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切实整治食品流动摊贩.
关于切实整治食品流动摊贩 确保食品卫生安全的提案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街头饮食摊点不断增加,每当中午、傍晚时分,不难发现市区人民路、纱冒河、第一桥、小南路、大南门等繁华路段的医院、学校、商场、街道二侧便陆续出现食品流动小摊点,有烤火腿肠、炒土豆块、炸臭豆腐、烤鸡翅等等,基本以熟食、油炸、烧烤食品为主,经营工具多以自制手推车和自行车,这些小摊贩,一般没有健康证、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也没有任何卫生措施,流动性大,就在尘土飞扬的路边加工出售,食品卫生很难保证,卫生状况令人担忧,疾病传播可能性大,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
民以食为天,食品卫生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政府和国家形象,也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温州第三次跨越目标的实现。
因此,集中整治食品流动摊贩工作刻不容缓,那么作为行政执法部门、作为引导社会舆论、批露社会现象的新闻媒体等等及相关单位该如何履行职责,确保食品卫生安全呢?
一、各行政执法部门要落实责任,开展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相结合,严格综合执法力度。
进一步规范市场管理,落实工作责任,开展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相结合,严格综合执法,加大打击力度,以综合行政执法局为主,卫生、工商、交通、交警等各职能部门及社区要相互协调,紧密配合,齐抓共管,不良摊点露头就打,毫不手软。
二、各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要切实履行相关报道职责,大力宣传《食品卫生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提高人民群众和食品经营者的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媒体从业人员要客观、及时、准确的挖掘相关新闻案例,强化食品安全观念,努力营造人人重视食品安全的社会氛围,让消费者自觉抵制,不给流动食品商贩以生存空间。
三、选好场所,设置市场,集中统一规范经营,统一定位,统一收费,统一管理,统一时间,统一招牌亮证,及时督促,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四、加快城市战略性结构调整,创造再就业岗位;使劳动就业和社区服务相结合,开办家政、便利店连锁店等行业,拓展就业新路子;构建有效的社会支援体系,保障弱势群体的生存保障权利,开展就业培训,推荐无业人员就业,从根本上解决食品流动摊贩问题。
第二篇:关于食品流动摊贩监管建议
XX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 关于食品流动摊贩监管建议
XX县人民政府:
自从城市诞生以来,摊贩经济一直是城市底层群体的一种谋生手段,它弥补了城市的部分基本功能,为一部分人降低了城市生活的成本,还解决了社会弱势群体生计问题。但是,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地区,城市食品流动摊贩的存在与禁止已经成为一个极具争议的焦点,摊贩管理也成为城市管理的难点问题。我办紧紧围绕食品流动摊贩这一涉及民生的城市进程化难题,开展了多次调研与专项整治,现根据我县实情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做法提出以下监管建议。
一、XX县摊贩现状分析
(一)摊贩的表现形式
根据实际管理工作显示,我县摊贩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一是占道烧烤、煎炸小食品,烟熏火燎、乌烟瘴气,影响街坊四邻不敢开门开窗,同时,卫生难以保障;二是占道经营,影响行人行走,破坏交通秩序;三是无证商贩手推车闯大街、兜小巷、串小区沿途叫卖,短斤缺两,欺诈市民;四是自发形成一定规模的早、夜市,市场一散,留下一片“脏、乱、差”景象;五是室内业主和道路两侧的门面房业户违反规定将商品摆到门
前,进行店外经营。
(二)从业人员的基本情况
根据调查显示:从事城市小商贩经营的人群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流入城区边务工边带孩子读书的农民工,另一类是城镇失业人员,这两类人员主要寄居在城郊结合部地区,由于存在大量该类人群从而导致了无证、流动、占道小摊贩贩层出不穷的状况。
(三)摊贩存在的潜在危害
一是食品流动摊贩常常占据道路,影响交通安全。二是食品流动摊贩污染环境,影响居民日常生活。三是食品流动摊贩卫生状况堪忧,影响食客身体健康。四是与合法经营户之间涉嫌不正当竞争。五是经营商品质量和提供的服务参差不齐涉嫌商业欺诈。
