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韶关市乐昌市利用社会资金开发整理补充耕地实施方案
乐昌市利用社会资金开发整理补充耕地
实施方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广东省国土资源厅、林业局、财政厅、农业厅《关于做好利用园地山坡地补充耕地有关工作的通知》(粤国土资办公发[2008]106号)精神,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粤府办[2008]74号)和韶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我市利用园地山坡地补充耕地有关问题的通知》(韶府办[2009]140号)文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第二条 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是指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将未利用地、园地(不含可调整园地)、山坡地以及建设用地改造成耕地的项目。
第三条 社会资金与适用范围:
社会资金,主要是指除政府财政投资以外的资金。引入社会资金参与开发整理补充耕地的项目适用本实施方案。第四条 乐昌市补充耕地领导小组负责对项目的审核、实施、验收、监督、检查等环节进行管理。
第五条 项目申报原则:
(一)符合我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
(二)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发挥耕地的生产、生态双重功能,防止水土流失,达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四)优先选择土层较厚(土层厚度大于40cm),并具备有效灌溉和农作物种植条件,对环境生态影响较小的未利用地、园地、山坡地开发整理为耕地。
(五)土地权属单位同意进行土地开发整理。
(六)江河水源保护范围,土地权属有争议,灌溉水源与道路交通无法保证以及坡度大于25度以上园地山坡地等,不得用于开发整理补充耕地。
(七)先易后难、因地制宜、综合利用土地资源。
(八)按照韶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我市利用园地山坡地补充耕地有关问题的通知》(韶府办[2009]140号)及《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市耕地开垦工作的通知》(韶府办[2009]206号)的要求,我市耕地后备资源数据库中不高于60%的图斑、地块属韶关市级投资开发的范围,投资开发韶关市级的图斑、地块需投资者自行取得韶关市级的同意。
第六条 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各类社会资金参与补充耕地工作,属于投资者的耕地指标可以按本《实施方案》的有关规定进行有偿转让,但投资风险由投资者承担。
第二章 成立项目领导机构和项目设计评审机构
第七条
(一)为使项目阳光操作,公开、公平、公正推进。成立以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国土资源、财政、农业、林业、发改、监察、审计、建设、水利、环保、劳动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补充耕地工作领导小组。
(二)成立由市国土资源、农业、林业、水利部门组成的补充耕地验收小组,对补充耕地进行初验。
(三)成立由市国土资源、发展改革、农业、林业、财政、审计、监察部门组成的项目工程验收小组,对项目工程进行验收。第八条 为使项目设计合理,建立项目设计评审机构。评审机构的组成人员由乐昌市补充耕地领导小组确定。具体项目设计方案是否合理从项目设计评审机构中随机抽取5名专业人员组成评审小组进行评审。
第三章 前期审核和规划设计
第九条
在对适宜开发整理的耕地后备资源状况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市国土资源部门应会同市农业、林业、发展改革、财政、环保部门,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耕地后备资源的状况,编制我市专项规划,并造册登记耕地后备资源地块,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经批准的专项规划连同耕地后备资源地块资料及时上报省级和韶关市级以上国土资源、农业、林业、发展改革、环保、财政部门备案。
第十条
每年11月底前,市国土资源部门会同市农业、林业、发展改革、财政部门将本地区下一年度补充耕地计划上报韶关市级以上国土资源、农业、林业、发展改革、财政部门。
第十一条 项目的申报和前期审核
(一)社会投资者申报项目的条件及申报资料 1.项目申请报告书(附上个人或法人代表身份证复印件),报告书内容应包括选择地块的详细地址,开发整理补充耕地范围、地类、面积等。
2.投资者选择的地块,必须是我市耕地后备资源数据库的地块,而且符合专项规划及我市补充耕地计划,并经我市补充耕地工作领导小组批准。
3.项目所在地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局部图)或专项规划图(局部图);
4.土地权属证书复印件或市国土资源局出具的土地权属证明文件;
5.最新土地利用现状图(标准分幅图)和项目地类表; 6.1︰10000或者1︰2000地形图;
7.土地权属单位(项目所在地的村民小组、村委会)及承包经营者同意开发整理的书面意见(由投资者负责提供)。
8.项目实施前项目区的图片资料(主要是相片,不同位置四张粘在A4纸上)。
(二)前期审核审批程序
1.根据意向投资者的申请报告书,市国土资源部门对有关材料进行初审确认后,市补充耕地工作领导小组委托国土资源部门牵头组织有关单位进行实地勘察。2.市补充耕地工作领导小组委托市国土资源局组织市农业局、林业局、财政局联合进行前期审核审批,批准后材料上报韶关市国土资源局等有关部门备案。
3.项目前期审核批准后,应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按照《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勘测设计管理规定》,委托信誉良好、职业道德好的,有资质的单位进行项目区的勘查测量,项目设计方案和项目投资预算。有关费用由投资者承担(未确定投资者前先由市财政部门垫付,确定投资者后由投资者支付给财政部门)。项目勘测、设计由市国土资源部门委托专业技术机构或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审核后批准。
项目测量、设计及投资预算受委托的单位接受委托后必须到乐昌市国土资源局进行资质备案。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是否合理由从项目设计评审机构中随机抽取5名专业人员组成评审小组进行评审;投资预算由财政部门负责进行评审核定。
第四章 投资者的确定方式
第十二条 利用社会资金的项目应引入竞争机制,投资者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确定。确定投资者后由市土地储备开发整理中心与投资者签订开发补充耕地合同,明确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的建设规模、补充耕地指标的分配比例、双方权利义务、竣工时间等。
第十三条 属土地权属所有单位或土地承包经营者自筹资金补充耕地的,项目的前期审核、设计、实施等手续按有关规定办理。土地权属所有单位或土地承包经营者需向市补充耕地领导小组提出申请,经市补充耕地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市土地储备开发整理中心与投资者签订开发整理补充耕地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责任。
第五章 项目实施和项目管理
第十四条 投资者确认后5个工作日内需向市财政局缴纳前期工作协调费,前期工作协调费按新增耕地面积每亩300元的标准缴纳。补充耕地经验收合格并下发确认函后,补充耕地指标属政府部分的前期工作协调费,由市财政局在韶关市级下发确认函后退还给投资者(不计利息)。
第十五条 投资者要注意处理好与有关单位(包括村委会、村民小组、承包者等单位)的各种关系,并负责有关补偿,确保项目的及时开工和施工的顺利进行。如因投资者个人因素造成项目中途终止,引致项目区水土流失,由投资者负责治理,有关费用由投资者承担。
第十六条 投资者可以自主选择有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规划设计施工图和有关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同时由市土地开发整理中心按有关规定确定项目监理单位进行工程监理,项目监理单位承担监理责任,投资者应承担相关的监理费用,但必须经市土地开发整理中心签署意见后,投资者才能支付监理单位的监理费用。
第十七条 投资者必须按时支付工人工资、工程款、材料款,不得拖欠工人工资、工程款和材料款。如因拖欠工人工资、工程款、材料款引发上访或群体事件,且不能妥善解决的,市补充耕地领导小组对该项目不组织竣工验收。
投资者支付工人工资自觉接受劳动部门的监督,劳动部门应每月进行监督,并于每月月底将监督情况送市人民政府。
第十八条 投资者必须抓紧时间进行项目的建设,确保项目按时竣工。
由于其他原因,确需调整设计方案的,项目投资者应书面及时向市国土资源局汇报。由市国土资源局联合有关单位和专业人员审定后作出处理决定。调整后的投资预算由财政部门审核备案。
第六章、项目检查和验收
第十九条 我市补充耕地领导小组负责全市范围内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的监督和检查,对各项目的施工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监督检查,验收材料由投资者组织,费用由投资者承担。
项目完成后,根据省韶补充耕地项目质量验收标准的有关规定,及时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对项目进行验收,项目验收分乐昌市级初验、韶关市级全面验收和省级抽查验收三个阶段。
(一)乐昌市级初验,由市国土资源局会同市农业局、市林业局、水利局,在项目投资者提出验收申请后组织补充耕地项目初验工作。
项目投资者提出验收申请时应附项目所在地村民小组、村委会出具的青苗补偿已全部付清,不存在纠纷的证明。
(二)乐昌市国土资源局、乐昌市土地储备开发整理中心协助投资者向韶关市申请全面验收。
(三)韶关市级全面验收通过后,由韶关申请省级抽查验收。
(四)通过省级抽查验收,韶关市级有关部门核发验收确认函后,投资者可申请项目工程验收。市国土资源局组织市发展改革、农业、林业、财政、审计、监察部门进行项目工程验收。
第二十条 项目验收的内容:项目规划设计执行情况、项目计划任务完成情况、项目工程质量情况、土地使用管理、土地权属管理及档案资料管理等。
第二十一条 项目初级验收若验收不合格的,责令限期整改,重新申请验收合格后,报请上级验收。
