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读书笔记(共五则)

时间:2019-05-14 23:09: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读书笔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读书笔记》。

第一篇:《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读书笔记

《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读书笔记

毛泽东的一生都与莫斯科有着不解之缘。这些恩恩怨怨且细细说来。

毛泽东讲过斯大林四次“整我们”的情况,一次是支持王明搞“左”倾,一次是支持王明搞右倾,一次是“不许革命”,最后是中国革命眼看就要成功了,又怀疑毛是“半个铁托”。(7)这些怨的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毛泽东开始走向共产主义始于1920年,一开始他也追求和平的改良,不主张激烈的革命的,随着湖南驱张运动的失败(走了张敬尧,来了赵桓锡),1921年以后逐步信仰了列宁主义,放弃改良主张。随后商讨国共合作事宜时,毛泽东支持马林的观点即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合作方式,而深得马林赏识进入党的领导核心—中央局,成为中央执行委员。1927年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使莫斯科的领导机关第一次注意到了毛泽东这个名字,共产国际主席布哈林对该文章亦是赞不绝口,在1927年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又成为了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候补委员。1927年毛泽东带着一队武装径直上了江西的井冈山,当起了“山大王”,虽然被免去了政治局候补委员的职务,当“朱毛红军”旌旗猎猎时,莫斯科称赞那是史诗般的英雄行动,毛泽东的六大上晋升为正式的中央委员了。另外共产国际肯定了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方式。这毫无疑问的进一步提高了毛泽东的声誉。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告成立,毛泽东一跃成为苏维埃中国的最高政治领袖。但是接下来几年,毛泽东的日子却不那么好过,那些喝了一肚子俄国墨水,做惯了机关工作,习惯于发号施令的中央领导人,当然不会把靠钻山沟、打游击出来的毛泽东放在眼里,所以当时的博古等人处处打压毛泽东,共产国际却重视毛泽东,因为毛泽东是中国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而且具有丰富的军事经验。1934年遵义会议虽推举张闻天为党的领袖,因为苏联特别注意排序问题,共产国际却大肆宣传毛泽东,称“毛泽东是年轻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富有才干和自我牺牲精神的战士、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据不完全统计,在从1929年初开始至1936年初这段时间里,毛泽东这个名字在苏共中央机关报《真理报》的各种重要文章中,就出现了近60次之多。(1)这说明共产国际对毛泽东是相当重视的。

下面来说毛泽东挨整的事儿,毛泽东所以会对莫斯科有满腹牢骚,说到底最初还是因为1931年成立起来的那个“临时中央”,正是这个“左”倾的临时中央夺了他手中的权,把他亲手创立的根据地和红军差不多都搞垮了。可是我们上面也说了这个阶段共产国际对他还是很器重的,毛泽东体会不到则是因为整他的人大都是从苏联回来的,或者打着共产国际旗号的人。我们不得不说一下博古、王明同志的上台问题,博古成为总书记时只有24岁,翻译出身的王明是共产国际东方部米夫的“大红人”,他们能上台则是因为他们是扳倒“立三路线”的功臣,而且那时大批中央领导干部外派,顾顺章、向忠发叛变变节。随后他们的“左”倾路线使得红军损失惨重,不得不开始长征。这次的挨整为毛泽东以后发动的延安整风运动埋下了种子。(2)毛泽东说的第二次“挨整”,支持王明搞右倾。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西安事变的发生,毛泽东与共产国际的看法是有出入的,事变发生时毛泽东的第一感觉是:张学良“把我们从牢狱的情况下解放出来,因而西安事变是革命的,是历史事业,是应该拥护的。”而共产国际的电报却是:“张学良的发动,无论其意图如何,客观上只会有害于中国人民的各种力量结成抗日统一战线,只会助长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此时季米特洛夫派王明回国帮助共产党正确对待与蒋介石合作的问题。但是王明回国后搞出毛泽东做“主席”,他做“书记”的一山二虎的架势,与毛泽东在如何兼顾党的利益和统一战线的需要这个问题上产生分歧。好在季米特洛夫最后支持的是毛泽东。所以毛泽东不止一次的讲季米特洛夫是个好同志,帮过我们很多忙。(3)

