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实施办法

时间:2019-05-14 23:56: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实施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实施办法》。

第一篇: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实施办法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设立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以下简称发展报告项目)。为加强和规范发展报告项目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设立发展报告项目的宗旨是,促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紧扣时代主题,扎根社会实践,汇聚研究团队,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问题进行长期跟踪研究,形成研究特色和学术品牌,锻造一批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咨询型智库。

第三条 发展报告项目要以服务国家战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数据库建设为支撑,以推进协同创新为手段,大力开展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应用对策研究,努力推出一批具有应用价值和社会影响的系列发展报告和政策建议,以扎实有力的研究成果服务于党和政府决策。

第四条 发展报告项目按照“整体规划,滚动实施,定期评估,打造智库”的要求进行动态管理。引入竞争和淘汰机制,公平竞争,择优立项,严格管理,评估合格者持续支持,不合格者淘汰。

第二章 资助范围和建设任务

第五条 发展报告项目重点资助下列重大问题:

1.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2.国家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等区域发展战略以及列入国家战略的经济区、示范区、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3.对国家外交战略具有重大影响的全球问题、国际区域和重要国别研究重大问题。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重大改革和发展任务所涉及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 发展报告项目的建设任务主要包括:

1.发展报告:围绕和突出研究主题,以原始调研数据为支撑,编写出版体现前瞻性、创新性、权威性和安全性,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研究型系列发展报告。

2.协同创新:依托高水平科研机构,形成本领域知名专家领衔,结构合理、合作稳定的研究团队。协同政府实务部门、校内外科研机构、重要行业企业,建立以项目为纽带、内外联合、充满活力的科研组织形式。

3.专题数据库:在长期跟踪调研基础上,建立以原始数据为主要内容的动态专题数据库。数据库更新及时、标准规范、功能完善,在确保数据安全的情况下,做到开放共享。

4.应用咨询:围绕国家急需和社会关切的重大问题开展应用对策研究,及时报送具有前瞻性、预测性的咨询报告和对策建议,并以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开发布研究成果,形成畅通的成果报送渠道和高端的成果发布平台。

第三章 项目申报和评审立项

第七条 发展报告项目的申报由教育部统一组织。申报者按申报通知和项目指南要求填写申请评审书,经所在单位审核同意后集中申报。

第八条 申报条件

发展报告项目分为建设项目和培育项目两种,申报者只选择其中一种申报。

1.建设项目的申报条件

(1)申报的发展报告名称与项目指南基本一致,具有连贯性,已连续公开出版2年以上。

(2)申报者须为高校在岗在编专职教师,研究团队内外联合,研究和编写队伍相对稳定。

(3)发展报告的主题突出,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资料翔实,数据准确,逻辑严密,方法科学,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和前沿性,得到本领域同行、实际应用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4)模范遵守科研诚信和学术规范要求,研究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争议。

2.培育项目的申报条件

(1)申报培育项目的发展报告,其名称和研究领域包含但不局限于项目指南。申报者须对项目指南之外的发展报告名称和研究领域做严密的论证说明。

(2)组建起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能进行长期合作的研究团队,在申报领域具有一定的前期积累和较好的发展潜力。

(3)具有充足的研究经费和建设条件,申报者所在学校给予政策、经费和人员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报发展报告项目:

(1)译著、工具书、论文及论文集、教材、软件、音像电子制品等形式成果。

(2)申报内容存在学风问题或知识产权争议。

(3)申报建设项目不同意统一组织出版。

第九条 发展报告项目由教育部组织同行专家和实际应用部门专家根据建设任务和申报条件进行评审,择优立项。评审标准如下:

1.政治方向正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需求导向鲜明。研究主题紧密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体现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国家外交战略以及国家重要行业产业服务的明确导向。

3.团队结构合理。依托高水平的研究机构,拥有一支本领域知名专家学者领衔的研究团队,队伍的年龄、学科、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其中实务部门人员占有一定的比例。

4.研究方法先进。注重社会调查和统计分析,数据采集和处理科学严谨,形成了一定容量的特色专题数据库。

5.社会反响显著。提交的咨询报告和对策建议等研究成果被实务部门采纳应用,已产生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社会影响。