第二十二条 项目经韶关市级核发验收确认函后,该地块由投资者继续承包经营或原经营者经营,按照国家耕地保护有关规定做好项目区的耕地保护、农田工程设施维护、农作物种植等工作,并由市农业局负责跟踪补充耕地的种植管理。
第七章 投资利益分配
第二十三条 使用社会资金开发整理的补充耕地指标由投资者与乐昌市人民政府按约6:4的比例进行分配,具体分配比例在项目引入竞争机制确定投资者时明确。上级的补助资金归政府所有,投资者不参与分配。第二十四条 社会资金投资项目,竣工后经省抽验合格并经韶关市级核发验收确认函,并达到转让条件后,必须在市政府的统一安排下进行耕地指标的转让,属投资者的耕地指标转让所得应扣除上级有关部门的管理费用。按照《韶关市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及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投资者应在项目开工后一个月内向乐昌市土地储备开发整理中心缴纳业主管理费(按工程施工费预算的1.5-2.0%)。
第八章 其他事项
第二十五条 按照《韶关市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及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市政府在项目开工后一个月内拨属市政府指标的业主管理费(按工程施工费预算的1.5-2.0%),给乐昌市土地开发储备整理中心,用于各项管理性支出等。
第二十六条 项目开工时,市政府从投资者缴纳的前期工作协调费中支付给项目所在镇工作经费每亩50元(按新增耕地面积计算,下同);项目工程完成50%以上后,再支付每亩50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通过验收后,再支付每亩100元。
第二十七条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通过验收后,由市政府安排工作经费给市农业局、林业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监察局、审计局、建设局、水利局、环保局、发展和改革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有关部门,安排工作经费的标准为各单位经费之和每亩100元。
第二十八条
项目验收通过韶关市级核发验收确认函两年后,属于投资者的耕地指标无法转让时,投资者可向乐昌市人民政府提出申请,乐昌市人民政府可以以经财政部门审核同意的预算价收购。由于不可抗力的因素造成的损失,由投资者承担。
第九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本实施方案未尽事项按《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管理办法》(粤府办[2008]74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 本实施方案由市补充耕地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 本实施方案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第二篇:恩平市利用园地山坡地补充耕地工作方案
恩平市利用园地山坡地补充耕地工作方案
为破解土地资源“瓶颈”制约难题,实现我市耕地占补平衡和总量动态平衡,保障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用地需要,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印发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粤府办〔2008〕74号)和省国土资源厅、省林业局、省财政厅、省农业厅印发的《关于做好利用园地山坡地补充耕地有关工作的通知》(粤国土资办公发〔2008〕106号),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耕地保护为目标,以土地集约高效利用为核心,以强化监管和落实责任为保障,按照《土地管理法》以及国家和省有关土地开发整理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土地开发整理活动进行统筹安排,制订新一轮规划期内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计划,满足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需要,弥补耕地保有量缺口,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实现新一轮规划耕地保护责任目标。
二、工作目标
根据江门市下达的任务,我市从2009年起至2020年,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期内,计划完成对园地、山坡地改造开发增加耕地面积4.62万亩。通过对园地、山坡地的科学改造,建设一批道路通畅、灌溉自如、田块规整、土壤肥沃、林网秀美的现代农田。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为加强对我市补充耕地工作的组织协调和领导工作,市成立利用园地山坡地补充耕地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分管国土工作的市领导为副组长,市府办、监察局、发改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农业局、审计局、环保局、林业局、土地开发中心等部门单位领导为成员,加强对补充耕地工作的领导和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各成员单位要站在全市的战略高度认识做好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责任感,明确职责,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各镇(街道办)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切实加强领导,确保开发补充耕地目标的实现。
(二)编制规划,分期实施。
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以满足未来耕地占补平衡和总量动态平衡为目标,编制利用园地山坡地补充耕地专项规划。充分考虑未来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用地需求,在加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把开发整理园地山坡地作为开发补充耕地的新途径。各镇(街道办)及有关部门要结合第二次土地调查,进一步摸清辖区内可供开发的园地、山坡地在区位面积、权属、自然条件和利用现状、适宜用途以及开发的主要障碍等情况因素,对未来开发补充耕地工作进行全面规划,并遵循先易后难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做好分期实施计划,确保未来各时期耕地保护工作的落实。
(三)全程监理,保证质量。
各建设单位要委托有资质的工程监理单位进行工程监理,并严格按照有关设计方案和技术标准进行施工,不得随意变更设计方案和降低技术标准。有关工程监理单位由市土地开发中心指定并办理委托手续。开发补充耕地质量要符合《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质量验收标准》的要求。
(四)引入竞争,鼓励各类社会资金参与。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各类社会资金以合资或独资的方式参与补充耕地工作。使用财政资金的项目,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工程招投标;属土地权属单位或土地承包经营者自筹资金补充耕地的,其投资、收益、补偿方式由市土地开发中心与投资者协商确定并签订开发补充耕地合同。
四、开发步骤
(一)前期审核。
每季度第一个月,有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的镇(街道办)或社会投资开发者将有关资料报市土地开发中心,由市土地开发中心负责项目前期审核申报。市国土资源局会同农业、林业部门负责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前期审核主要是对项目区内的自然、经济、社会、技术条件进行审核,审查土地权属是否清楚,土地权属单位是否同意开发整理,山坡地的坡度是否小于25°,地类是否与省国土资源厅备案的最新现状图一致,面积是否准确。要求项目的地块相对集中连片、水源有保障、土层达到一定厚度,通过合理的工程可以满足耕种要求。审批后的前期审核资料上报地级市国土资源及农业、林业部门备案。
项目前期审核申报材料包括:1.项目前期审核申报文件。2.项目所在地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局部图)或专项规划图(局部图)。3.土地权属证书复印件或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土地权属证明文件。4.最新的土地利用现状图(标准分幅图)和项目地类表。5.1∶10000地形图。6.土地权属单位同意开发整理的书面意见。7.涉及河滩地的,县级水利部门同意开发整理的书面意见。社会投资开发者投资开发的项目,项目前期审核批准后,由市土地开发中心与开发者签订耕地开发合同,由开发者自行投资开发,按规定实施,自负盈亏,接受市土地开发中心的监管指导。
(二)项目设计预算。
项目前期审核批准后,由市土地开发中心按照《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勘测设计管理规定》,组织项目区的勘察测量、编制项目设计和预算。属于利用社会投资资金的,项目设计和预算由市国土资源局委托专业机构或专业技术人员审核后批准;属使用财政资金的,由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报送财政部门进行项目预算审批。
(三)项目施工。
项目施工由市土地开发中心委托有资质的监理单位进行工程监理,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和有关技术标准进行施工,并做好施工日志记录。使用财政资金的项目,要按照规定进行工程招标投标。
(四)项目验收。
项目验收分为县级初验、地级以上市验收并经省级抽查通过后发函确认两个阶段。1.县级初验。开发补充耕地项目经工程施工达到验收要求后,由市土地开发中心报市国土资源局,由市国土资源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对项目工程验收和补充耕地进行初验。2.江门市验收并经省级抽查通过后发函确认。项目通过县级初验后,报江门市国土资源部门会同同级农业、林业部门对补充耕地进行验收。在省抽查通过后由江门市国土资源部门会同同级农业、林业部门联合核发确认函。省抽查采取随机的方式进行,抽查中有项目不合格的,该批次项目全部不予核发验收确认函,需全部整改,重新申请省级抽查。
五、保障措施
