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哪些学生不适宜考上海的大学
哪些学生不适宜考上海的大学???
由于特有的都市情节,很多年轻学子怀揣都市梦,进沪求学,上海学校分数被抬高到很变态,二本校分数都在一本线上20分左右.但下列几类情况要考虑清楚后,再做决定: 1.家庭条件: 每月生活费大概800__1200,其它消费也很高,不过上海学校的救困措施较完善,双修日寒暑假兼职机会很多(一天8小时收入在120___170,上海最低小时工资12,法定假日二到三倍,上海企业守法意识很好),但过多兼职易影响学业,贫困生在上海易形成自卑心理(道理就不阐述了).2.自律意识:上海的高教资源丰富,各校间开放办学,跨校学习课程机会多(这个当然需要钱的,一个学分大概100_120),如果有很强的自律意识和职业规划,你就要有很强的选课能力,知道那些课程是自己要学好的,那些是要放弃的, 到各种公司实习的机会也多,各个学校的就业的创业或学术的创新培训很多,能学到很多东西,但自律差的,没明确职业规划的,贪图享受的,你到上海基本就废了,诱惑太多,很容易颓废沉沦的.在上海,名校文凭有用但没大用,一个不起眼的小公司里,什么MIT清华复旦交大都一大堆,但高职毕业有真本事的,也许比他们还牛B,GPA高很重要,但能给老板带来收益更重要,没真本事,北大的一样滚蛋,北大毕业的在上海一般混的不好(道理不多解释).河南的正大在上海根本不入法眼.不要说复旦交大没沉迷网上游戏,沉迷花花世界诱惑的,当然脚步匆匆的晨6夜11的奋斗者更多些而已,因为,知道外地乡吧佬想混在上海,青年时代不透支生命,是不可能被这个城市接纳的.3.性格: 你要有极其坚强的心脏,这是个冷漠充满竞争的地方,每天都有机遇, 但一切靠实力说话,性格懦弱,害怕残酷竞争,喜欢慢节奏田园式生活者,不要选择到这个城市读书.4.书呆子;到这个城市最可悲,在上海读书不行肯定不幸,但只读书是更不幸的,靠笨鸟先飞和龟兔赛跑的策略,你基本OUT了,牛人太多,也许你1小时能完成的事,别人10分钟就搞定了,这样,别人比你拥有更多的时间, 效率就是机遇.必须有很好的按计划办事的执行力,否则,你总是感觉每天的时间都不够用,别人很潇洒,但你却很疲劳.一个天堂和地狱同在的城市.想好了再来.还有,在这个城市的校园里,听学界政界商界的名流的讲座,和听瘪三周立波式的吹牛,机会一样多,听前李副总理谈音乐,欣赏德国钢琴王子的<命运>,和粉丝流行小丑歌手的滑稽表演,机会也一样多.一切都在自己的选择,学会选择,规划明确,暑假报志愿后,就要思考:自己的兴趣所在和未来职业规划,坚定的执行,不要调整,否则,等待你的是高概率结局是失败.上海是一个值得年轻时代去打拼的地方,机遇很多,但对人的要求很高,要么有真技术,要么一直读到博士,能搞研发,要么脑子活,自己单干 创业。
上海最忌讳的是一纸文凭的混混,本科垃圾专业的一个月也就是3000,很难活下去的。这个城市每月懂得房租都在1200以上。
上海对人的体能要求也很高,身体素质差,耐受力差的不到40岁,你基本废了。
最终能溶进这个城市是很难的,40岁就要考虑退路问题。
但选择这个城市读书,然后退守三线城市是个不错的选择。
上海需要的人才中: 国际金融、证券与投资、ACCA、小语种、精密机械类、造船、海洋航运、物流、生物制药、高分子复合新型材料、集成电路与电子制造、新型机械设备制造、室内外艺术设计、时装模特表演……………………(凡是傻大粗的夕阳制造业基本淘汰了)上海学校有牌子效应的只是复旦和交大,其余的全靠专业,但那些以上海生源为主的垃圾二本不要去(什么上海二工大,上海电机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上海师大上海海洋都不值得高分报考,上海大学这个学校为改变当地人的看法,也开始扩招外地人,2011年外地人指标为50%).能读到下列专业,你基本读到了在这个城市立脚的专业:
1.复旦_____金融学经济学8年制临床医学微电子学光源电气工程 2.交大____电气工程机械工程船舶工程8年制临床医学通信工程 3.上海财大____会计学金融学
4.上外____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小语种.上外是套读,小语种的也要学英语二学位,过专8.英语专业就不要读了,过剩了.5.同济大学_____建筑学土木工程汽车工程德语(这个学校合并一堆三流学校:上海铁道大学上海建材学院后,衰败的厉害,学科精度下降厉害)6.华东师大______一半是免费师范,哪来哪回,乡村教师.7.华东理工___化学工程生物制药.不建议读:用生命健康换低收入,不值得.有毒的专业太多.8.东华大学_____服装设计纤维材料染色化学工程模特表演
9.上海大学____ 机械工程通信工程 冶金工程(这个学校本地人太多,学风差,还是三学期制度, 外地人需要很好的自制力,否则,废了)10.上海外贸学院____国际贸易注册会计学(这学校本地高分学生多,外地生源比例太低,学生喜欢搞创业活动和到外企找活干兼职)
11.上海海事大学______轮机工程航海技术航运物流管理(这学校靠海边,不通轻轨,本地学生为主)12.华东政法_____法学嘛,都过剩了, 如果真想学,学知识产权法专业吧.这学校的多数专业就业不好,学生纷纷读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小语种,什么德语法语日语,或上海外贸的会计金融二学位,但3年下来,能拿到辅修学位的似乎没几个人,钱消耗了,学位课却考不过关.13.上海工程技术大学____ 轨道交通和飞行技术可以,其余的专业,嘿嘿.(原交大分校和东华分校合并的本地学生为主,学风不好), 还有什么上海政法学院上海金融学院,都是垃圾二本.上海理工:机械工程低温与制冷(热能工程)医疗器械工程 ,还可以.这学校是个和尚学校,女生是稀有品种.和上海外国语大学正好相反,上外是一个班30人,男生2_3个,典型的尼姑学校.遗憾的是:一个在军工路,一个再郊区的松江.上外东华外贸华政立信工程大学复旦视觉7校在松江一条路上.松江阴气重,只有东华和工程大两个工科学校,男人多点.上海立信:会计还可以.这个城市的学校学生选择很小资和北京的学校完全是两个不同的追求.北大的男生谈黑格尔和三权分立,复旦男骇可能谈黄帝内经的养生.清华的学化学工程的考虑为国家战略产业振兴贡献,上海的可能不愿上华东理工化工,因为那有毒.北京的学机械工程为了好找工作,上海的考虑如何利用金融杠杆赚快钱.1.复旦_____典型的小资学校,真的是富家MM的天堂,流窜于上海各高校的雷人雷语基本出自该校,控制着上海平面和立体媒体,如果德国总理到交大演讲,那上海某报纸,一般这样报道,德国总理到西南片某高校演讲,是交大还是华师,也许是华理或东华,西南片的学校多着,你猜去,也许是保密吧,嘿嘿。论资源,每年本科不超3000,上海人950左右,基本小班化教学,一学期开3000多门课,有些课程10几个人选,也保证开课,钱太多了,扬言本科生4年内提供一次到世界前50的学校交流机会,但那需要家里有银子,毕业生,学冷门专业的,毕业失业的大有人在。这学校很多专业,穷二代去了似乎很痛苦。
2.交大____很多人说他是爆发户,用船院代称,但1952年车裂后,能发展到目前势头,工科强劲,如日中天,文理科也有人撑腰,大师云集,但总给人感觉人文底气不足。在江浙沪就业这学校有垄断优势,大型企业招人,总会听到:交大的到前面来排队,这学校的校友怎么那么喜欢罩着学弟学妹,前NO1对这学校是感情深厚。每年本科4000,上海本地1000左右。穷二代到这学校,真的是个好选择。
3.上海财大__和复旦是邻居,也不知从哪里搞来的钱,海龟大师云集,专业课程基本是双语的,从这学校出来的基本是一个模型的,投行、外资银行、证券所、基金公司、四大的直接能用,学了一手好手艺呀。在长三角财界,有绝对的垄断地位。白领基地。