“皖南事变”的爆发,毛泽东与莫斯科政策分歧,双发关系起变化。毛泽东认为国共合作的分裂是不可避免的,莫斯科却不这么认为,季米特洛夫给毛泽东发了一封措辞严厉的电报。这不难看出,苏联需要蒋介石来抗日维护苏联的利益,不得不一直安抚毛泽东,毛泽东也看到了这种利益关系,清楚地认识到迅速改变与共产国际之间上下级关系的严重必要性。此时,毛泽东与莫斯科、中共与苏联及共产国际之间的关系,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了。(4)毛泽东此时敢这么与苏联发生分歧,这不仅仅是因为这时的毛泽东已经去得了党的领袖地位,而且因为这个党已不再是过去那个必须依靠莫斯科的援助才能生存和发展的小组织。它有着相当庞大的组织系统,有几乎独立的军队和证权,并且得到极为广泛的敌后农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因此也就具有了足以支撑其生存和发展物质的和人力的资源。有这样的党做基础,再加上毛泽东的强烈个性和勃勃雄心,他自然不会听任莫斯科的摆布。(5)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了延安整风运动。1944年整风运动临近尾声之际,康生这样说过,他说,如果不是搞了整风运动,毛泽东几乎不敢来中央党校作报告。六届四中全会以来,大批留苏学生被提拔到中共中央的领导岗位上来了,虽然这弥补了过去党内理论基础薄弱的欠缺,但同时也带来了教条主义的盛行问题。而此时恰逢苏德战争爆发,苏联无暇干预中国党内事务,使得毛泽东得以大展拳脚。1942年共产国际的解散,使得毛泽东大大松了一口气,可以放开手脚整王明了。毛泽东后来说,当时整风实际上是整苏联的风,是批判斯大林和第三国际的错误,因为毛泽东反感共产国际与中共的父子党关系,但是关于斯大林和第三国际那是一字未提,因为,我们不愿意在和苏联闹的不愉快。(5)

毛泽东抱怨最多的莫过于斯大林的“不许革命”。毛泽东解释:“1945年当我们正准备推翻蒋介石,夺取政权的时候,斯大林用他们中央委员会的名义,打了一个电报给我们,指示我们不要反对蒋介石,说如果打内战,民族就有毁灭的危险”。毛泽东讲的较多的一个原因是斯大林“不相信中国革命的力量”。有种说法是斯大林把“武器给了资产阶级,书籍给了无产阶级”。这种说法太过简单化,斯大林一直在援助中国,虽然抗战时大批物资给了国民党,这不无是利益关系的催化而已。因为不援助国民党,蒋介石很可能垮台或者投降日本,这样日本人就可以轻易征服中国,紧接着以中国为基地扑向苏联。斯大林也知道中国共产党人比蒋介石更亲近些,蒋介石不足靠时还要指望中共,而且相信,如果有莫斯科的帮助,中共将来未必不能发展到夺取政权的程度,所以斯大林都在秘密地给中共以帮助。(7)

