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与对策[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2 02:41: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与对策》。

第一篇:农村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与对策

农村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与对策

【摘要】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已成为全民关注的社会问题,而农村中小学生大部分由于他们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的关爱与呵护,长此以往,产生了性格柔弱、自卑、自负、孤僻、叛逆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为此,本文通过调查、访谈、查阅相关文献等多种方法,对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进行深入的研究,积极探讨其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提出对农村中小学生有效的教育对策,以便帮助农村中小学生重建自信心,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身心能够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对策分析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城市发展突飞猛进,农村也大力推行机械一体化。于是,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的拥向城市,为国家的繁荣,城市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可是,在农民背井离乡,使自己生活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城市不断繁华的情况下,新的问题即农村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却日渐突出。由于农村中小学生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据前人的有关调查显示:65.9%的老师认为父母外出打工的孩子在心理上存在较大的问题。农村中小学生自幼离开父母,缺乏亲情的关爱,往往易产生焦虑、烦躁、悲观、疑虑等一系列的消极情绪。在性格方面的研究,前人认为较为突出的是性格柔弱内向、自卑孤僻。在对农村中小学生其他问题方面的研究,前人也做了进一步的探讨与分析。学习方面因缺乏家庭的辅导,导致困难重重;行为方面缺乏父母的管教,在监护人不敢管也管不了的情况下,农村中小学生产生厌学、逃学、沉迷于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引起行为上的偏差,严重者走上犯罪的道路,误入歧途。

综上所述表明:农村中小学生问题已不是单纯的教育问题,而是已经发展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前人从众多方面对此进行了分析,为我们今后更深入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然而在对农村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对农村中小学生激动、悲痛、情绪忧郁以及意志力方面的研究不够深入,在解决对策过程中,关于同伴关系及农村中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对其身心健康发展产生的影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据此,笔者充分利用生活在农村与农村中小学生交往密切的优势,对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积极探讨农村中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求对农村中小学生有效的教育对策,为农村中小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改善他们存在的不良心理,帮助农村中小学生重建自信心,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身心能够积极健康的发展,成为一个健康的社会人。

二、农村中小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通过阅读大量的参考文献,笔者对全国范围的农村中小学生有了基本的认识。在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义的前景下,我们对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更加的担忧起来。为了更深入的研究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探讨产生问题的原因,笔者随机对江西省高安市上湖乡镇的160名农村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访问,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在处理自身的心理问题时43.3%的农村中小学生会采取吵架的行为,16.2%表示自己会闷不吭声,18.9%向父母诉苦,还有21.6%会采取其他发泄方式,寻找心理平衡。可见,农村中小学生采取打架或其他行为方式解决问题的还是占绝大部分,由此,可以推断,农村中小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孤僻、偏激、不团结、搞破坏、易产生敌对等不良心理问题,从而导致

打架斗殴、拉帮结派等不良行为,缺乏道德感和理智感,严重者有的参与盗窃、抢劫,最后走上犯罪的道路。

2.人际关系敏感

农村中小学生在情绪、性格上存在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到其人际关系的发展。根据对农村中小学生是否愿意和同学一起参加集体活动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统计显示:16.7%的农村中小学生认为对活动不感兴趣,不愿跟同学一起参加,显得不合群,人际关系十分敏感,不愿与人接触,喜欢独来独往,孤僻自闭;46.6%的表示别人叫我去才去,显得内向,不积极;也有36.7%的表示非常愿意参加。

3.悲痛、厌恶、焦虑、忧郁

农村中小学生年幼就离开父母,从小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从精神上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他们变得沉默寡言、内向、不开朗,较为突出的是情绪悲痛、焦虑、厌恶、怨恨、忧郁。根据笔者的调查统计显示,81.1%的农村中小学生非常的想念父母,一旦谈及其父母,表现的非常焦虑,悲痛不已,泣不成声。而18.9%的表示不太思念,长期跟随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对父母已经失去了以往的那种浓厚的亲切感,有的甚至讨厌父母、怨恨父母。这些农村中小学生当中,在提到父母的时候,大多表现得很默然,有的避而不答,有的则是闷不吭声。再者,在调查中还发现,85%的农村中小学生认为自己的性格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变化,其中16.2%的患有不同程度的忧郁情绪,具体表现在:做事畏缩不前,胆小怕事,行为不积极,表情木然等不良心理状态。

可见,缺乏父母关爱的农村中小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会产生一定的情绪问题。

4.学习心态

根据调查统计,89.2%的农村中小学生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监护,5.4%由亲朋好友监护,还有5.4%由老师或兄弟姐妹之间互相照顾。由于生活在特殊的家庭环境中,64.9%的农村中小学生表示自己在学习方面存在困难,加之大多数农村中小学生在学习上自觉性差,纪律不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性不高,成绩不理想,得不到学校和老师的重视,因此,极易产生厌学、逃学、学习劲头不足等不良心理。

三、农村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1.缺乏良好的亲情教育

“早期的亲子关系定出了行为模式,塑造出一切日后的行为。”这是麦肯侬(Mack-innon,1950),有关早期童年经验对人格影响的一个总结。

笔者大多对中小学阶段的农村中小学生进行的调查,年龄多处在7—14岁之间。在这个阶段,正是儿童成长过程的第二关键期,亲子关系的正常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依恋关系是孩子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基础,良好的依恋关系能够满足孩子的基本生理需要,能够帮助孩子形成对社会的安全感和信任感。然而,在笔者的调查结果中显示,16.2%的家长平均一周与孩子联系一次,10.8%平均每月联系一次,29.7%表示不定时的联系,43.3%的很少联系。

由此可见,相对于其他同龄儿童来说,农村中小学生自年幼便远离父母,缺乏频繁的联系,从而缺乏一种稳定而和谐的亲子关系,长期处在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中,极易表现出胆小、迟钝、呆板、不与人交往、怀有敌对、破坏等不良的人格特点。这些不良的人格特点会直接影响到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致使农村中小学生往往在情绪上变得焦虑、悲痛、厌恶、怨恨、忧郁;在性格上变得孤僻自卑,缺乏自信,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心理问题。

2.监护人不能完全胜任对孩子的管教

调查结果表明,89.2%的农村中小学生由祖父母辈进行监护抚养。老一辈的思想观念比较陈旧,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去教育现代的儿童是行不通的;而5.4%是由亲朋好友做监护,还有5.4%的是由老师看管或兄弟姐妹之间互相照顾,对于别人的孩子,通常是不敢管、管不了、也没法管,于是采取通融政策,只要不犯大错误即可。在这种特殊的教育环境下,农村中小学生养成了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最后导致出现一系列的不良问题。

3.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对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学校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施加影响的教育场所。其学校的教育也会影响到农村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学校的教育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不够,许多学校都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了,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有认识失误。大多数的学校认为既然是心理健康教育,那么其对象就应当是“后进生”和“问题学生”。于是就把原来的医务室改为心理健康教育室,然后将里面布置得像医院里病房一样,然后由学校领导或班主任把其所谓的“后进生”和“问题学生”带到心理教育室进行治疗。这样一来,由于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理解的片面性,从而导致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误解,许多学生既怕被当成“后进生”,又害怕被当成“问题学生”,即使他们心理有困惑,他们也不敢去求助老师。

4.社会因素

首先,我国的产业结构发展不合理,工业发展快,而忽视了农业发展,致使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外流,加之经济条件的限制,使得父母不得不把孩子留置家中,从而导致农村中小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

其次,社会教育制度不够完善,使得社会上存在大量的不良行为少年,他们整天游手好闲,拉帮结派,偷摸拐骗,对社会造成了很大的不良影响。农村中小学生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缺乏及时的引导,很容易受不良分子的诱惑、拉拢,最终误入歧途。

再次,因有关部门缺乏对网吧等娱乐场所的有效管理,致使众多未成年农村中小学生产生厌学、逃学、学习干劲不足等不良的学习心态,整天沉迷于网吧等娱乐场所,不能自拔。

5.自我调控因素

以上引起农村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均属于外部因素,而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农村中小学生本身的自我调控系统就是其内部因素。根据调查统计显示:21.6%的农村中小学生表示自己的自控能力较差,16.2%的表示自控能力很差,54.3%的认为自己的自控能力为一般,只有7.9%的认为自己自控能力很强。自控能力差的农村中小学生比自控能力强或者一般的农村中小学生在情绪、情感、学习心态和行为方面更易产生不良的心理问题,从而影响其人格的健康发展。

