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里河学校:刘冬梅 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实践研究
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实践研究
摘要:农村小学生由于家长长年工作,管理不到位,加上家长自身素质不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本身、社会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加强学校教学工作的需要,本文从分析学生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出发并针对此提出如下培养的方法,进而探讨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原则和方法。关键词:习惯 方法 原则
洛克提到:儿童不是用规则可以教得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的。……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①。培根也提到: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②。从两个名人名言中,我们可以看出,良好习惯一旦养成后确实拥有巨大的力量。
但是目前农村大部分学生由于家长在外务工,而得不到足够的指导和帮助,因此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试谈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
一、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实际情况
本人在农村学校从事班主任工作多年,目睹农村小学教育教学情况,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第一,不会合理安排时间,有盲目学习的习惯;第二,课前少预习和准备的习惯;第三,观察和思考的习惯没有养成;第四,习惯性的有着急躁和浮躁的心理;第五,不善于使用工具书,缺乏查资料和课外阅读的习惯;第六,不善于巩固和总结,有的甚至没有自觉复习的习惯。这些不良的习惯造成了他们学习上的困难,影响他们求知的欲望。
我们可以分析农村小学生养成这种不良习惯的形成原因,以便我们找到相对应的教育方法。首先,学生自身因素。现在学生,由于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的溺爱,一部分学生从小就养成了懒惰、怕吃苦和不爱动手动脑,平时不注意积累的习惯,所以造成学习上的困难。
第二,学校教师方面的因素。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还有一部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重视知识教育,而忽略了方法与能力教育、良好学习习惯教育的缺失,以致造成学生学习的困难。
第三,家庭因素。由于是留守孩子,监护人由于知识上的匮乏,在学习方法上很少教育和指导,以致造成学生学习的困难。
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不夸张地说,良好的习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影响人的一生。
三、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当我们找到了问题所在之后,我们在教育教学中才知道怎么做,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育引导学生。
1、培养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给学生制定阶段性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并告诉他们要讲究效率的习惯。制定计划和目标时,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定出切实有效的计划和目标,并鼓励学生朝着目标脚踏实地的奋斗,行之有效的完成目标,这样才有成就感。当学生有成就感之后,自然而然的喜欢学习了。
2、培养学生课前预习和准备的习惯。学生走在老师的前面,这样的学习劲头才是可喜的。如果学生都没预习,那么在课堂上老师讲什么学生都不理解,课外学生也不想去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当学生不理解的内容积压多了,就会产生厌学情绪了。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的习惯。有部分农村学生,在学习中,观察能力不强,不善于从别人的身上找到优点和方法,模仿的能力不强。在课堂上,有的学生不善于思考问题,存在着等靠的思想,等老师给答案,等老师帮解决问题,被动的学习,所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所以老师在这方面的培养很重要。
4、培养学生克服急躁和浮躁的心理习惯。大部分农村孩子没有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在学习上存在着急躁和浮躁的心理,常常有挫败感。在教学上,老师要学会用励志的方式教导学生,让学生知道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急躁只能是给自己心理更大的压力,对自己没有好处。在任何情况下,只有心平气和的静下心来学习,才能把学习搞好。
5、培养学生通过多渠道查找材料。由于条件的限制,农村小学生教辅资料是匮乏的。经调查发现,很多学生都会上网,但是他们上网的目的是玩网络游戏,而不是去查找资料,能够把这个不利的条件转化过来,教育学生利用网络查找资料,那将是一笔财富。除了网络之外,还可以借助学校的图书室,有的学生沉迷于穿越小说的阅读,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是不利的。所以引导学生查找材料的方法是很重要的,要求学生看哪些材料,老师必须要加以引导,要不然很多学生将会误入歧途。
6、培养学生善于总结和巩固。我们知道,总结是提高的前提,学会总结的人,他的进步是很快的。所以老师教给学生总结的方法,从哪些方面去总结,总结后提出下一步的整改措施,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成绩是很有利的。总结过后要记得,这就是巩固。