第十条 专家评审推荐的发展报告项目经公示和教育部批准后,下达立项通知。教育部与入选项目责任人和所在学校签订计划合同书,约定立项选题、研究内容、资助金额、出版时间和宣传推广等事项。

第四章 项目实施和管理

第十一条 发展报告项目统一纳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由教育部与所在学校共同管理。教育部负责项目的整体规划、申请评审、检查评估和组织出版。所在学校将发展报告项目列入学校重点科研规划,提供必要经费和所需条件,加强跟踪检查并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对项目的正常运行和高质量成果产出担负主要责任。

第十二条 纳入建设周期的发展报告建设项目,教育部每年资助30万元,培育项目每年资助5万元。第一批拨款在批准立项时拨付,后续拨款视检查评估结果确定。

第十三条 发展报告项目经费应列入学校综合预算统一管理。项目经费专款专用,开支范围和标准参照《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规定执行。

项目所在学校和责任人须严格执行有关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的规定,加强对资助经费的管理,主动接受财务、审计部门的检查、监督。

第十四条发展报告项目批准立项后,原则上不得更换报告名称、项目承担单位和责任人。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须经所在学校审核同意并报教育部审批:

1.变更项目责任人。

2.变更报告名称。

3.研究内容有重大调整。

4.调整发展报告出版周期。

5.其他重要事项的变更。

第十五条 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由教育部视情况分别做出减少或暂停拨款、纳入培育期限期整改直至撤销项目等处理:

1.课题组不具备按原计划完成研究任务的条件和能力,难以取得预期的重大研究成果。

2.项目责任人或课题组主要成员长期出国或因工作变动、健康等原因不能正常开展研究工作。

3.研究方向存在重大偏差,观点出现重大错误,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4.研究成果存在学术不端或其他违反学术规范行为,或在评估中有弄虚作假、谎报数据等现象。

5.经专家检查评估确认为不合格项目。

第五章 报告编写和成果推广

第十六条 课题组要在对其研究领域的发展状况、统计数据、研究文献和政策制度等进行深度分析基础上,原则上每年撰写和出版一本高质量的年度发展报告。

第十七条 发展报告的编写原则

1.方向性。报告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凡涉及重大原则问题和敏感问题,必须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学术性。报告应力求使读者对所涉重点领域的发展现状和动态全面了解和把握;同时要针对核心问题和热点问题进行聚焦研究,有总结、有分析、有预测,体现理论创新、学术观点创新和科研方法创新。

3.权威性。报告内容要准确,评价要客观,论述要严谨,对策要可行,力求以调查研究得到的第一手资料作为分析基础,提供具有原创性的真实信息。

4.安全性。报告既要追求资料的全面和时效,又要慎重择取材料,确保学术安全。涉密不宜公开的数据、内部文件资料等,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规定。

5.规范性。报告编写要恪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不存在知识产权、版权等方面的争议。

第十八条 发展报告的内容结构

1.报告应包括内容提要、前言(或后记)、目录、正文、附录、参考文献等主要部分。其中“国际问题类”发展报告应有英文内容提要和目录,其他发展报告不做统一要求。

2.报告正文原则上采取“总—分”式结构,以“全景式”与“主题式”相结合的方式编写,一般要有总报告、专题报告或热点问题报告。根据情况可以附录形式适量增加政策法规、大事记、统计数据、典型案例、国外动态等。

3.报告篇幅适宜,包括图表等在内,字数一般控制在50万字左右。

第十九条 发展报告的出版要求

1.发展报告按照“统一标识、统一封面、统一版式、统一标准”的要求,纳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系列发展报告”文库,由教育部通过招标方式确定的出版单位负责编辑出版。

2.项目责任人与出版社签订出版合同。交付出版社的最后书稿应满足“齐、清、定”要求;出版过程中,双方应保持及时沟通,确保发展报告在交齐定稿后3个月内成书发行。

3.纳入培育项目的发展报告自行联系出版,出版时不得使用发展报告文库的统一标识和封面设计。

第二十条 课题组要及时主动地将相关研究咨询报告报送党政机关和相关实务部门。每年向教育部提交1-2份3000字左右最新研究咨询报告。

第二十一条 课题组要通过举办论坛、报告会、研讨会、成果发布会等形式,每年向社会公开发布研究成果。成果发布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教育部有关加强和改进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等管理的文件要求,由所在学校党委统一管理,党委宣传部门会同科研管理部门具体负责。不适宜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或涉密数据等,应通过特定渠道上报或供内部讨论使用,切实把好成果宣传、成果发布、学术交流的出口关。

