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新型农业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概要(精选)

时间:2019-05-14 23:08: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内蒙古自治区新型农业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概要(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内蒙古自治区新型农业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概要(精选)》。

第一篇:内蒙古自治区新型农业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概要(精选)

内蒙古自治区新型农业金融机构的发展现 状及其问题

一.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概念及特点 1.概念

我国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一是各类资本到农村地区新设主要为当地农户提供金融服务的村镇银行。二是农村地区的农民和农村小企业按照自愿原则,发起设立为入股社员服务、实行社员民主管理的社区性信用合作组织。三是鼓励境内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在农村地区设立专营贷款业务的全资子公司。

2.类型和特点

从具体分类来说,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分为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三种类型。村镇银行是指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贷款公司是指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由境内商业银行或农村合作银行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专门为县域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贷款服务的非银行业金触机构。农村资金互助社是指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由乡(镇、行政村农民和农村小企业自愿入股组成,为社员提供存款、贷款、结算等业务的社区互助性银行业金融机构。

从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自身来看,有其各自的运行特点。村镇银行发展得比较快,它既能吸收存款,资本金数额比较大,相对来说,发放贷款的数额就大一些,直接为农民服务的效果好,从目前看,村镇银行的发展是最快的,也是最有效的为“三农”服务的形式。而农村资金互助社,它规模比较小,通常是在一个村里面,是为村里的资金合作社的社员服务的,规模没有那么大,面没有那么宽,但是手续方便。贷款公司,因为它不能吸收贷款,所以它的贷款数额因为受到这种资金来源的限制,不是很大。所以说三类机构各有特点。从实际运行情况看,村镇银行发展最快。

二.内蒙古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正逐步趋向集约化和规模化,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层次和多元化特征,农村信贷投入虽逐步增加,仍难以满足农村金融服务需求。而内蒙古新塑农村金融机构尚处于起步阶段,各方而条件还不够成熟,各新塑机构业务还比较单一。村镇银行只有贷款业务、贷款业务、代理保险业务和一些简单的结算。贷款公司只有单一的贷款业务。资金互助合作杜只有存款和贷款两项业务,还未开展其它业务。新型金融机构大部分对信贷产品只进行了简单的划分,如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抵押贷款和抵押贷款。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主体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具

有地域特点和区域经济特色的金融品种。

目前,农产品市场已经形成了多层次的市场体系,也产生了“公司+农户”等多种生产经营模式,但农村金融机构仍以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广联保贷款为主,仅能满足部分农户的简单种养业资金需求。其贷款均为保证贷款,占比在90%以上,且均为短期贷款,六个月内的贷款占比达到70%以上,利率均为基准利率的2倍以上。新兴中间业务在农村没有普及,信用卡和票据业务在农村难以开展,投资顾问网上银行、项目理财等新兴金融业务更是难以推广,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对个性化金融服务的要求。同时农业贷款条件也不能满足各种农业产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如农业贷款周期不符合农业生产周期,缺乏针对农村固定资产更新和改造的中长期贷款创新产品,传统按季付息的方式不符合农业资金秋季集中回流的现实等。

三.内蒙古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经营风险不容忽视

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和贷款公司在业务范围、资金来源、经营模式等方面的共同点和差异性,决定了其经营面临的风险以及风险控制侧重点不尽相同。

(1信用风险

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服务对象为入股农牧民社员和微小企业。其借款人一般经济条件较差,贷款多属小額信用贷款,贷款多用于满足农业生产需要、农民婚丧嫁娶、子女上学等生活需要以及农村微小企业生产,内蒙古地区农牧业和农牧民收入受季节性和天气等自然状况影响较大,因此其贷款风险较大,期限较长。村镇银行服务定位是农牧户尤其是贫困户、个体经营户和农村微小企业等低端客户,经济状况千差万别。金融滿求量大。受大多数客户自身发展能力差等因素约束,借款人很难提供高质景的担保和抵押。贷款公司服务定位是县域农牧民、农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借款人同样很难提供高质量的担保和抵押,受天气、病虫害等农业自然条件制约农牧产品收成极不稳定,另外内蒙占农牧区市场经济极不完善,基础设施差,农村牧区经济信息化、产业化程度低.农牧民种植和养殖活动缺乏有效的规划和外部引导,造成农牧产品和养殖产品市场价格起伏变化较大,农牧民的收入不稳定。

(2贷款集中度风险

内蒙古地区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民资金互助社都存在经营规模小、风险承受能力弱的问题。这些机构一旦不能进行很好的风险控制,贷款额度、不良贷款率和贷款集中度超过其资本承受能力,对其影响都将是致命的,因此防范贷款集中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3高管人员和业务人员道德风险

在农村资金互助社中,理事、监事、经理和工作人员可能会根据个人偏好,做出违背章程和不利于入股社员的行为,如:在贷款对象的选择方面不是根据借款人的实际状况和贷款的风险大小来做出决定,可能出现向亲朋好友等关系人发

放贷款的现象,在贷款利率定价方面可能不按照互助社规定的原则进行操作,有贷款调查和不良贷款清收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尽职现象,村镇银行由于法人治理结构简单,受运行成本、管理者素质等限制,不可能像大型商业银行那样有健全而先进的管理手段以及完莕的治理结构,也容易形成高管人员的道德风险。

