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麦产业发展意见

时间:2019-05-12 12:31: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陕西小麦产业发展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陕西小麦产业发展意见》。

第一篇:陕西小麦产业发展意见

陕西小麦产业发展意见

小麦是世界性的重要粮食作物,全世界约有35%的人口以小麦作为主要粮食,年小麦产量和消费量都在6亿吨左右,贸易量1亿吨。世界小麦产量增加,库存已走出2007至2008年度连续25年下滑的低谷,开始回升。

中国小麦产量和消费量多年来一直在1亿吨左右,位居世界第一,是小麦的生产大国、消费大国,也是世界小麦贸易大国。小麦在中国的口粮消费总量中占43%左右,面积与产量仅次于水稻,是第三大粮食作物。全国小麦同粮食生产相同,取得了建国以来少有的连续6年增产。

陕西小麦播种面积在1700万亩以上,总产量约40亿公斤,每年约需调入

7.5亿公斤小麦。2008年小麦播种面积1710万亩,总产量达到39.15亿公斤,产量仅次于玉米,是陕西第二大粮食作物。陕西小麦总产约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3.5%,单产228.9公斤,比全国冬小麦平均单产321.7公斤低92.8公斤。2009年小麦面积1719万亩,增9万亩,生产中遇到冬春连旱,单产下降到223公斤,总产38.4亿公斤,减1.9%。为促进我省小麦实现高产、优质、稳产,提出以下建议。

一、小麦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小麦、苹果是陕西进入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仅有的两作物,关中是全国中、强筋小麦的优势产区,杨凌在小麦育种、条锈病研究等方面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陕西具有做强小麦产业的重要条件。

(一)总产量基本稳定

陕西省小麦总产量基本稳定在40亿公斤左右。总产量1995年是41.04亿公斤,2008年是39.15亿公斤。从构成总产量的要素来看,播种总面积呈逐年递减的趋势,从1995年到2008年,小麦播种面积从2400万亩减到1750万亩,面积减少650万亩;单产不断提高,从1995年的171公斤/亩,提高到2008年的229公斤/亩,比1995年增加了58公斤,增长了34%。保持总产量基本稳定的原因是调减的是产量低且不稳定地区的小麦面积,小麦主产区面积基本稳定,单产不断提高。

(二)种植向优势产区集中

1995年全省小麦种植面积2400万亩,关中渭北优势产区小麦种植面积1754.2万亩,占全省小麦的比例是73.1%(未含农垦,下同)。陕南小麦种植面积461.2万亩,陕北种植面积177.5万亩,陕南、陕北占全省小麦种植面积的比例是26.6%。2008年全省小麦种植面积1750万亩,关中渭北优势产区小麦面积1467.4万亩,占全省小麦的比例是83.6%,比1995年提高了约十个百分点。陕南小麦种植面积264.6万亩,约占全省小麦种植面积的15%。陕北种植面积18.8万亩,约占全省小麦种植面积的1%,下降了约六个百分点。

(三)优质小麦种植面积稳步扩大

优质小麦生产从上世纪末开始,我省选育推广了陕优225、陕150等一批优质强筋、产量不高的小麦品种之后,本世纪选育和引进了一批优质强筋又高产的小麦品种,推广应用了郑麦9023、西农979、西农889等品种,优质强筋品种种植面积逐步扩大,现基本稳定在700万亩左右。

(四)面粉加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趋于优质化和多样化,我省面粉产品也随着需求快速增加,仅老牛面粉有限公司生产的面粉就有80多个产品。全省有今麦郎面粉(宝鸡)有限公司生产的“甲家”牌、老牛面粉有限公司生产的“老牛”牌、陕富面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陕富”牌系列面粉产品,分别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标志着我省小麦粉加工工业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分析

小麦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较多,生产资源约束日益加剧、生产收益低、优质商品量少等,以及下面诸问题,都影响着产业的发展。

(一)耕作管理粗放化

小麦是机械作业率较高的作物,持续的旋耕形成了致密的犁底层,根系已难以下扎。关中麦区多实行小麦玉米轮作,玉米秸秆绝大多数粉碎还田,多实行用旋耕机旋两遍种麦,我们强调的“种好的麦”越来越种不好了。缺乏秸秆大量还田,土壤悬虚相适应的配套技术或机具,冬灌死苗事件时有发生。追肥多表施,浇水也是大水漫灌,病虫草害加剧。

(二)产销衔接低效化

农户种植规模小,关中小麦户均种植面积5.3亩,最少的不足1亩,最多的没有超过15亩,难以形成足够的商品量。农户之间因经济、劳动力,以及品种等差异,形成管理措施难统一,造成小麦品质难均一。优质小麦订单生产由于农户商品量小、品质有差异,面粉加工企业直接检验收购成本高,订单生产问题多,规模上不去。粮食收购企业收购,由于不同品种、不同农户、不同田块间混合收购,不同收购阶段混合的比例不一致,加之中强筋与弱筋品种有较强的品质负向混粉效应,造成质量难保障。

(三)支撑服务滞后化

种植小麦收益低,亩收益不足百元,影响了农户的技术需求和投资的积极性。农民种麦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糊口,出现了农资涨,投资不涨,有水不浇,靠天等雨,能收多少是多少的现象。农业综合补贴、粮食直补增长与农资上涨形成倒挂,以及农村青壮劳动力大量转移,严重弱化了国家惠农政策应有的效应。小麦优质高产技术推广应用范围小,多是单项技术,缺乏综合配套技术。

(四)气候变化影响产量质量的稳定性

气候变化对小麦生产的影响以负面影响为主,并且这种影响可能越来越严重。省气象局统计,1987-2008年年平均气温比1960-1986年年平均气温升高0.7℃,其中,冬季升温幅度达1.3℃,春季为0.9℃,由于冬暖、春暖,前多年小麦连续冬旺,抗寒性降低,特别是2007年小麦收获时部分麦穗出现干尖现象,就是春季冻害造成的,为适应冬暖推行小麦晚播技术,2009年晚小麦冬前生长量又不足。科技部、中国气象局等六部门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认为,气候变化将使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产量波动增大,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到21世纪后半期,中国主要农作物,如小麦、水稻和玉米的产量最多可下降37%。近年小麦生产遇到干旱、低温冷害、高温热害以及极端气候事件等农业气象灾害有频率增大、强度加强的趋势。

三、产业发展的思路

(一)发展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打造关中优势产业带,带动陕南品质产量双提高”的战略思想,推动陕西小麦产业发展;以满足供给为基本要求,千方百计稳定关中小麦种植面积,提高小麦播种质量,主攻小麦单产,形成稳定的商品小麦生产能力;以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重点,优化品种结构,推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积极发展强筋、中强小麦规模化种植,改善品质,提升质量;以提高效益为核心,进一步巩固、提升小麦生产机械化水平,大力推广节水灌溉、保护性耕作技术、秸秆粉碎还田、科学施肥等先进适用轻简技术,着力降低生产成本;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促进生产和流通协调发展,打造效益显著的关中优势产业带,全面增强小麦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二)发展目标

