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气产业发展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时间:2019-05-14 23:56: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气产业发展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气产业发展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第一篇:四气产业发展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加快推进我省“四气”产业一体化

发展的若干意见

晋政办发〔2010〕72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近年来,随着我省资源型经济转型、经济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清洁能源开发工作的全面展开,煤层气、天然气、焦炉煤气、煤制天然气(以下简称“四气”)产业一体化发展势头强劲。煤层气勘探开发利用全面起步,产业初具规模;天然气和焦炉煤气综合利用步伐加快,利用率明显提高;煤制天然气开发利用已提到议事日程,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随着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资源勘探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大,管网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市场利用进一步扩大,“四气”正在成为重要的新兴产业,对我省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和“气化山西”目标具有重要作用。但从整体上看,“四气”产业发展仍然面临着若干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政策体系尚不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滞后、矿权重叠问题突出、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管网建设进展缓慢、市场开发任务艰巨、行业监管职能弱化等。为积极应对国际国内能源格局的变化,特别是清洁气体能源需求日益增长的新形势,落实国家和我省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的总体要求,推动我省“四气”产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四气”产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四气”是优质清洁能源和宝贵的战略资源,煤层气、焦炉煤气、煤制天然气更是我省的优势资源。“四气”产业作为新兴产业,资源资金技术密集,产业关联度高,经济总量大,加快推进“四气”产业一体化发展,是资源型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撑,是实现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内容。对于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促进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对改善民生、改善环境,1 建设“充满活力、富裕文明、和谐稳定、山川秀美”新山西宏伟目标将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和能源发展战略大局。

加快煤层气资源开发与“四气”广泛利用,可减少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的依赖,有利于大幅度降低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排放,符合“资源环境效益”优先和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和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发展“四气”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意义,切实把推进“四气”产业发展摆在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使之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节能减排,开发清洁能源,建设“双新”基地,改善生态环境,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结合起来。认真落实国家和我省对“四气”产业发展的有关优惠政策,大力扶持和推进“四气”产业健康、快速、有序发展,使之成为山西最具发展前景的绿色产业。

二、推进“四气”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任务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改善生态、改善环境、改善民生为根本,以加快我省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完成节能减排任务、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建设低碳经济、实现绿色发展为目标,紧紧抓住国家支持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和我省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战略机遇,依托我省丰富的“四气”资源条件,良好的“四气”产业基础和广阔的燃气市场空间,坚持“科学规划、有序发展、适度竞争、安全高效、加快推进”的指导方针,以地面煤层气抽采和煤矿瓦斯抽放为核心,以国家分配给我省的天然气为基础,以焦炉煤气分离甲烷和煤制天然气为补充,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不断扩大“四气”开发利用规模,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加快我省“四气”产业一体化、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进程,推进“四气”产业健康、快速、有序和可持续发展,使“四气”产业成为我省新能源和工业基地的新型支柱产业。

(二)发展原则

重点突破、跨越发展的原则。在煤层气资源程度高的重点区块,焦炭企业集中的县市、特别是十大焦化园区内,在劣质煤和水资源匹配好的重点地区,在全 2 省天然气煤层气干线管网沿线,实施“四气”一体,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集中力量,重点突破。特别是要从六个重点方向加大推进力度,即:加大煤层气地面勘探开发;煤层气井下抽采综合利用(提纯、液化、发电和风排瓦斯利用);全省天然气煤层气管网建设;全省天然气(煤层气)加气站工程建设;焦炉气分离甲烷示范工程建设;煤制天然气示范工程建设。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全省“四气”产业重点项目建设,要按照“五优先”原则推进,即:优先气源区、优先人口密集区、优先风景名胜区、优先重污染区、优先大工业区。在利用方向上,以大中城市民用和工业燃气、气代油为主,鼓励精细化工转化和井下瓦斯用于民用发电和提纯液化。要统筹上游勘探开发、中游集输、下游综合利用,形成有机整体,促进“四气”产业有机、综合、平衡、协调发展。

适度竞争、有序发展的原则。为提高“四气”开发利用规模和产业一体化水平,在“四气”开发利用上,特别是在中游管网建设和下游综合利用上,要适度引入竞争机制。按照“积极统筹上游(煤层气、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适度开放中游(管网建设)、有序搞活下游(综合利用)”的原则,加快“四气”产业链建设步伐。特别要在加快煤层气上游勘探开发及对全省输气管网建设和加气站建设上予以优先安排,并在适度超前的前提下,大力开发培育省内“四气”下游利用市场,实现“四气”产业上中下游同步、协调、有序发展。

省内优先、余气外输的原则。我省富煤、无油、缺气(天然气),长期以来,能源消费结构极不合理,生态环境、人民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因此,要在优先保证本省用气安全的前提下,创造条件外输余气(煤层气)。

强化监管、实施准入的原则。积极培育和建设规范有序的燃气市场体系,完善以市场为主导的燃气价格形成机制;培育诚实守信、运作规范、治理结构健全的市场建设运营主体,强化市场主体约束和优胜劣汰机制;建立职责主体明确、监管调控有效、协调配合到位的宏观调控和行业监管体制,确保“四气”产业安全高效和快速有序健康发展。同时,鉴于“四气”行业的相对垄断性、高度公益性和高度危险性,“四气”行业特别是在管网建设和加气站建设方面,在引入竞争机制的同时要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

(三)主要任务

到2020年,通过建设六大煤层气开发利用基地(开发区)、4568公里省级天然气煤层气干支线管网、五大煤矿瓦斯抽采利用区、十大焦炉气综合利用园区,实现“12341的主要任务”,即:打造一个新兴产业(“四气”一体化产业);突出“两条主线”(煤层气、天然气);实现年供气量300亿;实现四个全覆盖(119个县、市、区天然气、煤层气全覆盖,交通干线全覆盖,重点工业用户全覆盖,重点旅游区全覆盖);实现新增产值1000亿元(即:到2020年力争实现新增年度最大工业总产值1103亿元)。

(四)实现目标

到2015年全省“四气”供气总量达到150亿立方米,其中,天然气60亿立方米、煤层气46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40亿立方米、焦炉煤气制甲烷4亿立方米。另外还有井下瓦斯气39亿立方米、乏风40亿立方米。总利用量达到90亿立方米,其中,天然气60亿立方米、煤层气16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10亿立方米、焦炉煤气制甲烷气4亿立方米。另外还有井下瓦斯气利用25.5亿立方米、乏风利用8亿立方米。

到2020年,全省“四气”年供气量达到360亿立方米,其中,天然气120亿立方米、煤层气11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120亿立方米、焦炉煤气制甲烷10亿立方米。另外还有井下瓦斯气44亿立方米、乏风35亿立方米。总利用量达到280亿立方米,其中,天然气120亿立方米、煤层气7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80亿立方米、焦炉煤气制甲烷气10亿立方米。另外还有井下瓦斯气利用25.5亿立方米、乏风利用16亿立方米。到2020年,我省“四气”实现“四个全覆盖”,到2020年力争完成新增年度最大工业总产值达到1103亿元。

