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土地利用动态巡查机制,全方位加强建设用地批后监管

时间:2019-05-14 23:10: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立健全土地利用动态巡查机制,全方位加强建设用地批后监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立健全土地利用动态巡查机制,全方位加强建设用地批后监管》。

第一篇:建立健全土地利用动态巡查机制,全方位加强建设用地批后监管

东莞市国土资源局

建立健全土地利用动态巡查机制 全方位加强建设用地批后监管

广东省东莞市国土资源局(2012年6月6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首先,非常感谢国土资源部一直以来对东莞局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敢于担当、大胆创新,确保完成土地利用动态巡查试点任务,不辜负上级部门的期望。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东莞市开展相关工作的情况作个发言。不对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口东岸,面积约2465平方公里;1985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东莞市(县级),属惠阳地区管辖;1988年1月,升格为地级市,直属广东省管辖。2010年,东莞市户籍人口为181.77万人,外来暂住人口为411.5万人,常住人口为822.02万人。初步核算,2011年东莞生产总值(GDP)4735.39亿元,比上年增长8.0%。以产业分,三大产业比例为0.4 :50.2 :49.4。

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东莞市建设用地总规模已突破40%,即突破了4:4:2的规划用地极限。面对新的形势,东莞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到土地资源已经十分紧缺,发展面临的资源瓶颈日益突显。土地是发展的载体,也是产业布局、城市升级、结构优化的基础手段。为此,我市确立了“严控总量、盘活存量、提高质量”的指导思想,把节约集约用地作为土地管理的灵魂,全面加强土地的统筹管理和节约集约利用。

自2006年部署集中开展闲臵土地专项处臵工作以来,我市累计处臵闲臵土地4.8万亩,征收土地闲臵费近5.6亿元,有效缓解了用地紧张局面;同时,为防止土地粗放利用,我市以闲臵地专项处臵工作为契机,建立健全建设用地批后监管长效机制,土地利用管理工作逐步从“重审批”向“重监管”转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不断提升,有效促进了产业的转型升级。

二、主要做法

(一)充分运用好国家监测与监管系统

严格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一方面及时、准确将土地供应及开发利用信息录入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落实专人负责土地供后开发利用情况的跟踪监管,并实时更新监测监管信息,定期对当地土地供应和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另一方面,结合工作实际,利用监测监管数据,配合土地执法监察工作,有效防止少批多占、擅自改变用途等违法用地行为。一是提前介入,及时预警,做到“早提醒”。自2011年起,根据监测监管信息,对调查发现将到约定开工时间而仍未进场开发的建设项目,提前两个月发出《开工提醒通知书》,并主动约谈潜在违约者,提醒用地单位按期动工开发。因规划报建原因导致不能如期动工的,要求用地单位凭政府或有关部门证明材料提前30天申请办理延期动工。今年1—5月共发出提醒通知书65份,均及时约谈了权利人,有效防止了土地违约或闲臵行为的发生。二是全面公示,实地核查,做到“早发现”。自2011年起,安排了市财政资金,凡建设项目完成供地手续后,迅速在现场竖立建设用地公示牌,将用地单位、批准用途、红线范围、开发期限、竣工期限等土地开发利用信息予以公示,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分局监管人员定期实地调查项目建设进度,当天将复核信息和现场照片等资料上传市局,实时监管建设项目开发利用进度,同时复核是否存在少批多占、擅自改变用途等违法违约行为。三是动态跟踪,严格执行,做到“早处臵”。坚持“以用为先”的原则,采取先经济、后行政、再法律的手段,督促企业按期开工。凡因企业自身原因造成开工、竣工违约的,严格执行《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约定责任,每延期一日,按出让价款的1‰ 计征违约金。结合我市实际,将约束企业按期动工环节从被动变主动,开展了开工保证金试点工作,今年1—5月共预收开工保证金9100多万

元。通过监测系统的预警提醒,截至5月底,今年我市没有新发生的闲臵土地。

(二)自主开发建设用地动态监管平台

在国家和省监测系统的基础上,我们利用全市1:500数字化测量成果,依托东莞市国土资源管理电子政务系统,开发了“建设用地动态监管平台”,为全市实施“一张图管地”打下扎实的基础。一是丰富了土地监管信息。通过开发和完善监管平台,使用地监管信息与审批信息关联,补充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地籍调查、最新卫片、现场照片等信息,实现批后监管工作信息化管理,确保新供应建设项目信息的图、表、地一致,实现对土地征收、供应以及开发利用的全程监管。二是建立了存量土地台账。在土地利用年度指标严重短缺的现状下,盘活存量土地成了解决我市当前发展用地瓶颈的主要出路,是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更是实现高水平崛起和保障“三重”建设的重要支撑。通过监管平台,分析用地报批、土地供应以及开发利用等数据,结合实地调查,建立了较完整的存量土地台账,全面摸清并动态掌握全市存量土地情况,为消化挖潜、盘活存量土地提供依据,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保障。三是辅助了供地率的提高。在监管平台框架下开发了建设用地供地率清查功能,对2006年至2011年省批复的批次报批用地的供地情况进行了摸底,将影响了供地的原因和证明材料录入系统,查明主因、对症下药、督促用地单位申办规划、立项等前臵手续,促进供地率的提高。四是建立了诚信档案系统。通过信息共享,严格核实竞买人资料,对因企业原因造成土地闲臵满一年以上的,在整改未到位之前禁止竞买人及其股东参加土地竞买活动。

