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面向新媒体时代的三屏融合播控平台建设(定稿)
面向新媒体时代的三屏融合播控平台建设
作者:
张秋野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副总工程师
林奥杰 国广东方网络(北京)有限公司 高级技术顾问
关键词:
云计算 广电私有云 新媒体 三屏融合 播控平台
摘要:
根据 “构建现代国际广播体系技术系统”的发展战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以下简称国际台)确定了以无线广播为基础,以在线广播为支撑,以新媒体发展为方向,以多媒体传播为特征的现代、国际、综合传播体系发展方向,确定了从传统媒体、单一媒体向新型媒体、国际一流媒体的发展目标。
经过几年的发展实践,国际台全台上下已经对技术在媒体发展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达成了共识,对技术平台的未来发展更是有了清醒的思路。国际台2008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支撑现有多媒体采集、制作和发布的 “多媒体资源共享平台”,构建了拥有广电特色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私有云”平台;目前正在通过不断扩展建设“私有云”平台,实现对所有媒体、特别是新媒体制作和发布的支撑。未来将一方面构建国际台自己的,面向“三位一体”媒体构架的“扩展云”——新媒体时代的三屏融合的播控平台,为各种新媒体提供不同承载方式的传播手段。另一方面推动相应技术在合作单位的推广应用,为形成“云连云”的沟通合作平台进行技术储备,目前这种合作已现端倪,服务于内容交换和共享的“广电云”雏形已经呼之欲出。
正文:
一、云起——平台建设的思辨
1.1 背景
“建设现代综合新型的国际传媒,全面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是中央、中宣部和广电总局领导对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要求,也是国际台自上而下已经确立了几年并不断努力实现的奋斗目标。
纵观近七十年的发展历史,对外宣传工作的需要和国际台事业发展的需要,使得国际台走过了从开展广播、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业务,到涉足以网络广播、网络电视、手机广播、手机电视为依托的新媒体业务,到拓展到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历程。
如何实现从传统媒体向新型媒体的转变?如何在现有事业体制、机制下调动全台力量在做好已有媒体工作的同时发展新媒体业务?成为国际台领导首先要面对的问题。于是构建面向所有媒体业务,实现多媒体内容资源的共享的统一技术平台,作为一个哲学意义上的概念被提了出来。
1.2 思辨
通过构建一个“大平台”来增强新兴媒体的发展活力,并推动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移动信息网络等新兴媒体的融合,而国际台原有技术体系完全是传统音频、视频和网站各自独立的,在新的“大平台”设计上,就面临以下抉择:
1、系统群与平台
延续原有思路建设一个巨大、分立的“系统群”,还是大破大立,有机整合建立一个互联互通的“平台”?
2、“岛”、“群”与“云”
依然各个业务系统,独立成为孤岛;还是根据业务形态,将一条业务线做成一个群;或者通过面向服务的框架(SOA)体系开放接口,将计算能力、存储、网络等IT基础架构统一,并在其基础上构建国际台“私有云”?
3、完全封闭的安全与确保安全的开放
视互联互通为安全的大敌,与互联网隔离、让系统基本封闭在资源、信息真空的环境中;还是通过安全级别的划分和安全策略,确保一定安全保障下的开放及便捷?
4、“死的”系统与“活的”平台
建设完成后就“交钥匙”,不具备根据业务变化调整的能力的“死的”系统;还是可以根据新媒体业务的发展和新技术的驱动,可以不断扩展和变化的“活的”平台?
1.3 结论
通过思辨的过程,根据国际台多媒体全业务的要求,分析认为:
1、多媒体全业务各流程关联度高,不是孤立的;
2、用户需要的是一个平台,而不是多个系统;
3、为了提高内容生产能力,需要内部、外部大量的信息;
4、平台需要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拓展需求;
5、需要持续开放改进。
据此,确定了技术建设的明确方向:要通过技术整合,打破原有多个孤岛式的技术系统,建立多种媒体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统一技术系统。同时配合网络广播、网络电视、手机广播、手机电视、移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业务开发,对国际台丰富的传统媒体内容资源在新媒体技术平台上多次发布,复合使用,实现内容的增值服务,实现不同形态媒体的相互渗透,形成集约化运作模式,取得规模化传播效应。
二、云成——私有云“大平台”
国际台从2006年底开始按照新的建设思路开始组织需求调研、方案设计并进行技术储备,2007年按照政府采购流程组织招标确定各系统集成公司,2008年初全面开始应用系统的开发工作,2008年4月全面搭建起系统硬件环境,2008年6月多媒体稿件系统开始上线。从奥运火炬传递宣传开始,全面支撑起国际台对北京奥运会的宣传工作。
通过多媒体内容共享及交换平台的建设,构建了一套对多种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实现统一资源共享的技术支撑系统,是多媒体、全业务技术服务平台的核心。系统基于“云计算”的设计理念,将所有业务需求整体考虑,然后将所有的支撑功能置入统一的中央处理平台 -“云”中。
通过基于SOA的信息门户系统,以及管理总线和媒体管理总线(ESB+EMB)的双总线业务支撑平台,将所有业务系统通过标准应用接口协议与总线交流,实现数据与信息的流向沟通。所有业务系统的内部关系以及相互之间的信息流动的复杂细节都封装在“云”中,通过技术手段自动实现,用户体验到的就是通过一个平台入口便能快速完成对多个系统的顺畅使用。这种功能强大的整体平台,极大地降低了用户介入平台的门槛。
信息门户帮助用户根据权限将所有业务工具都放置在一个界面当中,在一个统一技术平台内实现多媒体、多语种内容收、录、存、发自动化的高效关联流程;通过开放的服务环境,方便用户从内部、外部获取素材,实现对多媒体、多语种内容的共享和制作;统一管理的多媒体内容可同时面向广播、电视、网站和新媒体渠道进行输出。
广电特色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私有云”平台未来建设,将通过不断扩展实现对所有媒体、特别是新媒体制作和发布的支撑,一方面构建出国际台自己的,面向“三位一体”媒体构架的“扩展云”——新媒体时代的三屏融合的播控平台,并为各种新媒体提供不同承载方式的传播手段。另一方面推动相应技术在合作单位的推广应用,为形成“云连云”的沟通合作平台进行技术储备,目前这种合作已现端倪,内容交换共享的“广电云”雏形已经呼之欲出。
三、云展——面向新媒体时代的三屏融合播控平台
3.1平台定位
在建设国际台面向新媒体三屏融合播控平台过程中,现有“大平台”的“平台即服务”(PAAS)的服务能力成为业务发展的强有力支撑,已经实现了面向IPTV、互联网电视、移动多媒体的内容建设技术保障,接下来的重点为面向社会化、社会性网络(SNS)、电子商务等等其他新媒体发展的关联业务提供所需的技术保障,并提升业务竞争力。其具体设计目标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业内领先的技术平台
技术平台围绕用户、产品、运营、评估几个关键环节,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技术理念,优化运营流程,降低运营成本,并推出创新型技术产品,提升用户体验,并提供数据的深度挖掘和效果评估反馈,为平台和业务的持续改进提供支持,确保平台和业务的良性循环发展。
开放的中间件技术平台
技术平台具备各种丰富的中间件及技术服务,并通过开放的、标准的接口提供给外部,实现与其他技术平台及周边技术系统良好的对接与协作,降低内容商及运营商等产业链上下游伙伴的合作进入门槛。技术平台充分体现其平台性,形成联系产业链各方的纽带,成为三屏融合业务平台化运作的重要环节。
多种业务形态支撑的技术平台
技术平台充分考虑三网融合背景下的技术环境,提供对IPTV、互联网电视、面向PC端的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多种业务形态的支撑。能够根据不同业务形态的各自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技术实现方式,满足运营要求。
CIBN“混合云”
技术平台在原有大平台“私有云”的“软件即服务”(SAAS)体系上进一步延展,面向互联网、面向百花齐放的开放式平台,面向众多的内容提供商、个人应用开发者,提供PAAS服务,建立起一个开放的业务生态系统。
如下图所示:
3.2 设计原则
平台各软件系统设计须遵循以下几点要求: 3.2.1 媒体包-互联互通的元数据基础
平台各系统建立统一的媒体包形式的底层数据结构,在各个系统中,都以媒体包为基本的管理单元和交换单元。媒体包包含:多版本音频、文稿、版权信息、标准格式编目数据包以及多版本视频、图片等。3.2.2 任务化、流程化工作模式
系统实行流程化、任务化的管理,工作流程能根据实际业务进行可视化定义,系统能对流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和审查。3.2.3 形成统一可拆分的平台结构
系统实行模块化程序设计,采用SOA的技术体系实现功能组件的“可插拔”,各系统、各功能组件互不影响,架构松耦合。
平台按照统一方式进行建设,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提供对IPTV、互联网电视、面向PC端的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多种业务形态的支撑。通过统一的媒体资产管理,播出控制,运营支撑,内容分发等环节的设计,以实现对内容的统一管理与利用,业务流程的简化与标准,降低技术支持的复杂度,减少系统建设成本。
同时平台尽量减少各业务间的系统耦合,使得对某一业务技术支撑的纳入或者移出,不会对其他业务产生影响,形成可拆分的平台结构。3.2.4 良好的开放和兼容性
国内新媒体业务一般由多方合作运营,一般包括广电、电信、厂家等企业,此外还会有其他的内容提供商CP或者服务提供商SP参与其中。在这种多方合作运营下,往往合作各方根据自己的角色,分别握有一部分技术平台。因此,三屏融合播控技术平台要具体足够的灵活性,能够按照这种格局进行拆分,形成如媒资系统、播控系统、视频服务系统、内容分发系统等一系列相对独立的系统。要避免它们之间的紧耦合,设计上各部分应该能够独立建设分别部署,各系统间通过定义良好的接口进行协作。
3.2.5平滑升级、扩展,以及持续技术服务的能力
三屏融合业务的开展及用户规模的增长是个长期的过程,业务运营平台及内容分发网络需要按照用户发展的规模非常方便的进行弹性扩容,并对现网运行不产生冲击和影响,不中断业务,不需要割接。支持从数百用户到百万级用户的快速、方便的扩容能力。同样,对于业务扩展相对应的存储空间的扩展能力,也需要满足上述的弹性扩展要求,并应做到用户扩展与存储容量扩展分离。
另外三屏融合播控技术平台也应随着时间的推移,根据本土用户的特点,结合市场要求,不断改进和创新,推出适合用户需求的各种新的应用和表现形式,形成对用户的一种持续的关注和技术服务。3.2.6 系统的稳定与安全
在几年来对于安全技术和管理的实践和经验基础上,实现技术系统的运行稳定,确保技术平台及内容上的安全。
3.3 总体架构
平台总体逻辑架构如下图:
CP/SP 1CP/SP 2CP/SP N内容平台内容检索内容加密内容采集内容制作内容编目内容整合内容存储内容发布省中心平台播控系统服务平台直播点播视频服务系统EPG服务系统增值服务平台CP/SP 管理业务管理计费管理系统管理EPG管理用户管理统计分析STB管理增值业务管理认证授权支付结算运营支撑系统CDN网络电信网络互联网3G、CMMB网络家庭网络STBPC电视机手机便携设备平台网络架构
内容平台(多媒体资产管理平台)包括内容的采集、编辑、整合、转码、编目、检索、审核、存储等功能。通过内容平台实现对各种内容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共享,根据各种业务的要求,面向这些业务进行内容资源的调度与发布。
服务平台
播控系统:直转,轮播等频道的播出控制,提供插播、垫播、延时、广告播出、监播等功能。
视频服务系统:提供直播、点播、内容路由、均衡调度等服务。EPG服务系统:为最终用户电子节目菜单服务。
增值服务平台:提供资讯、游戏、娱乐、商务等增值应用服务。
运营支撑系统:提供CP/SP管理、EPG管理、业务管理、用户管理、计费管理、系统管理、增值业务管理、机顶盒(STB)管理、广告发布、统计分析、认证授权等功能。 内容分发(CDN)网络
在现有网络基础上,通过层次化部署流媒体服务器的方式构建而成的一个分发网络,位于视频源系统和接入网之间,完成视频数据的导入、存储、分发和服务等功能。设备主要包括流媒体服务器和存储设备。CDN把视频内容推送到网络边缘,为用户就近提供服务,从而有效提高了服务质量,降低了骨干网络的传输压力,为业务规模应用提供了基础。同时,通过灵活配置边缘流媒体服务器的方式有效地解决了伸缩性问题。CDN网络可以构架于电信私网、互联网、移动网络、CMMB网络上,还可以运用卫星网络来作为补充。 家庭网络
为了满足今后多业务需求,可以基于LAN、ADSL等接入方式,接入家庭多台PC、机顶盒、手机等设备,实现IPTV、互联网电视、VoIP等多重业务,构造完备的数字家庭网络。
3.4 业务系统
3.4.1 运营支撑系统
运营支撑系统实现CP/SP管理、EPG管理、业务管理、用户管理、计费管理、系统管理、增值业务管理、STB管理、广告投放、统计分析、认证授权等功能。
3.4.2 计收费与对账系统
通过计收费与对账系统实现与电信运营商网络平台的对接以及其他支付手段与平台的对接,完成计收费及对账功能,并提供详细的账目查询功能,确保内容提供者的合法权益。3.4.3 合作伙伴管理系统
主要包括运营商及内容商管理。提供合作伙伴的添加、修改、删除。提供系统运营数据的查询等功能。3.4.4 用户管理系统
包括用户开户、注销、资料修改,权限修改等功能。3.4.5 用户行为统计分析系统
以用户资料为基础,以收视行为统计、互动行为分析为手段进行用户的定向调研,最终形成动态用户资料数据库,并具备可持续数据挖掘价值,最终为节目策略优化,价格体系调整,定向广告投放等诸多决策提供依据。
用户行为统计分析系统由信源系统+分析系统+应用系统三部分构成。信源系统可以接受各种不同系统的数据来源,处理日志、数据库、Web Service等多样化的信息;分析系统按照应用要求,能够进行多维化的信息分析,提供节目收视率、用户年龄分布等多种分析项目;应用系统则按照业务要求,对分析结果进行加工处理,形成专业化的各种视图及报表。3.4.6 广告投放系统
该系统为客户可控的广告投放平台。与传统广播电视不同的是,IPTV的内容更加趋向于细分化和专业化的节目编排,而在EPG引导下,不同爱好、不同需求的用户将会由于内容的分类而形成分众特征,从而促使长尾广告市场的形成。广告客户可以根据企业自身需求,制定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广告投放计划,通过广告系统实施投放,同时可直接监控投放效率与投放效果,并可依照后台统计数据随时调整广告投放计划。广告投放系统同时具备完善的审核接口,可以按照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对广告客户投放的广告内容进行审核、监管、控制,在危机处理预案制度的保证下确保用户的利益不受损失。3.4.7 中心客户服务系统
