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区小流域治理对策措施

时间:2019-05-14 23:12: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鄞州区小流域治理对策措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鄞州区小流域治理对策措施》。

第一篇:鄞州区小流域治理对策措施

鄞州区小流域治理对策措施

摘要:为完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提高山区小流域山洪防御能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障农村的公共安全,本文根据鄞州区小流域现状存在问题调研报告,提出小流域整治的对策措施,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小流域;治理;措施

1、前言

鄞州区丘陵山地占国土面积的40%左右,这些地区山溪性河流众多,形成相对独立的小流域。山区小流域由于雨量丰沛,河流源短流急、水位暴涨暴落,台风暴雨及形成的突发性山洪易造成人员伤亡和房屋建筑、道路桥梁、水利设施、农田土地等损毁,严重影响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

为进一步完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提高山区小流域山洪防御能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障农村的公共安全,针对鄞州区小流域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门调查研究,并提出对策措施,为科学治理小流域提供参考。

2、小流域概况

鄞州区境内地貌东南部与西部为丘陵与山地,中部为宽广的平原,总形态呈马鞍形。东南部丘陵山地面积为375.48km2,有太白、福泉、金峨诸山,以太白山最高,主峰高程海拔656.9m。鄞州区内流域面积大于20km2的小流域共10条,分布人口81464人,耕地51472亩,其中横溪小流域已经完成综合治理建设,东钱湖地区上游溪道合并为1个小流域。

3、存在主要问题

由于各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到目前为止,全区小流域治理进度和标准存在较大差异。总体上讲,全区80%以上小流域的过乡镇、村庄段都进行了简单的治理,但是防洪标准较低,除部分乡镇段防洪标准达到10年一遇以上外,一般仅能满足2~5年的防洪标准。目前,小流域现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1防洪标准较低

小流域整体防洪标准较低,一般在二~五年一遇,有的仅为两年一遇以下的防洪标准,防御山洪灾害的能力很低。主要表现在:

防洪堤标准低、不连续。现有河道防洪堤高度不够,基本上为村镇自发修建,大多数堤防只修建于村镇附近,并且堤身单薄,遭遇洪水时易损毁。

溪河蜿蜒曲折,排水不畅。由于缺少全面统一的科学治理,部分溪道淤积,部分河段冲刷严重,受水流顶冲影响,弯曲河段遇大洪水时易漫顶溃堤。

许多小流域上游虽建有山塘水库,但众多水库、山塘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一旦遇到大洪水,容易出现溢流堰毁坏,下泄流量急剧增加,给下游造成威胁。同时,由于一些水库溢洪道出口缺少配套河道或下游河道建设标准低,也易形成洪灾。

3.2环境脏、乱、差

山区小流域非村庄段一般地面植被较好,山泉错落,水质较好,但穿镇过村段沿岸倾到生活垃圾多,生活污水直排入河,水体悬浮物、COD污染物严重超标,部分河道水质发生恶化,臭味较浓,呈黑色混浊状态,河中生物濒临绝迹。

3.3溪道大量被填被占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大规模的村镇建设,各地填溪、堵溪、缩窄溪道等现象普遍,造成河床淤积,行洪断面越来越小,洪水出路变窄,洪水漫堤,形成洪灾。部分滩地上乱搭、违建房屋现象严重,严重影响河道行洪。

同时,由于缺少系统的规划,各村镇修建防洪堤时未考虑河道的行洪能力,仅根据自身条件与利益修筑堤防,加剧了河道岸线的曲折程度和局部冲淤变化,致使河道行洪受阻。

3.4管理十分薄弱

鄞州区小流域大多缺少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办法。小流域管理范围不明确,堤防建设标准不一,人类不合理的涉河活动没有受到应有的制约,造成河道缩窄,溪流淤积,水环境恶化。

4、治理标准及对策措施

4.1 治理标准

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当防护区人口<20万人时,防洪标准(重现期)为10~20年。人口密集、乡镇企业较发达或农作物高产的乡村防护区,其防洪标准可适当提高。据此,我市小流域防洪标准宜为:

防洪堤:保护农田达到5年一遇防洪标准,保护村庄达到10~20年一遇防洪标准,保护乡(镇)达到20~50年一遇防洪标准,保护县城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

4.2 对策措施

山区小流域治理需要综合考虑不同保护对象的防洪要求,根据山区洪水和溪道的特点、防治现状及其要求,因地制宜的采取拦挡、疏浚、排导与加固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4.2.1拦蓄措施

