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强化工程项目监理 提高安全监管水平
强化工程项目监理 提高安全监管水平
各位领导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工程项目建设领域永恒的主题。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给监理行业赋予新的历史使命与责任。监理作为独立、公正的第三方,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质量安全监督机构相互补充,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近年来,长江监理公司在县住建局领导与关怀下,各管理部门的监管下,始终把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放在首位,秉承“严格监理、热情服务”的宗旨,以“安全第一、质量为本”的管理概念,从完善制度管理,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等方面全方位地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在监理的工程项目中,工程质量和安全总体处于良好状态,未发生安全质量责任事故,实现了无重大、特大安全事故的奋斗目标,现将本公司建设工程安全监理情况汇报如下:
一、健全安全管理保证体系
一是建立了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成立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公司经理组长,分管总工及安全部,主要负责对各监理部的安全管理工作指导和检查。针对项目安全管理状况,公司不定期适时对各个监理部进行安全监理工作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监理部进行整改。二是项目监理部建立了以总监、专业监理工程及安全专监员为主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的规章制度,以及各项安全管理的检查和验收制度,具体负责对在监项目的安全生产工作执行监理任务。三是在工程项目开工之前,要求施工单位按照、法律、政策、招标文件、投标承诺,督促施工单位建立健全施工质量安全管理保证体系,做到定员定岗,职责落实到人。四是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了教育培训质量。通过各种学习、继续教育及系统化培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近几年仅我分公司取得各种资质、资格证件就有省监理工程师5人、省监理员8人、专职安全监理工程师6人、现场见证员18人以及资料员、信息员证件,为监理工作打下了一定的业务基础。五是建立健全监理安全责任制。监理部组建后,与公司签证内部安全责任书,及时组织全体监理人员学习国家和地方有关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安全监理工作的法规文件,同时对监理委托合同进行分析,明确本工程监理工作的质量目标和安全监理目标,编制《监理规划》、《安全监理细则》、《监理旁站方案》等相关指导性文件,建立了以总监理工程师负总责、安全监理工程师为主,全体监理人员参与“安全监理责任制,制定了总监理工程师、总监理工程代表、专业监理工程师的安全监理工作及监理员职责。为建设工程监理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以“质量安全预控”为主,主动控制与被动控制相结合 一是认真熟悉施工设计图纸,找出图纸中可能影响工程质量的问题,在技术交底和图纸会审中提出,并由设计单位进行完善;二是认真审批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重点检查安全技术措施和质量保证措施,并在施工过程中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照经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组织施工,保证工程安全生产和施工质量;三是对工程质量和安全有重要影响的施工人员、原材料、施工机械的使用计划进行审查,具备正常施工条件后才准许工程开工;四是针对具体的工程项目特征,编制各专业监理实施细则,认真分析工作重点和技术难点,设置质量关键控制点,制定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五是推行“样板”措施,对于新开的重要或主要的分项工程,推行样板开路;通过对样板间、样板段的控制,可以尽早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为大面积施工创造有利的条件;六是充分利用先进的检测仪器和手段,对工程质量的实际状况进行有效的监控,促进施工单位改进施工操作工艺,提高工程质量。
三、坚持原则不让步,严格五审核五督促
一是对所有进入工地的原材料进行“两单一检一抽样”制度,即:产品质量保证书、复试报告,现场表观检查及必要的抽样复检;对实行备案制的原材料要审核有备案证。对要求复试的原材料,由现场监理人员见证取样,及时送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试验,对现场验收不合格的材料,坚决清退出施工现场。二是坚持“五个审查”“五个督促”“五个审查”即:审查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及相关方案中的安全措施,审查施工单位施工人员资格证及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审查劳务单位资质,审查施工单位施工机械,安全设施的验收手续,特别是塔吊的安全及拆除手续,审查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是否符合要求,“五个督促”即:督促施工单位建立健全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机制,督促总包单位检查各分包单位安全生产制度,督促施工单位雇用具有安全生产基础知识的一线操作人员,督促施工单位做好逐级交底工作,履行签字手续,督促施工单位建立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制度、培训制度。
四、加强现场安全监督管理,认真履行监理安全责任 一是严格审查施工单位上报的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对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经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方可实施。二是督促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员,加强安全保护措施,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三是是督促承包商对塔机、施工电梯等大型施工机械进行安检,没有通过安检的不准使用。四是积极配合安全监督部门的检查,督促承包商落实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整改。五是加强现场巡视、检查力度,发现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要求施工单位整改落实;情况严重的,要求施工单位暂时停止施工,并及时报告建设单位。安全监理工作是一个艰辛的过程,我们还应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要从落实企业可发展观的高度进一步转变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安全监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治理野蛮施工、防止安全事故为重点,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改进工作作风,加强监管、明确责任、狠抓落实,以坚决遏制建筑施工领域安全事故多发的势头。我们相信,通过建设、施工、监理等各参建单位的共同努力,各主管单位的严格监管,安全工作目标一定能实现,安全生产一定更有保障,为开创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的新局面而努力工作。
谢谢各位!
