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大学2011年度学生工作要点
上海大学2011年度学生工作要点
2011年我校学生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整合教育资源,搭建多元化育人平台,进一步营造合力育人的教育环境。围绕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推进社区学院建设,提升育人功能,为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搭建育人平台。加强队伍建设,大力开展仪式教育、推进“易班”建设,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学校建设,实现学生成长与学校发展的和谐统一;继续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选优配强社区学院辅导员。加强制度建设,构建上海大学学生成就系统,推进奖学金相关制度的改革,实现科学评价,持续激励。加强调查研究,深化大学生研究中心建设,深入细致地开展大学生研究工作,提高学生培养的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完善“全方位、全程化”的学生生涯发展指导服务体系,建立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良性互动的工作机制。
一、探索能够唤起理想、激发兴趣、引领成长的育人平台 1. 加强和改进学生党建工作,弘扬先进典型,总结推广先进经验,促进学风校风建设
深化学生党组织建设。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新机制,努力把党组织建在最活跃的细胞上,着力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进一步完善“课程班党员核心小组”的工作机制和课程班党员核心小组网络交流平台,积极占领网络阵地,深化学生党建工作。
切实提高组织生活的质量。通过开展“学生党支部特色组织生活”评选,设立“上海大学学生党支部特色活动基金”,建立学生党支部特色活动基金资助制度,调动学院加强学生党建工作的积极性,鼓励基层学生党组织创新组织生活,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开展学生党员、党支部年度考核。科学制定考核指标,创新考核机制,通过“自评”、“互评”“支部考核”等方式考核,激励先进,督促后进,考核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并进入学生个人档案。
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做好学生党建工作长效机制建设与阶段亮点总结及学生党建工作持久度与显现度的和谐统一。注意总结学生党建工作的特色和亮点总结,弘扬学生党建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并大力加强研究力度,力争在校外媒体上做出展示。
2. 以富有时代特色、青年特点的方式,组织开展各类主题教育,丰富大学生思想教育体系
挖掘传统文化和时尚文化教育意义。在引领学生的过程中,必须遵循青年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接受规律,从传统文化和各种深受青年学生喜爱、欢迎的时尚文化中挖掘教育意义。
推进易班建设,开展网络思政。借上海市教委大力推进易班建设之机,主动培育体现青年学生特点、满足青年学生需求、赢得青年学生认同的网络青年自组织,并以此扩大网络教育的正面效应,增强对青年学生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在现实社会中,社会意识形态可以多样化,但不能影响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在相互比较中构筑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网。
加强仪式教育,注重育人实效。利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校长奖颁奖典礼等重大契机,开展仪式教育,塑造学生人格,提高师生素养,繁荣校园文化,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归属感,让学生在参与校园活动中感受大学文化的洗礼,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
紧扣时代热点,开展主题教育。结合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重大节庆,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民族百年沧桑历史,重温我党90年光辉历程,展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
3. 搭建平台,让青年学生能够成为学校发展的身体力行者
推动学生组织参与学校建设。学生的利益和需求是大学所有教职员工眼中最重要的利益和需求,大学应聆听学生的需求,以人为本,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学校建设和谐统一,凝聚师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共建校园。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听取学生的建议,如校长信箱、乐乎论坛、编辑学生思想动态、主人翁项目等,推动学生组织(学生会、学生团体、团支部、党支部等)参与学校建设。推出“大学生参议制”或其它机构等,实现学生与校领导、有关职能部门面对面交流,由学生管理部门牵头,学生代表围绕主题定期与职能部门和校领导进行沟通,既反映问题又提出建议。以图书馆占位、教材发放等案例进行实践,探索学生参与校园建设的功效。倡导自主、自愿的精神,通过学生参加学生团体、主人翁项目等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内在成才动力,为学生了解学校、参与学校建设开辟新途径。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效应。在参与和组织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集体合作能力以及团队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情商的发展,为以后步入社会奠定成功的基石。
实施同辈辅导项目。同辈辅导(Peer Mentoring)是一种发生于校园等学习环境中的高年级学生对新生的辅导形式。对于新生来说,同辈辅导员可以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适应一个新的环境,为他们提供支持、建议、激励以及友谊,让他
们尽早产生对学校的归属感,从而更快走上正常的生活、学习轨道。对于老生来说,在同辈辅导的过程中能够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促进他们的社会化步伐,训练他们的领导能力,同时,老生还可以通过同辈辅导员项目,获得更多的校内优质资源,如学分获取、经济报酬、以及在各种评审中的优先权。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同辈辅导项目是一个良好的教育平台,为学有余力者提供了更好的学习与实践机会,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了寻求帮助的途径,同时,也为学校紧张的人力资源找到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做到教育、管理与服务的多维整合。
随着我校大类招生脚步的临近,对于大类招生后新生的管理问题也列上日程。没有了学院与专业的信托,新生的管理失去原来的载体与抓手。因此,同辈辅导项目作为我校原有学生工作的一种延伸,有了实施的必要与可能。
借助信息化手段,搭建上海大学学生成就系统。力图通过成就系统的搭建,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够来获得成就,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从而形成良好的个人发展习惯。
推进奖学金相关制度的改革。依托学校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推进奖学金相关制度的改革,指导基层学院做好奖学金改革的相关准备工作(悉尼工商学院已经在2009级开始奖学金改革试点工作)。在2011年拟将目前的综合测评奖学金改为多类专项奖学金并存(如学业奖学金、领导力奖学金、公益奖学金、体育艺术专长奖学金等),发挥奖评激励作用,凸显示范效应。
加强优秀生培养工作。结合学科优势、专业特点和学生特长,制定具有学院特色的优秀生培养举措,建立优秀生培养的长效机制,逐步呈现人才培养院院有特色的局面。要吸引优秀的专业教师担任导师,拓展多渠道的实践育人平台,探索适应学生成长的新途径、新方式。
二、加强调研,完善机制,提高学生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1. 加强大学生研究中心建设,深入细致地开展大学生研究工作
加强大学生研究中心建设。以建设学生思想动态调研平台、思政科研项目发布平台、思政研究队伍培育平台、思政工作决策咨询平台为目标,加强大学生研究中心建设,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长效机制。建立学生发展信息数据库;思想政治教育智囊库;理论创新培育库;新思维〃新思想种子库。