(4亏损和存续风险

农村资金互助社、村镇银行由于自身服务对象、业务范围和规模有限,盈利渠道单一,风险承担能力不足,一旦经营不善极易产生存续危机。以内蒙古地区村镇银行为例,根据目前存、贷款利率水平估算,贷款年利率约为10%,存款利息、税费等成本率约6%。换言之,不良贷款率一旦超过一定比例,村镇银行就有可能亏损。事实上,目前内蒙古农牧民贷款多用于规模养殖,种植、特色农业等,受疫情、病虫害、自然灾害和产品价格波动以及经营管理水平等影响,农业生产面临很大的风险,使得农业贷款不良率远远超出以上比率。

2.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竞争压力大

一方面,国家放宽农村金融机构市场准入政策,确切地说,仅仅是为农村金融机构准入打开了一扇门,并没有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如设立村镇银行,要求发起人或出资人中应至少有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最大银行业金融机构股东持股比例不得低于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20%,且主要审慎监管指标符合监管要求:组建贷款公司,要求投资人为境内商业银行或农村合作银行,且资产规模不低于50亿元人民币。这样,内蒙古境内绝大部资本充足率较低、资产规模较小、公司治理不健全的城、乡信用社,都被排除在“门檻”之外。另一方面,国家规定中西部地区农村信用社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其他地区农村信用社,按其应纳税额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农村信用社取得的金融保险业应税收人按3%的税率征收营业税。目前,内蒙古一些村镇银行并未享受上述税收优惠。目前部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未加人人民银行,支付系统不能进行同城和异地资金清算,无法进入人民银行账户管理系统,难以满足客户快速、便捷的服务要求。

3.缺乏社会认同,吸储难度较大

由于城乡居民对村镇银行陌生,加上村镇银行刚进人农村市场,开设网点较少,缺乏品牌效应,吸收居民存款难度较大。截至2009年末,内蒙古6家村镇银行储蓄存款从950万元到11592万元不等,在存款总量中的占比从21%到35%不等。

4.管理难度大,支农意愿受影响

面对数额小、频率高的分散的农户和农村微小企业贷款业务,村镇银行因为所需高流动性资产较多,经营成本相对高,对支农产生“惜”货“畏”贷情绪。为提高盈利水平,一些村镇银行开始选择发展非农业务。在已开业的内蒙古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中,就发现部分村镇银行向当地采矿业、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等发放大额贷款的情况,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出现了定位偏离的倾向。

5.投入成本高,经营效益难以保证

一贯追求利润最大化,已经退出农村金融市场的国有商业银行,如果重新回到农村地区合作办银行或设立专营贷款的子公司,经营成本效益、资金安全以及管理难度等问题将是主要考虑因素。在自主经营的前提下,商业银行可能会选择经济相对发达和信用环境较好的个别农村地区兴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此外,固定费用投入过高,盈利能力有限。金融机构作为特种行业,营业场所安全问题非常重要,在银行业案件治理形势严峻以及针对银行业机构的作案手段不断升级的情况下,小型金融机构受到的威胁更大,加上购置先进设备,银行业机构网点建设投入越來越高,成为新型金融机构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特别是内蒙古地域面积大,农村牧区行政区间隔较远,阿拉善、锡林郭勒、呼伦贝尔等盟市村镇间距离较远,中间间隔均为人烟稀少的草原或戈壁,给银行机构经营带来不便。

四.结语

总体而言,内蒙古自治区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还有待进一步的发展,从现在看,已经对农牧民的生活起了比较大的帮助,但是还是有不少欠缺的地方。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是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金融中介作业

内蒙古自治区新型农业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 姓名

院系金融学院

班级 学号

第二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_现状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_现状

以农业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深入了解这类农业“精英群体”的现状特征与政策需求,对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有重要意义。2009年4月19日至5月28日,“浙江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策研究”课题组的12名研究人员,分赴浙江10个县(市、区)、36个镇(乡)、96个村,开展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实地调研。现将此次调研的主要结果反映如下。

一、浙江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现状特征

目前,我省农业经营主体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除了一般的小农经营主体外,出现了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分天下”的新格局。其中,从专业合作社的增长数量和辐射带动效应来看,这一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已呈现出超过其他两类经营主体的态势在此基础上,广大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还探索出了“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符合当地实际需要和产业特点的经营组织形式,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核心、多样化的农业经营组织形式正在得到不断的发展。调查还表明,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个体特征、就业及培训经历、土地经营规模及流转、生产技术水平、产品销售渠道、信息服务方式、生产资金来源等方面,都显示出了自身的特征。总的来说,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仅基本上摆脱了传统分散经营农户的发展困境,而且也展现出了年轻化、知识化、组织化、规模化、科技化、品牌化、信息化、企业化等特征,他们在我省农业的转型、升级和发展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核心、示范与辐射作用。

二、浙江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需求。

1、关于金融信贷方面的政策需求

(1)农业生产资金贷款授信担保的政策需求

按照目前的相关规定,农民申请贷款必须要由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人或相关部门提供授信担保,而这对于一般的农业经营主体,尤其是刚刚处于发展起步阶段的农业专业大户来说,并非易事。因此,我们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允许农民通过村委会进行贷款担保,或以合作社在上下游生产供应链中的地位、作用、身份等名义提供贷款担保。实际上,从农民的社会信用归属角度来看,这种做法也更加符合农村的实际情况。

(2)农业生产资金贷款手续简化的政策需求

从总的情况来看,目前的农业贷款手续还显得过于繁琐,特别是对于一些偏远山区的农民,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等原因,他们的贷款成本很容易因为贷款手续的繁琐而大幅增加。因此,在全省范围内出台简化农业生产资金贷款手续的扶持政策,对于那些距离县城较远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3)农业生产资金贷款利息优惠的政策需求