四、培养农村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应坚持的原则③
(1)教师引导、督促,学生主动反复强化训练。由于农村学生特殊的环境,导致了他们获得有关学习方法的知识、信息较少,在学习过程中又得不到家长的及时指导,对于何为良好的学习习惯知之较少,因此首先要求教师要善于借鉴、分析、总结、归纳出一些较好的学习方法、技巧,然后向学生介绍,传授给学生,再由学生进行反复强化训练,消化运用。
(2)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原则。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长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强化训练的结果,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需要学生长期坚持不懈,教师也要经常督促,整个过程充满着对意志的磨练。
(3)坚持共性与个体差异相结合的原则。学习方法、习惯有共通性的东西,但也因人而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过程中还应结合个体差异区别对待。
参考文献:
①http:// ②http:// ③http//www.xiexiebang.com
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实践研究
刘冬梅 十里河学校
第二篇: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
《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
开 题 报 告
罗田县骆驼坳茶园冲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名称及性质类型:
课题名称: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
本课题为湖北省罗田县骆驼坳茶园冲小学课题,属实用性,探索研究性课题,对推进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教育研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新课程改革自提出以来,经过十余年的酝酿、推广和实施,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特别是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颁布,进一步指明了实施素质教育的方向,加快了素质教育的进程。
首先,小学生思想和感情的发展需要良好习惯教育。良好习惯表现人性、人道、人权和人生,表现人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情。良好习惯给小学生展示鉴赏真、善、美的审美领域,创设了陶冶情操、完善
人性的艺术环境。
其次,小学生思维和语言的发展需要习惯教育。日常行为习惯展开形象思维,激发创造意识,富有表现力。
三、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
1、农村小学生内隐的研究;农村小学生引起注意的习惯;专心
思考的习惯;
2、定向思维的习惯;批评的习惯;求异的习惯;求证的习惯;
反思的习惯;
3、外显的习惯——专心听讲,大胆表达,认真阅读,及时摘记。
4、独立钻研的习惯;专心作业的习惯;按计划学习的习惯。
5、合作共事的习惯;合理摆放学习用品的习惯;合理安排作息
时间的习惯。
6、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的习惯;快速反应的习惯。
四、课题相关研究的现状及本课题预计的突破与创新:
习惯,是有机体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形成的对外界刺激的比较稳定的反应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益、促进学习者提高可持续学习能力的比较稳定的反应方式。环境影响着习惯,习惯和过程同步。2001年7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为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吹响了进军的号角。《纲要》在“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明确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学习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这是本次课程改革实施中无法回避的一个重要课题。
长期以来,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被动接受,学生是装载知识的容器和演练技能的机器。因为接受性学习,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出现,学习过程就是接受、记忆。因此,学习内容不考虑学生的个性化感悟,它强调的是标准化;学习过程也不考虑学生个体的认知过程,它强调的是结果的掌握。学生是被臵于客体的地位,他们的兴趣和热情被淡化了,他们的创新被抹煞了,他们的主动性也没有充分发挥的必要,一切只要跟着老师设定的途径,按部就班就可以了。这种消极的学习方式,已经培养了学生许多的不良习惯:习惯于按照教师既定的思路思考问题,习惯于揣摩教师的正确答案,习惯于等待别人的帮助、等待别人的现成答案等。新课程定义的新的学习方式,是指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着眼于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紧密相关。毫无疑问地,当实施新的学习方式的时候,必然会引起学习习惯的变革。没有新的学习习惯的支持,新的学习方式必定会寸步难移。
