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生思想品德不良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时间:2019-05-14 23:48: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农村初中生思想品德不良现象的成因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农村初中生思想品德不良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第一篇:浅谈农村初中生思想品德不良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浅谈农村初中生思想品德不良现象的成因及对策、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部分不当和三者没有有效协调造成的。具体而言,有如下几个方面原因: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复杂的任务,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的,家庭教育是一门培养人的科学。”这段话说明了家庭教育在教育学生成才中处在极为重要的地位。但在广大农村,家庭教育意识极其淡簿,许多家长认为孩子的教育是学校的事,再加上有些家长教育水平缺乏、行为不当,这是造成学生思想品德不良现象形成的重要原因。具体表现有三:其一,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劳动率的提高,加之产业结构的调整,种田已不需要那么多劳动力,从而使农村大部分学生家长远离家庭,转入工厂或外出打工,因长时间不在家,其在校上学的子女大部分都是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一起由于是独生子女,加之隔代惯,因而对这些小皇帝们、公主们的要求是言听计从,一味满足,从不违背他们的意愿,也无能力束缚他们的行为。从而使他们形成了自傲,任性等不良个性缺乏自我克制的能力,独立性差,依赖性强。在和同学、老师或者其他人相处过程中还是采用在家里那一套,这就必然导致人际关系不协调,从而引起不良品德的出现。其

二、家长教育方式不当。有此家长常年在外,偶而回来一次,觉得对不起小孩,因而觉得多给些钱或者他要什么给什么,对子女的物质要求过分迁就,认为满足他们的要求是对他们的补偿,从不与子女交心,对子女的思想状况、学习状况从不过问或过问甚少。以为教育是学校的事;还有些父母信奉“棒打出孝子”、“不打不成人”或“树大自然直,人大自成人”等缺乏科学根据的育儿观念。采用的是简单粗暴或放任自流的育儿方法。考试成绩不理想,拳打脚踢或者不闻不问,这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叛逆情绪。诸如破缺罐破摔、离家出走等,这些方法对子女成长极为不利,也易导致学生出现品德不良现象。其三,家长自身行为不当影响小孩。如家长护短惯儿,自家小孩回来说,被人欺或被人打了,家长不问青红皂白马上找人家争吵;小孩违反了纪律被老师训斥了两句哭回去了,家长马上找老师论理,甚至有些家长还对老师说:“我家小孩长这么大,我都舍不得打,你凭什么打他,他学习好坏不关你的事„„”俗话说,惯养忤逆儿。试想这样的家长,其言行会传给孩子一个什么信息。再如,有些家长整日整夜打麻将、看黄带、信鬼神,占小便宜等,这些对子女不良品德的行成有重要影响。

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渠道,对学生思想品德 对象的实际,所采取的教育形式不够恰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其表现为: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摆架子,缺乏调查研究,不了解事情始末,批评学生振振有词,而缺乏有的放矢;在全体学生面前讲不该当众讲的学生缺点,或者动辄“揭短”,严重挫伤了犯错误学生的自尊心,使其感到无地自容,从而易产生对教师的对抗情绪;有的教师吹毛求疵,就事论事,哄小孩,“杀鸡给猴看”对个别现象狠加整治,以吓唬其他同学,使其听从召唤,从而停止此类活动。讽刺、挖苦、训斥、打骂、无理指质等这此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本达不到“对症下药,因势利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只能导致师生关系激化,必然会出现诸如与当众与老师争辨、顶撞老师,或者不上学、离家出走等不良品德的出现。其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只顾抓教学质量,忽视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如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缺乏实在的内容和灵活的方法,在中学的课程中对加强学生思想品德修养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理论课安排得少,有学校采取的教育方法又不能被学生所接受,没有适应学生特点而近乎成人,没有结合具体事例而又呆板生硬,缺乏实效和吸引力。在德育教育机制上,有的学校没有形成一定的德育运行机制,没有建立有关学生德育教育制度和固定的德育工作机构及其队伍,德育是学校的盲点,学校所拥有的只是应付检查的花架子。其三,受义务教育和上 到30%性关系,从而出现了所谓的“早恋”,出现了不正当的男女交往,出现了部分学生对性的尝试与模仿,甚至出现了超出道德范围的行为。

就社会教育而言,其一,受周围文化环境的影响。学校周围和生活社区没有什么好的文化设施,有的是营业性歌舞厅、游戏室、台球室、网吧、酒吧,特别是现在社会上泛滥的网络游戏、聊天,使不少中学生沉溺其中,有的还患上了“网络成瘾症”从而导致了一系列心理疾病,目前受网络影响而引发的道德失范,行为越规乃至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其二,受大众传媒的影响。一些文学作品、影视作品里充满暴力、凶杀、色情、赌博、恐怖的描写;口袋书,脏话贺卡,恐怖玩具层出不穷,一只整天无所事事,而抢劫,偷盗无所不能的流氓兔倾倒数万中学生„„中学生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中思想品德不良行为的出现也就不足为怪了。其