4.上外__一年也就招不到2000本科,绝对的小班化教学,小语种一个班最少的10多人,早年MM的气质是很“洋”的,搬到松江后,气质似乎下降。就业嘛,小语种进商界的特多,进北京部委的也有,但似乎干不过北外。英语专业嘛,不要报,上海好点的学校,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水平比英语专业还牛的雷人很多,想在上海混,不学好英语的没几个。5.同济大学_____虎落平阳,10多年前,曾经上海老二,那时同济的学生很自信的,2000年合并大潮,上面没人,被暗算了,一堆三流学校的并入,导致精度下降,同济现在还在评合并苦果的味道。
对于同济来说,最大的硬伤是:医学。同济发家的底子被搬到汉口,2000年前后,同济鼓动汉口的回家,上海、湖北、卫生部都同意了,但教育部那里卡住了。同济为汉口的回家,在校园留的那块空地,嘿嘿。
对于同济而言,不能做到全国前5,就是耻辱。
同济目前已经无法和复旦和交大抗衡了。交大的崛起,就是同济的败落。
同济最大的问题是:埋头拉车,但未抬头看路。和哈工大一样的工程学校。
同济为什么要强攻硬上管理和医学,为什么一直想吞二军大????
60年来,同济为什么不能在北京和上海取得话语权??
如果不是那个唯一老校友,同济连进2批中管副部级大学,都没人说话。上财和上外的文科专业的分数,早已经超过同济了。
上财和上外,符合上海未来战略发展方向。
复旦2011年本科计划招2840人 ,较2010年减招100人.校长助理陆昉表示,减少招生数量,对学校提高教学质量也有一定的帮助。
这个学校,走的是精英思路.985三期,中央财政12亿, 上海配套18亿,学校自筹10亿(来自校办产业和海内外校友捐赠)上海教育部直属8所高校,2011年将进一步加大在中西部地区的招生计划,从已公布的计划看,8所学校的计划属地指标已经在30%以下,部分校在20%以下.已经实现部属大学的真正的去属地化.在国立大学纷纷减招计划,实施各项培优计划的时代,高等教育竞争日益白热化.河南的几个龙头学校,还在大规模扩招骗钱.从已公布的专业和计划看,河南大学2011年还在扩招500人,计划在万人以上.郑州大学也是扩招.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办学的硬件和软件条件,比照全国重点大学.郑州大学 一本招生应该在3500人左右.河南大学一本应该在3000人左右.才能保证学生享受充足的教育资源.重点大学必须走精英思路,不能靠学费养校.嘿嘿,真不知道一个思维比发达地区过去现在都慢半拍的省,一个永远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跑的高教发展思路,拿什么去进行高等教育的“弯道超车”, 有很多事仅有决心是不够的,到处吹牛更是对学生的未来不负责任的.你提的几个思路很好,但目前河南高校做的怎么样?? 这些早在2008年开始,上海部分好点的高校都开始了.1.出国留学_____河南被列入“国家教育部高水平公派留学项目签约学校”的有哪所?? 河南省政府资助本科生和研究生公派出国游学一到两年的项目有吗??? 所谓的河南省内的哪个老大学校,有校董会基金资助学生的出国项目吗? 再说所谓的中外合作, 学生自己掏钱出国的都是些什么学校(澳洲的垃圾学校,俄罗斯的近乎野鸡学校),有几所是全球前50的,这些学校在上海本科学生中,有多少人去呢?? 还有每年类似MIT级别的全奖或半奖,河南学校有几个人拿到了?? 这个对于一个穷省来说,有弯道超车的可能吗??
2.再说创业_____河南高校目前的创业培训开展的怎么样?? 且不说河南学生创业的外部环境(那些体制内的贪婪程度???),仅就政府和社会提供了什么帮助? 有没有政府或社会慈善机构和校董会基金提供无息无担保贷款,学校是否和“国家本科生创新实验计划”,“研究生创新计划”指导结合,培育项目,是否有领导和教师,为学生跑营业手续?? 河南学生有没有江浙学生的那种天生的单干胆识???