四、解决农村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分析

1.完善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农村中小学生比平常人缺少最多的是父母的关爱和呵护,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农村中小学生大多处在中小学阶段,一般都是未满14岁的少年儿童。这个阶段,正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第二关键期,亲子关系的正常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长任教师,良好的亲子关系能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相反,则阻碍其发展。为了农村中小学生能够像其他儿童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笔者认为,完善家庭教育环境,加强父母与子女的沟通,搭建他们能够见面的桥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培养良好的情感是重中之重。

2.寻找合适的监护人,并提高监护人的素质

作为农村中小学生的监护人,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能够及时的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给予及时的教育与引导,使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要对农村中小学生进行细心的观察与沟通,打开他们的心扉,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祖父辈的监护人没有足够的能力对其学习给予帮助,可以为孩子请家教,使其获得个别化的教育,提高学习成绩。

3.加强学校教育,提高教师素质

首先,作为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素质培训,使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做到公平、公正,使每个农村中小学生拥有同等对待的教育。教师本身应该注重身教而多于言教,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榜样,成为孩子心目中心理健康的表率,引导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其次,学校应加强制度管理,避免社会上的不良分子进入学校,以免造成不良影响,遏止了校内的不良成员进行破坏,避免农村中小学生结识不良社会分子,一旦发现,学校、老师应给予及时的引导,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使其人格发展能够“弃恶扬善”。

4.鼓励加强农业生产

农村中小学生的数量之所以不断的增多,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父母外出打工,没有条件把孩子带在身边。解决农村中小学生问题的关键是解决父母外出打工这一现实问题。政府应鼓励发展农业生产,使农村的劳动力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大力发展乡村企业,减少农村劳动力外流的现象。

5.加强和完善社会制度,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

首先,拥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是个体心理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因此,社会有必要给予农村中小学生更多的关注,有效的弥补家庭教育对其关怀的不足,多给予他们指导和帮助,为农村中小学生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其次,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农村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政府应加强和完善社会制度,维持社会秩序,严厉打击犯罪分子给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加强对网吧等娱乐场所的有效管理,严厉打击传播不良音像制品的行为,维护社会安

定,为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多组织社会公益活动,抓住对社会成员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利时机,呼吁社会成员多关注农村中小学生及其他弱势群体,给予他们热心的关怀与帮助,让他们感觉到国家及政府的温暖。

6.提高农村中小学生自我调控能力

农村中小学生自我调控能力的程度对其心理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自我体验,不同的自我控制,都会对农村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使他们能够与其他同学一样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必须培养农村中小学生的个人素质。

首先,对农村中小学生进行适当的情绪调节。格罗斯的研究发现,情绪调节可以减少表情行为、降低情感体验、从而减轻焦虑等负性情绪对人们的影响,因而对身心健康有益。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农村中小学生进行适当的情绪调节,从不同的角度帮助农村中小学生抑制或削弱其不良的情绪问题,维持和增加良好的情绪,使其正确面对现实,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提高自我控制能力、自我认知能力以及提高对社会的适应性,能够帮助他们重建自信心,克服自卑、疑虑等不良心理;培养良好的自尊心,使其身心能够健康发展。

其次加强农村中小学生的自控能力,提高意志力。鼓励农村中小学生正确面对眼前的挫折,敢于面对,敢于挑战,提高自己的独立性,坚定性和自制力。

第三,培养农村中小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及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儿童特殊的信息渠道和参照框架,也是儿童得到情感支持的来源之一,可以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对农村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五、结论

总之,笔者通过调查、访谈等多种方法,并搜集了大量关于农村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相关文章,进行了综合的整理分析,为了能够更深入的研究农村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积极探讨其产生问题的原因,寻求有效的对农村中小学生的教育对策。本文主要从对农村中小学生激动、悲痛、情绪忧郁以及意志力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解决对策中关键抓住农村中小学生同伴关系及自控能力对其身心健康发展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为农村中小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帮助农村中小学生重建自信心,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改善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使其身心能够积极健康的发展,成为一个健康的社会人。然而,由于个体心理存在内隐性,本文仅用调查、访谈、文献这单一的方法进行研究,很难全面的掌握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这在我们今后的学习研究中,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全面地、深入地对农村中小学生心理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其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策略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 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1):29-36.[2]于慎鸿.农村农村中小学生教育问题探析[J].中州学刊,2006,(3):128-130.[3] 梁岭,郑丽.论农村农村中小学生教育[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⑺:84-86.[4]林燕华.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广西教育学院学

报,2005,(5):121-124.[5] 吴承红,蔡澄,邵启扬.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教育探索,2005,12(174):100-101.[6] 陈少华,马勇琼.农村农村中小学生心里问题探析[J].玉林师范学院报,2006,(4):177-180.[7] 堪海燕.透析农村外出务工家庭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问题

[J].2005,(6):399-401.[8] 张国举,王彬竹.新农村建设中的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健康教育问题初探[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7,(1):131-134.[9]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428.[10] 李晓丽.试析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心理援助[J].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55—59.[11] 焦荣华.农村农村中小学生的成长问题及教育策略.学术论文

[D].2007,(1):196-197.[12] 陆春燕,张威林.农村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1):35-37.

第二篇: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现今的生活环境日益复杂,现代文明势不可挡的改变着人们的一切,孩子们在充分享受现代文明所带来的无限美丽的同时,也不得不忍受着心理健康的恶化。高楼林立,原本就显得狭小的空间变得更为拥挤;严实的铁门使孩子们失去了自由的活动空间;电脑时代的到来,使部分孩子沉浸于虚拟的时代之中而不能自拔。据资料10%—17%的中小学生心理异常。如果,教育者还一如既往地把目光定格在孩子的分数上,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忽视其潜能的开发,忽视全面素质的培养,那么我们给予孩子的将不是理智的爱。

现代教育模式认为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更是塑造具有良好心理品质的健全人格,夯实青少年幸福人生的基石。积极探索青少年心理问题,及时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也是一对一个性化辅导学校的责任和义务。

一般来说,个体从6、7岁到17、18岁称之为青少年期,这期间包括小学、初中、高中。随着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不平衡,以及学业压力的增大和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使得青少年学生发展成长的环境日益复杂,身心健康发展受到的负面影响愈发严重。依据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际状况,身心发展及他们在现实中的学习、生活等方面心理问题的程度,常见的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有以下几种:考试焦虑、厌学、自卑、逆反心理、抗挫折能力差、异性交往问题等。

下面结合具体案例对这些心理问题的成因及辅导建议进行探讨:

一、考试焦虑情绪辅导

焦虑是指一种即将面临威胁性处境时的紧张、恐惧和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具 有警戒性的适应反应。正常人在生活体验中几乎都有过这种及你和体验。

案例1:爱丽(化名)是市某中学的初三学生,从小成绩优异,可进入初三 后成绩一降再降,由于一心想考重点高中,因此她一直都在紧张的压力状态下学习,总复习开始后,她每次拿到试卷,脑子里都一片空白,手脚发抖,手心冒汗。数理化公式忘得精光,以前会做的题现在也不会做了,“万一考不上重点高中,怎么对得起父母,自己也觉得没面子。”心理困惑,紧张。

负面情绪的背后往往有消极信念的支持,认知改变技术就是辅导者协助当事人,找到困扰自己的负性想法和信念。它是考试焦虑辅导的主要方法之一。我设计了三个阶段的治疗步骤:一是找出考试焦虑的不合理信念,二是利用现实分析心理辅导,消除消极的信念;三是实施取利去弊策略,利用暗示、自我鼓励、自我安慰等自助式的心理辅导,以理性的我来提醒、暗示、战胜情感的我。具体辅导建议有以下几点:

(一)改变对焦虑的态度

考试焦虑是考生对考试事件在认知上的歪曲,导致情绪上的紊乱和行为上的异常。因此,要纠正对考试焦虑的歪曲认知,正确认识考试焦虑。“考试一出现考试紧张就完蛋了”、“遇到难题就想到自己复习偏了”、“我千万不能失败”。针对存在的这些认知歪曲要逐一“击破”,使他们意识到自我认识和评价是造成压力的关键,认识考试焦虑的普遍性,不再高估别人看低自己;也不要把考试焦虑看成是孝敬长辈的事,不必为此而产生压力。让考生知道 “考试正常发挥的前提是带着适度的焦虑去考试”。接受了自己的考试焦虑,就可以紧张适度,因为大考出现焦虑是正常现象,关注其焦虑现象,学会调整和利用考试焦虑,这将有助于考试水平的正常发挥。

(二)降低焦虑水平,强化信心

有效的降低考试压力是防治考试焦虑的首要措施。教师和家长应该引导考生恰当地估计自己的能力,降低过高的学习目标,保持考生恰当的压力,根据自己平时的学习实力、身体状况和心态,确定自己升学考试的目标,期待分值拟定为考前“一模、二模”分数或略低,这有利于自我效能感的增强。努力复习,掌握知识,临近考试以基础的东西为主,碰难题太多会加大思想压力,误认为自己准备还不充分,损害自信心。重视学习过程而不要太计较考试结果,养成将考试当作业,作业当考试的习惯。

(三)放松训练

深呼吸法:慢吸(4秒)→停(2秒)→慢呼(4秒)×3~5次。要求在考前学会方法以备急用,同时进行自我暗示:“目前我的焦虑刚好是能在大考发挥水平所需要的紧张水平,现感觉真好!”。

(四)支持性辅导

学生考试焦虑情绪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将要发生的事情的不利方面过分担忧。比如:不管自己学习怎样,考试准备得怎样,一到考试就担心自己考不好,担心父母和老师批评自己等。针对这些担忧的心理,家长和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和解释,提供情绪支持和鼓励,以消除或者减少他们的担忧,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勇气,从而降低焦虑情绪。

二、厌学心理辅导

厌学一般是指学生对学校的学习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吃冷漠态度 乃至厌恶逃避的心理状态机器在行为方式上的不良表现。厌学的主要特征是学生对学习毫无兴趣,是学习为复旦,把学习看做一件痛苦的事情,不能从事正常的学习活动,经常逃学或旷课,严重的导致辍学。

案例2:某中学高一年级学生小周,对学习毫无兴趣,上课思想不集中,下课不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只有老师或家长盯着才勉强动笔。老师多次劝告批评不起作用,反而与老师对立、发火,学习成绩越来越差。父母因为他不好好学习,经常打骂,祖父母又溺爱孙子。小周自己也觉得很苦恼,想要改变。

我采用以当事人为中心的辅导方法,用关注、倾听、理解、同情与当事人更好地沟通交流;家庭辅导;用自我暗示法和代币制帮助小周重新认识自己,树立自信心。

厌学的原因很多,从学生内部因素考虑,大致可以分为:心理压力大而导致的倦怠型厌学;经常学业失败而引起的自卑型厌学,心智不成熟,学习适应困难而引起的适应不良型厌学。以下就从这几个方面阐述具体心理辅导建议:

(一)对于倦怠型厌学心理辅导。

这些学生中不乏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第一,腰围他们进行心理减压的辅导,教会他们放松训练的方法;第二,要让他们辩证地看待压力,压力是学习的动力,压力具有双重性,要用积极的验光看待压力,把压力看做是对自己的挑战和机遇;第三,专注于自己的学习,不要总是与别人比较。不恰当的比较会破坏自己的心态,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二)对于自卑型厌学心理辅导

关键在于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即自信心。教师要传递给学生这样的信念:一要始终对自己抱有信心,永不放弃,尤其在遇到挫折与困难时,不要轻言放弃,丧失信心;二要相信每个人的能力都是可塑的,变化的,发展的。一个人把自己的能力能固化是不可取的,这样容易自卑,遇到困难就会认为自己能力不够。

(三)对于适应不良厌学心理辅导

老师要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增强其独立性和责任心,使其逐渐对自己的事负责,合理运用奖励惩罚,激励他们努力学习。合理运用奖惩手段要注意一下原则(这些原则也适用于其他学生):

1.淡化奖励的外部控制作用。如果奖赏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得到奖赏物,则会使奖赏成为外部控制手段,反而会抑制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奖赏不是目的,而是辅助性评价,给予奖赏意味着对个人学有成效的肯定。

2.奖赏要与学生付出的实际努力相一致。恰如其分的奖励,能够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激励,从而能持久地激励其学习。3.建立一套明确的奖励办法。凡符合规则的行为获得奖励,教师具体实施时,切忌凭自己情绪波动变更奖励办法,否则,奖励就成了教师的“私有财物”。

4.奖励方式要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对低年级而言,一颗红星,一包饼干的奖励可能比加分更有效,对高年级而言,获得自由活动的时间、去图书馆、做自己爱干的事等等更有价值。5.奖励要以物质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6.惩罚应“就事论事”,避免翻“老账”。7.切忌把惩罚作为老师报复泄愤的手段,切忌体罚学生。

三、自卑心理辅导

自卑感指因对自己的能力及某方面的心理品质的评价偏低,而产生的不如别人的一种消极自我信念。

案例3:平是个初二女生,长得又高又胖眼睛显得特别小,确实有点其貌不扬,她神情沮丧地说:“我已经很努力了,但学习还是很差,而且学习中遇到问题我既不敢问同学,也不敢问老师,怕他们取笑我。除了一名留级生外,班上就属我最差了,我真笨。”我隐隐感到平的心里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信念。

随着深入的了解,平含泪告诉一件痛苦的往事,这件事在心里不停地困扰着她:一年级期末,父母接平回家,她数学考试得了88分,她担心父亲责骂,便央求来校接她的母亲不要告诉父亲。但在火车上还是被父亲翻出了考试卷,父亲非常生气,一边威胁要把她推下车,一边粗暴地把她拖向列车的门口,当时她幼小的心灵中最害怕的倒不是把她推下火车,而是火车上的人都知道了它是一个成绩差的坏孩子,都看到爸爸打骂她,真是太丢脸了,可怕极了。

父亲的严厉和粗暴留给小女孩心里的是长久地伤痛,自己成绩差,脑子笨的自我标签凝固为她的消极信念。如何解开她的这个心结是帮助平走出自卑的关键。

本案例中,咨询师设计了两个阶段:挑战消极信念和增强自信心。挑战消极信念采用苏格拉底提问法,通过追问观点证据何在启发当事人发现原有观点的错误之处,进而挑战自己的消极观念;通过客观地评价他人,达到理性的自我评价,增强自信。具体心理辅导建议有以下几点:

(一)改变错误信念,建立客观自我评价

容易自卑的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错误的信念。把事物的负面情绪无限扩大化,对自己能力看法凝固化,这些都是思维绝对化和片面化的表现。教师要视学生的具体情况,找出它们的错误认知,使其挑战错误信念,建立理性信念。

(二)正视挫折,合理归因

不要把失败归结于能力不足,而应该归结为努力不够,进而克服自卑心理。

(三)自我激励,学会自我欣赏

自我激励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老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和赞美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价值,帮助学生获得自信,摆脱自卑的阴影。

(四)教师要有耐心的期待

教师和家长是学生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教师要多关心,多支持,多鼓励容易自卑的学生,对那些学生尤其要有耐心的期待。

四、逆反心理辅导

逆反心理是人们对待事物的一种特殊态度,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 中,因自身固有的思维模式和传统的观念定式与特定的教育情境下产生的认知信息相对立,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背离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

案例4:宁某,男,15岁,某普通中学初三(3)班学生。学习成绩优良,智力较好,对数理化特别感兴趣,理科成绩较突出。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经常和父母、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你越是反对的事情,他就越和你对着干。在家里,一旦父母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他就使性子,以赖在床上不去上课来抵抗父母,弄得父母亲实在无计可施,有时还得到学校搬来班主任才勉强解决问题。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也很尖锐。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眼睛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数学老师因他上课讲话点他名字,从此他专和数学老师作对,上课故意睡觉,不交作业。数学成绩明显滑坡,竟然亮起了“红灯”。班主任找他谈话,他一句也听不进去,是个家长和老师十分头疼的孩子。