(四)摊贩出现的主要原因
一是目前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现状决定了中、低收入家庭消费水平有限,摊贩在客观上具有一定“便民”性,解决了市民存在就近买到便宜实惠物品的需求。二是农村过剩劳动力大量涌入和下岗职工汇合而成。部分失业人员和大量农村劳动力为了谋生,纷纷涌入城市,摆摊设点。三是占道经营无需较大投入,既不要缴纳场地柜台租金,又可以逃漏税费,经营成本十分低廉,从而吸引一些无业、下岗及农村流入人员,甚至有城市白领从事占道经营。四是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建设滞后,室内集贸市场软、硬件呈低水平状态。
二、当前国内外摊贩的监管方式探索
摊贩经济作为从古至今的一种经营方式,必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而以不同水平的形式存在着。正视摊贩经济存在的必然性,使之与城市文明和谐共处,才是解决摊贩与城市市容之间矛盾的关键。
(一)国外的实践
西方国家早于我国城市化,也先于我国完成城市化。其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食品流动摊贩问题,对我们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美国:依法摆摊手续全。所有商业经营,都需要提前向住地或经营地市政府提出申请,由市政府签发“许可证”才可以出卖物品。摊贩的车和摊位一般都有秩序地排在人行道边上或广场四周,外形整洁。食具和桌椅等也很干净,不会对交通和市容有太大的影响。
2、韩国:分区管理路边摊。在韩国,小摊一般是没有税收的,只要申请加入“小摊业主协会”,获得批准后就可以“出摊”了。韩国政府对路边小摊的管理总体上采用区域管理的办法:第一类是“绝对禁止区域”,主要包括主干道、火车站、汽车站、广场的辅助干线等区域。第二类是“相对禁止区域”,指妨碍城市美观等危害程度较小的地区。第三类是“诱导区域”,包括城市中心外围的空地、河溪两侧道路、传统市场内的道路。韩国政府充分认识到小摊主属于弱势群体,允许他们成立组织保护自身利益,摊主们成立了“全国摊店业主联合会”,拥有自己的网站等。
3、英国:纳税守法。欧洲国家把各种摊贩融入了城镇商业的一部分,有些城市还把有明显地区文化特点的摊贩,作为景
点长期保护。在伦敦,街边普通的小水果摊摊主,很安心地经营,只要纳税并且守法,当然可以不受干扰地买卖。
4、法国:不占道相安无事。食品流动摊贩必须依法办理营业执照,而且还受到其它相关法律的约束,如在路边摆摊经营的过程中必须遵守国道相关的路政安全法规。餐饮类的摊贩还必须遵守全国统一的餐饮业安全、卫生管理法规,遵守价格及服务规范,经营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技能,参加相关考试,还必须依法纳税等等。
(二)国内的探索
一是综合治理。城市食品流动摊贩管理难的根源在于传统治理结构和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目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对传统的治理结构及其治理框架进行流程再造,即构建一个包括市民、社团、摊贩、社区、城管、政府六种力量为一体的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治理模式,以促进摊贩经济、城市市容与百姓生活之间的相容和和谐。
二是公共政策回应。城市政府不应简单地将街头摊贩视为毫无经济和社会意义的边缘性经济活动,而应将其视为非正规就业的一种,在公共政策上做出积极回应,在城市规划上实现人本主义的回归;在“摊贩中心”的设置上实现规范管理和良好服务;在摊贩管理上实现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在摊贩治理与服务上多倾听专家智库的建议与意见。
三是摊贩产权的重构。持这样观点的学者指出其根源是产权错置,并提出相应地重新配置产权的对策。提出的对策包括:第一,承认摊贩的设摊权,因为这来自于其天赋的生存权,所要管
制的只是设摊产生的负外部性。第二,将环境权和制约摊贩的权利都界定给社区,让相关的外部性在社区层面内部化。第三,摊贩应当对环境的改善享受“剩余索取权”。
四是留出空间。大量流动人口的涌现有利于城市竞争力的发展,加上城市中原有的低收入人群,使得城市必须保留一个能够满足这些人口消费的市场。城市化不是以排斥低端收入的人群为代价,而是要为低端需求留有充分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五是民间自治。在城市管理中寻得小商贩与城市市容管理、小商贩与城市治安、政府权力与群众自治的平衡,关系到城市的长远发展和城市民生。只有本着善治理念,坚持政府的有限性,充分发挥社区群众自治,才能达到城市治理的理想愿景。
三、XX县食品摊贩监管建议
(一)理顺食品摊贩监管流程
