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火灾隐患分析及对策

时间:2019-05-14 23:16: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层建筑火灾隐患分析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层建筑火灾隐患分析及对策》。

第一篇:高层建筑火灾隐患分析及对策

高层建筑火灾隐患分析及对策

摘 要:高层民用建筑火灾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客题,笔者根据多年工作实际,就高层建筑的火灾隐患和应采取的对策进行探讨,相应提出了预防措施。

关键词;高层民用建筑、火灾隐患 对策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高层建筑也随之剧增,而高层建筑历来是重特大火灾事故的高发区,也是消防监督管理的难点区,更是灭火救援的难题区。因此分析高层建筑的火灾隐患,分析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提出相应的防控对策对加强消防安全管理,提高灭火救援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高层建筑普遍存在的火灾隐患

一是设计、施工不规范,“先天性”火灾隐患严重。有的高层建筑物未严格按照国家相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标准进行设计,有的高层建筑物虽按相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标准进行了设计,但为了节省投资,擅自更改设计,减少建筑消防设施,从而留下“先天性”火灾隐患。如:防火防烟分区不当,分隔不严,无防排烟设施,封闭楼梯间和防烟楼梯问问题较多。

二是经费保障机制不健全,维修保养管理不到位。由于经费保障机制不健全,建筑消防设施日常维护保养、隐患整改经费落实困难,致使一些安装在建筑内的固定消防设施年久失修,不能正常投入使用,形同虚设。系统一旦日常维护管理不到位,隐患积累后,整改成本加大,另一方面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相关产品为电子产品,保养不到位,还会缩短使用周期,系统瘫痪后,整改成本更大,使本就紧张的消防经费雪上加霜,形成恶性循环。

三是职责制度不明确,安全管理不到位。高层建筑内部功能复杂,使用单位多,相互之间各自为政,没有明确的责任制度,消防安全管理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如有的高层建筑消防系统的管理分为几部分,消防设施管理、维护保养无章可循。高层建筑物业公司管理人员消防业务素质普遍不高,达不到高层公共建筑消防设施专业维修管理人员的标准,没有一套规范的运作程序和管理队伍,尤其是消防控制室人员变动较快,岗位职责落实不到位,值班人员业务不熟悉、未取得上岗资格,日常的防火巡查检查流于形式、甚至不落实,不会利用末端试水装臵对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进行检查等问题。

四是采用可燃易燃材料,增加火灾荷载。建筑物使用易燃可燃外墙保温材料已成为一类新的、危害性很大的火灾隐患,并且呈多发势头,上海胶州路唐民楼火灾、北京央视火灾、南京中环国际广场火灾、沈阳皇朝万鑫国际大厦火灾等都与建筑外墙保温材料有关。高层建筑室内装修装饰材料存在的火灾隐患较为突出,尤其是宾馆、酒店等高层建筑不断改建装修,新建的多功能高层建筑装修采用大量可燃装饰材料,这样既增加了高层建筑室内火灾荷载,又降低了建筑的耐火等级。而且装材料里有不少塑料高分子材料,不但易于燃烧产生:轰燃现象,且在燃烧过程中还会分解出大量的CO、NO2〃及少量的H2S、SO2等烟气和毒气,对人体产生极大的危害。

五是公众消防意识薄弱,隐患整改难度较大。由于公众的消防安全意识普遍还不高,没有安全用火、用电、用气常识,不具备正确疏散、逃生自救的常识,对身边的消防隐患臵若罔闻。如在小区主干道或出入口设臵限高限宽的障碍物,限制了消防车的通行;在消防车通道上设臵停车位,堵塞消防车通道;在屋顶疏散平台违章搭建,影响疏散;装修中破坏室内消火栓等公共消防设施;圈占室外消火栓等违法行为比较普遍。而隐患的整改涉及多方利益,整改难度较大、整改不能彻底,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无法进入、消防设施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人员疏散困难,延误最佳灭火时机,势必会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六是监管部门检查不够,隐患不能及时整改。目前消防部门和公安派出所的日常监管重点在人员密集场所、高层公共建筑等,而高层居民住宅的物业公司普遍未列入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对高层居民住宅的监督检查频次没有明确的规定。按照现行的管理体制,高层居民住宅的监督管理工作由公安派出所负责,派出所人少事多的矛盾突出,用于消防监督检查的时间有限,对高层居民住宅的监管力度不够,同时派出所专(兼)职消防民警消防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决定了火灾隐患的发现和督改能力,派出所民警不会检查消防设施,导致火灾隐患不能及时发现。

二、加强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对策措施综上所述,高层建筑存在着不同的火灾隐患,本着“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加强高层建筑消防工作,预防火灾的重点应放在防患于未然,在火灾发生前采取消除或 善的措施,降低火灾发生率和可能造成的损失。为此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方面的对策:

一是加强消防法制建设,认真实施消防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要明确各级政府、建设、房管等部门以及建设单位、物业公司的消防安全职责。要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强化消防管理力度,加强消防监督,落实各项防火安全措施,建立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制定火灾应急预案,进一步明确各责任主体的责任,推动责任制的落实,并组织做好经常性的防火检查和督促整顿工作。物业公司应当对管理区域内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建筑消防设施和消防车通道进行维护管理,提供消防安全防范服务;未委托物业公司对高层建筑物业进行管理的,乡镇(街道)、社区(村)民委员会应当组织业主、使用人签订防火协议,明确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对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建筑消防设施和消防车通道进行维护管理,将设有消控中心的高层建筑强制接入城市火灾远程报警监控系统,建立远程监管的保障平台。

二是严把消防设计源头关,杜绝先天性火灾隐患。高层建筑因为其建筑本身面积大,功能复杂,装修易燃材料多,火灾隐患相对来说比低层建筑要大,因此高层建筑在设计上的防火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做好高层建筑防火设计必须强调几个问题:1.合理布臵高层建筑总体布局和防火分区,降低火势蔓延速度,控制火灾燃烧面积;2.确保建筑物耐火能力,杜绝和减少易燃可燃外墙保温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的使用;3.加强自然排烟设计及安全疏散设施设臵,为人员疏散赢得时间,减少火灾损失;4.高层建筑必须在固定消防设施开通后方能进行二次装修,由于高层建筑装修中极易引发火灾,而发生火灾后,主要依靠高层建筑内部的固定消防设施进行扑救,单靠外部消防设施扑救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必须严格按照有关消防法规,高层建筑土建结束后,必须经消防验收合格方能装修或使用。