(一)实行耕地指标储备制度。经验收确认的新增耕地指标由市土地开发中心统一收购、储备,属社会自筹资金补充耕地项目新增耕地指标,由市土地开发中心按每亩8000元标准,统一收购储备。市政府在保证市建设占用耕地达到占补平衡的前提下,可以进行有偿转让,转让所得资金专项用于补充耕地项目建设或指标的储备。
(二)落实补充耕地指标收购资金。市财政在用于农业开发的土地出让金、有偿转让耕地储备指标的收入中安排资金用于收购补充耕地指标。
(三)实行补充耕地收购补助制度。为调动各方参与补充耕地工作的积极性,由土地权属单位或土地承包经营者自筹资金开发补充耕地的,其补充耕地指标由市政府委托市土地开发中心统一收购,收购指导价为每亩8000元,特殊情况由市政府另行定价。
社会投资补充耕地项目,经验收通过发函确认后,市土地开发中心向土地开发者支付指标款的90%,剩余10%作为质量保证金。质量保证金在3年内分两次返还:开发补充耕地项目验收确认1年后,市土地开发中心组织专家对已验收确认的项目进行检查,认定所开发的补充耕地质量符合规定并按要求种植作物,支付5%指标款;开发补充耕地项目验收确认3年后,市土地开发中心再次组织专家检查,认定所开发的耕地质量符合规定并按要求种植作物,支付余下5%的指标款。补充耕地项目经江门验收确认后,市财政按每亩1000元的标准补偿给开发补充耕地所在镇(街道办)作为工作经费及基本农田保护经费;另外按每亩1000元安排给市土地开发中心,作为项目测绘、设计、预算、工程监理、验收等补充耕地工作业务经费。
(四)补充耕地后续管理制度。补充耕地项目经江门市核发验收确认函后,应由土地权属单位耕种或土地承包经营者耕种,并由市农业局负责跟踪补充耕地的种植管理。
第三篇: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管理办法
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管理办法
粤府办〔2008〕74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管理办法》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国土资源厅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
二○○八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管理,增加耕地面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广东省非农业建设补充耕地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66号)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是指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补充耕地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专项规划),将未利用地、园地(不含可调整园地)、山坡地以及建设用地开发改造为耕地的项目。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利用市、县级财政资金及社会资金补充耕地的项目。
第四条 各级国土资源、农业、林业、发展改革、财政、环保、监察和审计部门依据各自的职能,对项目的前期审核、实施、验收、监督、检查等环节进行管理。
第五条 项目选报原则:
(一)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
(二)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和总量动态平衡;
(三)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发挥耕地的生产、生态双重功能,防止水土流失,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四)《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年)》所确定的陆域严格控制区、土地权属有争议、无灌溉水源、以及25°坡度以上山坡地等土地,不得用于补充耕地;
(五)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先易后难,综合利用。
第六条 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各类社会资金以合资或独资的方式参与补充耕地工作,取得的补充耕地指标可以有偿转让,但投资风险自负。
第二章 前期审核和规划设计
第七条 在对适宜开发整理的耕地后备资源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基础上,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应会同级农业、林业、发展改革、环保、财政部门,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耕地保有量缺口和耕地后备资源状况,编制本地区专项规划,并造册登记耕地后备资源地块,由同级政府批准后实施(专项规划主要内容及报告要求见附件7)。经批准的专项规划连同耕地后备资源地块资料,应及时上报省级和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农业、林业、发展改革、环保、财政部门备案。
第八条 每年11月底前,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级农业、林业、发展改革、财政部门将本地区下一补充耕地计划上报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农业、林业、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
第九条 项目必须从经批准的县级耕地后备资源地块中选取。县级土地整理机构或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中承担相应业务职能且具有法人资格的其他机构负责项目的前期审核申报,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级农业和林业部门负责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其中,项目资金来源于县级财政资金的,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级农业、林业和财政部门负责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项目资金来源于地级以上市财政资金的,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级农业、林业和财政部门联合申报,并由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级农业、林业和财政部门审批。
属县级审批的,审批后的前期审核材料应上报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农业、林业和财政部门备案。
财政投资的项目由市、县级土地整理机构或市、县国土资源部门中承担相应业务职能且具有法人资格的其他机构作为项目建设单位,承担项目建设任务。
第十条 项目前期审核申报材料要求:
(一)项目前期审核申报文件,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建设规模、总投资估算、资金筹集方式等;
(二)项目所在地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局部图)或专项规划图(局部图);
(三)土地权属证书(复印件)或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土地权属证明文件;
(四)最新土地利用现状图(标准分幅图)和项目地类表;
(五)地形图(1:10000);
(六)土地权属单位同意开发整理的书面意见;
(七)涉及河滩地的,应附县级水利部门同意开发整理的书面意见。
第十一条 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应认真核对项目开发整理前的图斑,并对项目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技术条件等进行审核,特别是对土地权属是否清楚,土地权属单位是否同意开发整理,山坡地的坡度是否小于25°,地类是否与省国土资源厅备案的最新土地利用现状图一致,面积是否准确等情况进行审核。
项目的地块应相对集中连片、水源有保障、土层达到一定厚度,通过合理的工程措施可满足项目建成后耕种的要求。
第十二条 项目前期审核批准后,市、县级土地整理机构或市、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中承担相应业务职能且具有法人资格的其他机构应按照《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勘测设计管理规定》,组织项目区的勘察测量、编制项目设计和预算。属利用社会资金的,项目设计和预算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委托专业技术机构或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审核后批准;属使用县级财政资金的,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负责项目设计方案审核和预算初审并行文报送同级财政部门进行项目预算审批;属使用地级以上市财政资金的,项目设计与预算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级财政部门上报,并由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部门负责项目设计方案审核和预算初审及行文报送同级财政部门进行项目预算审批。
属县级审批的,审批后的设计预算材料应上报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农业、林业和财政部门备案。
《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勘测设计管理规定》由省国土资源厅另行制订。
第三章 项目实施
第十三条 建设单位应加强项目施工管理,确保项目工程质量,同时应委托有资质的监理单位进行工程监理,强化监理责任。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和有关的技术标准进行施工,不得擅自变更设计方案,并做好施工日志记录。设计方案确需变更的,应按《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勘测设计管理规定》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四条 使用财政资金的项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工程招标投标。
