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教育
浅谈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合市中学 语文 谢芳
联系电话:*** 摘要:当今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社会各方面好的方向发展,同时这个社会的方方面面的弊端也随之而来。在教育界也不例外,第二、三产业的兴起让更多农村人选择外出打工以获得更高的收入来养家糊口。而农村的孩子的教育问题却成了这个社会令人堪忧的问题,也希望能得到全社会的关注。
正文:作为一名乡村教师,经常跟农村的孩子打交道,我喜欢用我的心去感受孩子的内心世界。有时我看到的是满是灰暗颜色的纸张,有时我看到的是安静的小花园,有时看到的是躁动不安的小兔。当我看到这些的时候,心里也会掠过一丝哀伤,但是我所能做的就是给他们多一些我所能给的关怀以抚慰他们幼小的心灵。
首先我要讲讲的是孩子的心灵伤害主要来源于哪些因素。
1、留守儿童问题
现在的农村热闹的时刻短暂了许多,也许只有春节佳节才有久违的热闹,在平日里都是老人和孩子留守在家。年轻人们都纷纷外出打工,挣取一家人的生活来源。孩子的教育自然而然成了问题,隔代教育给农村教育留下了很大的隐患,这些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陪伴和教育,在心理上和知识技能发展上也受到了限制。加之有些老人溺爱孩子,让孩子养成骄横任性的性格,最终管教不了。在我日常教学过程中发现,那些由父母陪伴成长的孩子和留守儿童比起来,由父母陪伴成长的孩子在知识面、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方面都略胜一筹。当然也不排除少数留守儿童表现优秀的,但是在人格上却没有那么健全。可是如果光有文化知识,没有健全的人格对今后的生活工作我想也会出现很多问题,孩子的发展必须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孩子得到的最早的教育应该是来自父母,父母应该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年轻的父母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来源,要么就是害怕担责任,觉得养育孩子是一件辛苦的事,直接将几个月大的孩子就扔给老人抚养。孩子一切的习惯由老人的培养,等孩子开始上学读书了才将孩子接回自己身边,可是发现孩子有很多不好的习惯缺点,以及思维并不如自己想象中的那么活跃。于是只急于想着去改变孩子,纠正孩子。殊不知要想将一棵长歪的小树苗纠直立是需要时间的,心急强行地去纠正只会换来孩子的痛苦以及心灵上的伤害。小小的他会厌倦父母的教育,同时他也会用挑剔和效仿的目光去看待父母的一些缺点,因为他经常被父母否定,自尊受到损伤,在这个家庭中想方设法赢得他的肯定地位。这样同时更引起父母的恼怒,所以这个家不再是温馨温暖的避风港,而是充满挑剔责备的争吵,最终构成不和谐的家庭关系。就算老师苦口婆心跟孩子说,这也是父母爱你的表现,可孩子也仍然难以理解这样特别的爱,这也给教师的说理教育工作带来困难。留守儿童问题最终就是导致家长跟孩子之间互相不了解,不理解。当对孩子不了解的父母对孩子的纠正教育失去耐心时,于是抛责任的状态由开始了,开始撒手不管了,任其发展,最终又给孩子的发展留下隐患。所以在这里,我想说,责任是维持一个家庭健全和完美的支柱。作为父母有责任养育自己的孩子,有责任教育好孩子,教育孩子更需要注重方法。
2、农村父母文化水平有限,容易棍棒实行教育
在农村,总有家长见到我就说:“老师,我家孩子调皮,要管严一点,不听话就打。”我每次总是笑着说:“孩子有自尊心的。”我想很多农村的父母却不懂自尊心这个词的意思,有的甚至到学校公共场合来打骂孩子,这无疑给孩子的心里增添一道自卑的灰暗色彩。喜欢棍棒教育的父母必然是急躁的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不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只会给孩子带来心灵的伤害。这类家庭的孩子多是叛逆的性格,就像弹簧,压制越紧,反弹力越大,这样给教师的教育工作更是增加了一道牢锁。所以我很希望我们能多做一点孩子教育知识的宣传,让更多父母多一点耐心去正确引导孩子,让孩子深切体会到父母的关爱,以及教师的关怀。
3、当前的婚烟现状令人堪忧。
经济的飞速发展,也让人们那颗浮躁的心跟着旋转起来。在城市打工的男男女女不再因为家庭地域差异一些现实因素而将爱情扼杀,浮躁的心得来浮躁的婚烟,婚烟在他们眼里成了儿戏,想结就结,想离就离,缺乏责任心。最终受伤害更多的是孩子,在农村,单亲家庭的孩子很多,这类孩子多半沉默寡言,看起来总是一副忧伤心事重重的样子。的确,一个家有爸爸妈妈,少了谁都不完整,少了爸爸或者少了妈妈,孩子怎么会开心快乐茁壮成长呢?当一个孩子背着这样的心理包袱成长时,小小的心灵怎不会扭曲?所以我们多一点责任心,让这个家庭多一些和谐的色彩。再次我要谈谈如何做好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
1、家长父母和教师学会聆听孩子的心声。
《传习录》里有句话“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任何事情需要抓住根本去解决。初中阶段属于孩子正处于心理断奶期,他开始有自己内心的想法,看待事物有他自己的角度。家长和教师应该多一点耐心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如果没有人愿意聆听他们,孩子就不愿意表达出来,这样就不利于师生沟通,不利于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最终也将导致孩子的心和父母之间的心之间树立重重屏障。所以教师和父母都应该多一点耐心倾听,不要对孩子的诉说感到不耐烦和幼稚,多顾一点孩子的感受,孩子将更加信任你。
2、给予留守儿童正确的引导