三是实行多警联勤,协力消除隐患。公安内部各警种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共同做好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强对高层建筑自动消防设施停用、停车占用消防通道、妨碍消防设施使用等违法行为的监督执法工作,通过开展综合治理、联合执法,进一步提高高层建筑公共消防安全管理水平。消防、交警等警种和派出所要开展联合治理,指导高层建筑物业公司依据国家消防技术标准和有关规定,对已建成的高层建筑的道路进行甄别,合理施划停车泊位,对属于消防通道的,高层公用建筑及住宅的消防登高面,以及消火栓附近l0m之内,要划定禁止停车的道路范围,并设臵明显的警示标志标线。

四是加强消防宣传教育,提高公众消防安全意识。根据小区规模,调整确定高层建筑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明确其消防安全责任入、消防安全管理人,并组织相关人员参加消防部门的培训。接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监督检查频次,由各级公安消防机构和派出所开展日常的监督检查工作,提高火灾隐患发现和整改率。督促指导物业公司按照《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的有关要求,建立完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开展日常防火检查、巡查及隐患整改工作。明确消控中心值班操作人员持证上岗,组织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提高其业务水平,保证设施正常运行。全面开展消防宣传“五进”系列活动,指导物业公司在

高层建筑内设立固定的消防宣传栏,将流动消防咨询点开设在大厦内,开展面对面的消防培训,组织成立义务消防宣传队、参加消防志愿者等活动,全面提高公众消防安全意识,自觉减少消防违法行为,整改火灾隐患。

参考文献 [1]新编消防设计规范汇编{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第二篇:高层建筑火灾危险及预防及对策研究

高层建筑火灾危险及预防及对策研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现代化城市建设步伐加快,高层建筑在我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遍地开花。仅据广州市统计,目前约有7000多幢高层建筑,1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就有360幢。而在1992 年前,全国建成的高层建筑才有13000余幢,高度超过100米的高层建筑仅近70幢。由于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火势蔓延迅速、人员疏散困难、扑救难度大、火灾隐患多等特点,国家对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设计和消防安全管理有严格的技术规范和管理规定。根据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多年实践,以及发生高层建筑火灾的惨痛经验教训,人们对此有足够的认识,但是对高层建筑在建施工工地火灾却未能引起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高层建筑施工工地火灾时有发生,这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

一、高层建筑施工工地火灾危险性分析

一是电焊作业是引发高层建筑施工工地火灾的“罪魁祸首”。高层建筑施工,因现场钢筋连接、通风、取暖、给排水等设备安装、各类管道连接以及工程装修时都普遍使用电焊作业,电焊作业产生的火花、灼热熔珠四处飞溅散落,非常容易引起可燃物燃烧,酿成火灾事故。笔者查阅了大量高层建筑施工工地火灾案例资料,电焊作业引起火灾的占90%以上。

二是高层建筑施工工地存放有大量易燃、可燃材料,为火灾发生提供了必要条件。高层建筑施工工地存放有大量的油毡、木材、泡沫板、油漆、粘合胶、防护网、保温材料等易燃可燃物品,只要接触明火等火源,就有可能发生火灾事故。

三是高层建筑施工工地门窗洞、楼梯间、各类管道井、孔洞没有封闭,空气水平、垂直流通迅速,烟囱效应明显,一旦发生火灾,火势发展快,上下左右蔓延快,在短时间内就可能发展成立体的大面积火灾。

四是消防部队灭火救援难度大。由于高层建筑施工工地现场周围环境复杂,特种消防车辆很难靠近高层建筑,加上建筑内部未建成开通自动消防设施,消防用水匮乏,内攻时水压、水量无法满足灭火需要,导致高层建筑施工工地火灾扑救难度极大,特别在施工后期发生在中、高层甚至顶层的火灾,灭火难度更大。

五是施工人员疏散难度大。高层建筑施工工地楼梯、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等疏散设施没有完成建成,如果发生火灾,加上现场堆放着各种建材,孔洞未封堵,无论是对施工人员还是消防营救人员,疏散和搜救的难度都非常大,极易造成人员伤亡。

六是高层建筑作业施工面大,施工人员多,火灾潜在危险范围,加之施工单位许多领导还不十分了解和熟悉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和火灾规律,当施工现场发生火灾时,往往缺乏应急处置经验和能力,导致指挥扑救不力,容易小火酿成大灾。施工人员消防安全常识缺乏,思想上没有准备,如果施工单位又没有制定相应的灭火、疏散预案并组织施工人员

二、高层建筑施工工地火灾防火对策分析。

一是建筑施工单位要成立施工工地消防安全组织,负责制定施工工地消防安全规章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和灭火、疏散应急处置预案;负责建筑工地日常消防安全检查、巡查;组织灭火疏散应急预案演练和施工人员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负责施工工地灭火器材配备和维护保养;督促落实施工工地火灾隐患整改工作。

二是施工单位要根据高层建筑施工中安装、装修各阶段的特点,及时提出与之相适应的防火措施和应急预案,并落实到位,演练到位。

三是严格执行各项消防安全规章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要把防火责任落实到每个施工面的具体负责人和每个施工人员。加强现场检查巡查,重点检查消防安全规章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是否落实到位,及时发现火灾隐患,落实并督促整改责任人员,认真整改。

四是加强施工工地火源、电源管理。高层建筑施工期间临时用电线路多,电焊、电刨、电锯、电钻等用电设备多,喷灯、烤漆等用火工艺多,要管理好电源和明火,严禁擅自私拉乱接电源、擅自使用明火,严禁在施工工地吸烟。

五是把电焊作业作为重点防范对象严格管理。电焊作业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水平作业时,必须使用隔火挡板,在有竖井、缝隙、孔洞处作业时,还应使用接火斗,防止电焊火花溅落到作业面下层。

六是加强对施工工地可燃、易燃材料的管理。材料管理要定点定位、定人管理、分类存放,远离电源和火源。装修工地的木屑、锯末、各种可燃包装物要随时清理。

七是配齐足量的临时消防设施。高层建筑设施施工工地应配齐足量的类型相适应的灭火器材。在设备安装和内装修前宜最先安装消防给水设施保证消防用水,必要时还可在每个楼层储备适量的消防用水。工地内要设置临时疏散指示标志、临时应急照明设施、醒目标明楼层位置和楼梯间,安装临时消防广播。各类器材、设施严禁挪作他用。