三、那些从事娱乐经营的业主和个体摊贩以及社会不良分子,思想素质差,唯利是图,采用卑劣手段吸引中学生去尝试、去购买、去体验,而中学生由于认识不足,辩别是非能力差,而好奇心强,极易受其引诱,放弃学业。从而成为思想品德不良的学生 针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完善方面,对症下药,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因而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的言行、举止和教育对子女的影响是深刻的而又深远的,要让家长们记住他们不仅是应扮演好父母,还要扮演好老师,他们也是教育者,他们的教育对其子女成才至关重要。另一方面要提高他们的素质,要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改变不当的教育方式、方法,棍棒教育或放任自流的教育都是不可取的,应努力采取民主、平等的教养方式和交往方式。

三、在社会教育中。首先,国家要严把文化产品质量关,文化产品中不得有渲染暴力、色情、赌博、恐怖活动等危害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内容,国家应鼓励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等单位和作家、科学家及其他公民创作或提供有益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作品,并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毒害青少年的图书、音像制品。其次,各级人民政府要创造条件,建立和改善适合未成年人生活需要的活动场所和设施,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影剧院、体育场馆、动物园、公园等场所要对中学生优惠开放。最后,要加强对营业性歌舞厅、网吧等经营场所的管理,认真落实未成年人不得进入这些场所的规定,同时,要加强对这些经营业主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商业道德。

第二篇:农村初中生网瘾成因分析及对策

农村初中生网瘾成因分析及对策

【引言】 目前,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无论人们重视还是漠视,互联网的发展正在深刻地影响和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观念,构筑起一种新的网络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网络在走进我们成年人的同时,也走进了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被五彩斑斓的网络世界深深吸引,他们通过互联网了解了学校、家庭以外的未知世界,认识了网络的神奇博大,结交了未曾谋面的朋友,感受到游戏的趣味和刺激。作为一种时尚和潮流的象征,网络已经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但网络却是一把双刃剑,既提供给人们便捷,又存在着让人痴迷的危险。随着网络的迅速扩张,网络成瘾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期望他们在网络社会中趋利避害,健康成长。

(一)初中生网络成瘾的分析

由于过度使用因特网而导致心理、社会功能受损这一行为已经存在,并严重影响到初中网民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甚至影响到整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因素,也有学校和家庭因素,更有初中生自身的心理生理因素。

1、社会环境

尽管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及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条例,但是实际生活当中,一些网吧业主只为营利,不顾法律和道德,对于学生依旧开放网吧。同时,网络和网吧的繁荣也为初中生上网提供了沃土。

2、学校氛围

1、学校管理有疏漏

学校的教学及工作特点使学校各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有疏漏,非常容易出现对学生的管理漏洞,这些都给学生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难度。

2、教育教学条件受限

尽管国家三令五申要重视农村教育,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但是教育教学经费严重不足,教学设施落后,教育活动经费少的可怜。许多校园活动因缺乏经费而搁置,校园文化单调,学校缺乏很好的凝聚力。

3、在校业余生活比较单调

课余时间相对较多。校园生活比较单调,有些初中生非常迷茫,不知道自己该利用这些时间做什么。网吧便自然而然成为他们放松、消遣、打发时间的好去处。部分初中生可以处理好学习和娱乐的关系,部分自制力较差的初中生却无法管住自己,很快染上网瘾。

3、家庭空间

⑴、责任概念模糊

农村许多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学校,教育孩子的所有事情自然都交给了老师。教育孩子的责任观念模糊,家校合作意识淡薄。

⑵、教育方法不当

许多的家长“望子成龙”或者“望女成凤”,强行把自己的观点加在孩子身上,只要求孩子应当怎样做,不应当怎样做,很少从遵循孩子心理发展规律的角度去引导他们,为何要这样做,为何不那样做;只要求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从来不教导他们怎样做人以及怎样思考。这样的家庭教育方式必然会使孩子缺乏自我管理能力与自控力。

⑶、缺乏与孩子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有效”是指要把握孩子的思想状况,留意“倾听”他们的想法,给他们提供自己的建议,而不是激起他们逆反心理的一再“要求”和“训诫”。

⑷、发现孩子上网成瘾就横加指责,甚至打骂,方法简单粗暴。

4、初中生自身

⑴、生理方面

初中生的年龄段一般在十二三十五六岁至岁之间,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身心发展较以前有很大的变化。首先是出现了对其心理与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到两方面需要,第一是性的成熟,使初中生性意识与性冲动出现,即出现了性的需要;第二,强烈的独立感,由于身体的全面发展,使初中生有成人感,出现了强烈的独立性需要。这些身心发展特点就势必导致了他们容易受网上信息的干扰,特别是那些自控能力和分辨能力较差的部分技校生。

⑵、心理方面

大多数沉溺于网络世界不能自拔的初中生,学习成绩往往较差,习得性无助心理往往比较普遍,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体验不到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因此往往会选择网络来满足自己。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他们可以扮演心目中的理想角色,在网络游戏中他们通过“通关升级”就会寻求到满足或自尊,来达到摆脱现实世界带来的自卑感。

