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临床路试行工作中患者变异与退出原因分析(模版)
2016年临床路径实施情况统计分析和改进措施
各临床科室:
自20XX年起我院开展了临床路径实践工作,通过多年的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1.建立临床路径管理小组,健全工作制度。根据卫生部颁布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通知精神,我院于20XX年专门召开临床路径管理研讨会,研究、部署我院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开展,重新确立了临床路径病种。成立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组,侯远征院长亲自担任组长,阿迪力·热孜、贾秀华、艾尔肯·玉麦尔三位副院长担任副组长,其他科主任和护士长任临床路径工作指导评价小组成员。小组明确制定了我院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步骤、工作内容、责任人、时间节点,建立了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制度。
2.确定临床路径病种,实践临床路径。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结合医院及科室实际,在征求全院医护人员意见基础上,确定Ⅱ型糖尿病、股骨干骨折、小儿支气管肺炎、腹股沟疝气、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计划性剖宫产等6个临床路径单病种,同年10月又增加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自然临产阴道分娩、踝关节骨折、锁骨骨折、输尿管结石等6个新病种临床路径,并制定了相应的临床路径文本。2016年度我院收治临床路径病种591例中有591例进入临床路径,入组率达100%。进入临床路径的591例患者中未发生变异退出临床路径,变异发生率0%。但是,临床路径上报数据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存在严重问题。变异发生率、入组率和退出路径数没有实际参考意义。
各科室未有变异数的记录,但是据各科室主任反映,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存在变异,总结变异原因主要为:
1、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或辅助检查结果异常,需复查和明确异常原因,从而延长治疗时间和增加住院费用或退出本路径。
2、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或退出本路径。
3、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进入路径的患者住院最长14天,最短1天,平均住院6.26天;完成路径的591例患者均治愈,治愈率100%,无医疗事故差错发生。
3.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我院对实施临床路径的病例相关指标进行收集、整理,对中途退出路径的病例,科室组织病例讨论,分析退出路径原因及存在问题。对成功实施的病例,科室通过分析治疗过程、患者转归情况、总体费用对比情况、患者满意度及认可度等指标实施效果评价。详细分析临床路径工作开展情况,总结问题和经验,并对下一步临床路径工作提出了质量改进建议。
通过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开展,我院进一步优化了医疗流程,规范了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提高了整体医疗质量,减少了不合理的检查、治疗、用药,降低了总体治疗费用,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提高了各科室工作效率。进一步增强了医患沟通,医务人员医患沟通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密切了医患关系,减少了医疗投诉和纠纷,试点病例未发生一起医疗事故及纠纷。
二、经验及体会
1、常见病、多发病更适宜推广应用临床路径。一是治疗方案及治疗技术相对成熟,同时有卫生部公布的规范文本及治疗程序为参考,可控性强。二是诊断及病情变化预见更为准确,进入路径后实施成功率较高。三是患者人数相对较多,能在较短时间里更快的积累数据和经验,完善临床路径流程及文本,更好的进行效果分析及评价。下一步我院将陆续开展其他病种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2、加强医疗质控是成功推行临床路径的基础。临床路径的实施本身就是以提高医疗质量,规范医疗流程为目的,在实施过程中一是要严把路径准入关,接诊医师要及时和经治医师沟通,详细询问病史,准确分析病情,判断是否符合进入临床路径的要求。二是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发现、处置、干预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组织病例讨论,不能只是生搬硬套路径文本的治疗规程和医嘱内容。三是要搞好数据收集、分析及效果评价,及时总结经验,完善临床路径流程及文本。四是要重视和患者的沟通解释工作。