八是高层建筑设施工地内材料、垃圾、杂物严禁堵塞通道,要保证施工人员上下左右通行快捷,确保在发生火灾时人员能及时疏散。同时,要保证建筑工地周围消防车通道畅通,各种消防车辆能便捷施救。

第三篇:打火机生产企业火灾隐患分析及整治对策

打火机生产企业火灾隐患分析及整治对策

近年来,打火机生产企业在我国呈不断壮大的趋势,在浙江温州、慈溪,广东德庆、河南夏邑、湖南邵东等均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打火机生产基地,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年产打火机300亿只左右。打火机行业迅速崛起,带动地方经济的同时,其安全问题也逐渐被关注,鉴于打火机生产工艺流程中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决定了其火灾危险性大,一旦发生火灾,势必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本人曾参与了浙江慈溪打火机行业专项整治活动,并参与了多起打火机企业火灾的事故调查,通过结合整治情况及火机企业火灾事故案例,剖析火灾特点和原因,从总平面防火设计、生产工艺及设备、消防安全管理等方面分析火机生产企业的火灾危险性,指出所存在的火灾隐患,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提出加强工艺改造、提高从业人员消防安全培训和安全管理、落实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消除各类点火源等解决对策,以期为火机企业的防火工作提供参考。关键词 火机企业;火灾隐患;防火对策

一、引言

打火机,英文名Lighter,是一种比火柴使用起来更方便的取火机械。最早的打火机由德国化学家德贝莱发明。他是利用锌和硫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气,氢气喷到铂棉上自动起火。1973年,法国的比克公司发明一次性打火机。我国打火机行业的发源地在温州,而慈溪市生产打火机的历史也有近30年。特别是九三年后,火机行业不断发展并随之上了规模,目前,慈溪全市共有大小生产企业40余家,年产打火机约80亿只,产量和出口量约占全国三分之一。火机企业带来大量经济效益的同时,安全问题也逐渐显现。2007年至今,慈溪市火机企业就发生火灾13起,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暴露出火机企业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本文将结合慈溪市开展的火机行业专项整治活动,对火机企业存在的火灾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二、火机企业的火灾特点

打火机生产线一般由注塑、冲床、模具、充气、调火、装配、压电、焊接、粘贴、包装、三件套车间组成,由于规模不同设置的工序略有差异。总结近年来发生的火机企业火灾事故,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一)易燃易爆性

一次性打火机充灌气体多为液化丁烷,闪点-58℃—8.1℃,自燃点=405℃,沸点=-0.5℃,爆炸下限=1.9%,爆炸上限=8.5%,点燃能量为0.75mJ,在-20℃的低温下遇微弱火源就会爆炸[1]。在标准状况下,1m3 液化丁烷气完全燃烧,其发热量会高达数万千卡;1m3 液化丁烷气如果泄漏在大气中,体积会迅速汽化为250~300m3,并变成3000~15000m3 的爆炸性气体。丁烷的混合性爆炸气一旦爆炸,其爆速可达2000~3000m/s。由于液化丁烷气燃烧热值大,爆炸速度快,瞬间就会完成化学性变化,其破坏性和伤害性就显得特别强。

(二)火势易扩散

由于丁烷气相对密度为0.59,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05,比空气轻,如果通风不畅,泄露出来的丁烷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积聚在地面低洼处,并沿地面四处扩散,遇点火源即可发生爆炸[2]。

(三)可燃物荷载多,扑救难度大

受到场地及库房的限制,打火机企业内的成品、半成品、原料堆放相对比较集中,且一旦发生火灾,由于多数材料为塑料制品,加之丁烷气遇火易燃易爆,会迅速导致火灾蔓延扩大。此外,塑料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浓烟和有毒有害气体,且打火机塑料外壳熔融后,会迅速结块,给火灾扑救带来极大的困难,并危及现场人员的安全。

三、火机企业火灾危险性

(一)打火机企业总体设计上存在的问题

1、布局布置不合理

大部分打火机企业车间、仓库、办公区等功能模块区之间未能进行相对独立的划分,常常共存于同一幢厂房内。尤其是仓库不能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独立设置,也未按照甲类仓库的要求进行防火分隔,导致防火分区过大,一旦发生火灾,火势极易在短时间内就蔓延扩大。从近四年来的火灾数据看,13起打火机企业火灾中有10起是发生在成品仓库或者半成品仓库,占总数的77%。此外,出于增加厂区内土地利用率的目的,厂区内违章搭建,导致建、构筑物安全距离设置过小,与国家规范的要求相距甚远,任何一处发生问题,都会对相邻的建筑或设施产生巨大的影响,给事故的迅速蔓延扩大提供了便利。

2、建筑先天存在不足

由于部分打火机企业厂房建造时间较早,如慈溪掌起镇火机园区内的企业大部分厂房建于上世纪90年代,当时消防规范并未对厂房的消防安全条件作出具体的规定,导致这些厂房先天不足,与现行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例如厂房耐火等级不足,部分甲类车间达不到一级耐火等级标准,甚至有些设置在三级、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中;厂房楼梯间直接采用敞开式楼梯间,未设置为封闭楼梯间,即使设置了封闭楼梯间,楼梯间的门也未采用乙级防火门。

3、建筑消防设施滞后

根据《打火机生产安全规程》(GB 19288-2003),带气操作的车间、仓库火灾危险性均为甲类2,应设置相应的可燃气体探测、自动灭火、防爆、通风、防静电设施,但是从实际检查看,很少、甚至可以说是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完全按要求设置这些设施。

4、消防水源建设滞后

虽然企业都能按规定设置消火栓系统,但是单就慈溪而言,观海卫及掌起两个打火机工业园区均属于缺水地区,消防栓常常存在管压不足的问题,加之天然水源匮乏,企业又未建造独立的消防水池,仅仅依靠设置的消火栓,远远满足不了消防用水的需要。这一问题已在2010年1月11日宁波海路火机实业有限公司发生的火灾中凸现出来。

(二)生产工艺及设备存在的火灾隐患

1、成产方式简单原始

火机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主要还是依靠人工,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慈溪40余家火机企业中,仅新海火机一家从日本引进了一套自动生产设备,但遗憾的是,也仅仅是代替了部分手工操作。生产方式的简单原始,直接导致工人手工操作过程中极易诱发事故的发生。以调火工序为例,还停留在调火工人一手执半成品打火机用明火点燃, 另一手调节打火机的调气阀,将火苗大小调至适中位置固定的方式,稍有疏忽,就会引燃周围物品引起火灾。