(三)深入推进存量土地消化盘活工作

为解决土地空间不足与存量土地粗放低效利用并存的矛盾,近几年,我市着重在盘活存量土地上下大功夫。一是建立倒逼机制。通过统筹土地利用年度指标保重点、明确各镇街年度存量土地的盘活任务,倒逼镇街政府主动盘活。通过严把宗地业务审核关和严格执行闲臵费清缴、协议收回等政策,倒逼土地权利人主动接受盘活处臵。凡属未经处臵的闲臵土地,一律不得进入市场交易,不得办理抵押、变更、位臵调整等业务。二是畅通盘活政策。科学制定盘活方案,注重从社会维稳的角度考虑,尊重历史,充分协商,保障原意向用地单位得到合理补偿,采取“易主、易权、易位”等多种方式和途径,使存量土地得到有效盘活。其中,批而未供土地,主要通过指标调整、限期供地或调剂使用等方式予以盘活;供而未用土地,可通过限期开发、等价臵换、权属转让、协议收购或托管以及无偿收回等方式予以处臵。2011年,共盘活存量土地1.7万亩;今年3月下发了存量土地盘活台账,要求年度盘活面积不低于1.5万亩。三是鼓励储备统筹。坚持以政府协议收回或托管等形式建立各级政府土地储备制度,切实提高

土地统筹能力。我们正联合市财政、市土地储备中心出台相关意见,将收储整合形成连片开发利用建设用地,由市统筹使用。对收购资金不足、确有困难的镇街,可向市财政申请专项借款。

(四)持续探索用地批后监管长效机制

为进一步健全建设用地批后监管长效机制,对照土地利用动态巡查的内容,今年我们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创新:一是探索建立履约保证金制度。我局正联同市法制局、市两级法院拟定建立履约保证金制度的规范性文件,将规定新出让的工业或经营性用地,受让人或权利人在取得土地后必须签订《履约保证金协议》,并按照成交价的20%(工业)或10%(经营性)缴纳履约保证金。凡认定受让人或权利人未按合同约定时间开工竣工、少批多占、擅自改变用途等情形,将按一定比例对保证金予以没收。二是落实项目竣工联合验收制度。我局于2011年已与市住建部门达成初步共识,同意在项目竣工验收环节中增加国土部门审核意见,以有效监管项目实际竣工时间、占地面积、报建用途等情况是否符合出让合同的约定。下来将进一步细化相关操作细则,做好建筑物验收与宗地验收的衔接。三是试行灵活合理约定动工日期。考虑到大型项目报建时间较长,难以保证在约定的一年时间内动工。我们计划对规划方案和建筑方案要求较高、承载着城市形象的大型建设项目,试行在出让方案中允许按实际需要设定动工日期。四是抓紧动态监管平台二期开发。下半年实现实地运用GPS技术辅助土地利用动态巡查工作。

三、工作体会

(一)领导重视是根本前提。东莞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将其作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保障高水平崛起的重要支撑,要求国土资源部门主动牵头,规划、住建、财政等部门积极配合,各镇街积极行动,高标准开展土地利用动态巡查工作,齐抓共管,落实土地管理的共同责任,切实做到“管得住、用得好、有保障”。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得到了广东省国土资源厅的大力支持和业务指导,少走了许多弯路。

(二)队伍建设是重要保证。2010年7月,我局以原市闲臵土地处臵办公室为基础组建了批后监管科,调配了多名业务骨干和新进公务员,使建设用地批后监管进一步日常化、规范化,有效保障了土地利用动态巡查工作的全面铺开。自2011年起,我市32个镇街及3个市属园区国土资源分局实行“一室四股”制度,其中监察股工作人员为批后监管工作的责任人,负责落实具体的用地监管和巡查工作,保障了土地开发利用情况现场核查工作的全面覆盖、实时更新、数据准确。

(三)技术手段是有力支撑。国家、省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覆盖了土地开发利用全过程,其实时监测提醒、开竣工申报、动态跟踪备案等功能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各地基层国土部门加强用地监管帮助很大。就我市而言,从1999

年到2007年,我们投资近4亿元在全市开展了1:500数字化测量,完成了2103平方公里地形数据采集,建立了全市国土管理业务数据库和电子政务系统。在此基础上,对接国家系统,我们自主开发了建设用地动态监管平台,以技术手段有力支撑了全市土地利用动态巡查工作的开展。