二、解决初中生网络成瘾的对策

其实,造成孩子网络成瘾的原因并不是网络本身,在它的背后,有着很多的原因。初中生自控能力较弱。稍不管束,上网的负面影响将会很大,特别是网络成瘾的学生,更是无法控制自己,他们需要的是帮助,而不是责备。为此,我们必须对他们的上网行为予以关心、引导和教育,确保学生在安全可靠的环境中接触网络,使网络切切实实地为技校生的成长服务。因此在对此问题上没有单方面的责任。社会、家庭、学校应互相配合,积极行动起来,帮助技校生远离网络成瘾的危害。

(一)创造良好的外部健康环境

1、推进网络法制化建设

继续加大网吧的检查力度和管理力度,尤其是对网站内容要细心检查:保护青少年对于境内境外一些非法网站加强监控力度,对于境内非法网站坚决取缔,对于境外网站进行严格

过滤;制定专门法律,继续加强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保护学生“健康上网”。

2、建立青少年文明网站 2001年11月,团中央、教育部、文化部等部门向社会发布《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公约要求: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社会各大媒体应大力宣传,要积极引导网络机构和广大网民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共同建设网络文明,进而增强技校生自觉抵御网上不良信息的意识。

(二)完善学校和谐的教育氛围

1、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让孩子在生活中获得成功,是抵制不良信息的关键。”分析学生上网的动机,无所事事、心灵空虚者居多,教师应在了解形成原因的基础上,争取与学校一道创建良好的校园氛围,同时争取家长的支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校内的文体活动、知识趣味赛、朗诵比赛等,丰富学生业余生活,吸引、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形成健康的校园环境,尽量把学生的课外生活丰富多彩起来,用健康有益的活动来抗击不良信息的侵袭,少受网吧的引诱,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2、注意加强网络教育与引导

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只有激起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教育。”教育学生,网络不是玩游戏聊天的代名词,网络是一位百问不厌的教师,是一座全天候的图书馆,是一个超越时空的影剧院。网络内容包罗万象,可以满足多种青少年对任何信息的探究需要。采取多种形式,运用典型事例,加强法制教育、网德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教育,要控制上网时间,有一定的自制力。不轻易告诉自己家的电话号码与家庭住址。使学生彻底认清“不健康上网”的危害,注重引导学生“健康上网”。

⑴、从普及网络知识的针对性、系统性上下功夫

①、引导初中生体验网络的工具性

除了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还要以活动训练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对资料查询观看网上优秀影片、搜集时事新闻等活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他们在活动中说说、看看、查查、写写,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由于活动中学生是以主体活动者的角色出现,而不是旁观者,他们始终参与活动进程。因此,学生有了独特的亲身感受,才会不知不觉中明白了网络所带给他们的精彩,也清楚了上网应有所选择与控制,进而达到自我克制的目的。另外我们老师应该积极倡导学生把网络当作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课堂的延伸,成为学生课程学习的一种有效的技术支持,从而让学生使网络为学生的信息提供服务。逐步使学生正确认识网络,改变学生上网兴趣所在。

②、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

网络能够带给初中生更广阔的知识空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学校网络资源,变“堵”为“疏”,正面引导。加强对学生的培养,让他们能够学习幻灯片制作,发送E-mail,简单网页制作,设置电子表格,还可以让青少年见识网上精彩世界。学校还可以适当地安装一些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的游戏,使学生在学习之余能轻松一下,同时使网络在他们的心里不再是一个神秘的世界,让他们在一个正常心理下使用网络。

⑵、从日常管理方面紧密配合①、校内上网

调查报告显示:有79%的初中生上网的地方是营利性的网吧,那么这就意味着这些学生在无人看管和约束的情况下,有可能沉溺于聊天交友或网络游戏,消磨时光。而且小部分有网瘾的学生会更加肆无忌惮地深陷网络,无法自拔。因此,因此初中生上网最好在校园内,学校应该为学生创造条件,微机房联网,对学生定期开放,从而保证初中生在一个相对安全可靠的环境上网,这是治疗和预防技初中生网络成瘾问题的一个重要保障。

②、引导初中生科学上网

学校微机房屏蔽一些不适合学生访问的网站。教师引导学生上网应选择一些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网站,不得浏览有害信息如暴力、黄色、迷信、反动等内容。教师要引导和帮助同学们正确使用网上信息,拓宽他们的视野,多推荐一些有益于促进身心健康成长的网站。譬如:建议初中生上网主要浏览科技类、教育类、学习类网站,查阅自己所需的学习资料。

③、帮助初中生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良好的上网习惯得益于网络生活的合理安排和计划,在保证学生在校园内的微机房上网时,还需要学校安排值班老师对学生进行适度监控和合理安排,引导其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对网络游戏要有正确的态度。譬如:每日开放时间1小时,周末假日每天开放2小时。对于网瘾严重的学生,酌情延长时间。