这是一个典型的逆反心理问题孩子,咨询师没有急于正面应对,而是采用冷处理,缓和宁某的敌对情绪,然后运用“角色转换法”,让学生穿着老师的鞋来走路,让他们体验做老师的辛苦,从而使他能设身处地地位老师着想,珍惜、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具体的心理辅导建议有以下几点:

(一)慎用禁令

越是禁止的内容,越容易引起青少年学生的强烈好奇心和探究行为。因此,如果能用其他的方法消除某种有害的事物和现象,就不要用禁止的方法。

耐心说服和讨论优于硬性禁止。当教师和父母认为要避免某种有害的事物和现象时,如果耐心地说服他们,与他们进行平等地讨论,使其明白这些事物的有害性,就有可能使青少年自觉地加以避免。

禁止要说明理由。如果一定要使用禁止的方法,则一定要说明禁止的理由,否则,容易引起青少年学生的各种假设,推测,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行为。

(二)教师的榜样示范

有时学生的逆反心理产生是由于对老师缺乏信任,因此教师就必须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自己所提倡的观点。

(三)批评要维护学生自尊

许多学生逆反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教育情境的不对。因此,教师应当注意 教育情境的利用,尤其要限制惩罚性情境的范围。考虑到情境性逆反心理主要是由于个人的自尊心在别人面前收到损害而引起的,因此,为了减轻这种负面效应,如果学生的问题不是极端严重的话,批评性的教育活动最好在比较封闭的情境中进行。

(四)平等地与学生沟通,客观评价学生

教师对待学生态度要平等,谦虚。要理解学生的需要,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考虑和尊重他们的意愿。同时教师应对学生作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评价。评价不要带有情绪化,要注意评价前后的一致性。

由于时间关系,对抗挫折能力和异性交往心理辅导便不再就此展开讨论。人的心理健康是一个具有相对独立的动态过程,因而制约心理健康的因素也是复杂多样的。即有单一因素,也有混合因素。是相互制约的统一体。心理问题的产生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五个方面。

1、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的影响主要来自遗传。虽然人的心理不能遗传。但是,人作为身心兼备的整体,与遗传因素的关系十分密切,特别是外貌、气质、神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更加明显。异常心理中的精神障碍即精神疾病具有明显的血缘关系,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这正是遗传因素的影响。从父母遗传中获得的外貌和残疾对心理的影响也具有相关性。家族遗传的多毛现象(毛孩)对心理的影响也说明遗传是影响心理健康的原因之一。因此,提高人口质量,防止近亲结婚,预防病菌感染是减少生物因素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

2、心理因素

心理是产生心理问题的基础。个体的现实心理状态水平:认知水平的高低、情绪稳定的程度、人格完善的程度与防御外界刺激的能力呈正相关。即现实心理状态愈高,防御刺激能力愈强。因此,提高认知水平,强化积极情绪,培养健全人格是避免心理因素干扰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

3、家庭因素

家庭是人社会化的摇篮,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来说,家庭的影响很大。一方面,家庭结构完整,功能健全。教育方式、感情交流协调的家庭有助于子女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家庭结构不完整,功能不健全。教育方式、感情交流不协调的家庭有害于子女的身心健康。因而,提高社会道德风尚,增强家庭成员素质,完善家庭功能是防止家庭因素困扰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思路。

4、学校因素

学校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向个体系统传授社会规范、价值观念、知识和技能的机构,是不可替代的社会化载体。中小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学校的教育氛围、学习生活环境、师生同伴关系、校风学风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极为深刻。校风学风不正,学习负担过重,教育方式不当,教师责任心不强,师生情感对立,同学关系紧张,都会严重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据此,端正校园风气,丰富校园文化,促进校园和谐,加强职业道德是预防学校因素感染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

5、社会因素

社会是共同生活的人们通过各种社会关系联合起来的集合。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关系决定着人的生存和发展。特别是社会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个体的价值观,社会生活中的腐败堕落丑恶现象对青少年侵害甚大。社会的毒瘤--黄,赌,毒,恶势力,黑社会无不冲击着青少年的脆弱心理。大众传媒的负面效应;暴力、黄色的宣扬,也侵蚀着无邪的中小学生纯洁的心灵。为此,净化社会风气,加强法治建设,打击黑恶势力是防范社会因素侵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良药。

第三篇:2011 农村信访问题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农村信访问题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近几年来,农村群众信访、集体上访、越级上访问题不断增多,这一方面反映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和监督意识普遍增强,人民群众参与反腐败的积极性不断高涨;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我们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及干部队伍中确实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给农村工作带来严重影响,直接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疏远了干群关系,阻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因此,对我镇的农村信访问题进行了调研:

一、基本情况

台阁牧镇隶属于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与呼和浩特市回民区、玉泉区毗邻,属典型的城郊结合部。交通条件便利,地理位臵十分优越。全镇所辖19个行政村,27个自然村,总面积122平方公里,现有人口2.8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7683万人,非农业人口1.0717人(含流动人口8600人)。全镇现有少数民族聚居村6个,少数民族人口2361人(其中蒙古族2331人,满族16人,回族14人)。全镇现有耕地4.5 万亩,草牧场2.5万亩,林地3万亩。新建动物防疫站1处,仪器设备齐全。全镇实有奶牛5425头,已建成奶站12座,养殖小区3个。

二、2011年信访工作基本情况

据统计,今年全镇共受理来信来访 13 件次,今年共承办上级交办转办案件 4 件。同时,全镇村级调解员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35起,调解成功率达98.2%。从受理情况分析,今年群众信访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信访总量居高不下。全年受理总量比上年略有增长;二是

无序上访问题突出。赴京到自治区去旗上访呈上升趋势,到自治区上访 1 起;去旗上访 5 起。三是涉法信访大幅增加。不少应由司法部门解决的涉法问题通过信访渠道反映出来,许多上访人员只要政府解决,不愿到法院依法裁决,增加了处理难度;四是有组织上访逐渐增多。许多群众存在“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的心理;五是历史遗留问题呈集中表现态势。今年受理的信访案件中有 4起为以前遗留的信访案件,其中属于多年或十几年未解决的历史问题占一定比例。

三、通过全镇今年受理的13起信访案件的查阅和分析,我认为造成群众信访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历史遗留问题比较多,解决困难大。今年,涉地上访和涉法上访仍然是镇信访案件主流,全年信访案件中涉地上访达到了80%、涉法上访占到10%,涉地上访案件原因复杂,大部分需要通过司法程序才能解决,造成重复上访和越级上访案件相对较多。

2、村干部问题严重。农村群众反映较激烈、较突出的是村干部问题,有些村干部不勤不廉办事不公,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淡薄,在位时不是考虑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而是盘算如何利用职权谋取私利,村里哪里有经济项目,哪片林木要砍伐,他们的手就伸向哪里,不顾群众利益,用村里的集体资财,请客送礼,逢会必吃,逢会必饮,醉生梦死。对待群众不是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而是态度生硬,作风粗暴,方法简单,有的以罚代政,以罚施政等,这些行为引起了群众的强烈不满,严重伤害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激起了群众的义愤而导致集体访和越级访。

3、村级财务管理混乱,办事透明度不高,群众有疑问。有的村

级由于执行财务制度不严,使得村干部将上级下拨的粮食减免款、救济款、集体收入款等随意截留、肆意挥霍,不入帐、不上报,长时间不向村民公开村务,即使公开也只是象征性地公开收支总额,不公开明细帐,透明度低,群众不相信有疑问,当群众提出质疑时,一些村干部不予说明和解释,甚至压制、打击群众,造成干群情绪对立,群众就采取集体访、甚至越级访的办法,希望上级组织来查明真相。

4、受理查处问题不到位。有的领导没有认真听取群众的呼声和要求,没有对群众反映的少数农村基层干部以权谋私,为政不廉等违法违纪情况向乡镇领导及时汇报,有的甚至纵容包庇或共同危害群众利益,导致群众认为官官相护串通一气,就越级向“上面”反映。

