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交科教发[2005]317号)

时间:2019-05-14 23:25: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交科教发[2005]317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交科教发[2005]317号)》。

第一篇: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交科教发[2005]317号)

【发布单位】交通部

【发布文号】交科教发[2005]317号 【发布日期】2005-07-13 【生效日期】2005-07-1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交通部

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

(交科教发[2005]31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局,中央管理的交通企业,有关港务局、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部直属各单位:

根据我部印发的《关于推进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实施意见》(交科教发[2005]308号),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是交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高水平研发活动、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进行高层次学术交流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因此,推进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对于建立和完善交通科技创新体系,提高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规范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的管理,现将《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章

二○○五年七月十三日

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重点实验室是交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高水平研发活动、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进行高层次学术交流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

第三条第三条 重点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围绕交通建设和交通科技发展战略目标,开展应用基础研究、重大关键技术、前瞻性技术以及相关公益性技术研究,解决交通现代化建设中的技术难题,为提高公路水路交通供给能力、服务管理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支撑。

第四条第四条 重点实验室主要依托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或有条件的企业进行建设与管理。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五条第五条 交通部科技主管部门是重点实验室的归口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

1、制定重点实验室发展政策及相关管理规定。

2、发布重点实验室认定指南。

3、组织对重点实验室的认定与评估工作。

第六条第六条 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单位(以下简称依托单位)的主要职责是:

1、确定重点实验室的发展目标、任务和研究重点,指导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2、聘任重点实验室主任、副主任,组建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

3、为重点实验室提供后勤保障以及运行经费等条件。

4、对重点实验室进行年度考核,协助交通部做好对重点实验室的评估等工作。

第七条第七条 学术委员会是重点实验室的学术指导组织,主要职责是:

1、审议重点实验室的发展目标、任务、研究重点和工作计划等。

2、审议研究课题,指导开展学术活动等。

3、参与重点实验室的年度考核工作。

第三章 申请与认定

第八条第八条 重点实验室采用认定方式确定。认定工作依照“自愿申请,择优认定”的原则进行。

第九条第九条 重点实验室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1、有明确的建设发展规划,研究方向符合交通科技发展战略目标,具备良好的实验场所,有比较充足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健全,运行良好,并对外开放二年以上。

2、拥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科学研究试验设备、仪器装备及配套设施等,具备承担国家、部(省)重大科技项目的条件。

3、拥有学术水平高、组织能力强,在本研究领域有一定知名度的学术带头人;有一支科研能力强、年龄与知识结构较为合理的研究队伍。

4、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在国内或行业内领先,取得过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有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能力。高校类的依托单位应有与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相关的硕士、博士学位点。

5、依托单位能为重点实验室提供必要的后勤保障和运行经费,并对其科研成果有较强的转化及应用推广能力。

第十条第十条 交通部将根据行业及交通科技发展需求,每2-3年发布重点实验室认定指南。具备重点实验室基本条件并符合认定指南要求的实验室,其依托单位可提出认定申请,并按有关要求提交自评报告。交通部科技主管部门组织专家组进行现场评审,根据专家组评审意见,研究确定重点实验室认定结果并予以公布。

第四章 运行与管理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重点实验室实行“开放、交流、合作、竞争”的运行机制。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重点实验室主任实行聘任制,由依托单位聘任。重点实验室主任应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较强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负责重点实验室的日常工作。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应由相同或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组成,人数不低于7人,其中依托单位的学术委员不得超过总人数的三分之二。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重点实验室要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努力实现科技资源共享,促进国际国内学术交流,鼓励科研人员通过合作等形式积极开展科研活动。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重点实验室应实行固定研究人员与流动研究人员相结合的制度,积极吸引国内外有成就的科技人员和出国留学人员、进修人员进入重点实验室工作。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重点实验室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注重仪器设备的管理,提高实验室设备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重点实验室应多渠道筹措研究与管理经费。重点实验室的经常费用由实验室、依托单位自筹,鼓励重点实验室与企业合作开展研究,吸引社会力量投资重点实验室建设。

