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陕西国内游发展
从统计结果分析陕西国内旅游业发展
从07、08年两年的国内游客前十五名统计图来看,陕西国内旅游排名较后,两年均排在十五名,国内旅游收入也相对较低。同时也可从表内看出,08年相对07年并无较大进步,近几年陕西的旅游也出现了停滞的局面。
在旅游业初出兴起的时期,陕西主要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遗产,吸引了国内一大批游客,旅游业发展兴旺,成为陕西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可是随着各地旅游业多种方式的发展,陕西旅游业逐渐落后,而同为西部省份的四川、云南等地的旅游业却出现了一派繁华的景象,近几年来迅速赶超陕西,成为接待国内游客的大省。
原因或许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首先,随着时代的发展,旅游环境与以往不同,旅游业初出兴起之时,人们对于文化历史较为感兴趣,而陕西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等刚好符合了大众的审美需求,国内旅游业当然兴旺发达,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大,游客越来越注重精神的放松以及旅游活动的可参与性,陕西历史性的、仅观光型的旅游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其次,陕西旅游业的发展比较松散,关中、陕北、陕南的旅游资源没有被很好的整合起来,并且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在西安地区,旅游方式比较单
一、游客停留时间比较短,这就大大的局限了旅游业的发展。
最后,我省旅游产品开发不足,不能对游客产生很大的吸引力和很深的印象,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较弱。
面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相应的策略,以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1.2.3.4.5.陕西本身拥有的并不仅仅是历史性的旅游资源,也拥有许多自然旅游资源,如“六月积雪”太白山、汉中南湖、朱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的故乡——佛坪自然保护区、秦岭等,这些著名的自然资源宣传不足,导致了其旅游价值未被开发,我省旅游业的发展应该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开发多种旅游资源。应该提高各种旅游活动的可参与性,不能让旅游仅仅停留在走马观花的阶段,游客的可参与性提高了才能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创造经济效益。整合省内旅游资源,把关中、陕北、陕南的资源都利用起来,对游客展示多种形式特色的旅游,加强其他各地的旅游资源开发,以西安为主,开发周边旅游,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投入资金,开发多种旅游产品,真正将陕西的风土民情展示给各个游客,形成强大的吸引力,增加游客来陕旅游的次数。宣传力度要加大,游客不了解是旅游发展的很大的瓶颈,让陕西文化深入各省人民的心中,让他们对陕西旅游充满期待,加大陕西旅游的知名度。
陕西国内旅游的开发,是资源、文化、宣传、开发力度的综合,都要加强,缺一不可。
第二篇:旅行社国内游合同
合同说明:
一、本合同文本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浙江省旅游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制订的示范文本,供合同双方当事人使用。
二、本合同适用于国内旅游。
三、本合同的乙方必须是持有<旅行社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分支机构必须以组团社的名义和甲方签订合同。
四、乙方应根据本合同制定的旅游行程,作为本合同附件在出发前交给甲方。
五、甲方在签订合同前,有权要求乙方出示本合同提及的乙方有关证书、证明文件和旅游管理规定。
六、乙方提供的与本次旅游有关的广告、宣传制品视为本合同的一部分,对乙方具有约束力。
七、甲方应妥善保存有关票据、证明及资料,以便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作为投诉凭证、索赔证据。
宁波市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投诉电话:0574-87291299
浙江省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投诉电话:0571-85117419 浙江省旅游咨询投诉电话:0571-96118
八、本合同条款由宁波市旅游局、宁波市工商行管理局负责解释
甲方(旅游者): 证件号码: 联系电话:
单位: 地址:
乙方(旅行社): 宁波新国旅行社有限公司
地址: 人民路105号大时代a座506室 法定代表人: 孙勇强 联系电话:1360574027
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浙江省旅游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平等、自愿、公平协商的基础上,甲、乙双方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 旅游时间