第十五条 利用社会资金的项目应引入竞争机制。县级国土资源部门每年应有计划地从耕地后备资源地块中分批选择项目引入社会资金开发整理补充耕地,在项目设计方案及投资预算经批准后,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确定投资者,并由县级土地整理机构或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中承担相应职能且具有法人资格的其他机构与其签订开发补充耕地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与职责。
属土地权属所有单位或土地承包经营者自筹资金补充耕地的,项目的前期审核、设计、实施等手续按本办法有关规定办理,投资收益补偿方式等事宜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与投资者具体协商确定,并由县级土地整理机构或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中承担相应业务职能且具有法人资格的其他机构与其签订开发整理补充耕地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责任。
第四章 项目验收
第十六条 项目验收分为县级初验、地级以上市验收并经省级抽查通过后发函确认二个阶段。市、县两级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级有关部门共同负责项目的初验和验收,具体分工如下:
(一)县级国土资源部门牵头会同级有关部门对项目工程验收和补充耕地进行初验;其中,县级发展改革、农业、林业、财政部门参与项目工程验收,县级农业、林业部门参与补充耕地初验。
(二)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级农业、林业部门负责对补充耕地进行验收。各地级以上市应建立具有中级以上农业(或土壤)、水利(或水保)、国土(或测绘)等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组成的专家库,每次验收时从专家库中按专业随机抽取3名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补充耕地验收工作。项目验收确认函需待省级抽查通过后,由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级农业、林业部门联合核发。
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农业厅、林业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监察厅、审计厅对补充耕地进行随机抽查,并反馈抽查意见。
第十七条 项目验收程序及材料要求:
(一)申报验收。建设单位向项目所在地的县级国土资源部门提出验收申请,同时上报下列材料和电子文档:
1.《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工程完成情况表》(见附件2);
2.项目工程监理总结报告;
3.由地级以上市专业机构出具的按行业标准测定的项目补充耕地土壤抽样化验报告;
4.项目竣工图。
(二)县级初验。县级国土资源部门接到验收申请后,在10个工作日内,根据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的部门职责会同有关部门对项目工程以及补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进行验收或初验,填写《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工程验收表》(见附件3)和《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验收表》(见附件4)。
1.初验认定不合格的,由建设单位负责整改后重新申请验收。
2.初验认定合格的,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向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部门提出补充耕地验收申请,同时按一式两份上报下列材料和电子文档:
(1)《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工程验收表》;
(2)《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验收表》;
(3)项目实施前最新的土地利用现状图(比例尺1:10000标准分幅);
(4)项目竣工图。
(三)市级验收。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部门接到验收申请后,在15个工作日内,会同级农业、林业部门对项目补充耕地进行验收,并在《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验收表》上签署验收意见。
1.验收认定不合格的,由建设单位负责整改后重新申请验收。
2.验收认定合格的,由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部门按一季度一个批次,于每季度的第一个月的月底前,集中向省国土资源厅提出补充耕地抽查申请,附《××市补充耕地验收情况汇总表》(见附件5),同时分项目、按一式两份上报下列材料及电子文档:
(1)《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验收表》;
(2)项目实施前最新的土地利用现状图(比例尺1:10000标准分幅);
(3)项目竣工图;
(4)市、县级财政资金投资的项目须报送财务决算报告和财政部门的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审核报告。
省国土资源厅接到抽查申请后,会同省发展改革委、农业厅、财政厅、监察厅、审计厅、林业局于每季度结束前集中组织实地抽查,抽查结束后20个工作日内反馈抽查意见。抽查采取随机的方式进行,且抽查的项目个数应占该县级上报验收总项目的10%以上。每个项目由抽查人员填写《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抽查记录表》(见附件6)。抽查中有项目不合格的,地级以上市对不合格项目所在县(市、区)该批次项目均不予核发验收确认函,待项目建设单位全面完成整改后,重新申请省级抽查。
经省级抽查的项目均合格的,由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部门联合同级农业、林业部门核发验收确认函,认定该县(市、区)该批次项目验收合格。
第十八条 申请验收的项目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项目工程已按设计要求完成并能正常使用;
(二)地类清楚,面积准确;
(三)没有出现水土流失现象;
(四)项目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开垦的地块周边无严重污染源。
第十九条 项目验收方法:
(一)按照经批准的项目设计方案,查阅项目工程监理总结报告和补充耕地土壤抽样化验报告,逐项对项目工程进行验收,并予以综合评定。
(二)以土地利用现状图斑图和施工单位编制的实测项目竣工图为依据,遵循《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采取室内核算与现场核对相结合的办法,核查项目开发前、后各地类的面积和补充耕地面积。
(三)按照《广东省补充耕地质量验收标准》(见附件1),核查项目的灌溉排水条件、交通条件和土壤肥力情况,对补充耕地的质量进行综合评定。
第二十条 实行补充耕地资金补助制度。
(一)省财政厅设立补充耕地补助资金,2008年至2012年,省财政共安排40亿元,对2008年1月1日之后已由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农业、林业部门核发补充耕地验收函的市县级开发整理项目的新增耕地,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按每亩20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由省财政厅和省国土资源厅另行制定。
(二)补充耕地经核发验收确认函后,由县级财政部门会同级国土资源部门逐级向省财政厅、国土资源厅提出补助资金申请,省财政厅、国土资源厅按照项目验收确认函的补充耕地面积等因素分配补充耕地补助资金。补助资金的申请材料包括申请书、省级抽查反馈意见和项目验收确认函。
(三)省财政安排的补充耕地补助资金专款用于补充耕地和基本农田建设与保护等支出,工作经费按不超过3%的比例据实列支。
第二十一条 由园地改造为耕地的,如果项目区内改种植农作物面积达50%以上的,其补充耕地指标可用于耕地占补平衡或有偿转让;否则,只可作为耕地总量平衡指标,用于弥补耕地保有量缺口,不得进行有偿转让。
第二十二条 使用社会资金开发整理的补充耕地指标由投资者与项目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按不低于6:4的比例进行分配,具体分配比例应在项目招标时明确。
第二十三条 社会资金投资者所获得可用于耕地占补平衡的补充耕地指标由其自主在省内进行有偿转让,转让所得归投资者。转让前,社会资金投资者应将转让意向及价格书面告知当地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在转让价格同等的条件下,当地政府有优先受让权。社会资金投资者必须将转让合同报送当地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并由其逐级上报省国土资源厅确认。
第二十四条 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部门应建立台帐,对行政区域内补充耕地指标的取得、转让、使用进行登记管理。
第二十五条 项目经地级以上市核发验收确认函后,项目所在地的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应按照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要求和补充耕地指标的使用情况,及时做好土地利用现状变更工作。
第二十六条 各级国土资源、农业、林业和财政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建立健全项目相关档案,并督促指导项目建设单位应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收集项目申报、审批、实施及验收过程中的有关文件、资料、图件和影像等,建立健全项目档案。
第二十七条 项目经地级以上市核发验收确认函后,补充耕地应由项目所在地镇政府与土地权属单位签订协议,正式移交给土地权属单位耕种或外包耕种,并由当地农业部门负责跟踪补充耕地的种植管理。
第五章 部门职责
第二十八条 国土资源部门职责
(一)省国土资源厅负责开发补充耕地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检查;牵头组织省级抽查;建立台帐对全省补充耕地指标进行登记管理。