第五章 考核与评估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依托单位应每年对重点实验室工作进行考核,考核情况应报交通部科技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交通部科技主管部门每3-5年对重点实验室运行情况组织评估。评估工作按照自评估、专家现场评审与交通科技主管部门审定的程序进行。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评估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交通部对优秀重点实验室将给予重点支持;对评估不合格的重点实验室限期一年整改,经复评仍不合格者,将取消重点实验室资格。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5年7月1日起实施,1999年发布的《交通部重点实验室认定办法》(交科教发[1999]25号)同时废止。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交通部科技主管部门负责制定本办法的实施细则。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交通部科技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交通部关于推进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实施意见(交科教发[2005]308号)

【发布单位】交通部

【发布文号】交科教发[2005]308号 【发布日期】2005-07-08 【生效日期】2005-07-0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交通部

交通部关于推进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实施意见

(交科教发[2005]30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局,中央管理的交通企业,有关港务局、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部直属各单位:

我部印发的《公路水路交通科技发展战略》明确提出要建立适应交通现代化要求的科技创新体系。建立交通科技创新体系应遵循交通行业的特点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充分调动全行业、全社会的资源,从科技创新的环境和支持条件入手,努力提高交通科研的开发能力。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是交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高水平研发活动、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进行高层次学术交流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为进一步适应公路、水路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需要,加快交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增强交通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现就推进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目的与意义

(一)推进重点实验室建设是提高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客观要求。实现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于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重点实验室是科技创新的平台,通过开展应用基础研究、重大关键技术、前瞻性技术以及相关公益性技术研究,解决交通现代化建设中的技术难题,为提高公路水路交通供给能力、服务管理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有力支撑。推进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对于促进行业科技进步,提升行业整体创新能力,加快交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推进重点实验室建设是完善交通科技创新体系的必然要求。《公路水路交通科技发展战略》确立了以完善交通科技创新体系为核心的战略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实施以重点实验室为切入点的科研实验基地共享平台建设工程,形成交通科技创新的主力。以现有重点实验室为基础,进一步推进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是落实交通科技发展战略、完善交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举措,对于提升交通科研整体实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发展思路与基本原则

(三)发展思路。

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交通中长期科技发展目标和任务,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以构建交通科技创新体系为出发点,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体制和机制创新为保障,优化重点实验室的布局,整合科技资源,营造有序竞争、协调合作的发展环境,充分发挥重点实验室的主力和引领作用,更好地为交通科技和交通发展服务。

(四)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围绕交通中长期科技发展重点任务,充分利用全社会的交通科技资源,远近结合、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择优认定,覆盖研究方向、兼顾区域布局,实现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

联合建设,分级管理。主要依托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共同建设和发展重点实验室。按照交通部、依托单位和重点实验室各自的职能,履行管理职责。

激励创新,优胜劣汰。优化科研环境,鼓励重点实验室在科研和管理上不断创新,多出优秀成果,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对重点实验室定期评估,实施动态管理,确保重点实验室的高标准和高质量。

开放交流,广泛合作。重点实验室要打破传统封闭的建设、运行管理模式,面向社会开放,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鼓励科研人员交流,开展高水平、高层次的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

三、发展目标

(五)重点实验室要成为解决重大交通科技问题、获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研成果的重要基地,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的重要基地,开展交通领域高层次学术交流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形成布局合理、特色明显、优势突出、机制完善,与交通科技发展相适应的重点实验室体系。

(六)到2020年重点实验室数量约为45个,且覆盖交通科技重点研究方向。按照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指南,培育2-4个力争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

(七)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引进和稳定一批高层次人才,形成一支结构更加合理、创新能力更强的研发队伍;培养或引进若干名院士,提升重点实验室科研水平;取得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交通科研成果。

四、重点研究方向

(八)围绕交通中长期科技发展目标,以交通科技优先发展领域为主攻方向,针对当前和未来交通建设、运营和管理中的重大和关键技术问题,重点实验室体系应覆盖以下30个左右重点研究方向。

公路工程类的重点研究方向:路面结构技术,高等级公路养护成套技术,特殊地质条件下的公路建养技术,长大桥、隧建养技术,大型公路工程构造物的检测与诊断技术等。

水路工程类的重点研究方向:内河通航新技术,航道治理和疏浚技术,新型港工建筑物的研制开发,大型水工构造物的检测与诊断技术等。

材料工程类的重点研究方向:新材料开发与应用技术,交通建设和养护材料再生技术等。

运输工程类的重点研究方向:现代物流管理技术,集装箱运输成套技术,多式联运技术等。

决策支持类的重点研究方向:运输经济研究,决策评价方法与技术,现代交通规划技术,国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国家港口资源与安全环境评价技术等。

