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转发2009年全市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时间:2019-05-14 23:23: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转发2009年全市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转发2009年全市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第一篇:关于转发2009年全市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关于转发2009年全市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

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龙政办〔2009〕9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将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制定的《2009年全市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实施方案》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龙岩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九年五月十一日

2009年度全市治理“餐桌污染” 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实施方案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2009年度全省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方案的通知》(闽政办〔2009〕68号)的要求,为进一步推动全市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的深入开展,开展食品安全整顿,切实解决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制定2009年全市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把食品安全工作放在突出位置,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健全地方政府对本地区食品安全工作负总责、有关部门按照分工各负其责的监管体系。坚持治理整顿与振兴产业相结合、集中整治与长效机制建设相结合、企业自律与政府监管相结合,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依法整顿,促进食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二、工作目标

通过全面治理和专项整顿,强化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的全程监管,建立健全食品生产加工、市场流通、标准认证、检测预警、企业信用、法制保障、宣传教育“七大”体系,使食品安全各环节监管责任进一步落实,食品行业自律显著加强,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卫生水平稳步提高,其中:

1、畜牧业产品:全市县城以上城区生猪定点屠宰率达100%,实行定点屠宰的乡镇生猪定点屠宰率达到95%以上;实行牲畜定点屠宰区域的牛、羊定点屠宰率均达到90%以上;万头以上的规模猪场“瘦肉精”100%监管,各县(市、区)的屠宰场“瘦肉精”100%监管,产销环节生猪“瘦肉精”的阳性率控制在0.5%以内;鱼粉、豆粕等蛋白原料的生产企业、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100%监管,查获的假劣饲料100%销毁;莱克多巴胺和禽类(鸡、鸭)抗生素、磺胺类药物残留及鲜牛奶抗生素抽检超标率均控制在1%以内;猪、牛、羊肉卫生指标市场抽检合格率均达到98%以上;生鲜乳三聚氰胺检测合格率达100%。

2、种植业产品:全市农产品批发市场100%纳入质量安全监测范围;产销环节蔬菜农药残留抽检不合格率控制在4%以内;蔬菜重金属残留市场抽检不合格率控制在5%以内;主产区生产环节茶叶农药残留、主要水果(时令鲜果)农药残留市场抽检不合格率均控制在3%以内。

3、水产品:城区的水产品批发市场100%纳入质量安全监测范围;主要水产品养殖环节药物残留抽检超标率控制在3.5%以内,阳性样品追溯结案率达100%;上市水产品及水发产品甲醛抽检超标率控制在1%以内。

4、饮用水:市、县城区市政供水管网末梢水水质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二次供水4项常规指标(余氯、浊度、大肠菌群、菌落总数)抽检合格率达95%以上;瓶(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市场卫生指标抽检合格率达到97%以上;推进新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解决15万人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

5、加工食品:酱油、食醋、鱼露、豆腐等豆制品卫生指标市场抽检合格率均达96%以上;粮食复制品(挂面、线面、粉干)卫生指标市场抽检合格率达95%以上;大米、食用油黄曲霉毒素B1市场抽检超标率分别控制在2%和1%以内,食用油过氧化值、酸价市场抽检超标率分别控制在3%以内;小麦粉增白剂等各种添加剂市场抽检合格率、肉蛋乳再制品卫生指标市场抽检合格率均达98%以上;罐头、糕点、饮料、酒类卫生指标市场抽检合格率均达91%以上。

6、餐饮业:餐馆(酒家、酒楼、酒店等)、小吃店、快餐店、企事业和学校食堂及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基本达到《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要求;县城以上城区餐饮单位、集体食堂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全面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对县城以上城区无证经营的餐饮单位和集体食堂做到发现一家查处一家;继续完善集体食堂和县城以上城区餐饮单位的台帐验收制度,对餐饮业使用病死畜禽肉及其制品、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查处率达100%;集中式餐具消毒服务企业的餐具抽检合格率达到90%以上。

7、流通领域:通过加强流通领域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做到县城以上城区的市场、超市100%建立食品进货索证索票制度,乡镇、街道、社区食杂店100%建立食品进货台账制度,取缔乡镇政府所在地及县城以上城区无照经营小食杂店、食品小摊点,农村食品市场执法检查力度加大,实现食品市场秩序好转,确保人民群众放心安全消费。

三、工作措施

(一)治理畜牧业产品污染

由市经贸委承办,市畜牧兽医水产局、市卫生局、市公安局、市质监局、市工商局、市环保局、龙岩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协办。主要措施:

1、由市畜牧兽医水产局负责,进一步加大对畜禽饲养场(户)监管力度,督促饲养场(户)建立染疫、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健全和完善档案制度,依法打击和查处饲养场(户)与不法商贩相互勾结非法交易病死畜禽的行为。

2、由市经贸委负责,市畜牧兽医水产局、市公安局、市工商局配合,开展打击私屠滥宰和病死猪病害猪肉非法交易专项整治行动,突出重点区域开展执法检查,依法取缔非法屠宰窝点和经营网络,严厉查处私屠滥宰特别是生产加工、销售病死病害畜禽及其产品的违法犯罪行为。

3、由市经贸委负责,市财政局、市畜牧兽医水产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各县(市、区)政府配合,推进并完成全市县城牲畜定点屠宰厂(场)改造建设工作;继续加快推进县城以上城区实行“集中检疫屠宰、白条禽肉上市”工作,打击使用松香、沥青给禽类脱毛行为。

4、由市经贸委负责,进一步加大对牲畜定点屠宰场点的监督力度,督促健全牲畜进场验收交接登记、活畜检疫、肉品品质检验、肉品销售台帐、病死猪病害肉无害化处理等制度,开展不定期检查,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由市畜牧兽医水产局负责,确保所有定点屠宰厂场点100%派驻动物卫生监督人员,严格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严格查验产地检疫证明,监督做好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工作,确保肉品上市质量安全。

5、由市经贸委负责,市财政局、市畜牧兽医水产局、市环保局配合,继续抓好城市无公害规模副食品生产基地建设,新增和调整一批城市生猪、畜禽、蔬菜生产基地,开展无公害畜禽养殖技术培训工作,提高生产企业人员的管理水平。由市畜牧兽医水产局负责,开展禁用药品及化合物的专项执法检查,整顿规范畜禽兽药使用行为,打击畜禽养殖使用违禁物和有毒有害物质的行为,查处违法生产、销售国家明令禁止兽药的行为。

6、由市畜牧兽医水产局负责,宣传贯彻《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组织开展生鲜乳专项整治行动,在全市范围内继续清理整顿奶站,严格实行生鲜乳收购许可证制度,依法规范生鲜乳收购站经营秩序,严厉打击在生鲜乳生产、收购、运输环节添加三聚氰胺等违禁物质的违法行为,并追溯非法食品添加物生产和销售源头,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情况,依法进行查处。

7、由市畜牧兽医水产局负责,加快推进奶畜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强对奶畜养殖环节的监督指导,加强对奶牛养殖场养殖档案的监督检查,规范投入品使用和登记管理。市畜牧兽医水产局负责开展鲜牛奶三聚氰胺抽检,市卫生局负责开展鲜牛奶抗生素(青霉素)药物残留抽检,确保牛奶安全卫生。

8、由市畜牧兽医水产局负责,加强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进一步抓好饲料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开展对大中型饲料生产企业的专项监督检查,督促饲料生产企业严格建立质量监管追溯体系,严厉打击在饲料原料和产品中添加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违法行为,取缔无生产许可证、无产品批准文号、无产品标签的“三无”饲料生产企业,实现对鱼粉、豆粕等蛋白原料生产企业100%监管,对查获的含有违禁添加物的饲料产品100%销毁,保障饲料产品的质量安全。