3、各部门密切配合是成功推行临床路径工作的关键。我院执行和开展与各职能及相关科室联席会议制度,推行临床路径是一项系统工程,医疗、护理、医技、行政等部门密切配合,行政加强指导和检查,我院要密切关注诊疗活动的每一个细节、抓好医疗质量的每一个环节,医技科室配合制定好临床路径文本并及时安排各项检查,做好药物应用的指导工作,各部门要共同抓好数据统计及分析工作。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存在问题:
1、临床路径准入把关不严。主要原因是各科室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相关政策、知识还不熟悉,对路径准入标准不清楚,在判断患者是否符合准入标准时,常常忽视合并症的治疗和疾病的转归变化。
2、医患沟通有待加强。临床路径的实施,也是加强医患沟通的过程,我院部分医护人员对于这一点缺乏深刻认识,不重视同患者交流,不能很好向患者解释介绍临床路径的基本知识和实施目的,患者对诊疗基本方案和每日治疗流程不清楚,严重影响了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评价和改进工作。
3、能成功实施临床路径的病例较少,分析原因主要是临床上纯粹的单病种患者较少,较多患者选择门诊治疗而不是住院治疗,多数病人都合并有其他疾病或有并发症,无法按照路径要求实施诊治。
4、实施过程中医务人员的自主权与标准化的冲突:部分医生认为,临床路径是一种有限的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完善的实施需相当长时间的磨合和一定的经费投入,治疗方案僵化,会减少医生的自主权,对患者的治疗产生消极影响,限制医务人员的临床思维和创新能力。
5、有些病种的患者多为老年患者,多合并其他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等疾病,容易发生变异,给临床治疗带来较大困难。
6、临床路径实施中可能引起相关的医疗纠纷及其法律问题:临床路径重视病人的知情同意权,发挥了病人参与意识和合作态度对治疗的作用,如果医生没有完全遵守临床路径而患者得了并发症,医生面对医疗事故投诉将处于不利的地位。一旦偏离路径,易导致医疗纠纷,对预防此类医疗纠纷未见相关规定。
7、全院全年扔有5个病种未入组一例病例,分别为: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踝关节骨折、锁骨骨折、输尿管结石。改进措施:
1、深入宣传和推广临床路径工作。继续加强临床路径工作的宣传教育工作,使科室医务人员掌握更多的临床路径管理知识,使更多患者知道、了解临床路径工作。同时,在稳定开展好现有病种的基础上,逐步增加病种,及时搞好分析、总结,为全院前期推行的临床路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继续加强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开展临床路径工作的病例从路径准入、病例文书、警告值报告、医患沟通、合理用药等方面加强医疗质量监控,确保不出现医疗事故及纠纷,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实施。
3、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将我院临床路径工作和绩效考核挂钩,通过绩效考评,鼓励、促进我院临床路径工作的开展。
4、临床路径的质量控制:是通过对变异数据信息的收集分析结合诊疗技术的最新发展,不断改进、修正路径,从而达到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医疗成本、降低医疗费用的目的。临床路径的计划性、系统性最大限度地防止了医疗缺陷的发生,保证了医疗护理质量。
5、临床路径的施行,应每天记录,随时修正差异,每一位患者出院后都需填一份差异报表,对较大的变异应及时地分析、讨论,找出差异报表与预期成果不同的原因,修正为最合适的临床路径,最大限度的发挥临床路径的优越性。
6、通过将临床路径与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可以教给学生符合成本效果的临床实践,更好地为医学培训服务提倡学生在实施临床路径的同时要善于分析变异,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思想上要有创新意识。
7、医生应加强对患者的沟通,说明路径仅作为参考,还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做出治疗的最终方案。
8、医生应该在发生偏离路径时做好详细记录,及时讨论,做好自身保护,有利于日后临床管理委员会进行评价和修正路径。通过临床路径的运用,积极引导病人及其家属参与整个医疗过程,加强医患沟通,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9、完善临床路径文本,发挥各科室医疗特色,提高临床路径病种的治愈好转率,缩短病程。