旅游时间为 日游,共 晚 天,旅游线路为。
出发地点及日期,行程结束地点及日期。
第二条 旅游价格和支付时间约定
甲方参加本次旅游共 人,成人每人报价 元,小孩每人报价 元,总金额为(币大写)拾 万 千 百 拾 元整。
团费包括:交通费(不含机场的行李超重费、航空意外保险费)、餐费(若在飞机上用餐,则不另外安排用餐)、住宿费(不含酒店内各种酒类、饮料、洗衣、收费电视、通讯等私人消费)、门票费(不含园中园门票)、导游服务费及 费。
甲方应在出团前3个工作日内将旅游团款直接交付乙方或汇入乙方指定的银行;甲方在支付全部旅游费用后,乙方应当出具旅游发票。
第三条 旅游有关事项的约定
1.游览景点。
2.住宿饭店标准。
3.每天安排购物不超过 次,每次购物时间不超过 分钟。
4.交通工具及标准。
5.自费项目。
自费项目总金额为(币大写)拾 万 千 百 拾 元整。
6.餐费标准。
7.导游服务内容主要包括:
(1)全陪导游应自始至终参与旅游团(者)全程旅游活动,负责旅游团(者)移动中的衔接,监督接待计划的实施,协调地陪、司机等旅游接待人员的协作关系。
(2)做好各类准备工作,带齐有关证件、资料和票据。
(3)协助地陪办理乘机、住店、就餐、旅游有关手续,提示或警示旅游者人身、财产安全和注意事项,处理或协助处理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出现的特殊情况。
(4)。
无全陪的旅游团队,乙方应告知甲方旅游目的地的具体接洽办法和应急措施。
第四条 甲方的违约责任
1.甲方逾期付款的违约责任
甲方逾期付款不超过 个工作日的,自合同规定的应付款限期之第二个工作日起至实际付款之日止,甲方应当支付逾期应付款的利息,利息按银行同期贷款利率计算。
甲方在出团前未支付全额旅游团款的,乙方可以终止合同。甲方承担乙方的直接损失,并支付旅游合同总价1%的违约金。
2.擅自变更行程内容的违约责任
甲方未经乙方同意,中途擅自离团,不得要求乙方退回未完成行程的直接旅游费用,给乙方造成损失的,应承担赔偿责任。
甲方未按合同约定,擅自改变住宿饭店、餐饮、交通工具及购物地点的,费用自理,并不得要求退回相关旅游费用。
第五条 乙方的违约责任
1.乙方擅自减少旅游景点的,每减少一个景点,应当支付旅游合同总价2%的违约金,并退还所减少景点的全额门市票价。
2.乙方擅自增加购物地点和自费项目的,每增加一处购物地点或自费项目,应当支付旅游合同总价2%的违约金,并承担自费项目的直接费用;擅自延长购物时间的,应当支付旅游合同总价1%的违约金。
3.乙方擅自改变住宿饭店,应当支付旅游合同总价1%的违约金;降低住宿饭店、餐饮和交通工具标准的,每降低一项,应当支付旅游合同总价2%的违约金,并退还降低标准的门市差额。
4.乙方全陪导游在旅游行程期间,擅自离开旅游团队,造成甲方无人负责的,乙方应当承担甲方滞留期间支出的食宿和其他必要的直接费用,退还未完成的行程费用并支付旅游合同总价30%违约金。
第六条 终止合同的违约责任
本合同生效后,甲、乙双方任何一方要求终止合同的,应当提前 个工作日通知对方。违约方在约定时间通知对方的,应支付旅游合同总价5%的违约金;违约方未在规定时间通知对方的,应当支付旅游合同总价的20%违约金。一方直接经济损失超过对方支付的违约金时,直接经济损失与违约金的差额部分由对方据实赔偿。
第七条 合同的变更和转让
本旅游团须有 人以上签约方能成团,当散客人数未达到成团要求时,乙方应提前 个工作日通知甲方,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可以以书面形式部分或全部变更本合同的内容;经甲方书面同意,乙方也可将本合同组团出游的义务转让给同样具有旅游经营资格的 旅行社,但仍对此义务的履行承担责任。
甲乙双方对上述事项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的,乙方应继续履行合同,否则应按第六条承担违约责任。
第八条 特别约定
1.旅途中因甲方自身行为、身体健康原因、第三人责任或不可抗力等原因造成甲方财产损失的,乙方应当协助处理,但乙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2.乙方在旅游安全事故前对可能发生危险的情况已向甲方作出明确警示,并采取了防范措施的,乙方可以减轻责任。
3.乙方应按规定购买旅行社责任保险。旅游意外保险由甲方自愿向相关保险公司投保;乙方具有合法的保险代理资格的,可以向甲方作出说明、推荐并办理由甲方自愿购买的保险业务。是否愿意购买旅游意外保险?,收费标准 元/天,保险额度 万元/天,共收保费 元。
4.乙方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提供服务,尊重甲方的人格尊严及其相关的合法权利,不得强迫甲方参加自费项目和购物。
5.在旅途中与乙方发生纠纷后,甲方既不得以滞留不归、拒绝登机(车、船)等方式拖延行程、扩大损失,也不得擅自提前返程,由此造成的后果由甲方自行承担。
6.甲方未按约定时间提供个人资料,或提供的个人资料不真实,造成乙方无法为甲方提供约定服务的,乙方不承担赔偿责任,但甲方应当承担乙方已支付的直接费用。
第九条 其他约定
第十条 争议的处理
本合同在履行中发生的争议,双方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双方可以向有管辖权的旅游、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调解。甲乙双方也可以按下述第 种方式解决:
1.提交 仲裁委员会仲裁;