对于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的孩子,我们应该给予更多地呵护,帮助他们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学习去生活。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的孩子,我们也应该采取不同对策的心理教育,首先身为人师的我们也应该有一个积极阳光的心态去感染学生,让我们手心的温暖能够传递到孩子的手中。留守儿童因为缺少父母的陪伴成长,在他的世界观里不明白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是不好的,不明白应该如何更好地待人处事。所以对这些留守儿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给他们多一点道德道理的启发,特别是语文教学中,让孩子在语文课文中收获更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会,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班主任也应该跟孩子父母多进行沟通交流,让父母对孩子多一点了解,也让孩子能感受父母多一点的爱,从而让他们拥有积极向上阳光的心态去学习、生活。
3、多注重单亲家庭孩子的感受。
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孩子多敏感,缺乏安全感,自尊心太强,想要大家都在乎自己,也容易产生自卑感。所以他们常常容易误会别人的行为和话语,哪怕一个小小的行为举止,哪怕一句别人很随意无意的话,都容易跟别人发生争吵,甚至大打出手。因为缺少其中一方父母的陪伴关爱,这类中学生也容易早恋,想要以他人的在乎来弥补内心爱的缺失。,并且很依赖情感给他们带来的短暂快乐。所以教师在遇到学生早恋的情况时,不是单方面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更多的是从家长方面做好思想沟通工作。孩子早恋可能是缺失父母双方的关爱,我们成人应该多为孩子想一想,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给予孩子多一点关爱和温暖。而非只顾自己婚烟的失败感受或者憎恨婚烟中的对方,所以希望单亲家庭孩子的父母们都能够理性地看待孩子的教育和健康成长问题。
4、构建和谐的校园心理文化。
在我接触的这些学生当中,我所观察到的学生心理问题也主要是这些。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家庭、学校教育、社会和个人主观能动性等因素,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学校教育,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个人主观能动性,只有拥有了这些良好的外在因素才能更好的促进主观能动性的发展。学校做好学生心理工作可以有很多有效措施,如举办励志教育活动,组织相关书籍报刊文章的阅读,触动学生心灵,给予学生精神上的动力。也可以设立心理辅导站,通过写信的方式让学生诉说出自己的心声,也为学生解决一些学习生活上的烦恼,减少他们的无助感,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5、教师处理孩子心理问题学会艺术地处理。
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会更多,以及处理学生的问题也更多。多用心去观察去分析学生这样的行为,为什么学生会打架?从打架的因素里抓住学生的根本心理,从而引导其向正确的方向思考和发展。而非一有学生打架为防止其下次再打架就狠狠批评一顿,惩罚一通,这样就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下次再遇到同样的问题他仍然是以打架的方式去处理。一般爱打架的学生往往都是属于心胸狭隘,斤斤计较,自我,冲动型的性格。应引导其如何正确对待他的这些缺点和让他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宽容待人。一个班级的学生性格各种各样,有自卑的,有自信的,有外向的学生,有安静内向的学生,有理智的,有冲动的。自卑的学生,可能多半是家庭的原因或者自身残疾的因素,当父母经常性辱骂孩子对孩子表现出不耐烦,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所以父母在生活中请多给孩子一点肯定和鼓励,教师在学校应该多看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多给予鼓励,有时候一个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就能让孩子的内心充满芬芳,所以不要吝啬我们的鼓励话语。自信的学生却容易骄傲自满自我好强,所以针对这一类学生尽量恰到好处地去表扬,适度的关心。安静内向的学生通常比较乖巧,懂事,但是教师千万不要因为他们乖巧懂事而忽略这一类学生,这样会使他们小小的心灵蒙上失落感。冲动型的孩子需要让他记住自己因冲动一次次犯下的错误而导致的后果。不管哪一种,他们生活在校园这片蓝天下都有可爱的一面,教师应加强自身的心理只是学习,更加机智艺术地去对待这些可爱的花朵。“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着必养其心。”作为一名园丁,我们有责任去呵护和引导好每一颗幼小的心灵,在祖国这片大花园里,希望我们祖国的花朵能够迎着阳光,迎着雨露,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二篇:中小学生心理发展及其教育[定稿]
第二讲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中小学生心理发展概述
1、心理发展的概念 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心理发展的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
3、心理发展的阶段(八阶段)
(1)乳儿期(0~1岁)
(2)婴儿期(1~3岁)------第一个巨变期,生理断乳期