调查表明,在绍兴、嘉善、余杭等经济较发达的县(市、区),地方政府已出台了一些

针对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贷款利息优惠政策,例如县(市、区)财政直接将一笔专项扶持资金划入当地信用社的账户,专门用于补贴农业项目贷款的利息优惠。但是,在松阳、常山、苍南等经济欠发达的县(市、区),由于地方财政实力较弱,几乎没有任何用于农业贷款利息优惠的专项扶持资金。因此,在全省范围内推行统一的农业生产资金贷款利息补贴的财政扶持政策显得尤为必要。

2、关于农业配套设施用地方面的政策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三类经营主体分别将“解决设施用地”列为第④、第②和第③位的重要政策需求,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办公管理用地需求

随着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和规模扩大,日常业务管理、召开会议、产品分级包装、储运、设备安放等方面的业务越来越频繁,并且需要有相应的场地才行。尽管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见》(浙委办[2005]73号),已经要求对合作社的相关配套设施用地需求可依法办理“临时用地”手续,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大的困难。例如,杭州余杭区余杭茶叶合作社的负责人就反映,他们因为无法在茶山上建造用于茶叶包装的临时用房,只能取消了购入数台大型茶叶烘干、包装设备的计划。(2)农机服务主体的农机设备存放用地需求

上规模的农机服务合作社或专业大户一般都拥有数十台的农机设备,实践中,这些设备的存放用地问题往往得不到妥善解决,进而制约了这类服务主体的发展。例如,成立于2005年的鄞州区五产镇力邦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势头非常好,但却苦于没有足够的仓储用地而不敢贸然扩大服务规模。据该合作社负责人反映,当地的一些农机具因为没有足够的存放用地,只能露天随意摆放,这就大大地减短了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3)粮食生产主体的粮食仓储用地需求

与农机服务主体的用地需求类似,上规模的粮食生产主体在粮食烘晒期间、粮食销售之前都需要仓储用地,而且,与农机仓储用地相比,粮食仓储用地还需要有防潮、防火、防盗等方面的要求,所以仓储用地的选择余地很小,用地需求得到满足的可能性也就更小。例如,据苍南县马站镇的粮食种植大户施成钏反映,去年他生产的粮食中有1/3需要长时间的仓储,迫不得已,他只能临时租用了一个大型仓库,增加了5000多元的成本,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粮食生产积极性。(4)鲜活农产品生产主体的冷库建设用地需求 种植保存时间较短的水果或养殖海鲜产品的经营主体对于冷库建设用地的需求比较强

烈,但是这类用地比起一般农业配套“临时用地”的审批更难。另外,由于冷库的建设还涉及到用电、用水设施的安排等,各种审批手续也更加复杂。例如,温州的状元杨梅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就反映,由于没有冷库等保鲜储藏设施,杨梅的采摘和销售时间就不得不缩短,进而大大影响到杨梅的销售价格和收入。(5)淡水养殖经营主体的设施用地需求

养殖鳖类、观赏鱼等需要保温、引水等设施的经营主体,对于养殖设施用地的需求也非常强烈,这些设施的建造必然需要硬化一部分河塘水面,而这些做法对于土地管理部门来说都是不被允许的。例如,松阳县老伟甲鱼养殖专业合作社在扩大养殖规模的过程中就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但是经过近一年时间的申报、审批,他们还是没能得到相关部门的同意批复。

3、关于农业科技推广和疾病防疫技术方面的政策需求

专业大户和合作社负责人分别将“农业信息和技术服务”列为第③和第④位的政策需求,并且特别强调在农业科技推广和疾病防疫技术等方面缺乏足够的扶持政策。而且,提出这方面政策需求的经营主体主要集中在对生产技术要求较高的水产养殖业和对疾病防疫要求较高的畜牧产业。例如,松阳县的一位养猪专业大户反映,他所在乡镇现在只有一位已经临近退休年龄的老畜牧兽医员,生猪疾病防疫工作存在很大的困难。而由于该镇的养猪大户较多,一旦发生疫情,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建议在养殖规模较大的片区建立疫病信息观察点,定期向上级防疫部门提供信息,以便及时派遣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疾病防疫工作。此外,目前的畜牧区还存在一些倒卖死猪、病猪的交易黑市,这些流入市场的坏猪肉很容易引发更多的传染病,并危害到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对此,养殖大户们还建议上级畜牧防疫部门建立定期低价收购死畜、病畜的制度,并就地集中消毒焚烧,力争将疫病的传播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4、关于土地流转服务方面的政策需求

三类经营主体分别将“土地流转服务”列为第⑥、第⑥和第⑧位的政策需求。尽管土地流转的规模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形式越来越多样,但是土地流转的纠纷仍普通存在,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的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5、关于农业保险方面的政策需求

三类经营主体分别将“农业保险”列为第⑦、第⑦和第⑤位的政策需求。农业保险方面的政策需求主要集中在自然风险较大的粮食作物、投资周期较长的香榧等特种经济作物以及疫病风险较大的畜、禽、水产品等行业,而目前的相关政策只规定了种猪和作物果实可以作为参与农业保险的对象并获取政府的相关配套补助资金。对于企业化运作的保险公司来说,农产品保险的回报率太低,甚至存在巨大的亏损风险,所以他们通常都缺乏为农产品提供保险服务的内在动力。我们认为,至少对于粮食、猪肉等重要农畜产品来说,政府应当为其参与农业保险提供必要的扶持政策。