2、产品搬运、存储过程隐患巨大 在产品搬运过程中,完全依靠工人手工搬运,搬运过程中极易发生打火机掉落的现象;半成品存储时,产品在未进行安全防护的状态下直接一层叠一层,最高时可达一人多高,堆放时稍有不注意就可能导致产品掉落或者引发打火。有些企业采用塑料筐盛放打火机产品,虽然初期对于保证安全有一定效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塑料筐逐渐老化脆化,多层堆积的情况下甚至会破裂,又成为了火灾发生的隐患。此外,全球经济衰退,欧债危机的发生,火机产业萧条,大量火机成品滞销,又进一步加剧了这类危险的发生。2007年至今的13起火灾中,有8起是由于上述原因造成的。

3、产品自身存在质量问题

部分企业业主一味为了降低成本,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忽视产品的质量,选用劣质回收塑料,削薄火机的壳体,直接造成火机质量不过关,遇高温、暴晒、挤压、震动就有一定几率发生自爆。此外,为了促进销量,企业近年来还向市场推出了一款名为“机旺”“机皇”的巨型打火机,其体积为普通打火机的六倍,丁烷气体容量可达15—20ml,相当于一枚木柄手榴弹,潜在危险性巨大,一旦发生事故,极易造成人员伤亡,也给灭火救援带来巨大难度。

4、电器设备隐患

在充气房、气瓶房、成品仓库、半成品仓库等爆炸危险区域,未选用安装防爆型电气设备,只是采用普通型,或者选用安装了防爆型电气设备,但是在选型、安装环节出现种种问题,防爆电气不能发挥正常功用,达不到防爆的要求。另外,有些打火机企业不注重对电气设备的维护保养与检查,加上私拉乱接、超负荷用电,使得电气设备老化、绝缘破损、短路,成为潜在隐患。

(三)管理上存在漏洞

1、安全管理制度不落实

部分打火机企业消防工作指导方针不明确,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表现在对于消防安全责任人、安全领导小组、防火安全员的设立以及人员配备不到位,各类安全管理制度与责任制度的内容不具体不全面不合理。而另外有些打火机企业虽然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但有很大的一部分是相互抄袭,安全管理制度的存在变成了表面文章,落实不下去,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流于形式,只在应付检查时发挥作用。

2、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打火机行业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大部分员工未经岗前培训就擅自上岗,对打火机生产的流程、火灾危险性、火灾扑救方法及逃生自救方法知之甚少,安全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违章操作多。而且员工没有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与经验,遇到事故容易慌乱,不能够冷静地作出判断和行动,控制事故扩大、逃生自救护救的能力弱。

四、整治对策

通过对打火机生产工艺的火灾危险性分析, 我们认为应从打火机生产企业设施设备建设、从业人员消防安全培训和安全管理等几个方面入手加强消防管理。

(一)严把建筑源头关

对于新建、扩建厂房,必须严格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打火机生产安全规程》等标准要求进行设计、建设,保证建筑耐火等级、防火分区、消防设施、防火间距、消防用水等方面符合要求。对于已建厂房,要对各车间的功能分区和部局进行一次全面的规划统筹,车间及仓库必须设置在二级耐火等级以上的建筑内,充气车间、气瓶库和成品库应分别独立设置。中转仓库应设置在厂房的首层靠外墙,且采取防火墙与其他部位分隔,减小每个防火分区的面积,面积不大于250平方米,减小火灾情况下蔓延扩大的危险。

(二)加强消防设施建设

必须按要求配备必要的防灭火设施,要在甲类,即带气操作的车间、仓库设置可燃气体浓度自动探测报警系统、排风通风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达到可燃气体浓度可检测、气体泄漏可排出、初起火灾能扑救的目的。采用的电气设备要按照《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要求,必须选用可靠防爆型电器电气设备规格型号按爆炸危险区域的等级划分来确定,所选用电气设备高于或等于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级别和组别。同时,火机企业集中的工业园区要加大消防水源管网建设,加大压力,以邻近企业为一个区域建设消防水池。

(三)落实技术改造

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淘汰陈旧落后的手工组装的生产模式,采用全自动流水线生产,降低人为因素。同时,在一时难以采用自动化生产的现实面前,要采用一些好的办法降低火灾危险性,如在成品、半成品搬运过程中,大力推广铁质货架、托盘、推车的使用,要逐步淘汰现有塑料框的使用。

(四)减少成品的库存量

切忌盲目追究效益而忽视安全,严格按照需求控制产量。成品仓库内不积压大量货物,货物严格采用货架平整堆放,层数不宜过高,堆放不宜过密,货架与货架之间留出足够的间距;中转仓库内货物原则上不得过夜,要加快流转量,如果切实需要存放货物,也不得超过一昼夜的量。

(五)落实企业消防安全主体责任

火机企业要切实加强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认真落实消防安全的主体责任,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层层责任制,一级对一级负责,以调动全体成员参与消防安全的积极性。必须对从业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 使其掌握打火机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和安全防范措施, 掌握安全操作规程。打火机生产企业制订并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明确各单位、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职责, 建立一整套规范化的安全体系并认真抓好落实[3]。

(六)定期检查, 消除火灾隐患

消防、工商、安监等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加大执法监管力度,把好审批验收关,杜绝违法经营或带隐患经营的火机企业,特别是家庭式火机生产作坊的出现。定期对火机企业进行安全评价与检查,形成一个完整的由日常检查、专项抽查、稽查、暗访等多种方式构成的监督检查体系,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责令其立即改正,存在重大隐患的,通过停业、改造、转型等方法强制要求其消除隐患。奖罚并举,与保险企业形成联动评估体系,对于经评估火灾危险性小、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的企业在保费上给予一定额度的优惠,反之则大幅提高保费或不予提供保险,促使企业自觉落实各项消防安全措施。

五、结束语

当前,火机企业正朝着规模化、自动化的趋势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如何降低它的火灾危险性成为消防研究的重点。我们应该正确地看待火机企业的安全问题,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同时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及方法,重点加强员工培训、改进工艺系统和硬件配置、控制明火源,落实安全责任制度等,把事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减少人员伤亡,降低财产损失。