开展学生成才发展滚动研究。加强大学生思想状况滚动调研,全面掌握学生思想状况,编写《上大学生年度发展报告》;加强大学生舆情跟踪调研,及时反映学生思想动态,组织编写《上大学生动态》;针对学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开展专项调研,继续做好《学工参考》,为学生工作决策咨询服务。
着力培养科研骨干团队。鼓励和支持思政教师开展大学生研究,通过项目发布,凝练研究方向,整合研究人才,扶持一支具备一定科研能力的思政教师队伍,形成若干个具有独立攻关能力的科研团队。
寻求新媒体浪潮中的教育载体。研究新媒体中大学生经常使用的载体,运用大学生喜欢的语言和交流形式,并充分利用这种形式来填充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贴近大学生生活,更容易让大学生理解和接受。QQ、MSN、“思政播客”、“校园手机报”等新媒体,能够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多对
一、多对多等单、双、多向的相互型交流,深入学生的心灵世界,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加强稳定工作机制的研究。树立稳定工作常态化意识,加强稳定工作协调机制和应对突发事件的研究,增强危机处理和化解能力,增强责任意识和沟通意识,共同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工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创设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开展学生事务案例研究。开展学生事务(学籍管理、特殊事件处理、试读期关注等)案例研究、典型案例汇编及经验分享工作坊等工作方法实践,开拓工作新思路,提升队伍战斗力。把重点关注学生作为“特殊群体学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建立试读期学生的预警机制研究”这一亮点工程为契机,开展数据和案例分析,为建立试读期学生的预警机制奠定基础,为决策提供依据。
开展大学生新兴群体的研究。大学生新兴群体对“大学生志愿者群体”、“大学生虚拟网络群体”、“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国际交流大学生群体” 进行深入调查与思考,了解不同大学生新兴群体的不同特点,注重分层分类教育和引导,推进国际交流生、留学生的管理工作。
2. 围绕教育教学改革,优化结构,着力提升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水平
依托大类招生,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辅导员将发挥重要作用。制定选拔辅导员“准入”标准,不断完善辅导员队伍结构,合理配置专兼职辅导员比例,发挥专兼职辅导员的优势互补,并建立激励保障机制;增强和拓展辅导员协会功能,促进队伍之间的沟通,搭建合作教育的机制体制;拓展辅导员培训新途径,为辅导员提升科研能力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提供科研指导,并以易班建设为契机,促进辅导员积极应对新媒体环境下学生工作的挑战,打造精品辅导员博客,着力提升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水平。
3. 在服务中发掘工作重心,在管理中增强育人效能
健全政策法规,推进学籍管理信息化。梳理在学生学籍变动(休、复、退学)申请审批中,学生违纪处分中相关流程、相关表格手续,优化流程、方便师生及校院两级的管理及统计,与信息科共同完成我校“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的搭建工
作,推进学籍管理信息化。协调各部门做好《上海大学学生手册》的新版修订组织工作及“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前期准备工作,服务师生、服务学院。
拓展资助渠道,形成育人新模式。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按照“拓宽服务功能,完善管理制度”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落实各项资助政策,建立起资助工作的长效机制;按照“应助尽助、应贷尽贷”的资助育人全覆盖、全方位要求,拓展资助渠道,开展资助调研,总结资助经验,确保资助工作专业化和科学化;构筑“资助——自助——育人”良性循环育人机制,形成“经济资助与思想教育、心理帮扶、能力扶持”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育人模式;建立个性化资助与服务制度,推出“七彩梦”成长方案;探索“慈善公益项目”建设和“慈善教育基地建设”,开展慈善理论探讨,提升慈善工作水平。
三、全程全员育人,打造校园新文化
弘扬世博精神,实践全员全程育人。在世博会服务期间,由全校各个部门和各个院系组成的志愿者后援团“水立方”、“小水滴”为“小白菜”、“小蓝莓”提供了最悉心的照顾,后方的坚实保障让世博一线的志愿服务工作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以此为契机,我们将进一步推动合力育人,实践家校合作,拓展生涯发展导航计划。做好年度全校专项工作(献血、征兵、军训等)的组织协调、后勤保障和配套服务工作;结合网络思政的特点,拟在2011年对学工办网站进行了全面改版,版面设置更加人性化,更加符合学生工作的特点,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秉持全程全员育人的理念,加大交流学习和合作的力度和广度,努力打造开放型、研究型学工文化,努力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提升校园的艺术品位。作为审美教育或情感教育的艺术素质教育,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最佳的途径。艺术中心继续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加强艺术团的建设与发展;中心将继续担任起艺术素质普及教育的工作,让艺术素质教育通过寓教于乐、从艺术品味的教育中达到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各学院开展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进一步提升校园和谐发展的艺术品位。
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加强心理辅导中心建设,深入开展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健康预警机制建设。发挥大学精神和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开展诸如演讲、辩论赛等形式多样且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尤其是周末文化活动,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出心理困惑,消除自卑,建立自信, 从而养成良好的心态、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逐步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联动工作机制。
上海大学学生工作办公室
二〇一一年一月十二日
第二篇:学生工作要点
学生管理工作要点
本学期,*****系的学生工作要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服务学生成功、成人、成才为宗旨,以“学雷锋活动”、“三成教育、三爱教育”、大学生文明行为养成、心理健康教育、“青春运动”以及“大学生就业”等系列活动为重点,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在系团总支、系学生会的带领下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积极性,为本系学生提供锻炼自我、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平台,为推进我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做贡献。
一、加强日常管理,加大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
1、加强日常管理,强化量化管理,借助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正确看待问题的心态,做好学生成长记录。
2、制定各级管理责任制,确保早操、晚自习和上课的正常秩序。
3、做好运动会准备工作,组织好学生进行筹备和训练,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争取运动会取得好成绩,并以此为契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4、加强宿舍管理,勤检查、勤督促,帮助同学们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规范学生行为,从小事做起,注重实效。