6、其他方面的政策需求

关于特种农产品的专项扶持政策需求。不少经营主体对特种农产品生产很感兴趣,但是却苦于缺乏相关的专项扶持政策。例如中药材,因其特殊的药物用途和生长环境,一些地区的农户在申请组建中药材合作社以及后续的发展过程中都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主要原因是工商登记、药品监管、环境保护等相关部门在对中药材这类特殊农产品的认识方面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协调。例如,余杭区鸬鸟镇仙佰坑中草药专业合作社和和苍南县玉龙中花材专业合作社都遇到了注册登记、生产许可、产品监测等方面的困难。因此,这类经营主体对于特种农产品的专项扶持政策需求特别强烈。

除此之外,我们还了解到了一些零散的政策需求,主要是:(1)农机设备目录更新的政策需求。目前政府提供的可以给予补贴的农机设备购置目录,还无法满足一些在特殊土地类型,尤其是山区丘陵地带的农户购买需求。(2)农业用电价格优惠政策需求。在一些农业开发项目中,还普遍存在按工业用电价格收取农业用电费用的情况。(3)农产品税收优惠的政策需求。在与超市或工商企业签订购销合同时,农产品的税收优惠范围及具体额度还不够明确,相关政策执行上也存在很大难度。(4)农资价格、品牌、质量等监督的政策需求。农资价格波动较大、农资品牌鱼目混珠、农资质量参差不齐等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农业生产秩序,需要相关部门进行有效的监管。

三、基本结论与建议

首先,我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经并且还将继续为我省农业结构的优化、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村经济社会的繁荣、农民收入的提高做出重要贡献,但相关制度与政策的不完善和不到位,对他们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着力解决这些问题是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

其次,传统的农业用地政策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将农产品加工、农产品仓储、合作社办公等用地纳入农业用地范畴,予以支持。

再次,调查表明,三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具体身份来源主要涉及五大类,即“投资农业的企业家”、“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基层创业的大学生”、“农村种养能人”、“农村干部带头人”。尽管他们都有条件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但他们的个体特征、创业背景以及优势劣势却不尽相同。因此,在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中,应根据“分类指导”的原则,为上述五类群体提供与其相适应的创业条件,并且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扶持政策。

1、从长远发展角度看,要重点扶持“年富力强”的经营主体

“返乡农民工”和“大学生”是“年富力强”的农村创业者群体的代表。尽管他们在社 会实践经验、资金实力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但是他们大都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较强的学习能力,是未来现代农业发展的希望。这类主体的成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农业经营主体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人才基础。最关键的是,他们都还很年轻,再过若干年,当那些年长的经营者不再从事农业时候,他们会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力军”。因此,从长远角度看,政府应重点扶持这两类“年富力强”的经营主体,要研究农业进入机制,为他们进入农业提供便利,鼓励他们组建合作社或注册成立公司,并为他们提供物质条件方面的补贴和帮助,使他们能够在广大农村地区生根发芽,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

2、从经济效益角度看,要大力扶持“强效辐射”的经营主体

由于在生产资本、管理经验等方面的优势,“企业家”是最有经济带动效应和辐射作用的经营主体。通常情况下,他们投资或开发的项目规模比较大、科技含量比较高、经济效益比较好,因而对周边农户或相关产业农户的带动效应比较大。因此,从现实经济效益角度看,政府应大力扶持这类经营主体,为他们提供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方面的便利,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引导他们成为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农业龙头企业。当然,由于农业投资项目涉及面比较广,与资源环境联系紧密,政府应及时掌握他们的运行情况,在扶持的同时,要防止破坏生态环境、盲目开发自然资源和损害农户利益等事件发生。

3、从社会效益角度看,要积极扶持“土生土长”的经营主体

农村种养能人和农村干部带头人一般是来自于传统农户,大多是“土生土长”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他们的转型与发展不仅对现代农业发展,而且对农村社区的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常情况下,他们的经营规模和组织规模不是很大,但是他们的出现,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又可以维系一大批农业经营者的热情。因此,从社会效益角度看,政府应当特别关注这类“土生土长”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要鼓励他们发展成为特色专业大户,或者鼓励他们组建能够吸纳分散小农的合作社,并为他们提供包括信贷、技术、保险、土地等方面的政策扶持。

第三篇:嵩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主要问题及建议

嵩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嵩县农业局张松群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嵩县把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调整和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重大举措,作为农民增收和富民兴县的重点工程来抓。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自愿为原则,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内抓林、药、牧、烟等特色产业培育,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对外抓劳务输出,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并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市场,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明显成效。

目前,全县基本形成25万亩经济林,17万亩中药材,35万头只优质肉牛肉羊,4.5万亩烟叶等四大特色产业基地。已建成各类涉农龙头企业35家,其中洛阳顺势药业有限公司、车村山珍公司、百合公司,木植街食用菌开发公司等已初步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同时以小城镇建设为平台,催生了一批综合市场、专业市场、集贸市场,如车村、白河、木植街等地的中药材市场、木植街食用菌交易市场、闫庄黄牛交易市场、何村小杂果批发市场等。现已创建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包括专业协会)46个,建立经济技术服务组织22个,各类农民经纪人组织16个2000余 1

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收、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对推动全县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带头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农业产业化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部分乡镇和部门对特色产业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抓工作的力度不大,部分群众小农思想意识浓,热情不高,存在着“上面重视下面忽视”的“两张皮”现象。

(二)发展水平低,辐射能力不强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经济作物在农业中的比重较低,农村经济特色不明显,农民增收缓慢且不稳定,产业辐射带动能力较弱,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三)基地建设滞后,规模效益不明显

受长期以来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的传统模式影响,特色农业仍处于传统的粗放经营状态,导致产业规模小而分散,很难形成种养大户,客观上制约了产业化发展,不利于形成规模,形成基地。同时,乡镇之间产业化基地建设还不平衡,部分乡镇尚没有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基地,规模效益得不到显现。