慈溪市打火机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提高全市打火机行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下简称《安全生产法》)、《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打火机生产安全规程》(GB19288-2003)和《浙江省打火机生产企业安全管理规定》及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打火机、点火枪生产企业(以下统称“生产企业”)适用本规定;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对消防安全、特种设备等安全管理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第三条

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第四条

市安全监管局负责对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的综合监管;市公安、质监、气象等部门分别负责对生产企业消防安全、特种设备安全、防雷防静电安全的监管;市经济发展局负责对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的指导;涉业镇(街道)负责对生产企业的日常监管。

第五条

生产企业必须遵守本规定和其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具备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

严格控制新建、改建和扩建打火机项目,符合产业布局,确需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一律实行项目评审制。

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得从事打火机、点火枪生产。

第六条

生产企业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履行下列职责:

(一)建立健全并组织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组织制定并督促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三)保证安全生产投入和相关经费的提取使用;

(四)组织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五)组织制定并实施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六)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组织事故抢险,配合安全事故调查,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不擅离职守;

(七)向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定期报告安全生产情况;

(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责任。

第七条

生产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各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落实安全生产台帐。同时,强化安全生产各类管理制度,如安全设施“三同时”、教育培训、检查、奖惩、事故报告、重点部位、设备设施、劳动防护、防火防爆、危险作业等方面的制度。

第八条

生产企业按规定进行安全评价。

(一)新建、改建和扩建的项目,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后或扩初设计之前进行安全预评价;

(二)已投入试生产、准备竣工验收的企业,进行安全验收评价;

(三)已通过竣工验收并投产的企业,进行周期性安全状况综合评价。评价周期为两年一次,企业按评估报告的要求实施整改。

第九条

生产企业要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未经培训教育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专门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并持证上岗。

第十条

生产企业必须按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第十一条

生产企业必须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费用。

第十二条

生产企业现场安全管理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要求。

生产企业应合理规划,选址远离其他行业企业、人员集中场所及居民住宅区。严禁在住宅区民宅内从事打火机生产。

在打火机生产区域内不得设置集体宿舍,严禁“多合一”。

第十三条

建设项目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等标准。

(一)生产厂房、库房的建筑耐火等级不低于一、二级。

(二)甲、乙类厂房、库房与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小于25米,与重要公共建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小于50米,与厂外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距离不小于30米。

(三)厂区内甲、乙类厂房、库房与有明火作业的生产车间的安全间距不小于25米,与非明火作业的生产车间的安全间距不小于12米。

(四)采用燃气贮罐储存、供应燃气的企业,其燃气贮罐及卸液台等设施的设计规划必须符合消防和安全管理规定。

(五)其他要求按相关国家标准执行。

第十四条

生产企业所有车间内,严格控制作业人员密度,按照实际使用面积计算,人均不得低于2平方米。

第十五条

安全疏散条件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一)甲、乙类厂房以及带气作业的车间安全出口不少于2个,每个门的宽度不小于1.40米且门朝外开启。不得设置门斗、安装门帘等影响疏散的障碍物;

(二)两层及两层以上的厂房必须有2个以上疏散楼梯,楼梯最小总净宽度不小于1.00米/100人,单个最小宽度不小于1.10米,并保持楼梯畅通;

(三)合理布置车间内工作台及工艺走向,保证走道畅通,不留“U”形走道,作业人员距最近安全出口的步行距离不得大于25米;

(四)严禁在安全疏散通道堆放货物,严禁安全疏散门上锁或其他严重影响疏散通道畅通的行为。

第十六条

爆炸危险场所采取必要的防爆措施。

(一)生产企业按危险区域等级和爆炸性混合物的级别、组别相应配置符合国家标准规定防爆等级的电气设备,防爆电气设备的配置须符合防爆要求。甲、乙类厂房、库房以及带气的车间、库房均须安装防爆电气设备。

(二)生产企业须加强对防爆电气的管理,选用经国家认定的防爆检验单位检验合格的防爆电气产品,禁止降低防爆等级。

(三)甲、乙类厂房、库房以及带气的车间均须安装可燃气体浓度自动探测报警系统,正确安装并不得阻挡、埋压、罩盖。

(四)甲、乙类厂房、库房以及带气的车间必须配置良好的通风设施,按通风需要,每单元设置两个以上自然通风口、机械排风口。机械排风采用防爆型通风机,车间容积不大于1000m3或2000 m3时,排风流量分别不小于2000 m3/h或3500m3/h,或按实际排风流量选择通风机。

(五)甲、乙类厂房、库房以及带气的车间如设置空调,应选用分体式空调,不得设带有风管的中央空调,所选用的空调必须为防爆型。

(六)燃气输送设施须设置自动和手动紧急切断、泄压排放处理装置等设施。必须将安全阀放空管的导出管置于室外,高于建筑物2米以上,并在避雷装置的保护范围之内。

(七)甲、乙类厂房、库房以及带气的车间周围25米范围内,不得设地沟式下水道,如必须设置,须采取水封隔离措施。

(八)危险场所使用的机动车辆须采取防爆措施。

(九)其他要求按国家标准执行。

第十七条

生产企业的贮罐、建(构)筑物,应设计可靠的防雷保护装置,并按规定定期检测。

第十八条

在可能产生静电危害的场所,须配备防静电装置和静电用品用具,并按规定操作,定期检测。

第十九条

生产企业设备、设施、器材、防护用品和安全检测仪器,应符合国家安全标准或行业安全标准。

生产企业的贮罐和管道的材质、压力等级、制造工艺、焊接质量、校验要求等必须执行国家有关标准。

生产企业设备、设施、器材应定期维护、保养、检测、检验、校准,保证其安全运行。

生产企业必须对生产设备、设施、生产区域内的安全防护装置制定管理制度,建立管理台帐和技术档案。

第二十条

生产企业的特种设备管理

(一)生产企业使用的特种设备,如压力管道、贮罐、电梯、升降机等应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必须具有设计文件、产品质量证明书、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书、监督检验证明等文本。已使用升降机的必须由具备升降机安装改造资格的单位改造,并通过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中心验收。

(二)特种设备安装、改造前,首先由具备特种设备设计资格的单位进行设计,安装、改造、维修由具备安装资格的单位施工,施工前应报质监部门。

(三)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过程中,必须由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部门现场监检,工程结束后进行总体验收。