⑶、建立和完善学校的心理辅导工作

对于已经上网成瘾的初中生,学校应该设专职教师对其进行治疗;对于其他初中生,学校也要未雨绸缪,提高防范意识,积极预防学生上网成瘾。

①、提高初中生自我控制力

教育过程中提倡无痕监控,教师在加强管理的同时,还要要采用暗示和激励方式,如让学生把名言警句或教师的要求牢记在心,每当出现想上网念头,强迫自己不要冲动,或采用学生之间的监督,逐步增强学生的自制力。即使上网,尽可能把上网要做的事写在纸上,规定好时间,并一定按计划行事,由家长、老师、同学监督,必须按时中断上网。

②、加强与初中生的沟通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给学生多一点儿精神上的爱,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集体的温暖。教师要调整心态,改变教育方式,加强沟通,既不能过于严厉,也不过于迁就,给他们一定空间,进而帮助学生是会逐步从网络世界中走出来。

(三)营造家庭温馨的宽松空间

许多家长教育孩子的责任观念模糊,家校合作意识淡薄。殊不知,没有家庭和学校通力合作,就没有初中生好的教育成效。

对于孩子的网瘾问题,不能简单粗暴,打骂反对。希望家长们一定要加强与孩子的“有效”沟通和交流。“有效”是指要把握孩子的思想状况,留意“倾听”他们的想法,给他们提供自己的建议,而不是引起他们反感的一再“要求”和“训诫”。家长在留心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以及学习情况之后,要多给予孩子精神、情感上的关爱,多与孩子交流沟通,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气氛和美好的成长空间。同时,要避免过分溺爱、事事包办或放任自流,要从小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要让他们懂得要实现人生理想必须学会对欲望的克制,让他们明白在网络虚拟世界获得的满足越多,离现实生活中成功的目标就越远的虚拟假象。另外,家长对他们适当的管束仍然必不可少,尤其是在他们的上网时间安排方面,家长的监督将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最后,家长在孩子取得进步后要多加赞扬,在他们受挫后也要及时给予鼓励,青春期的自信多是源于他人的鼓励和肯定。在家长和朋友的鼓励中,孩子对目前的学习或业余爱好更加有爱好,网瘾就会逐渐消退。

网络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和标志,网络上有最新的信息和资讯,使用电脑和网络的能力也是现代人才不可缺少的能力之一。处在长身体、学技能的黄金时期的初中生,是最容易受网络负面影响的群体,我们既不能因为它的负面因素而因噎废食,也不能因为它的积极因素而放任不管。学校和家长乃至全社会三方面应该通力合作,密切关注初中生的网络成瘾问题,在使网络成为初中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一个新窗口的同时;更要加强网络教育管理,趋利避害,扬长避短,使染上网瘾的初中生正确有效地使用网络,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向葵.《教育心理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10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03、朱荣欣、朱振欣.《 教师岗位培训教程》.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44、胡永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15、梁存贤.《西北职教》.陕西教育报刊社.2006-4

第三篇:浅谈农村初中生厌学的成因和对策论文

浅谈农村初中生厌学的成因和对策富强初中王开科

【内容提要】 农村初中生厌学相当严重。其厌学心理成因主要有: 社会发展的影响;家庭教育的弱化和缺失;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弱化;学校资源的缺失存在的诸多...【关键词】农村初中生厌学成因对策

“这书怎么越来越难教了”,“学生的精力老是集中不起来”,这是教师发自内心的抱怨声。当前,无论是教育管理者或教师只要提到现在的学生都异口同声说出普遍问题→厌学。特别是农村中学生极为严重。为此,2011年我校申报了《农村初中生厌学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课题,在进行课题研究过程中,我深入到学生中,对厌学情况进行了解和分析。

一、学生厌学的原因

1、社会发展的影响。伴随打工浪潮,一部分打工人在外发了财,将房子搬迁到城镇,另一部分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未等孩子毕业,就进入打工行列。每逢过年,看到务工返乡的民工油头粉面,西装革履,穿名牌,开着小轿车„„相反,苦苦在大学发奋学习的兄弟姐妹们,家里负债累累,毕业不分配,为找一体面工作而四处奔波,花费金钱,还白白浪费几年挣钱的机会,大部分最后还是进入打工行列。有的还为自己初中同学老板打工。目睹这一切生活现实,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长期耳濡目染,考学不再是多数农村孩子的奢求。在校园里常常听到学生公开说,读书无用,上学受穷,将就初中毕业,打工挣钱。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潮在农村悄然兴起。

2、家庭教育影响

绝大部分农村父母因文化水平较低,不懂科学教育,家庭经济困难,终日为生计而奔波而疏于对孩子的教育,留守儿童现象严重,家长打工,孩子要钱绝对满足,上学教育是学校老师的事,但孩子缺乏亲情,家庭教育缺失,子女的起居和学习状况处于放任自流现状,长时间形成惰性,慢慢的对学习丧失兴趣。

3、学生学习动机的弱化

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因或动力,它是引起个体活动的直接原因。前些年,学生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就是希望上大学。上了大学就意味着有了好工作,有了工作,就意味着一辈子不用发愁。