10、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积极复查患者入院异常项目,并加以处理。对于有合并症患者,我们需加强合并症的治疗,必要时请各相关科室会诊协助诊治。
11、加强患者的护理,并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防止诱发其他疾病。
医务科
第二篇:不明原因发热患者中肺外结核与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不明原因发热患者中肺外结核与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田耕 王焕玲 王晶
来源:《中国全科医学·学术版A》2013年第06期
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own origin,FUO)是内科的疑难疾病之一,国内外对FUO的病因研究发现,感染性疾病是其主要病因,而感染性疾病中肺外结核及病毒的感染约占30%。本研究拟通过临床病例的回顾性研究,阐明在FUO患者中肺外结核及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为该疾病的诊疗提供思路和帮助。
第三篇:留置导尿患者漏尿原因分析与护理措施
留置导尿患者漏尿原因分析与护理措施
留置导尿是保障患者舒适及预防褥疮及尿路感染较重要的措施,是掌握患者出入量的重要依据,也是临床上用于解除尿潴留、术前准备、观察记录尿量、保持昏迷和尿失禁患者会阴清洁、预防褥疮以及促进膀胱功能恢复的基本诊疗护理技术。在留置气囊导尿管导尿过程中经常发生尿液外溢现象,不仅给治疗和护理带来诸多不便,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做好留置导尿的护理工作,对于减轻患者痛苦、融洽护患关系、促进整体化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科自2009年连续出现3例女性患者在留置导尿后,患者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漏尿,尤其在膀胱冲洗及行运动疗法时尤为严重。据临床观察,留置尿管漏尿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原因调查
1、尿道括约肌松弛:患者都是已生育的中老年女性,一例为腰椎肿瘤切除术后导致大小便失禁患者,两例为脑血管意外致大小便失禁患者;病史长、老年体弱或比较衰竭的患者由于尿道松弛,留置尿管后尿管周围经常漏尿。
2、膀胱废用性萎缩:膀胱具有贮尿和排尿的双重作用,长期留置尿管患者,特别是持续开放引流,使膀胱贮存功能废用,膀胱成空虚及惰性状态,一旦夹闭尿管即可导致漏尿。
3、气囊内液体过少或过多所致漏尿:气囊的大小与尿管的粗细成正比,若尿管较粗而气囊内液体过少,使膀胱颈处于一个开放状态,当膀胱内压力大于尿道夹闭能力时即出现漏尿。相反,过大的气囊压迫双输尿管开口,使输尿管蠕动加剧,输尿管传下来的蠕动波会引起三角区收缩以致膀胱痉挛而导致漏尿。
4、膀胱痉挛导致漏尿:由于气囊导尿管的前端为一圆头,气囊与膀胱壁直接接触,嵌顿在膀胱颈部刺激膀胱肌肉引起痉挛样收缩,使膀胱颈尿道移动度增加,尿道内括约肌功能不全,膀胱颈开放而引起后漏尿。
针对以上原因,我们采取以下措施:
二、处理措施
1、规范操作规程:提高护理人员整体护理意识,选择粗细适宜的导尿管(长期留置尿管并定期更换导尿管的患者,尿道括约肌较松驰,需选用18号导尿管),规范操作步骤,充分润滑剂导尿管,必要时可以在插入导尿管前,在尿道口注入2-3ml无菌石蜡油,充分润滑油尿道,动作要轻柔。插入的深度要充分,女性患者见尿后再进1-2cm,打水囊后,再往外缓缓拔出,直到拔不动为止。
2、气囊内液体量适宜:注入生理盐水时用力要适宜、均匀,同时注意压力变化和患者主诉,避免球囊破裂。老年患者由于膀胱结构、容量的变化,球囊内注液量应当减少,一般小于10ml为宜,注液量过大造成球囊在膀胱内浮动,封闭尿道内口效果不好,易发生漏尿,注液量6-8ml适宜。
3、气体和液体交替:患者为截瘫病人,在行康复功能训练时活动量增大,液体气囊随体位改变而移位容易发生漏尿,此时气囊内应改为气体,试验证明,注入15ml气体,次日观察气囊内剩8-10ml气体,需重新注入15ml气体,漏尿情况明显减少。
4、训练膀胱反射:对于留置导尿的患者,为了锻炼膀胱的反射功能,防止膀胱挛缩,保持其生理功能,采取间歇夹管、放尿的方法,根据患者膀胱的充盈度决定放尿时间,脑血管病患者1-2h开放一次较好,夹管后在患者床头做醒目标志,以提醒护士或家属及放管。
三、评价
通过对留置导尿患者漏尿的原因分析,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并把这些护理方法预防性应用在留置导尿患者中,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漏尿的发生,减轻了因更换床单而增加的护理工作量,减少了皮肤感染的机会,提高了服务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加患者的舒适感和满意度。
第四篇:临床护理中护患冲突常见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