1、规划食品摊贩经营点。通过在城区和重点乡镇规划设置经营点(摊位),让流动摊贩逐步过渡为固定摊贩,这样既解决了摊贩从业者就业与市民生活需求的矛盾,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和行政执法的成本。
2、建立摊贩登记核准制度和从业人员数据库。摊贩的流动性强,交易后,如有商品问题或者饮食卫生健康问题,一般无法查找销售者和原材料来源。因此,有必要参考美国的管理模式,建立登记核准制度,确定摊贩的基本信息,对其经营时间、地点和项目登记建档,便于后续的追溯。
3、建立健全食品摊贩营业管理制度。通过建立食品摊贩管理制度,实现对食品摊贩监管的常规化。对固定摊贩在食品原
材料购进、索证索票、从业人员健康体检、销售环境“三防”措施、餐饮具清洗消毒保洁等方面进行全面监管,从而规范其日常经营行为,杜绝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4、完善食品摊贩社会监督与行业自律制度。通过引导市民、社团、摊贩等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管理,并组建行业协会形成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治理监管 模式,通过行业协会建立个人诚信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促进摊贩经济、城市市容与百姓生活之间的相容和谐从而带动社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明确县级各相关部门职能职责
1、县城管局:负责流动摊贩的基本信息登记和核准(含经营类别、经营地点和经营时间的核准),流动摊贩从业人员基础数据库(含从业人员基本信息、经营类别、经营地点和经营时间等信息)的建立,配合县政府对摊贩经营点(摊位)进行规划并具体负责摊贩经营点(摊位)的日常行政管理。
2、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对已登记核准的食品类摊贩进行日常食品安全监管,建立食品摊贩监管制度,重点在食品原材料购进查验、索证索票、从业人员健康体检、销售环境“三防”措施、餐饮具清洗消毒保洁等方面进行监管。
3、县卫生局:负责评估摊贩经营点公共卫生安全等级,制定摊贩经营点公共卫生管理制度,落实日常公共卫生监管职能。
4、县环保局:负责摊贩经营点及周边环境监测,制定摊贩经营点环保管理制度,查办摊贩造成的环境污染类群众举报投诉案件。
5、县教育局:负责校园及周边食品摊贩的监管,制定校园
食品摊贩准入监管制度,搞好师生食品安全宣传工作,配合县城管局、食药监局等部门查办校园及周边非法食品经营活动。
6、县公安局:负责查办食品摊贩涉嫌犯罪的经营活动。
7、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在区域内组建摊贩行业协会,促进摊贩行业自律和社会化监督,对流动摊贩信息进行常态化跟踪,配合县城管、县城建等部门开展的摊贩经营点(摊位)规划工作,配合县食安办相关部门开展食品安全群众举报投诉案件的办理。
二〇一四年四月十一日
第三篇:小区周边流动摊贩整治工作总结
针对现阶段,xx香顺园小区周边流动摊贩的违规占道经营行为,我大队派出人员和车辆,对该处进行疏理,但收效甚微,在我执法人员本着文明执法,劝导为主的管理模式下,在该处经营的摊贩,不但不配合我们的工作,而且,还对我们正常的执法工作进行阻扰,滥骂,围攻,甚至教唆不明真像的群众,故意挑起事端,从而,对我们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了极大的阻力和恶劣的影响,为了彻底杜绝香顺园小区周边脏,乱,差等不良现象和行为,还广大市民一个清爽,亮丽,有序的城区生活环境,我们大队将按照城乡环境治理的有关规定,定下决心,采取措施,对xx香顺园周边进行整治,具体整治情况如下;
一; 确定整治时间,定下整治方案;
通过我大队与致和镇政府,公安,规划等部门的协调,衔接,并达成一致意见,具体整治时间定于本周五,3月22日下午四点整,我大队全体队员参加,参与整治行动的车辆为xxx,xxx,致和镇政府,公安,规划组织专项力量,对我们的整治行动给于配合,协助和支持,同时,以疏,堵相结合,在整治行动中,应做到分工明确,责任细化,措施果断,保障有力,对该处拒不配合整治的摊贩,予于严格执法,在执法过程中,应做好摄像,开单,取证等一系列执法必备的程序和流程,从而,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二;严管严控,严防死守,为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巩固成果,确保整治后效果不反弹,我们大队将做到以下几点;
1;坚持平时和迎检一个标准,在具体工作中,坚持人员和车辆,定点,定位,定岗,常态化对xx周边进行管理。
2;加大巡查力度,对xx周边出现的问题,及时疏理,及时纠正,确保管理措施落到实处。
3;不定期组织人员,对xx香顺园周边,进行集中整治,力求做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四篇:流动摊贩管理方法