由互联网在线+人工坐席为主要构成方式,与全国各地电信运营商客户服务体系对接,承载非技术类的客户服务需求。该系统可与用户行为统计分析系统联动,作为用户价值挖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客户服务的形式为动态用户数据库提供信息源。
3.4.8 数据挖掘和推荐
平台的数据挖掘系统综合利用用户信息、用户评分、历史访问等数据及数据挖掘计算机算法来预测用户可能喜欢的方式观看什么样的节目,并进行推荐。
通过推荐引擎利用特殊的信息过滤(IF,Information Filtering)技术,将不同的内容(例如电影、音乐、书籍、新闻、图片、网页等)推荐给可能感兴趣的用户。通常情况下,推荐引擎的通过将用户的个人喜好与特定的参考特征进行比较,并试图预测用户对一些未评分项目的喜好程度。参考特征的选取可能是从项目本身的信息中提取的,或是基于用户所在的社会或社团环境。
根据如何抽取参考特征,我们可以将推荐引擎分为以下四大类:
基于内容的推荐引擎:它将计算得到并推荐给用户一些与该用户已选择过的项目相似的内容。例如,当你在网上购书时,你总是购买与历史相关的书籍,那么基于内容的推荐引擎就会给你推荐一些热门的历史方面的书籍。
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引擎:它将推荐给用户一些与该用户品味相似的其他用户喜欢的内容。例如,当你在网上买衣服时,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引擎会根据你的历史购买记录或是浏览记录,分析出你的穿衣品位,并找到与你品味相似的一些用户,将他们浏览和购买的衣服推荐给你。 基于关联规则的推荐引擎:它将推荐给用户一些采用关联规则发现算法计算出的内容。
混合推荐引擎:结合以上各种,得到一个更加全面的推荐效果。
四、云变——社会化的“天网”
年初,上海百视通借壳广电信息上市成功,在复牌后的前几天资本市场用了连续4个涨停板来欢迎了这家中国最大的IPTV服务提供商。各种媒体上——就像恒星的爆炸,喷射出的大量物质般的——三网融合、社交网络、云计算、互联网电视、智能电视、社会化电视„„各种新鲜的词汇,大量的文章,乃至卖场中厂商的噱头,不断将“互联网电视”都卖到了许多没有网络的农村市场,不断将IPAD、IPHONE、Android手机、平板电脑塞到人们手中,种种喧嚣都不断的宣示着一个事实,新媒体、社会化媒体的时代已经来了,我们无论是主动迎接,亦或是被动接受,这个时代已经开启。平台和业务是否能够适应这种变化,是对业务的考验,更是对技术系统的考验。
在国际台和微软达成协议后,通过“私有云”——多媒体资源共享及交换平台和“扩展云”——三屏融合播控平台构成的“混合云”CIBN云平台,提供的应用接口,在win7 媒体中心 中迅速构建了“CRI网络电视”应用,并向全球win7用户提供服务,这也是PAAS平台即服务的一个例子。
通过和开心网等社交网络的合作,国际台“混合云”,已经向主流的SNS网站提供了基于视频、音频的互联网服务,同时也开通了面向手机和3G互联网的移动应用,最新启动的CIBN,中国国际广播电视网络台,将启动新媒体迈向深海的互联网电视业务,国际台的“混合云”将进一步扩展,并将发生“云变”,成为融合了群体智慧和机器智慧,并高度社会化的“天网”。
五、云舒——内容交换共享的“广电云”雏形
国际台“大平台”建设完成后,获得了广电总局领导的认可,各兄弟台也纷纷到国际台来参观学习。国际台在和兄弟台交流后,在业务层面和技术层面都涌现一个迫切的需求:国际台作为“走出去”战略的一个重要出口,同时,也是国家旅游局的战略合作伙伴,各兄弟台需要一个对外的展示平台和窗口,来展示和共享本地化、特色化的内容。
基于国际台云平台的技术战略,我们通过对技术平台的扩展,提出了一个“内容交换共享网”的概念,即构建一个基于各台业务系统的“云”连“云”的接口和体系。通过提供基于WS-Security安全标准的多媒体文稿包交换接口,提供了一系列的多媒体文稿包共享及交换服务,基于音素的面向非特定人声的语音检索服务等一系列接口服务,将合作兄弟台的内容,通过Web Service接口提交到国际台“大平台”中,从而形成了一个松散的“云连云”方式构成的大云,广电内容交换共享的云平台初步建成。
以江西人民广播电台为例,通过和国际台合作,在底层技术层面上,双方商定了统一的基于多媒体文稿包的交换协议,并在江西台一体化平台建设上,通过“节目编审系统”,和国际台的大平台进行了互通,通过江西台的发稿平台,可以直接将推荐的多媒体文稿包,推送到国际台大平台系统中,实现了“云连云”的资源共享。
在去年江西广播网完成一体化平台建设后,总局领导视察后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
第二篇:“互联网 ”时代传统媒体融合新媒体的策略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融合新媒体的策略
摘 要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媒体事业想要进行高质量的发展,就应重视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并有针对性地利用互联网思想对其发展规律实施考量以及判断,以便将新媒体融入传统媒体,再通过取长补短的方式,创设出可顺应现今时代发展潮流的新型媒体发展体系。文章将对“互联网+”时代下传统媒体融合新媒体的营销策略加以探析。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新媒体;策略
中图分类号 TP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10-0153-02
各种新型媒体事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以及手段也大幅度增大,使得传统媒体的发展遭遇到了极大的挑战。
同时,由于时代发展具有不可预知性,因此,未来的媒体会以哪一种形态呈现以及发展,是无法准确预估的,所以十分有必要探寻出有效的方式,使得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可以有效结合。“互联网+”概念论述
我国个别领域虽然于很早以前,便已经开始对互联网实施应用,而具体的“互联网+”概念的提出时间却尚短,同时,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也取得了较为可观的发展。
其中“互联网+”主要指的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并通过对其实施合理拓展的方式,将互联网的平台以及技术手段等更为深入的延伸、融入到其他各领域之中,进而推进各行业领域的发展进程,促进各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
当今时代下的“互联网+”陷入已经变成了一种新型的互联网形式,逐渐受到了各领域的重视以及应用,同时,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发展,“互联网+”也在进行不断的进步以及完善,并力求可以更充分的发挥出自身的实效性作用[1]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融合新媒体的策略
2.1 优化传统模式及观念
有效提升媒体融合工作质量的主要途径为:改良思想观念,并树立起以时代发展需要为基础的融合理念,对互联网技术、平台以及思维等实施有效分析,同时,将其与媒体的发展加以合理结合,优化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营销模式以及手段,使其可以良好的满足“互联网+”的现实发展需求,利用媒体融合的方式,扩增媒体的发展渠道以及空间。此外,也应重视提升有关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以及专业素质,并通过对其进行高质量培训的方式,创设出一只素质较高的人才团队,进而有效促进互联网时代下的媒体融合工作效率提升,同时,也应于内部实施实效性较高的制度制定以及优化工作,促进媒体企业的全方位发展,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对促进我国媒体事业的全面发展,以及促进其经济效益提升,具有积极意义[2]。
2.2 重视发挥“互动”与“分享”的作用
首先,传统媒体想要创设起良好的社交关系网,就需要着重于对信息传播的影响范围进行有效掌握,从本质意义上来讲,便是对自身面对用户群体的影响。例如,以某互联网企业为例,其于传统的媒体进行融合发展,便可以比作为将媒体与互联网加以有效融合的一个较为经典的例子,其最为显著的特征在于,可于短期内,使得传统媒体用户的数量大幅度增加,促进传统媒体的发展。
其次,可以确立自身于互联网时代中的位置,究其原因为,基于新媒体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使得普通用户所具有的作用愈发重要起来。同时,随着用户自主意识的提升,每个用户个体均有可能在互联网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且其角色类型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媒体的融合发展不断变化。
2.3 展现自身优势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传统媒体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具有较强的权威性,且将其比照新媒体而言,又缺少一定的即时传播性以及互动性。但与此同时,基于对近年来的新媒体特点实施的分析来看,其于传播内容中所具有的原创性以及真实性等,照比传统媒体而言,略微逊色。因此,传统媒体想要通过结合新媒体的方式进行有效发展,可以择选充分利用自身的权威性等的方式,促进自身传播内容的深度增加。
在实施具体的产品宣传工作时,可以适时的以充分满足互联网时代发展特点为基础,对产品实施有效以及创新的方式。例如,以某报纸为例,其所开发的手机客户端,自正式投入使用以后,通过对产品实施不断的优化、完善以及创新,并重视收集用户反馈信息的方式,使其在大幅度提升自身产品质量的同时,吸引了大量的新用户,对促进自身发展起到了积极影响。
2.4 重视促进各方面的融合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各相关领域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其中,在将“互联网+”与各类媒体事业进行结合时,应注意,由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所以,需要优先探寻出有效的方式,促进上述两者之间可以进行高质量的融合发展,同时,着重于提升人才培养、经营发展质量,以及注重应用多种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此外,应以尽可能的满足现如今社会实际发展需求为目标,重视在进行媒体融合各项工作时,对各种类型的资源及内容等进行有效整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信息化技术水平的提升,在人们对媒体的需求日益旺盛的同时,也提升了对其的要求,而由于互联网的产生,得以使现如今的人们更好的与媒体间进行交流以及互动,媒体也可以更及时、便捷的为人们提供各种服务,进而创设出完备的传播生态环境。
2.5 实施有效的跨产业融合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传统媒体可通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行主动发展的方式。其中,通常情况下,新媒体于经营自身产业的过程中,缺乏有效方法,将大量的受众者转变为实际的客户,究其原因为,新媒体创设时间较短,在群众心中的公信力较低。而传统媒体则不同,其根基深厚,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影响力以及公信力,因此,对于有效于互联网背景下,将自身优势良好的发挥出来,可以当作有效促进传统而媒体与新媒体进行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之一。
例如,以某电视台为例,其所推出的某档电视购物节目,便是借助自身的品牌影响力用作与互联网购物加以合理融合的方式,通过采取有效的跨行业发展的方式,成功使得自身成为了电视购物行业中的佼佼者。同时,在实际进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时,该电视台通过在合理的时机,创新出手机购物模式的方式,以更好地满足数量庞大的“手机一族”的实际购物需求,在全方位提升用户体验的过程中,大幅度增加了自身的受众客户群,对推进传统媒体融合新媒体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因此,各有关媒体应在实施具体的跨行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既应对传统媒体中的商家思想进行充分考量,也应合理的将自身所具有的强大公信力以及影响力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通过良好发挥自身优势的方式,促进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提升。
2.6 提升媒体服务质量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媒体,需要注重以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目的。所以,在实施媒体融合时,也需要尤其注重服务质量。首先,可以创设出独立的互动平台,并在结束完新产品的推广工作以后,实施高质量的用户回访工作,同时注重收集以及整理各类反馈信息,有助于后期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施。其次,应在实施媒体融合时,重?将其与其他各相关领域进行合理融合,特别是大数据以及互联网领域等,究其原因为可通过合理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的方式,掌握市场的实时变化情况以及各种客户需求等,有助于更好的优化以及创新自身的服务、工作模式。
通过高质量的实施上述工作,媒体企业便可以基本掌握各类用户的实际需求,有助于其与客户之间建立更和谐的关系,对促进媒体事业的整体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此外,“互联网+”时代,对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准确性建立了更高的标准,因此,需要重视提升新媒体建设思想推广工作质量,有助于推进新型新媒体信息传播环境的建设进程。结论
总而言之,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传统媒体以及新媒体想要快速发展,并非要求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竞争,而是需要传统媒体通过新媒体明晰以及了解自身存在的发展缺陷和弊端等,有利于更好的创新自身的传播方式;新媒体则需要通过传统媒体,明晰自身不足,有助于促进自身传播信息的准确性提升。
参考文献
[1]卞珊珊,姚金鑫,王晓玲.就业困境下“互联网+创业”式实践教学法在《电子商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17(S1):229-230.[2]石喜爱,季良玉,程中华.“互联网+”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影响的实证研究――中国2003-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检验[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22):64-71.
