙牛深夜向伊利道歉

    蒙牛发布声明就“诽谤伊利事件”致歉 2010-10-22 8:27:23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胡笑红 文章摘要: 昨天晚上7点多,蒙牛发布公告称:有关互联网流传公关公司的两位管理人员为本集团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