第二篇:强化培训,提高师资水平
老君庙中心小学:强化培训,提高师资水平
一、基本情况
我校现有教师52人,从任教学科上看,语文18人,数学18人,英语4人,美术1人,音乐2人,体育1人;从学历结构上看,我校本科教师36人,占总数的70%以上,专科以上教师52人,学历达标占总数的100%。全体教师都按照市教育局和镇中心学校的要求,完成了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
二、基本做法
1.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全面完善管理体制。
本学,我校依据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探索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办法,在实践中实施了校长负责制,中层干部、任课老师竞聘制,岗位责任制,结构工资制,并重点突出绩效工资制,打破铁饭碗,基本解决了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老大难问题。与此同时,学校还加强了教师师德建设。狠抓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的教育,坚持暑期师德集训,坚持每周坐班管理,坚持每周教研活动和业务学习。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理论水平,培养了教师的崇高师德,使教师敬业、勤业、精业,从而形成了一支踏实工作、乐于奉献的老师队伍。
2.切实采取得力措施,加快教师培训步伐。
本学年我们采取了十分得力的措施,狠抓了教师工作。首先制订了培训规划,一是教师学历提高规划,号召全校教师参加学历达标和提高培训。
㈠省级培训:
开学之前我校组织了全体教师分批到职教中心参加语、数培训;
9、19—
9、21我校派出赵萍老师赴郑州参加小学数学听课活动,我们做到了满出勤,拿到了满学分,回校后还组织了相关学生教师集体学习讨论。
㈡市级培训:
1、学校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教师到市内先进学校观摩,听专家讲座;同时聘请教学专家、先进教师到我校传经送宝,与各校优秀教师零距离接
2、本学,我校5位班主任参加了市继教中习举办的班主任培训,他们认真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受到了继教中心表彰,并全部获得了合格证书。
㈢镇级培训:
①今年暑期我们认真组织全校教师参加县教局和镇中心学校举办的教师暑期集训。尊循“实事求事,注重实效”的原则,以“汝南模式、专家报告、国培计划”为主要内容,加强理论学习,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开展业务培训,努力实现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提高。
㈣校级培训:
1、学校政教处每周组织一次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提高业务和政治修养,提高师德水平,做好学习笔记。
2、开展教学设计竞赛、课堂教学大赛、优秀论文或优秀案例评比、课后反思交流、课件大赛等活动,着力打造名师,促进教研活动的开展和教师业务技能与水平的提高。
3、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对新上岗的教师实行见习培训,新教师要拜师学艺,加快新教师的成长,真正达到“一年适应,三年成熟,五年成为骨干”的总体目标,为学校培养一支年富力强的教师生力军,使教师队伍和我校的发展同步前进。
三、今后工作思路:
1.继续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在政策和财力上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增强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2.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学历提高和继续教育的相关规定,保证培训经费,减轻教师负担,使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3.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调整教师结构,充分发挥“中心小学教科研”的作用;同时,学校的管理实现全面的微机管理,方便教师的网上研修,在电子档案方面为教师提供更便捷的服务。2014、9
第三篇:强化审计监督,提高廉政建设水平
加强审计监督促进廉政建设
各位领导、同志们:
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之际,市委召开这样高规格的会议,研究部署深入抓好中秋期间的廉政建设工作,使全市党员领导干部都能够严格遵守纪律,廉洁过好国庆、中秋两个节日,下面,我从审计机关的角度,就加强审计监督,促进节日期间的廉洁自律谈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提高认识,深刻理解抓好中秋期间廉政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
传统的中秋佳节即将到来。中秋期间的博饼活动源远流长,为厦门增添了许多欢乐、祥和、喜庆的气氛。但是也有一些企事业单位利用中秋节日,用公款相互宴请、变相请客送礼,个别单位甚至直接向有关部门领导赠送现金、购物券等。因此,节日期间是请客送礼的高发期,是廉政建设的关键期,也是社会关注的敏感期。如果不采取得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中秋期间的廉政建设工作就有可能要出问题,就会严重影响厦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开展。因而,抓好中秋期间廉政建设工作的意义十分重大。
第一,要充分认识到,抓好中秋期间廉政建设工作,是落实上级有关反腐倡廉要求的重要举措。市委领导都十分重视中秋期间的廉政建设工作,今天专门在这里召开有关加强中秋期间的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黄杰成同志还将作重要讲话。可见,市委对廉洁过好中秋是非常重视的,要求也是十分严格的,我们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扎扎实实地抓好贯彻落实,确保各级领导干部廉洁过好中秋。