第六章 检查和评估

第二十二条 发展报告项目实行年度检查制度。课题组须按要求接受年度检查,提交下列检查材料:(1)年度检查报告书;(2)已出版的发展报告;(3)咨询报告及其采纳应用证明,成果发布情况及其社会反响。

第二十三条 发展报告建设项目以3年为一个周期,期满后教育部组织专家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总体评估,决定是否继续列入建设计划。

1.评估重点: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重点考察学术水平、应用价值和社会效益。

2.评估内容:全面达到立项宗旨和完成建设任务情况。主要包括:(1)发展报告的编写和出版情况;(2)成果应用转化和社会影响情况;(3)特色专题数据库建设情况;(4)团队合作和协同创新情况等。

项目所在学校在科研条件、经费、政策等方面的支持措施,学校社科(科研)处和项目责任人的管理水平和工作绩效等,纳入评估范围一并考核。

3.评估方式:采取通讯评审和会议评审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综合通讯评审结果和年度检查情况,对排名前20%的优秀项目,给予表彰和重点支持。排名后30%的项目进入会议评审,未获得专家组无记名投票三分之二多数票通过的,为不合格项目;专家组视情况对不合格项目提出暂停拨款、纳入培育期、撤销项目等处理建议,并充分说明理由。

第二十四条 发展报告培育项目的培育建设期为2-3年,培育期满经达标验收合格后,正式列为发展报告建设项目;达标验收不合格的,暂停拨款和限期整改;第二次达标验收不合格的,撤销培育项目资格。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由教育部负责解释。

第二篇: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实施办法(试行)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发展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若干意见》精神,鼓励高校教师厚积薄发,加强基础研究,勇于理论创新,推出精品力作,特制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以下简称后期资助项目)纳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统一规划。第三条 后期资助项目经费的资助强度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等同。第二章 资助范围和对象

第四条 后期资助项目的资助范围:

1.对学术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基础性研究; 2.具有原创性的理论研究;

3.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的文献研究、译著和工具书;不含论文及论文集、教材、研究报告、软件等; 4.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以非纸质方式呈现的研究成果。第五条 后期资助项目的对象和条件

1.后期资助项目的资助对象必须是高等学校的在编在岗教师,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独立开展及组织科研工作的能力,身体健康,能作为项目实际主持者并担负实质性研究工作; 2.每个申请者每次只能申报一个项目;

3.申报的项目必须已完成研究任务的70%以上;申报时须提供已完成研究工作部分的书稿(或非纸质)成果;

4.已得到过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资助的成果以及已得到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成果,不得申报。5.在规定期限内,承担教育部各类研究项目尚未结项者,不得申报。第六条 申报的项目须由申请人所在单位学术委员会推荐。

第七条 地方所属高等学校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为单位、国务院其他部门(单位)所属高等学校以部委所属教育司(局)为单位、教育部部属高等学校以学校为单位,集中申报,不受理个人申报。第三章 项目评审

第八条 后期资助项目的评审标准: 1.申请者必须遵守我国宪法和法律,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科学研究;

2.申报成果必须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达到本研究领域领先水平; 3.申报成果具有重要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 4.申报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纠纷; 5.申请经费及经费预算安排合理。

第九条 教育部负责对申报项目进行资格审查,并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评审实行回避原则,不从申报者所在学校聘请评审专家。

第四章 项目管理

第十条 后期资助项目的管理按照《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执行。

第十一条 后期资助项目原则上在1~2年内完成,确有需要者,经评审专家一致同意,可延长至3年。

第十二条 后期资助项目的资助经费实行一次核定、分期拨付的办法,首期拨款额度原则上不超过资助总额的50%。第十三条 后期资助项目原则上不得更换项目名称、项目承担单位和首席专家。