近年来,东莞局通过以上措施不断探索用地监管的新手段,不断提高监管的执行力,缓解了全市用地压力,有效促进了全市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同样面临着一些困难及问题,比如:落实土地共同监管工作上仍需加强协调。用地单位在完善供地手续后,须到规划、住建部门办理规划、报建等手续,以东莞为例,一般项目报建周期为1年或1年半左右,报建进度直接影响企业是否能按出让合同约定动工,影响违约责任的处理和土地闲臵的处臵,必须进一步加强与规划、住建部门的协调配合。此外,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积累了大量数据,不仅可以开展形势的分析判断,服务宏观决策,还能开展政策的绩效评价,用于政府考核。为此,下来我们要重点研究如何用好系统的数据分析功能,以更好地开展土地利用与管理形势研判,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各位领导、同志们,土地利用动态巡查内涵十分广泛,对加强建设用地批后监管的作用十分显著。作为试点单位,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也深知自身工作还有很多不足,我们将严格按照国土资源部、省国土资源厅部署要求,规范开展各项试点工作,大胆创新,努力为国家、省创造新经验探索新路子。

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第二篇:关于建立土地利用动态巡查制度加强建设用地供后开发利用全程监管的通1

关于建立土地利用动态巡查制度加强建设用地供后开发利用全程监管的通知

各市国土资源局:

为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建立土地利用动态巡查制度加强建设用地供后开发利用全程监管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3〕30号)要求,加强建设用地供后开发利用全程监管,促进各项建设依法依规用地,不断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现就我省土地利用动态巡查制度建设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建立土地利用动态巡查制度加强建设用地供后开发利用全程监管的重要意义

土地利用动态巡查,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依托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以下称“监测监管系统”),以供地政策的落实和《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国有建设用地划拨决定书》的履行为重点,通过信息公示、预警提醒、开竣工申报、现场核查、跟踪管理、竣工验收、闲置土地查处、建立诚信档案等手段,实现对辖区内建设用地批后开发利用的全程监管。土地利用动态巡查制度是土地管理制度的一项新举措,是加强建设用地供后监管的重要抓手和平台。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实践,研究出台了加强国有建设用地供后监管的相关制度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个别地方思想认识不到位、机制不健全、责任不明确、工作不得力的现象较为明显,违规违约用地未得到有效遏制。希望各地要提高认识,转变重审批轻管理、重供应轻监管的观念,把建立土地利用动态巡查制度作为落实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水平、促进已供土地有效利用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保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积极推进机制创新,着力强化技术支撑,全面促进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二、建立健全土地利用动态巡查制度的主要内容

各地要准确把握动态巡查的基本内容,在总结已开展工作和已有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完善建设项目跟踪、交地确认、信息现场公示、价款缴纳提醒、开竣工预警提醒、开竣工申报、现场核查、闲置土地查处、建立诚信档案等九项制度。积极研究、协调建立履约保证金、竣工核验制度,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土地利用动态巡查制度的内容和手段。

(一)建设项目跟踪。出让合同签订或划拨决定书下发后,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监测监管系统中提取《建设项目用地跟踪管理卡》,对已供土地的公开信息、出让价款缴纳、开竣工、定期巡查等情况作详细记录,建立巡查管理档案,作为市、县、所三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开展土地利用动态巡查工作的基础。

(二)交地确认。在出让合同约定或划拨决定书规定的交地时间前,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在监测监管系统中提取《交地确认书》,送达土地使用权人,进行现场交地并签订《交地确认书》。除划拨土地使用权补办出让手续外,出让合同未约定或划拨决定书未规定交地时间的,必须履行交地确认手续。交地后2个工作日内,相关人员要及时将交地信息录入监测监管系统。

(三)信息现场公示。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依据《建设项目用地跟踪管理卡》的相关内容,提示土地 使用权人在项目所在地醒目位置,按照统一样式和标准设置《建设项目用地信息公示牌》,接受社会监督。公示内容包括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建设单位、项目动工开发、竣工时间、土地开发利用标准和监管机构、举报电话等相关信息。

(四)价款缴纳提醒。对于合同约定缴款时间前30日尚未缴纳土地出让价款的项目,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根据监测监管系统的预警提醒,在系统中提取《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价款缴纳提示书》,提醒受让人及时缴纳土地出让价款。缴纳土地出让价款后10个工作日内,相关人员要及时将价款支付情况及相关凭证录入监测监管系统。

(五)开竣工预警提醒。对于合同约定或划拨决定书规定的开竣工时间前30日尚未开竣工的项目,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根据监测监管系统的预警提醒,在系统中提取《开工提醒书》或《竣工提醒书》,并送达土地使用权人,提醒其按期开工或竣工,同时提示其违约风险及违约处理等事宜。对于依法批准延期的,应及时在监测监管系统中更新信息,并按照新的开、竣工时间进行监测监管。

(六)开竣工申报。签订出让合同、核发《国有建设用地划拨决定书》时,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要求土地使用权人按规定在项目开工、竣工时应向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交《建设项目动工申报书》和《建设项目竣工申报书》,并提供相应的建设用地施工许可证、现场照片、竣工验收证明等材料。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及时将相关信息在10个工作日内上传监测监管系统。

(七)现场核查。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在约定开竣工时间、实际开工、竣工验收等时点以及开发建设过程中,按照核查内容,定期或不定期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现场核查,获取同一角度、不同时期全景照片,并在《建设项目用地跟踪管理卡》上做好记录。核查记录要在获取后10个工作日内上传监测监管系统。