按照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原则,稳定关中强、中筋硬质白粒冬麦区面积。依靠科技,提高陕西关中、陕南麦区单产,到十二五末,小麦单产从2008年229公斤,提高到255公斤以上,将与全国冬小麦平均单产的差距从现在的92.8公斤,缩小到70公斤以内。实现小麦总产44亿公斤,保障供给的目标。推出2个面团稳定时间达到10分钟以上的强筋小麦品种,强筋、中筋专用小麦商品量占总商品量的三分之一。

(三)发展区域布局

1、渭北高原中晚熟冬麦区,是冬小麦的适生区和优质小麦优势生产区。区内小麦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一是土壤有机质含量少,土壤较瘠薄;二是降水分配不均,小麦生育期降水少,冬春多干旱;三是局部地区常有冷冻灾害。提高区域小麦单产的关键技术:一是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保土保水,提高肥力;二是推广量水栽培技术,做到适水种植。

2、关中平原中早熟冬麦区,是陕西省小麦的主要产区和优势生产区。水地及西部川道属小麦适宜区,东部川道及旱地是次适宜区。区内小麦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一是玉米秸秆粉碎还田后,整地质量差,播种质量差,管理粗放;二是有机肥施用量少,土壤长期没有耕翻,犁底层坚硬;三是近年常发性病虫害增加,东部还易受干热风影响。提高区域小麦单产的关键技术:一是推广土壤深松技术,打破犁底层;二是研制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施肥、播种一体机,提高播种质量;三是推广小麦节水灌溉技术。

3、陕南麦区属小麦的次适宜区,包括陕南平坝早熟冬麦区和秦巴浅山丘陵中熟冬麦区。区内小麦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一是平坝川道区主要是稻-麦倒茬,湿害严重,地湿土黏,通透性差,整地、播种质量差,小麦成苗率低;二是浅山丘陵区地貌起伏大,土壤质地差,土层薄,肥力水平低,降水利用率低;三是病害严重,小麦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等“结帮”齐发,影响高产稳产;四是品种多、乱、杂、旧,缺乏规范的管理秩序。提高区域小麦单产的关键技术:一是平坝区推广稻茬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技术,提高小麦播种质量,推行开沟排渍防湿害和涝害措施;二是选育推广适宜浅山丘陵区的小麦品种,采用水平沟条播或密窝播种、集中施肥技术;三是选用抗病高产品种,推广包衣种子;四是开展预测预报,综合防治病虫害。

四、工作切入点

(一)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建设现代小麦产业示范区

抓住国家开展高产创建活动,省政府实施《粮食单产提高工程》的机遇,建设百万亩现代小麦产业示范区。示范区以“科学技术示范的样板、集约化先进生产方式的典型、带动区域均衡增产增效的模式”为方向,按照统一品种、统一技术规范、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机械作业、统一订单生产的要求建设,目标是为加工企业提供优质商品小麦,为农民提供现代小麦产业示范现场,推动小麦生产效益的提高。

(二)实施产业示范县带动战略,推动小麦产业发展

在关中选择小麦种植面积过30万亩的县,陕南小麦面积过10万亩的县,以提升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建设小麦产业示范县。建设内容主要是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实行良种乡繁村供;健全技术服务体系,实施重大技术补贴政策,推动重大技术推广应用;组建专业合作组织,开展产业服务工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小麦的综合生产能力,带动全省小麦总产稳定提高。

(三)完善现代科技创新体系,强化科技支撑力度

建立产业专家联县工作机制,一个产业示范县有一名专家,共同研究产业发展中各环节的技术难题,梳理成科技项目,开展研究,保障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指导小麦产区技术推广工作,开展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提升基层技术指导服务能力。建立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发布制度,加大对主导品种的良种补贴力度,实施主推技术关键环节补贴,推动重大技术推广应用,实现村村都有主导品种和主

推技术的示范田,提升科技对小麦产业的贡献率。制定主产县产业发展规划,研究产业发展的现状,确定产业发展的方向,服务产业发展。建立产业发展信息平台,吸引产业相关的政府管理人员、研究推广人员、企业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各方参与,发布研讨政策、生产技术、市场信息等,推动产业发展。

五、保障措施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发展现代农业事关现代化建设大事,各级政府要加大工作力度,将粮食安全、蔬菜供应和农民增收纳入政府考核范围内,切实落实省长“米袋子”负责制、粮食安全各级政府首长负责制、真正把小麦作为第一工程,把农民增收作为第一要务,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二)加强基础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用途不改变”的目标;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加强基本农田质量建设,全面提高耕地内在质量;完善配套水利设施,推广灌溉节水、旱作节水等科学用水措施,建立资源保护和有效利用的长效机制,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增加现代物质装备投入水平,改善基础条件。

(三)完善基层农技服务体系,挖掘小麦增产增收潜力

整合县级农技推广资源,建立综合服务中心,增加公益性投入,制定奖惩措施,调动农技人员积极性。针对县、乡农技力量薄弱的实际,依照教育部招收免费师范生有关做法,在农业院校招收免费农技生,签订承诺协议,为粮食大县输送公益性农技服务人才。大力引进和培育粮食生产流通龙头企业,以行业协会、合作经济组织为载体,构建小麦生产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网络。同时搞好灾害预报、预防,防灾减灾,加强粮食种管收各环节的技术指导,减少因灾损失。研究制订指导土地流转文件,鼓励和规范土地流转,引导土地向种粮大户和粮食能手集中,促进小麦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四)加大农业投入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发展

充分利用以工补农机遇,加大农业投入。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增加重大技术补贴,促进重大技术和关键措施落到实处。解决农业融资难瓶颈,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业,加快农业发展。

六、陕西小麦产业发展实施重大项目的意见

1、提升陕西小麦综合生产能力的技术研究。结合实施的小麦种子统供和高产创建工程等重大活动,适应气候变化、资源约束要求,建议省上给予关中小麦超高产技术研发、小麦玉米一体化技术研发、旱地小麦高产高效技术研发、小麦主要病虫草冻害防治技术研发、小麦减灾预警预报、小麦产业化加工、小麦机械化作业管理技术研发集成方面予以重点支持和立项,为进一步提升我省小麦生产能力和水平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加快选用高产优质新品种步伐,对适宜良种的良法给予立项研究,超前进行集成配套。强化对已经选育优良品种的配套调优保优技术研究。结合实施高产创建,进行超高产机理配套技术集成,加快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

2、加强小麦科技研究的基本能力建设。抓好渭北旱原、关中灌区和陕南三大麦区的发展,重点发展关中麦区和渭北旱原麦区,实现优区、优种、优栽,加强三大麦区的小麦生产基础能力建设。

第一、小麦资源创新研究与材料创新是提升产业化的基础。突破性资源的发现和利用是突破性育种的关键,应重视小麦遗传的创新,特别是种间遗传转化资源的创新。

第二、强化资源持续高效利用的耕作与栽培模式研究。陕西关中小麦区以小麦-玉米一年两熟为主,渭北高原以小麦单作为主,陕南为麦-玉米为主。在现有的耕作制度下,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提升资源生产力和利用率。