1949年毛泽东出访莫斯科,祝贺斯大林70大寿,此行更重要的目的是订立一个中苏新约,一开始斯大林是出尔反尔不想签订,搞的毛泽东很不高兴,最后斯大林又同意了,这其中的原因是斯大林越来越清楚地了解到了毛泽东极度失望的情绪,在与毛泽东的接洽过程中化解了他对这个正在崛起的东方大国的严重猜疑和顾虑,仔细权衡利弊后同意签订新约。这不得不看出中国是个不容忽视的国家。虽然无论怎么努力都没有争取到完全的平等,但让中国人感到耻辱的不平等协定都废除了,大连、旅顺、中长铁路都回归中国了,这都是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个前所未有的重大成就。但毛泽东对补充协定、中苏合营公司产生了疑虑,认为苏联人这是把中国当成了后花园,拥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的毛泽东无法容忍。这里我们看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微妙的,每一个条约签订的背后都有一段辛酸的故事,这不得不想到李鸿章,每个条约几乎都由他签订,虽被骂为卖国贼,在清朝这样的环境下,他也是一个人才,他都在尽力的为清朝争取最小的损失。(10)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毛泽东便有夺取台湾的计划,但是当时中国海军、空军毫无优势,请求苏联帮忙,斯大林痛快地答应给中国提供飞机及培训飞行员的请求,但拒绝了派遣苏联飞行员参加对台湾作战的要求,说是避免诱发美苏之间的冲突乃至战争。而此时金日成也打算统一朝鲜,斯大林赞同金日成统一朝鲜,但他强调必须得到中国同意,这无疑丢给了毛泽东一个烫手山芋,毛泽东曾非常不满斯大林的不许革命,自然也不会充当这种角色,只能接受即成事实。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下令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同日美国也宣布出兵南朝鲜,中国进攻台湾的计划不得不放弃了。毛泽东不希望

这个时候进行朝鲜战争是再明显不过了,他后来曾肯定地说这是一个极大的错误。不然也不会使台湾问题陷入如此困难的局面,另外中国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有人曾说斯大林明知毛泽东急于进攻台湾而率先批准北朝鲜采取统一行动,就是不想毛泽东完成解放台湾的计划,造成中国出兵援朝的结果就是使中共更加离不开苏联,这只是一种猜测。(11)领导人的思想那是高深莫测了,国与国的关系那是奇妙啊。

事实是朝鲜战争爆发了,美国出兵了,釜山遇阻,仁川遭难,苏联受限于雅尔塔体系不可能出兵,那只有中国出兵了,对于这场没有把握的仗也是毛泽东力排众议决定的。据说斯大林得知中国出兵是落下热泪的,他终于同意毛泽东是个国际主义者,不是民族主义者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渡过鸭绿江,将美军重新赶到三八线上,志愿军越过三八线,又将美军赶到三七线,但是战争并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中国志愿军所向披靡,是完全胜利的,毕竟中美之间武器装备上的差距是不容争议的事实。美军反动全线反击之后,志愿军那是处处受限。中美双发皆损失惨重,不得不进行谈判。但是斯大林突发脑溢血逝世,使得毛泽东失去有力的支持,谈判结果不尽如人意,主要是1.4万名志愿军战俘“拒绝遣返”便利了美蒋的反共宣传,不利于新中国的政治形象。(12)有时候联盟真的是会害人啊,虽说在这个世界上不能孤立存在,有的时候联盟的存在使一个国家越陷越深。中国就在朝鲜战争中充当了苏联的打手,损失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

斯大林逝世后,毛泽东可谓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头羊了,当时赫鲁晓夫也要仰望毛泽东的鼻息,所以主动给中国大量的援助,毛泽东对赫鲁晓夫的印象因此极好。1956年赫鲁晓夫做了一件震惊所有共产党人的事,那就是在苏共二十大上做了一篇批判斯大林的报告,毛泽东对此那是一喜一惧啊。喜的是赫鲁晓夫打碎了笼罩在斯大林头顶上的层层光环,暴露了其丑陋的一面,让毛泽东在心理上感到某种满足。惧的是社会主义世界的震动,随后的波兹南事件、匈牙利事件都是明证。在斯大林评价问题上毛泽东和莫斯科存在着分歧,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最甚的是他肆无忌惮的滥杀自己的同志,可是这对强调阶级斗争、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额毛泽东来说不过是肃反扩大化地问题。另外毛泽东认为斯大林的错误不能统统归结为个人崇拜,从根本上说还是主观不能符合客观,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是思想方法问题。正因为如此悬挂领袖画像的问题上毛泽东欣然同意留下自己的。毛泽东会这么评价斯大林,而不是也全面否定斯大林,那是因为毛泽东与斯大林的思想体系是很相近的。波匈事件后,两党之间的分歧已经在内部公开化了。(14)