(二)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本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和设计预算审核;牵头会同有关部门组织项目验收,并对补充耕地数量的真实性负责;联合同级农业、林业部门核发补充耕地验收确认函;建立台帐对全市补充耕地指标进行登记管理。
(三)县级国土资源部门牵头编制本级专项规划、造册登记耕地后备资源地块;编制本地区补充耕地计划;负责使用社会资金、县级财政资金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和设计预算审核;负责市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申报和设计预算申报;组织项目监督检查;组织项目工程验收和补充耕地初验,并对补充耕地数量的真实性负责;建立台帐对全县(市、区)补充耕地指标进行登记管理。
第二十九条 财政部门职责
(一)省财政厅负责筹集补充耕地补助资金、对省国土资源厅提出的省级补助资金分配方案的合规性进行审核并下达。配合省国土资源厅进行省级抽查;对项目使用财政资金进行监管。
(二)地级以上市财政部门做好市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和设计预算审批;对财政安排的补充耕地项目及相关预算进行合规性审核下达;分配下达财政安排补助资金;根据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规定审核拨付资金;进行财务监督管理。
(三)县级财政部门编制本级专项规划、造册登记耕地后备资源地块;做好县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和设计预算审批;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市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申报和设计预算申报;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项目工程验收;按规定落实、拨付和监督项目财政资金;负责补充耕地补助资金的拨付和管理。
第三十条 农业部门职责
(一)省农业厅配合省国土资源厅进行省级抽查。
(二)地级以上市农业部门配合同级国土资源部门做好市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项目验收和核发验收确认函,并对补充耕地的质量进行把关。
(三)县级农业部门配合同级国土资源部门编制本级专项规划、造册登记耕地后备资源地块;做好使用社会资金、县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做好市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申报;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项目工程验收和补充耕地初验,并对补充耕地的质量进行把关;负责指导和监督项目建设单位按行业规范采集土壤样品和送验。
(四)各级农业部门负责指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指导、跟踪补充耕地的种植。
第三十一条 林业部门职责
(一)省林业局配合省国土资源厅进行省级抽查。
(二)地级以上市林业部门配合同级国土资源部门做好市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项目验收和核发验收确认函。
(三)县级林业部门配合同级国土资源部门编制本级专项规划、造册登记耕地后备资源地块;做好使用社会资金、县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做好市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申报;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项目工程验收和补充耕地初验;做好林业生态保护工作。
第三十二条 发展改革部门职责
(一)省发展改革委配合省国土资源厅进行省级抽查。
(二)地级以上市、县级发展改革部门配合同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做好项目工程验收工作;做好补充耕地与当地社会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衔接工作;参与本地区专项规划编制和耕地后备资源地块建设工作。
第三十三条 环保部门职责
县级环保部门配合同级国土资源部门编制本级专项规划、造册登记耕地后备资源地块。
第三十四条 监察部门职责
(一)对项目实施过程实行行政监察。
(二)省监察厅配合省国土资源厅进行省级抽查。
第三十五条 审计部门职责
(一)按《审计法》规定的职能对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进行审计监督。
(二)省审计厅配合省国土资源厅进行省级抽查。
第三十六条 省国土资源厅制订省级抽查计划后,应书面通知各抽查单位参加。
第六章 责任
第三十七条 项目建设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对项目申报、实施、质量和资金管理等负责,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法定代表人按照各自职责对所承建项目的工程质量负责。
第三十八条 项目组织部门、相关职责部门和有关责任人在审批、评估、咨询、监督、验收、抽查等过程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索贿受贿的,将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用于项目的财政资金。各级财政、国土资源部门按职能分工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拨付以及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有财政违法行为的,由财政部门按照国务院《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四十条 项目建设单位存在擅自变更建设地点、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等问题的,应责成整改;已造成严重后果的,移交有关机关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或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1.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质量验收标准(略)
2.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工程完成情况表(略)
3.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工程验收表(略)
4.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验收表(略)
5.XXX市补充耕地验收情况汇总表(略)
6.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抽查记录表(略)
7.广东省县级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专项规划主要内容与报告要求(略)
第四篇: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管理办法
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管理,增加耕地面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广东省非农业建设补充耕地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66号)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是指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补充耕地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专项规划),将未利用地、园地(不含可调整园地)、山坡地以及建设用地改造为耕地的项目。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利用市、县级财政资金及社会资金补充耕地的项目。
第四条 各级国土资源、农业、林业、发展改革、财政、环保、监察和审计部门依据各自的职能,对项目的前期审核、实施、验收、监督、检查等环节进行管理。
第五条 项目选报原则:
(一)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
(二)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和总量动态平衡;
(三)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发挥耕地的生产、生态双重功能,防止水土流失,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四)《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年)》所确定的陆域严格控制区、土地权属有争议、无灌溉水源、以及25°坡度以上山坡地等土地,不得用于补充耕地;
(五)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先易后难,综合利用。第六条 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各类社会资金以合资或独资的方式参与补充耕地工作,取得的补充耕地指标可以有偿转让,但投资风险自负。
第二章 前期审核和规划设计
第七条 在对适宜开发整理的耕地后备资源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基础上,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应会同级农业、林业、发展改革、环保、财政部门,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耕地保有量缺口和耕地后备资源状况,编制本地区专项规划,并造册登记耕地后备资源地块,由同级政府批准后实施(专项规划主要内容及报告要求见附件7)。经批准的专项规划连同耕地后备资源地块资料,应及时上报省级和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农业、林业、发展改革、环保、财政部门备案。