到2020年,按照规划目标,全省约有50亿立方米煤层气(天然气)用来替代煤炭,据测算,年可减少CO2排放1130万吨,减少SO2排放2.7万吨,减少NO2排放3.2万吨,减少灰尘排放99万吨,减少飞尘排放6300吨。同样可以计算,用50亿立方米用来替代燃料油,年可以减少CO2排放370万吨,减少SO2排放9万吨。同时,按照2020年规划目标,全省约有49亿立方米煤矿抽采瓦斯和风排瓦斯利用,据测算,每年可减少CO2排放约7346万吨。

此外,“四气”一体化产业的发展,每年可为我省提供100多亿元的税收,直接提供就业人数3万人,相关就业人数10-15万人。

三、实现“四气”产业一体化快速有序健康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行业监管

山西省煤层气(天然气)综合开发利用领导组是省人民政府“四气”产业的宏观管理和综合协调机构,要进一步强化领导组宏观管理和综合协调职能,建立领导组框架内的多部门、多环节联审、联批制度,领导组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从源头上严格行业和安全准入。凡涉及“四气”产业发展的重大事项均应由领导组研究决定。具体工作由设在省发展改革委的领导组办公室承担。

实施行业准入。“四气”行业属易燃易爆高危行业,为加强监管,防止事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要结合我省实际尽快制定、完善和实施行业准入制度。行业准入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具有充足、稳定且符合国家标准的气源;具有与项目开发规模相适应的注册资本和投融资能力;具有业务熟练的专业管理团队和技术力量;主要负责人须具备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管理能力和相应资质;公司应有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和教育培训制度,以及相应的安全生产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公司应具备权责明确、合理有效的组织架构,应设置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和专职管理人员;公司应当具备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

明确监管职责。省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四气”产业发展规划编制、项目立项审批(核准)、年度用气计划平衡等。各地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负责煤层气抽采企业的安全监管,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煤层气抽采企业的安全监察。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对煤层气抽采企业建设项目进行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安全监管部门负责煤层气抽采企业一级加压站以外的煤层气输送、储存、使用以及城市门站(含城市门站)以外“四气”资源的长输管道、压缩站、液化厂及加气站等的安全监管和安全生产许可。建设部门负责城市燃气行业管理和燃气工程选址、规划许可、供气许可等安全监管。国土部门负责“四气”项目的土地征收,在国土资源部的统一领导下,做好气田矿权的协调及管理。环保部门负责“四气”项目的环境保护监督及管理。质监部门负责长输管道、压力容器的质量监督及管理。交通运输部门负责车辆加装燃气设施的加装许可和管理。公安消防部门负责消防设计审查和消防设施验收。公安交管部门负责煤层气、天然气汽车的审验和 5 管理。各市、县要根据本地情况,建立相应的“四气”协调服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四气”开发、利用的协调服务工作。

严格项目审批。“四气”建设项目实行省级审批(核准)。《山西省“四气”产业一体化发展规划》和配套专项规划是项目审批(核准)的主要依据,省级环境影响评价批准文件、土地预审文件和选址意见书为“四气”建设项目审批(核准)的前置条件。凡未列入规划和条件不成熟的项目,省发展改革委和有关部门不予受理项目审批(核准)和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各市、县政府不得提供土地(含临时用地)、水源、用电和气源等建设和经营条件。

严格开工管理。新建项目开工实行属地管理。项目所在地政府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7〕64号)和《山西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山西省人民政府令185号)实施项目开工监管。未经审批(核准)或不具备开工条件的,不得开工建设。

落实责任追究。对未批先建的“四气”项目,省人民政府将问责项目所在地的主要领导人和项目主体法定代表人责任及供气企业的连带责任;对未批先建项目法人企业给予三年限批“四气”项目的处罚,并提请工商管理部门追究项目法人企业非法经营的责任;对未批先建项目供气企业给予二年限批“四气”项目的处罚;对未批先建项目所在市给予一年限批“四气”项目的处罚;未批先建项目存在重大质量问题或重大安全隐患的,依法追究项目法人、咨询和设计、施工、监理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项目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并追究供气企业法人的连带责任,对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进行处理。

强化竣工验收。严格执行《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省天然气工作的意见》(晋政发〔2004〕37号)的有关规定,强化煤层气、天然气项目竣工验收管理。已完成安全、消防、环保、压力容器等专项验收,并经试运行运转良好的,应按规定组织竣工验收,未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工程一律不得投入运营。

(二)拓宽投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加大资金扶持。对重点“四气”产业项目,省人民政府将采取入股、贴息等方式,给予资金支持,专项用于煤层气勘探开发、管网敷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煤矿瓦斯提纯、低温分离液化、低浓度瓦斯(乏风煤层气)利用、焦炉煤气制甲烷技术开发及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市、县两级政府也要拿出部分资金支持本地区重 6 点项目建设。对承担煤层气勘探、开发、利用,“四气”管网建设和科技创新示范项目的我省重点国有企业,要在项目前期工作资金和“四气”项目资本金上给予支持,提升企业的投融资能力。

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支持和扩大对“四气”开发利用企业通过债券、上市和争取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等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同时,积极争取国家财政预算内和国债资金支持,扩大资金来源。鼓励重点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参与我省煤层气勘探、开发、利用和“四气”管网建设。开放煤层气勘探、开发、焦炉煤气综合利用领域,鼓励民营资本介入。

(三)加快省级干支线燃气管网建设,全面拓展下游市场

适度引入竞争。按照适度竞争原则和“产输分离、输配分离”的国际惯例,建立有序竞争的管网建设运营体制。适度开放管网建设市场,在现有基础上,以大型国有能源企业为主体再组建若干大型省级管输集团,促进全省燃气主干管道建设有序竞争格局的形成。省级主干管网要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协调、共同使用、合理付费”原则,充分发挥其公益属性,打破管网企业垄断,建立市场机制下的合理付费、开放公用的新格局。

强制鼓励并举。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资、强化监督”的原则,尽快建立以县(市、区)及大用户(工业)为独立用气单元的燃气下游市场体系。按照“优先气源区、优先人口密集区、优先风景区、优先重污染区、优先大工业区”和“重点保障城市燃气及调峰气源用气”的原则,加快推进全省市、县两级天然气全覆盖工程,对天然气主管网和加气站建设运营主体在项目审批、用地、信贷、融资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和倾斜。对财力较弱的贫困县城镇居民用气给予适当补贴。

鼓励煤层气天然气置换焦炉煤气和水煤气。已有燃气经营体系的市、县,要充分发挥原有管网、技术、管理优势,加快管网改造和天然气置换进度,并要按照城市燃气特许经营的规定,规范经营行为。对尚未供应燃气的市、县,也要按照城市燃气特许经营的规定,通过招标方式确定建设经营主体,加快城市配套管网建设进度。