可是,改革把这一切都改变了,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竞争陈伟必然的社会现象,各行业结构调整、减员增效、优化资源配置,下岗失业在我们的生活中已不再新鲜。这意味着有了工作,也随时有可能失去。而教育体制的改革的进行,更加剧了这种不稳定。加上国家对大学生不再包分配。面对这样的现实,那些学习成绩比较好,有积极自我观念的学生还能比较努力地学习,二那些文化课不太好,自我观念消极的学生,由于对上大学失去信心和渴求,学习动机变得模糊,所以只是为了家长、老师在学,被动地学,因而内心则对学习充满厌恶在生活水平优越的的今天,许多学生认为学习并不是改变人生的唯一出路,不重视学习,胸无大志,没有明确的目标,在学校混时间,度日子。对学习没兴趣,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贪玩怕吃苦,比阔赶时髦,对老师的诚恳劝导有逆反心理。

4、学校教育资源的缺失

学校教育的特点是活动空间小,时间紧、任务重。特别是农村学校受场地、设备师资等方方面面的制约,大型活动开展少,专业教师缺失,学生整天封闭在校园里上课,作业、吃饭、睡觉,索然无味。再考虑质量和安全,大部分学校根本不开展活动。好教师、专业教师源源不断的调走,致使学校课程失调,教学水平低,加上教师不注重教学研究课改理念陈旧,课堂枯燥无味,严肃呆板;作业铺天盖地,机械重复。辅导千篇一律,使学生对学习缺乏新鲜感,久而久之便易出现厌学情绪。

5、懒惰思想严重

许多学生不按照学科的特点学习,一懒于做实验(初中阶段的许多理化生实验,学生都可以自己动手在家做的)二是懒于思考,导致许多学生按照其他学科的学习方式,死记硬背,不能灵活运用,导致成绩低下,沦为“差生”。我们总结为“懒惰型”。

6、意志薄弱,克服困难毅力差。

家庭条件优越,从小娇生惯养,有过强的依赖心理,学习上不愿独立思考,依赖老师辅导,一旦失去辅导成绩一落千丈,一遇到难题,就叫苦不迭,整天没精打采灰心丧气,意志消沉,悲观失。

二、采取的对策

1、正确引导,认清形势

农民由于知识的局限性,对社会发展的认识有片面性,从家长到学生看到的仅仅是一些表面现象,典型,这就需要学校教师帮助分析,正面引导,用科学的、发展的眼光认识社会。针对辍学务工的学生,我列举了本村和整个富强片一些真实的例子,从他们从事的工作、环境、安全、待遇、住所等方面和学生进行交流,同时对照当年同班上职业学校、中专、高中的学生现实状况,加以比较。进而凸显学习的重要性。其次,就社会飞跃发展,科技的进步更需要高素质的技术工人。没文化的农民工将面临极大挑战,只有发奋学习知识和技术,出社会才有所作为,事例和道理,大大的激励学生积极性。

2、家校交流、教换帮扶学生进步的策略

教育孩子,是家长的责任,教师的责任,然而现状是家长将教育孩子的责任交托到教师的手中,教师的责任重大啊。父母一味的去挣钱,然而我经常在和家长沟通时时情真意切的说:外出务工挣钱固然重要,但你的孩子前途跟重要呀!钱年年可以挣,但子女的学习关键只有几年嘛!把孩子培养成才了,今后会轻松挣更多的钱。一部分家长听后终于留在家里照顾孩子,因为,孩子的教育,家长是无法代替的。为了一切学生和学生的一切,我校对留守儿童进行统计并致信予家长,分析得失。其次,召开家长会,比如:期中考试后的“问题诊断”,师生家长“会诊治病”。共同寻找学生退步的原因,家校商讨制定保进步策略。同时开展“班主任周家访”活动,形成教育合力。

3、营造充满活力的校园生活。

首先在课堂上教师要依靠一定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授课语言应生动富有趣味性。大力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快乐中成长,提升学生生命的价值。其次,大力开展各项活动,开展“唱红歌”、“中华诗文诵读”活动。开展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文化艺术和科技竞赛等活动,确保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不低于1小时,形成特色大课间和两操活动模式.成立4个兴趣小组“书法”、“篮球”、“美术”、“写作"按时进行培训。你瞧:教室里全神贯注地学,校园里歌声飞扬,书声朗朗,操场上生龙活虎的动,学校成为学生的乐园,展示的平台。

4、明确学习动机 加强自我教育

学习是为了提升自身素质,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使自己更好的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寻找一份满意的工作,而不是上了大学,就意味着有了好工作,有了好工作,就意味着一辈子不用发愁。其次、要加强自我教育,中学生正处于性格塑造期,自控能力较