(四)龙头企业少,带动能力弱

一方面嵩县工业化程度低,对农业反哺能力有限,另一方面,县内缺乏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大型骨干工业企业。

现有的产业化龙头企业除洛阳顺势药业有限公司外,大部分属企业规模小,装备差,辐射带动能力不强,没有跨地区、跨行业的龙头企业,这在客观上影响和制约了产业化的发展壮大。

(五)资金投入明显不足,产业启动速度慢。

由于我县财力薄弱,对产业化的投入明显不足。农民专业合作社尚处在起步阶段,其融资职能没有真正启动,还没有形成一套聚集收拢社会闲散资金的机制。

(六)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农户与龙头企业、龙头公司和中介组织之间关系松散,还未形成规范、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注册专业中介组织较少,农民经纪人大部分文化层次在高中以下,素质低。销售渠道不畅、造成丰产不丰收等现象,不同程度上挫伤了群众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积极性。

三、建议与对策

(一)提高认识,转换工作作风

要把发展农业产业化提升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增强紧迫感,树立扶持产业化经营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观念。要正确认识,科学对待,为发展农业产业化扫清思想认识障碍。为使特色产业发展成为我县农民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要努力转变工作作风,把老百姓的事情切实放在心上,集中精力

为群众搞好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在种植、收购、销售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他们提供资金、技术、信息服务,为其解除后顾之忧。

(二)大力发展龙头企业

通过龙头企业,引导农民有组织地走向市场,有效克服农民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一是要把发展龙头企业与培育区域主导产业结合起来。二是企业必须确定立足农业谋求发展的经营思路,避免不切实际盲目上项目,铺摊子。使龙头企业向大(带动面大)、高(技术含量高)、长(产业链条长)的层次发展。三是要以工业化的理念谋求发展,运用工业生产的方法管理农业企业,以市场引导生产,以流通带动生产。按照谁有能力当龙头就扶持谁的原则,实行定点培植、重点引进,尽快培育一批特色龙头企业。

(三)抓特色产业培育,扩大生产基地规模

要坚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相对集中,高产高效”的原则,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为重点,把主导产业,做大做强。重点发展一批种植大户、基地村、重点乡镇,不断提高产业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因地制宜培育和兴建一批有地方特色的优质产品和产业基地。通过努力,把农业产业结构调优,规模做大,推动农业产业化不断向深度进军,突出基地建设,搞好示范带动。在特色产业发展上,坚持“围绕龙头企业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集中连片建基地”的发展

思路,采取政府引导,样板带动,政策驱动和服务推动等措施,对我县中药材、旱地辣椒等具有特色的产业精心培育,形成品牌。

(四)完善组织体系和机制建设

通过有意识地组建和完善经济合作组织、中介组织、专业市场,将产业发展的诸环节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确保产业按照一体化的方向顺利发展。以小城镇建设为载体,下大力气抓好农副产品直销市场建设,实现千家万户的分散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市场之间的有效对接。积极组建各类专业化中介经纪人队伍,鼓励更多的有经营才能的人参与到产业化营销体系中去,实现农副产品的转化增值。通过组织体系的完善,带动基地建设,推动产业发展,最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五)加强扶持引导

农业产业化的主体是企业和农户,政府的主要工作是搞好规划和政策扶持,帮助解决产业化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重点要做好引导、支持和推动三方面工作。要加大产业宣传力度,定期发布产业信息,引导重点产业发展。防止盲目生产给农户造成的损失。要通过资金投入、政策倾斜和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重点产业发展。搞好科技服务和技术指导,为产业化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保障。设立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基金,将财政扶贫、以工代赈、农业开发、扶贫信贷等资

金捆绑使用,集中投入产业化经营。要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调整产业结构,推动重点产业发展。

(六)强化保障机制

建立农业经营风险保障机制,保护农民合法经济利益。以农民专业协会为基础,逐步建立政府扶持,协会会员自愿参加的生产风险基金,帮助农民自我保护,调动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第四篇:农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农业合作社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合作社作为一种组织农业生产经营的有效制度安排,在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省农业合作社发展迅速,初步解决了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提升了农业产业发展水平,挖掘了农业增收潜力,增强了农户和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一、省农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自11月开始,省在全国率先给

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注册登记,从而使其确立了市场主体地位。起,省财政每年预算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各市县也都安排了相应的配套资金加入其中,包括在信贷、税收、工商登记等方面予以扶持,有效推动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蓬勃发展。截至目前,全省1301个乡镇全部建立起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经省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已达4790个,占到全国总数的18%,位居全国第一。入社社员19.6万人,社员出资总额达14.56亿元;合作社带动农户90万户,占到全省总农户数的17%。就其涉及领域来看,种植业占38%,养殖业占43%,农产品加工占3%,农资购销、技术支持、仓储运输等服务类占12%,其他如沼气合作社、旅游合作社占4%。

据统计,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人均纯收入达4387元,比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3665.7元多721.3元,高出20%。其中有140个合作社取得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150个合作社进行了商标注册,农民合作社的市场经营主体作用日益凸显。