对“四气”覆盖范围内的燃煤锅炉要强制性关闭,对重污染企业限期进行燃气置换。同时,对全省市、县两级城区内燃煤锅炉改造而减排的项目可给予环保 7 资金支持。要逐步实行阶梯式价格政策,降低民用和用气大户的用气价格。对天然气初装费予以减免,对贫困县城区输配管网建设予以财政补贴。加快全省加气站网络建设步伐,对车辆油改气企业进行贴息和补助。

(四)加强资源管理,加快上游资源开发步伐

统筹“四气”气源,提高资源掌控力。为应对气源短缺对我省供气安全造成的冲击,合理安排使用现有资源,省煤层气(天然气)综合开发利用领导组要全面统筹我省天然气过境气源和煤层气、焦炉煤气制天然气、煤制天然气、煤矿瓦斯提纯气等管道输气气源,并代表省人民政府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联公司等上游供气企业签订气源供应框架协议,省发展改革委编制下达全省“四气”气源年度平衡计划,省级供气企业依据计划完成供气任务。要积极向中石油、中石化、中联等上游气源供应企业争取天然气和煤层气供气指标,提高我省天然气供气量。按照省内优先利用、余气外输原则,推动天然气、煤层气资源串换。

加强资源管理。建立健全全省煤层气勘探资源开发利用信息通报制度、项目开工登记制度、年度开工计划报送和年度工程进展报告制度、勘探、开发合同签订及转让通报制度。凡在我省行政区域内进行煤层气勘探、开发、利用的企业,在年初向省煤层气(天然气)综合开发利用领导组办公室通报年度开工计划,于年底报送年度工程进展报告。对在我省行政区域内进行煤层气勘探、开发的中央及外资企业,凡涉及合同签订及转让的必须及时通报山西省煤层气(天然气)综合开发利用领导组办公室,保证我省煤层气产业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落到实处。

坚持先抽后采,实现采煤、采气一体化。我省大型煤炭企业集团要将煤层气开发与煤炭开采相结合,在煤炭现采区和后备区实现采煤、采气一体化。加大煤矿瓦斯、风排瓦斯综合利用项目的投入,严格执行国家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法规政策,在保证煤矿安全生产和井下抽取煤层气(瓦斯气)综合利用的前提下,限制并逐步杜绝井下抽取煤层气(瓦斯气)的无效排放。对煤炭资源开发的远景区和后备区,要积极推行“先抽气后采煤、采煤采气一体化”的开发方针。对煤炭矿权和煤层气矿权分置的矿区,矿权持有人要建立相互沟通机制,实现煤层气和煤炭两个行业之间的良性互作,互利共赢。

(五)落实扶持政策,加快利用步伐

出台配套措施,落实扶持政策。适时出台配套措施,将国家关于“四气”产业开发利用的增值税优惠政策、加快折旧政策、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设备进口关税减免政策和资源税、资源补偿费、水资源费等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及各项财政补贴政策落到实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大力支持“四气”管网及其配套基础设施和“四气”科技创新示范项目建设,对项目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的补偿标准按省重点工程标准执行。

尽快制定和实施《山西省天然气利用政策指导意见》。在管网建设、城市天然气利用、加气站建设等方面给予财政、金融、税收、价格、投融资、环境保护等重点扶持。

制定利用政策,推进焦炉气综合利用。按照焦炉煤气利用“充分、优化、就近、快速”的原则,尽快制定和实施《山西省焦炉煤气利用政策》及配套措施,确定我省焦炉煤气重点利用领域和顺序。鼓励焦炭生产企业、焦炉煤气利用企业加大对焦炉煤气综合利用项目的投入。特别对焦炉煤气制合成天然气、焦炉气发电、制甲醇、合成氨及深加工制精细化工产品项目,在减免税费、安排可持续发展基金、财政补贴等方面予以支持,在项目立项核准、征地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

引进技术,培养人才,实现开发利用新突破。要加强对煤层气赋存规律的理论研究和地面开发、井下抽采、废弃矿井和采空区抽采等工艺技术和科研攻关;积极引进消化多分支水平羽状井钻探,二氧化碳注入提高煤层气采收率,低浓度煤层气提纯、液化及乏风煤层气利用等先进技术;加大煤层气精细化工转化、焦炉煤气甲烷提纯、煤制天然气等关键技术科技攻关。注重“四气” 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以及产、学、研基地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实现我省“四气”开发利用的新突破。

(六)加强安全监管和防范措施,实现安全发展

建立预警防控机制。“四气”产业是易燃、易爆的高危行业,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安全发展”的思想,建立完善的预警防控机制,制订应急联动防控响应预案,明确安全责任主体,实施安全全过程、全方位监控。特别对因气源、输配管网或天然气加气站出现事故、故障等多种原因造成的“四气”供应短缺及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等,制订不同应急对策响应和方案。建立政府、行业、企业、社会分工明确、责任到位、优势互补的指挥调度中心,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保障 9 体系,提高我省“四气”行业指挥调度、综合协调、防灾、减灾、安全稳定供气的综合管理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针对因上游气源、长输管线或城市供气管网发生灾害性事故或因天气原因可能会造成的燃气供应短缺的情况,根据其将要对用户及社会造成影响的严重程度,建立黄、橙、红三级预警机制,并分别采用不同应急对策加以应对。

应加强重大节假日、重要社会活动、灾害性气候和冬季保高峰供应时期的预测预警工作,做好专案,建立健全各类信息报告制度,促进防灾减灾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要加大对燃气企业、用户的宣传工作,提高全民安全用气意识;增强燃气企业和管理部门对燃气突发事件的预警能力,提高防范水平,防止重大燃气突发事件的发生。

建立燃气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针对不同影响程度的突发事件,明确各有关单位的职责,建立相应的燃气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对于燃气供应系统发生特别重大、特大、重大燃气突发事件,由当地政府按照燃气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指挥体系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发生一般燃气突发事件,由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统一协调,保证处置工作指挥的统一高效。此外,应建立冬季天然气供气应急处置体系,切实保障燃气用户用气安全。

实施清理整顿,消除安全隐患。要采取有效措施,在2010年底以前基本完成对已建、在建项目的清理整顿,消除安全隐患。对县(市、区)发展改革委(局)批准立项、基本符合审批条件、建设程序基本完善的加气站项目,由市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安监、质监、消防、建设、规划、国土、环保等部门进行检查并完善有关程序,确认项目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安全规范后,尽快向安监部门申请办理《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向建设部门申请办理《供气许可证》,办理后方可运营。在未取得安全生产和供气许可批准文件前不得继续建设并严禁生产和运营。对经评估认定不符合安全规范要求的,应立即予以拆除。对未经发展改革部门核准,建设程序不完善,不符合相关规定的违规项目,市人民政府须按照国家及省有关规定,依法予以取缔,拆除违规工程并依法追究项目法人责任。对确实关系国计民生、影响当地社会稳定的项目,由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安监、发展改革、质监、消防、建设、规划、国土、环保等部门对项目进行技术工艺和安全 10 评估,确认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规范,不存在任何安全隐患后,尽快向安监部门申请办理《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办理后即可运营。在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批准文件前不得继续建设并严禁生产运营。