交通安全类的重点研究方向:交通设施保安技术,道路安全保障技术,水上安全保障技术,车辆安全技术,交通防灾减灾技术,交通应急处理技术,特殊气候条件下的交通安全技术等。

环保节能类的重点研究方向:水上油品、化学品和危险品污染监测、防治和处理技术,公路水路环保新技术,车辆和船舶节能技术,交通领域循环经济问题研究等。

智能交通类的重点研究方向:空间信息应用技术,智能公路系统关键技术,智能航运系统关键技术等。

五、实施策略

(九)定期评估已有重点实验室。对评估不合格的重点实验室,采取限期整改、撤销等方式予以调整。

(十)新认定一批重点实验室。在已有重点实验室尚未覆盖的研究方向,依据重点实验室的认定条件,兼顾行业科研力量布局要求,新增一批重点实验室。

(十一)培育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对研究方向符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要求的,研发能力强、优势明显,为交通行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重点实验室,加大扶持力度,并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将其培育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

六、保障措施

(十二)加大投入力度,广开投融资渠道,建立多方共建的新体制。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依托单位为主体、广泛吸引企业等社会资金的投入体系。交通部在重点实验室的实验条件改善方面,将给予一定的专项投入。对于培育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要加大支持力度。为提高重点实验室的科研水平和持续创新能力,交通部将以科研项目等形式支持重点实验室的研发活动。地方交通主管部门要积极推动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以资金投入和研发项目等形式给予相应的支持。依托单位要确保与交通部专项投入经费的配套比例达到1:1以上,并要负责重点实验室日常运行等经费的投入。同时鼓励和吸引国内外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支持重点实验室的发展。

(十三)实行开放、交流、合作、竞争的重点实验室运行机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资源要面向全社会开放,根据研究需要设置开放课题,鼓励国内外有关专家参与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工作,保持一定数量的流动科研人员。支持重点实验室之间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的学术交流、合作研究与联合攻关,推动重点实验室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有效合作。择优扶强,保持重点实验室的领先水平。

(十四)建立和完善重点实验室管理制度。制定并落实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明确管理职责,规范管理程序,严格考评规则。发布重点实验室认定指南,引导重点实验室的发展。依托单位要制定管理细则,加强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十五)培养和造就一支高水平研究队伍。重点实验室要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吸引高层次的交通科技人才。通过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培育和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高级专家,特别是中青年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建立一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团队,并以此作为重点实验室认定和评估的重要条件。

(十六)大力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围绕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支持重点实验室参加相关国际组织。鼓励有条件的重点实验室,邀请境外专家开展合作研究,选派优秀人才到国外考察、进修和从事研究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二○○五年七月八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桥梁结构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

桥梁结构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

桥梁结构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依托于重庆交通大学1979年组建,1999年被认定为交通部重点实验室(现更名为“桥梁结构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2000年被认定为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是“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重庆市和交通部重点学科)的重要科研基地,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桥梁及结构工程实验室之一。

实验室概况

重庆交通大学结构工程实验室组建于1979年,1999年被认定为交通部重点实验室(现更名为“桥梁结构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2000年被认定为重庆

市重点实验室,是“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重庆市和交通部重点学科)的重要科研基地,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桥梁及结构工程实验室之一。结构工程实验室实行开放的运行管理体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由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提出研究方向、发展目标及建设任务,指导实验室学术活动,审定实验室发展规划和实验室开放课题;由实验室主任管理实验室日常事务、制定实验室发展规划、实施对外服务工作。实验室主任为梁波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为郑皆连院士。

实验室已有建筑面积4847m­­,已完成基本建设和设备总投资近3900万元人民币。拥有包含五通道结构动态试验系统(MTS)、材料试验系统、64通道动态信号采集及分析仪、24通道动态信号采集及分析仪、10000kN压力试验机、多种大型的反力设备(反力架、反力墙、建研式加载机)、SUN-ULTRA 60计算机工作站、MSC/NASTRN及MSC/MRAC2001有限元分析软件、UCAM-70A-