第三篇:浅析新媒体时代下电视媒体的融合与发展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电视媒体的融合与发展
“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总书记为媒体融合发展指明方向。
传统媒体怎样与新媒体嫁接,一直是各种传媒论坛的主题。我想首先说明对“新媒体”的理解,我一直觉得——只要思维是新的、理念是新的、操作模式是新的,大家都是“新媒体”。在这一轮的融合浪潮中,电视媒体如何勇立潮头,“核、聚、变”是其中最重要的三大关键词。
关键词一,核
“核”的要点是内核与内容。在和新媒体的竞合过程中,内容制作一直是电视媒体的竞争利器。今年以来,有两大趋势值得关注:一是,电视优质资源在新媒体呈现的“马太效应”愈发明显。品牌节目和热播电视剧在电视上的高收视,会在新媒体平台上更加立体的、爆发式的呈现。日前有报道显示,今年,视频网站在自制节目和自制剧上的投入,大约是去年的10倍以上,一些网站单档综艺节目的投入,甚至超过了千万元,一批网络自制节目也打出了自己的品牌。二是,一批网站的自制剧自制节目逆向输出到了电视平台。新媒体从一个内容的购买者发展成为了内容的提供者,这样的案例在前些年是比较少见的,但如今已不是个案,尽管最终效果还有待收视的检验,但这种逆转的趋势值得业内关注。
以上两大趋势充分说明,融媒体时代,无论对电视媒体还是新媒体而言,很多变革都围绕内容展开,谁掌握内容制作的主动权,谁就掌握了竞争中的先机。作为电视媒体,该如何掌握内容生产的主动权呢?关键要打好三张牌。
第一张牌,抓核心,打造好具有本土特色的新闻社教类节目。整合《泸州新闻联播》、《泸州现在时》、《社教630》等在泸州有影响力的栏目。
第二张牌,铸品牌,开放节目平台
品牌节目,是电视台的门面,也是电视媒体和新媒体竞争中掌握内容主动权的关键。打造品牌节目,一要理顺机制,配置好内部资源。在进行人、财、物的系统配置中,关键要通过机制创新,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二要开放平台,利用好社会资源。进一步加强和部分优秀节目制作公司的合作,从点状节目合作上升到大型节目、品牌活动、艺人培养和整合推广的体系化合作,双方深度介入内容制播全产业链,开启新的发展模式。
第三张牌,促融合,台网深度联动
电视和新媒体的台网联动,浅层次的是推广资源互换和买卖层面;更深度的联动,应该是相互整合资源,共同打造新内容。
关键词二,聚
“聚”的要点是渠道和终端。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观众的收视习惯和需求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根据尼尔森最新的监测数据,国内有超过50%的观众,使用过电脑或手机看电视。而来自谷歌的一项调查结果则更为惊人,美国77%的观众选择多种渠道收看电视。很显然,跨屏体验已成为电视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的收视常态。面对这样的趋势,电视媒体必须聚力于终端创新,而在创新的过程中,屏幕终端要做好和技术、内容、平台的三大结合。
第一、视听高清化——终端创新要和技术相结合
相比PC屏和手机屏,电视屏的一大优势在于其观赏和视听体验。传媒大亨默多克判断电视媒体优于新媒体,原因是人们更愿意躺在沙发看电视,而不是坐在椅子上盯着电脑屏幕。因此,未来电视的发展,还要致力于终端的技术创新。一方面是电视设备的技术升级,比如3D电视机、高清电视机等等;另一方面是电视媒体的技术升级,比如演播摄录设备等等。
第二、一云多屏化——终端创新要和内容相结合
背靠自身内容优势,电视媒体要主动发展新媒体终端,参与竞争。首先,要有前瞻意识,提前落子布局。在网络电视台、手机电视、移动电视和I P T V等平台进行全面布局。
第三、电视社交化——终端创新要和平台相结合
新媒体时代,用户对于媒体的互动和社交需求日增,作为电视媒体,一要多方开发线上线下的互动方式。让习惯使用新媒体的受众群,通过互动增加与电视平台的黏性。同时,通过网络积聚节目的人气,反过来促进电视的收视率。二是创新终端,让受众变“看电视”为“用电视”。使电视可以实现点播、回放和评论的功能,甚至还有可能把触角全面伸向购物、游戏和电子商务等“全业务”方向。
关键词三,变
“变”的要点是机制和体系。融媒体时代,媒体共生互融,电视如果希望延续强势地位,唯一的出路就是自我变革,而且是全方位的变革:包括业务流程的再造,产业链条的重组,营销机制的整合和商业模式的创新。
方向
一、全媒体运营
电视和新媒体的融合,不仅仅是平台的替代,更是一次全方位的思维转换。因此,在布局新媒体的过程中,要用全媒体的思维去进行业务流程再造。第一,传播渠道全媒体搭建。形成了以网络电视台为核心,向新媒体覆盖的传播网络。第二,制播流程全媒体介入。从“单一渠道采集、封闭式生产、点对面单向传播”的传统制播流程逐渐转向“多媒体采集、共平台生产、多渠道分发”的全新制播模式。第三,广告营销全媒体组合。全媒体时代,电视台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段位和冠名,更应该向广告客户提供全媒体的营销组合,即整合多频道、跨媒体的传播平台,使其投入在产业价值链上获得呈几何倍数的放大。
方向
二、全过程互动
从资源整合、制作播出、节目编排到推广营销、品牌等打造全过程、全方位的立体化互动模式。一是电视内部资源的互动。二是电视和新媒体的互动。在电视剧和节目营销中,充分利用全媒体组合,进行立体、互动的矩阵推广,引发了较强的规模效应。
方向
三、全产业整合
向上游延伸,打造优质内容,向下游拓展,聚力终端发展,全台的产业整合发展有三大重点。第一,做强核心主业。节目、栏目、大型活动、影视剧仍是当前的核心主业,将进一步做大做强,做出品牌。第二,延伸关联产业。逐步摆脱单一靠广告收入的经营模式,寻找新的增长点。第三,善借社会资本。面向市场,吸纳社会资本,是广电媒体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
在当前多媒体的竞合发展中,电视媒体和新媒体是互为机遇而存在的,并且,这一过程还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其实,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新”与“旧”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谁能顺势而为,主动而为,创新而为,谁才能抢占未来传播格局的制高点。
置身于更大的时代、更广阔的背景下,只要我们能够以内容为核,全渠道聚力,因趋势而变,电视媒体的核聚变就一定会发生,并且能释放巨大的能量。
注:有关数据和内容来自《中国电视》、《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等。
温海 2014.09.15
第四篇: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方案
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
建设方案
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
2015年2月
目录
第一章 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建设背景....................................................4
一、媒介融合成为新闻出版行业转型升级必然选择..........................................4
二、媒介融合本质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4
三、院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8 第二章 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建设的意义..............................................11 第三章 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方案..................................................14
一、实验平台建设目标..........................................................................................14
二、实验平台项目组成..........................................................................................14
三、实验平台相关系统介绍..................................................................................16 全媒体信息资源采集实训平台.............................................................................16 互联网舆情采集与监测系统.............................................................................16 传统纸质资源采集及加工系统.........................................................................17 全媒体出版生产实训平台.....................................................................................18 全媒体新闻内容生产系统.................................................................................18 全媒体出版内容编纂系统.................................................................................20 交互式媒体出版物设计软件.............................................................................22 全媒体视音频生产实训平台.................................................................................24 非线性视音频编辑系统......................................................................................24 虚拟演播室系统..................................................................................................25 全媒体数字资产管理实训平台.............................................................................29
方正畅享全媒体资源服务平台.........................................................................30 方正智汇出版资源管理平台.............................................................................31 全媒体数字内容发布及运营实训平台................................................................33 全媒体数字内容管理及发布系统.....................................................................33 数字作品管理及发布系统.................................................................................34 新闻资讯、数字阅读实训客户端APP............................................................37 全媒体教学模式及MOOC在线课程平台.........................................................44 在线课程学习的平台系统......................................................................................44 虚拟化教学及开放实训平台.............................................................................44 配套数字教材《网编操作指南》.....................................................................45 配套数字教材《方正飞翔数字出版实战指南》............................................45 第四章 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承建实验室的优势说明..........................46
一、方正电子新闻出版行业领先的技术服务提供商........................................46
二、方正电子承担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建设的优势................................49
三、数字出版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49
四、方正参与并承建国家数字复合出版工程.....................................................51
五、方正电子相关专业实验室建设合作院校名单.............................................52
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方案
第一章 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建设背景
一、媒介融合成为新闻出版行业转型升级必然选择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党中央着眼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总书记强调,要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整合新闻媒体资源,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新闻出版行业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
二、媒介融合本质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