第十四条 教育部对后期资助项目进行抽查,对项目进展和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对后期研究工作及经费使用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十五条 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教育部视情况做出撤销项目处理:

1.首席专家和课题组不具备按原计划完成研究任务的条件和能力,或难以取得预期的研究成果; 2.经查实,首席专家和课题组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有违反《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的行为; 3.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正常开展研究工作; 4.研究成果质量不符合本办法的要求。

第十六条 后期资助项目完成全部研究工作后,由教育部组织专家进行鉴定。鉴定合格后方可结项。

第十七条 后期资助项目的最终成果,由教育部与有关出版社协商,统一装帧出版。出版的成果须在显著位置注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字样。

第三篇: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发展报告项目指南

附件3: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发展报告项目指南

一、区域战略系列发展报告

1、《中国西部发展报告》

2、《中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报告》(已立项)

3、《成渝统筹城乡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发展报告》

4、《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发展报告》

5、《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发展报告》

6、《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报告》

7、《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报告》

8、《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报告》

9、《珠三角区域发展报告》

10、《京津冀区域发展报告》

11、《浦东新区发展报告》

12、《滨海新区发展报告》

13、《深圳、珠海、厦门、汕头经济特区发展报告》

14、《我国沿海经济带发展报告》

15、《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报告》

二、教育问题系列发展报告

16、《中国学前教育发展报告》

17、《中国义务教育发展报告》

18、《中国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报告》

19、《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

20、《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报告》

21、《中国继续教育发展报告》

22、《中华民族教育发展报告》

23、《中国特殊教育发展报告》

24、《中国民办教育发展报告》

25、《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已立项)

26、《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报告》

27、《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监测报告》

28、《孔子学院发展报告》

29、《国际教育政策与发展趋势报告》

三、国际问题系列发展报告

30、《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报告》(已立项)

31、《国际金融发展报告》

32、《全球气候问题研究报告》

33、《东北亚地区发展报告》

34、《非洲地区发展报告》

35、《中东地区发展报告》

36、《欧洲地区发展报告》

37、《南亚地区发展报告》

38、《中亚地区发展报告》

39、《拉美地区发展报告》

40、《大洋洲地区发展报告》

41、《联合国发展报告》

42、《二十国集团发展报告》

43、《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报告》

44、《世界贸易组织发展报告》

45、《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发展报告》

46、《中国博鳌亚洲论坛发展报告》

四、其它重大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系列发展报告

47、《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已立项)

48、《中国经济增长报告》(已立项)

49、《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已立项)

50、《中国资本市场研究报告》(已立项)

51、《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已立项)

52、《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报告》(已立项)

53、《中国农民状况报告》(已立项)

54、《中国都市化进程报告》(已立项)

55、《中国财政发展报告》(已立项)

56、《中国能源发展报告》(已立项)

57、《中国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报告》

58、《中国旅游业务发展报告》

59、《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

60、《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

61、《中国国有经济发展报告》

62、《中国保险业发展报告》

63、《中国粮食安全发展报告》

64、《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

65、《中国水资源与安全发展报告》

66、《中国知识产权发展报告》

67、《中国人口问题发展报告》

68、《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

第四篇: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实施办法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实施办法

一、总则

第一条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发展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若干意见》,为实施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以下简称重大攻关项目)计划,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设立重大攻关项目的宗旨是,支持高等学校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把握学科前沿,开展深入、系统的创新性研究。

第三条重大攻关项目应具有明确的研究目标、主攻方向,体现有限规模和突出重点的原则,有效利用现有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研究基地等条件,重视学科交叉与渗透,鼓励跨学科、跨学校、跨部门和跨地区的联合攻关,积极开展实质性的国际学术合作与交流,力争取得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的标志性成果。

第四条 重大攻关项目的组织体现“公平竞争、择优立项、严格管理、铸造精品”的要求。引入竞争机制,采取招投标方式。

二、选题来源与确定

第五条重大攻关项目的选题范围主要包括:

1.对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基础研究重大课题和学科前沿问题;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有关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全局性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提出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第六条重大攻关项目的选题来源主要包括:

1.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以下简称教育部社科委)各学科委员会的五年研究规划确定的学科发展战略和优先资助领域;