9、由市畜牧兽医水产局负责,开展产销环节生猪“瘦肉精”和莱克多巴胺抽检,全年抽取生猪养殖场和屠宰场200份生猪尿样,做到万头以上的规模猪场“瘦肉精”监管100%,各县(市、区)的屠宰场“瘦肉精”监管100%,“瘦肉精”的阳性率控制在0.5%以内;加强禽肉产品中磺胺类药物残留和蜂产品中抗生素药物残留的监督检查力度,做到禽类抗生素、磺胺类药物残留超标率控制在1%以内,打击禽畜养殖环节使用违禁药物和有毒有害物质的违法行为。

10、由市畜牧兽医水产局负责,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组织开展春秋两季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等疫病的强制免疫工作,强化产地检疫申报制度,完善动物疫病标识追溯体系,严防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畜禽产品流入市场,从源头上保证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基本完成省际动检站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省际间动物及其产品流通的检疫监督,防止外来疫病传入。

11、由市质监局、市畜牧兽医水产局负责,市工商局、龙岩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配合,抓好肉制品加工企业(市质监局负责)和肉品冷藏企业(市畜牧兽医水产局负责)的监管,开展对肉制品加工企业和肉品冷藏企业执法检查,督促完善台帐、检查肉品检疫检验证明等管理制度,严厉查处肉品冷藏、加工企业储藏和使用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肉品、非法入境肉类产品特别是病死肉的违法行为。

(二)治理种植业产品污染

由市农业局承办,市经贸委、市卫生局、市粮食局、龙岩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市供销社协办。主要措施:

1、由市农业局负责,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控,按照国家农业行业标准《产地环境评价准则》开展2-3次土壤、农田灌溉水监测等,健全监测档案,完善全市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查处重大农产品产地污染案件。

2、由市农业局负责,大力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新(续)建茶、果、粮和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鼓励、引导农产品生产企业积极采用良好农业规范,安排支农专项资金扶持GAP标准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和蔬菜、水果、茶叶、食用菌出口基地建设,推进标准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建设和GAP认证及推广工作,进一步提高出口农产品的质量。

3、由市农业局负责,加强农资市场巡查,强化农资日常监管,检查农药、化肥特别是禁用农药的生产、销售和使用情况,查处违法生产经营甲胺磷等5种禁用高毒农药、普通农药中非法添加高毒农药和违法违规使用禁用限用农药的行为。集中执法力量组织开展全市农资打假护农行动,开展全市春季农资打假保春耕和秋冬季农资打假促增收专项行动,确保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

4、由市农业局负责,在全市范围组织开展蔬菜、茶叶、蘑菇等种植业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蔬菜、茶叶检测农药残留,蘑菇检测荧光增白剂;开展春节前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各县(市、区)的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抽检30个以上的蔬菜样品。市卫生局负责,开展流通环节蔬菜农药残留及重金属残留、主要水果(时令鲜果)农药残留实验室抽检工作,市农业局负责流通环节蔬菜农残的快速检测工作。市农业局负责开展茶园禁用农药的监测普查工作,做好茶叶质量的检测跟踪工作,进行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物检测,掌握茶叶质量安全卫生动态。

5、由市农业局负责,强化对蘑菇滥用荧光增白剂违法行为的整治,在蘑菇主产区的收购点、各县(市、区)农贸市场进行抽检,严厉打击违法使用荧光增白剂的行为,确保蘑菇产品质量安全。

6、由市农业局负责,继续组织开展新农药示范推广工作,在上杭建立新农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示范区并建立2个核心示范点,建立农药示范样板田,全市辐射推广面积30万亩。全年开展新农药使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用药水平,减少农药用量和环境污染。

7、由市农业局负责,市供销社配合,组织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等活动,开展现场咨询活动,加强技术培训,指导农户科学合理用肥用药,推广植物保护新技术;组织开展“海西新农村——大蓬车”巡回服务活动,请农业科技专家进行现场咨询,提高农民科学种田的知识;开展茶叶安全生产指导和科技咨询服务工作,指导茶农安全施药,科学防治病虫害,建立茶园种植管理可追溯制度,建设高标准无公害茶园,配合主产县茶叶管理部门抓好源头治理工作。

(三)治理水产品污染

由市畜牧兽医水产局承办,市卫生局、市工商局、龙岩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协办。主要措施:

1、由市畜牧兽医水产局负责,龙岩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配合,加强水产养殖环节投入品使用的监管,以健康养殖示范场、出口原料备案基地、无公害水产品生产企业和水产苗种生产企业等单位为重点,结合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渔药、饲料等投入品情况排查和监管执法,规范生产、用药和销售记录,严厉打击养殖环节(特别是苗种生产阶段)违规使用违禁药物和有毒有害物质的行为。

2、由市畜牧兽医水产局负责,开展水产品产销环节药物残留抽检,城区水产品批发市场全部纳入质量安全监测范围,继续做好织纹螺安全食用预警预报工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3、由市畜牧兽医水产局负责,继续推动市县两级水产品质检体系建设,加大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建设的检查指导,抓好县级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的建设,严格按照国家发改委和农业部要求,进一步完善全市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4、由市畜牧兽医水产局负责,继续加强渔业标准化工作,巩固和深化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积极推进国家级渔业标准化示范区和省级渔业标准示范区建设。

5、由市畜牧兽医水产局负责,继续推进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工作,全年完成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0.2万亩、产品认证14个,监管抽检21家以上获证水产品生产企业。

6、由市工商局、市畜牧兽医水产局、市卫生局负责,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水产品及水发制品浸泡甲醛等有毒有害物质违法行为的监督检查。市卫生局定期开展水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和生鲜超市的水产品及水发制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市工商局负责开展流动检测,市畜牧兽医水产局、市工商局分别负责打击和查处生产、流通环节的违法经营行为。

(四)治理饮用水污染

由市建设局、市卫生局、市质监局、市水利局、市环保局承办。主要措施:

1、由市环保局负责,继续组织和指导各县(市、区)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调查、评估与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完成县政府所在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调查、评估与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并组织开展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污染整治。

2、由市环保局负责,结合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继续组织全市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专项执法检查,进一步加大对省政府已批准设立的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破坏饮用水源地的违法行为,确保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

3、由市建设局负责,认真贯彻《福建省城镇供水企业安全运行管理标准》,加强城市供水设施建设和管理,加快实施自来水厂技改工程,组织开展城市供水水质督查,加强供水水质检测人员培训工作,确保市政供水安全卫生。加快推行直供水,防止供水二次污染。

4、由市建设局负责,市卫生局配合,组织有关单位定期检查县城以上城区二次供水设施的卫生状况,督促街道居委会、社区业委会、物业管理等单位定期开展二次供水设施的清洗、消毒和水质检测。

5、由市卫生局负责,强化全市瓶(桶)装水生产企业卫生许可管理,开展流通环节瓶装饮用水卫生指标抽检。由市质监局负责,加强瓶(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监管,组织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提供企业生产必备条件。

6、由市水利局负责,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卫生局配合,按照《福建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组织实施新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解决15万以上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研究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投入机制与建后管理等政策,加快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改革。

7、由市卫生局负责,市建设局、水利局、环保局配合,进一步完善全市城乡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网,继续开展城乡管网末梢水、二次供水水质卫生监测。

(五)治理加工食品污染

由市质监局承办,市卫生局、市工商局、市粮食局、龙岩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协办。主要措施:

1、由市质监局负责,加强加工食品质量安全的风险监测,加快建立以风险管理为中心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做到对质量安全问题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理、对系统性的质量安全风险及时发出预警。加快建立统一的风险预警平台,形成质量安全风险信息共享机制,提高风险预警能力。完善应急处置工作预案,组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由市质监局负责,继续严格把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关,取缔无营业执照、无生产许可证的非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确保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完全满足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必备条件。加强日常监管,强化巡查、强制检验、定期抽查、年审、执法检查和回访等措施,依法查处无生产许可证生产和生产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的违法行为,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使用非食品原料和回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的行为。加强对取得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的加工食品小作坊的监督管理,开展加工食品小作坊集中整治。

3、由市质监局负责,加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日常监管,打击在食品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的违法行为,以新罗区花生、长汀腐竹、连城地瓜干为重点,整治超标准规定的范围和限量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加强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的监管,查处研制、生产、销售非法食品添加剂的行为。

4、由市质监局负责,市工商局配合,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工作,组织开展全市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抽查,及时向社会公布质量安全存在严重问题的产品名单,强制不合格产品下架召回,监督不合格产品的生产加工企业整改到位,对屡查屡犯的生产加工企业立案查处。

5、由市经贸委负责,市工商局配合,推进酒类流通备案登记和酒类批发使用随附单制度,开展流通环节酒类商品质量抽检,打击销售假冒伪劣酒类商品的违法犯罪行为,规范酒类流通秩序,各县(市、区)酒类批发市场、大中型超市基本执行酒类销售使用随附单制度。由龙岩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做好进口酒检验检疫和后续监管工作,保证进口酒质量安全。

6、由市粮食局负责,加强对系统内大米、小麦粉、食用植物油、粮食复制品加工企业的监管,定期开展收购、储存、加工活动中的粮食质量状况和原粮卫生抽查和监测。

7、由市粮食局负责,督促储备粮承储企业执行储备粮入库、出库品质质量检测制度和定期质量检验制度,政策性用粮经营企业(军供)执行质量批检制度,抓好储备粮、政策性用粮的卫生质量监管。

(六)治理餐饮业食品污染

由市卫生局承办,市经贸委、市教育局、市工商局、龙岩车务段协办。主要措施:

1、由市卫生局负责,加强餐饮消费监管,开展餐饮市场食品安全卫生专项检查,重点整顿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农家乐旅游点、小型餐饮单位,查处餐饮单位无证经营行为,严厉查处采购和使用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肉及其制品、劣质食用油、不合格调味品、不合格奶及其制品、工业用盐等违法行为,督促餐饮经营单位做到食品、用具生熟分开,预防食物中毒等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2、由市卫生局负责,加强对餐饮单位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监管,加大日常巡查,开展专项监督抽检,督促餐饮单位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食品添加剂目录、使用范围和使用量使用,并做好进货、领取和使用的记录,查处使用非食用物质和超量、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加工食物的违法行为。

3、由市卫生局负责,继续推进县城以上城区餐饮业和集体食堂全面实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进一步规范餐饮业索证索票、进货验收等制度,督促县以上城区餐饮单位和集体食堂建立健全原辅料采购检查验收、索证索票、台帐登记、食品留样、不合格原辅料销毁等制度。加强农村餐饮业和学校食堂监管,督促完善设施,改善卫生条件,防控食物中毒事件。

4、由市卫生局、市教育局负责,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和饮用水卫生监督,完善学校卫生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定期培训学校卫生监督人员,开展联合监督检查,预防学校发生食物中毒事件。

5、由市卫生局负责,加强对集中式餐饮具消毒服务企业的监管,开展集中式餐具消毒服务企业卫生专项整治,在全市范围组织开展餐饮业使用餐饮具卫生质量的监督抽检,公布抽检结果,保障消毒餐饮具的卫生安全。

6、由市卫生局负责,加大对熟食卤味、盒饭、冷菜和冷饮食用冰安全卫生的监督检查力度,开展专项监督抽检,并公布抽查结果,督促经营业主健全食品安全卫生制度,查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

7、由龙岩车务段负责,加强铁路辖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落实旅客列车食品和餐料的采购、保管、加工、销售环节管理,强化日常食品卫生监管,加大元旦、春节、春运及暑假期间列车食品卫生专项检查力度,提高铁路站区、列车食品卫生安全水平,保证旅客消费安全。

(七)加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

由市工商局承办,市经贸委、市卫生局、市建设局(负责城市流动摊贩城管执法)、市质监局、龙岩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协办。主要措施:

1、由市工商局负责,认真贯彻落实工商总局《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规章,进一步健全流通环节监管执法、经营主体准入、市场巡查、信用分类监管、不合格食品退市等制度,完善食品市场监管体系,加强社会舆论监督,推进长效监管机制建设,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2、由市工商局负责,开展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资格专项执法检查,全面清理和规范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资格,依法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和超范围经营食品的违法行为,进一步强化食品市场开办者和食品经营者食品质量安全责任,规范食品经营行为。

3、由市工商局负责,督促食品市场开办者和食品经营者进一步健全进货查验、经营台帐、索证索票、检验检测、质量承诺和不合格食品退市等制度,推进食品批发企业实行电子进销台账管理制度,抓好食品违法案件的查处,曝光典型违法案件,维护食品市场经营秩序。

4、由市工商局负责,组织开展奶制品市场专项执法检查,突出重点市场、重点区域和重点奶制品销售者,查验购入奶制品三聚氰胺限量值检验合格的报告和标识,严格监督奶制品销售者落实进货查验制度和进货台账制度,严格规范经营行为,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奶制品市场秩序。

5、由市工商局负责,组织开展流通环节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执法检查,监督流通环节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经营者进行自查自纠,并对重点食品、重点区域和重点食品经营者适时开展集中检查行动,依法严厉查处流通环节食品经营者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以及违法销售食品添加剂的行为。

6、由市工商局负责,组织开展重点食品以及季节性、节日性食品专项执法检查,突出消费量大、消费者申诉举报多及日常生活必需的食品和季节性、节日性食品,加强对商场、超市、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销售过期变质、假冒伪劣等不合格食品和扰乱食品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

7、由市工商局负责,组织开展农村食品市场专项执法检查,以农村集市和食品店为重点,突出食用植物油、奶制品、副食品、烟、酒、糕点、调味品、儿童食品等农民群众日常生活必需品种,重点检查消费者举报多的的食品,加大对销售不合格食品行为的查处力度,依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行为。

8、由市工商局负责,继续抓好全省流通领域食品质量安全抽检工作,针对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必需、销售量大和消费者投诉多的食品,依法加大抽查力度,按有关规定发布质量信息和消费警示,并根据流通环节食品质量监测的结果及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不同情况及时组织实施不合格食品的退市工作。

9、由市工商局、龙岩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市卫生局按照职责分工共同负责,加强对流通环节进口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开展对大型商场、超市和洋餐饮店进口食品专项检查,检查进口食品有无国家检验检疫局的进出口CIQ标志、进口食品卫生证书和中文食品标签,打击食品非法进口行为,保障进口食品质量安全。

10、由市工商局负责,市经贸委、市畜牧兽医水产局、市卫生局配合,加强肉品市场监管,严格实行城区主要集贸市场和生鲜超市肉品销售“两证”(动物检疫合格证、肉品品质合格证)公示制度,重点加强对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市场销售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及其产品违法行为的查处,禁止未经检验检疫的肉品上市销售。

11、由市工商局负责,市卫生局、市经贸委、市公安局、市质监局配合开展上市牛肉灌水问题专项整治,打击上市牛肉灌水行为,并据此追根溯源,加强肉牛屠宰管理,净化肉品市场。