当前,网络和数字技术裂变式发展,带来媒体格局的深刻调整和舆论生态的重大变化,新兴媒体发展之快、覆盖之广超乎想象,对传统媒体带来很大冲击。从媒体发展格局看,传统媒体的受众规模不断缩小,市场份额逐渐下降,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新兴媒体获取信息,青年一代更是将互联网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从舆论生态变化看,新兴媒体话题设置、影响舆论的能力日渐增强,大量社会热点在网上迅速生成、发酵、扩散,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面临挑战。从意识形态领域看,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可以说,传统媒体已经到了一个革新图存的重要关口。面对这种严峻形势,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刻不容缓,必须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加快融合发展进程,这是我们应当肩负起的历史责任。
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方案
媒体融合发展是传媒领域一场重大而深刻的变革。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可能不是一个简单的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在一定条件下、比如在融合发展的条件下此长彼长的态势。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关系,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传统媒体建设新兴媒体,二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互动发展,三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现在正进入第三个阶段。目前,很多媒体都开始了融合发展的探索,也有不少亮点。在今年全国两会宣传报道中,中央主要媒体加强互动融合,通过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等,立体化、互动式、全天候传播两会信息,发出主流声音,成为融合发展的一次大探索。同时也要看到,融合发展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我们在许多方面还存在跟不上、不适应、不到位的问题,必须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统筹规划,制定总体思路,明确工作目标,在融合发展之路上走稳走快走好。
努力形成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观念和认识
观念引领行动,认识推动实践。总的来说,我们对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看得越来越清楚,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滞后认识和观念偏差。有的满足现状,患得患失,担心打破原有格局,认为融合发展多此一举、没有必要,不搞融合发展也还能活;有的存在畏难情绪和惰性心理,对融合发展缺乏信心,不愿试不愿闯,坐等给政策、给资金、给项目;还有的存在惯性思维,用办传统媒体的方法来对待融合发展,拿出的方案、提出的措施往往不对路。这些问题和现象的根源,就是没有挪动屁股、更新观念,没有跳出传统媒体的本位和思维。推动媒体融合发展,首先要解放思想,破除陈旧观念的束缚,形成适应融合发展的新观念新认识。
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方案
一是树立一体化发展观念。一体化发展,是媒体融合的内在要求和基本方向。
二是强化互联网思维。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很重要的就是要充分运用网络技术手段去改造传统媒体,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全新的互联网思维,来谋划和推进各项工作。
三是增强借力发展意识。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加强自主建设,提高技术研发创新能力。
四是发扬攻坚破难精神。媒体融合发展是一场全方位的革新,也是一场新的艰苦创业征程
瞄准和利用最新技术推动融合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科技的加速发展,推动新闻传播从“铅与火”“光与电”走到了“数与网”。新兴媒体诞生和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网络技术和信息内容相互结合与发展的过程。技术与内容互为支撑、相互融合,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共同构成核心竞争力。现在,传统媒体在技术研发应用、升级维护方面还很滞后,网络技术的短板制约了自身的发展。融合发展要实现突破,关键是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的趋势,把当今可用的技术都囊括到我们的视野中来,进入到我们的项目设计,用最好的技术,达到最好的水准,取得融合发展最佳效果。
一是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推进新闻生产。大数据和云计算是当前具有代表性的两种新技术,这两种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深刻影响着社会生产生活,为创新新闻生产开辟了广阔空间。
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方案
二是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实现弯道超车。现在,移动互联网发展很快,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已成为人们上网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手段。有人说,未来的世界是移动互联的世界。
三是利用微博微信技术拓宽社会化传播渠道。互联网社交类应用日益普及,社交网站已成为互联网新业务的服务入口和用户来源。
信息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比如4G技术已开始应用和推广,可折叠电子纸、可穿戴设备、5G技术等呼之欲出,将会带来信息传播新的变革。我们必须紧盯技术前沿,瞄准发展趋势,不断以新技术新应用引领和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进一步增强媒体信息内容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新闻媒体来说,内容永远是根本,是决定其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应当看到,“报纸”是两个部分,一个是“报”,一个是“纸”。“报”是传播的内容,融合发展就是为了使“报”适应和运用新的技术、新的方式,更好地加以生产和传播。“纸”是传播的载体,是物质的、技术的,现在就是要用新的技术来换旧的技术,用互联网技术、电子技术来换“纸”。可以说,“报”是核心,“纸”是为“报”服务的。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在强调技术引领和驱动的同时,必须始终坚持“内容为王”,把内容建设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
一是在品质上追求专业权威。传统媒体在信息采集核实、分析解读等方面,有着新兴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
二是在传播上注重快捷精简。新兴媒体传播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微传播,各种微内容、微信息高速流动、跨平台流动,用户随时随地能够获取信息。这
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方案
三是在服务上注重分众化互动化。现在,一般化的信息不再是稀缺资源,人们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多,倒逼内容生产必须在特色化、分众化上下功夫。
四是在展示上实现多媒体化。在新媒体环境下进行新闻生产,必须采取多媒体化的展示方式,以多样化的展示、多介质的推送,使我们的新闻报道动起来、活起来。
建立适应融合发展的组织结构、传播体系和管理体制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既需要进行技术升级、平台拓展、内容创新,也需要对组织结构、传播体系和管理体制作出深刻的调整和完善。从目前情况看,我们的一些体制机制还不能适应融合发展的要求,束缚了新闻生产力的发展。要加快改革步伐,积极探索创新,推动形成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为融合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和有力支撑。
三、院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和新媒体发布技术的发展,出版传媒行业的发展趋势有了如下变化:第一,由内容提供转变为服务提供;第二,内容资源与网络技术密切结合;第三,资源的粗放式管理转向精耕细作性;第四,通过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深度拓展数字出版领域;第五,利用云计算云服务技术强有力的推进数字出版行业发展。这些变化,对于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受早些年传统出版技术变革不突出的实际情况及大学课程设置文理工分科的局限,在突如其来的新一轮计算机技术掀起出版行业新的技术变革以及国家全力扶植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局面下,相关院校人才培养暴露出重多不足:
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方案
第一,专业化人才储备与建设的软硬件条件均不足。
各级出版单位应用移动互联网及新媒体技术进行全面出版资源发布系统建设起始年代并不久远,很多院校的专业设置也处于探索阶段。全国大多数院校,开设有计算机、网站等方面的课程,也开设有图书编辑、发行等专业的课程,但二者结合的专业人才的培养却少有院校将其规划入自己的教学大纲。这种教学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不能有效统一的后果就是: 一方面,全国目前从事网络内容出版的人员约30万,没有受到系统的职业培训,奇缺数字出版产品在网络与新媒体领域的研发、营销、管理业人才;另一方面,有的高校出版专业本、专科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即使有些学校将人才的培养放入自己的教学大纲,但也由于师资或者硬件设备照搬照套个别院校的教学培养模式,缺乏自己的特色。而教育机构软硬的不足直接影响学生的招募以及日后的就业,直接导致人才储备不足。
第二,专业课程设置理论与实践存在脱节。
当前,网络技术的发展督促媒体发布技术发展到了升级换代的关键时期,急需方方面面的专业人才来推动,而由于高校培养的人才与我国当前数字出版发展实际需求有相当差距,不能为其输送所需人才,及时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因而制约了数字出版的进一步发展。一方面,当前教育界对新态势下出版专业的概念还没理清。出版专业本身应是跨学科,而高校目前为单一文科培养,对于实际应用中的技术并没有系统的学习,更谈不上对于实际应用环境的理解。另一方面,对于一些还未展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发布平台实验建设的院校来讲,学生甚至于对媒体发布的实训都没有一个具体的认识,直接造成无法给求贤若渴的出版与媒体行业输送实用的人才。
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方案
第三,缺乏既懂技术,又懂出版流程、内容运营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目前我国开设出版发布相关课程的学校大多是在文科专业的基础上增设相关的技术领域课程。而在实际应用当中新媒体与网络的发布决定了其教育模式的文理交叉性。多数院校的课程设置文科类偏向于编辑出版理论,理科类侧重于媒体新技术,从课程体系上将两个实际应用当中有着密不可分联系的知识范畴生硬剥离。而在实际应用当中,除了文理学科的知识,还需要了解最新的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新媒体出版物制作等应用层面的知识。可以说,新兴的网络与新媒体出版需要的是掌握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了解编辑出版流程、交互设计以及内容运营的复合型人才。
随着媒介融合概念越来越被关注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也备受受重视,国内许多高校都在调整相关的专业及课程设置,并以许多创新的教学方式迎合媒介融合对人才培养的特殊需求。各高校纷纷建立实验室,不断增强实践教学环节。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近两年约有近百所高校建立了相关实验室;同时,一些高校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增设新实验室,如北京大学、北京印刷学院等。而一些热门留学国家,特别是英国和美国院校的新媒体相关专业,也为希望从事这一行业的学生提供了更多学习上的选择。
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方案
第二章 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建设的意义
近年来,媒介的融合发展,使得新闻传播人才的社会需求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对我国高校新闻传播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为应对媒介融合变局,我国高校新闻传播教育亟须走出固有的狭隘的人才培养思路,建构全新的育人、育才理念,主动融入时代大潮,服务社会。其中,突出学科价值,培养职业新闻传播者,导引传媒经济发展,培养传媒职业经理人,助推社会进步,积极开展公民媒介素养,应该成为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的主要发展走向。
一、突出学科价值,培养职业新闻传播者