老城区流动摊贩管理方法
作者:唐涛 来源:连云港市城管行政执法支队海州大队 添加日期:13年01月05日
按照江苏省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连云港市城市管理领域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实施办法》,连云港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行使市容环境卫生、城市规划、园林绿化、市政管理方面的全部行政处罚权以及相应的行政检查权、行政强制措施权等相关行政管理权,行使环境保护、工商管理、公安交通管理方面的部分行政处罚权以及与行使行政处罚权相应的行政检查权、行政强制措施权等相关行政管理权,具体由连云港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支队负责实施。
在上述七项管理职能中,市容环境卫生和城市规划是城管行政执法支队工作的重点。在市容环境卫生管理中,对流动摊贩的管理又是中心工作。目前,连云港市对流动摊贩的处罚适用《江苏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第十五条第一款,以“擅自占用城市道路”进行处罚。连云港市城管行政执法支队海州大队案件处理系统显示,2011年前8个月,占道经营案件占案件总数的50.4%。
海州区位于连云港市主城区西南部,与新浦区、灌云县、东海县相连。2009年年末,全区总人口23.24万人,区域面积282.09平方公里;三产结构比例为21:43.1:35.9。本文所称“海州老城区”,大概指原海州古城,在现在的朐阳、幸福路和海州3个办事处范围内,有幸福路、新建西路2条主干道,南大街、北大街、中大街、西大街4条次干道,孔巷、中南路、马路口等支路。这些主干道、次干道、支路是连云港市市容环境卫生日常管理检查考核的路段,大致对应市容考核中的一类、二类、三类道路。对市区一类、二类道路的考核标准是,无占道摊点、无店外经营、无占道修理加工等违章行为。
在城管行政执法工作中,最易引发矛盾纠纷的,就是对流动摊贩的管理。笔者结合海州老城区的特点,尝试探究老城区摊贩管理的有效方法。
海州老城区建筑大部分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鼓楼、朐阳门、中大街两侧和南北大街两侧房屋仿明清建筑风格。老城区内道路设施标准低,作为主干路的新建西路、幸福中路、幸福南路为双向单车道;中大街、南北大街、西大街为次干道,靠近居民区,路宽8米,人车混行,无停车位。截至上年7月底,南大街有1个农贸市场,农贸市场内约有摊位350个,仍有空置摊位;最大的超市面积约500平方米,其他沿街店面多为家庭经营的小型商店;老城区沿街所有店面中,只有1家水果店。居民需求稳定,而市场供给少,给流动摊贩提供了空间。没有足够的、便利的市场和疏导点,流动摊贩即使服从城管执法人员的管理,不在道路两侧摆摊设点,这种服从也只是暂时的。执法人员离开之后,流动摊贩会继续占道经营。摊贩希望保障收入、保障生活的生存本能,胜过了被管理、被处罚的担心。现在,城管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都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实行柔性执法,执法部门也不会轻易暂扣摊贩物品或取缔“马路市场”,因而对流动摊贩的管理陷入了“占道经营—管理—占道经营—管理”的恶性循环。
长期在海州老城区从事经营的流动摊贩具有相对固定性,形成了典型的“熟人
社会”。这里的固定性包括从事流动经营的人员流动性低,经营时间和经营位置相对固定。一些刚开始从事流动经营的人员因为其他摊贩的排斥、初期经营成本高等原因而退出,或找可以依赖的“老摊贩”来帮助自己渡过初期的难关。在社会分工日益专业化的背景下,流动摊贩大部分没有其他生存技能,也没有条件学习相关技能,流转到其他行业的可能性不高。摊贩的出摊时间一般都是固定的。以夏季为例,南大街“马路市场”菜贩迎合附近居民早晨买菜需要,出摊时间较早,收摊时间比水果摊贩早;海州批发市场附近摊贩以卖水果为主,一般在上午7点半左右出摊,收摊时间由当天市场情况决定,一般在傍晚18点结束;卖馒头、卤菜等摊贩主要在每天16时以后开始经营。为了保证收入,摊贩们会尽力克服雨雪高温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有一些摊贩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取得了固定的经营位置,别人若要“侵占”,从情理上说不过去。那些在各个点之间流动、哪儿生意好往哪儿去的摊贩,会受到其他摊贩的排斥。在重要节庆日,会有许多来自附近区县的流动摊贩进入海州老城区,但有固定位置的流动摊贩仍会留在自己的“地盘”从事经营活动。
海州老城区管理区域不大,流动摊贩流动性低,执法人员与辖区内的摊贩比较熟悉。除非有市容检查等特殊情况,从以人为本、柔性执法角度出发,执法人员与摊贩双方经过博弈后会达到一个平衡点,即摊贩仍在经营,市容秩序也接近管理标准。熟人社会的特点是人与人之间通过私人关系联系起来,构成一张张“关系网”。当执法管理中出现执法人员与摊贩的矛盾和纠纷时,海州老城区的人们通常的办法是当事人通过“熟人”、“关系”来协调解决。