第八条 每年11月底前,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级农业、林业、发展改革、财政部门将本地区下一补充耕地计划上报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农业、林业、发展改革、财政部门。第九条 项目必须从经批准的县级耕地后备资源地块中选取。县级土地整理机构或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中承担相应业务职能且具有法人资格的其他机构负责项目的前期审核申报,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级农业和林业部门负责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其中,项目资金来源于县级财政资金的,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级农业、林业和财政部门负责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项目资金来源于地级以上市财政资金的,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级农业、林业和财政部门联合申报,并由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级农业、林业和财政部门审批。属县级审批的,审批后的前期审核材料应上报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农业、林业和财政部门备案。财政投资的项目由市、县级土地整理机构或市、县国土资源部门中承担相应业务职能且具有法人资格的其他机构作为项目建设单位,承担项目建设任务。
第十条 项目前期审核申报材料要求:
(一)项目前期审核申报文件,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建设规模、总投资估算、资金筹集方式等;
(二)项目所在地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局部图)或专项规划图(局部图);
(三)土地权属证书复印件或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土地权属证明文件;
(四)最新土地利用现状图(标准分幅图)和项目地类表;
(五)地形图(1:10000);
(六)土地权属单位同意开发整理的书面意见;
(七)涉及河滩地的,应附县级水利部门同意开发整理的书面意见。
第十一条 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应认真核对项目开发整理前的图斑,并对项目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技术条件等进行审核,特别是对土地权属是否清楚,土地权属单位是否同意开发整理,山坡地的坡度是否小于25°,地类是否与省国土资源厅备案的最新土地利用现状图一致,面积是否准确等情况进行审核。
项目的地块应相对集中连片、水源有保障、土层达到一定厚度,通过合理的工程措施可满足项目建成后耕种的要求。
第十二条 项目前期审核批准后,市、县级土地整理机构或市、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中承担相应业务职能且具有法人资格的其他机构应按照《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勘测设计管理规定》,组织项目区的勘察测量、编制项目设计和预算。属利用社会资金的,项目设计和预算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委托专业技术机构或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审核后批准;属使用县级财政资金的,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负责项目设计方案审核和预算初审并行文报送同级财政部门进行项目预算审批;属使用地级以上市财政资金的,项目设计与预算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级财政部门上报,并由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部门负责项目设计方案审核和预算初审及行文报送同级财政部门进行项目预算审批。
属县级审批的,审批后的设计预算材料应上报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农业、林业和财政部门备案。《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勘测设计管理规定》由省国土资源厅另行制订。
第三章 项目实施
第十三条 建设单位应加强项目施工管理,确保项目工程质量,同时应委托有资质的监理单位进行工程监理,强化监理责任。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和有关的技术标准进行施工,不得擅自变更设计方案,并做好施工日志记录。设计方案确需变更的,应按《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勘测设计管理规定》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四条 使用财政资金的项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工程招标投标。
第十五条 利用社会资金的项目应引入竞争机制。县级国土资源部门每年应有计划地从耕地后备资源地块中分批选择项目引入社会资金开发整理补充耕地,在项目设计方案及投资预算经批准后,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确定投资者,并由县级土地整理机构或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中承担相应职能且具有法人资格的其他机构与其签订开发补充耕地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与职责。
属土地权属所有单位或土地承包经营者自筹资金补充耕地的,项目的前期审核、设计、实施等手续按本办法有关规定办理,投资收益补偿方式等事宜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与投资者具体协商确定,并由县级土地整理机构或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中承担相应业务职能且具有法人资格的其他机构与其签订开发整理补充耕地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责任。
第四章 项目验收
第十六条 项目验收分为县级初验、地级以上市验收并经省级抽查通过后发函确认两个阶段。市、县两级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级有关部门共同负责项目的初验和验收,具体分工如下:
(一)县级国土资源部门牵头会同级有关部门对项目工程验收和补充耕地进行初验;其中,县级发展改革、农业、林业、财政部门参与项目工程验收,县级农业、林业部门参与补充耕地初验。
(二)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级农业、林业部门负责对补充耕地进行验收。各地级以上市应建立具有中级以上农业(或土壤)、水利(或水保)、国土(或测绘)等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组成的专家库,每次验收时从专家库中按专业随机抽取3名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补充耕地验收工作。项目验收确认函需待省级抽查通过后,由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级农业、林业部门联合核发。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农业厅、林业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监察厅、审计厅对补充耕地进行随机抽查,并反馈抽查意见。
第十七条
项目验收程序及材料要求:
(一)申报验收。建设单位向项目所在地的县级国土资源部门提出验收申请,同时上报下列材料和电子文档:
1.《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工程完成情况表》(见附件2);
2.项目工程监理总结报告;
3.由地级以上市专业机构出具的按行业标准测定的项目补充耕地土壤抽样化验报告;
4.项目竣工图。
(二)县级初验。县级国土资源部门接到验收申请后,在10个工作日内,根据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的部门职责会同有关部门对项目工程以及补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进行验收或初验,填写《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工程验收表》(见附件3)和《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验收表》(见附件4)。
1.初验认定不合格的,由建设单位负责整改后重新申请验收。
2.初验认定合格的,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向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部门提出补充耕地验收申请,同时按一式两份上报下列材料和电子文档:
(1)《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工程验收表》;(2)《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验收表》;(3)项目实施前最新的土地利用现状图(比例尺1:10000标准分幅);(4)项目竣工图。
(三)市级验收。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部门接到验收申请后,在15个工作日内,会同级农业、林业部门对项目补充耕地进行验收,并在《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验收表》上签署验收意见。
1.验收认定不合格的,由建设单位负责整改后重新申请验收。
2.验收认定合格的,由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部门按一季度一个批次,于每季度第一个月的月底前,集中向省国土资源厅提出补充耕地抽查申请,附《××市补充耕地验收情况汇总表》(见附件5),同时分项目、按一式两份上报下列材料及电子文档:
(1)《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验收表》;(2)项目实施前最新的土地利用现状图(比例尺1:10000标准分幅);(3)项目竣工图;
(4)市、县级财政资金投资的项目须报送财务决算报告和财政部门的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审核报告。