媒介的融合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新闻传播的进入门槛,越来越多的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普通人也能够比较方便地加入到新闻信息传播活动中。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专业化的新闻传播教育就不需要了,未来的新闻传播业仍然要靠经过专业训练的人来主导。因此,培养职业新闻传播者,仍是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的“重头戏”,这也是其学科价值所在。
(一)传媒技艺教育与人文社科知识传授并重。媒介的融合发展,使得新闻传媒业越来越需要具备“全套”传媒技艺的职业新闻传播者。因此,加强传媒技艺教育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相对于单一媒介的新闻采编人员而言,融合媒体的编辑、记者需要掌握交叉使用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传播手段开展新闻报道的能力。所以,高校今后的新闻传播实务类课程要适应媒介融合的要求进行调整,培养学生具备多种媒介业务操作技能。
(二)新闻职业精神传承与业务实践能力训练兼顾。在媒介融合趋势下,随着非职业新闻人的信息传播活动的增多,职业新闻传播者更加需要良好的新闻职业精神和专、精、深的业务实践能力以体现比较优势,确立自身的社会存在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方案
价值和意义。因此,高校新闻传播教育需要兼顾新闻职业精神传承与业务实践能力训练。
二、导引传媒经济发展,培养传媒职业经理人
从长远看,媒介的融合发展消除了传媒业固有的业态分隔,有利于我国传媒业的资源整合和资本重组,从而为传媒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传媒经济的繁荣提供更大的市场空间。不过,我国传媒业的发展和传媒经济的繁荣,归根结底离不开人才保证。随着媒介的融合发展,传媒业已经由依赖名记者、名编辑的时代进入了更加需要出色的媒体经营者的历史新时期。因此,关注传媒业发展变局,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对策研究,导引传媒经济发展,培养传媒职业经理人,应该成为我国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的一个重要走向。
(一)关注传媒业变局,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对策研究,导引传媒业发展。媒介融合不仅消除了不同形态媒体间的行业壁垒,同时也促进了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娱乐、电子通讯间的产业融合。习惯了“划地而治”和有等级差别的中国新闻媒体如何适应媒介融合的需要进行改革,突破现有的体制束缚和区域限制、行业限制,进行跨地区、跨行业的整合,以推动整个传媒业的加速发展,需要理论界能够及时给以指引。
(二)培养媒体职业经理人,推动传媒经济走向繁荣。从国际趋势来看,中国传媒业要在媒介融合环境下获得充分发展,必须借助资本市场这一杠杆,运用资本运营手段来筹措资金、加速扩张。同时,中国传媒业运行的侧重点也要由新闻采编、报道策划转移到经营管理上来。
因此,中国的传媒经营管理人员一般需要具备三方面能力: 一是有政治头脑和国情意识,具备把握政策走向的能力;
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方案
二是熟悉新闻业务,懂得采编业务的具体运作;
三是媒体经营管理的能力,深谙管理、营销、财会、金融投资等经管知识。特别是随着媒介融合进程的深入,中国传媒业越来越需要熟知国情,懂得新闻业务知识,具有一定经营管理理念及技能,以媒体经营管理为职业的传媒职业经理人。我国高校新闻传播教育要主动顺应这种迫切的社会需要,将培养传媒职业经理人作为自己的一个重要发展取向。
综上所述,通过建设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出大量合格适用的人才。
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方案
第三章 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方案
一、实验平台建设目标
本方案旨在建设一个面向新闻出版及传媒专业的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该实验平台可为新闻传播、编辑出版、网络与新媒体、数字出版、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媒体艺术、、视觉传达、广告设计与制作等专业的师生提供一个全面学习全媒体媒介融合发布相关技术的实践环境,既可作为教学应用,同时也可作为行业技术的培训中心。
二、实验平台项目组成
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主要由以下实训项目组成 全媒体信息资源采集实训平台
针对目前新闻出版单位普遍采用的全媒体信息资源采集系统化的发布流程,使教学环节与新闻信息资源采集实验环节基本衔接,可以使学生很好地领悟编辑学课堂学习中的理论知识,为学习计算机信息资源采集系统进行实际演练打下基础。
全媒体出版生产实训平台
通过加强学生对于新闻出版单位常用软件及系统技能的掌握程度,注重学习与实践的融合,努力为从纸质出版到数字出版、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实验操作及创造性转换打下基础。
全媒体视音频生产实训平台
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方案
通过加强学生对于新闻出版单位常用视音频编辑加工软件及系统技能的掌握程度,注重学习与实践的融合,努力向掌握专业视音频的加工操作的转换打下基础。
全媒体数字资产管理平台实训平台
针对目前新闻出版媒体单位普遍采用全媒体信息资源管理平台系统化了解,使教学环节与媒体数字资产管理的实用环节基本衔接,可以使学生很好地领悟课堂学习中的理论知识,为学习并设计新闻出版媒体单位对全媒体资产的管理进行实际演练打下基础。
全媒体内容发布及运营实训平台
搭建一个全真的全媒体内容发布及运营平台,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及案例教学结合方式,完整呈现全媒体内容发布不同形态及不同形态内容运营方式的全流程模拟仿真平台。
全媒体教学模式及MOOC在线课程平台
建设以MOOC新型教学模式为基础的全媒体媒介融合教学在线课程平台,运用实验平台中的教学课程及内容,通过在线学习的模式让学生完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教学互动交流及完成实验作业,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模型。
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方案
三、实验平台相关系统介绍
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主要由以下应用系统组成:
全媒体信息资源采集实训平台全媒体新闻出版生产实训平台全媒体视音频生产实训平台全媒体数字资产管理实训平台全媒体数字内容发布运营实训平台全媒体数字内容管理及发布系统数字作品管理及发布系统新闻资讯实训客户端APP数字阅读实训客户端APP互联网舆情采集与监测系统全媒体新闻内容生产系统非线性视音频 编辑系统畅享全媒体资源服务平台全媒体出版内容编纂系统传统纸质资源采集及加工系统智汇出版资源 管理平台交互式媒体出版物设计软件虚拟演播室
全媒体信息资源采集实训平台
互联网舆情采集与监测系统
本实训平台采用的互联网舆情采集与监测系统为方正智思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该系统贴合用户业务需求,实现对境内外新闻、论坛、博客、评论、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的全面监测、检索、追踪、分析、多种业务报告制作。同时打破传统产品的部署模式,依托方正智思大数据分析处理平台,采用本地轻量级部署方式,用户不必再安装维护采集、检索、分析等服务,无需投入过多的软硬件、网络资源、运维成本,即可充分享受高质量的应用效果和使用体验。
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方案
传统纸质资源采集及加工系统
本实训平台采用的传统纸质资源采集及加工系统为方正经典历史资源加工系统,多格式转换系统是数字出版的基础,它帮助出版社对纸质图书实现数字化,对PDF、WORD、书版等数字化文件实现到XML、EPUB、PPT等多格式的转换。高效准确盘活传统数据,为数字产品多元化发布提供数据基础。
本系统帮助出版社对历史资源进行知识条目加工,自动抽取目录标题、篇章结构、图片、表格、可编辑的数学公式等数字片段化素材,将出版图书内容资源形成结构化数据,方便将结构化。
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方案
全媒体出版生产实训平台
全媒体新闻内容生产系统
本实训平台采用的全媒体新闻内容生产系统为方正畅享全媒体新闻内容生
产系统,全媒体新闻生产平台是对报社原有传统纸报业务的进一步完善或提升。系统支持为报纸、网站、移动阅读、户外大屏、微博等多种形式的媒体新闻发布,提供统一编辑流程管理、多媒体新闻内容加工、多渠道新闻发布管理的全媒体新闻运作方式,为新闻媒体实现读编互动、采编分离、报网互动、拓展新媒体应用提供高效、易行的工作模式和丰富的多媒体新闻内容;支持新闻报道以稿件为中心及以新闻事件为中心两种业务模式,可以跟踪新闻事件报道的整体采编发状态,并对新闻生产实施全流程监控。
全媒体新闻生产系统在继承文韬采编系统优点的基础上,与众多报业集团
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方案
和报社进行分析研究,针对未来报社的发展形势,在全媒体新闻生产系统上突出了以下特点:
新闻报道支持以稿件为中心和以新闻事件为中心两种业务模式,可以跟踪新闻事件报道的整体采编发状态,对新闻生产实施全流程监控。 新闻信息的发布不再是简单的单线性生产流程,而是可适应多种发布终端而并行工作的业务流程。
稿件多版本管理(针对纸媒、网媒、掌媒……),可支持任意版本比对与版本内容恢复。
支持多媒体混编稿件编辑。改变了文韬采编文字归文字,图片归图片的操作模式,在混合编辑器中实现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超链接的统一混合编辑。(多媒体格式的稿件传输到其发布系统时,系统后台会根据设定自动进行格式转换,为各发布系统提供可用的文件;图片按各发布系统要求自动转换大小,视音频按各发布系统要求自动转换为所需要的码流。)
支持直接打开WORD、EXCEL文件进行稿件编辑。 支持多稿、组图、组视频的上传。
稿件进入到系统后,系统自动对稿件进行查重、敏感词、政策词的判断。 采用安全的文件服务器访问机制,代替文韬采编4文件目录共享的方式;同时,针对排版、发排输出环节,文件服务器取消采用共享方式对文件进行修改、删除和添加的操作,规避安全风险
提供安全、快速、高效的分权限投稿通道,满足24小时不间断发稿的要求。
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方案
提供专门的通讯员投稿通道和公众投稿通道。
可将报社呼叫中心、热线电话的线索进行统一整合并接入生产系统的指挥中心的稿件平台内。
支持记者手机移动采编投稿,通过手机查看采访线索和采访任务,并可通过手机报选题。支持社领导、总编通过手机和IPAD进行版面大样图的查看,并可直接通过手机和平板电脑进行签发。全媒体出版内容编纂系统
本实训平台采用的全媒体出版内容编纂系统为方正书畅协同编纂与动态出版系统,该系统是采用云技术、基于XML结构化数据标准构建,为出版单位提供一个基于互联网环境的数字化生产加工平台。从工作方式上,可以满足出版商与作者、作者与作者、作者与读者等不同角色之间的协同与合作需要;从生产流程上,实现了从结构化内容编辑加工、审核、校对,到产品策划和生成全流程的数字化。
协同编纂系统是基于面向服务的业务集成架构开发,通过国际先进的企业服务总线技术(ESB)、将满足出版社生产过程中不同环节需要的功能组合成业务模块,并可将小粒度服务集成为大粒度服务。同时,系统全流程采用基于XML的复合文档技术,确保在内容加工与管理、知识加工与管理、过程管理、内容与知识服务等环节都符合XML数据标准。
作为出版社内生产流程管理平台,协同编纂系统体现下面五方面的价值: 创作
支持作者、编辑基于标准的体例模板进行结构化内容加工与创作。
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方案
支持新型数字产品创作(如互动电子教材)。
为编辑和作者提供一系列辅助创作工具以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如稿件智能处理、稿件自动结构化、提供编辑辅助查询系统等)。
控制
系统提供生产过程中严格的权限控制。系统提供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配置
系统提供完整的版本管理。自动记录所有中间过程版本,便于内容追溯。系统明确给出任务状态,跟踪每个任务的当前状态、经历阶段、完成情况等任务信息。
系统支持生产信息统计与管理、工作量统计与管理。系统支持动态发布模板管理,自定义发布样式。系统支持知识体系管理以适应不同学科的编纂生产。协同
支持多人异地协同在线编纂。
支持生产过程中和库的协同(如成品的自动入库、编辑过程中的内容重用、生产过程中碎片数据的同步入库)。
动态发布
支持web、移动终端、U盘、光盘等多渠道发布。支持基于数据库的内容二次整合发布。技术特色:
基于XML的内容组织与发布技术。
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方案
基于内容管理的复合出版技术。
采用工作流引擎(BPM)、企业服务总线(ESB)、消息中间件(MQ)等成熟的系统集成技术。
采用云计算技术搭建基于互联网环境的工作平台,同事确保业务的可持续扩展。
支持BPMN 标准,提供开放API,灵活进行业务模块的组合,支持多系统流程整合。
交互式媒体出版物设计软件
本实训平台采用的交互式媒体出版物设计软件为方正飞翔跨媒体设计编排软件,该软件是在方正飞翔2012设计制作工具基础上,针对移动出版领域让平面出版物具有交互式出版物的的市场需求,开发出具有交互创意制作能力的新一代工具软件,不但继续保有传统出版的平面排版印刷的能力,还提供了令人炫目的、生动灵活的互动功能,这种工作方式即可以扫清技术障碍,降低投入门槛。
方正飞翔跨媒体设计编排软件提供的互动功能极大利用Pad平板电脑良好的用户交互体验特性,使阅读过程变得生动有趣,为读者提供了以往传统出版所无法提供的阅读体验。
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方案
18种互动对象效果:
1.视频 2.音频 3.全景图 4.360°预览 5.图像扫视 6.图像对比 7.网页视图 8.地理标注 9.滚动文本
10.超级链接 11.互动图表 12.投票调查 13.幻灯片 14.自由拖拽 15.图标注释 16.动感图像 17.拼图游戏 18.动画效果
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方案
全媒体视音频生产实训平台
非线性视音频编辑系统
非线性编辑是相对于线性编辑而言的,非线性编辑直接从计算机的硬盘中以帧或文件的方式迅速、准确地存取素材,进行编辑的方式。它是以计算机为平台的专用设备,可以实现多种传统电视制作设备的功能。编辑时,素材的长短和顺序可以不按照制作的长短和顺序的先后进行。对素材可以随意地改变顺序,随意地缩短或加长某一段。
目前国内的非线性编辑系统已经基本国产化,以中科大洋、索贝、索尼、苹果、极速、SDI 高清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国内厂家为代表占据了国内90%以上的市场份额!