实际情况也是如此,当教师转变教学方式的时候,许多学生竟然感到无所适从。他们的兴趣和热情倒是被调动起来了,但是往往停留在“形式”本身,而且容易陷入“把轻松当放松、把放松当放肆”的尴尬局面。在小组学习时,总是有不少的同学成了“孤家寡人”,找不到合作伙伴,有的根本不愿意加入小组,坐在位臵上却无所事事,以至于被“边缘化”,甚至成为“局外人”,与这种学习方式格格不入。就是小组学习也大多流于形式。大多数教师都是预先规定了小组成员和小组长,合作学习成了以小组长为中心发言、其他小组成员摘录现成答案的另一种“一言堂”,只不过更为隐蔽和时髦罢了,并没有真正“合作”,以至于汇报发言时,仍然说“我认为”,而不是通过小组的交流和整合然后说“我们小组认为”。让学生提出问题,却提不出什么有深度的问题。做作业不讲究质量,反正老师会改的。这些现象就是在某些特级教师的公开教学中,也普遍存在着。许多的公开课上,教师演示着的都是热热闹闹的“作秀”活动,有的甚至连“作秀”都做不了,只好趁小组学习或者自由学习的机会,教师暗中给学生“指导”一点猛料,以便在汇报的时侯,向听课老师展示“惊人之语”。(只要比较一下教学杂志上发表的该教师在甲地的课堂实录和该教师在乙地的现场教学中学生的发言,就会发现他们的用词造句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课外学习状况更糟糕:想不到可以去查参考资料,有丰富的资源却不知道怎么利用,知难而退,浅尝辄止,等等,这些现象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师实施新的教学方式,自然也为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设臵了重重障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很有必要研究:在新课程背景下,良好学习习惯的反思和重新构建的问题。
五、课题研究的计划:
(一)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课题组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申报立项
2、开题并按计划实施方案,包括活动过程中的研究报告的提出,研究论文的撰写,资料的汇报,阶段性小结。实验教师平时应做好各阶段性实验总结,案例及相关的案例分析。整理和分析有关教学资料,进行初期、中期、后期等的评比工作
3、对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
4、问题及原因分析
5、采取对策方案
6、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实施
7、实施效果调查分析。
(二)课题研究的具体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2007年9月至2007年12月)准备实施阶段。作好课题前期准备工作,立项申报,开题论证,成立课题组,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各科教学模式的初步研究。
1、进行学生习惯研究,明确研究的目的意义,并聘请有关教师对课题进行进一步论证,确立研究的重点方向,初步制定方案。
2、采用申报审核方式,组建课题组,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
3、健全校级管理机构,对研究进行指导协调。4、2007年12月 第一阶段的小结。
第二阶段(2008年1月至2009年7)
1、制订明确详实的阶段研究计划;按计划全面实施研究。
2、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进行不同层次的良好习惯的教育,搜集典
型课例和活动录像等资料。
3、进一步完善课题目标,开展好各项活动,做好阶段性小结,重视行为教育活动对青少年精神世界的熏陶作用。4、2009年7月 中期阶段性小结
第三阶段(2009年7元月至2010年1月)总结验证阶段。总结经验,争取上级验收,取得实验成果。
2009年7月至2009年12月,每位课题实验教师写实验报告,课题组写总报告。按实验方案进行总结,整理资料,撰写实验报告、论文等,收集典型课例和活动录像,对研究进行综合分析。
六、成果展现形式:
自主:自主性、独立性←→自觉专心:自觉安排,独立钻研,不
受干扰
合作:协调性、互补性←→虚心学习:虚心请教,合作共事,整
合提高
探究:钻研性、创造性←→善于思考:质疑问难,探究建构,大
胆创新
七、课题组成员:
1、课题研究指导人员
高永平唐东曙
2、课题领导小组: 组 长: 徐国强
组 员: 王兴中 夏幼民
负责课题的管理,课题的宣传活动,课题的具体组织实施活动,课题的资源及课题的资金来源,课题的上传下达等。
3、课题研究实施人员
组 长:夏卫红
成 员:张 立 王为民 夏幼民
徐尚兵 王金平王兴中
王先华 汪存德 张秀平夏汉桥
负责课题的申报立项活动,课题的记载,课题的具体进行,课题的阶段小结,材料的准备,资料整理分类,课题的档案管理,阶段性
成果汇报,接题报告等。
积极参加课题活动,配合课题组搞好本校的教科研工作,服从分工,主动承担学校的各项课题任务,搞好教育教学工作。
第三篇: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第三阶段研究计划与总结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第三阶段研究计划
经过两年的研究,本课题已经完成了前两个阶段的研究,现将进入研究的第三阶段,结合2012年11月9日,在吴忠一中参加的课题研讨工作,专家在听取我的汇报后进行的指导与
建议,又结合我的研究实际,现将本课题第三阶段计划如下:
研究时间: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
研究目标:
1、完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2、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论文等成果,汇编成集;
3、课题组撰写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申请上级专家对课题进行评估鉴定。
具体安排:
时间 主要工作、任务 执行人
2013.1
1、召开课题组会议,研讨本课题研究工作;
2、明晰本课题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周桂玲
2013.2 2013.6
1、整理资料、汇集数据,参与课题研究实验的老师写出实验总结;
2、对实验板块进行评估验收。课题组 全体成员 2013.7 至
2013.8
1、组织评选优秀校本课程和子课题研究成果;
2、评选优秀校本课程的实施及子课题实验报告给予表彰。课题组 全体成员
2013.9
1、召开课题组会议,全面总结课题研究工作;
2、完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课题组 全体成员
2013.10
1、整理收集课题研究资料,汇编成册;
2、上报课题研究报告及相关成果。周桂玲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第三阶段研究总结为结题报告(略)
第四篇: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
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
广西桂平市南木镇和社小学 赖杰燕
(电话:***邮编:537226)