差,经济条件较差,获取知识的信息面较窄。因此,学校务必创设浓郁氛围,营造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教育环境。在政治课堂上、校会上、班会上对学生进行人生前途理想教育,革命教育,感恩教育,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形成一个比学赶超争上游的学习氛围,激励更多的学生自我鞭策奋发向上的意识。、帮助学生消除懒惰思想。告诉学生懒惰是自己最大的敌人,在懒惰毁掉你之前,务必毁掉懒惰,教会学生有效地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快乐、轻松中去汲取知识,感觉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在学校中教师有意识的和学生一起经行手动操作实验,树立榜样 多方面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6、帮助学生提高意志力。首先,告诉学生在遇到学习阻力时,想像自己在克服它之后的快乐;积极投身于实现自己目标的具体实践中,你就能坚持到底。其次,通过战胜困难的名言进行教育,人总是要犯错误、受挫折、伤脑筋的,不过决不能停滞不前;应该完成的任务,即使为它牺牲生命,也要完成。社会之河的圣水就是因为被一股永不 停滞的激流推动向前才得以保持洁净。这意味着河岸偶尔也会被冲垮,短时间造成损失,可是如果怕河堤溃决,便设法永远堵死这股激流,那只会招致停滞和死亡。——泰戈尔 学习也是如此。

总之,影响学生厌学的原因来自社会、家庭、学校、自我教育的四大板块。经过2年来的课题研究,我们发现,转化厌学生问题,仅靠教师不能解决,需要家长的帮助,而家长对待厌学孩子的教育能力提高,需要教师的帮助。为此,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改变我校学生厌学的现状,教师有责任帮助不会教育孩子的家长提高教育自己孩子的能力。只有全社会形成一个尊重科学、尊重人材的社会大环境,深化改革,确实减轻学生负担,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给孩子以科学的教育,才能有效地消除厌学情绪的蔓延,使学生健康的发展。

二零一二年三月一十五日

第四篇:农村初中生不良学习习惯的成因与对策

农村初中生不良学习习惯的成因与对策

初中生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对新事物保持较强的好奇心。但是,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不良的学习习惯就会极大影响他们的学业。在农村地区,由于教育教学条件和教学手段的制约,学生更有可能形成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为了了解农村初中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对策,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为了使调查对象具有代表性并能够反映真实的情况,本研究选择了山东省某农村地区好、中、差三所初中校作为样本学校,分别编号为A校、B校、C校。从每所学校三个年级中随机各选取一个班级作为调查对象,共计390人。我们编写了“初中生不良学习习惯调查问卷”,并对这些学生进行了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45份。

为了更准确把握初中生的学习状况,我们也进行了课堂观察,特别针对那些课堂上不能集中注意力、调皮好动的学生进行了重点观察。针对问题突出的学生,我们也进行了访谈,以期深入了解他们不良学习习惯的成因。整个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分析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通过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当前农村初中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不容乐观,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我们以A校为例,该校一年级一班现有学生56人,其中男生31人,女生25人,男生有良好习惯的4人,女生情况稍好。二年级三班现有59人,男生33,女生26人,整体看女生的习惯还算不错,男生就没法形容了,只有6个有好的习惯,其余的28人没形成良好的习惯,或根本没有习惯。三年级因为有中考的压力,情况要比一年级和二年级好一些,但仍有近三分之二的男生和一半以上的女生有不良的学习习惯。

二、初中生不良学习习惯的表现及对策

(一)上课精力不集中

调查结果是:(1)上课精力集中的占19.6%;(2)基本集中的占24.5%;(3)不集中的占55.9%。对此,学生把主要原因归于:(1)老师讲的太多,一样的腔调,一样的语速,一样的表情,学生很容易走神,甚至有厌烦感(56.4%);(2)睡眠不足,上课打盹(21%);(3)听不明白,干脆不听(12.8%);(4)讨厌老师,不愿意听他的课(5.2%);(5)其它(学生自身原因)占4.6%。

由此看来,学生上课不能集中精力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师。对于一些生动有趣的课学生表现出较高的热情,但差的课则提不起精神。这说明,教师没有找到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奋点,更谈不上启发式教学。教学语言晦涩、呆板,学生学起来就乏味、疲倦,很难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再者,教师没有给学生创造思考、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这种听讲式教学致使学生缺乏“我要学”的参与意识,对于培养专心听讲的习惯也是极为不利的。

(二)不能主动学习、不能按时做作业

调查发现大多学生的学习都是在教师的要求之下、甚至监督之下完成的。调查显示,愿意做作业者占53%,不愿意做作业者占47%。在不愿做作业的学生中,不会做者30%,没时间做的6%,干脆不做的5%,其它原因6%,能独立完成的只有20%,同学讨论后再完成的52%,经常抄袭同学作业者26%,偶尔雇佣别人做作业者2%。表现在作业上则为作业收交不齐,书写潦草,敷衍了事,抄袭;学生对待作业的心态不正,情绪低沉,作业兴趣不浓,信心不足,缺乏毅力。

通过和学生座谈我们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1)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的动机不足;(2)学生缺少学习方法,不知道该如何学,特别对于家庭作业更无所适从;(3)作业量大,作业题目难,学生难以独立完成;(4)教师布置作业时没有精选题目;(5)教师给学生排队,对待学生不公平,偏爱学习好的学生,惩罚学习差的学生,造成学生的恐惧心理和逆反心理。

(三)没有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

有些学生不会听课,不会表达,不会读书,不会写作。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整体的表达水平较低,特别是写作能力相对较差;(2)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只重视知识“填鸭式”的灌输,忽视了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3)教师欠缺基本的教学规范,对学生又不注意纠正和引导。