对不同类型的山区河道,根据特点与需要,在上游修建或扩建水库,拦蓄洪水。对已建水库针对20年一遇的洪水进行优化调度研究,充分利用水库的防洪库容,减少下游小流域洪水灾害。

4.2.2河道整治工程

对于淤塞的河段,通过疏挖和清障等,扩大行洪断面;对于岸坡垮塌严重的堤防采取护岸措施,同时清除各类阻水建筑物,确保河道行洪顺畅。

4.2.3堤防工程

根据流域防洪总体规划,在规划布置防洪堤的两岸修建防洪堤,堤防标准根据保护对象的重要性确定。堤防工程是小流域治理的重点。

4.2.4排洪渠修筑

为防治山丘区坡水危害农田和居民,应结合防洪工程,可以修建排洪渠,将洪水撇出农田区和居民区。

5、建议

5.1根据规划,分期实施方案应坚持以下原则:“先突出、后一般”的原则,“先乡镇、后村庄”的原则,“先众多、后稀少”的原则,“先附近、后周边”的原则。

5.2以点带面。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浩大,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任务,要根据财力逐步实施。近期,要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根据轻重缓急,筛选灾情严重、影响大、急需治理的小流域,开展综合治理试点,试点成功后逐步推开小流域治理。对列入综合治理试点的,要将综合治理区的项目进行分解,落实到各相关部门,并将综合治理试点项目明确各自的工作重点,各司其责,加强协调,形成合力。要因地制宜,针对具体的小流域特点,科学地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理措施,实现综合治理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5.3强化管理。要提高小流域的生态质量,维护小流域的生命健康,不仅要治理,更要重视管理,落实以防为主,切实加强对河道的管理,严禁在河道弃土弃渣和在河道内占地建房,规范河道采砂管理,清理“三无”小水电。切实加强沿溪沿河森林植被保护和培育,引导农民科学山地耕作和营林作业,从源头上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森林植被质量。

5.4加大投入。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浩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同时小流域综合治理又是公益性工程,主要体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难以按市场化运作,因此,必须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社会积极参与的投入机制。例如对接中央国债项目,争取中央国债项目支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对接省市项目,如新农村建设、“强塘固房”工程、生态林保护工程、山地综合开发、平整土地、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要落实各级财政设立小型农田水利补助费,重点用于小流域综合治理。要鼓励群众参与,鼓励自筹资金和投工投劳参与建设。要用政策支持对小流域综合治理,如在用地、税收等方面采取优惠政策。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小流域综合治理投入。

参考文献:

1、宁波市山区小流域治理规划,[R],宁波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研究院2007.7。

2、宁波市小流域治理对策措施,[R],宁波市水利学会,2008.7。

3、宁波市小流域治理标准,[R],宁波市水利局,2008。

第二篇:珠江流域水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珠江流域水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摘要:水是生命之源,是大自然给予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是地球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命脉。水滋润着大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物质条件。因此,水污染会带来许多问题,珠江流域的水污染给流域发展和人们的生存生活带来许多危害。珠江流域大多数城市出现水质性缺水,水源危机四起,水乡无水可用已成为严峻的现实问题,无论是水污染问题还是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问题,表面上看起来,是水对人的伤害,但本质上是人对水的伤害造成的后果。无论是修水库、建调水工程,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建设节水型社会才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性举措。关键词:污染;问题;治理;对策;珠江

引言

水是人类宝贵资源,生命之泉。珠江丰富的水资源为珠江流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发挥了重要的基础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的开发不断增强,对水环境的忽视、对水资源的无序利用和管理模式的落后,导致珠江流域的水环境急剧恶化,水资源短缺和水体污染的问题日趋突出,已经对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虽然近十年来,珠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珠江流域的水环境问题仍然不容乐观。因此,开展珠江流域水污染治理问题的研究,加大珠江水污染的治理力度,保持珠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珠江流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以及水污染治理理论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1.流域概况

珠江发源于云南省马雄山东麓,流经滇、黔、桂、粤、湘、赣等省/自治区及越南的东北部。由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河4个水系组成,最后注入南海,流域总面积45.37 × 104km²,其中中国境内面积44.21×104 km²。西江是珠江的主干流,全长2214 km,流域集水面积35.31万km²,年径流量2300 亿m³。珠江流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为云贵高原高山和岩溶地带,东南部为丘陵平原。流域内耕地4.80×104 km,林地1.26 × 104 km2。珠江流域属于温热多雨的热带、亚热带气候,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14~22 ℃,多年平均湿度71%~80%,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200~2000mm。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年内分布极不均匀,汛期降水量占年降水的72%,加之年际变率大,丰水年的降水量最大可达枯水年的6~7倍,非常容易引起严重的洪灾和旱灾。