(八)闲置土地查处。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闲置土地处置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53号)的要求,认真履行各项程序。对涉嫌构成闲置的建设用地及时开展调查、认定和处置,并将有关信息及时录入监测监管系统,同时填报相应的法律文书和案卷表;对于确认的闲置土地及处置结果应在门户网站和中国土地市场网等媒体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并抄送同级金融监管等部门。

(九)建立诚信档案。根据监测监管系统中的土地使用权人违规违约记录,分级建立用地诚信档案。对于未按要求提交开竣工申报书、未按合同约定开竣工、不及时缴纳土地价款的,列入市、县级诚信档案;对于经认定为闲置土地的,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在认定后10个工作日内逐级上报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列入省级诚信档案。各地在建立用地诚信档案的过程中,根据管理需要,可在内容和环节上适当延伸,从成交确认、开发建设条件复核、合同履行等方面做好诚信记录,建立符合本地特色的诚信系统。

(十)履约保证金。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签订出让合同时,可签订协议,要求土地使用权人按照出让合同价款的一定比例(数额)缴纳保证金,作为土地使用权人履行出让合同按期开工、竣工的保证。项目按期开工经现场核查后返还50%履约保证金及利息;项目按期竣工并验收合格后,返还剩余50%履约保证金及利息。非因政府原因,未按期开工、竣工或竣工核验不合格的,履约保证金作为出让合同违约金缴入财政。

(十一)竣工核验。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可协调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规划等有关部门,研究建立建设项目用地竣工核查验收制度。建设项目竣工后,土地使用权人应当向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申请土地核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土地使用权人及建设项目履行用地出让合同、划拨决定书约定规定的各类条件及承诺情况进行核验,出具建设项目用地核验意见书。没有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核验意见,或者核验不合格的,不予通过竣工验收。核验合格后,相关人员于10个工作日内将核验结果上传监测监管系统。

三、规范进行土地利用动态巡查

(一)巡查内容。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加强合同管理,要求土地使用权人应履行的事项,必须在出让合同、划拨决定书中明确约定。动态巡查应及时发现以下国土资源违法违规违约行为:

1、未按照批准的土地用途、位置和面积使用土地的;

2、未按要求设立用地信息公示牌的;

3、不及时缴纳土地价款的;

4、未按要求提交开竣工申报书或未按约定规定的开竣工期限开工、竣工的;

5、土地闲置的;

6、其他违反合同、划拨决定书的行为。

(二)巡查程序。监测监管系统针对土地利用动态巡查工作,设置了相关模块、操作流程和有关文书。该系统现试运行,2014年1月1日起正式运行。各地要依托监测监管系统积极开展巡查工作,并及时将巡查工作情况上传监测监管系统。

1、分配任务。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土地利用动态巡查专岗工作人员要在合同签订或划拨决定书下发后10个工作日内,从监测监管系统提取《建设项目用地跟踪管理卡》,将巡查任务分配到相应的基层国土资源所或国土资源分局。

2、组织巡查。按照交地确认、信息现场公示、价款缴纳提醒、开竣工预警提醒、开竣工申报、现场核查、闲置土地查处、履约保证金、竣工核验等制度的内容、程序和要求,实施巡查监管。各地根据巡查内容,可采取与土地执法监察工作相结合方式,组织实施。

3、依法处置。对巡查发现的各类违法违规违约行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并适时通过当地媒体和中国土地市场网向社会公开,同时计入相应级别的诚信档案,按照有关规定,禁止其参加土地竞买。

4、建立记录。每一次巡查任务结束后,现场核查人员应当填写巡查记录单,于2个工作日内将核查结果及有关材料报土地利用动态巡查专岗工作人员。专岗工作人员将核查结果记入《建设项目用地跟踪管理卡》,于10个工作日内上传监测监管系统。

(三)巡查方式。土地利用动态巡查主要采取定期巡查和重点巡查两种方式。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将辖区内所有拟建设和正在建设过程中的项目用地纳入土地利用动态巡查范围,制订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巡查。项目实际开工、竣工等关键时点,必须组织现场核查。正在建设过程中的项目用地,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巡查。

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可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土地利用动态巡查工作规范,进一步细化规范制度建设内容和组织实施程序。

四、落实土地利用动态巡查制度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落实工作责任。各地要将动态巡查嵌入日常工作链条,建立工作组织,健全巡查队伍,明确责任分工,落实专岗专人,形成动态巡查责任体系。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是土地利用动态巡查工作的责任主体。部门内设机构要设立土地利用动态巡查专岗,主要负责动态巡查任务的分配、督察和结果反馈。专岗工作人员要按照规定及时将巡查任务分配到相应的基层国土资源所或国土资源分局,并负责督办现场巡查,取得巡查结果和上传巡查数据。

基层国土资源所或国土资源分局是现场核查的责任主体。实地核查人员负责按照动态巡查的内容和上级部门所分配任务,适时开展土地利用动态巡查,记录巡查结果,并按时反馈给专岗工作人员。