(四)通过总体验收的特种设备方可交付使用,企业在使用前或投入使用后1个月内到质监部门办理登记注册手续。

(五)生产企业须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主要包括:1.特种设备出厂文件资料;2.定期检验和自行检查记录;3.特种设备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的检验和保养记录;4.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六)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须按规定通过质监部门考核,取得特种作业证书,方能从事相应的作业或管理工作。

(七)按规定定期检验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1个月内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交检验申请,检验不合格或超过合格有效期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八)使用单位应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特种设备出现故障,待事故隐患消除后方可继续使用,发生事故时立即报告有关部门。

(九)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超过使用年限,应及时报废并向原登记部门办理注销手续。

第二十一条

打火机充气须使用定量灌装机等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机械,禁止手工充气。

第二十二条

合理选用盛装工具配发待装配件,严格控制人员密集区域的产品数量。全面推行专用推车及专用货架运送、堆放产品,严禁裸机(指半成品、成品打火机、点火枪)直接多层堆垒于地面或工作台面上。

第二十三条

生产企业须按规定配备消防设施和器材,指定专人维护管理,并定期检查须保证消防设施、器材的正常使用。禁止改变消防设施用途和其他影响消防设施使用的行为。

第二十四条

生产企业须在有危险因素的生产、储存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安全警示标志应设在明显位置。

第二十五条

生产企业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规定佩戴、使用。

第二十六条

生产企业应,对安全事故易发领域和环节进行监控,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并储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

第二十七条

生产企业应按规定,制定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及时修订完善。

生产企业应定期演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每年不得少于2次。

第二十八条

生产企业应设立专职消防队或义务消防组织。

第二十九条

生产企业发生安全事故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报告本企业负责人。

企业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迅速启动应急救援预案,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并报警,防止事故扩大,努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要按规定及时、如实向当地政府、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报告。企业负责人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

生产企业应当保护好事故现场,需要移动现场物品时,应当作出标记和书面记录,妥善保管有关证物;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 ⒒倜鹩泄刂ぞ荨?

第三十条

生产企业和个人应当主动配合事故调查,不得阻挠、干涉有关部门对事故进行依法调查、事故责任认定以及责任人员的处理。

第三十一条

本暂行规定由市安委会会同市安全监管、经济发展、公安、工商、质监、气象等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暂行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打火机生产安全规程 GB 19288-2003

第四篇:宗教活动场所火灾隐患及防治对策

宗教活动场所火灾隐患及防治对策

宗教活动场所历来是消防安全工作的重点区域,及时消除宗教活动场所内的火灾隐患,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创造稳定有序的宗教活动环境,是广大信教群众极为关心的一件大事,也是各级消防监督机构、宗教工作部门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宗教活动场所火灾隐患的特点

1、宗教活动场所火灾隐患多,火源难控制。因生产、生活用火不慎引起火灾,如住在寺庙内的僧尼烧火做饭、取暖时不慎引起的火灾;因电线老化、设备陈旧造成电线短路,或负载过荷产生过热或火花、电弧引发的火灾;有些寺观教堂没有安装避雷设备,或虽安装但没有起到保护作用由此而引起雷击火灾;因烧香、焚纸、点蜡等动用明火时

引发的火灾;因对宗教活动场所或对信徒有矛盾而人为破坏,纵火引起的火灾(如1998年7月,江西省萍乡市宝积寺因纵火犯放火,使天王殿全部烧烬)。此外,作为旅游景点的宗教活动场所,因游客吸烟常用的打火机、火柴,扔下的烟头,从而增大了发生火灾的几率和危害。

2、可燃、易燃物多,火灾荷载大。我国宗教文化源远流长,寺观教堂具有独特的构造,建筑物多数为土木结构或砖木结构;场所内的绸缎、经幡等易燃物品随处可见,稍有疏忽,就会引起火灾;因生产、生活使用点灯照明的植物油,烧饭使用的液化气,香客送来供奉的鞭炮、香、烛、纸等都属于易燃物品;场所内各种可燃装修材料、纤维织品、电线电缆等,如遇火源极易引发火灾。

3、建筑毗连,火灾蔓延速度快。由于宗教活动场所的特殊性,在寺院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法堂等建筑物,且相互毗邻;有些清真寺、教

堂地处闹市区,还有的毗连居民住宅区;既无防火墙,又无防火间距,一旦失火,火势迅速蔓延;因宗教活动的需要,一些教堂建筑布局大,建筑高,跨度大,易形成“烟囱效应”,造成大面积燃烧。

4、道路不畅通,消防救援困难。寺院、宫观等宗教活动场所多数建筑在偏远山区,有的建在高山峻岭,有的地处深山峡谷,俗语“深山藏古寺”就道出了场所所处的环境;山区多为雷区,容易引发雷击起火,且道路崎岖,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辆难以及时赶到起火点,即使消防车辆到达但因缺乏消防给水,也难以有效扑灭火灾。有些清真寺、教堂多数在人员相对集中的城镇,但道路拥挤,弄巷狭窄,人山人海,难于疏散,严重影响消防车的通行,也不利于扑救初起火灾。

5、消防设施、器材、水源缺乏,难以及时有效扑救燃烧初起阶段火灾。由于历史遗留的问题,一些宗教团体的房产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自给自养较

困难,经济拮据,因此,在消防设施方面投入少,重要活动场所没有安装自动报警、自动灭火、自动感烟、感温等现代防火设施。有的寺观地处悬崖峭壁,水位落差大,供水压力不足,难以保障消防车用水;在城镇人员相对集中的一些清真寺、教堂,没有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要求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没有安装室内(外)消防栓、没有连网消防给水系统;发生火灾后,不能及时取用消防器村、消防水源,就难以将大火扑灭在初起阶段,而将小火酿成大火。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历史文化现象,在我国延续了几千年,宗教文化积淀博大、精深,场所内有的字、画、经卷、雕塑已成为古董,有的场所被收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各宗教建筑构造风格独具特色,造型精致,线条流畅,殿内雀替斗拱,精雕细琢堪称国宝;这些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古代艺术中最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遗产之一,它既是中华民

族智慧的结晶、民族文明进程标志的代表和见证,也是全世界人类共同的文化宝贵财富;宗教文化独特的内涵具有惟一性和不可替代性,失之不可再得,毁之不可重来;一旦失火,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一大损,也是人类文明的一大损失,其文化价值损失和影响不可估量。因此,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认真对待。