2.珠江流域水污染现状

当前珠江流域的水污染形势已经发展到非常严重的地步,尤其是珠江三角洲的废污水排放非常突出,已占总量的60%以上,另外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偏低。珠江污染已造成沿江地区严重的水质性缺水,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目前,珠江口已成为华南第一大、国内第二大污染型口岸。

a)复合型污染已经形成。近年来,珠江流域范围内已经出现了大气、水体、土壤污染相互影响的格局,体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日益加剧、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相互叠加、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问题突出,逐渐形成了复合型污染,对人体健康及食品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b)生活污染日益严重。政府通过调整和优化工业结构,使工业污染逐渐得到控制。但是,随着城市的扩张、人口的增加、城市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污染越来越严重,生活污水的排放数量和污染负荷迅速上升,甚至已经超过了工污染。

c)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来自于农业方面的面源污染已经成为珠江流域水污染的一个重要特征,农业面源污染在各类环境污染中的比重已经达到30% ~ 60%,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超过了城市和工业污染的排放总量。由于传统的施肥和灌水技术相当落后,导致化肥的利用率偏低,造成大量的化肥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水环境,使农田中的水域富营养化或饮用水源硝酸盐含量超标,这种面源污染已经成为危害水质的“第一隐形杀手”。d)流域性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近年来,珠江流域从局部的点污染逐渐变成全流域的污染,并且污染从河流下游向上游转移,从干流向支流转移,水污染问题早已超越局部和“点源”的范围,发展成为越来越严重的流域性问题。

e)水污染引发珠江流域水资源短缺和水生态问题。由于水污染程度的加剧,导致珠江流域内区域水质性缺水,引发水资源短缺。不仅如此,日益严重的水污染还导致水体中和周围地区的动植物大量死亡,使水域的生态物种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并引发了一系列的水生态问题,导致了严重的生态系统健康风险。

3.珠江流域水污染的危害

水是生命之源,是大自然给予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是地球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命脉。水滋润着大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物质条件。因此,水污染会带来许多问题,珠江流域的水污染给流域发展和人们的生存生活带来许多危害。

a)严重影响珠江流域饮用水源和人体健康。水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珠江流域饮用水源的质量,有害物质不仅可以通过食用受污染的食物进入人体,还可以通过饮用受污染的水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不仅如此,水中的病原体亦可经皮肤、黏膜侵入人体,人若在不洁净的水中活动,也会带来严重的危害,水中某些有毒物质也会对人体的正常生理、新陈代谢、生殖等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饮用水源的保护显得格外重要。

b)严重影响珠江流域各行业的健康发展。工业生产离不开水资源,水资源在工业生产中起到重要作用。工业排污是水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珠江流域的水污染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工业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所造成的,但是工业也是水污染的主要受害者之一。农业是我国的用水大户,农业生产对水资源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农业生产是非点源污染的主要制造者,同时也是水污染的直接受害者,随着灌溉水质的日益下降,农业生产受到极大影响。水污染对渔业带来了最直接的危害,养殖水体水质恶化,为病菌、病毒的生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水体中的病毒、病菌、有毒有害物质和水体富营养化导致鱼类大量生病甚至死亡。

c)严重影响珠江流域河流生态环境。水体的污染严重破坏了河流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破坏影响了河流的景观和水资源的休闲娱乐功能,这种现象在经济发达的地区更为明显。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河流生态环境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长。如果河流水体受到污染,河流的景观和生态功能将遭到破坏,从而导致人类生活环境质量下降。

4.珠江流域水污染治理的问题及其原因

珠江流域大多数城市出现水质性缺水,水源危机四起,水乡无水可用已成为严峻的现实问题,城市供水水源一迁再迁,广州市的例子当属典型。据有关资料显示,“九五”期间,广州工业污染基本得到了控制,但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2000年广州市区生活污水排放量达125万吨/日,成为影响珠江广州河段水质的主导因素。加上旧城区人口高度密集,污水系统没有实现雨污分流,市区19条主要河涌充当排污渠,大部分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排入珠江。与生活污水排放量增长速度比较,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相对迟缓。“九五”前期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仅为7.6%,到2000年才增长到26.3%。生活污水对珠江的影响远远超过工业废水,致使珠江广州河段有机污染突出,并掩盖了工业污染治理所取得的成效。广州市地处三江下游,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因水质污染严重,市区河段水质已劣于V类(重度污染)标准,市区内的水厂有的限制供水,有的停产,被迫花巨资改向离市区几十公里外的顺德水道、东江北干流取水。