第三、弄清我国小麦主要品种和抗源材料的抗性遗传背景,摸清我国小麦品种的抗性基因“家底”。摸清现有品种的抗性遗传家底,然后有目的选育不同类型、不同抗病虫基因的品种。结合病虫害流行路线、分区实施不同抗性品种的基因布局,切断病原菌和害虫的传播路线,达到大区控制病虫害的目的。

3、建立陕南小麦品种引育基地。应重视陕南300万亩小麦生产的品种问题,建立陕南小麦品种引、育基地。针对陕南小麦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和需要,开展小麦品种引进和选育研究。立足自育自用,尽快提高陕南的小麦生产水平。

4、加强病、虫、草、冻害基础性研究,弄清重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迁飞规律。研究弄清小麦条锈病、白粉病越夏、越冬规律和精确范围,弄清病菌远距离传播路线和途径;研究小麦吸浆虫、小麦蚜虫的远距离迁飞规律,吸浆虫的北移规律、滞育和打破滞育的条件等;虫传病毒病的传毒规律及其病害与传毒昆虫发生的关系等,为重大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持久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5、加强农机具配套研究。加强农机农艺结合,在秸秆还田的背景下,研究秸秆还田、施肥、播种一体机,制定农田制作制度,配套深松机,提高播种质量;研究追肥机、锄草机一机多用,提高肥料利用率;建立农田节水灌溉系统,节约水资源;推广应用新型植保机具,提高防治效果,保护生态环境。

第二篇:陕西旅游业发展及产业发展大会情况

陕西旅游业发展及产业发展大会情况

一、陕西旅游业发展情况

1、旅游业增长势头日益强劲,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从1978-2008年,全省累计接待境外旅游者1449.4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54.63亿美元。累计接待国内游客8.2亿人次,收入人民币2713亿元。其中:2008年虽然受自然灾害和金融危机的影响,我省旅游业仍保持增长态势。接待境外游客125.7万人次,外汇收入6.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1%和8.2%;接待国内游客9056万人次,收入56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和22.5%。2008年全省旅游业总收入突破600亿元,达到607亿元,比上年增长20.4%,相当于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8.9%。今年上半年,尽管受到金融危机和甲型H1N1流感的影响,我省旅游业仍然保持着快速发展的态势。全省接待境内外游客5685.14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6.07%;旅游收入334.43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比增长26.99%,为全年旅游产业发展起了好头。

2、旅游展示我省形象的作用日益显著,已成为我省对外开放与交流的重要平台。我省年接待境外游客100多万人次,接待外国政要、联合国官员、驻华使馆官员、国际友好人士、国际知名人士及外国媒体记者逾万人次。通过旅游这一重要窗口和平台,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开放、繁荣的陕西。凡到陕西的境外游客和官员,都为我省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城镇面貌的日新月异,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生态环境保护的加强和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所震撼。随着人流的增加,资金流、信息流、物质流不断涌入,旅游业对提高我省 对外开放的水平和利用外资的规模,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都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3、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展,已成为我省吸引投资的重要领域。目前,我省共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6家,中国旅游强县1家,省级旅游强县21家,旅游企业3000余家。其中旅游景区(点)300多个,国际国内旅行社543家,旅游星级饭店327家,旅游汽车公司20多家,车辆1700余辆,旅游餐馆1000多家,其中,陕菜“品牌店”68家,陕菜“示范店”10家。还有大量的旅游度假村,社会旅馆等旅游接待设施。特别是近几年,社会资本投资宾馆建设、景区景点开发建设和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建设的热情日益高涨,产业规模迅速扩大,进一步加快了我省旅游业与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的对接步伐,旅游业已成为对外经济交流的重要渠道和吸引投资的重要领域。

4、旅游产品开发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产品体系建设更趋完善。近年来,全省各地突出发展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同时,新型旅游业态迅速兴起,涌现了工业旅游、乡村旅游、会展旅游、自驾旅游、体育旅游等,旅游产品类型不断丰富,产品开发建设不断精品化。

5、旅游业与文化紧密结合产生越来越多新亮点。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旅游与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现代文化结合上取得了很多成功经验,创新开发了很多深受市场青睐的文化旅游产品,既丰富了旅游内容,深化了旅游产品的内涵,又弘扬了优秀民族文化,推动了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加快了文化产业化进程。如开发建设的大唐芙蓉园、法门寺佛文化景区、关中民俗博物院、仿唐乐舞、长恨歌等。

6、旅游业带动作用显著,已成为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型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交通运输、城市建设、邮电、通信、建筑和农、林、牧、渔、食品加工以及服装、工艺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培育了国民经济多个新经济增长点。特别是在扩大社会就业和群众增收方面成效显著。目前,全省旅游行业直接从业人数31万人,间接从业人数达到155万人。有7108家农户参与经营农家乐,创造非农就业岗位3.5万个。年总收入达到3万元的农家乐已达4000多家,年收入在30万元的农家乐超过100户,年最高收入达150万元。旅游业在推进经济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就业和农民增收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全省都在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使乡村旅游成为我省旅游发展的新亮点,迅速发展乡村旅游,调整了农业结构,拓宽了农业发展的内涵,建立了以旅助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也了更新了农民观念,扩大了就业,增加了收入,实现了富裕劳动力的就地转移。

二、陕西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情况

陕西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于8月11日上午在西安召开。国家旅游局邵琪伟局长,袁纯清省长、赵正永常务副省长、景俊海副省长出席会议。各市政府市长,主持旅游工作的的副市长,发改委主任,旅游局局长,省级各有关部门,各县(区)人民政府县长(区长),旅游局局长及旅游企业、旅游院校、新闻媒体代表共600人参加了大会。

会议由赵正永常务副省长主持。景俊海副省长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的说明》讲话。他从发展我省旅游产业所面临的新形势,《决定》确定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等三方面对《决定》进行了详细 说明。《决定》从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提升陕西旅游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在加快西部强省建设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要求出发,从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努力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牢固树立大旅游观,进一步明确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加大规划统筹,实施“168”旅游精品工程,建设旅游核心板块和精品线路;加快体制改革,不断完善旅游产业支持服务体系;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创新市场开发机制,强化旅游宣传推广与促销工作;深化改革,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与投融资体系,增强旅游企业经营活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提升产业整体素质;进一步强化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强领导,狠抓落实,促进旅游产业健康发展等九个方面对全省旅游产业发展进行了全面布署和安排。

秦正秘书长宣读了《陕西省关于建设旅游示范县(区)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全省优选旅游总收入占GDP30%以上,人均旅游收入达到1万元,城镇就业人口中旅游从业人员达到30%以上的,旅游景区特色突出,旅游接待设施布局和功能齐全,旅游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完善的10个县(区)先行进行改革试点。