10、7V14日产数据采集器等设备和软件约568台(套),设备总值近2300万元人民币。

作为 “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的依托,结构工程实验室承担西南地区桥梁与结构工程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工作,是我校进行科学研究与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平台。目前,结构工程实验室有固定研究人员32人(教授12人、副教授14人,其他人员6人),其中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3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8人、交通部科技英才3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0人;聘请特聘教授1人(工程院院士郑皆连)、客座教授10人。实验室根据长期的科研工作基础和技术优势,确定了如下多个研究方向:“大跨径桥梁设计理论与工程控制”、“混凝土桥梁结构行为与新技术研究”、“桥梁结构损伤机理与耐久性研究”、“桥梁深基础及地下工程设计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长大公路隧道设计理论与施工关键技术

研究”。支撑着“桥梁与隧道工程”博士点以及土木工程一级硕士点和“工程力学”硕士点,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600余名(含在读研究生)。

作为西部地区主要从事桥梁与结构工程试验研究的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交通大发展、重庆大建设的良好机遇,针对西部和西南地区桥梁、隧道建设的难题,结合自身研究特色和优势,完成了大量国家重大、重点项目的关键科研试验任务,获得了一批国内外有影响的优秀成果。近5年来,以重点实验室为平台,实验室研究人员承担科研项目200余项,科研经费6000余万元,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49项;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教材及专著27部、获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10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交通部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4项。

路桥行业权威招聘网一览英才网旗下路桥英才网

第四篇: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认定准备工作总结

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认定准备工作总结

总工办

紧张的专家现场认定评审会已于2007年8月30日结束。回顾整个准备工作、总结有益的经验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十分必要。

纵观整个准备工作,可以概括为:领导高度重视、计划周密得当、团结协作全所一盘棋、工作分工明确细致认真、定期检查督促,重视外围工作。

一、完成的工作情况

在整个准备工作中总工办即充当了领导的助手、参谋,又承担了其中的主要工作内容,起到了协调、联系的管理职责,作为各项准备工作的主要力量,根据2007年初所里制定的“实施方案”要求,在所领导的统一领导下,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1、组织并承担编写了《认定申请书》、《认定指标测评表》等申报材料及其他相应的工作总结;

2、组织并承担了反映我所研究水平与贡献方面的资料准备

主要包括:①科研合同、研究成果(包括开放课题)118项、论文181篇、三大检索20篇等材料的准备、补充、修改完善;②开放交流、运营管理、会议记录、获奖证书、专利等佐证材料的补充、完善;③协助其他科室对实验室条件建设、实验设备先进性、实验室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资料准备工作。

3、承担完成“总体工作汇报文稿撰写”和“寒区公路路面技术研究”、“寒区公路养护技术研究”和“寒区公路桥梁技术研究”三个方面的代表性学术成果的整理、汇报;

4、协助所领导多次组织准备工作期间的协调会、并督促检查。协助所领导策划评审会期间的工作应对方案,并参与整个评审会期间的工作。

二、参加的人员和时间情况

总体时间回顾:总时间跨度8个月。

第一阶段:2007年元月初至2月初:动员阶段

第二阶段:2月初至2月底:摸底、查资料找差距、准备申报阶段(工作25天,加班5天)

第三阶段:2月底至4月中旬:自检、自评、制定研究方向和重点研究内容、专家咨询、提出需求内容等阶段(工作45天,加班15天)

第四阶段:4月中旬至4月底:申报认定评审材料阶段(工作15天,加班14天)

第五阶段:5月初至8月初:准备所有核查材料和设备、修改、补充完善阶段,通过初审 1

(工作90天,加班60天)

第六阶段:8月初至8月末:通过初审,最后准备迎接专家现场认定评审阶段(工作30天,加班29天)

涉及的人员(总工办的工作人):郑纯雨、李煜、陈东、韩继国、马志芳、李世杰、于

丽梅、李平、李爽、苏靖、小魏、谭永波、秦卫军

人事科:曲涛、吕宁准备资料。

情报室:帮忙出版、检索;记者站:阚记者、李记者1天

以上六个阶段工作内容各有侧重,个人加班工作时间不相同。最长加班约120天。

三、总结

1、领导高度重视。各级领导非常重视此项工作,经常性召开会议。

2、准备工作早。工作早作准备,资料准备齐全。

3、整个计划周密得当。从一开始的“实施方案”到最后的“审查应对方案”,认真细致。

4、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重视团结协作、全所一盘棋。这是本次工作的特点,几个部