(七)积极推进燃气事业改革,建立健全我省城镇燃气市场体系

“十二五”时期,要加快改革步伐,研究制定“四气”行业市场开放和市场准入的条件和制度。大力推行特许经营制度,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针和“增量改革、存量试点”的原则,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和《山西省城市燃气设施特许经营条例》等相关配套政策,进一步深化燃气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燃气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市场化步伐,扩大投资主体社会化、多元化,为全面开放城市燃气基础设施设计、投资、建设和运营市场创造良好的环境。全面提高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和水平。

省有关部门要按照本意见要求,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尽快制订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并加强指导和监督检查。要建立部门联合发布信息制度,适时向社会发布产业调整和振兴的有关信息。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本意见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结合当地实际抓紧制订具体落实方案,确保取得实效。具体工作方案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报送省人民政府和省有关部门。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年八月十七日

主题词:经济管理 “四气”产业△ 意见

第二篇: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规划纲要

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规划纲要 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的基础与重点,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不是城乡产业发展一样化。它要求加速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使三大产业在城乡之间进行广泛渗透融合,城乡经济相互促进,为城乡协调发展提供坚强的物质基础,最终实现共同繁荣。其重点一是要加速城乡工农业经济的一体化,使城乡工农业合理布局,相互补充,互相促进;二是要加快城乡第三产业,特别是商贸流通业的一体化,促进城乡间生产要素的流通,加速现代文明和先进服务业向农村扩散,促进城乡共同繁荣。为进一步加大统筹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力度,加快推进城乡产业一体化进程,特制定本规划。

一、城乡产业发展的现实基础

1.城乡产业结构趋于优化,经济总量快速增加。“十五”期间,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进一步下降,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明显增加;第一产业稳步发展,第二、三产业发展较快,三产结构趋于优化;2005年,全区GDP15.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0714元,地方财政收入3222万元。

2.“工业强区”成效显著,支柱产业初具规模。全区坚持“工业强区”,重点发展地面工业,城乡工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大,运行质量明显提高。2005年,全区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8家,完成增加值8.9亿元,实现利润7259万元,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333.6%,增幅位居全市第一。在稳定煤炭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地面产业,初步形成了以“四大产业”为主体的工业发展新格局。煤炭产业趋于优化。关闭地方煤矿32家,现保留独立块段矿井7家,规模均在年产6万吨以上;重组矿井8家,经过技术改造,年生产能力均在15万吨以上。同时,建成大型洗配煤场5个,年洗配能力达到270万吨。化工产业迅速发展。通过招商引资和市直企业下放,化工公司、环保厂等一批化工企业落户区;公司、助剂公司等一批企业,加大技改力度,扩大生产规模,全区化工产业不断壮大。金属冶炼产业突飞猛进。公司年产

1.2万吨金属镁冶炼项目基本完成,综合利用项目已经启动,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前面;电石厂通过技术改造,不断扩大容量,已经重新启动。机械电子制造产业恢复壮大。新建总投资1亿元的诺亚电子公司一期工程已于去年投产,二期工程正在建设;振动机械公司收购原通用厂后,新建通用机械公司已于去年恢复生产,当年完成产值4000万元。

3.农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综合效益明显提高。区委、区政府坚持用发展工业的理念指导农业,以推进产业化经营为重点,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畜牧养殖基地巩固发展。新引进了乡阔佬食品公司,不仅实现了畜禽加工业零的突破,而且辐射和带动了畜牧养殖基地的健康发展。2005年,畜牧业产值达到23201万元,畜牧养殖业已成为我区农业的一大亮点和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园艺基地不断扩大。按照园艺产业化经营的思路,蜀龙花卉基地组建了两个花木营销公司,推行“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形成了产业化的经营格局,不仅拓宽了花木销售渠道,而且保障了农户的利益,园艺生产面积不断扩大。2005年,已发展到3.38万亩,年产值超过3000万元。林木基地持续发展。坚持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抓住退耕还林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经济林,不断调优林业结构,实现林业基地的持续发展。2005年,林业产值1700余万元,是2000年600万元的近3倍,森林覆盖率达到32%,辖区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4.培育和建设新兴服务业,推进一、二、三产共同发展。2005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8亿元,占全区GDP的11.6%。商贸流通业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信息服务业迅速发展,社区服务业开始起步,文化教育得到优先发展;基础建设日新月异,城乡设施日益完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和经济建设为中心,按照统筹协调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加快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切实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膨胀壮大化工、金属冶炼、机械电子制造、煤炭四大产业,巩固发展畜牧、园艺、林木三大基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提供产业支撑和强大的物质基础,促进人口和产业向城区集聚,最终实现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

(二)总体目标: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加快城乡经济发展,加快产业一体化步伐,到2010年,预期三产比例调整到7.4:74:18.6。农业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农业增加值达到3.3亿元;工业水平显著提升,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33.3亿元;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增加值达到8.4亿元;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实效,单位GDP能源消耗比“十五”末降低22%左右。全区城乡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产业布局更加合理,经济结构更加开放,更具活力。

三、城乡产业发展重点

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协调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统一规划产业布局和城乡布局,把城乡协调发展纳入整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之中,加快促进人口和产业向城区集聚。进一步扩大高效农业规模,提高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程度,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生产能力,加快改造传统农业。大力发展工业,加快产业优化升级,以“一个园区、四大产业”为基础,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壮大支柱产业,积极发展其他工业,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到2010年,形成以集为中心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工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

(一)立足实际,着眼特色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贯彻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方针,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农业,用先进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方法经营农业。以市场化为导向,加强我区农业“三大基地”建设,进一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加快全区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步伐,积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1.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以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为核心,以保障粮食安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重点,按照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搞好土地整理的要求,继续加大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稳步发展粮食生产。计划在中西部丘陵山区重点开展集雨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小流域治理,修建水池、水窖、塘坝等蓄水工程;在东部粮食、经济作物基地打配机井,修建泵站,硬化渠道,扩大有效灌溉面积。努力使粮食产量稳定在10000吨左右。

2.壮大畜牧养殖业。按照“速度加快、规模做大、品牌做响、产业延长”的思路,以公司、猪场和牧业为龙头,以乡浅山区一带为蛋鸡养殖基地,以庄一带为瘦肉型生猪养殖基地,不断扩大生猪、蛋鸡、肉牛、山羊、柴鸡养殖规模,加快推进我区畜牧业的产业化进程。到2010年,畜牧业总产值达到5.9亿元,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3.加快林业发展。以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再造山川秀美城区为目标,以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为重点,坚持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与国土整治、产业开发和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实施分区突破、分类经营,突出质量效益,加快建立林业生态体系、产业体系和支撑保护体系。林业生态体系建设,重点搞好太行山绿化二期工程、环城生态防护林和绿色通道工程,建设以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为主体的生态防护林体系,实现生态防护、绿化、美化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加快我区向生态城市发展;林业产业体系建设,按照由深山区向浅山区转移、绿化林向经济林转变的原则,积极调整林业结构,优先发展速生用材林、名优特经济林,着力培育一带的林果基地,积极推进森林生态旅游和林产品加工业,提高林业综合效益;林业支撑体系,重点抓好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和林业执法体系建设。到2010年,预期投资7000余万元,新增有林地面积4.5万亩,退耕还林6.5万亩,名优特经济林地1.8万亩,风景区风景林1000亩,森林覆盖率、通道绿化率分别达到42%、80%,林业年产值超过3300万元,建成完善的林业生态、产业和支撑保护体系。