3.至于校企合作_____河南工科学校的老师,利用学校平台,搞应用研究,出了成果后,私下和企业合作,技术入股办厂, 既捞钱,又能发论文,一箭双雕的有几个??? 河南的哪个老大,目前,自己有几个上市的创业板企业? 招的研究生,都是些没研究能力的三流学校,甚至成人本科的, 这些学生,能给带他们的导师(老板)干出什么好活出来??
河南要想还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改变目前的办学思路.如果将来准备考哈工本部研究生,哈工威海的肯定比省属211有优势,他们内部有不成文的规则.外推其他985名校,指标也多些,但考研的,复试时,前几年要解释,否则,被误认为是和北京师大珠海分校之类的货色,最近,两年由于哈工本部不断推介威海校区,各985学校基本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哈工是个繁殖能力很强的学校,以一个重型机械系发展出一个燕山大学,以一个汽车学院繁殖出一个威海校区,另在深圳还有个研究生分院.还分家一个哈建工(建筑老8校),现已经收回家了.哈工的最牛的是航天,其次建筑土木市政工程.其他工科也很强.哈工主要是位置不行,90%的毕业生都不在黑龙江就业.中国高校的分类效应,也初步形成.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分别适合穷二代富二代官二代的学校,都已初步分类了.最可悲的是:穷二代读错了学校和专业.
第二篇:上海大学
上海大学是上海市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现任党委书记是于信汇教授,校长是罗宏杰教授。
1922年10月,上海大学创建,校长为于右任,教务长为瞿秋白。这是一所被誉为“武有黄埔、文有上大”的革命学校,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事变后,被国民党当局强行关闭。
1994年5月,上海工业大学(成立于1960年)、上海科学技术大学(成立于1958年)、原上海大学(成立于1983年)和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成立于1959年)合并,组建为新的上海大学。上海大学的广大师生立志继承与发扬二十年代上海大学的光荣传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更大的贡献。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钱伟长教授于1983年出任上海工业大学校长,1994年续任上海大学校长,他独树一帜的教育思想和治校方略开创了学校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的新局面,推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的新发展。
上海大学现设有27个学院和2个校管系;设有71个本科专业、42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74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13种硕士专业学位(其中工程硕士含18个工程领域)、20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79个博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11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博士点、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4个国家重点学科、11个上海市重点学科;拥有2个科技部与上海市共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6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其中两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上海市高校E-研究院,2个上海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
上海大学是上海市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学校是教育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首批高校之一。学校建立了以学分制、选课制、短学期制为核心的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上海大学毕业生素以“知识面宽广、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发展后劲足”而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学校2010年被教育部评为首批50所“就业经验典型高校”之一,2011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8.66%。目前学校正在推进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模式建设,推行以按大类招生和通识教育培养为突破口的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学校现有全日制学生36900余人,其中研究生近9100人,本科生24600余人,高职生3200余人。另外,还有成人教育学生11000余人。
上海大学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初步形成了由名师领衔、层次清晰、结构合理的国际化、高素质、基本适应学校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并已在多数学科领域中形成了若干有特色、有影响、有潜力的学科团队。现有专任教师2700余人,其中教授510余人、副教授9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400余人。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博士生导师400余人;入选中组部“千人计划”6人,教育部“长江学者”4人;入选上海市“千人计划”3人,上海市“东方学者”25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基金”7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5人。