齐鲁护理杂志2010年第16卷第8期
点注意头面部,在骨突处垫软垫;床单平整、干燥、柔软;保护大血管、神经不受挤压;上肢外展不超过90;约束带松紧适宜;俯卧位时在踝关节处垫软枕使双足自然下垂;医生术中勿压靠患者;过重的器械勿长时间放在患者身上。
3.9 预防高频电刀导致灼伤 负极板应平整贴放在肌肉丰满处,严禁负极板贴在身体瘢痕、骨隆突、毛发较多处;患者身体不接触手术台金属部分;用乙醇消毒切口应待干后再使用电刀;敷料、床单被浸透时及时更换;电刀不用时妥善放置,避免误伤患者。3.10 严格交接班
需清点、记录的物品要由巡回护士亲自
拿取;巡回护士在忙时,台上护士要注意室内的情况,防止出现差错;规范参观人员的行为。3.11 认真做好手术护理记录 单吻合,防止出现医疗纠纷。3.12 规范工作言行
手术室是治病救人的非常严肃的场
所,禁止在手术室内拨打手机、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语。医务人员应理解患者的感受,精力集中,专心工作,约束自己的行为,防止患者因恢复不佳引起医疗纠纷。家属询问手术情况时,手术医生尽量回答,避免与护士说法不一引起纠纷。3.13 关心、体贴患者 及时签订各种协议书,操作前解释;术中多体贴、关心患者,冬季为患者保暖;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对婴幼儿多抚摸,对恶性疾病患者多同情。患者出室时,为其擦干身上的血迹并覆盖好。
手术护理记录单中的手术名
称、生命体征、出入室时间等应与麻醉记录单、手术记录、收费 3.14 妥善固定各管道 出。
3.15 妥善管理标本 标本是诊断、治疗的重要依据,术中切下的病理组织要及时交给巡回护士装入标本盒中,及时加固定液,并注明患者信息,防止混淆[1]。
3.16 术后与病房护士认真交接 建立交接记录并签名,交接患者物品,包括病历、手术标本、引流管情况、呼吸、血压、输液种类、术中情况、术后注意事项、患者皮肤情况。4 讨论
手术室是为患者解除病痛的地方,应对患者的安全负责,为患者提供安全的手术场所、有效的治疗手段。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制定各种应急预案;合理排班,遇有重大手术,安排责任心强、经验丰富、动作灵敏的护士值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是安全护理的关键[2]。建立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加强细节管理,督促和检查规章制度、操作常规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手术安全。参考文献: [1] 黄頔.手术室潜在护理安全问题及防范措施[J].齐鲁护 理杂志,2009,15(2):102-103.[2] 任水清,蔡立芳,完燕.影响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的因素及 干预措施[J].护理研究,2006,20(7):1795-1796.本文编辑:李富青 2009-12-28收稿 手术过程中,应约束好患者,各种管
道应妥善固定,防止输液管道、引流管、导尿管、气管插管等脱 临床护理中护患冲突常见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 张爱莲
(山东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山东济南250011)护患冲突是在护患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冲突。随着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人们对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在就医过程中维护自身的权益,从而对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技术水平及服务质量提出很高的要求。由于受惯性的工作流程制约及个别护士的服务意识相对滞后,往往导致护患冲突。因此,怎样不断改进护理工作,尽量减少或避免护患冲突及出现冲突后如何正确处理成为当务之急,需引起广泛的关注。现将临床护理中护患冲突常见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报告如下。1 护患冲突常见原因1.1 外部因素 1.1.1 患者对疗效的期望值过高 当发现疗效与预期不相
符甚至病情恶化时,患者及家属不能理解,认为应该药到病除,否则就是误诊或医护人员没有尽心服务,因而向医护人员发泄怒气。
1.1.2 对医院性质认识偏差 有些人认为医院纯属福利事
业单位,认为医院应不计成本地向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把医院与患者看成商店与一般顾客的关系,要求不出差错,否则就要 索赔。
1.1.3 护患关系不和谐
少数患者或家属做不到文明就医, 把护士当做仆人使唤,不管护理人员的工作是否繁忙,都要招之即来,稍有怠慢便横加指责甚至谩骂,很大程度上伤害了护理人员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同时,护理人员在医疗服务中与患者接触较多,相应的引起摩擦的机会较多,患者对医院所产生的不满易发泄于护士。1.2 内部因素 1.2.1 服务制度不完善