4.扩大园艺种植业。未来五年,以为中心的花卉园区,按照“水、土、园、林、路”综合开发的要求,到2010年发展到5000亩,大型花卉营销公司由现在的2家增加到4-5家;以为中心的香椿园区,按照露地和温室生产相结合的要求,种植面积扩大到8000亩,建立温棚30座;以乡深山区为主的黄楝园区种植面积发展到15000亩;以为中心的小杂果园区种植面积发展到8000亩。同时,大力发展、东西一带的无公害蔬菜种植,积极扶持农产品保鲜、贮运、加工、销售等农产品加工业,拉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为全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作出贡献。

(二)发展优势产业,膨胀经济总量,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

今后五年要把加快工业化进程作为城乡一体化工作的重点,以“一个园区、四大产业”为基础,着力壮大支柱产业,积极发展其他工业,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到2010年,力争工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

1.着力壮大支柱产业。依托重点企业,实施项目带动,打造一批名优产品和强势企业,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把我区“四大产业”做大做强。机械电子制造业:以机械有限公司电子有限公司、振动机械有限公司、标准件有限公司等为重点,加快产业发展,提高装备水平,打造企业品牌,壮大经济实力。到2010年,力争该产业年产值达到30亿元。化工产业:以为重点,加快发展高新精细化工,扩大规模,减少污染,提高效益。到2010年,力争该产业年产值达到25亿元。金属冶炼加工业:以公司和铁合金公司为重点,加快技术改造,增强创新能力,节能降耗增效。到2010年,力争该产业年产值达到25亿元,维恩克公司力争2008年在香港上市。煤炭产业:重点加快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提高煤炭生产和精深加工能力,探索煤炭就地转化的新途径,拉长产业链条,提高综合效益。到2010年,该产业年产值达到15亿元。

2.积极发展其他工业。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市场化为导向,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玻璃、建材等工业,大力扶持汽车配件工业,着力培育旅游产品加工业。到2010年,力争以为龙头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年产值达到7亿元。

3.加快建设工业集中区。按照“一步规划,分步发展,前瞻性与现实性兼顾”的原则,大力推进工业集中区的建设,进一步扩大集中区产业规模,做到产业规模发展、企业集群发展、经济总量发展。按照集中区整体规划和城市规划建设标准,加快完善通用厂以西区域的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尽快启动通用厂以东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招商引资平台,为企业入驻创造条件。以集中区内的机械有限公司、高分子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化学制品有限公司为龙头,加快入驻企业的发展,盘活现有停产半停产企业,尽快形成集聚效应。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为外来客商投资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到2010年,力争工业集中区内的企业发展到30家以上,年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5%。为大幅度提高我区经济总量和发展水平,扩大城区面积、增加城镇人口、辐射带动周边农村发展打好产业基础。

(三)以旅游、商贸、物流业为重点,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加快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迫切需要。未来五年,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以增加就业岗位、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提高三产比重为目的,以旅游、商贸、物流业为龙头,按照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快第三产业向农村扩散、延伸,提高农村居民享受公共服务的水平。

1.创建优秀旅游城区。以“打造精品、提升品位、综合开发、提高效益”为总体目标,坚持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发展理念,以开发“一圈三线”()为重点,按照政府规划、市场运作的原则,积极筹措资金,创新开发方式,加快风景区建设,尽快启动景区的开发,加强景区宣传推介力度,强化景区管理,走企业化发展模式;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统筹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加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的保护与开发;按照突出特色的原则,加快观光旅游项目的开发力度,充分挖掘医药文化、文化、山水自然文化和煤炭、瓷器文化,开发中医药、三国人物工艺品、土特产、古瓷仿制品等特色旅游产品,在一带建设生态旅游农业园区;按照区域合作的原则,搞好与周边县市区旅游市场的共同开发,合作设计跨区旅游线路,共同吸引客源,塑造有吸引力的文化旅游品牌,以旅游促商贸,以旅游促发展。力争把我区建设成为优秀的生态休闲旅游和文化旅游城区。

2.建设商贸流通中心。优化商业布局,构建整体扩展、局部集中的商业网络结构,形成以集商贸大街为核心、以社区、农村商贸为基础的商贸新格局。以集、中山为重点,鼓励现有超市、购物广场发展壮大,完成集商贸城建设,结合旧城改造和居民小区建设,规划建设一批住宅小区综合服务设施。规范发展农贸市场、中山农贸市场;大力发展连锁经营,鼓励连锁企业向社区、农村延伸;积极发展旅游商业、科技文化商业。到2010年,全区大型商贸企业发展到3-5家,千人以上的农村建成小型超市,全区初步形成市场体系完整、功能齐备、网络畅通、生产和流通协调发展的市北部商贸流通中心。

3.加快物流运输业发展。完善综合物流运输网络,构建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需要的安全、快速、通畅的现代化运输网络,为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建设集社会汽车站和火车北站两个货运站场;整合现有个体营运资源,组建3-5家规模较大的物流输送车队,提高营运效

益;积极引进省内外著名物流企业在我区设置站点,沟通与区外市场的联系。到2010年,基本形成适应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现代物流运输业。

4.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以信息网络建设为基础,以信息技术应用为重点,提升网络和技术水平,加快推进经济社会的信息化进程。加强与网通、电信等信息服务企业的沟通与协调,规划实施光纤到路边、到大楼、到千家万户工程。到2010年,力争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计算机的拥有量和普及率明显提高,基本实现全区城乡信息产业一体化的目标。

5.改造提升其他服务业。建立区综合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农业综合信息中心,完善涉农服务业体系,提高服务水平;逐步发展和规范法律、咨询、评估、信贷等中介服务组织;建立完善社区和农村服务设施,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和内容,重点发展社区卫生和家政服务,推进社区服务社会化。积极创建星级饭店,发展城乡餐饮服务业;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建立城乡公共交通服务网络。

(四)以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加快城乡循环经济一体化发展

按照“资源开发和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方针和“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以节水节地节能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积极开发、引进和推广高新技术,加大对传统产业、传统企业节能降耗等方面的改造力度,强力推行清洁生产、安全生产、高效生产,坚决淘汰污染严重、技术落后的工艺,逐步完善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体系。以高新技术应用为动力,达到发展经济时资源充分利用、效益显著提高、污染明显减少的目的,加快城乡循环经济一体化发展。重点发展三个循环经济产业链:工业以维恩克公司为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建立“镁冶炼—余热发电、废渣生产建材”的循环模式;农业以中原生态化肥厂为试点企业,建立“畜牧养殖加工—粪便及下脚料—有机肥—无公害绿色蔬菜水果”产业循环链;农村以“一池三改”工程为切入点,建立“秸秆加工饲草—食草牲畜养殖—粪便制备沼气—废渣肥田”畜牧业循环链,加快农村新能源建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村容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到2010年,农村沼气用户达到20%,卫生厕所达到70%,畜禽养殖场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单位GDP能耗比“十五”末降低22%左右,达到循环经济初具规模、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初见成效的发展目标。