二、宗教活动场所预防火灾的对策

1、认真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活动,提高对宗教活动场所预防火灾重要性的认识。一些寺观教堂存在诸多火灾隐患,主要是因认识不足、消防安全意识不强所造成。因此,我们要加强《消防法》、《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条例》宣传、教育,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认真开展消防基本常识的宣传,开展消防业务知识培训,普及消防常识,提高自防自救的能力,增强防火、灭火意识;要请当地公安消防大队进行消防业务指导,制定灭火作战计划,进行灭火预演,从根本上消除火灾隐患。要教

育宗教工作干部、宗教教职人员及广大信教群众从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正确认识抓好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切实把消防安全工作纳入宗教活动场所管理重要内容;要时刻牢记“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警示;以对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确保寺观教堂的历史文物和珍贵的宗教艺术品安全。对发展旅游事业促进经济建设,对研究历史、宗教、天文、星算、文化、医学、艺术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体制,切实控制并消除火灾隐患。要建立义务消防队组织并向当地公安消防机构备案,成立由专(兼)职的宗教工作干部、宗教教职人员义务消防队,并确定一名负责人。一旦失火,确保义务消防队员招之则来、来之则战、战之则胜;要建立值班巡逻制度,因宗教活动多数在白天进行,夜晚留守的人员少,因此要加强对寺观教堂的夜间巡逻,切实做到早发现火情、早报警、早扑灭火灾。如布

达拉宫管理处设立了保卫科、消防队,成立了由干部、电工、消防人员组成的联防队;有6名喇嘛消防员,主要负责防火工作,每日巡查2次以上,各佛殿还有夜间值班员。布达拉宫在94年就安装了电视监控系统,对重要佛殿和文物仓库及布达拉宫全貌进行24小时监控,且配备了灭火冲枪等先进灭火设备。此外,要进一步落实消防安全工作责任制,积极推进宗教活动场所消防管理工作社会化,建立并明示报警电话及火警电话119、火情报告制度、交接班制度、奖惩制度,确保宗教活动场所消防安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正常化顺利进行。

3、消除明火,从源头上控制并消除引火源。有些宗教活动场所集活动、烧饭、取暖、仓储、零售于一体,大大增加了用火、用电的火灾险情。因此,我们要严格控制在场所内进行生产、生活用火,尽量避免在场所内炊厨、取暖等。要加强对焚香、烧纸、点烛等明火源的管理,将香炉远离可燃物并有隔离

措施,尤其在天旱、物燥季节,要加强对香炉飞溅火星的管理,尽量做到人去火灭。要加强对周围建筑物及寺观周边森林火情的了望,发现火灾及时进行有效的消防破拆或隔离,确保场所的安全。要加强对电气线路、设备的管理,在场所内安装应急照明,以利火灾时引导人员疏散,应急照明灯其最低照度不小于,照明时间不小于20min;设置疏散通道,其疏散出口不小于2个,疏散出口净宽不小于,疏散巷道宽不小于3m,紧靠门口以内不应设置踏步,严禁出口处上锁、堵塞;安装疏散指示灯标志要规范清晰;严禁擅自乱拉、乱接电气线路,严禁超负荷用电,避免过热或短路产生火花而引发电气火灾。

4、加强对可燃、易燃物的管理,从燃烧条件上控制并清除燃烧物。一方面要做好消防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上报消防监督部门,并制定有效整改措施,要不等、不靠依法整改到位,决不姑息迁就;对消防工作要有检查、有

评比、有总结、有奖惩,把它纳入社会综合治理及宗教活动场所创“五好”活动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场所可燃物品特别是绸缎、经幡、香、纸、烛、鞭炮、植物油、液化气的管理;在装饰选择材料时要尽量采用氧指数值高的难燃或不燃材料,装饰后要及时清除装饰用的油漆、纤维、泡沫塑料等有机溶剂,以减少现场的可燃、易燃物品,降低现场的火灾荷载。

5、重点加强对宗教活动节日的消防监督管理。在宗教活动节日里,活动形势多样,内容丰富,且用火用电频繁。如每月初一、十五到寺观烧香、拜佛,每周日到教堂做礼拜等宗教节日活动时,芸芸众生,人流混杂,容易出乱子,并引发火灾事故。因此,我们要制定活动预案,一有火灾情况,要保证报警电话畅通,并有专人引导疏散,引导消防力量救援;统战、民宗部门要分工协作,齐抓共管,严防死守,确保在节日里活动顺利进行。

6、更新消防装备,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及时有效扑灭初起火灾。有的寺观教堂自养乏力、艰难度日,有的则对经济财物管理不善,在消防安全方面投入甚微,消防设施严重不足且相对落后。因此,我们要切实改善宗教活动场所的消防装备,提高自防、自救能力。对宗教活动重点场所、重点部位既有条件又有消防安全工作需要的要安装电视监控系统及火灾应急广播系统,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感烟、感温系统,自动灭火喷淋系统。要安装防雷、防静电设备,防直接雷装置,其引下线不小于2根,以增加保护半径。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寺观教堂,要严格执行政策审批制度。与此同时,还要充分考虑雷区、消防通道、消防给水、防火间距、安全疏散、消防装备等消防安全因素,并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起过800人的场所要安装室内消防栓,并设置环形消防车道。要按照《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要求,对场所配备必要的泡

沫、干粉、1211灭火器,添置消防用桶、用沙、水带、水枪、蓄水池。同时要加强对灭火器的检查、维修保养,及时更换消防药品;以便及时将火灾扑灭在燃烧初起阶段,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第五篇:宗教活动场所火灾隐患及防治对策

宗教活动场所历来是消防安全工作的重点区域,及时消除宗教活动场所内的火灾隐患,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创造稳定有序的宗教活动环境,是广大信教群众极为关心的一件大事,也是各级消防监督机构、宗教工作部门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宗教活动场所火灾隐患的特点

1、宗教活动场所火灾隐患多,火源难控制。因生产、生活用火不慎引起火灾,如住在寺庙内的僧

尼烧火做饭、取暖时不慎引起的火灾;因电线老化、设备陈旧造成电线短路,或负载过荷产生过热或火花、电弧引发的火灾;有些寺观教堂没有安装避雷设备,或虽安装但没有起到保护作用由此而引起雷击火灾;因烧香、焚纸、点蜡等动用明火时引发的火灾;因对宗教活动场所或对信徒有矛盾而人为破坏,纵火引起的火灾(如1998年7月,江西省萍乡市宝积寺因纵火犯放火,使天王殿全部烧烬)。此外,作为旅游景点的宗教活动场所,因游客吸烟常用的打火机、火柴,扔下的烟头,从而增大了发生火灾的几率和危害。