(四)学生之间不能有效合作

初中生不能很好地进行合作,对学习带来了消极的影响。调查发现,现在的初中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自我中心意识强。家长缺少榜样意识,教育方式粗暴,这也会带来不良的影响。此外社会上的不健康书籍,影像资料中的暴力、武打,都或多或少的对学生产生影响。学校也缺少应有的品行教育(如遵纪守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团结互助教育等)和严格的规范管理。

(五)生活乏味,文明礼貌缺失

不少学生对集体活动不感兴趣,甚至逃避,缺乏青少年应有的朝气,见到老师不问好,低头匆匆走过。此类现象虽然不多,但确也存在,主要原因一是校园文化建设不足,学生缺乏兴趣;二是缺少对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三是学习没动力,不能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班主任只抓学生的纪律,忽视了学生的文明礼貌教育。另外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也是一个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道德滑坡,文明礼貌缺失,严重影响到学生的精神发展。

三、纠正不良学习习惯的对策

(一)提高教学的艺术性

教学语言要精炼准确,生动活泼;变听为学,变讲为导。既然学生不愿听,教师就少讲或不讲,即使讲也要讲学生愿意听的。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学习习惯,重在引导和调控。严格作息时间,让学生有充足的休息时间。树立教师威信,加强自身的修养,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一堂好课,一定要有学生的笑声、掌声、讨论声。

(二)积极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在学习中,要让学生享受成功的欢乐,让每个学生都充满自信。在这方面,可以采取如下措施:(1)改变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把学习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2)分层设置作业,发挥学生潜能。设置必做题,选做题,中等题和拔高题,不给学生设置作业障碍,培养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3)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读题、审题。避免课内作业课外化,课外作业大量化,克服学生的恐惧心理。(4)多表扬、少批评,过多的批评容易使学生失去作业的信心和动力。(5)试题难易要适度,使85%以上的同学能及格。(6)改革评价办法,不公布学生成绩,不给学生排队。

(三)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要求尊敬师长、讲文明、讲礼貌。C校学生在教师带领下,在校园里捡拾废纸与塑料瓶,用卖废品的钱,买了一把暖瓶放在教室里,并且给每位科任老师买了一个玻璃杯子,每个杯子贴上标签:语文、数学、英语等。每天值日生利用课间打开水,上课时总有一杯热水放在讲桌上,这个习惯一坚持就是三年,在该校传为美谈。

总之,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影响因素很多,但不能把精力仅集中在智育上。好的习惯和学习效率是成正比的,只要学生养成了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高效课堂的建立也就为时不远了。乌申斯基曾说:“如果你养成好的习惯,你一辈子都享受不尽他的利息;如果你养成了坏的习惯,你一辈子都偿还不尽他的债务;坏习惯能以它不断增长的利息让你最好的计划破产。”可见,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

第五篇:初中生顶撞老师成因分析及对策

初中生顶撞老师成因分析及对策

金坛第三中学郭志平

在我们的身边,经常会看到、听到甚至亲身经历学生顶撞老师的事件。尤其是脾气比较暴躁的年轻老师,更是经常看到他们与学生“吵架”的身影!

一、学生顶撞老师的成因分析

我觉得,所谓顶撞老师,有两种表现:一是语言上的冒犯;二是行为上的不合作。“你说东,他说西”,“你叫他站到门口,他摔门出去了”等行为。我个人认为。学生顶撞老师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学生认为老师是无能的,不配做自己的老师,所以故意找机会顶撞。一些比较有个性的学生,往往表现出“难以驯服”的态度,他们对教师的要求一般有自己的一套判断准则。当老师的形象,尤其是第一印象,和自己的要求相符的时候,他们一般会百依百顺,否则,便会百般刁难,甚至对着干。

第二、学生认为老师冤枉了自己,‘顶撞’老师的目的是为了替自己“伸冤”。现在的学生,在部分都 是独生子女,很少受过冤枉。因此,一受到冤枉便会情绪失控。其实,这里的冤枉并不一定真的冤枉了他。而是他自己感觉到受冤枉了。

比如,学生迟到了,受到了班主任的批评,一般会很沮丧,但如果班主任的印象中该生可能迟到比较频繁,于是批评他“天天迟到”的话,可能该生就要和老师辩驳了,老师的“音量”大,他的“音量”可能更大,就会出现我们所谓的顶撞老师事件的发生。其实,这里教师所

说的“天天迟到”是经常迟到的意思。而学生理解为老师说自己每天都迟到,感觉自己受冤枉了。

当然,还有一些类似的情况。如学生上课和别的同学讨论问题,而老师在讲课,老师批评他,他觉得自己在讨论问题,老师冤枉了他,也可能顶撞老师。这里的“顶撞”可能 是语言上冒犯在。也可能是行为上“你说东,他说西”的情况。

第三、学生觉得自己被老师“逼疯”了。记得上一届,我班上有位女生没有按时按量完成练习。我连续向她催了三次,而且每次都要批评她几句。结果到了第三次的时候,她跟我急眼了,于是就出现了顶撞老师的事件。