四、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增强发展意识

实践证明,思想解放、观念创新的程度决定着工作力度和发展速度。实施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必须在全社会营造上下协同、目标一致的良好发展环境,必须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在思想观念上率先实现跨越。一是强化“第一要务”意识,坚持发展不动摇,集中精力抓经济,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力提升区域经济实力和竞争力。二是强化锐意进取意识,敢于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不断自我加压,奋力赶超争先。三是强化开拓创新意识,勇于突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打破一切束缚发展的陈规旧律,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不断创新政策、创新机制、创新工作方法,在改革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用改革和创新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

(二)健全和完善企业服务体系,优化发展环境

继续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对经济增长、解决就业的促进作用,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进一步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营造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增强企业的信用意识,提高企业诚信度。营造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牢固树立环境是“第一要素”的理念,把环境作为竞争力来培育,作为生产力来发展。营造开明开放的政策环境,按照“非禁即入”的要求,放宽市场准入限制,打破一切阻碍生产要素自由进入经济领域的壁垒。营造公正文明的法制环境和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

(三)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建设

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目的,加快人才资源开发和社会化进程,重点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城乡技能人才三支队伍建设。

通过培训、学习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努力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加大对农民的培训,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把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利用1-3年的时间,将工业中专发展成一所可容纳学生1500人的名校,创建一所职业培训学校,2007年以后,全区企业职工、进城务工农民每年至少接受一次专业培训。到2010年,全区人才总量达到6000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超过240人,高技能人才超过800人,农村各类实用人才超过3300人,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四)加快科技进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坚持服务经济,以人为本,加快创新的原则,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an innovation system),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坚持引进与研发相结合,在引进推广先进技术的同时,积极培养和引进高技能人才,提高自我开发创新能力,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增加科技经费预算,建立多元投资渠道。发展壮大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创建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0-15家,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产业技术和产品,建成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0%。

(五)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营造工业大发展的浓厚氛围。坚持依托自然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实施工业强区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开放兴工,引资开发,借力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发展工业,改进和优化对企业的服务。坚持项目支撑不动摇,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坚持内资、外资一起上,大中小项目齐发展,以项目为载体,配置资源,聚集资金,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通过实施一批工业项目,着力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构建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提升经济总量。通过实施一批交通、城建、环保生态项目,从根本上缓解交通制约,改善人居环境,优化生态条件,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通过实施一批社会发展项目,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第三篇:动漫产业发展政策意见

为进一步加强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动漫产业发展,打造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动漫龙头企业和充满活力、影响力强的动漫品牌,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文化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实施《动漫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试行)》(文市发

第四篇:产业发展扶持意见

关于扶持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意见

为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大产业培植力度,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全面提升全乡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目标,以强化基础、夯实基地、做强龙头、拓展市场、创新科技为抓手,发挥优势、突出重点、注重特色、因地制宜,把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关键举措,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努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切实加快推进全乡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政府引导。进一步强化农业产业化扶持政策,健全机制,完善措施,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做强做大优势龙头企业。二是坚持市场导向。立足乡域实际,根据市场需求,大力培育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三是坚持科技创新。用现代农业科技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积极实施

品牌战略,引进、培育一批起点高、规模大、竞争力强和带动面广的龙头企业集团,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强化企业竞争优势。四是坚持规模经营。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基础上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业经营规模化;更加注重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有机农业、设施农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生态的和谐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五是坚持龙头带动。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龙头企业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切实有效促进农民增收。

三、产业发展扶持意见

(一)设施蔬菜

1、发展内容:依托黎明川高效示范园面临城郊的显著地理优势,着眼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提高农业发展水平,以壮大村域集体经济为目的,采用集体建设、分类承包的方式,在黎明川流转土地1000亩,实施以设施蔬菜为主的现代农业,搭建蔬菜大棚680个,建成500亩蔬菜示范园,修建蔬菜批发交易市场1处,年产值达到100万元。今后,根据蔬菜市场行情继续加快蔬菜基地建设步伐,不断壮大蔬菜产业。建成标准化育苗实验棚2个,搭建蔬菜大棚200座,种植露地蔬菜200亩;以建设特色蔬菜示范点为重点,推广名、优、特色蔬菜品种10种以上,示范点面积达到50亩;以提升产业服务设施能力为重点,投资100

万元,购置农机设备6台以上。

2、扶持方式:乡政府每年根据蔬菜大棚搭建情况及蔬菜批发交易市场运行情况将从乡产业发展基金中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

3、实施单位:**社区。

(二)壮大草畜产业

1、发展内容:以壮大草畜替代产业为目的,以区域特色和竞争优势为依托,坚持合理配置资源,结合全乡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种植地块大力发展高产、高效、低投入的牧草产业,全乡种草达到12000亩。按照统分结合的方式,大力培养草畜龙头企业和草畜大户,围绕成立的**兴旺畜禽有限公司,建成以黎明川千头肉牛及奶牛养殖小区、五峰山养殖小区为核心的养殖基地,示范带动全乡5头以上养殖户达36户、10头以上养殖户达12户。今后,按照新、特、精、群标准,大力培育养殖大户为重点的草畜替代产业。

2、扶持方式:乡政府每年根据两大养殖小区养殖存栏数及饲草利用情况从产业发展基金中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对散养户5头以上的每头奖励100元,通过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有效促进乡域内草畜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进一步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步伐。

3、实施单位:两大核心养殖小区具体由**社区、**社区负责实施,散养户及养殖大户由**村、**村及**村负责实

施。

(三)经济林建设 核桃产业

1、发展内容: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精心管护、园区带动”的发展思路,围绕平华路沿线、砚策路沿线、东曹路沿线种植核桃11000亩,其中:大田密植核桃5860亩、大苗移植1200亩、补植核桃3940亩;围绕景家庄800亩核桃挂果园、窑洼新植园强化核桃园科学管护,成立砚峡乡万亩核桃林场,建成15公里核桃产业大道,逐步形成“三线两区”为核心的核桃产业发展格局,同时,在策底镇红旗川流转土地500亩建成**万亩核桃育苗基地,有效推进核桃产业发展。今后,围绕“三线两区”发展格局,提升核桃栽植效率,不断向四周延伸栽植面积,逐步扩大核桃栽植规模,加快核桃基地建设步伐,实现乡域适宜区核桃栽植全覆盖,使核桃栽植面积达到28500亩,同时,加强核桃林场队伍建设,对核桃从栽植到采收进行管护。