(3)幼儿期(3~6、7岁)
(4)童年期或学龄初期(6、7~11、12岁)
(5)少年期或学龄中期(11、12~14、15岁)-----第二个巨变期,心理断乳期
(6)青年期或学龄晚期(14、15~25岁)
(7)成年期(25~65岁)
(8)老年期(65岁以后)
4、中小学生(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1)儿童期-----小学阶段
个体个体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的时期。心理特点:
a 学习成为主导活动,言语从口头到书面;
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抽象思维仍以具
体形象为支柱
b
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
c
社会化方面,同伴在儿童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表现出明显的依从性或同调倾向 d
个性发展发展方面,此时的儿童个性特征更加明显,开始按照成人或同伴的评价来评定自我。
(2)少年期(11、12~14、15岁)
心理特点:
a
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幼稚性和自觉性的矛盾
从依赖性向独立性过渡是这一阶段最显著的特征
b
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但仍以具体形象做支柱,并出现反省思维。
c
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所发展,但带有片面性和主观性
d
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可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
e
产生成人感,独立意识增强
f
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
g
道德行为更加自觉,但自控力不强
(3)青年初期(14、15~17、18岁,高中阶段)
心理特点:
A 生理上、心理上、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
B 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性”转化,出现辩证思维
C 社会高级情感有了深刻发展
D 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
E 意志的坚强性与行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发展
5、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意义(1)学习准备
定义: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心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
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
纵向:从出生到成熟的各个年龄阶段的学习准备
横向:每个年龄阶段出现的各种内部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动力结构。(2)关键期
提出者: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动物身上存在印刻)
关键期:是个体生命中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 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
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关键期的作用: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最基本的心理过程是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以及与之相随而生的注意。
认知发展:指学生认知能力随年龄和经验的增长而发展变化的过程。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特点:感觉和动作的分化,思维开始萌芽。
(2)前运算阶段(2~7岁)
特点:感知运动图示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图式。
思维的特征:A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
B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C认知活动有相对具体性,不能进行抽象的思维运算思维
D思维具有不可逆性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特点:守恒概念出现和去自我中心主义出现,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撑。
守恒:虽然客体在外型上发生了变化,但其特有属性不变,获得长度、体积重量等
守恒。
去自我中心主义: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标志。
(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特点:思维是以命题形式出现的,能够以假设—演绎推理的方式解决问题,具有抽象逻辑思维,具备了可逆思维,和思维灵活
2、维果斯基的发展观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儿童现有的水平和即将达到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儿童现有的水平和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