(二)建立信息共享和联合查处机制。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协调建立政府领导、有关部门单位配合协作的信息共享与联合查处工作机制。要及时将动态巡查内容和结果通报有关部门,共同研究解决违法违规违约用地行为。鼓励将合同履约情况、开发利用情况、闲置土地情况、用地诚信档案等内容抄送银行、银监、证监等相关行政监管部门,切实加强对违法违规违约用地行为的综合防控。

(三)加强督导指导。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对本辖区内开展土地利用动态巡查的具体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及时汇总分析辖区内土地开发利用情况并进行定期通报,对土地开发利用情况不佳、闲置土地情况严重、工作开展落实不力的辖区,适时督促检查和实地督办。省厅适时通报各地土地利用动态巡查工作情况。对于未按规定及时上报信息,或存在虚假、瞒报等情况的,予以通报批评;对违法违规违约行为严重的地区,适时开展实地核查与督办。

(四)完善保障机制。土地利用动态巡查工作,点多面广,工作繁多,对人员、装备、技术保障提出更高要求。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建立人员和经费保障机制。将巡查工作所需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加强巡查队伍建设,实行定岗定员。加快国土资源主干网建设,提高监测监管系统运行质量。有条件的地方,可开发建设土地利用动态巡查系统数据库,将动态巡查结果上图入库,实现信息化、高效化、动态化监管。

(五)加强责任考核。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将土地利用动态巡查工作纳入国土资源工作考核内容,从制度建设、责任落实、巡查组织与效果、队伍建设、装备配备以及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建立和完善巡查责任目标考核体系,作为评先、奖惩、干部任用、节约集约模范县(市)评选的重要依据。

第三篇:国有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办法

枣庄市国有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国有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工作,保障用地行为依法进行,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房地产用地供应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34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实施意见》(鲁政发[2008]90号)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国有建设用地批后监管,是指国有建设用地从批准供地到项目竣工验收期间,依照国有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划拨决定书、土地有偿使用合同等,对土地使用权人使用土地情况进行的监督管理。

第三条 市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全市国有建设用地批后监管的管理工作。

区国土资源部门具体承担所辖行政区域范围内国有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工作。其中市中区城市规划区内经营性国有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工作、枣庄高新区所辖区域范围内国有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工作由市国土资源部门具体承担。

发改、经信、财政、监察、住建、规划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国有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工作。

第四条 国有建设用地批后监管的主要内容:

(一)是否按照规定的时限开工、竣工,是否存在土地闲置;

(二)是否按照规定的用途使用土地;

(三)是否完成规定的投资强度;

(四)改变用途、容积率的,是否办理相关手续,补缴土地有偿使用费等费用;

(五)是否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

(六)是否超期使用临时用地;

(七)其他需要列入监管的事项。

第五条 实施建设项目用地开工、竣工申报制度。土地使用者应当在项目开工、竣工时,向国土资源部门书面申报,国土资源部门应对合同约定内容进行核验。

在合同约定期限内未开工、竣工的,土地使用权人要在到期前15日内申报延迟原由,国土资源部门应按合同约定认真处理后,可通过增加出让合同和划拨决定书条款或签订补充协议等方式,对申报内容进行约定监管。

对不执行申报制度的,由同级政府向社会公示,并限制其在一年内不得参加土地购置活动。

第六条 建立国有建设用地批后公示制度。国有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划拨决定书下发或有偿使用合同签订后,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组织土地使用权人在宗地现场显著位置设置用地信息公示牌,将国有建设用地批准文号(合同号)、用途、面积、四至、容积率、开工日期、竣工日期、监管机构、举报电话等内容进行公示,方便社会监督。第七条 建立国有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动态巡查制度。国土资源部门对已批的国有建设用地开发利用情况实行全程动态跟踪检查,预防违规违约开发利用土地行为的发生。

第八条 建立建设项目竣工土地复核验收工作制度。将土地使用权人的实际用地和履行国有建设用地批准文件或划拨决定书、土地有偿使用合同情况,作为建设项目竣工土地复核验收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土资源部门出具土地利用复核验收意见书。

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对项目用地面积、用途等履约情况进行复核,并会同财政部门负责对土地出让金收缴等情况进行复核;监察部门负责对土地批后监管过程进行监督;发改、经信部门负责对项目性质、主业产业政策执行情况及投资额、单位土地面积投资强度等指标进行复核;住建、规划部门负责对项目规划控制指标(包括用地性质、总建筑面积、建筑占地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保障性住房户型面积、套数及配建比例等指标)进行复核。

建立违规违约用地责任追究机制。复核验收结果不符合出让合同约定或划拨决定书规定的,国土资源部门要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土地使用权人应按照出让合同约定或划拨决定书规定及整改意见要求,严格履行出让合同约定或执行决定书规定事项。凡没有用地复核验收意见书或复核验收不合格的,建设项目不得通过竣工验收。

第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闲置土地依法处置:

(一)超过国有建设用地划拨决定书、有偿使用合同规定的动工开发建设期限未动工的;

(二)国有建设用地划拨决定书未规定、有偿使用合同未约定动工开发建设日期的,自国有建设用地划拨决定书或有偿使用合同生效之日起满一年未动工开发建设的;