5、对信息工程系学生会、团总支进行管理和引导,实现系学生会和班级学生干部紧密合作,实现我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充分利用时间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工作的效率。
二、量化学生干部工作,发挥学生干部的个人素质
1、积极配合学院做好院学生会、院团委干部培训工作。调动本部门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加强学生干部管理的量化,明确责任,做到赏罚分明。
2、注意学生干部培养,作为提高综合素质的手段。坚持培养干部从小事着手,使用干部从大处着眼,宏观控制,放手使用,在活动中锻炼干部,在鼓励中促进干部的成长。把具体的工作落实到具体的学生干部,注意学生干部的合作精神和倡导团队精神的培养。
3、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规范工作流程,做好优秀学生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的评审准备工作。做好学院先进班集体、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的评选表彰准备工作。
三、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调动学生党员的积极性
1、形成与学生谈心的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力求学生工作贴近学生,贴近实际。
2、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和家长进行不定期的电话联系,针对情况进行电话家访。
3、采用多种形式,利用各种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同时要求全体学生党员积极行动起来,投入到院系的各项活动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4、利用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精神等方面的培养,促进优良学风,班风的形成。
5、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安排与专业相关的学术讲座,营造浓浓的育人氛围,使学生潜移默化地从中受到教育。
四、以学生活动为载体,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精心设计每次学生活动,使之更具有实效性。
结合信息工程系各专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重点围绕教学工作、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大学生就业等方面策划安排学生活动,使青年特点和专业特点相结合,提高综合素质和就业需要相结合,认真安排好活动计划。每项活动落实到具体学生会、团总支的具体学生干部,每项活动以一个学生干部为中心,全体学生会干部协助,齐心合力搞好学生活动。
2、积极鼓励支持计算机社团的活动,让计算机社团成为精品社团,发挥学生的个人特长;立足本系,放眼全校,推动计算机应用知识在全校的普及和提高。
五、加强安全教育,促进校园的安全稳定
1、教育学生学会理性思维,分析每件事情的利弊,抵御来自各方面不良影响、不良思想倾向,缩短学生心智的成熟进程,确保校园稳定。
2、经常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防止校园伤害事件的发生。做好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预案,确保学生的安全。
3、组织好同学们安全教育课,定期培训学生,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保证学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注意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交通安全,防火、防盗。
六、加强毕业生教育管理,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引导
1、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
继续针对各年级进行分阶段指导,引导学生做好学习、职业规划,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主动性。
2、组织好学生的就业指导课,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招聘会。
3、开设就业方面的专题讲座,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理念,做好应届毕业生理想、前途教育,培养学生今天以校为荣,明天学校以你为荣的观念。
七、做好学生管理的工作记事,整理好学生管理的档案
继续坚持每天对工作进行记录,积累学生管理的经验,为后续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
第三篇:上海基层党建工作要点
上海基层党建工作要点
全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和市委九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组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重点,围绕市委提出的“四保”要求,突出基层党建工作实效性,继续完善“走进基层、服务群众”的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抓基层、打基础、建队伍、重协同,狠抓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和党建责任制落实,全面加强各个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扎实推进单位党建、行业党建和区域党建互联互补互动,发挥资源整合型党建工作模式的实效,努力探索和构建区域性大党建工作格局,为实现市委全年工作目标,推进上海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认真组织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1、扎实推动学习实践活动有序开展。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突出处以上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这个重点,加强统筹谋划和分类指导,抓好学习实践活动各个批次、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的工作。指导第一批单位做好第三阶段的整改落实工作;按照市委的总体部署,组织开展第二、三批单位学习实践活动,确保达到“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目标要求。
2、努力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四个率先”,以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和保世博会筹办有序推进的实效,检验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组织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应对危机、克服困难结合起来,把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压力和风险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动力和机遇。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使之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骨干力量,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堡垒。
二、围绕“四保”,深入开展“走进基层、服务群众”活动
3、继续在全市各级党组织中开展“走进基层、服务群众”活动。结合市委“四保”的工作要求,引导各级党组织通过走访、下放、接访等“三访”制度,深入企业、了解企业需求保增长,深入群众、了解群众诉求保民生。畅通党内信息反映和传递渠道,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收集和反映社情民意中的作用,确保党组织及时掌握信息。健全各类利益协调和矛盾化解机制,发挥各级党组织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通过完善“自助互助、窗口受理和协调协同”等三个方面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提高行政效率、办事效率和党组织、党员服务群众水平,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坚实的基层工作基础。