无论是水污染问题还是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问题,表面上看起来,是水对人的伤害,但本质上是人对水的伤害造成的后果。无论是修水库、建调水工程,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建设节水型社会才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性举措。

珠江流域水污染问题经过多年治理,流域水污染未能得到有效遏制,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究其原因,主要是法规体系和运行机制不健全、执法不严,体制不顺,相关机构缺乏权威性等。

a)珠江流域水环境法律体系不健全,执法难度大。目前珠江水的治理缺乏有效的法律支撑,我国现有的《环境保护法》、《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缺乏完整的流域性水污染治理的条款,对珠江流域水污染问题的统筹治理无法起到有效的约束和规范作用。不仅如此,政府在关于流域性水环境管理的政策上不够完善不够具体,如缺乏对上下游地区水权划分和界定的政策,缺乏有效的水质保障政策,及缺乏流域水环境实行统一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开发利用等具体政策等。

b)珠江流域水污染治理体制不合理,管理手段单调。珠江流域现行的水环境管理体制是垂直型科层结构,即按政府层级构成的垂直领导,这种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实践证明,这种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现阶段的发展需要。珠江流域的水污染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依靠现有的单一的行政管理手段,远不能满足水污染治理的要求。此外,由于我国水资源的所有权主体(国家)具有唯一性,而使用权主体多元化,导致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之间责任、权利和利益的关系界定不清,使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治理的管理不协调。因此,随着珠江流域内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加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深化,必须要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等手段进行统一、综合管理。

c)有效合作协调机制的缺失导致珠江流域水污染治理混乱。现行的地方政府治理模式难以解决珠江流域跨界水污染问题,在珠江流域的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方面,缺少地方政府间区域合作的协调机制,比如缺乏信息共享机

制、缺乏利益协调机制、缺乏权威的政府协调机构等。

d)珠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不完善。珠江流域虽然有水环境保护相关规划,但不成体系,规划主体之间的指导和控制作用不明确;其次,珠江流域内水污染防治规划的编制、审批、实施、调整和监督等程序均未规范化、制度化,没有专 门的权威性规划指导各规划间的关系,导致各规划的目标难以渗透到相关决策中,起不到约束督促作用;再次,由于现有的法规没有赋予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机构充分的财权、事权,使其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按照规划的要求开展相关工作,上下游、部门之间的关系得不到统筹,部门之间的工作也难难以有效协调。

5.珠江流域水污染治理的对策建议

基于珠江流域水污染治理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a)不断完善珠江流域水污染治理的法规体系。珠江流域水污染治理需要法律保障,法制建设是流域水污染治理的基础和前提。要从实际出发,不断健全完善珠江流域水污染治理法规体系。不仅要对珠江流域的总体规划、总体功能、水资源开发利用总目标、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措施作出规定;还要在法律法规中明确珠江流域水污染治理的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权力分配及职责权限;并对参与流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活动主体的权利义务予以明确规定,包括应承担的

责任和法律后果,以保证依法监管与严格执法的顺利进行。b)强化珠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水污染防治规划是

人类克服自身经济社会活动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对水资源进行治理、开发、节约、利用、保护的科学决策活动。珠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是以改善珠江流域水质和水环境为目标,以水环境流域管理为基础,以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为手段,以流域环境风险防范为重点,以规划治污项目为支撑,以资金和政策落实为保障,依据污染治理和环境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分析珠江流域水污染的原因及协调各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提升流域综合治污水平,促进流域水体水质显著改善,维持生态平衡,以促进珠江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合理地制定珠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扎实稳步推进规划的实施工作,改善水环境质量,解决水污染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对珠江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维护人体健康具有重要 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c)充分发挥经济手段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在珠江流域水污染治理中不仅要利用行政手段,还应当积极推行经济手段,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机制,促进珠江流域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从而刺激水污染的成本调节以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在珠江流域的水污染治理过程中,可利用各地区间经济利益的冲突,采取排污征收政策的制定、征收标准和对象的确定、征收资金的管理等经济措施,通过征收转移污染税来调控珠江流域各地区的经济利益,使珠江流域各地区在利益激励下自觉避免污染水环境,减少珠江流域各地区跨界水污染纠纷的发生。