上海大学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和高新技术开发区,还有各类研究所、研究中心100多个。近五年来,学校科研经费一直位于全国高校30位左右,国际三大检索(SCI、EI、ISTP)收录的学术论文数一直位于全国高校35位左右,专利申请与授权数位于全国高校20位左右。2011年新获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66项,经费7343万。随着学校文科的快速发展,文科科研实力大为增强,2011年,“都市社会发展与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入选上海市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工程项目,新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5项(其中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8项(其中包括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上海市社科规划项目14项。
上海大学积极实施国际化战略,开展了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外合作办学稳步发展。学校已与29个国家134所高校签署校际合作协议,与14个国家的34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学生交流关系。学校在校就读的外国留学生3000余人,其中学历生520余人,并已与北美洲、欧洲、亚洲等地区的大学合作建立了4所孔子学院。
上海大学校园占地面积近200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形成了以校本部为“一体”、延长校区和嘉定校区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的校园格局。图书馆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馆藏纸本文献累积达370余万册,订购中外文报刊3200余种,数字资源总量逾60TB。学校信息化建设以覆盖全校、快速便捷的网络为基础,为教学管理、科研协作、学习交流提供了较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先进,功能完备。学校还建成了一批先进的教学实验中心和多媒体教室。
上海大学一贯重视党的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1998年荣获全国“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称号。1994年以来,上海大学已8次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2009年1月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10年12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上海世博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1年3月被命名为上海市廉政文化示范点,2011年12月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
如今的上海大学,无论是办学水平与效益,还是整体办学条件,在全国高校中都已跻身前列。钱伟长校长倡导的“自强不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校训和“求实创新”的校风在师生中不断弘扬光大。
展望未来,上海大学将继续发扬优良传统,抓住机遇、锐意改革,深入学习和实践钱伟长教育思想,深入实施国际化战略、人才强校战略、学科交叉战略、产学研联盟和区域合作战略,不断优化富有上海大学特色的办学模式,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社会服务的水平,建立与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地位和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知识和技术创新体系,努力朝着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建设目标迈进。
第三篇:上海大学汇总
1.复旦大学(“985”工程与“211”工程重点高校,教育部, 本科)
2.上海交通大学(“985”工程与“211”工程重点高校,教育部,本科)
3.同济大学(“985”工程与“211”工程重点高校,教育部,本科)
4.华东师范大学(“985”工程与“211”工程重点高校,教育部,本科)
5.华东理工大学(“211”工程名单重点高校,教育部,本科)
6.东华大学(“211”工程名单重点高校,教育部,本科)
7.上海财经大学(“211”工程名单重点高校,教育部,本科)
8.上海外国语大学(“211”工程名单重点高校,教育部,本科)
9.上海大学(“211”工程名单重点高校,上海市,本科)
10.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本科)
11.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市,本科)
12.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本科)
13.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市,本科)
14.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本科)
15.上海杉达学院(上海市,本科)
16.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市,本科)
17.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市,本科)
18.上海体育学院(上海市,本科)
19.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市,本科)
20.上海电力学院(上海市,本科)
21.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上海市,本科)
22.上海政法学院(上海市,本科)
23.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上海市,本科)
24.上海金融学院(上海市,本科)
25.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上海市,本科)
26.上海商学院(上海市,本科)
27.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上海市,独立本科)
28.复旦大学太平洋金融学院(上海市,独立本科)
29.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学院(上海市,独立本科)
30.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上海市,独立本科)
31.同济大学同科学院(上海市,独立本科)
32.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市,本科)
33.上海电机学院(上海市,本科)
34.上海建桥学院(上海市,本科)
第四篇:上海大学
上海大学