2、可燃、易燃物多,火灾荷载大。我国宗教文化源远流长,寺观教堂具有独特的构造,建筑物多数为土木结构或砖木结构;场所内的绸缎、经幡等易燃物品随处可见,稍有疏忽,就会引起火灾;因生产、生活使用点灯照明的植物油,烧饭使用的液化气,香客送来供奉的鞭炮、香、烛、纸等都属于易燃物品;场所内各种可燃装修材料、纤维织品、电线电缆等,如遇火源极易引发火灾。

3、建筑毗连,火灾蔓延速度快。由于宗教活动场所的特殊性,在寺院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法堂等建筑物,且相互毗邻;有些清真寺、教堂地处闹市区,还有的毗连居民住宅区;既无防火墙,又无防火间距,一旦失火,火势迅速蔓延;因宗教活动的需要,一些教堂建筑布局大,建筑高,跨度大,易形成“烟囱效应”,造成大面积燃烧。

4、道路不畅通,消防救援困难。寺院、宫观等宗教活动场所多数建筑在偏远山区,有的建在高山峻岭,有的地处深山峡谷,俗语“深山藏古寺”就道出了场所所处的环境;山区多为雷区,容易引发雷击起火,且道路崎岖,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辆难以及时赶到起火点,即使消防车辆到达但因缺乏消防给水,也难以有效扑灭火灾。有些清真寺、教堂多数在人员相对集中的城镇,但道路拥挤,弄巷狭窄,人山人海,难于疏散,严重影响消防车的通行,也不利于扑救初起火灾。

5、消防设施、器材、水源缺乏,难以及时有效扑救燃烧初起阶段火灾。由于历史遗留的问题,一些宗教团体的房产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自给自养较困难,经济拮据,因此,在消防设施方面投入少,重要活动场所没有安装自动报警、自动灭火、自动感烟、感温等现代防火设施。有的寺观地处悬崖峭壁,水位落差大,供水压力不足,难以保障消防车用水;在城镇人员相对集中的一些清真寺、教堂,没有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要求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没有安装室内(外)消防栓、没有连网消防给水系统;发生火灾后,不能及时取用消防器村、消防水源,就难以将大火扑灭在初起阶段,而将小火酿成大火。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历史文化现象,在我国延续了几千年,宗教文化积淀博大、精深,场所内有的字、画、经卷、雕塑已成为古董,有的场所被收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各宗教建筑构造风格独具特色,造型精致,线条流畅,殿内雀替斗拱,精雕细琢堪称国宝;这些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古代艺术中最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遗产之一,它既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民族文明进程标志的代表和见证,也是全世界人类共同的文化宝贵财富;宗教文化独特的内涵具有惟一性和不可替代性,失之不可再得,毁之不可重来;一旦失火,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一大损,也是人类文明的一大损失,其文化价值损失和影响不可估量。因此,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认真对待。

二、宗教活动场所预防火灾的对策

1、认真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活动,提高对宗教活动场所预防火灾重要性的认识。一些寺观教堂存在诸多火灾隐患,主要是因认识不足、消防安全意识不强所造成。因此,我们要加强《消防法》、《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条例》宣传、教育,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认真开展消防基本常识的宣传,开展消防业务知识培训,普及消防常识,提高自防自救的能力,增强防火、灭火意识;要请当地公安消防大队进行消防业务指导,制定灭火作战计划,进行灭火预演,从根本上消除火灾隐患。要教育宗教工作干部、宗教教职人员及广大信教群众从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正确认识抓好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切实把消防安全工作纳入宗教活动场所管理重要内容;要时刻牢记“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警示;以对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确保寺观教堂的历史文物和珍贵的宗教艺术品安全。对发展旅游事业促进经济建设,对研究历史、宗教、天文、星算、文化、医学、艺术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体制,切实控制并消除火灾隐患。要建立义务消防队组织并向当地公安消防

下载高层建筑火灾隐患分析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层建筑火灾隐患分析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宗教活动场所火灾隐患及防治对策

    宗教活动场所历来是消防安全工作的重点区域,及时消除宗教活动场所内的火灾隐患,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创造稳定有序的宗教活动环境,是广大信教群众极为关心的一件大事,也是各级消防......

    宗教活动场所火灾隐患及防治对策

    宗教活动场所火灾隐患及防治对策宗教活动场所历来是消防安全工作的重点区域,及时消除宗教活动场所内的火灾隐患,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创造稳定有序的宗教活动环境,是广大人民群众......

    元宝山区建筑工地火灾隐患及预防对策

    元宝山区建筑工地火灾隐患及预防对策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元宝山区建筑工地遍地开花。建筑工地是一个多工种密集型立体交叉混合作业的施工场地,在工程施工的高峰期,为了赶......

    区域性火灾隐患产生的原因分析及整治对策

    浅谈区域性火灾隐患产生的原因及整治对策 当前,区域性火灾隐患由于其产生根源复杂、历史遗留问题突出、牵涉面较广等因素,相较于个别单位或企业的火灾隐患整治难度要大,周期也......

    建筑内部装修工程火灾隐患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建筑内部装修工程火灾隐患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 作者:胡传俊 郑亮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6期 摘 要:我国各种新建筑纷纷落成,不少建筑的造型、......

    医院常见的火灾隐患及防火对策

    医院常见的火灾隐患及防火对策 医院属公共场所,建筑密集,人员集中,且弱势群体(病人)居多,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由于医院人流量大,设备集中,压力容器、化学......

    烟草行业常见火灾隐患及防火对策(5篇)

    烟草商业系统肩负着烟叶的收购、打包、运输、储存、复烤加工和卷烟的储存、销售等工作任务,烟叶、卷烟以及与之相配套的麻片、麻绳、麻线、纸箱等物资都为易燃和可燃物,一旦发......

    浅谈网吧存在的火灾隐患及对策

    浅谈网吧存在的火灾隐患及对策 网吧作为人们交流思想、联络感情、陶冶情操、休闲娱乐的一种高雅性文化娱乐场所在一些中小城市骤然兴起,每个网吧中,网民们来来往往,中青年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