d)加大珠江流域水污染治理力度。第一,由于水污染监测系统不完善而导致的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已经给珠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要建立健全的珠江流域水污染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第二,减少向河流排放污染物是改善珠江流域水环境的根本措施,将排污总量指标分解到各地区的每个排污单位,纳入目标责任制管理,同时加强对入河排污总量指标的监督性监测与管理,控制河道污染物总量不超过规定指标。建议组织开展珠江流域内河流水功能区的划分和向饮水区流域排污的控制工作,做好河流的水量水质监测和评价工作,审定河流的纳污能力,提出限制排污总量的意见,制定总量控制排入珠江河道污染物的具体措施。第三,优化配置污水处理设施,扶持老企业进行防污改造,建立珠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机制。

e)成立具有权威性的珠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指挥机构。珠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指挥机构,主要是根据现行的国家和流域各省的有关政策,组织编制和实施珠江流域水污染防治的有关规划,有利于珠江流域水污染治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该机构由珠江流域各省环保、水利、国土资源、城市建设、农业、渔业等部门和具有代表性的用水户构成,成立指挥机构总部,其中水利和环保部门的作用尤为重要。为保证其权威性,珠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指挥机构应具有规划和项目审批权、环评审议权和执行的督导权,应该制定珠江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法规,制定珠江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技术规范,才能保证水污染防治规划目标的实现,有效地解决流域水污染问题,使珠江流域走上水环境可持续发展之路。珠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指挥机构有利于使珠江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实现流域与区域相结合,有利于协调珠江流域地方政府间的利益争端,有利于实现珠江流域水资源的统一 管理。参考文献: [1] 黄德春,郭弘翔. 长三角地区跨界水污染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8): 114 - 116. [2] 郭焕庭. 国外流域水污染治理经验及对我们的启示[J]. 环境保 护,2001(8): 40 - 41.

[3] 陈坤. 国外流域水污染治理的三种模式[J].绿色科技,2010(9): 95 - 97. [4] 黄德春,陈思萌,张昊驰. 国外跨界水污染治理的经验与启示[J]. 水资源保护,2009(4): 82 - 85.

[5] 陈永焦. 浅谈我国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J]. 科技信息,2010(11). [6] 易志斌,马晓明. 论流域跨界水污染的府际合作治理机制[J]. 社 会科学,2009(3): 22 - 27.

[7] 洪滨. 发达地区水污染经济损失计量研究[D]. 南京: 河海大学,2007.

[8] 虞锡君. 太湖流域跨界水污染的危害、成因及其防治[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 182 - 185.

[9]刘绿柳,姜彤,徐金阁, 等.21 世纪珠江流域水文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2, 8(1): 28-34 [10]陈明媚.珠江流域水污染的治理与对策 [B].人民珠江,1001-9235(2012)

第三篇:黑河流域生态环境状况、问题及治理对策

(前二部分另处)

三、治理对策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突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主题,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批准的《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以及中央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十二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与产业政策,按照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坚持特色方向、走好三条路子、推动三大战略,实现科学发展”的基本思路、“生态安全屏障、立体交通枢纽、经济通道”的区域发展定位、“生态建设、现代农业、通道经济”的三项重点工作、“生态文明大市、现代农业大市、通道经济特色市和民族团结进步市”的发展目标,坚持“南涵水源,北御风沙,中建绿洲”的生态建设方针,遵循“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和“严格保护,积极发展,持续利用”的原则,以祁连山和黑河流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为重点,保护与建设并重,节约与利用相结合,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特色方向,就是响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坚持走符合张掖实际,能够发挥比较优势的区域特色经济发展之路。

“三条路子”,就是走以建设生态文明为引领的城市发展路子,走以矿产、农畜产品等优势资源开发为重点的工业发展路子,走以发展节水、高效现代农业为支撑的新农村建设路子。

“三大战略” 就是工业强市、产业富民、加快城镇化进程。

1、建设和保护好祁连山与黑河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构筑牢固生态安全屏障。争取将祁连山和黑河流域纳入国家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建设重点区域,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封山封滩育林育草、退耕还林还草、退耕还水、退耕还湿、退田还湖、退牧还草、生态移民、防沙治沙、防护林建设、清污分流、水环境整治、污染治理等重点工程建设,确保祁连山的水源涵养功能和生态屏障作用,确保黑河水质稳定达标,维护黑河流域生态平衡和持续发展。