门之间团结协作,互相支持,充分发挥大家的积极性。

5、目标明确、工作细致认真、分工明确。

6、定期检查督促。厅里和所里领导组织定期调度会,保质保量完成准备工作。

7、重视与外界沟通、联系,重视外围工作。利用以往工作关系,经常咨询相关专家,补

充完善资料,同时重视外围工作,了解对手情况,做到知彼知己,充分发掘自身特点和实力。

四、不足和认识

1、开始阶段,部分人存在认识不足、后期认识逐步提高的现象。

2、要重视科研项目报奖工作,争取更多项目获较高级别奖励,提升整体科研水平。同时

鼓励科研人员投稿,争取在重要期刊上发表,并被三大检索系统收录。

3、部分所内科研项目鉴定报告、获奖证书和专利证书等资料还保存在个人手中,不便收

集,应设立制度,上交相关部门扫描存档管理。

4、所内以往存档资料不规范、存放方式欠妥,要改进今后的科研档案管理方式和存放条

件,并设专人管理。

5、为今后更好地完成类似工作,要加强全所性工作的协调管理,健全配置相应机构和固

定人员,可以和ISO质量认证工作结合起来,防止临时忙乱出错。

第五篇: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

省级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

为规范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省级重点学科开发实验室(以下统称省重点实验室)的管理,加强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促进我校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持续、快速、协调发展,保证建设目标的实现,根据《河南省省级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和《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建设管理暂行办法》之规定,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建设任务与目标

1.省重点实验室是我校高水平研究团队、高标准研究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建设成为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高科技成果转化、高质量学术交流的基地。

2.省重点实验室要加大开放力度,积极创造条件,吸引或邀请国内外中青年知名学者,来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或学术交流,努力提高实验室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建立“开放、流动、协作、竞争”的运行机制,使实验室的管理逐步达到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以保证省重点实验室的高效率运行和高水平管理。

4.省重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放置、分实验室及研究用房安排应按照“相对集中、突出重点”的原则合理布局,以利于课题研究、学术交流、突出实力、展示形象。5.省重点实验室建设期满后要顺利通过上级的检查和验收。学校继续加大建设力度,积极申报并力争早日成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二、管理体制

1.省重点实验室实行依托学校且相对独立运作的管理运行体制。学校按照二级单位进行管理,所在院(系)具体负责管理工作。

2.学校和相应院(系)分别成立省重点实验室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实验室建设的领导工作。发规处负责全校重点实验室建设的管理、组织和协调工作;科技处负责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的申报和业务指导工作。

3.省重点实验室设主任(或常务副主任)、副主任和秘书等。为便于协调和加强院(系)、学科和实验室的关系,实验室主任或副主任应由一名学院院长(系主任)或副院长(系副主任)担任。

4.省重点实验室实行主任负责制。实验室主任(或常务副主任)由具有正高级职称和较强组织能力的学科或学术带头人担任,并由校长聘任,报省主管部门备案。副主任由实验室主任提名,经主管副校长和校长审定后由实验室主任聘任。实验室正、副主任的任期一般为三年。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或常务副主任)在任职期间外出超过半年以上,不能履行岗位职责的,应报学校主管部门,由学校指派其他人员代理主任工作。

5.省重点实验室设独立的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要职能是审议和指导实验室的建设规划及目标、任务和研究方向等,审议实验室的重大学术活动、工作计划和开放研究课题等。

学术委员会一般由9-15名省内外优秀专家组成,其中本校的专家不超过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中青年专家不少于三分之一。学术委员任期五年,由学校聘任,报省主管部门备案。学术委员会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

6.省重点实验室实行“两结合”(专、兼职人员相结合,固定、流动人员相结合)的动态人事管理制度。学校按照实验室的工作需要,根据精干高效的原则核定实验室的专职人员编制。所有人员均实行聘用制,由实验室主任(或常务副主任)与所在院(系)和人事处商定后聘用。为促进科研人员流动和学科相互渗透,实验室专职研究人员不应超过参加研究工作人数的二分之一;实验室主任和所在院(系)主任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实验室队伍,保证实验室的开放与运行。

7.省重点实验室的专职和校内兼职人员的人事、组织关系归属于业务依托院(系),并承担相应的科研和教学任务。实验室可根据工作需要和有关规定自行聘任校内外人员开展科研和技术开发工作。

三、人员组成及职责

省重点实验室人员按其工作性质和主要任务的不同可分为管理人员、研究人员和实验技术人员三类。这些人员可以是专职的,也可以是兼职的,学校只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实验室建设规模、建设任务和建设目标等,核定必要的专职人员编制。