袁纯清省长作重要讲话,袁纯清省长与邵琪伟局长为陕西天地旅游投资企业揭牌。天地投资企业由陕西省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宽带天地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西安高新控股有限公司和陕西宽带天地旅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的,注册资本2亿元,是我省建立旅游投融资平台,在旅游市场机制创新方向进行的有益探索。

国家旅游局邵琪伟局长在讲话中对陕西在旅游业30年发展中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对陕西旅游发展从落实 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王岐山副总理重要讲话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建议。邵琪伟局长还代表国家旅游局与陕西省人民政府签订了《建立局省紧密合作机制备忘录》。国家旅游局将积极支持和协助陕西共同打造秦岭生态旅游板块,建立《秦岭中央国家公园》,支持陕西建设红色旅游精品产品。

会议进行了陕西旅游顾问聘用仪式,同美国内华达州、香港旅游局、凤凰卫视、港中旅、大韩航空公司、东航等有关单位还签订了合作协议书。

二〇〇九年八月五日

第三篇:中国小麦产业发展研究报告目录

中国小麦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目录)

中国小麦产业发展出现的问题中,许多情况不容乐观,如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于劳动力密集型产品;技术密集型产品明显落后于发达工业国家;生产要素决定性作用正在削弱;产业能源消耗大、产出率低、环境污染严重、对自然资源破坏力大;企业总体规模偏小、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管理水平落后等。从什么角度分析中国小麦产业的发展状况?以什么方式评价中国小麦产业的发展程度?中国小麦产业的发展定位和前景是什么?中国小麦产业发展与当前经济热点问题关联度如何„„诸如此类,都是小麦产业发展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中国小麦产业发展已到了岔口;中国小麦产业生产企业急需选择发展方向。

中国小麦产业发展研究报告阐述了世界小麦产业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中国小麦产业发展现状与差距,开创性地提出了“新型小麦产业” 及替代品产业概念,在此基础上,从四个维度即“以人为本”、“科技创新”、“环境友好”和“面向未来”准确地界定了“新型小麦产业” 及替代产品的内涵。根据“新型小麦产业” 及替代品的评价体系和量化指标体系,从全新的角度对中国小麦产业发展进行了推演和精准预测,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的行政区划和四大都市圈的小麦产业发展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报告目录

一、全球小麦产业发展研究

(一)全球小麦产业发展现状

1、产业规模与增长

2、产业结构

3、产业竞争

4、产业转移

(二)主要国家与地区

(三)中国小麦产业的世界地位

(四)小麦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国际比较分析

(五)小麦产业资源环境保护国际比较分析

二、中国小麦产业发展概述

(一)中国小麦产业发展现状

1、产业规模与增长

2、产业结构

3、产业盈利水平

4、产业投资

5、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6、产业对外依存度

(二)中国小麦产业发展特点

(三)中国小麦产业发展关键指标研究

(四)中国小麦产业各关联产业发展研究

(五)中国小麦产业各子行业发展现状

三、中国新型小麦产业或替代品发展研究

(一)新型小麦产业或替代品概述

1、新型小麦产业或替代品提出背景

2、新型小麦产业或替代品内涵

(二)新型小麦产业或替代品体系构建

1、评价体系

2、指标体系

(三)中国新型小麦产业或替代品发展前景

四、中国小麦产业链结构分析

(一)中国小麦产业链结构

1、产业链概况

2、特征

(二)中国小麦产业链演进趋势

1、产业链生命周期分析

2、产业链价值流动分析

3、演进路径与趋势

(三)中国小麦产业链竞争分析

1、整体竞争格局

2、重点竞争厂商竞争策略

五、中国小麦产业政策取向与影响

(一)中国小麦产业发展目标分析

1、小麦产业发展定位

2、小麦产业布局目标

3、小麦产业集中度目标

4、小麦产业能耗目标

(二)小麦产业政策取向及影响分析

1、小麦产业准入政策分析

2、落后产能淘汰政策分析

3、小麦产业并购政策取向及影响分析

4、小麦产业贸易政策取向及影响分析

5、小麦产业布局政策取向分析

(三)影响2009-2014年中国小麦产业发展因素

1、有利因素

2、不利因素

3、政策因素

六、中国小麦产业市场分析

(一)中国小麦整体市场规模

1、总量规模

2、增长速度

3、市场情况

(二)中国小麦工业效益状况分析

(三)小麦市场结构分析

1、产品市场结构

2、品牌市场结构

3、区域市场结构

4、渠道市场结构

(四)市场特性

1、产品生命周期分析

2、产品生产技术变革

3、差异化/同质化分析

(五)小麦分行业供需分析

(六)小麦分品种供需分析

七、中国小麦产品进出口分析

(一)小麦产品进出口贸易状况

1、进出口总量

2、进出口特点

(二)小麦产品进出口贸易分析

1、主要产品进出口状况

2、进出口结构分析与预警

八、中国小麦产业区域发展研究

(一)中国小麦产业区域发展总体评价

(二)“东、中、西”部小麦产业发展研究

(三)小麦产业重点发展地区研究

九、中国小麦行业主要企业经营状况

(一)中国小麦企业总体经营状况

(二)前十家规模最大小麦企业

(三)前十家效益最优小麦企业

(四)前十家成长最快小麦企业

十、中国小麦产业发展预测研究

(一)国际小麦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二)中国小麦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1、技术演进

2、应用(业务)创新

3、产业递进与变迁

(三)中国小麦产业发展规模预测

1、产业规模

2、产业结构

(四)中国小麦产业发展指标预测

1、发展指数

2、投资与风险指数

3、关键指标预测

(五)中国小麦产业资源配置前景

第四篇:河南、陕西旅游产业发展考察报告

河南、陕西旅游产业发展考察报告

为了学习借鉴外地旅游城市发展旅游产业的先进经验,促进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加快文化大市建设步伐,6月12日至20日,淄博市政协旅游产业考察团一行34人在市政协主席冯梦令的带领下,赴河南、陕西部分地区进行了考察学习。期间,重点考察了河南开封、焦作、洛阳和陕西西安、延安的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并与部分旅游城市进行了座谈。现将这次考察学习的情况及几点启发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通过对河南、陕西部分旅游城市的考察学习,我们深刻感受到,在政府强力推动下,各城市充分发掘旅游资源,加大旅游投入,初步形成旅游业发展的大格局,有力带动了地方三产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