(八)其他有关工作

1、由市发改委、市农业局、市卫生局、市质监局、市畜牧兽医水产局、市环保局、市粮食局、市工商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龙岩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市供销合作社等部门共同负责,市食安办、市财政局配合,按照《福建省食品质量卫生安全检验检测体系(2006—2008)建设发展规划》要求,加大资金投入,建设部门食品质量卫生安全检验检测项目,提高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

2、由市经贸委、市委宣传部、市农业局、市卫生局、市建设局、市质监局、市工商局、市畜牧兽医水产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龙岩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龙岩车务段及各县(市、区)政府负责,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任务分解落实工作方案的通知》(闽政办〔2007〕115号)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在建设食品安全信用平台、开展信用信息归集与披露、制定部门监管对象食品安全信用基础数据标准及格式和行业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信用评价标准、实施信用分类管理、开展诚信宣传教育等方面开展相关工作,加快完成工作任务,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

3、由市卫生局牵头,市农业局、市畜牧兽医水产局、市质监局、市工商局、市粮食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龙岩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共同负责,抓紧颁布和实施《龙岩市食品污染物监测预警体系建设规划》。市卫生局负责开展全市化学污染物和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依照法定监管职责开展食品安全专项调查工作,上述其他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负责开展相应领域的食品安全监测工作。加强部门协作和监测信息交流,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共享机制,健全市食品安全监测数据库,推进食品安全检测预警体系建设。

4、由市卫生局牵头,市农业局、市畜牧兽医水产局、市质监局、市工商局、市粮食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龙岩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共同负责,组建食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建立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抓紧制定食品中主要危害因子风险评估技术规范和准则,启动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研究工作,及时发现、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5、由龙岩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进一步加强进口食品检验检疫监管,积极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开展进口食品安全整顿,实施进口食品质量安全监控计划和出口食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监控,对高风险肉类、水产品、奶制品等食品实行重点监控,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处理不合格进口食品,保证进口食品安全卫生。全面清查出口食品原料基地和获得卫生注册登记资格的出口食品生产企业,依法严厉打击和食品非法出口行为。

6、由市农业局、市畜牧兽医水产局负责,申请加大财政资金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投入力度,研究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补助资金、低毒低残留农药补助资金、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基金、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救济资金,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资金保障。

7、由市农业局负责,市畜牧兽医水产局、市经贸委、市环保局配合,继续开展农产品认证工作,加强对获证农产品的后续监管,加强认证标识管理,引导与鼓励认证企业使用认证农产品防伪标志,查处伪造、冒用、超范围使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标志的行为。

8、由市经贸委负责,加强“早餐工程”建设,重点抓好早餐配送中心和经销网点建设,扩大“早餐工程”覆盖面;开展集贸市场改造升级工作,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建设让人民群众放心便利的食品交易场所;继续巩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扩大连锁经营农家店在乡镇村的覆盖面,增加统一配送品种,提高农村食品质量。

9、由市质监局负责进一步抓好乡镇食品安全协管员制度建设,加强协管员相关工作培训和考核,做到全市每一个乡镇至少聘用一名食品安全协管员。市工商局负责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群众监督网,继续推进12315消费维权服务站点建设,推进12315进商场、进超市、进市场、进企业、进农村,加强消委会分会建设,努力实现城乡全覆盖。

10、由市经贸委、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卫生局、市交通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质监局、市工商局、市环保局、龙岩车务段负责,按照国家商务部等13个部门要求,继续开展“三绿工程”活动,推动绿色市场建设,保障绿色通道畅通,大力倡导绿色消费,推进“三绿工程”工作的深入开展。

11、由市食安办会同市编办、市政府法制办,有关县(市、区)政府配合,研究开展食品安全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和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适时提出推行食品安全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和食品安全综合执法试点工作方案意见,报市政府研究后按有关规定上报省政府审批。

12、由市卫生局负责,市食品药品监管局配合,加强对保健食品的监管,打击在保健食品中违法添加药物的行为,查处违规生产经营保健品和伪造、冒用保健品标签标识的行为。严查以公益讲座、免费体检、学术交流、会展销售等形式销售假冒伪劣保健食品的行为。整治宣传普通食品功能疗效、夸大宣传保健食品功能的行为。

13、由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加强食品安全应急保障基础建设,健全完善食品安全事故的报告、处置、保障等相关制度,组织开展全市应急专业知识培训,做好重大突发食品安全事件的应急救援准备工作,提高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14、由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动员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食品安全工作,深入开展食品安全“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等宣传教育活动,印发适合不同消费群体的食品安全系列宣传资料,办好“龙岩食品安全网”,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和社会监督意识。由市教育局负责,在全省中小学校开展食品安全教育。

15、由市工商局负责,市消委会承办,市经贸委、市畜牧兽医水产局、市质监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协办,组织开展“提振消费信心,扩展乳业市场,促进农民增收,落实科学发展”为主题的消费宣传教育活动,组织编写乳制品科学消费知识读本,向消费者提供真实客观的乳制品信息,引导和促进乳制品消费。

16、由市财政局负责,落实市直有关部门市级年度治理工作经费,县(市、区)人民政府根据工作需要统筹安排相应的配套资金,保证食品安全有关执法监督和检验检测等工作经费。由市食安办负责,按照市政府年度治理工作方案和市级年度治理经费安排,提出年度重点治理项目资金使用计划,会同市财政局联合下达。市直有关部门的治理工作,由各部门根据各自职能,结合本工作方案自行部署,调整预算支出结构,加大资金投入,并将部署和资金投入情况报市食安办备案。

17、由市经贸委负责加强督查和评估工作,组织开展对市直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治理工作的专项督查和统计评价,对食品安全工作扎实、效果显著的地区给予鼓励,对食品安全问题突出、长期得不到解决的地区通报批评。组织做好年度省对我市开展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情况检查的迎检工作。

18、市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进一步落实企业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督促企业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原料查验、索证索票和追溯制度;督促企业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落实完善食品检验合格出厂制度和不合格食品召回制度。

19、市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各项监管制度,对不合格食品坚决下架、退市责令企业召回;强化行政执法,落实食品安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严格执法,纠正执法监管中不作为、不到位和乱作为问题;健全食品安全事故信息快速通报制度,完善食品安全事故快速反应机制,及时查处食品安全重大案件。

20、由各县(市、区)政府对本地食品安全工作负总责,负责本辖区治理“餐桌污染”工作。根据本方案要求,结合实际际制订实施方案,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调配力量,加大经费投入,定期评估分析本地的食品安全状况,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找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研究制订相应监控措施,落实并加强监督检查,杜绝出现重大事故,促进当地食品安全形势不断好转。各县(市、区)政府年度治理工作方案须报市食安办(市经贸委)备案。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是市委市政府对县(市、区)经济社会目标考评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贯彻省委、省政府“着力民生、着力民心”工作要求的具体体现,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健全制度,明确分工,加大投入,把这项工作中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不断强化目标管理和责任追究,提高工作的自觉性、创造性、成效性,推动食品安全工作跃上新台阶。

(二)增强部门合力

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牵涉面广,涉及部门多。各级各部门要密切合作,形成合力。要进一步加强信息沟通,互相交流治理建设工作中的经验和做法,互相提供查处案件的各类线索,产销联手打击各类违法行为;要相互提供技术支持,实现资源共享,特别在检测设备、检测技术等方面要通过资源整合,降低监管成本,提高监管能力;要进一步明确监管职责,对于在监管中存在的职能交叉现象,各相关部门要相互合作,力戒推诿扯皮,确保监管到位。

(三)构建长效机制

各级各部门要清醒认识食品安全问题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努力构建保障工作的长效机制。要重抓源头治理,规范源头种养行为和食品加工行为,提高生产源头的规模化、组织化、无公害化、标准化水平;要重抓案件处理,严肃追究各环节的食品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努力提高生产经营业主的自律意识;要重抓日常管理,切实做好日常检测把关,日常执法巡查,日常工作推进;要重抓群众参与,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倡导绿色消费,杜绝有害低劣食品的生存空间,形成群防群治的有效氛围。