省国土资源厅接到抽查申请后,会同省发展改革委、农业厅、财政厅、监察厅、审计厅、林业局于每季度结束前集中组织实地抽查,抽查结束后20个工作日内反馈抽查意见。抽查采取随机的方式进行,且抽查的项目个数应占该县级上报验收总项目的10%以上。每个项目由抽查人员填写《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抽查记录表》(见附件6)。抽查中有项目不合格的,地级以上市对不合格项目所在县(市、区)该批次项目均不予核发验收确认函,待项目建设单位全面完成整改后,重新申请省级抽查。
经省级抽查的项目均合格的,由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部门联合同级农业、林业部门核发验收确认函,认定该县(市、区)该批次项目验收合格。
第十八条 申请验收的项目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项目工程已按设计要求完成并能正常使用;
(二)地类清楚,面积准确;
(三)没有出现水土流失现象;
(四)项目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开垦的地块周边无严重污染源。
第十九条 项目验收方法:
(一)按照经批准的项目设计方案,查阅项目工程监理总结报告和补充耕地土壤抽样化验报告,逐项对项目工程进行验收,并予以综合评定;
(二)以土地利用现状图斑图和施工单位编制的实测项目竣工图为依据,遵循《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采取室内核算与现场核对相结合的办法,核查项目开发前、后各地类的面积和补充耕地面积;
(三)按照《广东省补充耕地质量验收标准》(见附件1), 核查项目的灌溉排水条件、交通条件和土壤肥力情况,对补充耕地的质量进行综合评定。
第二十条 实行补充耕地资金补助制度。
(一)省财政厅设立补充耕地补助资金,2008年至2012年,省财政共安排40亿元,对2008年1月1日之后已由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农业、林业部门核发补充耕地验收函的市县级开发整理项目的新增耕地,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按每亩20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由省财政厅和省国土资源厅另行制定。
(二)补充耕地经核发验收确认函后,由县级财政部门会同级国土资源部门逐级向省财政厅、国土资源厅提出补助资金申请,省财政厅、国土资源厅按照项目验收确认函的补充耕地面积等因素分配补充耕地补助资金。补助资金的申请材料包括申请书、省级抽查反馈意见和项目验收确认函。
(三)省财政安排的补充耕地补助资金专款用于补充耕地和基本农田建设与保护等支出,工作经费按不超过3%的比例据实列支。
第二十一条 由园地改造为耕地的,如果项目区内改种植农作物面积达50%以上的,其补充耕地指标可用于耕地占补平衡或有偿转让;否则,只可作为耕地总量平衡指标,用于弥补耕地保有量缺口,不得进行有偿转让。
第二十二条 使用社会资金开发整理的补充耕地指标由投资者与项目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按不低于6:4的比例进行分配,具体分配比例应在项目招标时明确。
第二十三条 社会资金投资者所获得可用于耕地占补平衡的补充耕地指标由其自主在省内进行有偿转让,转让所得归投资者。转让前,社会资金投资者应将转让意向及价格书面告知当地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在转让价格同等的条件下,当地政府有优先受让权。社会资金投资者和补充耕地指标受让者必须将转让合同报送当地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并由其逐级上报省国土资源厅确认。
第二十四条 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部门应建立台账,对行政区域内补充耕地指标的取得、转让、使用进行登记管理。
第二十五条 项目经地级以上市核发验收确认函后,项目所在地的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应按照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要求和补充耕地指标的使用情况,及时做好土地利用现状变更工作。
第二十六条 各级国土资源、农业、林业和财政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建立健全项目相关档案,并督促指导项目建设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收集项目申报、审批、实施及验收过程中的有关文件、资料、图件和影像等,建立健全项目档案。
第二十七条 项目经地级以上市核发验收确认函后,补充耕地应由项目所在地镇政府与土地权属单位签订协议,正式移交给土地权属单位耕种或外包耕种,并由当地农业部门负责跟踪补充耕地的种植管理。
第五章 部门职责
第二十八条 国土资源部门职责
(一)省国土资源厅负责开发补充耕地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检查;牵头组织省级抽查;建立台账对全省补充耕地指标进行登记管理。
(二)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本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和设计预算审核;牵头会同有关部门组织项目验收,并对补充耕地数量的真实性负责;联合同级农业、林业部门核发补充耕地验收确认函;建立台账对全市补充耕地指标进行登记管理。
(三)县级国土资源部门牵头编制本级专项规划、造册登记耕地后备资源地块;编制本地区补充耕地计划;负责使用社会资金、县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和设计预算审核;负责市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申报和设计预算申报;组织项目监督检查;组织项目工程验收和补充耕地初验,并对补充耕地数量的真实性负责;建立台账对全县(市、区)补充耕地指标进行登记管理。
第二十九条 财政部门职责
(一)省财政厅负责筹集补充耕地省级补助资金,对省国土资源厅提出的省级补助资金分配方案的合规性进行审核并下达。配合省国土资源厅进行省级抽查;对项目使用财政资金进行监管。
(二)地级以上市财政部门做好市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和设计预算审批;对财政安排的补充耕地项目及相关预算进行合规性审核下达;分配下达财政安排补助资金;根据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规定审核拨付资金;进行财务监督管理。
(三)县级财政部门编制本级专项规划、造册登记耕地后备资源地块;做好县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和设计预算审批;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市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申报和设计预算申报;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项目工程验收;按规定落实、拨付和监督项目使用财政资金;负责补充耕地补助资金的拨付和管理。
第三十条 农业部门职责
(一)省农业厅配合省国土资源厅进行省级抽查。
(二)地级以上市农业部门配合同级国土资源部门做好市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项目验收和核发验收确认函,并对补充耕地的质量进行把关。
(三)县级农业部门配合同级国土资源部门编制本级专项规划、造册登记耕地后备资源地块;做好使用社会资金、县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做好市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申报;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项目工程验收和补充耕地初验,并对补充耕地的质量进行把关;负责指导和监督项目建设单位按行业规范采集土壤样品和送验。
(四)各级农业部门负责指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指导、跟踪补充耕地的种植。
第三十一条 林业部门职责
(一)省林业局配合省国土资源厅进行省级抽查。
(二)地级以上市林业部门配合同级国土资源部门做好市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项目验收和核发验收确认函。
(三)县级林业部门配合同级国土资源部门编制本级专项规划、造册登记耕地后备资源地块;做好使用社会资金、县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做好市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申报;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项目工程验收和补充耕地初验;做好林业生态保护工作。
第三十二条 发展改革部门职责
(一)省发展改革委配合省国土资源厅进行省级抽查。
(二)地级以上市、县级发展改革部门配合同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做好项目工程验收工作;做好补充耕地与当地社会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衔接工作;参与本地区专项规划编制和耕地后备资源地块建设工作。
第三十三条 环保部门职责县级环保部门配合同级国土资源部门编制本级专项规划、造册登记耕地后备资源地块。
第三十四条 监察部门职责
(一)对项目实施过程实行行政监察。
(二)省监察厅配合省国土资源厅进行省级抽查。第三十五条 审计部门职责
(一)按《审计法》规定的职能对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进行审计监督。
(二)省审计厅配合省国土资源厅进行省级抽查。第三十六条 省国土资源厅制订省级抽查计划后,应书面通知各抽查单位参加。
第六章 责 任
第三十七条 项目建设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对项目申报、实施、质量和资金管理等负责,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法定代表人按照各自职责对所承建项目的工程质量负责。