1957年11月毛泽东第二次赴莫斯科,此行毛泽东受到了最高礼遇,但是两党两国关系渐趋恶化。毛泽东认为苏联那些人利令智昏,最好要臭骂一顿,毛泽东发表讲话不拿讲稿引起误解,米高扬示威性地从椅子上站起来,毛泽东的“东风压西风”“蛇无头而不行”“极而言之”理论都引起了苏联的误会。(15)随后中苏关系渐趋恶化,1958年长波电台事件,苏联希望双方合作在中国南方花4年时间建设一座大功率长波电台来指挥远洋活动的潜艇,遭中方拒绝。1958年中国希望苏联能够在生产核潜艇和快艇方面给予中国帮助,因为是尖端技术,赫鲁晓夫较为难,提出建立一支共同核潜艇舰队,令毛泽东大为恼火,认为苏联又在搞大国沙文主义,意图侵害中国主权。1958年还有第二次炮轰金门事件,毛只是想给美国人教训,并非真的想与美国人起冲突,而赫鲁晓夫的政策倾向于与资本主义世界和平共处,毛是很反感的,所以才撤换了周恩来的外长职务。而毛在大跃进的假象下更是有恃无恐。中印边界问题。使得两党会谈发生了激烈的争吵。1969年苏联片面撕毁协议,撤走专家,中苏关系就已经宣告破裂了。(16)但是两国领导人又及时刹住了车,会谈之后又延续了一个短暂的时期。1961年苏联与阿尔巴尼亚的关系急剧恶化以及苏共在二十二大决定将斯大林遗体迁出列宁墓,这都刺激了中国。1963年9月6日起中共中央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编辑的名义,陆续发表了针对苏共中央的系列论战文章,即所谓“九评”。的发表以及随之而来的苏方发动的更大规模的文

字讨伐,使得中苏两党的矛盾冲突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中苏在1969年可谓走到了最危险的地步,3月爆发了中苏珍宝岛之战,战争一触即发。3月2日,在一系列小冲突之后,终于中苏两国边防部队在珍宝岛发生第一起边界武装冲突,15日再度发生更大规模的激烈冲突,双发甚至动用了重武器。在双发不断冲突的形势下,中国审时度势,向美国打开了大门。这便是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国家的利益的高于一切。

第二篇:毛泽东与邓小平理论读书笔记

邓小平经济理论的伟大贡献

邓小平经济理论作为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意蕴深邃,风格朴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相对独立完整的体系,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给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带来了革命性变革。它不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而且解决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使我国的经济建设走上了一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道路。

从这一理论形成以来、特别是从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召开以来,理论界对其在内容上的丰富性,思想上的创新性、深刻性和体系上的相对完整性,已进行了较为广泛、深入和卓有成效的探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得出:

一、对社会主义重新作出科学的阐述。

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长期以来人们的一般认识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消灭了一切人对人剥削的、实现了按劳分配的社会经济制度。在这种认识之下,人们往往从生产关系角度考虑问题,仅仅从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来认识社会主义,而脱离生产力的发展。这种认识在“左”的思想指导下,发展到在所有制上追求“一大二公”,在发展阶段上急于“穷过渡”,在分配上搞“平均主义”,以至“文化大革命”中出现“宁要穷的社会主义,不要富的资本主义”的荒谬理论。而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邓小平同志不仅肯定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基本特征,而且把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发展统一起来加以考虑,把生产力作为首要的根本的因素,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正是在这一论断的基础上,邓小平同志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提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他说:“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体现出优于资本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基础。”邓小平同志所作的这些论述,无疑