(三)已动工开发建设但开发建设的用地面积占应当动工开发建设总用地面积不足1/3,或者已投资但投资额(不含土地取得成本)占总投资额(不含土地取得成本)不足25%,且未经批准中止开发建设连续满一年的;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条 对拟认定的闲置土地,国土资源部门应当将查明的事实、认定依据等情况书面告知土地使用权人。土地使用权人有异议或要求听证的,国土资源部门应当作出解释或组织听证。

第十一条 对认定的闲置土地,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拟订处置方案。处置方案报经原批准用地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国土资源部门组织实施。

闲置土地被认定后,国土资源部门不得为闲置土地办理土地使用权转让、抵押、出租手续,其他有关部门不得为闲置土地办理相关批准手续。

第十二条 土地闲置满两年依法应当无偿收回的,必须无偿收回,重新安排使用;不符合法定收回条件的,也应当采取改变用途、等价置换、安排临时使用、纳入政府储备等途径及时处置,以充分利用土地。

第十三条 土地闲置满一年不满两年的,属于出让用地的,按出让总价款的20%征收土地闲置费;属于划拨用地的,按划拨总价款的20%征收土地闲置费。

土地使用权人未按时缴纳土地闲置费的,国土资源部门责令限期缴纳;拒不缴纳的,由国土资源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四条 未经批准擅自变更容积率等规划条件的,由规划部门依法处理。

确需变更土地用途或提高容积率的,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并经原批准机关批准后,重新签订土地有偿使用合同或签订有偿使用合同补充协议,补缴土地有偿使用费等相关费用。

第十五条 国土资源部门的监督工作人员在监管工作和执法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询问当事人及其证人;

(二)现场勘测、拍照、摄像;

(三)查阅、复制土地使用权人的有关文件和资料;

(四)要求土地使用权人就有关土地利用情况作出说明;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措施。

第十六条 有关单位和个人对国有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工作应当予以支持与配合,并提供工作方便,不得拒绝阻碍监督检查人员依法执行职务。

第十七条 依法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当事人拒不交出土地的,临时使用土地期满拒不归还的,或者不按照批准的用途使用国有土地的,由国土资源部门责令交还土地,依法处以罚款。

第十八条 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由国土资源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 以租赁方式取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批后监管,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条 滕州市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1年6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市级国土资源土地利用动态巡查系统建设研究

市级国土资源土地利用动态巡查系统建设研究

为及时、全面、准确把握辖区内国有建设用地,特别是房地产用地开发利用情况,实现对每宗土地从开工到竣工的全程监管,对可能形成的改变用途、违约建设、闲置等行为,切实做到早提醒、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有效防止违法违规用地,掌握土地开发利用状态,为宏观调控提供决策依据,我局依托“一张图”工程、电子政务系统、三级动态执法巡查系统等,对建设用地的批后开发利用加强监管。

2012年6月,我局成为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动态巡查工作六个试点城市之一,同年7月,我市正式启动该项试点工作。按照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动态巡查试点工作的要求,我局经过反复细致的调研,完成了我市土地利用动态巡查工作的需求分析报告,编制了《我市土地利用动态巡查(试点)工作方案》,方案报部批复通过。

一、建设内容

根据批准的《我市土地利用动态巡查(试点)工作方案》,我局建立和开发了土地利用动态巡查系统,系统以“一个平台、两项内容、三个环节、四项机制、五个目标”为要求进行展开。以“国土资源一张图应用服务系统”为平台,落实供地政策和强化合同履约为二项内容,抓好建设用地审批后的土地征收、土地供应和供应开发利用三个关键环节,建立土地供应、预警检查,反馈和督办四项机制,实现土地供应行为规范、土地供应率提高、闲置土地处处置有效、土地利用开发充分和土地利用效率显著五个工作目标。

巡查系统的开发基于国土资源“一张图”应用服务系统,将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系统中土地利用审批结果推送到巡查系统,将日常业务、批后监管纳入系统中办理,实现审批系统与监管系统的有机衔接。

巡查系统提供了实时指挥与外业调度一体化、内外业数据一体化管理、业务 指标分析一体化、管理考核一体化等功能和数据汇交一体化。

实时指挥中心与外业调度一体化将指挥中心与外业巡查进行了有机集成,指挥中心将需要巡查地块的信息、巡查要求实时传输到外业PDA上,通知巡查人员;巡查人员也可将外业巡查结果实时上报指挥中心。

内外业数据一体化管理将巡查地块的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规划和土地征收等数据资料实时传输到PDA上,外业将巡查采集坐标范围传回内业处理系统,经过空间分析后,将结果告知外业巡查人员,实现内外业双工实时通讯,完成数据一体化管理。

巡查系统实现了对土地闲置率、开竣工时间、出让金缴纳、土地价格、供地时效、土地交付、开发企业诚信等信息的实时提取、分析和汇总,从微观层面实现了地块的预警与警示分析,分析企业诚信行为;从宏观层面实现了土地利用供应的面积、供应类型的环比、同比分析,有效地调控了土地供应。