非线性编辑的工作流程,都可以简单地看成输入、编辑、输出这样三个步骤。当然由于不同软件功能的差异,其使用流程还可以进一步细化。以Premiere Pro为例,其使用流程主要分成如下5个步骤。
1.素材采集与输入
素材采集与输入:采集就是利用Premiere Pro,将模拟视频、音频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存储到计算机中,或者将外部的数字视频存储到计算机中,成为可以处理的素材。输入主要是把其它软件处理过的图像、声音等等,导入到Premiere Pro中。2.素材编辑
素材编辑就是设置素材的入点与出点,以选择最合适的部分,然后按时
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方案
间顺序组接不同素材的过程。3.特技处理
对于视频素材,特技处理包括转场、特效、合成叠加。对于音频素材,特技处理包括转场、特效。令人震撼的画面效果,就是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而非线性编辑软件功能的强弱,往往也是体现在这方面。配合某些硬件,Premiere Pro还能够实现特技播放。4.字幕制作
字幕是节目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包括文字和图形两个方面。Premiere Pro中制作字幕很方便,几乎没有无法实现的效果,并且还有大量的模板可以选择。5.输出和生成
节目编辑完成后,就可以输出回录到录像带上;也可以生成视频文件,发布到网上、刻录VCD和DVD等等。虚拟演播室系统
虚拟演播室系统应用摄像机跟踪技术,获得真实摄像机数据,并与计算机生成的背景结合在一起,背景成像依据的是真实的摄像机拍摄所得到的镜头参数,因而和演员的三维透视关系完全一致,避免了不真实、不自然的感觉。由于背景大多是由计算机生成的,可以迅速变化,这使得丰富多彩的演播室场景设计可以用非常经济的手段来实现,由于它本身所具有的无穷魅力以及其不可低估的发展前景,迄今已被越来越多的节目制作及有关人员所关注。
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方案
虚拟演播室是一种全新的电视节目制作工具,虚拟演播室技术包括摄像机跟踪技术、计算机虚拟场景设计、色键技术、灯光技术等。虚拟演播室技术是在传统色键抠像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了计算机三维图形技术和视频合成技术,根据摄像机的位置与参数,使三维虚拟场景的透视关系与前景保持一致,经过色键合成后,使得前景中的主持人看起来完全浸尽于计算机所产生的三维虚拟场景中,而且能在其中运动,从而创造出逼真的、立体感很强的电视演播室效果。
采用虚拟演播室技术,可以制作出任何想象中的布景和道具。无论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无论是现实存在的,还是虚拟的。这只依赖于设计者的想象力和三维软件设计者的水平。许多真实演播室无法实现的效果,对于虚拟演播室来说,确是“小菜一碟”。例如,在演播室内搭建摩天大厦,演员在月球进行“实况”转播,演播室里刮起了龙卷风等等。现在有的电视台已经起用了虚拟主持人,并且成为了明星,他们不仅可以配合真人的主持人主持节目,而且还可以单独主持节目。这些都是虚拟演播室创造性的体现。
虚拟演播室的产生,给视频节目制作、电视广播带来了一场革命。涉及的关键技术 摄像机的跟踪与定位
在虚拟演播室节目制作过程中,确定摄像机的状态信息非常关键。虚拟演播室专用数字摄像机通常为二到三个,摄像机配有运动检测和识别系统,即摄像机跟踪器。其跟踪方式有光学识别系统和机械传感式系统两种。其原理是将检测到的摄像机的推、拉、摇、移、聚焦、变焦乃至升降等传感部位的运动数
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方案
据,通过一个“传感器”装置传输到“校准器”,这样,理想情况下,现场摄像机与虚拟演播室中“虚拟”的摄像机被相对地锁定在一个位置上。当现场演播室摄像机运动时,虚拟摄像机受跟踪器的控制可以实时地与现场摄像机保持同步。
摄像机的锁定
虚拟演播室的另一重要而独有的问题是摄像机之间的位置关系。虚拟摄像机与真实摄像机的初始位置并无直接关系,它可以放在虚拟空间的任意位置,当演播室有两台以上摄像机进行切换时,必须保持实际演员和景物在虚拟演播室中的位置不变,也就是与虚拟景物的关系不变。否则在切换时,观众会看到演员从背景中某个地方跳到另一个地方,在视觉上会造成不真实的效果。由于真实物体与演员是由真实摄像机给出,背景由虚拟摄像机给出,所以必须对虚拟摄像机进行位置锁定,即虚拟摄像机之间的距离必须与真实摄像机之间的距离相等,且推拉、摇移的初始量(原位矢量)与真实摄像机的位置方向关系保持一致,才能进行切换。
变焦、聚焦与景深
实际拍摄时,摄像机的聚焦点一般都跟踪主持人,如果此时前景和背景都聚焦得十分清楚,会产生景深的不自然感。尤其在特写镜头时,背景应该是虚焦的,使前景、背景如同出自同一摄像机,否则,这种虚拟演播室是不成功的。
色键与蓝箱
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方案
抠像,蓝箱主要有一墙一底式、两墙一底(一角)式和三墙一底式3种。其中三墙一底式能给出更大空间,摄像机机位限制小,摇摄范围大。蓝箱必须保证均匀的蓝色背景,特别是在墙墙、墙地交接处不能有接缝的痕迹。同时,由于节目制作过程中采用了色键技术,演员及真实道具在蓝室中投下的影子也要随演员及道具一起进入虚拟空间,人物和环境景物在演播室灯光下的影子会被抠掉,造成一种不真实感。由于色键技术的使用,因此会产生延时,不仅要求系统增加前景视频延时单元,而且必须考虑其它问题。一个是声音,由于前景视频被延时,为了保证声画同步,需要增加视频帧同步器。另外,由于延时,给演员观看反馈监视器上的合成图像以确定动作增加了难度。
VJDirector 的抠像功能,可以抠除蓝色,红色和黄色背景,实现虚拟演播厅的效果。[1] 启动软件后,打开“系统”->“抠像和颜色调整”。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需要进行抠像的通道,并且勾上启动抠像的复选项,然后选择作为背景的通道或者图片。最后,根据实际情况,稍微调节抠像的颜色范围,达到最佳抠像效果。
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方案
计算机技术
虚拟演播室系统配备的计算机是一个小型计算机网络,主机为网络中心,它是虚拟演播室的控制中心,是虚拟演播室节目制作的“导演台”。它除了调用和调整事先做好的三维虚拟场景外,还负责向图形发生器传输图像数据及处理由摄像机跟踪器传来的摄像机运动数据。根据主机传来的摄像机运动数据实时地计算出虚拟的三维电脑场景的运动,以保证其输出的虚拟背景与真实的前景同步。
在虚拟节目准备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建立三维模型。虚拟演播室的背景图像可以是来自录像机或摄像机的活动视频,也可以是静止图像等,但使用最多的是由计算机创作的二维或三维模型CG(Computer Graphics),即虚拟场景。虽然虚拟演播室的背景原则上说可以无穷地转换变化,但是背景的创意、三维建模等工作相当复杂,不再是一两个人就能充分使用好的系统,它需要导演、创意者、美术设计、二维建模者、三维建模者、演员及虚拟系统的操作者等人员的通力配合。因此,对于一次性节目背景的制作而言,虚拟演播室并没有效率上的优势,而除了可以制造出不同凡响的特技效果外,能否真正发挥虚拟演播室的功能,创造出高质量的特技效果,还在于制作者的想像力和它们之间的配合。
全媒体数字资产管理实训平台
本实训平台采用的全媒体数字资产管理系统由方正畅享全媒体资源服务平台和方正智汇出版资源管理平台组成,针对新闻和出版专业的不同需求选择相应的系统。
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方案
方正畅享全媒体资源服务平台
方正畅享全媒体资源服务平台作为方正报业全媒体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报社构建新闻资源统一规范存贮、共享,对内容资源进行深度加工再利用,支持各业务系统快速应用的多媒体数字资源的整合平台。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整合、加工、挖掘,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增值及优质服务。平台主要实现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动漫、多媒体资源,以及数字内容加工环节所积累下来的过程资产的集中、永久性存储,系统对报社历史见报资料实现完全继承,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报社已有投资及人力成本,保持广大使用者长期形成的使用习惯。系统主要收集记者在编写稿件过程中需要使用的各种资料,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带回的资料,没有被采用的稿件和成品稿件。这些资料被收集和综合整理,为记者写稿提供素材。同时,系统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合理分类,以及专题管理等深度加工处理,使所存储的数字内容实现动态的增值。
资源服务平台将对报社多年来的历史数据提供一个良好的存储和服务的平台,通过与后端发布系统的配合使内容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地利用,从而更好的为行业服务。
系统具备以下特点: ◆ 多媒体内容资源存贮
可存贮管理文档、图片,视频,稿件,报纸成品,网站稿件,掌媒稿件,专题等多种类型的资源
◆ 与生产业务系统结合,实现资源再次利用 ◆ 提供智能化检索
检索字段可个性化定制,对检索结果进行分类,支持热点词,推荐词功能。
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方案
热搜词排名、点击率排行榜、检索结果按分类统计、检索结果时空分布、关键词的推荐
◆ 支持文档管理
可实现报社机要文档、合同、宣传要求等文档的统一管理与发布 ◆ 专题管理
自动生成或手工制作内容专题,进行新闻事件深入挖掘,全方位解读事件内容。
◆ 支持图片资料、视音频资料
提供专业工具管理图片、视音频等多媒体稿件。◆ 功能可扩展
系统为开放性平台,可扩展基于海量资料的增值服务,如对内对外检索服务、数字资源交易服务、简报生成等。方正智汇出版资源管理平台
该系统对出版企业各种出版资源进行统一编目、统一存储、统一管理,用数据库技术对社内图书、期刊、图片、音视频、知识条目、试题等多种出版资源建立关联关系,形成资源网,进行规范、统一的管理,为出版企业奠定数据基础,为应用发布提供产品和数据服务,目前方正资源管理系统已在全国80余家出版社、出版集团应用并得到认可。
系统特色:
存得进,实现出版社资源的高效采集。
智能批量采集、XML数据批量导入、采集过程中对数据的有效性进行自动
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方案
化校验。
管得了,实现出版社资源的科学管理
管理以图书为中心的排版文件、PDF文件、图片、音视频、试题等各类出版资源。同时建立资源之间的关联关系,形成资源网。版权信息的管理包括作者版权、第三方授权等多方面版权的合同、时间等信息的管理,提供版权到期提醒服务。
不仅仅是资源本身的管理,更是资源信息的管理,包括市场信息、作者信息、版权信息等内容。
取得出,实现出版社资源的有效利用。
内网浏览,可控下载。实现出版社内部对资源的再利用。批量导出,实现与第三方资源合作。标准接口,实现与应用系统的资源对接。