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主题。

二、科学地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发展阶段问题,是确定经济社会发展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前提,是全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曾提出了共产主义和共产主义初级阶段即社会主义的概念,列宁也作过类似的论述。邓小平同志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略,对中国社会发展阶段问题作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回答,他指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讲话中又进一步指出:“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的重大意义是不言而喻的。首先,它为我们正确地认识国情,立足现实,制定正确的经济发展方针、政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其次,它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经济不发达国家来说,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这些国家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各种经济成份长期共同发展;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最后,它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而增强对其复杂性和艰巨性的认识,保持清醒头脑,坚持长期奋斗。

三、对一系列重大的经济社会关系作了新的阐述。

关于所有制关系,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公有制为主体的论断。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及其所有制实现条件的理论预测和现实社会主义的实际进程并不一样。多年来,我们曾片面地认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就是单一的全社会所有制,或者至多是全民和集体两种公有制形式。邓小平同志在对我们长期追求的“一大二公”深刻反思后,指出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长期停滞在很低的水平不能叫社会主义,并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所有制形式的改革,以此为序幕,推动全国的所有制结构的改革。关于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他的关于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发展。关于分配关系,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结构思想。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原则,在此前提下,允许其他分配形式的存在,反对个人收入分配中的平均主义,提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走向共同富裕,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内外关系上,邓小平同志提出对外开放的思想。邓小平同志深刻把握当今世界发展的新变化,把中国的发展同世界的发展、同时代主题变换的现实紧密联系起来,提出了指导我国对外经济关系发展的一系列战略思想。在经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上,邓小平同志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同时十分强调精神文明建设。他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就是建设物质文明。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忽视了发展生产力,所以现在我们要特别注意建设物质文明。与此同时,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解决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和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问题,这无疑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新贡献。

由邓小平经济理论所初步揭示的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规律的正确性,已经和正在被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蓬勃实践所证明。邓小平经济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十分丰富、完整,它为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沿着马克思主义指引的道路前进指明了方向。

第三篇:毛泽东读书笔记(推荐)

选择毛泽东,这是历史的必然,逻辑的必然。为什么?还是要谈国情,谈历史,谈阶级。而中国呢?大而穷,后发,是挨打的。几十年内怎么可能切换到资本主义思维和资本主义掠夺世界的强国姿态?没有精神基础,没有物质基础,也没有时间上的机会。那个时候中国客观上就是受气包。资本主义?蒋介石的资产阶级失败了。为什么?原因很多,一方面是传统思维不一样,历史负担太重,政治制度形式跟上了,本质上没跟上,思维没跟上。另一方面蒋介石的集团也不是好鸟,是从封建主义过来的,军阀、地主、买办等,也是压迫者剥削者。第三个方面是外部的打压与瓦解,西方的资本主义打人,你的资本主义挨打,西方的资本主义瓦解你获利,而你为了竞争投靠不同的外部势力。三座大山有自己的利益,甚至还勾结起来,劳动人民想发展想平等?没门。都发展起来了,土地、资本、暴力怎么实施控制?毛泽东的方法不同,毛泽东在某些方面学习资本主义,比如工业、科学、技术方面。三大斗争嘛。生产斗争、阶级斗争、科学实验,有两个与生产力有关。但在生产关系,即组织、制度、所有权方面则完全不同于其他人的做法。毛泽东不靠个人主义的精英阶级,不靠地主、资本家、军阀、旧文人、不靠封建势力。中国面临多重压迫,只有反压迫,只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只有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只有土地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的革命是民族革命与人民革命同时完成的。而毛泽东依靠的力量是人民大众,是被压迫的大多数,是人民,而不是皇帝贵族剥削阶级,才是毛泽东终身为之奋斗的目标。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其他可以团结大多数、造福大多数,并用团结的力量消灭少数强敌的办法了。资本主义的结果就是民国。就是封建买办官僚的资本主义。工人农民都倒霉,整个国家一团糟。