5、村干部对政府政策宣传不到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从去年以来加大了力度,有的村对政策宣传不及时、不到位,有的群众对生产资料的再分配不理解,也有一部分群众过去只靠种地产粮生活,没有能力搞其他产业或外出打工挣钱,所以对调整产业结构的政策难以接受,由此引发的集体访也占一定比例。这部分群众上访往往另找理由,反映的问题也是七拼八凑的。

6、城镇改造拆迁遗留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工业开发征占地和城镇改造拆迁涉及到补偿、回迁等问题,群众要求条件高,如解决的结果达不到要求的标准及条件,再加之确有不合理的因素,一时又得不到纠正,久拖不决,最终引起群众上访。

7、由于集体访的连锁反应,引发了一批集体访。这部分上访群众误认为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问题得不到解决,便以集体上访给各级组织施加压力。或者是因为个别人由于个人恩怨,煽动群

众上访,利用群众上访达到个人目的。这种集体访往往言辞激烈、行为恶劣,把各级组织和干部视为敌人一样,经常上访扰乱社会秩序和机关工作秩序。

8、部分基层干部对信访工作重视不够,在处理信访案件中不讲究方式、方法,存在“拖”的现象;

9、人民调解组织作用发挥不明显,个别人民调解员业务素质不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

10、依法规范信访活动和法制宣传工作相对滞后,农牧民信访不信法和“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思想仍然存在。

四、解决农村群众信访,甚至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的对策:

(一)加强宣传学习,努力提高广大干部群众信访水平。

信访不信法、信访秩序混乱现象在当前还较普遍存在。为此,台阁牧镇以宣传《信访条例》为手段,大张旗鼓地抓好舆论宣传、骨干培训。2月10日,4月20日分别举办了信访条例学习培训班,对镇领导、机关、站所干部和村组干部及各村的信访员进行了全面培训,培训面达到了100%,收到了良好效果。主要街道设立信访条例咨询台,共计发放《信访条例》宣传单1300余张,张贴宣传标语600条,悬挂横幅30条。通过广泛宣传,大造声势,使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对信访知识了解大大提高,以往大吵大闹无理上访事件的大大减少了,干部处理信访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

(二)抓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信访网络组织领导到位,组织网络健全,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关键,信访工作也不例外。为使信访案件“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台阁牧镇建立完善了以书记、镇长为信访第

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信访直接责任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为信访具体责任人的“大信访”格局。2010年,台阁牧镇将信访办由原来的办公楼调整至政府大门口,并由原来的1间办公室,调整为3间办公室,成立了镇信访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信访办公室、信访接待室,并为信访办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电风扇、电视机、VCD等设备。在信访干部配备上,每天有一名党委委员专门负责信访工作,并为该领导配备了专车,在机关人员紧张的情况下为信访办配备两名专职信访员,同时还在全镇19个行政村设立了信访信息员19 名。年初镇党委、政府与各信访责任单位签订信访责任书 38 份,并将信访工作与各单位目标考核挂钩,与镇领导年终目标考核挂钩,进一步完善了信访奖励、处罚办法,全面推行了信访押金制度,充分调动镇、村两级干部处理信访案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健全信访制度,进一步完善信访工作机制。

今年,台阁牧镇从实际出发,在村级推行了四项制度,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一是恳谈日制度。规定每周二为村干部和群众面对面“恳谈日”,村干部听取群众意见、建议,调处化解矛盾问题,积极采纳群众的好点子、好思路、好办法,既促进了村级各项工作的开展,又服务群众,更是把可能发生的不稳定因素解决在萌芽状态。二是村级零招待制度。进一步加强了村级零招待制度的落实和督查,从根本上杜绝了村与村之间相互请客,镇领导及机关干部在村吃工作餐等一系列不合理的招待交际现象,净化了风气,提高了村级集体资金的利用率,提升了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三是土地竞包制度。去冬今春,对全镇28个行政村的到期的集体经营土地全部实行挂牌竞包,确保了发包 的公开、公平、公正和规范化操作,有效约制了村干部腐败现象的产生。同时,我们制定出台了新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对各个管理环节加大了防范力度,并进一步加强了财务公开化、透明化、规范化管理,避免了因村级财务管理问题引发群众上访案件的发生。四是村民代表议事制度。我们进一步规范了村民代表议事的程序,扩大了议事的权限,凡村级重要决定、重要事项,2000元以上财务开支都要由村民代表讨论表决,形成决议,并上报镇党委审批后才能实施,强化了村民代表对村干部的制约和监督,实现了防患于未燃的效果在镇机关内部,喀拉塔勒镇一是建立了信访首问责任制。凡是来访者都能得到热情接待,由接待人负责到底;二是信访巡查排摸制度。规定信访干部不坐办公室,由分管领导带班,每周3次到各村巡查,排摸不稳定因素,不是等群众来访,而是主动下访,做到抓“未”、抓“早”,把预测工作走在预防之前,把预防工作走在调解之前,把调解工作走在激化之前,把力量和精力放在事发之前,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始发阶段,由上访向下访的转变,由群众找领导向领导找群众的转变,牢牢掌握了信访工作的主动权,打破了信访事件总是群众找领导的被动局面,同时也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三是完善强化信访考核制度。切实加强了对机关各部门信访工作的考核力度,提高信访工作在目标考核中的分值比重,并同年终评先选优挂钩,使信访工作与个个单位有关,机关人人有责,不再单纯是信访办的职责,而是全机关的职责。

(四)强化“三突出”,确保信访案件化解在基层。

“三突出”:一是在处理群众的来信来访中突出一个“快”字,在确保质量的情况加快各种信访案件的调处速度,喀拉塔勒镇规定:如

果信访事件相对简单,涉及到的部门单一,原则上3天以内完成调处;如果信访事件相对复杂,涉及到3个以上部门的,原则上一周内完成调处,需要市里协调解决的原则上1个月内处理完毕,同时狠抓《信访首问制度》和《信访责任追究制度》落实,有效的杜绝了信访案件久拖不办的现象。二是在处理解决群众来信来访的工作中突出一个“情”字,带着爱民的感情做好群众上访的接待工作,决不回避矛盾,推诿扯皮。今年镇信访办配备了电风扇和饮水机,信访办工作人员做到了“三个一”,即一张笑脸、一怀热茶、一句温暖的话语,使上访人员愿意将自己的事讲给信记员听。三是在化解调处各类矛盾中突出一个“稳”字,处理群体上访问题时,如果方法稍有不慎,便会造成负面影响。因此,信访接待的领导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针对不同情况,扩宽了与群众沟通的渠道。对一些久拖不决的疑难问题,只要在不违背政策法规的前提下,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怕上访群众“占便宜”;对一时难以解决或不能解决的,耐心细致做好解释说服工作,稳定了群众情绪。

(五)突出破解矛盾,狠抓问题落实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种利益关系进一步调整,一些深层次的矛盾日益显露,信访工作的内容和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喀拉塔勒镇针对这些新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明确了“抓源头,常预防”的工作原则,建立了预测排摸制度和信访预警情报中心,制定了详细的排查方案,及时反映社情民意,及时发现上访苗头,把影响稳定的信访苗头和群体性事件及时纳入视野,对排查出的问题进行分类排队,筛选出群众普遍关注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突出信访问题和集体事件,集中时间、集中力量进行重点解决,力争消灭在萌芽状态。今年以来,镇党委、政府通过开展“访民情、解民忧、促和谐”下村蹲点和“走近矛盾、破解难题”等专项活动,全镇干部深入基层,进村入户、排查和疏理出一批当前急需解决的困难和矛盾,通过领导包案,责任到人,限期处理,解决了一批重大疑难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