通过对出版资源存得进、管得了、取得出的管理,最终实现对出版企业内容资源的统一管理,实现出版资源的数字化、规范化、知识化、可管理、再利用的目的。
技术特色:
数据格式标准、开放,以标准的XML格式进行数据标引和存储,保证资源顺利导入导出。采用国际通用的DC、DOCBOOK、DITA等标准。遵循数字教育相关行业的SCORM标准。遵循中国出版物在线信息交换的CNONIX标准。
采用海量数据存储技术、分布式数据存储技术,保证系统容量、性能的可扩展性。
底层使用视频格式转换技术、图片抽图技术,为视频资源的多终端、跨平
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方案
台播放、图片的在线展示提供数据基础;采用数字化内容全文智能检索技术,实现智能主题词匹配,提高命中率和准确性,保证系统内容的有效利用。全媒体数字内容发布及运营实训平台
全媒体数字内容管理及发布系统
本实训平台采用的全媒体数字内容管理及发布系统为方正翔宇网站内容管理及发布系统,该系统应用采用标准的WebService服务接口和XML数据接口,能够支持多层次的网站内容浏览权限控制,能够根据门户用户权限不同展现不同的内容。应用能够与符合J2EE架构任何应用服务器集成,网站采用SOA架构,支持采用XML等数据格式的数据交换,因此应用具有良好可扩展性。
系统特色:
多站点内容管理:应用的采用分布式采集制作、集中式管理发布的业务需求。可以把一个大的组织按需要拆分成多个独立的部门,各个部门独立使用一个站点,站点可以任意扩展。
多媒体编辑加工:提供了基于XHTML的多媒体稿件编辑器,能够可视化的进行图文、多媒体内容的混排,通过自动格式化、自动提取关键字、摘要大大提高文字编排效率,通过集成的图片编辑功能如自动缩略图、抽线压缩、添加水印等功能提高图片处理效率。
用户管理模块:在多站点用户管理中,用户分为三层,即隐含的三个组,系统管理员层、站点管理员层、编辑层。
栏目管理:信息的管理采用目录树的方式进行无限级的栏目管理。
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方案
页面组织:通过扩展分类的属性,实现网站页面内容的组织管理功能,即网站静态页面的存放、页面存放目录的组织结构等方面的管理功能。
内容创作平台:提供用户完成内容的编写、修改、创作等功能。内容编辑用户在这个模块上完成内容编辑创作工作。
可视化编辑:内容编辑提供基于HTML的可视化编辑器。
内部信息检索:为了可以对所发布信息进行快速定位,并进行各种需要的操作,系统提供系统内部信息检索。
内容生成与分发等。
数字作品管理及发布系统
本实训平台采用的数字作品管理及发布系统为方正智享数字内容应用系统搭建的数字作品展示平台。该系统建设目标为帮助本科及专科院校搭建学生作品的展示平台。本系统基于PDF、Epub、Dpub等格式的学生作品的采集管理并通过互联网实现前端展现,满足师生在线查询、检索、阅览、下载等需求。本系统由作品展示平台网站、移动阅读客户端APP应用程序两大核心部分组成,并提供内容管理、用户权限管理、资源分类管理、用户统一认证等功能,对前端的移动阅读客户端应用程序实现后台支撑,通过作品展示网站向师生提供作品资源的在线查询、浏览服务。
作品展示平台网站
作品展示平台网站是用户阅读作品的服务平台,用户可以浏览、分类查询、检索作品,并在线阅读全文,对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评论。
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方案
作品详细信息浏览
读者可以通过详细页面浏览作品的介绍信息(作者信息、作品简介等),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作品的内容。
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方案
作品检索
如知道作品名称或大致名称、关键词、作者名称、作者所属班级等,通过本系统可以根据已知信息进行快速查找,节约了读者的查找时间,提高了整体效率。
在线阅读
检索到需要的作品后,将其放入个人书架即可实现在线阅读。在线阅读还提供目录章节,通过目录章节可以查看全书结构,点击目录可跳转到相关位置。用户在当前页面添加书签,记录阅读进度,下次登录可以通过书签继续阅读。
作品展示平台移动阅读客户端
作品展示平台移动阅读客户端提供学生作品的分类导览、内容简介、检索、下载、离线阅读、分享、评论等主要功能。针对iOS和Andriod系统设备的不同特性提供相应的阅读客户端应用程序,以最大限度满足师生对内容阅读方面的需求。
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方案
新闻资讯、数字阅读实训客户端APP 新闻资讯实训客户端APP 本实训平台采用的新闻资讯客户端为方正悦享移动资讯发布与增值服务系统,该系统在苹果及安卓系统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实现新闻资讯发布、终端读报、便民工具、本地信息服务、本地政务信息发布等需求。
资讯发布流程分为三步骤:内容制作工具、管理平台和报社品牌客户端,由报社或媒体单位的制作人员使用内容制作工具或与网站系统对接进行新闻资讯的制作,通过运营管理平台将资讯信息发布到报社客户端。
流程规范、简单易用:内容制作、管理、发布、统计分析; 方案全面、技术成熟:广泛应用于报社、出版社等传媒单位。
客户端可以同时实现评论、报料、问卷、投票和微博微信分享、二维码、原版式报纸等互动功能。客户端全面支持iPad、iPhone、Android手机移动终端,一次发布,多终端同时支持。
注:iPhone客户端与Android客户端功能一致,所以在此以iPhone客户端版本为例介绍手机客户端各功能模块。
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方案
< 手机客户端启动界面
【常规启动界面】
【广告启动页面】
客户端启动页面支持多张图片或视频自动切换的效果。每隔几秒图片或视频自动切换,当图片切换完,则系统自动进入阅读器频道页面。欢迎页不但可以展示LOGO和形象宣传等内容,还可以定制为广告图片,作为运营增值的一种方式。
同样,客户可对桌面应用LOGO图标进行更换。
< 手机客户端导航页面
系统会自动从欢迎页跳转至导航页,点击导航菜单进入对应栏目频道,栏目频道可在后台设置,支持增删改等操作,支持按照用户兴趣排序,右侧的功能菜单可实现进入用户设置、离线下载、用户个人中心、我的收藏等。
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方案
【导航页面首页】
【天气预报详情页】
< 手机资讯内容展示首页
资讯模块支持多频道、多栏目、图文新闻列表等功能。内容页支持服务器端自定义样式,可直接在内容页进行新闻切换。
资讯内容可以根据需要,随时下拉进行刷新加载最新内容。
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方案
【内容列表首页】
【界面刷新效果页】
< 手机资讯内容详情页面
内容详情页面,可以对新闻图片进行放大、下载本地、分享等操作,同时,可以对内容文字进行放大与缩小。
【内容详情页面】
【内容分享页面】
< 手机资讯影像浏览页面
用滑动的方式浏览缩略图和点击查看页面内容功能,可对图片进行下载本地与分享,同时读者可按需选择图片简介是否显示。
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方案
【图片资讯列表页】
【图片资讯详情页】
【视频新闻列表页】
【图片资讯详情页】
< 手机客户端设置页面
对正文字体的大小进行预设,离线下载,在无网络的环境下进行内容阅读,绑定新浪微博、腾讯微博、腾讯微信、腾讯朋友圈等互动平台,多平台分享、转发内容资讯。
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方案
【设置功能页面】
【离线阅读页】
数字阅读实训客户端APP
本实训平台采用的数字阅读客户端为方正翔云移动出版解决方案定制阅读客户端APP,该定制客户端APP可以应用在苹果及安卓系统平板电脑终端,实现对PDFEPUBDPUB等多种格式电子书文件进行阅读。
本客户端可以与数字作品管理及发布系统配合使用。
由于Android和iOS系统在开发语言、编译环境及审核政策上的差异性,在Android和iOS系统的客户端功能和实现细节上会有些差异,移动阅读客户端APP应用主要实现的功能如下:
书架功能
作品展示:显示已下载作品列表。点击作品可分页查看作品内容。点击页面可进行以下操作:全文搜索、查看目录、设置书签、快速翻页、设置文字、设置亮度等内容。
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方案
评论:读者登陆账号后,可以对阅读的作品进行评论并能显示在作品摘要页面内。
分享:提供分享到新浪微博、电子邮件等社交互动网络的功能,读者账户可以绑定微博账号或电子邮件等信息,直接发送微博。
书签:可以自动记录看过的作品上一次阅读的位置,支持书架内多个作品多个书签功能,每个作品一个书签。
阅读翻页:提供拟真翻页效果、点击翻页、滑动翻页、拖动进度条翻页方式,方便阅读。
搜索:书架提供作品搜索功能,根据用户输入的关键字进行搜索,可以按作品名、作者、关键字,综合进行搜索。
排序:可按照(加入顺序、最近阅读、作品名、作者名等)进行作品的排序。
下载管理:用户在作品商城获取并下载作品到书架上,书架上支持多个作品统一逐个下载,可以进行停止下载、继续下载或删除下载内容等操作;
删除:针对书架上的作品可以执行删除操作,把不需要的作品删除掉 查看本地文件:可浏览本地文件,添加作品到阅读器进行阅读。 引导教程:书架操作界面友好流畅,提供第一次书架使用引导教程,提供简单易用的下载阅读流程说明,各个操作或异常情况下有适当提示。
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方案
全媒体教学模式及MOOC在线课程平台
在线课程学习的平台系统
在线课程学习的平台系统基于全媒体教学模式结合MOOC(慕课)开放课程理念真正实现运用全媒体技术通过媒介融合的理念进行教学实践的改革。
本在线课程学习的平台采用方正慧云互动课堂教学系统,实现课堂内师生移动终端无线互动,配合数字教材及教学平台,实现交互内容在课堂的展现和师生教学互动,配合方正慧云教育云服务平台,实现资源的下载及授权使用。
方正慧云互动课堂解决方案包括课前备课解决方案,课堂即时交互解决方案和课后作业解决方案。
其中课前备课采用平台备课和课件备课结合方式,教师使用课件制作工具生成交互式互动课件,可置于移动终端中,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人机互动的学习。课堂即时交互解决方案采用方正慧云互动课堂系统,实现课堂教师组织学生利用课件和资源进行学习,同时实现课堂教师和学生的基于练习的即时交互和反馈。课后作业解决方案通过移动终端和网络形态,帮助学生实现作业的自动反馈和处理,同时推送资源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实现课堂的前移。
虚拟化教学及开放实训平台
目前学校实验室是基于物理机房方式建设的实体实验教学环境。在实验室管理方面使用最频繁的桌面管理技术有无盘站、网络克隆、还原卡等,其中无盘站模式已经被淘汰;而网络克隆、还原卡等技术非常影响PC性能、没有多桌面环境切换、无法满足实验环境要求、限制了教学环境的复杂性和弹性同时
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方案
依然会浪费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为了满足灵活的教学模式,一种新型的桌面交付模式:桌面虚拟化应用而生。通过桌面虚拟化应用可以是学生在校内任何可以上网的场所访问实验室的软件资源无须安装专业软件即可完成专业课程实验作业,同时大幅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系统维护时间及人力成本,方便专业老师开设多种实验课程,大幅提升实验室资源利用率。