4、加大总结宣传和督促检查力度。及时总结、推介各级党组织在建立健全“走进基层、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方面的经验和做法。总结一批制度措施健全完善、回应群众急难愁呼声迅速、解决实际问题成效显著的典型,加大宣传力度。明确工作目标,以群众评价为导向,细化考核标准。各区(县)党委、市委各工作党委组织部门要采取适当形式,对所属基层党组织 “走进基层、服务群众”的情况进行了解、督促。
三、以制度建设为重点,积极稳妥地扩大基层党内民主
5、继续指导和推进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公推直选。到期换届的村、居民区党组织有条件的都实行公推直选;其他领域的基层党支部(总支),在领导班子换届选举中原则上都实行“公推”,具备条件的要实行“直选”;其他层面的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在换届选举中也要逐步扩大公推直选的范围。积极推进市管国有企业党组织换届工作。各级基层党组织都要按照党章的规定按期换届,到期不能换届的党组织要按照党内有关规定报批。
6、健全和完善党委运作机制。以探索全委会运作机制为重点的党内决策民主建设,强化全委会功能,扩大全委会决策权,实行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用票决制。进一步推进乡镇党代会常任制,探索社区(街道)党工委向区域内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报告工作的途径。
7、积极探索党内民主的多种实现形式。倡导在村、居民区党组织中通过村、居民区党员代表议事会制度等形式,探索和丰富党员参与党内各项事务的载体和途径。严格执行基层党组织向党员报告工作制度,积极采取各种形式落实党内“三先”(先知道、先讨论、先行动)制度。深入推进党务公开,探索党员反映情况、表达意见、参与决策的途径,在党内形成民主讨论的氛围。
四、积极探索,进一步推进党代会代表任期制工作
8、认真落实《中共上海市委关于贯彻<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暂行条例>的实施办法(试行)》(沪委发[2008]8号),建立健全党代会代表任期制的工作制度和办法。研究制定市党代会代表提议、代表接待等具体制度和办法,探索建立代表与基层党组织、党员群众联系及回应的途径等,形成基本工作规范。
9、拓展代表知情范围,增强代表履职能力。继续做好党代会代表列席全委会和有关专题会议,以及向代表通报党的决议、决定贯彻落实情况及常委会工作报告、常委会民主生活会情况等党内重要情况等工作。扩大代表列席部委办、区县局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报告会范围。落实好市委《一周要讯》、《上海工作》等刊物阅读范围扩大至市党代会代表工作。组织开展代表培训,增强代表履职意识和履职能力。
10、发挥代表作用,拓宽代表有效参与决策和监督的渠道。组织代表开展调查研究,主动听取代表建言,并向同级党委反映。通过代表接待、代表联系、代表信箱等多种方式,密切与选举单位党组织、基层党员和群众的联系。进一步发挥代表在参与党内监督中的作用,按照有关规定,参与巡视访谈、重要干部推荐和党委工作评议等,切实发挥代表作用。
11、加强联系和服务,保障代表履职。落实有关力量。今年上半年,各区县要完成制定本级党委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有关任期制工作的实施办法,建立代表联络工作机构,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市委工作党委、有关部委要落实专人负责党代会代表的联系和服务工作。做好党代会代表履职的保障工作。为代表组织开展活动、代表提出提议、建议和意见等履职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服务。
12、丰富创新实践,推进党代会代表任期制工作。认真研究实行党代会代表任期制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对代表开展工作的方式、代表履行职责的保障和代表资格的管理等方面进行探索。
五、建立健全党建协调推进机制,进一步深化区域性大党建工作格局
13、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协调机制,以党内资源整合带动政府资源、社会资源整合。贯彻落实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区域性大党建工作的若干意见》(沪委办[2005]33号)的要求,进一步落实党群工作部门和政府各部门党组(委)在推进区域性大党建工作中的责任和工作要求,完善党委各部门和政府有关部门党组织参与的基层党建协调机制。推动党员教育联系会议等正常运转;建立党委组织部门牵头的党群工作联动机制,推动基层党组织统筹使用党群工作资源和工作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健全和完善区县、街镇两个层面的区域性大党建工作协调机制。
14、深入开展党建联建。在全市范围内,继续推动单位党建、行业党建、区域党建互联互补互动,深入开展社区物业管理、社区城管执法、工程建设党建联建工作,加大推进世博党建联建工作的力度,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积极行动起来,为迎接世博会、办好世博会作贡献。提高“双结对”工作水平,做好结对帮扶经济薄弱村总结评估工作,继续探索和深化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树立统筹城乡党建工作的理念,积极推动城乡基层党建工作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双向受益、共同提高,逐步形成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六、坚持分类指导,全面加强和改进各领域基层党的建设
15、深入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深化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创新三级联创的工作载体,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以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市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为重点,组织乡镇党委书记和村党组织书记进行集中轮训。乡镇党委书记轮训由市委组织部负责,村党组织书记集中轮训由市委组织部组织举办示范班后,由各区(县)委组织部具体组织实施。切实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继续做好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完善和落实使用、激励、考核和培训等配套政策,支持和鼓励区(县)探索实施从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从村干部中考录公务员和聘用事业单位人员。以推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为抓手,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五个带头”作用。
16、积极探索党在社会领域开展工作的有效方式和途径。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律师行业党的建设暨加强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建立健全市委统一领导,区县分级负责,业务主管单位或行政挂靠单位党组织管理为主,行业协会党组织管理为依托的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管理体制。年内力争使行业规模较大、业务主管部门明确、工作基础较好的律师、会计师等比较成熟的行业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其他领域的行业组织党建提供经验。基层党组织要高度重视业主委员会、群众性活动团队等社会组织的政治引领,进一步探索党组织在其中的设置方式和活动方式,以及党员在各类社会组织中发挥作用的途径和办法,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对新社会组织的渗透力、影响力和凝聚力。鼓励基层积极探索各类社会组织在反映群众诉求、民主参与、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方面发挥作用的多种形式,进一步改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采取多种形式,切实做好团结、凝聚新的社会领域代表人士的工作。