二、省农业合作社发挥的作用

1.合作层次不断提升。组织起来,走向合作,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是当今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从起步时规模比较小、单纯在生产领域合作逐步向生产、流通、加工等领域合作转变,绝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了统一农资供应、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标准化生产、统一品牌包装、统一市场营销,形成了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生产经营格局。省农民正是通过合作社实现了联合,提高了自身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2.促进当地主导产业发展。随着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壮大,经营范围开始从原先的生产销售逐步向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使农民有机会分享加工、销售环节的利润,促进了当地主导产业的发展。如,偏关县峪佳马铃薯合作社有社员76人,种植马铃薯1520亩,每户种植面积达20亩,由于合作社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产量达380万斤,仅此一项平均每户纯收入11375元,而且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影响、带动了全乡马铃薯产业的延伸和发展,全乡43700亩耕地,种植马铃薯面积就达到了11700亩,占到总面积的近三分之一。3.增强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农业进入新阶段后,农产品的竞争不再是单纯的价格竞争,而是品牌、科技、质量和服务等的综合竞争。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农民组织起来,不是简单的生产合作,而是产加销一体化的合作,不但能把农产品卖出去,而且还能卖出个好价钱,同时,还可以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优势,较好地实施农业标准化,建立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保障体系,破解国外“绿色壁垒”,打开国际市场。据了解,省沁源县林峰小杂粮合作社利用莜麦、荞麦、豆类、黄花菜等土特产品获得国家绿色产品认证的品牌效应,生产销售10余种小杂粮,年生产能力达到6000吨,产值达5000万元。

4.促进了农户的专业化分工,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兴起,吸引了一批各行业经济能人、致富能手的加入,发挥其了解市场、开拓市场的优势,组织会员根据市场需求发展生产,有效地避免了会员生产经营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促进了农户的专业化分工分业,较好地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顺利对接。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有效地降低生产交易成本、保证农产品生产和销售,增加农民收入。合作社统一采购供应农资、种苗,统一销售农产品,并向社员提供免费的技术指导,避免生产过程中不必要的损失,降低了农产品生产交易成本。大部分合作社在市场价格收购农产品的基础上,实行“二次返利”——即年终可分配盈余的60%按交易额返还给社员,使社员分享加工销售环节的收益;合作社通过开展生产技术培训、实行标准化生产,实施品牌战略,集中开发市场,按订单组织生产,统一收购销售社员产品,降低了农产品生产风险和销售风险。在合作社的带动下,社员增收明显。

三、省农业合作社面临的问题

1.合作社产业化经营程度较低。农业产业链短,农产品附加值低,产业化经营程度低等问题一直以来都是阻碍农业发展的根本问题。在农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省农业合作社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有少数合作社成功地建立了自身的产业链,实现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但是整个省农业合作社整体发展水平还不高,绝大部分合作社结构松散,以解决初级农产品销售为主要目的,没有形成自身的产业链,产业化程度很低,需要通过各种措施加以扶持,以提高合作社产业化经营程度,帮助其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2.资金短缺问题突出。当前,资金短缺、贷款难等问题制约着农业合作社的发展。由于地方财政和农村信用社资金不够宽裕,致使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有关扶持资金和信贷资金难以及时、足额到位。特别是农村信用社由于受存贷比例、备付率等指标的限制和资金实

力不够宽裕因素的制约,使得部分项目和产业的贷款不能迅速、足额发放到位。同时,部分合作社成员长期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有不良信用记录,不具备评级授信条件,难以继续得到信用社贷款支持。

3.合作社会员的综合素质不高,人才缺乏。第一,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需要组织管理人员有组织管理,统筹协调,对外交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但现实中农民带头人大多数综合素质不高,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和能力不强,管理水平低,且缺乏创新能力。第二,专业合作社需要有一批有较高文化知识,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而组织中缺乏这种人才,从而导致对政府部门的依赖性增强,制约了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创新和发展。第三,专业合作社社员科技知识欠缺,专业水平低,影响了农产品科技含量的提高。

四、进一步发展农业合作社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合作社产业化经营程度

由于合作社数量多、规模小,自身发展能力不强,快速提高产业化经营程度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一是扶持部分龙头合作社,做大做强产业规模。筛选一批规模合作社进行重点扶持,形成一批有较大的投入,拥有较强种子研发实力,较强产业带动能力和深加工水平,规范;完善的骨干合作社,使之成为农业产业发展的支柱。二是探索开展合作社之间的资源整合和联合。针对一社一品,一社多品,合作社规模太小,品牌知名度不高,品牌互相贬低的局面,应努力引导合作社以产业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牌为纽带、以产权重组为辅助,建立区域性的联动组织,防止恶性竞争。如积极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复合的经营体制、加强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建设、成立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等,以完善现代农业产业组织体系。

(二)采取多种手段解决资金困难问题

1.增加财政扶持,各级政府可以适当增加财政扶持资金和项目数量,把合作社作为党和政府扶持农业、农村的重要对象,树立扶持合作社就是扶持农村、扶持农民的思想,增加扶持力度。

2.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实行信贷优惠政策。适当降低贷款利率,简化信贷手续,开展联合授信,专门为辖内农民专业合作社量身定做信贷产品,解决合作社抵押资产不足问题,使合作社能够以较低的利率顺利贷到发展资金。

3.鼓励工商资本入股合作社,工商资本的注入不仅可以迅速解决合作社资金问题,而且还能帮助打开农产品市场,助推合作社进一步发展壮大。

(三)提高合作社人员素质

1.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农民基本素质。鼓励合作社人员主动学习,主动向专家咨询,提高社员专业生产技术。

2.培养一批合作社经营管理人才和优秀的财会人员,提高合作社管理能力。由各级农经系统组织培训,开展生产技术知识、管理知识学习,形成一支优秀的合作社人才队伍。3.充分利用当前“村官”的人才优势为当地合作社的发展出谋划策。

第五篇:我国银行同业业务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概要

我国银行同业业务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深圳金融》2014年第3期

摘要:近年来,银行同业业务一直是商业银行快速发展和创新活跃的重点领域,银行同业业务为市场提供优金融势服务的同时也伴随着一些争议而广受关注,近期市场又在讨论银监会预期的“同业融资管理办法”新规范的出台。本文立足市场实际,对银行同业业务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建议。