提出的意义:他的提出说明儿童发展的可能性,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已经达到的水平,还应该看到,他仍处于形成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
对教育的启发: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并创造新的发展区,他主张教学应走在儿童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教学可以促进发展。
3、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内容和方法(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3)教学应适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三、中小学生的人格发展
1、人格
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2、人格发展的阶段理论
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是人格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一)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八阶段理论:
(1)婴儿期(0~1.5岁):信任感对不信任感(学习信任的阶段),任务:培养信任感(2)儿童期(2~3岁):自主感对羞耻感、怀疑感(成为自主者阶)任务:培养自主感(3)学龄初期(4~5岁):主动感对内疚感(发展主动性的阶段),任务:培养主动感(4)学龄期(6~11岁):勤奋感对自卑感(变得勤奋的阶段),任务:培养勤奋感(5)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建立个人同一性)培养自我同一性(6)成年早期(18~25):亲密感对孤独感(承担社会义务的阶段)(7)成年期(25~65岁):繁殖感对停止感(显示充沛感的阶段),(8)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调整对绝望期(达到完整的阶段),以超然的态度对待生活和死亡。
(二)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本我:先天本能,基本欲望
自我:介于本我和外部世界之间,对本我进行控制和压抑
超我:道德化了的自我,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两个部分
正常情况下,三者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
3、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1)家庭教养模式:专制型、放纵型和民主型(2)学校教育(3)同辈群体
4、自我意识的发展
(1)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识(是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核心概念)
(2)组成: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3)自我意识的发展
A生理自我(自我中心期)——一岁末开始,三岁左右基本成熟 B社会自我(客观化时期)——3岁以后,到少年期成熟 C心理自我(主观化时期)——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
四、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一)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1、认知方式的差异
(1)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认知方式不存在好与坏,而是看哪一种更适合解决问题(2)认知方式的分类
A: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
场独立方式的人:a 对客观事物做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 b 独立于他们周围的背景,倾向于在更抽象的分析水平上加工,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场依存方式的人: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的依据,态度易受他人的干扰,善于察言观色
B:沉思型与冲动型
学生对问题解答的速度和准确性方面的差异 沉思型:是指对问题的解答速度慢但错误较少的类型 冲动型:是指对问题解答速度较快但错误较多的类型 C:辐合型与发散型
辐合型:个体在解决问题时表现的辐合思维的特征,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合适答案。
发散型:个体在解决问题时表现的发散思维的特征,表现为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扩展,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唯一的答案,产生有创见的新颖观念
2、智力差异 智力:反映了一个人聪明的程度,而且这种聪明程度可以通过智力测验所测定的分数来衡量 智商呈常态分布——全部人口中,智力超常和智力低下着均为少数,多数人的智力处于中等水平。
智力差异:包括智力个体差异和智力群体差异