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作为农村小学的老师,我深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一二年级又是最佳期。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也作了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以下是我对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一下认识。
一、兴趣、训练促习惯养成从小抓起,越早越好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所以尽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学生年龄小时,习惯既容易建立,也容易巩固,不良的学习习惯若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又不易纠正。如有的学生有上课不专心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坏习惯,即使在老师的教诲下有了改正的决心,可往往是改了又犯,犯了又改,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才能彻底改掉。很多人认为小学低年级要让孩子多玩,到了高年级习惯自然就养成了是极其错误的,所以从小学一年级,甚至幼儿园起,就要开始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强化训练,从而形成稳定的自觉行为。
所以抓学生不良习惯的转化、良好习惯养成的过程,无论对学生,还是对老师来说,都是一个艰苦甚至是痛苦的过程。我的做法是:反复训练、严格把关、激发兴趣、养成习惯,在对学生进行排队出操训练时,我要求学生集合站队做到“静、快、齐”,听到口令,老师数三下,“声落、动止、队形成”。慢了,解散重做,做好了表扬,反复训练,直到达到要求,形成习惯为止。
二、循序渐进,逐步发展并持之以恒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定要将要求转化为学生可具体操作的行为方式和程序,这对低年级儿童和初始训练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例如,培养“专心听讲”的习惯,可设计成下面这样四方面的要求:①看——全神贯注地看老师演示、板书和动作;②听——聚精会神地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发言;③想——开动脑筋思考老师所讲的内容和同学的回答,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④做——认真动手操作实践和进行练习。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一朝一夕养成,也不能统统一下子养成,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能力增长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如在小学低年级,要让学生养成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等简单的切实可行的学习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水平的提高,知识的不断更新,到了小学高年级乃至中学,就要在简单的学习习惯基础上逐步训练养成高级的学习习惯,如阅读习惯,独立思考习惯、勇于创新习惯等。那种不遵循习惯形成规律,幻想一朝一夕就养成某种高级学习习惯的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也是极其有害的。
三、情感带动,言传身教,潜移默化
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并且对学生来说,应主要放在课堂上进行。小学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学习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至巩固为止。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不能只讲要求,而应结合教学实际,精心备课,细心指导,反复训练,认真检查,严格督促,使良好习惯的养成融于课堂教学中,同时在反复实践和强化训练中尤其要注意各科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否则会降低强化效果,影响良好习惯的形成。低年级的小学生辨别是非能力较差。作为班主任要创设更多教育机会,使学生在入情入理的教育中体验到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为此,我每天都会利用好晨会课时间,及时把班中出现的情况和发生的事情,和孩子们一起分析,引导他们学会辨别好坏。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奖励,对做了错事的学生提出要求,寄予希望,使孩子们体会到,老师是爱他们的。何振明是我们班的皮大王,一开学我就让他做领读的小老师,带领大家早
读。站在讲台上的他站得规规矩矩,领读的声音非常的响亮,做好了同学的榜样。但好景不长,不久他的坏习惯就暴露出来了,上课插嘴,做小动作。我就跟他谈心,了解他内心真实的想法,他说:“老师,我知道这样做不对,我想改的,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我就耐心地教育他说:“老师知道一个人的坏习惯是不可能一下子改掉的,可是不能以这个作为挡箭牌,老师建议你给自己制定一个目标,每天要改掉一点,自己督促自己,老师也随时提醒帮助你,好吗?”他听了非常开心,一下课就写了个纸条给我,表示了自己的决心,就这样,他每天都会来问我今天表现得好不好?如果我说好,他就会一蹦老高,如果我说你表现得还不够,他就会悄悄地做一些好事,现在他上课总是积极发言,课余还主动去督促帮助班里的后进生呢!,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说过,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蔡元培先生也曾说过:“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则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索曾经说过:“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小学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就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细节抓