第二,要充分认识到,抓好中秋期间廉政建设工作,是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关键环节。近年来,中央一再强调,’领导干部要经受住执政的考验、改革 开放的考验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后来又把“三大考验”进一步具体化,要求领导干部经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从近年通报的大批案件来看,个别党员领导干部蜕变为腐败分子,往往就是从逢年过节收礼逐步发展到受贿,最终走上了犯罪道路。从近年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来看,确实发现一些单位利用中秋、春节节日购买商店购物卡,借机滥发钱物,或请客送礼;个别单位中秋“博饼’’费用较大,开支渠道也不合理,有的机关单位直接从财政拨付的经费中列支,有的国有企业直接从成本或管理费用中列支。个别单位甚至打着购办公用品等名义虚开发票,容易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因此,要防止党员领导干部腐化蜕变,就必须从抓好中秋期间廉政建设这样的环节入手,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做到防微杜渐,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取得实效。
第三,要充分认识到,抓好中秋期间廉政建设工作,是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培养文明健康礼尚文化的客观要求。近年来,中央一再强调,要发扬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精神。但个别领导干部却把艰苦奋斗与开拓创新对立起来,认为吃点喝点、收点送点都是生活小节,没出大格,不必大惊小怪。于是,党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好传统、好作风在一些党员和干部中淡忘了,讲排场比阔气、请客送礼、挥霍浪费现象,在个别部门和单位盛行起来。这严重地背离了党的宗旨,必须弓l起我们注意。我们必须坚决制止奢侈浪费、请客送礼等不良行为,发扬艰苦奋斗作风,在讲原则、守法纪的基础上,真正建立起健康的人际关系和正常的干群关系,进一步净化社会风气,努力营造良好的从政道德环境。
二、加强审计监督,促进中秋期问廉政建设工作
为了更好地落实市委的要求,审计机关要以身作则,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带头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坚决反对铺张浪费,严格要求自己,坚决抵制公款吃喝、滥发奖金、收礼送礼等违纪行为,认真遵守廉洁过好中秋的有关规定,确保本部门不出现违反规定的问题,同时,审计机关将进一步加大对国有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监督力度。
(一)明确审计重点。重点查处六个方面问题:一是违规印制、发放、使用购物券:购物卡等行为;二是中秋期间突击花钱、突击报销不合理费用、公款大吃大喝;三是以“办公用品”、“会议费”、“接待费”等名义开具虚假发票,变相发放有价证券和实物等;四是行政事业单位经费使用是否符合预算和规定的用途及开支标准,有否挤占挪用专项项资金,扩大开支范围、挥霍浪费的情况;国有企业是否存在挤占成本、费用;五是经费开支是否真实,有无虚列支出等问题;各项收入是否全部入账并按规定纳入预算管理,统一使用,有无隐瞒、转移收入,私设小金库等问题;六是行政事业单位是否存在违规向企业摊派、索要赞助、到企业报销各种费用或其他增加企业负担的行为。
(二)严肃财经纪律。对审计中发现的以中秋“博饼”名义虚列、多列费用或成本,违反财政财务制度,或变相请客送礼、牟取私利,以“办公用品“、“会议费”、“接待费’’ 等名目开具虚假发票等行为,立即督促整改,情节严重构成违法犯罪的,及时移送纪检或司法部门进一步查处,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促进规范管理,确保中秋期间廉政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为加强我市中秋等节日期间“博饼”活动的管理监督,审计机关除了加强审计监督外,还要坚持“查堵”与“疏导”结合,做到“一审二帮三促进’’,确保过一个喜庆、廉洁的中秋佳节。
(一)明确中秋“博饼”开支范围和标准。中秋“博饼”作为厦门的一种传统文化,已逐渐发展成为拉动我市消费需求的重要经济因素。因此,为了做到既弘扬我市传统民俗文化,又不违反相关的财政财务制度规定,建议有关部门针对国有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的不同情况,制定中秋“博饼”开支的相关规定,对开支的范围、标准、资金来源等进行规范。
(二)及时提出审计建议。服务宏观管理和决策,提高审计工作层次和水平,更好地发挥审计高层次的综合性的经济监督作用。审计机关在审计过程中,将根据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时从体制、机制上揭示经济活动中带有普遍性、典型性、倾向性和苗头性的问题,提出标本兼治的对策和建议,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宏观决策依据。同时,促进被审计单位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形成严格按财政财务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从源头上杜绝违法、违规现象的产生。
第四篇: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小编推荐]
文章标题: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强化食品安全监管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市场供应的食品在品质上是否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维护食品安全,是各级政府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创新思路,抓住关键,推进我市食品安全工作再上新水平,需要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一、与时俱进,充分认识新时期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政府重视、社会关心、世界瞩目的热点问题。