3、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如何因材施教)
(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
(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二)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1、性格的含义
性格: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后天形成的,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
2、性格的差异
包括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类型差异两个部分
(1)性格的特征差异
主要包括:A、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 B、性格的理智特征 C、情绪特征 D、意志特征
(2)性格的类型差异
性格类型:外倾型和内倾型、独立型和顺从型
(3)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
A、性格作为动力因素,影响着学习的速度和质量 影响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
和个体社会化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B、学校教育应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是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三)多元智力理论
“多元智力理论之父”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传统上,学校一直只强调学生在逻辑思维——数学和语文(主要是读和写)两方面的发展,但这并不是人类只能的全部,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只能组合。
人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七个范畴:语言,逻辑,空间,肢体运作,音乐,人际,内省,自然探索(加德纳1955年补充)。
第三篇:农村幼儿心理教育
农村幼儿心理教育
随着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国家对幼儿教育的投入持续增加,农村幼儿入园率逐步攀升,但是农村幼儿教育具有与城镇幼教工作不同的特点,尤其是农村幼儿心理教育要引起幼教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下面我以黄梅县大河镇第一中心幼儿园的工作实践为例,对农村幼儿心理教育工作进行一些初浅探讨。
一、基本情况
黄梅县大河镇第一中心幼儿园创办于2010年9月,现设有6个班级,其中小班1个、中班2个、大班3个,现有幼儿286名,其中男生190人、女生96人。学生主要来源于大河镇的16个村,其中山区村幼儿179人、平原村幼儿107人,由家长接送的幼儿202人、家长包车接送的幼儿84人,留守幼儿189人、非留守幼儿97人。幼儿及其家庭普遍具有以下特点:
(一)幼儿家庭经济收入普遍偏低
据统计,2011年底,我园山区村幼儿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为3847元,平原村幼儿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为4659元。农村幼儿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只有黄梅县城镇幼儿家庭年人均纯收入的一半左右,山区村幼儿家庭普遍比较贫困。据了解,绝大部分幼儿除了一日三餐的基本饮食能够得到保证外,很少喝牛奶,吃到饼干等零食,与城镇幼儿挑食者多、厌食者众的特点形成鲜明对比。农村幼儿往往对一颗糖果、一块饼干、一瓶酸奶、一个水果非常珍惜,不愿意把自己的东西与同伴分享,更容易为这些东西发生争抢。
(二)幼儿监护人受教育程度低
据统计,286名幼儿日常固定监护人中文盲人数为159人,小学文化83人,初中文化44人。文盲率达到55.7%,占全园幼儿家庭的一半以上,监护人除了按农村传统的幼儿教育方法教导幼儿外,还要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很难形成家园互动,共同引导、教育幼儿的氛围。同时由于自身知识的局限性,监护人对幼师提出了更多教孩子读书识字的要求,对幼儿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基本没有认识,农村幼师承担的幼儿心理教育工作任务更重。
(三)幼儿入园路程普遍较远
幼儿分布在大河镇的16个村,居住分散,离幼儿园普遍较远。据初步统计,由家长接送的幼儿入园单程时间平均为半个小时左右,家长包车接送的幼儿从出发至入园平均时间为一个小时左右。比黄梅县城镇幼儿的入园行程增加了一至四倍,在相同的情况下,农村幼儿需要提前将近一个小时起床才保证准时入园学习,比城镇幼儿的求学路更加漫长和辛苦。
根据园内山区村幼儿多、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的留守幼儿多、入园路程远的特点,考虑特殊的家庭环境、父母常年不在身边、亲情缺失对幼儿心理的影响,我们对农村幼儿给予特殊的呵护,有针对性地开展幼儿心理教育,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幼儿心理教育方法探讨
(一)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