2.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甲、乙双方对旅游服务质量发生争议时,可以以旅游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出具的服务质量鉴定意见作为处理争议的依据。
第十一条 本合同未尽事宜,由双方另行约定,并签订补充协议。本合同及其附件、补充协议均为本合同的组成部分。
第十二条 本合同经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甲方(签字或盖章): 乙方(签字或盖章):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签于 签于
第三篇:渭南黄河陕西发展
陕西 “双十双网”水源工程
我省人均和耕地亩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属资源性缺水省份,而且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河流来水量的年际丰枯比达到20-30,年内来水量的70%又集中在汛期,另外关中和陕北地区属黄河流域,占全省65%的国土面积、77%的人口、90%的经济总量,水资源总量仅占全省的29%,陕南地区属长江流域,占全省35%的国土面积、23%的人口、10%的经济总量,水资源总量占全省的71%。正是由于我省水资源紧缺、时空分布不均,加之水源工程建设滞后,导致供水能力不足,目前全省供水缺口达25亿立方米,预测“十二五”末缺水量将达到36亿立方米。供水不足已成为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瓶颈因素。
根据我省水资源特点,为了突破水资源瓶颈制约,我们在加大节水治污力度的同时,提出四项水源工程建设措施:一是适度建设蓄水工程,挖掘当地水资源潜力;二是实施省内南水北调,进行全省水资源优化配置;三是从黄河干流引水,充分利用黄河分配水量;四是实施供水网络化,同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按照上述思路,我们规划“十二五”加快建设“双十双网”水源工程,即建设10项骨干水源工程、10项中小水源和2大供水网络。具体情况是这样的:
以保障关中大中城市、重点工业区和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用水为重点,建设10项骨干水源工程:即建设榆林王圪堵、延安南沟门、咸阳亭口、西安李家河、泾河东庄水库以及榆神工业园区供水、宝鸡石头河引水等当地水源工程,开工建设省内南水北调骨干工程—引汉济渭工程,从陕南汉江流域调水进入关中地区,建设延安延川黄河引水、榆林大泉黄河引水工程;
以缓解城乡生活和工农业缺水为目标,建设南郑云河、铜川龙潭、子长红石峁、彬县红岩河、安康洞河、洛南张坪、旬邑柏岭寺、延长安沟水库和泾惠渠西郊水库扩容工程、洛惠渠调蓄工程等10项中小水源工程;
以实现水源相互连通和水资源统管统配,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目标,建设关中、陕北2大供水网络建设。关中供水网络以引汉济渭输配水工程为骨干,以现有大中型水库为水源结点,以关中城市群和工业区为配水结点。陕北供水网络以黄河引水工程为架构,以大中型水库为水源结点,能源化工基地工业园区和重要城镇为配水结点。通过供水网络建设,实现区域内水源相互连通、联合调度,提高供水效率。
通过“双十双网”工程的建设,再加上井、塘、窖以及小型引水、提水工程建设,“十二五”末全省供水能力将显著增加,大中城市和重点工业区用水将基本得到保障,农业和生态缺水将有效缓解。
陕西省实施“引汉济渭”工程
引汉济渭工程是由我省陕南汉江流域调水至渭河流域关中地区,解决关中地区水资源短缺,改善渭河流域生态环境,实现省内水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关中地区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陕西省内跨流域调水工程,是国务院批复的《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确定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第四篇:《陕西城市发展研究》
《陕西城市发展研究》
1刘科伟
(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陕西西安,710069)
全书内容共有六章,书末附录两篇专门研究重点城市发展的论文。
第一章从理论上论述了城市和区域的关系,指出了区域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影响和城市发展为区域中心的必然性,强调了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中心地位和作用,特别是城市在带动不发达地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章主要论述了陕西城市的起源、发展历史,从夏商周直到90年代初,包括了各个历史时期,以近现代为重点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城市发展。
第三章主要对陕西城市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陕西城市发展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工业化发展落后,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中心地位作用不够突出;多数城市的职能还处在城市发展的初级水平,中小城市发展缓慢,城市规模等级不完善,中间层次弱缺;城市分布的空间差异明显,地域结构亟待调整等。