第一,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是关心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假劣食品、不安全农产品危害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损害着老百姓最根本的利益。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是一非常典型的例证,辽宁“海城豆奶”所引发的大规模群体性上访,其教训也十分惨痛。尽管我市没有发生类似事件,但蔬菜中农药残留超标情况突出,小规模的农产品集体中毒事件在最近的两年中均有发生,食品方面的安全隐患还很多。如果我们对此掉以轻心,麻痹大意,一旦酿成重大安全责任事故,不仅破坏全市稳定和谐的大好形势,而且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各级各部门必须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平安新余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这件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时刻放在心上,牢牢抓在手上,未雨绸缪,防微杜渐,把不安全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坚决杜绝各类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二,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是改善我市人居环境,提升城市综合竞争能力的迫切需要。进入新的世纪,在日益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中,区域的竞争,城市的竞争,日益明显地体现为发展环境、人居环境的竞争,凡是发展环境、人居环境比较优越的地方,其吸纳集聚资本、人才等重要生产要素的“洼地效应”就更为突出,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也就更为快捷。食品安全是优良人居环境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最适合人居住的城市必须构建人民群众长期放心的食品安全体系。由于我市是一比较典型的工业城市,同时又是一个棉花面积长期较大的棉产区,水污染、大气污染问题比较突出,耕地中高毒农药的残留情况比较严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已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致使我市初级农产品的总体品质安全水平不高,甚至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因此,我市所面临的食品安全形势是非常严峻的,我们在优良人居环境的建设过程中务必高度重视食品安全体系建设,在维护食品安全方面作出应有的努力,惟有如此,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才能得到更好的延续。
第三,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与全国的总体态势一致,我市农产品市场出现了“两个极端”,一方面,大路货的农产品出现积压,销售价格持续低迷;另一方面,优质、安全、营养的农产品供不应求。随着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质量与安全的意识也在不断增强,“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用语频繁出现在媒体和日常生活中,让城乡居民长期吃上“放心菜”、“放心肉”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只有外观漂亮、品质优良、食用安全的农产品,才能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才能为农产品生产者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目前,我市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在一定程度已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问题,成为体现农业结构调整成败的关键所在。因此,提高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是解决当前我市农业效益不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弱等突出问题的重要举措。
第四,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是增强我市食品工业竞争能力,促进食品工业做大做强的迫切需要。假冒伪劣不仅摧毁产品销路,造成企业信誉危机,甚至会断送一个产业。据统计,我国农产品出口因农药残留超标而被退回的事件每年均达500起以上,直接经济损失超过70亿元。而省内某一名酒在前些年被国家质检报告公布为铅超标酒后,产品销量直线下降,一个重要的明星企业、当地的税源大户从此在市场中步履维艰。这方面的教训是深刻的,代价是惨重的。应当看到,我市生产的食品也有一些在省内外畅销,发展前景广阔,协助这些食品生产企业把食品安全工作放在发展的突出位置,全面提升我市食品行业的市场竞争力,使之不断做大做强,应当成为我市决战工业500亿的重要抓手。
二、认清形势,正视我市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通过加强领导,强化监督,食品安全工作持续改善,但依然存在几个突出问题。
一是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污染严重。我市农产品生产主要以农户生产为主,农民滥用违禁农药比较普遍,残留超标问题突出。据不完
全统计,去年我市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量在2200吨以上,这使得市民很难买到“放心菜”。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去年对蔬菜的检测情况显示,在抽检的3个菜市场、9个蔬菜基地和2个超市的808个蔬菜样品中,有355个样品农药残留超标,合格率只有56.1,与全国37个大中城市96的平均合格率相比,我们的差距很大。此外,我市少数养殖户在饲养畜禽和
水产品时,非法使用生长激素及“瘦肉精”等违禁药物,已影响到我市禽畜、水产品的外销率,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较大隐患。