(四)抓好进度督查

各级各单位要根据承担治理工作任务,逐项分解落实到人,制定工作计划,落实序时进度,开展阶段性回头看工作,确保工作质量。市食安办要适时组织相关部门开展督查工作,检查各级各单位在资金保证、人员到位,措施保障,舆论宣传等方面的情况,实事求是开展评估,对于工作不到位,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和个人,实施效能告诫,追究行政责任。各级各部门要树立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努力完成食品监管的各项任务,为构建和谐的消费环境作出贡献。

|关闭本窗口|

第二篇: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方案

根据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工作部署,结合省政府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工作的要求,制定2006年XX市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方案如下:

一、治理畜牧业产品污染。由市农业局承办,市经贸局、卫生防疫站、质监局、工商局、公安局协办。治理目标:实行定点屠宰区域的猪、牛、羊定点屠宰率均达到85%以上;上市猪、牛、羊肉卫生指标合格率均达到95%以上;加快规模饲养场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继续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品牌肉上市;生产和流通环节生猪“瘦肉精”检出率、上市禽类抗生素、磺胺类药物残留和鲜牛奶抗生素超标检出率均控制在1%以内。主要措施:

(一)由市经贸局负责,市农业局、工商局、公安局配合,加强生猪、牛、羊定点屠宰管理,依法严厉打击和查处生猪私屠滥宰行为,继续抓好牲畜屠宰定点屠宰厂(场)清理、整顿和管理工作。市工商局负责、市农业局配合,积极推行鸡鸭集中宰杀试点工作;市经贸局、市工商局负责品牌肉的宣传推广工作,提高品牌肉的市场占有率。

(二)由市农业局牵头负责,治理畜牧养殖污染,加快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加强源头监管,建立健全防范病死猪肉上市的有效管理机制。从源头上解决染疫、病死畜禽流入市场的问题。

(三)由市质监局负责,市卫生防疫站、农业局配合,加强对鲜奶成品卫生质量自检的监督检查,重点加强对成品奶质量管理的监督检查。

(四)由市农业局负责,开展全市兽药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查处违规生产、销售、使用兽药的行为。

(五)由市农业局负责,开展对规模饲养场使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的监督检查,重点开展对鲜牛奶抗生素残留的检测。

(六)由市农业局负责,在巩固提高生猪“瘦肉精”禽类抗生素磺胺类药物检测工作基础上,开展生猪莱克多巴胺尿样检测,继续开展省际边境动物防疫监督检查工作,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加强疫情预警,严格重大动物疫情检测、报告处置制度。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www.xiexiebang.com网。

(七)由市卫生防疫站负责,加强对宾馆餐饮部、酒楼、饮食店、学校、企事业单位、建筑工地食堂畜禽产品购进的卫生质量管理,监督企业建立健全进货索证索票和台帐登记制度,查处违规行为。着力在餐饮业推进品牌消费,实行定点采购。

二、治理种植业产品污染。由市农业局承办,市卫生防疫站、工商局、粮食局协办。治理目标:上市蔬菜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率、上市主要水果农残超标率、主产区茶叶农残超标率均控制在5%以内;大米卫生指标市场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主要措施:

(八)由市农业局负责,继续建立和完善全市产地定点监测网和农药残留检测、蔬菜重金属残留检测。

(九)由市农业局负责,开展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生产、销售和使用的行为的专项执法检查,加强对果蔬用药和农药店经营剧毒农药的管理,建立专柜和台帐,实行索票索证,强化对果蔬、茶叶使用的农药添加含有国家禁(限)用的高毒农药成份抽检和查处力度。市供销社负责做好系统内农药经营企业的管理工作,做好连锁配送经营,深入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

(十)由市卫生防疫站负责,开展对上市蔬菜、水果、茶叶、大米重金属、农药残留的抽检;由市工商局负责督促城区水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建立蔬菜、水果快速检测室并开展日常抽检,加强索证索票,市场准入管理。

三、治理水产品污染。由市农业局承办,市卫生防疫站、工商局协办。治理目标:水产品药物残留超标检出率控制在5%以内,水产品及水发产品甲醛检出率控制在1%以内,主要措施:

(十一)由市农业局负责,开展水产品药残专项治理,加强对水产养殖中兽药使用、兽药残留检测和监督管理,严防使用孔雀石绿,加大违法用药的行政处罚力度,并负责推进无公害水产品基地建设,促进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

(十二)由市卫生防疫站负责,市工商局、农业局配合,开展水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水产品及水发产品甲醛等有毒害物的监督抽查工作,严厉打击违法经营行为。由市工商局负责督促城区和主要集镇水产品批发和农贸市场业主设立水产品甲醛快速检测室,并开展日常抽检。

四、治理饮用水污染。由市建设局、卫生防疫站、水利局承办。治理目标:城市市政供水管网末梢水水质合格率达到98%以上;二次供水清洗率达80%以上,4项常规指标合格率达95%以上,浑浊度≤1NTU达标率在90%以上;瓶(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卫生指标抽检合格率达95%以上,市场抽检卫生指标合格率达95%以上;农村行政村的供水覆盖率80%以上。主要措施:

(十三)由市环保局负责,开展保障居民集中区和饮用水源地等敏感区域环境安全大检查,重点排查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的企业、各类废渣坝和尾矿坝、生产经营处置危险化学物品的企业及放射源使用单位,清除生产、运输、储存、处理、处置等环境安全隐患。

(十四)由市建设局、卫生防疫站负责,开展自来水水质、二次供水及其设施的监督检查,重点抽查城区市政供水单位设施及水质卫生状况,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继续加强对二次供水清洗队伍及其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督促清洗、消毒和水质送检;继续开展城区供水水质检测工作的质量考核,确保市政供水水质达到国家标准。负责督促街道居委会、社区、物业管理等开展辖区内二次供水设施的清洗工作和市政直供工作。

(十五)由市卫生防疫站负责,对全市瓶(桶)装水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发放的规范管理,开展对全市瓶装饮用水市场的抽检;由市质监局负责加强瓶(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质量卫生日常监管和抽检工作。

(十六)由市卫生防疫站负责,市水利局配合,制定全市农村饮用水监测方案,建立健全农村饮用水监测点,扩大农村水质监测点的覆盖面,加强农村饮用水监测工作,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

(十七)由市水利局负责,继续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实施《福建省千万农民饮水工程建设规划》,推进百万农民饮水安全工作,新建10个村级供水设施。

五、治理加工食品污染。由市质监局承办,市卫生防疫站、工商局、药监局、粮食局协办。治理目标:全市酱油、食醋、鱼露、豆腐等豆制品市场抽检卫生指标合格率达96%以上;粮食复制品(挂面、线面、粉干等)市场抽检卫生指标合格率达到95%以上;食用油B1市场抽检超标率控制在1%以内,食用油过氧化值、酸值市场抽检超标率分别控制在3%以内;小麦粉增白剂市场抽检合格率、肉蛋乳再制品市场抽检卫生指标合格率均达98%以上;罐头、糕点、饮料、酒类市场抽检卫生指标合格率达到91%以上;米、小麦粉、食用油、酱油、醋、肉制品、乳制品、冷冻饮品、速冻米面食品、膨化食品、白酒、婴幼儿配方乳粉等17类食品无证生产销售行为得到遏制;全面推进糖果制品等13类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主要措施:

(十八)由市质监局负责,全面实施商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全面推进糖果制品、茶叶、啤酒、葡萄酒、黄酒、酱腌菜、蜜饯、炒货食品、蛋制品、可可制品、焙炒咖啡、生产加工品、淀粉及淀粉制品等13类食品市场准入工作;强化对大米、小麦粉、食用油、酱油、食醋、肉制品、乳制品、饮料、调味品、冷冻饮品、方便面、饼干、罐头、速冻米面、膨化食品、白酒、婴幼儿配方乳粉等17种食品无生产许可证的查处力度。

(十九)由市质监局负责,建立健全全市食品生产加工安全监管工作机制,进一步深化食品生产加工业专项整治工作成效。成立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本地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意见,部署开展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与各乡镇(街道)签订食品生产加工安全责任书,在乡镇(街道)政府设立食品生产加工安全兼职协管员,协助质监部门开展相关工作,切实做到职责到位。各级政府要大力支持质监部门进一步完善“三员四定、三进四图、两书两册一证一报告”的食品质量安全区域监管责任机制(三员即监管员、协管员、信息员;四定即定区域、定任务、定人员、定责任;三进即进村、进户、进企业;四图即食品企业数量变化动态图、食品行业分布图、监管责任落实图、食品安全警示图;两书即责任书、承诺书;两册即乡镇分管食品安全领导、协管员花名册;一证即食品生产许可证;一报告即定期向当地政府报告食品质量安全工作)。

(二十)由市质监局负责,按照分类监管的原则,采取巡查、强制检验、定期抽查、年审、执法检查和回访等措施,加强对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企业的后续监管,规范获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高食品生产加工水平,保证食品质量安全。

(二十一)由市经贸局、质监局、工商局、卫生防疫站、药监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建立食品安全监管协作机制,共同组织在生产、销售、消费等环节开展以查处无证生产销售为内容的联合执法专项检查行动,严厉查处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生产许可证等生产经营行为,严厉打击滥用添加剂、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保健食品添加违禁药物等违法行为。

(二十二)由市质监局负责,工商局、卫生防疫站配合,以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为重点,落实“既要便民,又要管好”的原则,对食品小企业小作坊进行分类的监管,将加工食品分为风险食品、重点监管食品,对有一定基础的,帮扶引导促进其提高生产水平和质量水平,对不具备生产条件的风险食品、小作坊予以关闭。

(二十三)由市质监局负责,市卫生防疫站、工商局配合,在全市范围开展乳制品专项整治工作,着重强化对婴幼儿奶粉和学生奶卫生质量的监督检查,继续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开展对皮蛋、酱油、月饼、蜜饯、腐竹、黄花菜等食品的卫生质量抽检。

(二十四)由市质监局负责,工商局配合,组织落实“四个一批”,即扶持一批名优食品企业争创名牌产品,帮助一批中小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做大做强,提请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关闭一批不具备生产条件的食品生产企业、严厉惩处一批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犯罪分子。

(二十五)由市卫生防疫站负责,市工商局配合,继续在全市推进《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实施工作,监督食品零售企业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经营散装食品。

(二十六)由市粮食局负责,加强粮食系统内大米、小麦粉、粮食复制品、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包括省市定点骨干粮食加工企业)管理,完善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引导企业提升质量安全保证能力。

(二十七)由市粮食局负责,根据有关政策规定加强对地方储备粮油质量状况的监督抽检,定期对收购、储存、加工活动中的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进行抽查和监测,严格执行《陈化粮处理若干规定》,做好陈化粮流向跟踪监督工作,防止陈化粮流入口粮市场。

(二十八)由市粮食局负责,会同市粮食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工作,组织粮食企业开展创建“放心粮油”产品、“放心粮油销售企业”活动,开展建立大米、小麦粉、食用植物油诚信企业试点活动。

六、治理餐饮业食品污染。由市卫生防疫站承办,市经贸局、教育局、工商局、环保局协办。治理目标:全市餐馆(酒家、酒楼、酒店、饭店等)小吃店、快餐店、食堂、学校食堂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各项卫生指标基本达到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食品卫生管理员制度。城区学校食堂

[1][2]下一页

第三篇: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方案

根据《河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05全市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方案的通知》(政办〔2005〕60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2005年全县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方案如下:

一、治理畜牧业产品污染

(一)承办单位:县经贸局。

(二)协办单位:县农业局、卫生局、质监局、工商局、公安局、交通局。

(三)治理目标:实行定点屠宰区域的猪、牛、羊肉卫生指标合格率均达到90以上;在县域范围内逐步推行冷却肉上市;生产和流通环节(生猪“瘦肉精”、上市禽类抗生素、磺胺类药物残留和鲜牛奶抗生素超标等)的检出率均控制在1以内。

(四)主要措施:

1.加强生猪、牛、羊定点屠宰管理,加快推行牛、羊定点屠宰,提出全县加强私宰肉、病死猪肉监管的措施与办法,构建杜绝私宰肉、病死猪肉上市的有效管理机制,依法打击和查处生猪私屠滥宰行为。(县经贸局负责,县农业局、公安局、工商局配合)

2.抓好牲畜定点屠宰厂(场)清理整顿和管理工作,加快划分农村屠工区域,推行农村屠工制,建立和完善准入退出机制。(县经贸局负责)

3.落实《福建省无害化处理染疫、病死畜禽管理办法》,加大养殖场治理力度,从源头上解决染疫、病死畜禽流入市场的问题。(县农业局负责)

4.在全县开展生猪莱克多巴胺尿样检测。(县农业局负责)

5.加强县际边境动物防疫监督检查工作,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加强疫情预警,严格执行重大动物疫情监测、报告处置制度。(县农业局负责)

6.加强对规模饲养场使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的监督检查,重点开展对县域内奶牛生产企业(户)鲜牛奶抗生素残留的检测。(县农业局负责)

7.加强对全县乳品生产企业购进生乳原料检查验收、鲜奶成品卫生质量自检的监督检查,重点加强对学生奶定点生产企业卫生质量管理的监督检查。(县质监局负责)

8.加强对宾馆餐饮部、酒楼、饮食店、学校、企事业单位、建筑工地食堂畜禽产品购进的卫生质量管理,监督企业建立健全进货索证索票和台帐登记制度。(县卫生局负责)

二、治理种植业产品污染

(一)承办单位:县农业局。

(二)协办单位:县经贸局、卫生局、供销社、粮食局。

(三)治理目标:上市蔬菜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率、上市主要水果农残超标率、主产区茶叶农残超标率均控制在5以内;稻谷农药残留超标率控制在3以内;大米卫生指标市场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

(四)主要措施:

1.开展对全县蔬菜、水果、茶叶和稻谷等主产区环境污染状况的普查工作,开展农药残留产地监测,建立和完善全县产地定点监测网和主产区监测点,并开展农药残留和蔬菜重金属检测。(县农业局负责)

2.加强对禁用限用农药生产、销售、使用的查处,加大源头治理力度,加强对果蔬用药和农药店经营剧毒农药的管理,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县供销社负责做好系统内农药经营企业的管理工作,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试点,提出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县农业局负责)

3.开展对上市蔬菜、水果、茶叶、大米重金属、农药残留的抽检。(县卫生局负责)

三、治理水产品污染

(一)承办单位:县农业局。

(二)协办单位:县农业局、卫生局、工商局、质监局、供销社。

(三)治理目标:上市水产品药物残留超标检出率控制在5以内;水产品及水发产品甲醛检出率控制在1以内。

(四)主要措施:

1.抓好渔药的监督管理工作,开展对重点养殖单位、重点养殖产品、重点经营使用环节的专项整治。(县农业局负责)

2.开展县级水产品药残等有害物质检测工作。(县农业局负责)