关键词:银行同业业务、制度经济学

一、银行同业业务现状

(一同业业务概念。狭义的银行同业业务指依据人行《同业拆借管理办法》,金融机构间的资金拆借业务。这是基于资金流动性缺口而拆借资金的传统同业范畴。广义的同业业务指以金融同业客户为服务与合作对象,以同业资金融通为核心的各项业务。从主体上看主要是服务银行自营和代客两方面的交易需求。交易涉及的市场主要有银行间货币市场、票据转贴交易市场、信贷资产交易市场、信托资产交易市场、不良资产交易市场、外汇衍生及商品交易市场等。从产品功能看分为四类1, 1四类业务的主要品种有,一是资金类,如同业拆借、同业借款、人民币质押外币质押借款、货币互存、债券回购、票据回购、信贷资产回购,同业存放、债券代持、股票质押融资等;二是投资类,如债券投资、票据转贴、同业代付、投资信托计划、理财计划等;三是资产管理类,如银行理财投资信托计划、投资理财产品、信托贷款、私募股权、信贷资产买卖等;四是交易服务类,如代理外汇买卖、衍生产品交易、贵金属商品市场交易、风险资产或不良资产交易、信托通道业务、信贷资产证

资金类、投资类、资产管理类、交易服务类,这四类产品在交易中往往通过组合交易和相关机构的链条式参与,实现各方交易目的和盈利收益。近年来,在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引领下,同业业务发展迅速,新产品层出不穷,同业业务量、收入、利润等在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的占比和贡献明显提高。

(二银行同业发展现状

1、市场需求推动快速发展。银行同业业务是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和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业务品种。是金融市场生态系统中,各个主体发挥资源优势,整合社会金融服务能力、降低成本,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载体。银行同业业务的核心是同业交易,通过市场化的“交易”实现资源在金融机构间的优化配置,是市场发展的基本需求。

从银行间市场发展看,至2013年7月银行间债券市场余额26.7万亿元,信托市场融资余额1.3万亿,票据资产余额2.2万亿元,银行作为主力投资者,通过配置和交易债券支持直接融资发展和支持实体经济融资需求。

从社会融资结构来看,非信贷资产已占到社会融资总量的50%,其他信托贷款、委托贷款、票据融资、债券等渠道贡献大幅上升,银行同业业务快速发展,适应市场变化和需求,成为提供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的新通道。

从银行资金来源来看,2013年7月底,同业存款在银行存款券化、券商-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各类通道业务等

中的占比四大行5%,中小股份制银行28%,同业业务是银行流动性管理的重要工具。

2、同业业务带动银行增长模式转型。近年来,在银行自营资金营运和代客理财资金需求推动下,银行同业业务以其低资本占用、低风险、大额批发交易、创新灵活快捷、利润收益可观、协同带动效果好的优点,顺应银行自营和代客理财经营需求迅速发展壮大。实现了制度、跨市场、跨机构、跨币种上的交易套利和金融服务。同业业务使得各类金融机构共同参与、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向社会提供完善金融服务,完善了金融生态运转体系。银行同业业务是商业银行的重要业务板块,是银行从传统存贷款固定利差盈利模式下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利率市场化条件下资金营运和金融服务的市场实践和创新探索。由最初的解决资产负债管理中的流动性风险、富余资金营运问题,逐步发展为银行优化资产结构、管理风险、提高客户金融服务能力和投资收益、创造收益的重要业务板块。

3、在市场和监管规范引导下创新发展。制度创新是银行同业创新的政策环境。在混业经营发展和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结合特定宏观经济政策和制度,如“加大信贷投放、信贷规模管制、流动性收紧、存款考核竞争等”这类政策约束条件和市场的实际需求的矛盾,为票据业务、同业代付、同业存款、银行理财等同业业务提供了政策套利和产品创新空间,市场需求的满足带来了交易的快速发展。从制度经济学来看,近年来的制度创新为银行同业创新提供了政策环境。同业交易成为制度

均衡和市场均衡的重要推动力量,也为政策效力发挥起到市场信号传导和平滑作用,同时避免的政策一刀切代理的资源浪费。推动了金融资产资源与实体经济的高效配置。比如理财业务的发展、同业存款业务的市场化竞争,为利率市场化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实践经验。

二、同业业务发展中的问题

银行同业业务的发展总是成为市场的热点,从票据业务的空转、银行代付业务的规范、银行理财非标资产的规范、债券市场的案件和整顿,今年二季度的银行间市场“钱荒”,季末时点的存款大幅波动对M2的影响、对跨境贸易虚增的套利交易叫停等等。目前探讨银行同业业务的问题有以下几点:(一政策套利还是市场创新。笔者认为政策套利和市场套利本身都是一种市场行为,关键看是否支持了实体经济需求,同业业务基本上都源于实体经济需求,套利业务往往舆论影响大,但实际占比较小,在我们以往的经验中,不合理的套利行为很快就被会市场和政策力量纠正。反而应该正视发挥市场交易的资源配置力度。通过同业的交易来推动制度均衡和市场均衡。应该正视发展中的存在政策规避、流动性等问题,顺应市场同业创新需求,做好规范和引导,而不是简单的叫停。让市场力量成为推动经济和制度变迁发展的中坚力量,发挥同业业务积极作用。