二是食品加工、经营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突出表现为食品生产企业多、小、散、乱。全市现有492家食品生产加工单位,60左右是家庭小作坊,生产规模小,工艺落后,设备简陋,从业人员素质低,无相应的检测设备及质检人员,管理制度和生产标准形同虚设,其中大多数不具备生产合格食品的必备条件。从取得的资质证件来看,我市的492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齐全的企业仅48家,占9.7;有前“两证”的81家,有“一证”的155家;无证生产加工的企业竟达181家,占36.8。据市工商局提供的数据,在2005年检测的各类食品127批次中,合格率仅为67;市质监局近两年对全市大米、食醋、酱油、小麦粉、食用植物油等五大类100多家食品生产企业的产品进行强制抽查的情况显示,抽查的102个批次产品中,合格批次仅为79个,合格率仅为77.5。
三是饮食服务行业和学校、民工食堂隐患较多。在我市的餐饮企业中,目前完成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评审的大中型餐饮业和学校食堂仅78家,其中B级11家、C级67家,A级空白。而为数众多的小饮食店有的是无证无照经营,有的卫生设施简陋,有的经营场所脏乱差,大部分从业人员未经健康体检,卫生知识缺乏、法律意识淡薄。在“三小”(小饮食店、小食品店、小杂货店)专项整治活动中,检查了小饮食店241家,其中无证无照的有153家,证照不全的有55家。2005年市卫生部门共检测餐具986件,合格率仅为85.7。同时,我市的学校、民工食堂,特别是处于农村的学校和民工食堂,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类似问题,给广大学生和民工带来了严重安全隐患。
对于我市食品安全存在的这些问题,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已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整治措施,但仍未能从根本上予以解决。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矛盾:
一是提高土地产出效益与蔬菜农药残留偏高的矛盾。为了提高土地产出效益,获取更多的收入,渝水区部分农民有在棉田中套种蔬菜的习惯。而棉花的病虫害治理需要使用高毒农药,这些农药直接污染了蔬菜,也对土地形成了至少三十年以上的严重污染。
二是取缔小加工企业、小餐饮店将影响部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农民进城务工的矛盾。食品生产经营点多面广,这些食品生产、加工、经营单位大多没有达到卫生标准,不符合准入条件,但由于许多从业人员是下岗失业人员或进城务工农民,如果严格按有关标准和条件予以取缔,难度很大,同时必然造成大量人员失业。
三是食品安全检测设备落后、重复建设与食品检测要求标准高、种类全的矛盾。目前,我市食品检验检测资源分散在质监、卫生、农业、工商和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一方面,由于经费投入不足,食品检验设备不仅数量少,而且设施陈旧,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无法开展一些必要的检验,如“瘦肉精”、水产品的检测,就没有条件开展。另一方面,各部门在添置检测设备上存在重复投入,检测能力在低水平上徘徊,检测资源得不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四是食品检测监管人员偏少、分散与食品监管集中执法要求高、任务重的矛盾。目前我市的食品安全执法人员极其缺乏且分散。几乎每个涉及食品安全执法的部门都成立了检测机构,配备了检测人员,如质监部门12人,卫生监督部门29人,工商部门15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2人,农产品质检中心5人,商业稽查支队24人。但与食品安全监管的总体要求相比,多数部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人员仍然偏少,部门间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管合力。
五是食品安全隐患增多与社会食品安全意识有待提高的矛盾。对食品安全问题,一方面是食品安全隐患逐渐增多,消费者反响比较强列,呼声极高,另一方面却是有关部门收到投诉举报甚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食品消费属一次性消费,且消费金额一般不高,消费者不愿意花时间精力去折腾这些“小事”;部分消费者甚至认为“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对食品安全事故抱着侥幸的态度;有的群众对投诉举报渠道不熟,依法维权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三、突出重点,努力构建食品安全综合监管体系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府职责。进一步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以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把食品安全纳入各级政府的目标考核范围,定期督查考核。在乡镇建立食品安全协调机构,将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延伸到乡村,充实人员,整合机构,做到层层有人抓,层层抓落实,抓到最基层。增加资金投入,提供物质保障。将食品安全工作经费纳入各级财政的一般预算,对检测设备、药品消耗、基础设施建设、舆论宣传经费给予重点保障,真正做到食品安全要钱给钱,要人给人。
第二,抓好源头治理,全力推行绿色种植、养殖。农业部门要继续深入开展农药残留、畜禽违禁药品滥用、水产品药物残留专项整治,推广使用低残留高效农药、兽药和无污染添加剂,规范种植、养殖行为。一是要净化蔬菜产地环境,禁用或限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严格控制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科学选择蔬菜基地,避开农药高残留的棉田,在非棉区选择适当地方发展无公害蔬菜基地。严格按照国家、省有关要求,高标准推进我市无公害蔬菜基地的建设,积极筛选3—5个生态环境优良、规划集中连片的重点乡(镇)予以扶持。按照“公司 农户”的模式,引导一批有实力的农业企业参与蔬菜种植,加快发展具有一定规模、数量众多的无公害蔬菜生产专业户,并开通无公害蔬菜产销“绿色通道”,建立超市、重点农贸市场无公害蔬菜专销区。二是大力推广畜禽、水产品养殖地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新增畜禽、水产品养殖基地按无公害标准化的要求高标准建设,在生产基地所在乡村建立专门的兽药及添加剂销售点,对使用低残留兽药和无污染添加剂的种养户适当补助,引导种养户合理使用,逐步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