老城区以居住、工作和游憩三大功能为基本内容,应结合海州历史文化、建筑形式、道路交通等情况,明确老城区或者其部分地区的功能定位。例如,仿古街区定位于游憩功能;幸福中路两侧以工作为主。在探究流动摊贩管理方法时,要根据海州老城区的实际和管理特点,树立人本思想和善治理念,通过依法行政、文明执法、严格执法和沟通协调,实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互动和共赢。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为摊贩提供经营场所。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实施仿古建设以后,海州老城区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基本停止,城市建设速度缓慢。2009年,海州区固定资产投资中,城镇投资为21.09亿元,只占同期连云港市城镇投资745.59亿元的2.83%。海州区提出“五年再造一个新海州”目标,城市建设主要集中在海州新区,老城区城市建设缓慢,基础设施投入还有较大空间。现阶段可以实施的项目有:完善南门农贸市场硬件设施;加快关庙巷菜市场建设;建设西门口疏导点;降低市场摊位费用;增加老城区内的垃圾桶等环卫设施,等等。目前,城管部门已在孔巷、西大岭设置疏导点,并为从业者提供遮阳伞和车辆,但与实际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开展技能培训。从事流动经营的摊贩缺少其他技能,转换行业的成本高。他们饱尝生活的艰辛,有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若条件允许,他们愿意学习其他技能。海州区劳动、民政等部门可根据实际,为他们创造条件,进行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例如,有部分摊贩下岗前是纺织厂工人,具备一定经验,培训合格后可将其输送到海州有优势的纺织行业;有的摊贩曾是果农,虽然土地被征用后他们进城成为流动摊贩,但其丰富的果树栽培经验也是一笔财富。
提高执法人员职业素养和管理水平,增强摊贩管理的科学性。执法人员应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和管理水平。城管行政执法涉及的法律、法规依据很多,需要每一个执法人员在不断的学习中熟悉、掌握,并在实践中恰当地运用。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城管执法部门应针对摊贩个体差异、经营时间等因素,采取定人、定时、定岗的“三定”管理方法,实行“择时、择地”的疏导。海州城管执法大队在这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例如,安排两个中队凌晨4点半看管关庙巷“马路市场”;市容一中队调整作息时间,安排人员在中午、晚上两个时间段对幸福中路和幸福南路的摊点、烧烤摊、大排档实施错时管理;在西大岭路设置夏季水果销售疏导点。摊贩个体之间也存在着诸多差异。流动摊贩年龄差异较大,女多男少;有的以流动经营为主要收入来源,有的只是偶尔贩卖自产蔬菜;有的能够接受执法人员的教育管理,有的即使责令改正后也不执行„„执法人员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应根据摊贩个体的特殊性进行有针对性的差异管理,提高摊贩管理的科学性。
有效开展宣传,加强部门合作,鼓励全民参与。宣传教育的效果具有长期性、高回报性,但因其不是直接可见,而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应加强对城市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使执法人员、摊贩和广大市民都了解执法程序、执法依据、处罚标准及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等。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很多,如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执法人员可以通过其他部门或摊贩的“熟人”进行宣传教育,利用好海州“熟人社会”的特点,减轻管理难度。
导致老城区城市管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快速城镇化、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教育培训没有跟上等。提高城市市容环境质量,需要各部门协调合作,全体市民广泛参与。“从某种程度上讲,公共部门所提供的服务质量取决于工作过程中的成员参与度、合作程度„„不论是在城市管理中的各种问题的确立上,还是在具体执行解决问题的各项方案上,都必须让更多的政府成员及广大民众参与进来。”连云港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期间,海州城管执法大队协调公安、交巡警、工商、卫生等部门组建联合执法队。为了共同的目标,各部门在联合执法中既履行好自身职责,又切实做到分工协作,快速有效地解决了一大批城市管理难题。