(六)积极预防,提高处臵群体矛盾工作能力。

及时、准确地在第一时间获得深层次、预警性、内幕性的信息,才能掌握信访工作的主动权。为此,台阁牧镇积极加强信访工作的信息网络建设,确保信息畅通、反应迅速、内容准确。一是建立了覆盖全镇的信访信息员网络。镇信访办把各村村民代表中素质相对较高的村民小组长确定为信访信息员,建立了一支覆盖全镇、面向各行行业的信访信息员队伍,并在年初对这支队伍分类分批进行了信访工作培训,提升了他们做好信访工作的能力。今年,全镇信息员累计上报信访信息147条,形成了信访工作众人拾柴的局面,使全镇的信访信息、社会稳定的动态情况能在第一时间反馈到分管领导,第一时间得到调解处臵。二是强化村级组织建设。对战斗力、号召力、凝聚力不强的党支部,处理突发性事件反应不灵敏的支部书记,镇党委痛下决心,坚决给予调整,今年全镇共调整了6个支部书记,使全镇村级支部书记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村级组织建设得到明显加强,有力地巩固了信访工作第一道防线。三是转变工作作风,变以往的“群众上访”为“领导干部下访”,抢抓工作主动,化解各种不稳定因素。

五、台阁牧镇信访工作取得的初步成效

1、增强了村干部的信访意识。通过建立村级信访室,较好的解

决了长期以来村级干部对信访工作认识不到位问题,摆正了村级干部在信访工作中的位臵,有效发挥了村级干部这支队伍力量,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干部参与处理信访事务的积极性,使村干部的形象在群众中得到提升。

2、减少了政府信访工作压力。通过建立村级信访室,进行信访关口前移,大量的村级信访件就地消化,减轻了上级信访站的压力。如松门村由于村两委关系协调,村里从解决群众反映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入手,解决了群众利益分配、宅基地安排等一批信访积案,村里的工作变顺了,经济也得到不断发展。由于群众问题协调好了,群众的利益问题解决好了,政府部门也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上来,有力推动了镇区经济的发展。

3、增强了政府对社会面控制。由于在村级配备了大量的信访员和信访联络员,有效的延伸了政府的信息触角,使镇里领导能及时了解、掌握第一手的信访动向,有利于政府抓住工作先机,有利于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信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使党群和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

4、规范了基层信访工作机制。通过建立村级信访室,有效解决一些信访问题,同时也规范了信访程序。如听证程序和评估程序,有利信访问题解决,进一步减少重复访、越级访、集体访。通过建立“助信助访”,进一步使上访人明确了上访的程序和要求,使群众上访更加规范有序。

5、提高了上访人的满意度。通过建立村级信访室,群众反映事情十分方便,而且有些问题能及时得到解决,有效解决了基层信访渠

道不畅,部分群众上访无门的问题。村级信访员对每一个信访群众热情接待,对每一个信访问题认真记录,对每一个事项跟踪问效,对每一个重大问题实行包案,把信访工作从单纯劝返转移到办实事上来,做到能办的马上办、难办的努力办,合理的尽快办、不合理的解释好,较好地理顺了上访群众情绪,群众的反映良好。

六、通过对台阁牧镇农村信访工作的调研,我认为要解决农村群众信访,甚至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关键是把信访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发生地。结合多年的信访工作实践,我认为解决信访问题要采取以下对策:

(一)要学会善于做好群众工作。在做信访工作的同时,通过案件的下访与约访,使信访人自觉遵守法律意识,按照正常的程序反映问题,同时要解决部分信访户对政府的依赖思想,就要耐心细致做好群体工作,这是解决信访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

(二)要树立信访工作责任心。对信访工作一定要求树立责任心,做到胸怀大局,有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理念。要做好信访工作,就要解决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问题,认识到位才能树立责任心。同时,加大督查力度,建立行之有效机制,以免这项工作流于形式。

(三)要形成整体联动、协力调处的大格局。信访工作应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尽量消除各部门存在信访信记信息沟通少的问题。不但要加强上通下联,更应关注横向互动,形成信访资源的有效整合,不能单局限于设臵村级信访室,要全面发挥综治工作中心的作用,共同创建和谐稳定社会。

(四)要抓好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班子建设,维护农村稳定。

要把德才兼备、党性强、作风好、有事业心和群众信赖的同志选拔到村领导岗位上,对那些不能坚持原则、私心重、群众意见大的村干部要及时调整和更换,同时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监督和管理,增强他们的勤政廉政意识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五)要采取有效措施治理村级财务管理混乱的问题,切实做好村务公开。一是进一步做好财务公开为重点的村务公开,村务公开要及时、真实、具体、便于群众监督。二是强化村级财务管理的制度建设,尤其是财务公开和会计监督制度,建立以村民为主组成的民主理财小组,让村民参与监督。

(六)要切实转变基层干部的工作作风,要正确对待群众上访,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要减少群众集体上访、越级上访,首先农村基层干部要端正思想认识和态度,不要怕群众反映问题,要认识到群众信访举报是对我们党和政府的信赖与支持,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认真解决,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为民主持公道,为民排忧解难,想问题办事情要考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能牺牲群众利益来完成经济指标或其它任务。

(七)发挥各自职能优势,联系解决和妥善处理好集体访、越级访。集体访、越级访发生后,我们一先要稳定上访人员情绪,弄清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把群众稳定在基层,防止事态扩大。二是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优势,实行联合办案,切实把群众反映的问题解决好。实践证明,只要将群众反映的问题实事求是地彻底查清,并秉公依法依纪处理,上访群众的气也就顺了,集体访、越级访也随之平息。

(八)要充分发挥信访联络员传递信息快的作用,及时化解群众矛盾。要健全完善旗、镇、村三级信访网络,明确信访联络员(信访民调员)及其工作职责,充分调动他们提供信息、调解矛盾、参与查处问题的积极性,提高基层信访工作效率,切实将大量的初信初访和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解决在基层,处理在萌芽状态,有效预防和控制集体上访、越级上访。

(九)要重视和处理好初信初访和联名信。应采取的措施:一要对署名的信访人和来访者要做好遵守访条例、提高法律意识、依法信访的思想教育工作;二要严格执行《控申条例》,正确履行程序,对信访反映的问题及时调查核实,及时作出结论处理并按期答复信访人,不能按期答复的要向信访人说明情况,不能无故拖延办理,尤其对署名信访不能久拖不结。三要认真调查核实信访反映的问题。

(十)对各级党政领导、纪检监察干部和农村干部以及广大党员群众,都要强化教育。当前应突出抓好三个方面的教育:一是法制教育。群众集体访、越级访的数量为何呈现上升趋势,原因固然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党规党法、国家有关行政法规,知之甚少,有些群众只知道自己有向上级反映干部问题的民主权利,但不懂得如何正确行使民主权利,许多参与上访的群众是盲目跟随的,有的甚至被坏人所利用。因此,向广大干部、党员进行普法教育,已成当务之急。二是廉政教育。前面已经讲过,群众来信也好,上访也好,多与干部不廉有关。因此,解决干部不廉问题,不仅是解决群众信访的治本措施,更是解决群众集体访的治本措施。三是民主集中制教育。导致农村干部不廉和办事不公,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领导班子民主集中

制坚持得不好。一些重大问题,往往支书一人说了算,支部书记个人的权力至高无上,不受任何人约束,因此,必须强化这方面的教育。经过调研,我认为信访的根本目的就是解决矛盾,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希望各镇党委、政府能够加强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信访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加大对镇信访工作的指导力度,全力解决群众的信访问题,认真检查信访问题的落实,全面规范政务、村务公开工作,针对机关、站所、各行政村工作作风飘浮和群众反映较多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自查自纠和民主评议,彻底解决。力争在推行创建“廉洁、勤政、务实、高效”部门工作进程中,逐步建立起一套“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管理体系,努力营造一个让老百姓有冤能申,有事能办,有福能享,再也不用上访的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让广大人民群众相信党委、相信政府,紧紧围绕在镇党委和政府的周围,坚持党和政府的领导,团结一心努力奋斗,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稳定、和谐,美丽、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第四篇: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摘要: 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是社会发展的要求。而我国现实应试教育的模式,让学生产生各种各种的心理偏差。据有关心理调查表明:中学生存在心理困难人数约为20%,小学生约为10%。而注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健康的学生不仅包括生理上的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而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在学习上发挥的作用更加大。关键词:中小学生 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