还可能出现的是,像学生的发型不合格。经常性不认真打扫卫生等事件,老师抓住不放的时候,都可能出现类似的状况。

第四、怒气的“转移”。记得2007年我带初三的时候。有位平时很文静的女生迟到了,我也就简单地说了两句,结果反而被该生“顶”的够呛。我感觉有些不对劲,就打电话向家长询问情况。家长告诉我,该生最近压力很大,早上起迟了,家长说了两句,就和家长吵了几句,气愤地离开家上学。我一了解情况,就知道了这是“怒气的转移”,加上中考压力大的原因。

总之,顶撞老师事件可能有很多原因,以上仅是我从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点总结。而且是从学生的角度分析的。

二、应对学生顶撞老师事件的策略

第一、注意教育方法,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

提前“打预防针”,断其源。我经常给学生讲,如何和老师沟通,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学生这所以会顶撞老师,很多情况下,老师认为的顶撞,在学生的眼中,只是在大声和老师辩解而已。而且,很多情况下,学生的顶撞行为,只是“一时头脑发热”而已,并没有真的想冒犯老师。因此,教会学生有意见要和老师下课后沟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另外,老师遇事(如学生迟到、旷课、上课说话等)要多了解情况,了解事件 的始末,切忌遇事不明因果乱批评一气。当我们了解了事件的始末,可能对学生的一些行为也就理解了,自己在处理问题的态度、方法上可能也就有所改变,从而避免了学生和老师的矛盾。

第二、发生了顶撞事件的时候,老师要有策略,及时处理。发生师生顶撞事件没有什么可怕的只要措施得当,肯定会从容化解。前几天,我中午上课前巡视的时候,看到一名学生在升投影幕布。经了解,是学校换了主控没有升起来,所以该生将其升起来。但自习课的时候,我发现电脑桌的门坏了,我就问该生,“是不是你弄坏的,去叫电教委员修修吧”。该生生气冲冲地就要去,我一看不对,肯定是他觉得自己受冤枉了。我马上采取处理措施,微笑着说:“哎,你先别着急,是不是你弄坏的啊?”学生的答案是“不是”。我笑着说,“不是你弄坏的说清楚,出去透口气也不是坏事。”听我这样一说,他的情绪缓和了许多。其实,马上要中考了,学生很容易情绪激动。如果老师处理问题有误,用微笑化解于无形,未尝不是件好事。另外,学生顶撞老师时,双方情绪一定都很激动,此时,老师不妨采

取冷处理的方法。学生经过冷静的思考,一般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即使你不再找他,他课后也会主动来承认错误,给老师道歉。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好好教育,以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如果学生自己没有主动承认错误,老师就一定要找他来,进行严肃教育,有时可能还要反复做思想工作,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要教育他杜绝发生类似事情。有些情况下,还要让他在班级做检查,教育本人的同时也给其他学生一个教训。

第三、修炼老师自身的品德是化解一切师生矛盾的最有效的途经。

我个人认为,前面的三点应对策略都是小智慧,小技巧,而老师修炼自身的品德才是大智慧!

教师的胸怀,应当像大海一们宽广!记得从2004年到2007年的那一届学生,我虽然没有小智慧和小技巧,也经常会有学生“顶撞”我,但我往往都是说服自己最后原谅学生了,而没有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而伤害学生,最后,这届学生和我的关系很融洽,聚会的时候很多次邀请我,见面后也很热情。

也许我们没有智慧,没有技巧,但我们必须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当我们具有高尚品德的时候,也是我们拥有大智慧的时候!

2011年5月

下载浅谈农村初中生思想品德不良现象的成因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农村初中生思想品德不良现象的成因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

    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 中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处于?@一阶段的青少年很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而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心理反应。而目前,随着社会多元价值的冲击、升学......

    浅谈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成因及对策(范文模版)

    浅谈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内容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新课题,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择业和人际关系,培养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径。笔......

    农村初中生厌学情绪珠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研究方案

    《农村初中生厌学情绪的成因及转化对策应用研究》 研 究 方 案 主研:赵友梁 王宇明 马治淮 贺劲松 付丽华 一、课题的界定 农村初中学生:县城以下的乡镇初级中学学生。 厌学......

    农村初中生厌学情绪珠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研究方案

    《农村初中生厌学的成因分析及干预策略研究》 研 究 方 案 主研:赵友梁 王宇明 马治淮 贺劲松 付丽华 一、课题的界定 农村初中学生:县城以下的乡镇初级中学学生。 厌学:是指......

    浅谈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现状及对策(范文模版)

    浅谈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现状及对策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九年课外阅读的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对7~9年级学生,要求更为明确:“学会制定自......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成因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成因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成因及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打工,留下了成千上万的儿童在农村留守。全国妇联统计......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成因及对策

    浅谈农村留守学生教育现状与成因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梁永初级中学吴佳骏【 论文关键词】留守学生错误!未指定书签。现状 成因 【论文摘要】 农村留守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

    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

    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 镇平县玉都中学 裴雪杰 教师职业倦怠就是教师对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缺乏成就感,缺乏信心,没有热情,惰性大增,停止不前,不思创新,得过且过,没有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