从深圳地区银行来看,近年来同业存款余额在1万亿左右,同业存放拆放余额4000亿元左右,债券余额约1500亿元左右,票据余额1000亿元左右,买入返售资产3000亿元左右,银行理财余额约2000亿元,年代客外汇交易量700亿美元左右。年同业交量在5万亿元左右,年盈利60-100亿元,年人均利润2000万元左右,远高于银行行五六十万的平均水平,成为深圳金融中心城市的重要特征。

(二支持实体经济还是空转泡沫。银行同业业务从总体上是缘于实体经济需求的,其利润也是缘于实体经济贡献和市场交易利差。历史上出现了得“交易空转蓄增交易量、增加资金规模”等现象不是同业业务的专属,而是每个金融市场交易中的普遍现象。这些问题占比较小,往往是由于交易和投资衍生,不影响市场根植于实体经济的本质。所以必须继续加大对银行同业业务发展的支持力度。正视发挥市场交易的资源配置力度。同时加强市场规范和对投资者的风险管理和市场交易行为规范,完善市场约束机制。

(三流动性风险的元凶。合理运营的同业业务不会直接造成“钱荒”。关键是看投资者的资产负债结构和投资组合的激进程度,又或者市场普遍的投资态度。期限错配程度、投资组合久期、杠杆倍数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刚性风险缺口等都会影响流动性问题。比如中小银行和机构往往依靠同业市场融资获取的资金来投资获取收益,通过短配长的资金安排,有的自主承担短期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甚至放大资金倍数博取高收益。这样使得流动性风险的长尾效应扩大,就会出现钱荒。“钱荒”可以理解为银行管理对交易逐利需求约束机制不足问

题,可以在发展中给予规范和完善。

(四)交易结构化包装与风险漂移。银行与信托、证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等机构的业务中复杂的交易结构化设计,容易造成信用风险积累、飘移和政策信号的失真。比如前些年 的票据融资空转和今年的跨境贸易虚增等业务都在一定程度上 积累了信用风险,造成相关经济数据失真。另外在交易安全上,大量创新同业业务都是场外交易,交易定价的公允性、风险收 益是否匹配,是否存在利益输送、信息披露是否合理,是否存 在庞式骗局隐藏风险等等,这些可能是金融市场的普遍性问题,同业业务市场也可能存在,可以通过加强市场规范和内部控制 来杜绝。

(五)行业自律与内控合规风险。银行是否在合理风险边 界内开展业务,内控机制是否完善,行业如何自律,是市场建 设和投资者规范的系统性问题,不是同业业务市场问题。比如 光大证券乌龙事件。投资专家和交易员的道德风险,比如今年 债券市场的中信、易方达、宏信证券等案件,都实际取决于投 资者的风险管理和内控水平。综上,我们认为银行同业业务可能存在的问题,是市场快 速发展的结果,通过市场规范和制度完善就会发挥出其支持实 体经济的积极作用。

三、相关建议近期,市场关于监管出台新的同业融资监管办法的预期中 提出“加大资本计提、严格资产出表及会计核算、严禁隐性担

保等”政策,从实际上反映了市场参与者和监管者都找到了规 范市场发展的正确方向,而不是简单“叫停”因噎废食。我们 的建议如下:

(一)政策制度上继续支持和规范同业业务发展 做好风险防范和内控管理规范。引导银行同业业务积极服 务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适应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的商业经营。大 型银行加强市场做市场商功能,保持市场交易活跃和流动性平稳。中小机构发挥市场灵活性优势,增强市场金融服务能力。规范业务发展,防范风险的累积和长尾效应。

(二)发挥市场交易的资源配置职能合理监测业务风险 银行作为我国金融市场主要的资金和客户集中机构,担负 着向社会提供金融服务的基本职能。通过银行同业交易,更有 利于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实现资金和客户需求的合理流 动和高效配置,有利于提高社会经济整体运行效率。同时市场 的发展需要规范,对于银行同业的高杠杆、风险环节复杂等交 易结构和交易安全等问题要加强监管,保证业务安全和风险有 效分离。

(三)加强监管协调,做好跨市场监管 银行同业业务涉及银行、证券、保险等众多机构和市场产 品。要从整体上规范业务风险管理和内控要求,同时又要对各 市场准入、交易、风险管理、信息披露等作出规范,涉及银监 会、人行、证监会、保监会等众多监管机构。要加强银行同业

业务监管协调,做好跨市场监管,发挥合力,通过制度创新和 供给推动银行同业业务规范发展。

下载内蒙古自治区新型农业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概要(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内蒙古自治区新型农业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概要(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型建筑材料发展现状和趋势

    新型建筑材料发展现状和趋势 刘颖1,李可娜2,富尧3 1大连水产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建筑教研室,大连(116300) 2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阜新(123000) 3兖矿集团东华建筑安装公......

    农业合作社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合作社作为一种组织农业生产经营的有效制度安排,在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省农业合作社发展迅速,初步解决了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

    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问题和发展[精选5篇]

    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问题和发展 所谓的农业保险,是指对种植业(农作物)、养殖业(禽畜)在生产、哺育、成长过程中可能遭到的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经济保障的......

    订单农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更多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新形势下,各级政府如何指导农业生产,农民的生产经营如何适应市场需求,已成为......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为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根据陕西省旬阳县关口镇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现状,提出......

    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基金1号概要

    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基金1号--海涂围垦项目产品概要:期限:2+1年投资者预期年化收益率:11%“海涂围垦项目建设基金”规模:不超过7.155亿元。“海涂围垦项目建设基金”管理费:1%投资......

    花垣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花垣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既是我国目前市场经济整体发育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所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县农业经济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实现质的......

    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现状

    永善县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永善县作为农业大县,农业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力发展高原农特产业是实现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