巡查系统实现了通过对巡查人员、地块、次数、里程、和结果自动统计和分析,完成了土地利用巡查考核。

巡查系统可接收部土地利用备案系统数据,也可通过接口向备案系统提交巡查结果,实现了数据汇交的信息化、自动化。

二、主要做法

1.建立标准。包括巡查系统数据标准、巡查流程和装备配置标准。通过对2000迄今的土地利用审批结果的分析,对照部土地利用备案系统和巡查试点要求,建立了巡查数据标准,对数据格式、投影参考、坐标系统、属性字段等做了明确规定。完善了巡查流程。按照不同巡查类型要求,结合巡查系统,明确了地块巡查目的、次数、时限、现场调查要求等,建立了巡查流程标准。建立巡查配置标准,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对车辆、仪器等配置等进行了标准化处理。

2.共享数据。基于“一张图”实现巡查系统应用,“一张图”中丰富翔实的各项国土资源基础数据、业务数据为土地利用动态巡查系统的运行提供了数据支撑,如“一张图”中的征地数据、供地数据支持了土地利用动态巡查系统供地率的计算;另一方面,土地利用动态巡查系统的运行又实时更新了“一张图”数据库,土地利用动态巡查系统中如开竣工时间、出让金缴纳等数据在批后动态巡查过程中发生变更,会实时同步更新到“一张图”相关数据中。3.集成应用。将巡查系统与电子政务系统、三级动态巡查系统有效集成。土地利用动态巡查系统的数据来源于电子政务系统供地业务的运行,在此基础上,根据批后监管、动态跟踪巡查的需要,土地利用动态巡查系统对数据进行了扩充和丰富;土地利用动态巡查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如某项数据发生了预警或警示等,会自动将该数据推送到我市三级动态巡查系统中,由巡查人员接收数据并进行巡查,将巡查结果上报到土地利用动态巡查系统中进行管理和备案。

4.实现互通。实现了巡查系统与全程跟踪管理系统数据相互交换。使用江苏省建设用地全程跟踪管理系统办理供地业务过程中,产生的供地信息如合同号等,通过两个系统的接口标准,导入到土地利用动态巡查系统中;同理,土地利用动态巡查系统运行中产生的数据也可以推送到江苏省建设用地全程跟踪管理系统中,即两个系统互为补充,可以按需读取对方系统产生的数据,丰富和完善数据基础。

三、取得成效

目前土地利用动态巡查系统已经在全市进行试点应用半年多时间,巡查工作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

1.动态巡查工作内容全面落实。为落实我市土地利用动态巡查的各项工作要求,我局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土地利用动态巡查系统就是在这些制度的保障下开发和建设的。

①项目预警、警示。围绕土地利用履约情况系统预警管理制度,土地利用动态巡查信息系统中设置履约情况预警功能,自动判断、形成预警事项,并自动生成到指定工作人员的督办事项栏中,在输入规定的内容、材料后,系统方自动消除。

②土地供应全程跟踪管理。为落实土地全程跟踪管理制度,市、辖市国土部门建立联网的土地利用动态巡查信息系统,可以分区域、时间,或按宗地查询、督查土地供应和批后管理情况。

建立地块全程跟踪管理卡,国土所和国土监察部门分别进行巡查,对违法违规问题区别不同情况分别由国土部门或基层政府负责处置和信息录入并上报,形成市、县、所三级国土部门联动,利用、执法条线协同,国土和基层政府共同责任的土地利用管理模式。③土地开发利用信息公示。实施土地开发利用信息公示制度,在合同或划拨决定书签订后60日内,由土地利用动态巡查系统输出统一标准格式的《建设项目用地公示牌》,在项目所在地醒目位置进行挂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动态巡查信息系统同时记录公示牌挂牌时间。

④闲置土地管理。实施闲置土地信息公布制度,根据动态巡查信息系统合同履约管理结果,每半年向社会公布一次闲置土地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⑤土地开发利用诚信管理。建立开发利用诚信管理制度,在动态巡查信息系统中,建立诚信记录管理功能,对竞得土地后不及时签订成交确认书或出让合同、未按合同约定缴纳土地价款、未按合同用地开竣工及有其他违规违约问题的,记入系统诚信管理栏。

⑥土地节约集约考核。围绕土地节约集约考核制度考核为目标,以供地率监管为抓手之一,查清制约批而未供、供而未用以及未充分利用项目的类型、原因,逐类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

2.全程跟踪管理机制基本建立。突出了土地批前的用地评估和土地批后的履约管理两项工作重点,土地利用全程监管机制得到全面加强。一是提出了实行土地转征用前的项目用地专家论证制度,由市发改部门牵头,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和专家,对单层厂房的必要性、投入产出强度、道路场地面积、绿地规模、配套设施规模等进行论证,严格控制用地规模;二是要求建立和实施土地证有效期制度、竣工验收制度、履约保证金制度、存量土地处置盘活考核制度、企业用地回购制度等,对土地供应后的履约过程提出了一系列监管要求。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和应用土地利用动态巡查信息系统,实现了从单纯的人管地向系统监管的人机交互管理机制转变。