——旅游业发展的大格局已初步形成各市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不断加大投入,通过加快景点和城区层次提升,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整合旅游资源等一系列软硬措施,有力促进了旅游业的迅猛发展。目前焦作已形成了以山水自然景观、历史人文景观、休闲娱乐景观“三大系列”和云台山、青天河、神农山、峰林峡、青龙峡“五大景区”以及中央电视台焦作影视城等十大景点为代表的,以山水峡谷风光为特色的焦作旅游大的格局和框架,形成了四季特色突出、主题鲜明的整体品牌优势。旅游产业由原来单一的山水旅游发展成为山水风光游、体育健身游、科普知识游、休闲娱乐游、历史文化游、民俗风情游、黄河湿地游、工业参观游、农业观光游等9种产品,满足了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游客需求。旅游产品实现多样化,旅游服务趋于人性化,旅游设施建设逐步标准化,旅游商品本地化,旅游管理规范化,旅游办公实现自动化。开封市充分发掘历史资源,形成市区以北部龙亭湖风景区、中部包公湖风景区和南部禹王台与繁塔风景区为主的三大景区。延安通过大力开发红色旅游,建设融革命圣地、历史文化名城和黄土风情文化于一体的旅游城市发展格局。西安对旅游资源开发实施了板块带动战略,将全市旅游资源整合为六大板块,即古都旅游板块、秦唐文化旅游板块、秦岭北麓旅游板块、曲江旅游板块、滨水游憩休闲板块和四大遗址旅游板块,每一板块依照不同功能建设形成了个性鲜明、互为补充的各具特色的旅游单元,提高了核心竞争力。

——旅游业快速发展,成为各市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

各市旅游业呈现出突飞猛进的蓬勃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每年都有较大幅度增长,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一支重要力量。开封市仅清明上河园一个景点的门票年收入达1亿多元。焦作市连续七个黄金周接待游客人数、门票收入位居省辖市第一名,2004年全市旅游业接待游客人数达693万人,同比增长21.64%;门票收入1.75亿元,同比增长55.5%;旅游综合收入达41亿元,同比增长28.41%,占GDp的比重达9%,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30.9亿元,同比增长12.5%,对GDp贡献率为21.1%。洛阳市2004年旅游总收入达84.3亿元。西安市2004年接待海外游客65万人次,创汇2.7亿美元;接待国内游客2084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54亿元。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当年全市GDp的14%。

——旅游环境日臻优化,提高了城市品味,美化了城市形象,提高了城市知名度

围绕加快旅游业发展,各城市大力推动城市旅游环境优化。洛阳持续开展了“创建文明城区、文明城市”活动和“绿、亮、净、美、畅”五大形象工程,兴建改造了包括城市道路、广场建设、污水、垃圾处理、路灯、绿化等在内的100余个城市基础建设项目。长达14.5公里的绿色休闲区洛浦公园有力提升了城市形象,成为观光圣地。全市建成绿化覆盖率达40.2%,使洛阳呈现出“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特色。新区建设去年投入99.9亿元,开工建设470余个项目,拉大了城市框架,扩大了城市功能。陆续修建洛栾快速通道、龙门大道、小浪底旅游专线、汉光武帝陵旅游专线、临木路等一大批旅游专用通道,开通了更多条航线航班,运力大为提高。焦作通过强力实施旅游促销战略,特别是通过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城市旅游功能、城市环境得到改善,吸引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城市知名度大幅提高,参观考察的领导和旅游观光游客人数大幅增长,中央领导对焦作发展旅游的作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旅游业飞速发展对第三产业带动作用强劲

随着旅游业快速发展,游客人数成倍增长,大大拉动了交通运输、餐饮娱乐、商贸服务等第三产业的繁荣,有力促进了各市产业结构调整。洛阳市目前旅游从业人员达25万。1999年焦作市旅游直接从业总人数不足3000人,2004年底旅游直接从业人数已达3万人,间接从业人数达18万,有力拉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仅五大景区附近从事食宿服务、旅游商品销售人数就达1.2万。其中云台山景区内家庭餐馆118家,每户年均收入达2-3万元。1999年焦作仅有几家宾馆,开房率不足60%,目前发展到了43家,床位30000张,宾馆开房率却都在90%以上,逢五一、十一旅游黄金周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旅游业的发展对城市的招商引资带动作用凸显。招商局负责人说,过去出门招商很少人听说过焦作,现在出门招商一提焦作腰杆硬了,客商主动找上门来投资。延安由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拉动了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工艺美术业的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以豆类、果类、枣类、羊系列等为主要加工原料的旅游商品和腰鼓、剪纸、布堆画、农民画、面花等旅游纪念品,带动了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思想观念的更新和精神面貌的变化

焦作在发展旅游之初,异议很大。但通过近五年的旅游业的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全市人民不仅对自身旅游资源有了深刻认识,而且把旅游作为一个大产业积极踊跃参与开发建设。为更好迎接境内外游客,广大群众自觉开展多种文明创建活动,目前正在全市轰轰烈烈开展的“四创”活动,大大改善了焦作市的城市环境和面貌,由此推动了全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向更高层次迈进。

二、主要经验

河南、陕西等地近年旅游业发展迅猛,成就令人瞩目,其中奥妙何在?经验是什么呢?通过学习考察,我们感到他们的经验很丰富、很全面,主要是:

——各城市对发展旅游产业高度重视

这次考察学习的城市与淄博有许多共同的特点,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丰厚,具备发展旅游的条件。依据各自的基础和特点,各城市纷纷把发展旅游业提上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努力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曾经以“煤城”著称的焦作是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人员走遍焦作的山山水水,寻找产业结构调整的切入点,作出了第三次创业以“以旅游业为突破口,带动第三产业全面发展,把旅游业作为全市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战略决策。市委、市政府将“旅游强市”列为一号工程,立志“把旅游业做大做强做精”,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大力度投入,打造第一流旅游目的地。前任市委书记被称新闻媒体称为“旅游书记”;现任市委书记提出“三要三不要”,即“抓旅游工作的态度要坚决,不能动摇;力度要加大,不能放松;领导要加强,不能削弱”。洛阳自2001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确立实施了“工业强市、旅游强市”的发展战略,把旅游业提升到与发展工业同等的高度。

——加大投入,狠抓资源开发和建设,建设高品位、高档次精品景区

各城市对资源开发和景区建设投入的力度很大。洛阳市去年对景点建设的投资达4.6亿元。延安投资2.5亿元对黄帝陵进行重整,投资65亿元的黄延高速公路、投资12亿元的延塞高速公路连接主要旅游景点。焦作市在景区景点开发建设上,坚持政府主导,以财政投资为主,社会投资共同参与,集中全社会力量大办旅游,全市近五年投资7.6亿元用于景区的开发建设。市委、市政府每年都把发展旅游业纳入财政预算,保证旅游部门办公经费的同时,市级财政、各景区景点所在的县市区财政及民间个人也纷纷出资投入旅游业。全长36.8公里的焦青旅游铁路,投入1.2亿,使青龙峡很快成为省内旅游热点,也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路、扶贫路。西安市为推进旅游业持续发展,不断输血,以项目建设为切入点,建设和正在建设一批高质量、高档次、国际标准的新项目。大雁塔北广场投资超过5亿元;秦岭野生动物园投资3.9亿元;大唐芙蓉园投资13.5亿元,成为城市又一新名片。华清池温泉项目、唐风苑温泉项目、楼观台、顺城巷等一大批新项目也陆续开工,这些新项目开发实现了资源开发的规模化和集约化,丰富了旅游产品内容,优化了旅游产品结构,极大地提高了西安的旅游竞争力。