起,从现在做起,扎实有效地进行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第五篇:农村小学生良好学校习惯研究的实施方案
《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
——实施方案
大洼区平安学校
一、课题名称
《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背景
我校为农村小学,由于成长环境、生活习俗等诸多差异,造成了学生行为习惯的不同表现。多数家长在家务农或外出打工,无暇顾及他们的家庭育。这些都导致学生的习惯出现偏差,诸如迟到、旷课、偷懒、作业缺交、不讲卫生、乱扔垃圾等行为屡见不鲜。虽然我校的老师努力地加强德育工作,但由于得不到家长有效积极地配合,时间一久,老师的心理产生疲惫感和倦怠感,逐渐走入“以不变教育应对万变学生”的惯性教育轨道,教育创新意识和热情正在逐步退去。
(二)解决的主要问题
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生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怎样培养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主要是从通过加强农村小学生一般性学习习惯的培养,具体内容包括: ①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调查的研究; ②培养农村小中学生预习习惯的研究; ③培养农村小中学生认真笔记习惯的研究; ④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研究; ⑤培养农村小学生认真独立完成作业习惯的研究; ⑥培养农村小中学生整理错题集习惯的研究。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本课题与之联系及区别 国内外有关行为习惯的研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和财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学习心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国内外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有许多这方面的专著。如《学与教的心理学》(皮连生著)、《学习风格论》(谭顶良著)、《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林格著)等。许多学校也有类似的研究课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为本课题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但对新时期农村小学学生的新特点、新问题、新动向而言,适应性不是很高,尤其是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和评价方面等实践操作技术层面显得薄弱。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深化操作原理,细化操作过程,明确操作方法,加大操作的针对性,增强操作的可行性,提高操作的实效性。
四、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一)实践意义
以坦然平和积极的心态面对这些教育对象,激发我校教师德育工作的革新意识,从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入手,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当前我校德育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针对这样一个特定的群体,从养成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有目的、有计划、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将成为特定形势下我校德育工作的突破口。
(二)理论价值
养成教育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小学德育主要是对受教育者进行基础道德和文明行为的培养与训练,使之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教育。因此,小学德育的重点是养成教育。正如《意见》中所指出的:"德育对中、小学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
五、完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研究有效针对新时期的农村小学生的新特点、新问题、新动向,用行动来践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过程。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深化操作原理,细化操作过程,明确操作方法,加大操作的针对性,增强操作的可行性,提高操作的实效性。从我校实际情况和已有的研究经验出发,有效针对各个年级,各门学科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体现习惯培养的学科性和层次性,彰显学校特色,从而使学校特色实现新的提升。
我校领导非常重视课堂教学工作,学校教学硬件设施齐全,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学校还订了多种教研杂志,图书馆藏书丰富,这些都为课题组教师提供了不少宝贵的经验。课题组成员,从课题负责人,到所有参与教师,都是教学工作一线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思维活跃、勇于开拓、进取心强、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突出的教学能力,且在新课标下课堂教学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所以我校有能力有实力完成本项课题。
六、课题界定及支撑性理论
(一)、课题界定