3.推进无公害水产品基地建设,促进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县农业局负责)

4.开展对全县水产品批发、零售市场水产品及水发产品甲醛、织纹螺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监督抽查,严厉打击违法经营行为。(县卫生局负责,县工商局、畜牧水产局配合)

四、治理饮用水污染

(一)承办单位:县水利局、卫生局。

(二)协办单位:县建设局。

(三)治理目标:县城区供水管网末梢水质合格率达到95以上,二次供水4项常规指标合格率达到95以上;矿泉水、纯净水生产企业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市场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农村供水覆盖率乡镇所在地达到100、村级70。

(四)主要措施:

1.开展对全县自来水水质、二次供水及其设施的监督检查,重点抽查城区市政供水单位设施及水质卫生状况,督促社区、小区物业管理等开展辖区内二次供水设施的清洗工作,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县水利局、县卫生

第四篇: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方案

根据《河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05全市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方案的通知》(政办〔2005〕60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2005年全县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方案如下:

一、治理畜牧业产品污染

(一)承办单位:县经贸局。

(二)协办单位:县农业局、卫生局、质监局、工商局、公安局、交通局。

(三)治理目标:实行定点屠宰区域的猪、牛、羊肉卫生指标合格率均达到90%以上;在县域范围内逐步推行冷却肉上市;生产和流通环节(生猪“瘦肉精”、上市禽类抗生素、磺胺类药物残留和鲜牛奶抗生素超标等)的检出率均控制在1%以内。

(四)主要措施:

1.加强生猪、牛、羊定点屠宰管理,加快推行牛、羊定点屠宰,提出全县加强私宰肉、病死猪肉监管的措施与办法,构建杜绝私宰肉、病死猪肉上市的有效管理机制,依法打击和查处生猪私屠滥宰行为。(县经贸局负责,县农业局、公安局、工商局配合)

2.抓好牲畜定点屠宰厂(场)清理整顿和管理工作,加快划分农村屠工区域,推行农村屠工制,建立和完善准入退出机制。(县经贸局负责)

3.落实《福建省无害化处理染疫、病死畜禽管理办法》,加大养殖场治理力度,从源头上解决染疫、病死畜禽流入市场的问题。(县农业局负责)

4.在全县开展生猪莱克多巴胺尿样检测。(县农业局负责)

5.加强县际边境动物防疫监督检查工作,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加强疫情预警,严格执行重大动物疫情监测、报告处置制度。(县农业局负责)

6.加强对规模饲养场使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的监督检查,重点开展对县域内奶牛生产企业(户)鲜牛奶抗生素残留的检测。(县农业局负责)

7.加强对全县乳品生产企业购进生乳原料检查验收、鲜奶成品卫生质量自检的监督检查,重点加强对学生奶定点生产企业卫生质量管理的监督检查。(县质监局负责)

8.加强对宾馆餐饮部、酒楼、饮食店、学校、企事业单位、建筑工地食堂畜禽产品购进的卫生质量管理,监督企业建立健全进货索证索票和台帐登记制度。(县卫生局负责)

二、治理种植业产品污染

(一)承办单位:县农业局。

(二)协办单位:县经贸局、卫生局、供销社、粮食局。

(三)治理目标:上市蔬菜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率、上市主要水果农残超标率、主产区茶叶农残超标率均控制在5%以内;稻谷农药残留超标率控制在3%以内;大米卫生指标市场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

(四)主要措施:

1.开展对全县蔬菜、水果、茶叶和稻谷等主产区环境污染状况的普查工作,开展农药残留产地监测,建立和完善全县产地定点监测网和主产区监测点,并开展农药残留和蔬菜重金属检测。(县农业局负责)

2.加强对禁用限用农药生产、销售、使用的查处,加大源头治理力度,加强对果蔬用药和农药店经营剧毒农药的管理,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县供销社负责做好系统内农药经营企业的管理工作,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试点,提出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县农业局负责)

3.开展对上市蔬菜、水果、茶叶、大米重金属、农药残留的抽检。(县卫生局负责)

三、治理水产品污染

(一)承办单位:县农业局。

(二)协办单位:县农业局、卫生局、工商局、质监局、供销社。

(三)治理目标:上市水产品药物残留超标检出率控制在5%以内;水产品及水发产品甲醛检出率控制在1%以内。

(四)主要措施:

1.抓好渔药的监督管理工作,开展对重点养殖单位、重点养殖产品、重点经营使用环节的专项整治。(县农业局负责)

2.开展县级水产品药残等有害物质检测工作。(县农业局负责)

3.推进无公害水产品基地建设,促进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县农业局负责)

4.开展对全县水产品批发、零售市场水产品及水发产品甲醛、织纹螺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监督抽查,严厉打击违法经营行为。(县卫生局负责,县工商局、畜牧水产局配合)

四、治理饮用水污染

(一)承办单位:县水利局、卫生局。

(二)协办单位:县建设局。

(三)治理目标:县城区供水管网末梢水质合格率达到95%以上,二次供水4项常规指标合格率达到95%以上;矿泉水、纯净水生产企业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市场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农村供水覆盖率乡镇所在地达到100%、村级70%。

(四)主要措施:

第五篇: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方案

根据《河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市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方案的通知》(政办〔~〕60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年全县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方案如下:

一、治理畜牧业产品污染

(一)承办单位:县经贸局。

(二)协办单位:县农业局、卫生局、质监局、工商局、公安局、交通局。

(三)治理目标:实行定点屠宰区域的猪、牛、羊肉卫生指标合格率均达到90%以上;在县域范围内逐步推行冷却肉上市;生产和流通环节(生猪“瘦肉精”、上市禽类抗生素、磺胺类药物残留和鲜牛奶抗生素超标等)的检出率均控制在1%以内。

(四)主要措施:

1.加强生猪、牛、羊定点屠宰管理,加快推行牛、羊定点屠宰,提出全县加强私宰肉、病死猪肉监管的措施与办法,构建杜绝私宰肉、病死猪肉上市的有效管理机制,依法打击和查处生猪私屠滥宰行为。(县经贸局负责,县农业局、公安局、工商局配合)

2.抓好牲畜定点屠宰厂(场)清理整顿和管理工作,加快划分农村屠工区域,推行农村屠工制,建立和完善准入退出机制。(县经贸局负责)

3.落实《福建省无害化处理染疫、病死畜禽管理办法》,加大养殖场治理力度,从源头上解决染疫、病死畜禽流入市场的问题。(县农业局负责)

4.在全县开展生猪莱克多巴胺尿样检测。(县农业局负责)

5.加强县际边境动物防疫监督检查工作,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加强疫情预警,严格执行重大动物疫情监测、报告处置制度。(县农业局负责)

6.加强对规模饲养场使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的监督检查,重点开展对县域内奶牛生产企业(户)鲜牛奶抗生素残留的检测。(县农业局负责)

7.加强对全县乳品生产企业购进生乳原料检查验收、鲜奶成品卫生质量自检的监督检查,重点加强对学生奶定点生产企业卫生质量管理的监督检查。(县质监局负责)

8.加强对宾馆餐饮部、酒楼、饮食店、学校、企事业单位、建筑工地食堂畜禽产品购进的卫生质量管理,监督企业建立健全进货索证索票和台帐登记制度。(县卫生局负责)

二、治理种植业产品污染

(一)承办单位:县农业局。

(二)协办单位:县经贸局、卫生局、供销社、粮食局。

(三)治理目标:上市蔬菜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率、上市主要水果农残超标率、主产区茶叶农残超标率均控制在5%以内;稻谷农药残留超标率控制在3%以内;大米卫生指标市场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

(四)主要措施:

1.开展对全县蔬菜、水果、茶叶和稻谷等主产区环境污染状况的普查工作,开展农药残留产地监测,建立和完善全县产地定点监测网和主产区监测点,并开展农药残留和蔬菜重金属检测。(县农业局负责)

2.加强对禁用限用农药生产、销售、使用的查处,加大源头治理力度,加强对果蔬用药和农药店经营剧毒农药的管理,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县供销社负责做好系统内农药经营企业的管理工作,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试点,提出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县农业局负责)

3.开展对上市蔬菜、水果、茶叶、大米重金属、农药残留的抽检。(县卫生局负责)

三、治理水产品污染

(一)承办单位:县农业局。

(二)协办单位:县农业局、卫生局、工商局、质监局、供销社。

(三)治理目标:上市水产品药物残留超标检出率控制在5%以内;水产品及水发产品甲醛检出率控制在1%以内。

(四)主要措施:

1.抓好渔药的监督管理工作,开展对重点养殖单位、重点养殖产品、重点经营使用环节的专项整治。(县农业局负责)

2.开展县级水产品药残等有害物质检测工作。(县农业局负责)

3.推进无公害水产品基地建设,促进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县农业局负责)

4.开展对全县水产品批发、零售市场水产品及水发产品甲醛、织纹螺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监督抽查,严厉打击违法经营行为。(县卫生局负责,县工商局、畜牧水产局配合)

四、治理饮用水污染

(一)承办单位:县水利局、卫生局。

(二)协办单位:县建设局。

(三)治理目标:县城区供水管网末梢水质合格率达到95%以上,二次供水4项常规指标合格率达到95%以上;矿泉水、纯净水生产企业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市场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农村供水覆盖率乡镇所在地达到100%、村级70%。

(四)主要措施:

1.开展对全县自来水水质、二次供水及其设施的监督检查,重点抽查城区市政供水单位设施及水质卫生状况,督促社区、小区物业管理等开展辖区内二次供水设施的清洗工作,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县水利局、县卫生局负责)

2.会同财政等部门制定加快现有二次供水设施改造的工作方案,提出长效性的解决意见;继续加强对二次供水清洗队伍及其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督促清洗、消毒和水质送检;继续开展县城区供水水质检测工作的质量考核,确保市政供水水质达到国家标准。(县水利局、县卫生局负责)

3.对全县瓶(桶)装水生产企业(户)卫生许可证发放的规范管理,开展对全县瓶(桶)装饮用水市场和瓶(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户)的抽检。(县卫生局、县质监局负责)

4.继续协调有关部门实施《福建省村村通水工程建设规划》,推进“千万农民饮水工程”建设。(县水利局负责)

五、治理加工食品污染

(一)承办单位:县质监局。

(二)协办单位:县卫生局、工商局、粮食局、药监局。

(三)治理目标:全县酱油、食醋、鱼露市场抽检卫生指标合格率、粮食复制品(挂面、线面、粉干)市场抽检卫生指标合格率、豆腐等豆制品市场抽检卫生指标合格率均达到95%以上;食用油黄曲霉素B1市场抽检超标率控制在1%以内;食用油过氧化值、酸值市场抽检超标率分别控制在3%以内;小麦粉增白剂市场抽检合格率、肉蛋乳再制品市场抽检卫生指标合格率均达到98%以上;罐头、糕点、饮料、酒类市场抽检卫生指标合格率达到90%以上;米、面、油、酱油、醋、白酒、婴幼儿配方乳粉无证生产销售行为得到遏制;粮果制品等13类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得到全面实施;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全部达到GMp要求;对保健食品和婴幼儿配方食品企业违法行为的处理率达到95%以上。

(四)主要措施:

1.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加大对大米、小麦粉、食用油、酱油、食醋“老五类”食品无生产许可证的查处力度,全面完成肉制品、乳制品、饮料、调味品、冷冻饮品、方便面、饼干、罐头、速冻米面食品、膨化食品等“新十类”食品的市场准入工作,并按国家统一部署,从7月1日起全面开展无证查处工作;全面启动挂面、茶叶、啤酒、黄酒、葡萄酒、酱腌菜、果脯密饯、淀粉及淀粉制品、糖果(巧克力)等13类食品市场准入工作。(县质监局负责)

2.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实施分类监管,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的若干意见》,结合我县实际组织落实。(县质监局负责)

3.开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打击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生产许可证的生产经营行为,严厉打击滥用添加剂、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等行为,特别是强化对传统食品小作坊的管理和引导,严厉打击生产假冒伪劣食品和质量不合格食品的违法行为,扶持一批名优企业,关闭一批不具备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必备条件的生产加工企业,惩处一批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企业和犯罪分子。(县质监局牵头,县工商局、卫生局配合)

4.开展全县食品卫生许可证专项整治,以规范保健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面粉、熟肉制品、调味品、食品添加剂和饮料生产企业的食品卫生许可证发放和监督为重点,查处无证和不符合卫生许可条件的企业。积极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开展对流通环节和消费环节(皮蛋、酱油、月饼、密饯等)的卫生质量抽检。负责核发并加强保健品生产企业许可证的管理。(县卫生局负责)

5.在全县开展《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实施工作,监督散装食品零售单位严格按规范组织经营。(县卫生局负责,县工商局配合)

6.加强对粮食系统内大米加工企业和粮油销售点、军粮供应点的管理,完善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引导企业提升质量安全保证能力。(县粮食局负责)

7.加强对地方储备粮油的品质监测,严格执行《陈化粮处理若干规定》,配合工商局做好陈化粮流向跟踪监督工作,防止陈化粮流入口粮市常(县粮食局负责)

8.开展儿童食品及农村食品市场的专项整治,加大对社区、城乡结合部和村镇各类食品交易市场,经营企业和个体户的监管力度,严厉查处经营假冒伪劣食品和质量不合格食品的违法行为。(县工商局负责)

9.加强包装食品安全专项执法检查,重点检查饮料、酒、奶制品、儿童食品、保健食品、豆制品、腌熏制品、调味品、罐头、食用油等10个品种,以“六查六看”为主要监管内容,集中力量查处一批影响恶劣的食品假标识、假包装、假商标案件,加大对包装食品的质量监测力度,完善包装食品经营企业的经济户口档案,负责流通领域加工食品的抽检及治理。(县工商局负责)

10.开展保健食品专项整治,严格审批和标准备案的工作,严厉打击未经审批生产销售保健食品行为和非法添加药物成分以及超范围、虚假宣传保健功能行为。(县卫生局负责,县工商局、药监局配合)

六、治理餐饮业食品污染

(一)承办单位:县卫生局。

(二)协办单位:县经贸局、教育局、工商局、环保局、药监局。

(三)治理目标:全县学校、企事业单位食堂、酒店、宾馆、旅社、饮食摊点各项卫生指标基本达到国家和省地方标准,各类熟食摊点食品基本符合国家或省有关食品卫生标准。

(四)主要措施:

1.加强对餐饮业的卫生监督管理,全面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并向社会公示进展情况,监督落实原辅料采购检查验收、索证索票、台帐登记、食品留样、不合格原辅料退市销毁等制度。(县卫生局负责)

2.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加强学校食堂的监督管理,全面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重点加强对各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堂学生用餐的监督检查,建立学校食物中毒责任追究制度,落实校长是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第一责任人制度,并开展联合监督检查,有效控制学校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患的发生,确保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县卫生局、教育局负责)

七、其他

(一)落实全县治理“餐桌污染”工作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检查指导工作,并按要求适时组织联合执法。(县建设“食品放心工程”联席办负责)

(二)组织协调、指导各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全县治理“餐桌污染”工作。(县广电局负责)

&

下载关于转发2009年全市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转发2009年全市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