3.土地利用管理水平明显提升。一是供地行为进一步规范,利用“一张图”平台完整的数据体系,把征地红线、出让红线、规划红线、权属红线进行叠加分析,准确把握了宗地性质和权属状况,有效避免了集体土地和权属有限制土地的供应。二是业务办理和批后监管有机结合,以土地利用动态巡查试点为契机,我市着力推进了电子政务日常化,日常供地业务和批后管理业务在动态巡查系统中办理后,系统可以实时反映宗地利用情况及其变化,通过系统的预警和督办功能,实现了系统预警管理的全覆盖、业务和管理情况的可监督、土地利用情况查询的 4 现势性。三是存量土地盘活处置步伐加快。我市利用“一张图”工程数据库,建立了土地利用情况判读功能,准确摸清土地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不足土地,并逐宗建立存量土地卷宗,使得盘活存量土地的措施真正得到落实。

四、下一步打算

对于土地利用动态巡查系统,我们还只是做了一些基础性的工作。下一步我们的工作计划是进一步扩大系统的应用范围,把系统向全市推广应用。二是进一步对系统的功能进行完善,方便用户尤其是基层国土所的使用。三是完善和丰富土地利用批后监管的指标和内容,更好的为土地利用动态巡查工作服务。

第五篇:建设用地动态巡查检查办法111

建设用地巡查检查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建设用地批前供后监督管理,依法规范用地行为,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国土资源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6号)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建立和健全区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责任制,根据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基础,以国土资源管理法律为准绳,全面实现全区国土资源巡查,“早发现、早报告、早制止、早处理”的目标。

第三条 巡查检查范围应包括以划拨、出让、租赁等方式供地的建设项目供地程序是否合法,建设项目用地手续是否齐全。

第四条 预审工作人员会同执法监察人员携带项目所在地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属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的,还应有城市规划图),到项目现场,进行实地踏勘,确认项目用地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否符合城市规划所确定的用地性质,是否属于违法建设用地。结束实地踏勘后出具预审意见。

第五条 所有新批项目用地应当在取得省政府农转用审批手续和当地人民政府供地批文后,各县国土资源局应建立•建设用地项目批后跟踪管理卡‣,执法监察大队、地区国土资源局各一份。

第六条 地区国土资源局收到•建设用地项目批后跟踪管理卡‣后,将新批项目用地列入日常巡查检查范围。日常管理实行属地管理,项目所在地国土资源局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

第七条 各县国土资源局在日常巡查中发现用地单位不按照批准面积、用途或出让合同约定条件使用土地的,应依法及时制止或告知,经制止无效的,依法予以查处并在3日内报地区国土资源局。

第八条 土地在具备交地条件后,土地利用、地籍、测绘、执法监察等部门和用地单位及被用地单位代表现场共同交地,交地情况记录在•建设用地项目跟踪管理卡‣中,并督促用地单位将•建设用地批准书‣悬挂于施工现场,以备监督检查。

第九条 建设项目用地经过审批以后,根据•建设用地项目跟踪管理卡‣建立项目巡查检查台帐,及时将其纳入监管范围,加强对项目进度的跟踪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巡查检查,每半年须全面巡查检查一次并将检查结果和 所拍照片上报地区国土资源局。跟踪巡查检查的重点是:批准

用途、面积、容积率、开竣工时间、土地闲置情况、•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和•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划拨决定书‣履行情况。

第十条 对跟踪巡查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依法进行查处或整改并及时上报地区国土资源局。对涉嫌土地闲置的用地项目,各县国土资源局要及时收集用地项目每次开、停工日期和实际建设面积等土地开发利用情况的有关资料,并督促用地单位及时动工建设,对符合土地闲置收回条件的依法予以收回。

第十一条 项目验收时验收单位必须通知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参加验收,否则不予办理土地登记手续。

第十二条 地区国土资源局负责具体组织全区建设用地巡查检查工作,对各县国土资源局建设用地巡查检查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指导;每月至少开展一次重点巡查检查区域的抽查,每季度开展一次督查。

第十三条 各县国土资源局负责组织本辖区建设用地巡检查查工作,制定季度工作计划,上报地区国土资源局。季度工作计划要明确国土资源巡查“四个一”要求。即一张巡查路线图、一份巡查职责、一份巡查记录和一个被巡查单位证明人。还要明确重点巡查区域和一般巡查区域、巡查实施具体部门和巡查责任人员、巡查基本频率等;各县国土资源

局监察大队负责实施本辖区的具体巡查检查工作,包括全面巡查和重点巡查;负责对本辖区国土资源所巡查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四条 将建设用地批前批后跟踪管理工作列入工作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建立批前批后跟踪管理考核制度,严格考核。

第十五条 地区国土资源局和各县国土资源局纪检部门切实加强对建设用地审批中违法、违纪行为的监督检查;对本规定执行情况,原则上每季度进行一次抽查,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例行检查,检查结果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对抽查和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督促整改。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建立健全土地利用动态巡查机制,全方位加强建设用地批后监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立健全土地利用动态巡查机制,全方位加强建设用地批后监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