2、加快城镇绿地生态系统建设步伐,创造良好人居环境。重点搞好城镇绿地、湿地、水域、外围防护林带建设以及污水处理、垃圾填埋、集中供暖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3、以节水农业为重点,发展生态循环经济。一是合理分配农业、工业和生态用水,优化用水结构,积极推进结构性节水。二是发展现代农业,严格限制高耗水产业发展,推广使用节水灌溉技术和喷灌、滴灌设备,精耕细作,退耕还水,发展高效设施现代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提高单位面积效益,节出腾出的水用于发展工业和生态。三是推进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工业用水循环利用,不断降低单位生产总值水耗;清污分流,城镇雨水收集,用于绿化,减少排污量;城镇污水集中处理,中水循环利用;大力推广节水设备和器具,城市和乡村生活节水,逐步实现城镇饮水与生活用水相分离。

4、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发展生态环保产业。一是推进生产生活各环节的节能降耗,推广应用节能降耗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淘汰改造高能耗设备,工业余热再利用,降低单位产量能耗;加快太阳能光热光电技术和可再生材料、新型墙体材料、散装水泥的推广应用;加快旧城旧房改造,城镇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引导农民合理建房,集中居住。二是做好污染减排,严格控制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排放,整治城镇扬尘和建筑施工扬尘、机动车尾气,推进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垃圾集中填埋,做好废弃厂矿区生态修复。三是突出循环、绿色、低碳三大主题,大力发展水电、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推广种养结合、农牧结合、林牧结合的生态立体农业循环模式,构建“种植-养殖-沼气-肥料”资源综合利用体系;推动种养加、煤电冶耦合,推行“农产品加工-沼气-发电-有机肥料”、“清洁能源-电力-蓄能-载能”循环加工模式,走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发展路子,形成资源深加工和循环利用的产业链,实现资源化、减量化、再利用。

5、大力开展生态旅游,建设宜居宜游城市。加强道路、景点、设施建设,县有特色,乡有特点、村有看点、市成规模、区域联网,打造精品景区景点和线路,建设“生态旅游强市、文化旅游名市、旅游产业大市”, 以短养长,以旅游业带动服务业,促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1).环祁连山腹地旅游

(2).黑河沿岸自然风光(甘、临、高三县区)和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

(3).自然观光(山丹军马场、扁豆口、海潮坝、丹霞、森林、草原、雪山、湿地、湖泊、戈壁、沙漠等)

(4).文化旅游(宗教、长城、古城遗址、)、(5)、军旅旅游(霍去病抗击匈奴、年羹尧平叛、王震大军进疆、西路军血战河西)。

(6)、现代农业园区旅游。

甘州:卧佛福地、黑河庄园、湿地景观、金色农业

临泽:中国枣乡、七彩丹霞、戈壁水乡、红色胜地

高台:红色基地、古堡遗址、湖泊苇荡、黑河仙境

山丹:世博之源、长城之魂、中国马都、姻脂风情

民乐:祁连佳境、金色田园、休闲山庄、避暑胜地

肃南:裕固花乡、丹霞奇观、祁连胜景、夏日凉都

6、加强环境监管。按照“保护优先,开发有序”的原则和张掖市生态功能区划,指导产业科学布局,资源合理配置,从源头上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以遏制人为破坏生态环境为重点,强化对各类资源开发的生态保护和监管,包括矿山开发、煤田开发、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旅游、农垦和伐林等活动,严厉打击非法采矿活动,切实重视矿产资源开发中的生态保护和环境安全。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搞好废弃矿山的生态植被修复。严把建设项目环境审批关,控制资源能源消耗高的项目,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治理污染,抑制生态破坏。

第四篇:小流域治理工程整改方案

****小流域治理工程整改方案

****年**月**日,****人民政府和**村委会、监理公司、施工单位三方到小流域治理工程的施工现场进行计量、查找问题并提出整改方案。

一、存在问题如下:

1、***干沟1#、2#、3#拦砂坝(大挡墙)均不同程度的出现副坝吊脚(基础被水冲刷后悬空)现象。经现场检查,1#、2#、3#拦砂坝(大挡墙)都已按设计图纸施工。其中,1#、2#拦砂坝副坝的基础已经由施工单位处理稳固,3#拦砂坝副坝的基础还没有处理,还有被水冲毁的危险。