2、扶持方式:乡政府每年给予散栽户、规模栽植户进行资金奖励及扶持。详见《**核桃产业发展意见》、《**核桃栽植管理考核办法》、《**核桃栽植管理标准体系》。

3、实施单位:** 特色经济树种

1、发展内容:坚持“农民自愿、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技引领”的原则,结合全乡撂荒地治理,在东沟及后三村选择光、热、水、土等资源优势地块,尝试新经济树种栽植、城市绿化树种种植。

2、扶持方式:乡政府每年对种植达到规模形成典型的农户给予奖励,对达到100亩以上的给予1000元扶持奖励资金,50亩至100亩给予800元扶持奖励资金,20至50亩的给予500元扶持奖励资金,10至20亩的给予200元扶持奖励资金,逐渐使特色经济林建设成为全乡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新兴产业。

3、实施单位:**。

(四)特色产业发展 中药材产业

1、发展内容:结合韩河村移民搬迁、复垦的土地及撂荒地治理,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规模发展、示范带动”的原则,在已建成的300亩中药材基地的基础上,选择光、热、水、土等资源优势地块,发展中药材种植330亩,使全村中药材种植达到630亩,建成百亩示范点1处。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全乡中药材种植又好又快的发展,逐渐使中药材成为全乡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新兴产业。

2、扶持方式:乡政府每年将从产业扶持基金中对药材规模种植户给予资金奖励,对药材栽植达到10亩以上的给

予500元扶持资金奖励,5至10亩的给予300元扶持资金奖励,2至5亩的的给予100元扶持资金奖励,同时,乡政府将给予农资补助。

3、实施单位:**。林下生态养殖

1、发展内容:结合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相关政策,利用东沟社区及后三村已成林区发展林下养殖,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群众自愿”的原则,引进具有良好市场价值的鸡、兔类品种进行养殖,每村(社区)围绕示范带动为目的建成50亩示范点,逐步示范带动村(社区)内群众进行林下生态养殖。

2、扶持方式:每年乡政府根据养殖规模对养殖户进行资金扶持,形成规模达到20000只以上的每户奖励扶持资金2000元,达到15000至20000只的每户奖励扶持资金1500元,达到10000至15000只的每户奖励扶持资金1000元,达到10000至5000只的每户奖励扶持资金500元,逐渐使林下养殖成为全乡农民增收、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又一新兴产业。

3、实施单位:**。

(五)应用技术推广

1、发展内容:结合乡域实际,利用砚峡社区、东沟社区及后三村有利地块,坚持把发展旱作农业作为提升粮食生

产能力的重要举措,突出宣传发动、地块落实、农资准备、顶凌覆膜等关键环节,推广种植全膜双垄沟玉米2000亩,脱毒马铃薯种薯1500亩。

2、扶持方式:乡政府每年根据种植推广情况对农户给予双垄沟地膜、化肥等农资补贴,从而推动乡域内旱作农业技术全面发展,有效推进乡域内农业增效,促进农民增收。

3、实施单位:各村(社区)。

四、奖惩措施

为了进一步加强产业发展步伐,推动乡域农业增效,促进农民增收,经乡党委、政府讨论决定每年按照企业利润的5%建立产业发展基金,用于扶持乡域内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乡上决定对每年产业发展中任务完成好、成绩突出的村(社区)、企业及农户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一定资金及农资扶持,对没有完成任务目标的给予通报批评,罚款2000元,并在下一中降低政策扶持力度。

五、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成立由一把手为组长的砚峡乡扶持农业产业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重点产业规划制定、扶持项目的审定、验收和资金发放。各村(社区)也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负责具体工作的开展。

二是加强宣传培训,强化科技支撑。各村(社区)要采取多种形式,将砚峡乡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宣传到位,充分调

动农民参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乡劳务工作站要结合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加强对设施蔬菜种植、肉牛养殖和改良、饲草种植、核桃种植等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种养水平。同时要选派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对圈舍建设、大棚建设、田间管理等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帮助农民及时解决突发性问题,切实提升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三是突出典型培育,实现示范带动。树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理念,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重点龙头企业积极申报农业产业化经营贴息贷款项目,解决融资难问题。同时整合农业项目进行集中扶持,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对重点产业进行大力扶持,乡财政每年列出专项资金,并整合农口部分项目资金用于扶持设施蔬菜、核桃种植、生态经济林建设、肉、奶牛养殖、饲草种植、药材等重点产业,推动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四是加强验收考核,明确奖罚措施。重点扶持产业在完成相关建设任务后,项目单位向乡农业产业扶持领导小组提出验收申请,由领导小组组织人员进行检查验收,验收通过后兑现相关扶持政策。各村(社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做好各自区域内实施项目的自查验收工作,切实推动区域内重点扶持产业发展。

第五篇:动漫产业发展政策意见

为进一步加强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动漫产业发展,打造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动漫龙头企业和充满活力、影响力强的动漫品牌,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文化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实施《动漫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试行)》(文市发〔2011〕51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扶持动漫产业发展制定本意见。

一、市动漫产业重点扶持单位的认定

(一)本意见所称的动漫,是指按照国家规定标准和程序认定的动漫产品和活动,具体标准如下:

1.动画:动画电影、动画电视剧、动画短片、动画音像制品,影视特效中的动画片段,科教、军事、气象、医疗等影视节目中的动画片段等;

2.漫画:单幅和多格漫画、插画、漫画图书、动画抓帧图书、漫画报刊、漫画原画等;

3.游戏:以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等信息网络为主

要传播运行平台,以电脑、手机及各种手持电子设备为接受终端的pc网络游戏、视频控制台网络游戏、掌上游戏和交互电视网络游戏等游戏作品;

4.卡通形象推广及其衍生产业:以原创动漫品牌形象推广和产业化为目的,组织实施的品牌打造、跨地区大型推广活动,实体玩具、服装、文具开发、制造、销售活动,动漫舞台剧创作演出活动,卡通形象品牌授权、代理和交易活动等产业活动。

(二)符合下列条件,经市动画产业基地建设领导小组考核认定合格,被授予“市动漫产业重点扶持单位”称号的动漫企业,可享受本意见所规定的各项优惠政策。

1.企业为市区动漫园区范围内依法设立的企业法人,注册资本不低于300万元,产权明晰,管理规范,遵纪守法;

2.从事动漫产品开发或技术服务的专业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50%以上,其中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l0%以上;

3.有从事动漫产品开发和相关技术服务业务所需的技术装备和经营场所,动漫技术及产品的研究开发经费占企业年动漫产品收入8%以上;

4.申请原创奖励企业必须为发行许可证和公映许可证主要申领单位、原创动画片(动画电影)主要创作与投资主体;

5.原创动漫产品开发、生产和相关技术服务为其主营业务,具有一种以上自主开发的原创动漫产品。年销售收入达到500万元以上,动漫产品销售收入占企业总收入的50%以上。

二、扶持措施

(一)市、区两级政府每年统筹安排资金,重点扶持动画、漫画、游戏、卡通形象推广等四大类动漫项目以及动漫产业公共技术、公共信息、公共展示、教育培训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