一、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及分析

1.学习问题。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升学问题,使学生产生学习焦虑、学习疲劳、考试焦虑、厌学、学习困难等问题。

(1)学习焦虑。不仅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会具有焦虑,成绩好的学生也会对学习感到焦虑,面对老师、家长的期望,他们产生更重的心理压力,害怕每次考试的失败。如果没正确认识这失误会导致他们的学习越来越差。

(2)学习疲劳。有些学生提到学习或看书就提不起精神,心情烦躁,思维混乱,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如果学生长期处于紧张、压力过大状态,极易产生学习疲劳问题。

(3)考试焦虑。适度的焦虑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发挥,但是过度的焦虑学生会紧张、心跳加速、思想混乱,这导致考试失利,成绩远低于正常水平,这不利于学生发展。

(4)厌学。他们没有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对学习完全失去兴趣,感到极度疲惫,去到学校会感到不适,这由老师的重视程度或成绩引起的。

(5)学习困难。特别对后进生而言,他们的思维不够灵活、计算能力差、不善于观察、智商偏低,他们往往付出很大努力,但结果总不如人意,成绩往往提不上去。

2、人际关系问题。现在的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自我”为中心或不善于交流等阻碍着他们的人际关系。

(1)与同学的关系问题。学生都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认可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如果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会感到孤独或抑郁,想恢复与同学的关系,但又无从下手。

(2)与老师的关系问题。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但是如果一个教师对学生不理解、不信任会使学生产生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仰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这样的师生关系对双方都产生不良影响。

(3)与异性的关系问题。处在青春期的他们产生对异性的渴望,但又没有正确处理好之间的关系,很容易导致各种心理问题,严重影响自身的发展。

3、家庭关系问题。家庭对一个孩子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尤其重要,处理好与父母关系紧张、对父母有内疚之感、单亲家庭子女的特殊问题等这些关系问题,孩子的身心也得到很好的发展。

(1)与父母关系紧张。尤其对中学生而言,现阶段的他们正处于青春期状态,他们对独立有初步意识,开始想摆脱父母的监管,但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使他们对父母有叛逆心理,烦恼父母的唠叨,事事与父母对抗。

(2)对父母有内疚之感。一些父母对孩子过高的期望值,特别是贫穷的家庭更希望孩子通过知识来改变命运,取得优异的成绩。但有些孩子尽管学习非常刻苦,但成绩一直不理想,由此他们感到内疚,觉得对不起父母的艰辛付出,不敢面对父母。

(3)单亲家庭子女的特殊问题。随着现代社会离婚率逐渐增高,孩子在不完整的家庭环境中成长会产生各种不良影响,缺乏父爱或母爱都会使孩子有心理偏差,时常郁郁寡言,对别人缺乏信任。

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面对中小学生种种心理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事不延迟的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加以解决,以达到中小学心理健康的目的,可从以下方面进行。

1.提高老师和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现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很多误区,心理健康课程得不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教师会占用这课程或学生会在此课程做其他事情,教师心理学知识缺乏及把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等,这都会阻碍心理健康教育很好地进行。首先老师和学生要重新端正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度,教师要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任务。通过对中小学进行心理辅导,让他们重新认识心理知识,重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在中小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

了解心理学知识,学会疏导和调节自身心理的方法。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需要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完成。中小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适当地进行自我教育与心理训练,培养良好个性品质,锻炼心理能力,逐渐掌握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并在学习、生活实践中灵活运用,不断总结提高。例如学会微笑;进行多角度思考问题,辩证看问题;想自己高兴的事;及时转移、暂时回避不愉快的事;深呼吸闭目养神放松法;欣赏音乐法;体育锻炼法;散步谈心法等。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让学生学会心理保健,学会自我分析、自我体验、自我完善,自我调适,学会承受挫折,学会人际交往,培养自我承受能力。

调节自己的情绪,寻找合适的释放渠道。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当情绪过于强烈时,个体需要有意识地进行调整。例如,愤怒时,可采取问题解决策略;悲伤时,可采取寻求帮助策略;伤感时,可采取回避的策略;而忽视可以比较有效地降低厌恶感,抑制快乐表情可以降低快乐感受。不能随便压抑自己的情绪,一定要给自己的坏情绪找到正当的合适释放的渠道。这其中比较恰当的有:找父母、朋友倾诉,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等等。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宣泄其不良情绪,为他们创造宣泄的条件,倾诉内心的烦恼。

情感和意志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感的主人,学会正确处理理智与冲动,个人和社会,挫折与磨砺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性格特点。

2.提高自信,保持健康的心态。

自信是人们充分估计自我力量的一种内心体验,是一个人相信自己的愿望和理想能够实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有了自信才能克服各种困难,最终取得胜利。而现在面临各种竞争与压力,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是相差无几的,但很多学生缺乏的就是自信,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认为自己不行。学生的自卑心理大多来自教师对学生的主观评价。教师面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可举行自信心团体心理辅导,激励学生,使学生发现自己更多的优点、闪光点,摆脱自卑的束缚,找到自信的依据。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接纳自我、肯定自我,对前进的道路充满信心,向成功的人生大步迈进。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期望值与信任,这期待效应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成功的道路上前进。

人际关系心理教育。要培养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评价和表现自己的能力,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规范和技巧,养成宽宏大度,自我克制;尊重他人、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对于双方紧张的关系,要对事情的缘由进行沟通分析,并纠正双方的原认识,重新认识双方的有点,逐渐接纳对方。

(5)青春期教育。加强青春期教育,包括青春期性知识,性心理教育以及性道德,性法律教育,让学生形成自我调节的控制能力,正确处理好男、女同学间的交往,做到自尊与互尊。

设立心理服务室、心理帮助信箱,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咨询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咨询老师要信任理解学生。同时遵循聆听、保密、疏导、交友性原则,这样就能建立起一种信任关系。信任关系是咨询取得成功的基础。只有在信任的基础上双方的情感与心理方面得以充分交流,如此才能达到心理转化的效果。学生通过咨询、倾吐和宣泄,释放心理压力,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

发挥家庭教育功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只能在极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矫正和引导,社会环境和家庭影响也尤为重要。可以说,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障碍都与其父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取得家长的合作,帮助家长发挥他的教育功能,对于改善和预防孩子的心理障碍,帮助孩子成才极为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良好的家庭的教育培养,学校要与家庭紧密配合,教师与学生家长要加强沟通,时刻关注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对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对学生给予及时的疏导。让家长更好地理解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增强科学教育孩子的能力,并能够妥善处理孩子某一阶段发展所面临的某些特定问题。

面对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首先一定要得到教师的重视,加强自身修养及增强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并给予学生开展教育解决他们的问题。

第五篇: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和对策

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和对策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素质教育的拦路虎,这一问题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育体制改革挑战教师的心理承受力

教育体制正进行着全面改革,诸如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等,伴随着这一改革进程,每位教师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于是一些心理本来比较脆弱的教师往往因压力过度而导致心理疾病,特别是一些在改革中面临分流和下岗的教师,心中更是充满了怨气,总想不通为什么自己辛苦教书育人半辈子,最后却落得“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

2.超负荷的工作加重教师的心理承受力

从教育现状看,目前农村学校普遍班额大,教师任务重。一些学校早上很早就要求学生到校学习,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只能提前到校;晚上,有的学校还要上晚自习,教师不得不到学校办公。人多作业多,批改起来自然就费神费事;教案要写还要抄,考试要评比,期中考、期末考,甚至连一个单元也要考,监考、阅卷、讲评,再加上各种形式的竞赛,老师心力交瘁,很难保持愉快的心态。

3.过分的强调竞争,带来人际关系紧张

现在多数学校仍以升学和教学成绩评价教师。学校为了提高教学成绩,努力建立学校内部教师之间的竞争体系,按教师的教学成绩排队,让老师们之间展开教学竞争。竞争导致教师们认为每一个同行都是竞争对手,每位同事都是潜在的“敌人”,教师之间私藏资料、封闭信息的现象普遍存在。学校管理方面还有更绝的方法是“末位淘汰制”,在“淘汰”这样巨大的压力下,教学成绩的竞争,实质上已演化为教师内部的生存竞争。有的教师为了成绩自动地开始加班加点,而这样的举动对别的老师又是一个警告,于是,新一轮竞争的恶性循环开始了,这使教师疲惫的身心更是雪上加霜。过分的竞争使学校失去了整体优势和集体智慧,导致同事之间剑拔弩张。

4.量化考核过细,导致教师疲于应付

中小学普遍地重视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管理,在指导或者考核上存在过细过死的缺点。对教师的考核管理从早晚的签到、签退,到每周的听课次数、学生作业面批记录、指标学生的谈话记录、单元过关试题学生评价、定期的学生评教等。还有的学校学生对老师打分,这不仅影响着老师的经济收入,甚至还导致学校解聘老师。正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给老师打分往往带有很大的主观性,上课或者教学严厉的老师一般打分比较低。一些老师因此困惑,怎样对待学生才算最佳?