一般医院对患者进行规章制度等 的解释时,只强调患者应承担的义务,而对患者应享有的权利则介绍少、强调少,易使患者产生 都是我承担的义务,就没有我应该享有的权利!的心理,拉大护患的心理距离,一旦引起冲突,双方很难沟通。1.2.2 未认真履行规章制度
由于护理人员没有认真实行
查对制度,极易出现打错针、发错药、输错液体等差错事故;有的护理人员未认真履行交接班制度,以至造成抢救仪器未及时检修、抢救药品未及时补充等,一旦遇到抢救则会导致抢救不及时,使患者失去最佳的抢救时机。齐鲁护理杂志2010年第16卷第8期 1.2.3 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 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部
2.3 加强业务学习和技能训练 为避免护理过程中的冲突和纠纷,护理人员不仅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还必须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这是建立护患关系的基础。护理技术是护士的基本技能和能够为服务对象提供的最直接帮助,是护患关系的土壤,在培养良好护患关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3]。如果不能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专业服务,就很难建立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患者易根据一个技术能力不强的护士推测该医院整体护理与服务质量水平,一旦出现不满意的问题,将成为护患冲突的导火索。
2.4 增加护理人员的配置 通过加大护理人员的配置、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使护理人员有充足的时间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及时发现患者语言中隐藏的信息,进行疏导和解决,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同时也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4]。2.5 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法律是人们行为规范的准则,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地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5]。
2.6 正确对待和处理好每次护患冲突 作为患者及家属来讲,一旦患病,希望能在医院得到安全、满意的治疗、护理、服务;作为医院来讲,应该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治疗、护理、服务。当出现护患冲突时,说明患者在接受治疗、护理服务过程中有不满意的地方,向医院提出意见和建议,这是他们应有的权利,也是对医院工作的一种客观评价和有效的监督[6]。正确的意见和有利于改进工作的建议应虚心接受;对因不懂医学知识但善意者应做好耐心的解释和疏导工作,化解矛盾;对提出无理要求者要进行严肃的批评和教育。2.7 转变社会公众对医院的认识 目前媒体对医疗市场的
关注、对医疗纠纷的报道都对卫生管理的决策者、医院的管理者、医务人员起到了警示作用,但也存在着由于媒体工作者因医学知识的欠缺而片面报道医疗纠纷导致激化医患矛盾的现象。医院应充分认识到改善社会公众对医疗事业再认识的重要性,一方面净化内环境,加强内部管理,使医院的工作让患者和社会公众满意;另一方面优化外环境,经常性地向媒体宣传和解释医院的工作性质,获得社会公众的理解和支持。2.8 规范服务行为 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参考文献: [1] 陈晓阳,王丽华.伦理教育对改善护患关系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91-492.[2] 占建华.从举证责任倒置谈护士的自律行为[J].中华护 理杂志,2003,38(5):350-351.[3] 鼎美秀,许淑莲.现代护理实务全书[M].深圳:海天出 版社,1998:1183.[4] 靳立荣,朱桂兰.医疗纠纷与自我防范[J].吉林医学杂 志,2005,26(3):314-315.[5] 李瑶青.举证责任倒置下的护理管理[J].吉林医学杂 志,2005,26(3):303-304.[6] 毛忠强,王玲,韩淑惠.患者就医权益与医院义务的研究 [J].中国医院管理,1997,9(17):60.本文编辑:李富青 2009-12-23收稿以患者为中心,注意沟通技巧,使用文 明用语,尽量解决患者的困难,处处为患者着想,避免冲突,建 首先要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 分护理人员自觉社会地位低下,待遇不高,导致工作缺乏主动性,责任心不强,机械执行医嘱,观察病情不详细,病情记录简单、千篇一律,在患者病情变化时不能及时报告医生,导致抢救不及时,引发护患冲突。