——强力开展旅游宣传促销,提高城市知名度

近年焦作始终把旅游宣传促销作为旅游业发展和创优的龙头来抓,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将分散的景点集中整合,统一打“焦作山水”品牌,集中力量向海内外宣传推介。焦作市财政每年投入5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全市旅游业宣传促销,除参加国家、省举办的各种国际国内旅游交易会、推介会外,还以焦作旅游宣传“大篷车”的形式在北京、上海、天津、山东等60多个地市以及港澳、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进行大规模促销宣传。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旅游报全面推介,做到周周有报道,月月有新闻。以重大活动为载体,不断推出新卖点,近年先后举办了云台观瀑节、“河南太极拳、剑、推手锦标赛”、“全国武术散打擂台赛”、焦作山水国际旅游节和摄影节、焦作红叶节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大大提高了焦作山水知名度。在与开封、洛阳、延安等市的交流中我们发现他们都十分注重打统一的城市品牌,进行强有力的旅游宣传促销,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其中,洛阳市在央视国际频道,国际、国内航班闭路电视上播放专题片,在互联网上,铁路、公路客运闭路电视上全年播放旅游宣传广告。还出台政策,规定全市景区点门票收入的2%用于宣传促销,对“引客入洛”成绩突出者给予重金奖励。

——加强行业管理,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服务质量是旅游工作的生命线。为建设精品景区,提供精心服务,焦作市旅游局做出了“不让一位游客在焦作受委曲”的承诺,开封市旅游服务业提出“用我们万分的热情,得到您十分满意”的服务宗旨,在全市掀起了争创旅游服务质量第一的热潮。为了实现所做出的承诺,焦作市旅游局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一是大力开展了旅游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工作。成立了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领导小组,制定了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多次组织旅游、公安、工商、卫生等部门对城市旅游交通、住宿、购物进行联合大检查,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旅游市场“打假打非”专项整治活动,对坑骗游客的行为从重、从严查处,净化了旅游市场环境。二是大力加强行风建设。在全市旅游系统开展争创“青年文明号”、争当“青年岗位能手”活动及创建文明景区活动,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旅游系统行风评议监督员,认真解决人民群众和游客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旅游从业者的服务意识。三是强化旅游职业道德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旅游局设立旅游培训中心每年组织对导游、服务人员进行重点培训,在当地大学院校开设旅游餐饮、导游、外语专业,培养高素质的旅游服务人才。四是努力为游客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完善丰富了焦作山水旅游网站,在城区主干道和通往各景区的交通要道上设置了符合国际标准的景区指示牌,各景区、宾馆、饭店、车站等公共场所增设相应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和旅游信息电脑触摸屏。在市区和景区设立旅游广告牌和游客服务中心;在市县电视台增加景区天气预报等栏目,黄金周期间发布出行参考和信息预报;各涉外星级宾馆饭店摆放了焦作旅游资料架,悬挂旅游交通图和山水宣传画等,为游客提供实实在在的便利。我们在云台山切身感受到了高质量的服务:优美舒适的环境、干净整齐的旅行车、整洁划一的服装、亲切热情的态度、标准生动的解说、文雅规范的姿势。焦作市旅游局长许长仁骄傲地说:我们目标是,提起旅游服务的国际标准就是焦作旅游服务!

三、几点启示

通过对河南、陕西部分旅游城市近十天的学习考察,大家一致认为,不仅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同时也增强了紧迫感和危机感。各市在发展旅游产业方面取得的巨大成绩和成功经验,为我们做大做强淄博市旅游产业提供了许多启发。考察中,大家边看边听边学边研讨,在对比中思考,在借鉴中探讨。一致感到,淄博在旅游产业发展上差距和困惑较多,有的甚至还没有破题,突出的问题是有点太散、有水不活、有山不名,定位模糊,资源、力量整合不够,投入不足,宣传促销欠缺等,深层的差距在于思想解放、上下共识、工作力度有待深化和加强,联系这些实际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是要处理好政府主导和推向市场的关系。各地成功经验证明,发展旅游产业可利用资源是基础,党政重视是关键,必须依托市场,更要靠政府力量强力推动。河南省焦作市由一个以煤为主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实现以旅游产业带动战略成功转型的范例城市,最基本的经验就是政府主导打造旅游强市。旅游产业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规划布局、基础建设、资金投入、生态保护、资源开发、长远利益与近期利益的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等等,都离不开政府的主导,这在一个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初始期和攻关阶段尤其如此。因此,要使我市旅游产业有实质性的突破,必须进一步强化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并注意适时由政府主导下的行政管理型向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动作型转变。

二是要处理好整合资源与整合力量的关系。有效利用旅游资源、整合旅游资源是各地在发展旅游产业普遍遇到的问题,也是共性的经验,联系淄博实际而言,如何切实整合旅游资源,把分、散的资源和景点连成片、穿成串是破解我市旅游瓶颈的关键点之一,要下大气力论证好、实施好。但在整合资源的同时,不可忽视抓旅游力量的整合,这同样是外地先进旅游城市的成功经验。旅游产业的发展牵涉面广,涉及“六大要素”、二十多个政府部门、100多个行业单位,只靠分管领导和主管部门的力量和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要靠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齐抓共管。因此,应注意整合旅游资源与凝聚抓旅游的合力同步进行。

三是处理好加大对外宣传和抓好内部规范服务的关系。旅游经济是名胜(名气)经济、眼球经济,强力宣传、提高知名度、吸引游客是各地的共用手段,但与此同时,是否注重内部服务质量的提升则是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焦作市“抓旅游就要抓服务,抓服务首先抓规范”的理念和不让一个游客受委曲的服务质量标准,赢得了2004年世界旅游推广峰会授予的“卓越客户服务奖”这一被国际旅游业认可的荣誉奖项,为焦作赢得了无数回头客,其经验启发我们,创造旅游景点精品与服务品牌二者应并行不悖。

四是处理好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系。考察所到各历史文化名城,大都在文化旅游资源的利用上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以开发促进保护的原则。开封市注重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设景造点,其中,以一幅“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复制的“清明上河园”,拉近了千年时空,再现千年古都盛景,年接游客2800万。靠秦兵马俑的发掘使西安旅游业焕发了生机;而依托丰富的唐代文化资源,投资13.5亿元新辟景点“大唐芙蓉园”在规划、设计、布景、建造、管理、演出等方面达到了让游客们信服的大气与精致的结合,令中外游客流连忘返,成为西安旅游精品。相比较,淄博作为历史文化资源底蕴丰厚的城市,挖掘开发工作应当进一步加强。

五是处理好自我促销与周边城市联合推介的关系。洛阳等地的经验教训说明,一个城市的旅游宣传促销,孤立、封闭地进行往往事倍功半,只有既强化自身优势,又借助相邻城市旅游资源,优势互补,捆绑促销才能事半功倍,鉴于此,在旅游产品的促销推介上一定要注意走开放型、联合型、多赢型之路。