第三,加大整治力度,规范管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继续大力开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整顿工作,严厉查处无证生产行为,力争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检查覆盖面达到98以上,使其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85以上。一是要针对无证无照或证照不全的小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加大专项整治力度,坚决取缔并查处。在整治过程中,突出城郊、农村等重点区域,对生产假冒伪劣食品的行为重拳打击,做到日常监管常抓不懈,专项整治此起彼伏。二是扶优扶强,帮助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抓好规范化管理。全面了解市内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执行质量标准情况,重点帮助中小企业贯彻执行食品质量标准,按标准建立生产所必需的检验手段,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和计量检测体系,严格禁止无标生产。
第四,推行市场准入制度,强化食品流通领域监管。严格实施市场准入制度,推行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超市、宾馆、学校等场所与生产单位签订“协议准入”形式,逐步建立经营者自律、工商监管、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一是建立健全食品市场安全监管体系。强化市场巡查,落实辖区食品安全管理“一帐一簿一档”制:即食品安全监管台帐、食品市场巡查簿、食品经营户档案。二是建立健全食品经营者自律体系。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突出抓好批发市场、超市和食品批发企业的自律,重点建立和落实进货查验、索票索证等自律机制;大力开展物流配送,鼓励经营者与农副产品生产者直接挂钩,鼓励食品连锁店进社区、进农村。三是建立健全食品市场监督体系。充分发挥消费者协会等行业组织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宣传引导作用;进一步扩大12315网络覆盖范围,通过在大中型商场、超市、批发零售市场以及乡村设立12315投诉站点,聘请食品安全监督员等办法,充分发挥广大消费者的监督作用。
第五,推进“健康餐桌行动”,把好食品消费安全关。推进餐饮业、食堂全面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督促和帮助不符合卫生条件的餐饮店进行整改,坚决取缔无证经营和达不到卫生条件的餐饮店。一是严格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认真贯彻卫生部《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定期开展卫生许可审查,严把卫生许可和食品卫生安全关,力争全市100的大中型餐饮单位和县级以上学校食堂全面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同时督促餐饮单位和学校食堂改善卫生条件,完善卫生管理制度,改进服务质量,争创食品卫生“A”、“B”级信誉单位。二是加强餐饮单位卫生监督建档与管理。加快卫生监督建档工作进度,全面完成餐饮单位和学校食堂建档工作,力争使每个餐饮单位和学校食堂有一套完整的卫生监督档案,有一套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三是关注重点人群食品卫生安全。针对在校学生和建筑工地农民工等饮食卫生重点关注人群,2006年我市将全面整治学校及周边餐饮摊点(店)、建筑工地食堂,从卫生条件、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入手,规范其经营行为,确保学校和建筑工地饮食卫生安全。
第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食品安全意识。加强舆论引导,在电视台、报纸等媒体开辟专版专栏,介绍食品安全知识,宣传诚信企业和食品放心的企业,公开曝光不符合食品生产条件、产品质量不放心的企业,准确曝光食品违法案件,及时报道食品安全工作动态和食品检测信息。设立食品安全专门网页,介绍食品放心工程的进展动态及信用体系建设的有关情况,并可对食品安全问题实行网上举报。通过营造声势,扩大影响,形成良好的舆论和监督环境,使食品放心工程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强化食品安全监管》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强化食品安全监管。
第五篇:强化食品药品监管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强化食品药品监管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李昌海
2013年第1期 ——社会建设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巩固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等重大战略部署,为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指明了方向。全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用十八大精神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确保公众饮食用药安全,努力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幸福湖北建设。