过细的量化考核不仅无法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反而使教师工作越来越消极,一切工作都围绕着考核的分数在运转。这不仅严重干扰了教师工作的大方向,而且使本来创造性的工作成为简化的机械性劳动。

5.职业的特殊性决定教师心理承受力超负荷

教师职业的神圣感在客观上迫使教师不得不掩盖自己的情绪,而教师也是普通人,同样有常人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于是,面对家长的望子成龙、学校的以升学率论英雄以及社会的沉重期望,不少教师往往“载不动许多愁”,往往在挫折中产生哀怨。6.角色落差感产生教师职业疲倦感

一般情况下,教师的收入不会随着劳动强度和劳动数量的提高而提高。由于收入的限制,他们往往产生自卑感,与自己同时毕业分配到国家机关或下海经商的同学相比,强烈的自卑感更是挥之不去,长久笼罩心头。于是不少教师持消极情绪,对自身的社会地位产生焦虑,感到心力交瘁,甚至有放弃教师角色的意愿。

7.环境、对象相对稳定延缓教师的心理成熟期

农村教师的工作环境相对封闭,除教室就是办公室、家庭,缺乏与外界交流的机会,生活比较单调,人生视野受到限制,进入社会与人打交道往往带有很浓的书生气,缺乏灵活性、通融性,缺乏与各种人沟通的能力。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学生表现出来的不成熟又影响老师。这使得一些教师的心理成熟要比同期进入其他行业的同学晚得多,有的教师甚至终生都无法具有成熟的心理。

如何解决教师的心理问题,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多管齐下,群策群力。

政府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保障机制是解决教师心理问题的关键政府要继续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和教师工作条件。特别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级各类学校陆续实施教师聘任制,这就必然导致部分教师“落聘”,为此,各级政府部门尤其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必须有相应措施做好“落聘”教师的善后工作,避免人人自危。

切实减轻教师负担。政府要责成教育主管部门完善学校工作质量评价标准,坚决废止以升学率评价学校业绩的做法;取消名目繁多的检查和评比活动,创设良好的教育心理环境,使教师能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全面启动“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工程”。政府要大力宣传教师工作的价值和复杂性,使全社会都能与学校一起共同承担教育的责任;设立“教师心理健康咨询中心”,聘请有经验的心理专家担任兼职咨询人员;在有关宣传媒体上开辟“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栏,把心理健康教育确定为今后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内容,建立教师心理健康档案;设立热线电话、信箱或在网上开辟虚拟咨询室,实行教师心理健康动态观察,对教师进行心理卫生知识的相关培训。

加强法制教育。在教师因心理问题而带来的恶性事件之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事人中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法律知识都极其欠缺,法制观念极端淡薄。因此,必须把相关的法律知识普及到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孩子懂得会用法律保护自己,更让教师懂得自己必须对学生保持足够的尊重。

适当提高教师准入门槛。在现行教师队伍中,确实有一部分教师本身的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比较差,他们在走上教师工作岗位之后,更是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难以胜任教育、教学工作,难以适应教育体制改革与发展的要求。针对这一情况,应该从源头上抓起,国家有关部门应通过对《教师法》和《教师任职资格制度》的有关条款进行修改和完善,明确把心理健康作为中小学教师任职资格的重要条件之一。

学校以人为本、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是解决教师心理问题的核心尽量提供进修机会。让教师了解更多教改信息,掌握更多教学技巧和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应当创造条件使每个教师有获得工作上成功的可能。

合理运用评价机制。在考核评优和职务晋升中务必做到公正、公开、公平,使之成为激励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动力之一。在处理教师违反校规校纪问题上,既要按“法”办事,又要以“情”动人,使这些教师心服口服地认识自己的错误,并能在今后与其他教师一道同心同德地工作。

用人文关怀贯穿挫折教育。教师的职业特征决定了教师自尊心、进取心、荣誉感都较强,学校领导对考试失利的教师应进行挫折教育,鼓励他们正确对待失败,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尽快从自责、痛苦中摆脱出来,重新找到自信,全身心、高效率、更有针对性地投入工作中。

全力解决超负荷问题。条件较好的学校要控制班级学额,对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允许在出色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实行弹性坐班制度;给所有的教师更多的工作灵活度和教学自主权;减少学校内部名目繁多的检查和评比活动。

广开感情宣泄渠道。经常组织联欢会、舞会、假日旅游参观等集体娱乐活动,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增进教师之间的相互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为教师广开感情宣泄渠道。

关心教师家庭生活。教师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都有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如果能关心这些教师的家庭生活,哪怕是给予一点点精神上的关心和经济上的帮助,都会使他们感激万分,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忘我的工作中。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勤于自我调节是解决心理问题的保障积极参与继续教育。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教师要想靠在校十几年的学习就应付一辈子的教学,是万万不能的。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寻求发展,开阔视野,使自己站在较高的角度看问题,以平和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的不如意。通过学习、内省、立志和实践等方法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主动驾驭和调节好自己的心态。

学会合理宣泄情感。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他们不能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带进课堂,转嫁给学生,如果不良情绪积蓄过多,得不到适当的宣泄,就容易使人出现心理疾病。因此,教师要学会合理地宣泄自己的情感。如碰到不理解自己工作的家长,可以在办公室说说;工作中遭到不公平对待,可找自己信得过的领导或有威望的教师评评;生活中的不如意,也可向知心朋友或亲人倾诉;或者干脆在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

培养多种业余爱好。积极参加各类社交活动,以此舒缓紧张的神经,提升生活质量,让身心得到科学的调节。

营造和谐温馨家庭。教师平时要善待父母、配偶和孩子,使自己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家庭。这样,如果在工作中有不愉快的事,也容易在家庭的温情中融化。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用全面、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相信绝大多数学生是可以教育好的,在课堂上用微笑和赞许的目光鼓励学生,用赞扬的语言肯定学生的进步。

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如果教师已经有一定程度的心理疾病,那就不要躲躲闪闪,放任自流,以致越来越严重。应该勇敢地寻求心理咨询,寻找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治疗。

霍城中心小学

2013.3

下载农村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与对策[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与对策[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一、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认识 (一)国家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度重视。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纲要”中提......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内容摘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学习、人际交往、恋爱、就业等方面,这些问题的产生与社会、学校、家庭及大学生自身因素都有关......

    农村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和成因分析及解决(定稿)

    农村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和成因分析及解决 对策 摘要: 本人对影响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因素进行探讨,经过对我校学生调查和家访,小学生身上确实存在着某些心理问题,其中或多或少存......

    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

    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 中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处于?@一阶段的青少年很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而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心理反应。而目前,随着社会多元价值的冲击、升学......

    青年学生心理挫折的成因与对策分析.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青年学生心理挫折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作者:赵建明 张亚琪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7年第16期 [摘要]文章分析了青年学生产生心理挫折的基本原因,以及......

    浅议农村小学教师心理挫折问题及成因

    浅议农村小学教师心理挫折问题及成因 一、心理挫折的现状和主要表现 小学教师的心理挫折是指他们在实现自我目标过程中,由于外界客观环境的恶化或若干不良事件的影响,使心理受......

    现代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现代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江西省崇义中学 刘善翔(2011.3.22)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等......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摘要]现今中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和问题。这些问题的表现方式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