第四章主要从影响城市和城市化发展的区域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交通与区位条件等几个方面对陕西城市化的发展趋势作了分析、预测。指出社会经济条件和交通与区位条件是影响陕西未来城市发展布局的主要宏观区域因素,而自然资源和自然地理条件则是影响城市微观布局的重要因素。在对城市发展的区域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城市化水平与农村发展、工业增长、第三产业发展、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关模型和城市化发展规模相吻合的逻辑斯蒂曲线模型,并运用这些模型对陕西2000年、2010年、2020年的城市化人口和城市化水平进行了预测。
第五章在前面几章分析的基础上,对未来陕西城市的发展和城市体系作了展望。指出必须根据区域国土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规模、速度、水平及与城市发展相协调的要求,来确定城市的发展速度、规模和布局,使城市的发展、分布同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与区域的环境容量相适应。同时还强调,城市化的发展模式应以区域工业化和商品经济发展为基础,根据不同的区域(如矿产资源开发区、铁路、公路交通干线沿线、旅游资源开发区等)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在城市的发展上,除继续有控制(主要是控制城市人口过快增长,用地过多,环境污染)地发展首位特大城市西安外,加快发展宝鸡、汉中、渭南、榆林、延安、商州、安康等区域中心城市,以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此外,还应有计划地发展一批新的建制市。
第六章主要论述了为实现所设想的陕西城市发展目标,推动全省的城市化发展应该重点做的几方面工作。包括:(1)加快工业化的步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特别是非国有经济和私营经济。(2)加快陕北、陕南和渭北能源、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以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发展。(3)加快以铁路、公路交通干线、电力、通讯和市政设施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城市和城市化的发展创造条件。(5)搞好区域规划、国土整治和城市规划,完善城市体系,促进城市的发展。特别要抓好关中以西安为中心的城镇群建设。
1本书由王圣学、刘科伟著,西安地图出版社1995年出版,1999年12月获陕西省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
第五篇:陕西果业发展考察报告
陕西果业发展考察报告
做大做强特色农业,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是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为学习借鉴兄弟省区做大做强特色农业的经验,省政府参事室去年11月组织部分参事考察陕西果业发展情况,亲眼目睹了陕西做大做强特色果业取得的骄人成绩,倍感鼓舞,受益匪
浅。
一、陕西壮大特色果业取得的积极成效
陕西省把做大做强果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的重大战略,依托得天独厚自然资源优势,积极推进果业绿色化、产业化、市场化、现代化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一是产业规模优势日益凸现。到底,全省果业面积达到1426万亩,水果总产达到1067万吨,约占全国水果总产的1/10,其中苹果产量745.5万吨,约占全国苹果总产的1/3和世界总产量的1/9。全省浓缩果汁年生产能力80万吨,成为我国乃至世界重要的果汁加工基地。预计水果面积达到1500万亩、产量1100万吨,其中苹果面积850万亩、产量810万吨,均居全国第一,在全国和世界苹果产业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进一步凸现。
二是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持续优化。建成了渭北黄土高原苹果优势产业带、无定河以南至渭河以北酥梨基地、黄河沿岸红枣基地、秦岭北麓和汉江流域猕猴桃基地、汉中盆地和秦巴山地柑橘基地、城市近郊时令水果基地。建成了全省果树良种苗木繁育体系,品种繁育推广步伐加快,早、中、晚熟品种比例调整到5:l5:80,形成了从7月到11月每月都有主打品种上市的结构布局。桃、杏、李、樱桃等时令水果种类不断增加,形成了多元化的品种格局。
三是果品质量和安全水平显著提高。以苹果生产大改形、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四项关键技术为重点的标准化生产得到推广普及,全省苹果优质率达到70%,高出全国水平近30个百分点。建设认证绿色果品基地297.1万亩,其中苹果270万亩,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绿色果品基地。认证对欧盟、东盟、北美等出口注册果园72万亩,建设中国良好农业操作规范果园5.5万亩,建设经欧盟和国内与欧盟互认的有机果园11.5万亩,年产有机苹果15万吨,为扩大国际高端果品市场奠定了基础。