2.经学校推荐申报的,已获得重要进展,经过进一步提炼与加大支持力度可望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研究项目(包括规划基金项目、博士点基金项目)和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3.经专家推荐的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科发展急需研究的重大选题。

第七条教育部在认真分析不同来源选题的基础上,每年初向教育部社科委各学科委员会

提交本学科拟招标课题草案,由教育部社科委进行差额遴选。

三、课题招标与投标

第八条教育部社科委审议通过的招标课题指南经教育部批准后,发布当年重大攻关项目招标公告。

第九条招标文件主要包括: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招标课题》;⑵《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申请评审书》;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等。招标文件向教育部委托的高校社科研究管理咨询服务中心索取。部分文件亦可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网”下载。

第十条投标条件

(一)重大攻关项目投标者必须是法人(高等学校)担保的高等学校教授,并符合下列条件:

1.由对招标课题研究居国内领先水平的知名学者,特别是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担任首席专家;

2.由居国内领先水平的学术研究群体构成课题研究骨干;

3.拥有对招标课题开展研究必备的条件(如相关研究机构等);

4.首席专家和主要研究人员在项目研究周期内有充足的研究时间。

(二)重大攻关项目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首席专家负责项目研究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课题组成员的聘任、研究经费的分配使用以及研究成果的质量。

(三)重大攻关项目鼓励跨学科、跨学校、跨部门和跨地区的联合攻关,但必须由一所高校作为牵头投标单位;鼓励联合高校系统外的相关专家、国外专家,以及与研究课题有关的实际工作部门的人员参加课题组研究工作。

(四)一位首席专家,每次只能参加一个重大攻关项目的投标。正在承担重大攻关项目的首席专家不能参加新项目的投标。

第十一条投标者应按招标文件的要求编制投标文件,使之符合招标文件提出的实质性要求和条件,不得自行改动投标课题名称。投标文件须由学校盖章密封,在规定时间内,向教育部委托的社科管理咨询服务机构提交,超过截止日期将不予受理。

四、项目评审与批准

第十二条重大攻关项目的评审工作坚持客观、公开、公正的原则。评标在严格保密的情

况下进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预、影响评标的过程和结果。

第十三条教育部负责组织专家评审组,对投标项目进行评审。专家评审组的组成原则如下:

1.专家评审组由5人以上的单数组成,应分别来自不同的高校或非高校系统科研机构。根据回避原则,不从投标者所在学校聘请评审专家。

2.专家评审组成员应是具有教授或相当于教授的高级职称,并对评审课题有较高学术造诣的同行专家。

3.专家评审组成员应具有客观公正的职业声望。

第十四条专家评审组成员应当客观、公正地履行职责,遵守职业道德,对所提出的评审意见承担个人责任;不得透露评审情况。

第十五条重大攻关项目的评审标准

1.从招标课题分解的问题属于科学前沿问题,拟突破的重点和难点明确,研究目标具有先进性,学术思想具有创新性;

2.研究思路清晰,积极吸收自然科学中先进的研究方法,借鉴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有效方法,注重实证研究和社会调查方法的运用、定性研究方法与定量研究方法的结合;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具有可行性;

3.研究队伍结构合理,具有较雄厚的研究基础,首席专家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科研组织能力,课题组主要成员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较多的相关研究成果、充分的资料准备与合作精神;可望取得突破性成果;

4.学校在相关研究机构、研究资料、仪器设备等方面具有优越的科研条件,具有较高的科研组织管理水平,并可以为研究任务的完成提供优惠政策和保障条件;

5.经费预算合理。

第十六条重大攻关项目评审程序

1.评审会议由教育部组织,委托专家评审组组长主持,邀请所有投标者参加。开标顺序由投标者抽签决定。开标时,由投标人检查投标文件的密封情况,经确认无误后,由工作人员当众拆封。开标后评审组专家阅读投标文件,投标者回避。

2.投标者根据抽签顺序,以多媒体演示的方式宣读投标文件的主要内容,对投标课题进行论证,多媒体演示的内容必须与投标文件相同。在某一投标者作课题论证时,其他投标者应当回避。