17、统筹推进企业、社区和机关、学校等领域的基层党建工作。企业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把帮助企业应对挑战、渡过难关,作为企业党建工作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国有企业党组织要进一步深化适应法人治理结构的领导体制,研究制订在新的情况下,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包括企业领导人员管理的规范性操作意见。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要继续加大组织和工作覆盖的力度,积极探索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途径与方式,切实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有效性和规律性研究。突出“抓重点、抓示范”,深入研究和总结宣传若干先进典型,加大对重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指导力度。切实增强对两新组织业主的影响力、凝聚力,做好代表人士的团结工作和培养发展工作。社区党建以“双创”活动为抓手,指导各区(县)细化创建办法,探索简便易行的评选办法。按照市委要求,继续探索和完善社区党建新体制的运作机制,分类推出社区“1+3”党组织工作典型,加强工作引导和指导,突出服务群众、促进社区和谐稳定,继续强化居民区党建在社区党建中的基础性地位,在深化楼组党建的基础上,探索和推广按照群众性活动团队优化党组织设置的模式。机关党建要突出干部思想、作风和反腐倡廉建设,围绕为企业、为基层、为群众服务,教育广大干部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激发逆势飞扬的豪气、高效快捷的办事效率、敢于担当、敢于攻坚的创新勇气,经受特殊时期的特殊考验。切实抓好新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的学习和宣传工作,修订《上海市市级机关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实施办法》,推进机关党建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探索上海在外单位党组织和外地在沪单位党组织建设模式,形成上海服务全国的合力。高校党建要以促进大学生就业、维护校园稳定为重点,切实抓好新颁布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学习和宣传工作,修订《上海市高等学校实施<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办法(试行)》。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和学生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发挥好辅导员和学生党支部书记队伍作用,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引导,高度重视学生社团工作。抓紧修订《关于加强和改进上海市中小学党组织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试行)》。
七、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18、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继续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重视在生产和工作一线、青年学生、青年农民、农民工和知识分子特别是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新社会阶层代表人物中发展党员。进一步规范发展党员程序,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加强对大学生等人员发展入党工作的检查和评估,进一步优化党员队伍结构。研究制定人员在职业流动过程中发展党员、预备党员转正、党组织关系接转、办理出国保留党籍手续的有效办法。
19、以创新的精神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采取集中培训、网络培训和远程教育等多种手段,落实《2009—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提出的党员经常性教育的各项要求,提高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加强和改进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充分发挥他们在保增长、促稳定中的骨干作用,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全面推进党员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和运用,提高党组织党员信息化系统使用范围和利用率。严格党员管理,落实日常教育要求,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
20、加强全市党员服务中心建设。突出服务基层党组织这一重点,形成资源整合型的联动服务网络,切实发挥党员服务中心作为区域性党建工作综合平台的作用;做好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规范党代表接访点、发挥远程教育点作用;探索基层党组织评议党员服务中心的考核机制。以流动党员、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为重点,在继续做好生活帮困的基础上,加大就业推荐、创业扶持和人文关怀的工作力度,建立健全物质互助、结对帮扶、联动协同、激励扶持等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党内关怀、激励和帮扶工作水平。结合庆祝建国60周年,充分展示党组织引领群众团队建设的成果,举办全市性群众团队才艺展示活动。积极开展各类党员志愿者活动。
八、落实党建责任制,不断完善基层党建资源支撑体系
21、加大对基层党建工作投入。要将基层党建工作经费纳入预算,逐步规范经费使用范围和投入机制。继续推进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建设,整合各方资源,丰富远程教育课件,在远程教育的“管、学、用”上下功夫,提高远程教育网的使用效率和受益面。继续办好上海基层党建网,指导并推动全市各类党建网站(页)建设,充分发挥网络媒介在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中的作用。
22、狠抓队伍建设。全面加强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研究制定《加强基层党支部(总支)书记队伍建设意见》,建立健全支部书记选拔配备、教育培训、工作支撑、待遇保障和考核激励各项制度。继续开展“班长工程”,大规模开展支部书记培训工作。探索和推动建立基层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职业化建设机制,建设一支数量精干、素质较高、富有活力的基层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坚持典型引路,宣传一批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在党内形成争先创优氛围。
23、认真落实党建责任制,开展区县和市委各工作党委党建工作责任制专项检查,督促落实党建责任制的报告的及时上报工作。对流动党员管理、党组织按期换届、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基层党建支撑体系等基层党建重点工作、重要项目的落实情况,加强督查、督办。
第四篇:大学2013年工作要点
XX年工作要点
1、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和团的xx大精神,引导团员青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2、继续抓实抓好各级团、学组织的基层组织建设,激发基层组织活力,增强基层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
3、继续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加强“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
4、深入加大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力度,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
5、以“五四”系列活动,科技创新,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青年志愿者等为龙头,继续搞好共青团精品工程。
6、大力实施素质拓展工程,以活动为载体全面提高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
7、加强对学生社团的规范管理和具体指导,注重发挥学生社团在校园科技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8、完成好学院党委、行政交办的其他工作。
XX年即将到来,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深入贯彻党的xx大精神和团的xx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不断创新,努力营造团结奋进、昂扬向上的校园氛围,确保圆满完成明年的各项任务,团结带领全院广大团员青年在学院的改革、发展、稳定中发挥生力军作用!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和建院65周年!