2、***干沟其他22道拦砂坝,都出现主、副坝的前后面填缝不满,表面不平整等外观质量问题,部分拦砂坝还出现吊脚情况。

3、其他干沟的拦砂坝出现的问题与**干沟拦砂坝出现的问题基本一样,主要是外观质量问题。

二、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1、施工单位:首先,项目负责人没有引起高度重视,不按照施工设计图纸和**小流域治理实施方案施工,不听从业主和监理的指示。存在随意选拦砂坝位置、基础开挖后没有经业主和监理验收合格后就自行入基、随意变更拦砂坝设计尺寸等问题。其次,施工中存在就地取材的问题,部分石料较差,砂子含泥量较大,难以保证工程质量。再次,施工单位为了省工,在冲沟内大石头或老挡墙上加固修复,也使拦砂坝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2、设计单位:设计深度不够,图纸与现场实际情况出入较大。图纸所示尺寸只能在比较平缓的河道上实施,但是在比较陡的冲沟内就无法按设计尺寸进行施工。拦砂坝的副坝(消力坎)基础埋置深度不足,因为在冲沟内无法开挖到硬基所以容易出现吊脚现象。

3、监理单位:存在监理不到位、力度不够的问题。工程点多、面广,有时候难以做到随叫随到。针对工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也曾多次发《监理通知》给施工单位,但是并没有引起重视。

4、业主单位:订立的施工合同不合理。导致该项目是先拨款后施工,不拨款就不施工。失去资金控制权,很显然,监理单位也是无能为力的。

三、整改方案:

1、**干沟3#拦砂坝副坝基础已经现场确定处理方案,由施工单位处理完成,给予计量;

2、**干沟和其他干沟的拦砂坝,由施工单位逐一对照检查,对于主副坝前后面填缝不满的问题用砂浆填满;表面不平整的拉上工程线,用錾子修平,确保外观质量合格。对于出现吊脚的挡墙,由施工单位自行加固处理。上述处理费用由施工单位自己承担。

3、对于所剩余的工程,我单位将严格按照监理规范监理。首先是请业主(**村委会)和施工单位到现场指定需要打拦砂坝的位置,确保施工与设计相符,达到设计效果。实行原材料进场检验和基础验收制度,对基础等重点部位进行旁站监理,并在施工中采取巡视、平行检测等方法,确保拦砂坝工程质量。

4、在必要时,请业主找施工单位法定代表人,说明情况,希望能得到重视和支持。

总之,希望工程参建四方能通力合作,加强沟通联系,认真积极整改,使工程能达到设计意图和效果,圆满完成****小流域治理工程的施工任务!

******公司 ****年**月**日

第五篇:县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经验交流

好范文原创投稿

创新进取 建管并举

努力推进**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再上新台阶

**水利局

****流域位于**镇东部低山区,袁公河上游,总面积35.6平方公里。流域内有15个村,1.34万人。水土流失面积21.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1%。自2008年起县水利局与**镇一道抓住该流域被列为中央

预算内专项资金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项目的契机,按照连片开发、平行推进的原则,对该小流域进行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被国家水利部和国家财政部评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流域”。近年来,县水利局与当地政府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按照山水林田路村综合治理的方针,紧扣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这一主题,突出生态和清洁两个核心,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对该流域进行了连续不断治理,先后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平方公里,整个流域面貌焕然一新,呈现出山变绿、水变清、景变美、民变富的人水和谐景象。

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明确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的方向。

针对流域内“森林覆盖率低,沟道治理程度差,水资源短缺且得不到有效利用,农业产业效益低,群众增收步伐缓慢”的实际。县乡水利水保部门在全面规划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了小流域治理带动生态文明村建设、小流域治理推动水资源优化配置、小流域治理拉动农民增收的“三动”规划建设思路,以扩大建设效益。基于这一规划建设思路,科学的制定了“山顶松槐山腰果,山脚梯田山沟坝,路边河边林网化”的立体布局模式。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治理的任务目标:建成坡面防护体系和沟道防护体系二大防护体系;实现 “流域内生态防护林达到一万亩,经济林达到一万亩,坡改梯建设完成一万亩,夯实生态清洁型流域治理的基础。

二、政府引导,多元投入,努力破解工程建设资金瓶颈。

在该流域治理时,上级资金投入额度较小,相比于工程建设任务,资金缺口较大。我们充分发挥政府投入资金的引导作用,用市场化的理念去谋划和破解资金瓶颈,采取了“民建、民有、民管、民营”的措施,建立了三种资金来源渠道。