上海大学 主管部门:上海教育厅 学校类型:综合类 学校性质:211大学
学校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官方网址: 招生简章:admission.shu.edu.cn/
学校简介
上海大学(Shanghai University),简称“上大”,是上海市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是国家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省部共建高校),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重点建设高校。
老上海大学创建于1922年,首任校长于右任。1994年,上海工业大学、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原上海大学和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四校优势互补,组建为新的上海大学。截止2014年5月,上海大学学校占地2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0多万平方米,图书馆藏纸本文献370余万册。拥有宝山、延长、嘉定三个校区,设有28个一级学院,4个二级学院,拥有全日制学生共计37329人。全校设67个本科专业,4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杂志和英国著名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共同评选的QS亚洲大学排名,上大连续多年排名全亚洲百强。在最新的QS2014亚洲大学排名中,上海大学位列全亚洲第72名,中国大陆前15位。
1994-2010年,蜚声中外的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院士任校长,上大实践并延续了钱老的教育理念,是中国第一所引进“三学期”制高校,是采取国际通行学制的先驱。历史沿革 民国时期
上大成立时,正值国父孙中山于广州蒙难脱险,留驻上海,筹划改组国民党,培养革命人才,对上大甚为关注。他希望上大办成“以贯彻吾党之主张,而尽言论之职责”的革命学校。上大集中众多共产党员,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在上海一个重要活动据点。“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称“上海大学是赤色大本营”。上大师生参加了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上大因其历史功绩和地位,被称为“五四运动有北大,大革命时期有上大”。在当时的流行一句俗语:“武有黄埔,文有上大;北有北大,南有上大。”上大跻名当时的中国一流名校,培育出许多重要的国共两党领袖人物。
1922年春,牧师王理堂(烈士王霁初的伯父)以提倡新文化为号召,在上海闸北青岛路青云坊(今青云路298号附近),创办东南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为创校校长。为加速培养更多的共产党干部,中共总书记陈独秀决定创办一所干部高等院校,他曾与李大钊等人多次酝酿筹划。此时正值东南高等师范学校事发,陈独秀力排众议,经主导党中央研究后,决定接受师生们的要求,将东南高等师范改建为上海大学。1922年10月23日,该校由东南高等专科师范学校改组,邀请于右任出任校长。校舍为老式石库门2层楼房10余间。蔡元培、汪精卫、章太炎、张静江等人担任校董,邵力子为副校长(当时是共产党员,1924年4月起任代理校长),共产党人邓中夏任总务长,瞿秋白任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校务工作主要由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人所主持。
1923年12月校最高会议即评议会改为行政委员会,于右任为当然评议员,评议员有邵力子、叶楚伦、邓中夏、瞿秋白等10人。行政委员会委员长于右任,委员邵力子、韩觉民,主席陈望道。校务长(总务长)先后为邓中夏、刘含初、韩觉民,教务长先后为瞿秋白、叶楚伦,学务长先后为何世帧、陈望道。美术科主任为洪野,中国文学系主任先后为张君谋、陈望道,英国文学系主任先后为何世桢、周越然,社会学系主任先后为瞿秋白、施存统、彭述之,附中主任先后为陈德徽、侯绍裘、张作人。
1923年期间,孙中山、李大钊、廖仲恺、汪精卫、刘仁静、胡汉民、戴季陶等曾来校演讲,在国内学界引起轰动,也为上海大学的发展注入巨大推力。校董由蔡元培、汪精卫、章太炎、张静江担任,校长由国民党人于右任担任(不主持日常校政),副校长由邵力子担任(1924年4月起任代理校长)。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每月补助上大1000银元为办学经费。
1924年2月,学生从160人增加到400人,学校迁至租界西摩路(今陕西北路)29号和时应里民房等处继续办学。其中有李硕勋,李鹏的父亲,革命烈士。
1925年5月30日,上海大学成为五卅运动的先锋队。参加上海“五卅”反帝运动的统一指挥机构——上海工商学联合会的学生代表有:赵君陶(李硕勋的妻子)、关向应(共青团委总书记,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杨尚昆(曾任国家主席)、许乃昌(彰化人,1923年9月进入上海大学社会系)、邱清泉(浙江永嘉人,上海大学社会系,国军将领,在昆仑关战役大败日军,死于淮海战役)、何秉彝(在参加罢工、罢课、罢市的斗争中壮烈牺牲)等。
1925年6月4日,学校被英国军队占领、封闭。7月,迁回闸北中兴路,设临时办事处继续招生,后租闸北青云路师寿坊(今青云路167弄位置)15幢民房为校舍。
1925年9月10日开学上课,弄堂口挂于右任所书“上海大学临时校舍”的牌子。当时学生已增加到800人,还附设有平民学校和青云学校。
1926年9月7日,上海10万人参加“九七”国耻纪念大会,追悼各地死难烈士,上大许多学生参加并组织领导。担任全国学总委员的李硕勋主持大会,林钧主祭。上大师生周水平、刘华、贺威圣先后被军阀政府杀害。
1927年5月2日,军警借口搜查军械,闯入上大逮捕学生。5月3日,蒋介石指令淞沪警备司令杨虎和陈群查封上海大学。上大被国民党军警当局取缔封闭而终止。部分师生转入国立武昌中山大学。并把上海大学的新校址改成了国立劳动大学。建国后
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华东分院创立,由中科院上海分院与上海市“共建”的一所多科性重点大学(全国首批获博士学位授予权,首批招收外国留学生的高校)。
1959年定名上海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院长郭沫若书写校名, 时任校长是华东分院副院长--周仁,各系系主任由相关学科领域的中科院在沪研究所所长或副所长兼任。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前身上海第二科技学校创立。
1960年上海工业大学前身上海工学院创立。同年上海科学技术大学新校址落成,迁入嘉定南门城中路20号办学。1972年上海工学院和中国机械部所属上海机械学院(现上海理工大学)合并。