我们对大班160名幼儿的分享行为进行调查,结果让人震撼:班上4/5的孩子看见自己喜欢的玩具或其他物品都不愿意让给别人;1/3的孩子还有争夺玩具的行为;一部分幼儿有着强烈的占有欲,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而人家不愿意时,竟伤害别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部分幼儿有实物或玩具,不和同伴及亲人分享。针对以上情况,我们着重加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
1、树立榜样,言传身教。利用玩玩具、分发物品的时候,有意识的将它们以分享的形式进行。对幼儿说:“可以和你换个玩具玩吗?”、“可以和你一起玩吗?”等等。让幼儿体验到分享的乐趣。在游戏活动中,发现幼儿有分享行为时,及时做出反应,向他竖起大拇指或摸摸他的头等等,让他得到老师的肯定,体验分享带来的乐趣。
2、举行活动,分享快乐。每天抽出几分钟时间专门为幼儿开展分享活动,请幼儿把自己会唱的歌、会跳的舞、会念的诗歌、会说的故事等等分享给其他幼儿。举办庆祝六一儿童节活动的时候,请父母来园和幼儿一起参与,分享“亲子同乐”的快乐。
3、循循善诱,平等分享。小朋友之间经常有这样的对话:“你不给我玩具玩,我以后再也不和你玩了。”“那好吧,给你玩一下,马上就还给我。”我们就抓住这一机会,进一步引导并强化幼儿的分享行为,教导他们:“因为你分给了同伴玩具,所以你们在一起玩得很开心”。对于不愿意与其他幼儿分享的小朋友,及时教导他们:“同伴之间要团结友爱,如果你和他一起玩这个玩具,一定会玩得更开心,而且他会很感谢你的。”让幼儿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以便在以后的活动中,自觉产生分享的行为。
(二)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生活中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面对困难、迎接挑战时,自信往往是获得成功的一把钥匙。培养幼儿自信心,使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微笑鼓励,培养自信。
我园绝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平时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缺少父母的关爱、呵护,畏短情绪比较严重,比普通幼儿更需要关心鼓励。
工作中,我们微笑面对幼儿,赞美和鼓励幼儿。例如:在孩子画画过程中,说“你画得真好”、“我相信你能画得更好”或以微笑来肯定、鼓励幼儿。在绘画结束时,及时肯定幼儿,并以建议的方式指出不足。既为幼儿指明努力方向,又培养幼儿自信心。
2、创造机会,体验成功。
农村幼儿生活环境闭塞,自卑感强,成就愿望低,在条件优越的幼儿面前缺乏自信,但是他们通常手脚灵活,自理能力强。我们就尽可能地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体验成功的喜悦。例如:午睡起床后,我们鼓励幼儿自己穿衣服、穿鞋子、自己叠被子等。让幼儿初步体验到“我能行”、“我很棒”、“我会做许多事情”。帮助幼儿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
3、相信幼儿,赏识幼儿。
我曾经问过一个幼儿:“你知道自己有什么长处,有什么优点?”他说:“我没有长处,也没有优点。”我感到非常惊奇时,幼儿沮丧地加了一句:“奶奶经常骂我笨。”这说明家长只有批评,没有肯定,使幼儿感到自己一无是处。我们在幼儿做错了事或面临困难时,应想方设法给幼儿更多的自信心和鼓励,使幼儿懂得失败了并不意味着再也不能做和不能成功了。我们要相信幼儿,赏识幼儿,发现他们的长处,寻找他们优点,适时进行鼓励,能够坚定孩子战胜困难的信心。
4、寓教于乐,树立信心。
设计一些能发展孩子自信心的小游戏。如教师和孩子展开比赛,在一分钟之内看谁说出“我能行”的事例多,引导孩子意识到人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而自己在一些方面是聪明的,是引以为豪的。给孩子讲伟人克服困难、战胜挫折最终取得成功的事例,通过具体活动培养和建立幼儿的自信心。
(三)培养幼儿的沟通能力
农村幼儿居住分散,部分山区幼儿散居山间,常年与奶奶相伴,一年当中难得见到几个新面孔,怕见生人,入园后性格内向,难以与人沟通。我们对这些幼儿给予了特别的关注,着力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
1、积极参与,发现自我。性格内向的幼儿往往不合群,不愿意主动参加老师组织的活动,我们平时就特别注意这些幼儿,在活动中为他们创造参与的机会,鼓励他们表现自己。今年庆祝六一儿童节文艺汇演时,我们设计的节目做到了让每一个幼儿都参与其中,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成功与快乐,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帮助内向幼儿克服胆怯心理,发现自我的优点与特长,培养与人交流沟通的勇气。
2、构建平台,表露天性。我们针对农村幼儿沟通能力差的特点,在课程设置上,尽量以全体幼儿参与,集体活动为主,为幼儿交流、沟通构建平台,使他们有机会共同活动,集体玩耍,避免幼儿单独行动,培养幼儿团队意识,教导幼儿:“小朋友之间要搞好团结,在一起好好玩”。及时发现和制止欺负其他幼儿的行为,教育孩子们在游戏中互帮互助,友好交流。
3、持之以恒,细致沟通。对性格内向型的幼儿说话要特别小心,不能乱批评,更不能加于讽刺,因为内向型的孩子特别能“记仇”,虽然他平时不爱说话,但别人说的话他记得特别清楚,会在他的心理留下阴影。只有耐心地开导和鼓励,细致地与他们沟通,持之以恒地细心与他们交流,才能得到这些孩子的信任,顺利与他们沟通。
农村幼儿心理教育研究是一个重大课题,以上结合我的工作体会,提出一些粗浅探讨,不到之处愿与各位同行商榷。
第四篇:当代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当代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哈尔滨学院顾群
前 言