(一)发挥群众投入的积极性。长期以来,该流域的群众饱受水土保持之害,群众增收致富的愿望强烈,迫切改变现状。我们引势利导,实行多干多补的原则,使群众参与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得到极大的释放,纷纷投资投劳。该流域的**村共486口人,自开展流域治理以来,全村群众踊跃出钱、出物、出力,以惊人的投入和速度建设袁公河护岸1800多米,硬化村前文明街370米,石砌防渗渠100米,修复扬水站一座,在袁公河上修漫水桥一座,解决了该村及相邻3个村涉水过河,交通不畅的问题。该村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站在桥上说:“我们盼了多年的事终于办成了”。

(二)实行股份制的方式。该流域的**村实行股份制办水利,吸引股金52万元,建扬水站一座,解决了全村1000多人吃水困难,发展管道灌溉500多亩。

(三)实行民营大户治理的方式。**镇民营业主***,在该流域承包荒山1000余亩,已先后投入资金600多万元,建立了丽青生态园,实行生态养殖和种植,共绿化荒山800余亩,建设中药材和核桃基地200余亩。为防止园区道路冲刷,对长达4公里的园区道路进行了硬化,并建设了沉沙池12座,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

(三)综合施治,扩大效益,切实增强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的实效性。

按照小流域治理推动水资源优化配置、小流域治理拉动农民增收、小流域治理带动生态文明村建设的“三动”规划建设思路,连片开发,平行推进,逐步构建起了坡面防护体系和沟道防护体系两大体系,极大地提高了生态清洁型流域治理的水平,扩大了建设效益。

(一)坚持以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拉动拉动农民增收。以建设万亩生态防护林、万亩经济林和万亩坡改梯工程为目标和抓手,按照立体布置原则,在山头、岭头植防护林,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在山坡上半部沿等高栽植经济林,形成环状经济林带,在下半部对顺坡地和坡式梯田进行改造,成为水平梯田。从而形成自上而下的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梯级蓄水保土系统。治理以来,全流域共建设生态防护林1.1万亩,经济林1.2万亩,坡改梯1.18万亩,使林草地面积达到2.64万亩,占宜林宜草面积的99.6%,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27%提高到49.5%,蓄水保水能力提高近200万方,人均增加基本农田0.42亩,达到0.72亩。同时,对流域内所有道路全部进行整修,其中新修与拓宽道路53公里,在袁公河和板石河上建设交通桥6座,流域内的交通状况有了很大改善。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和农业结构的调整,切实提高农民的收入,据调查,流域内,年均增加经济收入700多万元,人均收入增加450元。

(二)坚持以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推动水资源优化配置。针对流域内侵蚀沟发育程度和缺水的实际,采

下载鄞州区小流域治理对策措施word格式文档
下载鄞州区小流域治理对策措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施家河小流域治理项目建议书

    山政[2006]40号关于报送《施家河源头小流域 森林治理项目建议书》的请示县水利局: 为发展经济,改变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我镇将《施家河源头小流域森林治理项目建议书》编报就绪......

    崇阳-强化流域环境治理

    强化流域环境治理,促进绿色经济发展 崇阳县人民政府 (2011年11月8日) 陆水流域全长183公里,流经崇阳境内约67公里,占流域全长的36.6%。全流域面积3950平方公里,崇阳境内约1961平方......

    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

    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 黑河是我国西北地区第二大内陆河,发源于祁连山北麓,流经青海、甘肃、内蒙古三省(自治区),干流全长821公里,流域南以祁连山为界,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东西分......

    流域水污染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流域水污染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摘 要:流域水环境污染是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现实挑战。随着环境污染不断加重,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流域污染综......

    流域治理工程验收施工单位汇报材料

    XX县XX流域域治理第X标段工程竣工验收会议 施工单位竣工验收报告 各位领导: 各位验收委员会代表、同志们: 大家好! XX流域域治理工程第X标段,于2010年12月X日开工,在各级政府领导......

    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治理对策

    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治理对策 摘 要: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目前影响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污染源,其发展趋势令人担忧。该文根据合肥市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

    小论文大气污染成因及治理措施

    大气污染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摘要: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以及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将粉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物质排入大气层,使大气质量严重恶化。人类需......

    小流域综合治理自查报告

    XXX小流域综合治理 林草措施部分项目自查报告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及位置 项目名称为:XXX小流域水土保持项目,建设地点位于:XX县XX镇XX村、XX村、XX村、XX村。 2、项目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