毛泽东掌权是因为历史和客观条件需要他掌权。那个时候,中国有5000年的封建历史,100多年的殖民地历史,数十年的资本主义历史。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纷繁复杂。外部列强环顾,稍微大意一点就会出现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反扑,稍微松懈一点,帝国主义就趁机围剿过来。而毛泽东在反帝、反封建、反修正、反资本主义这几个方面是坚定不移的。正因如此毛泽东才成为力量的核心。赶走反动派的是人民,震慑反动派的是人民,坚守社会主义阵地的也只能是饱受三座大山压迫之苦的大多数人民。而不可能是资产阶级、小资、旧文人、自由主义者。

因此,不是毛泽东要求掌握政权,而是人民大众为了对抗压迫者选择了毛泽东。没有毛泽东的思想路线主张三座大山就会重新压过来。有人说毛泽东类似于帝王,有一点道理,毛泽东与秦皇汉武唐宗教宋祖有类似,都非常英明。但也有不类似的一面,毛泽东的目的不是皇权,而是人民大众的幸福,有这么伟大的皇帝吗?没有。毛泽东不要皇权,不要资产阶级特权,要人民大众的生存权、幸福权、免受压迫权。毛泽东并无帝王之私。而毛泽东欣赏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就是大多数人的主义。在毛泽东这里已经没有任何人的特权地位了。人民不是资产阶级,不是资产阶级附庸,人民不仅要打掉皇权,也要打掉资产阶级,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不能一盘散沙,否则就分化瓦解了。怎么办呢,还是要一个核心,这个核心就是民主集中制,历史上就是毛泽东。人民选择一个为人民服务的领袖,而不是资产阶级权衡出一个总统,这就是社会主义相对于资本主义的先进性。1949年以后,毛泽东有很多反封建主义、官僚主义、修正主义、资本主义的作为,坚持本色继续革命,本质上都是人民性的表现。在人民看来,毛泽东的人民民主专政完全正确,其制度是彻彻底底的为人民服务。毛泽东因人民性而伟大,这是史无前例的。

毛泽东不仅有革命法,运动法,还有阵地战和制度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会议,党代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这些都是制度。只不过这些制度限制了某些人的自由而已。毛泽东的伟大不仅在于制度创新,而且超越了制度方面,中国是一个古国,不良的封建因素很多。中国面临列强,外部的压力很大。所以毛泽东要强调道德改造,强调劳动价值论的意识形态,强调共产主义的价值观,还搞了一个目标正确,影响深远的文化变革。这比单纯的制度法更加深远更加根本。而毛泽东呢?毛泽东影响并改变了太多太多太多的方面。改变了历史运行的轨迹、改变了中西力量对比,再造中国人的人心与性格,诞生了一个全新的中国。

第四篇:读书笔记毛泽东

读书笔记毛泽东

毛泽东,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辞海》)史沫特莱在《中国的战歌》中说:“中国共产党的其他领袖人物,每一个人都可以同古今中外社会历史上的人物相提并论,但无人能够比得上毛泽东„„毛泽东以理论家闻名于世,而他的一套思想理论深深扎根于中国历史和军事经验之中。”R1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毛不仅是中国的,而且是全世界的,他的影响早已经超出了他的国家。”“不论怎样,毛是我触及的历史人物中最伟大者之一,不论历史舞台怎样变幻,他永远与中国与世界同在。”迈克尔·H1哈特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列榜》中,将毛泽东列在第20位,排在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之前,并且大大超前于拿破仑、亚历山大大帝等。这足以说明毛泽东的影响已超越国界,成为全世界最伟大的人物之一。那么,毛泽东为什么能创造奇勋伟业而获得如此辉煌大成呢?其根本原因是他获得了真正的学业大成,即获得了人生和事业大成所需要的高超本领和素质。毛泽东又是怎样获得学业大成的呢?他实现了真正的学习革命,解决了“为何学”、“学什么”、“怎么学”这三个不同层次而又相互关联的问题,从而获得了学习的最大效益。1902年春至1918年夏,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学生时代历时16年半,其中小学(含私塾)9年,中学2年,师范5年半。小学阶段,他一边读书,一边劳动,熟读经书,爱看“杂书”,也读过一些新书。中学阶段,他关心时事,旧学与新学、中学与西学结合,以新学、西学为主。师范阶段,他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以社会科学为重点,博览群书,为改造国家社会储才蓄能。青年毛泽东的精神境界与人生抱负的主要发源地就是湖南一师。后来,毛泽东曾回忆说:“我没有正式进过大学,也没有到国外留过学,我的知识、我的学问是在一师打下的基础。一师是个好学校。”1918年夏至1923年春(调上海党中央工作之前),毛泽东两度从事教育工作,两次赴北京、上海,一面读新书、马列书,一面投身教育实践,开展革命活动。