1979年上海工学院从上海机械学院分离,改名为上海工业大学。
1983年原上海大学成立,下设文学院、国际商学院、美术学院、工学院和法学院,这些学院的前身分别是复旦大学分校、合并的上海外国语大学分校与上海机械学院分校、上海美专、合并后的华东师范大学分校和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分校、上海法律高等专科学校,这是一所人文见长为特色的高校。1994年上海工业大学、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原上海大学、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四校优势互补,强强联手,合并成立了新上海大学。四校合并时,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为新上海大学题写校名。李鹏总理为新上海大学题词:“发扬光荣传统,培育跨世纪人才”。李岚清副总理也为学校题了词:“自强不息,砺志改革,发挥联合优势,提高教学质量,为祖国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1996年12月国家教委和上海市政府评审专家一致通过上海大学的“211工程”部门预审,次年通过上海大学“211工程”建设立项可行性论证。由此,标志着上海大学进入“211工程”全面建设阶段。学科建设 截止2014年5月1日,上海大学建有4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13种硕士专业学位(其中工程硕士含18个工程领域);2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12个自主增设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含3个交叉学科博士点);1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4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上海市重中之重学科,11个上海市重点学科(第三期),11个上海市一流学科,6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全球前1%。
一级学科博士点(20个):数学、物理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管理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艺术学理论、术学、设计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社会学、力学、应用经济学 一级学科硕士点(42个):数学、物理学、化学、系统科学、统计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外国语言文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法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生态学、艺术学理论美术学、设计学、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土木工程、设计学、社会学、力学、音乐与舞蹈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7个):力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冶金工程、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信号与通信工程、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社会学、中国语言文学、电气工程、新闻传播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中国史、物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和美术学
国家重点学科(4个):钢铁冶金、机械电子工程、流体力学、社会学
上海市重中之重学科(1个):钢铁冶金
上海市一流学科(11个):社会学、世界史、数学、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
上海市重点学科(第三期)(11个):中国现当代文学、传播学、电影学、运筹学与控制论、无线电物理、固体力学、材料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环境工程、美术创作中心、公共艺术创作中心
上海市教委重点建设学科(第五期)(8个):数学科学与技术,纳米材料化学,计算机高可信计算与智能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电影学,近现代中国社会文化史,传播学 上海市教委本科教育高地(20个):会展技术与艺术,知识产权法,中国语言文学,英语,美术学,影视传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应用物理光电子技术,金属材料工程,材料学,计算机,机电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档案学,社会学
“211工程”公共服务平台(3个):高性能计算中心、分析测试中心、上海社会科学调查中心
“十一五”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群(12个):应用基础研究学科群、高新技术与工程学科群、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群、艺术类学科群和经管类学科群等 学科排名
2012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学位中心)组织开展的学科评估,是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的学科划分,对具有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资格的一级学科进行的整体水平评估。
此次评估中,上大共有39个学科参评,排名全国前五的学科有2个,前十的学科有8个,前十五的有11个。具体评估结果如下: 理学类序号 学科名称 排名 序号 学科名称 排名
系统科学史 6 4 统计学 45 数学 25 5 化学 48 物理学 32
第五篇:上海大学材料
木瓜丰胸食用方法
667d邓静丰胸日记
简单省时的推脂美胸操
步骤:
1、双手交替着由下往上对胸部的下侧,外下侧做拍,托的动作。
2、拍打以拍出声响为主,并拍打至肌肉微红。
3、然后再换另一侧做相同的动作即可。步骤:
1、双手合十,手臂呈水平状放于胸前。手臂与手掌呈垂直状态。
2、手臂慢慢伸向头顶,再慢慢落回到胸前。注意保持直线运动。
3、手臂慢慢向左、右做平移运动。
4、持续不断地重复着向上、下、左、右的移动,做五分钟。
步骤:
1、一只手放于头后。
2、另一只手由内向外围绕胸部做按摩,觉得肌肤微热后,换手再做另一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