时 间
工 作 内 容
XX年9月
1、启动第十八届“挑战杯”华侨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2、组织校庆志愿者第三次培训
3、成立校第八次团代会筹备委员会,报送团省委请示。
4、开展XX年新生迎接工作
5、招聘第四届国旗护卫队
6、XX年暑期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总结
7、举办XX年共青团干部培训班
XX年10月
1、组织校庆志愿者第四次培训
2、XX年暑期学生社会实践评审表彰和图文册等成果制作
3、组织两校区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汇报会
4、以校庆50周年为契机,开展主题性教育活动
5、团代会各项工作的持续准备
6、成立中国大学生创业实践营华大基地
XX年11月
1、开展校庆50周年志愿服务工作
2、XX年学生科技创新启动基金项目中期检查
3、组织第九届“挑战杯”华侨大学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决赛
XX年12月
1、组织第十八届“挑战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
2、召开华侨大学第八次团代会
3、本学期工作总结
XX年1月
1、XX年团委文件档案归档
2、详细规划下学期工作
XX年2月
寒假
XX年3月
1、青年志愿者活动月组织全校性志愿者活动
2、西部计划宣传和志愿者招募
3、启动XX年暑期甘肃积石山和贵州布依族支教招募工作
4、XX年五四先进集体和个人评选发文
5、启动XX年暑期社会实践立项申报工作
XX年4月
1、评选表彰XX年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项目和个人
2、XX年科技启动立项结项
3、招募第十二期人才学校学员
4、第十一期人才学校结业考评
5、筹备第十一期人才结业典礼暨第十二期人才学校开学典礼
XX年5月
1、启动第十届“挑战杯”华侨大学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2、开展XX年五四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
3、XX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立项申报评审
4、组织参加第十届“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XX年6月
1、XX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立项审批和培训
2、联系人才学校暑期挂职
3、组织暑期社会实践出征仪式
第五篇:大学2020年工作要点
某某大学2020年工作要点
2020年某某大学工作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牢固树立一流意识,紧紧围绕一流目标,认真贯彻一流标准,全面实施“五大体系”“五大布局”,统筹推进“五大战略”,扎实打好“双一流”建设攻坚战,努力开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局面。
一、坚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办学治校的根本遵循,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道路
1.引导师生坚决践行“两个维护”。始终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团结带领广大师生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加强对院级党组织的政治督查,保证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2.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创新校院两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方式和内容,完善学习计划,提升学习实效。进一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阐释,强化专项研究,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术、进学科、进课程、进培训、进读本,出版一批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高质量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做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等有关活动。
3.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某某大学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动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进一步落实省部共同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支持政策,认真做好迎接国家“双一流”建设中期评估工作。组织开展“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研究。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打造开环整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4.加快落实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计划。进一步完善“三全育人”大思政工作格局,加强“一院一品”学生思政工作品牌建设,创新异地办学、跨单位培养背景下的思政教育模式。深化思政理论课改革,实行教学全过程考核和淘汰机制,建设“学科育人示范课程”,开展“课程思政”试点。强化实践教育环节,进一步建设学生思政与党建现场教学基地、海外实践基地。加强学生自我管理,制定学风公约,发挥优秀学生的榜样引领作用,强化学生骨干的政治历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注重开展朋辈教育。坚持“五育”并举,推动体育课程改革,建设艺术专项课程和特色教材,探索设置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开展精准化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做好就业战略布局规划,深化与重点省市、领域和行业的人才合作,进一步引导毕业生服务国家战略。完善基于创新的创业教育体系,推进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高水平承办好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提升思政队伍建设专业化职业化水平,构建梯队化的辅导员培养体系,推进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建设。
5.加快推进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做好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创新招生工作机制,落实招生工作责任,深化与重点中学战略合作,进一步提升本科生源质量。加快推进通识教育,发布通识教育白皮书,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通识教育模式。推进专业优化调整专项改革,对接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探索跨领域复合型专业建设,推动学科、学位点、专业协同建设。加快推进基础课程提质增效,探索课程准入和退出机制,以慕课建设为抓手推动教育资源共享互通。进一步建设“智慧教室”,加快推进“智慧课堂”教学。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发挥竺可桢学院的引领示范作用,推进“六卓越一拔尖”和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探索本研贯通培养的有效模式。开拓与世界一流大学的本科生交流项目,推动更多本科生开展中长期交流。实施新入职教师开课准入制度,建设教师发展培训与专业课程评估专家库,推出个性化培训项目。加强园院协同,优化“1+3”培养模式,推进一流学习社区建设。
6.加快实施卓越研究生培养计划。优化研究生招生机制,完善招生计划分配,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招生质量。深化博士生教育综合改革,完善博士招生“申请—考核”制。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强化素养与能力、全英文等课程建设,构建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预警和评价体系,推进研究生助教试点工作。进一步落实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出台《某某大学研究生导师管理办法》,探索建立基于有关数据的研究生导师培养质量表征指数。创新学位评定委员会模式,成立若干交叉学科评定分委员会和专业学位评定委员会。拓展研究生对外交流渠道,进一步推进博士研究生学术新星培养计划等,加快建设高水平的国际化学位项目,扩大与世界顶尖大学的联合培养规模。以工程师学院“项目制”为试点,进一步推进专业学位培养模式改革,加快工程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扩大博士专业学位规模。