3.评审组专家在认真审阅投标文件和听取投标者课题论证的基础上,可以要求投标者对

投标文件中含义不明确的内容作必要的澄清或说明,投标者应当对评审专家提出的问题进行答辩。

4.专家评审组按照招标文件确定的评审标准和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和比较。最后在充分评议的基础上,以一次性无记名投票、三分之二多数票通过的方式确定中标者。第十七条专家评审组通过的重大攻关项目报教育部批准后,下达立项通知书,并与中标者所在学校和首席专家签订项目合同。

五、项目实施与管理

第十八条重大攻关项目采取教育部与项目承担学校共同管理的办法。项目承担学校须将批准的重大攻关项目列入学校重点科研计划,提供所需条件,加强监督检查并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对项目的正常进行、按时完成和产出高质量科研成果担负主要责任。

第十九条重大攻关项目首席专家须根据立项通知书的要求,认真填写《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研究计划书》,经学校审核后一式二份报教育部,经教育部核准后将其中一份返回,作为项目经费拨付、中期检查和验收的依据。

第二十条重大攻关项目经费的资助应列入学校综合预算统一管理。项目经费专款专用,由项目负责人所在学校财务部门参照《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按下列范围开支:

1.资料费;

2.调研费;

3.劳务费;

4.会议费;

5.仪器设备费;

6.文具费、通讯费、印制费等。

项目经费不得支付与课题研究无关的开支。各高校不得从项目经费中提取管理费。第二十一条教育部对重大攻关项目进行中期检查,由项目首席专家填写《中期检查报告书》,经学校进行审查后报教育部。中期检查根据《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研究计划书》提出的中期研究成果要求,由专家评审组对项目进展和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评估,根据项目发展趋势,对后期研究工作及经费使用提出建议。

第二十二条重大攻关项目批准立项后,原则上不得更换项目名称、项目承担单位和首席专家。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须报教育部审批:

1.因不可抗力变更项目首席专家;

2.研究内容有重大调整;

3.改变成果形式;

4.推迟完成时间;

5.其他重要事项的变更。

第二十三条重大攻关项目首席专家每年须撰写进展报告,由学校进行审查,并由学校统一向教育部报告,经审核通过后作为中期检查和成果验收的必经程序。

第二十四条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由教育部视情况分别做出中止拨款或撤销项目处理:

1.检查或中期检查情况表明,首席专家和课题组不具备按原计划完成研究任务的条件和能力,或难以取得预期的重大研究成果;

2.首席专家或课题组主要成员长期出国或因工作变动、健康等原因不能正常开展研究工作;

3.不能按计划完成课题研究任务,或研究成果质量不符合本办法的要求。

六、成果鉴定与推广

第二十五条重大攻关项目完成全部研究工作后,由教育部组织专家鉴定组对该项目进行鉴定。鉴定办法另发。

第二十六条除有特别要求外,重大攻关项目承担学校有义务通过报刊、网站、广播电视等媒体,积极宣传重大攻关项目进展情况和相关成果。

第二十七条重大攻关项目的最终成果,由教育部商有关出版社统一装帧出版。重大攻关项目所有研究成果包括阶段性成果、最终成果等发表出版时,须在成果显著位置注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资助”字样。

七、附则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由教育部负责解释。

第五篇: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适应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推进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改革和完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体制,规范和加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管理,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旨在以管理创新推进学术创新,提高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水平,引导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促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协调发展,多出优秀人才、多出优秀成果。

第三条 项目管理贯彻“科学、公正、高效”的原则,实行分级管理、日常管理以学校为主的体制;注重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引入公平竞争机制,择优立项;树立服务意识、质量意识;提高工作效率,节约管理成本。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教育部组织实施的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管理。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五条 教育部负责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以下简称社科研究项目)的组织和实施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制定和发布社科研究中长期规划和课题指南,并负责组织实施;

2.制定项目管理办法及相关的实施细则;

3.组织项目的申报、评审、立项资助、中期检查及成果验收;

4.管理项目经费;

5.指导项目成果的宣传、推广和应用工作。

第六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负责组织所属高校的教育部社科研究项目申报、中期检查和成果验收等工作。

第七条 全国各高等学校负责组织本校教育部社科研究项目的管理,主要职责是:

1.依据教育部的项目管理办法,制定和完善本校项目管理的实施细则等有关规章制度,并负责实施过程管理;