第五篇:关于开展食品流动摊贩和食品小作坊专项整治实施方案
关于开展食品流动摊贩和食品小作坊专项
整治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摊贩和餐饮摊贩的监督管理工作,消除食品安全隐患,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2012]1号文件规定,按照政府和县局要求,结合我所辖区实际情况。为解决食品流动摊贩和食品小作坊管理问题,保证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和身体健康,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整治目标
通过强化执法排查,全面了解掌握食品流动摊贩和食品小作坊的底数和现状,消除监管盲区;建立完善食品流动摊贩和食品小作坊监管档案和信用档案,规范食品经营行为;推行食品流动摊贩和食品小作坊准入备案管理制度;监督指导食品流动摊贩和食品小作坊建立并严格执行食品生产经营自律管理制度,落实经营者主体责任;依法取缔非法食品流动摊贩和食品小作坊,严厉打击各类不法经营行为,确保人民群众食品消费安全。
二、重点任务及措施
突出强化食品摊贩和餐饮摊贩整治(工商所、食药监部门负责配合)。
1.强化履行法定责任义务情况的执法检查。对无城管部
门占道批准文件、无合法资质或者自发形成的摊群点,要配合城管部门坚决依法予以取缔。对市场主办方不认真履行入场资格、经营条件等审查及其他食品安全管理责任义务的,要监督指导其认真整改;对拒不整改的,要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2.全面开展备案管理工作。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食品摊贩、餐饮摊贩备案管理的具体办法,明确食品摊贩和餐饮摊贩申请备案时需要提交审核的证明材料,公开备案流程,接受社会监督。工商部门要组织对有固定生产经营场所,具有简易的生产设备设施,现场制售或定点、定时设摊销售食品的生产经营者,全部进行登记备案。食药监部门要对有固定服务场所或者定点、定时摆设桌椅提供餐饮服务的小型餐饮点全部实施备案管理,彻底解决食品摊贩和餐饮摊贩准入监管方面存在的盲区。
3.突出强化日常监管巡查。要落实监管巡查责任,增加监管巡查频次。工商所要以早、夜市食品摊贩为重点对象,以食品摊贩经营的预包装食品标签标识是否符合法定要求、从业人员是否具有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健康证明等为重点内容,强化食品摊贩经营行为的规范整治工作,对销售假冒伪劣、含有毒有害物质等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的,要依法严肃查处。食药监部门要以烧烤摊、大排档为重点对象,以餐饮摊贩餐具清洗消毒是否符合规定、加工制作食品
是否生熟分开、煮熟烧透等为重点内容,加大整治规范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4.强化食品质量监管。要依法对食品摊贩出售的食品和餐饮摊贩加工制售的食品质量组织实施抽样检验,严肃查处加工、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的违法经营行为。要监督食品摊贩下架、退市、销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食药监部门要监督餐饮摊贩提高食品加工质量,严防食物中毒事故发生。
三、整治步骤
专项整治从2012年5月份开始,到2012年12月末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排查整治阶段(2012年5月至11月)。部署专项整治工作,完成对本辖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摊贩和餐饮摊贩的调查摸底工作,掌握底数和基本情况。按照要求全面开展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摊贩和餐饮摊贩专项整治工作,强力整治和规范食品生产经营秩序。
(二)督导检查阶段(2012年10月)。按照职责分工,对本辖区内专项整治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三)总结提高阶段(2012年12月)。对本次整治工作进行认真总结,研究制定进一步强化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摊贩和餐饮摊贩监管工作的具体措施,加快建立健
全长效监管机制,同时做好网格化信息录入工作.**************************
二〇一二年五月十日