六是处理好抓旅游和建设一支旅游产业骨干队伍的关系。“焦作现象”揭示,山还是那些山,水还是那些水,为什么在不到十年时间能一跃为名山胜水,成为中国旅游强市?除党政重视、政府主导外,还有一个十分鲜明的特点,就是他们都有一个能人旅游局长,一个敬业的旅游局领导班子和一支特别能战斗的旅游事业骨干队伍,这个经验不可忽视,要把我市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就一定要把旅游产业骨干队伍建好建强。

这次考察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市人大副主任关玛莉、副市长韩家华亲自参加了考察。随团参加考察的还有市政协副主席郭玉兰、王延山、荣玮及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市旅游产业相关部门负责人,部分区县政府和政协负责人。

淄博市政协旅游产业考察团

2005年6月28日

第五篇:河南、陕西旅游产业发展考察报告

河南、陕西旅游产业发展考察报告

一、基本情况

通过对河南、陕西部分旅游城市的考察学习,我们深刻感受到,在政府强力推动下,各城市充分发掘旅游资源,加大旅游投入,初步形成旅游业发展的大格局,有力带动了地方三产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

——旅游业发展的大格局已初步形成各市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不断加大投入,通过加快景点和城区层次提升,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整合旅游资源等一系列软硬措施,有力促进了旅游业的迅猛发展。目前焦作已形成了以山水自然景观、历史人文景观、休闲娱乐景观“三大系列”和云台山、青天河、神农山、峰林峡、青龙峡“五大景区”以及中央电视台焦作影视城等十大景点为代表的,以山水峡谷风光为特色的焦作旅游大的格局和框架,形成了四季特色突出、主题鲜明的整体品牌优势。旅游产业由原来单一的山水旅游发展成为山水风光游、体育健身游、科普知识游、休闲娱乐游、历史文化游、民俗风情游、黄河湿地游、工业参观游、农业观光游等9种产品,满足了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游客需求。旅游产品实现多样化,旅游服务趋于人性化,旅游设施建设逐步标准化,旅游商品本地化,旅游管理规范化,旅游办公实现自动化。开封市充分发掘历史资源,形成市区以北部龙亭湖风景区、中部包公湖风景区和南部禹王台与繁塔风景区为主的三大景区。延安通过大力开发红色旅游,建设融革命圣地、历史文化名城和黄土风情文化于一体的旅游城市发展格局。西安对旅游资源开发实施了板块带动战略,将全市旅游资源整合为六大板块,即古都旅游板块、秦唐文化旅游板块、秦岭北麓旅游板块、曲江旅游板块、滨水游憩休闲板块和四大遗址旅游板块,每一板块依照不同功能建设形成了个性鲜明、互为补充的各具特色的旅游单元,提高了核心竞争力。

——旅游业快速发展,成为各市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

——旅游环境日臻优化,提高了城市品味,美化了城市形象,提高了城市知名度

——旅游业飞速发展对第三产业带动作用强劲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思想观念的更新和精神面貌的变化

焦作在发展旅游之初,异议很大。但通过近五年的旅游业的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全市人民不仅对自身旅游资源有了深刻认识,而且把旅游作为一个大产业积极踊跃参与开发建设。为更好迎接境内外游客,广大群众自觉开展多种文明创建活动,目前正在全市轰轰烈烈开展的“四创”活动,大大改善了焦作市的城市环境和面貌,由此推动了全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向更高层次迈进。

二、主要经验

河南、陕西等地近年旅游业发展迅猛,成就令人瞩目,其中奥妙何在?经验是什么呢?通过学习考察,我们感到他们的经验很丰富、很全面,主要是:

——各城市对发展旅游产业高度重视

这次考察学习的城市与淄博有许多共同的特点,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丰厚,具备发展旅游的条件。依据各自的基础和特点,各城市纷纷把发展旅游业提上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努力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曾经以“煤城”著称的焦作是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人员走遍焦作的山山水水,寻找产业结构调整的切入点,作出了第三次创业以“以旅游业为突破口,带动第三产业全面发展,把旅游业作为全市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战略决策。市委、市政府将“旅游强市”列为一号工程,立志“把旅游业做大做强做精”,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大力度投入,打造第一流旅游目的地。前任市委书记被称新闻媒体称为“旅游书记”;现任市委书记提出“三要三不要”,即“抓旅游工作的态度要坚决,不能动摇;力度要加大,不能放松;领导要加强,不能削弱”。洛阳自2001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确立实施了“工业强市、旅游强市”的发展战略,把旅游业提升到与发展工业同等的高度。

——加大投入,狠抓资源开发和建设,建设高品位、高档次精品景区

——强力开展旅游宣传促销,提高城市知名度

近年焦作始终把旅游宣传促销作为旅游业发展和创优的龙头来抓,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将分散的景点集中整合,统一打“焦作山水”品牌,集中力量向海内外宣传推介。焦作市财政每年投入5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全市旅游业宣传促销,除参加国家、省举办的各种国际国内旅游交易会、推介会外,还以焦作旅游宣传“大篷车”的形式在北京、上海、天津、山东等60多个地市以及港澳、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进行大规模促销宣传。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旅游报全面推介,做到周周有报道,月月有新闻。以重大活动为载体,不断推出新卖点,近年先后举办了云台观瀑节、“河南太极拳、剑、推手锦标赛”、“全国武术散打擂台赛”、焦作山水国际旅游节和摄影节、焦作红叶节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大大提高了焦作山水知名度。在与开封、洛阳、延安等市的交流中我们发现他们都十分注重打统一的城市品牌,进行强有力的旅游宣传促销,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其中,洛阳市在央视国际频道,国际、国内航班闭路电视上播放专题片,在互联网上,铁路、公路客运闭路电视上全年播放旅游宣传广告。还出台政策,规定全市景区点门票收入的2%用于宣传促销,对“引客入洛”成绩突出者给予重金奖励。

——加强行业管理,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服务质量是旅游工作的生命线。为建设精品景区,提供精心服务,焦作市旅游局做出了“不让一位游客在焦作受委曲”的承诺,开封市旅游服务业提出“用我们万分的热情,得到您十分满意”的服务宗旨,在全市掀起了争创旅游服务质量第一的热潮。为了实现所做出的承诺,焦作市旅游局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一是大力开展了旅游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工作。成立了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领导小组,制定了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多次组织旅游、公安、工商、卫生等部门对城市旅游交通、住宿、购物进行联合大检查,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旅游市场“打假打非”专项整治活动,对坑骗游客的行为从重、从严查处,净化了旅游市场环境。二是大力加强行风建设。在全市旅游系统开展争创“青年文明号”、争当“青年岗位能手”活动及创建文明景区活动,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旅游系统行风评议监督员,认真解决人民群众和游客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旅游从业者的服务意识。三是强化旅游职业道德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旅游局设立旅游培训中心每年组织对导游、服务人员进行重点培训,在当地大学院校开设旅游餐饮、导游、外语专业,培养高素质的旅游服务人才。四是努力为游客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完善丰富了焦作山水旅游网站,在城区主干道和通往各景区的交通要道上设置了符合国际标准的景区指示牌,各景区、宾馆、饭店、车站等公共场所增设相应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和旅游信息电脑触摸屏。在市区和景区设立旅游广告牌和游客服务中心;在市县电视台增加景区天气预报等栏目,黄金周期间发布出行参考和信息预报;各涉外星级宾馆饭店摆放了焦作旅游资料架,悬挂旅游交通图和山水宣传画等,为游客提供实实在在的便利。我们在云台山切身感受到了高质量的服务:优美舒适的环境、干净整齐的旅行车、整洁划一的服装、亲切热情的态度、标准生动的解说、文雅规范的姿势。焦作市旅游局长许长仁骄傲地说:我们目标是,提起旅游服务的国际标准就是焦作旅游服务!