学习习惯:学习习惯一般指长期逐渐养成的、较稳定的学习行为与态度。如独立思考,独立作业,勤学好问等;就层次而言,可以分为基本学习习惯与高级学习习惯两大类。基本学习习惯有预习习惯、复习习惯、专心听讲习惯、做笔记习惯、独立作业习惯等,高级学习习惯包括认真观察的习惯、勤于思考的习惯、勇于提问的习惯、自学与研讨的习惯、学用结合的习惯等。
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组教师从各门学科,各个年级入手,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活动,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为学生的良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并使他们的学习水平提升,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平台,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形成特色,有力地推动素质教育。
(二)、支撑性理论
良好的学习习惯较之知识和能力对学生的发展更重要,新课程改革的方 向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条件。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个体的学习习惯是个人内部自相适应的一种自动化行为的动力系统。习惯一经养成,人们的优势心理反应是维持一种习惯而不是去改变这种习惯,这是学习习惯形成应遵循的心理规则。古代教育家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成就大未来。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则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的重中之重,作为教师,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应该把怎样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放在首位。
七、研究目标、内容、过程、方法设计
(一)研究目标
(1)矫正学生不良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2)建立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体系,形成师生重视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课堂模式,并将成功的经验推广。
(3)形成一套学习习惯的有效评价体系,完善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评价反馈机制
(二)研究内容
①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调查的研究; ②培养农村小学生预习习惯的研究; ③培养农村小学生认真笔记习惯的研究; ④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研究; ⑤培养农村小学生认真独立完成作业习惯的研究; ⑥培养农村小学生整理错题集习惯的研究。
(三)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2016年11月-2016年12月):准备阶段。主要工作:查阅资料、选定科研课题,组建课题组,落实人员分工,设计课题研究计划、方案,确定研究目标、内容、措施、方法,召开课题开题论证会等,报盘锦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批、立项。
第二阶段(2017年1月—2017年8月):实验阶段。主要工作:
① 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调查的研究、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调查;
② 养农村小学生预习习惯的研究; ③ 养农村小学生认真笔记习惯的研究; ④ 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研究; ⑤ 养农村小学生认真独立完成作业习惯的研究; ⑥培养农村小学生整理错题集习惯的研究。
根据课题方案,展开研究活动,搞好阶段总结。
第三阶段(2017年9月—2017年11月)总结阶段。主要工作:汇集研究资料,进行全面总结,形成系统研究成果专集,接受专家鉴定。
(四)、方法
(1)调查研究法:本课题通过精心设计师生问卷,在各班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我校学生学习习惯有关内容的数据。
(2)文献研究法:查阅各种文献资料进行相关理论学习研究,努力提供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3)行动研究法:有计划有步骤的对研究学生习惯培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
(4)观察法:多听其他老师的课,注意他们在不同课堂情景中的表现方式,同时要观察学生教师的反应。
(5)案例研究法:本课题通过模拟在校选择的师生典例,进行个案研究,从中找出规律。
八、完成本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制度保障:
课题组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将研究的整个过程定位在“学习、设计、实践、反思、重建”,以完善研究过程的各个阶段,达到过程化管理的目的。重点要求每学期作好一次专题汇报,搞好一次系列研讨活动,写好一份阶段性研究总结,展示一次研究成果,积累一本研究资料(或建立一个电子资料库),每位课题组成员撰写一篇有价值的研究论文或提供一个教学案例,课题负责人严格按照要求定期组织验收。组织保障:
课题组组长由学习科研部主任担任,学校青年教师、市县级骨干教师9人参加本课题研究,人员分工明确。经费保障:
学校提供1万元,保证所需的各项经费,提供所需的各种设备。研究资料获得:学校电子图书室、图书室有丰富有关资料,学校拥有多台教师电脑,老师随时网上查询。时间保障:
学校在课题研究的一年中,为教师开展本课题研究提供充分的时间。
九、预期成果显示
1、《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论文集)
2、调查问卷、公开课、教案、课件等。
3、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