一、为何学———“改造中国与世界”“为何学”,指求学目的或求学目标,也是理想、志向和抱负问题。请看毛泽东是怎样立志为祖国而学的。他8岁开始读书,27岁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经历了一条深刻反映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规律、富有时代精神和浓厚个性色彩的求学道路,伴随着求学的行程———韶山(东山)→长沙→北京(上海),相应的求学目的为“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终身未得真理,即终身无志”→“改造中国与世界”。11“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目睹黑暗的社会现实,面对贫困农民苦苦挣扎的情景,毛泽东从小在忧国忧民中萌发了救国救民的理想和抱负。他不喜欢读经书,而爱读《水浒传》之类反抗皇室官府的“杂书”;他不讲以读书来做官发财,而常和人谈论“富国强兵之道”;他钦佩中外历史上振兴民族、挽救国家的英雄人物,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与同学互勉。基于对祖国命运前途的高度责任感,他不顾父亲的坚决反对,自主恢复学业,于1910年秋赴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从此,离开了闭塞的山村。他这种独立不羁的品质,为自己的人生和事业大成作出了第一次选择。

第五篇:毛泽东读书笔记

读《毛泽东传》有感

班级:0623091学号:062309108姓名:方圆

毛泽东——一个让无数国人为之自豪的名字,正是他,让一个受百年欺辱的民族屹立起来。在他的带领下中国在世界上逐渐有了一席之地,不容小觑,而作为伟人总是饱受争议的,十全十美对于人来说是不可能的,即使毛泽东这样的伟人依然是功过皆有,国内国外对于他的研究也已经走出了最初的那种过分绝对的感觉,一些足够实证的史论随着相关资料的挖掘、解密和澄清而不断发表出来。以研究毛泽东生平的毛学也像其他学派如红学开始日渐完善。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所写的这部传记是西方数百种毛泽东传中最受推崇、最畅销的作品之一。书中从毛泽东一生从求知的少年时代到奋斗的中年时代的再到辉煌的老年时代的光辉的一生。采取了通常以叙述为主的传记笔法,但在史料甄别、背景分析和观点评价等方面,《毛泽东传》都经过深思熟虑和精雕细琢。该书对人物的情景分析更是出神入化,全方位地展现了中国革命的壮观图景,更展现了这位带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别样的人生。

我觉得特里尔的文章与米开朗基罗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处,从人性的角度出发。不管毛泽东多么伟大,伟大如神,他首先是以人的形态处在人们的视野中,政治和文化的洪流并不会不会淹没特殊人物的光泽。在读《毛泽东传》的时候,我觉得我仿佛来到那个非凡又辉煌的时代,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充满情感的毛泽东展现在眼前,而不