目前市场主流的桌面虚拟化方案提供厂商有:Citrix、Vmware、华为及深信服等,学校可根据本校及专业IT建设整体规划进行选择。
配套数字教材《网编操作指南》
《网编操作指南》汇集了网络编辑在工作中涉及到的实操操作的规范内容及操作流程,可做为工具书来使用。同时本指南也是网编学院网络编辑培训平台的配套资料。目前已被新闻出版总署教育培训中心列为指定培训资料,同时也被全国160所学校做为教学资料使用。
配套数字教材《方正飞翔数字出版实战指南》
《方正飞翔数字出版实战指南》汇集了数字出版物编辑制作过程中及到的实操操作的规范及软件操作流程,可做为工具书来使用。同时本指南也是方正电子媒体设计师认证的配套资料。也可做为交互式媒体出版物设计及相关课程教学资料使用。
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方案
第四章 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承建实验室的优势说明
一、方正电子新闻出版行业领先的技术服务提供商
方正电子是跨媒体信息传播领域技术、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商,面向全球新闻出版、印刷、广播、电视、互联网、图书馆、政府办公等行业和领域提供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软件产品、综合解决方案和增值服务。
方正电子曾以中文电子出版系统领导了中国印刷出版行业告别“铅与火”的历史变革,为中国的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杰出贡献。经过多年传承与发展,方正电子开发的多文种电子出版系统技术水平一直居于世界前列,产品远销到亚洲、欧洲、北美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以及网络出版、跨媒体传播的崭新要求,方正电子坚持技术创新,聚焦传播领域,为各类媒体和信息发布者提供信息的采集、制作、存储、检索、交易、传输、发布、管理等技术、产品和全面的解决方案。立足自行开发的核心技术,公司业务向整个传播领域全面延伸,方正电子在网络出版、数字出版、数字广电、电子政务、互联网应用等领域均成为国内自主知识产权软件产品的主要提供商,取得的成绩同样令人瞩目。
方正电子的优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范的软件项目开发过程管理,从用户需求出发,确保项目成功。一个软件项目开发成功,除应用需求、技术设计因素外,软件开发的过程管理也非常重要。方正电子是业内最早一批通过ISO9001的企业,同时,方正电子也通过了CMMI4级认证,目前,方正电子所有的软件产品和项目的开发都纳入在规范的管理之下,软件的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代码实现、系统
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方案
测试、用户测试、实施运行都有规范的管理,使整个软件的开发过程计划可控、质量可控,从整体上降低的软件项目开发的风险,确保项目的成功。
2.持续投入,坚持创新。数字出版业务是方正电子资源持续投入、坚持技术研发和创新的核心领域。公司多年来始终坚持在核心领域不断投入研发力量,积累自主知识产权,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新的技术手段去实现客户需求。为完善创新的管理体系,方正电子通过全面、严格的技术创新机制,激发企业员工进行技术创新。截止到2013年年底,公司仅在数字出版领域,已经通过审核的专利申请达到百余件。
方正在数字出版领域具备的部分核心专利技术如下: 一种自动更新信息数据的方法 实时发布网站内容的系统及方法 数据库记录调序系统及方法 一种节目生成方法及系统
一种实现视音频处理中字幕与语音同步的方法和系统 用于数字视频信号的水印方法和设备
用于数字视频信号的水印方法、设备及检测方法、设备
一种通过网页客户端制作专题模板的方法 网页模板组件动态组合的生成方法
用于视频编码的帧内预测编码最佳模式的选取方法及装置
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方案
一种流媒体数据发送接收方法、装置及系统 嵌入式视频播放
一种实时流高效采集和发布的方法 一种实时视频流编辑的方法 一种多级分类检索方法及系统
一种专题模板制作方法、系统及客户端和网络侧服务器 一种电子校对方法、系统及电子校对终端 一种网站内容组件生成方法、解析方法及装置 一种可扩展标记语言文档修改痕迹的记录方法 一种流程定制管理平台 ……
3.拥有核心技术产品。30年的积累,方正电子积累了众多核心技术和系列产品,服务于媒体、出版企业多方面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北大方正的RIP(栅格图像处理)技术、多形态数字产品输出技术、全媒体内容资源管理技术、智能分析和知识挖掘技术、动态内容发布技术等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尤其在中文排版领域,我们的中文专业排版技术、编辑流程系统、数字版权保护、字库技术更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85%的市场占有率使我们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字处理软件提供商。
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方案
二、方正电子承担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建设的优势
方正电子专注新闻出版行业的发展趋势,熟悉新闻出版业务流程,在新闻出版行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在新闻媒体及数字出版领域大型软件项目开发、实施、集成方面,具有丰富的项目实施经验。经过30多年的技术积累与沉淀,方正电子的技术与解决方案在新闻出版行业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90%以上的报社使用方正的新闻采编系统进行新闻内容的采集、审核;传统的新闻单位在富媒体、移动互联网的环境下正在进行方正全媒体发布平台的技术升级改造;70%以上的出版单位使用方正的出版解决方案进行数字出版技术全面升级改造;方正的排版软件与输出系统在新闻、出版、广告、印刷等相关行业有着更加广泛的应用。广大的用户群体,产品与技术的广泛应用,是方正电子在各个院校建设实验室的坚实基础。
院校实验室方面,方正电子承担了众多院校的新闻与出版行业实验室建设,通过建成的这些实验室,为我国新闻出版相关专业培养了大批具备实践能力的人才。为新闻出版界培养出了大量具有实际动手能力的优秀人才。除了人才培养,部分实验室在教学的同时,还承担了社会培训的职能,更有一些学校建成了产学研的基地,为相关出版单位提供数字出版的实际业务服务。
三、数字出版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0年6月8日,科技部基础研究司组织专家在北京对依托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建设的数字出版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计划进行了可行性论证。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北京市科委有关负责同志以及依托单位的领导和实验室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
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方案
实验室建设计划合理可行,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该实验室的建设计划。并建议实验室从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战略的角度出发,加强实验室中长期规划的制定,并积极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
数字出版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围绕数字出版技术的前沿和关键问题,确定了结构化版式文档技术、自动排版技术、数字出版内容的自适应重组技术等研究方向,目标定位准确。
依托企业和转制院所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是科技部落实《规划纲要》,建设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举措。
2014年1月10日,依托北大方正集团建设的“数字出版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标志着数字出版技术实验室正式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序列。该实验室由方正信产集团运维管理,是目前我国唯一一家专注于数字出版领域研究的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第五篇:关于进一步推进加快新媒体平台建设工作的几点意见
关于进一步推进加快新媒体平台建设工作的几点意见
各分院(部)分团委:
近年来,新兴媒体已经成为青年发表思想言论的重要社会平台和影响青年思想意识的重要渠道,对广大青年的生活方式、行为模式、思维方式和动员方式产生了广泛和深远的影响,对传统的共青团的工作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院团委主动适应新形势,积极探索有效服务手段,自去年10月底院团委开展飞信群建设工作以来,我院团学组织网络体系建设工作实现了从无到有并日臻完善。为进一步探索运用新媒体开展青年学生思想引领的方式方法,加强和创新我院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推动我院团组织实现网络化转型,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前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从开通情况看,目前还有3个分团委未开通分院飞信群,已开通飞信群的分院中有两个分团委未按要求开通班级群。二是从活跃度看,开通的飞信活跃度不高,目前各级团组织飞信仅有极小一部分被用来发布各种通知和消息,其他飞信均不活跃甚至没有头像和任何更新。
二、下一步需开展的工作
1.未开通飞信群的分团委,尽快按要求分别开通院、班两级的飞信群,并尽快统计相关基本信息,将统计表发送至院团委邮箱。
2.各分团委于3月底前加入院团委飞信群,申请入群时写明所属分院名称,院团委飞信群号:
3.学院团委已在新浪注册微博,微博地址为 请各分团委书记组织学生关注收听团委微博。
4.按照自治区团委要求,各基层团组织也要开通微博。请各分团委于3月底前开通分团委微博,并将微博名称与微博地址及时上报至院团委邮箱。
5.进一步做好飞信群、微博的维护运营工作。尽快建立规范的运营机制,制定完善有关制度规范,有效监督QQ群、飞信群、微博的运行,使其成为各级团组织工作通知、信息发布和掌握舆情动态的重要渠道。
共青团新疆教育学院委员会
二〇一二年三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