1.2.4 专业技术水平低 由于大多数护士学历较低,又不善于总结经验,造成抢救危重患者和处理应急事件时手忙脚乱,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恐慌,甚至不会使用各种抢救仪器、呼吸机连接错管道等,一旦抢救不成功或患者病情恶化,很容易导致护患冲突甚至医疗纠纷。1.2.5 服务态度生硬 患者到了医院,总想把自己的痛苦毫
无顾忌地告诉医护人员,因缺乏医学知识,对自己所患疾病考虑很多,希望得到医护人员更多的关心,但少数护理人员有时因工作繁忙或知识水平有限,不愿与患者多交谈或对患者的提问不予理睬,甚至出现冷嘲热讽、恶语伤人的现象,造成护士与患者之间的不信任,极易使患者对护理过程不满意,从而引发冲突。
1.2.6 随便议论诱发护患冲突 由于每个护理人员观察疾病的能力及护理技术的操作水平不同,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少数护理人员在患者或家属的面前对该患者医疗、护理方面的不全面或明显的医疗缺陷随便发表议论,从而引发冲突,导致护患关系不和谐。1.2.7 法制观念淡薄 在护理管理和护理实践中有忽视患
者权益的现象存在,如有的护理人员实行危重患者床头交接班时,不顾及周围环境是否适宜及患者是否愿意让周围人了解自己的躯体隐私,而随意暴露患者的身体。有的患者因诊断、治疗、护理的需要,把一些个人隐私诸如婚姻、恋爱、性生活等告知护理人员,而护理人员却在不适宜的场合谈论,侵犯了患者的隐私权,从而引发冲突。1.2.8 人员配备不足
目前,医院里护理人员的配置严重不
足,且许多不属于护理人员工作范围内的工作也被分配给护理人员,如取药、领取各种卫生用品、记账等,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导致没有足够的时间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患者所需,不利于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2 防范措施 2.1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如 三查七对!制度、急危重患者的床头交接班制度、岗位责任制等[1]。对患者进行操作时,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范,做到准确、及时、有效,严格进行 三查七对!,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如做青霉素皮试时需两人核对皮试结果,若为阳性,应在床头挂上醒目的红牌,将皮试结果写入病历;输血时需两人核对,防止输错;接班时必须认真检查抢救设备、仪器是否处于完好状态,严格执行检修制度;有特殊治疗等交班时要认真交接,保证治疗正常进行。2.2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护理人员应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进
一步确立 以患者为中心,以健康为目标!的整体护理观念,对任何患者一视同仁,时刻把患者的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2]。要理解患者、尊重患者、关心体贴患者,自觉维护患者的基本权益,并尽一切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使每个患者都能得到安全、满意的服务,使每个护理人员都真正成为患者及家属心目中的 白衣天使!。
第五篇:鄂州市中考满分作文-临床护士心理压力原因分析与对策
临床护士心理压力原因分析与对策 新疆石河子纺织医院内科郭燕燕832000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们对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给护士带来了巨大的工作压力。临床护士在工作中承受的心理压力已成为一种职业的危险,直接影响护士的心理健康、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患者的康复。有研究指出,护士承受的巨大的专业压力以及与工作有关的人际关系是造成护士紧张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现将临床护士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及对策报告如下。
1护士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
1.1护士自身因素
护理工作是以患者的身心健康为中心,围绕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问题进行的,基础护理任务繁重,护理人员较少,又经常面临患者的死亡,护理人员易身心疲惫。由于护士职业的特殊性和高风险性,护士经常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稍有疏忽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伤,从而导致医疗纠纷。因此,护士长期处于紧张状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服务的方向和内涵都在拓展,对护理工作的要求日益增高。同时,医疗职业的伤害对护理人员的影响也比较大,无疑给护士造成巨大的压力。