2.组织本校教育部社科研究项目的申报,协助教育部做好项目评审、中期检查以及项目成果鉴定验收和结项等工作;

3.做好本校项目成果的宣传、推广和应用,及时将有价值的成果报送教育部和其他有关部门;

4.为项目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尽可能的支持和方便,帮助本校项目承担人员解决项目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第三章项目申报

第八条 教育部组织实施的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包括:

1.重大项目:①重大攻关项目,以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以及人文社科基础学科领域的重大问题为重点;②基地重大项目,指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2.一般项目:①规划项目,含规划基金项目、博士点基金项目、青年基金

项目,经费由教育部资助;②专项任务项目,指从校外实际应用部门获得经费资助的自筹经费项目。

第九条 教育部社科研究项目的申报条件是:

1.申请者必须是高校的在编教师或研究人员,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独立开展及组织科研工作的能力和精力,能作为项目的实际主持者并担负实质性的研究工作。

2.选题理论联系实际,重点研究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中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基础研究能在理论创新上有所突破,并有利于学科建设;应用研究在解决现实问题方面能有独到见解,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

3.课题研究采取联合攻关的科研组织形式。应组成课题组申报,由申请人担任课题负责人。应用性、对策性研究课题,提倡并鼓励吸收实际工作部门的人员参加课题组;根据课题需要可吸纳国外专家学者加入课题组。对于跨学科、跨学校、跨地区、跨系统组织优势科研力量进行研究的课题组优先予以资助。

4.所在学校承诺为项目申请人和课题组成员提供良好的研究条件。

第十条 教育部社科研究项目,地方院校以省区市教育厅(教委)为单位,有关部门(单位)所属高校以教育司(局)为单位,教育部直属高校以学校为单位,集中申报,不受理个人申报。

第四章项目评审

第十一条 教育部负责对申报课题进行资格审查,将资格审查合格者提交专家进行评审。项目评审的主要标准是:

1.课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并富有创新性。优先资助列入规划目标的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的重大课题,鼓励深入实际、深入调查,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回答新问题的理论探索课题。

2.课题研究方向正确,内容充实,论证充分,拟突破的重点难点明确,研究思路清晰,研究方法科学、可行。

3.课题申请人及课题组成员对该课题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即有一定数量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一定的资料准备。

4.课题申请人有完成研究工作所必须具备的时间和条件。

5.申请经费及经费预算安排比较合理。

第十二条 项目评审贯彻公平竞争、择优资助的原则,由教育部聘请专家进行评审。

1.实行同行评审制度。教育部建立社科研究项目评审专家库,从专家库随机遴选评审专家;必须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熟悉被评项目领域学科专业领域。

2.实行评审回避制度。每个申报项目的评审专家由5人以上的单数组成,评审专家应分别来自不同的单位(不含申报者所在学校),且不得是申报项目的课题组成员。允许项目申请人提出需要回避的评审专家,但不得超过二人。第十三条 项目评审采取通讯评审或会议评审的方式。通讯评审实行网上匿名评审,按评分高低确定拟立项名单。会议评审应在评审专家进行充分讨论评议的基础上,进行无记名差额投票,获三分之二以上多数票通过的申报项目方能立项。第十四条 教育部对专家评审通过的项目进行复核后,正式批准下达立项通知并公布评审结果。

第五章项目经费

第十五条 教育部社科研究项目根据经费来源分为教育部资助项目和自筹经费项目。教育部资助项目包括重大攻关项目、基地重大项目、规划基金项目、博士点基金项目、青年基金项目;自筹经费项目主要指从校外有关部门获得经费资助的专项任务项目。鼓励项目负责人所在学校或其它部门提供配套经费,配套经费除有特别规定者外,由学校参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第十六条 教育部资助项目,资助经费实行“一次核定,分期拨款”的办法,由教育部分期下拨项目承担人所在学校。第一次拨款与立项通知同时下达;后续拨款视项目研究的进展情况确定。

第十七条 项目经费专款专用,由项目负责人(申请人)统一支配,不得用于与研究无关的开支。项目经费开支范围包括:

1.图书资料费:指收集资料过程中购买图书、翻拍、翻译资料的费用以及复印、誊录、制图等费用;