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中国教育报的资料显示:国内的心理学和教育工作者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小学生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占总数的10%左右;初中生占15%左右;高中生约为19%。他们普遍存在着嫉妒、自卑、任性、孤僻、焦虑、逆反心理、情绪反常、神经衰弱、社交困难、学习不良、学校恐怖、吸烟酗酒,乃至自杀、犯罪等心理行为问题。
广州市1994年对1000名青少年的调查发现,有53.2%有心理行为问题;1997-1998年中科院心理所的专家对北京市8869名青少年的调查发现,存在心理行为问题的比率为 32.0%。
2000年北师大课题组在北京、河南、重庆、浙江、新疆等五个不同地区抽样选取16472名中小学生,调查结果表明,小学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6.4%,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4.2%;初中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4.2%,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2.9%;高中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4.8%,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
2.5%。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一、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一)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注意、记忆和思维发展)
(二)小学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情绪的调节控制能力增强,冲动性减弱;情绪、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社会性成分不断增加;高级情感进一步发展)
(三)小学儿童的社会性交往发展(亲子交往、同伴交往与同伴团体、师生交往)
二、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一)性别角色自我观念强烈(爱照镜子、关心自己的长相及体态、对时装、美容广告和杂志感兴趣)
(二)寻求与异性交往,行为群体化和社会化(对异性好奇、关注,开始寻求与异性交往,有性爱追求,部分学生开始初恋。集体或小团体的归属动机强烈,喜欢社交。)
(三)情绪体验丰富,情感体验差(已具备了人类所有的情绪体验,但情感的内心体验还较差,情感的广度与深度也较差)
(四)身心发展不平衡,行为易受挫和失误(心理发展的危险期)
(五)智力发展接近高峰状态
(六)对前途憧憬,寻求志愿定向和职业选择
(七)人生观、世界观初步确立
当代中小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
一、学习问题
学习障碍厌学症学校恐怖症考试综合症
二、情绪问题
焦虑症强迫症选择性缄默症自闭症
三、儿童行为问题
吸吮手指咬指甲癖逃学过分任性
四、品行问题
攻击性行为破坏性行为说谎偷窃
五、性格问题
自我中心自卑怯懦急燥
学习问题——学习障碍
学习障碍(Learning Disability)是指在听、说、读、写、推理或数学等方面的获取和应用上表现出显著困难的一群不同性质的学习异常者的统称。
学习障碍的成因:内在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缺陷;环境的不利影响(都市小家庭的生活方式、溺爱);学校教育的误区。
学习障碍的类型: 书写障碍、阅读障碍、数学障碍和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
注意力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简称ADHD)过去被称为多动症,是一种在儿童期早年发生的并具有遗传特性的发展性精神障碍。以注意力缺损、多动、冲动、唤醒不足、角色管理失控行为为主要表现特征的行为——情绪的综合症候群。
成因:是由多种生物因素、心理和社会因素所导致的,特别是执行功能上的缺损等。
表现: 上课不能注意听讲;很难静坐,手脚常有不停的动作,或在座位上扭动;易受外界干扰而分散注意力;粗心大意;不能按要求做事情;行为表现冒险性强,做事缺乏考虑。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实现教育的人性化。
2.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意识和创新精神,实现教育的个性化。
3.教师要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教育策略,严禁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心理惩罚或经济惩罚,实现教育的艺术化。
教师要做到三多教育:
多尊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多激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多期待,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三个不批评:
无意识犯错误不批评
早晨犯错误不批评
家长或众人面前不批评
世上有两种人:一种人别人因他的存在而痛苦,另一种人别人因他的存在而快乐,批评家就属于前一种,他多么可怜,赞赏家就属于后一种,他多么可敬。
第五篇:中小学生心理测试题
说明:下面有50道题,每道题有3个备选项,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每题只能选择一种结果。
A、较符合自己的情况 B、、难回答 C、不符合自己的情况
第一部分:学习方法