7.加快打造特色的继续教育。推进继续教育品牌化,开展首批教育培训品牌认定工作,进一步构建多层次继续教育师资库。加快继续教育高端化建设进程,推出对接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的高端示范性项目,加强与国外知名高校开展教育培训合作。完善质量监控机制,健全督导反馈、整改落实等工作制度,加强继续教育违规办学行为处理。
三、加强内涵建设,推动一流学科创新发展,打造人尽其才的人才高地
8.加快构建一流的学科生态体系。深入落实医学院附属医院深化改革内涵发展动员会、第四次文科大会、推进涉农学科发展大会等会议精神,适时召开理学、工学、信息等领域的学科发展会议。进一步推进顶尖学科建设,系统实施高峰学科建设支持计划、一流骨干基础学科建设支持计划,启动优势特色学科发展计划(自然科学类),开展国防特色学科群的规划与建设。做好会聚型学科领域的谋划布局,深入实施“创新2030计划”,加快推进“双脑计划”“量子计划”“生态文明计划”“设计育种计划”等。加强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战略联动,健全学科设置与管理模式,建立学科建设权责体系。
9.引育并举加快打造人才高地。深入实施学术大师汇聚计划,做好院士增选工作,加快引进国际著名大奖获得者、院士等标志性人才。强化对高层次人才的创新团队支撑,推进高层次人才引育支持计划,扩大特聘研究员2.0制度试行范围,完善“百人计划”岗位设置和总体规划。完善专职研究员岗位制度,统筹研究为主岗设置,推进“博千计划”,持续提升博士后队伍规模与质量,推出与国际顶尖大学联合招收博士后计划。健全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机制,开展国际化学术评估,构建有吸引力的保障激励机制。
10.加快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发展环境。拓展完善各类人员的发展渠道,试行管理辅助岗文员制、科研专技辅助岗委托评审职称等,优化劳务派遣人员管理模式,完善教师校外兼职管理。探索附属医院岗位分类管理,开设临床教学为主人员的晋升通道,完善卫生技术人员兼评教师高级职务的任职条件,支持和规范医学院及附属医院内部兼聘工作。开展院系薪酬自主权试点,探索根据考核结果核拨人力资源经费机制。完善教师荣誉奖励体系和师德教育培训体系,做好先进楷模选树和宣传工作。
四、对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需要,构建开放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打造开源创新的思想文化高地
11.提升科研品质内涵。做好科技规划预研,推进重大、重点、重要项目的组织凝练,做好“16+X”科研联盟建设考核评估。加快推进“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建设,谋划新一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推进前沿科学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医学中心等平台建设。布局若干国际科研合作基地,组织谋划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探索完善标志性成果培育机制,不断取得高水平的国家奖励新突破。响应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打造面向国防重大任务和工程的科研项目群,加快军工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突破。
12.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深入实施《面向2035:某某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和《某某大学关于加快推进文科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推进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建设水平。培育重大成果,做好国家级文科科研项目和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申报工作。实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能力提升计划,提高人文高等研究院发展水平,加快艺术与考古学院、艺术与考古博物馆、马一浮书院、中华译学馆等机构建设。实施学术精品走出去计划和高水平期刊培育计划,进一步推进文科声誉提升与国际化专项,搭建与世界顶尖大学的科研合作平台。加快高端智库建设,提高服务中央决策的影响力和显示度。
13.提高社会服务质量。主动对接乡村振兴、健康中国、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推进雄安发展中心、中原研究院等建设,进一步优化“两边两路、一个核心”的社会服务战略布局。提升扶贫工作的内涵和实效,助力景东县完成“脱贫摘帽”,做好精准扶贫台江工作。深化全面帮扶武义和援藏援疆工作,推进对口支援贵州大学、塔里木大学、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等工作。积极落实部省合建对口合作工作要求,进一步帮助郑州大学、山西大学、云南大学培育优势特色学科群。优化创新研究机构和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提高产学研合作和成果转化的标准化服务水平。优化农业推广示范基地布局,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农业试验站等建设。积极打造一流的附属医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14.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全面服务某某省大湾区建设,深度参与城西科创大走廊发展,推动某某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高起点建设,进一步落实服务某某经济社会发展行动计划。强化“国际科技创新圈”“国际海洋技术创新圈”“国际科教资源开放创新圈”“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创新圈”联动,依托宁波研究院、台州研究院、温州研究院、衢州研究院等,积极落实数字长三角等重点任务,加快接轨长三角一体化,为提升区域发展能级作出新贡献。
15.全力支持之江实验室建设发展。落实支持之江实验室建设的若干意见,在资源共享、智力投入和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继续发挥核心作用。出台人员互聘管理办法,加强干部交流。支持之江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建设。以信息学部为主要依托,联合筹划和申报国家项目。以相关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核心力量谋划重大科学装置。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为主体,共建人工智能研究院。
五、实施全球开放发展战略,加快国际化办学步伐,大力提升国际声誉和影响力
16.完善全球合作网络。主动对接国家教育对外开放战略及人文外交需求,深入推进全球开放发展战略,适时召开全球开放发展大会。推进世界顶尖大学战略合作计划,探索建设双边合作团队,构建多维度合作模式,开展跨学科、机制性的常态化交流。提升与海外一流学科伙伴的合作成效,推动合作成立国际学术联盟。实施国际合作区域拓展计划,延拓欧美一流大学合作平台,打造“一带一路”合作体系,提升与亚太国家和金砖国家高校、国际组织的合作实效。提高海外工作机构建设水平,加快建设某某大学硅谷中心等,优化港澳台交流布局。实施海外声誉提升工程,加强内外宣协同,增强学校的国际知名度。开展院系国际化水平评价,进一步调动院系、学科、教师参与国际合作的积极性。
17.加强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建设。深化学校与英国爱丁堡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适度扩大某某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某某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联合学院的研究生规模,进一步加快国际联合商学院(筹)的建设工作。强化书院作用,优化学生管理、服务模式。发挥中外合作办学的引领和溢出效应,引进海外优质育人资源,进一步推动海宁国际校区与其他校区开展育人交流。做好国际合作研究和技术转化平台的入驻工作。