四是产业化发展关键环节不断加强。果业的发展吸引了国内外大量资金,果汁加工业自以来吸引投资累计超过20亿元,果汁加工能力比增长4倍。果品贮藏业快速发展,果品贮藏能力达到300多万吨,果品年供应能力大为增强。鲜果企业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商品化处理能力得到增强,果品现代物流业积极发展,果业协会等中介组织作用增强,果业产业化经营得到快速发展。
五是国内外市场占有份额快速扩大。随着果业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果品已销往东盟、欧盟、阿盟、非洲、北美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果品出口连续1o年实现了两位数的持续增长,出口产品种类由的5种增加到27种,浓缩苹果汁成为陕西外贸出口第一大宗商品,全年出口和创汇均占全国一半以上,占到世界贸易量四成以上。陕西果品出口40.88万吨,创汇6.3亿美元。
六是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增强。全省果业增加值达到121亿元,比增长2.53倍。果农收益持续增长。基地县农户人均苹果纯收入达到元,比增长1.5倍。洛川、白水、宜川、旬邑、印台等一批苹果基地县,果业发展,果农富裕,村容巨变,以苹果为主的果业正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果区公益事业也迅速发展,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城镇化综合指数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
二、陕西经验对我省壮大特色农业的启示
(一)做大规模是提升特色农业优势的重要基础。有特色的农产品是现代农业在市场竞争中争得先机的第一要素,但形不成一定的规模难以有效占领市场,也就难以推动农民增产增收。陕西紧紧抓住世界苹果产业向以我国为中心的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苹果产业向以陕西为中心的黄土高原转移调整的机遇,依靠资源禀赋和区域比较优势,组织制定果业发展区域布局规划和基础建设标准,积极引导各地加快果业结构调整,促进不同优势水果向优生区集中发展,大力推进渭北黄土高原苹果基地、无定河以南至渭河以北河流沿岸酥梨基地、黄河沿岸红枣基地、秦岭北麓和汉江流域猕猴桃基地、汉中盆地和秦巴山地柑橘基地、城市近郊时令水果基地建设,着力提高特色水果优势产业带建设水平,加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水果生产布局,有效提高了陕西果业综合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陕西的经验启示我们:特色农业必须立足于禀赋(来源:公务员在线 http://www.xiexiebang.com)优势和区域优势,必须着力集
约发展,实现规模经济,只有形成特色显著、产业链条完整、市场规模庞大的优势产业群,才能有效带动区域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当前我省各地正在大力建设高原特色、青海特点现代农业,各地应切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坚决而有力有效地推动特色主导产业、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特别是河湟地区特色农业百里长廊的建设,要下大力优化产品结构,扩大优势产品规模,提高集约发展水平,努力推动优势产品成片成带、形成区域特色和市场优势,真正使特色产品成为有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的优势产业,成为带动区域发展、农民增收的铁杆庄稼。
(二)做优品牌是提升特色农业优势的必然要求。品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产品在市场上占领先机、赢得青睐、实现效益最大化的金钥匙,特色农业产品也毫不例外。陕西高度重视果业的品牌建设,积极培育壮大绿色安全果业,他们坚持以果业绿色为目标,严格执行建设标准,加强科学规范管理,多措并举确保绿色果品质量,提升特色果业水平;注重开展出口注册果园建设认证工作,引导各地稳步发展果、畜、沼、窖、草五配套生态果园;积极开展出口果园和有机果园建设认证工作,着力建设经欧盟、东盟、北美等认证的出口注册果园,有效树起了陕西果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品牌,提升了陕西果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和占有率。陕西的经验启示我们:品牌是特色农业走向市场、扩大市场的必然要求,也是特色农业真正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金钥匙。近年来,我省各地重视特色农业品牌建设,初步形成了一批诸如乐都长辣椒、循化红线椒、小西牛酸奶等在省内外市场上有一定知名度和占有率的特色农产品品牌,但尚缺乏在国内外市场上叫得响、站得住,占有一定市场规模、能够带动一方农民致富的特色农业名牌产品,需要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各地在发展特色优势农业尤其是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有机畜牧业基地建设、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过程中,应着力在扩大特色优势农业规模的同时对现有品牌做必要的整合,全力培育壮大各自最有特色、最有优势的特色农业知名品牌,打响区域特色农业生态品牌、特色品牌、原产地品牌,有力推动特色优势农业加速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产增收的生力军。