(二)建立由政府相关部门和金融监管部门参加的动漫产业投融资服务联席会议制度,通过担保制度创新,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拓展贷款融资方式和相关保险服务,解决中小动漫企业融资瓶颈问题。

申请银行贷款的动漫企业,可在贷款之日起一年内申请贷款担保费补助和贷款贴息。担保费补助和贴息金额依据企业实际已支付的贷款担保费用和贷款利息的50%确定,担保补助、贴息额度合计不超过100万元。

由市有关国有集团发起,设立市动漫创意产业投融资平台,重点支持动漫企业的重大项目。对于当年引进的优秀原创动漫企业,有股权合作意向、经考察具有发展潜力的,投融资平台可以各种形式进行合作,鼓励动漫企业做强做大。

(三)对企业纳税营业收入连续3年超过5000万元的大型骨干动漫企业,按照企业3年实际缴纳企业所得税额地方留成部分给予一次性奖励。奖励金额最高不超过300万元。

(四)在2011年12月31日前,对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动漫企业销售其自主开发生产的动漫软件,按17%的税率征收增值税后,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政策;对动漫企业为开发动漫产品提供的动漫脚本编撰、形象设计、背景设计、动画设计、分镜、动画制作、摄制、描线、上色、画面合成、配音、配乐、音效合成、剪辑、字幕制作、压缩转码(面向网络动漫、手机动漫格式适配)劳务,减按3%税率征收营业税。

(五)经认定的动漫企业自主开发、生产动漫产品,可申请享受国家现行鼓励软件产业发展的所得税优惠政策。企业出口动漫产品享受国家统一规定的出口退(免)税政策。

(六)凡认定企业的原创项目获得国家、省专项经费资助或奖励的,企业所在地区财政应按上级规定比例给予资金配套。对同时获得国家、省经费资助或奖励的,所在地区财政按最高额度予以配套。

(七)鼓励动漫产业优秀人才的引进与培育,对符合条件的,在相关资金中给予优先支持。

(八)扶持我市动漫企业积累的公共产品和能共享的中间产品,有偿整合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中小动漫企业提供服务。

三、扶持项目和内容

自认定起,政府对动漫企业的研发、重大项目、市场拓展等给予适当的启动经费扶持、播出奖励、项目奖励,具体如下:

(一)原创动画影视作品

1.认定企业创作影视动画作品题材需经市动漫办审核通过,完成制作并取得发行许可证后,按二维原创动画电视片每分钟800元、三维动画电视片每分钟1600元的标准,先予拨付不超过30%的项目扶持经费。原创动画电影完成制作并取得公映许可证后,按每分钟10000元的标准,先予拨付不超过30%的项目扶持经费。

2.经市动漫办审核,对正式播出的影视动画作品的播出奖励参照以下标准奖励:在中央台播出的二维动画片,每分钟奖励不高于1600元;在地级市以上地方台播出的,每分钟奖励不高于800元;三维在二维的基础上给予加倍奖励;原创动画电影按每分钟不高于10000元的标准给予奖励。在多个台播出的,从高奖励,但不重复奖励。

由企业主创且主要投资的单部动画电视片的播出奖励总额不超过300万元;单部原创动画电影的播出奖励总额不超过100万元。

(二)原创漫画作品。企业或个人创作漫画作品题材经过市动漫办审核通过,在作品正式出版后,根据出版物页数,以每页50元的标准结算。每部原创漫画作品的项目扶持经费总额不超过5万元。

(三)原创游戏产品。企业创作游戏作品题材经过市动漫办审核通过,游戏正式上线运行后,对国家有关部门推荐的游戏产品,依照国家有关主管部门认定的代码行数,按每行不高于5元的标准给予奖励。每个网络游戏项目扶持经费总额不超过50万元。

(四)原创卡通形象推广及衍生产业。企业需向市动漫办提交卡通形象推广或衍生产业拓展项目,经专家组评审入选市动漫产业重点扶持项目的,项目完成后,销售收入达到500万元以上的,按照企业销售收入每新增500万元给予新增销售收入1%的奖励。

(五)研发(技术、创作)中心。鼓励企业、院校设立或合作设立以卡通形象推广及衍生产品产业化为目标的动漫游戏产业研发(技术、创作)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省级的,一次性分别奖励30万元、15万元。

如上述获得扶持或奖励的项目未完成、或未通过验收、或未按合同运作,由市动漫办负责收回已拨付的资金。相关企业五年内不得申请相关项目。

四、其他规定

(一)对国内外知名动漫公司申请进驻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并设立总部、区域总部或研发中心的,经批准并认定为市动漫产业重点扶持单位后,可优先享受相关扶持政策。

(二)对符合本意见扶持的项目,同时又符合其它相关产业政策资助条件的,以不重复并从高享受为原则予以资助扶持。

(三)对享受本意见规定政策的动漫企业实行年审制度。年审不合格的企业,不再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四)本政策规定的扶持或奖励由市、区两级财政共同承担,按照锡政发〔2011〕15号文件执行:崇安、南长、北塘由市级承担50%,区级承担50%;锡山、惠山、滨湖、新区由市级承担30%,区级承担70%。

五、相关实施细则由市财政局、市动漫办另行制订并负责解释。

六、本意见自2011年1月1日起试行,原《关于鼓励和扶持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锡政发〔XX〕109号)及补充意见不再执行。江阴市、宜兴市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另行制定实施意见。

下载四气产业发展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气产业发展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陕西小麦产业发展意见

    陕西小麦产业发展意见 小麦是世界性的重要粮食作物,全世界约有35%的人口以小麦作为主要粮食,年小麦产量和消费量都在6亿吨左右,贸易量1亿吨。世界小麦产量增加,库存已走出2007至2......

    四面山猕猴桃产业发展情况报告

    四面山猕猴桃产业发展情况报告 一、 产业发展实际现状: 2005年底,在当时区委、区府的引导支持下,由重庆市恒河果业有限公司牵头,先期在现四面山镇四面村发展种植晚熟品种——“......

    关于加快发展核桃产业的意见

    旺委发„2012‟16号 中共旺苍县委 旺苍县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发展核桃产业的意见 各乡镇党委和政府,县级有关部门: 我县核桃产业通过近几年的大力发展,2011年底全县核桃种植面积......

    辽宁畜牧产业发展指导意见

    辽宁省畜牧产业发展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辽政发〔2016〕41号)精神,扎实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畜牧业......

    关于加快全县苹果产业发展的意见(定稿)

    关于加快全县苹果产业发展的意见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苹果产业,加快建立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结......

    产业集群发展指导意见(合集5篇)

    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打造现代产 业聚集区的指导意见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打造现代产业聚集区的指导意见 (大政发[2010]67号)各区、市、县人民政......

    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发展意见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改环资〔2009〕2441号 关于印发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发展意见的......

    产业集群发展的几点意见(含5篇)

    产业集群发展的几点意见 发布时间:2009-5-5信息来源: 产业集群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若干同类企业、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以及相关的服务业,高密度地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