1.实验室管理人员

实验室管理人员由实验室主任(或常务副主任)、副主任和秘书组成。

实验室主任(或常务副主任)对实验室的科学研究、队伍建设、研究生培养、学术交流、人员聘任、实验条件建设、财务管理等负主要责任,并对学校和省主管部门负责。实验室秘书协助主任(或常务副主任)处理日常事务性工作。

2.实验室研究人员

实验室研究人员以从事研究工作为主,在保证实验室研究方向和目标的实现以及实验室建设等方面负有重要责任,并积极与兼职研究人员配合,合作开展研究工作。

实验室研究人员的编制数根据实验室承担项目的类型、级别、科研经费的总量及兼职研究人员数量等综合核定。

3.实验技术人员 实验技术人员主要负责仪器设备的管理、操作和维修工作,同时参加部分研究工作。学校鼓励实验技术人员开展实验室技术管理、仪器设备使用功能开发和升级等方面的创新研究工作,并在其经济待遇、职务晋升、进修培养等方面给予相应的保证和倾斜。

实验技术人员的编制数根据实验室拥有的大型仪器设备台数、仪器设备总值和实际承担的实验工作量等综合核定。

4.实验室兼职研究人员

实验室兼职研究人员是实验室为了完成特定的研究任务而临时聘任的人员或通过申请实验室开放基金得到资助的校内外访问学者。兼职研究人员是实验室的重要研究力量,应完成实验室规定的研究任务。实验室应加强与兼职研究人员的联系,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和实验条件。

四、经费的使用和管理

1.省重点实验室建设资金专款专用。省主管部门安排的建设资金用于购置先进、适用的仪器设备和引进急需的技术软件,学校配套的资金除根据一定的比例作为实验室运行费和科研开放基金外,其余部分应主要用于购置仪器设备和学术活动。

2.省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经费由实验室和所在院(系)结合,根据建设目标按提出申请,由发展规划处组织论证后,报学校审批。建设经费由财务处按划拨,专项管理。

3.省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费的使用和管理由实验室主任(或常务副主任)负责。实验室的日常支出由实验室主任批准、所在院(系)的院长(系主任)签字。对于大额经费开支按照《河南理工大学财务管理暂行办法》执行。

4.经费使用的监督

(1)实验室建设经费必须严格按计划规定的项目使用,不得挪作他用;

(2)学校和上级部门拨发的运行费和开放研究课题费,按照规定范围使用,不得任意转用;

(3)实验室经费的使用除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及学术委员会监督检查外,还应接受财务部门监督和审计部门审计;

(4)省重点实验室的科研、技术开发和服务收入,按照学校有关政策执行。

五、检查验收与奖励

1.省重点实验室按照上报主管部门批准的计划任务书进行建设,由省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对建设过程进行评议和建成后的验收。

2.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领导小组责成有关职能部门对实验室的管理、仪器设备运行、课题研究进展、经费使用、人才培养情况等进行阶段检查和考核。3.省重点实验室按照要求及时向学校和省主管部门报送工作报告,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评估和检查。

4.省重点实验室接受上级评估和检查后的奖罚,依据校内分配制度的有关条款执行。

六、本办法由发展规划处负责解释。

下载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交科教发[2005]317号)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交科教发[2005]317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

    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重点实验室是研究所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高水平研究的科技创新基地,是培养科技人才的摇篮,是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窗口。 为规范和加强重点实验......

    交通行业新闻宣传工作管理办法(试行)(交体法发[2007]682号)

    【发布单位】交通部 【发布文号】交体法发[2007]682号 【发布日期】2007-11-16 【生效日期】2007-11-1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交通部 交通行业......

    交通基本建设资金监督管理办法 交财发[2009]782号

    关于印发修订后的《交通基本建设资金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 交财发[2009]78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天津市......

    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

    附件2 现代工程测量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 开放研究基金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推动现代工程测量技术进步,促进测绘事业发展,发挥同济大学与陕西测绘局在工程测量......

    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

    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山东省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省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发挥省重点实验室在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作用,服务新......

    福建省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

    福建省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福建省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是我省开展科技创新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为规范和加强重点实验室的管理,切实贯彻落实“......

    卫生部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

    卫生部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卫生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特制定本办法。 第......

    重点实验室人事档案管理办法

    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 人事档案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更好地为贵州省中科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