18.提升国际学生教育质量。推进国际学生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发挥院系在国际学生招生、培养和管理上的主体作用。打造特色来华留学项目,做好世界高水平大学交换生接收工作。完善国际学生招生体系,在国内的国际学校建立生源基地,在国外增强招生力量。探索对国际学生文化引领的有效模式,推进中外学生文化交流中心建设,加强国际学生文化体验基地建设,以更加开阔的视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六、全面深化改革,建立健全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充分激发办学活力和动力
19.落实全面深化改革实施方案。深化“一院一策”改革,根据院系自主发展需要分类授权、试点推进。开展重大任务导向的科研团队模式改革,完善团队聘岗政策和内部分配机制,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的人事、财务、科技路线的决策权。推进“预聘—长聘”教职制度改革,扩大改革试点学院,启动长聘教职评聘,探索建立长聘教职薪酬体系。优化机关职能改革,试点开展机关党政管理岗位定岗定编工作,探索实施新招录党政管理人员淘汰机制。深化学术治理体系改革,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作用,建立健全专门委员会,规范基层学术组织运行。深化所属企业体制改革,通过优化治理结构、完善激励机制等提质增效,更好地支撑学校的一流发展。打造网上学习空间,加快形成大数据平台,推动数据共享和教育服务水平提升。深化实验仪器平台共享机制改革,加强公共实验平台建设,推进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与有偿使用。
20.构建一流的办学体系。完善各校区的发展定位,推进紫金港校区基本建设,做好相关院系搬迁工作,提升舟山校区、海宁国际校区等异地校区的治理能力,加快建设宁波(“五位一体”)校区,支持城市学院、宁波理工学院转型升级并提高办学质量,继续办好工程师学院。
21.提高财力资源统筹水平。建立资源筹措激励机制,进一步提升校院两级资源拓展能力。做好增收节支工作,以全面实施政府会计制度为契机,加强各类经费的统筹,加大对重点发展领域的支持力度。继续推进院系和部门单位的预算管理机制改革,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提升经费使用效益。
22.优化支撑服务保障。提高后勤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提升公用房和住房资源配置效益,建设一流的图书馆、档案馆。优化采购体制机制,落实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方案,建立分级分类的采购体系。创新发展联络工作机制,构建学校—校友的发展共同体,进一步提升教育基金会的规模和运作水平。
23.构建师生为本的发展环境。持续深化“一流管理、服务师生”主题活动,提升管理服务的精细化水平。加快“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推进院级协同办公系统建设,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体系。深化暖心爱心工程,推进“1250安居工程”建设和配套服务,强化师生的健康医疗保障。加强离退休干部工作,深入实施“乐龄”计划,提供精准的服务保障。进一步加强关工委建设,发挥离退休同志在育人上的重要作用。
七、全面从严治党,切实加强党的建设,为学校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24.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推动全校上下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进一步增强斗争本领,认真做好安全稳定和保密等工作。提高意识形态审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意识形态定期研判和专题督查考核,层层抓好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实。加强对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开展风险排查,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完善校园网络舆情预警和防控机制。
25.加强宣传思想工作。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提升“先锋学子”“育人强师”全员培训计划实效,启动党校“四百精品”工程,办好某某大学延安培训学院。凝练校园文化品牌,完善新生之友、事业之友以及“三育人”标兵、浙大好医生好护士评选等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氛围。构建形态多样的媒体融合传播平台,创新网络文化产品,强化学校形象塑造和推广,讲好新时代的浙大故事。
26.狠抓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推动各级领导班子加强能力和作风建设,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开展更多高质量的专题学习,着力提升形势研判和战略谋划能力。树立选人用人新风正气,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大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加大年轻干部的培养使用力度,完善“一人一策”精准培养方案。加强校院两级管理干部交流,探索实施“双向选调”机制。做好校内外挂职工作,有计划选派优秀干部到基层一线、艰苦地区历练。
27.加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推动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创建工作,开展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和样板支部试点工作,建成一批党建工作示范点,形成一批特色项目和品牌项目。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推进落实附属医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实施党支部“对标争先”建设计划,启动党建“一十百千”创建工程,健全党支部晋位升级机制。加强基层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实现“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全覆盖。加强党务工作队伍建设,做好专兼职组织员聘任及考核工作。
28.做好统一战线工作。推进社会主义学院建设,加强与红船干部学院等合作共建。强化对党外人士的发现、培养、选拔任用和政治吸纳,推进“同心•知联”服务基地建设,实现党外知识分子培训全覆盖。做好侨留联工作,深化协同合作共促发展机制。
29.加强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深化群团改革,加强对双代会、学代会的指导,增强工会和团委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引导学生会、研究生会、博士生会等学生组织充分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功能,提升学生社团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水平。
30.加强作风和纪律建设。严肃纪律和规矩,持之以恒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化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从严抓好师德师风、医德医风建设,强化师德考核和结果运用。落实中管高校纪检体制改革部署,建立健全双重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抓实“两个责任”,提高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分析会质量,支持纪委进一步做好“三转”工作,强化二级纪委作用发挥,完善常态化的监督制约与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发挥内部审计建设性作用,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有效运用监督执纪问责“四种形态”,强化廉洁教育和警示教育,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规问题。建立巡视巡察上下联动机制,持续做好巡视整改工作,探索常规巡察与专项监督协同,高质量推进内部巡察全覆盖,全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办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