第三十八条 项目组织部门、相关职责部门和有关责任人在审批、评估、监督、验收、抽查等过程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索贿受贿的,将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用于项目的财政资金。各级财政、国土资源部门按职能分工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拨付以及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有财政违法行为的,由财政部门按照国务院《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四十条 项目建设单位存在擅自变更建设地点、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等问题的,应责成整改;已造成严重后果的,移交有关机关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或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1.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质量验收标准
2.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工程完成情况表 3.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工程验收表 4.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验收表 5.×××市补充耕地验收情况汇总表 6.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抽查记录表 7.广东省县级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专项规划主要内容与报告要求
附件1:
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质量验收标准
1.总体要求
开发补充耕地质量验收以旱涝保收为标准,田块平整,排灌顺畅,道路通达,开发出的地块符合农业耕种的要求。
2.土壤质量 2.1土层厚度
全土层厚度不得小于40cm,表土层厚度不得小于15㎝。2.2表土层有机质含量
水田表土层有机质含量不得低于1.5%,旱地表土层有机质含量1%以上。
2.3土壤酸碱度
表土层PH值在5.0~8.0之间。2.4土壤质地 表土层质地为砂质壤土至粘土。3.工程质量 3.1土地平整 3.1.1田块布臵
平原地区田块布臵有利于灌溉、排水、防风及农业机械作业的需要,田块形状规整,边与边尽量平行;丘陵地区田块布臵需满足治理水土流失的要求梯田长边沿等高线布设形状呈长条形或带形。
3.1.2平整程度
水田格田田面高差在±5㎝以内;旱地田面坡度在l:500以内采用淋灌、喷灌或滴灌的田块对田面坡度要求可适当降低。
利用园地改造为耕地的,6°以下(不含6°)的坡地不需要修筑梯田,坡度6~25°的需修筑为水平梯田、坡式梯田或隔坡梯田。
3.2 灌溉与排水 3.2.1灌溉水源
项目区有可靠的水源保证,干旱缺水地方修建山塘、蓄水池、陂头或抽水站,配套完善的引水渠。
3.2.2 排灌标准
水田灌溉保证率在85%以上,旱地灌溉保证率在70%以上;排涝达到10年一遇标准;地下水控制在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深度。
3.2.3排灌设施
排灌渠道满足项目区灌溉和排水要求,各类沟渠布局合理,形成网络,坡度适宜,便于排灌。桥、涵、闸、放水口等配套设施齐全。3.3田间道路 3.3.1道路布局
田间道路布局合理,满足小型农业机具通行、运输、作业的需要;与周边道路、村庄相连接,方便生产生活。田间道路分为田间道和生产道两级,连片面积50亩以下的项目可不设臵田间道。
3.3.2道路质量
田间道路面宽度3米~4米,路基采用密实度好的土压实填筑,两边衬砌护坡或挡土墙,路面铺填碎石、石渣、炉渣或硬底化,厚度10厘米~20厘米;生产道宽度1米~2米,路基采用密实度好的土压实填筑。
3.4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
3.4.1防洪设施防洪能力达到20年一遇标准。3.4.2坡面防护在丘陵地区开发耕地,应设臵截水沟、排洪沟,防止洪水直接冲刷田面,减少水土流失。
3.4.3防止污染耕地周围有废水、废物污染时,有较完善的防渗、排污设施;灌溉用水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的要求。
4.质量评定要求
4.1评定内容包括土壤质量和工程质量。其中,土壤质量包括土层厚度、表土层有机质含量、土壤酸碱度、土壤质地4项;工程质量包括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4项。
4.2评定方法
土层厚度、土壤质地根据实地勘察情况进行评定;表土层有机质含量、土壤酸碱度根据土壤抽样化验报告结果进行评定,土壤样品采集每200亩最少1个混合样,每个混合样由5个以上的小样点组成,面积不足200亩的按200亩的要求采集;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根据项目规划设计和工程验收资料,并经实地勘察后评定。
4.3评定标准
土层厚度、表土层有机质含量、土壤酸碱度、土壤质地、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8项全部达标的,评定补充耕地质量符合标准;有任何一项以上不达标的,评定补充耕地质量不符合标准。
第五篇:广东省利用园地山坡地补充耕地工作座谈会发言稿
克服“两难” 走向“双赢”温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参加广东代表团的《政府工作报告》审议时,寄语广东在节约集约用地方面要做出新的成绩、积累新的经验,使广东真正成为经济发达、生态优美的省份,成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示范省。温总理的殷切期待,使我们倍受鼓舞和鞭策,我市按照温总理的指示精神,深入学习领会,结合××实际,研究方案,制订措施,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一、认真学习《关于做好利用园地山坡地补充耕地有关工作的通知》精神,制订贯彻的工作方案和措施
根据省厅和市政府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我市召开了全市国土资源局长座谈会,学习领会精神实质,研究工作方案、措施,制定了《××市利用园地山坡地补充耕地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储备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市辖区征地工作的意见》,大力清理处置闲置土地,还制定了我市三年利用园地山坡地补充耕地工作计划、工作目标,拟定召开全市节约集约用地工作会议。在加快构建保障科学发展新机制的实践中,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坚定信心、明确方向、勇于和善于实践,克服“两难”,实现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的“双赢”。
二、着力抓好我市耕地占补平衡工作
在省国土资源厅的大力支持下,我市主要通过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自筹资金等方式开展补充耕地工作,经省验收确认的补充耕地面积7.6万亩,连续9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一是着力抓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现代标准农田。抓好阳春市石望—春湾1万亩国家级土地整理示范项目,总投资1314万元,于2004年12月动工,已于2006年1月完工,现正组织竣工验收。抓好××市平冈3万亩国家级土地整理示范项目,总投资3807万元,首期工程1.35万亩目前正在实施。抓好海陵区海陵、阳东县北惯平地省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工作,2个项目省总投资1600多万元,总面积4500亩。
二是积极承担并实施省级易地开发项目工作。近年来,我市共承担省易地开发项目六个,已于2006年4月前全部验收确认,新增耕地7470亩。2007年下半年我市根据省厅台山会议的要求,积极申报了省第六批易地开发项目,其中,江城区平冈镇2000亩项目,已获省厅初审通过。
三是积极探索社会投资补充耕地新思路。根据省厅关于社会投资补充耕地有关政策精神,阳春市共申报社会投资耕地开发项目3个,预计新增耕地面积约1300亩。通过项目的实践,可为我市多层次开展耕地占补平衡工作提供宝贵经验。
四是主动出击,与珠三角发达地区合作开发补充耕地。几年来,在省厅的支持下,我市共向广州、东莞和中山等市提供补充耕地指标1.9万亩。既为全省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又为自身耕地保护工作筹措了必需的资金。
三、迅速开展利用园地山坡地补充耕地工作
为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要求广东建设节约集约用地示范省的重要指示精神,今天省国土资源厅在这里召开粤西片利用园地山坡地补充耕地工作座谈会,进一步动员和部署利用园地山坡地补充耕地工作。我们将乘这次会议的东风,把握契机,学习借鉴兄弟市、县的好经验和好做法,迅速开展利用园地山坡地补充耕地工作。
一是科学制定利用园地山坡地补充耕地的工作目标。计划从2008年至2020年,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期内,全市完成对园地、山坡地改造30万亩,增加耕地面积28万亩。近三年计划完成对园地、山坡地改造10万亩,增加耕地面积9万亩。通过对园地、山坡地的科学改造,建设一批道路通畅、灌排自如、田块规整、土壤肥沃、林网秀美的现代农田。
二是科学制定利用园地山坡地补充耕地的专项规划。各县(市、区)迅速组织力量对本地区各类资源进行调查摸底,充分利用土地更新调查、森林资源清查等成果资料,结合第二次全国土地大调查,以镇(街道)为单位开展普查,查清园地、山坡地各类资源的区位、面积、权属、自然条件、利用现状、适宜用途及开发的主要障碍因素等情况,将拟开发的地块标绘到最新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上,以县(市、区)为单位建立相关数据库,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因地制宜编制县(市、区)利用园地山坡地补充耕地专项规划。
三是积极筹措资金,确保利用园地山坡地补充耕地工作顺利推进。全市各级有关部门将想方设法、积极筹措补充耕地的开垦资金,切实保障补充耕地资金投入。市级和各县(市、区)各级资金由当地国土资源部门从各级留成的耕地开垦费、土地有偿使用费、有偿提供补充耕地指标资金及其它经批准可用于补充耕地的资金中开支。
开垦补充耕地是建设用地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的精神,以超常规的思路、超常规的办法、超常规的力度,扎实开展利用园地山坡地补充耕地工作,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用地平台,为全省耕地占补平衡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