是理论中仅作为文字表述的毛泽东。毛泽东绝非那种天生的伟大领袖,他在青年的时候设想的中央政府是并不成熟的,而且充满的理想化。即便在他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并投身革命后,在政治上也是几起几落,饱尝失败的滋味。我觉得最有趣的部分正是对那个尚不成熟的青年毛泽东的描写,书中有一段是这样描述的:毛泽东(和朋友们一起)去长沙附近爬山,在冰凉的池塘里游泳,有好长一段时间一天只吃一顿饭,晒日光浴———他认为这会给他的身体带来能量———有大半年的时间不在宿舍就寝而在学校院子里睡觉。这都是为了使他的身体更加健壮。毛泽东把这些叫做“体格锻炼”,在西方这种方式也是不同寻常的,在中国则更是如此。对毛泽东来说,锻炼身体不仅仅是一种获得健康的方式。为什么他迎着狂风高声朗读唐诗?这当然不只是在练嗓子,而是在体验随意和任何抵抗力竞争的愉悦。毛泽东在日记中写道:“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而正是日记中的这句话,经常被人断章取义用成毛泽东想与天斗与地斗,他是在感受生命不断突破的快感,正如现在在大学校园中我们,意气风发,亦有乘风破浪的胆量。在读这一段的时候,能够感觉到青年毛泽东的那种有些鲁莽有些冲动的青春气息,总觉得能找到一些共鸣,这样充满人性地描写也减少了这位伟人与我们之间由于时间不同而产生的距离感。

特里尔先生是一个美国人,通过他的文字你会发现他是一个能够发现事件中有趣亮点的作者,他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诠释毛泽东,他在书中曾这样说道:“如果真要追根溯源,探寻历史的真相,只有返回

中国,这个拥有5000年文明史的古老国家,也惟有在这样的国度里,才可能产生毛泽东这样的历史伟人。”

毛泽东以他超人的智慧和人格魅力使他成为了那个时代的党魂、军魂、民族之魂。如果说秦始皇创下的是华夏一统的千秋伟业,那么毛泽东则是唤醒了这条在各种压迫下意识渐失的巨龙。在文化的造诣上,毛泽东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奇才。毛泽东三个字代表的不仅仅是他个人,从宏观来讲这三个字已经演化成是一种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追求独立和自由的信仰。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纵览近代历史的这一段,有好有坏,有背有喜,但领导中国沉浮中寻找到道路的依然是他——毛泽东。

下载《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读书笔记(共五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读书笔记(共五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读书笔记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中国现代史》作业 专业:历史学(师范) 班级:历史11-1任课教师:王瑜 姓名:刘敏健学号:11064060135成绩:《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读书笔记 《毛泽东、斯......

    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

    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 我爱看造反的旧小说(读《水浒传》) [毛泽东的谈话] 我是家里的“读书人”。我熟读经书,可是不喜欢它们。我爱看的是中国旧小说,特别是关于造反的故事。我很小......

    毛泽东文选读书笔记

    毛泽东文选读书笔记 班级: *** 学号: *** 姓名: *** 毛泽东文选读书笔记 提起毛泽东,相信绝大部分人心中会立刻浮现出一个散发着耀眼光芒的伟人形象。确实,咱们伟大的毛泽东主......

    毛泽东武略读书笔记

    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为充实课余生活,并且进一步掌握这门知识,我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由胡哲峰编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武略》这本书,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与理解,让我对毛泽......

    毛泽东著作读书笔记

    《毛泽东生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之论文—— 读毛泽东文章《为人民服 务》有感班级:计科07-3班 姓名:林楚平学号: 读毛泽东文章《为人民服务》有感【摘要】 读......

    毛泽东实践论读书笔记

    毛泽东《实践论》读书笔记 毛泽东同志于1937年7月写下了这篇著名的哲学著作《实践论》,蕴意深刻,内涵丰富,对于纠正当时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推进中国革命的正确发展起了非......

    毛泽东《实践论》读书笔记

    毛泽东《实践论》读书笔记 《实践论》是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一代伟人毛泽东离开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中**亲”,最......

    毛泽东《实践论》读书笔记

    《实践论》读书笔记 《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最杰出的哲学著作之一,是一篇讨论的是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的文章。写于1937年7月 。作者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揭露党内的教条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