三、几点启示

通过对河南、陕西部分旅游城市近十天的学习考察,大家一致认为,不仅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同时也增强了紧迫感和危机感。各市在发展旅游产业方面取得的巨大成绩和成功经验,为我们做大做强淄博市旅游产业提供了许多启发。考察中,大家边看边听边学边研讨,在对比中思考,在借鉴中探讨。一致感到,淄博在旅游产业发展上差距和困惑较多,有的甚至还没有破题,突出的问题是有点太散、有水不活、有山不名,定位模糊,资源、力量整合不够,投入不足,宣传促销欠缺等,深层的差距在于思想解放、上下共识、工作力度有待深化和加强,联系这些实际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是要处理好政府主导和推向市场的关系。各地成功经验证明,发展旅游产业可利用资源是基础,党政重视是关键,必须依托市场,更要靠政府力量强力推动。河南省焦作市由一个以煤为主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实现以旅游产业带动战略成功转型的范例城市,最基本的经验就是政府主导打造旅游强市。旅游产业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规划布局、基础建设、资金投入、生态保护、资源开发、长远利益与近期利益的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等等,都离不开政府的主导,这在一个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初始期和攻关阶段尤其如此。因此,要使我市旅游产业有实质性的突破,必须进一步强化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并注意适时由政府主导下的行政管理型向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动作型转变。

二是要处理好整合资源与整合力量的关系。有效利用旅游资源、整合旅游资源是各地在发展旅游产业普遍遇到的问题,也是共性的经验,联系淄博实际而言,如何切实整合旅游资源,把分、散的资源和景点连成片、穿成串是破解我市旅游瓶颈的关键点之一,要下大气力论证好、实施好。但在整合资源的同时,不可忽视抓旅游力量的整合,这同样是外地先进旅游城市的成功经验。旅游产业的发展牵涉面广,涉及“六大要素”、二十多个政府部门、100多个行业单位,只靠分管领导和主管部门的力量和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要靠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齐抓共管。因此,应注意整合旅游资源与凝聚抓旅游的合力同步进行。

三是处理好加大对外宣传和抓好内部规范服务的关系。旅游经济是名胜(名气)经济、眼球经济,强力宣传、提高知名度、吸引游客是各地的共用手段,但与此同时,是否注重内部服务质量的提升则是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焦作市“抓旅游就要抓服务,抓服务首先抓规范”的理念和不让一个游客受委曲的服务质量标准,赢得了2004年世界旅游推广峰会授予的“卓越客户服务奖”这一被国际旅游业认可的荣誉奖项,为焦作赢得了无数回头客,其经验启发我们,创造旅游景点精品与服务品牌二者应并行不悖。

四是处理好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系。考察所到各历史文化名城,大都在文化旅游资源的利用上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以开发促进保护的原则。开封市注重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设景造点,其中,以一幅“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复制的“清明上河园”,拉近了千年时空,再现千年古都盛景,年接游客2800万。靠秦兵马俑的发掘使西安旅游业焕发了生机;而依托丰富的唐代文化资源,投资13.5亿元新辟景点“大唐芙蓉园”在规划、设计、布景、建造、管理、演出等方面达到了让游客们信服的大气与精致的结合,令中外游客流连忘返,成为西安旅游精品。相比较,淄博作为历史文化资源底蕴丰厚的城市,挖掘开发工作应当进一步加强。

五是处理好自我促销与周边城市联合推介的关系。洛阳等地的经验教训说明,一个城市的旅游宣传促销,孤立、封闭地进行往往事倍功半,只有既强化自身优势,又借助相邻城市旅游资源,优势互补,捆绑促销才能事半功倍,鉴于此,在旅游产品的促销推介上一定要注意走开放型、联合型、多赢型之路。

六是处理好抓旅游和建设一支旅游产业骨干队伍的关系。“焦作现象”揭示,山还是那些山,水还是那些水,为什么在不到十年时间能一跃为名山胜水,成为中国旅游强市?除党政重视、政府主导外,还有一个十分鲜明的特点,就是他们都有一个能人旅游局长,一个敬业的旅游局领导班子和一支特别能战斗的旅游事业骨干队伍,这个经验不可忽视,要把我市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就一定要把旅游产业骨干队伍建好建强。

这次考察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市人大副主任关玛莉、副市长韩家华亲自参加了考察。随团参加考察的还有市政协副主席郭玉兰、王延山、荣玮及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市旅游产业相关部门负责人,部分区县政府和政协负责人。

淄博市政协旅游产业考察团

2005年6月28日

下载陕西小麦产业发展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陕西小麦产业发展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动漫产业发展政策意见

    为进一步加强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动漫产业发展,打造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动漫龙头企业和充满活力、影响力强的动漫品牌,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等部门关于推动......

    产业发展扶持意见(五篇)

    关于扶持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意见为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大产业培植力度,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全面提升全乡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

    动漫产业发展政策意见

    为进一步加强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动漫产业发展,打造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动漫龙头企业和充满活力、影响力强的动漫品牌,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等部门关于推动......

    陕西镇安大力推动畜牧产业发展

    陕西镇安大力推动畜牧产业发展 目前,全镇安县已建设肉羊繁育场1个,肉羊肥育场3个,养羊大户12户。该县争取省级肉羊基地县建设项目,争取省级财政扶持资金100万元,计划建设存栏500......

    陕西大鲵资源养护与产业发展

    陕西大鲵资源养护与产业发展张树明 孙增民 夏广济 魏美乐714000陕西省渭南市朝阳大街30号陕西省水产工作总站大鲵俗称娃娃鱼,是我国特有的有尾两栖动物, 1988年被列为国家二级......

    小麦产业分析2016-2020(5篇)

    小麦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2016-2020) 一、我国小麦产业概况和发展趋势 (一)我国小麦产业概况 小麦是世界性的重要粮食作物,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谷物产量和消费量的30%左右,而贸易量......

    关于加快发展核桃产业的意见

    旺委发„2012‟16号 中共旺苍县委 旺苍县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发展核桃产业的意见 各乡镇党委和政府,县级有关部门: 我县核桃产业通过近几年的大力发展,2011年底全县核桃种植面积......

    辽宁畜牧产业发展指导意见

    辽宁省畜牧产业发展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辽政发〔2016〕41号)精神,扎实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畜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