(三)做强科技是提升特色农业优势的重要支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是发展现代农业、壮大特色经济的重要保证。陕西充分挖掘和发挥自身的科技和人才优势,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中国苹果之乡白水县建立国内首个苹果专业试验站,强化苹果种质资源评价、新品种选育、砧木育种苹果病虫害防治、绿色果品生产技术、果园微环境等研究,积极探索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有效地把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技术培训、示范推广溶为一体,为陕西苹果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陕西的经验启示我们:发展壮大特色优势农业,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兴农富农之路,花大气力建立和健全科学研究、人才培训、示范推广一条龙服务的现代农业科技平台和网络,为提升特色农业优势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目前,我省特色农业加速发展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科技水平依然十分低下,尤其是科技示范、推广、服务严重滞后,已经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关键因素,需要下功夫抓紧解决。一是现代农业示范园、有机畜牧业示范区建设要硬件、软件并重,设施、科技并举,切实有效地提升示范园区的科技水平。二是要鼓励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推广机构与园区联姻、与农牧民牵手,积极推行平安县农技人员实行科技承包的成功经验,大力推动先进适用技术到农家牧户、田间地头,充分有效发挥科技引领和支撑作用。三是要不折不扣地抓紧落实中等职业学校涉农专业学生免除学费政策,抓紧启动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特设岗位计划,着力充实县乡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力量,夯实科技兴农富农基础,增强特色农业科技支撑。
(四)做壮龙头是提升特色农业优势的重要保证。实现产业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更是发展特色优势农业的希望所在。陕西始终如一把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加快推进产业化进程作为发展果业、助农增收的战略举措,重视创造良好的投资和发展环境吸引国内外工商企业到陕西开展果品加工、贮藏、贸易等多区域、多方位的合作,制定和实施龙头企业扶持政策,积极搭建银企合作、研企合作平台,有效突破企业发展瓶颈,全力扶持企业发展壮大;精心帮助并组织企业建立现代营销和物流配送体系,着力实施陕西果品大规模进军城市超市活动和陕西果品矾固东盟、扩大欧盟、进军阿盟和开辟美日澳市场计划,为陕西果业实现大发展、形成大产业、占领大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撑和重要保证,陕西的经验启示我们:推动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化,必须着力培育壮大一批强势特色农产品加工和经销龙头企业,切实有效地以大企业促大产业,大市场促大发展。多年来,我省在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上虽然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但总体上看产业化龙头企业不但数量很少而且实力普遍弱小,尤其缺乏产业带动力强、市场占有率大,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一方农民致富的强势龙头企业,需要我们更加卓有成效地把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这篇大文章做实做好。一要继续重视并加大农业产业化领域的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来青投资,引领产业化发展,提升产业化水平。二要积极引导和支持省内农业产业化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合资合作,发展规模化加工营销,壮大实力,提升水平,形成一批名符其实的能够带动千家万户农民增收致富的产业化龙头。三要积极消除制度障碍,畅通绿色通道,大力推动特色优势农产品进军城市超市,最大限度地实现产销直接见面,互利共赢,努力创出一条以城带乡、以商促农,促进特色优势农业加速发展、农牧民收入持续增加的好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