2.调研费:指为完成项目研究工作而进行的国内调研活动开支的差旅费,其标准参照国家财政有关规定执行;

3.文具费:指研究所需的纸、笔等各种文具用品;

4.小型仪器设备费:指个人计算机(含消耗材料)、收集资料所需的数码相机、扫描仪等;

5.通讯费:指电话费、机时费、网络使用费等;

6.印刷费:包括调研问卷材料、调研报告和不宜公开出版的研究成果的印刷费用,以及供评审、鉴定结项用的研究成果的印刷费用;

7.小型会议费:包括为完成项目必须举行的成果评审鉴定、专题研讨等小型会议费用;

8.人力资源费:包括专家咨询费、鉴定评审费,以及科研辅助人员的劳务支出等;

9.其它:项目研究过程中必须开支的其它经费。

第十八条 项目经费的日常使用,由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依据本办法的规定进行监督检查,并在国家财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为项目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便利条件;年终由学校财务部门按编制决算报告,上报教育部。各高校可从项目经费中提取不超过5%的管理费,用作学校科研、财务管理部门的日常管理经费。

第十九条 因故撤销的项目,除停止拨款以外,项目所在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部门视情节追回已拨经费的全部或剩余部分,留在本校用于自选课题立项。

第六章项目中期管理

第二十条 教育部社科研究项目均需进行中期检查,主要检查项目是否按计划开展,研究进度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有阶段性研究成果等。

第二十一条 项目中期检查由教育部统一布置。中期检查的结果,作为后续拨款的依据,并予以公布。对于无故不接受中期检查或中期检查不合格者,停拨后续经费。

第二十二条 项目批准后不得擅自更改课题名称和项目负责人,确有必要进行变更时要履行报批手续。在不违背原申报内容的前提下,如需对课题研究范

围和重点进行调整,应由所在学校审查批准并报教育部备案;涉及转换学科和研究领域的项目,以及变更项目管理单位或更改项目负责人,须经所在学校审查同意并报教育部批准。

第二十三条 教育部社科研究项目自批准之日起,研究周期一般为3年;应用对策性项目一般应在2年内完成。因故不能如期完成者,应提出延期或撤项申请。

第二十四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和各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对由于项目负责人因工作变动、健康等原因导致未能正常开展研究工作的项目,以及遇有项目负责人亡故、出国不归等不可逆转的情况,应主动向教育部报告并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

第七章项目结项和成果验收

第二十五条 教育部社科研究项目在中期检查通过后,按原定计划圆满完成了研究任务,符合结项条件者可申请进行成果鉴定和结项,并履行必要的结项手续。

第二十六条 重大项目的最终成果一律先鉴定后出版。鉴定工作由教育部统一组织,以通讯鉴定或会议鉴定的方式进行;通过鉴定后须按教育部提供的带统一标识的封面和规格出版。

第二十七条 最终项目成果出版或发表时,须在显著位置注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成果”(全称)字样。否则不予结项。

第二十八条 教育部在确认项目完成后,拨付项目批准经费的其余部分,并将结项情况予以公布。

第二十九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各高等学校应采取积极措施,支持和资助项目优秀成果的出版;积极做好项目阶段成果和最终成果的宣传、推广应用工作。有重要应用价值的研究报告、咨询报告、调研报告,在提交有关部门的同时须报送教育部。

第八章附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由教育部负责解释并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原1996年印发的《国家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下载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实施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实施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精选合集]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推进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加强和改进教......

    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

    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繁荣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实现科研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推进学校建设国内一流国......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 2018年度课题指南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2018年4月 目 录 年度项目···························......

    关于统一济南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结题报告格式

    关于统一济南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结题报告格式 的 通 知 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规范济南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现对项目结题报告格式统一要求如下: 1、封面左上角标注“200......

    2018年度河北社会科学发展

    2018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 研究课题指南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教社政[2003]6号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 攻关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部属各高等学校: 按照《教......

    关于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

    关于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申报工作的通知作者:周甲子发布时间:2012-12-17 15:48:24来源网址:各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发〔2004〕16......

    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

    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类、二类课题指南一、一类课题1.“六个为什么”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2.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建设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