1、喜欢用笔勾出过记下阅读中不懂的地方。A、B、C.2、经常阅读与自己学习无直接关系的书籍。A、B、C.3、在观察或思考时,重视自己的看法。而且在遇到问题时,对自己的看法很有信心。A、B、C.4、在对老师将要讲的课会做充分的预习,并且会预先做一些练习。A、B、C.5、遇到问题,我喜欢和同学一起讨论。A、B、C.6、为更好地理解老师讲的课程,我会对笔记等内容归纳成问或不问A、B、C.7、听老师讲解问题时,眼睛注视着老师。A、B、C.8、我喜欢利用参考书和习题集。A、B、C.9、对于学习中的要点,我会很注意归纳并写出来。A、B.、C.10、我不经常查阅字典、手册等工具书。A、B、C.11、我对作业和考试中的错误会进行修改,并分析自己错误的原因A、B、C.12、我认为重要的内容,就格外注意听讲和理解。A、B、C.13、阅读中若有不懂的地方,非弄懂不可。A.、B.、C.14、在学习的时候会经常联系其他学科内容进行学习。A、B、C.15、在动笔解题以前,先做全面的审题,有了设想后,才去解题。A、B、C.16、阅读中认为重要的或需要记住的地方就划上线或做上记号。A、B、C.17、经常向老师或他人请教不懂的问题。A、B、C.18、喜欢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A、B、C.19.我很注意别人好的学习方法,并努力学会。A、B、C.20.对需要记牢的公式、定理等反复进行记忆。A、B、C.21、经常观察实物或参考有关资料对其进行学习。A、B、C.22、听课时做完整的笔记。A、B、C.23、我有专门的错题本。A.、B、C.24、如果实在不能独立解出习题,就看了答案再做。A.B.C.25、我经常制定学习计划,但不一定按照计划来做。A.B.C.第二部分:应试心理
26、在重要考试的前几天,我就坐立不安了。A、B、C.27、我每天早上都会吃饭而且早餐很有营养。A、B、C.28、在考试前,我总感到苦恼。A、B、C.29、在考试前,我感到烦躁,脾气变坏。A、B、C.30、常会想到:这次考试要是得到低分数怎么办?A、B、C.31、.越临近考试,上课时我的注意力就越难集中。A、B、C.32、.一想到马上就要考试了,参加任何文娱活动都感到没劲。A、B、C.33、在考试前,我常做关于考试的梦。A、B、C.34、到了考试那天,我就不安起来。A、B、C.35、当听到开始考试的铃声响了,我的心马上紧张地急跳起来。A、B、C.36、遇到重要考试,我的脑子就变得比平时迟钝。A、B、C.37、看到考试题目越多、越难,我就越感到不安。A、B、C.38、.一遇到很难的考试,我却担心自己会不及格。A、B、C.39、一遇到考试,注意力集中不起来。A、B、C.40、考试时,我会紧张得连平时记得很熟的知识一点也回忆不起来。A、B、C.41、考试中,我想上厕所的念头比平时多些。A、B、C.42、我对考试十分厌烦。A、B、C.43、在考试时,我紧张得手发僵,写字不流畅。A、B、C.44、.考试时,我经常会看错题目。A、B、C.45、在进行重要的考试时,我的头就会痛起来。A、B、C.46、发现剩下的时间来不及做完考题,我就急得手足无措,浑身大汗。A、B、C.47、如果我考个不满意的分数,就不想看卷子。A、B、C.48、在考试后,经常发展有的题目自己虽然懂却没答对。A、B、C.49、考试中,有时我会沉迷在空想之中,一时忘了自己是在考试。A、B、C.50、要是不进行考试,我就能学到更多的知识。A、B、C.评价办法:
以下是有分值的结果,只要你的选择与下列结果吻合,可以得1分。请对照你的选择统计你的得分。
结果为A,分值为1分的题目编号是:
1、1.2.3.4.5.6.7.8.9.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7.结果为B,分值为1分的题目编号为:无。
结果为C,分值为1分的题目编号为:10.24.25.26.28.50.评价结果:
第一部分的分值若高于20分,说明你的学习方法还是比较理想的。这一部分主要是针对学习方法的测试,比如是否善于总结对知识的掌握是否扎实,学习是否主动自觉,对知识的涉猎是否广泛,等等。总之,包罗了在学习方法上的各个方面。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习就是一个不断取长补短的过程,在某个方法上掌握得出色,不代表其他的地方做得都是完美的。因此如果你的成绩一直比较理想,很可能得益于你所掌握的知识适合自己并且有正确学习方法。在以后的日子里,你不仅要继续保持,还要继续发挥学习中的积极主动性,在新的学科和新的知识点中,不断归纳总结,不断发现新的方法,千万不要因为取得的成绩而骄傲自满。如果在这部分的某些题目中没有得到比较好的分数,很可能说明你在某个环节上做得不好或者做得还不够到位,对于这样的题目,你需要考虑一下其目的是检测你的哪一个学习环节,是上课听讲,还是回家做作业,或者是考试复习等。总之,每一个学习环节都有其重要的作用。检测和考试的目的是一样的,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从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才是我们的目的。如果你这部分的成绩很好,但自己在学校考试中的表现一直不好,就说明你的问题并非出在方法上,也许是学习态度或学习品质出了问题。若低于此分数,则说明还有些地方没做好,需要如何改进等。
第二部分的分值若高于23分,说明你在考试中的心理素质是比较好的。心理素质对考试成绩会有一定的影响,但绝不是决定性因素。我们重视心理素质,因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因为心理素质太差而影响了考试成绩,相信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老师都会感到非常遗憾,非常可惜的。如果测试结果表明心理素质全无问题,那么下次考试就不会把问题全部归结为紧张啊,难受啊等问题了。若低于此分数,就要注意分析自己的原因,可以根据之前我们提出的几点建议,来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总之,我们既不要过分夸大心理问题的作用,也不要忽视它。保证在进入考场之前,方方面面上都做好了充足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