一、准确把握十八大对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总体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高度关注民生问题,将食品药品安全作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巩固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刻认识做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强化食品药品监管、确保公众饮食用药安全,是实现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确保食品药品安全,是关系民生的生命工程,是赢得民心的放心工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工程。必须科学分析判断形势,增强做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品药品产业快速发展,食品药品监管得到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安全水平明显提高。但目前食品药品安全仍处于风险高发期,公众对食品药品安全的需求和食品药品产业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食品药品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水平不高,一些企业责任意识和守法经营意识淡薄;监管法规制度不尽完善,基础设施和技术监督条件相对滞后,监管队伍的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做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任重道远。必须珍惜机遇,勇于担当,不辱使命。随着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幸福湖北建设步伐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公众对食品药品安全关注度必将越来越高,党委政府对食品药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也必将越来越高。要按照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强化食品药品监管的要求,增强忧患意识、宗旨意识、使命意识,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求真务实,为民监管,全面完成食品药品监管的各项任务,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二、用科学发展观统揽新时期食品药品监管工作
十八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我们必须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进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强大动力。
(一)坚持科学监管,把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促进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食品药品质量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监管理念,以“监管为民”为核心,以促进食品药品产业健康发展为第一要务,正确处理和把握好监管与发展、规范与服务、公众利益与商业利益的辩证关系,充分认识监管是发展的有效保障,发展是监管的根本目的,以科学监管促进食品药品产业协调发展。把监管工作放到“五个湖北”建设和发展大局中去思考和谋划,围绕
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保增长、促转型”的要求,抢抓“黄金十年”,积极作为、主动作为、有所作为,保证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在服务和促进湖北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实践中谱写食品药品监管事业的华彩篇章。
(二)坚持服务民生,把解决群众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作为工作的落脚点。针对老百姓关注的乡村造药、聚会卖药、非法网售、违法药品广告等监管难点问题和无证经营、挂靠经营以及制假售假等重点问题,保持食品药品打假治劣的高压态势,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和社会和谐稳定。立足基本省情,从预防与控制疾病发生、满足基本医疗用药需求出发,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药物可获得性,保证基本药物安全、有效、质量可控与使用合理,减轻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经济负担。继续推进和完善我省农村药品供应网和监督网建设,鼓励具有现代医药物流条件的药品批发企业向农村配送药品,使农民用上安全、方便、价廉的药品。
(三)坚持风清气正,把外树形象、内强素质作为工作的着力点。食品药品监管队伍是践行“为民监管”的主体,队伍状况直接决定食品药品监管效果。必须坚持抓队伍促监管,坚持食品药品和队伍“两个安全”一起抓,坚持求真务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按照“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要求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进全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以“作风更实、服务更优、效能更高、形象更佳”为目标,大力倡导服务之风、学习之风、务实之风、创新之风、廉洁之风,在全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树立严谨、务实、优良的作风,建立和锻炼一支为民、务实、清廉的干部队伍,形成依法行政、公正廉明、优质服务、便民高效的行政效能,更好地适应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五个湖北”对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要求。
三、创新开拓食品药品监管事业
全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要按照十八大提出的“改革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要求积极推进监管工作改革创新,以更大的气魄和更坚决的态度,创新监管思路、监管制度和监管机制,使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与时俱进,努力开创我省食品药品监管事业新局面。