1.2社会因素
民众法律意识的提高和举证倒置制度对护理工作提出新的挑战,护士面临工作和举证的双重压力紧张水平和紧张反应性增高。护士行为稍有过失或语言稍有不慎就可能激发护患矛盾或导致护患纠纷、护理投诉等。
1.3医疗结构因素
护士的付出得不到认可,护理工作繁重及价值得不到体现,也会造成护士心理的不平衡。目前许多医院都存在护士编制不足的问题;另外,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护士只是处于从属地位,护士的工作得不到应有的肯定,护理人员普遍缺乏“个人成就感”,造成了护士内心期望与现实的冲突。
1.4医院因素
高标准、高强度的工作制度,护理管理者不正确的管理方法也会成为护士产生心理压力的应激源。部分管理者关心工作本身胜于关心完成工作的人,采取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手段来约束护士的职业行为,强化其职业态度。这种管理方法挫伤了护士的积极性,使其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1.5家庭方面。
护理人员在工作和家庭中扮演着多种角色,既要当好医生的助手、领导和病人信赖的好护士,又要做一个贤惠的妻子、慈爱的母亲、孝顺的女儿,当多种角色发生冲突并出现矛盾时,便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特别是当家庭问题与工作发生冲突时,矛盾更加突出。既要做好工作,又要照顾好家庭,同时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又必须不断学习新理论、新知识,生活工作压力比较大。
1.6其他因素
研究证明,现代社会中,人们有时更看重自己在社会及组织系统中的位置,看重工作气氛和环境。因此,工作氛围与环境也是一种紧张源。
2.对策
2.1护士自身方面
2.1.1调整护理人员心态,改变不良认知方式。一个人的心态与思维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对某一事物的态度和看法。乐观、积极、自信的人面对挑战会适当的调整自己的行为,缓解压力,迎难而上;而悲观消极的人遇到困难会犹豫徘徊,焦躁不安。作为护理人员应客观的评价自己,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变压力为动力,不断进取。提升护理人员管理压力的能力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1.2合理安排时间。护理人员应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生活,努力使自己有效的工作、有规律的生活,处理好工作与家庭的关系。
2.1.3适度缓解压力。倾诉是缓解压力十分有效的方法,通过向他人倾诉,可以获得一定程度的帮助和支持,从而调节紧张的情绪,慢慢恢复自信。还可通过放松训练等心理训练方法消除压力。
2.1.4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饮食良好可以保持健康的身体,从而减轻压力的影响。运动、爱好和兴趣、良好的睡眠不仅能保持身体健康,更可减少忧郁和焦虑,缓解压力。
2.2医院方面
医院领导要高度重视护理工作。护理质量是医院内涵建设的重要方面,要采取一切措施,激励护理人员提高自己,同时应尽可能地做好护士的后勤保障工作,在日常管理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尊重护士、关爱护士,为护士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2.3医疗结构方面
2.3.1加强护士维权意识,组织护士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加强法制教育,使其明确自己的责、权、利,提高自身保护意识。
2.3.2减轻护士工作负荷,稳定护士队伍,提高护士待遇,纠正社会偏见,增加护士编制。
2.3.4护理文件是医疗机构重要举证材料,而且全部属于可复制部分,书写记录稍有疏忽,就可能举证不能。因此,各医院应制定护理记录书写规范,提高护理记录质量。
2.3.5认真执行签字同意制度。对患者的特殊检查、治疗和处置,护士应协助医生履行告知义务,遵循知情同意原则,严格执行签字手续。
3.4社会方面
社会各界应尊重护士、爱护护士特别是卫生行政部门应充分利用资源,为护士提供良好的培训,使护士能及时更新知识。
【参考文献】
[1]敖薪,国内护士压力研究现状与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7):1-3.[2]钟华.ICU护士的心理压力及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3):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