(一)创新和完善安全责任体系,推动形成食品药品安全综合施治的工作格局。食品药品安全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各个方面。要健全和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和工作格局,充分发挥政府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和运行保障等主导作用,不断健全责任体系,督促各部门落实职责,协调配合,共同推进,使监管模式由职能部门“条条”监管向以地方政府为主的“块块”治理转变,确保监管工作支撑有底、开展有序、保障有力。重点推进我省食品药品监管城乡一体化建设,落实食品药品安全网格化管理责任,进一步健全农村食品药品监管责任体系,实现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目标到位、责任到人,实现监管无缝隙、全覆盖,开创城乡监管均衡发展、城乡群众共同参与、城乡群众共同受益的食品药品安全新格局。
(二)创新和完善监管法制体系,全面提高依法行政工作水平。健全的法律法规是推进依法行政,全面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根本保障。要加快推进我省食品药品安全地方立法和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科学、合理、规范、适用的食品药品安全法规体系。进一步强化监督检查,加强考核奖惩,在制度的落实上下功夫,不断提高监管工作效率,促进机关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加强和改进目标管理工作,重点强化对依法行政、行政效能以及执行力的考核评价,全面提升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执行力、公信力。进一步健全政策引导机制,夯实食品药品安全的产业基础。实施更加严格的监管措施,依法监督实施GMP、GSP认证,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各环节监管,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促进经营者提高诚信自律意识,形成规范经营理念。实施导向明确的鼓励创新政策,建立鼓励创新、淘汰落后、集约发展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逐步化解“多、小、散”带来的医药行业结构性矛盾,推动食品医药产业现代化发展,从根本上提高我省食品药品安全水平。
(三)创新和完善执法联动体系,形成监管工作的强大合力。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涉及多个部门,要协调有关部门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充分发挥协调联动作用,努力形成强大的监管合力。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强与公安、检察、法院、卫生、质监、工商、商贸等行政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信息共享、案件移交、执法联动等工作机制,确保刑事司法和行政执法的有机衔接,综合运用各种惩处手段,达到打击惩戒、教育整改的目的。
(四)创新和完善社会参与体系,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保障资源的综合运用。食品药品安全是重大的社会问题,必须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办法实施综合治理。要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工作思路,充分调动行业协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组织管理和行业指导作用。发挥群众团体、社区和村社组织在城乡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起政府监管与社会监督相互补充、相互依托的综合治理机制。争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监督与支持,加强与新闻媒体、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的联系与合作,建立健全舆情监测、分析工作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形成执法监督与舆论监督的良性互动。完善群众参与机制,加快食品药品投诉举报平台建设,认真落实举报奖励政策,不断拓宽和畅通社会监督渠道,逐步形成各级政府、相关企业、群团组织、社会公众以及新闻媒体等综合施治共保食品药品安全的良好工作局面。
(五)创新和完善科技保障体系,发挥科学技术在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的支撑作用。食品药品科学监管必须紧紧依靠技术支撑。要建立健全食物链重点环节和药品全过程的风险监测网络,确定风险监测站点,组建风险评估专家队伍,建立风险评估数据库,开展对食源性疾病、食品中有害因素和药械不良反应的日常监测,对可能发生较高安全风险的食品药品提出风险警示。健全完善食品药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明确分工、资源共享”的原则,大力推进食品药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工作,逐步实现检测成果互认共享和检验检测机构社会化。进一步提升技术监督能力。重点加强省级医疗器械、生物和血液制品的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做好市县两级检验检测扩项工作,提升县级快检能力。高度重视推广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完善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技术系统,做到“全方位采集、全部录入、全系统共享”,依托监管信息平台,推进信息综合应用、深度应用和应急应用;建立健全信息主导监管机制,建立食品药品生产、存贮、销售、使用信息化运行机制,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开展信息分析研判,为风险管理和日常监管提供强大支持;建立立体化、多方位、全天候的动态监控模式,完善安全预警系统,实现人防、物防、技防有机结合,提高监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